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份银行和商业银行的差别范文
时间:2024-02-29 17:49: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股份银行和商业银行的差别,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和中美双边协议对我国银行业开放的基本要求
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对各国金融业开放的要求是原则性的。世界贸易组织的《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和70多个成员国达成的《金融服务贸易协议》确立了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的基本要求和基本规则。GATS关于金融服务业的规定旨在消除各国长期存在的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的贸易壁垒,确立多边的、统一开放的规则。这些规定明确了金融服务业的具体和签约方的权利与义务;其中最主要是明确了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是世界贸易组织基本原则在金融服务领域的具体表现,主要包括:(1)市场原则,要求缔约方开放本国的金融服务业;(2)国民待遇原则,要求缔约方给予金融服务提供者的待遇同等于国内同业者;(3)最惠国待遇原则;(4)透明度原则,各成员国必需公布有关金融服务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和习惯性做法;(5)逐步自由化原则,这一原则主要是关于家金融开放的特殊待遇和保护条款。GATS(1994)同时明确了“金融服务”的内容,金融服务的内容被概括为16项,囊括了金融领域几乎所有的营利性业务,涉及银行、保险、证券、融资租赁、资产管理、金融中介等业务。
遵循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规则,中美经过艰苦谈判,中国承诺金融业将逐步开放。其中关于银行业主要是承诺将逐步取消对外资银行的限制,使外国银行获得充分的市场准入。如:正式加入时,取消外资银行办理外汇业务的地域和客户限制,外资银行可以对中资和中国居民办理外汇业务;逐步放宽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地域限制,5年内取消所有地域限制;逐步取消人民币业务客户对象限制,加入2年内,允许外资银行向中资企业办理人民币业务,5年内取消包括居民在内的所有客户限制等等。
简言之,在银行业领域,中美协议的核心是外资银行的市场准入,既允许外资银行在中国开办银行业务,同时开放是逐步的,即允许外资银行设立的地域、经营的货币币种、经营的对象是逐步扩大的,有一定时限的。
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
由于体制和的原因,我国的商业银行经营困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我国的商业银行将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巨大的挑战。我国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在全储蓄、存款、信贷资产总量中占有绝大的比例,开放银行业对其影响首当其冲。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主要表现在:1、人才流失。除关键的业务管理外,外资银行在华业务的拓展主要还是依靠本地雇员,所以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在中国市场上竞争,首先是人才的竞争。外资银行优厚的工薪待遇和尊重人才的用人环境,将吸引一批优秀的金融人才,并且这种人才的流失也可能带走一部分的客户。2、客户流失。我国的商业银行尚未真正成为金融企业,国有商业银行尽管其分支机构众多,但它们在服务质量、工作效率、经营能力、技术条件等方面无法与发达国家实力雄厚的大银行相竞争,一旦外资银行大量进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将面临着储户流失的严重。3、失业增多。中国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体制弊端十分严重,人浮于事,机构臃肿,服务质量低下是人所共知的事实。如果外资银行大量进入中国,现有四大银行的机构规模会被迫压缩,银行失业人员将会增多。4、缺乏透明。从近几年来看,金融透明度日益降低,而造假数字、虚报情况的现象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尤其严重。四大银行若不提高透明度并强化内部制约监督制度,就可能积聚系统性金融风险。5、业务单一。根据我国的《商业银行法》、《证券法》和《保险法》,我国的金融业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体制。商业银行不能从事证券、信托和保险业务;我国《商业银行法》将商业银行的业务限定在狭小的传统商业银行业务范围内,并实行业务范围法定的原则,使得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单一、狭窄。尤其是在国有企业仍然是国有商业银行基本服务对象的条件下,这些银行的风险实际更加集中和扩大了,因为大量的国有企业经营效益低下。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外资银行在中国境内设立分支机构,他们的业务投向不会象中国的国有商业银行那样被限制在一个狭窄的范围内,这种事实上的不平等将使国有商业银行面临更为被动的局面。
三、适应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完善我国商业银行法律制度
运用法律手段保障、促进和规范金融业的运行、推进金融改革,是各国的一贯做法。由于我国的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资产比重和业务范围在全国商业银行中占有绝对的优势,其成败关系着金融的全局;因此,完善我国的银行法律制度,必须着眼于如何规范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行为,提高其竞争力。
第一、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化改造创造基础。
明确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化的法律地位,允许国有机构进行股份化改造,包括向国内非国有部门和境外投资者出售股权;并且应当允许国有银行公开发行股票、成为上市公司。公司的精髓是股东的多元化和股权的分散化,股东和公司之间以及股东彼此之间相互制约,以达到决策和经营的化、民主化。我国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投资主体是单一的;国有固有的资产所有者虚置及内部人控制等弊端在国有银行中仍然存在。要从根本上消除不良资产产生的制度性因素,只有走股份化道路,使商业银行成为真正的股份有限公司,接受股东和公众的监督,真正进行市场化的操作。我国的《商业银行法》只是原则规定,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适用《公司法》的规定,并且规定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不符合《公司法》规定的,可以继续沿用原有的规定,何时符合《公司法》的规定,由国务院规定。因此,我国的《商业银行法》对银行的股份制改造的规定是十分粗糙的。银行是特殊的企业,在商业银行股份化成为改革趋势的今天,必须对商业银行的股份改造进行特殊而详细的规定。
第二,扩大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
《商业银行法》第3条规定了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超过这些范围的业务需要经过中央银行的批准。这些业务都是商业银行传统的业务。现阶段,金融创新加快,金融衍生工具不断涌现,我国对银行的业务采取了近乎限定的原则,这是不符合金融业的趋势的。的办法是扩大商业银行的经营范围,将诸如基金托管、资产管理、财务顾问、投资顾问、家庭银行、消费信贷、资产证券化等业务明确为法律保护的对象。同时中央银行批准法定之外业务的程序和时限必须有明确的规定。否则,商业银行的创新热情也会受到。
第三、完善商业银行法人治理机构。
《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的组织机构适用《公司法》的规定。但实践中,商业银行的法人治理结构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尤其是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治理机构更待完善。依我国公司法的规定,国有独资公司不设股东会,由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或者国家授权的部门授权董事会行使股东会的部分职权,决定公司的重大事项。目前,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重大事项,由银行党组决定;行长、副行长由国务院任命。所以,董事会这一公司的核心机构在国有商业银行中处于缺位状态,不能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第四、提高商业银行运行的透明度。
GATS有两条基本原则,即透明度和自由化。我国商业银行的透明度动作十分欠缺。我国商业银行作假账、向监管部门报告假情况、假数字的情况时有发生,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内部文件数量巨大;这些都不符合透明度要求。应逐步建立商业银行信息的强制披露制度,规定哪些信息必须向监管部门报告,哪些信息必须向公众披露,使监管当局心中有数,投资者和顾客的知情权得到落实。毕竟银行是一种特殊企业,其经营的状况既影响到国家金融局势和金融安全也影响到公众的利益。
第五、适应世界贸易组织基本规则,实行国民待遇原则。
根据我国商业银行法的规定,外资银行、中外合资商业银行、外国商业银行分行优先适用其他法律、行政法规的特殊规定,并不完全适用《商业银行法》。我国现有的包括《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在内的关于外资商业银行的法律、法规使得中资和外资银行存在差别待遇,不符合世界贸易组织基本求。我国现行的外资商业银行的法律制度使得外资银行既享受着“超国民待遇”,又遭受“非国民待遇”。
外资银行在业务范围和税收上享受着超国民待遇。外资银行可以从事外汇投资业务,进行经批准的以外币表示的投资业务;的银行由于实行分业经营,投资业务受到限制。在税收负担上,外资银行和中资银行存在着差别待遇。现阶段外资银行的所得税税率一般在15—33%之间,实际上大多数外资银行享受各种税收优惠待遇。缴付的所得税税率一般为15%,而我国商业银行的所得税税率为33%,税负相差悬殊,造成不公平待遇。
篇2
我国人民银行于1984年开始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时,即建立了存款准备金制度。到目前为止,已经历了数次改革。2004年3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4月25日将实行差别准备金率。4月11日,央行对外宣布:资本充足率低于一定水平的金融机构,将从4月25日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即存款准备金率由现行的7%调高至7.5%,其他金融机构仍执行现行7%的存款准备金率。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的主要内容是,存款货币机构适用的存款准备金率与其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状况等指标挂钩。存款货币机构资本充足率越低、不良贷款比率越高,适用的存款准备金率就越高;反之亦然。根据央行的相关人士介绍,考虑到我国各类金融机构改革进程的差异,尚未进行股份制改革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暂缓执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这一重大举措意图在于,一方面向市场传递一个强烈信号:国家的宏观调控将对过热的经济进行降温,抑制通胀,为国民经济未来的健康稳定发展构造条件;另一方面对银行扶优惩劣,限制资本充足率较低、资产质量较差的银行盲目扩张贷款,增强股份制商业银行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整体的竞争实力,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
