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局固定资产投资范文
时间:2024-02-29 17:49: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统计局固定资产投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固定资产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随着投融资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固定资产投资渠道日趋多元化,国家加强和改进宏观调控对做好投资统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投资统计的数据能否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结构及其变化趋势,为宏观决策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事关全区经济发展大局。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我区固定资产投资工作,提高投资统计的数据质量,根据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的通知》(*政办〔20*〕72号)和省统计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的通知》(*统〔20*〕46号)精神,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提高投资统计数据质量。各地要把提高数据质量作为投资统计工作的首要任务,切实抓好统计基础工作,规范统计行为,把好统计数据的“入口”关,确保投资统计不重不漏、应统尽统,客观、真实反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二、加强对基层报表的审查。投资统计制度明确规定,凡是已经实际开工建设的项目必须依法纳入统计范围,不论项目是否经过审批,是否符合有关规定,一律按实际进度统计。对永久性工程实际开始施工前进行的前期准备、征地拆迁安置、土地平整等投资,一律不得提前上报。各地必须严格按照制度要求审查把关,对新开工项目进行现场核实,重点核查项目实际进度与上报的基层表数据是否一致,项目单位上报的基层表逻辑关系是否平衡,续建项目还要审核与前期投资数据是否衔接。
三、规范投资统计基础工作。各地要加强对投资统计工作的领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建立健全投资统计工作制度,明确分管领导,确定专人从事投资统计工作。项目统计报表尤其是新开工项目统计报表必须由填报人和单位(项目)负责人签字,并加盖项目单位公章。除政府是投资主体由政府填报外,其他项目不得以政府名义代为填报并加盖政府公章。
篇2
第二条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计划总投资(或实际需要总投资)在200万元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和房地产建设项目,均应依照本实施办法办理开工统计登记和竣工统计登记。
第三条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开工和竣工统计登记的主管机关是县以上人民政府统计部门。
凡符合本实施办法第二条规定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不论其经济类型、隶属关系、规模大小,均应向建设项目所在地人民政府统计部门办理开工和竣工统计登记手续。
济南铁路局、省黄河河务局系统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以及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在山东省统计局办理开工统计登记和竣工统计登记。
第四条符合本实施办法第二条规定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单位在领取施工许可证之前,必须到统计部门办理开工统计登记;建设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并完成竣工验收后,建设单位应在一个月内到统计部门办理竣工统计登记。
第五条建设单位到统计部门办理开工统计登记,需携带建设项目投资计划、批准文件、项目预算等材料,并填写《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开工统计登记表》,经审查后发给《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开竣工统计登记证》。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开工统计登记表》一式二份,经统计部门审查盖章后,一份由统计部门存档,一份由建设单位留存。
第六条建设单位办理竣工统计登记,需携带《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开竣工统计登记证》和项目竣工验收报告书、验收鉴定书及其他主要验收资料,经统计部门审查后,填写《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竣工统计登记表》。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竣工统计登记表》一式二份,经统计部门审查盖章后,一份由统计部门存档,一份由建设单位留存。
第七条建设单位办理开工统计登记后,应同时指定专人负责投资统计工作,由统计部门负责向其宣讲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报表制度,并发放投资统计基层报表、统计台账及有关业务资料。
从事投资统计的人员,必须取得统计从业资格证书后方可从事统计工作。
项目投资统计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统计报表制度,按时向统计部门报送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报表。统计人员如有调动,应当及时选配合适人员接替,统计工作不得中断。
第八条《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开竣工统计登记证》是建设项目已办理开工统计登记和竣工统计登记的有效证件,各级人民政府统计部门有权随时对其进行查验。
建设单位要加强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开竣工统计登记证》的管理,一旦丢失,应立即到统计部门补办。
第九条不按规定办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开工和竣工统计登记或不如实申报登记的,依照《山东省统计管理条例》的规定,以拒报统计资料或虚报、瞒报统计资料论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予以警告、通报批评、处伍千元至伍万元罚款,并责令其在限期内补办登记;对直接责任人和负有领导责任的人员,依照《关于统计违法行为行政处分暂行规定》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
篇3
一、高度重视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
固定资产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是进行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基础工作。今年,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方法制度发生了重大改革。一是统计口径由去年的50万元以上项目单位调整到500万元以上。二是500万元以上项目全部纳入一套表,实行网上直报。三是新开工项目实行准入制度,新开工项目必须向上级统计部门提供新开工证明材料(见附件)。各地要进一步提高对加强投资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加强领导,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为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提供有力保障,确保工作取得成效。
