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行业现状范文

时间:2024-02-29 17:50: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市建设行业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城市建设行业现状

篇1

【关键词】工程质量检测;发展;行业;检测机构

1.近年天津市检测行业的发展情况

近年来经过资质评审、监督检查、能力验证和行业培训等活动的开展,特别是通过近年来的行业科学治理整顿,天津市基本上建立起了机构多样、制度基本完善以及基本能满足工程建设需要的工程质量检测体系。检测机构质量责任意识显著增强,用于质量检测的装备、环境条件和管理水平、综合检测能力和检测工作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检测队伍发展较快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实施后,检测机构成为工程参建一方责任主体,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天津市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天津市检测行业规模发展较快。笔者于六年前即2006年对天津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现有状况进行了一次比较详尽的统计,当时的检测机构仅有四十余家。经过6年的发展,特别是建设部令《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41号)颁布以来,天津市新增了30余家检测机构(原有部分检测机构由于体制、市场竞争、检测能力等问题退出了天津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目前,检测项目由当初的单一的材料检测,发展成为材料、主体结构质量检测、钢结构、建筑节能、室内环境等多项目的检测。全市检测机构从业人员2 000余人;检测设备、仪器比较齐全,办公基本实现了自动化。目前,全市已初步形成检测项目较全、技术水平较高、具有较强创新发展能力的检测队伍。

1.2 规章制度和标准日趋健全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规章制度是做好检测工作的基础。检测监管部门也积极完善地方性管理规章和工作制度,逐步建立了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考核机制、制约机制,使检测管理工作逐步纳入到法制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

1.3 加强工程质量检测人才队伍建设

工程质量检测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和手段,地位重要,责任重大,要履行好检测职责,检测人员不仅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还要有非常高的业务技术能力。近年来,市各级建设主管部门十分重视检测人才队伍的建设,注重提高检测人员的业务素质,通过工程质量检测规范、标准、新技术、新工艺、质量管理等业务学习活动,加强培训与考核,不断提高了广大检测人员的业务技能和处理检测质量问题的技术水平。

1.4 强化了对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的监管

加强监管是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主要职责和工作内容,检测工作也不例外。近年来天津市各级建设主管部门不断加大对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的监管力度,确保了天津市检测行业的健康有序的发展。建立了专项检查制度,开展了对检测机构的专项检查活动,重点检查检测机构的执业行为,对于有不良行为的及时下发整改通知限期整改,对严重不良行为或违法行为的予以暂停其检测活动或撤回资质处理。

2 当前天津市工程质量检测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

(1)部分检测机构检测人员流动且有能力的配置偏少,对新的规范、标准理解上存在误区,虽经培训但仍存在问题,只重于生产不重学习,使得检测人员不理解规范、标准的具体使用方法;

(2)部分检测机构虽经添置仪器设备,但老化问题严重,其量程精度不满足检测标准的要求;

(3)部分检测机构涉及结构检测专业的检测人员能力较差,对结构质量检测的现场操作方法、原始记录和相关信息及检测抽样、计算整理和数据处理不能准确把握和运用。特别是,检测人员相关基础知识差和受外界干扰,在抽样方法理解存在较大误区,所抽取的部位、分项和测区,不能真实代表所抽取检测批构件和结构、使用功能的特性,大大增加了错判的风险;

(4)部分检测机构的检测环境和“三废’’不达标。

(5)部分检测机构末按照有关规定,及时上报检测的不合格数据,使我们的监管部门不能及时纠正和查处违规行为;

(6)收费标准不统一,无序竞争比较突出。当前检测行业委托方多为施工企业,检测费又是协议价,施工单位为降低成本先行压价,有的检测机构为了得到工程,以盲目压价,违规承诺等手段承担检测业务。这样恶性循环,既扰乱了检测市场秩序和检测行业信誉产生较为负面效应,长远下去,对工程质量埋下了隐患。

3 需要进一步提升的几大方面

3.1 提高检测工作管理水平措施

一是要根据检测资源情况,合理布局各类检测机构。对新申请检测业务资质或扩项检测的机构,要结合检测资源容量,避免机构过多扰乱检测市场秩序,要支持有条件的检测机构做大做强。二是要认真落实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责任制。三是,加强对人员的资格管理,申请进入检测机构人员必须满足相关专业技术条件,经过培训考核取得合格证后上岗。检测机构人员间的流动必须进行备案。严格技术、质量负责人和报告编写人的行为,对于出具不规范报告者记入不良行为,有累计不良行为达到一定程度者要收回其资格证,并不得再次申请。

3.2 加强检测人员的培训工作

强化检测人员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的教育培训,尤其是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建立个人诚信档案。要加强检测机构建设,有条件的检测机构,要加大对引进技术、设备的投入,不断拓宽检测领域,向大规模、综合性、外向型检测机构发展。

3.3 进一步促进检测机构和人员的诚信建设

建立健全检测机构和人员信用档案检测机构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经营范围,依法从事检测经营活动;遵守行业规则,不恶意压价或以低于企业成本的价格承揽业务;检测人员要按照执业资格证的从业范围依法执业,并认真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不出虚假报告,诚实守信,规范服务。

3.4 加强检测信息化建设

管理部门要实现对检测机构进行资质审查、上岗管理、业务培训等信息化管理,建立覆盖全市的检测业务数据库,提高整个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管能力。

3.5 进一步规范检测收费制度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是质量监管的重要基础和保证供给,决定和影响建设工程质量的因素很多,工程质量检测费用虽占工程造价的比例不大,但却严重影响到工程质量。目前工程检测收费基本上由施工单位承担,天津市对于检测收费除了室内环境检测,没有统一的标准。因为恶性竞争有一些过低的收费,检测机构就保证不了检测的质量,检测报告的深度和内容往往达不到要求。天津市行业管理部门应出台行业性的检测项目收费指导价,规范检测收费,为开展好检测工作打好基础。

3.6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

行业协会是政府的一个重要帮手,是检测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协会要充分发挥在检测机构与政府间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推进检测行业的改革和发展。加强行业自律,促进会员单位诚信守则,公开公平、有序竞争,反对恶意竞争、压价等不良行为。

篇2

一、城市建设中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各行各业的发展都有着显著地提升,尤其是工农业,发展速度尤为明显。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各种资源问题也在逐渐显现,水资源问题就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项。在工农业发展与城市建设之中,水资源无时无刻不在消耗,日益提高的用水量就导致水资源日益短缺。水资源的短缺问题就会对城市发展带来非常严重的制约作用。从目前我国现状来看的话,水资源短缺的情况日益严重,而且这一情况不仅会造成城市建设速度的减缓,更加严重的是因为地下水的过度利用,导致土地大面积下沉,导致土质变松,对城市交通和工农业都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而我国目前的城市用水主要来源就是地下水,长此以往就会对环境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

