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职业安全管理范文

时间:2024-02-28 17:59: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护士职业安全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护士职业安全管理

篇1

供应室是医院内各种无菌物品的供应单位,它担负着医疗器材的清洗、包装、消毒和供应工作,供应室内每项工作均关系到医疗、教学、科研的质量,但供应室护理人员工作中长期与粉尘、化学消毒剂等危险因素相伴,因此提高供应室护理人员自我防护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我院供应室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将专业技能和知识培训应用于供应室管理中,现将临床应用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供应室2014年5月~2015年5月50例护理人员作为本文研究对象,男5例,女45例,年龄18~32岁,工作年限在3~11年,按照是否介入专业技能和知识培训将50例供应室护理人员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例,男5例,女45例,平均年龄(23.9±2.6)岁,工作年限(8.2±1.7)年,受教育程度中中专17例,大专28例,本科6例,职称中护士28例,护师19例,主管护师4例,对照组50例,男5例,女45例,平均年龄(24.2±2.4)岁,工作年限(7.9±1.8)年,受教育程度中中专15例,大专20例,本科15例,职称中护士30例,护师15例,主管护师5例,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培训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模式,观察组在带教模式基础上介入专业技能和知识培训,具体培训方法包括:培训时间,此次培训时间初步确定为8个月,培训2~3次/w,培训时间2h/次,对于培训考核效果不佳护理人员可延长培训时间和频率;培训内容,培训可采用理论教育、实践技能操作、现场演示等方式,理论教育使用我院自制的培训教材,培训教材根据供应室工作特点及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制定[1],同时按照工作特点制定各项紧急预案,防范各种可能的危险事件,理论教育选取年资较长的护理人员轮流授课,实践技能操作和现场演示则由各小组组长带领本组成员到更高等级医院进行学习,实践操作采用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如超声清洗、干燥柜、医疗器械回收清洗、包装等环节均可采用实践操作,实践操作过程中由专人进行现场考核,当场指出实践操作不当护理人员,并进行指导操作,培训过程中定期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理论考试、技能考核,定期考核不合格者延长培训时间及频次。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知识知晓率、职业防护行为及清洗灭菌合格率。职业防护知识知晓率及职业防护行为采用我院自制问卷表进行调查,职业防护知识知晓率调查内容包括化学损伤、生物损伤、心理损伤及物理损伤等内容,每项调查内容设定4~9个问题,回答正确率超过90%即为熟悉,问题回答率在50~89%即为掌握,低于50%即为了解[2],职业防护行为调查内容包括工作过程中是否戴口罩及手套、脱去手套后是否洗手、浸泡消毒时是否加盖子、搬运物品是否屈膝屈髋、锐器是否有专门的存放盒、锐器伤手后是否挤血及流水冲洗、艾滋病职业暴露时是否登记报告等,比较两组采取上述措施的比例。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字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

2结果

两组职业防护知识知晓率比较:观察组生物损伤、化学损伤等职业防护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篇2

护理安全[1]是指在护理活动过程中无护理差错、事故及纠纷的发生,它涉及到参与护理活动的全部人员及各个环节。它是指在整个治疗过程期间,患者身心始终处于接受治疗与护理的良好状态,并得到及时、适当的治疗和护理,未发生任何医源性疾患,比较顺利地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从而重建健康。

护理工作不仅要促进健康,还要做好心理护理,患者的满意是护理的工作目标,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温馨、细致、无缝隙的护理服务,也是护理工作者的职责。

本院构建了一套系统的、有效的并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可操作性的护理安全体系,形成了质量与安全一体的护理安全质量管理模式。现结合笔者在护士长岗位所得的经验,探讨在强化护理安全方面的几点体会。

护士长必须提高自身素质

护士长要有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素养:护士长是医院护理工作的领导者,是护士的带教老师,是科室护理带头人,还是科室科研、教学的指导者。护士长的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决定了护理安全的有效实施。所以,护士长必须有最先进的护理理论知识和精湛的护理技能操作,这就要求护士长不断地学习新业务、新技术、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护理水平,方便临床,解决临床护理工作中的新难题,指导全科的护理工作,适应护理工作的更高要求。

护士长要具备高尚的思想修养素质:一位优秀合格的护士长,首先应该是一位优秀而合格的护士,其核心是廉洁奉公,不徇私情,不谋私利,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强烈的责任心和充满热情的服务意识,以及献身于护理事业的牺牲精神。在工作中带头转变观念,以整体护理为框架,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带领全体护士,真诚的用热情友好的语言、表情和行动向患者表达自己的关怀和重视[2]。培养护理人员,高度的慎独精神,把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之中。

护士长必须有承上启下、沟通左右的能力以及严密的工作作风:这就要求护士长要重视细节、创新细节管理、重视安全、参与安全管理的局面。护士长要当好科室带头人,首先要得到大家的认可和信任。工作要做在前,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处处以身作则,不断激发护士们的学习热情,提高管理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护理人员工作信心。护理操作时不可随意简化操作程序,绝不能凭主观经验估计行事。要善于听取不同的意见,努力做到更好。

护士长既要做好行政管理工作,又要做好护理专业技术的带头人:随着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对护士的要求越来越高,护士长首先要关心、爱护、尊重、理解护士,维护她们的权益和保障。把握原则、处事公正、奖罚分明。护士长还要有强健的体魄,聪慧的头脑,平和的心态,乐观开朗,同情理解,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一定要做好,别人解决不了的难题,护士长更要冲在最前面,及时处理护士间的矛盾,协调各方面的人际关系,为大局着想,从小处着眼,保证护理工作顺利开展。

开展护理安全管理工作的主要措施

强化细节管理的理念来强调投诉、纠纷源于细节疏忽。首先,要做好宣传教育及培训工作,教育护士要有严肃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慎独”精神。组织护士回顾分析各类医疗护理事故、纠纷、投诉,都是因细节管理的缺失,由“小细节”、“小隐患”引起的。因此,要求护士重视细节、关注细节,充分认识细节的重要性。

培养护士慎独素质,落实安全护理。加强护理安全管理,要重视护士的职业发展,创造利于护士成长的职业环境,使护士能够在不断进取中实现自我价值,获取护士职业尊严[3]。护理人员应该具备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和道德情操,慎独修养尤为重要。适时开展各种安全管理适度的学习,做到警钟长鸣,自觉把职业感、责任感贯穿到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培养护士严格的“慎独”修养。护理安全完全靠护理人员的认真细致地观察和精心地护理。另外,还应该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始终保持愉快而稳定的情绪,使患者获得安全感、信任感。

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实行标准化管理,达到规范化管理的各项要求,是医院管理的首要任务。做为护士长,首先要熟悉本病区的各项规章工作制度、工作职责和病区的各项操作规则。对平时工作中易出现的问题可以制定工作流程,并对一些制度及护理常规进行完善和修订。有了制度和标准,就统一了医疗行为,每位护士要严格按标准考核,严抓制度的落实,克服有章不循,对违规人员进行必要的处罚,做到制度管理人。可通过这种管理,逐步过度到人性化管理。