二、明确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范围和对象及报送要求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范围为:城乡计划总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由项目投资单位上报),房地产开发投资(由房地产开发企业上报)。统计对象是全社会建造和购置新的固定资产的经济活动者。固定资产投资按建设性质分为新建、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单纯建造生活设施、迁建、恢复、单纯购置等七类。具体包括:基本建设项目、更新改造项目、其他投资项目以及集体、私营和个体投资项目。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报送要求为:500万元及以上的1个投资项目报送1张报表,投资统计报表必须由项目单位填报,从项目发生投资额开始,项目单位要指定专人负责报送报表,报表必须由填报人和单位负责人签字,并加盖项目单位公章,及时准确地报送到当地统计部门。固定资产投资统计一套表运行后,项目单位还要在网上直报统计数据。
三、明确责任、相互配合,做好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
(一)建立新开工项目统计登记制度。各类投资主体在办理项目开工建设程序过程中,在办理施工许可手续前,各级建设部门应引导投资主体,到当地统计部门办理新开工项目统计登记,接受统计报表任务。投资主体要在当地统计部门的指引下,登录省统计局网站填写“新开工项目统计信息表”,进行新开工项目统计登记,并打印登记回执,作为办理建设项目施工许可的必要报件之一。
(二)建立固定资产投资联席会议制度。为加强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的协调力度,各地要建立由发改部门牵头,住建、经信、农业、规划、国土资源、环保、交通运输、统计等部门参加的固定资产投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通报投资项目进展情况,研究投资统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三)建立固定资产投资部门负责制。做好项目投资统计工作需要各部门密切配合,各级各部门要做到职责分工明确,步调协调一致,确保投资统计数据真实准确。具体责任分工如下:
1市发改委:负责牵头组织、协调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做好项目信息抄送,将批复的项目信息按月及时反馈统计部门;督促投资主体单位主动与统计部门联系,建立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报送关系;督促投资主体单位上报新开工项目证明材料。掌握项目进度,分析投资完成进度情况。
2市住建委:对全市建安完成投资以及房地产企业运行数据负责,每月做好项目信息抄送,在向投资主体发放建筑施工许可证时,必须检查是否办理统计登记手续,未办理的不得颁发施工许可证,同时负责督促本部门所管投资项目的统计报表及时上报。
3市经信委:对全市工业完成投资数据负责,督促工业投资主体单位在当地统计部门办理新开工登记手续;提供新开工项目证明材料。
4市国土资源局:每月将上月已办理用地审批的投资项目情况抄送市统计局,负责督促本部门所管投资项目的统计报表及时上报。
5市环保局:每月将上月已办理的环评批复项目情况抄送市统计局,负责本部门所管投资项目的统计报表及时上报。
6市地税局:加强对建安营业税的征收,确保全市建安营业税增幅不低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目标增幅。每月需将本月建安营业税及其增幅详表报送统计部门。
各地交通、教育、卫生、水利、林业、农业、民政、商务、招商、供电等部门(含中央、省、市驻县单位)负责组织和督促本单位及下属单位投资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报表的按时上报,督促投资主体单位在当地统计部门办理新开工登记手续;提供新开工项目证明材料。
新入库项目所需证明材料
①项目主要建设内容②与施工单位签订的施工合同③项目现场照片④项目立项审批、核准或备案文件⑤项目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⑥项目的整体设计文件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⑧国有土地使用权证(或合同)⑨项目规划许可手续⑩项目环评文件。
新入库项目证明材料原则上应该有①-⑩项,至少上报①、②、③和④四项,①、②、③是必须上报材料,④如果没有,说明原因后,可以用⑤、⑥、⑦中的一项代替。
篇4
国家统计局拟于11月中下旬对省三个区市的投资、房地产及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进行核查,此次核查国家统计局统一组织实施,核查项目内容多,要求严,各街道和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充分做好迎检准备。具体要求如下:
一、核查内容及方式
(一)核查范围
投资项目核查对象为正在建设的计划总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房地产和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核查前三季度数据。
(二)核查内容
1、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基本情况是否属实。抽中的项目是否存在,基层表编码、单位名称和项目名称、法人单位码是否准确,项目概况指标、开工时间填写是否正确,项目计划总投资是否私自调整,报表是否规范等。
2、抽中项目提供的与项目建设相关的材料,以及发票、收据等凭证是否相符,与施工现场进度是否相符,与其他项目是否有重报,与房地产项目是否有重报,与历年上报数据是否衔接等。
3、抽中项目报出的数据与国家统计局收到的数据是否一致。
(三)核查需准备的相关材料
1、被核查地区统计局留存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基层定期报表(投资项目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H201表)”,房地产开发企业X201-1、X204-1、X204-2、X204-3表,保障性安居工程Z201表)。
2、核查项目单位需准备的相关材料:
(1)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报表底表;(2)项目单位营业执照;(3)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文件及文号;(4)开工许可证;(5)项目土地使用面积和土地使用权合同;(6)开始建设以来发生的土地购置费用及缴费发票,包括土地出让合同、土地费用付款凭证等;(7)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8)项目施工单位名称全称、工程承建合同;(9)自项目开始建设以来支付施工单位工程款合计数、相关支付凭证(含建筑业营业税发票);(10)自项目开始建设以来购置的设备名称、设备生产厂家及购置发票;(11)其他费用支付凭证。
3、房地产及保障房项目需准备的相关材料
(1)企业营业执照;(2)组织机构代码证;(3)资质证书;(4)规划许可证;(5)施工许可证;(6)土地出让合同;(7)土地所有权证;(8)预售许可证;(9)销售合同;(10)竣工验收备案表;(11)统计台账;(12)开发成本明细账。
(四)核查方式
核查工作以上门实地核查为主。对所抽中的投资项目、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和房地产开发企业均要上门实地核查,核查相关资料并查看施工现场。相关材料不齐的单位限期到指定地点进行资料核查,必须察看现场施工进度。
二、核查工作步骤
(一)核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核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国家统计局投资司)随机从投资项目库、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库和房地产开发企业库中抽取核查县项目名单和房地产企业名单,分县打印固定资产投资(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单位基本情况核查表和固定资产投资(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投资完成额核查表、房地产开发企业基本情况核查表和房地产开发企业投资完成额核查表并封存。
(二)核查组到达核查省份后,通知第一个抽中县,同时按一天的工作量告知部分核查项目(企业)名单,以保证第二天到达后立即进行上门实地核查,第二天告知第三天拟核查的单位。第一个县核查工作结束后,再通知第二个县,以此类推。
核查组到达抽中县后,封存该县所有投资项目、房地产开发企业和2013年前三季度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的纸质统计报表,以备核查。
(三)按下列步骤对所有抽中项目上门实地核查
