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图的设计理念范文

时间:2024-02-29 17:48: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设计图的设计理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设计图的设计理念

篇1

[关键词]室内设计;绿色设计理念;环境设计

时代在发展,人们在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室内设计也因此提出更高的要求。随着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等知识日益普及,人类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很多领域都开始注重绿色问题,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室内设计更成为绿色与环保的重要领域,在其中渗透绿色设计理念是必然趋势。

一、绿色设计理念在室内设计领域渗透的重要性

绿色设计是现代室内设计的追求目标,能给室内环境带来诸多好处。通过绿色设计可向室内引入室外各项自然元素,增强室内环境的自然化程度。如尽可能把阳光引进室内,不但能发挥阳光抗霉杀菌的重要作用,还能避免对室内照明设施的过度使用,达到节约能源减少“光污染”的目的。同时,通过渗透绿色设计理念,室内设计还可应用绿化盆栽、插花、盆景等自然造型艺术,在美化室内空间的同时发挥出绿色植物净化空气的作用,优化居者环境以利身心健康。另外,室内设计师们通过对水泥、金属、木材等材料的绿色应用,进行特殊空间的室内设计,把材料的本来面目、肌理等充分展现出来,预防使用有毒有害的材料,不仅净化环境,还赋予室内设计一种新意,彰显人们对美的追求。因此,在室内设计领域渗透绿色设计理念至关重要,能使室内设计达到真正的完美功能,获得自然化的室内环境,将室内传统的封闭状态打破,在室内融入自然,促使人们深处自然怀抱。

二、绿色设计理念在室内设计领域渗透的主要途径

在室内设计中,空间设计与环境设计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中渗透绿色设计理念对室内绿色设计而言有重要意义。此处就这两项内容谈一谈渗透绿色设计理念的途径。

(一)室内绿色空间设计

一方面,在室内流动空间设计中渗透绿色设计理念。鉴于材料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很多建筑物都可以改造,它们不再像过去那样在建造环节搭建好结构之后就无法更改,这对室内设计师而言就能整体把握建筑物,可围合部分建筑面,增加室内的通透度,创造更开畅的室内流动空间,让更多阳光能照耀进室内,流通室内空气,这就是将室内设计室外化的绿色设计理念。另一方面,通过绿色设计理念的渗透创造自然化的室内空间。人们越来越追求自然田园氛围,室内设计就能采取一些手法强化人们在室内的自然感受。室内设计师可将庭院、绿化引入室内设计领域,多在室内设计摆放一些绿色植物,让它们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更多氧气,有效消除空气中的细菌以及苯、甲醛等有害物质,在达到感官视觉享受的基础上改善室内环境,确保人体安全。设计师还可采取绘画的方式,创造室内绿化与山水,让人在心理与视觉上都感受到对自然的回归。

(二)室内绿色环境设计

一是室内通风设计。空气是人赖以生存的第一条件,空气新鲜是人体健康的基本保障。在室内环境设计中渗透绿色设计理念则需要避免因不必要的因素而随意降低层高、挤占室内空间,应充分借助房屋结构设计空气回旋对流格局。在环境适宜的区域,一些公共建筑、住宅等也选择封闭的室内空间形式,忽略通风系统对空气的净化功能,很难排出室内被污染的空气,造成室内的中央空调系统、中央风机、风管等滋生霉菌,严重污染室内空气,引起身体不适。人体健康和室内空气质量之间有密切联系,通风则是净化室内空气、消除室内余湿与余热的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尤其是对高隔热性、高气密性建筑物而言,务必要选择具备风管的中央换气系统定时换气,是否要将室内环境设计成封闭的应充分考虑当地的环境以及使用条件,最终要达到与保护人体健康、节约能源的有机结合,拿出理想的室内设计方案。部分室内使用要求具备一定的灵活性,要选择封闭环境与自然通风相互结合的方法,那些污染较少的区域则适合应用自然通风设计。二是自然采光与人工照明。在建筑室内环境设计中尽可能多地使用自然光是渗透绿色设计理念的基本原则,站在室内环境设计的角度看,对新修建筑的室内环境,其自然光是建筑本身具备的,室内设计师要充分利用,通过改建、改造室内空间来改变窗户的数量、位置,必要时利用玻面反折射光来引自然光入室,或通过中庭、透明屋顶提供更广泛、更良好的自然光照。人工照明具体可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在室内环境设计领域引入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可设置区域性控制、时间性控制等模式,自动按区、按时将灯具关闭,但要留下人工可以干预的可能性,以便适应各种实际需求;第二,使用效率高的节能灯具,尽可能提高使用灯具的效率,在节省能源的基础上提高室内的光照程度,减少产生热能。除了空间设计与环境设计以外,装修设计、陈设设计也是室内设计的主要内容,将绿色设计理念渗透其中对提升室内绿色设计的整体水平有重要作用,这里不再赘述,下文将在各个案例中加以说明。

三、绿色设计在室内设计中渗透的案例分析

绿色即低碳、低碳即绿色,将绿色设计理念渗透到室内设计中,就可以提供室内低碳设计,让室内设计与人的生活需求更贴近,展示出绿色设计的基本理念。案例分析对象是一个个小广型的室内设计,均是在有限的室内空间格局里使用简洁的绿色设计手法,营造一种富含新意的生活意境。在所有的室内设计项目中,设计师都摒弃以往为了装饰而装饰的陈旧观念,打造有层次的、简洁的室内空间界面以及安静、柔和的室内氛围,让人产生置身于水墨情境的感觉。绿色低碳设计理念渗透到整个室内设计当中,主要通过室内的空间、装修、陈设以及环境的设计来体现。

(一)室内绿色装修设计

室内空间设计的主体是保证实用功能,通过对各个功能分区的合理布置,基于不影响使用功能,在相互渗透的室内空间中增加层次感、增强装饰效果。设计师可利用各种各样的实用部件来分割空间,包括床头板、储物柜等,在不占用室内有限面积的前提下区分生活空间。另外,设计师还使用抬高设计,增加室内的收纳空间及整体的层次感。室内设计的榻榻米可用作休闲茶室空间,在有限的空间里巧妙完成功能分区;在室内墙立面部分设计的镜面也能扩大视觉效果,使室内空间富含新意。现代室内装修设计通常会使用大量材料,而渗透绿色设计理念就要求室内设计师在使用材料方面尽量节约不可再生资源,充分回收、利用资源,尽可能减少对可再生资源的浪费,使室内设计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一是要避免使用有害材料。很多现代材料中都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包括含有苯的石膏板材、涂料以及含有甲醛的贴面板、大芯板、胶粘剂,还有很多材料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放射性物质,对人的危害不可忽视。所以在室内设计领域要尽可能选择对人体无害的、符合环保要求的材料,尽量少用甚至不用含有苯、甲醛、甲醇、乙烯等有害物质的建筑材料、室内装饰材料。二是要注重使用节能材料。技术在不断进步,人类生产的节能材料越来越多,包括吸热、光致变色、热反射玻璃以及保温墙等,它们都有节能的功效;还有一些节水型的部件、节能灯具等,加上室内设计师对太阳能技术的应用,大量使用这些材料不仅不会危害人体健康,还可持续利用能源,具有很强的环保性,更能体现室内材料设计领域对绿色设计理念的渗透。在室内装修设计中,案例的施工方式选择预制装配式施工,室内所有部件均在工厂制作并运输到现场,不仅加快了施工进度,而且降低了施工成本,环保、节能,且住户可根据需要变更户型,有效避免二次装修对房屋造成的破坏,延长房屋使用寿命。在用材上,室内墙面选择天然环保硅藻泥,不含甲醛、苯等有毒有害物质,能调节湿度,且硅藻土能负载氧化锌、二氧化钛等物质,能很好地吸附、分解室内有害物质,净化室内空间。板材选择用人造秸秆板替代木质板,秸秆板在诸多功能上都超出多层夹板、密度板、刨花板、大芯板等人造板。对秸秆等非木质纤维原材料的应用不但能保护森林资源,还能维护绿色生态,体现室内设计对绿色设计理念的渗透。

