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共享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4-02-29 17:49: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共享实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财务共享实训总结

篇1

【关键词】高职;财务会计类;示范性实训基地;实践;探索

实训基地的建设是职业院校综合实力的标志,示范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更是办学实力重要展示平台。财务会计类专业(包括会计、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会计与审计等10专业)是广西乃至全国高职院校中开设最多,在校生人数也是最多的专业,具有覆盖面广、受益人数多的特点。加上会计作为一种商业语言,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同时会计也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建设财务会计实训基地,是培养与实际岗位需求相符的高素质技能型的会计人才的需要,在众多高职院校同类专业中具有推广示范优势。本文以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财务会计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为例,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和探索实训基地建设管理问题。

一、建设财务会计示范性实训基地的必要性

(一)广西会计职业教育的整体发展需要建设财务会计实训基地

当前,广西正面临国内外多区域合作新兴机遇,抓住机遇,获取资源,发展自我,既是发展优势产业群的客观需要,也是进一步扩大开放与合作的内在要求。广西为实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出台了推进广西优势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实施龙头企业和名牌带动战略,在产业集群发育较好的地方,引导集群企业加强产业链上下游整合和同行业分工发展,鼓励产业集群核心企业将核心业务以外的业务剥离,衍生一批配套企业。显然,广西区域经济建设新举措给财经类专业面向新发展、新需求带来再发展的契机,因为,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针对广西进入东盟商务区的远大前景,紧跟时展,瞄准广西区域经济尤其是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对财务管理人员的旺盛需求及对财务职业岗位群的知识、技术、能力的革新要求,建设财税金融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可以使学生在真实的或仿真的职业环境中学到和掌握本专业领域先进的知识和技术实际应用的本领,达到为企业培养具有专业素养的财税人才的目的,符合广西会计职业教育整体发展的需求。

(二)财务会计实训基地建设是会计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条件

从会计政策层面看,财政部于2006年颁布了39项新的会计准则;2007年1月开始在上市公司实施,并逐步在其他企业推行;2008年,财政部又对部分新准则作了相应修订;2009年以来新税制出台和实施、2011年小企业会计准则颁布等等,使得会计工作的规范化程度将越来越高。而会计核算的日益电子化、信息化、网络化,均对会计人员知识结构及综合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企业来说,由于会计工作的保密性和责任性,学生真正顶岗实习困难大;相对于会计专业每年大量的毕业生而言,会计岗位却是零星而分散的,“会计职业保密性”与“计岗位的分散性”造成会计专业实训难、实习难。在教学上,会计工作过程、业务操作示范等教学内容主要通过讲述进行传授,枯燥的表述难以完成以“职业判断”和严格的“处理流程”为特点的课堂教学任务,也难以吸引学生自主学习,有碍学生专业技能提升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因此,建设财税金融实训基地对会计实训教学可在特定的职业情境下着重培养学生职业判断力和业务处理能力,实现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并重的人才培养目标。

(三)是承担岗位培训任务,实现毕业生零距离就业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及用人机制的变动,高职毕业生就业已由国家统一分配变成自主择业。在旧的分配体制下,国有单位负担有为大中专毕业生进行实践培养的义务,不会因为学生实践能力弱而拒绝接收,这也是导致传统高职教育“重理论、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能力”弊端的一个原因。然而,当前毕业生就业分配采用“双向选择,自主择业”途径,社会的竞争与效益性原则迫使用人单位必须选择那些上手快,能力强的会计人员,而不是一个经过很长时间培养才会闪光的“金子”,因此,会计专业教育必须承担起原来由用人单位承担的全面培养具有综合能力毕业生的任务,以适应社会环境变化对会计专业教育所提出的挑战。面对原来由国家共同承担的巨大培养任务的转移,单一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及实力已远远不够,特别是对于一些底子薄、基础差的职业院校而言,这一负担已过于沉重,为此,通过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校行合作、校政合作的模式,建设财务会计实训基地服务于众多的中小企业势在必行。

(四)是学校发展和建设“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项目的需要

广西区教育厅2011年启动的“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项目的建设目标是把特色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结合起来,以特色专业建设为龙头,以课程建设为载体;加强师资队伍、实验条件的建设,进一步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特色课程体系;改革和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机制,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推进高校专业建设,全面带动我区高等学校的专业及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提升。为实现学校自身发展和建设“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项目,推进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满足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人才需求,为促进专业与产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进一步推动我院会计电算化专业特色专业的建设和对财经大类专业建设的特色引领作用的发挥,提升会计电算化专业服务社会经济的能力,建设财务会计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十分必要。同时以财务会计实训基地为依托,更有利于会计电算化专业在教育目标、师资队伍、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提高办学水平,更好地发挥服务社会的功能,起到引领、示范、辐射的优势专业作用。

二、我院财务会计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

(一)组建“校企政行”四方联动的项目建设团队

按照基地的教学、研发、技术服务等多功能一体化的要求,为实现本项目建设目标建立了“校企政行”四方联动的建设团队,行业企业共同参与,社会影响力强,优势明显。

本项目建设团队校、企、政、行组成情况如下图1:

图1:“校企政行”四方联动的建设团队

(二)努力营造实习实训的职业情境,建设功能多元的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与教学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课程和教学的建设与改革,主导着实训基地建设的方向和内容。由于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专业教学统筹学历知识和用人单位的职业能力标准,所以专业核心课程和教学内容应覆盖相应职业资格要求,通过学中做、做中学,突出职业岗位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以“能力中心的人力资源观”为指导,坚持“以岗位操作能力培养为核心,以人文素质和职业素质培养为基础”的原则,专业建设依托商品流通行业和制造行业及合作企业,构建“岗证学训”一体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岗证学训”一体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采用实践导向的模块课程,彻底改变了理论与实践二元分离的课程结构,专业实践活动从理论教学的附属环节变成课程的主要部分,实训基地变成了教学活动的主场。为此,在实训教学方面,针对不同的课程以“职业化”的思路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和建立职业认同感相结合。在实训基地建设时我们努力营造实习实训的职业情境,建设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功能于一体的功能多元实训基地。

(三)实施项目课题策略突破实训基地建设的资金瓶颈

投入不足、经费短缺一直是阻碍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在实训基地建设资金投入方面,除了学院的资金投入外,我们认为,既然课程和教学的建设与改革主导着实训基地建设的方向和内容,那么,实训基地的建设与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就是一个整体,于是我们实施项目课题策略突破实训基地建设资金的这个“瓶颈”。

在实践中,实训基地建设资金渠道我们主要以三种方式解决。

一是项目课题立项,专业建设和教改与实训基地建设同步进行。例如,我们通过“沙盘模式在会计系列课程中建设与实践”这个新世纪教改立项项目获得的资金资助及学院配套资金,2007年7月与金蝶南宁分公司共建金蝶ERP实训室,同年10月建成沙盘模式教学实验室,配备工业沙盘一套共6个盘面及若干适用于会计系列课程教学的自制沙盘教具用于沙盘模式在会计系列课程中的教学实践场所。与此同时,与金蝶南宁分公司签订了校外实习基地的协议,为与金蝶南宁分公司开展多角度全方位的校企合作奠定了基础。再如,抓住广西启动“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项目和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社会能力的良机,以会计电算化专业为载体,分别申报这两个项目并获得成功,得到到的项目资金共计235万元,用于实践条件改善的资金不少于100万元。事实上,项目课题立项这种途径既解决了实训基地建设的部分资金问题,也使得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主导了实训基地的建设,充分发挥了实训基地与教学相辅相成关系和相互作用。

二是通过项目申请财政专项经费。2010年我们向区财政厅申请财会系实验室专项拨款20.48万元新建“全程式”职业情境实验室和多媒体综合教室。2011年获得100万元实训基地专项建设经费的支持,夯实了原有的实训室的基础,并新建、扩建和完善了实训室硬件和软件设备,既优化了实训基地结构,也满足了教学上的需要,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技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三是与企业合作,以签订科研合同和捐赠协议书的方式获得企业的资金支持或提供的设备。这种方式既对校内实训基地,也建立起良好的校企互助合作共赢的机制,真正发挥校外实训基地对教学和人才培养的作用。例如与合作企业签订科研合同、准订单班培养方案、教师能力提升合作理事会、学生能力发展理事会等,校企合作向更加务实和更有成效的方向发展。

(四)借助平台促进交流,发挥实训基地示范辐射作用

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我们借助“示范校建设平台”和“校企政合作平台”促进沟通交流,较好发挥了实训基地示范辐射的作用。

学院通过实施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使学院在办学实力、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办学效益和辐射能力等方面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借助“示范校建设平台”,我们利用学院对示范校建设的统筹安排,同时抓住新校区建设的机会,运用学院在政策上、资金上的支持,对校内实训基地按“职业化”情境新建、改建实训室,综合利用现有的实训资源,拓宽实训基地的功能。

在“校企政”合作方面,我们以实训基地为平台,综合运用学院的教学资源,大力开展社会服务,提高专业辐射能力。最典型的案例是承办第三届广西高职院校技能大赛暨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广西选拔赛(会计技能赛项)。我们在进行会计技能竞赛的同时,成功举办了会计专业内涵建设研讨会和企业推介会,尤其是会计专业内涵建设研讨会,为参赛院校之间学习与交流、会计行业管理职能部门财政厅与院校之间的沟通提供契机与场所。通过承办这次活动搭建起的竞赛平台促进了校企之间深度融合、校校之间交流与沟通、校行之间的合作。

三、对财务会计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财务会计类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教育理念的前瞻性问题、校企融合与校际资源共享问题和实训基地建设资金问题。