不仅水资源短缺问题会对地质造成影响,水资源污染同样是影响地质的重要问题。因为受到污染的水资源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净化过程才能再次使用。这样一来就将可用的水资源再次减少,加重了水资源短缺现象。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三废现象,正是这一现象对水资源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三废指的是,气体废弃物、固体废弃物和液体废弃物三种,我国近年来受到三废的影响尤为明显,无论是一线城市还是乡镇都或多或少受到影响。尤其是液体废弃物中工业废水的不当排放对水资源的污染尤为严重。根据相关条例,工业废水是禁止排放到河流海洋中的,所以就要通过排水沟等设施来完成排放,但是这样就会带地下水造成污染,工业废水中含有较多的重金属,长此以往就会对附近的土质造成影响。

不仅是水质问题,在城市的建设中各种现代化的设施也再逐渐增多,如果在建设公共设施的过程中不注重地质问题的话就会造成在使用阶段出现建筑物变形的问题,最终造成严重后果。地质问题如果不能有效解决的话就会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与之有关的行业造成阻碍,所以有关机构在进行城市建设之前要对建设地的土质进行检测,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专项工程的确立,并通过有效地手段对地质问题进行控制,借以减轻对于城市发展造成的阻碍。

二、解决问题的措施

在进行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要将人类活动与地质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对整体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人类经常会出现只是注重当前的发展对未来情况并不重视,没有将可持续发展作为需要遵守的基本原则。对长久的发展弃之不顾,正是这部分没有重视环境保护的人将环境工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严重化。因此要想在实现城市化建设的基础之上保证对于环境的保护,就要加强对于地质的保护,将其作为环境保护的第一任务,借此来保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落实。

篇3

众所周知,城市规划是各项建设和发展的“龙头”,测绘是获取、处理、提供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信息的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先行性产业。相对比例尺的高质量的地形图是搞好国民经济建设各项专业性规划的先决条件,是搞好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依托,是规划、建设、管理好各项城市基础设施的关键性技术资料。

2、测绘概述与测绘工作的内容

2.1 测绘是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获取城市中与空间位置有关的各种数据资料和图形,准确反映城市地表的自然、经济、社会诸多要素的特征、形态、位置、大小、分布、类别、名称以及其它的重要信息。

合理的城市规划,指导城市建设循序渐进,而编制城市各种规划又必须有城市测绘资料作保障;在实施城市规划过程中,城市测绘显得更为重要,诸如征地、放线、验线等基础工作都离不开测绘,只有在城市规划中实施城市测绘,才能确保城市规划的连续性、完整性和统一性,确保规划的正确执行和实施。

2.2 测绘工作的内容

2.2.1 城市工程测量

城市工程测量是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阶段中进行的各种测量工作。它包括城市控制测量、城市地形测量、城市地下管线测量、城市施工、竣工、变形、路线测量。

2.2.2 城市行政测量

城市行政测量是城市测绘管理部门为保证城市规划方案的实施和城市建设、用地、房地产等项目管理提供依据的测量。其主要内容为: 规划定线测量、市政道路定线测量、建筑物红线定位测量、地籍测量、拔地测量、房产测量。

3、测绘在城市规划管理中的作用

3.1 红线管理。红线管理分规划红线和建筑红线,规划红线包括道路红线和用地红线,要求1∶500―1∶2000地形图,是规划管理的重要手段;建筑红线包括放验红线和竣工验收,要求1∶500地形图,对图纸的精度要求比较高。

3.2 市政管理。包括市政道路设施和地下管线。市政道路管理要求掌握完备的现状道路,需要建立专题的现状道路数据库,细分道路等级、路面组成和路面设施。地下管线管理不仅要重视各类管线的水平位置关系、纵向交织关系,还要细分其区域结构,反映出供电配电区域、排水汇水区域划分等界线。

3.3 旧城改造与拆迁管理。拆迁补偿是旧城改造的关键,需要建立旧城改造拆迁估算系统,对整片街区改造、道路沿线拓宽涉及的拆迁量进行准确测算,要求调查表格输入计算机,在GIS平台上建立拆迁管理信息系统。

3.4 智能交通。智能化交通涉及的关键技术有3个方面,一是卫星定位系统(GPS),为车辆跟踪、出行路线规划和导航、信息查询、话务指挥、紧急援助等提供支持;二是电子地图,为区域、城市、街区道路系统及周边环境提供实时的无缝漫游和信息查询。

4、对发展测绘事业的几点建议

理顺城市测绘行业体制, 加强领导理顺城市测绘行业体制, 加强领导发展城市测量事业的重要前提, 这有利于把管理基础薄弱的城市测量工作围绕和服务于城市建设这个主题健康的发展。

4.1 抓好城市行政测绘工作, 维护城市建设的正常秋序

对关系到城市规划的实施管理和保证城市行政测绘成果的规范性、权威性方面, 城市行政测绘必须由城市规划主管部门许可的测绘单位履行政府职能组织实施。凡用于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测绘成果资料及图件, 必须是在城市统一控制网下施测且经常管理部门检审合格的方可使用。其成果及提供程序具有法律效力,在维护国家、集体和个人权益上有着重要作用。

4.2 转换机制, 坚持科技进步, 做好超前服务

城市测绘单位要加强自身建设, 进一步深化改革, 转换经营机制, 加大科技投人, 改变服务作风。在目前财政困难的情况下, 发挥最大的能动性。必要时, 自筹资金实施基础测量, 千方百计的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在保证完成城市指令、重点工程测绘项目的同时, 积极参与市场竞争, 以良好的服务为城市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城市发展的历史愈悠久, 规划量越大, 政府部门对测绘事业的重视程度越高, 测绘事业的发展也就越快。在中小城市建设中, 土地比较宽松, 乱搭乱建的现象十分严重, 规划管理的效能越来越突出的摆在人们面前, 不用现状地形图进行规划设计建设和施工的弊端越来越明显的暴露出来, 因此城市建设测绘工作已被上级领导高度重视, 规划部门三令五申, 规划设计必须依据规划要求在相应比例现状地形图上进行, 建筑设计必须服从规划设计, 规划管理必须按照政府部门批准的规划实施, 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我们的生活空间。

5、结束语

测绘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项基础性、先行性、公益性工作,测绘的成果是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的基础、是落实规划和规划执法的依据,只有精确、现势性强的测绘资料才能保证城市规划的超前性、合理性、科学性,为郑州城市发展保驾护航。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测绘工程任重而道远。只重视城市规划建设, 忽视测绘工作, 将导致城市规划不切实际, 造成人力、物力不必要的浪费;只重视测绘工作, 而忽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 将导致城市建设杂乱无章, 失去城市建设的科学合理性。两者只有有机结合, 才能保证城市规划建设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CJJ8-2011城市测量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2012

