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育总结范文
时间:2024-02-28 17:59: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信息技术教育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加强领导,强化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管理
市教委各级领导历来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十分重视,并把推进我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作为促进我市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突破口。为此,市在年就率先在全省配备了计算机专职教研员,并于年成立了“市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市中小学计算机教学专业委员会”,分别由市教委主任和主管教学的副主任担任主任和理事长,许多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学校也都分别成立了由学校领导、计算机教师和其它非计算机学科教师参加的“计算机教学实验小组”,从而在组织上保证了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同时,市教委还为加快我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还于年颁发了《关于加强我市计算机学科教学的通知》等多份纲领性文件,进一步明确了我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教学目标和发展目标,并在全省率先于部分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必修课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并结合本市实际,提出三个统一(统一管理、材,统一考试),二个提高(通过广泛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提高全市的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推进我市教育现代化;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一个目标(使我市信息技术教育真正走在全省前列,成为我市的教育特色)。
二、重普及,促提高,普及提高双丰收
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是推进我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保证,是市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性工程和标志性工作。截止到年月,全市共有所学校开设了信息技术教育必修课程,预计到今年年底,全市所有高中,年全市所有初中,年全市所有小学都将开设信息技术教育必修课程,使我市所有中小学生都要接受信息技术教育。同时,我们在努力提高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率时,也注重对计算机特长生的培养,为此全市每年要举办六次市级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竞赛(中、小学生计算机知识竞赛、网页设计制作竞赛和多媒体制作竞赛)以及报刊赛、大奖赛等多种竞赛活动,进一步选拔尖子学生,再通过各种形式的集训进行再提高,几年来,我市在参加全省全国的gdoi、noi以及电视大奖赛等各种竞赛活动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共获得了全国一等奖五个,二等奖近十个,省级以上奖励更多达余人次,拱北中学今年还在全中noi奥林匹克分区联赛中获某省赛区团体一等奖(全省第四名),并连续两年获全国优秀参赛学校称号,我市在参加全省的gdoi奥林匹克竞赛决赛中也获得团体第七名,受到了省内外有关专家的好评,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三、采取措施,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
强化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的建设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项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而要真正提高信息技术教育的质量,达到我们的预期目的,除领导重视外,还需要有一批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较高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为此,市教委从年开始,就每年从大专院校和社会各界招聘大量优秀的计算机人才充实我市的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同时,市教委还每年对信息技术教师进行各种培训,如加强各种教研活动,组织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理论、心理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的研究与学习,外出考察交流,以及举办高水平的技术专题讲座(如网络管理、网页设计、多媒体制作等)等,并定期进行优质课评比、优秀软件的评比、优秀论文的评比等,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同时为使这批教师安心工作,市教委和各个学校还想尽办法改善他们的工作、生活、环境,对他们生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并在职称评定、课时计算给与倾斜,使他们工作顺心,生活安心。目前,我市已拥有一批高学历、高素质且具备较强敬业精神的教师队伍,截止到年月,全市全市信息技术教师公开发表的论文以及获省级以上奖励的论文、教案、软件等达余篇(件)。
狠抓教师队伍的信息技术培训工作
要大力发展我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全面推进市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加速实现市的教育现代化。我们还必须大力开展全市所有非计算机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以切实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素养。依据《某省省教育信息化工程规划》的指导意见,结合我市实际,市教委早在年就建立起分层次的多级培训机制:一级层次是要求所有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在年前全部进行一次系统的信息技术培训,并要求有%的教师要通过计算机初级考核,%的教师要通过计算机中级考核,各级各类学校能有%以上的教师可以把信息技术手段整合到学科教学中去;二级层次是要求所有的中青年教师在年前全部达到并通过计算机中级考核,%要达到并通过计算机高级考核,各级各类学校要有%以上的教师可以把信息技术手段整合到学科教学中去;同时学校要把教师应用计算机进行教学的能力作为晋级考核的指标。为此,我市在年就根据学校教育实际编写出+了全省第一本适合教师培训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一书,并制作出+了配套光盘。目前此项培训计划进展顺利,已达到预期目标。现在全市开展计算机辅助教育的学科覆盖率达%,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教师覆盖率达%以上,此外还有一部分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整合教学。
四、加强课题研究,大力促进科研促教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师生的信息意识,实现教育过程的信息化,并最终培养信息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基于此,我市加大了科研力度,全市中小学兴起了教育科研的浪潮,截止到年月,全市共承担了国家、省级重点课题达数十项之多,如市教委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珠江三角洲教育现代化理论与实践”子课题“信息技术与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一中承担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优化语文教学”,市二中承担的“cai促进教师现代化教育技术水平提高的研究”,拱北小学承担的“多媒体熟语识字”等,使我市在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研究、计算机多媒体与网络辅助教学和课程整合等多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加强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全面推进我市中小学教育现代化的发展
市教委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珠江三角洲教育现代化理论与实践”子课题的“信息技术与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于年月结题,它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对我市当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课程、多媒体辅助教学、教育管理信息化、教育信息资源、网上教育与远程教学、教师队伍建设等)进行了整体分析、研究,找出了许多阻碍我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症结,提出了我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基本原则、战略思想、发展策略和措施保证,规划了我市信息化教育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并为此建立了“市实验中学”,力图通过营造信息化环境,加强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教育带动学校的全面工作,使实验学校逐步构建起现代化的信息化办学模式。因此,可以说这是我市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纲领性文件,对我市教育信息化发展将起到一个不可低估的作用。
加强信息技术课程研究,突出学生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市中小学计算机学科教学研究”作为我市首批重点课题早已于年立项,为配合该课题研究,我市还在拱北中学、拱北小学和香州七小设立了三个“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验班”,该课题明确提出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要坚持“信息技术是教育的工具而不是教育的目标,信息技术是认知工具,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应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计算机是创新工具,强调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等四个基本原则,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突出学生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从教材、教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等多方面进行实验研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突出网络、多媒体教学模式的构建
