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格言大全范文
时间:2023-03-25 15:50: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师格言大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当你埋怨学生太笨的时候,你也该自问:什么叫诲人不倦。
2、孩子提出的问题越多,那么他在童年早期认识周围的东西也就愈多,在学校中越聪明,眼睛愈明,记忆力愈敏锐。要培养自己孩子的智育,那你就得教给他思考。
3、和蔼可亲的态度,永远是教师良好教态的注脚。
4、家庭的智力气氛对于儿童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儿童的一般发展、记忆,在很大程度上取快于:家庭的智力兴趣如何,成年人读些什么,想些什么,以及他们给儿童的思想留下了哪些影响。
5、教师的最大幸福就是把一群群孩子送往理想的彼岸。
6、教师最大的幸福就是看到学生们在成长!
7、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既有苦,也有乐。
8、教学相长,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我们也会学到很多。
9、倾注心血的爱能使孩子们早日鲜花绽放!
10、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和自己的心去教育我们的孩子。
11、如果这孩子的兴趣和热情一开始就得到顺利发展的话,大多数孩子将会成为英才或天才,这就是早期教育。
12、师生之间心与心的交汇之处是爱的圣地。
13、要得到学生的尊重和爱戴,首先要学会尊重学生的人格,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
14、用千百倍的耕耘,换来桃李满园香。
15、知识不存在的地方,愚昧就自命为科学;教师不存在的地方,无知就变成了聪慧。
16、尊重和爱护学生的自尊心,要小心得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
17、给孩子一个多姿多彩的童年,让他们在一页页翻飞的书页间起飞,在湛蓝如洗的天空下,无忧无虑地飘飞。
18、将快乐传递给每一个孩子,让孩子的世界变得更加美丽精彩。
19、教育的过程有艰辛,也有快乐,我却乐得其所。
20、教育的技巧在于教师如何释放对孩子的爱。
21、教育加赞赏等于教育的平方。
22、面对孩子,有爱才会有责任感,有责任感才会始终付出爱的行动。
23、让我走进童心世界,和孩子们一起成长。
24、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孩子的世界更可爱,我愿沉浸在孩子的内心世界弹拨和谐动人的乐章。
25、我相信,讲台就是锻炼我、锤打我的地方,我将永远爱我所爱,无怨无悔。
26、我要把微笑绽开给孩子,鼓励传达给孩子,关爱赠送给孩子,让每个孩子都尽享教育的真爱。
27、我愿将自己全部的爱献给孩子们,让他们在人生起跑线上跑好第一步。
28、我愿做鼓荡着爱与温暖的春风,使孩子只需轻轻一跃便腾空而起,在成长的天空里翅高飞。
29、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
30、用我的真诚、执着与爱心,点击学生智慧的键盘,启迪学生美好的心灵。
篇2
1、倾注心血的爱能使孩子们早日鲜花绽放!
2、先学会做人,再学会知识。
3、今天的积蕴,是为了明天的放飞,还有什么比看着自己的学生飞得更高、更快、更远,更令教师欣慰的呢?