[2]城市规划原理.吴志强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3]城市设计. 王建国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篇4

关键词:城市建设 园林绿化 园林用土 生态改良 合理调配 储备机制

在城市园林绿化的实施过程中,苗木的种类、规格、外形、栽植与后期管理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而对立基之本的土壤却少有要求或敷衍了事,要么土壤质量差,各种建筑与生活垃圾混杂其中;要么贫瘠,缺少植物生长所需养料;或者土壤合格但深度不足,难以满足植物生长要求,在这种先天不足的情况下,以现有管理制度与管理条件,奢谈通过后期施肥来改良土壤肯定是不现实的。我们也想回填好土,却突然发现,占用无数耕田(具备良好土壤) 的城市,竟然到了“无土”可用的地步。

一、问题提出的必要性

植物生长不良的现象在城市比比皆是,这其中有植物本身、养护管理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更有土壤的原因。健康茂盛的景观秘诀是良好的土壤质量,通过了解土壤不同类型的肥沃程度,是建设可持续景观的重要开端。植物对土壤的要求,主要体现在深度和理化性能2 方面,尽管不同植物对土壤的要求不尽相同,但总体来说,透气透水良好、深厚肥沃的中性土壤适合多数植物的生长。不合格的土壤,抑制了植物长势,增加了植物病虫害的感染率,降低了植物成活率与观赏价值,提高了后期的养护难度和成本,浪费了宝贵的植物资源和城市建设中本已有限的资金,由此影响了植物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充分发挥,更无从谈起城市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城市在发展,园林绿化的标准也要提高,要保证植物生长的良性循环与可持续性,前提之一是提供合适的土壤并为土壤的合理使用创造条件与环境,由此探讨城市园林绿化用土问题就很有必要性,尤其在适合植物生长表层土壤较薄的地区(如合肥) 更具有现实意义。

二、解决该问题的具体措施

笔者从城市建设的整体性出发,结合园林绿化行业的自身特点,提出以规划设计为源头、调配与改良为核心、辅助相关机制的系统解决方法。

1.尊重自然,倡导场所的个性化设计

现状场地中丰富的地形地貌是地域的特征,如把环境中这些因子纳入设计视野中,尽量避免对环境大动干戈,也许会使设计本身具有更多魅力和特色,也为设计人员的个性展示创造了条件。因地制宜的设计原则不但使地理文脉得到延续,创造了丰富的城市肌理,也为建设时土壤的合理利用提供了有利的前提条件。合理的规划应是寻求人与生存环境之间的最佳关系。当前社会最显著的特征不是发展的规模,而是完全蔑视自然,忽视地形、表土、气流、水文、森林和植被。我们用推土机思考,用30 码的铲土机在规划,不顾现状、视场地为白纸的规划,实际上成了规划者的自我显耀,是对历史的漠视,是对自然的藐视,人类为此已经付出太多的代价,但我们至今似乎还没有完全清醒,就如我们仍然在重蹈别人先污染后治理的旧辙。尊重历史,尊重自然,就是尊重人类自己。没有人类,自然已经存在了几十亿年,而没有自然,人类能生存多久?

2.合理调配,建立信息共享网络

目前中国多数城市建设处于快速扩张阶段,每年征用大量农田,建设过程中,由于没有采取相应合理措施,缺乏整体性考虑,浪费了大量优质土壤。较可行的办法是在场地“三通一平”前,对优质表土要保存。场地内如有条件且建设需要用土,可就地中转集中存放,待土建完工后回填至绿地内;若场地有限或无需用土,可就近调配至城市区域内需土地点。城市的建设是一个不间断连续过程,理论上多余土壤能在城市区域内有效地利用而不必运到城外,往返运输不但影响正常的城市生活工作秩序,也造成了能源浪费和空气污染。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一时无法消化,可集中运输至城市某一指定场所,储备起来,作为城市绿化的调配用土。要实现上述措施,实现土壤的合理利用,必须建立一个信息共享网络,对一个城市的建设有总体地控制与了解,并能统一协调。

3.生态改良,实施绿化用土储备制度

调配新建设用地的优质土,对于高速发展的城市建设来说是远不能满足需要的,而从农田取土的后果更严重,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只会使破坏转移化、扩大化。解决城市用土危机的根本出路在于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改良不合格土壤,并根据城市建设的需要有计划地储备相应的量。下面几种城市代谢物,如能经过一定措施处理,不但能增加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的透气透水性, 调节保湿性与酸碱性,固定其中危害人类健康的重金属,还能一定程度上实现城市区域生态系统内的物质循环和物质再利用,体现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这也是废物处理的一个既经济又环保的途径。①植物垃圾。每年城市中都会有大量的枯枝落叶等植物垃圾,燃烧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最好的办法是让它进入生物循环链,经粉碎机集中粉碎后,可作生态型铺装材料使用,环保节能,也可沤制成有机肥料,掺入土中改良土壤。②淤泥。城市湖面清淤的淤泥和污水厂沉淀淤泥,富含有机质,但直接使用对植物容易造成伤害,可行的办法是经处理后改良用于绿化用土。③粪便。无害化处理后改良土壤。④污水。结合污水的生态化处理,改良贫瘠土壤,使其恢复成具有生产力的土地。⑤生活垃圾。可转化为有机肥改良土壤。城市储备和改良土壤需要一个较大的场所,可利用城市垃圾处理厂或城市废弃地等,一方面节约了土地资源,同时也可结合园林绿化改变现状场地的脏乱差的面貌。

4. 区别对待,合理使用优质土壤

更换土壤过深,对植物生长当然无害,但不是经济的做法。优质土壤是有限的,不同植物对土壤的要求不一样,乔木、灌木和地被对土壤的深度要求也不一样,要区别对待,有效合理地使用有限资源,达到优化的目的。

5.配套机制,保证措施的落实

制定有关绿地种植土壤的强制性规定,健全行业主管部门机制机构,充实监理公司园林人才,形成与建筑行业类似的审批监督验收程序,不光有苗木规格质量和栽植规范,也应该强调土壤的要求。另外,由于优质土壤的调配牵涉到建设、园林、交警、市容、环保等多部门,因此要区别于一般的渣土,在手续上和经济上应给予实质性的帮助。

三、结语

土壤就如隐蔽在城市地下的基础设施一样,虽然它对绿化的作用表现不那么直接,但丝毫不能削弱它对我们的重要性,植物的后期表现在很大程度上归结于土壤的质量。土壤也是资源,合理利用也是节约型社会的具体体现。让我们从细节做起,从基础性工作做起,不断进步和完善,逐步建立一个成熟而发达的园林行业。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测绘;城市规划;内容;作用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城市化速度不断加快,工程测量得到了迅速发展,城市规划、重点项目选址、城市建设、市政管线、电力基础设施、交通规划和交通整治、城市绿地调查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工作都离不开城市测绘工作。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新的成就,为城市测绘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测量手段,推动了城市测绘的发展。测绘的仪器和方法向自动化方向发展,各城市基本建立了大比例尺的城市地形图数据库,城市道路数据库、城市土地数据库、城市规划红线数据库以及城市地名数据库等,为城市有关部门的管理决策提供了现代的、形象化的、科学的数据依据。

