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管理理论范文
时间:2024-02-28 17:59: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品牌管理理论,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中国高校 工商管理 品牌管理 比较 研究
前言
当前国际市场上存在生产力过剩状态,基本上所有的开放市场经济国家都不同程度的处于买方市场,市场经济越来越大,市场竞争手段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这种形式下,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不仅仅是产品本身的竞争,还包括品牌的竞争。可以说,在今后的国际市场中,一个企业的品牌战略高低将直接决定企业是否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的法宝。在这种情况下,市场需要大量的品牌管理人才。基于此,很高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开设了品牌管理课程,品牌管理是高等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中的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课程,其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通过学习品牌管理,经管类学生能够更好的树立品牌意识,通过实际案例学习,了解企业在品牌管理中的优劣势,从而能够灵活的运用品牌管理理论知识,解决现代企业在品牌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下面,通过对我国多所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中的品牌管理课程进行对比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工商管理专业品牌管理方向建设上仍旧存在很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品牌管理的教学现状
1.1 授课方式较单一
品牌管理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涉及了广告学、市场营销学、公共关系学等多门学科,与此同时,其还涉猎了一定的艺术知识,因而在讲授品牌管理的过程中,教学内容往往是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是,经过调查显示,我国多数高校教师在讲授品牌管理时,仍旧站在讲台上,以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向学生灌输品牌管理的纯理论知识,对于实践环节,很多高校往往都不太重视。在教学过程中,案例不够典型,互动不够。由此导致很多高校大学生仅是充分掌握了纯理论的知识,但是实践性并不强,实际操作性差。同时,由于教学方式单一,学生缺乏兴趣,往往只是应对考试,并没有真正的将知识学到深层次,这样一来,即浪费了时间,还没有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1.2考核方式较单一
根据我国众多高校的调查显示,学校在考核学生学习状况这方面,仍旧是一张试卷定终身的传统办法,对于大学生而言,想要在考试中拿高分很重要,仅需要考前突击一下就可以了,并不需要太多的知识作为基础,这种闭卷考试形式,使得学生再次陷入”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完全忘记”的恶性循环模式中。
1.3教师实践经验不足
品牌管理课程是近几年,高校为了应对市场需求,刚开设的课程,教师队伍也是参差不齐,有的教师并没有深入的学习过品牌管理,就给学生们讲课。虽然一些教师通过阅读大量的品牌管理书籍,掌握了很多经典的案例,但是,教师本身没有实践的经验,在讲授过程中,仍旧属于纸上谈兵。
2教学改进措施
2.1改善课程设置
对于大学生来说,掌握理论知识并不是一个很难的问题,由此导致很多学生上课听讲并不认真,甚至出现逃课现象。对此,高校在设置品牌管理课程时,要合理安排理论知识的授课时间。在课堂上,仅需要品牌管理中一些精华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即可,将剩余的课时安排实践教学活动,包括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例如,某高校的品牌管理专业中,品牌营销学这们课程的课时是54,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可以将这54课时合理的分配,其中一部分用来教授理论知识,将剩下的部分用来引导学生实践。同时,教师在讲授完理论课程之后,不能放任不管,可以适当的安排讨论时间,根据某一案例,进行小组讨论发言,这样一来,能加深所学习的知识,学会发散性思考。
2.2加强课堂实践
在讲授品牌管理过程,教师可以针对一些理论知识,配合一定的经典案例讨论,并适当的增加一些情景模拟活动,这样教师就不再是枯燥的讲授纯理论,二是有针对性和实践性的对真实案例进行分析,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留一定的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例如,在品牌识别与设计这门课程中,教师将精华的知识讲授完了之后,可以就某一品牌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识别和设计,以此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2.3强化课外实践
任何知识只有真正在实践中运用过,才能更好的掌握,因而,针对品牌管理,教师要增强课外实践性。例如,在学习市场调查与预测时,可以让学生到超市、商贸城等搜集品牌,并且针对某一品牌调查其市场占有状况,分析怎样加强品牌管理和调整,才能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最后学生要根据调查和分析的结果,撰写实践调查报告或是撰写科技论文,教师根据针对报告撰写的质量,给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并指导学生弥补不足。或者,高校还可以针对品牌管理,和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实际训练,以方便学生定期进行实地考察、详细记录、诊断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品牌咨询服务方案。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理论知识与实践之问的差距,有效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顺利实现与商业实践的接轨,使教师不断丰富实践教学经验及科研素材,实现品牌管理产学研教一体化。
2.4考核方式多样化
要改革以往的试卷成绩占大部分的做法,降低试卷成绩所占的比重,注重考查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最终成绩的评定中,期末试卷成绩占40%,课堂案例分析和情境模拟占20%,主题实践活动调研报告和科技论文占40%。主题实践活动报告的成绩评定,主要依据学生在品牌管理各个实践环节过程中的具体表现,结合是否将所学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品牌管理的实际中,是否给企业带来一定的利润,是否使品牌价值增值,以及学生提交的各个阶段的主题实践活动报告书的撰写质量和完成情况综合进行评定。
2.5增加教师的实践经验
目前。高校教师实践经验不足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对此,为了提高品牌管理的教学质量,要重视提高教师的实践经验。这样教书才能在实践中掌握品牌管理的真髓,而不是经验主义的纸上谈兵。对此,首先,高校可以和企业合作,将教师分配到企业中,针对品牌管理进行一段实践的实践,这样教师就能够更准确的了解企业的需求和品牌管理的实质,在分析案例时,更加的游刃有余。其次,教师可以针对课题进行深入企业的研究,在做课题的过程中,走访调查一些企业。再者,高校还可以定期的举行一些学术论坛,从而在听取论坛中积累丰富的经验。
4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及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完善,企业越来越重视企业品牌管理,一个企业品牌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竞争力,决定着企业是否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由此市场对专业的品牌管理人才的需求量也是不断上升,面对大量的市场需求,高校也意识到品牌管理的重要性,但是由于课程开设较晚,因而在授课过程中仍旧存在各种问题,对此,高校相关的教师需要针对品牌管理的特点,不断的进行大胆的改革和创新,精心编排教学内容,不断丰富教学形式和手段,以便帮助学生更加系统、全面的掌握品牌管理的理论知识,并能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将纯理论知识灵活的运用到实践中,从而培养出专业的品牌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安鑫丽.品牌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黑龙江教育.2011(3):80