第一,关于教育理念的前瞻性问题

高职教育的基本办学理念必须体现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本质属于课程和教学问题的一部分,必须把实训基地建设与高职教育的课程和教学联系在一起进行整体性研究。只有这样,实训基地建设的方向性才是明晰的,在构建实践课程体系时才能充分体现“能力本位”教育理念,落实到实训室建设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以及顶岗实习上才有可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第二,校企融合与校际资源共享问题

高职教育采用实践导向的模块课程,实训基地变成了教学活动的主场,怎样才能建成具有职业性强、共享性高、示范性好特征的实训基地?积极探索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如通过“筑巢引凤、引企入校”的形式来实现校企融合,将学校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真正实现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赢。

从资源共享角度看,校际间同类型的实训基地重复建设造成巨大的教育资源浪费。目前,广西高职院校主要走建立校内实训基地为主、各自联系企业行业的路子,部分高职院校在某些项目上通过采取小规模的校际共建的形式开展学生实训,但总体效果不太理想。我们认为,整合现有实践资源,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以实训基地建设基础较好的某些职业技术学院为中心,建设区域共享型实训基地(如财经职教联盟),进一步完善实践实训条件及配套管理水平,实现与各类院校资源共享、与企业资源共享,拓宽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其所具有的示范功能与辐射效应,为广西中小型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也为探索广西会计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提供参考范式。当然,实训基地共享需要建立共享机制平台、共享激励机制、管理运行机制和实训基地共享师资库,具备这些实训基地共享的基本条件,才能实现校际资源共享。

第三,实训基地建设资金问题

目前,实训基地的建设资金主要来自三种渠道:一是争取到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或财政资金支持、二是争取社会多元投资、三是争取银行贷款项目。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才能获得这些渠道的资金。从我们财务会计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经验看,以服务区域经济培养区域紧缺人才并结合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申请立项项目从而获得财政资金支持是获得资金来源的途径;在争取社会多元投资方面,遵循 “以实力求合作、以服务求支持、以利他求利己”的原则与企业合作有助于实现融资达共赢的效果。

总之,高职院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运作规则,有效吸纳社会资源,努力营造实习实训的职业情境,建设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功能于一体的实训基地,不断改善实训基地条件,满足学生了解企业实际、体验企业文化的需要;通过拓宽技术服务领域,提高为社会服务的水平,形成良性互动的校企合作新机制,提高校企合作水平与产学结合层次。

参考文献:

[1]杨水根.对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几点思考[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6,(1).

[2]陈章言.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之我见[J].职业教育研究,2007,(12).

[3]蒋琪,陈丽娟.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12,(17).

[4]陶昆.多元投资建设高职实训基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5).

[5]叶桂中.推进校企深度合作的借鉴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7).

篇2

关键词: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9.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32-0158-02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是高校的三大主体职能。其中,服务社会的职能主要表现为以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为依托,有目的、有计划地面向社会的现实需要,将高校的智力资源集中而迅速地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创造出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开展有高职院校特色的社会服务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的客观要求。因此,提高社会服务职能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环节,它既是高职院校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责任,也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大位会计学院会计教研室积极响应学院“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号召,结合自身优势,始终注重社会服务功能的发挥与提升;加大服务社会的工作力度,整合办学资源,充分发挥人才、学科等优势;不断创新思路,探索社会服务新途径;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力求践行“明德厚学,知行合一”的校训,为经济社会建设作出贡献,同时在服务中推动了学院的内涵式发展。

一、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内涵

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特征与高职教育的特征密不可分。因此,高职院校作为实施职业教育的重要载体,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功能,为经济社会提供全方位、多渠道的经济服务。安徽财贸职业学院2015年获批立项建设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其社会服务更因具有鲜明的区域性和行业性特征,主要任务是面向区域和行业提供技术应用型和高技能型的人才培训与培养,提供技术创新、推广和服务,实施先进文化的传播和辐射,使其成为区域的技术技能培训中心、新技术的研发推广中心、区域学习型社会中心[1]。

二、高职院校发挥社会服务职能的实践与成效

(一)开展多层次、多对象的技能培训

从2013年开始,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大位会计学院会计教研室的宋鹤年老师作为合肥明哲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的高级顾问与培训讲师,为合肥凌达公司等企业的会计人员做了“财务报表分析”的多场系列讲座。专业的技能培训使企业会计人员的会计理论和技能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职业道德素养得到更深入的提升,各种培训活动深受各企业的一致好评。

同时,大位会计学院承办了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的培训工作,每年为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开展考试培训,学员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的通过率达到93%,为社会输送了大量合格的会计人才。

(二)开展对口支援与交流,实现资源共享

1.教学资源共享

2015年暑假期间,用友新道暑期师资研修班在安徽财贸职业学院举办。大位会计学院为此次研修班提供了实训场地与配套设施,并协助用友新道科技有限公司协调来自全省12所高校的40余名教师参加研修。会计教研室作为该院最早开设用友新道VBSE课程的教研室,在研修班培训期间,与兄弟院校的教师针对VBSE教学和U8制题等有关方面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与经验交流,并分享了研修班的学习心得和教学体会。

2.人才资源共享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大位会计学院与大步车业等单位形成了以“人才共有、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为特点的订单培养模式。班级根据企业实际岗位需要,采用共性教W与个性教学相结合方式组织教学活动,按计划插入大步特色课程,以过程阶段性实训和毕业顶岗实训相结合方式组织实习实训。此外,学生考核按年度进行,由大步车业集团为考核优秀的同学提供学年奖学金,大步车业集团也将择优录用订单班的优秀学生入职公司。“大步订单班”的设立为校企深度合作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从定向培养到定向实训,再到定向就业,为广大学生构筑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为进一步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奠定了基础。

3.跨专业资源共享

本学期,应行知管理学院邀请,大位会计学院会计教研室贺之梦老师为工商管理专业近100名学生进行了ERP理论与实操课程的讲授,带领该专业同学认识不同部门在ERP中扮演的角色与作用,了解不同单据在系统中的传递流转过程,并指导学生自己操作,成功完成简单流程的ERP处理,提高了跨专业学生学习ERP系统的兴趣,实现了资源共享。

(三)深入企业内部进行相关指导、答疑等工作

1.协助企业开展招聘工作

2015年6月,大位会计学院副院长姚云霞和张露老师应邀前往安庆市潜山县,协助潜山县供销社新供销有限责任公司开展会计员工的招聘工作,负责此次招聘的笔试命题、监考、试卷解答与阅卷,并协助企业最终确定面试的人员名单。同时,在与企业进行沟通合作的过程中,姚云霞副院长等人与企业进行了深入交流,深化了系统内单位之间的情感,同时也深度了解了企业的人才需求,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借鉴。

2.指导企业财务税务工作

2015年8月,学院承办了亳州市谯城区地税局基层工作人员培训及考察学习活动。大位会计学院副院长姚云霞作为讲师团成员,为该单位工作人员进行了“营业税改增值税”的专题讲座,受到了学员们的广泛好评和亳州市谯城区地税局的高度认可。

大位会计学院会计教研室宋鹤年老师,从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被合肥明哲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聘为财务部经理兼培训部副总监。在聘任期间,全面负责该公司财务会计、税务方面工作,多次参与该公司培训部对外洽谈业务、集体备课、培训新员工等工作。2014年1月,该公司特聘宋鹤年老师为高级顾问,全面负责财务、税务相关工作。

大位会计学院会计教研室杨伟老师,2014年便被聘为安徽中安融资租赁公司咨询顾问。2014年9月陪同公司总经理程刚带队赴马鞍山普邦担保公司进行学习交流。座谈会上,作为公司咨询顾问,杨伟老师在皖江城市带战略背景下,就如何做好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如何实现互利双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受到与会人士的一致认可。通过交流,双方表示希望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3.展开专业对口服务工作

2015年12月,应安徽索特电气设备有限公司的邀请,大位会计学院会计教研室谢梅花、李红梅、汪银枝和范颖群等老师赴安徽索特电气设备有限公司进行参观,并进行专业对口服务。老师们首先参观了企业的车间厂房、办公场所。通过与安徽索特电气设备有限公司财务部主任、财务副总监宋远浩进行专业方面的交流和探讨了解到企业在实际工作中面临的困难,例如,企业非财务人员由于财务知识的欠缺造成的对会计流程的不理解,对会计凭证等重要的原始报销单据不重视、运用不规范等。会计教研室的老师们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改进措施和建议,帮助企业解决此类工作的难题。并就提升企业非财务人员的财务知识水平、营改增等税务培训达成了初步意见,对以后进一步的合作以及服务时间做了相应规划,以期未来开展更多互助互动的活动。

三、高职院校进一步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思考

(一)弘扬徽商文化,助力地方经济文化繁荣

作为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学院应传承、培育新徽商文化,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开放学校资源,为创建学习型城市提供资源共享服务。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展开。

1.开放网络资源。学院可将系部如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税务会计等精品课程和微课程等共享在校园网,与兄弟院校及合作企业共享智力成果。

2.开放会计实训室。继续对相关合作企业与供销社系统内单位等开放会计实训室,配合企业财务实训的需要,利用承办师资研修班等机会与合作单位、兄弟院校进行专业上的深度交流与探讨。

3.利用学校教育资源优势,开展继续教育、会计岗位培训以及财务指导工作,也可为中小企业会计人员进行专项技能培训与会计考试培训等,突出服务社会职能。

(二)对接行业企业,强化产学研结合

目前,安徽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呈现出发展快、效益好、活力强的运行态势,但部分企业的相关财务管理模式混乱、财务人员专业技能缺乏,技术服务与智力支持需求旺盛。因此,学院应继续以中小企业为重点,提供多方位的专业对口服务与会计技能培训,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比如,继续与省内中小企业对接,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定期召开校企合作论坛;组织院内教师主动服务企业,解决财务专业难题,引导企业实现创新转型升级,优化财务管理,提升核心竞争力。