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对我国经济态势的影响
与存款货币机构的资本充足率及资产质量挂钩的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的出台处在一个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背景下: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较快,原材料需求旺盛,CPI指数呈现上扬趋势;贷款增速下降趋势被打破;外汇储备快速增长,外汇占款数额增大;票据发行不堪重负,出现流标,公开市场操作作用甚微。因此,差额存款准本金率制度的推出势在必行,它也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应。
1、 对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影响
从流动性角度看,此政策改变了资本充足率较低、资产质量较差的中小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结构,使银行的超额准备金下降,对未来头寸的需求量增大,导致其资金的流动相对困难。中小银行本身流动性不足,对同业拆借资金依赖较大,而资金短缺会导致银行间往来头寸紧张,同业拆借市场利率走高,使中小银行融资成本大幅提高,面临较大压力。由于经济的局部过热,中小银行盲目扩张贷款,一旦资金链断裂,就会导致银行客户对其挤兑,出现流动性危机。
从政策实施的对象看,城市商业银行比上市银行面临更大的挑战。现在上市银行的最新资本金充足率,招商银行为9.49%,民生银行为8.62%,浦发银行为8.64%,深发展为9.49%,华夏银行为8.37%,显然都大于资本金充足率8%以上的水平。从这一个角度考虑可能不会受到太大影响,由于城市商业银行的平均资本金充足率水平普遍低于8%,对它们会产生较大影响。由此市场信贷份额在贷款规模的调控下,城市商业银行的贷款份额可能会有所缩减,被股份制商业银行抢占的可能性加大,反而相对有利于上市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运作,提升市场份额。所以资本金充足率越高的上市银行,越有利于市场竞争和发展。
此举抑制资本充足率较低、资产质量较差的金融机构盲目扩张贷款,防止金融调控中出现“一刀切”的现象,为商业银行充分竞争提供了一个合理的平台,扶优惩劣,为今后分类对待,分类管理提供依据。这将促进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改善资产质量,提高风险防范意思,加强内部控制,对其提升核心竞争能力大有裨益。所以,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的实行,是有利于市场竞争格局的形成。
2、 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
由于这次冻结基础货币量较小,货币乘数作用不大。货币供给量由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共同决定,货币乘数的一部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由央行决定,通货―存款比率由央行、银行和社会大众共同决定。因此,央行对货币乘数影响是有限的。况且这次只提高部分银行的法定准备存款金率,根据人民银行2003年三季度报表上反映,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对非金融机构负债分别为10456.7亿和28452.1亿,若按0.5%幅度上调的话,受此政策直接影响短期资金总量基础货币大概有200多亿,意味着1100亿元资金将被冻结,对市场短期的资金流动性影响不大。
3、 对货币市场的影响
同业拆借市场、商业票据市场是商业银行头寸调度的重要渠道。部分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被提高0.5%,超额准备金下降,使其资金出现短缺。这些银行通过同业拆借市场拆入资金,导致同业拆借市场的资金需求旺盛,利率上升。而这些银行又通过票据市场出售短期商业票据获得资金,造成市场利率上升,短期商业票据价格下跌,增加了银行票据变现成本。但由于此项政策温和,两者利率上升波幅较小,在短期回落。总体而言,货币市场由于先前的资金宽松,利率趋于低下,此项货币政策出台后,向市场传递了抑制通胀,紧缩银根的信号,仍未能全部抵消央行加息的预期,货币市场的利率进一步走低。
4、 对债券市场的影响
银行系统有一个准备金存贷比控制标准,超出存款准备金额度以外的资金用途,可以用作贷款,也可以用来进行债券交易。上调准备金率后,商业银行为补足法定存款准备金,一方面收缩信贷,另一方面不得不从债券市场抽离资金,这样银行投向债券市场的规模就将缩小,导致中长期债券价格持续下跌。
5、 对股市的影响
股市则不一样,其营运资金主要来源于机构投资者和散户投资者,我国实行的是分业经营,来自银行的资金比例很小,所以不会对市场资金面造成过多的影响。股票市场上涨的动力关键在于2004年国家出台的促进资本市场发展的政策和市场的信心,股票市场的资金面不是阻碍市场的关键因素。沪深股市只是小幅振荡,但涉及被调控的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的上市公司股价跌幅较大,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确实着意在调控投资过热的行业。
6、 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5 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生产增长速度回落,实际投资增速降至10% 左右;市场物价涨势减弱;银行信贷有所控制;国民经济基本回落到正常水平。但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矛盾和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地方政府及各部门要切实配合中央落实各项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继续严格控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加强土地管理。各行业在央行的窗口指导下,要积极朝良性方向发展,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我国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的现实意义
篇3
关键词:中小股份制银行;流动性管理模式;管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F8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7)09-0063-05
一、我国中小股份制银行流动性管理模式
对于我国中小股份制银行现行的流动性管理模式,国内极少有学者对其进行归类与界定,仅有部分实践工作者针对中小股份制银行的资金运作特征提出了以下两种说法。
1.负债管理模式
1999年,崔晓峰提出我国中小股份制银行流动性管理模式应属负债管理模式。[1]负债管理模式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是指商业银行以借入资金的方式来保持银行的流动性,负债管理具有主动而灵活的特点,可摆脱存款数额限制、适应资产规模扩张和日益增大的贷款需求,从而增加资产,增加银行的收益。崔晓峰认为,中小股份制银行近年来主动负债占比不断上升,突破存款来源的限制,以多渠道的借入资金来满足规模的高速扩张并保持银行一定的流动性,从中小股份制银行这种频繁以借入资金来满足资产扩张和中央银行流动性监管需要的资金运作模式来看,形式上与负债管理模式相吻合,故将其归为流动性负债管理模式。
2.负债管理与资产管理割裂模式
2005年,光大银行的薛宏立、吴莉芳指出我国中小股份制银行流动性管理模式应属“资产-负债管理割裂模式”。[2]事实上,中小股份制银行资产管理和负债管理都在进行,但两种管理并不全面与不协调,比如说资产管理只强调“贷款至上”、“规模至上”;而负债管理只考虑“拉存款”,忽略资金来源的期限搭配,主动负债只强调资金需求的短期性满足,而不考虑融资成本,常常造成利润倒挂。在两者的协调程度上,如果要谈缺口管理的话,则仅仅是量上达到粗略的匹配,即以负债增长作为发展业务的支撑。
对于以上两种说法,笔者更同意后者。因为我国中小股份制银行的流动性管理模式仅仅是形式上与负债管理模式相象,在实际内容上仍有较大的差距,因为成熟的负债管理对资金来源的筹资渠道、成本控制都有科学的计划和预测。而我国中小股份制银行目前资金运作的特点只是单纯为了追求规模扩张而形成的,由于意识的薄弱和管理能力的低下,流动性管理长期以来处于从属位置,忽略对资金来源结构进行合理的配置,在渠道管理和成本控制上并不到位,同时因非计划的融资成本较高,对自身的盈利也造成不利影响。如要将其归类,则资产负债管理割裂模式这种说法更能体现其在流动性管理方面的不足与欠缺。
二、我国中小股份制银行流动性管理的效果
1.资金来源结构及资产配置失衡
近年来,我国中小股份制银行①是国内银行业中规模增长速度的领头羊,1999-2006年资产规模的年均增长率接近35%,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同期的增长率仅为19%,整个银行业的平均增幅为18%,中小股份制银行的增速高于整体银行业17个百分点。但在规模高速扩张的同时,中小股份制银行的扩张模式极其粗放,单纯追求高盈利、高扩张速度导致各项资金来源结构以及资产配置发生失衡,表1为近7年来我国9家中小股份制银行资产、负债及自有资金规模增长情况对比。
表1 1999-2006年度中小股份制银行各类资产、负债及自有资金增长情况对比(单位:%)
数据来源:根据1999-2006年9家中小股份制银行年度财务报告及相关年份《中国金融年鉴》整理。
从流动性管理的角度分析,表1中的各项资产、负债及自有资金增长趋势对银行的流动性管理会造成较大的压力。9家中小股份制银行总资产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34.90%,同期资金来源中流动负债年均增长率为40.44%,长期负债年均增长率为38.07%,自有资金年均增长率18.80%,这表明对资产规模高速扩张贡献度最大的是稳定性最差的短期负债,长期负债次之,自有资金最差。如果中小股份制银行继续保持这种资金来源筹集方式,必然会引起流动性危机。另一方面,在资产的配置上,短期资产年均增长率为33.79%,长期资产年均增长率达42.30%,表明中小中小股份制银行将更多的资金投向了变现能力差的长期资产。
以上财务数据所显示的增长趋势实际上是源于中小股份制银行“资产推动型”扩张模式,过去几年里,中小股份制银行为了追求高盈利和高速的扩张速度,把经营重心放在资产扩张上,没有以稳健经营为原则根据资金来源的结构配置资产,各项贷款尤其是高盈利的中长期项目贷款投放量连年增长。[3]同时,资金来源增长仅仅为了适应资产的增长,因此在管理资金来源时比较混乱,导致中小股份制银行流动性常常捉襟见肘,当存量的资金来源无法满足资产方扩张产生的流动性需求时,银行只能被动地以高成本筹集资金,并且无法主动选择和搭配资金来源期限。而事实表明,中小股份制银行更多是临时吸收机构客户的活期存款或求助于货币市场的短期资金来源,个别银行甚至将融入的短期资金用于中长期债券投资或者发放贷款,短债长借的资产负债错配矛盾非常突出。当资产的质量下降并且形成坏账时,银行便会面临支付危机,甚至演变为挤兑。
2.存款批发性经营取向导致存款波动及结构失衡