[2].王崇彩、胡月英.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2012(5):105
[3].杨建春、肖小虹.品牌管理课程PBL教学模式探索[J].凯里学院学报.2012(5):115-116
篇2
关键词:利益 视角 推进 企业 品牌 经营 关系
利益相关者理论简介
利益相关者理论指的是企业或公司的经营管理负责人为全面均衡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需求而实施的管理活动。相较以往传统的股东至上主义,该理论明确指出任何一个企业或公司的发展与利益相关者的投资或者参入有关,企业或公司期望的是利益相关者的整个利益,而不但但只是一些主体的利益。
“利益相关者理论”提出企业是由债权人、股东、员工、地方等利益相关者一同作用的有机体系,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及尺度也不尽相同。根据米切尔(mitchell)利益相关者分类法为企业利益相关者实施分类,分别以确定、预期及潜在三种形式的利益相关者考量企业经营人的经济、协同与社会等绩效,建构一系列基于利益相关者利益要求的绩效评定机制。米切尔(mitchell)分析了企业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指出了经过合法与权力以及紧急等三方面属性对有关的利益相关者实行界定。结合企业或公司的实际情况,企业或公司的利益相关者又进一步被分为三个类型:一是确定类型的利益相关者,他们具备对企业或公司问题拥有的合法、权力及紧急性;二是预期类型的利益相关者,和企业或公司保持紧密的联系;三是具有潜在类型的利益相关者。
以往的企业理论主张企业的惟一目标即“实现经济利润最大化”。利益相关者理论提出,在现行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或公司作为社会组成的重要部分之一,企业管理负责人若不能相处好同职工、债权人、股东及地方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就会影响到企业或公司的长期发展。而相对企业来说能不能够取得长期的生存与繁荣最佳途径 ,除达到经济目标之外,企业应当担负社会、政治等方面的责任,考量其全部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并且适宜他们的需要(张洋,2010)。
品牌关系的研究与管理
(一)品牌关系的研究
就历史与现实背景来讲,品牌理论中的品牌关系的提出是社会经济条件变化致使营销理念变化的必然结果。存在着两方面的特征:一是因社会分工和市场的迅猛发展,营销条件的范围因而也不断发展,企业经营活动同条件要素之间的关系变深并且日趋复杂化,利益相关者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影响因素愈来愈受到关注,促使营销价值理念历经了由市场到利益相关者的转变。二是因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竞争愈来愈激烈,日渐严重的产品同质化,导致一种新型的经营理论即关系营销逐步获得理论界与实业界的首肯,并且已成为营销理论研究及营销实践的新形式新方法。
品牌关系理论提出时将关系的主体设定为品牌与顾客之间,而后又有许多学者将关系主体深入拓展。品牌关系理论模式历经了基于品牌关系模式到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品牌关系模式的转变过程。作为经济利益主体,企业或公司在实现本身经济利益时自然会遭受其他经济利益主体的制衡和约束。所以,企业或公司于品牌经营管理阶段里,必然要关联到企业的全部利益相关者,品牌系存在于相关利益关系者互相作用的范畴之内,企业同其利益相关者的相互作用对于品牌关系以及品牌资产一定会产生重要影响(王正忠,2011)。
(二)品牌关系的管理
品牌关系管理指的是企业或公司为了实现资产增值的目标,借助资源以建构、维系和强化品牌同利益相关者之间关系所运行的长期联系、兑现承诺的互动形式营销活动经过。品牌关系管理同以往品牌管理的最大差别是其突出与其他关系主体建构长期互通的稳定关系,而非一项较短期限的交易关系。因此,品牌关系管理是品牌管理于营销条件新形势下的新实践活动。
品牌与利益相关者之间“一对一”双向关系形式
企业经营经过实质上就是品牌与利益相关者二者之间“一对一”关系的互为作用过程 。优良的品牌关系所实现的品牌价值会给企业带来更强更大的利润,品牌关系的好孬与品牌价值的高低密切相关。由此可见,品牌经营管理阶段中应当对品牌关系实行管理(魏喜武、陈德棉,2010)。
(一)品牌与利益相关者之间互动关系形式
品牌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对品牌价值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一是利益相关者关系的优劣对其所支持品牌的手段及程度有直接的影响,使品牌培育效果遭受影响;二是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将会给利益相关者的品牌掌握过程带来严重影响,导致产品营销时,为了引起消费者注意,经营别的利益相关者的互动关系系统是必需的,因为其可以给消费者的态度与行为带来影响;三是企业同利益相关者建构密切关系,可以降低危机发生时意外给品牌带来的伤害(王红君,2012)。
(二) 员工与利益相关者互动关系形式
利益与员工关系,绝大部分企业员工以为企业给个人提供规模的发展空间以及合理的升迁机遇,是引进高素质人力资源的基本条件。因此,企业或公司首先做到虚心倾听职工意见,掌握职工的价值要求与期望,建构让职工和品牌同步发展的政策与制度以及环境等,构架科学合理的、具有人性化色彩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努力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不断激发职工工作热情。职工应尽职尽责工作,以优质服务创高质量产品来更好地回报企业或公司。
(三)品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人际关系形式
品牌同利益相关者关系形式包含“一对一”相互作用关系及职工与利益相关者相互作用关系,此外还包括有品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人际关系形式,包含两个层面关系:一是品牌利益相关者和别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人际关系同品牌利益相关者和大众(关系紧密者)的人际关系。二是人际关系形式的基本理念就是利益相关者会把其对品牌的认知(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用于人际交往阶段中,有意或无意地向别的利益相关者与其关系紧密者实施传播。品牌利益相关者同别的利益相关者业已促成的品牌认知会借助人际关系交往相互作用带来的影响,如果认知得到的结果相同就会加深其对品牌的信任度及满意感。
打造企业或公司品牌过程中,应当有效借助品牌利益相关者的人际关系资源,从而促使企业对产品的宣传产生积极、正面的口碑功效。品牌利益相关者于人际关系往来中的口碑(正面或负面)主要受利益相关者事先同品牌的互动关系、其价值要求的适应程度受取得的品牌认知程度所影响。若利益相关者同品牌之间的互为作用愈好、价值要求适应程度越高,其对外宣传的口碑就愈积极。所以,培育优良的品牌与利益相关者互为作用关系,最大程度地适应利益相关者的品牌价值要求,是打造企业或公司品牌的本质核心。
(四)品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角色重叠关系形式
利益相关者之间除以人际关系形式产生的互为作用的关系外,还存有利益相关者对品牌关系所扮装的多重角色。这是由于品牌利益相关者以社会公众身份并存,他们同一时刻需践行多种角色。此种关系现象称做“角色多重性或角色重叠交集”。利益相关者角色的此种重叠交集现象,增添了品牌与利益相关者互为作用关系系统的复杂性,也是利益相关者人际关系系统的重要特点,对品牌关系及品牌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互为作用关系效应产生直接影响。所以,不相同的利益相关者在品牌关系系统中可同时装扮多种角色,这种集多重角色于一体的现象在企业或公司建构品牌关系系统时应当引起重视(张梅,2010)。
品牌关系形式的管理研究展望
工作实践中,企业或公司管理者首先应当注重以下问题:一是应当将你的视野拓展到真正为创造品牌价值创出成果的利益相关者及其互为作用关系上;二是能够对品牌与利益相关者互动关系实施有效地评定及管理;三是知道怎样平衡与适应品牌利益相关者的价值要求。其次,还会面临如下品牌管理的实践方面的问题,怎样熟知利益相关者的价值需要与期望?怎样创新品牌经营观念与管理政策?怎样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怎样增强沟通交流、培养优良的品牌关系?怎样有效开发使用利益相关者的资源?等。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品牌关系管理策略:
企业或公司管理者应对品牌打造观念与利益相关者理念实行审视,因为它代表品牌企业或公司的价值主张,以及有可能实施的政策与规章制度等,体现了企业或公司品牌关系发展阶段里的所有态度与行为。对利益相关者的价值的适应需要与期望要有所了解。企业或公司应当建构相适应的交流沟通体系,利用多种渠道与模式充分认知利益相关者对于品牌的价值需求和期待。此有利于指导企业或公司及时有效整改相关的品牌管理政策、方法以及经营策略等。因此,掌握利益相关者的价值需要是打造品牌价值过程中的必要环节。