教育信息化必然引起教学模式的变化,现代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与教育过程的结合,给教育带来了一个全新的面貌,它赋予教学设计与教学策略以更丰富的内容。如何突出网络、多媒体教学模式的构建,充分运用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和非线性的表达方式来营造引导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新型教学环境,尤其是创建优化的网上学习环境,来实现教师传授与学生自我探索的有机结合,以切实提高信息技术教育的科学化水平,已成为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点研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究内容。为此我市市一中、市二中、市四中、市六中、拱北中学、实验中学、县一中、拱北小学、香州一小、香州一小等一大批中小学校多年来一直都在如何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突出网络、多媒体教学模式的构建,提高教学效益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尝试,认真的研究、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走在了全省的前列:如市一中的“校园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研究”和“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与研究------多媒体与语文教学”、市二中的“cai促进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平提高的研究”、拱北小学的“多媒体熟语识字”以及市六中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受到了省内外教育专家的一致好评,特别是对市六中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某省省教育厅副厅长刘达中说“这个实验班我非常欣赏,它体现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根本转变”,美国哈佛大学威斯汀教授也说“这种模式在美国也很少见,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五、积极推进校校通工程,加强我市教育城域网和“市中小学虚拟网校”的建设
篇2
这学期开设了一堂《手机摄影与P图》校本课,与学生们相处中的点点滴滴记录起来,慢慢的体会到教学是一名艺术,也是一门科学。
开学初在学校的安排下,需要上报一节校本课。下一直没有想好报什么课。突然有一天翻阅手机朋友圈,发现一个朋友使用了新的手机摄影App秀了十分新颖的照片。于是,我忽然有了一个新的想法:开设一节手机摄影与修图的校本课。
这个主题相信会受到学生们的欢迎。一方面,现在的学生已经是媒介时代的原住民,手机作为一种常用的媒介,几乎每个家庭都会有一到两部以上苹果手机或者配置较高的智能拍照手机。完全可以满足开设手机摄影校本课的设备资源。第二方面,手机摄影和修图软件种类丰富,功能全面。安卓手机和苹果手机系统之间可同时兼容的手机摄影软件越来越多。如美图秀秀、天天P图、潮自拍、美颜相机、PicArt等。特别是PicArt这种APP已经可以实现Photoshop这样专业软件的功能。第三方面,手机摄影一种迅速普及的兴趣爱好,它不仅是一种简单的休闲和娱乐,重要的是它能让人们停下脚步,用摄影的方法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用全新的角度来欣赏生活。青少年已经开始追捧和喜欢手机摄影,如何用手机拍摄出好照片、好作品,成为许多摄影爱好的学生需要了解的问题。
正如我所期待的那样,我们的手机摄影与P图校本课开班就人员爆满,37个学生满当当的坐在了教室里。每个学生都是陌生的面孔,来自不同的班级场面好热闹。理论课在班级里授课问题不大,但是如果让学生们走出教室拍摄,学生管理就成了潜在的问题。于是,我使用微信群的管理模式。让每个学生添加老师的微信,由老师建群。每个班级自己申请成为管理员,七八年级各有一名总管理员。管理员负责外拍的时候组织同学们按时拍摄和安全。每周接收老师的通知,提醒学生们课前准备素材,手机充电,按时完成课后拍摄的作业。
为了能够持续的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我精心设计了手机摄影的理论课程内容。先从手机的的感光元件入手,让学生理解手机摄影与一般摄影的不同之处。课程内容不谈虚的,之谈干货。先让学生学习13种手机摄影的技巧,再分析每个学生的作品,慢慢渗透构图的概念。
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小吃货。我分享了自己拍摄的清晰自然的美食摄影作品,在学生们一边忍不住的流口水欣赏画面干净、光线柔美、色调清新的美食照片。一边慢慢灌输如何在静物拍摄时强化画面的主体感、食物的光泽和通透感,如何利用好迷人的景深。学生们上交上来的习作让我也大吃一惊,学生们的作品画面唯美,构图严谨,富有情趣。有的孩子学会了用画面来讲故事,用摄影表达内心的语言。
我注意引导学生用一种更平和、更细腻、更朴实的心态来观察并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鼓励学生们抓拍父母家里老人幸福的瞬间,感受生活的温情;我也会和学生们一起玩起有趣的自拍。让学生学会在镜头前利用周围静物和肢体动作营造画面。我们将照片切割成九宫格,形成有趣味的故事,或者用修图软件制作卡通漫画。课堂上,我也会时不时的讲点网络用语和小段子,巧妙的调节一下课堂的氛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课后,我会把自己平时拍摄的照片到群里,分享自己拍摄的技巧和心情,看到好多手机摄影订阅信息或者比赛信息都会转发到群里,鼓励学生们课后主动习作。渐渐地,微信群里的信息渐渐的多了起来,大家更多的开始讨论摄影方面的知识,有的学生把自己假期外出拍摄的照片也分享出来,请大家指教。八年级的参加校本课的学生与我越来越亲近,同时也影响了整个八年级的学生信息技术课的氛围。每周二晚上,我都会受到很多同学询问我明天校本课上不上?我们讲什么呀?于是每周三都成了一份特别的期待。
有一个学生和我说:“老师,我觉得上了摄影校本课后,你给我的感觉不一样了,很亲切很可爱”。我也深切的体会到,以往的一丝不苟的严格教学方式会让我觉得疲乏不堪,而现在和学生们越来越亲密,我自己也变得轻松愉悦,享受教学带来的幸福。教学是值得研究的科学,要善于发现和利用教育规律;教学也是一门精湛的艺术,要以学生为本,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去启迪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探索兴趣,帮助学生构建起属于自己的完整的精神世界。于是,我乐于探索这门科学,享受这份教育的艺术成就感。也正是这份工作带给我最大的乐趣。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 信息技术 问题 对策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普遍运用,我国小学数学教育方式也得到很大的改变与突破。在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信息技术得到普遍运用,使得数学教学成果得到快速提升。信息技术对我国当今的小学数学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对我国小学数学教育和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有利于促进我国教育的发展和进步,对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存在的问题
我国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虽然发展比较迅速,但是由于其发展时间不够长,所以国内的相关教学经验比较缺乏,另外,我国教育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还处在转型期,所以传统教育模式对信息技术教育方法的阻碍较大。而且,我国小学数学教师普遍缺乏必要的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素养,这些问题都严重阻碍了我国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的发展。
1.1信息技术运用方法发展不够成熟
成功的教育方法是需要不断探索的,是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和不断的变革得到的结晶。信息技术教育方法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运用也是如此,需要不断进行试验和经验的总结。虽然当今信息技术发展迅速,而且在很多方面都得到了普遍运用,但是,其发展的时间并不是很久,在教育教学方面更是缺乏足够的借鉴方法,所以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方法不够成熟,还有需要老师和学校花一些时间进行探索。
1.2传统教育模式对信息技术教育方法的阻碍
每一种新型的改变在前期都会遇到一些冲突和阻碍,都需要打破从前的传统模式,得到蜕变。我国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数学教学的方法就正处于这样一个前期发展的阶段,所以必然会受到原来传统教学教育模式的阻碍。在前期阶段,教师们习惯了传统的教育模式,让他们突然改变教学方法确实也存在一些困难。
1.3小学数学教师缺乏必要的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素养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小学数学教育方法仍较为传统落后,原因之一就是大部分教师都缺乏必要的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素养。大部分教师都习惯了比较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新型的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对他们来说是比较陌生的东西,他们不知道应该怎样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来进行教学。另外,虽然信息技术教育方法虽然效率更高,但是大多教师都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去改变原本的教学方法,学校也缺乏比较硬性的要求,所以在数学教师的信息技术教育素养方面还很欠缺。
2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对策
2.1打破传统数学教学模式,多运用信息技术教育方法
我国小学数学教育想要有新的进展和突破,必须要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积极采用信息技术教育的方法。另外,我国小学数学教育还需要信息技术教育方式的经验积累,信息技术教育方法之所以很难普及,是因为信息技术教育方法发展不够成熟,教学系统缺乏比较完整和系统的教学经验,所以,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方法必须要多尝试,多运用,多积累,通过不断的探索积累经验,为以后的发展奠定经验基础。
2.2加强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的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素养
小学数学教师在信息技术教育方法方面的欠缺是阻碍新型教育方式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加强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的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学校应该在教师的素养的培养方面应该加大力度,对数学教师在信息技术教育方法的知识和能力设定一个考核标准,建立相应的信息技术方法运用能力考核机制,严格要求数学教师掌握相关知识与能力,这样才能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快速优化教学方法。