(三)完善激励机制,提高教师参与社会服务的积极性

教师是高职院校履行社会服务职能的核心。只有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社会服务工作,从态度上积极配合提升服务能力,才能使学院上下一条心、拧成一股绳,共同谋求社会服罩澳艿奶嵘。

因此,可运用各种激励机制提高教师参与社会服务工作的积极性,为开展社会服务工作的教师提供经费、时间和各种配套资源的支持,将其取得的成果按一定标准折合计算工作量,并作为日后评定职称、获得奖励的考核条件之一[2]。

(四)搭建管理平台,构筑高效社会服务职能评价体系

制定高校社会服务的评估体系,既可以为评价高校的社会服务效能提供依据,也能使高校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实现新的跨越。构建科学、规范的评价体系指标,有助于了解地方高职院校人文社会学科社会服务职能的特点,拓展其社会服务途径,促进高校主动开展有针对性的社会服务活动,推动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实现并在服务中发展和完善自身。同时,也能够引导高校从盲目、被动、机械地服务社会转向真正主动、富有成效地服务社会,由片面服务到全方位、多渠道服务[3]。

以服务求发展、以贡献求支持、以合作求双赢已成为高职院校办学的新路径。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高职院校重要的社会责任。我们坚信,随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的推进,高职院校正在积极探索出具有自身特色的社会服务模式,高职院校整体服务能力和辐射能力将不断增强。

参考文献:

[1] 伍文彬.高职院校提高社会服务功能的实践与思考――以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为例[J].高教高职研究,

2011,(8):230-232.

篇3

通过调研企业、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和总结人才培养规格,电大会计专业应着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专门人才。为此,我们倡导电大会计专业构建“课岗证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有针对性地构建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素质教育体系,并根据地区生产和经济结构的变化以及会计行业人才规格情况适时调整和更新。电大会计专业“课岗证一体化”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把会计岗位素质和技能、职业资格证书知识深度融入课程体系,贯穿会计职业道德,实行教学做一体,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专门人才的一种模式。电大会计专业“课岗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框架具体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创建以会计岗位核算课程为核心,梯形进阶课程实训为主线的“课岗证深度融合”的课程体系。以专科阶段为例,会计课程逐步深入,由基础课程岗位课程综合课程,每个阶段同步进行配套的会计实训课,理论与实训相结合,教学做一体化。二是构建“四环双轨”实践育人体系,即通过“基础技能实训会计岗位实训会计综合实验企业顶岗实践”四个主要实践环节,采取会计手工处理能力训练和计算机网络环境下信息化处理能力训练“双轨”并行方式,递进式全面提高学员综合职业素养。三是灵活实施“岗位体验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进行会计课程教学,即将岗位认知、理论教学、模拟实验和岗位实践进行有机结合,边看边教、边做边学来体验与实操会计岗位核算过程,培养学员岗位职业素质和操作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四是贯穿会计职业道德培养全过程,不仅开设职业道德课程,而且要求不做假账。五是发挥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优势,进一步保障会计专业的教学质量。

二、电大会计专业推行“课岗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

(一)推行“课岗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1.有利于提高会计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课岗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将岗位素质与能力要求、证书考试大纲融入课程,教学做一体,实行毕业双证书,让学员集职业素质、技能和资格证书于一体,大大提升了会计学员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实力。2.有利于擦亮电大教育的招牌。曾几何时,电大无限风光,生源年年爆满,毕业生供不应求。然而,现在电大是四面楚歌,不仅有普通高校的不断扩招,而且还有大量民办教育机构的横空出世,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要不断深化电大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工作,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人才。高质量有实力的毕业生就是口碑,就是招牌。3.有利于拓宽电大的招生覆盖面,同时挑好终身教育的重担。民办会计教育培训机构,发展迅猛,成功案例值得借鉴。仁和会计教育在湖北发展迅猛,培训学员高达66万人;中华会计网校被誉为“会计人的网上家园”,网络视频课点击率极高;安越咨询专注于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的个性化财务培训,年均服务人数超过2.1万人。会计教育的市场需求旺盛,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发展36年,经验丰富、资源深厚、网络遍布全国,现需快速应变,吸取他人成功经验,发挥自身优势,挑好终身教育重担,服务社会。(二)推行“课岗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分析电大系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远程教育系统,优秀教师资源、优质教学资源和电大在线平台可共享,企业信息资源可利用,“三共享一利用”形成了电大会计专业推行“课岗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条件。1.优秀教师资源的共享。电大会计专业汇聚教学名师,专业主干课程均由资深专家打造。例如,杨有红教授主编和主讲的《高级财务会计》;汤谷良教授主编和主讲的《财务案例研究》;王仲兵教授主编的《会计制度设计》;陈汉文教授主编、池国华教授主讲的《管理会计》;黄桦教授主编和主讲的《纳税筹划》;王斌教授主编和主讲的《财务管理》与《企业集团财务管理》;赵保卿教授主编和主讲的《审计学》与《审计案例研究》;杨有红、欧阳爱平教授主编和主讲的《中级财务会计》;付磊教授主编和主讲的《基础会计》。电大系统丰富的教师资源共享,有助于推行“课岗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2.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教学资源是核心竞争力。电大会计专业不仅有一套名师主编的会计系列教材,而且在电大网络平台上有数字图书馆、多媒体课件、财务实训软件、教学辅导、实训案例、答疑论坛和考核系统等。会计专业教师不仅及时更新课程教学辅导资料和实训练习案例,而且在线答疑论坛帖子和过程化考核内容,可有效实现教学做一体化。3.电大在线平台的共享。自1999年以来,电大改变了以收音机和电视广播来进行教育的局面,教育由线下走向线上,教材资源与在线资源结合,面对面教育与在线学习讨论融合,实现弹性开放教育。电大在线平台打破了教育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促使教学资源的内容与形式更丰富多彩,逐步向多媒体化和互动化发展,有利于优质教学资源的配置与共享。4.企业信息资源的利用。通过顶岗实习参与社会实践,是突显办学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而实训基地的建设则是核心。电大可以通过整理和利用在校生和毕业生的企业信息资源,建立合作关系,有效解决学员顶岗实习的难题。电大一部分会计学员本身已就业,在本单位深入参与社会实践相对容易;另一部分未就业的学员可由学校推荐到合作单位实践。大量优质企业信息资源可好好利用,有利于推行“课岗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三、电大会计专业推行“课岗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需解决的问题

篇4

一、实训基地的建设情况

1980年农广校根据农民需要,建立了特有的农民教育的模式,开创了穷国办大教育的先河。但建校以来,基础建设十分薄弱,办学条件较差,实训基地投入更是微乎其微。学历教育一方面靠“教”(面授辅导),一方面靠“听”(听广播),学和用基本是脱节的,一些种养大户、示范户的试验、示范带动作用也十分有限。

随着农广校初等农民教育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等各种项目培训的开展,为满足培训需要,各地建立了零零散散的实训基地。据调查,目前辽宁省农广校体系的基地可划分为自建基地(由农广校自己经营,结合当地产业和学员所学专业开展种植和养殖活动,为培训农广校教师、学员实践提供服务,为农广校开展育种、试验、示范提供场所)、共享基地(是指农广校隶属农业局或推广中心,共享农业局或推广中心培训基地)、项目培训基地(在开展阳光工程、设施农业培训项目时使用的有关部门的实训基地)、联合基地(与合作社、学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部队、农户等联合开发的基地)。自建基地只占总量的3%,项目培训基地占到78%,联合基地和共享基地分别占10%和9%。但由于没有从上至下的政策、机构、体制做支撑,全省农广校的基地不成规模,没有标准,形式各异。有些基地,因没有后续资金支持,难以维持。有些基地掺杂各种复杂因素,不能与有关部门长期保持合作关系,随时解散,随时形成。还有些基地,与农广校需求相距甚远,不能满足自身所开专业和培训项目的需要。这说明当前农广校实训基地建设仅仅处于初级阶段,探索阶段。

二、实训基地建设的三种模式

什么模式的实训基地才更适应农广校的发展建设?笔者总结辽宁省农广校体系实训基地建设实践,结合其他省农广校实训基地的建设情况,综合分析各种因素,提出农广校实训基地建设的三种模式:

(一)共建共享模式

目前全国大部分县级农广校没有独立的项目和财务,要争取资金建立自己的实训基地,是很有难度的。

近几年,农广校以进村办班或送教下乡等形式开展学历教育,依托或联合隶属部门、乡(镇)、村(组)、农户等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形成农广校创建实训基地的有效模式。例如,辽宁喀左县农广校依托县农业推广中心蔬菜研究所为实训基地;昌图县依托推广中心实验基地,开展学生的实践培训;朝阳县农广校连续3年在南双庙乡南双庙村开办设施蔬菜全日制班,结合当地设施农业的发展,与村里共建日光温室大棚,作为教学班的实训基地,实现学生学习、生产实践共同促进。山东泰山岱岳区农广校在大陡山村建立了村级全日制中专班,立足大陡山茶叶这一主导产业,在村里已有茶园基础上,建标志牌,聘村支书,设专管员,建立了教师现场教学、学生动手实习的实训基地。

农广校把专业村农民作为招生和培养的对象,把当地产业园区作为实训基地,提升学生实践技能,这种办学模式,既推动了当地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大幅度推进了农广校学历教育的数量和质量,实现了双赢目标。据统计,2012年辽宁省内认定“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2000个,全省从事主导产业的专业农民占60%以上。为农广校办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这种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前景看好。

