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制度的内容范文

时间:2024-02-29 17:49: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会计制度的内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会计制度的内容

篇1

[关键词]小企业 会计 制度 现状

小企业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小企业存在内部控制薄弱、会计核算不健全等特点,为了规范小企业国家财政部于2004年4月27日制定了《小企业会计制度》,自2005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根据我国《小企业会计制度》对小企业的定义,小企业是指不对外筹集资金,经营规模较小的法人企业,不包括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独资等非法人企业。

1 《小企业会计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

《小企业会计制度》由五部分内容组成。

第一部分为总说明。主要规定了本制度的制定依据、适用范围、应遵循的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以及会计记账和报告的基本要求等。

第二部分为会计科目名称及编号。本制度规定了60个会计科目,以及相关的明细科目,同时规定,小企业以根据实际需要,对规定的会计科目做必要的增减或合并。

第三部分为会计科目使用说明。这是本制度的核心部分,按照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要求体规定了60个科目的使用说明。

第四部分为会计报告格式。规定小企业编报的基本会计报表格式为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企业根据需要自行选择。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还要求编报“应交增值税明细表”。

第五部分为会计报表编制说明。分别就如何编制上述报表,报表项目如何填列等,分项作出了具体的规定。

《小企业会计制度》的主要特征为通俗易懂,简便易行。该制度是在遵循一般会计核算原则的条件下,借鉴国际惯例,结合我国小企业的实际情况加以制定的,充分体现了小企业自身及其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和特点。

2 《小企业会计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2.1 制度执行的不完全确定性,导致制度执行过程中容易发生偏差

小企业本来会计基础工作就比较薄弱,人员的素质也比较低下。原来执行《企业会计制度》过程中就存在很多困难。加上有些小企业认为,只要不违反会计制度规定就可以了。如果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不仅要派员参加培训,而且制度转换也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何必自己给自己找麻烦,这种认识带有一定代表性。所以《小企业会计制度》执行中的不完全确定性,就会给部分对制度认识不足的企业开了绿灯,导致《小企业会计制度》实施的现实价值发生偏离。

2.2 培训工作缺位,导致小企业对制度理解和实施力度不够

《小企业会计制度》颁布之后,为使广大小企业会计人员充分了解《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内容,准确把握相关政策、规定和方法,确保该制度在企业中的贯彻实施,各地财政部门举办了《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培训班,培训的对象主要是小企业的会计或出纳人员。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这种做法如果针对财会工作比较规范的大中型企业或上市公司而言,也许能达到比较好的培训效果。如果针对小企业也许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原因在于《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实施或执行,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是小企业领导者的态度。而领导者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小企业会计制度》内容与实施价值的认识。事实上很多小企业的领导者对会计工作的职能一知半解。所以举办《小企业会计制度》培训班,其培训对象不只是针对财会人员,也应该扩大到小企业领导者范围,只有让小企业的领导者真正了解《小企业会计制度》对其加强经营管理价值所在时,才有利于《小企业会计制度》贯彻实施。

2.3 小企业内在不利因素影响了《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实施

如:小企业会计机构设置过于简单,会计人员配备不全、工作不固定,分工不明确等原因,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小企业会计制度》的执行:小企业会计人员素质较低,也难于确保《小企业会计制度》准确无误地实施;小企业会计基础工作差,也不利于《小企业会计制度》在短期间内实施;小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素质较低,也不利于《小企业会计制度》快速实施。

3 解决小企业会计制度实施中现存问题的对簧与方案

3.1 要为《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培训工作确定新的培训思路

要针对小企业会计人员和小企业业主培训,但要有所侧重。对小企业会计人员的培训重在业务上培训,对小企业业主的培训重要说明《小企业会计制度》执行的价值,即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对改善企业管理水平以及提高小企业经济效益有什么好处。如果采取双管齐下的培训方法,我相信对《小企业会计制度》实施无疑会起到更好促进作用。

3.2 消除小企业内在的不利因素,为《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实施创造有利的条件

3.2.1 加强小企业会计基础规范工作的建设,为进一步规范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打下良好的基础。小企业应以《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为依据,针对小企业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要设计合理的会计记录程序,要完善严密的凭证制度,要建立严格的日常核对制度,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小企业会计制度》在小企业规范组织与实施。

3.2.2 健全符合小企业会计发展需要的会计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并为小企业改善会计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小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小企业会计机构,并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合理划分授权批准、业务经办、会计记录、财产保管、稽核检查等不相容职务,明确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机制。只有会计机构设置合理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实施问题,才能提供《小企业会计制度》实施的良好运行机制。

3.2.3 重视小企业会计人员的培养,加快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为《小企业会计制度》实施提供合格的人才保证。只有使小企业的会计人员能够从较高层次理解《小企业会计制度》,充分了解该制度的内容、理解、掌握制度中规定的会计核算方法和相关规定,才能为《小企业会计制度》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篇2

关键词: 小企业 小企业会计制度 对策与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财政部于2004年4月27日颁布并于2005年1月1日开始在小企业范围内执行的《小企业会计制度》,是在遵循一般会计核算原则的条件下,借鉴国际惯例,结合我国小企业的实际情况,以《企业会计制度》为基础制定的。这次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制定实施充分体现了小企业自身的特点及其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它健全和完善了企业会计核算体系,提高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加快了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小企业会计制度》在适用范围、主要内容、会计科目、会计报表等方面都与《企业会计制度》有差异,它更具有清晰性、灵活性、指导性和针对性。它是我国会计核算制度走向成熟的标志,对进一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企业财务报告条例》、规范小企业会计行为、促进小企业健康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我们通过最近对制度实施情况的调查情况来看,由于种种原因,使得制度实施过程出现了相当多的问题,不同程度地阻碍了制度的顺利实施,导致制度执行无法到位。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本文试就《小企业会计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若干对策。

二、《小企业会计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制度执行的不完全确定性,导致制度执行过程中容易发生偏差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小企业继续执行原来的《企业会计制度》,这从《小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来看,无可非议。WWw.133229.CoM虽然国家统一制定的会计制度具有强制性的特点。但符合《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小企业既可以按照《小企业会计制度》进行核算,也可以选择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据此而论,会计制度的强制性特点如果从整体上考虑,只要企业严格按照规定执行了某一会计制度即可。另外从鼓励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出发,也应该允许并鼓励有条件的小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因此,符合小企业标准只是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必要条件而已,即凡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规模必须符合小企业的标准,但并非符合小企业标准的企业就必须执行,如有条件也可执行《企业会计制度》。

但问题是有的小企业本来会计基础工作就比较薄弱,人员的素质也比较低下,原来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就没有执行好,换句话说原来执行过程中就存在很多困难。加上这类小企业发展的态势显示近年内企业发展规模不会有大变化。在这种情况下,这类小企业如果转换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也许更适合其企业自身的特点。其价值就在于整顿和规范小企业会计工作秩序,规范小企业的会计行为,促进小企业的健康发展。但这类小企业认为,只要不违反会计制度规定就可以了。既然允许何必再执行新的会计制度呢,如果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不仅要派员参加培训,而且制度转换也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何必自己给自己找麻烦,这种认识带有一定代表性。本来《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制定,就是考虑了这类企业的实际,但部分小企业并没有充分认识到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价值所在。所以《小企业会计制度》执行中的不完全确定性,就会给部分对制度认识不足的企业开了绿灯,导致《小企业会计制度》实施的现实价值发生偏离。

2、培训工作缺位,导致小企业对制度理解和实施力度不够

《小企业会计制度》颁布之后,为使广大小企业会计人员充分了解《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内容,准确把握相关政策、规定和方法,确保该制度在企业中的贯彻实施,各地财政部门举办了《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培训班,培训的对象主要是小企业的会计或出纳人员。通过培训,使会计人员在短时间内有的放矢地学习,提纲挈领地了解《小企业会计制度》。应该充分肯定这种通过有计划有组织分期分批培训小企业会计人员的做法对确保《小企业会计制度》在小企业中的贯彻执行无疑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另外,这种培训方法也是常规的做法,因为通常我国颁发新的会计制度都是需要组织企业的财会人员进行培训的。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这种做法如果针对财会工作比较规范的大中型企业或上市公司而言,也许能达到比较好的培训效果。如果针对小企业也许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原因在于《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实施或执行,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是小企业领导者的态度。而领导者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小企业会计制度》内容与实施价值的认识。事实上很多小企业的领导者对会计工作的职能一知半解。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小企业的领导者对财会工作的认识只是停留在比较肤浅的认识上,他们比较关注的是盈利和税收的指标,往往忽视会计制度本身的价值。所以举办《小企业会计制度》培训班,其培训对象不只是针对财会人员,也应该扩大到小企业领导者范围,只有让小企业的领导者真正了解《小企业会计制度》对其加强经营管理价值所在时,才有利于《小企业会计制度》贯彻实施。