(二)室内绿色陈设设计

在室内环境设计方面,设计师尽可能利用有利的南北通风户型优势,利用有利的通风条件组织通风流线。正如前文所述,尽管人工照明能满足室内采光需要,但电照明器具无法取代自然光带给人的感官享受,利用自然光不但能体现对绿色设计理念的渗透,还低碳、环保,利用阳光、自然光使人愉悦。太阳光取之不尽、时刻都在发生改变,光影对室内家居起着润色作用,使室内环境充盈着艺术的韵味。日光照明历史和建筑一样悠久,随着科技越来越成熟,人们逐渐忽视最淳朴、最自然的方式。在隔音设计上,设计师不但在墙体上安装了隔音板,且窗户也由多层平板玻璃构成,预留空间,隔音隔热性能良好。选用家具、陈设是室内设计的重头戏,很多家庭在装修时对家具的选择只关心其做工、外观、价格,很少考虑和居住者身体健康有直接关联的家具制作用材。家具导致的室内空气污染已经成为当下的第三大污染源,所以室内设计师在出具设计方案时应注意提醒人们在购买家具时务必要明白所选家具的制作工艺和用料,选用那些基本上不会散发有毒有害物质的绿色家具。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主要是家具的贴面、板材、用胶以及面漆等,因而在选用家具时不但要考虑家具的颜色、样式等审美效果,更要考虑如何才能购买无毒无害的、合格的家具,保证室内空气无污染,不会危害人体健康。案例中的所有室内陈设、装饰摆件等都由回收再利用的材料改制而成,包括由斗笠面制作的灯罩、竹制隔断、干枝小景、竹席式墙面装饰等,使整个室内空间仿佛置于清新的大自然当中。且从竹制隔断中剩余的边角料还制作了装饰画,不仅美观,而且环保、节能、绿色,使整个室内空间的陈设设计富含新意。竹制隔断不但能区分室内功能区,还能使阳光透过竹子进入室内,让本就新意十足的室内空间更为灵动。同时,竹制隔断易于安装、更换,如有需要可换成竹席、隔帘或其他陈设,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基础上发挥点缀空间的效果。上面列举的室内设计案例的设计师在整个室内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渗透了绿色设计理念,空间、通风、用材、装饰、隔断等,表达的是绿色要从细节做起,绿色设计并非投入大量的技术,它是一种理念、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结语基于绿色理念、低碳理念的室内设计将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青睐,且必将成为今后室内设计发展的主要趋势。基于绿色设计理念的室内设计将带给人们全新的室内环境,营造出更健康、更节能、更环保、更人性化的室内生活环境。室内设计是一门集艺术性、科学性及技术性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将绿色设计理念渗透到室内设计领域不仅仅是改变行业观念,更重要的是室内设计师们要坚持提高思想认识,将绿色设计作为室内设计的目的与重点,满足社会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用更负责任的态度进行和发展室内设计事业,努力达到室内设计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张淑杰.探讨室内绿色设计的必要性.现代装饰(理论),2015.10

2.任.绿色室内设计在应用中的问题及改善策略探讨.建材与装饰,2016.40

3.王浩.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室内设计—室内设计的发展趋势.智能城市,2016.5

4.孙繁,郑曦阳.浅谈绿色设计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合理植入.美与时代(上),2015.12

篇2

艺术设计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创造前所未有的、新颖有意的、使人类的生活更加美好的东西。艺术即通过塑造形象,具体地反映社会生活和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更广泛地应用于生活各个方面。艺术设计发展的原动力来源于社会的需要,艺术设计带来的,不仅是精神上的愉悦与享受,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并提高了产品的审美附加值。然而,决定艺术设计发展的是构图理念,下面就具体谈谈构图理念的具体应用。

(一)构图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环境艺术设计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人们提供良好的宜居生活与环境,故而其设计最初的出发点与最终的落脚点都应该是为了人类的进步与发展。因此,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构图理念主要以生态理念为主,其中,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利用天然材料;首先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合理地对天然材料进行运用。设计师应该对各种各样的天然材料有所了解和把握,并且对其造型以及特征有所了解,在设计师利用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其特点。第二是设计环节注重环保;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会充分考虑低碳的要求以及能源低消耗的问题。同时,还应该明确如何将节能与绿色环保作为环境艺术设计的唯一标准,以不损害人类健康与破坏自然规律为前提,开展环境艺术设计工作。第三是注重天然生态环境的利用;人们生活在大自然的环境当中,天然的生态环境本身应该是最值得人们利用的。故而设计师应该充分考虑与把握生态环境的天然基础条件,并且依据不同地区不同的地理环境对生态环境进行不同程度的利用,进而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只要遵循自然发展要求,不违背自然环境,必然可以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科学合理地设计出优美的自然景观,从而提升环境景观设计的整体品位。

(二)构图理念在绘画艺术中的应用

在绘画艺术中,构图是指画面的结构,一般是指形象在画面中占有的位置和空间所形成的画面分割形式,同时也包括线条、明暗、色彩等在画面结构关系中的组织形式。构图是绘画作品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与画家构思有着密切的联系,按照构图的要求,恰当的构图形式可以通过视觉作用的强弱对比,对观众的第一眼产生支配作用,明确画面的中心引导观野的顺序,使观众基本上按画家构思的线索去浏览画面,从中得到美感和产生联想,使画家的思想感情得以表达,所以构图在绘画中具有特别的地位。构图理念的实现主要通过对比的手法,使画面有变化,有美感,同时又突出中心内容,常用的对比有下例一些类型:线条的对比就是粗细、稀密、虚实、长短、开合等。形体的对比就是大小、多少、方圆、主次等。形象特征的对比就是善恶、动静、刚柔等。明暗的对比就是黑白灰、浓淡、节奏等。技法的对比就是枯润、厚簿、收放等。色彩的对比就是冷暖、强弱、色块大小等。例如:法国画家德拉克洛娃的《希阿岛的屠死》采用了对比的构图。

二、艺术设计中构图理念的创新方式

上面已经对艺术设计中构图理念的具体应用进行了大致的阐述,可以看出,构图理念对艺术的设计具有很重要的影响。因此,艺术设计中构图理念的创新对艺术设计的进一步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下面就具体谈谈艺术设计中构图理念的创新方式。

(一)根据艺术设计构图特点,改进构图方法

艺术设计一直起着提高人类生活水准和推动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重要作用。它来源于市场的需求,是市场的产物。设计是一种创造性行为,它要根据对现实的观察,对未来的想象,独特地去创造性地设想与构思。因此,构图不仅要合理划分绘图区域,还要掌握具体的比例和色彩,在以往的构图方式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从而对构图理念进行创新,满足时展的需要。

(二)根据艺术的发展趋势,及时更新思维模式

在艺术领域中创新思维是不可或缺的,新思维的转变是世界发展的重要属性,艺术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尤为快速,为了艺术的更好发展,就要注重艺术构图理念的更新。要想做到这一点,艺术家就应该根据艺术的发展趋势,及时更新思维模式。艺术设计中思维模式的转变和更新,是进一步提高艺术设计效果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促进构图理念创新的基本保障。比如,构图的整体感觉是主体形象的“基本形”,由于构图理念的不同,会使人们对立体形象的基本形产生不同的感受,如:看到三角形的立体形象,会产生稳定坚实的感觉。看到S形的形象会产生浑园反复的感觉。同时,立体形象的“基本形”的确立对每一幅构图的感情基调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篇3

