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股份财务分析范文

时间:2024-02-29 17:49: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标准股份财务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标准股份财务分析

篇1

一、基于盈利质量概念的指标设计理念

在对盈利质量进行探讨时,作者参阅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并从中发现了几个相关的概念,即盈利质量、收益质量、利润质量和盈余质量等,这四个概念实质上是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来表达同一事物。因此,本文未对其进行严格的区分,并且本文统一使用盈利质量来进行表述和分析。 “盈利质量”一词的观念最早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到20世纪60年代美国财务分析专家奥特洛弗(O'Glove)出版了颇具影响力的投资咨询报告《盈利质量》(Quality of Earnings),从这个时候开始盈利质量在证券业就日益受到重视。

对盈利质量的定义,就目前研究情况来看,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观点:(1)强调盈利的现金保障性,即能够带来现金流量的盈利才是高质量的盈利;(2)强调盈利的真实可靠性,即盈利质量的好坏在于它是否真实地反映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情况; (3)从盈利是否伴有现金流入和盈利是否有持续能力,经常性业务带来的盈利较偶发易和事项带来的盈利具有持续性并对盈利有较强的预测价值。

上市公司盈利质量是企业真实的持续经营成果、经济效益和发展能力的内在揭示,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结合财务数据对公司盈利指标作进一步修正和检验,对当期企业盈利的持续稳定性、获现性、现金保障性与成长性的一种评价结果。这样的定义包括盈利的真实性、成长性、获现性、持续性和获利性等几个方面的基本内涵。这有助于更全面地把握盈利质量的本质,综合分析企业的盈利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潜能。本文拟从盈利质量的持续稳定性、成长性、现金保障性和获利性四个角度出发设计盈利质量的评价指标。

二、上市公司盈利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一)盈利的持续稳定性指标 盈利的持续稳定性是影响盈利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设计盈利的持续稳定性指标时需要关注不同盈利在公司盈利总额中的比重。反映盈利质量持续稳定性的指标主要包括:(1)营业利润率(X1)。它反映了企业在不考虑非营业成本的情况下,管理者通过经营获取利润的能力。其计算公式为:营业利润率= 营业利润/ 利润总额。(2)主营业务贡献率(X2)。公司利润中只有主营业务利润才是公司最稳定、最可预期的利润来源,在利润总额中所占比重较大。该指标越大,说明公司的盈利主要来源于主营业务,盈利具有持续稳定性,盈利质量较高。其计算公式为:主营业务贡献率=主营业务利润/利润总额。

(二)盈利的成长性指标 盈利质量成长性的高低对企业扩大资本规模和再生产以及不断提高企业市场占有率具有很大的影响。企业的成长必须依赖与主营业务的增长才能使企业持续发展壮大。反映盈利质量成长性的指标主要包括:(1)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X3)。其计算公式为: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 (本期主营业务收入- 上年主营业务收入) / 上年主营业务收入。 (2)净利润增长率(X4)。该指标体现企业净利润的历史增减情况,净利润的增长为正数,则说明企业本期净利润增加,净利润增长率越大,则说明企业盈利增长的越多;反之亦反。其计算公式为:净利润增长率=(本期净利润- 上年净利润) / 上年净利润。

(三)盈利的现金保障性指标 反映盈利质量现金保障性的指标主要包括:(1)盈利现金保障倍数(X5)。该指标反映了企业当期净利润中现金盈利的保障程度,真实地反映了企业盈利质量。盈利现金保障倍数越高,说明盈利质量越好。其计算公式为:盈利现金保障倍数=经营现金净流量/净利润。(2)销售现金比率(X6)。该指标是在剔除了应收账款对企业带来的风险的前提下,从现金流入的角度反映销售收入的实际情况,该指标值若大于l ,则说明当期收入全部收到现金,且还收回以前的应收账款,实际现金流入的能力强,盈利质量较好;该指标值若小于1 ,说明当期有部分收入没有收现,盈利质量较弱。其计算公式为:销售现金比率=销售商品收到现金/ 主营业务收入。(3)资产现金回收率(X7)。该指标可以用来反映公司的资产所产生现金的能力,通过评价公司全部资产运营效果的好坏和质量的高低,从而有效的补充销售利润率和总资产盈利率。该指标越高,说明资产的利用效率越好,公司盈利质量越高。其计算公式为: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现金净流量/ 平均总资产。