1、查看投资项目、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和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营业执照、建设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文件、规划许可手续、施工许可证或开工报告、环保批复文件、国有土地使用权证(或合同)等相关证照,核实项目单位基本信息,填写项目单位基本情况和房地产开发企业基本情况核查表。
2、查看投资项目、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和房地产企业留存的纸介质(或电子介质)报表,在投资完成额核查表的“项目单位底表数”栏摘抄填写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指标。
3、查看投资项目、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和房地产企业相关资料和现场,认定项目和房地产企业实际数据,填写在投资核查表的“核查数”栏,认定方法主要是查看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原始台账、施工合同、工程结算单、项目施工现场,对形象进度进行核对,认定建安工程投资;查看设备购买发票、设备安装进度、设备到位情况,认定设备工器具投资;查看其他费用原始凭证,特别是土地付款凭证,认定其他费用和土地购置费。通过查看相关资料及支付凭证来验证固定资产投资额。
4、核查组复印相关证据。核查组复印必要的相关证据,须经被核查单位盖章(或签字)认可。
(四)对因统计、财务等人员不在或其他原因无法实现上门现场核查相关资料的,应要求项目单位相关人员携带相关材料(详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核查技术方案)到指定地点集中核查有关资料。核查步骤同上。
(五)一个县投资项目、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和房地产企业核查完成后,开启封存的统计报表,查看抽中的项目统计报表是否规范,有无责任人签字和法人盖章,有无不正当涂改等,并填写项目和房地产开发企业基本情况核查表。
三、迎检要求
1、各街道、有关单位要指定专人负责迎检工作,对辖区范围内的所有项目进行摸底,清楚的了解每个项目情况,能够解答与项目相关的询问(包括项目建设地址、建设内容、计划总投资、建设进度、相关文件手续情况、建成后规模等,具体要求参照亿元以上新开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相关指标)。每个项目要联系到负责项目的相关人员及项目单位联系人,核查时间能够到现场清楚的解说投资项目情况。如果抽中,核查组只允许由项目单位负责人负责答复。
2、熟悉核查内容(详见“(二)核查内容”),准备相关资料(详见“(三)核查需准备的相关材料”)。着手搜集相关资料,按项目留存相关材料的复印件,相关材料为此次核查必查内容。
3、未填报9、10月份投资项目基层统计报表(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H201表))的街道及有关单位于11月6日前到区统计局516室领取H201表,补填9、10月份投资项目基层表,每个项目一式三份,项目单位、所在街道和区统计局各留一份。
4、补填H201表的规范性要求:(1)H201表数据要与区统计局上报的电子版程序数据一致。(2)各个项目报表不能由同一笔迹填写,报表内容要规范清晰。(3)报表需项目单位盖章,项目负责人、项目统计负责人和项目填表人签字。
篇5
本次调查对象为北京市全行业法人样本单位(无论目前是否有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均纳入调查对象)。以2011年末全市法人单位库为抽样调查样本框,参照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以行业、主营业务收入等为分层指标,共抽取样本2000个。截至今年6月30日,共计回收有效问卷1885份,涉及19个行业,与当前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主要分布行业情况基本一致。
投资受政策影响各有不同
政策因素有一定影响——三成单位将“相关政策出台情况”作为影响投资的首要因素。在对影响投资的三个因素(单位自身情况、市场情况、相关政策出台情况)按重要程度进行排序的调查中,45.7%的单位将“单位自身情况”排在第一位,29.8%的单位将“相关政策出台情况”排在第一位,其重要程度仅次于“单位自身情况”。此外,还有27.3%的单位将“相关政策出台情况”排在第二位,这表明大多数单位在投资决策过程中除考虑单位自身情况外,也很重视对政策因素的考量。
调控措施获得认可——近七成单位认为调控促使北京投资增长。在1885家单位中,被问及2010年以来国家“调结构、控通胀、促转型、惠民生”的宏观调控政策对单位自身投资的影响时,63.9%的单位认为政策对自身投资基本没影响,19.8%的单位认为调控政策使自身投资增加。当被问及上述政策对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产生的影响时,60.4%的单位认为调控使全市投资保持了稳定增长,8.4%的单位认为政策促进了全市投资较快增长,仅3.6%的单位认为调控导致了投资增幅波动较大。可见,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获得了企业的认可。
房地产调控政策影响明显——超过六成房地产企业投资活动受影响。在参与调查的313家房地产企业中,认为2011年以来房地产限购的调控政策对本单位投资有一定影响的有94家,占30%;感到影响很大的有110家,占35.1%。调查结果显示,楼市调控政策对逾六成房地产企业的投资活动产生了影响。
行业、土地及税收政策影响较大——超过四成单位将行业政策排在影响投资决策首位。为了解哪些政策对投资者的影响较大,本次调查要求被调查单位就各类政策影响投资决策程度的轻重做出判断。结果表明,行业政策影响最为明显,44.2%的被调查单位将其重要程度排在第一位;其次是土地供应和税收(见表1)。
多数单位看好明年北京投资环境
超过七成单位预计2013年投资将维持或高于2012年水平。在预计明年投资时,73.4%的被调查单位预期本单位投资将维持或高于今年水平,其中有38.8%的单位预计明年投资与今年基本持平;26.9%的单位预计略有增加;7.7%的被调查单位预计明显增加。预计比今年明显减少的单位仅占12.7%。
超过六成单位对全市明年投资环境抱有信心。近年来,北京市多部门联动,培育符合首都功能发展的投资增长点,着力启动民间投资,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在回答如何判断2013年北京的固定资产投资环境时,33.2%的被调查单位认为将维持今年水平不变,29.2%认为将比今年好,有32.4%认为难以做出判断,仅有5.2%的单位分析不如今年。总体看,认为“向好”的单位比认为“变差”的单位高出24个百分点。
六成单位2013年投资意向明确。在预计本单位明年是否继续在本行业进行固定资产投资时,53.6%的被调查单位回答肯定,38.9%的单位还难以判断,7.5%的单位明确表示肯定不会。半数单位愿意继续投资本行业。愿意在本行业继续进行投资的1011家单位,他们首要考虑的因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增强单位在行业内竞争力,二是政府相关政策的引导,三是看好本行业前景。
两大投资动向值得关注
跨行业投资意向领域过度集中于房地产业
在1885家调查单位中,明确表示愿意跨行业进行固定资产投资的单位仅43家,占被调查单位的2.3%,而明确表示肯定不会跨行业投资的单位有980家,占52%。不愿意跨行业投资排在前三位的原因依次是:发展定位局限、政府相关政策的限制以及缺少资金,融资困难。而在表示肯定会跨行业投资的43家调查单位中(见图1),投资行业则过度集中,主要集中在房地产业,占23.3%。在选择房地产业作为单位本行业外投资对象的10家单位中,4家的主要理由是与自身行业相关性高,还有4家是因为投资项目前景看好,其余2家则认为房地产业投资回报率高。
未来京外投资意愿增强
六分之一投资流向京外地区。被调查单位中,自2009年以来在北京以外地区有过固定资产投资的单位比重为10.1%,2011年在京外地区累计完成投资1024.7亿元,占被调查单位2011年全部投资的六分之一左右。当被问及未来2013至2015年是否打算在北京以外地区进行投资时,17.9%的单位表示出投资意愿。京外投资意愿比重提高了7.8个百分点,表明企业在京外投资的趋势在扩大,未来北京的总部经济特征会更加明显。
投资主要辐射华北和华东地区。2009年以来,在京外地区投资的单位中,36.6%选择华北地区作为投资地点,其次是华东地区,比例为24.6%;二者比例合计超过六成(见图2)。
运输、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等行业投资明显流向京外。被调查单位中,2011年在京没有投资而在京外地区有投资的企业共29家,主要集中在运输、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等行业,这与北京的区域定位及资源禀赋相符。
篇6