(二)协议联合模式

近几年来,农广校体系承担了多种农业培训项目。以辽宁为例,2004年起,全体系参与实施了阳光工程、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工程、新型农民培训工程、设施农业培训工程、东部山区特色产业、阳光工程远程培训、农业优质农作物技术示范推广项目等,每年要完成1万人的职业技能鉴定指标。在完成培训任务的过程中,农广校同专业大户、农事企业、合作社、学校、科研院所、部队等联合签订协议,在他们的基地对农民开展培训,这是农广校建立实训基地、完成培训任务的有效模式。辽宁岫岩县农广校与岫岩县槿宁食品有限公司合作,在公司基地连续开办了两期阳光工程食用菌加工培训班,收到很好效果。盘锦市农广校与大洼县鑫叶蔬菜合作社、盘山县的凯地农机合作社实训基地联合培训阳光工程学员。

据农业部统计,截至2011年底,全国1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至少有47.84万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万多家;到2013年第一季度,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已超过73万家。这为农广校提供了联合开展教育培训的平台。

(三)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近几年,我国农村产生了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等多种新型农业。据统计,截至2009年底,仅辽宁就有现代农业园区894个。农广校体系同现代生态农业园区联合,也是建设农广校实训基地的有效模式。

这些园区是新品种、新技术的集中区域,是龙头企业牵动下集生产、加工、经营、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基地。它包含了农广校更多的专业,如旅游管理、作物栽培学、市场经济学、农产品加工、商品流通学等。不管是学历教育学员,还是参训学员都可在这里抓生产,促实践,还可就业,不但能体会到教与学相结合的过程,还能为学员创业、致富打下基础。把现代农业园区作为农广校现场教学和临摹实习的场所,无疑会让农广校的实践教学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辽宁阜新海州区韩家店镇民主村的葡萄专业合作社,是“实训基地+合作社+休闲农业发展”相结合的现代农业园区。阜新农广校把该农业园区作为实训基地,让农民学员获得了更多的实惠。

篇5

【关键词】 实训软件 功能 开发 教学规律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高职教学实训实践课程的要求,高等职业院校都配备了相应的实训实验室、电脑设备等软硬件。笔者结合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实践,针对上海、浙江和广州三家实训软件不同的工商管理类模块,如市场营销实训软件、工商管理模拟软件和人力资源管理实训软件进行个案研究,找出其中的共性和特征,探讨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今后的教学软件的采用、实施及教学软件的开发者提供理论和实际的帮助,使将来的软件开发、设计与高等职业教学规律相结合,使其更好地服务工商管理教学,也更好地服务社会。

一、工商管理类教学实训软件存在的问题

1、工商管理类实训软件开发的教学思路亟需梳理

本文所分析的三款软件反映了当前部分公司所开发的工商类实训软件的面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主要表现为开发思路不明确,存在着对高等职业教学规律认识的缺失。当前高等职业的教学主要特征是强调学生掌握技能,因此根据课程的性质应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如教学做一体化式教学法、行动导向式教学法、任务驱动式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每一种教学模式或方法有一定的课程针对性、有一定的教学环境与条件的要求。从对目前这几款软件的分析表明,它们不能鲜明地体现出其属于哪种教学模式,这降低了软件开发的水准。软件的开发者一定要对具体的课程进行研究,根据适合的教学模式进行功能开发。

2、工商管理类教学软件开发的学科专业性需要加强

工商类课程的特点与其他相比有独具的特色:既有专业的深度又有专业的广度,专业细分与专业综合的特点兼具。就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理解其中的知识,掌握其中的技能绝非易事。除了普通讲授式的课程要求有高的专业教学水平外,实训软件课程也需要有较高的专业教学水平。然而我们却没有发现其中的专业特色,表现为专业体系的逻辑既与课程专业不符,也与企业实际管理脱节。以市场营销模拟教学软件为例,其软件介绍为:“教师端系统建立一个模拟营销环境。学生通过在模拟环境中扮演生产商、经销商及顾客三种角色,进行相应角色的市场环境分析,制定营销战略和具体的营销计划。”表述似乎合理,然而却达不到市场营销专业所要求的水准。市场营销的主体是企业,而非对象――消费者,消费者当然很重要。然而,从学生的角度去扮演某种消费者是不科学的,因而所得结果必然是不全面的。这种方式忽视了市场营销中的市场细分的问题,而市场细分是当前市场营销学的基石之一。

3、工商管理类教学软件权威内容的缺失

工商管理类的教学特色要有丰富和真实的情景与内容,其仿真度不够必然导致学科的理解仅限于一些笼统的概念。如计划、组织、协调指挥和控制,这些工商管理学上的概念与内涵一定要通过真实的案例进行诠释,才能形成知识与技能的良性循环。从几款软件来看,这方面内容的缺失不容忽视。因此这对软件的开发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建立专业知识库的重要性。

二、工商管理类教学实训软件的开发思路分析

1、实训软件的功能开发需要和课程设置相适应

实训软件的开发须满足课程设置的要求,以教学计划(培养方案)为总规划,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为具体学科规划,以教材为知识载体,这是目前最普遍的对课程的理解;在现实教学中也得到认同,原因就在于其符合当前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要求。

就笔者前期接触考察的三款教学软件来看,其开发者有上海、浙江和广州三地的公司,其共同点是缺乏对教学课程的支撑。具体表现为:其一,内容缺失较多,其中工商企业管理综合实训软件甚至没有企业财务管理这样的基本模块;其二,没有配套的教材,因此实训课就成为对着电脑里面的内容进行操作,系统性不强。有人认为,有软件里的内容,不需要教材一样可以让学生学习。这样的看法是错误的,至少是不全面的。教材的指导性、系统性是根据教学规律、教学实践总结的成果的,不可贸然舍弃,它的意义和作用是实训软件不具备的;实训软件的开发应以此为蓝本,不断加强其理论性和系统性。

2、实训软件的开发须体现其独特的科技功能

笔者在应用五款工商管理软件时发现,软件开发者没有发挥软件的功能,大部分是一些基本的操作应用。这完全不能体现其实训软件的独特的科技功能。分析其开发功能的缺陷有三。

(1)软件开发的功能仅仅是将一种“平面”思维移植到软件里面而已。举例说,案例分析这一工商管理重要的教学方法,本应是实训软件功能开发的重点,而软件开发者们却仅仅把案例的文字内容放在软件里面,这与教师用普通的word文件在课室里投影何异?或者说与学生翻看教材内容何异?与教师的教学有何裨益?实训软件如果不能有具独特的科技功能,则必然会使学生的期望值降低,影响实训工作的展开。

(2)软件的开发应当符合系统开发的“闭环原则”。再以工商管理综合实训软件为例。工商管理工作本身就要求符合闭环管理,亦即要求把所分析的企业的产―供―销、或人、财、物的管理过程作为一个有始有终的闭环系统,把系统中的各项业务管理,如生产、供应、市场、销售、物流、人力资源、财物等作为一个有信息输入、有信息反馈,有目标、有结果,有起点、有终点,再从更高的起点到更高的终点这样一个相对完整的业务链。软件的开发也应如此,有前文也要有后语,前后呼应,不能只开发某一功能,后续完全没有相应的功能配合。就工商综合实训而言,既然有产品管理功能,就会有销售管理功能,就会有财务管理功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业务功能。而笔者所接触的几家综合实训软件的开发却忽略了这一重要的开发思维,乃至软件前后各功能相互割裂,非常分散,这种缺憾有相当的代表性。当然,笔者仅以有限的软件作为分析对象或有不全面之处。

(3)软件的开发应体现其高技术特点。目前开发的工商管理类软件多半是将一些文字内容的组合放在软件里,最多是放一些教学视频,而不能体现软件高技术含量。实训软件的开发必须体现课程内容及教学的流程性、互动性、操作性。教师如何应用软件的操作按钮指导学生回应,这就给软件的开发者提出高要求,绝不仅仅是把一些内容放在软件里,而应当使用相应的技术来完成。举例而言,在市场预测、人力资源规划需求预测、销售预测这类教学中,完全可以将量化的数学统计内容放进来,将高职类院校学生学习统计学的困难解除,而学生也不必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做如最小二乘法这样的题目,真正可体现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而这方面的实用功能却在实训软件中鲜见。

3、实训软件应当配合高职院校教学做一体化的教改方向

高职教学的特色应当体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改革方向。工商管理实践教学更要体现教师精讲、学生多做特色,因此迫切需要好的互动载体,而实训软件则是体现工商管理教学的重要载体。

(1)实训软件应当体现“教学做”的教学过程。教、学、做皆不可偏废。教师精讲,不等于教师不讲。精讲是要抓住重点,讲清要点,突破难点,启发学生思维,对教师的要求只高不低。工商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的理论和实践结合得非常强的课程,而且涉及的知识层面十分广泛,让高职学生掌握企业管理,实非易事。如何避免工商管理的教学流光掠影,浮于表面,很需要教师的功力,需要实训软件助教师一臂之力。

(2)实训软件的开发应当体现学生的参与性。学生在实训软件中加强“实际操作”,寓教于做;实训软件恰应体现强化理论在教学的应用。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学习就是形成条件反射。例如,教学机器就是一门按学科的内容和逻辑联系分成的一系列知识项目,编制在一套严密的、逐次加深的问题模框里面,学生正确回答前一个步骤的问题,则进入下一个步骤。一些游戏攻略软件的设计就非常符合学习强化理论,环环相扣,不断深入,多种角色互想配合。需要说明的是,让学生做,不等于让学生不思考,一款好的软件是令学习者边学边做,或者做中学的。这符合高职院校学生勤于实际操作而疏于逻辑思考的特点。

(3)实训软件的开发应当体现课程的评价功能,从每一个知识项目出发,再对学习的结果进行考核。软件的开发在技术上的实现应当体现形成性评价,而且这种评价恰恰有软件的科技优势。课程体系的形成性考核,是指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全面测评,它要对学习者的学习成果进行阶段性考核,完整地体现出学习者对学习目标的掌握程度,而非期末的一纸试卷。高职院校当前提倡这种形成性评价,我们的高科技的软件开发者却忽略了这一重要的教学发展方向。

4、实训软件的开发应体现校企合作、知识产权共享的开放思维

实训软件的开发一般是软件公司开发,开发好后再销售给各高校,往往处于闭门造车的局面。而各高校由于有其不同专业的限制,以及教育体制内的固有的思维定势,几乎难以见到独立的优秀软件。而校企合作,资源互补,则可以实现双方共赢;企业有追求效率的动力,学校有对教育领域规律的把握。双方应当摒弃甲方乙方的固有角色定位,建立双方合作共赢、知识产权共享的成果。比如,双方签订合作协议,开发者利用对最新科技和软件的熟悉,教育者利用对实训要求的理解,优势互补。开发后的软件再行推广应用,前景广阔,大有作为。

三、结论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为:掌握高等职业教学规律并贯穿于实训软件的开发中是前提条件,尊重工商管理的学科专业特征是开发好实训软件的必要条件,而在开发中使用技术手段整合静态的信息是软件开发的必备优势,强调知识互补、知识产权共享是实训软件开发的新趋势。

【参考文献】

[1] 卢晓中:高等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 张积家:高等教学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 林宏: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J]职业技术教育,2009,30(11).

