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农田管理保护条例范文

时间:2024-02-29 17:48: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基本农田管理保护条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基本农田管理保护条例

篇1

xxx市国土资源局xxx区分局:

按照xxx市国土资源局xxx区分局(x区国土资发〔20xx〕661号《关于对xxx区耕地及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责任落实情况进行督查的通知》)要求,我镇高度重视,立即对辖区耕地及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责任落实情况进行自查,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镇土地总面积49529.5亩,其中耕地40015亩。此次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涉及我镇12个行政村,90个合作社,16个农场,3734户,图斑1412个,划定面积为29980.99亩(村集体耕地21143.39亩,国有耕地8837.60亩),占辖区总面积的60.53%,占耕地保有量的74.92%。其中,城市规划区涉及3个行政村,12个合作社,图斑133个,划定面积1523.95亩。

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责任落实情况

1. 耕地及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保护卡签订情况。

将下达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分解到各村委会责任人,按照《基本农田保护条例》有关要求,镇政府与各村、各农场签订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与农户签《基本农田保护卡》,通过层层签订责任书,进一步明确永久基本农田的面积、保护措施、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以及奖励与处罚等,全镇共签订区级责任书2份,与各村签订责任书24份,与各农场签订责任书32份,与农户签订《基本农田保护卡》7468份。

2. 耕地及永久基本农田动态巡查情况。

按照国土资源目标责任书要求及《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相关规定,国土所积极开展耕地及永久基本农田动态巡查,制定巡查计划,定期进行巡查。对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每周至少巡查一次,三级保护区不定期进行巡查。重点巡查是否有破坏、侵占耕地及基本农田行为,保护碑是否保持完整、整洁。并做好基本农田保护台帐、巡查台帐、记录。

3、辖区内违法占用耕地及永久基本农田情况。

保护基本农田是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基本国策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我镇严格遵循这一基本国策,同时,严格按照基本农田保护“五不准”要求,加大基本农田保护知识宣传,严禁个人或单位占用耕地及基本农田进行非农建设或破坏基本农田的行为发生,较好的保障了基本农田质量、数量不减,杜绝了辖区内违法占用基本农田的现象发生。

4. 辖区内耕地及永久基本农田摞荒情况。

按照《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中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闲置、荒芜基本农田的规定,我镇对各村基本农田保护情况随时进行检查,督促各村对农户进行宣传,培肥地力,保证基本农田质量不减,等级不降,严禁触犯18亿耕地红线。

三、下一步的保护措施

(一)从严管控非农建设占用永久基本农田

按照中央、省、市、区文件精神,此次永久基本农田一经划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或者擅自改变用途。除法律规定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选址无法避让的外,其他任何建设都不得占用,坚决防止永久基本农田“非农化”。不得随意改变永久基本农田规划区边界,特别是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

(二)切实落实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责任

严格落实基本农田保护管理制度、基本农田保护“五不准”、“六不批”、“七有”措施等管护制度,将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全部纳入年度考核评价,镇、村、社及农户层层签订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并在各村目标责任制考核中将耕地保护及基本农田保护列为重点考核项目进行检查评比。同时通过严肃执法监督,对违法违规占用、破坏永久基本农田的行为严厉查处、重点问责。从而保证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

(三)加大永久基本农田建设力度

结合我镇实际,紧抓已开展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土地整治规划实施的机遇,在永久性基本农田相对集中的村社,大力推进高产农田建设,优先争取土地整理项目,切实提高耕地质量,力求进一步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提高耕地质量和产出效益。

当前,以城市周边为重点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正在各地全面展开,把握好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的时代内涵,经过各级部门的共同努力,特别是随着《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贯彻执行,XXX镇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1.坚持从严保护

坚守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强化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意识,将永久基本农田作为国土空间规划的核心要素,摆在突出位置,强化永久基本农田对各类建设布局的约束,严格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保护利用好永久基本农田。

2.坚持底线思维

坚守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农民利益不受损四条底线,永久基本农田一经划定,要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或改变用途,充分尊重农民自主经营意愿和保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鼓励农民发展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

3.坚持问题导向

凡是存在划定不实、补划不足、非法占用、查处不力等问题,查明情况、分析原因,提出分类处置措施,落实整改、严肃问责,确保永久基本农田数量不减、质量提升、布局稳定。

4.坚持权责一致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完善监督考核制度,地方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要承担起耕地保护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健全管控、建设和激励多措并举的保护机制。

一、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1.太平镇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耕地保有量13.17万亩,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11.24万亩,基本农田保护率85.39%,主要分布在黄宜、杨梅、近潭、江头等村。成立太平镇基本农田保护领导小组,在规划的基本农田保护区、设立有牌及规划图,不准非农业建设项目占用基本农田,不准以农业结构调整为名,在基本农田内挖塘养鱼,破坏耕作物的生产经营活动(包括种植建设生态林)。

2.在板料村委进行复垦项目,增加耕地面积420亩;

3.国土部门对占用基本农田建房,不准审批办理房产证;近年来在国家卫星的监督下,有效打击各种违建事件。

4.在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黄宜、杨梅、近潭、江头等开展农发项目;太平、龙兴、上火等进行耕地治理;水利部门每年进行沟渠的硬化;

5.农业部门号召农户多施农家肥、有机肥、在财政资金的支持冬种绿肥提高耕地质量;

二、开展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采取的措施:

按照《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相关规定,乡镇国土所积极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制定巡查计划,通过动态巡查和定期巡查。重点巡查是否有破坏、占用基本农田行为,保护区碑牌是否完整等。

篇2

在全面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以下简称新法)过程中,为了解决好法律适用性问题,依法准确、及时、有效地查处土地违法行为,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新法实施前发生的土地违法行为,依照下列原则处理:

1.根据原土地管理法规定,不构成土地违法行为,但根据新法规定构成土地违法行为的,适用原土地管理法;