3、小企业内在不利因素影响了《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实施

(1)小企业会计机构设置过于简单,会计人员配备不全、工作不固定,分工不明确等原因,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小企业会计制度》的执行。由于小企业名目繁多,行业比较齐全,所有制形式多样化,经营规模较小,缺乏相应的决策机构,或者决策机构发挥不了应有的决策作用,业主基本上支配了企业的所有的经营活动,缺乏正常的业务报告制度,导致企业的生产经营水平的好坏完全取决于业主个人的能力与水平。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不少小企业会计机构设置不规范,甚至个别企业不设置会计机构。即使是设置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分工也不明确,甚至是兼职,缺乏完善的内部牵制机制。所有这些都给《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实施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2)小企业会计人员素质较低,也难于确保《小企业会计制度》准确无误地实施

小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与大企业的会计人员相比,业务水平、文化层次不高,业务不精,素质普遍较低。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小企业的会计人员普遍存在两种不利于《小企业会计制度》实施的现象。一是学历层次比较低,无学历或改行从事会计工作的人数占绝大多数。二是年龄出现极端现象,呈现“一老一少”的局面。会计人员中的老者虽然有一定会计工作经验的积累,开展一般性的业务没有什么问题,但接受新知识能力比较差,对新制度消化慢,甚至出现消化不良的现象。会计人员中的新者,多为刚离开学校走向会计岗位的年轻人,虽然他们比较系统地学习会计专业知识,但在实操能力比较弱,特别是在从事会计工作过程中缺乏会计理论基础扎实、能力强、业务熟的老会计的指导,导致在实践中会计技能提高比较慢。上述两种现象的存在都不同程度地制约了小企业内部管理工作的开展,也制约了《小企业会计制度》在小企业的实施。在调查中,个别小企业会计人员表示,他们也认真地组织实施《小企业会计制度》,但心有余而力不足。显然在这样一支小企业会计队伍中要求做到快速、高效、准确、无误地贯彻《小企业会计制度》确有困难。即使《小企业会计制度》在小企业中能组织实施,但实施结果也必然大打折扣。

(3)小企业会计基础工作差,也不利于《小企业会计制度》在短期间内实施

众所周知,会计基础工作是做好会计核算的前提,它主要包括会计凭证格式的选择或设计、填制、取得、审核、传递与保管程序,以及会计帐簿的设置、格式、登记、核对、结帐等等。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小企业都是贪图便利,甚至看业主眼色行事,不少小企业从来就没有认真思考过如何规范地做好这些会计基础工作,而是得过且过,会计实操有一定随意性,没有严格执行会计制度。比如,原始凭证缺乏必要的审核程序,凭证、账簿、表格在市面上随意购买,相关政府部门硬性规定除外,很多做法都不符合会计制度的规定和要求。甚至个别小企业还没有明确的成本核算方法与制度。不难设想在这样的会计基础工作上,要求小企业认真执行和快速推行《小企业会计制度》也是非常困难的。

(4)小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素质较低,也不利于《小企业会计制度》快速实施

从会计的重要性原则来看,某项会计信息在会计报告中是被详尽、充分的披露还是被简要、粗略的列示主要是看信息使用者的需要,是否有利人们做出满意的决策。某些对大企业或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使用者而言非常重要的信息,可能在小企业里显得毫不意义。由于小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重合使得小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基本不存在,由于融资方式的独特性,从而使小企业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与大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相比存在很大的差别,小企业的股东、税收部门、银行是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而这些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要求程度不高。尤其是小企业的经营者,本身经营素质就比较低,大多对企业实行粗放经营,除了关心盈利指标外,并不要求企业会计提供更多的信息,由此,造成小企业会计信息不全面、不准确。这也给《小企业会计制度》的贯彻执行增加了难度。

三、解决小企业会计制度实施中现存问题的对策与方案

1、要为《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培训工作确定新的培训思路

目前,各地普遍是组织小企业会计人员系统学习《小企业会计制度》,我们不否定这种培训对促进《小企业会计制度》执行的作用,但效果仍不尽人意。究其原因,正如前所述,《小企业会计制度》在一些企业执行中受阻,更重要的是小企业业主的意识。虽然有个别小企业业主不愿意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但他们的认识更多的是停留在对《小企业会计制度》比较肤浅的认识上,即对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对小企业有什么好处一知半解。为什么要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更是迷惑不解。因此来自小企业主的障碍主要还是认识上的问题,所以我们必须在提高小企业业主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自觉性上下功夫,一个比较有效的做法就是加强对小企业业主的培训。即组织小企业业主系统学习《小企业会计制度》。但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对小企业会计人员的培训和对小企业业主的培训,要有所侧重。对小企业会计人员的培训重在业务上培训,对小企业业主的培训重要说明《小企业会计制度》执行的价值,即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对改善企业管理水平以及提高小企业经济效益有什么好处。如果采取双管齐下的培训方法,我们相信对《小企业会计制度》实施无疑会起到更好促进作用。

2.各级财政部门应组织相应的高素质人才咨询队伍,深入小企业会计部门第一线,帮助小企业正确选择适宜的会计制度

如前所述,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小企业受到自身素质的限制,在选择企业会计制度时,往往带有很大的盲目性,连自己该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还是《企业会计制度》,自身都说不清楚,错误地认识只要不犯法,按规定执行会计制度就可以了,这是天大的误会,当然也并不排除人为的装糊涂。为此,各级财政部门(市县镇)应组织相应的高素质人才咨询队伍,深入小企业会计部门第一线,给小企业财会部门把把脉,帮助小企业正确选择适宜的会计制度,特别对不适宜选择《企业会计制度》的小企业,应帮助其提高思想认识,劝其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必要时,强制性要求其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

3.消除小企业内在的不利因素,为《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实施创造有利的条件

(1)加强小企业会计基础规范工作的建设,为进一步规范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打下良好的基础

如前所述,小企业会计基础工作差,不利于《小企业会计制度》在短期间内实施。因此,要加快《小企业会计制度》在小企业的实施,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规范小企业会计基础工作。因为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即使组织实施《小企业会计制度》,实施也不容易到位或发生执行上的偏差。为此,小企业应以《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为依据,针对小企业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要设计合理的会计记录程序,要完善严密的凭证制度,要建立严格的日常核对制度,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小企业会计制度》在小企业规范组织与实施。

(2)构建完善的控制环境,设置合理的会计机构,严格划分不相容职务,设置适宜工作岗位,为实施《小企业会计制度》提供运行机制

控制环境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其主要包括企业的经营管理观念、方式及风格,组织结构,管理控制方法,内部审计及外部影响等等。构建良好的控制环境有利于小企业严格按照《小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健全符合小企业会计发展需要的会计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并为小企业改善会计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因此,小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小企业会计机构,并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合理划分授权批准、业务经办、会计记录、财产保管、稽核检查等不相容职务,明确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机制,根据小企业的特点,会计核算宜采用集中核算的方式,即由会计机构统一办理;钱账分管、出纳不得兼任往来账户的核算工作;业务较少的企业一般可设会计主管兼总账会计、明细账会计兼稽核、出纳三个岗位。只有会计机构设置合理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实施问题,才能提供《小企业会计制度》实施的良好运行机制。

(3)重视小企业会计人员的培养,加快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为《小企业会计制度》实施提供合格的人才保证

小企业要适应时展的步伐,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解决小企业会计人员业务水平低,业务工作不适应的问题。为此小企业要自觉组织学习,小企业会计人员更应自觉学习,不断充电。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使小企业会计人员有过硬的业务本领,具有扎实的会计知识、娴熟的会计技能。只有这样,才能使小企业的会计人员能够从较高层次理解《小企业会计制度》,做到充分了解该制度的内容、理解、掌握制度中规定的会计核算方法和相关规定,用以指导、规范会计实务工作,提高会计业务能力,并提高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自觉性,为《小企业会计制度》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4)转变小企业业主的观念,为小企业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清除不必在的障碍

如前所述,小企业业主对《小企业会计制度》的认识不到位,对会计工作重视不够。目前很多小企业的业主的法律和管理意识不强,重销售轻管理、重税收轻会计现象非常严重。很多业主对会计方面的知识、政策、法规存在着很大的认识误区。这已严重地阻碍了《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实施。因此各政府部门一定要通过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宣传,使小企业业主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引起他们对会计工作的高度重视,让他们认识到不但要学会“赚钱”,更要学会怎么去“省钱”,统筹地“用钱”,使会计管理工作为更好地创造效益服务。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小企业会计制度》的顺利实施,促进会计工作的规范化。

综上所述,《小企业会计制度》虽然颁布并实施一年多了,但由于制度执行的不完全确定性、培训工作缺位、小企业内在不利因素的存在等原因,致使《小企业会计制度》贯彻执行难度较大。但一套新制度的执行,总会存在一些问题。只要我们本着科学、合理、审慎的态度,从不同层面采取有效措施,标本兼治,一定能起到显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田金玉,赵颜峰. 构建和谐会计环境 推进《小企业会计制度》实施〔j〕.中国农业会计.2005(6)