4、其身正,不令其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5、教师的最大幸福就是把一群群孩子送往理想的彼岸。
6、教师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老师的影子。
7、教师是火种,点燃了孩子的心灵之火,教师是石级,承受着孩子一步步踏实地向上攀登。
8、愚蠢的教师只会传授真理,聪明的教师应教孩子发现真理。
9、非学无以立身,非教无以立国。
10、教与学理当为一体,即师生融洽是鱼与水、血与肉的亲情之融合。
11、教师要融于师生的相互理解中。
12、以仁治校,以爱执教,以诚待人,才可融社会、学校、师生为一体。
13、要得到孩子的尊重和爱戴,首先要学会尊重孩子的人格,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
14、耕耘在绿草地,此生无怨无悔。
15、当你埋怨学生太笨的时候,你也该自问:什么叫诲人不倦。
16、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17、纳百川,容学问,立德行,善人品。
18、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教书。
19、给学生一个世界,给老师一片天空。
20、能得到家长和孩子的尊敬和喜爱,这是教师的价值所在。
21、问号是打开任何科学大门的钥匙,要想走进这扇大门,只有在不倦的劳动中才能找到这把钥匙。
22、教师的工作是激发孩子对人生无限的好奇心。
23、教师应该善于挖掘孩子的潜能,培养他们包括学习能力在内的多方面能力。
24、感人肺腑的谈话,能医治孩子心灵的创伤。
25、教师的对象是富有情感的、具有纯洁心灵的学生,教师的辛勤劳动和坦诚之心一旦感染了学生,就会引起学生对教师由衷的敬爱。
26、博学、耐心、宽容,是教师最基本的素质。
27、爱就是教育,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28、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既有苦,也有乐。
29、不尊重学生,就是不尊重自己。
30、师生之间心与心的交汇之处是爱的圣地。
31、和蔼可亲的态度,永远是教师良好教态的注脚。
32、尊重和爱护孩子的自尊心,要小心得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
33、教师之所以伟大,在于他(她)永远消耗自己,照亮别人。
34、在教育的百花园中,百花吐艳离不开园丁爱的奉献;在金秋的硕果园里,硕果累累离不开耕耘者心的浇灌。
35、在教学上,要做教师兼学者;在写作上,要做学者兼教师。
36、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和自己的心去教育我们的孩子。
37、为师者当高风亮节,动之以情,付之以爱。
38、永远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永远用宽容的心态面对学生。
39、用千百倍的耕耘,换来桃李满园香。
40、知识不存在的地方,愚昧就自命为科学;教师不存在的地方,无知就变成了聪慧。
41、在集体教学中,要尽可能多地要求每个孩子,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每个孩子,让每个孩子对自己都有信心。
42、教学相长,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我们也会学到很多。
43、有时候,一步就是一生,一念之差就是天壤之别,几秒就可以决定我们人生的成败。
44、这个世界,既不是有钱人的世界,也不是有权人的世界,而是有心人的世界。
45、坚持启发式,避免注入式。
46、教师施爱宜在严爱与宽爱之间。
47、有人把教师比喻成蜡烛,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我认为只有此时,我们才真正拥有了一切。
篇3
偏重阅读理解训练,忽略语言表达训练同一班级的学生学习水平都是参差不齐的,加上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泛化的阅读教学方法必然导致重点不突出、难点不清楚,难以夯实学生语文基础。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就教育方式与模式提出了一众观点,其中就语文学习而言,他认为“思想是一方面,表达思想内容的工具又是一方面”。因此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注意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还要明白作者的语言表达形式,一言蔽之即要知道作者写的是什么,又要明白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然而,目前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度倚重对文章主旨大意的理解,甚至将语言表达训练作为一种独立的技能进行孤立地训练,脱离了课程内容和文本语境,导致出现了阅读教学和语言表达训练脱节,或是阅读课和作文课分离等现象,全然忽视了语言表达方式方法的训练。借用崔峦先生的话说,就是“得意而忘言”了。
2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研究
2.1放飞阅读思维———巧妙设计问题
通过层层巧妙的提问设计,课文的脉络能够清晰的呈现,作者的写作思路也能有所显露,在此情境下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上的感知,对接下来展开的深入分析大有助益。此外,疑问的设计还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萌生求知欲,充分发挥小学生尚未束缚的想象力。至于如何设计问题的内容,教师应事先了解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问题的难易度,与此同时还应紧扣阅读教材特点来设置有针对性的细节问题,或是开放式问题,让学生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散思维,跳出既定思维局限。