真实记载患者病情和护理措施的客观资料,是医疗诉讼中的法律依据,必须真实、准确。结合临床实际制定护理文件书写规范,组织护士经常业务培训、考核,并在实施中不断完善。指控小组不定期检查,检查结果上报护理部,护理部组织病区护士长讲评、研讨、修改标准。把问题反馈给护士长。要求护理人员用法律的思维书写护理记录,培养护士“写你所做的,做你所写的”。通过不断学习和指导,使护理人员意识到护理文件具有法律效应的重要性,从而使护士书写护理文件时更加认真、及时、准确和客观。

凡事从小事抓起,密切关注护理风险高危环节,从“一副皮条”“一块胶布”、“一个输液器”等小处抓起,积少成多,真正为科室当好“管家婆”,降低科室的成本,获得较高的结余。收支结余可用于提高经济效益,这样更进一步激发职工积极劳动的热情,增加护士的凝聚力。适时督导,确定护理风险高危人群、高危环节、高危时段等高危因素,并做好监控。及时救治与护理,保证安全,把工作做细做到位。

提高护理队伍整体素质,提供人文关怀,争强团队协作,重视服务细节。扩宽护士的知识面,紧跟学科的发展。即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知识与技能,同时发挥出良好的职业道德,做到护理到位。使患者在住院期间处处感到人性化关怀,护理人员除要求要用亲切的语言、精湛的技术外,要注意用温馨的护理工作细节去化解患者的疑虑。团队和谐不和谐直接关系到护理工作的质量,营造和谐的团队气氛至关重要。鼓励护士间的相互协作,培养团队精神,倡导工作中的相互提醒,相互监督。

综上所述,安全是人的基本需要,也是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随着新的医学模式的形成,人们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也随之改变,护士长应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改变观念,成为合格的护理管理者。护理安全和患者的生命息息相关,只有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提高护士的安全意识,加强工作的责任心,转变护理观念,并围绕护理质量管理要求,不断改进各个环节中潜在的问题,才能从根本提高护理质量,消除护理隐患,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保证患者安全。

参考文献

1 阎成美,翁庐英,李妮.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7):547-549.

篇3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830-01

护理安全在骨科尤为重要。随着医疗水平及公众健康水平的提高、法律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骨科病房护理质量管理是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病人的安全,所以骨科成为医疗纠纷率较高发科室,作为护理管理者.护理安全管理是工作的重点.也是护理质量的保证。护理工作琐碎而平凡.体现在各个细节中。在抓质量的每一环节中.要牢牢地把握细节。因此,必须加强骨科护理安全管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针对骨科护理工作中的安全因素及防范对策,体会总结几点管理经验如下。

1 骨科安全管理因素

1.1人员因素 我院骨科病房现有护士45名,其中主管护师5名,护师10名,5年内护士8名。由于年轻护士技能知识、经验不足,安全意识不强,对预见可能发生的护理隐患纠纷能力不够,对已发生的护患纠纷不会运用恰当的方法解决,同时骨科病人长期卧床,因护理不当引起的并发症多,病人和家属对护理服务及预后期望值高,护士人力不足对护理安全也产生了威胁。

1.2差错事故隐患 骨科历来是医院中的高纠纷科室,医护一体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工作中差错事故隐患较多,医务人员面临风险越来越大。老龄化社会带来更多高龄骨折病人,通常都合并心肺功能衰竭,护理难题更多,压疮、不当致脱位、坠积性肺炎等等,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疏漏都会给患者及家属带来严重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此外,越来越多的植入物带来的断裂、移位、排异反应以及层出不穷的新药都给护理安全带来隐患。

1.3职业暴露 开放性创面、术后渗血等,护理人员容易被血液、体液污染和锐器刺伤,受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病毒感染的机会较大。

1.4消毒隔离 骨折伤口的愈合无菌要求高。消毒隔离、无菌技术操作都是管理的重要环节,但由于临床带教的差异以及个人接受能力会增加管理的难度。

2 骨科护理管理差错发生的原因

2.1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护士在操作前、中、后未坚持查对制度,无菌操作原则不强,护理记录不及时、准确,技术操作不熟练,职业道德缺乏等。

2.2护理人员缺乏护理人员缺乏导致大多数科室人员不足,长期超负荷工作,使身心疲劳,导致工作质量低下,差错发生率增加。

2.3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漠随着医疗护理技术发展的突飞猛进,护理工作日渐繁重,护士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患者及家属法律意识增强。要求不断增高.所涉及的法律问题越来越多。

2.4护理人员业务不熟对新进人员缺乏专科知识的培训。

3 安全管理制度对策

3.1 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规范职业行为 安全是骨科护理质量最直接的保证,为了杜绝事故,减少差错,保证病人安全,骨科病房要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只有健全各项规范制度,明确职责,才能使医护人员在从事日常各项医疗活动中做到有章可循。

护士长要定期组织学习,强化提高,尤其对核心制度以及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等,要求每一位护士熟悉掌握并贯彻执行。弹性排班,确保制度能得到落实。

3.2 增强安全意识 每周一进行护理安全教育,就上周工作中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提出整改落实。每月至少进行一次护理安全事故警示、护理安全讨论会议,让每一位护士都明白护理安全是工作重中之重,使安全意识深入人心。

3.3 增强执业能力 为不断提高骨科病房的护理质量,我们有计划地进行专业知识及技能培训和考核,每月都组织幻灯片讲座如骨筋膜室综合症、骨牵引护理、护患沟通技巧、骨科常见的急救技能等,每月进行护理查房如骨盆骨折护理、全髋置换围手术期护理、疑难病例讨论,对非专科疾病请护理会诊提高护理水平。选派护士参加院部的糖尿病小组、危重症护理小组、静疗小组,骨干护士参加全省的骨科年会,规范5年内护士培训指定指导老师一对一的教导,鼓励在职的继续教育,等等,全面提高骨科护士的综合业务能力,确保骨科护理工作质量。

3.4 增强职业暴露防护能力 护理人员要了解病人的基本情况,仔细查阅病历,对乙肝阳性、丙肝阳性、艾滋病及梅毒病毒携带者,切实执行接触隔离、明确标示;接触血液体液时戴双层手套,内层为聚乙烯,外层为乳胶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防水围裙、戴护目镜等;尽可能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规范终末处置;床旁备手消毒剂并正确使用;谨防针刺伤。一旦被针刺伤时,应挤压伤口周围使污血流出,并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后碘伏或酒精消毒,不能直接挤压伤口部位及用碘酒消毒,按职业暴露处理。