近年来,虽然中小股份制银行存款的平均增幅达到了35%,但由于中小股份制银行批发性的存款经营倾向导致存款结构严重失衡。众所周知,存款是银行主要的资金来源,所以有必要进一步分析各类存款的占比情况及其对流动性的影响。存款按不同分类方法可分为:机构存款和储蓄存款、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属于零售业务,虽然风险分散,但要求投入大量的人力及硬件资源。就目前而言,我国中小股份制银行无论是营销网络还是资金实力都无法与国有商业银行媲美,因此国有商业银行长期在储蓄存款市场上占用大量份额,导致中小股份制银行储蓄存款上升速度较慢,甚至有萎缩趋势,因此,在早期的扩张阶段中小股份制银行要以较小的投入获取资金来源,在存款业务经营上倾向于走批发性经营道路,导致在存款结构上中小股份制银行普遍存在机构存款占比大大高于储蓄存款占比的失衡现象(见表2)。
表2 机构存款、储蓄存款结构对比(单位:%)
数据来源:根据2000-2005年9家中小股份制银行年度财务报告及相关年份《中国金融年鉴》整理。
另外一个存款结构失衡的方面就是期限上的失衡,短期存款即易变存款占比大大高于长期存款,如表3。存款在期限上的结构失衡实际上也是源于批发性的经营取向,由于机构客户的经营行为所致,要求资金高速运转,不会保留大量闲置资金,因此来自于企业的资金以活期存款居多。
表3短期存款、长期存款结构对比(单位:%)
数据来源:根据2000-2005年各中小中小股份制银行年度财务报告及相关年份《中国金融年鉴》整理。
3.整体资产弹性偏低
按照流动性强弱分类,银行的资产可分为一级储备(现金及等价物)、二级储备(短期证券,票据等)、三级储备(短期贷款)以及变现能力较差的中长期贷款和长期投资,由于二级储备在银行产生流动性需求时较易转化为一级储备,故将其定义为弹性资产,而将贷款和长期投资定义为刚性资产。[4]由于二级储备兼具流动性和收益性,因此银行可通过持有二级储备来平衡内部风险与收益。但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发展滞后,银行运用资金渠道单一,而规模扩张的压力致使中小股份制银行只能选择以信贷扩张为主的发展途径。
表4 我国中小股份制银行资产结构对比
数据来源:根据2000-2005年各中小股份制银行年度财务报告及相关年份《中国金融年鉴》整理。
从表4可以看出,我国中小股份制银行对各类资产的持有比例呈两头大中间小的状态,非盈利性的一级储备和变现弹性差的贷款持有比例较大,而二级储备持有比例少,从发展趋势来看,由于国内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中逐步出现可供投资的金融产品,如证券回购、可流通的国债、公司债等,以及中小股份制银行自身的增强资产弹性的意识增强,中小股份制银行已逐步以二级储备代替一级储备,一级储备持有量呈下降趋势,而二级储备持有量逐年上升,到2004年两者比例已基本相当,但该比例与国外银行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从国外银行的数据看,二级储备的持有比例达总资产的25%,现金仅为10% 。而在信贷资产方面,由于我国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发展仍无法满足中小股份制银行的扩张需要,因此银行只能选择以信贷扩张为主的增长模式,导致贷款以高于资产扩张的速度增长,占比逐年上升,2004年已超过了总资产的50%,且以中长期贷款居多。由于贷款为刚性资产,在到期之前难以在市场上流通,故贷款占比高的银行资产弹性低,给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带来较大的难度,一旦存款人集中提存或贷款承诺集中兑现,银行便无法以合理的价格在短时间内使足够的资产变现,无法在急需头寸时及时抽出,在应付流动性危时存在更大的困难,流动性风险较大。
4.资本充足率急速下降
由于我国中小股份制银行的资本补足机制不健全,在资产总规模高速扩张的同时,资本金的增长速度远远滞后于资产总规模的增长速度,我国中小股份制银行资本金率平均资本金率由1998年的6.94%下降至2003年的3.01%,甚至有部分银行如广发行、兴业银行的资本金绝对量也呈下降趋势。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也是衡量流动性的一个重要指标,自有资金不存在偿付压力,是最稳定的资金来源,资本金率过低不但会使账面上的流动性降低,更严重的是由于资金实力的下降,降低银行的信誉度,影响银行进一步筹资能力,管理借入流动性也存在困难。
三、我国中小股份制银行流动性管理滞后的原因分析
1.我国经济增长过分依赖于银行信贷融资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远远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因此经济高速的发展只能依赖于以银行信贷为主的间接融资方式,这为我国中小股份制银行提供了一个规模迅速扩张空间。但同时这样的经济基础也使中小股份制银行盲目顺应信贷扩张、经营重心过分倾向于信贷业务,更严重的是忽略自身资金实力发放贷款成为了普遍现象,在稳定资金来源不足的情况下,中小股份制银行便在同业拆借市场、回购市场寻求短期资金来源,或者临时吸收大机构客户的活期存款,以支持资产规模的高速扩张,故可以说我国以信贷融资经济高速增长的现实背景是中小股份制银行流动性管理现况的宏观基础。
2.中央银行缺乏弹性的流动性比例管理
我国对银行业的流动性管理一向是宏观监管大于微观管理,以固定不变的流动性比例作为商业银行日常的执行指标,过分强调中央银行的监管,银行只是在现金总量上被动地适应央行准备金的要求。这种缺乏弹性的流动性比例管理是中小股份制银行实行流动性负债管理的另一基础。由于中央银行对所有银行执行的是同一准备金比例(虽然2004年央行开始实行差别准备金制度,但亦只有7%和7.5%两个执行标准,差别化程度仍不高),无法适应微观主体现金流的变动趋势,央行要求商业银行持有的储备资金与其经营的实际储备需求量存在较大偏差。另一方面,准备金率同时又是一项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央行在经济过热或萧条时通过提高或降低准备金率帮助经济恢复均衡,所以一旦央行出于调整经济的宏观需要提高准备金率,那么一向弹性资产持有量偏小的中小股份制银行不会选择采取变卖资产这种方式,而会在短期资金市场融入临时性资金满足流动性宏观监管的需要。这便逐步使中小股份制银行形成了通过调整负债结构来满足流动性管理的习惯。
3.银行流动性整体富余与局部不足共存
由于我国银行长期存在着流动性整体富余而局部不足的予盾,即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流动性富余和中小股份制银行流动性不足共存。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持有大量的国债、中央银行票据等融资工具,流动性充足,长期充当资金融出者,而中小股份制银行是资金融入者。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几年来都是单向地向外放出资金,而中小股份制银行的则是市场上最大的资金需求者。在国有银行充足流动性面前,中小股份制银行认为在任何需要资金的时候都能无限量地借到流动性资金,而前几年在中小股份制银行规模尚小时,从市场融入的流动性的确能满足中小股份制银行的扩张需要,这便是中小股份制银行频繁涉足同业拆借市场与回购市场筹集短期资金行为形成的市场基础。
四、改善中小股份制银行流动性管理的建议
优化中小股份制银行流动性管理需要一定的环境支持,从当前我国中小股份制银行流动性管理所需要的环境来看,可以考虑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完善。
1.中小股份制银行应强化自身流动性管理的建设
中小股份制银行在微观环境的优化工作上,除了摈弃“规模至上”的粗放式扩张经营理念,强化流动性管理的自主意识外,还必须将流动性管理落实到日常管理工作的日程上来。具体工作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建立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经常性、流动性、主导性管理,并不定期对银行的流动性进行深入研究,以确保策略不断改进、优化。二是建立业务层面的日常管理操作机构,通常以基层部门为日常管理的主体,确保在日常操作中能够及时掌握信息,并通过信息平台进行综合监测、反馈和调控。三是建立流动性波动监测反馈系统。开发流动性管理信息系统,对流动性需求的预测、监控和预警,把流动性风险管理纳入科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轨道,逐步形成新型的流动性风险管理运行机制和流动性安全保障机制。四要完善流动性风险的控制和处理机制,提高避险能力。一旦出现风险,能够在有限时间内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补救,尽量把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2.监管机构
在流动性监管环境的优化上,首先必须重置中央银行在银行流动性管理工作上的位置,这是优化商业银行流动性监管环境的体制保证。流动性管理的主体是商业银行,建立协调统一的流动性管理机制是防范风险提高效益的经营需要。过去过分强调宏观监管,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目标不一致常常使到商业银行流动性短缺和流动性过剩交替出现,流动资产持有量始终难以在合理区间内波动。因此,中央银行任务在于为健全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创造条件,培育微观主体进行流动性管理的自觉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控制支付风险产生的源头。
其次是完善流动性监管体系。目前,我国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监管主要包括准备金制度和流动性指标,虽然差别准备金制度的实行和新出台的《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指标(试行)》进一步完整了流动性监管体系,但仍然无法摆脱“一刀切”和“硬性指标过多”的监管弊病。欧美国家的流动性监管多侧重于指导性,硬性的指标规定较少。美国联邦储备局在其所制定的骆驼群评级制度中,具体评估因素和评级标准均是定性的,没有定量的要求。英国和加拿大银行监管当局对于流动性的监管,也没有正式的比率或指标。因为不同的银行有各自的发展模式、风险偏好和盈利目标,因此使银行达到盈利性和流动性统一的流动资产水平各有不同,即使是同一家银行,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流动性需求也存在区别,因此,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监管不宜过细过死,目前可配合货币政策的实施逐步简化流动性考核指标,待商业银行强化流动性管理意识和能力后,再根据货币政策的需要将指令性监管改为指导性监管。
3.市场环境优化
目前,对于中小银行而言流动性优化的目标主要是提高资产流动性及进行融资渠道及成本管理,这取决于市场环境的完善与否。一方面,货币市场是商业银行进行日常流动性管理的主要场所,当流动性需求增加时通过货币市场变卖短期债券或借入短期资金增加流动性供给;当流动性需求减少、出现多余头寸时,又在货币市场上投资于短期金融工具,获取盈利。因此,货币市场的成熟度决定了银行资产和负债的流动性状态。加快货币市场发展,可为银行流动性管理创造市场环境。目前我国的货币市场包括同业拆借市场、票据市场、短期债券市场和回购市场,从市场主体构成和架构上还是比较完整的。但市场交易工具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发展我国货币市场的关键是大力发展和丰富货币市场交易工具,如加快商业银行大额存单的发行;扩大证券回购种类,允许商业银行运用多种证券的再回购协议,调剂头寸;放宽同业拆借的限制,允许商业银行根据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的需要自主决定拆入拆出资金的数量等。而另一渠道则是降低信贷资产比重,实现这一目标的低成本途径是资产的证券化,目前我国资产证券化已进入试点阶段,下一步则要着重培育二级市场,为中小股份制银行改善资产弹性提供条件。
参考文献:
[1] 崔晓峰.我国股份制银行资产负债流动性管理[J].南方金融,1999,(10) .
[2] 薛宏立,吴莉芳.资产负债组合管理:提高银行整体盈利能力[N].上海证券报,2005-09-02.