2.2推开阅读视野———拓展课后实践
在学生掌握一定阅读基础和技巧后,教师应有计划、有目的的引导他们进行拓展阅读训练与体验。按照具体年龄体征及心理特点来推荐图书,通过课后阅读量的长期积累,能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及语文素养。比如,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可以推荐《中国孩子最想知道的100个问题》、《科普的故事》、《101个科幻故事》、《我们爱科学》、《小朋友的中国寓言》、《寓言大全》、《绿野仙踪》、《阿拉丁神灯》等;中、高年级的则可以推荐《百科全书》、《黑龙号失踪》、《闹鬼的航天服》、《爪王》、《巨鸟岛》、《寓言100篇》、《小学生谚语词典》、《小学生格言词典》,等等。阅读课程的课后实践,主要以阅读课外书籍为主,藉此作为通向世界的窗口,为学生开阔视域。
2.3根植阅读兴趣———创设阅读情境
新课标倡导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要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对阅读萌生好感。同时,小学生正处于身体与心理发育的初级阶段,对周遭一切充满好奇,但对事物的认知度则仍停留在表层,要想引起他们的兴趣,并保持这种兴趣就需要教师细心安排、认真对待。首先,应当革新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营造轻松愉悦的阅读氛围,并根据具体生情从“视觉”与“听觉”等感官感受入手,给学生带来新奇的体验,引导他们主动开展阅读活动。例如,学习描写祖国秀丽河山的课文时,多数学生还未有机会去亲身体验青山绿水的实景震撼,由此缺少对课文的感性认识。此时再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来播放祖国山峦实景视频,配以舒缓音乐,影音结合的动态呈现,使得学生阅读兴趣在潜移默化之中得以充分培养。
2.4挖掘阅读方法———增进互动交流
篇4
1.1阅读教学仅重形式,追求效果难有共鸣
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应是培养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感知与分析能力,然而目前小学阅读课程的教材普遍篇幅较短,所以很多教师在讲授过程中都是直接让学生通读,仅对文章、生词的记忆与认知略为要求,至于文章内容的解读与蕴含的情感,都“一笔带过”,甚至只字不提。即便是较长的文章,都只是简要的概括中心意思或是段落大意,要么就是将文章拆解成若干小结分别讲解,使得文章文感顿失,难以激起共鸣。
1.2教师全程把控课堂,学生乏于独立思考
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因经验薄浅而无法有效控制课堂纪律,或是为了赶拼教学进度而采取大包大揽的方式对学生“满堂灌”。加之小学生的年龄特性使他们具有好动、注意力难集中等习性,通常会让教师的教学进度突然的打断。此外,还存在部分教师过多时间的花费时间来解析文章,忽略课堂交流与互动的重要性,整堂课下来全程都是教师“一人独讲、满堂皆听”,其间虽有提问,但也没有空足够时间让学生思考,明显与新课标提倡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相悖,有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同时也让阅读教学质量难有提升。
1.3偏重阅读理解训练,忽略语言表达训练
同一班级的学生学习水平都是参差不齐的,加上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泛化的阅读教学方法必然导致重点不突出、难点不清楚,难以夯实学生语文基础。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就教育方式与模式提出了一众观点,其中就语文学习而言,他认为“思想是一方面,表达思想内容的工具又是一方面”。因此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注意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还要明白作者的语言表达形式,一言蔽之即要知道作者写的是什么,又要明白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然而,目前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度倚重对文章主旨大意的理解,甚至将语言表达训练作为一种独立的技能进行孤立地训练,脱离了课程内容和文本语境,导致出现了阅读教学和语言表达训练脱节,或是阅读课和作文课分离等现象,全然忽视了语言表达方式方法的训练。借用崔峦先生的话说,就是“得意而忘言”了。
2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研究
2.1放飞阅读思维———巧妙设计问题
通过层层巧妙的提问设计,课文的脉络能够清晰的呈现,作者的写作思路也能有所显露,在此情境下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上的感知,对接下来展开的深入分析大有助益。此外,疑问的设计还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萌生求知欲,充分发挥小学生尚未束缚的想象力。至于如何设计问题的内容,教师应事先了解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问题的难易度,与此同时还应紧扣阅读教材特点来设置有针对性的细节问题,或是开放式问题,让学生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散思维,跳出既定思维局限。