2.根据原土地管理法规定,构成土地违法行为,但根据新法规定不构成土地违法行为的,适用新法;

3.根据原土地管理法和新法的规定,均构成土地违法行为的,适用处罚较轻的法律。

二、新法实施前发生的非法占地行为,在新法实施后继续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构筑建筑物和其他设施的,依照新法处理。

篇3

关键词:土地规划;基本农田;ArcGIS

中图分类号:F301.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基本农田,顾名思义,就是指耕地资源最基本、最优良的部分。根据《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规定,基本农田是根据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以及对建设用地的预测,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而确定的长期或一定时期内不得占用的耕地,是根据农产品的需求而必须确保的耕地最低需求量。所以,老百姓称基本农田是“饭碗田”、“保命田”、“子孙田”、从这个比喻中,我们不难掂量出基本农田保护的份量。基本农田保护直接关系国家粮食安全、社会稳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保护好基本农田对于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经济发展、保障社会稳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按照《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和第二次调查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责任制、用途管制、建设占用审批和补划、监督和检查等各项基本农田保护和管理制度,确保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并按县(市)、乡(镇)和村集体逐级签订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建立基本农田保护标示牌、界驻。这里以蒙阴县基本农田保护工作为例,详细介绍了如何使用ArcGIS进行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设计与图件编制,该方法革新了传统的手工方法,对提高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工作的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ArcGIS的功能特点

ArcGIS作为通用的工具型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经过不断的完善,发展成为具有完善的地理数据输入、图形编辑、数据库管理、空间分析、图表输出等功能模块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相比其它行业软件,ArcGIS具有一下功能特点:

1)实现工作区管理、数据管理(Coverage,TIN,GRID,LATTICE,INFO等)、数据转换、投影转换、坐标转换、建立拓扑关系、修改属性表结构以及进行地理分析等。

2)具有交互式的图形编辑环境。可建立Coverage、数字化、编辑空间和属性数据、输入和编辑标注、Coverage接边。

3)栅格分析处理模块,可以对栅格数据进行输入、编辑、显示、分析、输出、其分析模型包括基于栅格的市场分析、走廊分析、扩散模型等。

4)空间属性数据一体化管理,能对属性字段进行分析、统计、查询、实现对项目区的各类土地类型面积、道路长度等的自动统计计算,极大地方便了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数据统计工作。

5)具有强大的分析功能,特别是提供了DTM分析功能,可以分析项目区地形,为沟、渠、路以及田块的设计提供依据。

基于ArcGIS的以上特点,可以辅助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工作的进行。

3ArcGIS制作项目区现状图

3.1资料收集和处理

基本农田保护规划作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必须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致,既不能出现两套成果,也不能基本农田区域在总体规划中北划定为其它用地,如建设用地,因此,基本农田保护规划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信息,涉及土地利用现状、地形地貌、建设项目、开发复垦、农用地分等定级等方面的信息。首先通过资料收集、实地调查以及详细资料分析,得到研究区域的自然经济状况、项目信息、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地形图等。资料内容包括: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资料。包括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和说明

2)基本农田划定资料。县乡级基本农田的相关图件;基本农田面积汇总表;基本农田划定的相关文字资料;相关项目资料;建设用地资料、开发复垦整理项目资料等。

3.2图形数据的采集

数据采集是数字化成图过程的重要阶段,ArcGIS提供了数字化采集、扫描矢量化、数字测图和其它数据格式等数据输入方式,其中扫描矢量化方法效率高、便于批量作业,在目前GIS数据采集中被广泛应用。这里采用扫描矢量套盒法,将纸质基本农田图件矢量化后,与数据其中的土地利用地类图斑层套盒,将基本农田保护片界限落实到土地利用现状图上,确定基本农田位置、范围、地类的方法。

3.3图形拓扑关系的建立

图形拓扑关系的建立是进行区域填色、空间分析、图属一体化和数据统计的基础。首先经过拓扑查错,修改重叠坐标、悬挂弧段、点重叠、线重叠、面重叠、节点不封闭等严重影像拓扑关系建立的错误,对于图幅拼接处,比对现状进行融合处理;其次通过线转弧段、拓扑重建建立结点和弧段间的拓扑关系,以及区域之间的拓扑关系,构建属性字段并赋予它们属性。

4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工作

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具体内容是依据总体规划涉及的目标,以及市国土资源局下达的基本农田保有量指标确定后。根据实践经验和理论要求,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块划定以及与项目挂钩情况等。

4.1基本农田认定

耕地提取的目的是确定基本农田和一般农田。耕地提取是在ArcGIS平台下以土地利用现状图版为基础,按照土地利用分类标准,提取属于耕地的地物实体。其中划定基本农田和一般农田要考虑农田保护指标、区域地形、耕地等级。具体步骤如下:第一选择现状图版属性字段中地类属性属于耕地的,提出导出作为耕地层;第二添加新导出的耕地层,打开属性表,添加“耕地等级”字段,“耕地等级”的属性考虑到经济指标、产量指标以及土壤肥力等因素,综合考虑各指标的权重值,确定“耕地等级”属性,然后以“耕地等级”属性字段从优到劣排序;第三对排序结果选择储面积大于等于市局分配的基本农田的指标确定为县级基本农田规划层,其它未入选耕地确定为一般农田区。

4.2占补平衡

占补平衡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有效方法之一。蒙阴县耕地总量平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一定阶段时间内,各镇自身的耕地总量的增减所达到的自我平衡;二是在蒙阴县整个大范围内,各镇之间耕地的增减所达到的互补平衡。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是“自我平衡”与“互不平衡”相结合的“总体平衡”。

5图件输出

ArcGIS可以完成图件的制作和输出,为了得到高质量的输出结果,一般先将矢量数据分色光栅化处理,然后再发送打印机,以提高打印质量和速度。打印时容易出现设置纸张大小已经足够,但打印输出图还是被分幅打印的问题,即一张图被切割打印在两张图纸商。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市在ArcGIS排版输出时要明确图纸空间、页面空间、硬件设备纸张空间这3各不同的概念,只有它们之间的设置相互匹配,才不至于产生分幅打印的问题。这里需要打印1:10000比例尺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图。