篇4
关键词: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思考
中间业务作为西方现代商业银行业务经营与拓展的一个重点,其发展速度之快、规模之大远非表内业务可比,在银行业务结构中的地位非常突出。有统计资料表明,2005年西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平均达到40%,最低的已超过25%,世界著名银行,如摩根、花旗等基本上都已超过50%,而且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可见,商业银行业务表外化已经是大势所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无论是在品种、数量还是规模上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与发达国家比较,我们的差距仍然很大。
一、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现状
1.中间业务净收入占比低
根据各个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年报资料,得到这些银行近三年来中间业务净收入的基本情况,见表1。
表1显示,2007年,各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净收入占全部净收入比重分别是建行14.27%、工行13.5%、中行15.1%。可见,三年来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发展迅速,中间业务净收入无论是从绝对数还是相对占比数来看,都有较大的增长,尤其是进入2007年,中间业务净收入实现高速增长,工行2007年较2006年中间业务净收入增加了110.38%,中行增加了91.92%,建行这一比例更是高达130.73%。这说明中间业务正受到各商业银行的重视,日益成为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然而,较之国外中间业务净收入占比40%~50%的平均指标,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净收入占比仍然处于相当低的水平,亟待发展和创新。
2.中间业务品种单调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的中间业务主要是利用银行的人力与技术设备等资源为客户提供初级层次的中介服务和劳务。近三年来,我国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构成及发展情况见下页表2。
从表2可以看出,第一,各类中间业务的收入呈现出普遍加速增长趋势。值得一提的是,及理财业务、托管及受托业务都出现了成倍增长。这说明:一方面,2007年我国资本市场非常活跃,资本供需均比较旺盛,理财及受托业务受到投资者的追捧;另一方面,商业银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正受到广大投资者的认同,银行作为资本市场中介组织的地位凸显;第二,各行中间业务的范围比较固定,品种相对狭窄,缺乏创新。由表2可知,三年来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比较固定,而且,虽然各行已经开展了结算与清算、、托管、咨询、信托等业务,但具体的服务品种却较为单一。例如,在信托业务方面,我国银行一般仅开办信托存款、贷款、投资等,并没有开办公益信托等业务;在业务方面,如代收代付款项,目前也仅开办少量的代收、代付业务(如代为发放工资,代为收取费用等);在咨询业务方面,仅开办查账等简单的业务,而为大公司充当投资顾问、财务顾问,为公司的收购、合并、重组提供咨询服务等这样的业务都没有开展。另外,新兴的中间业务,如资产证券化、互换、期货合约,期权业务等,我国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涉足的非常有限。
二、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滞后的原因
1.银行缺乏发展中间业务的利益驱动力
在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市场化很早,为了在激烈地竞争中赢得生存,各商业银行广开门路,积极发展中间业务,促进了中间业务的蓬勃发展。而长期以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收益主要来自存贷利息差。加之,近三年来银行进入了一个加息的周期,2007年6次加息使得银行的净利差进一步扩大;同时,2007年底开始的股市低迷又导致大量资金撤出股市流向银行,进一步刺激了银行逐利扩贷的动机。虽然2007年初至2008年国家已经15次调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但是,银行吸纳资金的规模远远大于回笼央行资金的规模,这一切都导致了商业银行资金存款活期化、贷款长期化的特点,对上市银行的净息差带来正面影响,净息差成为2007年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最大驱动因子。表3为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2005—2007年净利润的同比增长情况。
国金证券的2007年银行业研究报告显示,净利差在银行业绩增长的过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见表4。
巨大的资金流入量,丰厚的利差收益,使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缺乏发展中间业务的利益驱动力。
2.分业经营严重制约了部分中间业务的开展
为了防范风险,规范操作,加强管理,我国金融业长期以来实行严格的分业经营制度。随着银行业在金融体系中地位的突出,分业经营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银行、证券、保险企业之间的业务互通,使许多表外衍生中间业务的创新和发展受到了制约,如金融期货、期权、货币互换等与证券业务联系甚密的中间业务至今无法开展。近几年来,理论界和银行界关注实行混业经营的呼声日高,政府虽然也有所关注,但金融企业分业经营制度仍然没有动摇。许多银行纷纷另辟蹊径开始了有益的尝试,如中国银行通过收购香港注册的保险公司,从而绕过政策的限制推出保险业务。但是这样既耗时,又有诸多资金面和政策面的限制,不具有普遍性。适度的混业经营成为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突破发展瓶颈的重要推动力。
3.经营环境不成熟限制了中间业务的发展
从法律环境来看,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缺乏相应的配套法律支持。如银行混业经营尚存在法律;规范银行和客户之间关系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不能适应业务发展需要;在国际结算业务中,面临国内有关法律如何与国际法律、惯例的接轨问题;国内信用证、理财业务等新型中间业务,也面临着国内的有关法律、法规规范问题。
从市场环境来看,我国的市场机制正处于转轨时期,金融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各市场主体和要素尚不完善和健全,银行开展中间业务缺乏强有力的依托。而中间业务的拓展要求金融市场发育比较成熟,市场要素完备,这不仅关系到资金融通的连贯性,金融工具的多样化,还体现在中间业务得以延伸的各种复合的市场连通及融资关系。如商业票据市场、同业拆借市场、债券市场、期货市场以及离岸金融市场等的发展都有赖于一个成熟的金融市场。而我国国内的各类金融市场发展程度不一,普遍不够成熟,交易数量少,操作不规范,这些因素无疑制约着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拓展。
三、促进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建议
1.树立现代商业银行多元化经营理念
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是受其外部宏观经营环境与自身经营状况共同影响和制约的必然选择。一方面,存贷利差的扩大是宏观调控的结果。近几年来,世界各国通货膨胀压力增大,由于盲目投资造成的楼市泡沫和股市泡沫危如累卵,为了消除可能到来的经济危机,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先后多次调高利率及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实行紧缩或稳健的货币政策。如果以后出现通货紧缩的现象,为了刺激消费、投资和外贸,政府也可能调低利率,从而导致存贷利差减少。可见,存贷利差给银行带来的收益只是眼前利益,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应该立足长远,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另一方面,从微观层面看,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后,第一步就是要利用其先进的科技和丰富的经验,在中间业务上抢占先机。而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由于历史包袱重、业务单一等原因,在竞争中处于极其被动的地位。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要扭转经营困境,必须在不断盘活存量资产和优化资产增量的前提下,努力扩大负债规模。同时,进一步拓展业务经营范围,实施多元化战略。中间业务以其鲜明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与资产负债业务的高度互补性,成为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实施业务多元化战略的必然选择。一方面,银行以中间业务为发展方向实施多元化战略,可以改善财务收入结构,提高综合经营效益,从而彻底改变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片面依赖存贷利差收益、收入结构过于单一的经营状况。另一方面,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资源,以中间业务促进传统资产负债业务的发展,从而实现各项经营业务的良性互动。2.允许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适度混业经营
目前,西方商业银行经营的中间业务品种繁多,尤其在各国纷纷打破分业经营的限制、实行混业经营以来,为满足客户各种需求,商业银行不断加大金融创新力度,金融产品日新月异、层出不穷。以美国银行业为例,其中间业务的范围涵盖了传统的银行业务、信托业务、投资银行业务、共同基金业务及保险业务等。它们既可以从事货币市场业务,也可以从事商业票据贴现及资本市场业务。因此,我国可以在加快商业银行产权结构改革的同时,探索适度实行混业经营,在不违背相关法规的基础上,寻求银证、银保合作的途径,更有效地发挥我国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规模经济效应,提高银行的收益率。国内金融理论界和实务界应该积极寻找恰当的分业与混业的交汇点,研究金融控股公司等可以选择的途径,充分利用当前的政策环境,探索分业经营模式下的业务交叉经营。
3.建立和完善金融监管的法律法规体系
法律法规的建设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加强:第一,理顺已出台的有关中间业务监管的政策、法规。对于已经存在的相关法规,要汇总使之系统化,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以增强其可行性。第二,弥补法律缺陷和法律空白。中间业务,特别是衍生工具类中间业务,品种繁多且涉及多个法律部门,国内相关的配套性法规与国际法律或管理存在不一致的地方。比如,净额结算协议安排(欧美国家为了绕过他国破产法而允许本国企业采用的一种金融工具结算方式)就与我国的破产法相抵触。另外,适度混业经营也需要法律的保护和支持。怎样开展混业经营,如何保护混业经营,混业经营中银行之间、银行与客户之间的责、权、利关系如何界定,这都需要法律法规的规范和指导。第三,法律法规应该体现公平原则。规范银行与客户的关系,国家控股银行与机构控股银行、内资银行与外资银行行为的相关法律应该体现“公平”的原则。不公平的法律不仅不能保护商业银行的收益,反而会严重的危害商业银行健康持续的发展。
4.建立与完善中间业务的风险防范机制
首先,要加强对客户的信用评估调查。在开展中间业务时,要建立客户信用资料档案,对于授信类中间业务要严格规定保证措施。其次,建立和完善中间业务监督制约机制。在中间业务经营过程中要坚持实行操作、管理与监督分离制度,严格区分操作职能、管理职能和监督职能,强化内部制度控制。针对中间业务品种技术含量高的特点,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还应积极推行现代化、电子化和网络化的高新技术手段,实现业务操作与监督职能的高度自动化。再次,建立和健全中间业务风险监测与控制体系。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应根据不同种类和性质的中间业务品种,制定相应的风险系数与风险识别标识。要参照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原则,借鉴国外商业银行的成功经验,建立符合自身经营特点的中间业务风险衡量标准与风险监测体系。同时,还应将中间业务的风险监控与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对风险较高的信用类中间业务确定相应的权重系数,将之列入全部风险权重资产的范畴进行综合经营风险监控。对于风险较高的信用类中间业务,还要设立单项上限指标进行限制;对于中间业务风险指标超警戒水平的银行,应停止办理新的信用类中间业务,直到其风险监控指标恢复到正常水平。
5.实施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
一直以来,由于银行自身对产品缺乏营销,使相当一些中间业务还未被社会认同,没有真正形成社会需求。因此,银行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普及金融知识,推销中间业务品种和服务,扩大市场占有率。首先,根据客户对银行收益的影响,将客户划分为不同的层次,为提供差别化服务做好准备;然后,根据客户的特点实行个性营销;最后,定期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加强对成本的管理。
参考文献:
[1]许崇正.论发展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对策[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2]于春红.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分析[J].商业研究,2006,(10).
[3]谢启标.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金融与论坛,2006,(9).