〔2〕徐金仙.《小企业会计制度》实施过程若干问题的探讨—执行环境、实施效果、建议〔j〕.会计之友(下).2006(2)

篇3

关键词:核算原则 科目 资产现价 计提准备

一、《企业会计制度》体现了会计核算与市场价值的统一

1992年财政部颁布了《工业企业会计制度》,2001年又相继出台了《企业会计制度》。目前,国家大型企业《工业企业会计制度》已经停用,中小型企业两种制度并存。因为我国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创造的GDP占全国GDP总量的60%,上缴国税占全国税收金额的50%,全国有2/3的就业岗位在中小型企业,65%的专利、75%的技术创新、80%的新产品开发都在中小型企业。因此中小型企业对会计制度执行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国家经济的基本面。

《企业会计制度》科目设置更趋合理,会计核算依据更注重与市场变化的一致性。在科目设置上,《工业企业会计制度》重于法律形式,《企业会计制度》则重于经济交易实质。例如:企业长期待摊费用,按《工业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应列入“递延资产”科目,而在《企业会计制度》中取消了这一科目,改为“长期待摊费用”科目,科目设置更趋合理。

科目设置的合理性是由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决定的,而这个基本原则的科学性,在于它符合了市场经济交易的实质。譬如:企业在筹建时期所发生的费用,不可否认有部分属于资产,也有一部分不属于资产。如果按着《工业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应列“递延资产”科目使资产数额虚升,使本应该在会计当期摊销的费用当作资产长期分摊。因此,将这类经济交易划为资产有失公允,而《企业会计制度》的核算原则就做了这样的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由此看出《企业会计制度》核算更注重符合市场经济交易的实质。

二、《企业会计制度》会计中期的设置,使会计报表及时地反映投资的市场价值的变化,使企业决策者能更好的管理过程预期

《企业会计制度》增加了会计中期的概念,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称为会计中期。《工业企业会计制度》没有中期的概念,核算和报表只反映初始投资成本,不反映现市值的变化,投资者往往只能在报表的附注中了解市值的变化。因不是规范的要求,附注的数据往往不能准确的反映市场的价格,投资者无法根据会计报表的数据做好过程控制,因此,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企业会计制度》设置了会计中期,作为一项规范要求,中期报表必须准确反映投资市场现值,把期末关口前移可有效的为决策者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使决策者能更好的做好过程管理。

三、《企业会计制度》的计提准备制,使会计核算更符合市场的变化而更科学

1.短期投资计提跌价准备,使会计报表反映了短期投资值随着市场价格的变化而变化。

投资者完成投资后其资产随着市场的价格的起伏或增值或减值。《工业企业会计制度》对短期投资只做初始成本的反映,不反映市场的变化。因此,会计报表与市场脱节,是计划经济思维的产物。《企业会计制度》以计提投资跌价准备金的方式反映了这一市场变化,它规定:企业应当在期末时对短期投资按成本与市价孰低计量,对市价低于成本的差额,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企业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应当单列核算,在资产负债表中,短期投资项目按照减去其跌价准备后的净额反映。中期和期末的会计报表及时反映了市场的变化的曲线,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

2.新增委托贷款科目及利息的计提减值准备,是我国经济市场化的结果。

根据我国经济市场化的进一步深化企业融资方式多种多样,委托贷款是其中之一。在会计核算上《企业会计制度》增加了委托贷款的内容,并规定企业的委托贷款应视同短期投资进行核算。但是,委托贷款应按期计提利息计入损益;企业按期计提的利息到付息期不能收回的,应当停止计提利息,并冲回原已计提的利息。期末企业的委托贷款应按资产减值的要求,计提减值准备,冲减资产反映净值,该科目本身就是市场经济的产物。

3.《企业会计制度》完善了计提坏账准备的外延,更符合市场经济化的实际,使坏帐处理更加科学。

企业的坏账按原有的会计制度,只限于应收款范畴。随着经济市场化的深入,企业破产或其他原因无法履行合同,收取了预付款后无能力供货成为经常发生的事。预付款回收无望也成为坏账的原因之一。《企业会计制度》根据市场这一现实将这类应付款转入其他应收款,列入计提坏账准备范围。转入其他应收款的预付帐款可以计提坏帐准备,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由原来的按制度规定计提变为企业可以自行确定,确定的方法为按照以往经验及债务单位的财务状况,并在坏账核算上取消了直接转销法。这样通过会计制度的改变,使企业坏帐得以及时处理而能及时反映资产的净值。

4.存货计提跌价准备的规定反映了企业流动资产在市场中的真实性。

企业存货在流动资产及全部资产中占有较大比重,其价值的准确反映直接关系到资产负债表中资产价值的真实性。《工业企业会计制度》对存货只反映其初始成本,不反映其发生的毁损、陈旧或跌价减值。《企业会计制度》则对存货因各种原因造成的减值作了反映。它规定企业应当在期末时对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对可变现净值低于存货成本的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在资产负债表中,存货项目按照减去存货跌价准备后的净额反映,会计报表及时的反映了存货在市场中的现值。

5.长期投资计提减值准备反映了投资回收效果。

为了使投资者了解投资的回收效果和真实价值,根据投资回收的情况《企业会计制度》增加了长期投资计提减值准备。企业的长期投资应当在期末时按照其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量,对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应当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四、《企业会计制度》对购建固定资产借款费用的资本化更完善

对于购建固定资产借款发生利息的资本化,《工业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交付前可化为资产,之后即为费用。但是对经常遇到的资本化的准确分摊、资本化暂停都没有明确规定,为会计核算带来混乱。为了弥补这一缺陷《企业会计制度》制定了借款费用资本化的准确分摊计算方法,并明确规定了固定资产的购建发生非正常中断,且连续中断时间超过3个月(含3个月),就暂停借款费用的资本化,直至购建重新开始,这样就使购建固定资产借款费用的资本化更完善。

五、《企业会计制度》避免了债权人豁免债务的核算给企业信息失实提供的口实。

篇4

一、《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实施情况

中小企业具有经营规模较小、管理组织不规范、经济活动相对简单、管理主体和产权主体统一、管理效率较低等特点。中小企业的这些管理特点导致其会计基础薄弱、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会计信息使用者较少、会计信息质量不高、会计核算不规范等会计问题。中小企业的这些环境特点对提高《小企业会计制度》的执行效果来说是不利的。

卢新国(2009)通过调查研究后认为我国《小企业会计制度》执行面较低,执行效果不理想。在891个有效样本中,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仅有451户,占总体的50.62%。在已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中,还存在行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交叉执行、部分执行的情况。有的企业认为行业会计制度能结合行业特点,处理经济业务更合理,仍继续执行行业会计制度;有的企业将多种制度进行“拼盘”,科目设置部分按行业会计制度,部分按《企业会计制度》,会计处理则遵循《小企业会计制度》的简化原则;有的企业为避免纳税调整,直接依据税法规定进行会计核算,税法没有规定时再根据《小企业会计制度》核算。

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局限性

其一,《小企业会计制度》适用范围上的局限性。《小企业会计制度》适用于不公开发行股票或债券对外筹集资金,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其中“不对外筹集资金”,是指不公开发行股票或债券,不包括向金融机构借款;根据我国2003年版《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经营规模较小”是指符合下列标准之一:工业企业:员工人数300人以下,或销售额低于3000万元,或资产总额低于4000万元;建筑业:员工人数600人以下,或销售额低于3000万元,或资产总额低于4000万元;批发和零售业:零售业职工数100人以下,或销售额低于1000万元,批发业职工人数100人以下,或销售额低于3000万元;交通运输和邮政业:交通运输业职工人数500人以下,或销售额低于3000万元,邮政业职工人数400人以下,或销售额低于3000万元;住宿和餐饮业:职工人数400人以下,或销售额低于3000万元;其他服务业:职工人数100~200人以下,或销售额低于1000万元。从《小企业会计制度》的适用范围来看,符合小企业标准只是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必要条件,而非必须执行,企业可以选择执行,有能力的企业可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很多中小企业为避免以后成长为大企业而必须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度转换成本,拒绝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而是依旧遵循原来的行业会计制度,或直接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另一方面,当初制定《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的经济环境现已发生重大变化,中小企业的认定标准需要调整。