6结语

利用ArcGIS数字化成图技术开展区域基本农田保护规划设计的工作是可行的,突破了传统模拟成图的技术、方法以及传统手工总做模式。区域基本农田保护规划设计数字图件的生成,不仅将过去的土地利用现状的成果图件变成了电子图件,而且为即将开展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工作的开展提供基础,极大的推动了办公自动化,管理规范化,决策可视化的建立。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57号令。

篇4

一、按照“基本农田标准化、基础工作规范化、保护责任社会化、监督管理信息化”的原则,以确保我市行政区域内的耕地和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为主要目标,因地制宜,统筹兼顾,通过建立基本农田保护激励机制,激发广大农民群众保护基本农田的内在动力,提高农民群众保护基本农田和种粮积极性,营造耕地保护良好局面,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为切实保护好耕地资源,特别是对基本农田实施特殊保护,按基本农田和一般耕地分类进行补贴:

(一)对种植粮、油、蔬菜等作物的基本农田,补贴标准为30元/亩/年;

(二)为鼓励农户对耕地保护,除上述第一条外,种植作物的其他一般耕地也做适当补贴,标准为10元/亩/年。

(三)对所在行政村长效管理经费的补贴:基本农田10元/亩/年,一般耕地2元/亩/年,主要用于日常对基本农田的路、沟、渠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管护和维修,基本农田保护牌、界桩等保护标志的维修以及相关工作管理的经费。

三、补贴对象和补贴方式

(一)补贴对象主要为承担耕地保护责任和长效管理义务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及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并承担耕地保护和基本农田保护责任的农户。

(二)补贴资金申请和审核。补贴农户的资金和管理经费,分别由所在村的村委会以行政村为单位每年年底一次性申请,制定资金贴补方案和贴补明细表,上报当地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初审后,再由市国土资源局、农经局、财政局等相关部门进行会审,核准后由市财政局下拨资金至镇财政所,再由财政所下拨给各行政村村民委员会,资金使用实行专款专用。

四、建立健全村、镇、市三级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体系和监管网络。

(一)市国土资源局应加强耕地保护尤其是基本农田保护的基础性工作,通过基本农田划区定界,将全市基本农田落实到地块,建立基本农田和其他耕地的地块面积、编号、保护责任人(单位)等基础性信息并登记造册,建立基本农田保护数据库,做到基础资料翔实、归档成册。

(二)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积极落实好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任务等耕地目标责任,加强对基本农田和耕地使用情况、基本农田保护情况以及申请的基本农田贴补方案和账册内容是否真实准确等进行核对和抽查。

(三)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对本行政村的基本农田和耕地的使用情况、设施保护等情况进行调查和核对,加强对划定的基本农田区块和一般耕地有效保护,建立以户为单位的基本农田基础信息,并制定贴补方案和贴补明细,将贴补金额进行登记造册。

五、资金来源:基本农田保护激励资金列入当年度财政预算,资金来源主要是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70%返还地方留成部分和耕地开垦费,此项资金不足时,由土地出让金15%提成专项资金补足。

六、监管措施:

(一)市国土资源管理局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划区定界成果和全国土地第二次调查成果,负责基本农田保护激励资金运作管理和制定年度补贴方案,并会同市农经局对基本农田和耕地保护责任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市财政局负责对基本农田保护激励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监督检查;市监察局负责对基本农田保护激励专项资金使用进行全程监督。

(二)各镇(街道)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耕地保护和基本农田保护,履行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度,负责对所辖行政村以及农户的基本农田保护宣传和引导。

(三)对未认真履行基本农田保护责任的农户和村委会,致使基本农田抛荒、改变用途或遭到破坏的,视情节轻重相应扣减或停发基本农田保护补贴,并在规定期限内责成改正。造成基本农田永久性破坏的,依照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相关规定进行处罚,并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篇5

关键词 基本农田 保护方案 制定

中图分类号:S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基本农田保护,是我国农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指根据一定时期人口和国民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以及对建设用地的预测,而对长期不得占用的耕地,依法实行保护的一项土地行政措施。基本农田保护的对象是: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确定的粮、棉、油和名、优、特、新农产品生产基地;高产、稳产田和有良好的水利与水土保持设施的耕地以及经过治理;改造和正在实施改造计划的中低产田;大中城市蔬菜生产基地;农业科研、教学试验田;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农业生产基地。随着农村开发的扩张,基本农田被占用的事件屡有发生,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进本农田,打击非法侵占基本农田行为,国家环保部门应制定基本农田保护方案。

一、编制基本农田保护方案的原因和作用

编制基本农田保护方案的原因主要有:国家环保总局的要求,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基本农田是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说到底就是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基本农田前面也提到过,就是满足人们的最基本需要的,主要是粮食需求的。如果基本农田被占用或者破坏,直接的后果是粮食产量降低,势必造成粮食供给和需求的不均衡,造成缺粮的后果。

法规也重视保护基本农田。如《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第二十四条作出了规定,经国务院批准占用基本农田兴建重点项目的, 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定, 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中, 应当有基本农田环境保护方案。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是对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后形成的书面文件。内容有项目概况、环境现状、环境影响、环保措施、经济论证等。由建设项目承担单位委托评价单位编写,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条文明确了基本农田保护方案基本农田是环境影响报告书必须编制的内容。但是, 由于现行的有关环评导则及评价规范中没有编制方案的规范, 目前大多数环境影响报告书中还没有基本农田保护方案的内容, 随着环评技术的不断发展及环境保护工作的进一步加强, 基本农田保护方案必将成为环境影响报告书中重要的内容之一。本条文的引申含义就是基本农田保护方案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它甚至有可能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可见基本农田保护的重要性。