论文摘要:简要介绍了秦沈客运专线软土和松软地基处理方案和路基工后沉降量控制标准,通过秦沈客运专线动态设计实践,强调在高速铁路建设过程中开展动态设计的意义,并从沉降断面布置、设备选择、观测频度、数据处理方法、数据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等方面,系统介绍动态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秦沈客运专线西起秦皇岛,东至沈阳,是我国铁路第一条时速160 km/h以上的新建客运专线,是铁路建设史上的标志性工程。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引人了动态设计理念,该理念很好地指导了工程的建设,从而使地基工后沉降量的控制达到了预期目的。本文就该项目的动态设计做一介绍。

1路基工后沉降量控制标准

鉴于路基标准及施工状况对列车高速、平稳、舒适和安全的重要意义,秦沈客运专线对路基工后沉降量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一般地段要求不得大于15 cm(年沉降量不得大于4 cm ),路桥过渡段要求不得大于8 cm(年沉降量不得大于3 cm )。

2软土松软地基处理方案设计

秦沈客运专线东段,属辽河西部凌河冲积平原和辽河下游冲积平原,分布着总长度近120 km的软土和松软地基,这些软土和松软地基具有强度低、压缩性大、渗透系数小的特点,在路基本体达到一定密实度标准后,地基的沉降变形控制成为保证秦沈客运专线路基高标准的关键和重点。针对松软、软土地基的不同物理力学指标情况,设计分别采用排水固结法和复合地基法进行地基加固处理,部分地段还结合采用土工格栅(室)加筋垫层。当采取这些措施后,路基工后沉降量仍不能满足要求时,再结合采用堆载预压进行处理。

3开展动态设计的必要性

秦沈客运专线建设成败的主要标志是铁路运营后能否实现既定的速度目标值,能否实现速度目标值的关键在于路基的工后沉降量能否满足要求。作为我国铁路第一条时速160 km/h以上的新建客运专线,如何控制大范围软土和松软地基地段路基的沉降量,此前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因此引人动态设计理念很有必要。引人动态设计可以达到2个目的:一是检校设计理论,由于自然条件的千差万别,计算理论的假定边界条件与实际情况往往存在差异,这将导致理想与现实的差异;二是指导施工,根据施工组织变化的需求,通过沉降分析调整预压土高度和预压期,调整设计路基抬高值。不论是哪个目的,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保证工程的高质量。

4开展动态设计的方法

4.1数据的采集

4.1.1观降断面的布设

在软土及松软地基地段设置观测沉降设备,设置的原则是每隔100-200 m设置一个观测断面,每个路基桥涵过渡段设置2个观测断面。

4. 1. 2观降设备的选择

可以选择的观降设备有沉降板、沉降水杯和沉降管等。采用沉降板观测沉降,操作简单,水准测量线路短,但容易受到施工车辆的干扰,尤其是在施工繁忙阶段,沉降板容易遭到破坏。如果将沉降水杯的进水、溢水和排气等三管置于路基非施工便道的一侧,进行水准测量时可不必上下路基,水准测量比较容易,但灌水和找稳定水面的时间较长,且在寒冷的冬季进行观测时三管容易上冻。采用沉降管观测的数据比较准确,还可以得到整个断面上各点的变形值,但仍需要配合进行水准测量,且水准路径长,管的造价很高。在工程实践中,应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和不同的施工组织要求,进行不同的选择。

4. 1. 3测量仪器及精度的选择

由于最终的数据处理结果要控制在毫米级,所以现场观测水准应精确到0. 1 mm。根据不同等级水准测量精度及相应闭合差大小的对比,水准测量采用二等为宜。

4.1.4观测周期

施工期间一般每填筑一层,进行一次观测,如果2次填筑间隔时间较长,每3d至少观测一次。路堤经分层填筑达到预压高程后,在预压期前2一3个月-内,每Sd观测一次,3个月后7一15d观测一次,半年后一个月观测一次,一直观测到预压期末。

4. 2数据的处理

采用Excel软件,可以很方便地对现场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根据时间,填土高度和沉降量,以时间为横坐标,纵轴上正方向以填土高度为坐标,负方向以沉降量为坐标,可以很方便地绘制实测“填土一时间一沉降量”关系曲线。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将一些明显异常点剔除。

4. 3数据的分析

根据实测“填土一时间一沉降量”关系曲线,将其拟合成某个函数曲线,进而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最终沉降量。常用的拟合曲线有双曲线和指数曲线。

4. 3. 1双曲线法基本原理

如图1所示,将实测沉降曲线上拐点B以后的部分按照双曲线拟合延伸。

由公式(3)可见t’和t’ /s’关于和a线性变化,这样,如果有一组足够多的数据,就可以通过线性回归的方法得到和a的值。

各时刻的拟合沉降值:;=so +s’

最终沉降量:一so+

4.3.2指数法基本原理

如图2所示,将实测沉降曲线上拐点B以后的部分按照指数曲线拟合延伸。

公式(6)中In ( ds/dt)和t是变量,如果有一组足够多的数据,就可以通过线性回归的方法得到、二值,即为最终沉降量。各时刻的拟合沉降值由公式(5)给出。

4.3.3分析

前面介绍的是数据分析的基本原理,所考虑的上部荷载假定为一次加载。但高速铁路对路基本体的密实度要求很高,在填筑过程中严格限制了每层的层厚,所以地基的上部荷载是分级加载的。基于地基的沉降是各级荷载共同作用的结果,可以通过编制程序,将复杂的逐级加载问题交由计算机完成,进而拟合出较为理想的沉降曲线。

利用沉降曲线可以得到推算的总沉降量和工后沉降量,将其与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可以对未来沉降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进而达到指导施工的目的。

5工程示例

5.1工程概况

该段地基采用袋装砂井处理,袋装沙井深8m,间距1.2 m,直径7 cm,地表设砂垫层,厚0. 5 m,中间铺设一层土工隔栅。地基各层各项指标见表1。

5.2沉降估算

按照0. 2标准确定压缩层,即压缩层计算到附加应力与自重应力比不超过0. 2,由此确定压缩区为表1中前4层,按照分层总和法计算地基的总沉降量为53. 8 cm,工后沉降量为2. 5 cm .

5. 3动态设计

2001年下半年,部分单位对施工组织计划进行了调整,有个别地段将提前铺轨,根据这一变化,应有关方面的需求,设计对未来沉降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当前实测沉降量为27. 9 mm,根据现场资料,采用修正指数法和修正双曲线法对观测数据进行拟合,推算出未来沉降值和工后沉降量。根据这一推算结果,工后沉降量可以满足提前铺轨的要求。

篇4

关键词:用户分析;以人为本;信息图表设计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2-0083-01

一、什么是信息图表设计

(一)信息图表设计的缘起

图形传达系统(Isotype Movement)――依索体系的创始人奥托・纽拉斯(1882-1945)是维也纳的一位社会学家,他认为:“语言是分散的,而图表把它们聚合起来。”他认为平面设计应该提供全人类都能够认识、了解的手段,提供促进人类思想和观念沟通、交流的新方式。根据他的理论体系建立的依索体系是由一个关于教育的社会主义概念发展而来的,这种教育是指超越普通的文字或者语言培训,让信息的传播显得简单而不再受到个人背景因素的制约。依索体系主要作用在把社会经济关系视觉化上,并且希望帮助那些文化程度不高的人们理解相关的复杂议题。1936年,奥托纽拉斯设计了一套系统的视觉信息标识,并试图将其发展成全世界统一的功能性视觉语言。这些视觉标识旨在通过简单易懂的图标来描述定量信息,其中就有包含通用的人类形象标识。如左图,小人的视觉形象简单明确,可以的传递出图形所要表达的含义。