总结
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需要教学方法的创新和与时俱进,所以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是教学方法发展的必然方向,我国应积极采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方法,多进行尝试以及经验的总结,找出最佳的教育方法,另外还需要提高我国小学数学教师的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素养,只有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率,使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真正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得到有效利用,使我国小学数学教育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然而这样的变革是需要时间和经验积累的,所以也不能操之过急,只有循序渐进的进行。只要运用了正确的方法,我国小学数学教育一定能得到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宋艳萍,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数学新课程实施整合研究,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2]谭兆亮,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案例研究, 宁波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篇4
关键词:游戏化教学;信息技术;新课改;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2-0248-02
最近几年,我国慢慢走进了信息技术现代化的成长时代,信息技术的深层次发展对于提升我国的市场经济建设能力与促进社会主义所有事业的科学合理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积极影响,信息技术能力已经慢慢变成权衡人才标准的重要因素之一。和小学时期与高中时期的信息技术学习对比来看,初中生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性格特征慢慢变得成熟起来,因此初中时期的信息技术教育是最能提升学生信息技术学习能力与水平的黄金时期,伴随着我国义务教育制度的不断改变,游戏化的教学方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正慢慢被许多的教育工作人员接纳,而且教育工作人员将其广泛使用在初中学校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提升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中实施游戏化教育的意义
1.新课改的需求。伴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改变与探究,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复杂的学科,它在我国实施得比较晚,因此实施的时间算比较少的,还没有能够及时地建立起一系列完善的教学模式,许多的教育组织在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中都出现了师资力量不足、教材设施缺少等不好情况的妨碍。而且,在我国的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许多教师的知识范围与信息技术的把握比较不足,已经不能够满足初中学生对于学习更多的信息技术知识的渴求,因此要求教师改变以前的老旧的信息技术教育方式,研究出一套完整的、符合初中学生学习的教育方式,这已经变成提升初中信息技术教育高效性的重要方式。
2.初中信息技术教育课堂的现实情况。依据有关的研究资料表明,现在我国许多教师在展开初中信息技术教育工作时,因为无法脱离计划经济的约束,所以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育过程依然使用以前的应试教育的方式,无法激发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学习的热情,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生理与心理的发展时期,相应的心智还没有成熟,在课堂教育中总是很快收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因为现在的初中学生很多都是“90后”,很多初中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生活的水平也比较高,可能还没有理解把握信息技术对于以后进入社会的帮助,许多学生在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理论内容授课时并没有认真听讲,没有保持大脑的高度集中与及时做笔记;在上机实践的过程中,也没有依据老师的指示进行信息技术的实践练习,而是在老师不注意的时候偷偷地玩起网页游戏。尽管某些学校为了避免这一行为的出现,严格制订了有关的措施约束学生在上信息技术上机课时玩游戏,可是学生的学习水平却没有得到提升,并没有吸引学生在信息技术教育课堂中的学习热情,这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学生的综合发展。
二、游戏化教育在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中的使用
1.借由游戏化教学吸引学生的学习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吸引学生的学习热情,指引学生树立积极的学习目标不只是提升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育的有效性的重要原因,也是提升其他学科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原因。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育中,和上机实践的活动支持是分不开的,既然不能在根源上杜绝学生玩游戏情况的发生,那么教师也可以使用玩游戏的形式把学生的关注点进行及时的迁移。比如教师可以指示学生,在复习资源管理器的相关运用功能与具体的操作程序时,可以让学生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每位小组人员都把自己日常累积的某些关于资源管理器的经验型问题写在纸片上,比如:怎样将文件按修改日期的形式进行排列,文件不小心删除后怎样恢复到原来的文件,怎样通过检索找到文件等。再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观察哪一个合作小组回答得比其他小组更好,产生的错误更少,借由游戏与比赛的方式吸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热情,把学生的关注点从玩游戏转移到信息技术的学习上来。最后,教师再依据每一个合作小组的实现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对于学生没有把握的某些难点疑点进行仔细认真地分析,进而使学生可以对于资源管理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协助学生准确知道所有功能的现实运用,给接下来的深层次的教学打好坚固的基础。
2.借由游戏化教育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游戏化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也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有效方式之一,学生会对学习信息技术产生不耐烦情绪,主要是因为以前的信息技术教育太单调、无聊导致的,玩游戏是学生在平常的生活中重要的兴趣,教师假如可以灵活地把握游戏化教育的有关观念与方式,就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教师的教学水平,比如教师可以借由游戏化教育来协助学生复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在教师讲完一个信息技术的上机知识是,就可以把小组作为一个单位来看待,指引学生进行准确的判别与抢答游戏,掌握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同时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与团队合作能力,给学生创造一个自在的、舒服的、有趣的信息技术课堂敬爱哦与氛围,让每位学生都可以自由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
三、总结
游戏化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因为它自身具备灵活性与创造性,受到了许多教育工作人员的喜欢,而且游戏化的教学方式还在提升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成果与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积极意义,可是因为我国的信息技术起点较晚,游戏化教学方式也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又不可以太过于依靠游戏化的教学方式,还需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整体水平与专业技能,为完成初中信息教育的任务,为了培育出更多的信息技术专业人才而不断付出。
篇5
[关键词]目标导向;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教师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3)03-0041-04 [DOI]10.3969/j.issn.1009-8097.2013.03.008
引言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课程日益受到重视并普及开来,逐渐成为中小学的必修课程。然而,目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多是由其他学科的教师兼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效果,信息技术课程教师的专业化培养成为亟须面的问题。高校作为教师职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其信息技术教育专业(方向)的建设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化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高校本科专业目录还没有设置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培养信息技术教师的职责主要是由教育技术学专业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专业来承担。高校这两个专业的课程设置往往没有专门针信息技术教师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毕业生无法拥有一个优秀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具备的综合素质。为了增强信息技术教师职前教育的针性和有效性,本文以目标导向的方法论为指导,基于信息技术教师应当具备的素质结构的分析,设计了高校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体系目标,并以目标为指引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进行了规划设计。
一.课程体系