(四)盈利的获利性指标 获利性是指企业利用各种经济资源赚取利润的能力,企业经营活动的好坏,最终都会通过获利指标直接在财务报表上体现出来。反映盈利质量获利性的指标主要包括:(1)净资产盈利率(X8)。该指标是评价企业股东权益盈利水平最具综合性与代表性的指标,反映企业资产运营综合效率。该指标值越高,说明企业自有资本获取盈利的能力越强,企业盈利质量也就越高。其计算公式为: 净资产盈利率= 净利润/ 平均净资产。(2)销售净利率(X9)。该指标反映的是销售收入的盈利水平,从销售净利润的指标来分析销售净利率的升降变动,有助于促使企业在扩大销售的同时改进经营管理,提高盈利水平。(3)每股收益(X10)。该指标是分析每股价值的一个基础性指标,是测定股票投资价值的一个重要指标,即可以衡量普通股的投资价值,又可以评价股本获利能力。每股收益值越高,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盈利质量就越高。其计算公式为:每股收益= (净利润- 优先股股利) / 期末发行在外普通股平均股数。

三、实证分析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截止2011年陕西省共有37家上市公司先后上市,除去*ST类和ST类共6家上市公司,最终选取陕西省31家上市公司2010年的年报数据作为本文实证研究的样本,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实证分析。样本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证监会网、巨潮资讯网、和新浪财经网。

(二)因子得分函数 根据因子分析法,得出因子得分函数如下:

(三)实证结果分析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其一,高低盈利质量公司的对比分析。以陕西省上市公司盈利质量排名前十(见表1)和排名后十(见表2)的上市公司为例,将其对比分析如下。从表1分析可以发现,排名1、2、3、7、8、10的公司总得分高,主要归因于达刚路机在公因子F1上的得分最高,尤其是其销售净利率X9为95.2%,显示了这些企业具有良好的盈利性;排名第4的公司主要归因于公因子F4上的得分最高,主要是主营业务增长率为X3为93.6%和净利润增长率X4为94.0%,显示了该企业具有良好的成长性;排名第5、6、9的公司主要归因于公因子F2上的得分最高,尤其是资产现金回收率X7为96.4%,显示了该企业具有良好的现金保障性。从表2中可以看出,排在后十名的公司中四个公因子上的得分其中有三个均为负值,说明这些企业盈利质量差,排在倒数第1的彩虹股份在主因子F3上的得分最低,说明该公司的主营业务不突出,对公司贡献较小,公司因该突出主业,扎实主业;排在倒数第2的宝钛股份、倒数第6的西部材料、倒数第9的宝德股份和倒数第10的中国西电,在主因子F2上的得分最低,说明该公司的现金保障性差;排在倒数第3的标准股份、倒数第4的西飞国际、倒数第5的航天动力、倒数第7的宝光股份和倒数第8的西安饮食这些公司在F1上的得分最低,说明这些公司的盈利能力较差。通过综合得分表以及上述高、低盈利质量对比分析可以看出,陕西省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差距很明显,两极分化非常严重,呈现“金字塔”的分布格局。

其二,上市公司行业间的盈利质量差异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来看,陕西省上市公司排名前十名的公司有以广播电影电视业和采掘服务业等行业为代表的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均较高,如广电网络和通源石油的排在前十名的位置;而以房地产业和制造业为代表的行业如格力地产、标准股份、航天动力、宝钛股份和西部材料等的盈利质量情况则较差,排在后十名的位置,行业差距表现明显。可见,陕西省上市公司不同行业间的盈利质量差异较大。

其三,同一行业间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差异分析。从制造业分析得分情况可以看出,达刚路机、烽火电子、陕鼓动力、中航电测、启源装备和坚瑞消防分别以1.0293、0.8922、0.5325、0.2866、0.2781和0.1542的得分排名第1、第4、第6、第7、第8和第10,而彩虹股份、宝德股份、标准股份、西飞国际、航天动力、西部材料和宝光股份分别以-1.2915、-0.7423、-0.5303、-0.5013、-0.4920、-0.4828和-0.4780的得分排名第31、第30、第29、第28、第27、第26、第25。可见,制造业这个行业的差别很大,盈利质量差异非常明显。从社会服务业分析得分情况可以看出,格力地产以0.1533的得分排名第11,而西安饮食和西安旅游以-0.4045和-0.2586的得分排名第24和第19,差异仍然很明显。说明,社会服务业这个行业的差别也很大,盈利质量差异也非常明显。因此,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陕西省同一行业间的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的差距也很明显。

四、结论

本文运用实证方法对陕西省上市公司盈利质量进行了相关研究,得到了以下研究结论。第一,高质量的盈利应具有盈利的持续稳定性、成长性、现金保障性和获利性的特点。第二,从实证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影响陕西省上市公司盈利质量高、低的最主要原因是盈利获利性和现金保障性的高低,成长性和持续性的影响略弱于获利性和现金保障性的影响。第三,在对陕西省上市公司盈利质量进行实证分析时利用因子分析方法找出影响盈利质量的主因子,并根据主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得出盈利质量总体得分函数,由此计算陕西省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综合得分及其排名情况。第四,陕西省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的提高应该从多个方面出发。要提高陕西省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既要健全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突出主业,注重资产管理,不断提高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又要继续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规范,同时还要加大社会各层的监督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