编制基本农田保护方案的作用是维护国家稳定。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的向纵深方向发展。开发建设项目也会持续增加, 建设项目将在任何地方大面积的展开,因此占用基本农田的面积也会随之增加, 如果在执行中单纯对土地资源进行开发利用, 一切都以效益为先,甚至以占用基本农田,基本农田想来是我国农村和农民的宝贵财产,这样使本来人均占有农田很少的广大农村, 农田越来越少, 人地矛盾将日趋突出。长期以来, 不少地方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尤其是开发商受到利益的驱使,过多的占用了基本农田,尤其是良田,造成土地资源严重浪费,该种庄稼的土地盖上了楼,使农民遭受损失,也让国家和农村集体遭受损失。

粮食的稳定是立国之本, 保护基本农田就是维护国家的稳定, 为此, 国家颁布的《土地管理法》 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都明确规定了建设项目要在保护基本农田的前途下进行, 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应当有基本农田保护方案, 编制基本农田保护方案就是科学合理地保护农田的一种有效途径, 立法是更有效的途径,但是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必须而付诸法律来解决的,再合适的时候还可以动国家政策来解决问题。基本农田保护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发展和提高具有特殊地位和作用, 也是有效落实国家实行占用耕地的补偿制度。根据占多少, 垦多少的政策, 没有开垦条件的按省、自治区的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 专款用于开垦新的耕地, 使基本农田的保护工作内容更加深入,体现保护基本农田的纵深化。由此可知, 基本农田保护方案, 实际上是贯穿了建设项目由前期准备, 建设过程到投入生产的全过程的基本农田保护工作, 通过编制基本农田保护方案, 提高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整体效益, 保护了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合理性、完整性和科学性, 充分发挥环境影响评价为开发

建设项目服务的宗旨。

二、基本农田保护方案的特点

1.合理性和针对性。

基本农田保护方案适用的范围是建设项目占用的农田,分为永久占用的农田和临时占用的农田, 因此,基本农田保护方案的制定要紧紧围绕开发建设项目进行, 要求方案具有针对性, 方案合理到位, 实施方便。从拟建项目地址的比选到施工过程的保护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在实施过程中,也要针对特定的对象,否则就会失去效果。同时方案的制定原则、内容、程度、注意事项要合理,符合客观事物的基本规律,这样才能达到目的。

2. 真实性。

方案是由对县级以上的政府划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而编制的, 内容真实可靠, 既有基本农田保护区本身的内容, 又有建设开发项目的内容, 不是基本田保护区的不编制方案, 使方案与项目占用土地相吻合, 即编制内容必须真实可靠。这样能保证国家对基本农田的掌握的情况,国家可以随时了解基本农田的动态发展情况,以便做出调整的对策,为基本农田保驾护航。

3.专款专用。

编制基本农田保护方案是按照占用多少, 开垦多少的原则计算保护投资资金, 这笔资金由开发建设单位承担,专款专用, 必须用于基本农田的建设, 这部分资金计入建设项目总概算。有专人看管,防止腐败。

三、基本农田保护方案实施程序

编制基本农田保护方案是一项崭新而又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在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又是必须具有的一项非常重要部分, 与其它评价内容一样, 应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 其程序应包括如下内容。现场调查、了解现状、收集资料编制方案、大纲进行外业详查、勘探。基本农田保护方案征求地方政管土管部门、建设单位意见咨询有关专家意见、补充修订方案方案评审、方案实施。现场调查就是深入到基本农田去,发现它们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来。了解现状,是为了分析过去,展望未来,具有前瞻性。收集资料编制方案,就是收集一些基础数据,然后进行分析。外业详查、勘探也是类似于户外工作的性质,通过外业详查、勘探取得第一手资料。

四、编制基本农田保护方案的方法和技巧

资料调查。指在拟建项目所在地的政府、土地管理等有关部门进行咨询及有关资料的收集, 内容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划分文本和图件, 有关批文及相关文件, 以正确划分基本农田的保护范围和级别。同时在指定的范围内进行有关现状调查, 内容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区的面积、农作物的种类和产量, 土壤性化性状( 包括土壤质地、养分、耕层厚度等) , 灌溉条件, 水土保护设施等指标来衡量。

总之。基本农田保护方案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产物,体现环境影响评价技术的发展。基本农田的保护, 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 要充分认识到基本农田保护方案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不断完善编制水平,达到尽善尽美的目标。

参考文献

篇6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国、区关于开展年度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履行情况检查的有关精神,我镇开展了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履行情况自查工作,现将自查情况作以汇报:

为了加强对__年度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履行情况自查工作的领导,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____年度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履行情况自查工作领导组”,成员由镇国土、农经、统计等单位相关专业人员组成,自查组在领导组的领导下,全面开展__年度行政区内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履行情况的自查工作。

按照区政府《__年度乡镇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履行情况检查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镇自查工作组在领导组领导下,于__年2月10日开始检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是依据本镇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本辖区内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__年2月,镇政府召开了耕地保护工作会议,镇主要领导与全镇13个村民委员会签订耕地保护责任书,要求各村召开村民组长和村民代表会,要求各村与组、组与农户都要签订责任书,并要求宣传保护耕地的重要性,因此,我镇耕地保护工作资料齐全、真实,真正做到和落实了各级耕地保护责任制。

二是本年度实际耕地变化情况的检查,__年我们对本年度耕地变化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年初全镇耕地面积为6926.99公顷,年末耕地面积仍为6926.99公顷,耕地面积未发生变化。

三是对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进行检查,主要检查本镇大岗、光明、西河、大牛等村申报的已通过省级验收确认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跟踪监管复垦后地块的有无闲置、抛荒情况,经检查未发现闲置抛荒地块。

篇7

关键词:农田保护;土地发展;基本农田;经济补偿

近年来,我国先后制定了号称“世界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制度》、《禁止破坏和闲置荒芜基本农田制度》、《占用基本农田审批制度》等一系列配套政策,保护了大量高产优质农田区,改善了占用耕地现象,在农田水利建设及中低产地的改造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我国目前农田保护补偿工作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1农田规划的方法不够科学