(二)信息图表设计的演变与发展

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伦敦,亨利贝克设计的地铁交通图以相似的间隔来标注各个站点,而不是传统的强调各站的准确位置,这样一来通过交通图,伦敦市的中心区域就被突出了,整张图表也显得更加次序井然。在1972年,德国慕尼黑举办奥运会中,第一次引入了具有系统性和全面性的视觉标识。于2001在荷兰的阿纳姆成立的图录树工作室(Catalogtree)是一个以信息图表设计为工作核心的工作室。设计师通过尝试对原始信息资料进行主观再创作,并且进行大量的用户研究工作,整理大量的用户反馈信息,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从而消除大量的信息给人带来的无趣与压抑感,得到了一致的好评。

二、信息图表设计中以人为主导的设计

(一)设计师与用户的关系

《体验设计》的作者内森・夏德罗夫曾经提到过一个设计案例,日常生活中许多单位机构会在一层招待大厅里设置信息亭,这些信息亭设计美观,有美妙的语音提示,但许多信息亭后来却荒废破旧,无人光顾。原因就是设计师对用户的考虑不周,没有按照“以人为本”来进行设计。只考虑了初次光顾者――他们会使用这些信息亭一两次,却忽略了那些工作人员,他们会一直呆在这里!工作人员不得不每天重复听这些语音提示,用不了多久,这些被迫的倾听者就会关闭喇叭或者是整个系统。

由此可见,设计师要做到“以人为本”设计的重要性,信息图表设计师也应当尊重并可以预见受众群体的种种需要。设计中更多地将用户的要求考虑进设计过程中,可以使设计师更好地把握设计项目与设计目标,将所要传达的内容更有效地传达到受众中去;受众对于自己的需要也应该清晰及时地反馈给设计师,从而形成一个良性设计循环的过程。

(二)不同背景用户产生的差异化信息的分析

受众用户在信息交流的过程中往往由于受自身因素的影响,如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个人信仰,经济条件等因素,不同的用户人群对信息的接收效果各不相同。科学研究证实。当用户在信息接受过程中,不同用户人群的认识背景和认知模式都会互相联系并相互作用。所以用户人群并不是互相孤立、互相排斥的,而是互相依存,互相补充的关系。举例来说,智力的TesisDG设计工作室为智利大学的数学建模中心设计了一本宣传手册,旨在向介绍这个研究中心的同时向其他著名的研究中心发起竞争。但是考虑到并不是所有的受众人群都喜爱数学这门相对枯燥的学科,TesisDG在设计宣传册时选择了一种“以人为本”的设计方式,不同于一般的充斥着学校照片和文字介绍的宣传册,TesisDG的设计小组利用插画和图表将无形的信息视觉化,制作出一本80页的专题手册。设计过程中通过制作大量的数学模型来表达数学的复杂性、创新性和抽象之美,图表设计中采用鲜明的色彩,韵律感的线条和美妙的图形语言来吸引广大受众。用信息图表巧妙而有力地衬托了书面文字内容,使得原本对数学抱有刻板印象的学生也会为之吸引。这就是“以人为本”理念在信息图表设计中的典型案例。

三、总结

信息图表设计的功能性和商业价值固然重要,但是我们作为设计师不能仅把设计定位在具备功能的层面上,更应拓宽到对人的关怀层面。在设计注重创意和商业功能的今天,时刻关注用户的需求,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这样我们的设计才能不断地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篇5

一、儿童书籍装帧设计与市场营销的关系

儿童图书的读者群体是儿童,在这些书籍的设计过程中,图书设计者既要遵循图书设计的一般理念,又要考虑到儿童的特殊性。就儿童来说,一个好的图书设计能够瞬间吸引儿童的注意力,而这样的设计关键在图书封面。好的封面设计能吸引儿童的注意力,进而使儿童对书籍内容产生兴趣。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图书装帧设计和儿童图书的市场营销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本儿童读物对读者的第一吸引力源于封面,好的封面能够在第一时间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各个年龄段的人对书籍装帧设计的要求是有差别的,图书设计师要了解各年龄段人群的特征,做到有针对性的设计。对于儿童图书的设计者来说,考量少儿读者的年龄层次、心理需求是儿童图书设计的基本前提,如针对低幼阶段的书籍设计一般是图片为主,色彩搭配要丰富。图书编排者在设计儿童图书时要整合设计元素,丰富图书设计语言,让孩子们从书籍中获得乐趣,提升孩子的认知水平。

二、市场营销理念对儿童图书装帧设计的要求

图书设计将作者的写作目的与读者的需求联系在一起。因此,设计人员在对图书进行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读者的需求,按照年龄、心理认知水平等对读者进行分类,从而确定图书的选题。下面,本文就图书装帧设计如何结合儿童的审美心理、年龄层次以及视觉情况进行如下分析:

1、图书的装帧设计应契合儿童的审美心理

书籍作为一种精神食粮,是儿童成长发育过程中最先接触的认知载体,所以,在儿童书籍的设计选择过程中,图书编排设计者和编者需要切实从读者角度出发,设计出更适合儿童的读物,从而引导他们积极健康地发展。比如,2012年,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和上海宝开游戏公司共同出版了《植物大战僵尸》系列图书,在短短8个月内该系列图书销售量就达到了500万册。这套经过设计者精心设计的图书不仅可以让学生从游戏中走出来,还在充满趣味的故事中加入了优秀的民族精神及品德相关内容,通过充满童趣的故事让孩子们体会到阅读的快乐。

2、图书的装帧设计应立足儿童的年龄层次

孩子是充满想象力的,所以,儿童图书的设计也应该有丰富的想象力。比如,杨红樱所创作的《淘气包马小跳》等系列图书之所以能受到孩子们的喜爱,原因在于这些书籍中的情节及主人公的设计都迎合了各个年龄段孩子的阅读兴趣和心理特点。该系列书用生动有趣的情节来满足孩子的求知欲,使其在阅读的时候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促进孩子心灵的成长。所以,图书设计人员在图书设计过程中,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结合他们的心理成长情况,为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设计出不同的书籍,从而更好地满足孩子们的需求。如对于幼儿时期的孩子来说,他们刚开始接触书籍,只能接受最基本、最简单的线条图案,因此,设计者在设计封面时要着重考虑色彩搭配,在色彩选择上可选择具有视觉冲击力的色彩,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对于学龄儿童来说,他们具有一定的辨识能力和逻辑能力,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所以,设计师在图书设计中一方面要推陈出新,设计不同风格的内容,另一方面要考虑到书籍对孩子的启迪作用,引导他们成长,提高其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儿童们的大脑并没有完全发育成熟,对于文字的理解也不到位,而相关的插图则能更好地帮助孩子们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将文字信息形象鲜明地呈现在孩子们的面前。孩子们的世界充满想象力,因此,在插图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可采用夸张或者对比方式,使插图充满想象力,这样能够激发孩子们的阅读热情。

3、儿童图书的装帧设计应考虑儿童对色彩的感知度

儿童是图书的特殊读者,因此,图书的装帧设计也要有所不同。在儿童书籍的设计过程中,色彩最能吸引孩子的眼球,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比如,红色、绿色、蓝色、橙色和黄色这样的鲜明色彩,能够突出视觉效果,产生极强的冲击力,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而混合色彩的使用更容易达到生动活泼的效果。假设我们在封面设计中的底色选择红色或者蓝色,而上面悬浮的色彩则是棕色或者墨绿色,这样看似杂乱无章的色彩搭配恰恰表现出孩子们活泼好动的天性。