3.5 护理作为专业技术行业,应在机会与挑战中找准合适的位置,走专业建设之路是骨科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科内重点培养名责任护士对病人进行功能锻炼指导工作。进一步完善功能锻炼指导的手段和方法,采取多样形式的宣教,务求达到效果。准备在0年制定骨科常见病功能锻炼,配以彩色图画,制作成册,让病人更好的理解功能锻炼的意义和方法。针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难点、焦点问题,设置工作重点,坚持把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文护理理念融入更多实际具体的工作细节。

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从病人的角度评价护理质量,把病人的满意度作为评价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患者真正从质量管理中得到实惠。

篇4

医疗安全是医疗质量的首要问题和最基本要求,已成为当前医院管理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世界卫生大会早在2002年就提出“患者安全需要受到所有国家的重视”,并于2004年支持建立了患者安全世界联盟。2004年,我国再次启动的医院评审工作也提出了以质量安全为核心的管理理念,并将医疗安全管理列为重点评审项目。护理工作是医院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已成为衡量护理服务的重要质量指标。现将我院护理部在护理安全管理方面的实践与体会报道如下。

1 完善人员管理

1.1 合理配备护理人力资源。合理而充足的护理人力配备,是保证护理安全的重要因素。新的医院评审标准要求,护理人员配备应能满足临床护理工作需求,护士与床位比应达到0.4:1,与新生儿室比应达到0.6:1.我院护理人员配备已达到此标准。然而在目前,许多医院护理人员配置不到位,无法满足临床工作需求。护理人员缺编,加上工作负荷增大、工作任务繁重,护士容易产生身心疲劳综合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认知行为变慢、工作质量下降,最终导致产生差错的概率增加。因此,合理配备护理人力是保证护理安全的前提。

1.2 严格人员准入,依法执业。新的医院评审标准及医院管理年活动中都将“执业行为法制化”作为一条核心标准,并明确要求:医院必须按照《护士管理办法》规定,执行护理人员执业资格的准入制度,未经护士执业注册者不得从事护士工作。为落实这一原则,我院护理部做出严格规定:(1)凡当年毕业、未参加注册考试的新护士,一律不准独立值班;(2)凡未通过执业护士注册考试的护士一律不予聘用(3)凡新进修护理人员或实习学生不得独立从事治疗护理工作。

1.3 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人员素质。护理人员素质对临床护理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护理管理者要提高人员素质,应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教育与培训:(1)职业道德与法律意识教育。护理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人、健康、生命,要求护理人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一切工作行为都应体现“以人为本”,并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和依法施护的观念。(2)专业知识及技术培训。护士由于专业知识技能缺乏,观察病情不到位、采取措施不得当,常常导致医疗差错,因此定期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培训,是保证医疗安全的基础。为提高护理人员素质,近年来,我院护理部采取以下措施,效果显著:①严格新护士的岗前培训及准入管理。凡新毕业和新上岗的护士,须完成有关职业道德、规章制度、院感知识、爱婴医院知识的课程培训,方可上岗。②强化在职护士的专业水平的训练,为提高护士的专业知识及技能,护理部每季度举办一次护理业务学习,每年两次理论知识考核,一次护理技术操作考核,将考核的结果作为护士聘用、奖惩的依据。

2 强化制度管理

完善规章制度,是质量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医院评审标准中要求:“医院各部门应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与改进的相关制度。”在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中,只有健全并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才能使医护人员在从事日常各项医疗护理活动中做到有章可循,才能使医疗质量与安全得以保证。

在开展医院评审和医院管理年活动中,我院护理部在原有“护理规章制度”的基础上,以质量、安全为核心,相继补充和修订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护理常规、操作规范、工作规范及考核标准,涉及安全管理的制度主要包括:(1)护理缺陷及不良事件登记及上报制度(2)重要护理操作前的告知程序(3)各种护理质量关键过程流程(如患者交接流程等)(4)临床各种不良事件及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等。

3 讲求科学管理

在新的医疗形势下,要做好医疗安全管理,护理管理者除要完善对要素质量(即人员、制度等)的管理外,还应注意在管理活动中应用新的管理理念,使安全管理工作真正做到科学有效。

篇5

1影响妇产科护理安全的相关因素

1.1护理管理方面

医院管理制度不完善,质量控制落实不严是影响护理安全的重要因素。再则,管理者态度消极,不能严格执行各项制度、职责。对工作中各种不安全环节缺乏预见性,不能及时主动采取针对性措施,发生差错事故后,不能及时分析讨论,总结经验教训等。

1.2护士综合素质低

临床一线护士往往年轻,资历不高,临床经验不足,学历偏低,各项操作技能差,面对复杂多变的病情,不能准确的判断,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

1.3护理人员缺乏足够的责任心,服务态度差,护患之间沟通不到位。

护理工作是一项责任重大的服务性工作,护理人员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还必须具备适应护理工作需要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由于护士的社会地位低,工作繁重,妇产科护士整天面对的是疼痛、不安、紧张、恐惧的孕产妇,年轻护士又缺乏临床经验,加之个别护士缺乏爱心、耐心,虽然和患者接触较多,但在与患者交往中,如果不注重自身言行,态度冷漠,出现问题不主动与患者交流就易于出现护理质量缺陷,而产生纠纷,缺乏必要的沟通,护理人员无法更好的护理各个时期的孕产妇,导致患者对治疗安全意识不足,缺乏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

1.4法制观念淡漠,缺乏风险意识

近年来,由于新农合、城镇居民等等各种群体就医政策的改变,病人数量日益增多,而临床工作一线的护理人员资历低,对法律法规的认识不足,自我保护意识不够,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由于忽视潜在的风险隐患,忽视各个时期孕产妇的心里需求,侵犯了患者的权益,导致护患之间冲突和纠纷的发生。

1.5护理文书不规范

护理文书即护理记录,是指护理人员在诊疗服务活动中,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的过程,是护士执行医嘱或记载患者治疗及护理的全过程,具有法律效力,是主要的法律资料。在日常工作中,护士忙于应对各种常规治疗,病情变化记录不客观、不准确,只靠下班时间回顾性记录,主观拟造,导致记录内容不及时,关键内容漏记。书写不规范、涂改,不能体现病人的个体差异和疾病的专科特点,造成医护记录不吻合。

2加强安全管理的防护措施

2.1增强护理安全管理意识

医院成立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委员会,定期对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监管,及时反馈,以促进护理工作的不断提高。妇产科护士长是妇产科护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面,既要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制度、职责、操作规程、护理常规,还要督导科室质量控制小组人员发挥基层作用,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让大家在教训中积累经验,不断成长。

2.2提高护士整体素质

对新上岗护士,护理部一定要严格执行准入制度,持证上岗,完善新护士岗前护理安全教育培训,加强思想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心理素质,专业技术素质的培养;同时定期组织科室进行“三基三严”培训,以及各项操作技能训练,对护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疾病危象和易产生的护理缺陷进行讨论,做好“传、帮、带”工作;并且借助上级对口支援医院,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不断增强护士专业素质,保证护理安全的落实。