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企业或公司应当借助改革人力资源管理相关政策,采取人性化与民主式的管理模式,对职工的价值需要与期望予以高度关注,培养员工与公司之间的良性关系,不断提升职工的满意度,最大程度地调动职工的爱厂敬业精神,促使其更好地完成本岗位工作,面向利益相关者积极推出卓越服务,以便更好地面向利益相关者传送企业或公司价值主张。职工既是企业或公司政策、观念的执行者,也是品牌利益相关者价值的传送者。也就是说,员工是培养品牌与利益相关者二者之间良性互动关系的重要枢纽。一个基本观念就是打造品牌价值应当从适应利益相关者的价值需要开始,而适应利益相关者价值需要,就首先应当从满足职工的价值需要开始。
利益相关者是利用品牌对本身价值需求的期望程度,来衡量其心里对品牌的感知,致使影响利益相关者及至多重角色的持续参与、支持等消费品牌之行为。此外,他们还会将自己对品牌的认知利用人际关系系统采取无意识的口碑传播,影响别的利益相关者或与之关系紧密者的品牌认知与行为。因此,发展良好的品牌关系,最大程度地适应利益相关者的价值需要,是品牌价值创造与品牌关系培养的核心实质。
有效开发使用利益相关者的资源潜能。积极发展同利益相关者互为作用关系,有效开发使用利益相关者的资源潜能。例如顾客的购买欲与口碑效应、相互合作者的资源潜能共享、职工的工作激情、政府建构的有利于企业或公司发展的相关政策、投资者参与的投资的意愿等等。此外,利益相关者的满意与认同程度会是其宣传品牌感知重要的资源。尽管组织没有办法控制口碑宣传过程,但是组织却可利用培养优良的品牌互为作用关系、提升品牌利益相关者价值满意的程度来直接影响口碑宣传的积极、正面及显著性能。
结论
综上所述,品牌的概念已渗透于企业或公司的各个方面,整个企业或公司全体都对品牌与利益相关者互为作用关系担负责任,也就是说一个真正的品牌应当是一个企业或公司的整体通力合作的结果。企业或公司整个都被品牌化了,也就是说组织即品牌,品牌即组织。正确运用品牌与利益相关者“一对一”互为作用的关系,就是要建构一种互利、稳定的合作关系。这便需要我们就利益相关者对品牌的价值需要与期望的问题有进一步的深入了解,借助营造互惠互利的关系系统,有效发挥利益相关者的参与、支持等积极主动性,最终借助高优质量的产品成果,提升利益相关者的品牌的认知度,实现各方利益共赢。
参考文献:
1.张洋.利益相关者理论初探.中国城市经济,2010.11
2.王正忠.品牌关系的理论研究.当代经济,2011.18
3.魏喜武,陈德棉.企业品牌建设空间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模型的定量研究框架.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3
4.王红君,刘进平.基于利益相关者价值承诺的企业品牌管理模式创新.企业经济,2012.5
篇3
窥一斑而知全豹。未来是对现实的思考和对历史的继承,由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1995年后进口大片以来对好莱坞的认知,我们可以管窥其中因应之理、辉煌之最,一者一窥堂奥,引发国内业界的电影生产思考,二者于品牌世纪来临之际,促成人们寻求新的电影营销之路,以发展民族电影市场和电影品牌。
好莱坞电影是一种文化
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传播方式,电影首先是一种艺术,作为市场经济的一种发展结果,电影又逐渐演化为一种商业娱乐。好莱坞对商业电影最伟大的理解和贡献,是好莱坞将电影商业与电影艺术的完美统一,将电影工业与艺术个性的深沉妥协,这样,商业性与艺术性成为好莱坞展翼飞翔的两只强有力的不可分割的翅膀:电影不是一般的商品,而是一种需要像商品一样生产和销售的艺术产品,从而,它势必形成一种文化产业。
因为,衡量一种文化能否成为文化产业,有两个标准,一是文化的生存活力,一是文化的生命张力。好莱坞的娱乐文化不仅有着顽强鲜活的生存力度,而且有着广阔持久的市场空间。
建立在商业性与艺术性矛盾统一基础上的、具有非凡的生存活力与生命张力的社会文化,其文化产业才有可能焕发出博大久远的青春力量,并生产出深深烙印有其文化风骨及特质的品牌产品。这里,无论是一般的日用工商业产品,还是文化上的影视产品,其生产与品牌的关系,都有着这一深沉的矛盾积淀和本质联系,如汽车制造业及其品牌关系。因为生产上的商业性,因为产品定位上的娱乐性,因为产业理论构架上的商业与艺术的统一协调性,更因为体制环境的宽松性和文化生命上的扩张性,好莱坞的电影生产,自然地自始自终地,走向了品牌生产的道路,拓开了一片因文化理解而商业娱乐而电影品牌的广阔市场视野。好莱坞对电影是文化及其产业的充分认识,是好莱坞不仅生产电影更是生产品牌的必然依存,也是二者相辅相成、互相借势的市场营销理论支点。
好莱坞的经济目的,是品牌营销
众所周知,好莱坞一般的电影操作模式,是大资金投入大网络回收并充分利用社会高科技,以获取最大市场利润。其中,还有“营销大于影片”的理念,也不容忽视。这种大制作、大投入、营销大于影片方式的目的何在?是为了生产更多的电影满足人们需要?不,是为了品牌营销。甚至可以说,好莱坞电影生产的一切手段和模式,其最终经济目的,都是为了品牌营销,是为了生产出世界上无可匹敌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电影品牌。有了品牌,自然有了票房,更重要的,从此可以在电影品牌的后电影产品开发中,获得无穷无尽的、滚雪球般的市场利益。因为,好莱坞明白,惟有品牌及其延伸,才可以因一定的投资获取最大的尽可能多的利润,而躲在品牌后面的票房价值及其相关商品开发价值,才是他们的真正财源。基于此,好莱坞逐渐形成了它独特的压倒一切的精细品牌意识。
具体而言,好莱坞对品牌的流水化生产有3种:一是明星品牌,二是电影和导演品牌,三是相关商品开发品牌;三者各有区别但紧密地联系着,形成好莱坞品牌生产、营销及经营管理的、三位一体的电影终极生产销售方式。
据知,在好莱坞,是否是明星品牌,就是以金钱来衡量的,而“牌”位之高下,自然以片酬之多寡来取舍(中国呢,除了定级别定工资,据说还会给你一张奖状或荣誉证书,像幼年读大班时得小红花一样)。当年吉姆·卡里张张大嘴扮鬼扮马,片酬是2000万美金;黛米·摩尔的那一次,是1250万美元;出演《漂亮女人》的朱丽亚·罗伯茨,片酬高达2000万美元,有着近年来好莱坞女影星获得片酬的最高纪录。因为他们是明星,他们的开价自然是要付出的,更重要的是因为这些巨星的出场担纲,使影片有了票房保证。《CableGuy》的制片人安德鲁·利希特曾这样说:“……依我看,付吉姆·卡里2000万美元片酬,是个棒极了的主意……”这不仅因为这些演员出演的电影都有上亿元数亿元的票房收入,而且好莱坞的品牌经营意识,也有意无意地制造出片酬奇高的大牌明星,为他们提供生长土壤。
电影本身的品牌,实际上与导演品牌是一致的,就电影艺术而言,影片就是导演的产儿。卡麦隆导演的《泰坦尼克号》制作费高达2亿500万美金,全球票房总收入突破11亿美元大关,光“泰坦尼克号”的游艇,每年就有成千万美元的旅游收入。《真实的谎言》投资1·2亿,全球票房收入有4亿之巨。电影品牌的典范之最是乔治·卢卡斯的《星球大战》系列电影。自1977年始,《星球大战》前3部曲取得辉煌成功,为科幻片留下了世纪经典的印象,1999年5月,《星球大战》的首部曲《幽灵的威胁》于美国公演,上映10天后,票房就超过2亿美元,世人为一睹其风采,等待了16年。片头的主题音乐和片中似曾相识的人物,使人们将此片与《星球大战》紧密联系在一起,使本来不是十分成功的《幽灵的威胁》,借助《星球大战》在公众心目中的品牌魅力,创造了极佳的票房收入和相关商品开发收入。这就是品牌的力量,也是好莱坞苦心追求的目标和有意经营的品牌力量。
一提起后电影产品品牌,人们立马会想起迪斯尼公园的世纪明星米老鼠。他走上银幕70多年后的今天,依然是好莱坞最有生命力的明星品牌,每年为沃尔特·迪斯尼企业帝国带来上10亿美元的营业额。他产生于好莱坞无声电影时期,可这位老牌电影明星兼后电影产品明星并没有在有声电影的今天落伍,小到皮带服饰,大到二战时期美国B-17轰炸机,到处是米老鼠的形象,到处是米老鼠的品牌营销活动。他是好莱坞永远的米奇。
可见,品牌力量之大,令人叹为观止。至此也不难理解,为何好莱坞的电影生产,要么三年五载,默默无闻,耽于剧本,要么一举推出,必是精品,一鸣惊人,名利双收了!
从整合营销传播到“制造”电影品牌有目共睹,未来的市场竞争、文化碰撞,就是品牌之争、品牌碰撞。电影品牌,凝铸着更深厚的文化历史意义和人文价值内涵,伦理、道德、理想、信心、价值观念等,将不再以企业或国家的形式表现出来,而是以品牌形象的诉求、品牌价值的积淀凸现出来。
好莱坞是深谙其理的。电影品牌不是从天而降的上天恩赐物,要想实现品牌营销,则必须“制造”品牌,这样,如何形成电影品牌则成为好莱坞对电影市场和电影营销的重要策划与投入。米老鼠和唐老鸭有70多年的历史确实不假,但到底也是默片时代“制造”出来并一直加以呵护的。鉴于品牌的形成有文化积淀的因素和特殊情境的因素,因此,好莱坞的策略之一就是尽快地推出,尽好地传播和尽力地营销,并以此构筑了一个庞大的好莱坞品牌阶层。如今,好莱坞在全世界寻找拍片素材,就是一个尽力“制造”品牌,抢夺文化先机,从而尽快沉积品牌文化历史厚度的具体表现。
好莱坞明星、影片和后电影产品等品牌虽然有其各自的品牌形成方式和机制,但它们共同的塑造特点有两个方面,一是广泛深入的整合营销传播,二是偶然的特殊情境下的一夜成名和品牌持久保持。这里,整合营销传播对于品牌“制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整合营销传播的关键力量,一是传播,即宣传炒作,二是整合,即综揽粹取繁复的营销手段和传播力量,根本性地巩固传播成果。《星球大战首部曲》借助了70年代《星球大战》的余威不说,在推出影片前,也进行了近半年的集中宣传和炒作;《泰坦尼克号》的男主角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原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奶油小生,但通过对电影、主角和导演的密集的全球营销传播,他不仅名声大噪,而且身价陡增,成为炙手可热的明星。斯皮尔伯格、乔治·卢卡斯、卡麦隆、道格拉斯、汤姆·汉克斯,《拯救大兵瑞恩》、《真实的谎言》、《泰山》、《侏罗纪公园》等,无不是整合营销传播的力量使它们相继轰动起来,成为一个个璀璨夺目的品牌、一条条财源滚滚的河流的呢?