农田规划保护应该针对质量高、产量大的那一部分耕地,对于存在严重水土流失风险的陡坡耕地,或是土坯层非常浅薄的耕地、遭受严重污染的耕地等,都不应划入耕地保护区,更不应纳入基本农田保护区域范畴。

在我国现行的《土地管理法》与《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中都明确指出所保护的基本农田是根据科学合理划定、针对优质耕地的保护,需要将基本农田保护当成主要的规划目标,严格把握基本农田保护的布局安排,还要控制好质量要求及其数量指标。对于那部分生态适宜性和经济适宜性都很低的,产量不稳定且退化严重又影响生态环境的耕地,应该退耕,恢复林草植被。

至于如何界定优质耕地的范围,笔者建议可将以下区域的耕地考虑在内:集中连片的耕地;城乡结合部交界处的各种农用地,包括花卉苗木地、果园、出产能力高的平原耕地,以及各高速交通主干道沿线的农用地等。但是当前基本农田保护规划方法仍然沿用着计划经济时期的传统模式,把地方经济建设摆在第一位,而将基本农田规划在经济建设需求范围外的耕地,舍近求远、存劣去优的现象普遍存在。

1.2农田保护缺乏真正的执行主体

在理论上,农民日夜耕种以此养家糊口,应当视农田耕地为其生存的保障,尽力保护耕地。但在事实上,目前农业生产效益低,广大农民心中已逐渐形成“保护子孙田”与“保护贫穷”的落后心态,由此对于保护耕地的积极性并不高。

虽然我国法律明确规定村委会或村集体经济组织对耕地负有管理义务,农民集体对耕地享有所有权,但目前这种农村集体组织早已不复存在,法律赋予的权利亦无法实现。

由此可见,政府、村民、村委会都没能成为耕地真正主体,尽管法律年年疾呼要保护耕地,但因鞭长莫及而收效甚微。

1.3保护农田所带来的机会成本无法均摊

在社会享受保护基本农田所产生的种种好处的同时,应当对此支付相应补偿。但基本农田的使用者、所有者并没能实现非农化带来的土地增值,他们放弃了农田发展权,社会却没有对他们所放弃的农田发展权作出替代补偿,导致保护成本全由他们自行承担,这无疑严重打击了基本农田保护的有效性,也是保护农田的执行主体缺乏的根本原因。

1.4农田占有补偿方案有失公允

《土地管理法》规定,建设占用多少基本农田就必须对此补划数量相等、质量相当的耕地,以确保本行政区域内基本农田面积不会减少。

但是,法律与实际操作过程仍存在相当大的赶超空间。实践中,对于质量相当的标准并无可操作性的硬性指标,“占优补劣”已成为普遍现象,比如,在占用位于高速公路附近的优质农田后,用于补偿给农田所有者的却是那些地处偏远、土质贫瘠的耕地。整体上看,农田的数量没有变,但质量却大大降低了,从而导致农田总生产力的降低,与最初农田保护占补平衡的要求背道而驰,同时对农田所有者也是有失公允的。

2、开展农田保护补偿工作的有效途径

2.1构建基本农田保护的补偿机制,实现农地的发展权补偿

针对基本农田的保护侵害农地发展权的问题,基本农田保护机制应当具有外部生态效益性质,应当为受保护的基本农田所有者提供生态效益补偿和农业支持。即以“谁破坏谁付费”的原则,向造成基本农田生态破坏的单位或个人征税,建立生态破坏者与保护者对称索赔机制。虽说我国现行法律中仅有规定资源税、消费税,但环境部门可以通过征收排污费、环境税等方式向排污破坏者征收补偿费,用以维护城市生态环境和补偿基本农田保护者。

2.2完善农田保护补偿机制的配套政策

为了实现整个社会的共同目标,基本农田的保护只是依靠基本农田保护补偿机制是不够的,还需要在很多方面共同努力,需要一系列的配套政策和措施来协助完成。笔者通过多次走访基层农村与农户交流,对完善农田保护补偿机制提以下建议:加大宣传保护基本农田的理念,与全社会形成保护共识;提高基本农田规划的科学性,确保基本农田保护的可操作性,比如优先将生产条件好的耕地划入基本农田,确保现场与图纸一致;扩大政府建设资金的投入,使农民在经营基本农田中的经济收益实现实质性突破,比如政府补偿的方式可多样化,选择与水利、农业先进技术推广项目结合等措施。

2.3针对基本农田补偿方式的创新建议

笔者认为,由于多数农民不善于理财,在农田补偿款的管理与使用方面,应当站在保护农田所有者的利益角度出发,作以下方面引导:

其一,对于按年度征收的资金,比如建设用地的税收,可按年度以合理的比例向基本农田所有者发放补偿。

其二,对于一次性支付的资金,如征地补偿、安置费等,可由村委组织设置专门的账户统一管理,抽出部分作为村委专项社会保障基金,余下部分全部分发给农田所有者。

参考文献:

[1]唐健.基本农田保护问题与对策[J].中国土地,2004(7):24-28.