其二,《中小企业会计制度》思想和原则上的局限性。《小企业会计制度》是在2000年版《企业会计制度》的基础上,通过简化和删除形成的。随着《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企业会计制度》逐渐被弃置。《小企业会计制度》在思想和原则上与现行《企业会计准则》及未来会计改革趋势有较大差异。(1)在表述思路方法,《企业会计准则》以原则为基础,以确认、计量和披露为主线;而《小企业会计制度》以规则为基础,以会计科目使用和报表项目填列为线索。(2)在会计确认方面,《企业会计准则》对会计要素进行了定义,给出会计要素的确认标准;而《小企业会计制度》没有定义会计要素,没有给出确认标准。(3)在会计计量方面,《企业会计准则》放弃了历史成本原则,引入了公允价值;而《小企业会计制度》基本上仍以账面价值和成本计量为主。(4)在收益决定方面,《企业会计准则》引入资产/负债观,用“综合收益=期末净资产-期初净资产+对投资人利润分配-接受的追加投资”来计算收益;而《小企业会计制度》则以收入/费用为基础,用“收入-费用=利润”来计算收益。(5)在财务报告方面,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在2009年放弃了损益表,引入了综合收益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也在2009年将利润表改造为综合收益表,尽管名称仍称为利润表,但实质上却是综合收益表的内容;而《小企业会计制度》则仍按传统的利润表编制。

其三,《小企业会计制度》内容上的局限性。具体表现在:(1)中小企业可能存在的部分业务的会计处理没有纳入《中小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没有涉及企业合并、租赁、投资性房地产、生物资产、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商誉、股份支付、或有事项、建造合同、政府补助、研发支出、养老金、辞退福利、外币折算、合并财务报表,而这些业务很多中小企业可能会涉及到。(2)《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部分会计处理方法值得商榷。如,《小企业会计制度》不要求计提长期资产减值准备,若有确凿证据表明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减值的,应作为会计估计变更,重新确定折旧率或摊销额,增加本期和以后各期的费用。但对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的减值问题则未明确处理方法。又如,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一般以实际成本计量,而不用公允价值计量,这与企业持有金融工具的目的和金融工具的特征是不相符的。(3)《企业会计准则》淡化了月份,强调年度,放弃了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两个难懂的项目。凡当年度受益的费用,不论支付发生在哪个月,都直接费用化,不需要跨月摊配,只有跨年度的费用,才需要跨期分配。而《小企业会计制度》仍然保留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要求按月份摊配费用。

三、制定我国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必要性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中国中小企业数量已超过1亿户,占企业总数的90%以上,中小企业贡献了中国60%的GDP、50%的税收和75%以上的城镇就业。另据国家统计局分布的数据,我国2010年度货物进出口总额29728亿美元,比2009年增长34.7%。其中,出口15779亿美元,增长31.3%;进口13948亿美元,增长38.7%。在进出口贸易中,中小企业贡献着近70%的市场份额。在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中国企业正越来越快地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在2010年度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简称APEC)中小企业峰会上,专家们呼吁说,“走出去”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中小企业走出去比大型企业更具灵活性和竞争精神,应积极鼓励和推动中小企业走出去。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比较突出的是应对反倾销诉讼问题。金融危机背景下,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使中国近来遭受反倾销诉讼迅速增加。反倾销能否成功应诉的关键是会计问题,应诉企业如果能够提供按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会计准则准备的会计数据,成功应诉的几率则可以大幅度提高。

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需要良好的制度支持,需要按照国际惯例行事,其中,会计标准和报告语言的国际趋同至关重要。因此,基于国际趋同背景,制定我国的中小企业会计准则,规范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对促进中小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理事会(IASB)于2009年7月了《中小企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SMEs)。该准则是一套独立的准则,遵循与整套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相同的概念框架,其会计原则是根据整套IFRS简化而成。这项准则不仅能够促进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在全球范围内的可比性,全面提升中小企业在国际舞台上的自信心,而且为那些将来可能会公开发行股票或债券筹集资金而必须采纳全套IFRS的成长中的中小企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同时也为各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制定中小企业会计准则提供了全球趋同的基础。

四、制定我国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构想

其一,基于国际趋同,制定我国的中小企业会计准则。我国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思路可由全套企业会计准则精简形成,也可采取对IFRS-SMEs本土化的制定思路。IFRS-SMEs的适用范围、规范目标、制定思路、基本内容等对我国制定中小企业会计准则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将IFRS-SMEs本土化的制定思路应是一种更优选择。在本土化过程中,应考虑税收法规要求,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中小企业纳税申报需要,同时兼顾中小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如,中小企业会计准则可取消会计方法的可选择性;依据税法口径确认和计量收入、费用等;费用按性质分类法归集,等。

其二,界定中小企业标准,明确我国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IASB在其相关条文中没有明确指出如何界定中小企业,而是由各个不同国家根据本国实际情况自行界定。从IASB定义IFRS-SMEs的适用范围可以看出,“中小企业”并不是资产或者收入低于某一标准的主体,而是指无需向公众承担信息披露责任的会计主体,即没有公开发行权益性或债务性证券来融资的企业。根据IASB界定的IFRS-SMEs的适用范围,我国可将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定义为同时符合下列特征的企业:没有公开披露会计信息责任的非上市公司;经营规模较小的中小企业,具体标准可另行制定。企业会计准则和中小企业会计准则是两套独立的准则体系,企业不能“混合搭配”两套准则体系的要求,不能在两套准则之间选择有利于自己的地方执行。另外,按照IFRS-SMEs规定,中小企业会计准则一般不适用于独资企业、合伙企业。

其三,明确中小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定位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目标。中小企业具有经营规模较小、管理组织不规范、经济活动简单、经营方式灵活、融资能力较差、利用资本市场有限、管理效率较低等特点。这些特点会影响到中小企业财务报告的目标和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目标。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使用者较少,企业对外提供财务报告多为纳税申报或银行融资需要,这与大型企业和上市公司的“决策有用论”和“受托责任观”的财务报告目标有所不同。因此,根据重要性和成本效益原则,中小企业会计准则必须简明实用、易于操作,符合中小企业会计主体的特点,在不违背会计基本原则的条件下,尽量与税法规定相协调。

其四,梳理中小企业业务和国际化经营趋势,明确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结构和内容。IFRS-SMEs主要通过五种方式简化中小企业的会计要求:删减通常与中小企业不相关的主题;取消整套IFRS允许的某些会计处理方法;简化确认和计量要求;删减与中小企业不相关的披露事项;压缩和简化准则中的语言和解释。我国在将IFRS-SMEs本土化的过程中,应全面系统地梳理和分析我国中小企业的经济活动、业务类别、经营特点、管理要求和国际化趋势等,设置制定我国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原则,明确我国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内容与结构。对于IFRS-SMEs没有,我国中小企业不会涉及,未来发展也不需要的主题,我国中小企业会计准则也不应涉及,如每股收益、中期财务报告、分部报告等;为减少会计职业判断,中小企业会计准则应将会计方法的可选择性降到最低程度,如取消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后续模式,不允许资本化研发支出及借款费用等;根据中小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特点和要求,可适当简化确认和计量原则,如持有待售资产不必单列,取消每年度复核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残值、使用寿命和折旧或摊销方法的要求等;由于中小企业会计准则涉及的会计职业判断和可选择性较少,因此,附注披露可以简化。

其五,制定中小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IFRS-SMEs以原则为基础(Principal-based)制定,注重反映经济交易的实质,多数情况下只对交易和事项给出了原则性规定,实施过程中很多地方涉及会计职业判断,对会计人员知识结构和业务水平要求较高,考虑到我国现阶段中小企业会计人员职业素质普遍不高的现实情况,为提高实务中会计准则应用的一致性,在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同时,需要提供中小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中小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应对一些核心概念、重点难点和关键性问题给出解释,详细描述其具体操作方法,在涉及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时,应列示会计科目及主要账务处理,必要时给出相应的例释。

参考文献:

[1]卢新国:《小企业会计制度执行分析及对策》,《会计研究》2009第12期。

[2]孙光国:《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目标与模式选择》,《会计研究》2009年第2期。

[3]刘永泽、孙光国:《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界定问题研究》,《会计研究》2007年第11期。

篇5

一、实施《小企业会计制度》是贯彻《会计法》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的重要举措,也是规范小企业会计行为的客观要求。

《会计法》的立法宗旨是规范各单位的会计行为,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完整,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实施,旨在全国小企业范围内贯彻落实《会计法》,规范小企业的会计行为,保证小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这是进一步整顿和规范会计工作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小企业规模小,数量多。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工业企业法人中,小企业占工业企业法人总数近95%;小企业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近50%.众所周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小企业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并成为最活跃、最具潜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之一,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相当部分小企业会计机构不很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不够规范,会计人员素质相对较低,会计信息质量有待提高。不仅如此,小企业一般不对外发行股票和债券经济业务相对简单,银行、税务部门等会计信息使用者,主要了解小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本会计信息针对小企业的实际情况,要求其与大中型企业一并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是不切实际的。一直以来,小企业由于缺乏适用的会计核算标准,有的参照分行业制度核算,有的参照外商制度核算,相当部分小企业会计核算中没有制度,迫切希望财政部能够制定符合小企业需要的会计标准。鉴于上述情况。国务院于2000年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明确规定,不对外筹集资金、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由财政部另行规定会计核算办法该《条例》实施后;财政部即开始考虑小企业的会计制度问题,经过近两年的调查研究,广泛征求了国内外专家的意见,结合小企业特点和实际情况,几易其稿,形成了《小企业会计制度》。