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必然引起消费需求的增加,分析二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对理解宏观经济运行具有重要意义。1985年和1989年,国家统计局平衡司对这一关系进行了研究,其结论是:“根据1987年全国投入产出模型测算结果表明,每增加1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通过国民经济各部门在直接或间接为这部分投资而提供各种产品和劳务的波及过程,最终转化为消费需求(包括建筑业直接由投资额中转化为消费基金的部分)共42亿元。”这一研究在国内学界和政府部门具有相当影响,十多年来一直被广为引用,然而其结论还值得进一步研究。
为便于进一步讨论,首先简要介绍一下上述研究报告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在反映既定的技术经济结构的投入产出表中,总投入与总产出(总产品)各组成部分之间内在比例关系在短期内不变。因此当最终需求为已知时,就可以求出总投入或总产出及相关的量。统计局的研究就是以投入产出模型的这一性质为基础,设固定资产投资为已知量进行推导的。其分析过程是先求出每增加1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需要各部门提供的产值,即直接或间接为这部分投资而提供各种产品和劳务的数量,然后进一步求出各部门相应的消费需求增加值,最后加以汇总。按其1989年的测算,每1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影响如表1。
现在所关注的是表中的消费需求到底是什么含义。对此国家统计局的上述研究报告没有给予直接说明。但其1985年的研究报告曾提到:“1984年固定资产投资比1983年增加464亿元。根据上述比例计算,由于增加这部分固定资产投资,引起消费需求增加190.24亿元。其中属于增加职工工资和社员收入部分为182.22亿元。由此可以判断,这里的所谓消费需求实际上是指投入产出模型中最初投入的劳动者报酬部分。经用全国1987年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亦可证明上述判断。
需要强调的是,该研究报告利用投入产出模型中最初投入与最终产品之间的关系来研究投资增加与消费需求增加之间的转化关系,实际上是从消耗与产出平衡的角度将这种转化关系定义为“完成单位固定资产投资所直接和间接耗费的全部消费品及服务的数量”。由于人们对何为“投资向消费转化的数量关系”有着不同的理解,因此明确上述定义十分重要,它保证了以下的讨论有一个明确的分析框架。
对上述研究报告的结论,我们认为有两点值得进一步讨论。
第一,研究报告将劳动者报酬简单地等同于消费需求,似不够准确。根据国民经济核算的原则,消费需求必须是实际的消费支出,而不是收入。一般来说,劳动者收入包括劳动者报酬和其它非劳动收入两部分。劳动者报酬指因从事生产活动所获得的全部报酬,体现的是与劳动者付出的活劳动消耗对应的收入,非劳动收入则包括各种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由于各类收入均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同时还有相当一部分收入要用于形成储蓄,因此在劳动者收入中只有一部分用于最终消费。将劳动者报酬直接等同于消费需求,忽略了劳动者的其他收入,忽略了所得税,忽略了储蓄,从方法论的角度看显然过于简单。
对此判断,我们还可以用另一种方法进行检验。如果运用该研究报告的推算方法,同样可以推算出生产单位消费品、单位存货增加和单位净出口所对应的劳动者报酬,然后经过加权计算后可得到生产单位最终产品所需要的劳动者报酬,其结果恰是按收入法核算GDP时得到的劳动者报酬占GDP比例。1997年,按投入产出法统计数据计算的劳动者报酬占GDP比例为54.9%,而同期按支出法计算的最终消费占GDP比例为58.2%,二者相差3.3个百分点,说明简单地将劳动者报酬等同于消费需求是不准确的。
第二,研究报告似乎忽视了其它最初投入与消费需求的关系。如果遵循该报告利用投入产出模型中最初投入与最终产品之间的关系来研究投资增加与消费需求增加之间的转化关系这一路径,则与最终产品中固定资产投资相对应的最初投入不仅有劳动者报酬,还有折旧、生产税净额和营业赢余。其中除折旧部分可确定不可能用于消费支出外,生产税净额和营业赢余中显然都有一定比例必然用于消费支出。如生产税净额作为政府的收入,构成政府消费支出的资金来源。我国近年来政府消费一般都相当于全部最终消费的20%左右,其重要性不容忽视。营业赢余相当于企业的营业利润加上生产补贴,其中部分要以所得税形式上交政府,也形成政府消费支出的来源,另一部分形成所有者的税后收入,经过各种再分配渠道,也会有一小部分会被用地消费。换句话说,当增加固定资产投资时,所引起的消费增加不仅来自于劳动者报酬的增加,还会来自于生产税净额和营业赢余的增加。这三部分各自用于消费支出额之和才能真正反映消费需求的实际变动。因此,忽视生产税净额及营业赢余与消费需求的关系将导致对消费需求的低估。
由以上的讨论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在某些年份统计数据可能会表现出劳动者报酬占增加值的比例与最终消费率基本相当的情况。如1999年,按资金流量表(实物交易)数据计算的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例为59.7%,而同期按支出法计算的最终消费占GDP比例为60.2%,二者相差无几。应强调的是,从理论上讲,即使这时也不能认定可以将劳动者报酬简单地视同为消费支出。因为这种相当只是某种巧合,是由生产税净额和营业赢余中用于消费支出的数量与劳动者报酬中用于储蓄及纳税的部分恰好大致相当造成的。
二、一个初步估算
以上分析表明,按统计局研究报告的分析方法,既存在从某种角度看对消费需求的高估,也存在从另一种角度看某种低估,那么,每增加单位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到底会增加多少消费需求呢?
根据GDP核算的支出法与收入法之间的内在联系,首先可以尝试一个简明的估算方法。
按收入法核算,最初投入包括体现固定资产消耗的折旧和由活劳动创造的国内生产净值两部分(这里仍按传统提法,可能与最新提法有所不同,但不影响分析结论)。折旧仍用于固定资产投资,国内生产净值在使用方向上体现为消费支出、固定资产投资支出、存货增加支出和净出口支出。从收入法与支出法的内在关系看,可判断国内生产净值中对应的消费部分就是GDP中的最终消费部分。
根据1997年的投入产出表(我国逢2、7年编制一次投入产出表,因此当前仍使用1997年投入产出表),当年国内生产净值为65392亿元,最终消费为44503亿元,二者比例为1∶0.68。换句话说,在1997年投入产出表所反映的技术经济条件下,每增加100亿元国内生产净值将对应消费需求增加68亿元。
现在的问题是是否可借助这一比例关系进一步推断固定资产投资增加与消费需求增加之间的关系。
同样根据1997年的投入产出表,可计算出全部最终产品及其各组成部分与最初投入两大部分之间的比例,即固定资产折旧与国内生产净值之间的比例(以下简称“投入结构”)的对应关系,见表2。
可以看出,全部最终产品所对应的“投入结构”与其各组成部分,即各类最终产品,特别是最终消费和固定资本形成所对应的“投入结构”基本相同,显现出强烈的同构性。这种强烈的同构性使我们有可能进一步设想,适用于整体的比例也大致适用于其每一个组成部分,即最终消费对全部国内生产净值的比例(68%)同样适用于固定资本形成所对应的那一部分国内生产净值。在这一设想下,通过换算,就可进一步得出增加单位固定资本形成将引起消费需求增加的数量:
0.86×0.68=0.585
这一结果意味着增加1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将同时引起消费需求增加58.5亿元。其实,由全部最终产品和固定资本形成在投入结构方面的上述强烈的同构性还可以直接推测,生产单位最终产品所耗费的全部消费品和服务所占的比例与单位固定资本形成所耗费的全部消费品和服务所占的比例大致相同。在这一推测下,就可直接将最终消费占GDP的比例用于估计单位固定资本形成所耗费的消费品和服务所占的比例。根据1997年投入产出表,该比例为1∶0.588,与正文中1∶0.585的估计相差无几。
三、进一步验证
然而,如果进一步分析,人们可能会提出,全部最终产品及其各组成部分,即各类最终产品所对应的固定资产折旧与国内生产净值的比例虽大致相同,但每类产品所对应的国内生产净值的内部结构却是不同的。如最终消费所对应的劳动者报酬比例为0.58,而固定资本形成所对应的劳动报酬比例仅为0.5,见表3。
显然,如果国内生产净值内部各组成部分用于消费的比例有较大差距,则最终消费占全部国内生产净值的比例(68%)不一定适用于最终产品的每一个组成部分。因此,还需要通过其它方法来作进一步验证。
通过投入产出模型虽然可以计算出增加每单位固定资产投资需要增加多少固定资产消耗和多少活劳动消耗,也可以计算出由活劳动消耗新创造出的价值量在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营业赢余之间的初次分配,但却无法计算出劳动者怎样在消费和储蓄之间分配其收入,所有者怎样使用其营业赢余和政府对生产税净额在各项用途间的安排比例,因此难以直接计算每增加单位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到底会增加多少消费需求。