好莱坞“制造”品牌的可取之处还在于,因为影片(导演)、主演及后电影产品的三位一体性,决定了整合营销传播时的整体策划性和集体受益性,从品牌塑造角度而言,可以说,好莱坞电影的“营销大于影片”思想,就是为创造这些集体品牌而提出的。实践也证明,这一理念为电影品牌的创立,取得了相当成功的市场效益和文化影响。据统计,美国1997年大厂家花费在广告营销上的成本,平均为2200万美金,且每年以12%~18%的速度增加营销传播投入。回过头来,自1995年后的进口大片,对中国国内电影市场的影响如何,有多少可以数得上的电影品牌,相信国人的心中有数。除《花木兰》铩羽而归外,哪部大片不是叫得响当当呢?若未来每年进口20部外国大片,而国产电影品牌意识没有因此而大力增强,那么,国人面对电影市场不寒而栗则并非危言耸听了。
光从票房而言,电影品牌价值就让人不可思议。以1999年为例,美国该年有17部影片票房突破1亿美元大关,《幽灵的威胁》总收4·3亿美元,其中的十大卖座品牌总价值,占该年北美地区票房总收入的1/4(1999年北美地区票房总收75亿美元,比1998年的69亿美元增加8%)。据此,我们是否可以得出好莱坞的终极营销追求,不是生产电影而是生产品牌的结论了呢?
品牌运营的核心:相关商品开发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好莱坞营销文化的基本内核,是品牌文化,是一种自觉的对电影品牌的终极追求,是深层次市场竞争中的品牌营销。那么,品牌“制造”以后,又是如何具体运作的呢?一般而言,明星品牌作为一种品牌主体,是一种可以长期挖掘、使用和排放的无形资产,而影片品牌则以一定时期内的票房价值体现出来,因此,后电影产品开发则成为电影品牌运营的核心,事实上也是电影品牌收获大利的关键,它已经完全属于品牌经营管理范畴了。
本质而言,相关商品开发就是一种品牌开发、延伸和衍生。据悉,美国电影工业的总收益,20%来自于银幕营销,80%来自于非银幕营销即后电影产品开发。后电影产品开发有两种相互联系的形式,一是影片本身的“时间窗”方式,一是与影片有关的其它商品开发方式。与其说“时间窗”是一种商品开发方式,不如说它就是一种品牌经营方式。影片打响之后,强大的品牌力量和众多的市场机遇,需要借助电视、版权出让、VCD、CD、DVD等方式,予以释放和攫取,因此,从电影院放映到上述每一个传播方式的具体时间间隔,就是一个完整的“时间窗”,通过它们的层层挤占和抢夺与电影品牌有关的市场空间,涸泽而渔般地割取着市场份额,最大化地收获品牌余威带来的价值。后一种品牌经营方式主要是指旅游开发、日用消费品生产和玩具产品开发等方式。1999年的《星球大战首部曲》玩具产品有六大系列,其中包括机器人、战机、战舰、镭射枪等,共200余款,价格在10~60美元不等,据测算其相关产品的收入将突破50亿美元大关。17年前的3部《星球大战》,票房总收入不过10亿美元,而相关商品开发收入至今已有40亿美元之巨。《泰坦尼克号》光画册就是20多种,船模、扑克、T恤衫等,不计其数。随《怪物奇兵》的上映而推出的后电影商品从篮球到茶杯,共3000多种,且畅销不衰。迪斯尼公司将过去几十年里出品的影片制成影像带出售,仅此一项每年即可收入1·7亿美元。至今《狮子王》的相关产品收入,已超过它的票房总收入(7·5亿美元),成为迪斯尼又一拳头产品。与米老鼠有关的产品以一年1亿美元利润计算,它对迪斯尼公司真可谓功高盖世。
加上其它诸如拍卖、产品授权、多媒体开发等形式的综合利用,说后电影产品开发是品牌经营的核心,真是当之无愧。据统计,1994年美国好莱坞电影票房总收不足50亿,而同年的后电影产品总收高达70亿美元,大大高于票房收入。纵观电影品牌价值,不由得思考这个问题:难怪美国民众这么看重电影产业?难怪电影业能成为美国经济的支柱产业?
我们是否一直在努力
篇4
1、国内烟草市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成长,发展成为每年约3349.3万箱的市场规模.产品的全国市场饱和度很高;行业增长趋缓.属“夕阳产业”,但该行业是国家及各地区税利的一个重要来源。
2、江西卷烟市场中,中档烟(市场零售价每条20-60元之间)消费群体约50%,占大多数。1998年,云烟,湘烟、沪烟中的中档烟已在江西市场安营扎寨.三大云烟(“云烟”、“红梅”、“阿诗玛”)占据约70%的该市场份额,品牌的认识度和偏好度均较高;其余市场由约十几个地方品牌瓜分。
3、中档烟市场中.95%是烤烟型,其余为混合型,约90%为翻盖烟,产品高度同质化。
4、江西中档烟市场的产品价格,混乱无序,各厂家通过各种让利、礼品赠送、空烟盒兑奖等形式大打价格战。
5、卷烟产品属成年男性化消费嗜好品。市场调研显示:卷烟在消费者心目中功能概念较弱.其消费动机.主要是满足烟瘾之需要,而且该群体人口稳定.约占人口总数的20%,消费者对某卷烟产品的需求购买方式具有就近原则、从众心理,自我满足心理、好奇心理等,接受某一品牌后短期内则难以改变。
6、从分销渠道来看,中国烟草业为迎接21世纪,迎接WTO即将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构筑跨世纪烟草战略,全国正进行烟草大建网;江西省各市、区、县网络建设日趋完善;净化卷烟市场、行业打假打非力度空前。市场分销渠道高度净化.实行了卷烟零售户籍化管理.货源分销模式如下(图表1):
二、企业背景
南昌卷烟厂始建于1950年,是中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之一、中国烟草29家重点企业之一,是中国开发、研制、生产。出口保健型卷烟的基地,企业年生产量为30余万大箱。然而,南昌卷烟厂产品结构中,中档烟几乎是空白.为改善产品结构,夺取江西中档烟市场,我们制定了如下产品策略:
(1)以20世纪60年代在全省范围内曾红火过的老牌子“xx”作为卷烟品牌.充分挖掘老烟民.弘扬南烟历史文化;
(2)改革工艺,革新产品的商标、包装配方设计.其中仅对包装色彩、图案的修改就达近百次之多。
(3)根据市场状况及品牌发展战略计划,在普通“xx”烟(零售价25元/条)取得一定市场根基后逐步推出精品“xx”。珍品“xx”,形成“一品三牌”的产品结构模式。
三、xx烟的营销规划
1、价格、包装定位
(1)价廉物美.物有所值。零售价普通“xx”2.5元/包、精品“xx”4.5元/包。珍品“xx”6.8元/包。
(2)包装新颖,xx品牌整体包装采用周围镶印金色框边,以展翅飞翔在碧蓝海涛上的xx为主图。
(3)“包包精品,支支一流”作为品质定位。
2、广告、促销、公关策略
由于卷烟产品的宣传促销受到《烟草法》的限制,“xx”烟的宣传策略这样制定:品牌宣传上,以企业形象.品牌形象为诉求点,以文化内涵和烟民偏爱为供求面,规模宣传与因地制宜促销为宣传手法,多方直面宣传。
(1)广告主张:xx——人类的朋友,xx——我们一起飞……。
(2)投放宣传期间,目标市场一周内零售烟店POP张贴率达95%以上。
(3)铺货前,首先对消费者做现场宣传促销,免费品吸,赠送礼品。
(4)产品陈列方面,目标市场上柜率达80%以上,利用访销员,配送员进行口碑宣传。
(5)市场投放第一年并举办“百场‘xx情’文艺晚会”、“千场南烟倾情大放送,电影下乡向农村”并辅以现场品吸及促销活动。
(6)以市场调研,信息调查为目的.针对三类市场(初级市场。发展市场.成熟市场),充分利用人力资源,进行客情联络、服务。
(7)树立从硬件到软件,从人员到设备一体化的“xx”品牌形象,包括:着装、用语、服务态度;小型品吸活动的宣传现场布置,宣传工具等。
(8)针对目标市场的发展阶段,广告宣传由进攻型一点多面方式转向维护型——户外、路牌、墙体、电视等。并重点抓了以下工作:一是加大卷烟品牌广告宣传和资金投入的力度,打好卷烟新品牌广告宣传的球,在采用其它载体和宣传企业形象等方面,大力开展新品牌广告宣传的系列活动。抓好新品牌三个阶段的广告宣传工作:第一阶段,在新品牌投放市场前期的广告宣传,目的是为了引起广大消费者和经销者的注意,同时也给消费者和经销者造成一种悬念的心理战术,激发和引导广大消费者和经销者的购买愿望;第二阶段,在新品牌投放市场后,通过有关营销人员与广大消费者和经销者面对面直观地进行新品牌的介绍和广告宣传促销;第三阶段.根据新品牌投放市场的原则,哪里有新品牌,哪里就有跟踪新品牌的广告宣传促销,逐步提高该新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份额,力争达到家喻户晓的广告宣传效应。
3、分销、促销策略
(1)科学调研目标市场.各地区以中心城市为突破口,首先开发南昌、九江两个基地,作为“xx”品牌的发源地,以求逐步辐射,渗透全省各地市场。
(2)产品投放期,坚持管理市场。
(3)选点“饥饿”投放,在市场上造势,促进市场销售。
(4)人员营销拓市场。组织50名营销人员在目标市场从事产品上柜、POP张贴、卖点布置展示、口碑营销、直面零售户、直面消费者,力争两周内上柜率达80%以上,将动销导入畅销阶段。
(5)对各级市场按从易到难的顺序,先选点、宣传、铺货,“饥饿”销售,倒着做渠道,市场根基打实之后,方能转为在烟草公司进行网络分销。
4.市场监控体系
我们为“xx”品牌的上市、推广发展成立了专案组.设立了品牌营销经理、区域市场主管、信息上柜小组,使各行其职,负责从产品投放到市场,维护等各项策略的实施等工作。
第一阶段:选取目标市场,由各区域市场抽调精兵强将组成推广队,集中兵力打进市场。
第二阶段:在目标市场投放成功后.由当地营销员去管理市场,完成各项市场指标.并由市场信息员检查,督导各项指标的落实进展情况。
