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建筑规划范文

时间:2024-02-28 17:59: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疗建筑规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疗建筑规划

篇1

建立区域医疗协同,实现不同规模的医疗机构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分工协作,合理地使用、调配有限的医疗资源,避免资源浪费是新医改提出的要求,而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共享与交换平台,是实现区域医疗协同的重要支撑环境。

卫生信息化建设是行政管理问题

“小病到社区,大病进医院”终归是一种理想的、崭新的医疗服务模式,它势必与传统的医疗服务模式和就医习惯产生激烈的碰撞,并且这势必会触及一些集团的利益。

一方面,由于中国传统的医疗模式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同时对生命和健康的追求又是无止境的,因此人们不管得了什么病,即使再拥挤,再难挂号也要去大医院找名专家,而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却门可罗雀。而且,这种现象与地域、经济水平和患者的贫富没有关系,即便大医院的医药费报销比例再低,很多人也不在乎。另一方面,新医改要求大型医院逐步过渡到疑难急重症的保障,但对于运营成本本来就非常高的大型医院来说,如果只靠住院而放弃门诊,是否能够支撑其长期平稳地运行,也是医院和管理者所要面临的问题。

医疗信息化是新医改的推动力之一,但医疗信息化不仅仅依赖于技术应用,也依赖于良好的制度设计。如果没有制度设计和安排,仅仅依靠信息技术推动新模式的建立显然是不够的。区域卫生信息化不单是技术应用问题,更是行政管理问题。因此,必须真正提高决策者的认识,必须要有政府和决策层强有力的介入和协调,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才有可能成功。

新医改催生区域医疗信息化

前几年,全国各地都建立了计划免疫、妇儿管理、传染病直报等很多系统,这些系统可以把基层信息直接报送到卫生部,有力地支持了国家卫生行政部门的管理和决策。而新医改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区域医疗,并实现区域内的医疗资源的合理使用、调配和协同。这就要求医疗信息平台区域化,必须把区域内的医院、社区和公共卫生系统进行整合,避免烟囱,以支持地方政府卫生主管部门的决策。而区域信息平台的建设又催生了就医一卡通、双向转诊等新的应用,因此新医改是区域医疗信息化的驱动力。

据薛冠华介绍:2009年的珠海市两会上,有政协委员提出了实现全市“就医一卡通”的提案,被市政府确定为重点督办提案。后来由于提案涉及民生,又被确定为珠海市“十大民生工程”。非常巧合的是此后不久,卫生部就颁布了《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指南》和《技术解决方案》。目前,珠海市就医一卡通和区域医疗信息平台项目,作为政府投资项目已经立项,并正在进行前期调研,规划设计和概算等工作。另据戴文灿主任介绍,尽管珠海市被确定为经济特区,但仍然是一个地级市。全市常住人口150余万,目前拥有600余家医疗卫生机构,其中医院、卫生院54家,社区和农村卫生服务中心288家,其他医疗卫生机构342家。“珠海的人口规模和医疗资源特点,非常适合进行全市的区域医疗整合和协同,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珠海区域医疗卫生平台的总体目标

通过建立珠海市区域卫生信息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实现珠海市居民持卡(社保卡、身份证、诊疗卡)就医一卡通,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的健康服务,共享居民健康档案,支撑新医改各项措施落实,支持卫生行政管理和科学决策,达到合理调配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效率、降低医疗成本的目的。

以珠海市区域内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的采集、存储为基础,建设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整合异构异源数据,自动产生、分发、推送工作任务指令,实现珠海市居民统一身份认证,改造和完善现有业务系统,实现互联互通(互操作性),在整合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支撑各种医疗卫生业务和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为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医疗卫生服务活动提供技术支撑环境。平台建设要遵循标准,保护居民隐私,以居民健康服务为中心,同时提供卫生管理和辅助决策服务,支撑新医改各项措施的实施,为政府其他部门及医疗保险等第三方机构提供信息服务和接口,达到合理利用医疗资源、支撑区域医疗协同和分级医疗、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开放性和标准化是关键

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建设是一个新生事物,而各地实际情况不同,又没有很多成功经验可以借鉴,因此只能摸着石头过河,逐步探索创新。从厂商的角度来看,由于很多公司是从HIS转过来的,对于区域医疗也是新手,各家的解决方案也是良莠不齐,加之缺乏权威的第三方认证,很难对厂商的解决方案进行判别。戴主任说:“面对这样的情况,珠海的建设规划把重点放在了坚持标准化和开放性两个方面。把握住标准化和开放性这两点,不仅可以符合国家制定的‘3521’规划,实现国家、省、市的三级信息集成和共享,还可以实现老百姓迫切呼吁的社保结算跨区域之间交换和共享。”薛冠华也表示:“如果没有把握住标准化和开放性,那么这个系统就是非标准的、非主流的,就无法实现与其他城市共享。同时,也为今后进一步的互联互通改造,增加了难度和成本。”

注重历史数据和信息的继承

在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建设的方法学方面,珠海市的规划强调“快速实现异构系统数据的互联互通,最大限度地继承各医疗机构的历史数据,尽可能地减少对其前端应用的干预,避免推倒重来和重复投资。”这样既可以降低医院的改造成本,又可以不干预医院原有的管理模式,还可以使数据具有很好的继承性,为今后平台数据的进一步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由于以前没有实行实名制就医,各个医疗机构信息系统中的很多历史数据如何匹配整合,就成为一个关键的问题。医疗信息和数据关系到居民的健康和生命,因此很多地方在进行区域整合时宁可丢弃这些死数据,也不能因为数据整合而出现错误。而珠海的思路是:通过建立患者主索引(EMPI)和详细的居民身份匹配方案,明确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把不同系统中的信息整合到一个居民的身上。在不影响医疗卫生机构正常运行的前提下, 把同一居民在不同医疗机构信息系统里的数据进行匹配并抓取下来。这样任何一个珠海市民在任何一家医疗机构看过病或者做过卫生干预,只要有记录,就可以把他的个人信息全部继承下来,形成健康档案并实现共享。

区域医疗信息平台的主要内容

从医疗卫生管理者和决策驱动者的角度来讲,珠海市将区域卫生数据中心建设的内容划分成:集成平台、医院端、社区端、以及基于整合数据的二次开放和利用四个部分。

集成平台就是建设以电子健康档案为基础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完成平台技术架构设计,建立区域卫生数据中心,实现异构异源数据集成和共享,建设居民健康信息平台。同时,实现一卡通、一单通、一本通,以及双向转诊、预约挂号和区域影像共享。

医院端实现以电子病历为基础的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和改造。对医院原有的HIS、LIS、RIS进行改造,建设电子病历、临床路径、远程会诊系统,以及合理用药和医生知识管理系统。

社区端完成社区卫生信息系统的完善和优化。包括建设以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的社区信息系统,优化和改造现有的社区卫生信息系统,对现有妇幼信息系统和计划免疫系统进行改造和集成,建设“六位一体”的全科医生工作站。

基于整合数据的二次开发利用,即开发院前急救、慢病管理、大病筛查、症状体征监测及疫情预警、应急救援调度、绩效考核、阳光用药、行风考评、费用控制与医疗质量监控、以及物流配送系统。

打好集成基础,实现二次开发

篇2

关键词:医院建筑以人为本安全质量管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医疗服务、就医环境提出更高要求,医院的整体规划与设计做为医疗服务的基础建设,对卫生体系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医院的建筑设计规划是一种特殊的公共建筑,也是民用建筑中最为复杂的一种,它是集中医学建筑学、医疗设备工程学、预防医学、建筑规划学、科学信息、医院管理学为一体的多学科、多领域应用成果的综合。笔者根据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现状,结合工作,在倡导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对新时期医院的更新改建及建筑设计规划提出几点意见:

1. 医院的更新改造是新时期医院建设的重点

1.1正确分析新、旧建筑的关系

近几年来,我国城市医院改扩新建已进入,在原有规模上发展,在老建筑基础上再建设,这是多数医院建设发展的特征。医院建设应更注重如何提高原有医院的工作效率与医疗品质,改善及规范医疗环境,适应医院现代化的要求,改扩建项目将成为医院建设的重点。

我国早期的医院建设受到条件所限,缺少整体规划与发展构想,功能不完善,难以满足新时期医院现代化的要求。如果舍弃旧建筑完全新建是人力物力的资源浪费。许多医院采取更新的方式进行局部新建或翻修,一建一改,统一全院建筑风格,布局更合理,环境改善,适应时展的就医需求。单体新建之前需要远期规划,避免不适用的“样子货”出现。新、老建筑之间的互补,使旧建筑在改造整合中为医院建设发挥作用。

1.2建设前的可行性预测

目前,大多数医院对要新建与改建的项目没有进行建设前的可行性预测,而医院的建设需要周密的准备分析论证,对要建项目的实用性、科学性、经济性、远期性、以及用地指标、建筑规模、建筑层数、建设模式、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通过对医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及前期策划准备工作,探讨医院建筑规划,设计与建设应以“病人为中心,员工为根本”,实施人性化规划、设计与建设,符合医疗流程,满足医院对安全与感染的控制和管理。

1.3避免我国现代化医院发展的盲目性

在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中,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又将医疗机构改革提上议案,为解决百姓看病难的问题,国家投资扩建全国70%县级医院,加大农村基层医疗服务力度。在医院建设急剧发展的过程中,不免会出现规划与建设上的盲目性,缺乏对现实情况的周全考虑,盲目扩大规模、追求高标准、大气派建筑等观念上的误区。

医院规模应符合当地经济基础、人口增长及服务半径。在基层医疗建设中,一味的追求大规模是不切合实际的。高层医院建筑虽然可以缓解城市拥挤程度,但是不是适用于每所医院,更不能将其作为建筑设计中现代化的标准。对于医院而言,现代化应体现在科学设计与便于使用上。

2.医院建筑设计中以人为本的主导思想

2.1病房的设计及内、外部整体规划

病房设计概念的更新体现在功能环境、卫生环境、空间环境、人际环境的设计。为住院病人创造安静的康复环境,除了合理进行医院整体布局外,还需使用特殊建材处理噪音干扰。争取良好朝向应以自然通风、采光,减少人工环境取代自然环境,建设新时代的绿色医院。多床房间的设计中,需为病人提供明确的个人领域空间,满足病人对隐密性的要求。病房外部简洁、内部舒适考究,注意色彩运用,以清新淡雅为主,营造家庭气氛。对于特殊病群做特殊处理,如儿科病房,适当增加室内装饰,消除患儿对单一白色病房产生的恐惧心理,利于康复。