[2]陈关球,周丙娟,邓爱珍.当前农户耕地保护积极性的现状分析与思考[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1)114-118

篇8

【正文】

一、我国土壤污染现状及危害

(一)我国土壤污染现状土壤污染大致可分为:重金属污染、农药和有机物污染、放射性污染、病原菌污染等多种类型。据报道,目前我国受镉、砷、铬、铅等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近12000万公顷,约占总耕地面积的1/5;其中工业'三废'污染耕地1000万公顷,污水灌溉的农田面积已达330多万公顷。 污水灌溉等废弃物对农田已造成大面积的土壤污染。如沈阳张士灌区用污水灌溉20多年后,污染耕地2500多公顷,造成了严重的镉污染,稻田含镉5-7mg/kg.天津近郊因污水灌溉导致2.3万公顷农田受到污染物。广州近郊因为污水灌溉而污染农田2700公顷,因施用含污染物的底泥造成1333公顷的土壤被污染,污染面积占郊区耕地面积的46%.80年代中期对北京某污灌区进行的抽样调查表明,大约60%的土壤和36%的糙米存在污染问题。另一方面,全国有1300-1600万公顷耕地受到农药的污染。除耕地污染之外,我国的工矿区、城市也还存在土壤(或土地)污染问题。

(二)土壤污染的危害 1.土壤污染导致严重的直接经济损失对于各种土壤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目前尚缺乏系统的调查资料。仅以土壤重金属污染为例,全国每年就因重金属污染而减产粮食1000多万t,另外被重金属污染的粮食每年也多达1200万t,合计经济损失至少200亿元。对于农药和有机物污染、放射性污染、病原菌污染等其他类型的土壤污染所导致的经济损失,目前尚难以估计。 2.土壤污染导致食物品质不断下降我国大多数城市近郊土壤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有许多地方粮食、蔬菜、水果等食物中镉、铬、砷、铅等重金属含量超标或接近临界值。 3.土壤污染危害人体健康土壤污染会使污染物在植(作)物体中积累,并通过食物链富集到人体和动物体中,危害人畜健康,引发癌症和其他疾病等。 4.土壤污染导致其他环境问题土地受到污染后,含重金属浓度较高的污染表土容易在风力和水力的作用下分别进入到大气和水体中,导致大气污染、地表水污染、地下水污染和生态系统退化等其他生态问题。

二、土壤污染的特点土壤污染具有明显的隐蔽性、滞后性、累积性和不可逆转性等特点,土壤一旦受到污染,则需要很长的治理周期和较高的投资成本,造成的危害也比其他污染更难消除。 土地污染具有隐蔽性和滞后性。它往往要通过对土壤样品化验和农作物的残留检测,其严重后果仅能通过食物给动物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因而不易被人们察觉;因此,从产生污染到出现问题通常会滞后很长的时间。土壤污染具有累积性,污染物质在土壤中不容易迁移、扩散和稀释,因此容易在土壤中不断积累而超标。土壤污染具有不可逆转性,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基本上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许多有机化学物质的污染也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降解;土壤污染很难治理,积累在污染土壤中的难降解污染物很难靠稀释作用和自净化作用来消除。因此,治理污染土壤通常成本较高、治理周期较长。

三、我国现行土壤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及其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涉及土壤保护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刑法》《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水土保持法》《土地复垦条例》《基本农田保护法》《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及大气、水、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法等。另外,为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防止土壤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我国于1995年制定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尽管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少,但大多针对经济利用、土地管理和利用、土地规划及土地权属问题方面,对土壤污染防治的规定分散而不系统,缺乏具可操作性的细则和有威慑力的责任追究条款我国现有的土壤保护法律法规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

(一)《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法》罗列的污染种类的滞后性,该法第20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农业环境的保护,防治土壤污染、土地沙化、盐渍化、贫瘠化、沼泽化、地面沉降和防治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水源枯竭、种源灭绝以及其他生态失调现象的发生和发展,推广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及植物生长激素。”该法于1989年颁布,但是对于所处的社会发展状况而言,以上的罗列已经基本概括了所可能发生的污染种类,而这不发放置今日,就存在着些许的滞后性,无法穷尽污染种类,致使污染发生之时,无追究污染着责任的法律依据,其应当包括有放射性物质和化学物质的污染、乱堆放生产废物和消费废物,以及包括生物性污染在内的污染及其他可能造成土地退化的不良(有害)影响;

(二)《土地管理法》 1.调整对象的局限性《土地管理法》的制定目的是为了加强土地管理,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对于防治土壤污染,该法也作了原则性的规定,即在第35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维护排灌工程设施,改良土壤,提高地力,防止土地荒漠化、盐渍化、水土流失和污染土地。这条规定是在《土地管理法》第4章,耕地保护当中提出的,而并非在总则当中对此问题加以表述,这就导致了这部法在调整土壤污染问题时,调整对象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 2.土壤污染防治意识的缺乏性该法第43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建设,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须依法申请使用国有土地;但是,兴办乡镇企业和村民建设住宅经依法批准使用本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字体所有的土地的,或者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经依法批准使用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除外。该法第36条规定:非农业建设必须节约使用土地,可以利用荒地的,不得占用耕地;可以利用劣地的,不得占用好地。禁止占用耕地建窑、建坟或者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砂、采石、采矿、取土等。禁止占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可以看出的是,该法对于基本农田的用途有着严格的规定,对于其他耕地的利用范围则放宽限制,而兴建乡镇企业则又放宽了农用地转化为建设用地的条件,而乡镇企业产生排放的“三废”物质,则是导致农村土壤污染的最大元凶,而对于乡镇企业和基本农田土地布局和使用规划的缺失,又是导致乡镇企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耕地污染严重的原因。

(三)《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在第十九条、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五条和第二十六条分别对土壤污染防治作了详细规定。第十九条:国家提倡和鼓励农业生产者对其经营的基本农田施用有机肥料,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利用基本农田从事农业生产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保持和培肥地力。第二十二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逐步建立基本农田地力与施肥效益长期定位监测网点,定期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基本农田地力变化状况报告以及相应的地力保护措施,并为农业生产者提供施肥指导服务。第二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基本农田环境污染进行监测和评价,并定期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环境质量与发展趋势的报告。第二十五条:向基本农田保护区提供肥料和作为肥料的城市垃圾、污泥的,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第二十六条:因发生事故或者其他突然性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基本农田环境污染事故的,当事人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处理,并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接受调查处理 .该法是针对于特定问题所指定的,所以同样面对着调整对象的局限性的问题。