篇5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 商业银行 影响研究
为考察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本文进行了专题调查,结合政策实施前后各商业银行存款利率定价策略、存款竞争情况、存贷利差和经营利润的变化情况,实际论证了此次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扩大政策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稳定发展、同业竞争等方面的影响。
一、商业银行存款定价能力亟待提升
2012年6月8日,存款利率上浮政策出台后,各金融机构陆续研究制定了各自的存款定价策略,目前各机构定价策略基本稳定。从第二次调息后的情况看,银行业存款定价大概可分为三类。5家大型银行和邮储银行1年以下(含1年)定期存款利率不同程度上浮,3个月、6个月和1年期利率分别为基准利率的1.096倍、1.089倍和1.083倍。活期和1年期以上定期均为基准利率;除渤海银行外,其余股份制商业银行将活期和1年以下(含1年)定期利率上调至基准利率的1.1倍,均高于5家大型银行,1年以上定期为基准利率;山西省6家城市商业银行和山西省农村信用社各期限档次存款利率均一浮到顶,全部执行了基准利率的1.1倍;政策性银行中,国家开发银行7月份开始向大型银行看齐,农业发展银行全部执行了基准利率。可以看出,同类金融机构存款定价策略基本一致,仅考虑了存款期限和同业水平,定价方式过于简单,说明商业银行尚缺乏更为成熟的存款利率定价方法,未能充分考虑自身的资产负债管理、客户贡献度、存款金额、产品类别等因素进行综合定价,有盲从现象,不利于对整体资产负债的管理和风险把控。
二、要防范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的过度竞争或恶意竞争
2012年9月,山西省金融机构统计报表显示,利率较高的中小金融机构存款增速快于大型商业银行和多数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本外币存款余额较上月分别增加74.58亿元和91.06亿元,环比增速分别为6.02%和2.57%,均快于平均增速(0.55%),增速较5月份提高了2.9和0.78个百分点;国家开发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本外币存款环比增速分别为0.55%和-10.34%,较5月份下降了22.28和13.28个百分点;六家大型商业银行中,除交通银行因设立新分支机构存款增加较快外,存款增速均低于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股份制商业银行中,除华夏银行和浦发银行外,其余各行存款增速均较5月份有所回落。存款利率上浮政策之所以有明显影响,是因为各商业银行存款产品同质化严重,金融服务水平差别也不大,客户对存款利率较为敏感。部分银行定价机制僵化也导致一定程度的客户流失,据工商银行反映,由于缺少定价权限,致使该行阳泉分行和临汾分行对公存款流失数亿元。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金融机构存贷款定价自不断增强,在同业间缺乏协调的情况下,完全竞争的定价可能会使银行业出现不计成本的恶性竞争现象,从而导致银行业利差急剧收窄,严重时甚至可引发局部或全局性金融危机。
三、商业银行存贷利差缩小,利润空间压缩
2012年6月8日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扩大后,金融机构出现了存贷利差缩小、利润空间压缩的情况。由于各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普遍上浮,部分中小金融机构上浮到基准利率的1.1倍,使得实际存款利率不降反升。在贷款利率下调和贷款利率下浮空间扩大的政策背景下,贷款利率上调的阻力很大,存贷利差收窄。中国人民银行的《存贷款利率监测月报》显示,2012年9月,全国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7.48%,比5月份下降了0.8个百分点,根据银行业存款利率定价策略,2012年7月6日利率调整后,一年期存款利率为3.25%~3.3%,则存贷利差为4.18%~4.23%,较5月份利差缩小了55~60个基点。分机构看,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城乡信用社一年期存贷利差分别缩小了65、51、48和30个基点。由于银行业利润的主要来源是利息净收入,收入占比高达66.2%,存贷利差普遍收窄将使银行业利润空间降低。以山西省为例,2012年9月全省19家银行业金融机构中,当月利润较5月份出现下滑的有8家,占比42%,包括1家政策性银行、3家国有控股商业银行、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邮储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此次存款利率上浮政策对商业银行更多的是信号作用,循序渐进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有利于增强商业银行的适应性,避免大的震动,也促使商业银行完善产品定价,增强资产负债和利率风险管理能力。
四、倒逼银行业加快金融创新和业务转型
长期的利率管制下,银行业能够获得稳定的利差和利润来源。在高利差保护下,银行可以轻易获得巨额利息收入,因此相对于其他业务,商业银行更热衷于发展存贷款业务,中间业务发展缓慢,金融创新动力不足。这一点从银行对利息收入的依赖程度就可以看出,2012年二季度商业银行合计实现净利息收入6250亿元,而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1631亿元,净利息收入与非利息收入的比例接近4∶1,我国银行营业收入中70%-80%来自利息收入,而从国际上看,银行的利息收入一般只占全部收入的50%,非利息收入占另外50%。在息差收窄的大趋势下,一些银行将面对的不仅仅是竞争危机而是生存危机,这将有助于推动商业银行加快金融创新和业务转型,迫使商业银行进一步加强自主定价能力,尽快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并逐步转变原来主要依靠做大存贷款规模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加大金融创新,提升金融服务。这无疑将成为我国金融体制市场化改革的重要尝试和切入点。
参考文献
[1]曹远征,廖淑萍.提速利率市场化改革[J].财经,2011(27).
[2]连平.协同推进利率市场化[J].中国金融,2012(15).
篇6
本文将此次调查截至9月30日先行反馈的1140份问卷进行分析的部分成果予以公布,以便使读者了解本次调查的初步动态结果。
本次调查完全从用户的角度对市场上的信用卡作出评判,并非是对发卡行相关资料的统计,因此,用户的消费倾向“完全”决定了信用卡品牌的榜单次序。如果本调查的初步结论与消费者的品牌倾向存在偏差,你可以通过填答并反馈问卷“发出你的声音”,使你所青睐的信用卡品牌得以被肯定并成为大众的推崇品牌。我们将在11月底从与调查结论一致的问卷中选取幸运读者,并提供由品牌金融机构提供的丰厚奖品!
本次调查的最终结果将在今年年底由《大众理财顾问》杂志主办的“理财之夜”活动中隆重揭晓,并举行颁奖。届时,幸运读者将被邀请参加该活动,与你所青睐的信用卡发卡机构进行面对面的沟通。
分项排行数据一览
市场占有率
本次调查发现,有半数以上的消费者使用招行信用卡,使招行卡成为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信用卡品牌。工行、建行、农行等3大国有商业银行紧随其后。深发展信用卡表现不俗,与农行金穗卡并列第4。
市场美誉度
市场占有率高是否就意味着好的市场美誉度?通过比较消费者美誉度与市场占有率排名,可以发现二者基本一致,但也有细微差别。中信卡与广发卡的美誉度较市场占有率的排名上升较大,深发展与中行在市场维护方面需要做出努力。
便利性
调查显示,工行以其最强大的网点优势被消费者评为使用最便利的信用卡,招行紧随其后。其他3家国有商业银行都在前5名之内。民生银行成为招商银行之外在消费者便利性体验中感觉最好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值得注意的是,交行在便利性方面进入前10名。
安全性
就信用卡的安全性而言,消费者对工行牡丹卡的认可度最高,招行列第2名,其他3大国有商业银行仍在前5名之内。交通银行成为招行之外用户对安全性感觉最好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费率
三成的信用卡使用者对招行卡的费率是比较满意的,其次是4大国有商业银行发行的信用卡。除了4大国有商业银行,招商银行与中信银行因为其费率的优越性而受到消费者青睐。
服务
消费者满意的后续服务仍然首推招行。相对于其他指标来说,4大国有银行仍然排列于2~5名。股份制商业银行中,除招行外,上海浦发银行在服务满意度方面纳入了消费者的视野。
篇7
[关键词]公司治理;风险承担;上市银行AnEmpiricalStudyoftheInfluenceofCorporateGovernanceupontheRiskofCommercialBankofChinaWA_NGXiao-feng,WUCong—gen(SchoolofFinance,NortheastUniversityofFinance,Delian,Liaoning116025,China)Abstract:Onthebasisofannualdataof14Chinesemarketingbanksfrom2001to2010,thisarticlepidesChina’soperatingbanksintothreecategories,namelybankswithshareholdingsystems,state—ownedbanksandmunicipalcommercialbanks,whilethebank—ingriskintocreditrisk,liquidityriskandmarketrisk.Aimingtoestablishpanelmodel,itavailsoftheEview6softwaretoofferanempiricalanalysisoftheinfluenceofcompanygovernanceupontheriskofChina’smarketingbanks.Theresultshowsthattheexecu—rivepaypresentsanegativecorrelationwithbankingcreditrisk,marketingriskandliquidityrisk;andthatthehighertheexecutivepaythelessthebankingrisk;andthat,forshareholdingbanksandmunicipalcommercialbanks,theconcentrationratioofstockrightspresentsanegativecorrelationtobankingcreditrisk,sothehighertheconcentrationratio,thelessthecreditrisk;andthatforthestate—ownedbanks,theconcentrationratioofstockrightspresentsapositiverelationtobankingrisk,sothehighertheconcentra—tlonratiothehigherthebankingrisk;andthatitisthesamecasewithanalysisofscopeofboardofdirectorsandtherisk—takingofthebanks,sofortheshare-holdingbanks,thescopeoftheboardofdirectorsisnegativelyrelatedtomarketingrisk,thenthebiggerboardofdirectors,thelessthemarketingrisk;andthatforthestate—ownedbanks,thescopeofboardofdirectorsispositivelyrelatedtomarketingrisk,sothebiggertheboardandgreatertherisk;andthatforthemunicipalcommercialbanks,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scopeoftheboardofdirectorsandthemarketingriskisnotclearlyrevealed.Keywords:corporategovernance;risk-taking;marketingbank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是贷款机构向次级贷款者贷款产生的巨大信用风险。当这些次级贷款者不能按时还款时,贷款机构就会破产。银行内部治理机制对次贷危机负有很大的责任。2001年4月里昂亚洲证券公司在“新兴市场公司治理”研究报告中指出,在过去的5年中新兴市场的前100大股报2011年第6期王晓枫,等:公司治理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影响的实证研究不力,也会使得银行风险加大。
从集体决策理论出发,由于受到集体成员之间的个人判断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的差异性,集体成员之间存在多元化思想,而且他们之间还会存在很高的沟通成本,以致集体决策的最终结果是一个反应各个集体成员之间多元化思想的“折中和妥协”。董事会规模较大的银行,由于人数众多,很容易造成沟通和协调苦难,往往董事会的一些决策都是“折中和妥协”的结果,造成银行效率低下,银行风险升高。
独立董事比例是指董事会中独立董事人数与董事会人数的比。独立董事一般情况下是相关行业的专家和学者,而且和公司没有关联关系。一般董事会成员是有全体股东选举产生,大股东的投票权高于小股东的投票权,从一定的意义上讲,董事会代表的是公司大股东的权益,中小股东的利益得不到很好保护。独立董事的引入可以平衡董事会各种利益关系,保持董事会的独立性,使得董事会能够更好的发挥监督作用,从而降低银行风险。独立董事既不代表大股东的利益也不代表小股东的利益,从而更能公正的对待每一项投资决策,对投资者而言可以从一定程度上降低银行风险。
(三)经理层结构与银行风险现代公司实行的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组织模式,管理层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活动的实施。
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原因,所有者只能在事后了解公司的真实经营情况,当股东目标和管理层目标不一致时,就会给公司带来风险,损害股东的权益。激励机制可以解决这一委托问题,激励机制包括薪酬制和持股制。
高管薪酬将公司的经营成果和经理层的利益绑定在一起,从而使得经理层的利益和公司的总体价值趋于一致。即实现了公司经营目标,个人收益目标也能实现。高管薪酬激励模式使得经理层有动力努力经营银行,为银行创造更多的利润,降低银行风险。但是固定式的薪酬激励机制让经理层变得“懒惰”,因为一旦经理层薪酬固定,做好或者不好都没有什么影响。由于信息不对称或者信息获得成本过高等原因,所有者不能立刻发现经理层的行为,银行经营会偏离目标。现在流行的薪酬机制是固定基本工资+绩效奖金的形式,这种激励对于经理层或者是银行来说,都能获益。银行通过这个激励方式能实现整体目标,经理层可以通过努力经营获得高额收益。