2.2推开阅读视野———拓展课后实践
在学生掌握一定阅读基础和技巧后,教师应有计划、有目的的引导他们进行拓展阅读训练与体验。按照具体年龄体征及心理特点来推荐图书,通过课后阅读量的长期积累,能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及语文素养。比如,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可以推荐《中国孩子最想知道的100个问题》、《科普的故事》、《101个科幻故事》、《我们爱科学》、《小朋友的中国寓言》、《寓言大全》、《绿野仙踪》、《阿拉丁神灯》等;中、高年级的则可以推荐《百科全书》、《黑龙号失踪》、《闹鬼的航天服》、《爪王》、《巨鸟岛》、《寓言100篇》、《小学生谚语词典》、《小学生格言词典》,等等。阅读课程的课后实践,主要以阅读课外书籍为主,藉此作为通向世界的窗口,为学生开阔视域。
2.3根植阅读兴趣———创设阅读情境
新课标倡导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要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对阅读萌生好感。同时,小学生正处于身体与心理发育的初级阶段,对周遭一切充满好奇,但对事物的认知度则仍停留在表层,要想引起他们的兴趣,并保持这种兴趣就需要教师细心安排、认真对待。首先,应当革新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营造轻松愉悦的阅读氛围,并根据具体生情从“视觉”与“听觉”等感官感受入手,给学生带来新奇的体验,引导他们主动开展阅读活动。例如,学习描写祖国秀丽河山的课文时,多数学生还未有机会去亲身体验青山绿水的实景震撼,由此缺少对课文的感性认识。此时再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来播放祖国山峦实景视频,配以舒缓音乐,影音结合的动态呈现,使得学生阅读兴趣在潜移默化之中得以充分培养。
2.4挖掘阅读方法———增进互动交流
教师与学生间的阅读交流主要通过阅读方法上的沟通、指导,比如速度法、批注法、精读法等常用阅读法。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所以每个人的阅读方法也各有差异,通过上述常用阅读法进行频密的互动交流能够交互心得,取长补短,不仅有助阅读,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也将更为和谐。然而,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日之功可以成就的,需要教师悉心的指导与学生自身的反复实践,在长期阅读交流中慢慢积累。同时,实现交流的前提还得依靠教师的正确引导与组织,让学生结合个人阅读过程讲述心得体会,各自找出最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
3结束语
篇5
1、用爱心、耐心、诚心去启迪孩子纯洁的童心。
2、非学无以立身,非教无以立国。
3、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在学校。
4、教育不能改变受教育者生命的长度,但能挖掘受教育者生命的深度。
5、不尊重学生,就是不尊重自己。
6、问号是打开任何科学大门的钥匙,要想走进这扇大门,只有在不倦的劳动中才能找到这把钥匙。
7、一个优秀的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欣赏孩子的优点,放大孩子的优点,让其对自己充满信心。
8、教师也要有不断尝试未知的勇气。
9、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做的事,但善于教育孩子,这就是国家教育的一桩大事了。
10、课堂是师生共演的舞台,学生是主演,教师是串演。
11、教师施爱宜在严爱与宽爱之间。
12、待人要诚心,帮人要热心,看人不偏心,做人要开心。
13、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声亲切的问候,能让一名潜质生从此走出亮丽的人生。
14、一位教师只有充满着对学生的爱,你才会觉得学生的一切都是可爱的,哪怕是各方面很差的学生。
15、学生是校园里最美的风景,学生的笑声是校园里最美的歌声。
16、教师的工作是激发孩子对人生无限的好奇心。
17、应当像对待同伴和直言规劝的朋友那样跟孩子们打交道,同他们一道分享胜利的喜悦和失意的忧伤。
18、尊重和爱护孩子的自尊心,要小心得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
19、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是连接师生之间的一座永恒的友谊之桥,这座桥可以让教师少走弯路,让学生健康成长。
20、用一生的精力上好一堂课,去启迪一代人的心灵。
21、教育应当培植出活力,使学生向上长。
22、教师要融于师生的相互理解中。
23、教师的爱心是无形的教育。让我们用爱心铺设一条通向学生心灵的大道,用真心真情谱写壮丽的人生乐章。
24、每一个学生都是一本深奥的书,我要用毕生的精力去读懂每一本书。
25、人之性,教也;人之情,育也。
26、为了人民的教育事业,教师要有甘做绿叶、甘当园丁、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
27、以慈母般的爱心,博得孩子的真心;以高度的责任心,赢得家长的放心;以艺术家的匠心,激发学生的创新。
28、做事不能只做想做的,而应该做该做的。
29、教师的人格是教育的基石。
30、教学是一门思维的艺术,教师每天都在演奏着不同的旋律。
31、知识越学越感到贫乏,不学总认为不错,一个人水平的高低不在于文凭,而在于终身学习,不断提高。
32、倾注心血的爱能使孩子们早日鲜花绽放!
