办公室务虚会发言汇报材料范文
时间:2024-02-29 17:50: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办公室务虚会发言汇报材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第一是背景形势。尽管我们研究的是*事情,但未来宏观形势的变化和发展趋势,你要有所了解知道,只有这样,你的研究才有正确的大方向。早上我们交流时讲到“十二五”期间国家的宏观形势、*的形势到底会有什么不一样,我说我没什么理论水平,讲不出什么东西来,但是今天让我来写“十二五”规划,我一个很深刻很直观的感受,这就是跟我在写“十一五”的时候完完全全不一样了。我写“十一五”时,是信心满满的,大家都觉得未来这五年中国经济是没什么大问题的,特别是*这样撤地设市才五年,正处在一个大建设、大发展阶段。而到了今天,放在现在这种环境下,你静下心来去写这篇文章,仔细想想,就会觉得截然不同。从国家宏观层面来讲,原来我们叫做黄金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但更多的讲得则是发展的黄金机遇期。现在我感受到,未来五年更多的是一个调整期、变革期、转型期。不管哪个地方,只要处在我们中国这样一个宏观背景下,多多少少都会感受到这样一种压力。早上我说,发展机遇期没有变,这主要有七个方面的判断:一是制造业中心地位没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二是投资拉动没有变,消费拉动作用不断增强;三是经济发展势头不会变,社会事业发展加快;四是对外开放不会变,国际地位日益上升;五是深化改革不会变,政府职能转变更加到位;六是城乡统筹不会变,农业农村发展加快;七是区域经济竞争日益明显,中西部发展加快。但同样,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社会结构和自我认同的变化等所带来的效应,使得未来这种调整期、变革期、转型期的特征日益明显,换句话说,不可预测的因素将显著增加。这对浙江或者说*经济的发展将产生直接的影响。再如社会保障方面,我们经常说3000美元的财力和6000美元的需求之间的矛盾,基础设施建设你可以根据财力来安排,钱多得时候项目多排点,少的时候就暂时缓一缓。但社会事业和民生保障不是这样,中央一个政策或者说一个决定出来以后,它马上要求一步到位的,如果我们没有留有余地就会产生很大的压力。越往后,越发展,越是如此。当然,关于“十二五”所面临的背景形势,我们不要求你对全国、全省作整体分析,我们今天请的专家对全国全省的背景可以提供一些现有的研究成果,供大家参考借鉴,关键是你要结合这些内容,结合这样一个背景,把它放到*的角度来看,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
第二是机遇挑战。规划院的初步研究中提出了*今后发展的“六个期”,包括经济发展将进入3000-6000美元的加速期,生态文明推进期,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的判断,应该说还是初步的,需要进一步深化。这里,我主要想讲一下“十二五”*可能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第一个我把它归纳为内外矛盾。什么是内外矛盾?从3000美元到6000美元阶段,从理论上来讲*是处在一个经济快速发展时期,浙江的实践已经充分证明了,全世界都是这样,但问题是现在外部环境变了,全球处在一个危机以后的调整、恢复,能不能持续恢复性增长还是一个问题,中国经济也是这样,浙江更是如此。就是说内外两个因素处在一个不同的阶段,你能否保持其它地区在3000美元到6000美元阶段百分之十几这样的增速?我看,需要深入研究。第二个是软硬约束问题。以前我们讲*主要问题是区位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经济总量小,发展空间没有等,这些都是硬约束,归纳起来就是基础设施、土地、资金、包括环境容量等这些。但“十二五”期间,我认为除了这些更多的还会遇到软约束,特别是人才、科技、教育等方面。这次我们请了*学院做信息化课题研究,*有几个信息企业做得很不错的,在全国都有名气,但他们在发展过程中深刻地感受到了人才短缺的问题。庆元的企业也反映了这个问题,不是说*给的钱比杭州少,而是给的钱比杭州多他们也不来,就是这样的人才约束。教育方面,老百姓都需要优质的教育,现在很多人都问杭州哪个学校好,想把孩子送到杭州去,还有科技等等,这些都是软约束方面的。第三是量质方面的问题。