2.3增强法治观念,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护理行为是一种社会行为,在护理工作中潜伏着许多法律问题,法律既保护病人的权益,又保护医务人员的自身利益,护理人员应当主动学法,主动应用法律武器维护护患双方合法权益,将护理安全管理的课程纳入新护士岗前培训课程中,让新护士及早接触这一概念,增加感性认识,避免缺陷发生,《护士条例》的出台,更加明确了护士的权利和义务,通过培训使护士从法律高度认识自己的职业责任,进一步规范了职业行为。

2.4加强护患沟通,消除纠纷隐患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语言沟通是交流的基础,护理工作的对象是性格不同,文化程度各异的广大患者,如何在工作中用适当的语言与患者沟通。得到患者及家属的充分理解,取得信任,并抓住不同时期患者的心里特点,给予针对性的护理,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2.5规范护理记录的书写

组织科室人员认真学习《护理病历书写规范》,要求每位护士做到护理记录要认真、完整、及时、准确、详细的进行书写,不得涂改,与医生记录保持一致。

2.6强化主动服务意识,将宣教工作落到实处

篇6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care safety in the clinical work, develops targeted prevention measures, proposes to strengthen the care safety awareness of the nursing staff through training, examination and other ways, increase monitoring to care safety hazards and improve nursing workflow to reduce and avoid the nursing risk,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are to provide quality care for patients and improve patient satisfaction.

关键词: 护理安全;护理对策

Key words: care safety;nursing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4-0328-02

0 引言

护理安全一般指患者在接受护理的全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从患者进入医院大门时开始,就构成了医患合约的关系,医院无时不在承担着对患者的各项责任,其中医疗护理安全就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卫生法律法规体系的日趋完善,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患者对医疗护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维权意识的增强,更促进了医院把医疗护理安全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护理安全也已成为衡量一个医院护理服务质量的指标。如何加强护理安全管理,避免医源性安全事故的发生,使患者得到安全、适当、及时的护理,维持和重建健康成为护理工作中待解决的重要课题[1]。现将今年我科护理安全管理研究进展报告如下:

1 影响护理安全的主要因素

1.1 护理人员因素 护理人员是护理措施的实施者,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都离不开护士,因此护理人员素质的高低是关系到护理安全与否的首要因素。

1.1.1 不能严格执行自己的工作职责、缺乏职业道德和责任心,是造成护理不安全的严重隐患。

①不能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和操作规程,特别是查对制度,目前医嘱核对大部分科室只能每天核对一次,做不到班班核对,甚至核对时也未对出错误,以致多用、少用、漏用及错用药物等。

②交接班制度不严,护士往往对病人病情不能做到心中有数,如科室对病情较重的病人,第一天交过第二天就不交班了,结果夜间发生病情变化。

③医院有分级护理制度,护士应根据分级要求给予病人相应的护理。但是个别护士值班时不能按时巡视危重病人或巡视病房时也不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④由于社会上一些因素影响着护士,不安心本职工作,工作不负责任,对病人不关心,有时甚至违反操作规程,造成对危重、意识丧失的病人未及时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而发生坠床、压疮、烫伤等事件也时有发生。

1.1.2 专业理论知识及护理技术水平偏低

①我们的护士多为年资低,临床经验不足者,专业知识不扎实,技术操作不熟练等,造成一些基础操作如静脉穿刺成功率低、灌肠肛管插入的深度、溶液的配制了解不够;常用的药物规格不够熟悉(举例如化疗药物);备皮范围、方法掌握不够甚至刮破皮肤等。

②有的护士理论知识缺乏,或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不能很好结合,以至于对病人的病情观察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缺乏预见性和主动性,在发现病人病情发生变化时措手不及,不能及时处理。

③不能熟练掌握一些仪器的使用方法。如果是在抢救病人时更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1.1.3 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护理文书要求真实、字迹清楚等,它也是法律的有力依据,要用它保护自己。但是仍然还有不重视现象发生。

①体温单记录的时间如入院天数、手术时间等与医疗记录不一致;体重、血压缺项、大小便漏写、出入量漏记、错记,有时患者外出或检查不能及时测量,未做好交接及时补测、补记。

②护理记录单不能及时记录,由于护士忙于各种治疗护理,有时不能及时地将护理活动记录下来,有的是记在纸上下班后一起记录;或下班时回顾性地记录,致使记录内容不及时,缺乏客观性,甚至关键的内容漏记等现象;记录使用非医学术语,内容缺乏连续性,有时也会造成医疗纠纷。

③交班报告内容过于简单,内容有的不能体现专科疾病的特点,对疾病观察和描写重点不突出等。

1.1.4 服务意念不强,不能很好理解病人心理变化 在进行护理治疗过程中,个别护士缺乏责任心,主动服务意识比较薄弱;观察病人不仔细,不能及时做好必要的心理疏导,或在无意间违反了保护性医疗制度,使病人对治疗丧失信心。

1.2 管理者因素 由于护理管理人员对自身要求不严,未认真履行管理者的职责,对工作中各个不安全的环节缺乏预见性,未及时主动采取针对性措施,发现和处理问题不及时、措施不当等。

①对护理人员缺乏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安全意识不强;

②对各种职责、制度、常规的落实情况监控力度不够;

③对低年资及业务水平低下的护士的业务培训是有的,但是督促检查不够;

④在差错事故高发时段未能做好人力资源的调整;

⑤病区一些标识牌缺乏或不够用,如防跌倒、坠床标记、腕带不够用;有的床无护栏等都是护理安全隐患的存在因素。

1.3 护理管理制度仍待进一步完善 目前,临床上部分规章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约束力不强,或虽有制度但不能严格落实实施,如奖惩不分明、绩效工资分配不合理,尤其是高危科室与清闲科室之间更加明显,体现不出高危科室护理人员自身价值[2]。显著影响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

1.4 患者因素 护理是一项护患双方共同参与的活动,护理活动的正常开展有赖于患者的密切配合及支持,患者或家属对治愈的期望值,患者患病后的不良心境,以及自身素质方面,如一些违医行为可直接影响护理人员的安全执业(不请假外出、不按时服药、拒测体温、血压、拒绝翻身等)。

2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对策

2.1 加强安全学习,提高安全意识 我们有针对性地举办护理安全教育专题讲座,并与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努力培养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品质,树立“病人至上”的服务理念,使护理人员从被动接受安全管理的检查转变为自觉维护安全。安全教育要坚持常抓不懈。说到底,人是首要的,管住了人就预防了事。