篇6

关键词: 手工会计会计电算化比较转换

“会计电算化”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它是一个用计算机来替代人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替代部分由人脑完成的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和决策的过程。手工会计和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两者之间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

一、手工会计与会计电算化的相同点

1.会计目标一致。

无论是手工会计还是会计电算化,都必须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调控服务,为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会计信息,加强经营管理,参与并提高经营决策水平和履行会计工作职责。

2.都要遵循基本的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共同遵守会计法规和会计准则。

会计理论是会计学的结晶,会计方法是会计工作的总结。会计法规是进行会计工作的法律依据,会计准则是指导会计工作的规范。无论是手工会计还是会计电算化,都要严格贯彻执行会计法规和会计准则,从措施、技术、制度上堵塞各种可能的漏洞,防止舞弊行为。

3.复式借贷记账原理相同。

无论是手工会计还是会计电算化,对发生的经济业务都要运用复式借贷记账原理,设置账户,填制和审核凭证,再进行排序、分类、计算、记录、判断等加工处理,然后编制会计报表。

4.都需要加强会计档案的管理。

手工会计的档案由装订成册的凭证、账薄、报表等构成。会计电算化档案除了计算机打印出来的书面形式的会计数据外,还包括存储在计算机硬盘中的会计数据和其他磁性介质或光盘存储的会计数据。手工会计与会计电算化都必须按规定期限妥善保管,以方便查阅与审计。

二、会计电算化与手工会计的不同点

1.系统初始化设置工作不同。

手工会计的初始化工作包括设置账户、建立会计科目、登录余额等。会计电算化的初始化设置工作则较为复杂,且带有一定的难度,其内容主要有账套的设置,网络用户的权限设置,操作员及权限的设置,公共基础资料的设置,会计科目引入,凭证类型设置,期初余额的录入,自动转账分录定义,会计报表名称、格式、数据来源公式的定义等。

2.科目的设置和使用上存在差异。

手工会计将账户分设为总账和明细账,明细账大多仅设到三级账户,此外,再开设辅助账户以满足管理核算上的需要;科目的设置和使用一般都仅为中文科目。会计电算化科目的级数和位长设置因不同的软件而异,完全满足了会计明细核算方面的需要;科目的设置上除设置中文科目外,还设置了与中文科目对应的科目代码,使用科目时,计算机只要求用户输入某一科目代码,而不要求输入该中文科目,但在显示打印时,一般都将中文科目和与之对应的科目代码同时显示。

3.凭证审核签字方式不同。

手工条件下,审核凭证由审核人员审核后亲笔签字确认。电算化条件下,只有凭证审核权限的会计人员调出凭证并“签字”确认,确认后才能记账。若审核发现问题,计算机程序将拒绝签字,并告知填制凭证人员修改或删除。已审核通过的记账凭证不能修改,只能取消审核后才能修改。

4.账表的存储介质不同。

手工条件下账表是书写在纸介质上,无论订本式、活页式、卡片式还是账薄都要顺序编号。电算化条件下,账表存储在磁性介质上,内容不是永久存在于计算机中,而是在需要查看、打印时临时生成的,它既不影响使用者获得资料的速度,又节约计算机存储空间。财政部要求把相关账表打印出来,日记账天天打,明细账、总账至少一年一次。

5.资料的查询速度不同。

手工条件下,要查询历史会计业务,必须一册册翻,不仅速度慢,而且准确性难以保证。电算化条件下,计算机根据查询资料应满足的条件,就能准确、快速查到数据。数据资料的不断积累,还为账务分析、预测、决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6.对账工作的要求不同。

手工会计核算的对账工作,一般可分为账证、账账、账表和账实核对四个方面,缺一不可。在电算化条件下除账实核对以外,其他三个方面的核对要求和方式都发生了变化。账证核对,需进一步加强。这是由于从原始凭证的归集、整理、审核到填制记账凭证,这一系列过程是依靠人的处理来完成的,因此差错必然会出现。同时由于计算机对资料的自动处理和共享调用,使记账凭证向计算系统的录入近乎是会计核算的惟一数据输入环节。它的正确决定了后续其他各环节。账账核对基本可以取消,因为登账工作是由计算机程序自动完成的,总账、明细账、日记账的资料是一致的,以核对为目的的账账核对已经失去了原来的意义。由于各单位业务情况千差万别,会计科目的设置也不完全相同,账表核对应区别对待。

三、手工会计实训和会计电算化实训的转换

为了促进学生对手工会计与会计电算化相同点和不同点的全面掌握,学校应将手工会计模拟实训与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相结合与转换,将学生所学的会计理论知识与实训技能系统化、整体化。具体措施如下:

1.学校应建立两个会计模拟实验室。一个是手工模拟实验室,主要用于手工会计的实训。另一个为会计电算化实验室,主要用于财务软件(金蝶或用友软件)的演示应用与练习。这样有利于学生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进行财务软件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教学案例进行电算化会计的实际操作。

2.学校应将会计模拟实训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手工会计模拟实训,要求学生模拟某一企业会计数据,把一整套会计业务资料,利用手工处理方法,完成从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填制到日记账、明细账和总账的登记和会计报表的编制。第二层次是手工与电算化相结合与转换的模拟实验,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把手工会计模拟实训中使用过的实验数据改编成一套适合某个具体财务软件的会计电算化实训数据,按照商品化财务软件功能模块,增加账套、操作员、科目编码、辅助账、查询、自动转账、报表及工资表计算公式等财务软件实训资料。会计电算化实训可分成若干个单元,要求学生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系统初始化、日常账务处理、期末处理、输出会计报表等工作流程。第三层次是实训总结,学生通过比较手工会计实训及电算化会计实训的结果,写出书面的《实习报告》,总结实训过程的经验,同时找出实训中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

手工会计模拟实训与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的结合与转换,增强了学生对两种会计处理流程的感性认识,巩固了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的学习效果,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会计实行电算化的必要性和电算化给会计领域带来的变革,对会计电算化的作用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参考文献:

[1]薛云奎.手工会计的技术特征及其对电算化会计的局限.会计研究,1997,(11).

篇7

 

据国家教育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等部门统计,2010—201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每年都在创造历史新高,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现状,党的十报告针对我国高等教育做出了战略部署,强调“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国家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则早在2010年就指出:“高校要根据社会需求变化,进行学科、专业方向的调整与建设,积极推进实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

 

因此,高校专业设置要尝试与市场接轨,应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实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专业人才。随着资本运作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空前发展,会计的学科内涵和工作职能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特别是近年来会计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拓展了传统的学科领域,并逐渐形成了“现代会计”领域。如何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做好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以便于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可以迅速进入角色,并且为企业的长足发展带来丰厚的效益?这个问题再一次摆在了广大会计专业教育工作者的面前。本文结合相关问卷调查结果及教学实践,提出了面向社会需求的会计人才教育新模式。

 

一、“互联网+”时代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情况分析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更高,要求实现更高端的科学化发展。会计人才不只是要具有会计知识,还要具有职业素质、职业判断、驾驭信息技术、创新意识和职业技术等能力。为此,本文进行了历时一年的会计专业人才需求相关方面的调查,主要以走访和函调形式,调查对象以用人单位和财会专业部分毕业生为主。此次调查和访谈结果表明,高校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和现代企业人才需求两方面存在着问题。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职业素养有待提高。现代企业的财务部门是企业经济发展的主要部门,会计则是企业经济活动的中心环节,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发展的好坏。目前仍存在部分会计专业毕业生缺乏一定的职业素养的现象,工作中缺乏责任心,缺少敬业精神和合作态度,不能对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不明确个人职业发展目标。

 

2.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有待提高。会计工作要求技能型人才,除了掌握会计理论知识,还能够进行实际操作。然而,在教学课堂上,偏重视理论的讲授而一定程度上忽视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部分大学生在学校的时候过于重视书本知识的学习和考试,却忽视了动手能力的培养,最终走上工作岗位时易眼高手低,难以尽快地进入工作角色或难以胜任岗位。对于会计专业学生来说,会计实训、企业ERP沙盘模拟、VBSE综合实训等相关课程的教育活动应相应加强。

 

3.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不一致。在会计人才需求结构中,高端会计人才尤其是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级会计人才是稀缺人力资源。而高校的专业人才培养应摆脱学科型教育、学术型教育的框框,尽量设置跨专业课程供学生选修,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出社会所需的高级会计人才,使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相一致。

 

二、基于社会需求导向下的会计专业的教学改革

 