到底是转型还是加快发展,是扩量在先还是提质重要?上次有人说过欠发达地区不要怕高怕新,要敢于看高看新,经贸委不是提了一个LED产业吗?开化能把硅产业做得那么大,连江苏新余都能在没有基础条件情况下,把光伏产业做得那么大,他就是敢于去招商引资,敢于去发展这种高新企业,所以在讲量的同时,一定要与时俱进地去看,不要被习惯性的认识和传统的认识所模糊、所左右。第四是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问题。这个提到很多了,这里不展开了。第五是区域一体化与错位发展问题。市委全会刚开过,“四个发展”中有一个是错位发展,沈市长也讲了,*处在长三角和海西经济区的接合部,发展面临很好机遇,关键是接合部的优势如何发挥?如何在融入区域一体化同时实现错位发展,跨越发展?特别是海西,上半年大家讲得比较多的,文章也出了不少,但感觉许多本质性事情没有答案。我们也在做课题,提出了一个对接海西“五五行动计划”,五大对接,五大保障,同时提出“项目对接福建,产业承接台湾”。我们希望以“五五行动计划”为核心,建立三个层次的组织机构,实现错位发展,避免被边缘化,这些问题在有关机遇和挑战的研究中都应该考虑到。
第三是发展战略。现阶段,我们*的发展战略是非常清晰明确的,那就是市委提出的“三市并举”发展战略,建设生态文明和实现全面小康是我们的两大战略目标,是我们所要努力达到的。全市的战略当然只有一个,在这方面,每个部门都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发展战略,结合两大战略目标的推进,根据自身产业、行业发展要求提出具体的指导思想或工作部署,而不是每个部门都提不同的战略。
第四是发展目标。这方面,在总体思路研究中尤其要明确,包括指标分类,进度要求,水平比较等,你要说清楚。比如说2015年*GDP1000亿,人均达到6000美元,达到浙江省目前的水平,跟全省的差距缩小到五年。当然,在前五年的发展中,我们是占优势的,浙江省人均GDP在1000美元到3000美元时,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是相对固定,而在实行汇率改革之后,我们这个阶段单靠汇率变动节省了不少时间。同样,在每个专题研究中要明确主要指标,有些是可以量化的指标,比如说卫生方面,人均床位数、人均医生数等等,另外还有些是宏观性的指标。最后一个就是项目保障,课题研究一定要搞出项目来,要有项目支撑。
二、进一步深化对课题研究工作的认识
总的来看,我们*的“十二五”规划前期工作开展得比较早,动作比较快,进展也比较顺利,这关键是领导重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对“十二五”研究工作非常重视,2月份时我们启动了课题研究工作,以市政府名义下发了有关文件;2月底召开了全市发改系统会议,在系统内部进行了全面动员部署,要求县市区也尽快启动起来;3月份各部门上报了42个课题,我们邀请市里的一些专家进行论证,有政研室的、党校的、学院的,并征求了省发改委规划处的意见,最后我们定了32个课题,其中1个是发改委的总体思路,还有31个专项课题;5月份时我们与市政府督察室一起出了一个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对课题研究工作的领导,确保总体进度和研究质量。我们一直是这样考虑的,课题工作早谋划、早安排、早动手,有好处,这已经为“十一五”规划工作所证明。整个“十一五”,我们只有1个总体规划和28个专项规划,14个重点、14个非重点,课题研究和专项规划的数量并不是很多,但我们做得最早,做得最快,花钱最少,总体质量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我们2006年全部做完、评奖评完、奖状发完,而20*、20*年好多地方还有许多规划没有完成,有些干脆不做了,这样政府就没有公信力了,定下的东西不管怎样都应该做完,做出来的东西都是有所用的。
这次“十二五”规划整体思路研究方面,我们委托了两个单位,一个是浙江大学史晋川教授率领的课题组,史教授是国内著名的经济学家、博士生导师、省政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对全国全省的情况非常熟悉;另一个是省经济研究院吴总领衔的课题组,她对*的情况很了解,过去给我们做了很多专项规划,帮我们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我们将继续合作下去。实际上,大家看到我们也给他们施加了“压力”,让两个来比较一下,看看到底谁做得更好,谁更能提出符合我们*实际、符合领导要求的建议。所以在这里,我们在面上对大家也有这样一个要求。