2.2 重视法制教育,增强法制观念 护理安全与法律法规关系密切。因此,加强护理人员医疗护理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十分必要。我们邀请相关专家进行了“护士与法”、“医疗纠纷及其相关知识”等法律知识专题讲座,组织护理人员系统学习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等。通过法制教育引导护理人员学法、知法,依法行护。与此同时,重新制定了住院病人外出请假制度、贵重药品登记交班制度和压疮预防、登记报告及处理制度等安全管理制度。

2.3 规范护理行为,加强证据管理 护理行为是护士在实现基本使命的同时所进行的护理管理、基础护理、环境调整、健康教育、辅助诊疗等方面的行为。规范的护理行为对护理安全起保证作用,是确保护理安全的重要途径。将“证据”管理渗透到护理工作的每个环节,切实做好各项护理记录,以备举证。

2.4 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护理技能 随着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和各种诊疗技术的大力推广,先进医疗设备仪器的不断出新,加之临床新药的接连问世,对护理专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人员只有不断学习,更新知识,进一步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才能从根本上防止技术性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促进护理安全工作的落实。

同时我们还鼓励护理人员积极参加不同层次的护理自学考试及形式多样的专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护理业务水平。

2.5 转变服务理念,减少护理纠纷 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使医院的服务重新定位在以人为本,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为病人、家属及社会团体提供优质服务。提倡做到“四个一”,“五颗心”,“六句话”,“七声服务”。规范的护理优质服务,树立了护理人员的良好形象,赢得了广大病人和家属的信任,减少了临床护理纠纷。

2.6 建立监控机制,确保护理安全 成立护理安全管理组织,实行三级目标管理责任制。有效落实护理安全管理制度,逐步使护理安全管理工作走上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的轨道。制定护理差错、事故报告及处理程序,防微杜渐。做好感染控制工作,防止院内感染。

2.7 合理配置资源,营造安全文化 护士缺编是目前各医院普遍现象的当下,注意结合学历、职称、年资及实际能力等综合能力对护士进行全方位评价,分层次使用护士,确保护理安全[3]。启动护士自我意识,感悟工作责任,唤起有意注意,调控负性情绪,引导正确的归因方式等营造人本安全氛围,不断提高护士业务素质,培养和影响护士对安全护理的信念和态度,促使安全思维方式及安全护理行为的养成,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4]。

3 体会

社会的进步和医疗事业的发展都对护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应该为患者及护理人员营造出一个更安全,更能体现人文关怀的环境和氛围。安全是人的基本需要,也是护理工作的基本需要,护理安全应该受到每个管理者及护理人员的重视。

4 小结

护理工作面对着的是“人”这一特殊的服务对象,而护理工作是护理技术、知识、爱心的结合,因此,护士在实际工作中,一切要为病人着想,同时也要善于保护自己,杜绝事故、差错的发生。通过安全措施的实施:①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②提高了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③提高了护理质量;④提高了病人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张淑卿,周晓峰,介玉娇.护理安全管理是高质量护理的保证[J].中国当代医院管理杂志,2008,6(7):93-94.

[2]朱晶.医院护理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外医疗,2007,26(19):32.

篇7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

护理安全管理指为保证患者的身心健康,针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必备条件,是减少质量缺陷、提高护理水平的关键环节,是控制或消灭不安全因素、避免发生医疗护理差错和事故的客观需要。护理安全管理包括患者安全管理和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但患者安全是管理的核心[1]。

手术室是医院特殊诊疗区域,手术是创伤性治疗方法,手术中各环节均存在不安全的因素,工作复杂、医疗风险大、技术要求高,稍有细微的不慎就可能会给患者造成巨大伤害,甚至危及生命。手术室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已成为现代医院护理管理研究中的重要课题[2]。本文将从手术室护理安全影响因素、防范措施、以及管理效果等方面进行综述,主要讨论手术室患者护理安全管理问题。

1手术室护理安全影响因素

1.1管理因素 ①影响手术室安全管理的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手术室管理者管理不严或失控[3],如护士安全意识薄弱,对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发生不安全苗头未及时采取措施或措施不得力等。②学科发展迅速与管理的不同步:随着我国临床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逐渐应用高新技术,全面开展新型的手术方式[3]。由于不断开展新技术和新的手术方式,护理管理制度及相关的护理程序更新不及时,不适合先进医疗设备及技术要求,或落实不到位,造成护理质量下降。

1.2人力资源及护理专业化程度的欠缺 由于专业特点、人力、财力等各方面的原因,手术室护士不可能达到手术医生那样的专业化程度,护士往往同时要参与多种手术的配合,人员的缺乏、纷繁复杂的手术程序、手术器械以及各类术前准备工作,都需要她们进行大量的记忆和亲力亲为,护士的体力和脑力负担过重,护理人员可能会身心疲惫。护士连续工作8h后继续加班或同时参与两台手术巡回,容易给手术室的护理埋下了较大的隐患,引起手术室差错事故发生[4,5]。

1.3专业知识缺乏及配合不当 运送过程刮碰伤;约束时患者上肢外展过度,很可能会造成臂丛神经受到损伤[6];如果手术持续时间过长,患者在处于平卧状态时骶尾部、足跟部以及肩部等由于受压过久,很容易引起局部组织损伤;对于截石位患者来说,容易对N窝神经造成影响[7];护理人员不熟悉电极板设备的操作方法,导致患者发生电烧伤事故[8]等,消毒液导致局部皮肤损伤等。

1.4制度实施不严及操作欠规范 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实施不到位导致接错患者、异物遗漏患者体腔内,引起医疗差错事故发生;消毒隔离制度实施不严,如无菌操作不严格、各类仪器灭菌消毒不严格、无菌物品保存不规范,手术室未进行严格标准的消毒,患者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操作不严格,未及时更换破损、污染的手套,手臂放置超过了无菌区等[9],都可能会导致手术室感染的发生;手术记录不完善等可能会增加医疗纠纷的产生。

2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方案

2.1培养安全意识 护理人员认真学习《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职业暴露防护指导原则》、《临床护理质量安全管理指南》及医院内部的操作制度与职责[10]。

2.2完善及落实相关制度:针对手术室护理的特殊性,制定完善规章制度,对护理人员操作进行规范,严格遵守三查七对,保证护理的准确性[11]。加强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的监管和实施。交接患者时,巡回护士必须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科别、住院号、手腕牌、床号、部位、手术时间、名称等进行认真仔细地核对,杜绝患者出现交接错误,贻误病情[12]。仔细清点器械和敷料凡进入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由洗手护士、巡回护士二人在术前、关闭体腔前、缝合切口前后仔细清点核对器械和敷料并登记签名[13]。接送患者仔细核对,并保护好患者由于患者术前紧张及使用镇静剂,部分患者不能正确回答问题。在核对时应注意询问的方式,必要时请家属帮忙协助核对[14]。保持手术室卫生,定期空气消毒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改善环境,满足患者需求手术室环境需要顺应时展而改良,既要考虑患者的需求与手术工作的需要,也要便于医院感染的管理[15]。应严格执行手术室消毒规定,根据消毒制度,每日对手术室进行清洁,打开紫外灯进行消毒处理,坚持空气净化,出入手术室必须进行严格登记[16],保障手术室安全。