现有统计资料使我们有可能通过估计国内生产净值中各类收入形式的“消费倾向”的方法进行估算。首先估计城乡居民劳动者报酬与消费支出的关系。城乡居民的收入来自不同渠道,根据其性质,可分为劳动报酬收入和非劳动报酬收入,如转移收入和财产收入等。虽然收入渠道不同,但我们认为消费者的总体消费支出状况主要与收入水平有关,与收入渠道差异基本无关。劳动者在决定其消费储蓄比例时一般并不考虑其收入是从哪里来的,因此原则上整个收入的消费倾向亦可看作每一类收入的“消费倾向”,这里未考虑劳动者各种收入的税收差异问题。就本文研究的性质而言,这种忽略不影响基本结论。
据统计,1997年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部年可支配收入为5160元,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4186元;农村居民平均每人纯收入2090年,平均每人年生活消费支出1617元。考虑到城镇人口与乡村人口之比为1∶2.34,按加权方法计算,城乡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为3009元,平均每人消费2386元,消费倾向为79.3%。根据上面的分析,可以认为劳动者报酬的“消费倾向”也是79.3%。
其次,按同样的逻辑估计生产税净额与政府消费的关系。据统计,1997年政府财政收入为8651亿元,同年政府消费额为8724亿元,占财政收入的100.9%,即所谓财政收入的“消费倾向”。按照总体消费支出水平不决定于各收入渠道比例差异,或各不同渠道收入用于消费城出的比例实质上相同的逻辑,可以认为生产税净额的“消费倾向”就是100.9%。
现在还需要估算营业赢余的“消费倾向”。营业赢余的分配去向十分复杂,一部分要用于交所得税,一部分可能通过利润分配变成消费者的财产性收入然后进入消费,还有一部分形成企业储蓄,最后用于投资。从现在各种统计数据很难对其最终分配比例做出估算。已经估算出了劳动者报酬和生产税净额的“消费倾向”,同时又知道了在最终产品中最终消费所占的比例,由此即可根据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营业赢余与各自相应“消费倾向”之积的和等于最终消费的平衡关系,倒算出营业赢余的“消费倾向”,计算结果是0.142。
计算过程如下:
假设1997年GDP总量为100个单位,T为“消费倾向”;按收入法核算劳动者报酬量为X,所对应的“消费倾向”为Tx;生产税净额量为Y,所对应的“消费倾向”为Ty;营业赢余量为Z,所对应的“消费倾向”为Tz;按支出法核算的最终消费量为C,于是有
X*Tx+Y*Ty+Z*Tz=C
通过计算1997年投入产出表可得到,X=54.9,Y=13.6,Z=17.9,C=59.8,另外前边已估算出Tx=0.793,Ty=1.009,于是可求出Tz,即营业赢余的“消费倾向”为0.142。另外,由于营业赢余的“消费倾向”实际上是一个平衡项,与劳动与报酬和生产税净额的“消费倾向”成反向变化,因此年度间变化较大。
现在可进一步计算增加单位固定资产形成所必需的消费支出。
按1997年投入产出表计算,可得到与作为最终产品组成部分的固定资本形成相对应的最初投入各组成部分的比例,见下表4。
表4 单位固定资本形成对应的最初投入各部分比例
单位:%
合计
折旧
劳动者报酬
生产税净额
营业赢余
100
14
50
15
21
如果按国家统计局上述研究报告的方法,根据新的投入产出表,劳动者报酬部分为50,则增加1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将引起消费需求增加为50亿元。但按照我们的分析,其答案应为与固定资本形成相对应的最初投入中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营业赢余与各自相应“消费倾向”之积的和。于是有:
50×0.793+15×100.9+21×0.142=57.8
即增加100亿元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将引起消费需求增加57.8亿元。这一结果与上述直接运用最终消费对国内生产净值的比例估算的58.5亿元相差不大,似可相互验证。
篇7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运行;情况分析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1
一、我国2012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运行特点分析
(一)固定资产投资呈现平稳上升的发展态势。从国家统计局科研所研究报告中我们可以得出:我国从2012年五月份到十月份固定资产类投资181920亿元,同比去年增加了36.5%,增速比去年同时期增加了一个百分点。从十月份一整月来分析,比九月份增长了38.1%,加快了1.5个百分点。主要是因为十月份的固定资产投资比九月份增加了2.3%,增速达到2.1个百分点。从整体上来说,我国2012年五月份到十月份的固定资产投资呈现平稳上升的发展态势。
(二)地方投资的力度加大。以我国的成都周边县市为例,如下表所示,从2012年五月份到十月份,都江堰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2.3亿元,增长17.4%,排名第三。其他不同的周边县市,对固定资产的投资总额都有增加的现象,增幅都有不同层次的高低。(资料来源网站:0。
(三)房地产类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最高。从2012年五月份到十月份,国家统计局研究所报告中,房地产等固定资产收益类行业投资的比重比其他行业高很多。从五月份到十月份房地产行业投资同比增长46.8%,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39%,贡献率为37.8%,比去年同时期平均值高9个百分点。
(四)外商民间投资比重增大。从国家统计局科研所研究报告中我们不难看出:从2012年的五月份到十月份,我国的民间投资总额达到了9872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57.1%,所占投资总比例为74%。反之,我国的大型国有企业投资比例下降了26个百分点。跟过去五年的平均值相比民间投资和政府投资都有所下降。但是外商投资的比例增加比较明显,从去年的五月份到十月份增加了30%,增速也较去年同期相比快了2.6个点,呈现上升态势。
(五)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从2012年的经济发展分析,我国的第一产业共完成了资产投资20亿元,比2011年高达1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完成了资产投资956.7亿,比2011年略有下降。而第三产业在2012年对固定资产的投资所占的比重明显上升了很多,第三产业的社会贡献率越来越高。
(六)六大耗能产业投资比重增大。据统计,我国2012年五月份到十月份之间,六大耗能产业共实现了对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2109.3亿元,累计增长15.5%,其中,我国是有色金属投资增长比例最大,增速高达26.8%。
二、运行出现的问题分析
(一)投资结构推进缓慢,转变方式受到阻碍。在我国“十二五”开始运行之年,从总体上来分析,上半年投资结构推进比较缓慢,尤其是在一些高能耗的产业,投资比例出现了明显的下降。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的在过去的几年中银行利率非常低,极大地促进了银行的借贷活动。截止到2011年年中,一年期贷款利率仅为0.15%,出现了极低的现象,这会直接导致投资结构推进速度变慢。
(二)资金总体比较紧张,中小企业面临资金困难。从2011年六月中央银行几次调整货币政策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资金出现了短缺的现象,融资也出现一定的难度。因为银行利率的提升导致中小企业贷款可能会背负较重的利息,通过其他的手段融资困难会比较多,导致中小企业的资金流通出现问题。
(三)地方政府融资能力存在一定缺陷,风险系数增加。随着地方政府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政府投资项目开始建立起来,但是很多地方政府的融资与借贷关系出现了不协调的现象,融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从以往政府的投资来看,政府将大部的投资运用于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和公路桥梁建设,这种投资方式通过收取项目建成后的运营资金,来达到偿还债务的问题,风险问题不大。但是随着政府投资范围的不断放宽,一些公益性投资,一旦建成之后政府所欠贷款很难收回,从而给政府的融资带来一定难度,也增加了政府投资的风险系数。