“体系”指若干事物相互联系而构成的一个整体,课程体系是指在一定教育价值理念指导下,将课程的各个构成要素加以排列组合,使各个课程要素在动态运行过程中统一指向专业培养目标实现的系统。研究者课程体系内涵的理解有三个层面,一是宏观的专业设置;二是中观层面,即某一专业内部的课程设置:三是微观层面,即专业内某一具体课程的教学内容,本研究定位于中观层面的课程体系,研究高校信息技术教育专业(方向)的课程设置。一般认为,课程体系的要素包括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本研究主要探讨课程体系目标设计和课程体系结构安排两个方面,课程体系目标是课程体系构建的出发点,是制定课程方案、选择课程内容的依据和准则:课程体系结构是指课程体系中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组织、排列以及配比关系。
二.信息技术教师素质结构分析
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尤其是课程目标的制定要以信息技术教师应当具备的素质结构为依据。一个优秀或成功的教师应该具备多方面的专业素质,概括起来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三个方面。我们从这三个方面出发,构建了如图1所示的信息技术教师的素质结构。
1.信息技术教师应当具备的专业知识
从知识的功能出发,教师专业知识可以分为四个方面:通识类知识、本体类知识、条件类知识和实践类知识。
通识类知识是指所有学科的教师都应当具备的有利于开展有效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普通文化知识。具体来说,包括哲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如物理、化学、生物等)、技术方法知识(如体育、保健、计算机技术等)、人文知识(如历史、政治、地理等)、艺术常识(如书法、音乐、绘画等)等。
本体类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信息技术教师应当具备信息技术学科的专业知识,主要包括:信息科学、信息技术的相关基础知识与技能;信息技术学科的发展历史与趋势的知识,以及其在人类生活实践中的表现形态、与社会及人类发展的联系;信息技术所提供的独特的认识世界的视角、界限、层次及思维的工具与方法,准确理解信息社会的各种现象,客观地评价信息时代的信息文化:信息技术有关的法律法规与道德伦理相关的知识等。
条件类知识主要由帮助教师认识教育象、教育教学活动和开展教育研究的专门知识构成。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被称为教师成功进行教育教学的条件类知识。实践类知识是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景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多是基于情境的经验性知识。或者说,这种知识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如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教育妥善地处理突发事件、巧妙地化解矛盾等。
2.信息技术教师应当具备的专业技能
信息技术教师应当具备的专业技能包括教学技能、信息技术技能、课程开发技能、管理技能、教学研究技能。具体来说,教学技能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学业评价能力。信息技术技能包括信息系统的使用与维护、信息获取、信息理解、信息处理、信息表达、信息交流的能力等。课程开发技能是指教师不仅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还应当参与到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这要求教师具备课程决策、课程设计、课程组织、课程资源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研究的能力等。良好的课堂组织管理是课堂教学活动有效进行的保障,信息技术教师应当具备如下的教学组织与管理能力:学生的组织与管理,包括课堂管理能力和课外活动管理能力;信息技术教与学资源的管理,包括计算机机房的管理和校园网的管理。教学研究技能是指教师为适应新课改的要求,需要承担一个研究者的角色,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提升等。
3.信息技术教师应当具备的专业情意
信息技术教师应当具备的专业情意包括专业精神、教育理念、职业道德三个方面。专业精神是指教师基于自我期望而表现出来的充分信念、高度热情和不懈追求的风范与活力,现代教师应当具备三种专业精神:敬业精神、人文精神、科学精神。信息技术教师还应当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以个性化教育、大众化教育和创新人才的培养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己任,以现代的教育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为指导,积极投身于教育创新改革的实践。教师的职业道德学生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教师应当具备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以自身的人格力量为学生树立榜样。
三.高校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目标设计
课程体系构建首要的工作是明确课程体系的目标。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目的是培养能够胜任信息技术教师岗位的未来教师。教师知识体系的初步形成、教育技能的最初奠定、终身追求与获取知识的意愿以及专业精神的形成都与职前培养课程息息相关。因此,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侧重点在于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专业技能的初步形成以及专业精神的哺育。基于信息技术教师应当具备的素质结构,我们分别从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意目标三个方面高校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目标进行了设计,如表1所示。
四.高校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体系设计
在高师院校开设信息技术教育专业暂时还难于实现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采取的方法是:在原有的教育技术学专业下设立信息技术教育专业方向,专业化培养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师。
教师职前培养是在培养目标以及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下开展的正规的在校学习,课程体系的结构是以学科为中心的结构。我们以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目标为指导,参考各高师院校教育技术学人才培养方案,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体系的课程科目设置以及课程学时比例进行了规划设计,如表2所示。
课程科目的设置依据不同类型目标的特点,知识目标下设置的课程科目偏重理论,而技能目标下设置的课程科目则偏重实践。
在学时比例的分配上,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意目标分别占60%、30%和10%。按照《中国教师新百科》的解释,教师职前教育应该是“将来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所进行的,以课程和教育实习为载体的,以通晓教育理论(包括学科教学法)、掌握专业知识、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和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为目的的具体活动。”可见,教师职前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课程来奠定未来教师的知识基础,由此,我们设定知识目标所占的学时比例是60%。教师作为一种专业性职业,专业技能是体现其专业化的重要指标,设定技能目标所占的比例为30%。针情意目标的课程所占学时比例为10%,并不是因为情意目标的培养不重要,而是通过显性课程只是情意培养的一部分。学校还可以在各类课程中有意识地将专业精神寓于其中,使未来教师通过其他课程的学习了解教师的劳动,理解教师的角色,激发他们教育工作的热情,事业的热爱。学校还可以利用隐性的课程文化创设有意义的教育环境以陶冶未来教师的情操,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风范。隐性课程虽然不在正规的课程计划之中,但是它作为教师职前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在学界达成了共识。
在知识目标中,我国目前高中师资课程中,公共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教育专业课程所占的比例分别是15%、70%、6%-7%;美国中等师资课程中通识课程、专门课程和教育专业课程所占的比例分别是22.5%、50%、27.5%。参考以上数据,我们设定了表中三种知识类型所占的学时比例。而各种技能应的课程比例则是在访谈数位同行专家后设定。
篇6
关键词:中小学 信息技术 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1(c)-0141-02
伴随着人类社会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与进步,世界各国均以不同方式在不同程度上加强了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投人力度。我国也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加入了这一行列,开启了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到目前为止,我国绝大多数大中型城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水平已取得很大进步,但与之相比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水平则稍显薄弱,这也造成了我国整体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水平参差不齐,较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的现状。在我国约2.3亿中小学生中,农村中小学生就有接近1.4亿之多,比例达到60.8%之多。未来他们将会陆续步入社会,因此,他们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与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所以,如何在农村中小学中开展更为优质的信息技术教育,如何更好地让农村中小学生为未来融入到信息化社会打好基础就成为当今中国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1 我国农村中小学生信息技术教育现状
1.1 思想认识有待提高
首先要明确的是中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的核心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信息技术常识、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本操作知识、获得初步的信息技术技能的同时,能够进一步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并在此基础上强化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