高管持股是让经理层持有部分股权或是让经理层拥有股票期权。高管持股使得经理层变成了银行的所有者,不再仅仅负责经营而已。经理层代表的全体股东(包括经理层),银行的任何风险都是他们自己的风险。从而经理层在经营的过程中更加注意风险管理与风险控制。从理论讲如果让经理层全部持股,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就是一致的,就不会出现委托问题。现代公司设定的机制是让经理层持有少数股权,将经理层的利益和公司的利益绑定在一起。通过高管持股的形式使得银行减少了委托问题,可以降低银行风险。
三、公司治理与银行风险的实证分析(一)数据来源与变量选择在2000年以前,我国只有深圳发展银行(1991)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1999)上市,到目前为止我国总共也只有16家银行上市,且大部分都是在2007年才上市。从上市的时间表可以看出:我国首先上市的是股份制商业银行,接着是国有银行,再次是城市商业银行,而且在2007年7家银行扎堆上市。本文将利用2001年一2010年间的14家上市银行的面板数据,建立PanelData模型,将上市银行分为股份制银行、国有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分别建立模型,研究公司治理结构与银行风险承担的关系。由于农业银行和光大银行2010年才上市,数据较少,将不对其进行分析。本文数据来源:Wind金融数据库、Reset数据库和各银行2001年一2010年度财务报表。
变量说明袁
本文研究的是我国上市银行公司治理与银行风险之间的关系,银行风险是被解释变量,公司治理是75011年第6期王晓枫,等:公司治理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影响的实证研究根据方程(1),针对不同类型的银行的不同风险分别研究,本文利用我国上市银行2001年一2010年的面板数据,运用Eviews6.0进行实证分析,对面板数据进行了相关的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并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果模型进行检验,结果如下:首先就股份制银行公司治理与银行风险的模型来说,以信用风险为被解释变量的估计结果:该模型通过了检验,高管薪酬、股权集中度、独立董事比例与信用风险显著负相关,董事会规模与信用风险正相关。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前3名高管薪酬越高,股权集中度越高,独立董事比例越高,董事会规模越小,银行的信用风险越小。以市场风险为被解释变量的估计结果,该模型通过了检验,高管薪酬、股权集中度、董事会规模与银行的市场风险负相关,独立董事比例与银行市场风险正相关。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前3名高管的薪酬越高,股权集中度越高,董事会规模越大,独立董事比例越小,银行的市场风险越小。以银行流动性风险作为被解释量的估计结果,该模型通过检验,统计结果显著,高管薪酬与银行流动性风险正相关。由此我们知道,前3名高管的薪酬越高,银行流动性风险越大。
股份制银行风险承担实证模型统计结果注:***表示在1的显著水平下显著;**表示在5的显著水平下显著;*表示在10的显著水平下显著,括号内为P值。
其次我们就国有银行公司治理与银行风险的模型来说,以银行信用风险作为被解释变量的估计结果(见表4),该模型通过了检验,统计结果显著,高管薪酬与国有银行信用风险显著正相关,表明前3名高管薪酬越高,国有银行信用风险越高。从激励机制来说,这个结果与理论上不一致。事实上由于国有银行近年来不良贷款率不断下降,而国有银行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也不断降低高管的薪酬,从而在统计结果上表现出显著正相关。以银行市场风险作为被解释量的估计结果通过了检验,统计结果显著,股权集中度和董事会规模与市场风险正相关,独立董事比例与银行市场风险负相关。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股权集中度越高,市场风险越大,董事会规模越大,市场风险越大,独立董事比例越大,市场风险越小。以银行流动性风险作为被解释量的估计结果通过了检验,统计结果显著,高管薪酬与银行流动性风险负相关。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前3名高管的薪酬越高,银行流动性风险越小。
最后,我们就城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与银行风险模型来说,以信用风险作为被解释变量的估计结果(见表5),该模型通过了检验,统计结果显著,高管薪酬和股权集中度与银行信用风险负相关,董事会规模与银行信用风险正相关。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前3名高管薪酬越高,股权集中度越高,银行信用风险越小,而董事会规模越大,独立董事比例越高,银行信用风险越大。以银行市场风险作为被解释变量的估计结果通过了检验,统计结果显著,股权集中度和独立董事比例与银行市场风险正相关。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股权集中度越大,独立董事比例越高,银行市场风险越大。以银行流动性风险作为被解释变量的估计结果通过了检验,统计结果显著,高管薪酬和董事会规模与银行流动性风险负相关,独立董事比例与银行流动性风险正相关。由此我们可以知道,高管薪酬越低,银行流动风险高,董事会规模越小,银行流动性风险越大,独立董事比例越小,银行流动性风险越小。
77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6卷解释变量。根据实证研究的需要,选取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市场风险作为银行风险的指标;选取股权集中度、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和前3名高管薪酬总额作为公司治理的指标。这些变量都能在一定程度上了反应了银行风险和公司治理的内涵(见表1)。
(二)建立模型与实证分析
基于我国银行上市时间的分布和不同类型的银行,利用PanelData模型,建立以下方程:Riskl—ao,.+a1,f.*SalaryJ.‘+a2.,J*Hloj,t+a3,f,*Board,f+a4,f,*IclBoard.t+f,,f(1)Risk,表示不同时期的不同类型银行的不同风险,i表示第i种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表示第.『类银行,包括股份制银行,国有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t为时间变量,,,误差项。
本文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分析将从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市场风险人手,并将我国上市银行分为股份制银行、国有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三大类,分别进行研究分析,从而得出不同类型银行公司治理对银行风险的影响(见表2)。
从表2的数据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三类银行之间的公司治理有很大差别。从表中可以看出,对于经理层薪酬总额,三类银行没有多大的差别,但是股份制银行和国有银行的标准差较大,而城市商业银行的标准差较小,从而可以知道股份制银行和国有银行通过调整经理层激励来适应公司的整体战略;股份制银行的经理层薪酬极大值(3058万元)和极小值(5l万元)相差很远,股份制银行薪酬激励方面也做了很多调整。对于股权集中度而言,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差别很大,国有银行的股权集中度在959/6以上,而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股权集中度在5O%左右,可以看出国有银行的股权高度集中,而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股权较为分散。四大国有银行的前2大股东为中国[金公司和财政部,他们的股权比例达到了8O左右。国有银行在进行股权改革前,没有董事会制度。对于董事会规模而言,股份制银行最大,国有银行次之,城市商业银行最小。对于独立董事比例而言,城市商业银行最高,股份制银行次之,国有银行最低。股份制银行的董事会规模的标准差较76大,其极大值(32人)和极小值(10人)相差也很大,可以看出,股份制银行在董事会结构方面也在不断的调整。
对于风险控制方面,三类银行各有千秋。随着时间的发展,各银行在风险控制能力方面都在不断的提高,不良贷款率年年降低。国有银行从当年的25以上,到2010年底为止,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率都控制在19/6—29,6之间。对于平均流动性风险而言,股份制银行最高(67.29),国有银行次之(62.359,6),城市商业银行最低(57.87)。而对于平均市场风险而言,城市商业银行最高,股份制银行次之,国有银行最低。四大国有银行从上市到目前为止,其股价的波动很小。
表2样本银行统计量分析表
平均数标准差极大值极小值股份制银行经理层薪酬(万元)833.47734.69305851股权集中度()51.2195316.5603795.3425.99董事会人数(人)19.65.53210独立董事比例()31.6815.84709.09不良贷款率()2.6637682.43287411.410.42流动性风险()67.287856.0226779.6251.99市场风险1.04680.14361.38060.6418国有银行经理层薪酬(万元)842.90563.74161777.9258.6股权集中度()96。43765o.6460297.3695.5董事会人数(人)18.33.o2716独立董事比例()29.3413.144025不良贷款率()8.2162078.7964627.511.08流动性风险()62.351765.1~832171.4252.26市场风险o.7965o·1122o.9525o·6115城市商业银行经理层薪酬(万元)667.90260.08974.75288.11股权集中度()51.87548.76022966.514844.58董事会人数(人)172.32o14独立董事比例()36.6011.7642.8627.78不良贷款率(%)2.3678262.3643121O.55o.33流动性风险(%)57.87354.00955269.447.68市场风险1.08260.08441.2450.9805注:数据来源:各银行2001年~2010年年度财务报表汇总。酬率为3889/6,但前259,6公司治理较好的企业,他们的平均报酬率为9309/6,故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确实有助于公司价值的提升。历次的金融危机,特别是上世纪9O年代的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商业银行以及人民银行和银监局具有很大的启示。随着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银行业改革步伐的推进和加入WTO后金融业对外开放程度的加大,公司治理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越来越大。2002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以及四大国有银行股权改革和后来的IPO境内外上市,表明我国银行业的正在探索一套具体中国特色的公司治理模式。
一
、文献综述(一)股权结构与银行风险WalterDolde和JohnD.Knopf实证分析了公司治理结构和风险的关系,认为内部人持股比例与风险之间呈U型关系,机构持股比例与风险之呈反比例的关系。而KennethR.Spong和RichardJ.Sullivan在研究中指出:股权集中度越高,银行的风险承担行为越低。Merton、Marcus和Shaked认为股东是银行贷款者的主要决策者,股东可以通过董事会间接控制管理者,为其最大化收益而去从事高风险业务。
曹艳华和牛筱颖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了我国14家上市银行2000年一2007年的数据,认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银行风险承担越大,而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银行风险承担越小。孔德兰和董金利用面板模型,通过分析2000年~2007年间5家上市银行的数据,也认为大股东控制力与银行风险显著正相关。
(二)董事会结构与银行风险
YiWang,TrevorWilmshurst反而认为董事会结构与风险承担之间的关系并不显著。KennethR.SpongandRichardJ.Sullivan在研究中指出:董事会规模越大,银行风险承担越低。
曹艳华和牛筱颖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了我国14家上市银行2000年一2007年的数据,认为董事会规模和独立董事比例与银行风险承担负相关。而孔德兰和董金利用面板模型,通过分析2000年一2007年间5家上市银行的数据,则认为独立董事比例与银行风险正相关,董事会规模与银行风险负相74关。陈晓蓉应用PanelData门槛模型,通过分析台湾上市银行1996年一2001年的数据,认为董事会规模越大,银行风险承担越小。
(三)经理层结构与银行风险
Schreiber通过一个期权定价模型分析固定报酬和奖金报酬制度下管理层风险行为的变化,研究表明管理层在获得固定报酬的情况下会限制甚至会减少银行资产的风险,在奖金制度下则与股东利益更一致,增加资产风险。John认为银行管理层的薪酬制度对于降低银行风险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曹艳华和牛筱颖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了我国14家上市银行2000年一2007年的数据,认为高管薪酬与银行风险承担显著负相关。巩震等认为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公司经营绩效呈3次函数的关系:当管理层持股比例在22.19一54.83之间时,其与经营绩效正相关;在这一区间之外时,其与经营绩效呈负相关的关系。
二、公司治理与银行风险
(一)股权结构与银行风险股权较为集中的,特别是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非常高的银行,因为其拥有相对较大的投票权,会因其偏好从事一些风险较大的项目。比如大股东可以利用控股权利向关联企业贷款,如果成功的话,大股东可以从中获得高额收益,但是如果失败的话,全体股东就得一起承担损失。而作为小股东,由于信息不对称或者是信息成本过高的原因,事后才会知道内部消息。根据委托理论,股权集中度越高,银行风险越大。