一、城市测绘工作的主要内容

1、城市工程测量:城市工程测量是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阶段中进行的各种测量工作。它包括城市控制测量、城市地形测量、城市规划地下管线测量、城市施工、竣工、变形、路线测量。

2、城市行政测量:城市行政测量是城市测绘管理部门为保证城市规划方案的实施和城市建设、用地、房地产等项目管理提供依据的测量。其主要内容为:规划定线测量、市政道路定线测量、建筑物红线定位测量、地籍测量、拔地测量、房产测量。

3、城市专题地图的编制:根据城市管理的不同部门的需要,编制各类专门地图。如城市总体规划图、城市地貌图、城市交通图、城市地质构造图等。城市特种地图如城市立体模型、城市鸟瞰图、城市彩虹外影像图等。

4、放线定位测量:放线定位测量是按规划图纸的要求对将要建设的工程进行定位,由于这项工作已逐步实行坐标化,为规划管理部门验线提供重要数据资料,放线定位测量人员在我省各地市规划部门都已被作为规划管理工作人员一样实行严格要求,可见这项工作的重要性。

5、工程竣工测量:竣工测量为城市地形图更新提供及时的信息资料,比较完整地反映城市的变化特别是当今利用竣工测量成果对GIS进行图库维护,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

二、城市测绘在城市规划编制中的作用

基础地形图测量为城市规划编制提供依据,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排头兵,而所有的城市规划工作必须在城市测绘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城市测绘作为城市规划编制工作必不可少的基础要件,具有不可代替的地位。测绘生产的大量基础地形图数据为城市规划编制提供依据。中小比例尺地形图为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起到了关键的作用,重要项目建设都在这些小比例尺地形图数据上进行规划并实施。大比例尺地形图直接服务于城市的每项建设工作中,直接运用于城市详细规划工作中。

三、城市测绘在城市规划管理中的作用

城市测量工作贯穿于城市规划建设的各个方面,是一项具有较强的整体性、综合性和连续性的工作。城市规划的前期工作通过测量工作去实施;城市规划的后期工作通过测量工作去体现。

1、红线管理和放线测量

红线管理是规划管理部门在精度比较高的1:500地形图上给出道路红线和用地红线,是规划管理的重要手段。放线测量是通过测量的科学手段将城市规划的成果精确落实到实地,在城市规划管理中,它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关系到规划成果能够精确地落实到城市建设所界定的实际位置上来,放线测量的成果直接指导着工程的施工和建设,关系着土地使用权限、撤迁工作的安排等一系列和城市规划信誉、和百姓及开发商切身利益等方方面面,是城市规划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2、竣工测量

建设工程完成之后,要进行该项目的竣工测量,城市测绘工作的目的在于将竣工的地形图完成并更新城市基础地形图数据库,工作的结果使城市规划部门能够及时掌握规划实施的成果,并能够掌握城市最现状的地形图数据库,在新一轮城市规划工作中进行正确的决策。

3、市政管理

包括市政道路设施和地下管线。市政道路管理要求掌握完备的现状道路,需要建立专题的现状道路数据库,细分道路等级、路面组成和路面设施。地下管线管理不仅要重视各类管线的水平位置关系、纵向交织关系,还要细分其区域结构,反映出供电配电区域、排水汇水区域划分等界线。

4、旧城改造与拆迁管理

拆迁补偿是旧城改造的关键,需要建立旧城改造拆迁估算系统,对整片街区改造、道路沿线拓宽涉及的拆迁量进行准确测算,要求调查表格输入计算机,在GIS平台上建立拆迁管理信息系统。

5、智能交通

智能化交通涉及的关键技术有3个方面,一是卫星定位系统(GPS),为车辆跟踪、出行路线规划和导航、信息查询、话务指挥、紧急援助等提供支持;二是电子地图,为区域、城市、街区道路系统及周边环境提供实时的无缝漫游和信息查询。

四、对发展测绘事业的几点建议

1、理顺城市测绘行业体制,给予城市测绘必要的投入

理顺城市测量行业体制,加强领导是发展城市测量事业的重要前提,这有利于把管理基础薄弱的城市测量工作纳入到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体系中去。根据城市测量工作带有政府行为的性质及服务于城市公益事业的服务对象,及早理顺行业体制,统一组织协调城市测量工作,制定测量工作规划,使城市测量工作围绕和服务于城市建设这个主题健康地发展。

2、抓好城市行政测绘工作,维护城市建设的正常秋序

对关系到城市规划的实施管理和保证城市行政测绘成果的规范性、权威性方面,城市行政测绘必须由城市规划主管部门许可的测绘单位履行政府职能组织实施。凡用于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测绘成果资料及图件,必须是在城市统一控制网下施测且经常管理部门检审合格的方可使用。其成果及提供程序具有法律效力,在维护国家、集体和个人权益上有着重要作用。

3、转换机制,坚持科技进步,做好超前服务

城市测绘单位要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深化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加大科技投人,改变服务作风。在目前财政困难的情况下,发挥最大的能动性。必要时,自筹资金实施基础测量,千方百计的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在保证完成城市指令、重点工程测绘项目的同时,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以良好的服务为城市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城市发展的历史愈悠久,规划量越大,政府部门对测绘事业的重视程度越高,测绘事业的发展也就越快。在中小城市建设中,土地比较宽松,乱搭乱建的现象十分严重,规划管理的效能越来越突出的摆在人们面前,不用现状地形图进行规划设计建设和施工的弊端越来越明显的暴露出来,因此城市建设测绘工作已被上级领导高度重视,规划部门三令五申,规划设计必须依据规划要求在相应比例现状地形图上进行,建筑设计必须服从规划设计,规划管理必须按照政府部门批准的规划实施,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我们的生活空间。

五、结束语

测绘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项基础性、先行性、公益性工作,测绘的成果是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的基础、是落实规划和规划执法的依据,只有精确、现势性强的测绘资料才能保证城市规划的超前性、合理性、科学性,为郑州城市发展保驾护航。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测绘工程任重而道远。只重视城市规划建设,忽视测绘工作,将导致城市规划不切实际,造成人力、物力不必要的浪费;只重视测绘工作,而忽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将导致城市建设杂乱无章,失去城市建设的科学合理性。两者只有有机结合,才能保证城市规划建设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CJJ8-2011城市测量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12