2.2就医流程及便利交通路线

前来就诊的病人和家属心理负担严重,容易产生焦虑和不安情绪,如果医院没有清晰明了的就诊路线指示图,对他们带来极大不便。对于内、外科系统都很重要的辅助检查科室,可以多设检查窗口,减少由于科室设置太远,导致病人一路询问送检路线的麻烦。引入电子数字化查询系统,并结合清晰明了的指示图,这个问题即可解决。

医院外部交通流线是否通畅,直接关系到医疗行为和就医流程的便捷和效率。一般医院车流与人流重复交叉,不做分流处理,造成流线复杂不能迅速抵达目的地。设计分流路线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建立急诊“绿色通道”,实现人车分流、医患分流,优化服务流程,简化服务环节,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2.3医院外部环境的基础建设规划

人作为多元化生物不可局限于单一生活范围,环境的改变直接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医院不应只带给医生和患者白色恐惧的心理,创建适当的生活场所,如增加绿化带,安置健身活动器械及设置休闲吧等,使医务工作者在闲暇之余有更多放松排遣的机会。病人可以摆脱乏味的病房,去体验健康人所拥有的快乐,从而达到机体与心理全面健康的新标准。对医院外部环境进行合理的建筑规划,是“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指导思想的充分体现。

3.从医院质量安全管理角度加强医院建筑规划与设计

3.1医院的安全质量管理是医疗工作的重中之重

医院安全和感染贯穿于医疗工作的每个环节,体现在病人治疗的全过程。特别是H1N1病毒和SARS感染的快速蔓延等高危害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使医院安全质量管理备受关注。医院安全管理不仅包括消防、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以及突发事件的处理,还涉及医院空间动态规划等。

3.2通过合理的医院建筑将安全隐患降至最小

篇3

关键词:整合;肌理;山水空间

中图分类号:TU246.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0)06-0119-05

1、项目介绍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位于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大珠江三角洲地域,项目建设瞄准21世纪现代医院建设理念,不仅要体现现代医院以人为本的人文理念,还要吸纳包括数字化在内的高新技术医疗装备,实现高起点高水准的设计思想。在医疗环境方面不仅提供优质医疗内外环境,更要纳入环境安全的崭新理念,实现构筑应对公共突发卫生防卸体系,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可靠成本合理的医疗服务。该项目投入使用后成为服务本地及周边地区的集医疗服务、科研教学、疾病防治为一体的重要公共卫生基地。

项目位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惠州西湖的核心景区之一的南湖西岸边.南侧紧邻飞鹅岭公园,西侧为城市主干道鹅岭北路,北侧为交通枢纽圆通桥,地理位置显要。该医院是三级甲等医院、全国百佳医院,担负着全市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急诊等7项中心任务。本次设计总床位规模1300床,日门诊量为5000人。项目用地面积为61529m2,新建建筑面积约101038m2(地上73528m2+地下27780m2),其中一期地上建筑面积65183m2,二期地上建筑面积8075m2。

2、项目的规划设计

2.1 项目规划原则

2.1.1 “以人问本,以病人为中心’

从“人-机-环境”和谐共生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医院的环境布局,考虑医院特有的交通组织和环境组织,力求为病人创造舒适的治疗康复环境。

2.1.2 充分考虑城市设计元素

建筑是城市设计的一部分,没有哪个建筑可以脱离城市设计而独立的生存。在设计中,尽量的从城市设计的协调性评价中心人民医院的规划,将规划纳入城市设计的范畴,创造出连续的城市空间环境和人文环境,使建筑真正的融入现有的城市设计规划。

2.1.3 创建安全高效的医疗园区

医院的医疗体系必须建立在安全、高效、快捷、安全与次序的基础上,通过形成人流、车流、物流、信息流系统等不同层次的“链”,从而形成完善配套的医疗服务体系,构成医院高效安全的综合网络,保证系统的无障碍运行,并体现现代化医院的先进工作流程及特殊的功能要求。

2.1.4 生态化的环境设计

充分利用现有的依山傍水的自然条件,将山光、湖色、阳光、绿色形成的整体环境结合建筑功能布局,创造出优美和谐、富有特色的空间环境,提供良好的医疗环境和病人的康复空间。同时考虑环境安全和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污染控制等问题。

2.1.5 规划的前瞻性、合理性和经济性并重

一次规划、分期建设,处理好现在与发展,需要与可能的关系,使项目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的同时不能影响医院的医疗服务。因此.方案的设计在体现先进合理的同时,应充分考虑实施的可能性。合理安排建设步骤,作为“一次规划、分期实施、分轻重缓急安排”。

2.1.6 考虑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的特点

本地区地形变化复杂,河网纵横、长夏无冬、气候湿热。总体建筑风格轻巧通透,在设计中我们充分考虑地域特点,着眼于沿海地区的气候特点,通过现代建筑的设计手法.诠释出传统的建筑风格,形成具有文化内涵的建筑意境,与城市的历史和文化的要素相互协调。

2.2 项目场地现状分析

2.2.1 场地的有利条件:

(1)用地区位条件优越,交通便利:西侧为城市主要干道鹅岭北路,北侧为交通枢纽圆通桥,位置显要,交通便利,为营造一个高效、方便的现代医院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地理条件。

(2)建筑周遍景观资源丰富:位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惠州西湖的核心景区之一的南潮西岸边,南侧紧临飞鹅岭公园。得天独厚的景观资源,在同类医院中是难得一见的。

2.2.2 不利条件

(1)用地面积指标不足:由于整体医院是在原医院地址上改扩建,所以用地面积紧张。整个医院用地面积仅为61529m2,与1300床规模的综合医院指标相差较远。

(2)场地形状不规则.高差比较大:用地形状大致成三角形,南靠飞鹅岭山.用地边界随山势蜿蜒曲折。东侧和西湖比邻。边界与岸线粗呼应,整个地势南高北低,南部地势较高且地形复杂。

(3)保留的医技和北楼对规划影响较大:保留的两栋建筑位于基地中部。且医技楼与主要朝向成45°夹角,对整个规划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把旧有的建筑如何合理的融八到新的规划中,在功能和建筑造型上和新的的建筑成为一体,是这次设计的一个重点、难点。

(4)分期拆迁对规划的影响:业主根据医院现状。提出分期拆迁的计划,考虑到院区内现状建筑复杂.拆迁顺序对规划形成了约束,

2.3 规划创意

方案从功能和环境两个主要方面人手,通过医疗主街和沿湖绿化景观两条轴线,将建筑和环境空间组织起来,实现完善高效医疗服务功能和自然宜人的景观环境品质,形成人――机,人――环境之间的协调,体现医院生命与健康的主题。

针对医院原来规划无序,杂乱的现状,且场地存在着很多的不利因素,我们在针对项目的规划过程中提出了下面三个策略:

(1)整合功能:设计采用相对集中的建筑布局,以医技楼为中心,门诊、病房围绕其展开布置,三者通过医疗街联为―体,联系便捷,营造一个全年无风雨无障碍的诊疗空间。

(2)理顺肌理:院内原有的建筑是在不同时期内完成的,形态多样,肌理较为紊乱,由于北楼和医技楼是保留建筑,新建建筑形态必须与二者相呼应。沿湖建筑与医技楼垂直,取得良好的观湖景观面,靠山侧病房与北楼平行,具有山景良好景观,整个院区的主要空间脉络清晰,次序井然。

(3)营造山水空间:惠州是全国闻名的山水园林城市,景观资源丰富,而本项目又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惠州西湖的核心景区南湖西岸。位置显要。设计时,我们结合岭南造圜的手法。建筑与园林相互渗透,采用建筑架空,半围合庭院以及内部中庭空间等方式,形成屋中有园,园中有屋的建筑格局。在医疗主街两侧,布置精致的院落,病房楼之间设置半围合的花园,门诊楼屋顶形成空中花园等。在有限的用地上营造无限的岭南建筑风情,给病人提供了园材式的诊疗空间环境。

3、过程方案比较

方案一:(1)门急诊位置偏。与城市道路

丁宇路口关系不佳。(2)新建的病房区护理部较远,相互联系不方便。

方案二:(1)门诊部人口正对交通枢纽圆通桥口,容易对城市交通造成拥挤和压力。(2)病房区西侧的护理单元和北侧的病房楼距离过近,南向遮挡比较严重,使北楼日照受到影响。

方案三:(1)门诊部没有进行梳妆尽端式布置,不利于按科室分区就诊,容易造成流线交叉。(2)病房区西侧的护理单元和北侧的病房楼距离过近,南向遮挡比较严重,使北楼日照受到影响。(3)病房区南侧的护理单元偏东西向,朝向不合理。

最终采用方案(1)门诊部梳妆尽端式布置,有利于分科就诊,弧形立面与城市道路取的协调。(2)医疗主街贯穿门诊、医技与病房区,各功能分区设置紧密,营造集中式的诊疗空间(3)病房区各护理单元具有良好的朝向和景观

4、最终采用方案介绍

本工程用地紧张,形状不规则,分期实施的划分使每一期用地形状更为复杂。在规划中采用系统工程设计手法,根据现代化医疗建筑的科学高效安全人性化设计理念,为医院新时期建设创造崭新的整体形象。医院主人口广场及门急诊位于重要城市节点,五路汇集,弧线的形体体现了现代包容的建筑品质,为医院提供了城市多角度的完整形象。主入口广场充分利用医院得天独厚的地利优势,将城市、医院建筑、西湖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方便联系各城市道路人流,将对称挺拔的医院建筑人文景观和青山碧水的自然景观完美结合,呈现特色鲜明的医院形象。

医院规划整体布局以医技科室为核心,通过医院主街方便高效地联系门急诊和各期住院部。医院主街同时将新老建筑联系为一体,形成空间丰富的医院主街环廊,穿插于新老各期建筑和绿化庭院之间,使医院各期建筑医疗功能之间的便捷联系和灵活布局成为可能,实现了医院新老各期建筑卫生资源的整合。

4.1 科学合理的功能分区

医院总体上包括门急诊医技区、住院区、感染病区、行政后勤服务区。

面对鹅岭北路主入口,围绕保留医技楼、病房楼由北向南依次布置门急诊、医技、住院部,由医疗主街一医院空间的主轴线将新老各期医疗建筑联系起来。

根据各医疗功能特征:急诊、医技部分采取半集中式布局。缩短流程。门诊采取多翼式开放型布局,尽量利用自然通风采光。需要较大空间的高层住院部布置医院保留北楼南侧,位置尽量减少对保留北楼的影响。住院部分期建设共设三翼,围绕医疗住街采用“品”字形布局。