篇9

关键词:梨树;农村;土地管理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9-0061-1

1 农村土地管理与耕地保护之间问题

梨树位于吉林省西南部,地处东北松辽平原腹地,幅员面积3595平方公里,素有“东北粮仓”和“松辽明珠”之美誉,是国家重点商品粮基地县和吉林省畜牧业大县。全县有21个乡镇,313个村,总人口78.7万,耕地面积418万亩,耕地占有比例为:东部半山丘陵地区15%,中部平原地区65%,西部风沙地区20%,地理、自然条件在全省具有代表性。

近年来,随着梨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土地管理与耕地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一是在耕地上建住宅。当前梨树农村住宅趋于饱和,大批宅基地处于停批状态,只有少数农民为了解决子女婚嫁住房问题而不得不违法在路边田地建住宅;二是存在违法租地现象。一些个体企业为了扩大经营规模非法与农户签订合同,私自占用耕地建厂房;三是开发地个人私搭乱建现象严重。一些农民为了获得拆迁补偿,私自占用自己的责任田建房屋、盖养舍、扣大棚等;四是随意变卖村集体土地。有一些地方,村干部为了获取私利,利用手中的权利,把村集体所有的土地(主要是机动地)当成私有财产非法租赁,转让、买卖,这种违法行为严重侵害了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破坏了干群关系,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2 管理好农村土地工作的措施

在新形势下,要把梨树农村土地管理、耕地保护工作做好,必须结合实际采取针对性措施。

2.1 充分发挥乡村干部的作用

乡村干部工作生活在广大农民群众中,他们最了解乡村的具体情况,要调动乡村干部的积极性,发挥他们在农村土地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从法律层面说,管好农村土地也是法律赋予乡、村的职责。《土地管理法》第三条的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采取措施,全面规划,严格管理,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制止非法占用土地的行为。《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第六条也规定,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基本农田的保护管理工作。从我国土地制度上可以看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即村委会,既是集体土地的所有者又是管理者,当然有责任也有义务管理好农村土地。要建立对乡镇政府及村委会土地管理的奖惩机制,把土地管理、耕地保护工作列入乡镇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和考核内容。

2.2 强化宣传增强责任意识

土地管理部门要联合农业、水利、城建以及新闻宣传单位加大宣传,特别是对乡(镇)村干部的宣传。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办各种形式的土地管理培训班,或座谈会,或讲座等,进行政策、法律、法规、技术等方面的学习,增强乡村干部的时代感,紧迫感和责任感。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开展《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政策知识的普及宣传。要组织宣传队到乡镇村屯,利用搞演讲、办画展、设立咨询台、悬挂布标、张贴标语、制作宣传牌、发放传单、法律法规书籍等形式,深入到广大农民群众中宣传“珍惜资源,保护耕地”,营造土地管理工作良好氛围,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认识。

2.3 加强耕地保护,把好集约用地关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确保18亿亩耕地,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是由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梨树县78.7万人口418万亩耕地尤其如此。因此,全面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第一位的任务就是:进一步提高认识,努力解决好当前梨树县耕地保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将保护耕地的重点放在保护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上;梨树又是土地集约经营形式的发源地,应特别注重促进各类建设尤其是小城镇建设的合理集约用地。严格实行项目用地控制指标制度,强化对建设用地项目的审查,坚决制止假借项目建设名义圈地占地的行为。

2.4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利用土地

加强规划管理,合理利用土地,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引领”作用。按照梨树新农村建设目标,规划乡村宅基地,严格执行梨树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积极引导项目用地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严格控制梨树新增建设用地总量,积极采取措施,鼓励和引导招商企业向经济开发区集中,调整优化城镇乡村建设用地结构,发挥土地资源集聚利用效应;小城镇建设应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合理确定建设规模,不能脱离实际搞得大而空,一定要优化方案设计,尽可能节约用地。

2.5 加大监察力度,提高土地利用率

篇10

第一条  为了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稳定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保证农业持续、稳定发展,根据《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西藏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基本农田,是指根据一定时期人口和国民经济对农产品的需求以及对建设用地的预测而确定的长期不得占用的耕地。

本办法所称基本农田保护区,是指为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而在西藏自治区行政区域内依照法定程序划定的区域。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西藏自治区行政区域内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划定、保护和监督管理。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基本农田的义务,并有权对侵占、破坏基本农田以及其他违反本办法的行为进行检举、控告。

第四条  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划定应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为依据,并与批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村镇建设总体规划相协调。

第五条  自治区人民政府、拉萨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领导,县级以上土地管理部门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组织实施本办法。

乡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基本农田的保护管理工作。

第六条  计划、建设、规划、财政、水利、林业、环境保护等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协同做好基本农田的划定、保护、监督管理工作。

第七条  自治区对在基本农田保护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奖励。

第二章  划  定

第八条  自治区人民政府对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实行指标控制,自治区土地管理部门、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其他有关部门编制西藏自治区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审定后,报国务院批准。

各地(市)土地管理部门和同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其它有关部门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结合当地实际编制本行政区域内的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经同级人民政府或地区行署审定,报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县级土地管理部门和同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上一级人民政府或地区行署的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编制本行政区域内的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经同级人民政府审定,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或地区行署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九条  乡(镇)人民政府具体负责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区定界工作,按村民委员会辖区划定保护面积,填写保护田块或地段登记表,确定保护责任人和保护措施,设立永久性标志,并绘制基本农田保护区平面图和乡(镇)基本农田保护区分布图,标明基本农田保护区的位置、范围和面积,并予以编号。

第十条  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时,不得擅自改变原承包者的承包经营权。

第十一条  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应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农业资源调查数据为依据,结合我区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人口增长对耕地的需求进行科学预测、合理布局、相对集中,并与城市规划和乡镇建设相协调;

拉萨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县(市、区)人民政府编制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时,应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下达的指标,确定基本农田保护的数量指标,并逐级分解下达;

乡(镇)人民政府应严格按照上一级人民政府下达的面积指标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单元面积要相对集中连片,由各地视具体情况确定。