三、对固定资产投资运行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重工业的发展水平,带动其他行业的共同发展。针对我国目前工业发展出现低迷的情况,我们可以加大对重工业的发展力度,提高该工业的发展水平。首先,国家应该加大对重工业的科技研发和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开发高科技产品促进重工业的发展,使重工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不断增大。其次,引进国外比较先进的技术与大型机械设备。我国的大型煤矿、石油和海底燃气勘查工作由于受到技术条件和机械设备的限制很难完成预定的发展计划与目标。
(二)积极实现工业的转型。要想保证固定资产投资的正常运行就一定要积极实现工业的转型,同时还要对工业的结构进行调整。我国目前的传统工业模式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好传统工业的优化升级,使它积极从传统模式逐渐转向现代化模式。对于工业的结构和布局我们也一定要注意,适当发展环保节约型经济和循环经济模式,可以促进工业的正常发展。加大对传统落后项目工程的改造力度,利用技术优势对项目的运行情况进行优化,淘汰一些高能耗、高污染和附加值低的产能模式。太阳能的利用可以促进我国的大部分经济发展,对于水利水电的作用比较明显,所以该模式是一种比较流行的模式。此外,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投资力度,培养一大批新型的节能、环保和基础服务设施,推进我国的自主创新性目标。
(三)放大民间固定资产的投资比例。随着近几年民间固定资产的投资比例逐渐增大,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保证其平稳性增长。首先,政府的刺激作用是比较明显的。通过加大对固定资产的投资力度,推行政府的宏观激励政策,进而可以激活民间的固定资产投资,促进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通过一系列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提高外商投资的积极性。因为民间的外商投资对于我国来说一直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所以我们一定要进一步优化民间投资环境、加大民间对外资本的开放力度、优化技术合作平台等。通过一系列的手段措施,我们可以放大民间对固定资产的投资比例,促进行业的整体发展。
四、结束语
我国目前的固定资产投资运行受到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和制约,所以我们一定要合理掌握国内外的经济形势,尽可能对固定资产的投资收益实现最大化。固定资产投资作为稳定的资产增值、保值手段,在近些年虽然吸引了外商投资者的兴趣,但是投资的积极性并不高,投资比例也不大,所以我国应该积极扩大对外投资的开放力度。政府方面也要积极鼓励制定灵活的投资政策,扩大民间投资的比例,加快体制创新,保证固定资产投资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篇8
今天这次会议,是在3季度即将结束,全力冲刺全年任务完成的关键时间节点,由发改部门积极倡议,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前,我也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做了汇报,可以说郭书记、王市长对固投指标完成情况也是格外高度关注。
因此,专门责成我利用节前这几天有限的时间,把各乡镇街、各有关部门单位主要负责同志找来,专门召开这次调度会议,目的就是对9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进行再调度、再部署、再推动,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压实工作责任,确保我们9月份当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2亿元,全年完成60.5亿元的目标任务。
今天的会议共有四项议程:
首先,请发改局宪阁局长通报一下1-8月份全市项目建设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
下面,请统计局继东局长就固定资产投资入统相关工作进行讲解。
下面,由相关乡镇街、部门单位依次简要汇报9月份当月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首先由瓦房店镇进行汇报。
刚才,XX局长、XX局长分别就全市项目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以及投资入统情况讲了很好的意见,我都赞同。32个乡镇街及部门单位就9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进行了简要汇报,有的能够完成预计目标任务,有项目作为支撑,有的完成预计目标目前看还有一定难度,大家要互相对比一下,找找差距,认真反思总结。下面,就固定资产投资入统这件事,我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思想认识上还要进一步提升
虽然前8个月,我们全市的固投增速始终保持在两位数增长,但横向比较,总量和增速依然还是排在末位。朝阳市的固投增速连续8个月保持在20%以上速度增长,始终保持在全省第1的位置,在全省已经引起了格外关注。因此,朝阳市对各县市区9月份的固投质量要求将更加严格,这就要求我们的入库项目必须真实,每一个入统的数据都要经得起检验。
3季度的数据关系到我们全年的固投排名,书记、市长已经分别在朝阳会议上表态,3季度我们全市的固定资产投资必须要完成41.2亿元,同比增长22.2%。也就是9月份当月要必保完成11.2亿元,力争12亿元。发改部门已经把9月份固投任务做了详细分解,并提前发给了大家,因此大家要真正在思想上形成共识,
9月当月净增11.2亿元的目标任务必须要完成,毫不夸张的说,这不仅是工作任务,更是政治任务,没有退路可言。我们每个乡镇街、部门单位都要紧紧咬住这个目标不放松,全力以赴把工作做实做细,为全年如期完成目标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二、工作责任上还要进一步压实
一是必须要有节点意识。今天是9月28日,9月份的固投数据是从今天开始开网报送,10月10日的中午12点关网,时间已经非常紧迫,且我们马上还要面临一个8天的长假,留给我们的有效时间已经不多。各乡镇街、部门单位一定要有紧迫感和压力感,主要领导要亲自安排部署、亲自推动落实,绝不能拖延耽误全市固投入统进程。
二是要把责任要层层传导下去。今天在座的大多数都是部门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回去后,大家务必要把责任层层落实下去,把压力层层传导下去。具体来说就是你们每个乡镇街、部门单位要把9月份当月的固投任务全部落到具体项目上,必须有支撑。同时也必须要求项目单位把责任落实到人头上,要层层盯,一直盯到企业负责人上。现在我发现,我们有的乡镇街、部门单位主要领导很重视,具体干活的人不重视,企业老总很重视,负责报表的人不重视,“上热中温下冷”,这要坚决杜绝。
三是要切实形成工作合力。各部门之间、乡镇街与部门之间一定要密切配合,协作联动、互为支撑,发改、统计部门也要不断强化点对点业务指导,切实形成横纵双向工作合力。坚决不能出现因沟通衔接不畅而造成数据结果反映有偏差问题。
三、工作举措上还要进一步细化
一是要提前做好预报。会前,各乡镇街、部门单位都交了固定资产投资预报表,主要负责同志也都是签了字、盖了章,发改部门要汇总整理好。今后这项工作要形成常态化,并且纳入到项目和固投年度考核体系。每月的20号前,各乡镇街、各部门单位要提前将固投预报数据报到市发改局,以便于发改、统计部门综合分析研判,提前预警信息,并指导你们做好入统工作。
篇9
关键词:平稳性检验:调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因果检验
美国金融危机逐渐导致其经济疲软,无论从持续的时间上、还是从衰退程度上都超过二战以来美国所发生的两次最大的经济衰退。这不仅影响了美国消费者需求,而且已经蔓延到实体经济,使得全球经济陷入了从未有过的混乱之中,中国的经济也充满迷雾――中国股市持续下跌、经济增速放缓、中国沿海地区有数万家中小企业倒闭、企业资金链持续紧张。多个国家都纷纷推出以财税政策、货币政策为主的措施挽救经济、拯救市场。例如欧盟各国推出了总资产2万多亿欧元投资计划:中国政府推出4万亿的政府投资计划。这使得投资与经济增长的话题在新的经济背景下焕发了新生机。本文选取江苏省固定资产投资(FXI)作为国民生产总值(GDP)的解释变量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采用协整动态计量经济学的误差修正模型(ECM)寻找二者之间的长期关系及短期效应,做出适当的模型修正,在模型中加入投资的滞后效应研究及GDP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分析,更准确地对江苏省固定资产投资和GDP之间关系进行分析。
一、模型建立理论依据