[2]吴志强等.城市规划原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3]王建国等.城市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篇6

关键词:城建投融资体制问题及对策

当前,随着对城市基础设施需求的日益扩大,建立在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上的,以政府财力直接投入为主导,行政配置资源为主体的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已无法适应城市化进程的需要,迫切需要进行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打破公用行业市场垄断,开放城市基础设施市场,进一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推行以市场化为取向的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最终建立政府融资平台化、公用事业民营化、投资主体多元化、企业投资主体化、运营主体企业化、融资渠道市场化的新型投融资体制。

一、目前城建投融资平台的现状及问题

1.现有投融资平台脆弱,缺少实体支撑

按照“政府投资、国企运作”的模式,各地通常以无收益的公益性资产为资本组建国资总公司作为投融资平台,然后以政府信用为担保进行融资并负责项目实施。由于缺少实体支撑,几乎没有经营现金流入,其财务指标通常达不到基本的信用标准,必须依靠政府资源的支持,才能勉强维持平台资金周转。

2.债务问题突出,债务风险凸现

一是筹资渠道单一,城市建设债务主要表现为对银行尤其是商业银行的贷款,资金还贷压力大;二是债务结构不合理,多为中短期贷款,资金还贷期集中,可持续能力不强;三是净资产负债率高。城市建设项目基本上是公益性项目,投资回报少,必然造成融资规模不断扩大,而资本金却未能与负债总额同步增长,造成了净资产负债率畸高。

3.项目管理机制混乱,损失浪费问题严重

目前,城建投资项目的具体实施一般由建设局、水利局等行业主管部门成立国有独资子公司作为建设业主,各子公司的组织体制不健全,管理人员不专业,违规问题较多。主要表现在:一是招投标不规范,存在规避公开招投标,评标把关不严,业主擅自变更招投标结果等问题;二是项目超概算严重,很多项目实际投资超概算50%以上;三是项目建设和基建财务管理不规范,普遍存在变更设计施工、违规签证、提前支付或多付工程款等问题。

二、现行投融资体制运行中已暴露出的弊端

1.投资主体单一

目前,城建、市政、交通等领域的融资、投资、建设和运营主体均为各主管部门成立的国有独资子公司,呈现分散融资、单一建设、垄断经营、统一还贷的局面,这些公司拥有代行政府职能的天然业主地位,与政府往日成立指挥部直接参与投资和建设没有本质区别。

2.成本约束弹性化

现行模式其实就是“借贷主体是国资总公司,投资主体是各子公司,最终负债的还是政府”。这样,各子公司既不承担偿债风险,又缺少必要的约束机制,造成各种违规问题时有发生,普遍存在损失浪费资金的现象。

3.融资渠道狭隘化

现行的投融资体制,融资渠道单一,高度依赖银行,不利于民间资金、企业资金和外资进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事实上,许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有意向出资参与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但缺少准入规则,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管理呈封闭式运行,使外界参与投资出现瓶颈效应,抑制了企业和个人参与经营性项目公平竞争的积极性,阻碍了政府财政之外的资金投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三、对下一步城建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建议

1.及时转变思想观念。长期以来,城市建设的传统体制使得人们对城市建设中公用行业的理解发生偏差,往往只注重它的社会公益性、福利性的一面,认为公用行业向社会提供服务应该是无偿的,即使收费,也只能是象征性的。实践证明,无视公用行业经济属性的观点,只能导致这一行业的不断萎缩和衰亡。今后必须真正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以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企业组织形式来运作城市建设,构建城建资金的良性循环机制,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2.拓宽城建投融资渠道,节约政府投资,解决制约城建发展的“瓶颈”问题。在投融资时应注重直接融资,加快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的步伐,建立科学的、合理的筹资渠道,完善筹资方式,形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筹集、使用和偿还过程的良性循环机制。主要是从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以及各种融资模式的组合方面进行研究,挖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营利点,吸引民间资本和外资进入,实现市场化的投融资格局。

3.盘活存量,搞活增量,推动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盘活存量资产、搞活增量资产和激活无形资产是经营城市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相辅相成,互为条件。通过经营城市,最终要使城市资本实现“投入——经营——增值——再投入”的良性循环,真正实现“以城养城,以城建城”。

4.实行“政企分开,投、建、管分离”,提高运行效率。实行“政企分开,投、建、管分离”,可消除原有体制下严重的“等靠要”现象,政府可以把主要精力转向为投资者服务,为各类投资者创造公平的投资环境。同时,政府应防止从统办统揽的职能定位极端走向全盘推向市场,由市场主宰的职能虚位极端,在整个城市投融资体制改革中,必须切实加强政府的监管、导向、调控作用。

5.加强对城建资金的管理与监督。

(1)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相关规范性文件,从制度上为强化建设资金管理提供保障,做到“二控制一加强”。

(2)加强审计监督。把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过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有机结合起来,包括对工程合同、支付凭证和工作量的审核,控制支出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正确性,并严格审核项目用款,减少项目资金沉淀。

(3)配套进行项目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功能。通过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设计施工总承包制以及项目制等方式,对项目管理体制进行改革,降低建设成本,提高投资效益。

6.建立城建发展专项资金,完善偿债机制。建立稳定的城建发展专项资金和可靠的贷款偿还机制,是保持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姜笑琴.转变政府职能完善投资环境[J].中国科技产业,2005,(5).

[2]樊保军.小城镇建设与政府职能转变[J].村镇建设,2004,(3):15-18.

篇7

关键词:数字城市房地产测绘 地理信息系统(GIS) GPS

Abstract: the digital city construction is to realize the purpose of information sharing digital city, combining with the concrete practice of the digital city construction experience, introduce modern surveying and mapping instruments, digital technology, GPS and GIS mapping new technology in the digital city construction in the role.

Keywords: digital city real estate surveying and mapping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GPS

中图分类号: P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数字城市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变的越来越重要。数字城市是将城市地理、资源、环境、人口、经济、社会社情和各种社会服务等复杂系统进行数字化、网络化、虚拟仿真、优化决策和可视化。房地产测绘是建立现代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信息,同时也是城市大比例图更新的重要基础资料,为了保障数字城市的顺利发展,要具备先进的测绘技术设备,拥有高素质的技术人员,要配备专业的信息管理部门负责数据的处理整合等等。