第十二条  乡(镇)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后,由县级土地管理部门会同同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审核、汇总,绘制县级基本农田保护区分布图;

县级基本农田保护区及其分布图由县级土地管理部门会同同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经县级人民政府同意,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或地区行署批准,并设立永久性标志,由县级人民政府公告,并报自治区、地(市)土地管理部门、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县(市、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城市建设规划控制范围内的各类基本农田保护区,经县(市、区)土地管理部门会同农业、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直接划定后,由县(市、区)人民政府公告,并报自治区、地(市)土地管理部门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三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破坏基本农田保护区标志。

第十四条  已批准的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需调整的,必须经原审批机关批准。

第十五条  下列耕地应当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

(一)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地区行署批准确定的粮、油、蔬菜生产基地;

(二)本行政区域内高产、稳产农田;

(三)有良好的水利及水土保护设施的耕地和计划改造的中低产田;

(四)名、特、优、新农产品生产基地;

(五)农业科研、教学、试验、示范基地和良种繁育基地;

(六)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地区行署认为应当划入基本农田的其他耕地。

第十六条  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耕地分为下列二级:

(一)生产条件好、土层较厚、质地适中、地力上等、有保灌条件或排灌设备完善、集中连片、产量高、长期不得占用的耕地为一级基本农田;

(二)生产条件好、土层较厚、地力中等、排灌设施基本配套、相对集中连片、产量较高、规划期内不得占用的耕地为二级基本农田。

第三章  保  护

第十七条  基本农田保护区一经划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或者占用。交通、能源、国防等重点建设项目选址确实无法避开基本农田保护区,须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耕地的,建设单位先向县级以上土地管理部门申请,由自治区土地管理部门审核发给《基本农田占用许可证》,并经同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签署意见,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再按照《西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规定的征(拨)用地审批程序与审批权限办理有关手续。

前款所列建设项目占用一级基本农田500亩、其他基本农田1000亩以下的,必须报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占用一级基本农田超过500亩、其他基本农田超过1000亩的,必须报国务院批准。

第十八条  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耕地的,除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缴纳税费外,由用地的单位或者个人负责开垦与所占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没有条件开垦或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应缴纳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耕地造地费。

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菜地,已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新菜地开发基金的,免缴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耕地造地费。以国家投资为主兴建的能源、交通、水利、国防军工等大中型建设项目经国务院批准,可以免缴基本农田保护区耕地造地费。

第十九条  耕地造地费由负责审批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耕地的县级以上土地管理部门收取,专项存入财政专户,自治区、地(市)、县(市、区)按20%、20%、60%的比例分配。

耕地造地费必须专项用于新的基本农田的开垦、建设和中低产田的改造,其使用计划由土地管理部门会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编制,由同级财政部门审核,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挪用。

第二十条  耕地造地费缴纳标准是:依据《西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第二十条第五款的规定,以拉萨市城关区及各地行署所在地耕地开发基金为标准,占用一级基本农田按5倍缴纳,二级按4倍缴纳,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其他耕地按3倍缴纳。

第二十一条  新开垦的基本农田,由县级以上土地管理部门会同同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纳入基本农田保护区管理。

第二十二条  经批准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耕地的单位和个人,所占耕地一年内不用而又可以耕种并收获的,应当由原耕种该耕地的集体或者个人继续耕种,也可由占地单位组织耕种;一年以上未动工兴建而闲置未用的,应当按照《西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规定的土地荒芜费的标准缴纳土地闲置费。未经原批准机关同意,连续二年未使用的,由县级土地管理部门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依法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注销土地使用证。

第二十三条  禁止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从事挖沙、取土、烧砖、采石、采矿、建窑、建房等非种植业建设和生产经营活动;禁止堆放固体废弃物。

第二十四条  利用基本农田从事农业生产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保持和培肥地力,国家鼓励农业生产者对基本农田增施有机肥,提高基本农田质量的等级。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五条  对基本农田的保护实行责任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地区行署应当与下一级人民政府签订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由自治区人民政府统一印制。

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包括以下内容:

(一)以村为单位分块登记利用类别、地块名称、地块四至、地块面积、作物产量、责任等;

(二)基本农田的等级;

(三)保护措施;

(四)责任人的权利与义务;

(五)奖励与处罚。

第二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地区行署应当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区监督检查制度,定期组织土地管理部门、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对基本农田保护情况进行检查,将检查情况书面报告上一级人民政府或地区行署。

各级土地管理部门应当及时查处违法占用和破坏基本农田的行为,并向上一级土地管理部门报告。

第二十七条  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耕地,除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原因以外,承包者不得撂荒,造成荒芜的,当地土地管理部门责令限期复耕。

第五章  罚  则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对擅自移动、破坏基本农田保护区标志的,由土地管理部门责令其恢复原状,赔偿损失,并处以300?500元的罚款。

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未经批准或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耕地的;买卖或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基本农田保护区内耕地的,由县级土地管理部门责令其退还非法占用或非法转让的耕地,限期拆除占用耕地上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土地的农业生产,并处以每平方米20?30元的罚款。

第三十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无权或越权非法批准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耕地的,批准文件无效。因此给用地、被用地单位和个人造成损失的,批准单位应当赔偿经济损失,对直接责任者,由所在单位和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逾期未缴纳耕地造地费和土地闲置费的,从滞纳之日起,按日加收3‰的滞纳金,收取的土地闲置费和滞纳金用于开发新的基本农田。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擅自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挖沙、取土、烧砖、采石、采矿、建窑、建房,严重毁坏种植条件的,由土地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恢复原状,并处以每平方米15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三条  土地管理部门、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不认真履行职责、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四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30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复议决定通知之日起30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30日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申请复议或者不起诉又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中的行政处罚应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执行。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六条  《基本农田占用许可证》由自治区土地管理部门统一印制。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实施中的具体问题由自治区土地管理部门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