一是要提高研究深度。在做五年规划的时候,对今后一个时期一定要做比较深刻、比较全面的分析,有些以后也许会随着时间和条件的变化而发生改变,特别是县(市、区)里面,领导换届以后可以会有些变化,我觉得这个很正常,只要你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性东西研究清楚了,再怎样变化也是在原有基础上的进一步完善、提升,就像沈市长在讲话中谈到的,我们的“三市并举”发展战略也是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深化的,是连续的,是符合*实际的。那怎样叫做在深度上下功夫呢?举个例子,比如说经常提到的产业发展,我们*经济到底是扩量还是提质,是转型升级还是加快发展?这个问题常常困扰我们,理论上你很好回答,实际上不是这回事,涉及到区域经济结构、招商引资政策和产业导向。因此,在“十二五”课题研究过程中,你如果对这个问题认识还停留在“十一五”期间的层面上,还是用“十一五”的观点去看待扩量提质、转型升级的问题,我可以不客气地说你这个规划是做不出新意的,对区域的产业发展是起不到很强的指导作用的。记得上个月我随市人大领导去庆元调研,我当时开玩笑说,*不存在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你看纳爱斯、方正、艾莱依等这些大企业或知名企业,肯定是好的,但关键是数量太少,人家发达地区大企业多啊。再看看我们庆元,梦天、双枪、天竹、可信、瑞翔、大山合等,这里有木门行业全国第一,有做筷子和厨房木制用具国内第一的,还有竹胶模板、汽车配件、香菇加工等,发展势头都非常迅猛。应该说,庆元的工业基础是比较弱的,但把他们这些企业一个个拎出来,有些是行业单打冠军,有些是浙江省冠军了,所以我说都是行业冠军还要调整什么?当然,讲这话不是说我们真的不存在问题了,不需要调整结构了,我们工业发展的问题还很多,路还很长。但关键是要客观看待,要结合实际看,要结合发展的阶段看。再来看看缙云的企业,包括以山蒲照明为代表的灯管灯具行业、带锯床行业、工模具钢行业等,他们面临的问题与前面讲到的庆元这些企业肯定不一样,山蒲的江总曾讲:我跟全球任何一家节能灯制造企业竞争都不怕,包括飞利浦、欧司朗等,他们很多产品都是山蒲代工的。而这样的底气和实力就源于企业多年来对技术进步、转型升级包括内部管理等孜孜不倦的追求,才会有今天这样的回报。因此,我说,不管哪个县,今天*工业经济和企业发展水平与五年前相比,情况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当然面临的宏观环境也不一样了,需要我们有新的思考。转型升级的问题你“十一五”时候不讲,那是因为整体发展还没达到那个基础和程度,但“十二五”时候你必须要讲,要超前地去看。所谓此一时,彼一时。或者说,庆元的工业规划中可以不提或者少提,但你缙云就必须要提,要重点地提。上面讲的是产业发展,在宏观性研究方面更是如此,只有这样才能对今后工作起到真正指导作用。比如说“两个千亿”,当时在写“十一五”时,有人说你们发改委的目标脱离实际,*的投资和工业哪能达到千亿水平阿,但经过认真分析测算,我们认为是可能的,现在看来这些目标不仅能达到还能超额完成,其它许多指标甚至去年基本上都已达到了。再如“五城联创”,当时各部门针对自己工作提出了很多创建目标,我们经过整合,提出*要实现“五城联创”,当时大多数人都没有在意,也觉得难度很大,现在市委把它上升为“六城联创”,成为创建生态文明最重要的载体,成为全市的重大行动。所以说通过研究,一方面要凝聚思想、统一认识;另一方面也为今后工作明确目标方向,这点在务虚性规划方面体现的尤其明显。未来发展中,我们社会更需要一些宏观类的、综合分析类的规划,更多的就是起到这样一种作用,这就需要我们在做课题研究时一定要做深、做透、做好。
二是要拓宽研究视野。你比如说城市规划,我们*的城市总体规划提出了“一江双城”的发展格局,对中心城市进行了明确的定位,对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统筹规划和安排,完全符合*实际,具有鲜明的*特色。但我要说的是,简单按照规划把一个个高楼大厦建起来后,并不就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城市,城市是要活起来的,是有生命的。我们的“一江双城”不是说建好高楼就能活起来,城市发展是一个有机的、动态的过程,这里就必须研究城市与人的关系,研究城市形态与管理,研究城市区块之间的有机联系,就需要我们作更深入的研究分析。就以杭州来说吧,我知道杭州市是非常重视这方面规划的,你们建设系统知道的,主要领导亲自抓规划。