但由于升学率等客观因素的制约,目前大部分农村中小学主观上并不重视信息技术教育。尽管设置了信息技术教育的相关课程,但实际上却只是让其为语、数、外等与升学考试相关的课程让路。这样的课程安排一方面会使学生对其他课程的学习兴趣下降,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知识的获得,更令人担忧的是许多学生因此对形同虚设的“信息课”毫无了解,在缺少学校和学生推介的背景下,农村中小学生的家长自然也会产生对信息技术教育的茫然和懈怠的态度。因此我们首先应从根本上解决学校、学生、家长对信息技术教育的认知问题,才有可能改善我国农村中小学生信息技术教育现状。
1.2 基础设施匮乏
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尽管有的地方已认识到其重要性,但真正要让其顺利开展起来也并不像想象中那样简单,这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制约因素就是资金的缺乏。从学校建设来看,农村中小学基本上将大量的资金用于建设、修缮教学楼、教职工宿舍、学生宿舍等基础设施上,因此能用于购进、维护、升级信息技术教育设施上的资金就十分稀缺。资金的稀缺造成了现在我国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基础设施匮乏。大部分农村中小学的微机室计算机较少,甚至有些地方没有条件设立计算机教室;课堂上学生共用一台电脑的情况不占少数;普通教室中配备的信息技术教育设施也十分稀缺。也正是这样的现状使得当今我国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缺乏必备的物质载体。反观农村中小学学生及学生家庭,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仅有少部分学生能拥有属于自己的计算机,大部分学生并无机会接触计算机。由此可见,农村中小学资金的缺乏,进而导致信息技术教育基础设施的匮乏,也成为影响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
1.3 教师欠缺专业技能
当前大多数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基本专业知识、教学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目前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以中老年教师为主,然而中老年教师的基本专业知识(具体体现在使用信息技术上)的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根据调查显示,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的中小学42周岁以上(含42周岁)的中老年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6%,其中能熟练使用信息技术的教师仅为24%,这显然没办法满足信息技术教育普及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问题,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由于条件所限,一些农村中小学教师并未受过完整的能力、技能、专业知识培训,这使得其在教学过程中没办法将基本专业知识更有效地传授给学生;第二,部分教师本身并不重视该课程,通常还未将具体操作进行讲解便让学生自行实践,也并未进行监督,使得学生往往并未进行课堂内容的操作而是使用计算机的娱乐功能。教师作为信息技术教育的输出端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通过提升教师素质进而最大化其对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作用成为另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1.4 缺少完善的评价体系
尽管目前在新课程标准改革中提出对学生的评价要将过程与结果结合起来,应遵循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精神培养的原则,但在实际操作中,学校和教师更倾向使用总结性评价,并不重视过程性评价,这样往往忽略了学生的过程发展,进而忽略了学生在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个问题在信息技术教育的评价环节上也同样存在着。大多数农村中小学教师采用的评价方式是笔试加上机操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而无论是哪种形式教师都仅仅关注学生在期末时的操作是否遵循教材,从而进行评判。仅通过最后的一张试卷或是一次操作来判断学生是否掌握操作要领而忽视了过程中体现的对具体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这样的评价体系是不完善的,一方面使得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没有得到充分锻炼,另一方面又无形中抑制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这无疑是与信息技术教育的初衷相违背的。
2 发达国家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特点
2.1 专项经费投入高
由于发达国家对中小学生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高,为保障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各国均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环节投入了大量资金。如:在英国,政府将6%的国拨教育经费用以购置微机;法国为开展多媒体教学每年直接投入10亿。这些数字都很直观地表明了发达国家极其重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并通过一系列措施为中小学生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支持。
2.2 信息技术课程普及程度高
世界各国已达成一项共识,那就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开设对增强中小学生对信息产业的了解,锻炼中小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世界各国也纷纷加大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程度。如:美国的中小学生信息技术教育开展得最早,到了20世纪90年代,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育要求小学生能简单了解计算机的相应功能和计算机技术的实际意义,并能进行初步的计算机操作;英国将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列为全国中小学生必修的核心课程。
2.3 师资培训力度大
发达国家开设了多种途径来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进而进行优质的中小学生信息技术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如:美国将教育技术投资中的30%用于师资培训;法国设立了教师培训学院、进修学院来培养专业的计算机教师;韩国通过对在职教师培训和未来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社会意识。
2.4 重视网络教学
近几年网络教育作为信息技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兴起与壮大使得发达国家十分重视网络教育的发展。英国政府在教育经费的使用中明确提出要保证英国的中小学校能通过网络进行教学并为中小学教师购置相应课程软件;法国教育部表示要使低年级学生学会使用电子邮件进行通信,使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基本网络操作。
2.5 评价制度趋于完善
与我国教育现状不同,西方发达国家教育体制中对平时学生的学习情况也颇为重视,一方面教育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另一方面他们也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这一点具体在中小学生信息技术教育上则表现为其评价系统中对平时学习过程的考察,例如:英国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密切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通过作业加以反馈,且期末考核成绩不作为最终成绩;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渗透学生不断对应用程序进行发掘并加以改进,并将其作为考核要求之一。
3 解决措施
3.1 加大对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投资
提升信息教育水平,与一定程度的信息技术教育投资是分不开的,前面提到发达国家对中小学生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高,为保障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各国均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环节投入了大量资金。在这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参考借鉴,加大对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投资,丰富内容,拓展渠道,强化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资源建设。
3.2 增强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执业培训
现在很多中小学的教师,尤其是在一些经济不发达、信息技术教育水平较低的地区任教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并不具备符合能熟练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的要求。如果加大了信息技术教育的投资,而相应的教师却还没有做好准备,那对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来说则是一种阻滞。因此我们要增强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职业培训,从而推动信息技术教育在中小学间的发展。
3.3 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普及工作
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因此一定要有耐心,在全国中小学中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是教育改革过程中应该坚持的方向之一,只有在中小学中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学生才有可能尽早一步了解计算机的相应功能和计算机技术的实际意义,并能进行初步的计算机操作。普及工作也应该将重点放在农村地区,实现信息技术教育普及的全面化与合理化。
3.4 改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评价制度
信息技术教育,更多程度上是一种对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这类学科更应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即阶段性评价而非形成性评价。正如大学教育重视了平时成绩一样,中小学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也应该注重平时学生的参与度而非最终的考试结果,考试的形式也应更为灵活,让信息技术教育在中小学之中得到良性发展,需要我们更加注重改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评价制度。
参考文献
[1] 董京峰.发达国家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对我国的启示[J].中小学电教:教师版,2006(9):70-72.