三、市场营销理念下儿童图书装帧设计的创新手法

1、封面设计要结合儿童对图书的审美需求

一本图书的封面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读者的购买意愿。因此,图书编排设计者在对儿童书籍设计的过程中,要借助封面吸引儿童的注意力,让他们产生阅读兴趣。如明天出版社的《猜猜我有多爱你》一书,设计者在设计的时候就考虑到孩子们的心理需求。封面的正中间是一片空白,旁边是各种鲜艳的色彩,其中还有一只可爱的兔子妈妈和一只兔子宝宝在交谈,封面字体采用的是手绘宋体,所有这些设计元素创造了一个亲切、温暖的阅读氛围,可以全面调动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儿童书籍的设计者要根据孩子的需求对设计进行大胆创新,夸张手段或是色彩对比很多时候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设计师可以将一些抽象的内容文字用简单的或者形似的图像和鲜艳的色彩进行表述,这样可造就一幅更加生动活泼的插图,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并帮助他们对图书内容的理解。

篇6

关键词:乡土资源;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有效性

历史与社会新教材充实了地理内容,强化了史地综合,突出了对区域案例的教学,对训练题目要求有所提高。

一、诸暨市七年级社会老师利用乡土资源教学的现状和原因分析

诸暨市七年级社会老师利用乡土资源教学的现状如何呢?在本学期笔者特地选择来自不同学校并具有代表性的30位教师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对于乡土资源利用的意识极其淡薄,制约了教学方式的改革。教师在利用乡土地理资源上遇到的主要困难是没有资料和课时不允许。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注重这方面资料的积累,课程资源意识不强。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学生的能力、需要、兴趣及经验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仍然占据上风。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诸暨市乡土地理的教学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同时促使教师将教材中的地理概念、地理理论运用于解释本地的实际,真正弄懂教材中的基本理论,对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情况进行观察调查,这样才能很好地理论联系实际,把书本知识讲活,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得到提高;通过参观调查,既使教师增加了对本地乡土地理知识的了解,又学会了带领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的方法,为今后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起了示范作用,也可以在教学中紧密结合乡土材料,巧妙设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所以,我们提倡挖掘诸暨市的乡土内容(诸暨市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政治经济、地形气候、水文、人文、风景名胜区等)作为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科书的补充。同时通过多种途径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性学习,让乡土内容与初中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有效结合。

二、应用乡土资源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初中七年级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利用乡土资源采取结合、渗透的方法,把乡土、乡情、乡风、乡俗等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直接或间接的融入到教材的相关章节中去,用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1.利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进行新课导入

新课的导入犹如歌曲的前奏,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一堂课的成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在讲授气候类型新课之前,让学生谈论当地当日的天气情况,看看窗外就能回答上来的问题,学生自然很感兴趣,原本沉闷的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乡土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又为学生所熟知、所热爱,利用它导课既自然又让学生感到亲切,为教学创设了一种情境,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学习才变得主动。

2.利用乡土资源“释疑解惑”

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有些知识对学生来说既陌生又难以理解,在教学中巧妙的地用乡土资源,往往会起到“释疑解惑”的作用。例如在讲授“季风气候显著”这一内容时,学生对“季风”这一概念不理解,就可以利用诸暨市当地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这一乡土资源再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解释,问题便迎刃而解了。学生在感受生活当中学会了地理知识,教师在讲授这一内容时也轻松了许多。

3.利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丰富教材内容

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与地理教材相关内容结合的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可以通过让学生感受家乡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来学习知识,这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又丰富了教材内容。例如在讲授“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一节时,将当地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田为主的耕作类型、以大米为主的饮食习惯、以斜坡为主的民居风格以及曲调优美的地方戏越剧,黄酒产业,渔业等引入到本节的学习当中,学生在亲近乡土、感受乡土的同时,了解了南方地区在自然环境和人文方面与北方地区的差异,既丰富了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情感体验,又在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同时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如可以让学生进行地理考察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制作海报、手抄报、展板,或者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乡土地理摄影图片展等等。

总之,在初中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利用乡土资源时,紧密联系家乡社会生产、生活实际,挖掘和拓展相关地理的教学内容,在提高初中社会教学的有效性方面切实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我仅在此抛砖引玉,希望能与广大同行的共同研究,为提高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效果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梅桃源.地理课程标准教师读本(修订本)[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01.

篇7

关键词:书吧;优势;设计

书吧是一种新的读书场所,集书、茶馆或咖啡馆的特点于一身,人们可以在喝茶喝咖啡,聊天的时候翻看杂志、流行小说,当代文学作品,在舒缓的音乐中放松身心。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清研咨询,对2160人(其中80后占63.0%,70后占26.1%)进行的调查显示,被调查者中67.3%的人表示身边有人经常在书吧。这证明书吧已越来越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一、高校图书馆开设书吧的价值意义

当前,很多高校图书馆正陷入读者大量流失的尴尬境地。在这种大环境下,审时度势地对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服务层次与服务模式进行重新定位,掌握学生读者对图书馆的使用习惯,了解他们的需求规律以及需求特点后,高校图书馆书吧生逢其时,在这里书籍更加丰富全面,阅读形式不再单一枯燥,阅读空间更加个性化的,而书永远都是主角。

二、书吧的开放阅读理念内涵

在书吧开设之初,有些思考和疑问一直困扰着图书馆人。书吧该怎样去开发这些读者?应对这些读者时,具体的接待规则该怎么定?还有,每一个进入书吧的人都是读者吗?书吧所说的“开放自由”,等于读者的行为可以不受任何规范吗?这些问题归根结底都体现出了书吧的办吧理念。 原来,进书吧现在可以不付费、不交押金,可以不需要任何证件就自由阅读,不设任何门槛。 很难设想,如果处在封闭和散发着陈旧气息的书吧,能够让人神清气朗沉迷其间,更不要说承担教育高学历大众的职能了。书吧开放阅读理念的内涵根源在于,一个禁锢越少、门槛越低、声音越杂的时代,才越有可能养成拥有健全心志、丰盈思想和自由灵魂的公民。开放的心灵,从开放的图书馆开始,从开放的书吧开始! 注重打造书吧开放的阅读理念,通过点点滴滴的服务举措,让读者们认识到图书的价值,把书吧看成一个读书乃至文化休闲的好去处。精心打造立足于读者阅读的书吧文化特色,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书吧软环境建设。外部环境决定书吧的风格和定位,室内环境营造独特的“悦读”氛围,力争让书吧内每一面墙壁、每一个角落都焕发出文化的韵味。同时在校园营造宣传文化,拉条幅,图书馆宣传板都有与书吧有关的内容。

(二)书吧硬环境建设。多途径补充书源,让书成为流动的风景而非僵死的收藏品。

(三)提供多元化的阅读形式。你在这里看书,那这里就是你的阅读室;你在这里上网,那这里就是你的网吧;你在这里聚会,这里就是你的客厅;你在这里打个盹,这里就是你的休息室。

三、书吧的服务种类与阅读形式

书吧的种类与形式目前流行的有以下三种

(一) 蓝调书吧

所谓蓝调书吧是以蓝调音乐形式为主的书吧空间,书吧营业时间期间,音乐全是播放蓝调音乐。而播放的音乐类型更以钢琴蓝调,乡村蓝调,城市蓝调,灵魂蓝调,经典女性蓝调等为主,渲染气氛,烘托环境,让走进书吧的人能迅速安静,专心的看阅书刊,而蓝调书吧也会附带贩售一些蓝调音乐的专辑,让喜欢音乐的朋友能在阅读购买书籍的同时,也一并购买喜欢蓝调的音乐。蓝调书吧是小众小资的,而精神上的享受与聆听能在书吧得到一个很好的补给。在校图书馆开设蓝调书吧可以主要针对教师和社会人士这个族群,让压力得到缓解。

(二)富氧书吧

氧气是我们呼吸的重要气体,生命因为氧气而得以延续。书吧给我们提供精神上的氧。读到好书,都会觉得呼吸到了清新的空气。多读书,读好书,人就能看到更多走的更远。 顾名思义,植物是释放氧气最好的载体,在氧气书吧里,植物和书同为主角。书架上是植物,书吧角落,书桌上,也相应摆放着植物,且每盆植物都贴着价格,喜欢植物的读者也可以一并购买。在阅读的同时,植物吸收人呼出的二氧化碳,而释放出氧气。人吸收天然的氧气,而精神昂然,神采奕奕。走入氧气书吧,仿佛进入到植物园,书的墨香与植物的绿色相互辉映,平静和谐,是爱书读书的好去处,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好场所。在图书馆开设氧气书吧更适合学生的阅读,更多的氧气对大脑有着百利而无一害的功效。