33、善于转化后进生的教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优秀教师。
34、用爱心、耐心、恒心挑战问题学生,给他们美丽的童年。
35、教师是火种,点燃了孩子的心灵之火,教师是石级,承受着孩子一步步踏实地向上攀登。
36、用爱心和智慧培育学生心中创新的种子。
37、教师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老师的影子。
38、不要沉醉于别人的赞赏之中,只有不停地充实自己,才能达到人生更高境界。
39、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既有苦,也有乐。
40、耕耘在绿草地,此生无怨无悔。
41、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教书。
42、教育的真谛就是让孩子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用自己的嘴巴去表达。
43、关注“每一个”细节,欣赏“每一个”学生。
44、孩子的进步是我莫大的欣慰,孩子的成功是我永远的追求!
45、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乃培优辅差之大策也。
46、纳百川,容学问,立德行,善人品。
47、能得到家长和孩子的尊敬和喜爱,这是教师的价值所在。
48、只有“爱屋及乌”,才是真爱学生。
49、教师的荣幸是跟世界上最充满希望的人在打交道,所以要引导他们。
50、培养自然人的教育,即自然教育,它遵循自然的永恒法则,听任人的身心自由发展,按儿童自然发展的程序,培养他本身应有的观察、思维和感受能力。
51、为了在学生眼前点燃一个知识的火花,教师本身就要吸取一个光的海洋,一刻也不能脱离那永远发光的知识和人类智慧的太阳。
52、时时保持敬业精神,处处关心学生学习生活。
53、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是最好的教育。
54、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学习要从现在开始。
55、老师糊涂一时,学生糊涂一世。
56、为师者当高风亮节,动之以情,付之以爱。
57、太阳每天是新的,孩子们每天也是新的。
58、学校是大海,孩子是鱼,大海里有了千姿百态的鱼,才充满了生命力。
59、有时候,一步就是一生,一念之差就是天壤之别,几秒就可以决定我们人生的成败。
60、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的实在因素。
61、意欲的培养是教育的关键。
62、敬业,像老年人般慈祥关爱,是为人师者最大的魅力。
63、爱在左,责任在右。生命之路,陪着孩子们走一程,无论他是孤单寂寞抑或是踌躇满志。
64、言传身教,衣带渐宽终不悔;鞠躬尽瘁,一腔热血洒教坛。
65、给孩子食物,可以让他长身体;给孩子观念,可以让他成伟人。身体的成长点点滴滴,心智的成长一日千里。
66、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和自己的心去教育我们的孩子。
67、教与学理当为一体,即师生融洽是鱼与水、血与肉的亲情之融合。
68、注意每一个人,关怀每个学生,并以关切而又深思熟虑的谨慎态度对待每个孩子的优缺点——这是教育过程的根本之根本。
69、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70、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
71、爱就是教育,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72、以仁治校,以爱执教,以诚待人,才可融社会、学校、师生为一体。
73、信任学生,了解学生,满足学生的需求,是教育者的职责。
74、一次小小的鼓励,往往会给孩子终生的回忆。
75、尊重学生的最高境界是忘记自己是老师,很自然与他们一起探讨人生与科学。
76、少年时代的大量阅读,知识的大量积累,犹如一本电脑字典,携带与运用都方便。
77、永远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永远用宽容的心态面对学生。
78、评价一堂课的优劣,不在于听课教师的评说,而在于学生的喜好。
79、用千百倍的耕耘,换来桃李满园香。
80、如果教师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那便会出现思想与思想的碰撞,会出现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教师与学生才会真正融为一体。
81、知识不存在的地方,愚昧就自命为科学;教师不存在的地方,无知就变成了聪慧。
82、和蔼可亲的态度,永远是教师良好教态的注脚。
83、普通的孩子,用得法的教育,就会成为超常的人。
84、在学生的世界里,也有很多教师未知的东西,把根扎下去,那一个个鲜活的、独具特色的生命,是我们永不枯竭的营养源。
85、要使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翱翔,教师必须把关爱公平地送给每一个学生。
86、只有在学生心灵里播下爱的种子,才能收获有爱心的学生。
87、爱心、诚心、细心、耐心,让家长放心、孩子安心。