2.3成立预防护理小组 建立手术室不安全因素管理小组,加强护理人员手术不安全因素知识培训及安全法制教育,目的是树立护理人员的高度责任感[17]。保持各种接送患者的平车、床功能完好,使用前再次检查,常规配备防护栏和安全带;接送患者出入房门时应注意保护头、肘、足部。患者手术安放要遵循"科学、合理、舒适"的原则,对于年老体弱及手术时间长的患者,约束带松紧要适度,并于受压部位垫软垫,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18],需使用止血带时,应选择好缚扎位置,避免损伤神经,并用衬垫保护好,并需详细记录时间,预防肢体缺血、缺氧而导致神经损伤等[19]。

2.4手术室护理的专科化建设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外科手术器械越来越精细化。手术室护士作为仪器与器械的管理者和维护者,对于手术室器械应该尽快掌握使用技巧和安全操作方法。手术室护士实现专科化,可以使得每种医疗器械都有专一的人员来使用。在特定的手术中专科护士与医生配合越来越默契,熟练程度越来越高,不但提高了手术和护理的质量,同时还能避免不必要的失误[20,21]。

2.5实施优质护理 优质服务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反映人性化护理理念的护理方式,目的在于创造和谐的医患关系,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就医环境,同时也对医护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标准。手术室的安全管理方面中引进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手术室的安全管理的效果[22]。

3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效果评价

在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通过强化了安全管理,使手术的护理管理质量不断提升,各项制度趋于完善、安全意识不断提高。刘平静、闵静、张建英等人[23]研究结果表明,手术室实施安全管理,不论在护理质控评分、护理满意度均有明显提高,护理纠纷、护理差错发生率均降低。

综述所述,同行们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已做了不懈的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医疗体制的不断完善,医疗纠纷、事故的处理也进入了法律的轨道[24]。手术室护理工作具备直接性、连续性以及动态性等特点,决定了手术室护理的高风险性,因此,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

参与文献:

[1]王惠珍.护理管理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2:201.

[2]庄新萍,陆琪,曹彩英.安全文化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1):63-64.

[3]魏革,刘苏君.手术室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175.

[3]潘定琼.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的调查分析及防范措施[J].基层医学论坛,2011,4(20):366-367

[4]张星萍.手术室患者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2(3):89.

[5]卢金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防范护理纠纷[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0):611.

[6]孙玲芬.护理差错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3):59.

[7]彭娅,庞艳.手术室护士的法律意识与自我保护[J].齐齐哈尔医学院报,2003,24(5):545.

[8]石彦斋.手术室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15):2007-2008.

[9]郦君.手术室护理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示范管理效果评价[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2):142-143.

[10]杨美芳.手术室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6):206-207.

[11]黄海明,王璞,王晓枚.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14):1943-1944.

[12]热孜.古丽.库尔班.手术室常见护理隐患分析及防范[J].中国卫生产业,2014,(7):62-64.

[13]苏渝美.手术室护理中的隐患及预防措施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4,7(5A):121-122.

[14]周晓娇.手术室护理常见安全隐患浅析及防范[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11):143-144.

[15]姜平桂,王维,钱`健.手术室控制医院内感染的有效途径[J].现代临床护理,2007,6(2):58-61.

[16]王芳,陈莹.风险管理在综合病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外科版),2009,27(10):60-62.

[17]鞠君华.手术室护理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的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2):112-113.

[18]李红,叶嫒嫒,杨晓秋,等.手术患者坠床风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J].护理进修杂志,2008,23(18):1722-1723.

[19]文索芳,经霁,唐桂荣.高龄手术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风险及护理对策[J].护理进修杂志,2009,24(20):1911-1912.

[20]赵淑妹.手术室护理人员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手术室社,2000:23.

[21]黄小珊,祝妍华,谢健等.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4,29(1):327-328.

[22]李凤华.手术室护理安全干预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21):3505-3506.

篇8

[关键词] 护理质控 护理管理 护理缺陷

[中图分类号] R471[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3-7210(2011)02(b)-143-02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现代医疗及护理活动日趋复杂,各种影响因素越来越多,患者在医院接受诊断、治疗、护理的同时,也面临一定的不安全风险。护理缺陷是指在护理工作中责任心不强,粗心大意,不按规章制度办事,或技术水平低而发生护理过失,对患者造成直接或间接影响的不良护理后果[1]。如何最大限度地消除不安全因素的影响,是现代护理者应该认真思考的重要课题[2]。所谓安全管理是指为保证患者的身心健康,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3]。安全管理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必要条件,是减少质量缺陷、提高护理服务水平的关键环节,是控制和消灭不安全因素、避免发生护理差错的客观需要[4]。

1 影响护理质控的因素

1.1 患者方面的因素

不合作、不配合、违医行为、否认自身疾病、不良的生活方式、特殊病情、症状等,使患者在就医过程中易出现看似护理失误的不良后果。此外,患者及家属维权意识的提高,对医疗及护理的不信任态度,也易造成言语上的纠纷而导致护理缺陷。

1.2 护理人员方面的因素

护理人员技术水平达不到学科发展的要求,造成护理人员自身很大的压力,而且也导致护理工作技术方面风险加大,伴随的是护理隐患和缺陷;另外,临床护理工作人员严重缺编,业务素质普遍低下。这种“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护理缺陷无处不在。护理人员执业过程中法律意识淡薄,维权意识滞后也易造成护理缺陷。

1.3 医源性因素

主要体现在护理人员言语和行为不当或过失、健康教育方式不当,给患者造成不安全感或不安全结果。由于疾病,护患之间沟通困难,护理人员容易产生负性情绪,并且这种情绪常影响护理人员的言语和行为,这方面的因素是引起护理纠纷造成护理缺陷的常见原因。

1.4 用药、设备设施使用和环境因素

主要有药物配伍不当,给药方式、途径不当,设备设施使用不当以及医院内感染、环境污染、食品污染等因素给患者造成不安全后果,引发护理纠纷。

1.5 管理因素

由于管理制度不健全、业务培训不到位、设备物资管理不善、职业道德教育薄弱、监督管理不得力等影响护理安全管理的因素,是发生护理差错的主要原因,也是护理安全的最大威胁。