对于薄弱市场.采取同新市场一样的手法,进行调研、会诊,扫清阻碍,让市场进入良性发展。
四、“xx”品牌绩效
篇5
关键词:品牌;品牌意识;品牌定位;品牌特征接触点;品牌延伸
四、建立中国企业品牌意识与品牌定位良性互动机制的基本对策
1、促进市场经济发展,奠定企业科学品牌意识的体制基础
经济体制是经济制度的表现形式,是在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特定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及其运行方式。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体制,是带有一定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体制,在这种体制下,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将主要由市场机制的调节来实现。市场经济具有经济活动主体自主、市场体系完善、市场机制健全、市场运行规范及间接性宏观调控等特征。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把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纳入其中,建立起多层次、多方面的市场调节系统,逐步实现消费的商品化、市场化。同时,经济运行的格局,不仅实现了由计划控制向市场机制的转变,而且也随之实现了由供给导向型经济向需求导向型经济的转变,由投资需求推动经济向消费需求推动经济的转变。品牌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告诉我们,市场竞争有一个从产品竞争到品牌竞争的递升过程,而且市场竞争越激烈,品牌集中的速度越快,也就越有利于培育名牌,市场经济是孕育名牌的沃土。从实践看,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企业实现由产品运营迈入品牌运营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引导企业走出经营误区,确立真正的市场观念,按照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实现转轨换制,为企业品牌运营奠定坚实的内在基础;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优化资源配置,为创名牌、实现企业品牌运营提供有力的杠杆;有利于改进企业的产品结构,从而为企业培育名牌、提升品牌竞争力创造条件。
2、优化企业品牌运营的社会经济环境
一是完善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健全法制。在我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和法制体系尚未健全,尤其是在企业品牌运营方面的立法,相对滞后于日新月异的经济发展态势。建立健全品牌运营的法律机制,首先表现在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和规制企业的品牌运营,例如《反不正当竞争法》、《合同法》等;其次是通过法律手段,加强对品牌商标及其权益的保护,例如,我国的《商标法》、《专利法》、《广告法》、《产品质量法》等。二是治理、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公平竞争、诚信经营”的市场经济秩序,是企业品牌运营的基础,但由于我国市场体系的不完善和不健全,导致形成目前我国市场经济秩序普遍存在着“欺诈”、“违约”、“失信”、“假冒伪劣”等各种形式的“失范”,这些都对企业建立良性互动机制形成了巨大的制约。治理整顿市场经济秩序首先是要运用法律手段打击和制裁“制假贩假”、“假冒伪劣”、“坑蒙拐骗”等品牌侵权行为,在这方面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其次是要发挥企业的中坚作用,例如在“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中,全国百家大中型商业企业实行一体化,实行“联清、联退、联换、联修、联营”,把文明服务和联合“打假”有机结合起来,把不同地区不同企业有机组织起来,形成了强大的防御体系和网络,有效地遏制了制假和售假。可见,企业的联合行动主动出击,就能够形成“治假打假”的行业和规模优势。再次是要发挥消费者的作用。消费者是品牌购买行为的实施者,也是直接的受益者,因此,在打假治假过程中,充分发挥消费者的作用,有利于阻断假货之源。当然这需要消费者具有自我保护意识和消费者权益意识。这方面我们还需要做很多工作。最后是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开展全民参与运动,例如“全国质量万里行”、“3·15消费者权益日”、“质量稽查”、“舆论监督”等活动,都有利于培育健康的市场秩序。
3、努力寻求品牌定位创新
企业应该有长期满足顾客需求的把握,才能保证品牌不断成长。因此,品牌应该努力保持和发展自己的优势与特征,随着社会发展和时间推移而不断创新。定位不是凝固的,需要在新的基础上进行战略性调整,以保持品牌贴近市场和顾客。这就是品牌定位创新。品牌定位创新即重新认识市场,重新确定定位点。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会不断开拓出新的市场领域,而原有的定位已不能适应这一变化,甚至成为阻碍因素。因此,面对新的市场环境必须修正原有的定位。由于经济的转型,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而且这种竞争日益由“以产品为核心的竞争”转向“以品牌为核心的竞争”。虽然,诸如技术、资源、规模、管理、人力资源等要素,仍然是经济竞争的基础性要素,但在这样的竞争中,围绕品牌的经济要素,如质量、顾客关系、顾客忠诚度、顾客满意度、服务、营销等要素,在提升品牌竞争力中的地位和作用,则日益增强。品牌定位必须适应竞争转型。
4、积极推进品牌定位整合
品牌定位整合(BrandPositionIntegration)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品牌定位管理方法,是指为了维持和增强竞争优势,企业把品牌定位管理的重点放在建立企业旗帜品牌(FlagBrand)上;明确旗帜品牌与其他品牌之间的关系,使它们能够互相支持。首先,市场竞争的压力加大。随着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竞争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品牌的仿效变得十分容易,这使得市场上竞争品牌的数量迅速增多,品牌的相互竞争将更加剧烈。其次,品牌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要求我国企业必须基于全球经济战略的高度,审视企业的品牌定位,放眼于世界市场,依据世界市场格局和需求变化,进行品牌定位。例如,国产摩托车品牌进军世界市场就充分体现了这种定位导向。中国是世界上摩托车产量最大的出口国,据资料统计显示[6],到2000年,我国摩托车的产量已经突破1200万辆,但有一点必须指出的是,我国摩托车大多定位于低档、中小排量,而世界市场对摩托车的需求已经进入到高档、大排量。在这种情况下,若要保持我国摩托车在市场上的保有率,就必须适应这一变化。在这方面,以“嘉陵”、“轻骑”、“建设”、“宗审”、“五羊”、“春兰”等为代表的我国摩托车行业的品牌企业,都已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它们面对国际摩托车市场竞争的新格局和新变化,加大了技术开发的投入,增强自主开发能力,在车型、速度、排量等方面努力适应新的需求,进行了一定的创新。再次,创建和维持品牌的费用变得更加昂贵,迫使企业集中于部分品牌,重点培育旗帜品牌。品牌的多元化是现代企业品牌运营的重要战略,但多元化需要企业具有良好的平台,特别是在管理、技术、服务和营销等方面的持
续跟进,否则,多元化就可能成为企业的“后退”。
5、合理促进品牌定位延伸
品牌是以产品要素为核心、多种内在要素相互联系而构成的综合体。一个整体的品牌内涵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核心产品,即品牌产品为顾客提供的基本效用和利益,也就是品牌产品的使用价值;形式产品,主要指品牌产品的外在表现,如外型、包装、质量、重量、体积、视觉、美感等;延伸产品,主要指品牌产品的附加价值,如服务、承诺、身份、荣誉等。一种品牌产品在这三个方面的标准就是“品牌承诺”。在过去的经济中,我们对品牌承诺通常只追求单一“核心产品承诺”,因此对品牌定位也仅仅指向“核心产品”。然而现在的情形不同了,面对顾客需求的变化和经济竞争转型,品牌不仅要提供核心产品承诺,更要提供一种“全面承诺”,更重要的是厂商必须满足顾客对品牌的精神诉求。
[参考文献]:
[1]汪涛.中国企业的“品牌幼稚病”[J].经济管理,2001,(17).
[2]张锐.品牌的十大定位[J].市场营销,2001,(3).