[2] 张明,马明山.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及发展对策探究[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8,26(2):118-120.
[3] 刘丙利,郭峰.台湾地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及启示[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8(12):65-67.
篇7
在我校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研究”一年的时间里,主要举措如下:
1.强化教师培训
(1)加强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
学校定期不定期选派中青年教师进行培训,通过转变他们的教学思维观念来辐射其他教师。还可以聘请知名学者来传授经验,使教师亲身感受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加大对教师业务素质的培训,将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教研活动相结合。
(2)加强对教师整合技能的培训
整合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含了许多内容,因此,各校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加强这方面的培训。我校不仅对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使用技能进行培训,还采用集中讲解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法,分阶段对教师进行软件学习培训,逐步使教师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一些基本软件的操作方法。学校重点对教师进行课件开发的培训,使教师掌握一些基本课件制作软件的使用方法,如Flash、PowerPoint、方正奥思等,达到教师能根据教学需要自制课件的水平。
2.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和应用能力
通过信息技术课,使学生学会编辑、处理、上网查询、选择、下载信息、媒体制作甚至简单的程序设计,为学科整合提供技术保证。利用开放的资源,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亲自动手实践操作的机会。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提高能力。
3.鼓励教师撰写信息教育与学科整合的论文
广大教师踊跃参与,有多篇论文在省市区获奖。
4.提倡教师自制多媒体教学课件,并运用于教学实践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介入,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起到很好的教学辅助作用。我校教师积极制作多媒体课件,曾有多名教师的课件在市级课件大赛中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
二、主要共识
经过一年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我们对于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诸多问题达成了如下理论性共识:
1.整合的核心
在开始的时候,我们都会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但其教学只被限制在计算机技能和知识上。为了用计算机促进教学,需要将其作为初升高的考试科目。目前,信息技术教育不断发展,教育部在21世纪初就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颁布出来,纲要中指出对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进行培养就是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目标,其将信息道德、信息能力、信息常识以及信息意识都纳入其中,对学生的信息意识进行培养是其最关键的一点。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目标,我们从信息应用、信息获取、信息定义、信息处理、信息作用等学习内容角度进行教学。
2.整合的基础
需要创设信息技术环境保障信息技术教育,为整合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这种环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要具备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氛围;二是具备一定的质量和数量的软硬件设施。我们需要全面规划硬件设施的配备,进行逐年目标的制订,保证规划目标与预期结果相符合,是否会受到学校或乡镇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氛围的影响,这两者互相制约和联系。一般情况下,都很难进行良好信息技术环境的营造。部分农村中小学的经济较为落后,由当地政府拨款配备软件和硬件,但由于其资金有限,所以往往会先配备硬件,而软件建设没有资金投入,就会造成较低的应用效益,从而对硬件的完善产生影响。长此以往,难以在学校或地区进行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氛围的营造,更难以对其进行整合。
早在2001年我市的“王母宫镇现象”就被《中国教育报》报道,这就体现了王母宫镇的教学氛围。在镇上所有人都明白一个道理:素质教育需要建立在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上,从而才能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的高效,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这些村民认为需要让村里的孩子享受公平、无差别的教育,使其都能对计算机进行运用和操作。在教学上都持有对教育质量进行提升、对学生的负担进行减轻、贯彻现代教育理念的想法。曾有专家对这种教育进行了研究和分析,随后其指出,在王母宫镇所有人都具有强烈的信息意识,因此所有教室都配备多媒体。这种环境整合使得整个镇的信息技术呈现出新的气象。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整合会受到技术环境和学习内容的影响,因此整合其实就是增强信息意识和转变教育观念的问题,如何转变师本教育,使其变为生本教育,对此需要进行综合和实践,从而达到整合教学和信息技术的目的。
三、主要成果
经过一年多的摸索实践,本实验课题小组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各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相关学科的兴趣,增强了对本学科知识的了解,培养了他们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热情。
2.在研究实践中,学生对于相关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掌握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包括对学科知识的认知、理解、归纳、总结以及对信息技术的熟练掌握。
3.在这段时期,学生在实验课题小组教师的指导下,基本上能上网搜索课件和自己制作课件。
4.教师自己开发多媒体课件。丰富学校素材库的教学资源。课题组的老师都能根据自己的能力收集大量的课件和积件,使其他老师在备课中有更多的参考资料。赵永光老师的课件《观沧海》、王岩老师的课件《狼》、黄晶老师的课件《爱莲说》分别在大连市首届课件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5.课题组的老师能积极开展教学尝试,争做学科带头人。
6.围绕课题,积极撰写教学经验、调查报告、教学设计、总结教育、案例以及论文。总结一年来的工作,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信息技术对提高教学效率的作用,也更进一步认识到改革的关键是更新教学观念,培养创新人才,教师首先要有创新思想,今后我们将更进一步探索教学的新路子。
篇8
关键词:新课标理念;信息技术;策略
新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性教育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课程改革注重了基础性教育和均衡性教育,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过分重视本位而忽视课程教学的均衡性和综合性的弊端,高中信息技术教育迎来了改革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一、新课标理念下高中信息技术的特点
1.学科整合强化基础性教学
传统的教学由于过分重视学科本位,使学科间整合的力度不够统一。新课标理念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弊端,加强对学科的整合,并设置了一些综合性的课程,使教学结构朝着均衡性、选择性和综合性的方向发展,这样一来极大地满足了不同地区学生的需求。
2.教学模式具有灵活性和可选性
新课标将课程分成了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并且极大地提高了选修课的比例,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效率,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将课程分为选修课和必修课,并且将课程内容制定为学分制,要求学生必须完成一定学分才可毕业,这一举措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偏科”现象。
3.将艺术类和技术类课程也划为教学重点
新课标课程注重课程之间的均衡发展,将艺术类、技术类等内容也划入教学的重点,注重教学的均衡性,增强高中信息教育的基础性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新课标将教学内容划分为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两部分,适应了学生综合教育的要求。
二、现阶段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学理念偏离了新课标的内涵
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但是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容易误解信息素养的意义,误以为信息素养就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从而忽视了对学生信息素质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塑造。
2.课堂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由于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老师自身能力的缺乏和教学素质的不够,在具体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出现照搬其他教师的教学方法,脱离学生本身的现象。学校担任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师大都是计算机本科毕业生,专业能力较强,但是没有受过专业的教学培训,所以,他们的教学方法大都受到传统模式的限制,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教学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新课标体系下要求评价体系要将过程评价与总结性评价很好地结合起来,建立起一个全面的科学的评价体系。但在具体的运用中信息技术老师却容易忽略过程评价,或者对过程评价容易产生错误的理解,造成了总结性评价仍属于评价体系的主导的现象。这样的模式容易让教师把信息技术教学上成计算机专业培训。
三、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水平的建议
1.教师将课本内容和“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结合起来