2 提高护理质控的管理方法

2.1 加强护患沟通

增加对患者的照护,减少护理不安全因素。提倡整体护理和人性化服务理念,注意培养护理人员的沟通技能和健康教育水平,避免护理人员言行中隐藏的护理缺陷。加强安全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管理者必须重视安全管理;但安全管理不应仅仅是管理者的责任,全体护理人员都应自觉维护安全。要让护士认识急诊科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明确自己的服务对象是有生命的人,而且是一群特殊的人,我们应该珍视他们的生命和健康权力。因为他们丧失了保护自身安全的能力,引起安全隐患的问题多。需要护理人员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保证护理安全。

2.2 护理人员方面的因素

加强护士的职业道德教育:医院要达到最有效的管理,也就是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就必须重视医院的基础能力建设,医院最基础的能力即是各专业工作人员的能力,而在护理工作方面最基础的能力就是护士的能力。所有护理管理者都视之为己重任。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从职业道德教育入手,提高护理人员的自律能力和守法自觉性,提倡护士的“慎独”精神,学会在尊重和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的同时,有效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3 加强学习,提高素质

加强业务学习和技术操作训练:使护士牢固掌握专科理论和技术,避免工作失误,合理安排工作流程,以弥补护士数量的不足。加强对护理人员工作质量的考核,促进护理人员的学习自觉性。采取护理部集中训练、抽考,科室月考的方式,要求人人过关。适当增加人员配置,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避免因负性情绪带来的安全隐患,强化护士长的模范带头作用,护士长既是科室护理组的管理者,又是科室护理学科带头人、技术尖子、业务能手,自身的行为是护士的示范,她的自身素质,职业道德与工作作风,以及对工作、对患者的态度都会影响到护士。因此,要求护士长在工作中做到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宽以待人,积极参与患者的直接护理,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素质,以模范榜样来影响护士。

2.4 环境因素的监督

落实安全管理负责制,实行护理部主任、护士长、护士组长的安全管理监督体系。由护理部负责,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其配套文件的有关规定,从处理和防范医疗事故的角度,制订有关具体的护理工作质量标准,在护理文书书写、临床护理、技术操作、用药安全、感染控制、器械设备安全、环境安全和饮食安全等诸多方面加强监督,落实管理措施,保证护理质量,保障患者的护理安全还要善于抓住关键点,对于护理管理者,应能准确把握易发生护理差错的原因,抓住针对易发生差错的时间、环节、部门和人等关键点制订相应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

2.5 提高管理质量

健全各种管理制度和护理工作常规、规范:护理规范、常规是护理实践长期经验的科学总结,是确保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的重要措施,是指导和规范护理行为的准则;“三查七对”制度、危重患者交接班制度、抢救制度、安全护理制度等,都是保证患者医疗及护理安全行之有效的制度,也是护理工作者几代人心血的结晶。因此,应该从管理的角度,要求各级各类护理人员严格执行各种护理常规、规范和各项工作制度,并且根据护理学科的发展,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不断加以健全和完善。如制订针对特殊病情、诊疗和用药注意事项的告知制度、开放管理制度、护理安全日检查制度等。

3 总结

护理质量管理是护理工作的核心,是护理管理的重点。随着国家卫生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人们对医疗卫生的需求日益增加,患者和家属对护理服务及护理操作技术等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护理质量也面临着持续改进和发展的问题。面对患者对医疗及护理服务高要求的挑战,作为护理管理者及广大护理人员,应正确认识护理工作中存在着护理缺陷的问题。主动防范护理缺陷,从工作中的各个环节入手,规范护理行为,贯彻整体护理的精髓,提倡人性化服务,使患者的安全真正得到保障[5]。

总之,护理管理者如何适应时展,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是每一位护理管理者值得探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发现以往的质量管理方法存在不足的地方,已不能适应当今护理发展的需要。为此我们总结不足之处,重新修订了护理质控方法,经过多年的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任延荣,刘庆欧.卫生管理技术基础――实用运筹学与系统工程[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2:325-326.

[2]潘绍山,孙方敏,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90-96.

[3]杨华琼.护士长在预防差错事故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当代医药,2009, 16(21):75,77.

[4]金玉玲,钟元和.量化考核护士长与护理质量奖预扣返还制的应用探讨[J].当代护士,2008,(1):28.

篇9

【关键词】 护理操作; 风险管理

作者单位:137000 吉林省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

护理人员作为医院工作人员的主体之一,在其护理操作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风险,因此尽早发现风险隐患,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降低护理操作风险的发生,保护患者安全,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操作服务,已成为护理管理者的首要任务。

1 分析存在护理操作风险的原因

1.1 护士方面的原因

1.1.1 随意简化操作程序,操作不规范 由于大部分临床护理工作者学历低,专业技术水平有限,对技术操作不熟练,管理者不够重视业务学习和技术操作培训,护士对仪器的使用和操作达不到标准,可产生护理操作风险。

1.1.2 安全意识淡漠 执行护理操作不认真,粗心大意,慎独精神不够,不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甚至有轻视和侥幸心理,对患者安全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1.1.3 护士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 由于护士社会地位低,加之护士编制缺少,不安心本职工作,对工作不负责任,故而出现言语、护理行为不当或过失,将给患者带来不良后果。

1.1.4 护士的法律意识不强,自我保护意识相对缺乏的现象,护理人员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等不熟悉,都是护理安全的隐患,极易引起护患纠纷。

1.2 告知行为中的风险原因[1] 治疗护理内容未及时告知患者或家属,如:侵入性操作、特殊检查治疗、贵重药品的使用、疾病的预后,没有巧避讳语,告知患者不到位,或告知过渡,均可造成不良后果。

1.3 护理管理力度不到位 各种规章制度不完善,管理措施不到位,对护士没有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护理安全教育,管理不严或失控,培训老师未及时进行标准护理操作流程培训,这些都是医疗纠纷和事故的主要原因。

1.4 来自患者本身的风险[2] 风险来自患者本身,包括患者的自身健康因素,以及病房综合因素,都影响到护理操作的成功与效果,给护理操作带来一定的风险。

1.5 缺乏护患沟通 由于护士忙于治疗护理,没有更多的时间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没能讲清操作风险难度,另外患者与家属提出的问题和要求,护士回答简单,语气生硬,会引起患者及家属的反感和厌恶,致使患者及家属不满,导致不愉快或投诉。

2 护理操作风险管理对策

2.1 加强法律知识学习,提高护理风险防范意识教育,护理管理者应重视安全教育,护理管理人员参加风险管理培训学习,使护理人员被动对护理风险变主动防范护理风险,自觉用法律规范其行为,认真学习《护理与法》、《医务人员道德规范及实施办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使护士在护理操作中学法、懂法,将风险系数降到最低程度,保证护理安全。

2.2 健全了质量控制体系[3] 建立了安全管理监控网络,实施护理风险监控,各级监控组织应各负其责,重视环节管理,强调预防及改善措施,定期对科室的护理操作及护理安全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剖析,及时反馈,及时改进,纠正错误,规范各项护理制度,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护理缺陷分析后,制定合理的安全管理制度。