[3]戴贤远译.塑造品牌特征[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4]梅汝和等译.(美)菲利谱·科特勒著.营销管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篇6
1.1品牌与设计管理的关系。品牌,即公众对于组织及其产品认识的总和。品牌本身不具有独立的物质实体,但品牌有物质载体(产品或服务),品牌通过一系列物质载体(产品或服务)来表现自己。这里的物质载体可以广义的解释为设计管理,设计管理在这里扮演的角色是设计、营销、后台服务等等。一个成功的品牌,会利用“晕轮效应”和消费者先入为主的印象缩短新产品的成长期,较快提品的市场占有率,总是走在行业的前端。信息库的建立,系统的设计管理就是品牌产品市场占有率的可靠保证。
1.2信息库与设计管理的关系。不同于一般的产品设计流程,主要加入分析产品属性和产品设计信息库两个环节,研究属性在库中筛选搭配,缩短设计周期。在品牌产品设计管理中,运用信息资料库进行产品设计,控制设计流程,强调对设计过程的理性分析,而不追求任何表面的个人风格,强调团队合作,在一定范围内创新产品,这本身就是一种管理,这种设计特征也就是时下流行的“无名性”设计。著名家居品牌宜家公司,每年都会印制产品手册发给消费者,它就是一部详细的产品信息资料库,这个库的统计和出版对于想了解宜家和为宜家做设计都有参考和借鉴意义。产品信息库的建立是设计管理的一部分,可以促进品牌建设,是品牌产品保持产品一致性的重要一环。
二、信息库“无名性”设计特征在设计管理中的应用
“无名性”设计强调设计是一项集体活动,强调对设计过程的理性分析,不追求个人风格,力求开发符合品牌识别性强的产品。通过上述信息资料数据库建立,加入无名性设计特征进行产品设计开发。受众了解和习惯一件产品常常伴随诸多主观因素和不确定的因素。个人的喜好、兴趣不一样,对产品的外形、色彩、材料的选择就会不同,就像一张美丽的风景画,不同的人欣赏它就会有不同的感受和领悟,而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欣赏角度产生的感受也会不同。同时,几件产品造型、色彩、材料其中的一项或几个部分的一致,也可以使人主观认为它们是出自同一品牌的设计,产生品牌的是视觉资产。而本论文所说的的无名性设计特征就是基于品牌的设计信息资料库,这些库的资料整理加入了大量的消费者需求和偏好,以人为本展开设计。在“库”的基础上展开“无名性”设计,在设计程序与方法上进行管理与创新,可以快捷高效地提高产品设计周期,有效地保持品牌文化。
三、结语
篇7
一、品牌资产与市场营销
品牌资产是一种超越生产、商品等所有有形资产以外的价值。品牌资产是一种同效的商品或服务,挂上不同品牌,消费者就会获得不同的感受,其愿意付出的价格也就不一样。市场营销是以满足人类各种需要和欲望为目的,通过市场变潜在交换为现实交换的活动。凡是旨在实现价值交换的各种人类活动都是市场营销活动 ,如市场调研、产品分销、促销等企业经营活动。
企业的每一种营销活动都会产生销售量与利润水平在长期性与短期性上的双重影响。如销售促进活动,能够立竿见影地促进当前产品销售量,增加利润额;塑造企业形象的广告,开发新产品,品牌建立及宣传等活动,则可能要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后才逐步显示其效果。企业一般受到追逐最大短期利益的诱惑,在营销投资决策过程中容易做出最大限度地获取当前利益的决策。我们认为要使中国企业真正明白品牌资产的作用,应及时扭转这种局面,重视对品牌资产的积累与经营。如果企业只顾眼前的利益,不进行长期的品牌投资,将使企业营销活动失去生命力。
二、品牌管理的核心内容
传统的品牌管理以产品和交易为中心,强调品牌资产。品牌资产强调产品销售、吸引顾客和与顾客进行交易;顾客资产强调顾客超过产品,强调关系超过交易,强调保持顾客超过吸引顾客。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品牌资产依然具有营销上的现实意义,只是品牌资产的提法在当今的市场环境下已不够确切与完善。
品牌资产是由品牌形象所驱动的资产,是顾客对品牌的主观的、模糊的评估。影响品牌资产的三个要素是:品牌知名度、顾客对品牌的态度和企业伦理。品牌知名度可以通过广告媒体运动、现有顾客的口碑传播等途径来提高。顾客对品牌的态度包括品牌能够与顾客创造紧密关系或建立情感纽带的所有方面,通过媒体交流和直销等途径可得到促进。企业伦理包括影响顾客对企业看法的所有具体的企业行为,如企业政策、雇员关系等,当今,许多企业通过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员工参与决策等途径来提升品牌资产。
关系资产是将顾客与品牌粘在一起的粘接剂,是顾客的品牌体验价值。提升关系资产的途径包括:顾客忠诚计划、特别的认知和对待、亲和力计划、社团建设计划、知识建设计划,等等。顾客忠诚计划包括企业用有形的利益对顾客的具体行为进行回报的行为或行动,例如,企业向忠诚的年轻顾客赠送儿童玩具。特别的认知和对待是指企业用无形的利益对顾客的具体行为进行回报的行为或行动
三、品牌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没有从组织和制度上确立品牌资产管理在企业中的应有地位。从国有企业来看,很多企业只是在传统职能部门的基础上增加了信息、广告机构,但这些部门又没有真正完成其职能。企业存在品牌管理机构设置不规范、各职能部门之间缺乏沟通、联系的现象,企业负责人难以在短时间内获取所需的某产品发展的全方位信息。
2.顾客的价值寻求行为。人们在购买商品时,越来越多地依赖于"当前的交易价格",而不是专注于选择一个著名的品牌。企业唯一的选择就是提供更多的服务和更高的产品质量,也就是说,在同样的价格下,要为顾客提供更多的价值。
3.顾客期望持续地提升。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里,顾客期望一直持续地升高,顾客变得越来越成熟、老练、精明,对创新的、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越来越感兴趣,同时,顾客的偏好和需求变得越来越不可预知。顾客持续地期望品牌能够带来更多的价值,如若顾客感觉不到某品牌所带来的额外价值,他们则不愿意为该品牌付出溢价。
4.品牌资产经营中存在急功近利行为。我国20世纪80年代掀起了发展横向经济的热潮,许多名牌产品生产企业纷纷与外地企业联营,联营厂家遍地开花,最终是名牌产品在产量扩大、质量下滑的过程中,纷纷失宠。90年代又出现两股新潮,一是国内名牌产品厂家与外商合资,丢掉了自身原有的品牌;二是品牌一旦有点名气就大举进军新领域,结果导致品牌形象受损。
5.零售商权力的增长。市场权力正从制造商向零售商转移,制造商品牌的权力削弱了。越来越多的零售商用尖端的计算机系统跟踪购买者行为,零售商在消费者信息方面不再处于劣势。零售商越来越多地使用自己的自有品牌,并且因能够保证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价值,使得消费者不再像以前一样专注于制造商的强大品牌。在某些产品类别,零售商品牌已经占据了统治地位。有些营销专家甚至宣称,照此下去,消费者将最终为零售商所拥有。
6.对品牌经营缺乏长远和整体的规划。知名品牌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精心策划,持续不断的投入。现在,国内不少有影响的企业在与国外同行业著名企业竞争中,感悟最深的是后者广告、包装技巧、整体营销运作的整体协调、层层推进、环环相扣。这种整体、长远的运作方式体现了发展长期顾客关系的要求,正是现阶段我国企业所欠缺的。
7.产品种类管理的兴起。从传统的"品牌管理"到"种类管理",许多著名公司已经认识到单个品牌不是必不可少的,但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必须使得一个产品种类的销售最大化。
四、对现阶段企业品牌资产经营管理的建议
1.选择最有价值顾客。企业实施品牌关系管理的对象并不是所有可能的顾客,而是最有价值顾客,因为来自企业的经验证明,企业利润的绝大多数来自于其20%的顾客。因此,企业不应与所有对象都建立长期关系,即使在建立关系的对象中,也应有不同的层次差别。对顾客进行选择和 区别的标准是顾客终身价值(顾客在其生命周期内为企业提供的价值总额的折现值),比照这个标准,企业就可以有效地确定关系对象和关系层次。
2.建立和管理顾客数据库。通过建立和管理比较完全的顾客数据库,企业可以更深刻地理解顾客的期望、态度和行为,从而可以更好地为顾客提供服务,增加顾客的价值。建立和管理顾客数据库本身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企业的目的是将顾客资料转变为有效的营销决策支持信息(如有助于识别高价值顾客群的信息)和顾客知识,进而转化为竞争优势。数据库信息要不断地更新,这样企业才会随时掌握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顾客期望、态度和行为,同时还可以开展顾客流失原因的调查。
3.为品牌资产经营提供组织或体制保证。我们认为企业应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职能管理 制"和"品牌经理制",为品牌经营提供保障。职能管理制适合于我们品牌较少的企业使用,它可使品牌管理由传统的直觉与经验型向知识为基础的科学管理转型。
篇8
关键词:时尚品牌;广告管理;服装市场
中图分类号:F71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9-0106-02
1 时尚价值观:奢侈品、时尚品还是潮流品
在时尚价值观的问题上,中国的时尚服装品牌首先遭遇到这样一个问题:你的品牌是奢侈品、时尚品还是潮流品?