在用地与城市的交界处,建筑形体顺应了用地形状特征,使建筑尽可能呼应城市环境:沿城市界面形成连续流畅的广场空间,合理组织各种流线。

在医院环境内部,通过建筑形体的调整,使建筑形态呼应自然环境适当转折,从而留出较大的绿地。这样的空间关系即顺应了城市形态,又使各部分绿地化零为整,减少了原先用地边角与内部空间的浪费,提高了空间的利用率。

4.2 入口与方位

综合考虑医疗卫生问题和院区的公共安全卫生问题,在方案中设置了以下的出入口:

(1)医院的主要出入口:主入口的广场设置在人流的主要来源一鹅岭北路北段,急诊人流、车流一进入主广场立刻与门诊分流。

(2)医院次入口:沿着鹅岭北路南段设置医院次入口和住院广场,主要为出入院的病人、探视人员。

(3)后勤出入口:作为备用出入口,位于医院沿湖东侧道路,减少对主要医疗人流、车流的干扰。

(4)污物出人口:设于鹅岭北路偏南,靠近太平间、传染病区和后勤保障区。

(5)Vip出入口:做为备用出入口,位于医院沿湖东路道路。

4.3 人员流线分析:

中心人民医院未来日门诊量达,5000人次。共设有病床1300张。由此推算,再加上一些不定因素,医疗区日人流量负荷高峰值大约在16000人次,常态按峰值的75%计,约为12000人。如何规划各种人流、车流、物流是保证医疗流程顺畅的关键所在。

(1)门诊人流:为医院最大人流量之一,日门诊量达5000人次,陪同人员的比例按1:1.5计,则门诊人流峰值达12500人次。常态按峰值的75%计,接近万人。设计中采取发散式人流组织形式,根据医疗流程按三级分流模式均匀分散人流。患者由医院主出入口广场可以到达急诊、急救、儿科、筛查诊室的独立出入口,实现第一级入口分流。二是医院主街分流:患者人流由医院主街中的自动扶梯等竖向交通到达各门诊单元,利用医院主街一医疗区中主要人流交通区域。完成门诊患者的第二级分流。三是候诊分流:各科室候诊区域与交通区域分开,实现由科室到诊室的分流・

(2)急诊人流:急诊人流量根据经验数字,与病床数可按0.4-0.6:1计算。从医学发展趋势看。急诊量有上升的趋势,按0.6:1计算,医疗区日急诊量约780人。患者由医院主出人口广场可以到达急诊,在首层拥有稳定的区域候诊、检查、治疗、输液、观察等清晰的功能组织流线

(3)急救人流:有独立的出入口,以及独立的急救、手术、抢救、检查的区域不扰的流线。

(4)住院和探视的人流:病床数为1300床,探视人员按每床1-1.5人计算。则探视人员约为1300-1950人。住院部人流主要由医院次入口,经住院部广场,由住院部大厅的病人梯、探视梯、各类电梯垂直交通进行分流。

(5)医、技、护人员、管理人员、后勤人员工作场所相对稳定,由工作人员入口和工作廊确定流线。

4.4 交通流线分析

通过对场地和医疗流程的分析.合理组织人流、车流、物流。实现人车分行的交通概念.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实现便捷和高效的医院交通。

围绕用地设计车行环路在院区中形成一个相对闭合的环路,将各主要出入口广场联系起来。主要交通负荷被限定在院区,将停车场布置靠近出入口和用地周边,使车辆行驶范围控制在周边,用地内部均为步行系统,从而保护了中心绿地的景观环境和步行空间的连续性。在交通组织上尽量体现洁污分流的要求,病人活动的流线与物流、后勤、感染病区分别设出入口。

(1)门诊车流:汽车进入院区后直接由建筑进入地面停车场或者地下停车场。

(2)急诊急救车流:在医院的主入口广场分散到急诊,进入急诊停车区,急诊车在急诊停车区有停车维护区域。

(3)住院部车流:在进入医院的次入口广场后,进入地面停车场或者地下停车场。

(4)洁物:由后勤出入口进入院区环路后,进入地下车库,然后分配到各个功能区域。

(5)废弃物品:流程主要利用各部门的污物电梯,送到地下室。经过专用的污物通道集中后,由密封的通道通过专用的车辆集中到地面。

(6)停车场:根据建筑功能状况和建筑功能布局采用地面和地下相互结合的手法,主要分布在医院主要出入口附近。

4.5 建筑平面布局

(1)以医技科室为核心的理念

集中设置的医疗区由门诊、医技、病房、

儿科和内科中心组成,各部分以原有医技及扩建医技为中心呈围合状布置。

北侧为门急诊部分一沿城市主干道和医院前广场布置,方便患者。

南侧为住院病房部分一将住院病房布置在院区内侧,濒临湖面,有良好的景观和朝向.适当远离城市道路,有利于维持住院区安静的环境。

高压氧舱位于临近住院部分,方便住院患者使用。

科研办公楼位于西北侧,相对独立,便于营造良好的办公环境。

(2)医疗街的理念

为了使患者、家属及探视者在医院就诊过程中,有一个清晰的路线,医疗区内部交通流线必须做到简单、明确,不迂回曲折。为此我们采用了“医疗街”的形式。医疗综合楼由东西、及南北三条医疗街组成,三条医疗街将各种功能、新老建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构成了本方案建筑平面布局的一个特色。

门诊部主街――联系门诊各部门及医技科室。

住院部主街――联系住院部各部门及医技科室。

主街之间为医技部,这样的布置方便门诊、住院人群联系医技部门。沿“医疗街”布置垂直交通、休息空间和候诊空间,这些空间都有室外庭院相联通,具有充足的采光通风与绿色景观。

(3)医患分区分流的理念

门诊、医技、护理单元均按医患分区分流的原则,让患者和工作人员有各自独立的垂直交通和用房区域,方便管理。

(4)现代急救医学的理念

急诊部设有普通急诊人口、急救人口、感染门诊入口,并设有专用通道、宽敞的大厅,不同通道可将急诊患者分别送至极危重、次紧急、普通诊区。

急诊部设有大空间的集中抢救区、EICU、手术室及留观病房,还设有X光、CT等必要的医技设备,能保证24小时正常运转。

5、景观规划设计

景观规划设计结合项目的地域特征和用地特点,借鉴岭南山水园林的设计手法,在用地面积较紧的情况下,精心设计,创造出精巧别致的,富有岭南特色的建筑内外空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借景:充分利用用地独有的依山傍水的自然条件。将山光、湖色、阳光、绿色所形成的整体景观环境,结合建筑功能布局创造出优美和谐富有特色的建筑环境,提供良好的医疗环境和病人的康复空间。

(2)造景:在院区医疗综合楼群周围布置尺度合适的绿地广场空间,同时结合建筑底层架空,使其成为建筑与城市对话的一个缓冲景观带,在建筑内部布置多地组织和空中院落,改善通风采光条件,使建筑融于自然。

(3)体现地方特色=在空间营造、植栽配置、铺装材料选择及景观构筑物的设计中,都充分的考虑了地方因素,做到因地取材,择地选材。在病房楼南侧布置南方园林特征的花园景观,有挑空的露台、浅水、休闲座椅等,成为患者、医患之间交流的室外场所,并美化住院环境。在远区规划建筑与病房楼之间设置密集高大的乔木、观赏性灌木及草坡等,达成视线、噪声和卫生的隔离,保证医疗区安静、安全的环境条件。

6、节能设计

在这个项目的设计中,针对医疗建筑特有的设计要求,从节水、节地、节能三个方面进行绿色建筑设计。

6.1 节地

(1)利用地段条件,根据地段日照、风环境、绿化以及原有建筑及周遍交通状况,对建筑进行合理的规划布局,调整建筑朝向,人流朝向,入口及功能分块等要素,创造适合该地段的病房大楼。

(2)利用现有用地,合理结合原有建筑功能,达到用地的最大利用和功能的最优;同时考虑发展和扩建的可能,主动预留空白和未定性,考虑二期医院和预留发展用地相结合的多种可能,合理布置各入口和功能分块。

6.2 节水

(1)充分利用雨水(2)院区内给水采用节水措施(3)良好的排水系统

(1)建筑体形简洁,外墙面少,南北朝向,有利于节能。

(2)使用新型的墙体材料

(3)采用相变蓄热地板,有效蓄热,平衡不同时段的热环境要求,降低能耗。

篇4

8月29日,本刊记者参加了RTKL为行业内媒体举办的一场新闻会。并有幸和Bradley T. Barker先生(RTKL执行副总裁、全球医疗保健建筑设计负责人),Helen B. Jeffery,女士 (RTKL国际有限公司副总裁,北京分公司医疗保健项目负责人)以及王恺先生(RTKL国际有限公司副总裁,北京分公司医疗保健项目负责人)针对医疗卫生建设方面进行了一些交流。下面就让我们通过这次访谈走进这个全球知名的建筑规划设计公司,深入了解RTKL公司对当今医疗卫生领域的调研结果及贡献。

2003年,RTKL在上海成立了它在中国的办公事务所,但其实迄今为止,它在中国的设计合作已经有19年了。在这将近二十年的时间里,从最初的北京新东安商场项目,到后来的上海科技博物馆,以及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电影博物馆、上海北外滩总体规划等,我们似乎能够寻到一条RTKL的发展轨迹,RTKL在中国的设计项目包括设计范围很广,而且参与设计的城市跨度也很大,像是大连和平广场,深圳华润中心以及北京国际展览体育中心规划设计、南通中央商务区CBD 总体规划设计、香榭里花园高级住宅区、绿城・温州鹿城广场。在敞亮的写字楼,高级的住宅区,以及深具文化底蕴的公共设施建设过程中,RTKL与本土建筑设计的结合正越来越趋于完美,它国际化的设计经验正越来越多地被中国的现实所接受,同时一些东方精神的元素也成为了RTKL自身的建筑语汇。RTKL并不追求惊世骇俗的表现力,它用一贯宏大的现代建筑语言重新诠释当地地域特色。也许这也是RTKL不重国界而重视人才本身从而引导文化融合的企业文化的外在反映。

在建筑规划设计领域成为龙头之后的RTKL将一部分工作重心放到了医疗卫生产业的发展上。这其中包括了医院外部的装修,医院内部设施的改善以及医院数字化的新型经营管理模式。RTKL已经不仅仅只是一家建筑设计装饰公司了,它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用自己的力量改善着现在中国医院以及医疗设施、公共卫生条件的不足,致力于打造中国新一代的医疗卫生建筑。现代医疗卫生建筑应该是融合全球一流的技术与医疗设施,将以患者为中心提供高质量服务和环境友好型的空间, 满足中国越来越多对高端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