(二)董事会结构与银行风险
董事会规模是指董事会中人数。董事会人数,以及不同董事之间的比例由股东大会来决定。董事会成员的任免必须通过股东大会或者临时股东大会。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众多,不可能每个人都参与公司的实际经营,而且不同股东的持股比例不一样,这时候就需要一个机构代表全体股东来管理公司。根据“一股一票”的原则,全体股东选举董事会成员。董事会规模过大,董事会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协调效率就会降低,从而对经理层的监督效率也会降低;同时董事会规模过大,成员之间“搭便车”现象也会加大,也不利于发挥董事会应有的作用,这样就使得银行风险加大。董事会规模过小,会导致监督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6卷表4国有银行风险承担实证模型统计结果注:***表示在1的显著水平下显著;**表示在5的显著水平下显著;*表示在1O的显著水平下显著,括号内为P值。
表5城市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实证模型统计结果注:***表示在1%的显著水平下显著;**表示在5的显著水平下显著;*表示在lO%的显著水平下显著,括号内为P值。
四、结论
本文主要讨论的是不同类型银行公司治理结构与风险承担之间的关系。由于我国银行上市时间不一致,大部分银行上市都比较晚,为了保持了数据的一致性以及中国银行业的特征,我们将银行分为三大类,即股份制银行、国有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利用PanelData模型,研究不同类型银行公司治理结构与风险承担之间的关系。本文通过实证得到以下结果:I.从股份制银行,国有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与风险承担的模型中可以看出,高管薪酬与银行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均呈负相关的关系,表明高管薪酬越高,银行风险越小。目前股份制银行的高管薪酬明显高于国有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的信用风险也明显的低于国78有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在综合考虑经营成本的前提下,健全高管激励机制,合理设计高管薪酬,可以有效的控制银行信用风险。
2.对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来说,股权集中度与银行信用风险负相关,表明股权集中度越高,信用风险越小;而对于国有银行来说,股权集中度与银行风险正相关,表明股权集中度越高,银行风险越高。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提高股权集中度,国有银行降低股权集中度,保持适当集中的股权有利于降低银行信用风险。
3.对股份制银行和国有银行来说,独立董事比例与银行风险负相关,表明独立董事比例越高,银行风险越低。而对于城市商业银行来说,独立董事比例与银行风险正相关,表明独立董事比例越高,银行风险越高。这和传统的理论不太一致,由于目前城市商业银行的董事会结构不太合理,独立董事在董2011年第6期王晓枫,等:公司治理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影响的实证研究事会起的作用太小,其岗位形同虚设,过多的独立董事没有起到监督作用,反而起到相反的作用,使得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机制没有发挥好,加大了银行的风险。股份制银行和国有银行可以适当提高独立董事比例,而城市商业银行可以稍微降低独立董事比例,优化董事会结构,可以降低银行风险。
4.对于股份制银行来说,董事会规模与市场风险负相关,表明董事会规模越大,市场风险越小。对于国有银行来说,董事会规模与市场风险正相关,表明董事会规模越大,市场风险越大。对于股权高度集中的国有银行来说,董事会的注意力集中在大股东身上,而忽略了对管理层有效的监督,造成了国有银行的市场风险较大。而对于城市商业银行来说,董事会规模与市场风险的关系并不显著。这是由于在数据选取区间内城市商业银行的董事会规模没有变化,导致其统计结果不显著。
篇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9000902
1 引言
国外大多数早期的研究是基于SCP范式,也就是“结构――行为――绩效”范式,并着重研究银行的盈利能力。后来,由于银行竞争与效率之间的争论,催生出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以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Smirlock(1985)发现了银行市场份额与盈利能力的正相关性,银行业务集中度与利润的非相关性,银行业务集中度、市场份额与利润的负相关系。John Goddard(2004)运用欧洲6个国家(丹麦、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和英国)1992-1998年的银行业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检验欧洲地区银行业的盈利能力。结果表明如果一个银行当年出现了不正常的利润,那么次年的预期利润也应该包含一定比例的这种非正常利润。文中还比较了不同国家的银行效率与竞争关系。Abuzar(2013)探讨了苏丹伊斯兰银行盈利能力的决定因素。研究表明只有内部因素会对银行的盈利能力产生重大影响,如ROA,ROE,MARG。成本、流动性、银行规模等对盈利能力有积极且重大的影响。然而,外部的宏观经济因素对伊斯兰银行的影响非常小。
国内对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相关文献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两类:第一类是利用DEA方法评估商业银行的绩效问题。这方面的文章主要是注重DEA方法的运用。魏煜、王丽(2000)运用DEA方法,比较了我国商业银行1997年的效率情况,并将效率分解成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作者还将国有商业银行和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效率进行对比,并根据实证结果提出改进效率的意见与措施。第二类是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影响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因素。屈新(2007)运用面板数据模型,使用1999年至2005年期间14家主要商业银行的财务数据,将银行分成两大类,采用混合效应回归模型,检验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在盈利性因素上的差异,并分析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表1描述的是中国商业银行近八年来的盈利情况。银行业的税后利润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并在2011年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25万亿元,创下历史新高。之后的两年里,税后利润的平均增长率接近18%。在2012年“两会”期间,众多媒体提出银行业是“暴利”行业,而金融行业某人大代表却认为:“用暴利形容银行业的盈利状况其实是一种不尊重的做法,实际上银行业的利润超低,计算高利一般是指单位投入所得回报。目前银行业的资产收益率只有1%,前几年还只有百分之零点几,而一般制造业的这个指标能达到5%,所以银行业并非暴利也非高利。”那么究竟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处于何种水平,税后利润与资产利润率为何有如此大的差别?为了探讨这些问题,本文将运用面板数据对中国三大类型的银行进行分析,以得出一个较为满意的答案。
数据来源:中国银监会2006-2013年年报整理后所得。
2 模型建立
2.1 数据来源
数据样本期为2002年第四季度至2012年第四季度。本文选取了18家商业银行作为样本银行,分别为5家国有银行(工行、中行、建行、农行、交行),9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招行、中信银行、华夏银行、光大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广发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和4家城市商业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上海银行和北京银行)。数据主要来源于Bankscope数据库、各银行年报、半年报和季报。
2.2 F检验与模型选择
假设:
H0:ai=a。模型中不同个体的截距相同(真实模型为混合回归模型)。
H1:模型中不同个体的截距项ai不同(真实模型为个体固定效应回归模型)。
F统计量定义为:
F=(SSER-SSEU)/(N-1)SSEU/(NT-N-K)~F[(N-1),(NT-N-K)]
SSER表示约束模型,即混合估计模型的残差平方和;SSEU表示非约束模型,即个体固定效应回归模型的残差平方和。N代表商业银行的个数。k表示解释变量个数。运用Eviews软件,首先进行混合效应模型回归,得出混合效应模型的残差平方和SSER;然后进行固定效应回归,得出固定效应的残差平方和SSEU,最后代入F统计量公式,判定F统计量的大小。Eviews软件计算得出残差平方和SSER的值为6967739,SSEU的值为57.28059。
F=(69.67739-57.28059)/(18-1)57.28059/(18×41-18-5)=9.102
F临界值=F0.05(17,715)=1.637
F>F临界值,所以选择固定效应模型。
2.3 建立模型
建立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函数,被解释变量为资产收益率(ROA),即税后净利润/总资产,它可以衡量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Eviews软件中用D来表示。解释变量分别为不良贷款率(A),用来反映银行的贷款质量;资本充足率(B),即权益资本占总资产的比率;流动性比率(C),反映了银行稳健经营的能力;银行信贷(E),反映存贷款规模;国内生产总值(GDP)和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作为外部经济环境因素。公式中,D代表银行的盈利能力,也就是ROA。α是截距项,β是指解释变量中内部影响因素和外部影响因素的回归系数,角标i代表第i个内部影响因素变量,角标t代表年份,ε是残差项。具体的方程如下:
D=α+β1Ait+β2Bit+β3Cit+β4Eit+β5GDPit+β6CPIit+ε
3 实证结果分析
将三种类型的银行数据分别录入到pool中去,做个体固定效应回归模型。然后分别将实证结果整理在一张表上,如表2所示。表2展现出三大类型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因素。各因素的系数大小表明了该因素对盈利能力的影响程度,T值表明结果是否显著。
由表2可知不良贷款率与商业银行的ROA呈负相关关系。即不良贷款率越大,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就越低。不良贷款的增加势必要侵蚀商业银行的利润,同时它也会对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构成潜在的威胁,进而降低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
资本充足率与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是呈正相关关系。在10%的置信水平下,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性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的估计值是显著的,而国有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估计值是不显著的。随着资本充足率的提高,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防范能力得到提高,其融资成本得到降低,资本充足率提高带来的有利影响超过了其不利影响,进而导致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得到提高。
对城市性商业银行而言,流动性比率与银行的盈利能力呈现微弱的正相关关系。而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比率对盈利能力并不显著,原因可能有两点:一是国有银行的公信力高,即便流动性不足,也能迅速在市场上筹集到资金,与此同时,中国人民银行也是它们坚强的后盾。股份制商业银行也能较为快速的在市场上筹集到资金,所以不需要保存太多的流动性。二是因为流动性和盈利性是相互矛盾的,保持了流动性势必将减少盈利空间,因此前两大类银行会相应减少流动性资产。
银行信贷的系数都是负数且非常小,可以说对银行的盈利能力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在10%的置信水平下,只有股份制商业银行的t值是显著的。回归结果表明,贷款数量的增加会降低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但是这种影响非常小。其次这个影响只对股份制商业银行显著。产生这种回归结果的原因可能是:贷款数量的增加会加大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因此系数为负。但是另一方面贷款增加会带来更多的盈利,所以系数虽为负值但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作为宏观经济环境而引入的变量GDP,对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无论是何种类型的银行,GDP与银行盈利能力都是呈正相关关系,而且他们都通过了T检验。这说明,在宏观经济形势繁荣的背景下,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都会得到相应的提升。金融与经济活动密切相关,而银行又处于金融体系的核心部位,银行业的发展得益于整体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稳定高效的银行又能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二者相互促进。因此,GDP与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呈正相关关系是毋庸置疑的。