在用传统的单变量线性回归模型来研究固定资产投资和国内生产总值变动关系时,通常假定它们的时间序列都是稳定的,但在现实经济中,固定资产投资和国内生产总值的时间序列数据都是不稳定的,用两个不稳定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单变量线性回归,不能全面反映两种之间长期变动的关系,仍然通过经典的因果关系模型进行分析,分析的结果不能体现序列间的真实关系,没有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试采用协整模型、VAIL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来分析江苏省固定资产投资和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
二、实证分析
(一)数据采集
本文采用时间序列数据研究,数据来源于江苏省统计局,包括生产总值GDP、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FIX。根据江苏省统计年鉴(2008)选择1978―2007年数据,为消除数据中存在的异方差。在对数据进行模型拟合前对各变量进行了对数处理,为简便处理后数据我们仍然记为GDP和FIX,其一阶差分变量分别记为DGDP、DFIX。
(二)数据的平稳性检验
采用ADF检验对变量DGDP、DFIX进行平稳性检验,表1是DGDP、DFIX的单位根检验:
由表1可知在5%的水平上DGDP、DFIX都具有良好的平稳性。这就是说GDP和FIX均服从I(1)过程。
(三)协整检验
GDP、FIX均是一阶单整变量,按EG两步法做如下协整分析
回归并检验两个变量是否存在协整关系,用GDP对FIX作回归,结果为:
GDP=3.091+0.675*FIX
利用Eviews调整后的R=0.96说明拟合的非常好,常数项C与FIX通过了T和F检验,D.w.值较小,说明存在强的正自相关。加入适当的滞后项,得GDP与FIX的分布滞后模型:GDP=0.192+0.299*FIX+0.821*GDP(-1)―0.187*FIX(-1) (1)
(1.32) (5.81)
(19.89)
(-4.44)
加入滞后项后模型的整体拟合效果良好,D.w.=1.56不存在自相关性。F、T值都通过了检验。可初步认为GDP与FIX存在长期协整关系,然后对回归残差-e。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值为5,29在1%的水平通过了检验。可知GDP与F均是r(1,1)协整的。变量GDP与F可以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来进行矫正,从而得到他们之间长期趋势及短期变化的规律性。方程(1)即为其长期变化的协整方程。
(四)建立ECM模型
以稳定的时间序列e为误差修正项ECM,可建立如下误差修正模型:
由模型的参数可以看出此模型拟合DGDP=0.01+0.34*DFIX+O.68*DGDP(-1)―0.11*DFIX(-1)-0.31*ECM(c―1) (2)
10.59 9.25
3.46
-1.87
-2.04效果比较的好,误差修正项的系数通过了检验,检验模型不存在异方差和自相关,从意义上可以对变量之间的关系作出解释。ECM系数为负,符合误差反向修正机制,说明误差项能对变量的短期波动起到修正的作用。
三、结论
由①式知江苏固定资产投资和国内生产总值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固定资产投资关于经济增长的长期弹性为约0.63,固定资产投资每增长1%,生产总值增长0.625%。式中表明江苏省本期GDP的变化与上期GDP同向变动,同时上期固定资产投资与本期国内生产总值反向变动,正是体现了投资与经济产出的相互影响。从②式分析江苏省固定资产投资和生产总值之间短期均衡关系,固定资产投资增量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量的短期效应系数为0.339,说明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量每变化1%。国内生产总值的当年增量相应变化约0.339%。由误差修正项的系数知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值与长期均衡值的差约有300%到调整,系数相对来讲比较有力,说明江苏经济增长与固定资产投资之间存在明显的动态均衡机制。在新的经济背景下。固定资产投资能否继续保持对GDP的高贡献率,我们将进一步做相关研究。
篇10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经济增长;VAR模型;西安市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4-0171-03
一、引言
固定资产投资是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经济活动,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通过两种途径来实现:一是长期的供给效应,即固定资产投资可以形成后续生产能力,为经济长期增长提供物质与技术基础;二是短期的需求效应,即投资需求是总需求的一部分,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能直接拉动总需求的增长,进而带动总产出水平的增长。因此,固定资产投资一直是政府实现经济增长目标和进行宏观调控的首要手段。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法研究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大体分为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增长与固定资产投资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Podrecca,E.and Carmeci,G..,2001);第二种观点认为经济增长导致了资本的快速形成(Vanhoud,P.,1994;陈朝旭等,2005);第三种观点认为固定资产投资单方向是经济增长原因(De Long,J.B.and Summer,L.H.,1992;蒋晓华,2007)。
改革开放以来,西安市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与此同时,西安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逐年增加,增长幅度逐年提高,西安市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究竟如何?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哪种长期稳定的关系呢?本文通过定量分析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来研究二者之间的规律。
二、实证分析
(一)样本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本文数据皆来自于《西安市统计年鉴》各期,数据处理使用Eviews6.0软件。由于所选时间序列(1983—2010年)跨度较大,对西安市地区生产总值(GDP)和固定资产投资(FI)进行自然对数变换,分别用lnGDP和lnFI表示,其一阶差分分别用D(lnGDP)和D(lnFI)表示。为避免时间序列出现伪回归,对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和协整性检验。
平稳性检验。本文采用单位根(ADF)检验方法对lnGDP、lnFI、D(lnGDP)和D(lnFI)序列分别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lnGDP和lnFI的统计值分别为0.4820和1.2561,均大于1%、5%、10%水平上的临界值,说明这两个序列存在单位根,是非平稳序列。再对其一阶差分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表明,D(lnGDP)和D(lnFI)的统计值分别为-3.3958和-4.0871,均至少小于5%、10%水平上的临界值且相伴概率很小,说明这两序列的一阶差分不存在单位根,是平稳序列。即lnGDP和lnFI都是一阶单整序列,两者之间可能存在长期协整关系。
协整性检验。本文采用EG两步法对lnGDP和lnFI两序列进行协整检验,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t统计量均小于1%、5%、10%水平上的临界值,说明这两个序列是协整的,存在长期稳定的比例关系,具备了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必要条件。
(二)建立向量自回归(VAR)模型