世界医院建筑设计发展趋势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新科技产业的进步,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的医疗建筑行业将会有一个积极地发展。RTKL正在努力缩短这和中国市场的差距。在与AHS公司携手合作的过程中,这样的设想将更加容易实现。作为一家拥有全球视野的本土公司,RTKL不仅拥有着全球性的资源和经验,也依托着其在北京的分公司拥有了更多更好的本土团队。就像RTKL副总裁,北京分公司医疗保健项目负责人王凯先生所提到过的,医院的建筑研究还是应该以绿色生态理论和技术策略为基础,主要的侧重点还应当放到可以体现人文精神,绿色,以及可持续发展等几大要素上,这样的文化理念将会让未来世界医院建筑的发展向一个更加生态健康且环保的道路上前行。一个良好的建筑规划设计公司,应该对现代医院建筑的生态文化建设总体发展方向进行及时的总结,比如相关的观点和设计手法,以便在自行设计的过程中逐渐提升自身设计的不足。当前社会环境下,评价一个医院是否先进现代,包括服务理念,设施装备,医疗,技术,管理水平以及环境保护等五个方面的内容。作为现代化医院建筑,应满足以下几个要求,首先是人性化与艺术性设计以适应人类社会需求,现代的综合医学模式要求医院的建筑设计必须将人性化设计贯穿于设计过程的始终,医疗建筑设计中的一切都要以病人为中心。其次是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良好的就诊和工作环境。人们的社会性需求也体现在对医院场所艺术性的追求上。室内外小品,装饰的应用在亿元建设中已逐渐兴起。针对医院的内装,系统管理,工程设计等也要像绿色建筑体系靠拢,绿色生态医院设计以能源、资源、废弃物、建筑材料、灾害、灵活性、技术为设计目标和原则,是构建医院生态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和重要特色。

医院建筑人性化设计

医院建筑人性化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都说细节决定成败。在医院建筑的过程中,一点点小的细节改动,多花一些心思为患者和医护人员着想,医院的档次自然就会上去了。Bradley T. Barker 先生和王凯先生在采访当日刚从外地的医院考察归来。谈到人性化设计这一点时,有些现象给他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在针对目前我国的一些医院设计的调研当中,可以看到,确实有不少不足的存在。例如目前中国的医院设计,大部分只有两个走道,所有人(医生、患者、住院、急诊)都被挤到一个公共空间内,重伤的病人也需要在众目睽睽之下通过公共空间,患者十分没有尊严。因此,我们设计的时候会进行有效分流,前面是门诊的病人,其他人包括急诊、病房都走后面的通道。如果在门诊的后面设计一条走道进行分流,既能避免交叉感染,又能为患者提供更多的私密空间。

再比如很多医院现在都在采用的色彩分布装修。医学心理学家和颜色心理学专家认为,诊疗区墙壁选了粉绿色,象征长寿;就餐区选粉红色,能促进食欲;高级专家会诊中心选取了庄重的颜色;儿科病区颜色鲜艳亮丽,并饰以卡通图案。“通常的医院墙壁是白色的,医生的服装也是白色的,病人目光所及之处几乎全是一片白色,视觉上的刺激容易使病人产生惧怕心理,使医院在病人心中有了‘’的印象。我们的这个尝试就是力求改变这种印象。在针对人性化建设方面。王凯副总裁提出了几点期许与要求。首先是病人/住院患者/医院员工的私密和隐私应该体现在医疗卫生工程的总体规划和单体医疗建筑设计功能任务书中。其次是公共的流线和员工/病人的流线应该尽可能的分开。尤其是像前文所提到的担架上病人的等待区应该设置在私密区域。私人的房间中应该提供全部的病人的信息,如病人的病情,治疗的计划,保险情况和财政情况。在多床的病房中,家属咨询房间中,以及病人家属休息室中应该有允许病人与家属交谈的私密空间。

社区医院建设的必要性

在美国,有一个概念叫以消费者为导向的医疗保健,即以人为本,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需求也会随之提高,他们希望更大、更好的医疗卫生设施,就像他们在其他生活领域,如旅游方面的需求一样。在美国,我们洞察到这样的现象,医院需要完善设施以吸引患者。在中国也有类似的趋势。随着中国消费水平的提高,患者的需求也会增多,不只是简单的医疗救助,还会有更多的对附属服务的需求。另一个在国内比较明显的趋势是,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一样,都正面临着老龄化趋势,据统计,目前,中国的老龄人口已达1.6亿。区别于年轻人,老年人更多是慢性病的治疗,例如心脏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等,这方面的需求会越来越大。RTKL将会加大在这方面的投入。如果社区医院可以建造的更加高级且利民,舒适,那老年人的一般就诊问题还是比较容易解决的。

国外设计理念的融入

RTKL的几位副总裁在谈到关于国外医院与国内医院的根本区别以及如何相辅相成的融入时所持的观点很独到。他们认为在中国本土的医院建筑规划设计公司要想有个好的设计规划,就应该学会如何与本地特色相结合。在中国开办的这间RTKL建筑事务所的根本目的也就在于提高本土建筑水平,而不是用国外的东西移驾到我国的运行模式之上。“我们与院方会有深入的沟通,详尽理解对方的需求,善于提问以了解真实需求。我们不会照搬美国的模式,让对方从中进行选择。我们会依据沟通交流中了解到的需求去设计医院的模式与解决方案。在中国,RTKL医疗保健项目部门有大约300名员工,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专业背景和经验,我们有建筑师、护士、室内设计、电脑专家、技术人员等等,我们不仅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而且可以从不同的专业人才身上汲取经验。除此之外,RTKL还拥有酒店设计、零售建筑设计以住宅设计等多领域的专才,我们也会向这些专家请教他们的专业意见,让我们的医院建筑规划设计想法更丰富更先进。”

我国和国外一些医院有很多不同方面的差别。其中最大的差别在于,美国从2006年开始,所有的新建医院,病房都是单人间。这是因为,首先,在美国,70%的医院都是私人医院,院方希望患者可以享受到宾馆级的人性化环境。其次,是可以有效避免交叉感染。同时,也为家属探病提供了良好的护理条件。科学数据显示,单人病房比双人病房,可以缩短病人的住院时间,提高病人的康复效率。表面看来,标准提高了,但是,实际上,效率也提高了。当然目前大部分国内公立医院都无法普及这种情况,但私人医院,如和睦家,大部分都是单人间。

另一显著的区别是,国外医院的规模都比较小。在国内,很少有低于1000张床位的医院,但在美国很少有多于500张床位的。这也是一个很大的区别。

另一个最新的区别是,美国现在在建的医院基本都是数字化医院,但在中国,仍处于起步状态,包括新加坡,第一家数字化医院也是在建中。数字化是指所有的数据(包括患者的病史)都是互相连接的。RTKL在设计中,一半以上的专长都是做集成的,把软件硬件集成,以达到数据相连,这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

绿色医院的建设理念

RTKL在设计的理念中很重视绿色医院的建设。自然光,自然景色和室外通道应该尽可能的在医疗卫生环境的设计中得到体现。而建筑物的位置和结构也应该与景色交相呼应。同时还要能把独特的自然景色与其他的自然场地特色区别开来。应该有自然光直接射入每一个房间(如医院员工办公室的自然光可以直接获得,而不需要进入到病人的房间才能获得)。住人的地方,餐厅,休息室和活动区应该能采到自然光。医院和长期医疗康复的设施应该包含一个花园或者其他的一些空间。在这些地方,病人们可以进行自由的活动。对于治疗和康复的花园,应该采取特殊的设计。而清晰的流线也应当被应用在医疗卫生工程的总体规划中,单独的部门和门诊区域。医疗流线的进入点应该清楚的与主要的外部流线(道路,汽车站,停车场)区分开。不但应该具有清晰可见的指示标识和标志。公共与私人区域的分界线也应该用标识清晰加以区分。大力发展内部“标志”系统,因为内部“标志”系统可以帮助病人比较容易的到达他们的目的地。这些“标志”包括水的、艺术的,或者不同的颜色种种特点。这些特色应该是可以触摸到的,能够听到的,或者可以看到的。标识系统应该是灵活的,可以添加的,适应性强的和容易保存的。众所周知,能耗是维持建筑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而通过建筑节能和采用绿色建筑可以降低建筑的能耗。因此,绿色建筑的低能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RTKL副总裁(原AHS - 翰凯国际建筑设计公司总裁)王凯先生主持设计的工程案例――深圳滨海医院,项目占地面积19.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6.7万平方米,设总床位2000张(其中VIP床位300张),停车位2130个。根据规划,医院采用“诊疗中心+重点专科”模式,设置综合门急诊、20个诊疗中心、12个医技中心以及特需诊疗中心,医院建成后可容纳日门急诊量8000-10000人次。医院建设将做到高标准规划、高水平设计、高起点建设,满足该市构建学科完善、功能齐全的公共卫生体系对公共卫生基础设施的要求,建成后将成为设施一流、管理一流、服务一流与国际现代化医院相接轨的区域性现代医疗卫生中心。

篇5

院区规划设计的生态策略

*尊重当地气候特点和基地的现状

高端医疗服务机构在规划中,需充分考虑当地气候特点。通过对基地自然环境的调研和分析,包括用地的地形、地貌、日照、风向、土壤、水资源、植被等,扬长避短,尽可能地减少建筑建成后的能耗,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和通风。比如在利于接受日照的部分规划住院部,将污物出口设置在下风向,等等。

*节约土地与高效利用土地相结合

规划时应理性分析基地和城市的现状,结合周边道路情况合理规划院区内部的交通流线,尽量做到人流物流不交叉,简短各流线。这样一来可减少人员、货物流动的距离和时间,从而节约能源;二来可以提高管理和运营效率;三来可以提高患者就医的舒适度。

进行院区规划时,还应考虑医院扩建的可能,基于生态理念的规划应在基地内预留发展用地,并在建筑设计时优先考虑可生长平面,为未来的进一步建设打好基础。

*重视绿地的规划

医院院区中的绿地不仅仅可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提升医院的治疗环境,在规划合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实现降噪和夏季降温的功能,有效提高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节省能源。