从国外的情况看,一些发达国家也非常重视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比如在英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公司法》中都对小企业作出了专门的界定,英国在其公认会计原则的基础上专门制定小企业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也对中小企业会计问题给予了足够的重视,目前正致力于中小企业会计标准的制定,旨在为世界各国小企业的会计核算提供相应指南。

二、小企业标准的界定以及《小企业会计制度》的适用范围

在国务院实施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中,对小企业的划分标准作出了原则规定,指不对外筹集资金、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小企业会计制度》对此做了具体化的规定,即:“不对外筹集资金”是指不公开发行股票债券:“经营规模较小”采用了原国家经贸委等四部门于2003年2月制定的“中小企业规划标准”。该标准主要是从资产总额、营业额和雇员人数三个方面对工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等行业中小企业的划分作出了规定。以工业企业为例,同时满足职工人数3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4000万元及以上,但有一项或几项不满足大型工业企业标准要求的,即为中型企业,其余的为小企业。再如对于批发和零售业,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100人及以上,销售额1000万元及以上的标准,中型以下的为小企业。

按照上述标准,《小企业会计制度》的适用范围是指不公开发行股票和债券的、在规定标准以下的法人企业,不包括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独资等非企业法人。

三、《小企业会计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

《小企业会计制度》由六部分内容组成。第一部分为总说明。主要规定了本制度的制定依据、适用范围、应遵循的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以及会计记账和报告的基本要求等。

第二部分为会计科目名称及编号。本制度规定了61个会计科目,以及相关的明细科目,同时规定,小企业以根据实际需要,对规定的会计科目做必要的增减或合并。比如,低值易耗品较小的企业,可以将其并入“材料”科目。再如,小企业根据自身的规模和管理等要求,可以将“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科目合并为“生产费用”科目,并设置相关的明细科目。

第三部分为会计科目使用说明。这是本制度的核心部分,按照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要求体规定了61个科目的使用说明。

第四部分为会计报告格式。规定小企业编报的基本会计报表格式为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企业根据需要自行选择。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还要求编报“应交增值税明细表”。

第五部分为会计报表编制说明。分别就如何编制上述报表,报表项目如何填列等,分项作出了具体的规定

第六部分为主要会计事项分录举例。对小企业的主要经济业务事项如何进行账务处理,列举了分录举例,为小企业实施本制度提供了指南。

《小企业会计制度》的主要特征为通俗易懂,简便易行。该制度是在遵循一般会计核算原则的条件下,借鉴国际惯例,结合我国小企业的实际情况加以制定的,充分体现了小企业自身及其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和特点,比如:

——考虑到长期资金的金额较难确定及计提长期资产减值过程中需要较多的职业判断等情况,小企业制度中仅要求对短期投资、存货及应收款项计提减值准备,不要求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计提减值准备

——考虑到小企业投资的情况较少,完全运用《企业会计制度》中关于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规定存在困难制度中对于小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的投资,仪要求按照简化的权益法核算。

——对于借款费用的核算,要求小企业在固定资产:开始建造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前所发生的专门借款的借款费用,均可资本化计入固定资产成本,而不必与资产支出数相挂钩。

——对于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由于在计算最低租赁付款额过程中涉及的职业判断及对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等困难,小企业会计制度中对于符合融资租赁条件的固定资产,以合同或协议约定支付租赁款及使用固定资产达到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其他有关必要支出确定其入账价值。

——对于《企业会计制度》中提供的一些可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结合小企业实际,选择了其中比较符合小企业特点的方法,如要求小企业采用应付税款法核算所得税等。

——从会计报表体系来看,考虑到小企业及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仅要求小企业提供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两张基本报表,等等。

四、《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实施,使我国企业会计标准体系趋于完善

我国企业会计标准可以划分为几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会计准则体系,目前已实施了17项会计准则(1项基本准则和16项具体准则),为完善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财政部还将制定20多项具体会计准则,计划在2船5年之前,基本完成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建设。第二层次是会计制度体系,截止目前,财政部已实施了《企业会计制度》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实施,完善了我国的会计制度体系无论大中型企业,金融企业还是小企业,都有了适合本企业情况的会计制度。第三个层次是适用于某些特殊行业的专业会计核算办法,比如,铁路、航空、邮电,施工、农业、文教企业等,大多数已经制定,尚有少数行业的会计专业核算办法正在制定过程中。

我国企业会计标准体系的三个层次,各有侧重相互补充。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是一致的,区别主要在于原则和具体之分,共性和特性之分,比如会计准则体系是以条款形式对会计要素和经济业务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而会计制度是以会计科目及使用说明、会计报表及编制说明的形式,对会计要素和主要经济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计录和报告;会计专业核算办法则是针对某些特殊行业的特殊业务所进行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规定。

五、认真做好宣传培训工作全面贯彻《小企业会计制度》

《小企业会计制度》从到实施尚有半年多时间,财政部会计司将通过举办各地财政部门参加的师资培训班等多种方式,加大对《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宣传和培训力度,使广大小企业会计人员充分了解该制度的内容,掌握制度中规定的各项规定和方法。

各地财政部门应当重视《小企业会计制度》在本地区的宣传培训工作,将其纳入小企业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本地区内形成宣传贯彻《小企业会计制度》的氛围,与此同时,应加强与工商、税务、监督检查等部门的协调,取得有关部门的支持,齐抓共管,采取有力措施,做好该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和指导确保该制度在本地区得到较好的贯彻实施。

小企业应当根据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会计人员并指定会计主管人员,不具备条件的,应当委托经批准设立从事会计记账业务的中介机构记账。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各企业应当按照《小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制定适合于本企业的具体会计核算办法,做好新旧制度之间的衔接,从2005年1月1日起,结束旧账,建立新账,严格按照《小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核算。

篇6

近十年来我国会计领域的改革,尤其是会计核算制度的改革,其规模之大、之深入,都是前所未有的。1993年《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及行业财务制度与行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两则两制”)的与实施拉开了这次改革的序幕。而2001年实施的新企业会计制度,则将会计核算制度改革推向了又一个。“两则两制”的与实施,意味着我国会计核算制度的改革,是坚持“两条腿”走路方针的。制定会计准则,不但在形式上而且在基本的和主要的会计政策的选择与运用上,实现了与国际惯例的接轨;而与实施以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为主要内容的会计制度,则符合我国广大会计人员的传统习惯与思维方式,也适应大多数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求。

然而,在第一个具体准则出台前的1996年,一些会计界人士就对当时实行的行业会计制度口诛笔伐,主张立即“取消”或“消灭”,以扶正被“冷落”了的会计准则,但是会计环境和会计实践人们,企图在很短的时间内按照西方发达国家的作法,采用“单轨制”的会计准则作为我国会计核算的规范,是行不通的。我国今年实施的《企业会计制度》和将要制定的保险企业会计制度及小型企业会计制度,也是我国会计核算制度改革在经过了冷静思考后的必然选择,用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三要素(遗传、变异和生存斗争)来解释,会计制度是我国会计规范的“遗传”,而从已经实施的《企业会计制度》来看,在“一般规定”中又包括了许多会计准则的内容,这在一定意义上或许也可看成是会计准则的“变异”。总之,在我国企业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准则将长期并行,共同指导和规范我国的会计实践。

二、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种规范:准则和制度

对我国是否应该建立会计准则,十年来学术界有三种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我国根本就不该搞会计准则,它不符合国情;也有少数人认为,必须搞会计准则,并要尽快地以其来代替我国传统的会计制度;不过大多数人认为,考虑到与国际会计惯例的接轨和全球一体化趋势的需要,根据我国国情,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既要设计会计准则,也要制定会计制度。笔者认为,前两种观点都过于极端而不足为取,第三种观点才是现实和理智的选择。之所以产生这些分歧,关键还是在于如何认识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它们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种规范。

(一)从二者的联系来看:

1.它们可统称会计制度。广义的会计制度包括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还包括会计法规。各国的会计环境不同,一些国家只采用会计准则,而有些国家如法国和改革前的我国只采用会计制度,来规范各自的会计工作,形成了各有特色的会计制度。

2.它们都是会计标准。会计标准无非是对各会计要素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依据和准绳,只不过有的标准原则一些,有的标准具体一些。但是它们都可以反映各自运用的会计政策。

3.它们都属于会计法规。我国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都是由国家财政部门组织制定和实施的,因此它们都是同一层次的部门行政法规,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二)从二者的区别来看:

1.规范的目标不同。会计准则规范的目标主要是解决会计要素如何进行确认和计量的,同时也规范会计主体应当披露哪些方面的信息;而会计制度规范的目标主要是解决会计要素如何进行记录和报告的问题。确认和计量是记录和报告的前提条件,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进行的,没有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记录和报告就不可能。