相关研究报告显示,国外大学在教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尤其注重教育的社会需求特性。与之相比,我国大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社会参与程度要低得多。因此,本文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教学方式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优化课程设置,注重能力的培养与个性化培养。在课程设置上,既要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递,又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知识培养方面,重点教授会计基础理论知识、会计专业知识和独立学习能力;在素质培养方面,重点教会学生交流交际、专业运用和责任心。在教学实践中,应根据会计实训的专业研究成果,优化课程设置,完善基于社会需求的教育方式。

 

在教学实验实践中,积极开辟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尽可能增加实训内容。通过建立校内的模拟实验(包括手工模拟实验和计算机模拟实验),让学生了解现代企业生产、经营的全部业务,掌握各环节的会计核算,掌握企业经营成果的构成、收入和费用的核算等内容。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到生产、经营的第一线去参观,或是在寒、暑假和“公休日”期间让学生自己主动去参与生产、经营活动。在课程设置上还应多增加选修课程。要因材施教,分类培养。

 

2.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依照我校当前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计划的要求,实践教学有利于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完整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应该包括校内实训、校外实训以及初步科研训练等几个环节,每个环节的教学侧重均有不同,且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要因材施教,分类培养。其中《会计实训》的前置课程是《基础会计》,后续课为《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等课程。会计实训是配合《会计学》课程所开设的一门后续实践课程,本实训为以后学习财会专业知识,奠定了良好的账务处理基础。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课程,应以实践教学为主,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衔接,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ERP沙盘模拟课程是企业管理技能训练课程,通过模拟工业企业的若干会计年度的经济业务,可以增加学生对企业的真实环境的感性认识,进行相关技能的演练和培训,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实习基地的建立,可以使学生到企业内部获得工作岗位,实际体验企业财务工作,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切身感受会计工作的氛围与日常工作的细节,更好地适应以后的工作岗位。初步科研训练大多采用毕业设计的形式,工作主要是学生在掌握基本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选定毕业论文题目,设置研究目标,完成科研流程,从研究流程设计、研究工作开展、研究过程总结、研究论文撰写等方面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具备一个会计专业工作者在科研方面的基本技能。

 

3.产学结合,校企合作。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培养模式,需要与市场对接,与企业需求对接,走产学结合、校企联合的办学之路。对于会计专业,可以选择会计专业软件研发公司、会计事务所、小型民办企业、大中型商场、集团公司等企事业单位,与之开展长期的校企合作,既可建设为学生顶岗实习的基地,又可以根据企业提供的订单进行人才按需培养,还可实质性地解决部分学生的就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可以充分考虑用人单位的合理化建议,适时调整培养方案,对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进行动态调整,同时辅以对师资的弹性评价、个性化教学及教学管理等评价方式的改革。如学校在学生毕业设计(论文)阶段,可以要求学生到企业去完成毕业论文,由教师出题、学生出力的传统方式转向由企业出题、教师指导、学生出力的方式,将毕业论文同企业新产品开发项目的评估、技术改造项目的评估、企业资产评估等内容紧密结合。

 

三、基于社会需求导向下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互动机制的构建

 

在社会需求导向下,民办高校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与企业需求相一致,就必须建立两者的互动机制,建立共享平台,针对企业提出的人才需求,民办高校来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组建实践教学基地,展开师资与企业资源的融合研究,将校企联合办学全方位、立体式地推展开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企业需求相一致,使校企合作互惠共赢。

 

1.建立高校和企业共享平台。基于双方资源优势,进行资源的合理交流与整合,实现教育持续稳定发展与企业效益最大化的“双赢”目标。学校改变封闭式教学观念,树立开放办学思路,积极引进校外人员来校教授、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等工作。

 

2.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建立高校与企业相互交流的桥梁,扩大高校信息接收范围,增加高校的社会知名度;共同创建创新实训实验室,引入全新商业社会沙盘模拟系统,教授学生创新实操能力的同时,学生能更早地接受企业的职业理念,进入职业角色,产生归属感和责任感,增加其职业凝聚力,为企业进行专业人才“再教育”培训服务,实现校企共赢,形成密切的互惠互利关系。

 

3.促进“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高校鼓励在岗的会计教师“走出去”,到企业挂职锻炼,学习各项业务核算操作,弥补实践经验不足。在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建立“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师”等实践教育中“教师+会计”、“专职教师+专职财务”有机结合的新机制。

 

四、结束语

 

从社会需求的角度出发,在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议建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构建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创新互动机制。实践经验表明,这种做法契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能够明显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篇8

2010年11月30日,经教育部、财政部批准,我校成为第二批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期内,我校做好了实训室的方案编制、论证、招标采购及建设监督与管理等环节的工作,对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等6个重点建设专业投入资金4326万元,建成了52个实训室,极大地改善了实验实训条件,积累了实训室建设的经验,并在区域内形成了良好的辐射和带动作用。通过分析总结我校近年来在实训室建设上的做法,对实训室建设工作谈几点体会。

1 明确指导思想和建设思路,是做好实训室建设工作的前提

我校实训室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黄蓝两大经济区建设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突出重点,彰显特色,贴近行业企业实际,营造真实(仿真)的职业环境和文化氛围,建设与企业人才需求相结合、与专业人才培养相衔接,设备先进、管理规范,满足“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需要,同时具备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技能竞赛、职业师资培训、科技推广及应用等功能的国内先进的区域共享型综合实训基地。

我校实训室建设的建设思路是:以建设满足基本技能训练需要的实训室为基础,建设了石油产品检测、钳工操作等实训室;以建设满足岗位技能训练需要的实训室为重点,建设了化工总控操作、机械加工车间等实训室(车间);以建设与区域主要产业紧密结合,集仿真虚拟实训、生产性实训等功能为一体的满足职业综合技能训练的实训室为特色,建设了化工智能化模拟工厂、石油装备生产车间等实训室(车间);建设新能源、人工智能、石油技术等实验室,为东营市石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进行科技研发、技术服务及国家级化工类职业教育师资培训提供支撑。

2 在校企深度合作基础上,紧紧围绕专业需要,是做好实训室建设工作的关键

按照以上指导思想和建设思路,我们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并根据各专业的特点,紧紧围绕专业建设的需要,进行实训室建设。

比如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投入资金1020万元,山东友泰集团等企业捐赠教学仪器145万元,按照“引入行业技术标准参照企业设计规程选用企业生产设备共同设计实训环境开发实训项目协作实训管理”的思路,建设了9个校内实训室,改造整合了4个实训室,建成“校中厂”――高分子合成中试车间,建成了“基本技能平台――单元技能平台――综合技能平台”模式的开放式实训基地。

再比如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投资1047万元,东营华特电气设备有限公司等企业捐赠数控机床等教学设备101万元。按照适用、实用、先进性原则,新建、扩建了钳工、机床检测与维修、机械创新等3个实训室,机械加工实训车间、石油装备生产车间等2个“校中厂”。依托校内实训条件,注册成立了东营市永丰嘉誉有限公司,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建成了集教学、科技研发、技能培训、生产加工于一体的校内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

3 科学编制实训室建设方案,是做好实训室建设的基础

实训室建设方案是进行实训室建设的基本文件,是做好实训室建设工作的基础。为保证实训室建设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先进性,申购设备的先进性和合理性,我们精心制定实训室建设方案。并组织有关人员先后到30余所示范院校或企业进行考察学习,充分听取专家、企业技术人员的意见,对建设方案进行修改完善。在此基础上,组织来自于国内普通高校、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和行业企业的校外专家和校内专家组成专家组,对实训室建设方案进行了集中统一论证,专家组一致认为,我校实训室建设方案科学、实用、合理、可行。

4 做好政府招标采购及合同签订工作,是做好实训室建设的重要环节

成立了项目建设小组,实行责任制,项目建设单位主要负责人为项目建设第一责任人,各建设项目招标采购工作从技术参数审核、招标文件审核、答疑、开标、合同审核等各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一是建设项目立项后,填写《东营市政府集中采购计划报批及运行程序底稿》,经财务处、院长审批后,报市财政局文教科审批后,报市财政局政府采购办公室,审批后,报东营市市级机关政府采购中心进行招标采购。二是做好技术参数及招标文件审核工作。按照东营市市级机关政府采购中心要求组织各建设项目责任人,对项目技术参数进行认真细致的核对,对招标文件进行审核。三是做好答疑与开标工作。组织各建设单位选派政治素质好、公道正派、责任心强、业务熟练的同志参与答疑及评标,并严肃工作纪律,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四是按照招标文件及政府招标采购程序做好招标公示与合同签订工作。

5 加强过程管理,是保证实训室建设质量的重点

首先落实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各项责任,各建设项目从进货验收的外观检查、数量检查、质量检查到项目施工监督、安装调试验收等各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教务处、纪委、财务处及总务处等部门负责有关协调、检查督导及验收工作,做到了全程督查、指导、协调。其次制定《实训室建设进度表》,制作《项目建设标牌》、《实训室项目建设实施工作流程》、《实训室建设任务分解及责任人表》并在项目建设现场张挂,规范项目建设过程管理,使建设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有章可依、有据可循。同时做好项目建设过程的施工监督管理,发现问题及时沟通纠正。第三做好进货验收、安装调试、验收等环节的验收工作,严把验收关。各项目建设单位严格落实各项规程,把每个环节的工作做实做细,并认真填写《进货验收单》、《安装调试验收单》、《验收申请书》、《第一次验收单》等,做到滴水不漏,保证了建设质量。

篇9

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实施实践教学的基础和首要条件,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对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解决技能人才培养瓶颈的关键措施。《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把工学结合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这是职业教育理念的重大变革。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全面职业素质、技术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主线,体现“三化”“四个结合”。即能力培养的专业化、教学环境企业化、教学内容的职业化。教学培养目标、教学计划与质量评价标准的制定要企业与学校相结合;教学过程要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学生的角色要与企业员工的角色相结合;学习的内容要与职业岗位的内容相结合。为此,需要对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案进行研究,为实训基地的建设提供借鉴。