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对课本的内容了解,并且进行认真的研读,能够做到摆脱课本教学,将课程内容贯穿到“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案中来。教师应该更新传统的教学理念,将课本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课程的教学目标很好地结合起来,进行合理的高效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方案是指将一个个小的教学任务联系起来,将教学内容很好地融入每个小的教学任务中,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渐完成教学任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2.加强对信息技术教师的技能培训,加强师资力量
高水平的教学力量是开展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基础。目前大部分的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老师都是由本科计算机毕业生担任的,尽管他们具有专业的知识,但是他们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技术大都不够充分,由于没有组织系统的教学培训,使他们在开展教学工作中的效率不高。因此,为了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水平,学校需要定期组织专业的技能培训,多组织一些系统化的教学活动,让他们尽早地探索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并且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丰富他们的教学经验,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
3.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
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将过程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并且要注重过程性评价。通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我评价、互相评价以及上机考试等方式的结合来完善总结性评价的内容。制定“电子档案袋”,通过学生完成电子作业的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很好的记录,并作出适时的评价。同时在评价过程中更应该注重“人性化”的特点。并对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进行深入挖掘并着重培养。将评价作为评价体系的主导,在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在新课标体系的背景下我们发现传统的信息技术教育做出了一定的改革和发展,但同时还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弊端,我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关注这一课题,为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水平和推进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发展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建议。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字:信息技术 农村中小学 教育教学 建议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迎接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下,信息化成了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提升人的信息素养成为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共识,信息技术课程成为各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研究的热点课题。针对这种情况,我国政府也作出了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加快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的决定。近几年国家教育部通过在全国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已使得城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任存在着许多问题。下面我就以自己所在地的信息技术教育调查情况做以总结。
一、农村的一些老师和家长对信息技术教育认识上出现偏差。
在信息化的时代,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思维和能力的创造性工具,而能力的培养起始于教育,面对世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各国的信息技术教育被提上了日程。起步于80年代的我国信息技术教育发展至今,虽然有长足的发展,但信息技术教育主要集中在城市和比较发达的地区,离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和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任还有一段距离。特别是在农村学校教育这一块,信息技术教育起步晚、发展缓慢。据调查,我国城市和发达地区信息化指数与农村相差5倍多。而面对如此大的差距,我们农村的老师和家长不但没有紧迫感,反而对信息技术课有抵制现象,他们普遍认为信息技术课让学生学会了玩游戏、上网,严重影响了学生其它学科的学习,所以,孩子的信息技术课上不上根本无所谓,甚至学的越差反而对其它学科的学业成绩的提高越有利。
二、信息技术教育缺乏资金投入。
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它需要一定的硬件设施,而这些硬件设施的配置,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从办单位角度来看,纵使办学单位已认识到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但也做拿不出钱来投资,有些学校为了响应信息教育的号召而象征性的购置设施,但也是一些低档计算机;也有些学校的计算机主要来源于城市学校淘汰的计算机;再者,对于软件不重视,至于说花几百甚至几千元卖一张光盘,就更不合算了,不少学校大量使用盗版软件,严重影响了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正常开展。再者,许多学校上课的时候,几个学生共用一台电脑,这样,信息技术教育就缺乏它必备的物质载体,实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从学生的角度来看,由于生活条件的限制,学生自已拥有计算机几乎是不可能的事,而计算机又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最基本的设施。没有足够的计算机,开展和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就只能是一句空话。由此可见,资金的短缺,是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的最大制约因素。
但也有一些学校的领导者崇尚搞形象工程,为了“积极”响应上级号召,使学校在综合实力排名中占据优势,即使在财力相当紧张的条件下,仍盲目购置大量设备,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中学的电教设备无论是规模还是档次还都十分先进,但目的并不是为了把这些设备真正用于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也不是把它们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实现教与学的优化。而只是作为应付上级检查和参观的展品。有的学校领导甚至认为机器使用的次数越多就坏得越快,故将计算机“供”起来,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除了每周少有的一两次上机时间对学生开放之外,其余时间宁愿机器闲置都不允许学生使用,设备的使用率极低。
三、缺乏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信息技术教师是指在从事信息技术教学及应用的专业教师,他们是教师队伍中的IT人才,他们的素质水平不仅决定着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学教育的信息化进程。但是就目前的现状来看,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在中学的受重视程度和其它科目相比差异显著。对于信息技术教师所提出的一些改进教学方法或教学设备条件的要求往往不被学校领导所关注,使得这部分教师对于全心投入做好本职工作缺乏应有的热情和动力。他们甚至常被视为非教学人员,不被重视。从而使信息技术课教师往往难以获得成就感和归属感,由此导致这支队伍极不稳定,许多教师纷纷通过考研深造、改行等途径谋求新的发展,于是,信息技术教师只能从其他专业或学校管理人员队伍中转调,他们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和技能培训,而主要靠教师自学或短期的、临时的专门培训。因此相比语数外等课程,信息技术课程教师整体的业务素质低。
四、课程设置不合理。
受条件的限制,即使有的农村学校能开设信息技术课,也是作为一种选修课被排入课程表。从学校方面来看,虽然现在实施的是素质教育,但是,在对一学校的办学进行评价时,主观上看的还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这样,信息技术课就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经常被其它科目挤占,成了其它科目补课、备课的备用课,信息技术名存实亡。从学生方面来看,即使想学,也会因担心影响必修课程的成绩,而不得不放弃。凡此种种,给开展和普及信息技术带来了相当的困难。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解决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提高信息技术课的地位。
电子计算机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和龙头,它的出现和发展,把社会生产力的水平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开创了一个技术革命的新时代。计算机把人从重复性的或有固定程式的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使人类智能获得空前发展。科学家们曾预言:计算机科学将是继自然语言、数学后的第三位的,对人的一生都是大有用途的"通用智力工具"。正因为如此,计算机与基础教育相结合已成为当今世界大趋势。在学校开设信息技术课是提高人才科学素养的需要。过去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现在恐怕不行了。社会向前发展了,跨世纪人才的科学素质应有五大支柱: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国家教委提出了在中小学开设计信息技术课的规划,强调了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是十分重要和正确的。因此,我们信息技术发展相对迟绶的农村更应该积极响应国家的教育方针,提高信息技术课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
二、农村地区本来的底子就决定了它的发展现状。但是,为了提高将要进入社会并成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的劳力素质,在资金的投入方面,国家应对这部份地区加大专项经济支持和政策倾斜力度,以便这些地方具备基本的教育设施。另外,本地区的办学部门也应抓住机遇,利用学校有限的资金,因地制宜,寻求有效的方法来发展信息技术教育。但是巨额投资光靠学校是不行的,还应做好宣传鼓动工作,向社会各界筹集资金,争取社会各界助一点;还可以发动学生、家长捐一点,把信息技术设施搞上去。