2.适用的范围不同。会计准则适用于股份公司的会计处理,而会计制度适用于所有企业。即使在美国也未要求股份公司以外的企业严格执行公认会计原则,我国已经的会计准则中,要求所有企业执行的也是少数。

3.规范的具体内容和可操作性强弱不同。由于规范的目标不同,决定了各自规范的具体内容不同。会计准则规范的内容主要是对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进行“定性”的规定,例如在准则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语言:该项收入(或费用)“计人当期损益”。至于记录到哪个科目,则由会计人员自己去判断。而会计制度规范的内容则具体得多。毫无疑问,准则的可操作性较差,制度的可操作性较强。同时,认准则和制度规定的内容来看,准则是对某一类业务的确认和计量加以规定,而制度是对某一类企业或全部企业的各类业务的会计处理进行具体规定。

4.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不同。由于可操作性程度不同,准则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而制度对这方面的要求相对较低。

5.在规范体系中的层次不同。现在有一种说法,就是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都是处理会计业务的规范,它们处于会计规范体系的同一层次,是平行的关系,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他们认为,《会计法》和《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居于第一层次,会计准则和新会计制度同居于第二层次,这种观点值得商榷。他们也许是因为看到已实施的《会计制度》的一般规定中,几乎包括了已的会计准则的主要,因此认为执行准则和执行制度都一样,何况会计制度中还有科目体系和报表体系。笔者认为,这是一种误导,我们不能因为新会计制度中包括了许多会计准则的内容,就认为它们可以互相代替,处于同一层次了。按照这种说法,确实没有必要再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去设计会计准则,只要有会计制度就行了。

然而西方国家的一些事实有力地证明了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属于两个不同的层次:在法国,自1947年以来一直采取统一会计制度的形式,但有资料表明,最近几年他们也在“建立新的会计准则制订机构,组织力量搞本国的会计准则”;而西方一些长期实行会计准则的国家,“公司在实际执行中,仍要根据会计准则制订会计科目体系,据以进行会计核算”,只不过这种科目体系是公司自己制订的,而我国微观主体设计会计制度的能力很差,这主要是由于会计人员素质较差以及相关制度缺乏灵活性所造成的,和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仍然需要由国家组织专业人士来设计。如果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是可以互相代替的同一层次的规范,试问,美国的公司为什么还要设计会计科目?法国又为什么还要制订会计准则?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准则和制度是两个不同层次的规范,前者(尤其是会计基本准则或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制约后者。根据会计法规权威性和内容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其层次关系作以下划分:会计法是第一层次,财务会计报告条例是第二层次,会计准则是第三层次,会计制度和财政部制定的补充规定或暂行规定是第四层次。

三、关于新制度中的几个具体

1.制度的名称。新制度体系包括三大制度:企业会计制度、保险企业会计制度和小型企业会计制度。这三大制度都是规范企业会计核算的。已经和实施的《企业会计制度》,实际上是大中型企业会计制度,但是其名称使人误解为它是规范所有企业的会计制度。为了与金融保险企业和小企业会计制度区分,建议直接将“企业会计制度”命名为“大中型企业会计制度”,这样既可省去行文的麻烦,又可与“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名称相对应。

2.企业会计制度的结构。新企业会计制度由一般规定、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专业会计核算办法三部分组成。这里有几个问题值得思考:①是否三大制度下都包括这三个部分,如果包括,在“一般规定”中将存在大量的重复。②现行制度的“一般规定”中,包括了许多已的会计准则,一方面使“一般规定”的内容过多(共计5至6万字),显得冗长,另一方面又与“会计科目使用说明”中的许多内容重复,实无必要。③既然会计制度中包括了会计准则的主要内容,又势必回到原来的问题上:只要会计制度就行了,会计准则是多余的。或者可以这样来理解准则和制度的关系;准则是会计对外交往用的,制度是对内进行实际会计处理用的。

篇7

小企业会计制度是国家为了规范和简化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切实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而出台的具有法律性质的文件,按国家要求于2005年1月1日起施行。然而,笔者在企业中调查发现,直到现在,不少中小企业并没有将该制度落实到实处,更有甚者,不少中小企业根本不知道存在有该会计制度,这一现象引起笔者的忧虑。为什么小企业会计制度的执行力如此弱化?究其根源,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试就小企业会计制度执行力弱化的成因及对策作如下探讨。

二、调查结果展示

笔者采用随机抽样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150份,收回符合国家中小企业标准的有效问卷137份,有效率达91%。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回收的137份样本中,知道我国出台了《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只有27%,而有73%的中小企业表示不知道;其中知道我国出台了《小企业会计制度》从2005年1月1日执行的有45%,有55%不知道;在知道的企业中有38%是从新闻中听说的,而62%是通过下发文件知道的;其中21%的企业进行了系统学习,而79%没有学习,仅仅知道而已。作为学习的方式,其中62%的企业经过了系统培训学习,而38%是自己主动学习。对所在的企业或了解的中小企业已执行该制度的调查显示:只有13%的企业执行了该制度,而有87%的企业没有执行,其中完全按规定执行的35%,而有选择执行的达65%;完全按规定执行的理由显示:按国家要求的达66%,由于领导重视的达33%;对选择执行的调查显示:领导要求执行的达35%,对企业有利进行选择达65%;对没有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调查显示:有55%的企业表示上级没有要求,17%的企业表示说单位没人管,28%的比例显示看看再说。另外值得说明的是:问卷设计中已将财政部规定的三种可以不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情况排除在外,即(1)以个人独资及合伙形式设立的小企业;(2)集团公司内部的小企业;(3)选择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小企业。也即问卷是围绕制度执行的必要性进行调查的。

三、小企业会计制度执行力弱化的成因分析

小企业会计制度执行力弱化的原因有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个方面。一是内部成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严重缺乏对制度了解的意愿 调查结果显示小企业会计制度出台一年多,作为会计制度的执行者,主动了解并获取新制度信息的意愿十分薄弱,在实际工作中,中小企业存在部分会计人员素质相对较低,对从事工作缺乏应有的工作热情,工作中往往被动接受行为规范约束;主要原因是中小企业普遍存在注重经营,忽视管理特别是会计管理的思想,企业对会计人员素质的要求不高,许多中小企业的会计人员只求服从且待遇又不高,中小企业这种差距可能直接导致会计制度得不到贯彻和执行。

(二)企业缺乏制度学习意愿 调查结果显示对知道应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来说只有21%进行了学习,79%都没有学习,而其中主动学习只有38%,这表明中小企业对制度学习的意愿不足。众所周知,学习是行为落实的关键,如果没有认真学习制度的内容,深刻体会制度的内涵,那么制度落实也就成为一句空话。

(三)缺乏制度的执行意愿 对已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13%的企业执行了该制度,而有87%的企业没有执行,而在执行制度的结果显示完全按规定执行的35%,而有选择执行的达65%;其中选择对企业有利的执行达65%,同时没有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调查显示:有55%的企业表示说上级没有要求,17%的企业表示说单位没人管,28%的比例显示看看再说。行为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企业利益选择的平台,变成企业与国家的博弈的结果。回顾会计改革中不断出现的违法、违规事件,这种结果不仅让人们忧虑,而且使会计改革面临潜在的风险;另外由于小企业规模小,对传统中已使用的其他会计制度具有“路径依赖”效应并习惯上趋同于熟悉的,同时在进行新旧制度转换与过渡中,也需要一定的成本与投入,这也是阻碍制度及时执行的原因之一。

外部原因也是导致小企业会计制度执行力弱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制度宣传力弱化 调查结果显示从制度颁布到现在历时近两年,不少小企业并不知道该制度的出台,这说明制度宣传不足,也是使制度得不到有效执行的外在影响因素。

(二)监督管理不到位 调查结果显示对没有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理由选择没有要求或没有人管的高达72%,该比例说明小企业会计制度得不到有效的运行,制度执行力的检查控制不到位,造成制度虚置,也是内控意愿弱化的一种突出表现。目前我国内部控制机制主要集中在对会计核算上的内部控制,对制度执行的内控机制缺位,各项管理制度不够规范,部分中小企业往往存在财务机构设置不合理。

篇8

一、中小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的原则

1.中小企业在会计制度设计时需要充分的按照《会计法》和《企业会计准则》的基本原则进行,同时还要遵循国家的统一规定,以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作为重要依据。

2.因地制宜原则。中小企业会计制度设计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其不仅要与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保持一致,同时还要对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进行充分的考虑,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3.责权对等原则。中小企业需要对财务指标具体落实到个人,同时还要对财务管理责任人赋予相庆的管理权限,与此同时,对其所履行的财务责任还要给予适当的物质利益,遵循责权对等的原则。

4.成本效益性原则。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实现企业会计行为的规范性,确保实现企业目标利益。所以在企业会计制度设计时,需要充分的考虑到运行成本和效益之间的关系,确保企业目标利益的实现。同时企业会计制度设计还需要对制度成本和产生的收益进行权衡,确保中小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的科学化,确保制度效益的最大化。