一、现代测绘仪器在数字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城市中出现了许多十几层甚至几十层的高大建筑物。为了确保这类建筑物的安全使用,需要进行长期的精密变形监测,以确定其变形形态。在有些情况下,高层建筑物会产生水平位移,如当高层建筑物建立在斜坡上时,高层建筑物就有可能随斜坡一起移动而产生水平位移。因而对高层建筑物进行水平位移监测便成为保证高大建筑物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这项工作在建筑物的设计、施工及使用期间都有重要的意义。现今房地产应用最广泛的测绘仪器为SET1010全站仪,它是光学技术和电子技术结合的光电测量仪器,兼有经纬仪和测距仪的优点,并且以数字的形式提供测绘数据,具有性能稳定、操作简便的特点,从而使得其在数字城市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人参与了我县首个数字城镇的建设,在工作中主要负担着房地产调查,修补测房地产要素,整合各区划内的建筑物高度、每户房屋的海拔高度等数字化信息的采集。由于测绘现场地形情况复杂多变,在工作中运用传统仪器的难度大,后采用全站仪,配套的对中杆,使速度得到大大的提高,快速准确的完成了现状信息的采集,便于数字化成图和计算相应的数据资料,在后期应用中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已有地图数字化技术在数字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在我们日常的测绘过程中,如果有原来的地形图,而且其现势性、精度和比例尺能够满足测绘的要求,就可以利用数字化仪将其输入计算机,经编辑、修补后生成相应的数字地图。当前有手扶跟踪数字化和扫描矢量化两大类仪器,而用扫描矢量化技术进行地图数字化是提高数字化质量与速度的必由之路,针对大比例尺地形图,大多采用扫描矢量化软件能自动提取多边形信息,高效、便捷、保真地对地图进行数字化处理。

三、GPS技术在数字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随着GPS(全球定位系统)定位技术的不断改进,软、硬件的不断完善,由原来的测角、测距、侧水准为主体的常规地面定位技术,正在逐步被一次性确定三维坐标的GPS技术所替代。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测绘数据成果在各行各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中显得日益重要。新的测绘技术和发展正代替传统的测量工作模式,工作强度大大减轻,工作效率成倍提高,为城市建设和发展起了推动性作用。由于GPS技术的飞速发展,它的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在数字城市建设过程中,GPS技术特别是RTK测量技术在控制点的引入和控制的布设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我们实际施工中,由于统一的控制点离工作点距离较远,运用相应的改正方法采用GPS引点是最好的解决方法,同时使用RTK测量技术对目标区域进行控制点的布设,能够方便、快捷、高精度地对点位进行实施动态定位测量,既满足了对精度的要求,又方便快捷。

四、GIS技术在数字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以地理信息系统( ,GIS)支撑的城市建设信息系统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项计算机应用技术,它的建立能帮助各级领导和专业部门及时全面地了解,掌握有关城市建设的各种信息;协调城市各部门的业务活动,加强政府部门在建设方面决策的科学化,使城市建设和管理瞄准世界先进水平。GIS是数字城市建设的基础,它为数字城市提供了不可缺少的空间信息技术支撑。没有GIS的孤立"数字城市"就像是没有"地基"的空中楼阁一样不可思议。基于GIS的房地产管理信息系统是“数字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为数字城市提供城市房屋的基础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GIS作为空间地理分布有关的数据进行获取、存储、显示、编辑、处理、分析、输出和应用等功能。今后的房地产测绘不再是简单的测量平面坐标X、Y,而是测量房屋三维坐标X、Y、Z,实现平面图向三维图转变,为城市三维空间管理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在数字城市建设过程,运用GIS技术主要从事以下工作。①数据处理:数字化数据的坐标纠正、数字化数据的投影转换、现状数字地图的数据编辑、数据的优化处理等。房地产测绘生产和管理系统以GIS为技术核心,集分幅图测绘、分丘图测绘等多种测绘工作于一体;集房产分层分户图绘图、编辑、分摊模型建立、面积计算、测绘成果输出等功能于一体。②数据分析:对于点、线、面状地物的缓冲区分析、叠置分析、统计分析、DEM分析、集合分析、网络分析等。③辅助决策:空间选址、资源配备的空间分布、功能分区的辅助决策等。数据处理功能主要在我们初期数据采集阶段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数据分析和辅助决策功能主要运用于后期数字城市建设过程中,辅助规划决策,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制止猖獗的违法建筑,保证城市规划的合理性,减少信息孤岛,提供城市整体信息化管理水平。

综上所述,数字城市是数字地球在城市的具体应用表现,是一项跨科学、跨行业、跨部门、跨体系的系统工程,是高科技项目的组合。房地产测绘主要表现在从1维、2维到3维、4维,从点信息到面信息获取,从静态到动态,从后处理到实时处理,从高空到地面,从周密观测到持续观测等。利用现代先进的测绘技术,特别是现代先进的测绘技术的综合利用,不仅可使数字化城市建设过程中基础建设的现状信息的采集、规划决策的时效性大幅度提高,还可以大幅度降低该过程中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是建立三维数字城市不可或缺的资料。数字城市建设不能仅依靠某一个行政部门来组织协调,只有通过各部门之间的紧密配合才能加快实现数字化城市的步伐,为我们美好的生活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参考文献:

(1)赖明.数字城市导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篇8

关键词:文明环境;城市建设;环境影响评价;生态城市建设

工业化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提高的同时,经济发展和城市环境之间的矛盾也愈显突出。城市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进行合理的规划。将环境影响评价直接融入城市规划决策过程中,对于创建良好的人居环境,促M城市健康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城市规划与环境影响评价结合是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的一条重要途径。

生态环境文明是对工业文明负面影响的反思。建设生态文明环境,就是要摒弃工业文明的价值理念,取而代之的是人与自然应以平等相处、和谐共生的价值理念。只有对工业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进行生态化改造转型,才能达到更加理想的城市建设。生态文明的城市建设既是民生问题,又是社会发展问题,既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又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生态环境文明建设任重道远。坚持生态绿色惠民、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城市建设文明发展的跨越性要求。

1 生态文明与城市建设的探索

1、构建环保工作与城市建设的格局

近年来,在环境保护与治理方面实现了由政府主导向市场、社会合作共治的格局转变。与政府规制、企业合作、公民参与结合起来,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环保格局;重视提高生态文明共建共治能力,积极推动建立跨区域、跨部门的环境污染与城市建设的互益问题;在环境协同治理中,实现治理主体功能上的有机衔接,增强治理主体间的协调性。

2、生态环境文明与城市建设的科技支撑

聚焦生态环境文明与城市建设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大力推进重大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将一批制约生态环境文明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纳入到重点研发计划,重点支持资源利用和环境污染是促进城市建设前进的重大关键技术;在各类科技创新载体中积极规划布局生态环保科技高端产业。以项目带动、支撑生态环境文明科技产业的发展,积极探索以科技推动传统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升级。

3、建立环境监管机制,为城市建设提供保障

探索建立上下结合的独立调查工作机制。环保厅需每月召开环境形势分析会,以确定促进城市建设的重点环境问题;建立部门联动的环保专项行动机制,政府需统一组织环保专项行动,相关部门按照各自环境管理职责开展工作检查,环保部门负责综合协调和督办落实;建立区域共治的联动执法机制,整合各类生态环保资金,加大城市建设的支付力度,建立地区间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2 生态环境文明与城市建设面临的挑战