三、针对信息技术教师被视为非教学人员,不被重视这一现状,首先,信息技术教师本身要有一个正确的心态,不能因为他人的偏见从而失去对自己所学专业的热情;其次,要认识到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性,知道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普及和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依靠计算机教学,我们肩负着"科教兴国"的历史重任;再次,努力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狠抓信息技术教学效果,干出成绩,让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看得见"有投入必有收成";最后,学校也要从大局出发,保护和调动信息技术课程教师的积极性,在考核、晋升、进修等方面与其他学科等同对待,甚至优先考虑。
篇10
关键词:因材施教策略;教学形式多样;教学内容分析;创新意识培养
教育界对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近年来越来越重视,各省市县教育行政部门投资日趋增多,很多农村学校配备电脑以及创建多媒体教室,为开设信息技术课提供了保障。很多老师关心探索适合农村学生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笔者结合在农村学校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多年感受,对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进行琢磨,对如何搞好农村信息技术教学作出粗浅的看法:
一、讲讲练练,实践出真知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规定,中小学信息技术课“上机课时不应少于总学时的7O%”。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型的学科,学生必须通过实践,才能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培养信息技能,探究新知。讲练结合的教学形式一方面使课堂教学动与静结合,对形成良好的节奏很奏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另一方面,注重学生上机实践的时间安排,为农村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解决了农村学生因对信息技术接触过少而产生的恐惧感和陌生感。
二、少讲多练,在操作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少讲”就是将学生必须了解掌握的教学内容进行讲述,其它内容由学生自己学习。由于学生小学学习信息技术的条件不同,基础也不同,那么在初一年级的起点自然也不同,学生在理解、认识和实践操作上自然存在差别。
显然,同样的教学目标与要求是不适合所有的学生,教师可将一些易懂的或易于自学的内容让其自己去完成,把尽可能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多练”,在实践中“多思考”,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思维与想象空间,让学生亲身体验自我学习的乐趣。
传统学科的学习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通过讲授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去理解及延伸。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学生成为被灌输的对象。它的缺陷在于: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特点未能很好地体现出来。
在实际教学中,最忌讳的就是教师一言堂、包办代替,留给学生的思考与操作时间相当有限,使一门有趣的课程变成了大篇的理论讲解,剥夺了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动力。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的是将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操作,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的理论知识,并使学生在实践中动脑、联想、发挥,从而使学习变为学生的一种自觉习惯,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与创造能力。精讲多练是指教师在教学中精讲重点和操作难点,其它的学习内容交给学生去完成。
三、拓展教学内容,让学生学有所长
在引导学生把握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适当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技术工具的操作方法与应用技巧,这种“适当放手”在具体操作中是有很大弹性的。无论是教师的“讲”,还是学生的“练”,都是既可以按部就班,又可以海阔天空;既可以点到为止,又可以深入探究,亦即可以“收”,也可以“放”。应针对学生个人掌握情况,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保证特长生的有所发展。
四、尊重个性发展,不能歧视差生
其实,同一年龄层次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的起点是参差不齐的,在学习过程中也会分化很快,这会给教学带来诸多不便。家中有计算机的和家中没有计算机的学生也往往有一定的差别。这些因素使得教学时要针对学生操作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差异设计不同难度和层次的内容,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做到尊重学生个体发展差异,对差生应耐心指导,并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勤作尝试。
五、全方位立体式激趣,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计算机教学本来就是一个寓教于乐的活动过程,所以培养学生的兴趣是一个起点,我们学校的学生都是来自农村的孩子,都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对于他们来说“电脑”是新奇的“玩意”,那么怎样引导他们学习电脑知识呢?那就要靠学习兴趣的激发。
如在讲WORD设置文件密码时,因为以前经常有学生的文件被别的班的同学改动的现象,我就问:“你们想不想把自己的文件加上密码?”学生回答的声音很响亮:“想”。在这种气氛下,我开始演示,学生们都屏住呼吸,教室里安静极了,等作完毕后,学生才长长的吐了一口气。接着我又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很快学生就通过上机实际操作并回答出来了。这样,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种情境,鼓励学生动脑又动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也因此变得相当活跃,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自然也就高涨起来。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理所当然的成为我们当前教学中着力探索的课题。
六、化劣势为优势,通过智力游戏引导学生学习
农村现在也有一些网吧,有的同学喜欢到网吧中玩游戏。这时,我们可以抓住这一特点,把学生的智力开发寓教育于课堂游戏之中。用计算机在玩中游戏、娱乐、学习等,既可以满足学生对计算机的好奇心,又可以迎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找准切入点,采取形象化、游戏化等青少年易接受的教学手段,实施“认知化”计算机教学。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就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得很累,而且很不愿学,作为教师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我在网上找到了《金山打字通》这个电脑打字学习软件,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比比谁的成绩好。学生在“打地鼠”、“太空大战”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非常轻松。通过游戏既培养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练习计算机的一些基本操作。
七、信息技术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
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育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的素质,这是内在的根本原因。要保障这一内因的良性发展是离不开相应的外部环境的,学校应积极地为教师素质的提高创造条件,只有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教师的素质才会提高。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要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设备上也要努力完善,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不能因为起点低,资金少就产生消极懈怠情绪。要多渠道地筹措资金,加大投入,不断地完善更新教学设备。
只有不断地学习新知识,了解更多的信息,教师的观念才能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不断的更新,农村中学教师的领导和信息技术项目负责人有责任在学校建立一套信息技术教育的学习制度。定期开展学习活动,信息技术教师要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让自己的观念、知识得到及时的更新。现代信息技术教师肩负的是学习和教学相结合的任务,工作量大,但不能因工作任务繁重而放弃参加培训学习的机会。在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的前提下,要有计划地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等组织的一些培训学习活动。汲取别人先进的经验,增强教学能力,让自己眼界更加开阔。
八、更新教学模式,凸显学生的主题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本位的、第一性的。学生是有思维、有感情、主动发展的个体,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教师要积极的进行教育教学改革,运用新的教学方式,以适应素质教育要求,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教学方式,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信息技术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我通过对探究性学习模式的实践,总结了自己的一套信息技术教学思路,具体做法是:1.教师提出学习目标,用艺术性、激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调动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2.学生通过自学,了解目标,勾画出操作的大致步骤。3.学生按照自学中自己总结的大致步骤操作,遇到问题可通过学生间的交流,学生小辅导员辅导或老师的巡视指导来解决。4.教师简单总结学生操作中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提醒学生注意,以避免操作中问题的重复。5.学生复习操作,巩固知识,加深记忆。6.教师引导学生向更深层次练习。7.课堂总结,首先学生自己总结,然后老师做补充,得出结论。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学生思维始终处于活动之中,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自主思维的培养,学生通过自学、思考、实践操作、得出结论、掌握知识,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学生乐学。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4信息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