二、中小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的主要内容

1.企业会计核算制度设计

企业会计核算制度设计不仅需要选择核算形式、会计科目、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同时不宁对财务会计报告和成本核算制度进行设计,从而更好的完成会计事项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工作。在中小企业会计工作中往往采用的于工操作和电算化相结合的方式,所以在对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制度进行设计时需要根据企业的的具体情况及使用的不同核算工具来进行充分的考虑。

2.会计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规模普遍不高,企业的财务和人力也十分有限。部分企业南于业务数量较少,而且交易也十分简单,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往往不设置会计机构,企业会计工作南社会中介机构进行。对于单独进行会计机构设置的中小企业,可以尽量确保会计机构设置的集中化,即企业所设计的会计机构内部成员允许一人多岗。在具体会计机构设备和人员配备工作中,需要依据各单位的实际情况及管理组织形式的不同来进行决定,确保会计机构和人员设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3.会计管理和监督制度的设计

会计管理和监督制度所包括的内容较多,即便中小企业在会计机构和人员设置上较为简单,但在具体设计过程中仍然要按照《会计法》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实行会计监督,并加强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确保中小企业能够健康、持续的发展。

三、我国中小企业会计制度的现状

1.曰前我国中小企业多为合伙企业、股份制企业和合作制企业,拥有独立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部分小企业由于不具有法人资格,属于无限责任制公司。由于中小企业规模较小,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往往企业经营者自身的情况与企业混合在一起,企业财务管理混乱,会计核算缺乏规范性,制定完善的会计制度。

2.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在会计机构设备和人员配备上,不仅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而且职来范围划分不清,机构设置较不简陋,同时缺乏健全的会计管理制度。部分企业甚至没有设置会计机构和人员,企业财务工作由非专业人员进行兼任,从而导致企业财务较为混乱,制约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3.目前我国很大一部分中小企业都没有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设计会计制度,往往是照搬一些大企业的会计制度,这就导致会计制度在具体落实过程中缺乏可操作性,无法有效的落实。同时企业会计人员对自身的行为缺乏规范性,在工作中往往听命于企业业主及老板,再加之企业业主和老板并没有意识到会计制度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导致企业会计制度形同虚设。

4.在当前我国中小企业会计工作中,会计科日和会计报表都较为简单,而且缺乏合理性,会计报表往往是为了应付检查而进行制作,数据的真实性很难保障。

四、提高我国中小企业会计制度设计水平的建议

1.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

中小企业在会计制度设计时,需要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从而确保会计人员行为的规范性,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进行监督,确保会计事项的合法性。首先,中小企业需要明确经济业务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及财务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实施岗位分离原则,同时各岗位之间要做相互制约;其次,需要对重大经济业务项进行决策和执行时在做好监督工作,从而确保形成相互监督及制约的机制;最后,需要明确财产清查的范围和组织程序。

2.规范基本会计核算制度

首先,中小企业需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零售商制度统一进行会计科日设置,确保所设置的会计科日能够有效的反映企业的资金运动情况,确保能够更好的推动企业会计核算和经济管理工作。

其次,在中小企业编制财务会计报告过程中,需要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同时还要进一步对企业会计报表编制制度进行完善,按企业性质的不同来编制不同的财务报告,确保能够真实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五、结束语

通过提高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的水平,可以有效的完善我国企业的会制度体系,加快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这对推动我国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唐雪梅中小企业会计制度设计探究[J]工业审计与会计,2010(02)

篇9

关键词:《小企业会计制度》 《小企业会计准则》 会计信息超载 会计政策

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小企业发展较快,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增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市场繁荣、技术创新和扩大就业的重要基础。由于2004年制定的《小企业会计制度》不符合目前小企业发展的需要,财政部于2011年10月8日了《小企业会计准则》,要求小企业从2013年1月1日开始全面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并同时废止《小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适用的会计准则的改变,势必会影响小企业会计方法、会计政策的选择,导致会计行为的改变,进而对小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影响。目前,对于《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小企业会计准则》与《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差异对比研究,如:会计科目设置的差异对比、账务处理的对比与衔接等。本文在分析《小企业会计准则》与《小企业会计制度》的重要差异的基础上,分析《小企业会计准则》对小企业财务方面的影响。

二、《小企业会计准则》与《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变化对比

通过《小企业会计准则》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对比,笔者发现两者在内容结构、小企业划分标准、会计科目、会计政策以及业务处理等方面都发生了相应的改变。本文主要分析那些会对小企业财务产生重要影响的变化,如:会计科目的变化和会计政策的变化。

(一)会计科目的变化

通过仔细比较,发现两者在会计科目方面有比较明显的变化,具体情况如下页表所示。

(二)会计政策以及业务处理的变化

相比之下,《小企业会计准则》与《小企业会计制度》在有关会计政策与业务处理方面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短期投资处理的不同、应收账款的处理不同、存货处理的不同、长期投资处理的不同、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的处理不同、应付职工薪酬内容的不同、税费处理的不同、接受的货币性及非货币性资产捐赠会计处理不同、销售退回处理不同、税费处理内容不同、融资租赁计价不同等方面。这些不同其实又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情况:(1)期末是否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2)当期收回的利润是冲减成本还是计入损益;(3)计入资本公积还是营业外收入;(4)是冲减管理费用还是计入营业外收入;(5)计价原则与计价方式的不同。

三、《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变化对小企业财务的影响分析

(一)会计科目的变化对小企业财务的影响分析

从数量上来看,《小企业会计制度》中总账科目为60个,而《小企业会计准则》中总账科目为66个。从具体的会计总账科目对比来看,两者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有些会计科目名称发生改变,如现金改为库存现金、材料改为原材料、低值易耗品改为周转材料、应交税金改为应交税费等;有些会计科目分拆为2个科目,如应收账款分为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应收股息分为应收股利和应收利息等;有些科目增加了,如材料采购、材料成本差异等;有些科目取消了,如坏账准备、委托代销商品、存货跌价准备、待摊费用等。虽然《小企业会计制度》与《小企业会计准则》在会计科目方面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但是不同的改变对小企业的财务影响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1.现金改为库存现金,材料改为原材料,低值易耗品改为周转材料,应收账款分为应收账款与预付账款,应收股息分为应收股利与应收利息,应付工资与应收福利合为应付职工薪酬,这些科目的变化主要是名称改变,科目核算的内容基本没有发生改变,同时要素分类也没有改变,所以总的来说不会改变企业的资产总额、利润总额以及现金流量。

2.在《小企业会计制度》中有相关资产的减值准备科目,比如: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等。这是由于在《小企业会计制度》中,对于资产都基本需要在期末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而在《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却不需要计提,只是在实际发生减值的时候,冲减对应的资产。因此,计提与不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会对企业的资产与利润产生影响,对现金流量没有影响。《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将会在实际发生减值情况的会计期间之前,虚增小企业资产账面价值,同时虚增企业利润;在实际发生减值情况的会计期间,将会造成资产与利润比较明显的减少,对现金流量没有影响;从长期来看,资产与利润的总额不会发生改变,只是相当于改变了资产与利润的会计期间上的分配而已。比如;坏账准备,作为应收账款的抵减科目,如果在期末计提坏账准备时,应收账款账面净额减少,当期管理费用增加;如果不在月末计提坏账准备,只在确实发生坏账损失时进行确认,并冲减应收账款。

3.有些会计科目名称虽然没有多大的改变,但是在核算内容上却有所变化,主要有应交税金改为应交税费、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改为营业税金及附加等。这一类的变化,同样会影响企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利润总额,甚至会影响企业的现金流量情况。应交税金改为应交税费以后,在核算内容上发生了改变,应交税费的内容更广泛一些,应交税费实际上除了应交税金以外,还包括以前计入其他应交款的内容,如矿产资源补偿费。由于应交税费、应交税金、其他应交款都是负债,在发生时都是记入贷方,而借方的科目没有变化,所以不会改变企业的资产、利润以及现金流量的账面价值。营业税金及附加的核算内容要比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的内容广泛一些,营业税金及附加还包括原来计入其他业务支出的一些内容,比如,其他业务收入中需要支付的相关税费。由于营业税金及附加是损益类科目,其他业务支出也是损益类科目,所以,科目内容的改变不会影响企业的资产、利润和现金流量。

(二)会计政策的改变对小企业财务的影响

根据以上《小企业会计准则》与《小企业会计制度》的比较,发现会计政策有所改变,下面将详细分析相关政策的改变对小企业财务的影响。

1.短期投资政策的改变对小企业财务的影响分析。短期投资的改变包括两个部分:短期投资核算内容的变化和短期投资业务处理的变化。短期投资的核算内容虽然也有所改变,但是这些核算内容的改变还是属于流动资产范畴内部的变化,同时又都属于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范畴,所以不会影响小企业的资产、利润与现金流量。短期投资的业务处理的改变,主要体现在对在投资期间收回的股利或利润的处理方式不一样:在《小企业会计制度》中,不确认投资收益,直接冲减短期投资成本,而在《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在投资期间收回的股利或利润是计入当期的投资收益。这样将会导致收回股利或利润的会计期间资产与利润虚增,而在处理短期投资的会计期间,资产与利润波动会较大幅度的减少,而现金流量基本上没有变化。