但除此之外,他们同样也非常重视前期性的、务虚性的研究。我编“十一五”规划时,曾和领导一起到楼书记办公室去汇报,他听完后送了我一本书,我现在还放在办公室里,叫《走向钱塘江时代》,王国平书记亲自作的序,内容包括六个专题研究和三个战略规划报告。当时杭州也是刚开始跨江发展,提出建设钱江新城和“一主三副六组团”概念,这本书里对杭州的城市功能定位、城市空间组织结构等做了非常深刻的研究,为杭州城市总规的修编完善提供了扎实的基础。按道理说你城市规划有了,不需要做这些了。实际上城市的变迁是有脉络的,是延续的。两边高楼大厦建起来了并不就是一个城市了,缺少一种文脉、一个传承,难以形成一个有生命力的整体。我们现在也一样,从最早的处州古城到今后的一江双城,这种变迁能不能跟历史沿续起来,那是要研究的。包括道路交通,正如五年前你想象不到*有今天这样的交通流量,它的增长速度是加倍的。所以我说五年规划就如回家看小孩一样的,每天跟他呆在一起,是看不出变化的,隔一个月去看,孩子还真长高了,如果出去一年后回来,可能变得不认识了。五年规划也是一样,包括我们在做“十一五”的时候,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考虑的比较多了,对城市管理体制和城市道路没有系统研究过,现在我们明显感觉到这个城市管理的需求了,市政、环卫、交警等怎么划分,道路上都停满车子,要不要收费,怎么收,这些问题都出来了。有人说等问题出现了再研究,当然也可以这样,前阵子,我们市领导多次调研专题研究,明确责任分工,基本理清了这方面的管理要求。但如果我们可以前瞻性作些考虑,可能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就拿城市交通来说,我住在临平,城区大小规模跟*差不多吧,都包括老城区和拓展出来的新区块,余杭区的GDP跟整个*也基本接近,更关键的是这两个城市都是由原来的建制镇演变过来的,临平老城区就那么几条路,路面都不宽,外部新区的马路修得相对较宽,这就好像沙漏里面放一堆石子,形成了“瓶颈效应”。后来,人家就提出来一个系统性的概念,如老城区整体实行单行,对部分道路进行拓宽改造,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原来的拥堵现象,而这种靠修修补补是做不好的,需要做一些前瞻性的研究。在今年金融危机下,上半年车辆上牌10024辆,比去年全年还多,谁会想到几年后*车子会这么多,五年后会是怎样的?所以这些问题都要去研究,不要轻视这个课题研究,如果没有基础性的研究,你坐在那里是想不好的,你觉得这条道路要单行,这条道路要拓到多少宽,没用的。我们有句话,道路拓到哪里就堵到哪里,有这么一个瓶颈效应,这都是客观规律。既然有规律就要按规律去办事,要进一步拓宽自己的视野,按规律去研究,才能得出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结果。
三是要创新研究角度。我们课题研究中许多都是一些经常性的问题,怎么能成为领导新的注意点,引起领导的关注,这个要有新意。就像写文章一样,我们讲“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不同角度写一个问题,效果就大不一样。刚才发言的几个部门有些是涉及基础设施的,务实性内容多点,相对比较好写;有些则是研究性为主,务虚的成分多点,特别是写过好几轮的,需要我们在研究角度甚至写作角度方面更多考虑一些。
三、做好课题研究工作的关键
一是领导重视。特别是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沈市长一直强调主要领导一定要亲自过问课题研究工作,要做到心中有数,下阶段他要安排时间亲自听取部门汇报。在这里,希望与会同志回去后,把会议内容和要求向领导汇报好,要确保进度和质量,这是关键。
二是结合实际。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当前的实际和处在3000美元到6000美元这个阶段的特征,认真总结这些年来我们在各项工作中取得的宝贵经验,在“十二五”当中继续深化落实。如信息化工作,我们这两年做了一些事情,有了一定影响,主要还是靠政府信息化带动,但单靠这条腿是走不长远的,一个区域通过政府信息化可以起到一时的助推作用,但关键是要靠社会信息化,特别是企业信息化。“十二五”当中,我们这方面压力很大,跟人家的差距很大,包括信息产业的发展,我现在把全市搞信息产业的企业家召集起来,可能坐下来也就这一排,没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