建筑生态化设计原则

*适度原则

高端医疗服务机构和普通医院不同,挂号通常采取预约方式,医院的人流量也明显少于普通医院,因此不会像普通医院一样在门厅处积聚大量人流,过于高大豪华的酒店式门厅其实并无必要。因此在设计时可以适当减少门厅面积,通过提升患者等候区、住院部的空间品质来传递高端医疗服务的含义。在装修时也可以通过使用环保材料避免浪费和环境污染。

*设计优先原则

提及生态建筑,很多人就会想到各种生态建筑技术。虽然这些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中并取得良好效果,但是生态化设计不应停留在技术应用这个层面。

建筑师应明确,技术只是帮助我们实现建筑生态化的手段之一,利用基本的设计方法,有意识地对太阳能、自然通风等环保因素进行利用,并将适合的生态技术有机融入设计方案,才是完整的生态设计策略。

自然通风不仅可以有效降低高端医疗机构对空调的依赖,也可以减少病患间的交叉传染几率,促进患者的康复。自然通风可通过来自室外风速形成的压差和建筑表面洞口间位置及温度形成的温差,来造成室内外空气流动,从而带动自然通风。

早在19世纪中叶,法国蒙彼利埃的国民与军人医院(CiviI and Military Hospital,Montpellier)在设计时就已经采用了这种手法。为了控制通风,在病房首层地面下设计了有效的地坑系统引入新鲜空气,走廊上面为了增加通风效果,设置了苜蓿叶形的通风孔。经过实践检验,证明这种病房可以明显减少医院内部感染。在现代医院的设计实践中,常采用中庭的抽拔效果促进自然通风。

高端医疗建筑还可以通过对阳光的利用来实现生态功能。在设计中综合考虑朝向选择、护构造与材料、通风措施等方面。除此之外,在夏季通过与立面整体结合考虑的遮阳处理,包括挑沿、遮阳膜、百叶等以及对天窗遮阳处理,可以控制进入室内的阳光,在夏季减少阳光进入室内;在冬季则充分利用太阳能,防止冷风的不利影响;通过选择合理的建筑体型与平面形式,减少热量损失。

近年来,我国兴建的一些高端医疗服务机构为了突出高端和豪华的特质,在建筑中设置了全玻璃天窗的中庭。在炎热的气候中,这种将阳光引入室内的做法带来的能耗是巨大的。适当的遮阳处理,不仅可以减少能源消耗,还可以提升医院的空间品质。如西班牙马德里的胡安·卡洛斯医院在中庭处理中,以木制格栅为主要元素,遮挡了西班牙强烈的阳光,又突出了圆形的天窗设计,整个空间典雅肃静。而美国西雅图儿童医院则是通过遮阳棚的设置,减少了来自侧面的阳光。

*可生长的整体设计原则

医院随着患者需求的增加、医疗设备的不断更新,往往会面临改扩建问题。和其他建筑类型不同,医疗建筑在扩建时各功能部分需要整体、系统地增长,而在改扩建的过程中原有建筑通常还要同步使用。如何保持医院规模的持续发展、保证良好的就医环境、避免现有功能模块的浪费是设计师应考虑的问题。

位于英国怀特岛的圣母玛利亚医院是Nucleus体系结合地形和自然环境的杰出范例,4个十字形单元沿医院主街呈放射状布置,与原有建筑联成有机整体。各单元间形成的楔形庭院为医院提供了较好的自然通风和采光,并能抵御寒风。南向展开的平面布局获得了更多的太阳能,加上高效的节能材料和景观处理,使建筑整体节能达到50%。由此可见,一个借助自然生长模式、整体考虑的平面布局不仅仅利于医院的未来扩建发展,也对其生态、节能具有积极的作用。

节能技术的选择和应用

在医院的所有能耗中,电力约占64%(其中空调约占50%),其次是照明,约为34%。如果能通过实施有效的节能技术、利用洁净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减少对空调和人工照明的过分依赖,就会有效减少医院的能耗。

*表皮技术

篇6

关键词:医院;改扩建规划;原则;思考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economy, many hospital expansion will face problem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hospital planning that should adhere to the principle of reconstruction planning, and then how to do well the hospital plans to put forward some thought and expansion, to promote hospital expansion work,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hospital; Reconstruction planning; Principle; thinking

中图分类号:TU24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医院建筑改扩建规划应遵守的原则

改扩建是为了使医院建筑能够适应时代和社会的要求,对医院原有秩序和规划的调整,是批判性的继承医院的历史,是对医院未来发展的预测定位,体现医院建筑连续性的特点。由于受到医院规模,医疗技术,医院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医院建筑的改扩建方式也各不相同,因院因地因时而异。但众多具体改扩建模式之中,总存在具有指导意义的一般性原则,从而保证医院的健康发展。

1.1规划先行原则

任何医院的建设规模都应服从和适应大的城市区域医疗卫生宏观规划的指导。只有在区域卫生宏观规划的指导下,卫生事业的建设才能做到均衡发展,合理的配合比。

进行改建或扩建的医院在进行总量规划、现量调整、优化增量的重要资源配置时,都要与区域内的卫生发展水平、趋势,接收病人的服务半径及病员数量以及其他医院、医疗设施的需求关系相协调。

在制定改扩建规划时,不应盲目攀比,而要因地制宜,面对现实,合理规划利用卫生资源,能适应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的医疗需求。医院的技术装备水平应与医院的技术等级相适应,对高档医疗仪器更应严格控制,在同一层次不宜重配置。而应面向社会,资源共享,以求充分发挥医疗卫生资源的社会经济效益。

同时,一个好的医院设计,必然顾及将来的发展,满足医院的生长需要,无规划的发展就不能正确的反映医院建筑内在的功能关系和变化规律。

制定规划时,应对医院的最终发展规模、装备水平和技术经济条件作全面分析,尽可能预见到一定时期内的发展需要,争取做到统一规划、一次设计、分期实施,并且为将来的可持续发展留有余地。

医院的改扩建必须以医院总体规划为指导依据,控制区域建筑总量,综合解决区域内部交通、出入口、环境和建筑形象等问题。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方便病人就诊。逐步对医院进行扩建调整。

当然,对于某些老医院的改造,由于当时医院建筑的规划思想比较保守,缺乏预见性,没有发展用地,经过多次改造,医院已经没有一个正常的秩序。这时对医院的改扩建的任务就不是对原有规划的调整,而是需要重新制定一项新的医院规划思路。

1.2可持续性原则

根据医院建筑发展的趋势和特点,医院设计的宗旨不是为了迫求尽善尽美,而是为了适应医院整个生命周期的不断发展和变化。①医院建筑类型与其它建筑类型最大的区别之一在于医院建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而处于动态的变化中。特别是医技部、门诊和住院部门都有增加的趋势,旧的空间分配方式已不再与之相适应。医院设计的问题之一是如何使不同部门彼此能够独立发展,并且如何协调医院各部门发展的不均衡性和不可预测性也将成为医院设计的核心问题。

医院建筑设计需要有一个动态发展的设计主导思想。即医院从一开始设计到竣工使用,并不意味着它本身功能的终止,而应把可变性、可发展性贯穿在它生命的始终。即使一开始空间位置有一定的错误,也能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纠正过来。最初的设计只是尽可能地满足目前的功能使用情况,无需追求完美,而设计应把重点放在建筑的整个生命过程的不断发展、不断调整、不断适应的可持续发展中。

对于医院建筑总体规划而言,其可持续性具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是方案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先进性,满足医院在一定时期内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是方案应保留有足够的发展空间,随着医疗科学的进步,医院的建设势必存在更深刻的变化,因此在总体规划方案设计中必须为以后的发展留有充足的空间。

.1.3人性化原则

人性化包括两个方面:以人为本,以健康为中心“以人为本”中的人,既包括病患也包括医护人员。“以病人为中心”的观点在医院设计中永远是正确的,因为医院的功能主体是治疗疾病。因为患者是弱势群体,他们从生理上到心理上都最应该得到关注。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空间好坏对患者的心理有很大的影响,从而影响病人的康复速度,恶劣的空间会加剧患者的焦躁与不安。但同样的问题也会影响健康的医护员工的精神状态,从而间接地作用于对病人的医疗和护理。职业倦怠造成个人成就感降低,最终在工作中表现为失去关心和关爱他人的精神。职业倦怠在欧美国家发生率最高的就是医护人员。医院的工作人员在医院设计中需要得到同等的关注。“以健康为中心”从内涵上超越了单纯的“以病人为中心”,表达的医院的功能延伸和对所有人群的关注。广义的“健康”既指病人的健康也包括医护人员的健康,既指肌体的健康、心理的健康也包括健康而和谐的医患关系。

本着这个原则,在解决内部交通流线、出入口、环境和建筑细节等问题时,都要以病人为中心,方便病人就诊,提供人性化服务,同时也给医护人员创造安全、舒适、方便的医疗空间。本着这个原则,就要营造良好的室内外环境,在总体规划设计中就应着手,力求为病人创造舒适的治疗康复环境和为医护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创造优美的外部环境,吸引人的公共空间,美化诊断治疗用房,不仅仅可以改善环境,一系列研究表明,还将有助于病人的痊愈。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到医院应提供一个更加人性化,艺术化的空间,营造绿色自然的室内外环境,使得医院不但是治疗人们肉体痛苦的单纯的医疗活动空间,同时也应为病患在精神和心理上提供帮助和安慰。这就为医院的总体规划设计增添了更多的人文主义的色彩。

2医院建筑改扩建规划思考

2.1改扩建工作必须做好调查

采集现状规模、各部面积指标,收集现状建筑图纸并归纳、综合;了解建筑布局、功能分区、建造年代、结构设施以及后勤保障系统,对院区人流物流路线、对需要保留的建筑、对需要拆除的危房以及进行深入了解。统计并分析医院过去几年各科室门诊流量和变化特征,结合医院特色专科的发展远景,对医院为来几年或十几年后的运营概况进行预测,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功能分配布局。

对于一些国内尚属新兴的重大项目,国内外考察调研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在考察过程中可以为本项目找准定位、标准,并获得可供参考的技术参数,设备信息等等丰富的资料,同时考察中也可以访问当地的筹建机构和设计机构,学习经验教训。因此重大创新项目的考察应安排在设计前期,不要安排在建设施工阶段,若发现要重大调整,为时已晚,留下遗憾。

合理地制定部门规模与空间大小,成为规划设计的首要任务,提高建筑质量、发挥空间使用的高效率至关要。把握医院的规模与占地面积、建筑面积的关系,将现状面积指标与%年颁发的“综合医院建设标准”以及一些地方医院的标准,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及可能,拟订出医院的合理建筑面积指标。