88、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
89、感人肺腑的谈话,能医治孩子心灵的创伤。
90、我要用心去倾听学生的心声,用幽默去融洽和学生的感情,用勉励去点燃学生的自信。
91、生命的活力在于不断地学习、学习、再学习。
92、对待学生,多一些赞美和鼓励,少一些指责和批评。
93、表扬和鼓励是激发学生潜能的最佳途径。
94、在教学上,要做教师兼学者;在写作上,要做学者兼教师。
95、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
96、教师必须时刻充电,才能永恒地释放所需能量。
97、给学生一个世界,给老师一片天空。
98、知识是海洋,背上包袱游泳只能越游越沉,轻装上阵才能游得畅快自由。
99、先学会做人,再学会知识。
100、将我的血与汗,用作文明的甘露,浇灌鲜嫩的花朵;将我的灵与肉,化作知识的养分,肥沃强国的土地。
101、当你埋怨学生太笨的时候,你也该自问:什么叫诲人不倦。
102、与其说献身教育,不如说献“心”教育。充满爱心,才能赢得学生的真心;将心比心,才能赢得家长的放心;事事用心,才能赢得自己的舒心。
103、要有平常心,敢做平常人,才能教出不平常的学生来。
104、培养学生要注重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如果培养的学生身体不好是废品;如果智育不好是次品,如果德育不好是危险品。
105、这个世界,既不是有钱人的世界,也不是有权人的世界,而是有心人的世界。
106、懒惰的人,给他再多的时间,也不会得到真正的收获。愚蠢的人,给他再多的青春,也不会得到真正的生命。
107、学生是台上的演员,教师是导演和评委。
108、只有先让学生喜欢你,学生才会喜欢你上的课。
109、其身正,不令其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110、在我看来,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所在。
111、教师的对象是富有情感的、具有纯洁心灵的学生,教师的辛勤劳动和坦诚之心一旦感染了学生,就会引起学生对教师由衷的敬爱。
112、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篇6
关键词: 感恩意识;感恩教育;奉献;缺失
一、感恩意识的内涵解析
“感恩”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谢”。意识在中国古代哲学中与“心”、“精神”同义,它是专门作为表示思想意义的概念。感恩意识则是指人们感激他人对自己所施的恩惠并设法报答的内在心理要求,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行为规范,也是任何文化公认的基本道德律。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有感情、有道德、有思想,有正义之感。缺乏感恩他人的意识,就丧失了做人最起码的道德。
感恩意识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已延续了几千年的历史,其中儒家赋予感恩意识的内涵最为深刻。而对父母的感恩则是儒家文化最为强调的内容,在反映孔子思想的《论语》中,多次提及孝,“孝第也者,其为仁之本舆”“事父母,能竭其力”“弟子,入则孝,出则悌”。孝体现了一个人的道德修养程度,其内在本质就是对父母的感恩意识。只有具备了感恩意识,其“仁心”和“德性”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二、当代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现状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古往今来,子女是否感恩孝敬父母是衡量个人道德品质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但是,通过笔者的资料收集和问卷调查不难发现,当代学生感恩现状不容乐观。
据报道,济南一女孩因为母亲没有给她买衣服,两人在公交车上发生争执,女儿嚷到:“你为什么不给我买啊?”随后,竟掀住母亲的衣领,对母亲大打出手,当有乘客劝阻时也被其破口大骂。
上个月,温州电视台报道:乐清一位老太太膝下有四子,个个住高楼大厦,而她却无立锥之地,不堪承受痛苦而上吊身亡。
更有甚者,湖南省有位13岁的中学生用菜刀砍死了正在沉睡的父亲。在接受审讯时他说:“这是他(父亲)批评我、骂我的报应。”
近年来,在校中学生、大学生甚至硕士生、博士生动辄轻生,这不仅是对自己生命的漠视,更是对含辛茹苦养育自己的父母的不孝。这样的案例虽然只是个别,却折射出长期以来我国感恩教育的缺失。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加强青少年的感恩教育刻不容缓。