奢侈品彰显的是财富地位,它更强调的不是个人的爱好、品位或社会角色,而是代表了财富、权势和地位;时尚品则更灵动多变,代表了最新的变化、趋势和发展。简而言之,奢侈品表达的是地位象征,时尚品表达的是品位和个性符号。奢侈品的魅力,在于只供给那些能够花得起大价钱的金字塔顶端的消费者。在奢侈品牌、时尚品牌之外,还有潮流品牌,它们是时尚品的简单创意新版,以更低成本的流水化工业制造,适应更多的中产阶级消费者,包括一些大品牌推出的下级品牌线,如Armani Exchange(A/x),以及一些独立的潮流品牌,如Gap、J・Crew、Banana Republic、Tommy Bahama和Abercrombie&Fitch等。
所以,服装厂商首先需要确定品牌定位的细分市场,为此他们需要了解市场的分层,以及各个区域市场的特点、趋势。
2 时尚品牌观:广告管理的重要维度
作为广告管理的重要维度,时尚品牌观的塑造主要体现在其品牌策略上。
品牌策略有两个因素:整合力和影响力。整合力包括品牌调研、品牌定位、品牌个性、品牌故事、品牌建构、品牌领导力、品牌推广和品牌分销等;影响力则涵盖了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个性特色,行业相关性和卓越程度。然而,目前中国服装企业的管理者们对于品牌策略的关注和投资还远远不够,他们更多是关注财务数据、执行状况,但实际上,消费者可以感受到的只有品牌形象。对消费者来说,企业经营的财务状况和物流执行等都是隐身幕后不可感知的。
3 时尚品牌的媒体选择:广告管理的关键阵地
现代媒体广告已经进入“品牌营销”时代。现代企业购买的不仅仅是广告时段本身,而更多的是其所依附的节目和媒体品牌,因为由节目品牌、栏目品牌、频道品牌汇聚而成的媒体整体品牌,能够未企业的品牌传播带来更高的商业附加价值;
品牌有表明商品质量的功能,这是其含义中的基本能效因素。
其一,对于消费者来讲,他们也非常希望可以通过商标来寻找到商品的稳定质量,从而获得贴有同样商标的相同商品的价值和质量的信用担保;
其二,对于企业来讲,通过与知名媒体活动品牌的关联。从而使得受众对媒体活动所形成的固有印象延伸到对企业品牌的认可,对媒体活动所倡导的精神认同延伸到对企业文化的欣赏,对媒体活动质量的信任延伸到对企业产品的信任,从而进一步促进对于企业产品、品牌的整体认同和信任;
其三,对于媒体来讲,通过活动也可以给媒体自身的品牌形象提供内容支持与内涵赋予,提升品牌形象与价值,从而提升广告客户的投资价值。
在这一点上,诚如凤凰卫视的老总刘长乐所说:“知名媒体与知名品牌之间存在着一种交互传播的关系,凤凰在宣传知名品牌的同时,知名品牌也在宣传凤凰”。企业通过广告管理的一系列手段,与媒体广泛合作,借助“议程设置”等理论,真正做到了两者之间的双效共赢。可以说是“刀切豆腐两面光”。所以,在实际的广告管理中,应该对行业媒体、专业媒体、大众化媒体、新媒体等不同媒体进行细分,合理选择。
4 时尚品牌的本土化视角:广告管理的突破口
今天,国际服装品牌纷纷登陆中国市场,而中国的消费者也热衷于追逐这样的西方时尚,那么中国本土服装品牌应该从哪里突破?也许,突破点在于富有特色的中国民族审美文化元素的应用,因为古老美丽的翻新,可以带来最新的社会和个人形象特色。“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这里同样适用。应该说,中国元素的应用,已成为本土企业打造高端品牌的重要武器。
高端品牌是具有较高溢价能力的品牌,即同等技术与品质的产品能卖出更高的价格。对陷身于如火如荼的价格战、促销战与终端会战的中国企业而言,打造高溢价的高端品牌无疑是最大的渴望。广告管理的突破口,就在于用本土化视角打造高端品牌,其广告管理基本法则主要有:把核心价值刻在消费者内心深处,与竞品形成鲜明区隔;与竞争品牌形成鲜明差异;战术性营销必须围绕品牌核心价值与品牌识别展开;在某几个点上对竞争品牌进行超越,尤其是在成本不高但顾客感知价值显著的地方;保持合理高价,保持品牌的档次与价值感;塑造“大品牌”与“业内领先”的强大地位识别等等。
5 时尚品牌的广告管理策略的赢效空间
进入新世纪,就品牌运作而言,凸显出品牌“新垄断时代”的来临、顾客忠诚度向“品牌崇拜”的进化、事件营销将令更多的品牌快速崛起、品牌销售之网络终端的强化、品牌虚拟化经营的兴盛等五大趋势。
中国国内的品牌,也有不少虚拟化经营取得成功的,比如温州的服装行业,据统计,温州目前进行品牌虚拟经营的服装企业有70多家,依托“珠三角”、“长三角”等地的产品代加工能力,涌现出如“美特斯邦威”、“森马”等一批知名的品牌服饰虚拟经营企业。品牌虚拟化经营的方兴未艾,也标志着品牌管理及销售“人海战术时代”的终结。这些趋势,对于时尚品牌的广告管理而言,产生了新的挑战与赢效空间。
5.1 广告管理与品牌价值积累
广告管理集约法则要求企业必须掌控广告支出的最大权限,把广告预算尽可能地集中于总部。许多实力雄厚的洋品牌进入中国后,主攻地方媒体,采用地区渗透的策略,这一策略的基础是洋品牌已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品牌知名度和品牌竞争力积淀基础。中国的本土品牌应当慎重选择,有效地实现品牌价值的积累。
5.2 品牌形象的建构与传播理念的注入
品牌形象是存在于人类心智中的图像和概念的集群,是关于品牌知识和对品牌主要态度的总和,是消费者对某品牌的总体感知、联想和评价。图像能对非常抽象化的概念做出具体化的补充。因此,消费者在对一个服装品牌认知的过程中常常易被一种具体化的影像所感染,这里的影像除了服装实际的着装效果外,还有一种存在于消费者脑海中的品牌应彰显于世人的姿态,即人们对品牌的一种期望值。
5.3 消费者的自我概念与品牌关系
消费者的自我概念而不是真实自我对于其消费行为起着极为重要的影响。菲力普・科特勒曾经说过:“我们有什么就是什么。”在当今的时代,或者可以这样理解。从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这一反面角度来看,那就是“我们认为我们是什么,我们就有什么”,而不再是“我们是什么,我们就有什么”。在一定的程度上来说,商品的品牌成了消费者自我表现的方式,也就是说,消费者购买商品的消费行为成为一种实现自我表现的途径,而在这一过程中,消费者的自我概念极大程度地影响着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进而影响了品牌关系。
5.4 品牌故事――一个值得期待的时尚童话
品牌故事是一个品牌向消费者传递品牌诉求的载体,没有故事的品牌不能称其为名牌,充其量只代表一个符号、一个名称。品牌故事是品牌在发展的过程中将其优秀的方面梳理、总结出来,并且形成一种清晰、容易记忆又令人浮想联翩的传导思想,说到这里,有人会联想到许多企业的广告,然而,广告只能让消费者在看到这些广告的瞬间记住品牌的名字,而对品牌要表达的理念并投有深刻的认识。品牌故事则是另一种形式的广告,是品牌发展过程中与消费者之间成功的情感传递。
5.5 品牌广告管理的其他细微层面
关于品牌的内涵,包含三个要素: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品牌个性、品牌定位、品牌建构、品牌推广、品牌分销、品牌形象、品牌领导力等等因素,都将被纳入品牌的广告营销管理体系之中,这是品牌运作的趋势,也是整合互动营销传播时代的必然选择。
篇9
关键词:旅游饭店品牌;经营与管理;思考建议
一、研究背景
我国旅游业是以大力发展入境旅游起步的,作为旅游业发展四大支柱之一的饭店业也随着市场需求诞生并逐渐发展起来。纵观历史,我国旅游饭店应该说是从上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涉足的,至今已有多年的发展历程。1978年,我国能够接待入境旅游者的饭店仅有137个。随着经济的发展,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期,通过许多渠道使得旅游的接待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旅游产业的实力达到了一定高度。到1989年,我国已有星级饭店135家,到1992年突飞猛进增加到1028家,1999年已经上升到3856家。进入21世纪后,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吸引了全球各大饭店纷至沓来,短短几年使得我国旅游饭店行业被卷进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去了。在这种有压迫感的环境下,一个旅游饭店的好品牌往往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经营好旅游饭店品牌将是出奇制胜的一招。
二、我国旅游饭店品牌经营与管理中的问题
在我国旅游饭店空前繁荣发展的同时,其品牌的经营与管理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透过我国旅游饭店品牌经营与管理的多年发展经历,我们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 饭店经营规模小
自我国进入WTO后,外资饭店不断涌入,使得我国本土饭店遭到了巨大冲击,为了增强本土饭店实力,我国许多饭店纷纷采取合并策略。但是目前国内个体饭店还是居多,我国旅游饭店总体规模还是很小,而且有些饭店没有认识到饭店品牌的重要性,甚至是淡漠。不仅如此,很多饭店追求短期经济效益,没有注重长期发展规划,使得我国旅游饭店在国际竞争中显得实力不够强大,其品牌也未能做大做响。