1、生态环境文明建设的责任义务与主体意识有待强化。其中,社会公众依然缺乏对生态环境文明与城市建设的互益认识;另外,居民资源节约型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还没有真正形成,对生态环保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紧迫性认识不足。

2、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消耗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仍然占据主导位置。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存在对资源很大的依赖度。第二产业的比重仍然较高,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在第二产业中,工业占有重要地位,而且资源型、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占有很大比例,导致工业发展必须依赖于资源,节能减排、转变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的仍然处于整全的初级阶段。

3、生态环境文明与城市建设的管理体制及实施机制有待完善。一些针对生态安全的预防性法规相对比较缺乏。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行为的处理缺乏直接的法律、法规依据;区域性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生态法律法规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健全。

4、重点行业节能减排技术水平较低,技术创新有待加强。火电、钢铁、建材、化工和石油炼化五大废气行业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占工业的90%左右,这些行业节能减排技术水平较低,技术创新较少,已有的技术成果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和应用。

3 生态环境文明与城市建设的对策思考

1、营造生态环境文明与城市建设相辅相承的良好氛围

加强生态环境文明的宣传,提高公民生态意识。加强面向公众的环保责任宣传,强化公众的公共精神,保障公众环境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从公民教育、非政府组织发展、企业环境经营多方面构建社会参与环境治理的激励制度;健全生态环境文明与城市建设的公众参与机制。及时公开环境信息,畅通公众参与环保渠道,发挥民间环保组织的职能作用,以此来达到城市建设的目的。

2、推进循环低碳绿色发展以加快城市建设的进度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期完成环保违规项目清理整顿,有序化解历史遗留问题,严格执行地方环境标准;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科技支撑,大力开展科技创新生态化,做好环保技术供需对接,培育壮大环保产业;大力推进绿色发展,促进生态环境与生活质量的共同提高。

3、建立健全制度体系以加强生态环境治理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实行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使各制度之间形成互相支持的有机统一整体;建立健全经济政策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生态环境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健全科学评价体系,积极探索生态文明考核的追踪制度,以加大城市建设的进度。

4、构建现代城市建设的产业体系

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集中力量攻关,培育经济增长点,以重大专项作为培育发展新能源技术的主攻方向;大力发展低能耗、低(零)污染、低资源依赖的关键共性技术,建立完善的可持续发展技术支撑体系。

5、为绿色城市建设发展注入资金血液

发挥政策性金融的支撑功能,助推生态环境文明以达到城市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加强城市建设的金融支持力度,优先为符合条件的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项目提供直接融资服务。采取适当的财税政策与风险投资政策,大力引导社会资金参与节能环保事业,积极贯彻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以加快城市文明建设的步伐。

参考文献

[1]生态市及城市生态建设内涵、目的和目标[J].颜京松,王如松.现代城市研究.2004(03)

[2]国家生态市建设指标分析及建议[J].崔铁宁,朱坦.中国环境管理.2003(05)

[3]城市生态规划的概念、内涵与实证研究[J].王祥荣.规划师.2002(04)

[4]生态城市建设及其指标体系[J].郭秀锐,杨居荣,毛显强,李向前.城市发展研究.2001(06)

[5]生态城市的构架理论研究[J].杨建森.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1(05)

[6]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实例[J].黄肇义,杨东援.国外城市规划.2001(03)

[7]生态城市及其规划方法的探索――FrancoArchibugi的《生态城市和城市影响》一书评介[J].沈清基.城市规划汇刊.2001(02)

[8]战略环境评价中战略筛选研究[J].包存宽,尚金城.环境与开发.2000(02)

篇9

第二届信息化创新克拉玛依国际学术论坛以“智慧城市、智能油田”为主题,定位为国际化的数字城市、数字油田技术交流的盛典,国际化的智慧城市、智能油田研究者的交流平台,中国数字油田、数字城市建设者和最终用户的年度盛会,以及信息产业、数字城市、数字油田建设技术与设备的洽谈交易会。本届论坛由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进司、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局、中国工程院三局、中国石油学会和新疆克拉玛依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

围绕论坛主题,本届论坛设有两个专题论坛:一是“智慧城市建设专题论坛”,主要围绕智慧城市理念及发展趋势,智慧的城市交通、公共事业与城市医疗服务,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应用于智慧城市,城市管理全面感知、协同工作平台的建设与应用,智慧城市安全与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承载智慧城市核心内容的数据管理和高端数据服务等内容进行交流;二是“智能油田建设专题论坛”,主要围绕智能油田建设理念及方法,物联网与智能油田,云计算与智能油田,数字油田应用系统研发,数据库建设与管理,地理信息技术,网络与信息安全,油气田勘探开发专业软件及数据应用,数据采集、传输与质量控制技术等内容进行交流。论坛将邀请两院院士,以及国内外专家、学者到会并作专题演讲,在会议组织上体现国际性,在学术上展示和介绍智慧城市、智能油田等领域最前沿、最先进的理论和技术。

在会议期间,将同步举行信息技术和产品博览会,展览内容包括数字城市建设成果、数字油田建设成果、最新信息技术产品、IT新技术和新设备等。博览会分为三个展区,分别是数字城市展区、数字油田展区和技术设备展区,重点展示我国数字油田、数字城市建设领域信息化工作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宣传面向为数字油田建设、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交通、工程建设与建筑业、房地产、智能建筑、城市运营管理与服务等方面的信息化技术。如:3S(GPS、GIS、RS)技术基础软件平台、信息采集与集成处理技术及产品;大面积建筑群体的高效三维建模技术及3D-GIS技术、城市时空变化的动态模拟技术、虚拟现实与城市仿真技术;城市公共设施计费管理系统;安全防范监控系统等。

杜勇介绍,第二届信息化创新克拉玛依国际学术论坛将特邀两院院士和国内外的著名专家,国内外智慧城市和智能油田的研究者,国内外数字化城市和数字油田的建设者,以及国内外有关城市、知名IT企业代表参加,致力于为与会代表创造互动研讨的平台,并就信息化建设与创新等问题,在政府宏观决策指导、政策法规配套、建设运作机制、科技创新攻关、行业应用实践、产业发展思路等方面,激发创新、商议对策。同时,本届论坛将通过会议展览、现场展示和示范成果考察等活动,直观展示中外数字油田、数字城市建设现状与成果,最新智慧城市、智能油田研究进展,培育“数字油田”、“数字城市”产业链,促进中外各大油田公司、城市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在信息化领域的广泛合作,共同推进智慧城市、智能油田建设,推进信息化和数字化领域的健康持续发展。