1.确定最大滞后阶数。滞后期的大小关系到模型残差是否存在自相关性和模型自由度问题,本文选取常用的LR、AIC、SC三个指标,检验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知,滞后期p=1时,LR、AIC、SC三个指标同时取得最优值(数值带*),此时既能有效消除残差中的可能存在的自相关,又能使得模型自由度达到较优,保证了模型估计参数的有效性,即滞后期p=1是最佳选择。
2.格兰杰因果检验。对固定资产投资和经济增长之间格兰杰因果关系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见表4)。
由表4可知,不论滞后期为1阶还是2阶,都因为F统计量概率较小而拒绝假设“lnFI不是lnGDP的Granger原因”,都因为F统计量概率较大而接受假设“lnGDP不是lnFI的Granger原因”。其经济学意义为:不论滞后期为1阶还是2阶,lnGDP和lnFI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即西安市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但经济增长对固定资产投资作用不明显。
3.建立模型。
(1)模型建立。应用Eviews6.0软件建立滞后一期向量自回归模型。
lnGDP和lnFI两个模型的R2(0.9981)和Adj.R2(0.9979)值都较高,说明模型拟合优度较高,F值较大(6284.143),AIC(-2.7638)、SC(-2.6198)较小,说明模型总体上是显著的。即该模型较好的反映lnGDP和lnFI两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VAR模型的回归方程为:
lnGDP=0.6637×lnGDP (-1)+ 0.2864×lnFI (-1)+ 0.4057
方程表明,西安市地区生产总值的影响因素主要是自身滞后一期因素lnGDP(-1)和固定资产投资滞后一期因素lnFI(-1);西安市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因素主要是lnFI (-1)和lnGDP(-1)。由估计系数大小可知,lnGDP(-1)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大,lnFI(-1)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相对较小。经济学意义为:西安市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动态均衡关系,长期内西安市经济增长同时受到固定资产投资滞后因素和GDP滞后因素的影响,当年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1%,下一年经济增长就会增加0.2864%。
(2)模型检验及脉冲响应分析。对VAR模型进行AR根检验,由图1可知,模型两个特征跟绝对值的倒数都小于(或等于1),即在一个单位圆内(或上)。这说明该VAR模型是平稳的。
图2表示西安市地区生产总值对固定资产投资一个标准差新息扰动的动态反应路径,由图2可知,西安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正向冲击导致地区生产总值波动在第一年达到最大,之后呈现逐年缓慢下降的趋势。这说明西安市投资增量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的时效比较长,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推动的衰减速度并不快,应该再采取除投资以外的方式来快速推动西安市经济发展。
依Engle定理,假如一组变量存在协整关系,则协整回归可以转化为误差修正模型。描述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短期波动向长期均衡调整的误差修正模型为:
DlnGDP = 0.151427EC-1+0.109157 DlnGDP(-1) + 0.461981 DlnFI(-1) - 0.003485
EC-1是误差修正项,系数的大小反应了对偏离长期均衡的调整力度。本误差修正模型中修正系数为0.151427,说明经济增长受多种其他因素影响,经济增长与固定资产投资之间的均衡关系对当期非均衡误差调整的模型自身修正能力较弱。
(3)方差分解。方差分解的基本思想是把系统中的每个内生变量(共m个)的波动(k步预测均方误差)按其成因分解为与各方程新息相关联的m个组成部分,从而了解各新息对模型内生变量的相对重要性。本文利用方差分解方法来研究西安市固定资产投资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度,将西安市生产总值的单位增量分解为一定比例的自身贡献和固定资产投资的贡献,结果(见表5)。由分析结果可知,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对西安市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随预测期的增加,西安市固定资产投资对其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度逐渐变小,在第一期时取得最大值72.64%,即使第十期依然达到40.62%,这有效地支持了前面脉冲响应分析的结论。
三、主要结论及建议
1.长期内西安市经济增长同时受到自身滞后因素和固定资产投资滞后因素的影响。由VAR模型可知,西安市经济增长的滞后因素对其自身的影响系数为0.6637,影响显著,说明西安市未来一年的经济发展较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当年对经济的预期。西安市固定资产投资滞后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系数为0.2864,影响也较为显著。针对这种状况,建议相关部门采取积极措施提高人们对经济的信心,增加对西安市经济发展的乐观预期,从而有效的促进经济增长。
2.短期内西安市固定资产投资对本地区经济增长有单向推动作用。由VEC模型可知,西安市经济增长的滞后因素对其自身的影响系数为0.109157,影响的显著性不高,说明短期内人们不会轻易改变对经济的预期,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大。西安市固定资产投资滞后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系数为0.461981,影响显著,说明短期内固定资产投资能较好地促进经济增长。针对这种状况,建议相关部门适当增加固定资产投资以保障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3.积极拓宽固定资产投资渠道。政府投资存在“挤出效应”,会减少民间投资;同时,政府投资也存在边际效益递减规律,因此,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是增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有效途径。政府应该给予民间资本更大的发展空间,大力培育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
4.在适当增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同时,高度重视技术进步及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有效避免投资回报率递减规律及资本资源稀缺性两大瓶颈,从而实现经济增长可持续。
5.一方面要强调固定资产投资的作用;另一方面应该减少对其依赖,大力提高西安市的消费需求,只有居民消费增长支持的固定资产投资及经济增长才是持久的。由宏观经济理论可知,居民消费倾向的大小是拉动投资的重要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 西安市统计局.西安市统计年鉴(1990—2010)[K].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0—2010.
[2] 易丹辉.数据分析与Eviews应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 宋丽智.中国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再检验:1980—2010年[J].宏观经济研究,2011,(11).
[4] 雷辉.中国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2).
[5] 聂允.陕西省固定资产投资促进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北方经贸,2009,(9).
[6] Podrecca,E.and Carmeci,G.Fixed investment and economic growth:new results on causality[J].Applied Economics,2001,(33).
- 上一篇:民办非企业组织会计制度
- 下一篇:耕地保护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