(二) 饭店品牌经营成本过高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许多旅游饭店在住宿饮食和环境上有了很大的改善,使得经营成本上升。但是,在估算成本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一方面,在追求高质量好品牌的时候,往往将其经营成本不能控制在预算范围内,从而导致经营利润下降、饭店经济效益不好。另一方面,在竞争激烈的国际环境下,我国很多饭店为提高其知名度,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耗费大量财力物力。
我国最新的旅游饭店经营成本统计数据显示,他们的平均食品成本率为43.76%,平均酒水成本率为36.27%,平均人工成本率为35.68%,平均能耗成本率为13.47%,平均员工流失率为6.55%。另外,2009年度我国餐饮百强企业的利润为10.43%,比2008年度百强企业下降约3个百分点。
(三) 旅游饭店信息化程度不高、服务质量低
与国际旅游饭店相比较,我国很多旅游饭店处于劣势,造成劣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源于其接受信息不够快捷,信息流通渠道狭窄。我国很多旅游饭店在资金、理念、市场网络、高新技术、品牌文化等方面远远逊于国际饭店,因此在经营上处于下风。另一方面,虽然我国旅游饭店的服务态度正在逐步地改善,但是却还远远没有达到国际化水平,对待工作的细致程度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四) 饭店品牌经营与管理的人才稀缺
二十一世纪是人才济济的世纪,然而也造成某些产业人才流失与严重稀缺的局面,我国大部分旅游饭店正在遭遇这种困境。
篇10
我国品牌服装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的全面提升的时代,但在品牌服装发展的过程中也会不断出现出许多新情况,服装设计资源管理观念和技术的引入,是服装产品与品牌向前迈进的重要一步,对品牌服装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品牌定位。服装产品设计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企业行为,品牌服装企业中对设计资源的管理,有利于明确产品定位和品牌风格的延续。把服装设计资源纳入企业管理的之中,有效地实现了设计和管理两门学科的交叉,使企业团队之间得到无障碍沟通,提升企业的产品设计效率,有利于企业对设计工作及产品生产的监控。
(二)有利于企业分工。品牌服装企业对设计资源的管理在服装产品的开发、生产等环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成为设计产品成败的关键,它可以有效地实现企业内部设计相关因素的调动和分工,增强企业的活力,使产品不断的创新,扩充设计的内涵和外延。设计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它与管理结合的必要性,设计资源管理决定着设计资源和资源管理的发展方向。
(三)提高产品竞争力。设计资源管理还能促使企业培养和建立一支优秀的设计团队,团队成员能够很好地利用企业的设计资源,互通有无,提升产品的竞争力。转变服装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将企业的设计资源、各部门及部门之间的人员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协调,能够在尽可能小的成本下进行产品生产,从而完成企业的设计战略目标,提高服装设计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总之,对设计资源的管理是一个永动的过程,将各种不同的、分散的设计资源运用不相同的方法进行整理、组合、配置,以达到最优化的效果,更好的激发企业创新潜力。
二、设计资源的管理策略
品牌包含物质属性和文化属性,包括格调、品质、工艺、形象、标识等方面的内容,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都是通过设计、材料、设备等资源共同协作产生出来。将这些资源进行科学的管理是品牌服装进入国际市场的有力保障。
(一)人才资源的管理策略。品牌服装企业中设计资源管理的贡献是无形的,它可以在任何一个能产生交流的领域发挥作用。在所有的设计资源中,企业的注意力最终汇集到最难整合,也是最关键的人才的因素上来,对人才的管理是整个资源管理系统能够合理有效运作的首要条件。对设计师的管理影响着设计资源管理的每个层面,人才的合理管理以及优秀人才的引进会激发企业设计能量。设计工作涉及到不同领域、不同专业的人员的相互合作,成员存在着背景、经验、知识和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这是团队创新力量的源泉又是团队内部产生分歧的主要原因。对于人才的管理的策略是,把设计管理者设定层级制,明确职位、能力、任务、管理范围与内容,通过这种管理制订企业设计政策及推动设计组织运作所需的各方面支持等。设计管理者在完成企业既定目标的前提下,还要充分尊重设计师的才华,合理分配任务,根据工作特点制定工作时间,不断地培养和巩固设计团队的创新能力和价值,以及在整个资源中的地位,也使得企业在设计创造价值方面受益。
(二)材料资源的管理策略。材料资源是品牌服装设计管理系统的重要物质保障,只有了物质材料的依托,图纸上的设计才能转化为真正的企业产品。服装设计的材料资源主要包括面料和辅料两大类,它们足以影响企业生产成本、产品风格与产品生产周期,以及后期的设计的细节、生产程序,甚者营销策略等环节,所以品牌服装企业要对服装材料资源进行科学的管理,才能发挥其优势,对材料资源的管理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1、确立选取依据。品牌服装企业可以根据品牌定位选择材料的风格、价位和材料功能等,并且明确面辅料的选择和识别标准,尤其是具有特殊功能服装产品材料的选取,以便企业在以市场为导向的情况下,做到有的放矢。
2、规范材料使用。当服装生产商确定好所需的材料尤其是面辅料之后,要及时提出相应的独家使用权。在企业内部开发独特的材料时,设计师要申请专利,并且很好地运用到产品设计中去,推出新的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开发出独一无二的服装产品,做好销售计划。
3、形成材料资源库。服装材料的采购信息包括品种、产地、风格、价位等,服装企业将搜集到的材料资源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分类和整理,形成一套与企业产品相吻合的材料资源库,以便制定材料采购规划,明确产品项目,建立检验标准和管理模式,确保企业的材料选取工作有序进行。
三、信息资源的管理策略
服装企业面对的是激烈的市场竞争,谁能更充分、有效利用信息资源和技术全面加强企业管理,谁就能及时而准确的把握市场动向、快速地回应市场,提升产品的市场投放速度,在竞争中占得先机。在这个服装产品更换频率相当高的时代,产品之争的实质是信息之战。可用于产品设计开发的信息资源非常广泛,可受到当时的科学技术、社会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设计管理者及设计者需要耐心的对其进行捕捉、甄别和管理,才能使其成为企业的有用资源。服装企业涉及到的信息资源主要包括服装的色彩、面料、款式等方面最新的动态与趋势预测,以及品牌产品之间在设计、价位、面料、品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要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牌就要对该品牌的顾客需求、销售数据、市场反馈、竞争品牌等信息进行深入细致调查分析,以便对新产品进行科学的企划。信息资源的管理是信息收集、价值提炼与结果评价的动态过程。服装企业要从初步收集到的海量信息中提取出与产品定位及文化内涵相符合的有效信息,再进一步确定其有效程度,还需要企业管理人员及设计人员对其结果进行评估,再决定其在市场上的投放计划及价格标准等。
四、技术资源管理策略
科学技术的进步促使传统的服装产业不断更新,如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规格制定、互联网信息传输等科技都运用到服装产品开发设计流程中,原材料数据管理、销售价格定位等已经成为企业在全球市场竞争中生存所必须掌握的技术。创新技术在品牌服装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
(一)生产制造的机械化。品牌服装生产加工注重质与量的结合,促使新技术和新设备不断的投入使用,改变传统的加工方法和生产管理模式,使服装生产朝着专业化、机械化、自动化的方向纵深发展,对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有更好的保证,促进服装生产加工的工艺、技术及质量不断提升。
(二)服装产品设计电子化。服装产品设计电子化主要体现在数字电子产品对服装产业的影响,企业生产的电气化、集成化、数字化使设计产品更标准。服装产品的数字电子化可以缩短设计周期,设计数据更科学并能够更快捷的传输,使复杂的生产流程变得简单化,降低企业生产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