去年9月笔者在我校2012届600多学生中进行随机问卷调查,调查的结果令人发省:有68.5%的学生在‘最不喜欢的人’一栏中填的竟是‘家长’。”对生养了自己的父母的生日,有57.1%的学生在答卷中表示不清楚,其中有28.0%的学生表示完全不知道。父母和孩子在一起吃饭,有44.5%的同学偶尔会为含辛茹苦的父母盛饭,另外有39.6%的同学很少甚至从来没有为父母盛过饭。更令人遗憾的是,被调查者中竟然有68.7%的同学不知道父母爱吃的是什么。如果父母突然下岗或者失去工作,同学们会做何反应?有27.6%的同学表示无所谓,照常过自己的生活。令人不安的是,有10.9%的同学会抱怨或者埋怨自己的父母,而不是给予父母精神上的安慰和支持。学生平时与父母长辈说话的态度怎样?选择态度一般甚至态度生硬的占了总数的73.7%。今年国庆节放假时,有63.4%的同学把最多的时间留给了同学或者同龄朋友。有46.5%的同学经常觉得父母说话太多。有74.2%的同学很少甚至从来没有在家里做家务。有46.3%的同学偶尔与父母分享自己的感受,有35.9%的同学很少甚至从来没有与父母分享过自己的感受。
显而易见,上述事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我们已忽视了几千年来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感恩长辈的教育,致使我们对这一重要的伦理道德已深感陌生,甚至产生可怕的后果。
三、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浅析
鸟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人更应有感恩之情。古人尚能“知恩图报”、“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而现代社会应有的感恩之心,为什么如此麻木,如此冷漠,如此让人心寒?是什么原因造成当今社会感恩意识的严重缺失?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感恩教育的缺失
家庭感恩教育缺失是青年学生缺乏感恩意识的主要因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课堂。刚刚开始懂事的孩子首先接受的是父母的教育、家庭的影响。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在孩子纯洁无暇的心灵上,由父母、家庭首先打上的烙印将对孩子的人生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而很多为人父母者却忽视了这一点。
第一,为了挣钱,为了工作,为了事业,他们放弃了对孩子的教育权,交由爷爷奶奶代劳,甚至完全托付给一个文化水平、素质能力不高的保姆。
第二,对孩子宠爱过度,溺爱无度。“621”家庭模式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主导,一些家长“再穷不能穷孩子”的错误观念和“父母包办、无需回报”的糊涂观念,对孩子百依百顺,造成了孩子一切以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的自我意识,稍有不满,立即翻脸,只知报怨,根本谈不上感恩。
第三,家长自身缺乏感恩意识。有些家长本身就是只知索取,只知要求他人、要求组织、要求社会的人,他们不愿奉献、不愿回馈他人、不愿回馈组织和社会。 第四,对孩子要求过于严厉和刻薄。有的家长因对孩子要求过高从而要求过于刻薄严厉;有的家长因生活困难视孩子为负担,稍不遂愿,非打即骂。这些都不会使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和家庭的温馨、生活的快乐,也无法让孩子对父母报以感恩的心。一个没有感恩意识、对父母都不知感恩的人,当然是不会去感恩老师、感恩他人、感恩社会的。
2、学校感恩教育的缺失
孩子从进入小学开始就套上了沉重的枷锁。为了考上好初中、好高中或好大学,学习成绩的排名、家长的期望、学校的压力,把学生压得喘不过气来。使学校德育工作大打折扣,在高考的指挥棒下,中小学素质教育举步维艰,学习成绩成了评判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这就使得本来苍白无力的德育形同虚设,德育内容的“高大全”和盲目美化、神化英雄人物,由于离孩子的生活太远,让学生望尘莫及,使德育几乎成了口号。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没有机会去学会关心他人、为他人着想,也没有机会去学会感恩,最终导致了青年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
笔者记得前不久一家报纸上的一则报道:一位母亲在端午节的前一天准备一些粽子和一些鸡蛋,千里迢迢,去大学看望自己的亲生女儿,一到校门口,这位女大学生看到自己的妈妈一身破旧(且整洁)的衣着,就将含辛茹苦把自己喂养成人的亲娘拒之于大学门外。
“犬不择家贫、子不嫌母丑”,宋人留下的这句饱含人文哲理的不朽格言,数百年来在我们民族的道德文化传承中,一直发挥着积极的教化作用。然而,在校园里发生的这件事情,却让我不得不承认,这个被无数代人坚守的道德理念,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出现这种事情,自然会有人要举起道德批判的利剑,对这名大学生口诛笔伐。然而,将亲娘拒之门外,这在常人眼里已属忤逆不孝,何况还是一名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在校大学生?既然如此,我们不妨设身处地的想一想,这名大学生在血浓于水的母子亲情面前表现出这般绝情寡义,其背后难道就没有一点身不由己的无奈?