2.3 强化护理操作的规范性 加强管理和监督,重视专业技术技能的的培训,规范了正确的护理技术操作程序,让每个护士成为技术娴熟的专业型护理人才,强化三级训练及专科业务培训,提高护理人员技术水平,定期或不定期在病房组织三级训练考核,更新知识,定期聘请有经验的老师举办业务知识和护理新进展讲座,同时鼓励护理人员参加各种技术表演赛,不断充实,从技术上确保护理安全。

2.4 护理管理中注重细节管理 护理岗位是零缺点的岗位[4],因此护理管理者应重视细节管理,护理工作直接为人的生命和健康服务,而护理风险贯穿于整个护理活动中,作为护理管理者应重视护理安全教育及护理人员职业道德培训,做到从细节着手,规范护理行为,并对新护士进行一对一的带教,做到放手不放眼,结合临床实际定期组织教学查房,对新护士进行阶段性集中考试,专科操作示范及安全教育、护理风险意识教育。

2.5 加强护患沟通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护理人员掌握沟通技巧,做到心平气和地解释,做到护理操作前进行有效沟通避免护理纠纷,提高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理解和信任。

2.6 实施护理风险监控 由护理风险管理组织定时召开安全管理会议,找出安全隐患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防范措施,达到了预防及事前控制。

2.7 严格履行告知义务 在护理操作中进行有效的护理告知,可以让患者在充分理解每个医疗活动的目的、意义的情况下,做出理性的自愿选择,这样就避免了患者在不知情时的各种担心,使患者对治疗的结果有了切合实际的期盼,既是人文关怀的需要,也是法律规范的要求。

2.8 审慎负责 严格执行护理核心制度,确保护理安全的关键所在。工作中有审慎的负责态度,护士应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慎独修养非常重要,护理人员的慎独意识对护理工作的质量起着导向的作用,直接支配和影响护理行为,并对患者心理产生影响,对有可能发生的情况采取预见性措施,积极主动地发现护理操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及时消除。

2.9 规范了仪器护理操作物品的应用及管理 指定专人进行管理,并制定出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操作流程,规范仪器的保养维护,科负责人定期检查,掌握仪器的运行情况及护理操作物品的质量,并不定期抽查护士对仪器使用的熟练程度及掌握保养维护情况。

小结:通过护理操作风险的管理,完善、调整、补充了护理操作中的不安全环节,善于发现和分析各种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管理对策,并加以防范,极大的减少和降低了护理操作风险的发生,防止了护患纠纷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保证了患者安全。

参考文献

[1] 刘鑫, 张宝珠. 护理执业风险防范指南. 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49.

[2] 刘鑫,张宝珠.护理执业风险防范指南. 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19.

篇10

护理安全是指病人在接受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护理安全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前提,因此,护理安全管理应贯穿医疗护理的全过程,并列为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为了减少和杜绝护理安全隐患,防范医疗事故的发生,更好地保障护理人员和患者的合法权益,必须找出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实施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切实提高护理质量。

1 临床护理中常见的不安全因素

1.1护理管理因素 主要指管理制度、护理常规不完善,护理管理者对护理服务流程中存在的漏洞和缺陷不能及时发现,缺乏有效的报告、监测、评价系统。执行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不到位,护理人员缺编,不重视业务技术培训,对病人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未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及时启动各项应急预案。

1.2护理人员个体因素

1.2.1护理人员法律意识不强 护理行业是高风险、高责任的服务行业,护理人员忽视医疗护理活动这一职业的特殊性,如紧急抢救的同时没有及时向病人及家属进行告知义务,病人一旦出现异常,容易导致病人及家属的不理解,引起护患纠纷发生。

1.2.2护理人员技术因素 随着新技术、新项目的大量引进及开展,护理工作也变得复杂程度高、技术要求高,有些护士缺乏应急急救能力,从而延误病人的治疗及抢救时机。

1.2.3护患沟通不到位 部分护士忽视与患者的沟通技巧,缺乏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从而导致患者不满引发护患纠纷。

1.2.4护理记录书写和管理不规范

护理记录中存在问题有:书写不规范,字迹不清楚、涂改,病情描述简单,不能体现专科疾病特点以及护理记录与医生记录不一致,护理措施记录不详细,缺乏连续性。一旦发生纠纷,拿不出真实可靠的证据,导致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

1.3患者个人因素 患者的身体状况、疾病状况、生活方式、社会因素及心理因素、理解能力等方面都存在危险性。患者能否与医护密切配合并积极参与疾病治疗,对患者本身安全具有重要影响。

1.4护理设备因素 仪器设备不健全或不处于良好状态,都是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

1.5环境物品因素 如危重、昏迷、幼儿患者床旁无护栏造成坠床,地面过滑导致跌倒,热水袋温度过高致烫伤,感染性病人与非感染性病人同住一室,造成院内感染。

2 加强护理安全的管理对策

2.1强化法律知识教育,提高护士安全意识 消除护理不安全因素是避免护理差错、保证护理安全的前提。组织护士学习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与护理安全管理有关的文件,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护理安全教育,要求护士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加强工作责任心及自我保护意识。

2.2科学配置护理人力资源 护理管理者要根据每个科室的具体情况,科学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护士长对排班模式可以进行尝试改革,根据不同时间及护理工作量的变化,动态安排人力资源。

2.3规范护理记录的书写和管理 护理记录是护理服务过程的文字记录,也是发生护理纠纷时的重要法律文件。因此,要求护理文件记录必须具有科学性、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护理文件书写标准,组织护理安全大检查,制定整改措施,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2.4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护士素质及专业水平 有计划地组织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护理人员职业素质,确保护理安全。鼓励与支持护理人员参加各种学历教育、继续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

2.5积极有效沟通,构建良好护患关系 建立护患沟通制度,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有效的沟通技巧,多与患者进行信息沟通、意见沟通、情感沟通。交流时语言通俗易懂,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建立护患之间良好、诚实的互信关系。鼓励患者与家属参与医疗护理安全活动,为患者与家属提供相关的健康知识教育,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赖,使其依从性增加,减少其违医行为,减少不安全因素的发生。

2.6确定监控重点和薄弱点,规范护理行为、制度安全操作流程 护理管理者针对工作流程中的薄弱环节,不断改善和优化各项护理工作流程,使护理风险发生率降到最低。组织护士观摩各项工作流程示范,指导年轻护士掌握各项工作流程,切实给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操作。确定护理监控重点,健全各项护理风险的应急预案,制定不良事件发生后的应急处理措施及逐级上报程序。

2.7强化医院感染管理 护士在临床承担着大量对病人的治疗和照顾性工作,与病人接触密切、连续、广泛,与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关系密切。组织护士参加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院内感染的意识。平时护理工作中加强手的卫生,做到规范洗手,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原则及无菌技术操作原则,预防和控制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