2.2改扩建规划必须统筹兼顾

确立项目改扩建的任务目标,确定设计目标和立意,为今后的改扩建工作指明方向。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医院总体规划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两个方面:这一方面是指能否处理好整个医院各部分与周围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是指能否有序地组织建筑群本身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布局。正是基于以上设计指导思想,在工程设计中首先必须从整布局角度统筹考虑。

2.3合理选择改扩建模式

医院建筑的现代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合理选择改扩建模式是十分重要。

医院院内的总体规划不仅是建筑单置的摆放,而是对其内部关系的综合布局,确定不同建筑物之间、新老建筑物之间内部功能的联系,确定交通枢纽及其联系。总体规划必须作出分阶段的实施方案,因为医院不能停止运转,拆除任何一栋建筑都要考虑其如何过渡,这是一个统筹的工作,建筑师应协助院方统一考虑。因此,医院改扩建必须合理选择模式。

2.4改扩建必须具有前瞻性

由于医院建筑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而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医院建设要有前瞻性、先进行,为医院的可持续性发展留有余量。医院建设本身是极其复杂的,而医院改扩建项目难度更大,更具有挑战性,每一种背后都有其侧重点和局限性,重要的是及时对每一个方案进行总结和评价,一方面可以为下一个工程积累经验和教训。

参考文献:

篇7

项目概况

本工程位于福州市福马路420号福建省肿瘤医院院内,总建筑面积为75974.2,其中地上26层,建筑面积58112.9;地下3层,建筑面积17861.3。大楼总高度99.6m,核定床位1162张,设置地下停车位461辆。

设计理念

*总体规划的延续性、完整性、标志性

对院区规划进行梳理,将新建肿瘤诊疗中心大楼融入院区总体规划框架中,分期实施和建设,在保证医院正常运转的同时,营造肌理延续、一脉相承而又富有时代特色的区域新地标。

*模块化的建筑设计理念

以科学合理的宏观流程,整合全院的功能分区。强调医院功能的持续性、适应性,可变性。

*人文建筑

以人为本,为患者、探视人员、护士、技术人员、医生和管理人员等提供优良的室内外空间环境。

规划目标

*协调完善城市和院区设计

医院是城市功能的重要节点,交通复杂,人流汇集,规划方案沿福马路建筑退后,沿街设计了绿化及入口广场,将新建肿瘤诊疗中心大楼与原有门诊大楼以及未来建设的肿瘤防治培训综合大楼进行体型立面整合,不但缓解了交通压力,疏散人流车流,而且有利于塑造良好的医院、城市形象。

*营造地域主义特色的院区景观环境

充分考虑基地的地理位置及特点,把基地营造成为花园式环境,并将医院有机地融于自然环境中,配合当地的城市总体规划,创造良好的城市景观。

*国际化的医疗建筑水平

在特定的基础上提出最佳的现代化医院的方案设计标准,使建筑从内到外都达到国际水准。医院内部按国际流行的现代化医院标准及空调环境进行设计,采用先进的医疗设备、建筑系统和信息管理技术,强调医院内部的高效率医疗服务体系。建筑造型上的几何形象是总体平面布局的延续,着重强调整体建筑的空间感和体块感,简洁柔美的线条及硬质的材质的组合使用,构筑了具有现代感的医疗建筑新形象。

*可持续发展的模块式规则

适应医院未来发展的灵活性,满足医院对未来发展的要求:门诊医技、护理单元采用由内而外的模块化建筑布局,使医院具有最佳的灵活性和扩展性。

*“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在建筑总体布局和造型上充分体现热爱生命、尊重生命、以患者为中心的主体形象,形成医院独特的文化氛围。以医院为核心,以完善的医疗保障体制为后盾,以数字化医院为手段,改变传统的治病就医观念,满足人民的健康服务需求。为福州市及周边地区提供国际水准的医疗服务。

总体规划分期实施

方案在尊重院区原有肌理的前提下,对院区功能交通重新整合完善,按照一次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逐步形成以中心“绿核”为核心,分区合理、流线清晰、功能完善的新医院形象。

一期工程:兴建肿瘤中心大楼并改造门诊大楼,规范停车位置;初步整理建设医院入口广场及病区入口形象;着手改造杂乱的院区交通系统为外环车行系统,为人车分流的交通网络打好基础,争取让北区车行系统成型。

二期工程:新建综合大楼及质子刀楼,结合门诊大楼广场,完成院区入口形象重塑;形成半月形的景观廊道联系各个功能空间,将外环车行系统基本畅通。

三期工程:征用土地,兴建新病房楼;外环车行路网畅通,实现完全人车分流;拆除旧有住宅楼,改造水循环系统,完成院区中心景观区改造,重塑院区景观形象。

改扩建后:解决了医院病房紧张的局面,特别是肿瘤诊疗中心大楼和肿瘤防治培训综合大楼的落成,进一步促进了该院肿瘤病学的发展。在改扩建过程中,充分考虑“以人为本”、注重生态环境建设的理念,绿地面积比重增大,大大改善了医院的生态环境,对患者康复起到积极作用。

功能分区

功能分区依照“医疗―后勤”,“内―外”,“动―静”,“洁―污”等对应的关系展开。功能布局从两个维度上展开:由外及内、自下而上,医疗功能从人员密集的门诊医技区域过渡到相对安静私密的护理空间。

门诊部――对原来的门诊楼进行改造,增加功能面积,完成与医技、病房楼的功能对接,设大面积的前广场,满足大人流的集散要求。

医技部――医技为医院的技术根基所在,位于整个建筑的地下一层及病房楼一至七层,与门急诊和住院部保持最近的距离,联系便捷。

住院部――住院部位于整个建筑综合体的上部,每层设1个护理单元,共设病床1162张,标准护理单元层面采用双内廊布局,北侧为医护办公和辅助用房,医患功能分区明确,使医生及护士均得到关爱。

地下室――全院设三层地下室,有良好的自然采光通风,主要功能为后勤保障、停车库以及设备机房等。

交通流线组织

* 出入口布置

南侧福马路设置院区主入口,北侧设置病房区出入口,来院住院、探视及医护人员上下班的主要通道,西侧设置后勤出入口。

*交通组织

对总平面的各种流线组织,做到人车分流、洁污分流、医患分流、患患分流四大分流。门急诊以及住院车流分别通过各自入口进入地面停车场以及地下车库,在入口处将人车进行分流。门急诊人流由福马路的院区主入口进入,通过门诊入口广场分流。住院探访人流从北侧病房区出入口进入,到达各个住院楼。医生和办公人员分别从各个功能入口进入,通过独立的流线进入办公区域。废弃物及污物通过各功能区的污物收集间集中,通过污梯到达地下室,通过专用通道运出,之后通过基地西侧的物资出入口运出基地。

* 消防路线

应急时作业。消防通道环绕建筑物设置,消防道路环通整个院区。

*停车位设置

全院停车采取地上地下停车相结合,共停车687辆,其中地下停车库可供461辆小型机动车停泊。地上设置226辆临时机动车停车位,结合绿化布置,保持地面环境整洁统一。      (责任编辑 吕志新)

1.总体规划鸟瞰图

2.新建肿瘤中心大楼模拟图

3.新建综合楼及质子刀楼模拟图

4.新建病房楼模拟图

5.肿瘤中心大楼效果图

篇8

关键词:医院建筑;总体规划;医疗智能化;建筑设计

Abstract: The medical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 master plan and the design content and design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at this stage are more complex, medical device technology update faster, more change, and create the new hospital building pattern to adopt the social development is a new topic the architects faced. 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steps of the hospital buildings in the overall planning and design stages, types, characteristics.Key words: hospital buildings; overall planning; medical intelligent; architectural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关于医院建筑设计的几个问题

步人21世纪,随着医疗科技的迅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医疗设施包括医院建筑的设计给予了更多的关注,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各地医院的新建或改扩建项目与日俱增,医疗建筑已经成为医疗环境变化和建筑设计更新速度最快的建筑类型之一,也是设计内容和功能要求最复杂的建筑类型之一。现阶段,我国医院医疗的配置、建筑水平、硬件软件水平与发达国家仍然有一定的距离,如何面对在现有条件基础上的跨越和适应时展的要求,创造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医院建筑模式将是建筑师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目前医院建筑已经成为了民用建筑中最复杂的一种建筑类型。它融入了医学科学、建筑科学、人文科学、生物医学工程、卫生工程、医院管理、工程管理等多个学科领域的内容,是一门综合的系统工程。对一个医院的建筑设计而言,医疗建筑的前期策划工作对医院建设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筑师应深入实地调查分析研究,与医院方进行全面交流,做好医院建筑设计的前期策划工作。

1.参与并协助做好医疗建筑物策划工作

医院建筑是民用建筑中最为复杂的类型,相比其它民用建筑具有其特殊性:一是医院的组成部门较多,不同的部门都有各自的设置标准和使用要求,不同部门之间还要有相应的联系.二是独立运行的体系较多,如医院的污物和清洁品都需各自独立的运行体系等。三是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医疗设备的发展与更新速度较快,医疗技术发展较为迅速。根据其特有的属性,在落实一个医疗建筑项目的时候,我们必须要进行前期的策划和调研工作。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大多数医院是在计划经济政策指导下随着经费的划拨而逐渐建成,建设全过程并无完整而详实的整体规划,医院总体布局杂乱无章,功能设置迷乱无章,有时候还会应付对、付对进行救治,对医院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严重的阻碍作用。如果建设计划不完善,即使资金划拨到位,整个项目的建设周期往往被压缩得很短。尤其是近十年建成的大部分医院,有的刚建完就要改造,给医院的运营管理造成了很沉重的负担,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弊病。

大多数医院在建设项目竞标前不能提供完整的资料,没有医疗各科室明细表和发展设想,也没有包括各部门面积以及医疗设备设施的要求的项目设计任务书。如果完善这些,必须要通过医疗建筑项目的前期策划和进行确认,如果设计师或者设计单位不能意识到其社会责任的话,进行闭门造车,没有针对性和现实性的设计,满足眼前的需要,过几任领导后,医院方面在总结后还是表示并不满意。

因此,为满足医院不断发展的新需要,就要求建筑师拥有科学的设计理念和周密的工作方法. 建筑师应深入实地调查研究,收集大量资料并进行认真分析研究,与医院管理者进行深入的沟通和交流,探讨现代化医院建筑的特点,协调医院建筑与医疗技术发展的关系,多方案论证比较,使建设方案具有实用性、可行性、经济性和前瞻性,从而提出一个远近期逐步发展、过渡、切实可行的医院建筑总体规划. 医院建设的前期策划工作对医院整体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一个医院的生存与发展。