1 市场营销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背景

“十三五”期间,围绕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主线,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以强化基础性、通用性技术技能实训为重点,加强基本教学型技能实训设施建设,增强职业学校基本实践教学能力;以强化岗位专业技能实训为重点,以校企合作模式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或兼具生产、教学功能的专业化实训基地;以职业和就业能力建设为重点,建设区域性、行业性公共实训中心,突出模块化实训特色,促进职业技能实训资源整合和共建共享,向包括职业院校在内的全社会开放。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稳定和扩大培养培训规模。

贵州省商业学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采用“课岗对接,理实交融”的培养模式,以优质核心课程建设为契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课程开发,以行动导向进行教学模式改革。该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为导向,围绕学生在企业的岗位能力需求以及岗位提升能力的需求,在真实的企业化环境中,依据观摩―体验―模拟―训练―实战五步递进的方式,通过对企业工作任务的实施,开展课程教学和实战训练。通过“学中做”“做中学”的方式,培养学生营销单项操作技能及营销综合技能。进一步对我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实训条件提出更大的需求。

2 市场营销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基本原则

2.1 导向性原则实训基地建设要发挥导向作用,考虑把优质教育资源与行业企业生产有效结合起来,以项目建设的形式完善学校重点专业实训基地建设,通过实训基地真实的职业环境,按照与职业岗位群对接的要求,开展各种技能训练。

2.2 共享性原则实训基地建设目标定位要准确,要综合利用现有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辐射相关专业。各实训室的建设不仅满足本专业的实践教学需要,也要满足其他相关专业学生的实训需要。

2.3 效益性原则实训室建设应与各专业人才培养规模和市场对技能型专门人才需求状况相匹配,要注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要创新管理理念,注重开辟新思路、实行新机制、采用新模式,提高实训基地的经济效益。

2.4 持续性原则通过多种途径,提高软、硬件设施建设水平,增强实践教学和社会服务能力。要坚持依靠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的原则进行建设,在保证完成实践教学的前提下,创新实训基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行专业化生产经营,企业化服务管理,形成管理、运行、发展的长效机制,使其成为集教学、培训、生产、科研为一体的多功能教育实体,确保基地的可持续发展。

3 市场营销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目标

实训基地是集理论与实践的专业能力培训和职业素质训导为一体的职业教育的场所。实训是培养和提高人们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受训者通过实地体验、实际操作、实战演练从而习得技术技能的过程。实训的目的是以提升实训者的技术技能为主;实训的内容是以实际操作技能为主;实训的手段是以实物操作和仿真模拟为主;实训的功能是以是否促进就业来体现。

通过校企合作的营销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实现企业、学校优质资源融合、教学科研协同、学校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实验教学新模式,探索满足新时期人才培养需要的实验室建设和教学改革方向,建立创新人才成长环境,支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服务国家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营销专业综合实训中心将承载以下功能。

3.1 实践教学基地

市场营销专业实训基地建成后将作为我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进行自我认知、企业认知、专业技能训练、岗位能力培养、企业运营管理为一体的综合性实践教学基地。

3.2 师资队伍培训基地

市场营销专业实训基地建成后将服务于国内、省内市场营销专业师资队伍提供实践教学课程、实践教学方法与教学信息化领域的研修与服务。

3.3 优质课程体系建设平台

市场营销专业实训基地建成后,应加快市场营销专业优质课程建设,推出一批资源共享的慕课、视频公开课等在线开放课程。建立在线开放课程学习认证和学分认定制度。组织专业(学科)带头人、行业企业优秀人才,联合编写具有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性的市场营销重点教材。

3.4 贵州省精品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基地

通过市场营销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校企深度合作,建立专业实验与专业训练、专业技能培养与实践体验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模式,打造贴近实际的模拟、虚拟、仿真实验环境,实现专业实验与科学研究、社会实际、社会应用相结合。探索学校与产业、行业、企业协同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为用人单位培养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3.5 社会咨询服务、培训基地

市场营销专业实训基地建成后将作为企业、营销就业人员、创业青年及相关单位提供营销能力提升培训和咨询服务。

3.6 示范基地

市场营销专业实训基地着力打造实训环境仿真、平台仿真、业务仿真;开发及引进优质新型教学资源;提升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加强实训中心管理及示范推广。建成后将作为校企合作优质营销人才培养基地、实践教学基地、师资研修基地。打造特色卓越营销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等。

4 市场营销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规划

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人才培养路径规划分为认知、熟知、实战三个阶段。

认知阶段:即认知自我、认知企业。通过实训让学生认知自我,透析自我人格特质;认知企业,让学生体验企业经营管理流程、在竞争环境下生存发展的过程;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综合素质。

熟知阶段:即进行专业基础实训和专业综合实训。在实训中进行营销典型任务、掌握营销工具、认知营销对企业的价值创造过程。

实战阶段:即进入搭建的虚拟商业社会环境,通过对现代制造业、流通业及其与现代服务业进行全方位的模拟经营及管理,使学生感知企业内外部组织管理流程、业务流程及各组织间的关系;学生根据组织岗位任务完成相应的工作;在此基础之上,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协调沟通能力、综合决策能力。

通过实践教学人才培养路径中三阶段细分为认知实训、专业基础实训、专业综合实训、校内综合仿真实习四个功能区。

(1)认知实训区,包括先天沙盘实训室、企业模拟经营实训室。主要面向学生开展认知类实训。通过实训让学生认知自我,透析自我人格特质;认知企业,让学生体验企业经营管理流程、在竞争环境下生存发展的过程;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综合素质。

(2)专业基础实训区,包括信任沟通实训室、策略销售沙盘实训室、营销实战实训室。针对当今及未来社会人才需求,以营销岗位技能训练为目标。在实训中感知营销典型任务、掌握营销工具、认知营销对企业的价值创造过程。

(3)专业综合实训区,包括B2C门店营销综合实训室、B2B大项目营销综合实训室。通过分层级模式,使学生掌握B2C门店营销能力和B2B大项目营销能力。

(4)校内综合仿真实习区,通过多专业协同实训为手段,以打造虚拟商业社会环境为目标,通过对现代制造业、流通业及其与现代服务业进行全方位的模拟经营及管理,学生在多类社会组织中从事不同职业岗位工作。使学生感知企业内外部组织管理流程、业务流程及各组织间的关系;学生根据组织岗位任务完成相应的工作;在此基础之上,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协调沟通能力、综合决策能力。

5 市场营销专业实训基地教学平台建设

5.1 认知实训区

5.1.1 认知实训区――先天特质沙盘实训室

先天特质测评是围绕心智结构,以人才测评基本内容为基础,将动物行为学和人类行为学融合,利用老虎、海豚、企鹅、蜜蜂、八爪鱼五种动物显性属性反映人类思维与行为特质,让学生了解到不同人群之间的思维差异,学会根据不同特质的人才采取不同的行为沟通模式。通过学习达成学生自我认知、职业规划、了解他人、高效沟通的课程目标,从而有针对性地训练各项创业就业素质,使之成为一门集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的体验式演练课程。

互动式教学:通过现场举例问答互动、固定场景模拟演绎、观看教学视频回答问题,提高学习兴趣,轻松掌握课程内容;体验式教学:通过沙盘与教具卡片,让学员自主思考及亲身体验,动脑又动手完成基本行为特质在沟通的有效运用,提升学习成效;趣味式教学:通过科学测验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自我和行为标准,以案例视频、卡牌桌游、情景表演等多种生动有趣的教学环节设计,增强课程趣味度。

5.1.2 认知实训区――企业经营模拟实训室

企业经营管理沙盘系统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体验企业,体验企业经营管理流程、体验企业在竞争环境下生存、发展的过程以及为此过程而必须做出的关键决策。系统地体验制造业企业的完整运营流程,理解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协同过程;深刻理解企业战略的重要性,学会用战略的眼光看待企业的业务和经营,保证业务与战略的一致;掌握常用的营销方法和营销策略,学会分析市场、制定营销策略,进行竞争对手分析;了解生产运作管理的基本内容,感受生产与销售、采购的密切关系;理解“现金”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学会解读财务报表,进行简单的财务分析;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树立全局观念及共赢理念;体会信息化对企业管理的重要作用,理解企业信息化建设对企业管理引起的变革。

5.2 专业基础实训区

5.2.1 专业基础实训区――信任沟通沙盘实训室

信任沟通沙盘是以销售拜访过程为主线,精品视频、情境演练为主要辅助教学工具和方法,通过对销售拜访流程的逐步展开和真实、贴切、深刻、对照鲜明的视频嵌入式教学,配合连续、阶段性案例设计,模拟客户真实情景进行销售拜访与推进,让学生能够在视听、互动和现场演练中体会到销售拜访的全流程与沟通技巧。了解客户决策思维过程;认知基于客户认知的销售沟通流程,并制订拜访计划;了解关注客户感受的思维方式;熟悉双赢拜访沟通技巧;感知专业化销售能力;了解销售内部共同语言、提升沟通效率。

销售的成功,是由销售和客户一次次面对面的有效拜访构成的,每次客户拜访决定了销售策略的执行、项目推进效果和质量。只有见面,彼此才会建立信任,只有建立信任,客户才会购买。

5.2.2 专业基础实训区――策略销售沙盘实训室

策略营销沙盘模拟训练课程借助直观的沙盘教具,在公开透明的市场上进行经营竞争模拟,学生分别担当制造商、总和零售终端的角色,共同协作实现整条供应链的高效运作。通过项目的生动案例进行沙盘实战演练,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复杂销售的精髓,掌握销售中识局、拆局和布局的策略制定。同时,以量化的工具对效果进行分析评价,将战略营销管理的知识和技能融于整个模拟训练之中,使学生感悟知己知彼、谋定而动、行动前计划的重要性,在团队中建立对于销售策略的共同认知,统一销售语言,从而获得解决销售困境的能力。