CPI的系数相对来说较大,而且与银行的盈利能力呈现负相关关系。在10%的置信水平下,只有国有和城市性商业银行的t值是显著的,而股份制银行的系数估计值是不显著的。产生这种回归结果的原因可能是:消费者物价指数越高,市场上的通货膨胀越高,居民的储蓄缩水,银行利息的增长跟不上通货膨胀的增长,因此银行吸纳的资金将减少,那么相应能够发放贷款的资金也变少,盈利能力下降。
4 总结
总体来说,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主要由四个大方面决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即不良贷款率与资本充足率这两个指标来决定;银行的运营能力,即银行的流
篇9
关键词: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银行产品创新
一、城市商业银行的由来
我国的城市商业银行来源于原城市信用社的股份制改造,是在原城市信用合作社的基础上,由地方政府、城市企业和居民投资入股组建的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是由众多法人机构合并形成的一级法人单位,是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地方性商业银行。1995年7月,以深圳城市合作银行正式成立为起点,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在中国金融舞台上开始了艰苦的历程。这期间,城市商业银行既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又背负了沉重负担,暴露出诸多问题,从功能上讲,城市商业银行是商业性金融服务机构,因此,它首先应该具备商业银行的一般特点。同时,由于自身独特的发展过程,城市商业银行又有它自己独有的特点,这就是说中国城市商业银行是地方性商业银行,是股份制商业银行。
二、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
城市商业银行在银行业中被称作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之后的“第三梯队”。其目标在于为经济的发展筹集和分配资金,尤其是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金融市场带来繁荣与活跃。作为改革开放之后金融体制改革创新的产物,城市商业银行为我国银行业带来了新的局面,推动整个银行业从计划垄断经营向多元化竞争的转变,从而完善了整个行业的服务水平。
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将呈现出以下几大趋势:目前, 银行业在中国金融系统占据主导地位。受益于整个中国经济的较快发展,国民收入的不断增加,产业结构的不断完善,必然会给中国银行业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伴随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增大,虽然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仍处于银行业的主导地位,城市商业银行的成立与发展,打破了国有银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垄断局面。新进入者对传统商业银行带来的巨大的竞争威胁,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整个行业的服务与产品创新。银行间竞争加剧为传统商业银行带来挑战和冲击的同时,也为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
三、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比较优势分析
(一)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
从我国情况看,目前在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己经超过1000万家,占全国注册企业总数的99%,其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出口总额已分别占全国的60%、57%、40%和60%左右;流通领域中小企业占全国零售网点的90%以上,中小企业还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然而,中小企业却面临着融资困难问题。
城市商业银行开展业务大多是在一定的区域范围类,因此,具有很明显的地域优势,对借款者的信息可以说是知根知底,便于风险的控制。一方面,地域优势使得城市商业银行对于当地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甚至业主本身的能力、信誉等所有的静态信息都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另一方面,由于地域的狭窄性,城市商业银行容易及时准确掌握中小企业信息的动态变化,企业的任何风吹草动都难以逃脱城市商业银行的“法眼”。无论是静态信息还是动态信息都表明,城市商业银行和区域内这些中小企业的信息不对称较大型银行对区域内中小企业要轻微得多,甚至可以达到一种“准信息对称”状态。这种“准信息对称”状态将导致交易全过程,包括前期的搜寻、中期的谈判、后期的监督各个环节中的交易成本大大降低。
(二)城市商业银行服务地方经济,服务本地化
城市商业银行是土生土长的区域性银行,其吸收的资金一般不会将资金转移到外地,而是仅仅将资金用于本地区企业经营。城市商业银行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地方政府和及当地的中小企业和居民,也主要用于当地经济建设。一旦城市商业银行改变以往地方政府一股独大的局面,引进民营资本参股,形成各种股份的相互制约,就可以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科学地进行市场定位,更好地为当地中小企业服务,成为民营中小企业创业和发展的重要资金支持者。此外,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者一般都是当地人,人脉资源广,与当地客户接触的机会比较多,彼此之间有很强的认同感,因此建立和保持业务合作关系方面往往具有很大的优势。城市商业银行特有的人缘地缘优势,是其经营和发展的最大无形资产。
(三)城市商业银行有利于集中经营
由于城市商业银行是专注于所在地区的中小企业和居民,因此,能够克服自身规模的局性,将有限的资源集中于这一特定的目标市场,对产品市场做到细分,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保持其草根性,更好地满足目标客户群的各种需要。这种集中经营方式能够促进城市商业银行在专业领域方面学习效率的提高,有助于获得成本下降的经验曲线和规模经济,从而克服差异化和个性化服务可能带来的高成本,获得实行多元化经营的大银行难以具有的比较优势。银行小有小的优势,可以通过这种以专补缺、以小补大、以质取胜的集中专业经营方式,用差别化服务、错位竞争策略替代同质化竞争,来培育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逐步发展壮大,待时机成熟时再进入更大的市场参与更为激烈的竞争。
四、结束语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是在我国特有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和优越性,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金融行业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当然,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还是不成熟的,还具有很多的不足,例如:管理结构不完善,存在人才瓶颈;规模较小,社会信誉较低;资本充足率低,不良资产比重较大;同业竞争压力大,发展策略不清晰等。但是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前景还是好的。
参考文献:
[1]张开腾.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研究[J].金融资本,2009,(9).
[2]聂国庆,翟俊尤.试论城市商业银行未来发展之路[J].经济师,2009,(10).
篇10
股改绕不过多重门槛
金融界分析人士强调,由于农行股改的复杂之处――横跨农村金融和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两大难点,其股改方案远较其他国有商业银行复杂。
目前,农行股改准备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并取得了显著成果。农行的外部审计、不良资产清理和法律尽职调查等工作基本完成,内部改革加快推进,服务“三农”总体实施方案已制定并试点推行。此外,农行对风险控制也加大了规范力度,在组织架构上为有效风险管理提供了体制支持。
2008年11月6日,汇金公司1300亿元人民币等值美元注入农行,农行财务重组启动。“此次注资标志着农行将由国有独资银行变为股权多元的股份公司,为实现上市和公开发行奠定了基础”。农行行长项俊波在注资仪式上表示。注资完成后,汇金公司将持有农行50%的股份,同时财政部在农行的1300亿元所有者权益将保留,双方并列成为农行第一大股东,各持有50%的股份。另据汇金公司董事长楼继伟透露,汇金公司将与财政部共同发起设立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在财务重组完成后,农行预测主要财务指标将与其他3家国有银行财务重组后的数据基本相当。汇金公司对农行注资,标志着农行股改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农行股改就此拉开了大幕。
在不良资产处置上,农行已经确定了基本的方案。与其他3家国有银行明显不同,农行采取的方式是与财政部建立共管基金以剥离不良资产,基金的偿还来源于财政部作为股东的分红、农行每年的所得税、国有股本减持的溢价收入等,而不再向资产管理公司剥离。
实际上,农行不良资产处置的方式与工行股改时损失类资产处置方式类似。2005年,工行将2460亿元损失类资产划归财政部和工行共管基金账户,然后财政部将共管基金账户中的资产委托给华融资产管理公司进行处置。但与工行不同的是,农行的不良资产最终还是委托农行来处置。
在引进战略投资方面,农行股改同其他几家银行也可能会存在差异。在中、工、建等几家银行上市时,监管层对引进战略投资者有明确要求,即要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而此次对农行股改引进战略投资者并没有明确要求,建设银行研究部总经理郭世坤认为,在借鉴前几次经验的基础上,此次农行引进战略投资者有可能来自国外,但亦有可能引进境内有实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此外,郭世坤认为,农行在一定程度上引入国外战略投资者参与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可以解决规范产权问题,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农行公信力和品牌价值,甚至为以后农行选择海外上市打开方便之门。
平衡利益兼顾服务“三农”
国务院会议要求,农业银行改革要以建立完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为核心,以服务“三农”为方向,稳步推进整体改制,成为资本充足、治理规范、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优质、效益良好、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强的现代化商业银行。
作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一的农行,由于承担着农村金融的重任,所以与其他三家国有商业银行有着显著的区别。
农行股改分为两部分:其一是商业化改革,大体会按照工行模式进行;其二是立足于服务“三农”,加强农村金融工作,为此还专门成立了“三农”金融工作推进委员会。但由于该行股改横跨农村金融和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两大难点,操作方案还需要相关部门进一步研究论证。
项俊波表示,农行已提出远景目标:10年内成为面向“三农”、连接城乡、融入国际、综合经营、致力于为最广大客户群体提供优质金融服务的现代化全能型银行。
项俊波说,为突出“三农”业务在农行改革中的战略地位,将对“三农”和县域业务进行单独分配经济资本,单独下达信贷计划,单独配置财务费用,单独配置固定资产指标。“三农”业务是农行的“战略支柱业务”,是农行发挥城乡联动优势的着力点,因此将纳入股份公司整体改制。
他说,商业化服务“三农”重在找准切入点,如吉林、甘肃分行选择农户和农业产业化为重点支持对象,福建分行重点发展小企业业务和林权抵押贷款。同时,要研发特色金融产品,如面向广大农民发放农行贷款卡、研发农户联保贷款等。此外,要根据业务特点再造制度和流程,建立激励约束机制等。要抢占县域市场制高点,把“三农”和县域业务打造成农行最具特色和最有竞争力的业务。
央行在2008年8月15日披露的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强调,农行的改革基础性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继服务“三农”总体实施方案在八个省(市区)的17个地区、123个县支行试点推行后,2008年3月又选择了六个省(区)的11个二级分行开展“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试点。
农行如何平衡商业利益与服务“三农”之间的关系呢?人民银行研究生部部务委员会副主席焦瑾璞认为,此前农行选取了1300多家县支行着重服务“三农”,进行单独核算。而这1300家县支行以外的支行,譬如在沿海发达地区的支行,其服务“三农”业务可能会收缩。
建行研究部郭世坤认为,对“三农”的服务就是亏损、利润低的观点现在需要改变,因为新农村建设需要发展现代化大农业,这种农业运作是有很强的市场取向和盈利基础的,对“三农”的支持方面,不单是农行,其他金融机构也必须更加注重对“三农”的金融服务支持。
但也有分析人士指出,作为上市银行,追求利润与服务“三农”之间突际上存在着矛盾。但不管如何,农行支持“三农”的方向是不能动摇的。
项俊波重申了国务院确定的中国农业银行改革原则,即在财务重组、股份制公司改造和引进战略投资者的基础上择机上市。“农行改革最终能否成功,关键在于是否建立了健全的现代商业银行运行机制。”项俊波说,成立股份公司、引进战略投资者,只是建立现代商业银行制度的条件,而经营机制则是内因、是根本。
- 上一篇: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全文
- 下一篇:法律知识不足整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