2.人性化理念在医院建筑设计中的体现

现代医院建筑,无论是整体规划,还是单体建筑的外部设计或内部功能,无论是从物质上还是从精神上都“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已经凸显在这个让人人惧怕的地方,看病的心理变化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变,已是无可争论的。人的需要,人的情感是建筑设计时要考虑的第一要素。

笔者认为“以人为本”的真正意义这里的人不仅仅是指医院的病人还包括医护人员,医院的管理者以及陪护探视人员。从病人的角度需要的是一个良好宽松的就诊环境; 从医护人员的角度需要的是一个方便的工作环境; 从医院管理者的角度考虑的则是花费有限的物质获得最大的回报以及对医院方便的管理; 从陪护人员的角度需要的是一个简洁清晰的陪护环境,同时病人良好的就医环境也对陪护人员的心理产生较大的影响。当然如果几种人的要求产生矛盾时,笔者认为病人的需求是第一位的。

现在的医院设计方案,尤其是大型医院投标,建筑外立面造型越来越有噱头,装修越来越豪华,医院建筑设计不能只满足于一般的功能关系,而注重建筑的堂皇与华丽,忽视了对病人的心理与生理特殊性的考虑。比如:

一是病房没有办法界定个人领域空间,患者因病入院,希望能远离外界千扰,按自己的意愿支配环境,维护个体的私密性。如果在多床间病房的设计中,变化平常布局形式为病人提供明确的个人领域空间,就能更好地满足病人对私密性的要求,大而宽的设计需要注重细节的考量,一点点人性化的改造,都无疑会给病人的身体康复创造康复价值。

二是提供公共交流空间,病人也是社会的人,医院也是社会场所,只是人群特殊罢了,同样也需要与他人进行信息、思想和感情沟通。特别要明白:人在患病的情况下,更需要与他人交流,情感的寄托,如果创造一定的空间,无疑可以减轻痛苦的困扰,缓解心理压力,早日康复就不光是医生和病人的事情了。

三是舒适宜人的声、光、色环境的创造,给住院病人创造安静的康复环境,除合理进行医院的总体布局外,还需在病房内有效的运用建筑材料与构造手段,防止噪音的干扰。目前有些住院病房楼追求立面效果,外墙多开玻璃窗,过强的光线对卧床病人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争取良好日照的同时,应防止室内炫光。我们的病人都是来自多姿多彩的生活环境中的一份子,只有多色彩的病房环境才能使病人消除对单一的“白色”病房所产生的陌生,紧张等不良心理,有的人怕住院,不愿意住院,或者在医院里生活不下去,这个不是病人的问题。

四是便捷的就医,治疗程序,有的医院完全不顾病人和家属心理负担,也不关心是否让你产生焦躁和不安的情绪。一楼挂号,四楼就诊,一楼缴费,二楼化验,三楼采样,四楼复诊,转来转去,上来下去,复杂的交通路线,迷宫般的医疗就诊环境,为病人和家属带来极大的不便,影响病人的情绪和康复。清晰明了的就诊路线,合理的医疗配置和就医引导不但消除了病人的焦虑,还可以减轻医疗人员不必要的来回奔波。

3.智能化的医院建筑体系

由于综合布线和电脑技术的广泛应用,目前一些综合性医院改变了传统的集中挂号和收费方式,采用分散挂号和收费方式,简化就诊手续,减少了病人往返路程,使门诊,挂号大厅的布置方式随之改变。随着管理的不断完善,电脑技术的不断普及,医生的处方电脑化便捷方式的实行,大大缩短了病人取药、就诊时间。因此,信息中心真正成了医院建筑设计的心脏环节。它的位置选择,建筑布局,电源保障以及多层次的保护,成为建筑设计必须重视的问题。

医院的智能化建筑系统一般包含:综合布线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医院信息系统;病房呼叫系统;病房监护系统;医院排队管理系统;医用多媒体示教系统;公共广播系统;多功能报告厅、数字化会议系统 (含远程医疗);安全防范系统;有线电视系统;大屏幕显示及多媒体查询系统;机房工程;UPS集中供电系统 ;以及防雷接地系统等等。逐渐向现代化的建筑靠近,建筑智能化是实现医院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智能化正逐步改变着医院传统的管理模式和医疗习惯,也影响了医院建筑功能布局和设计要求。

二、目前国内外现代化医院总体布局的几种类型

对于建筑设计行业的人们来说,医院建筑是一种令人敬畏的建筑类型,因为在所有建筑类型中,医院建筑是功能内容最综合庞大、设备设施要求最复杂的一种;同时它也是在不断进步、不断发展变化的一种建筑类型。而医院的总体规划既是设计前期策划阶段工作之结论,又是进入具体建筑设计之前提,它既强调分析论证的精确数据,也不排斥建筑艺术的灵感体现,这一阶段的工作,是建筑师综合能力充分体现的过程。

目前国内外现代化医院总体布局的几种类型和各自特点随着医疗事业的蓬勃发展,我国医院建设也逐步融人世界医院建筑发展的大趋势中,由于现代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且又因为设备技术的发展,最近几年建设的国内医院的概念、风格与过去已经是天壤之别。现代化医院随着住院周期的缩短以及医技部门的中心化、诊疗手段的多样化,要求住院部的每个护理单元和门诊部的各科室,都应对医技部门有方便出入或连接途径,由此建筑的总体布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医院不再是传统的根据不同功能和流程分别由许多栋独立分散的单体建筑组成,而将被设计成一个完整的密集型的综合体建筑,这些密集型的综合体又根据具体形式的区别通常被分为几类,主要有集中型、多翼型、组团型和中庭型。

1.“集中型”的主要特点是医院垂直向上发展将门诊、医技等置于体量底部,用电梯将它们与上层病房相连,成为有基座有塔体的布局形式。这种形式适用于建设用地紧张的情况,优点是充分利用有限用地、降低密度,但不存在自身发展的能力―― 即难于改扩建,不适应医院持续发展。就是医院的发展受到建设用地的制约,门诊医技建设、发展相对不足,无法在原有基础上改造或扩大,因此将增加的功能内容一次性建设在有限面积的地块中,可以划片、分区、多流通构成“集中型”特点的布局形式。

2.“多翼型”的布局特点是将住院部在垂直方向发展其他功能科室(门诊、急诊、医技、核医学科室、手术部、监护室等)则布局成多栋低层建筑彼次相互连接,并且在这些低层建筑的端部予留出可扩建的接口(特别是设备的接口),以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此种布局的长见做法是在医院的主轴(主要人流流线)设有一条联系各功能科室的中央通道,并以次通道做为水平、竖向分配人流物流的主干道,各功能科室并联分布在中央通道两侧突出成翼状,故被称为“多翼型”。比较典型的例子如香港北区医院,主要特征在医院的中心设有一条联系各功能科室的“中央大街”。

3.“组团型”也被称为“多光庭型”是一种将门诊住院医技做为各个组团,以组团组合的方式集簇式发展的布局形式,由于各组团之间常以内院或采光中庭分隔或相接,所以被称为“多光庭型”。

4.“中庭型”的布局类型是非常普遍的医院建筑总体规划形式,也有人称之为服务大厅型近几年建设的国内外现代化医院中相当数量属于此种类型。顾名思义,中庭型即为以中庭为中心组织联系各功能科室,并以中庭作为水平、竖向交通核心的布局类型。这种布局类型的出现是医疗建筑要求注重情感和人性化服务的必然结果,优点是以中庭为空间的组织中心,使迷宫式的走廊被清晰的解释成明确的组织结构,人们容易明白到那里去和怎样去,具有良好的可辩识性和方向感,除此之外,中庭创造一个四季如春的绿色空间,改善了医院的内部环境,大大增强了医院的“治愈力”。

参考文献:

[1]赵翔.环境世纪的医疗建筑[J].世界建筑.2002年04期

[2]安庆新 ,朱莉.创造舒适和安全的场所――现代医疗建筑的消防安全设计[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2年11期

[3]罗彦昕.现代医疗建筑空调设计方法探讨[A].第13届全国暖通空调技术信息网技术交流大会文集[C].2005年

篇9

1项目概况

泗阳妇产儿童医院是广东省江苏商会在泗阳投资兴建的一所新型现代化民营医院。该项目基地位于泗阳县城区桃源路与锦州中路交叉处的西北象限,呈东西长、南北窄的长方形,总用地面积35826m2。基地南侧隔锦州中路与民居小区相邻,西侧隔拟建农贸市场是相文路,北侧为文城新都居民小区,东侧紧邻主干道桃源路。建成后的泗阳妇产儿童医院包含门急诊综合楼、住院部,总建筑面积约77798m2。其中门急诊综合楼为3层(局部4层),住院部为16层,设有病床500床。(图1)

2总体规划

医院建筑的规划与设计总是在一定的特定背景条件下完成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技术的进步,医院建筑的空间需求亦随之变化,导致了医院建筑的过早“老龄化”,早期的总体规划未考虑到医院远期发展和新技术带来的新的空间需求,尤其是中小型医院“见缝插针、零扩碎改”影响了医院的运行效率与环境品质。因此,在医院建筑的总体规划中应该考虑未来随医疗技术进步提出的新要求,要将医院的远近期建设综合考虑,尽可能地采用灵活的、可拓展的系统化设计方法,最大限度地保证改、扩建时期医院系统的功能完整性和运行效率。在泗阳妇产儿童医院方案中,我们采用模块化的总体布局模式,既增强了医院总体规划的灵活性和拓展性,又避免了改建、扩建过程中带来的衔接问题。

2.1模块化的整体布局

泗阳妇产儿童医院基地呈狭长的长方形状,这决定了建筑空间布局呈东西向延展的特征。方案总体规划结合模块化设计的理念,充分考虑了医疗流程的科学合理和服务效率的提升,采用“一轴三区”的布局模式。一轴为由东向西延展的医疗街主轴线,即交通模块,串联整个院区的主体医疗功能。三区指三个模块分区,分别为“门(急)诊模块区”、“医技模块区”、“住院模块区”。医院的核心医疗区主要由门诊模块、急诊模块以及医技模块等组成;医技模块布置于场地中部,使得门(急)诊模块与住院模块可方便快捷地共享中心医技资源。(图2)