2.应收账款等相关资产处理的变化对小企业财务的影响分析。应收账款处理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小企业会计制度》中期末需要计提坏账准备,而《小企业会计准则》在期末不计提坏账准备,只是在实际发生坏账损失时冲减应收账款,并作为营业外支出来处理。这样的变化将会导致小企业在发生实际坏账损失的会计期间内,会虚增企业资产与利润,同时会导致发生坏账损失的会计期间内资产与利润突然减少,波动性比较大,对现金流量没有多大影响。

3.存货处理的变化对小企业财务的影响分析。存货业务处理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计价方法的变化、盘盈处理的不同以及期末是否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不同。存货计提跌价准备对小企业财务的影响与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一样,因此不再赘述。计价方法的改变,主要是《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取消了后进先出法,这个计价方法选择的改变只对那些改变存货计价方法的小企业有影响。从目前物价连续上涨的形势来看,取消后进先出法会导致原来使用后进先出法的小企业在更改存货计价方法的会计期间利润增加,资产与现金流量不会发生改变。而对于盘盈的存货的业务处理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小企业会计制度》中的存货盘盈时冲减管理费用,而在《小企业会计准则》则计入营业外收入,不管是冲减管理费用还是计入营业外收入,实际上都是计入了损益。不同的是:如果冲减管理费用,会通过增加营业利润的方式来增加小企业利润总额;如果计入营业外收入,则是通过增加营业外收支净额的方式来增加利润总额,两者最终都增加了小企业的利润,并且增加的金额是一样的,所以,对于存货盘盈处理方式的改变不会影响小企业的利润、资产与现金流量。

4.长期投资处理的变化对小企业财务的影响分析。长期投资处理的变化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小企业会计准则》中要求长期投资核算方法采用成本法,而《小企业会计制度》则可以按照实际是否控制与重大影响去选择成本法或者权益法;手续费等相关税费在《小企业会计制度》中是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而在《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则计入长期投资成本。实际上,对于小企业来说,资金的筹集占资金管理工作的绝大部分,资金的投资相对来说较少,比如长期股权投资的情况就较少。《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对于长期投资采用成本法的规定减少了业务处理的难度,减少了股权变动损益的确认,在目前股市长期处于熊市的大前提下,成本法的规定将会增加小企业资产与利润。手续费等相关税费计入长期投资成本而不计入当期损益,将会在当期增加小企业的资产和利润。《小企业会计准则》中长期投资期末不计提减值准备的影响与应收账款一样。

5.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的处理变化对小企业财务的影响分析。对于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两者的处理有所不同:《小企业会计制度》中贷记“资本公积”科目;而《小企业会计准则》中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因此,这种变化将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利润总额增加,资产总额不变。

6.货币性及非货币性资产捐赠的处理不同对小企业财务的影响分析。对于接受货币性及非货币性资产捐赠的处理,两者有所不同:《小企业会计制度》中接受的货币性及非货币性资产捐赠借记“待转资产价值”科目,贷记“资本公积”科目;而在《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则借记具体的资产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因此,对于接受货币性及非货币性资产的捐赠的处理变化将会导致小企业接受捐赠的会计期间企业所有者权益减少,利润总额增加,资产总额不变。

7.销售退回处理的不同对小企业财务的影响分析。对于以前年度的销售退回的处理,两者有所不同:《小企业会计制度》对于报告年度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报告年度或以前年度的销售退回,应增设“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并调整报告年度会计报表相关项目;《小企业会计准则》则简单得多,小企业已经确认销售商品收入的售出商品发生的销售退回(不论属于本年度还是属于以前年度的销售),应当在发生时冲减当期销售商品收入。因此,《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使用,将会减少发生销售退回会计期间的当期收入,进而导致当期利润的减少。

8.消费税、营业税的退回处理的不同对小企业财务的影响分析。对于消费税、营业税的退回处理,两者有所不同:在《小企业会计制度》中贷记“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科目,而在《小企业会计准则》中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这将导致小企业营业利润减少,营业外收支净额增加,但是利润总额没有发生变化。

9.融资租赁资产处理的变化对小企业财务的影响分析。《小企业会计准则》对于小企业融资租赁的固定资产不再要求按照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付款额现值两者中的较低者作为会计计量的基础,而是要求小企业要按照租赁合同约定的付款总额和在签署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相关税费来确定。相比来说,《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处理相对简单,不需要对融资费用进行分摊,而直接计入成本,这样将会导致当期小企业资产总额和利润增加。

篇10

1我国企业会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1.1 会计制度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很多中小企业的会计制度不健全,尽管国家会计主管部门先后颁布了《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用于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工作,但由于中小企业主对会计制度不够重视,导致这一工作制度不完善,有待提高。我国的会计职业道德准则的实施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没有形成制度、管理和监督三位一体的制度。很多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建设起步阶段遗留下不少的问题 , 以至于会计制度基础薄弱 , 没有相关制度可以参考执行或者说有制度但不执行的现象很严重。小企业往往投入较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企业会计机制的建设中去,内部控制制度往往还不健全,在会计的交易过程中常常发生不按规定程序工作的现象,也很难保证完整、连续、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记录。

1.2会计核算的主体不明确

会计制度对于会计核算方面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规定指出会计核算所反映出的小企业财务活动以及具体的经营成果必须是根据实际发生过的交易所得出的真实无误的数据。需要将交易的经济实质来作为核算的主要对象。小企业的生产规模较小,生产产品比较单一,又因为小企业的经营特点和管理特点,往往存在着会计核算主体不清,企业与法人财产界限不清的现象,这严重影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1.3会计人员工作基础薄弱

当前,有不少小企业会计机构设置不规范,甚至个别企业不设置会计机构。即使是设置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分工也不明确,甚至是兼职,会计、办税人员的业务素质也相对较低,满足不了管理的要求,缺乏完善的内部牵制机制。另外财务管理制度也不够规范,没有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财务核算不真实,掩盖了企业的正常经济活动,从而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税收管理的难度。有一些企业领导甚至直接任用亲属来进行管理,这些人员都普遍没有接受过相关的会计职业培训和学习,在真正进行会计工作时,通常都是按照自身的意愿来进行,这就严重违背了会计制度的规范,最终将促使小企业的内部经营一片混乱。

2解决企业会计制度实施中问题的对策

2.1完善会计制度

小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针对会计业务建设出一个由专门的会计人员主管的会计机构。同时,小企业建立一个完善的会计机构之后还需对机构内部会计的行为进行约束,做到保障其运营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出会计制度的应有作用。由于完善中小企业的会计制度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内容,必须做好中小企业会计制度基础工作,来不断完善中小企业的会计制度。

目前我国对这方面的惩罚力度比较轻,导致很多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越来越多,针对会计工作中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应该严惩不贷,不能姑息纵容,可以提升会计人员的会计失信成本,这样能够有效的规避很多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完善企业的会计制度。设计会计制度时应允分考虑目前会计制度与未来会计制度的衔接,增强制度的灵活性和相对稳定性。将来可对简单体系稍作修改就上升为复杂体系,而不必重新设计一套全新的企业会计制度,避免制度的频繁波动。

2.2提高管理水平

加强会计核算过程中的规范化管理,是小企业在新会计准则下的必然选择,是提高小企业的会计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径。企业要规范好岗位设置,在会计工作相关的各个岗位中,遵循不相容的职位要相互分离的制度,在出纳、稽核、会计记录、账簿保管等各个岗位中严格按照程序做事,坚决杜绝不良风气的发生。会计核算宜采用集中核算的方式,即由会计机构统一

办理;钱账分管、出纳不得兼任往来账户的核算工作;业务较少的企业一般可设会计主管兼总账会计、明细账会计兼稽核、出纳三个岗位。只有会计机构设置合理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实施问题,才能提供《小企业会计制度》实施的良好运行机制。

规范中小企业财务核算水平,使中小企业核算制度化,规范化。中小企业要突破生存发展的瓶颈,在企业管理中要完善内控管理、加强财务核算。其次,要提高企业会计核算能力。一方面,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核算水平。

2.3加强对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培训

企业要提高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要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实施好企业会计制度,最主要的是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人才是其发展的根本,必须加强对企业内部会计人员的技能培训工作,促使会计人员能够具有专业的知识素质了来进行会计工作。同时企业在招聘专业会计人员的同时,需要设定一个硬性的标准,这样才能强化在职人员的现有能力,从而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现在很多小企业会计从业人员都是工作时间不长的年轻人,缺乏会计方面系统培训和职业操守培训,安排财务人员定期的参与培训有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