(三 )午后书吧

午后书吧,顾名思义即在中午过后开业。这个时间段正是下午茶的时间。午后书吧没有蓝调那般的高雅,也没有氧气书吧那么多的植物,上午繁忙的工作与学习可以在下午这个时间得到一些缓解。午后书吧的服务更加人性化家庭化一些,在午后书吧里,更多的是座椅板凳,还有玻璃柜里的一些小点心和饮料,可以坐下来边吃边看,有的书吧也会自己做咖啡,饮料等出售。当然若是在高校图书馆开设一个午后书吧,时间可以安排在周末和节假日里。

四、高职院校图书馆阅读存在的问题

对于今天的高校图书馆来说,图书馆引领的是一个学校的文化氛围,馆藏的书籍和知识需要流动,只有当其被借出、被阅读,进行创造和转化,其作用与价值才能被发挥出来。归结问题主要有三点。

(一)一些热门图书不能及时购进,大型工具书也出现断档,图书馆的图书破旧、过时,文化资源总量偏少,对读者缺乏吸引力,导致众多读者大量流失。

(二)读者们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服务满意度较低,主要原因是工作人员的态度不好。

(三)捉襟见肘的经费问题正考验着图书馆文化设施的运营能力。作为图书馆人,我们经常能看到查阅工具的老旧;电脑网速慢甚至是死机现象;馆内环境冬冷夏热等这些原因,让很多读者止步于图书馆。

五、书吧对解决阅读问题的优势和可行性

(一)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公共服务

书吧为很多学生所津津乐道,常常出现有限个座位人满为患的情景。这是书吧没有硬性要求消费,主体是书,因为书籍才吸引访者前来,而又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主动阅读购买。高校图书馆打造自身的特色的同时也培养众多学生读者对图书馆的忠诚度。这样的一个方式,是可行的。

(二)效仿星巴克的感性营销模式

星巴克(Starbucks)是美国一家连锁咖啡公司的名称,1971年成立为全球最大的咖啡连锁店。除咖啡外,星巴克亦有茶、馅皮饼及蛋糕等商品。在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奥尔登堡教授在自己的著作《非常美妙的场所》一书中阐述了“第三个场所”存在的必要性。他的主张是:人们非常要在家或者工作以外的第三个比较舒适的非正式公共场所里,忘掉一切烦恼,静静地休息聊天。书中写道:“假如没有第三个场所,人们就不可能进行交往,也不能相互作用并产生影响,这样的场所对城市来说是必需的。当这种权利被剥夺时,人就会感到孤独。”星巴克店并不嘈杂,是能够安静悠闲聊天约会相聚的场所,星巴克特别关注人们的感受,哪怕是短短的十分钟也要让顾客觉得轻松舒适。尽可能为顾客营造一个浪漫而感性的氛围,这样他们会因为那个难忘而美丽的故事再次光临。人是感性营销的中心,书吧亦可如法炮制,只是把咖啡变成了书,一个是入口的美味食品,一个是头脑的精神食粮。

(三)变主动为被动,给读者更多的空间

高校书吧相对其他的公共场所,相对安静一些,所以能给读者更多的选择空间,让学生自由的购买和翻阅。图书管理者变主动为被动,让读者自己选择。但当他们的选择有些困惑时,想请教服务人员时,也应给以微笑及时地回答。这无形是给书吧良好形象上的加分。

(四)服务更人性更贴近读者

网络阅读和传统阅读各有优势也各有不足,这两种阅读方式的存在并不冲突,在书吧里还可以互相补充。如果在阅读时有资料需要查找或收集,也可同时使用网络,这样就会相当便捷。

六、高职院校图书馆书吧设计思考

(一)实行积分制和有奖制度

图书馆是借阅书的地方,而图书馆书吧是可借可售的销售服务,无论是借阅还是购买,都可实行积分制度,购买书籍的同时可以赠送书吧的积分卡,以一个定数为量,且积累到一定量数,可让读者获赠书籍亦或者礼品,除此积分制外还可制定有奖制,比如定期在积分的会员中抽取部分读者,赠送实用小礼物,让读者感受到书吧的温暖。

(二)定期组织活动

书吧作为图书馆的延伸服务,可以说为爱书的人士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既然提供了平台就应该好好利用。定期组织活动让学生参与进来,既提升了书吧的知名度也让图书馆更具有深度。

(三)开创读书会

定期开创读书会,鼓励师生与爱书人士多看多写,多作交流,在交流中认识朋友,认识书的作者,让读者主动推荐书籍,推荐自己读过且欣赏的好书,亦或者是名家名作,开展读书会,也可以拟定一个主题,让更多的人敞开心扉聊好书,聊对作者的认同与欣赏,也可邀请大学里的外国师生共同参与,让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读书会亦可听取外国友人的风土人情,信仰习惯,促进文化交流。

(四)勤工俭学实训基地

利用高职办学的特点在于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而利用书吧,使其成为学生在校就能面对社会的一个窗口。由图书馆内部招募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书吧的管理和运营,锻炼学生的沟通表达与处事能力。

七、结语

作为图书馆人过多的关注图书,关注书店的设计、氛围和文化品质,这是我们的强项,但也有一项短板,即经营能力。如果我们仍抱着“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观念,只陶醉、沉迷于自我对图书、文化的理解之中,用自认为好的东西就能引来读者,却很少甚至不屑研究读者和市场,到头来书吧是会少有人光顾甚至无人问津,自是必然的结果。书吧的重要功能是在学校营造读书向学的氛围,即在每一个读者心中建造起一座图书馆,从中汲取滋养,润泽因为忙碌、欲望、急切而变得焦虑的心灵。提出此研究的发展方向,是为了更好的把高职类图书馆推向更高的台阶,更加人性化地为学生服务。

参考文献:

篇8

1.1桥梁设计的安全度、耐久性有待提高现阶段的市政桥梁设计安全性缺乏,耐久性不高等问题普遍存在,具体如下:

(1)基本还是局限在旧有的设计理念中,安全设计重点考虑的是结构强度,不能全局把握设计的安全性,只是追求结构的安全设计根本没法收到良好的效果。

(2)安全设计与耐久设计表面化。有的市政桥梁设计仅仅从理论角度出发,而没有结合实际情况,造成施工和设计的差距巨大。常见的问题:施工时使用的材料为劣质,和理论所要求的标准相去甚远,诸如混凝土强度不合格、钢筋型号不对、性能不稳。以上种种一定会对桥梁设计的安全度与耐久性产生负面效应,建设的桥梁存在各种问题也就不足为奇了;施工技术方面问题,如混凝土振捣工艺不合格、调配比例不合格、养护不科学等,都是影响桥梁工程质量的不安全因素,会在不同程度上对桥梁的使用产生安全隐患。

(3)设计中忽视外界条件因素。桥梁施工建设基本都在露天进行的,环境中的自然因素自然而然的就成为设计施工所必须考虑的范畴,这其中包括地质地貌、气候条件等,有的地区降水量比较充沛,到了丰水期,就要考虑水流量以及流速等问题,但是在实际的桥梁设计中这一点通常都是被忽略的,在主汛期桥梁的安全性就会成为一大安全隐患。另外,气候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酸雨、污染性气体等会对桥梁构架产生一定的腐蚀作用,进而出现桥体构件腐烂变质、钢筋生锈等现象,桥梁的安全与稳定性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