5.2.3 专业基础实训区――营销实战实训室

营销实战沙盘模拟一家公司公开招聘组建营销团队,经过共同进行目标市场分析、客户价值定位、营销规划、专卖店、加盟店设计与建设、市场品牌传播与活动策划等准备工作,进行交易会集中竞单,并完成订货、交货及客户服务的营销完整过程,并做出收入、成本、费用、利润分析,对各个岗位和关键任务进行绩效评价。体验营销组织营销规划和营销业务全貌,以全局视角纵观营销;通过角色分工,体验各主要岗位角色典型任务、关键工作、分析决策事项;团队协作,跨部门分析制定策略和业务规划,体验各角色协调合作重要性;通过制订业务计划、收入费用预算等,体验业绩与营销费用管理的重要性;体验规划、渠道、市场、销售、交付、客服、销售管理、财务等全业务流程;培养团队协同合作意识、控制营销风险,强化按计划规范有序经营的意识。

5.3 专业综合实训区

5.3.1 专业综合实训区――B2C门店营销综合实训

以门店营销岗位技能训练为目标,通过营销门店的实训,使学生熟悉门店营销业务、流程与工具;了解并体验职业形象、基本礼仪、销售沟通、商品导购、陈列、收银等几大核心技能,并能有效应用;了解门店管理及运营流程、关键业务及营销技能,认知门店管理及销售典型任务。在真实环境中,针对不同的顾客,门店销售会用一定的方法来根据不同顾客的购买需求,通过接近、需求探寻、有效引导、有效推介、销售沟通,为顾客提供愉悦的体验和专业建议,以满足顾客真正的需求及获得价值。通过小组讨论、方案确定、角色扮演、总结分析等方式,充分调用之前所学,锻炼完成任务、解决问题的能力。

5.3.2 专业综合实训区――B2B营销综合实训

营销专业综合实验教学是以实际营销业务、营销案例为背景,让每个学生置身于门店营销实战的场景中,以各自代表的角色和岗位,通过业务模拟的方式进行营销实战的实践教学。采用开放式教学设计,基于任务,面向问题,在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寻找方案、行动体验、总结反思等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倡导自主学习,学以致用。教师作为实习内容的设计者和指导者,给予一定辅导。整个教学过程按企业销售流程划分为职业认知中心、知识中心、顾客认知中心、形象礼仪中心、销售中心、陈列中心、商品管理中心、顾客服务中心、销售管理中心等九大中心,构建了完整的全真销售环境。以任务为导向,以流程为主线,每个典型任务都有相应的知识点在线学习、典型任务工作流程指引、相应工具使用说明,以学生任务开放自主、社会协调的设计理念帮助学生学习,并配套了多种辅助教学资源。

篇10

摘 要:应对产业升级,高职院校应培养大量高端技能型人才,因此依托企业资源,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加强学生技能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分类、建设原则、建设步骤、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创新建设策略。

关键词: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 实训基地

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依靠低成本的优势中国制造遍布全球,但随着用工成本和原材料的上涨,产业升级已经成为中国制造的现实命题,要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要大量高素质的技术能手,需要学校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但由于学院和企业没有行政隶属关系,国家也没有具体的配套政策,所以共建实训基地急需加强。

一、基于工学结合的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概述

工学结合的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是高职教育的重点,高职教育强调高等职业技术应用能力,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以后的就业奠定基础。目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一般按照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出典型工作任务,基于工作任务的课改强调的是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实训教学要搞得好必须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根据建设的地点,可以分为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

校内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具有职业能力培养、服务企业功能、教学科研功能、顶岗实训功能。

校外的实训基地是校企合作的桥梁,通过实践完成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二、基于工学结合的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构建原则

1.先进性原则。实训基地的建设要借鉴德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要有服务地方经济的理念,做好调研工作,了解实训基地的前沿动态,体现职业发展的趋势,与社会需求一致,要为学生以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2.务实性原则。要结和专业建设的实际需要,建设时要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原则,要考虑学院的特点、学生的特点、企业的发展,要购置合适的设备,不要盲目追求大而全,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

3.共用性原则。要考虑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技能鉴定和培训两个方面的要求,以实训基地为依托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要合作共享实训基地的资源,可以按照专业群建设的需要,打通平台课程,打通企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和学生技能培养的界限,将技能鉴定和技能大赛相融合,企业内培和学校的实训教学相融合。

三、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建设步骤

1.制定科学合理的建设方案

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制定之前要进行充分的调研和论证,要科学、合理,制定建设方案应注意以下几点:

(1)对实训室建设进行科学定位,要根据专业建设和本校实际进行科学定位,根据专业对应产业发展的状况进行充分调研兄弟院校的做法,对实训基地承担的功能有准确的定位。

(2)对实训基地承担的功能进行产业需求调研,对对应岗位所需技能进行分析,通过召开专业建设委员会、理事会等方式,使行业专家参与实训基地建设。

(3)通过校企合作理事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等平台,根据前期调研得到岗位工作任务确定学院实训课程、实训项目和实训课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实训基地的规模、实训场所的布置、实训设备的配备、实训基地的管理制度等具体内容,确定最终的实训基地的建设方案。

2.按照建设方案科学组织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建设要有良好的组织保障体系,按照项目建设进度科学推进建设。

(1)强化项目管理制度

要按照建设实训基地的需要确定相应的责任部门、责任人,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按照建设方案组织实施,加强日常建设管理,按照项目管理的管理方法确保按照进度和要求高质量的推进,按期完成建设任务。

(2)未雨绸缪确保建设资金到位

实训基地的建设是一项比较大的建设项目,根据建设方案积极筹措资金,要与企业合作建设可以利用企业共建的模式,获取部分建设资金、设备,要让企业有财力和人力的投入,保证建设的效果和进度能按照建设方案稳步推进。

(3)公开透明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

要让建设的系部、建设单位、企业通力合作,要让实训建设工程从建设方案论证、公开招投标、建设、监理、验收等环节进行日常过程的科学管理,公开相应的建设信息,让高质量的实训基地建设成为一项廉洁工程。

(4)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

实训基地功能的发挥,关键是师资队伍建设,要在建设实训基地的同时,加强双师型队伍的建设,通过内培外引的方式,对实训基地的教师队伍进行科学调整,可以选派相应的师资去企业或国内先进高校进行培训,增强其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企业专家联系其担任相应的实训基地的实训课程。

四、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建设创新策略

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有大量的资金、人员的投入,随着建设规模和档次的不断提升,在实训基地的建设时面临着不少难题,故应考虑建设模式和运作方式的创新,多元投入、校企共建、共同运作、利益共享,从而确保实训基地的健康和良好的建设和使用。

1.多元投入、校企共建。多元投入、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实训基地是职业院校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平台,但由于目前高职院校办学经费有限,单凭高职院校很难完成高质量的实训基地建设,文科专业、工科专业的建设均须大量的投入,要建成与企业高仿真的实训基地更要大量投入。可以考虑合作共建的方式,让企业以捐赠现金、捐赠设备、租赁设备等多种方式进行共建,让企业共同参与实训基地建设,通过行业协会、商会等组织牵头进行,合作共享实训基地资源,互利双赢。

2.强化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实训基地是高职学生进行职场前进行岗位模拟的场所,学生在校期间,要在仿真实训环境中进行职业技能的培养,对职业素养、职业文化等进行系统的培养,要将实训基地建立成为实训技能、职业素养培训的基地,要引入企业的职场氛围和职场要素,注重学生职场技能的训练,通过沙盘模拟、仿真经营、对外加工等多种方式,为企业输送有能力和职业素养的高素质人才。

3.加强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实训基地首先是高职学生进行技能训练的场所,要对实训基地的职场氛围、职场训练内容、职场训练程序、职场训练步骤等都要有系统的安排,要将实训基地定位为准职业人的训练场所,要进一步加强生产性高仿真的实训基地建设,对建设内容可以进行理论升华,通过校企合作进行课题申报对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进行凝练总结。

当然实训基地也有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功能,要通过与企业行业协会合作将优秀企业关注和参与实训基地建设,为企业解决一些企业员工岗前培训、岗位技能提升等难题。如政策许可以将实训基地建设成科技园,成为科技孵化器,在政策引领下,将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内涵有质的提升。

4.强化实训基地的生产实践功能。实训基地在解决学生实训实习的同时,要考虑进行产业化的功能,要根据产业政策,根据实训基地的条件,考虑生产性运作,比如会计专业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如果有专业老师和企业的实践人员可以考虑在建立代帐中心,为企业提供财务管理服务、会计代帐服务、会计咨询服务。

5.创新校企合作的制度环境。校企合作能否给双方带来各自利益关键是责权利明确,要有相应的制度保障,合作双方要有相应的规范来约束双方的行为,采取措施保障双方的利益,只有这样才能长期可持续的合作,所以要创新制度环境,首先要制定相应的协议,诸如《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协议》、《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管理办法》、《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各教学环节要求》等基于合作共赢的文件。其次,要针对校企合作共建的实训基地建立年度工作计划,工作标准,建立与学院理论教学配套的质量管理监督体系,对理实一体课程尽量部分或全部在实训基地进行教学,企业和学院根据ISO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实训基地质量管理监控和评价制度,有条件的工科实训基地可以将企业的标准作为实训基地课程标准,将企业标准和课程标准有机融合。三要建立健全实训基地管理的长效机制,可以建立在校企合作委员会下的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委员会,由校企合作双方共同派员参与管理,协调处理实训基地的日常事务和对外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