可以想象,从这名大学生看来,母亲一身破旧的衣着,在油头粉面、西装革履的都市人面前已经是十足的老土,一篮粽子,比起肯德基、麦当劳来更是土的掉渣,这些都会被人笑话,影响自己的脸面。谁会笑话?当然是指校园里那些和自己朝夕相处的学友、老师们。至此我们可以想象,如果这名大学生是生活在一个充满和谐、平等、博爱气氛的环境中,校园里洋溢着不以贫穷为耻,不以财富取人,以感恩敬人,对每个人的人格无分贫富贵贱都给予应有尊重的良好风气,在这样一种氛围的熏陶下,这名大学生还会不会对自己的母亲显得如此冷漠无情
遗憾的是,理想的鸡蛋往往经不起现实这块石头的碰撞。在当下的大学校园,教育的功利色彩至上而下几乎无处不在。母亲不因家贫而不为,省吃简用,想方设法将儿女送进大学,是希望她们将来能够反哺家庭,回报社会,成为一个感恩父母的有用之才。学校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地方,更是启迪心智、培育人才、教化人心的场所,如果大学生在走进校园后变的嫌贫爱富,不懂感恩父母,甚至不认穷母,这是母亲的不幸,又何尝不是学校教育的不幸呢?
上述原因形成的社会较为普遍的感恩意识的缺乏,也造就了当今社会对不感恩的人、对不感恩的事件的容忍度较大。感恩行为仅限于道德层面,没有法律的约束和相应的奖惩机制,导致那些不知感恩者也只能受到所谓“良心”的谴责,社会对不感恩的人、对不感恩事件的谴责和惩处力度不够,相应地也让感恩教育效果“打折”。
3、学生自身缺乏修养
依据人的自然发展规律,青少年会有一个青春期的 “心理断乳期”。在这个阶段,常常表现出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提高,自我意识、独立意向和成人感的形成,常以“小大人”自居。当受到成人,比如父母的否定后,会表现出强烈的逆反情绪。如果在这个敏感的阶段,父母的教养方式不恰当,学校的引导不足,再加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青少年很容易走向错误的发展轨迹。当青少年表现出强烈的逆反情绪时,父母已经被关在子女的心门之外,很难与子女进行情感的交流。许多家长就会表现出不耐烦,对孩子训斥、甚至打骂,颇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使自尊心极强的子女感到压抑和窒息,表现出更为强烈的逆反心理,与父母疏远,很难与父母建立感情,不但没有孝敬感恩父母的意识,甚至出现伤害父母的行为。
四、感恩意识的唤起
“人之初,性本善”。感恩意识的缺失,归根到底还是缺乏感恩意识的教育培养造成的。通过教育培养,可唤起青少年学生的感恩情怀,让他们学会感恩。这也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而又紧迫的必然要求。培养青年学生的感恩意识,要首先加强亲情教育,教育孩子从感念父母之情出发,不断树立浓厚的师生情、同窗情、母校情,通过亲情产生感恩,通过师情形成敬重,通过友情增强乐群,通过校情促进沟通,进而通过博爱感恩社会。让孩子学会感恩,关键是家庭、学校的教育和社会的影响。
1、充分发挥家庭教育这一人生第一课堂的作用
感恩意识的培养着重要从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开始,这是感恩教育的基础。要打好这个基础,发挥好家庭教育这个人生第一课堂的作用至关重要。
首先,父母及家庭成员要加强自我修养,培养自己的感恩意识。
其次,家庭成员之间也要做到互相感恩,形成感恩教育良好的家庭氛围。
第三,要引导孩子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不能以“养子不图回报”为由忽视了孩子对父母的感恩教育。施恩不图报是高尚的,受恩必报是必须提倡的,要教会孩子对父母及他人的关心帮助说声“谢谢”。孩子做了对父母及他人有益的事情,哪怕是吃饭时给你拿了一双筷子,你也要及时向孩子说声“谢谢”,让孩子在这种相互尊重、相互感激的家庭氛围中,耳濡目染地培养感恩意识。
2、强化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
学校是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全面发展、成长成才的地方。学校要把感恩教育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系统地、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