(4)为了应对审核而设计。在桥梁的设计中功利化、利益最大化的思想常常在作祟,为了能够顺利过关———通过设计审核,往往就会忽略桥梁设计的耐久性,很难达到整体上高质量的设计效果,很可能为施工和使用带来安全上的隐患。

1.2外观设计不合理

桥梁设计除了是一门工程学问外,还是一门艺术,完美的桥梁设计往往是融艺术性与功能性于一体的,但是有的设计会产生不平衡性问题,即有的桥梁设计过分的关注桥梁的外观,而忽视了其功能价值与作用,导致桥梁的结构稳定性、安全性都无从谈起,这样的桥梁工程充其量算“艺术品”,几乎不具备实用价值。而有的设计只关注其使用功能,同环境和人文契合度的有效结合却未见体现,桥梁没有了美感。

2市政桥梁设计问题的解决措施

2.1立足整体、优化设计

市政桥梁设计是一项系统工作,包含的内容比较多,所以必须立足设计整体,从而设计出安全性、耐久性、美观性俱佳的精品。

(1)立足整体、全面考虑。桥梁施工的质量永远是第一位的,应从多方面、多角度来考虑影响桥梁安全性、耐久性的因素,这其中包括外部的自然环境和内部因素,这样才能保证桥梁发挥出它自身应有的作用。

(2)完善科学合理的审查与监督制度。要将桥梁设计中存在的隐患问题有效的解决,桥梁设计的监督与监管是一项关键工作,构建一个完善的桥梁设计图纸审核机制,设计工程图纸与施工方案要在层层审核和研究的基础上,将潜在的安全隐患通盘考量,再决定桥梁设计能否通过,还要保证桥梁设计图与施工始终保持一致,将桥梁设计的工程充分发挥出来。

(3)优化创新设计理念。桥梁设计理念要与时俱进,还要不断创新,设计者应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的发现问题,用创新设计理念去解决问题,积极借鉴先进的设计理念,并善于总结经验,勇于创新,最终将形成一套具有创新性的桥梁设计理念。

(4)重视设计交底工作。设计图纸是施工的基本前提,所以施工应该依据设计图纸来进行,这样就要良好的把握技术交底工作。当施工出现变动时,就要按照各个审批程序来审批执行,进而达到桥梁设计和施工的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5)使桥梁设计与其结构、施工能够始终保持一致,应该从桥梁结构的牢固度、功能的稳定性、使用的长期性等去选择比较优质的设计方案,是为了最大化的发挥出其应有的使用价值。值得注意的一点就是要考虑桥梁的承载力、受力的均衡性等,这样做主要是减少因为受力不均衡而产生的桥梁结构不稳定、塌陷的问题。

(6)不断引进新技术、新理念,加大研究新技术的力度,尤其是那些高新桥梁设计理念和与之相适应的施工技术,终极目标都在于提高桥梁设计质量。

(7)做好桥梁设计资料的归类与存档等工作。这样做是为了给今后的桥梁设计提供一个借鉴的平台,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对桥梁设计技术不断的推陈出新。

2.2注重设计功能性与外观性的平衡

桥梁设计既要体现出功能性又要彰显出其优美的外观美感,要注重功能与外观的综合平衡。在确保桥梁安全性、稳定性、耐久性的基础上来优化、美观桥梁外观形态。同时,也要确保桥梁设计同施工的一致性,因为任何不协调的设计与施工会引发多方面的问题。要掌握科学的施工工艺,从混凝土的调配、振捣到养护都必须履行科学的程序,以此来确保混凝土强度,围护其安全性与稳定性。同时,也要正确使用施工材料,不仅要保证材料自身的质量达到合格标准,同时,要确保材料得到科学合理的利用,而且桥梁设计前,必须为未来需要承担的车流量、载荷量等作出科学、实际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明确各个设计环节的指数与参数,从整体上确保桥梁设计质量,打造出高质量、高水平的桥梁。

3结束语

篇9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手绘表现;技法

环境艺术设计主要是指设计者通过计算机绘图、手绘等方式,具体表达出自身的设计思想和设计理念,并最终向大众展示出有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的一项工作。然而随着当今信息技术领域的不断陕速发展,计算机绘图作为一种高效、快速的绘图方式,越来越多地得到了环境艺术设计行业的重视。虽然计算机绘图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行业带来了诸多好处,但手绘绘图却仍旧以一种自由、细腻的表现方式,在环境艺术设计行业之中散发着自身无可替代的巨大魅力。

1.手绘表现技法

1.1手绘表现技法的概述

手绘表现技法,即是指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设计者通过徒手绘制方式,所最终绘制出的一种具有表现性的图纸。在这种情况下,手绘表现技法的高低优劣便直接影响到了手绘设计图的整体效果,对设计者绘画功底以及相关绘图规范要求相对较高。相比于计算机绘图,手绘图纸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观赏性,同时还兼具文化陛、科学性与说明性,能够让观赏者在短时间内,快速而又直观地了解到设计者的设计思想和设计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工作中,具有相对较为广泛的应用范围。

1.2对于手绘表现技法的正确认识

现如今,计算机技术在环境艺术设计领域的大面积应用,逐渐降低了传统手绘绘图方式在环境艺术设计相关领域的应用频率,并对传统的手绘表现方式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尽管计算机绘图方式有着快速、高效等诸多方面的好处,但这并不意味着在今后的发展进程中,计算机绘图就能够行之有效地代替传统手绘在环境艺术设计领域中的重要地位。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O计者通过对不同手绘技法的组合应用,不仅能够将设计者自身的风格与个性完美展现出来。同时,还能够将周围环境空间中所包含着的具体事物以一种极为细腻生动的方式呈现出来,在设计者的创意发挥、理念传达、艺术表现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应首先正确认识传统手绘表现技法,立足于实际,在传统中不断创新,在当今社会为手绘技法谋求到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2.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手绘表现技法

2.1环境艺术设计中手绘表现技法的风格体现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手绘技法表现,通过设计者对周围环境空间、物质形态、结构、色彩、线条的具体重现,在绘制的过程中,就已经被注入了设计者所独有的设计思想和设计理念,从而以一种极其细腻的方式,将不同设计者的不同艺术风格展现得淋漓尽致,并最终使―个简单的设计理念生动形象地展现在众人眼前,让观赏者能够更加深刻具体地感受到设计方案中的艺术审美魅力。

2.2环境艺术设计中手绘表现技法的价值

首先,随着当今时代的不断发展,现代人们对于环境艺术设计的要求也随之不断提升。因此,设计者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不仅要充分表达出设计作品的艺术审美隋趣和实际使用功能,同时,还要在一个相对较为短暂的时间内,将自己的理念以设计图的方式准确表达出来,而对手绘表现技法的充分应用,便是平衡这一矛盾的关键所在。

其次,艺术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而产生出的一种审美形式,其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充分的自由性和强大的表现性。手绘表现,作为一种极其传统而又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采用不同的表现技法和表现形式,就能够得到各种不同的艺术表现效果,而不论是哪一种的艺术表现效果,都会因绘画者的不同,最终体现出极为不同的艺术风格和艺术个陛。因此,在环境艺术创作过程中,通过对手绘技法的合理化运用,不仅能够使设计作品展现出高端的时代艺术气息,同时,还能为设计作品增添一份不可估量的艺术审美价值。

篇10

关键词:园林设计;施工;养护管理;综述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4010502

1引言

园林建设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环境、城市品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园林建设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园林建设应适应城市化发展和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要求,通过优秀的园林设计、高标准的施工与精细的管理创造精品工程,并达到预期的景观效果以满足市民生活的需求。