篇10

【关键词】设计隐患高密度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城市化作为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与工业化、现代化密切相关的,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化率也已经达到45%以上,形成建制城市655座,其中100万人口以上特大城市118座。东部地区城市化率已经达到了60%以上,珠江三角洲、长江已达到80%。经济与城市飞速发展,各种“城市病”不可避免。中国在快速扩张的现代化道路上付出了沉痛代价。

根据相关调查,在一定范围内,城市的经济发展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而有着明显的提高。城市经济发展收入同城市的外部建设和运行成本相抵之后,城市人口在10-1000万人规模的区间内有正的经济发展收益,这个收益在人口在100-400万人的区间内达到最大值,此后,随着城市规模和人口规模的不断提高,城市建设规模超过一定范围的时候,城市的规模收益会逐渐被城市建设外部成本所抵消,经济增长的质量和速度会逐渐下降。

一、适当提高城市建设规模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首先,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有利于城市相关产业的发展,首先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有利于促进城乡结合,促进城市第一产业的发展。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可以发挥城市的带动作用,扩大城镇基础设施,加快城乡经济发展。其次,城市规模的扩大可以促使城市创造出大量的就业机会,有效吸纳劳动力,推动资金和劳动力不断向城市集聚,适当的加大城市建设规模可以根据城市规模经济递增的特点,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优良的基础条件,提供完善的生产和金融环境,提供有效地信息技术服务,集中科技,信息,技术,人力资源等相关要素,为经济发展提供成熟的市场环境。促进经济效益的不断增长。提高城市工业化规模,促进建筑业、机械加工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扩大生产领域,提高发展空间,促进第二产业的发展。最后,城市规模的扩大在提升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同时,还可以促进第三产业的大力发展,一方面由于投资环境不断改善,从而急剧拉动投资需求,促进经济快速增长,增加就业总量;另一方面,许多行业在城市规模扩张的过程中获得规模收益,一些原本无投资价值的行业由于城市消费规模的扩大而变得有利可图,许多微利行业也将提高预期收益。

二、城市建设规模的过度扩张会限制经济的发展

城市规模的扩大并不一定会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如果城市的建设规模过快,也会对城市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大量的问题,加重城市经济运行的负担,降低了城市经济发展的速率,甚至会引发一系列金融问题。

首先,部分地区过于注重城市发展速度,加强城市地域扩张的速度,不重视城市发展的质量,小城市希望可以尽快发展成为中型城市,中型城市希望可以尽快发展成为大城市,大城市希望可以尽快发展成为特大城市,不顾实际情况去追求城市建设的规模和速度,导致资金利用效率低下,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情况愈加严重,城市建设规模的盲目扩大会导致城市外部成本的增加,并且过快的增加城市建设会造成城市建筑设计隐患,城市生活和生产环境逐渐恶化,城市为此需要支付大量的公共基础投资和环境治理的费用,同时城市规模的过度膨胀,城市建设超出合理规模,导致资源配置状况恶化,这也就是在发展中国家大量出现的“城市病”。城市的客观环境无法承受城市规模的盲目扩大,从而加重了城市经济运行的负担,降低了城市经济发展的速率。

泰国于2011年7月下旬至今引发的洪灾就是典型的事例之一:泰国洪灾目前已造成506人死亡,近百万人受灾,三分之一省份被淹,经济损失高达数十亿美元.洪灾产生的原因固然有降雨量大,雨季时间长,国内气象雷达设备老化,森林覆盖面积减产等多重原因.人口与城市建设规模扩大也是造成洪水无处可排的原因之一.曼谷、大成府和巴吞尼府是本次受灾较严重的3个地区,同时,也是泰国人口和工业高密度的地区之一。过去几十年来,城市不断建设道路、房屋和工业区,破坏了自然水道,占用了能够渗透、储存洪水的低洼地带。例如,大城府和巴乔他尼府的七个工业园区都建造在洪水进入三角洲必经的低地,破坏了自然的蓄洪条件。纵观国内,亦是如此。5月7日,广州暴雨吞噬了35个地下车库;6月13日,深圳暴雨引发内涝,街上积水近膝盖深;6月18日,武汉大雨致全城内涝,浙江、杭州一场大雨导致“水漫金山”;如此“城市病”应当引起我们城市建设者的警醒。

其次,城市规模的扩大导致大量人口和企业的涌入,导致许多企业头脑发热,盲目投资建设,同时引发社会对资金的借贷需求加大,许多企业需要的生产和流动资金增加,借贷意愿增强,借贷需求增加,间接导致银行信贷增长速度过快,贷款规模和结构不甚合理。一旦市场流动性过剩的问题暴露,就会对银行的资金回收造成严重影响,引发金融系统的波动,导致金融系统存在严重的问题和隐患。更有甚者,可能最终引发城市经济发展的瘫痪。

三、采取措施,促进城市规模和经济发展良性运行

作为现代化城市,要在城市发展规划和目标,以及城市人口、城市性质、生态环境等要素的基础上,严格分析城市的集聚能力和承载能力,提高城市建设规划的前瞻性和科学性,制定城市建设规模,遵循城市发展规律,合理控制和规划城市建设规模,优化城市的布局和规模,实现城市,人口,资源的和谐发展。

对于大城市的盲目扩张要进行一定程度的限制,重点城市的建设不能盲目上马,要具有合理的规划和布局,引导城市合理发展,在扩大城市规模的过程中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避免重复建设,构建合理的城市规模和体系。对于外来进城人员,要设定一定的门槛和限制,减少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减少不必要的城市资源浪费。合理调配城市资源配置,优化城市发展模式,促进城市经济良性运行。

对于已经达到相当建设规模的城市来说,要把建设重心放在优化城市结构上,而不能再鼓励其扩大城市规模。同时在城市的建设和扩展规模上应该稳步提升,在城市化过程中引入市场机制,辅之以政府宏观调控,完善市场环境,提高城市管理者的管理水平,促使其发展成为具有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合理城市布局,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基础的现代化城市。比如可以在实施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基础上,以生态城市为目标,适当加大相关投资,扩大建设规模,加大管理力度,打造出一个高效完善的城市规模体系,进一步提高城市公共服务水平,比如供气,供暖,供水以及公共交通的运行效率和规模,加大污水处理力度,推进城市道路、防洪排涝设施的建设,增强垃圾处理能力,增强城市绿化建设,加大公益设施的建设力度,比如购物中心、科技文化馆、图书馆、公园、博物馆等公共设施和建筑,扩大城市居民的休闲娱乐空间。

四、结语

总之,城市规模和经济发展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城市建设规模要依据城市的客观现状,这样才能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和低水平的竞争,提高城市资源整合效率,推动城市的创新和竞争能力,提高经济的发展速度。否则只能抑制城市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永雯.城市规模与经济发展动态关联启示―走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J].经济研究导刊,2011,(14):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