2园林设计、施工建设与管理三方关系的

分析园林工程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工作,它包括园林设计、施工和管理三个部分。

园林设计属于前期性的工作,重于设计理念,突出特色,彰显效果。园林设计是一个园林作品成败的关键所在,如果园林设计忽略了施工建设与养护管理方案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和难易程度,把握不住设计理念的“量”和“度”,那么就很难与下一道工序或下一个阶段的工作沟通,因此也会造成园林设计后期工作的诸多不便,甚至会导致施工与园林植物植后的养护管理无法按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如期进行。

施工建设属于中期的工作,是园林设计理念付诸实践的过程,它强调施工的进度和质量,着重于园林施工项目进度控制。“园林施工项目进度控制是园林施工项目管理中的重点控制目标之一。它是保证园林施工项目按期完成,合理安排资源供应、节约工程成本的重要措施[1]。”

而园林工程质量控制则贯穿于施工各个阶段。但受到人为因素、材料设备因素、施工技术因素和施工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也会出现质量管理失控的问题,譬如工序的混乱性,施工单位和有关人员在施工前没有和设计人员进行沟通,对于设计人员的创作理念一知半解[2];或是施工人员在按图施工中曲解或误解设计人员的设计意图,随意更改设计,不按照园林工程施工验收规范和技术标准进行施工建设,都会影响到整个园林工程的进度和质量,乃至园林景观效果。

管理属于后期工作,它重于在建工程园林植物的养护、管理,追求实际效果。园林工程后期养护管理是苗木成活的关键,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种是短暂的,管是长期的。如果园林设计优秀、园林工程施工优良,但绿化养护管理不到位,也将严重影响园林绿化景观效果,影响工程质量。只有进行不间断的精心养护和管理,才能确保各种苗木的成活率和良好长势,进而使园林设计的理念得以更好地延伸和展现。

3园林设计、施工与管理三方相互脱节的

主要原因3.1设计方面的问题

(1)园林设计人员的设计理念未能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只以甲方提供的原始图纸和有关设计说明作为依据,造成设计图纸和设计方案与基地现有条件和施工现场不符,导致施工方无法施工。

(2)园林设计人员有时对工程项目不够重视,采取随意应付的态度,造成设计漏洞多、相关绿化指标模糊不清,容易误导施工方并使其无法施工,以实现园林设计意图。

(3)园林设计人员对施工工艺和工序不熟悉,在园林设计布局时对植物品种的合理搭配考虑不周,导致设计图纸和设计方案面对施工现场而无法施工,而施工方按实际调整和多次更改,使设计方案或设计图纸面目全非。

(4)用精致的效果图掩盖了质量不高的园林设计,致使设计图纸与效果图相差较大。

3.2施工方面的问题

(1)施工方不熟悉设计方案或设计图纸,或未充分领会和理解设计方案的目的、设计意图,而急于施工。

(2)现场施工人员不按照有关园林绿化工程施工验收规范和技术标准进行施工。

(3)现场施工人员不按照园林设计的施工图纸和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施工。如园林植物的配置与种植,设计人员为了使园林设计达到某种效果,采用过多的珍稀而又价格贵的树种或是外来植物,但当选购遇到困难或有其它可变因素时,经常被随意替换,从而使原有的园林艺术效果和园林空间的美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4)现场施工人员素质不高,不熟悉园林工程的每一道工序的施工工艺或是下一个阶段的工作,不熟悉在建工程所需要的园林植物,放样随意、种植不按园林设计的施工图纸,特别是一些价格贵的树种或是外来植物,而又随意布局并种植,给人们产生一个错觉。

3.3设计、施工双方的问题

不论是一个成功的园林设计作品,还是一个优良的园林工程,必然是设计、施工双方协调、共同合作的结果。若要使园林设计作品或园林工程获得业主的满意,施工方的项目负责人、监理工程师和园林设计人员必须到施工现场进行会商,从园林植物的配置、选购、种植等多方面予以介入。但在事实上,仍有设计、施工双方相互之间不协调、不够合作的问题。

(1)施工项目负责人、监理工程师和园林设计人员未按要求到施工现场进行会商解决相关问题,或者说技术交底不清晰、不够明确。

(2)当施工方发现园林设计的施工图纸和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与基地现有条件和施工现场有较大的误差时,仍按施工图纸和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施工。设计方也存在主动性不够、设计变更不及时等问题。

(3)在施工建设过程中,设计、施工双方缺少沟通,施工人员只凭经验或主观想法施工,与园林设计的意图相差甚远。

4园林设计、施工建设与管理三方协调的

主要对策4.1设计意图应贯穿园林施工、管理的全过程

园林工程的施工就是把园林设计人员的设计意图转化为具体的园林景观,所以在施工建设过程中,为了达到园林设计人员的预期效果,施工方必须深刻领会设计人员的设计意图,严格按图施工并使其转化为现实的园林作品或是优良园林工程。如清远市区金海湾豪庭居住小区的园林植物配置和种植,设计、施工双方共同参与小区所选用园林植物的采购、放样种植,严把工程质量关,确保了居住小区园林景观效果。

管理同样也要贯彻园林设计的理念,要正确理解管理重点。要有创新管理模式的潜在意识,这是打造一个成功园林设计作品和创建优良园林工程的基本条件。又如清远市区某居住小区的园林景观,有园林植物搭配作景,也有园林建筑小品点缀衬托,园林植物的层次感只有通过合理的种植、合理的修剪造型,科学的养护管理,才能使居住小区各个功能区域的园林景观效果较好地表现出来,以体现和延续设计人员的设计意图。

4.2园林设计与施工、管理三方要协同工作、互相配合

(1)对设计方面的要求。设计单位必须全面、正确了解和熟悉园林工程的施工工艺和工艺流程,合理设计,以充分体现甲方对园林设计的要求;必须详细了解施工现场的管线分布及地势走向,合理分布园林植物的种植放样;在技术交底时,应将设计要求和注意事项向施工方交代清楚;施工前,设计单位应指派本项目的主要设计人员多到施工现场,及时解决相关问题并提出处理意见或建议;要多与施工方进行交流和沟通,取长补短,减少误会。

(2)对施工方面的要求。在接受设计方案或进行技术交底时,施工单位必须了解和熟悉设计人员的设计理念、设计意图;按图施工若是遇到较大误差,应及时与本项目的主要设计人员多些交流和沟通,争取妥善处理。

(3)对管理方面的要求。施工单位首先要以科学管理理念的贯穿园林施工的全过程,要想方设法满足正常的工具类、消耗性材料的供应,并在施工现场予以严格控制,以降低工程成本;其次要通过学习先进的、科学的方法,以精湛的技术和采用必要的养护管理措施,确保各种乔灌木和花草等园林植物的成活率和良好长势,从而达到生态环境景观的特殊要求和预期效果。

4.3合理做好在建园林工程的资金安排

设计、施工双方编制在建园林工程的资金使用计划时,应将预算管理结合到园林设计、施工和养护管理的每一个环节,这样不仅可以避免资金使用过大或资金使用不足的现象发生,而且还可以促使设计、施工和管理三个方面的资金使用计划有序、开支清晰明了。

设计是园林工程质量好坏的基本条件。对设计方面的要求:要根据园林工程资金的安排把握好设计档次,合理选用园林工程所需的材料并做好工程成本控制,避免在施工过程中随意更改园林设计。

园林工程施工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涉及面广,是一项综合性强的工程。对施工方面的要求:作为施工方,要事先做好资金使用计划,对选购园林工程材料、特别是选购工程所需要的园林植物,要控制资金使用过大。

5结语

不论是成功的园林设计作品,还是优良的园林工程,除了“园林施工与养护管理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密不可分[3]”外,园林设计、施工与养护管理三方还必须相互配合和协调,任何一方稍有不慎,所造成的后果是不可估量的。

只有精心搞好园林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合理配置园林工程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施工建设,并且在施工过程中重视先进、实用的施工工艺应用,重视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才能确保园林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邓泽进.浅谈园林建设工程的施工管理及控制[J].科技创新导报,2008(1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