2.2外部空间与外部流线组织

医院建筑功能的公共属性决定了其外部空间与城市道路空间应直接衔接,以实现大人流量的集散。泗阳妇产儿童医院地处桃源路与锦州中路交叉处的西北象限,在近交叉路口地带设置了开敞的广场以及大片绿地,以此为媒介实现医院空间与城市空间的有机衔接。富有韵律的模块化布局使门诊区、医技区等形成极具趣味性的庭院空间,既解决医院的通风、采光的要求,也为患者与医疗工作者创造更加舒适的医疗环境。模块化的总体布局使建筑外部流线脉络清晰,在外部各种流线的组织中,我们将传染与非传染、洁净与非洁净、住院与门(急)诊病的人流和物资流线合理分开,使之不交叉、不干扰,各行其道。(图3)

2.3医院的功能分区

在建筑设计中,我们参照“三级甲等专科、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的设计要求,将整个医疗区具体划分为门诊区、急诊区、医技区、病房区、管理区等。门诊区设置于基地东侧,主要包括门诊大厅、中西药房、标准门诊单元等。入口门诊大厅设计为2层的通高大厅,结合宽敞明亮的医疗街,为患者和医护人员提供舒适宽敞的分流和等候空间。门诊模块单元的设计结合了采光中庭,使诊室可享受直接的通风采光,实现了主动节能。根据医院建设的规模,每层设置了2个门诊模块,并串联在医疗街主轴上,模块之间通过连廊相互联通。急诊区紧邻南侧的锦州中路并设置独立出入口,配置急诊、急救,急诊输液,急诊手术,急诊留观等功能。急诊模块的一层急诊、急救分区明确,设置急救绿色通道方便快捷。医技区位于基地中部偏北,与门急诊模块以及南侧的住院模块联系紧密。医技模块主要设置了放射科、检验中心、B超科、心肺功能检查中心、病理科、手术中心等功能。病房区设置在急诊区西侧,一层为出入院结算大厅、员工餐厅、儿童游憩等。住院模块平面采用医患双通道的复廊布置形式,实现医患分流。宽敞的活动室和舒适的房间布置体现了人性化设计的基本理念。

3医疗模块设计

3.1模块标准化

设计模块的标准化设计可以使建筑具有统一的技术参数、结构体系和构造作法,标准模块是柱网和功能最大限度的契合,并具备一定的通用性。

3.1.1“回”字形门诊模块

(1)基本尺寸及柱网布置本方案中标准的“回”字形模块长宽分别为32.4m×32.4m,模块面积约1000m2,其特点是自带一个内庭院,解决了自身的通风采光问题。“回”字形模块的基本柱网尺寸为5.4m(8.1m)×8.1m,“回”字形的面宽为32.4m,一般分为5开间,中间天井开间为6m;两侧诊室尺寸为:5.4m(诊室)+2.7m(走廊)=8.1m(柱距)。模块中的柱网可根据实际空间需求按模数灵活设计,共可划分成一个候诊厅和诊室约40间。(图4)(2)基本特征“回”字形模块平面形式,形态简单,柱网布置灵活,适应性强。模块之间形成半开放的庭院,以及模块本身的内庭,使得医院整体上形成了一个通风采光佳、趣味性强、环境优美的人性化氛围。模块之间相对独立又有联系,串联模块的医疗街增强模块间的联系和便捷性,模块的尽端设置了连廊,用于医患分流。

3.1.2复廊式住院模块

(1)基本尺寸及柱网布置方案中复廊式平面模块长宽分别为78m×28.6m,模块面积约2250m2;模块平面的基本柱网尺寸为7.8m×8.1m,模块面宽为78m,共10开间。柱网设计还需考虑地下车库的布置。南北两侧可各划分房间20间。(图5)(2)基本特征复廊式住院模块将护士工作站设置在两条走廊之间,这种设计被证明比单廊式平面工作效率大为提高。在平面设计中体现了集中的工作核心区与一些分散的辅助功能区域相结合的设计理念。按自然层划分护理单元,一个护理单元的病床规模控制在40~50床。病房南北向布置,以南面布置为主,北侧配以医生办公室和辅助用房;垂直交通主要设置在北侧中部,两端为辅助交通单元。

3.1.3矩形医技模块

(1)基本尺寸及柱网布置医技模块平面尺寸为43.2m×32.4m,模块面积约1400m2;医技模块的功能和设备的技术要求对空间灵活性的要求更高,大小空间的划分和组合依照医疗设备的技术要求进行。因此,模块平面采用便于划分的8.1m×8.1m柱网尺寸,南北进深长度与门诊模块一致。(图6)(2)基本特征矩形医技模块主要由影像部、检验中心和手术部等组成,均对空间有其各自的要求。影像部的设备不一,对房间尺寸也不尽相同,同时部分大型设备需要操控室和机房。方案中将需要操控室的大型设备用房集中布置,并形成控制廊。检验中心内部为开放式的大空间,这样使用起来最为便利且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手术部采用双走廊模式布局,洁污分流,共设16间不同规格的手术室。与门诊模块相同,医技模块与交通廊道连接。

3.2模块的连接组合

由于各模块在医院系统中的功能不同,模块之间的组合关系也各不相同。根据模块可连接的数量,分为单向连接、双向连接和多向连接。门诊模块采用了多向连接组合方式,方便患者就诊及相关的检查等行为要求;急诊模块采用了双向连接,形成了急诊、医技、手术中心直接的“生命通道”;手术中心、医技模块因技术要求采用了单向连接,保证了该模块的管理和效率要求,模块间的合理连接提高了整个医院的可达性、便捷性,较易实现医患分流、洁污分流。医院内部主交通流线是以“医疗街”为轴线的“非”字形交通组织形式,通过宽敞的医疗街将门急诊模块、医技模块及住院模块等有序地串联起来。就医人群在医院前广场进行一次分流,进入门诊大厅后进行第二次分流,在各候诊厅进行第三次分流,实现了分层次的交通组织和空间安排,优化了医院内部流线和空间效率,减少了患者不必要的往返、相互干扰,塑造了一个宁静而高效的诊疗环境。

篇10

关键词:人性化设计;环境设计;形态空间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4.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4)05-0089-02

1 前言

艺术与技术,空间形式与功能布局,永远是建筑设计构思中既相互影响,又相互妥协的元素。不断地探索空间,赋予建筑以生命,让建筑给予人们以愉悦或惊喜,一直是设计师们不懈前行的动力。医疗建筑作为公共建筑中要求最为复杂的建筑类型,常因理性的医疗流程和功能分区的限制,设计思想一直围绕着如何减少感染,缩短流线,提高效率来进行,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除了物理治疗外,患者的心理感知对于疾病的康复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回归自然,人性化的设计思想也逐渐在严谨的医疗建筑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常德市临澧县人民医院的工程实践中,我们在遵循理性的医疗流程以及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尝试将我们在其他公共建筑设计领域积累的城市设计、环境设计以及形态空间设计的经验容人到医疗建筑中,从方案的整体规划,外部造型到内部空间形态,都注入了我们的设计理念:“将冷冰冰的医院从一个医疗的机器转变为一个充满关怀和希望的环境。”希望在人性化的医疗建筑空间上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

临澧县位于常德市西北部50km,是湖南省小城镇示范县。人民医院选址于临澧县安福镇农丰村,规划可建设用地面积为8.08hm2,进行整体规划分期建设,一期建设规模约7.2万m2,包括一栋地下1层,地上11层的综合医疗楼(床位600张),一栋4层的行政办公楼和一栋2层的传染病住院楼。二期建筑面积约2万m2,包括一栋地下1层,地上11层的住院楼(4D0床),1栋4层的食堂公寓综合楼。(图1)

2 尊重自然环境的的规划布局

有资料表明“如果病人养病时能看到更多的绿色,有更多的休息活动空间,则他们康复的速度更快,需要的药品也较少。”在院区内设计一个集中花园,使院内所有的人都可共享到阳光、绿树、雨露;合理布局,保证绝大多数空间良好的通风和采光一直是贯穿着这个项目的规划思想。

医院用地为较为规整的梯形,整体为西南低东北高的洼地,周边自然环境良好。我们顺应地形,将主体建筑适度集中布置于场地中心偏东地势较高处,大片的洼地则有选择的自然形成了地下室和西南角的集地景观绿化,作为院内的集中花园。主体建筑综合医疗楼顺应当地的气候条件由南向北依次布置门诊、医技和住院部分,病房楼每层为两个护理单元,采用z字形错位设计,绝大部分的病房布置在南向,远离城市道路,最大程度地共享西侧集中花园和裙楼屋顶花园的景观。单独建设的传染病住院楼考虑到当地的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布置在场地的东北角,通过绿化景观与主体建筑隔离,既保证了弱势群体的住院环境,又避免了交叉感染。(图2)

因本项目是整体规划,分期实施,怎样在二期建设时既保证与一期建筑的便捷联系,同时不影响已建设医院各部分空间的正常运转,也是人性化设计需要细致考虑的问题。我们将二期住院楼布置在综合医疗楼的北侧,通过架空连廊共享一期的门诊医技资源,同时与一期主体建筑保持适当的日照间距。食堂公寓综合楼和配套的住宅小区则预留在了基地的西北侧,通过绿化带与医院区域适度隔离,在考虑便捷性的同时也保证了医生生活和休息的私人空间。

因工程投资的限制,院方希望适度建设地下室以控制投资,我们巧妙的将地上停车位与景观绿化相结合,在仅仅修建了约8000m2的地下室的情况下仍然保证了院区一期有438个停车位,有效的解决了停车与投资规模之间的矛盾。

3 极具亲和力的外部形态设计

医院的外部造型和色彩肌理,是医院给予病人的第一映像。我们舍弃了医疗建筑中常用的冷冰冰的金属铝板,以温暖的米白色小面砖拼大缝为主色彩肌理,在底层配以少量的石材,大量利用横线条通窗产生的韵律感和局部穿插的浅蓝色铝型材构架作为点缀,强调出医疗建筑的现代性和典雅美学,为人们印象中一贯冷冰冰的医院赋予了更加人性的温度。(图3,图4)

4 内部空间形态的人性化关怀

4.1 高效的交通组织

医疗建筑门急诊人流量大,交通流线繁多复杂,高效的交通体系可引导病人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治疗,以减轻病人的烦杂、焦躁感;同时合理的实现“洁污分流”,减少交叉感染,是“人性化设计”思想的重要体现。

我们细致的将门急诊、儿科、住院、体检等多个出入口结合场地的交通流线分别设计,使各部分既相对独立又联系紧密。门诊主人口位于建筑的南面正中位置,直面金峰路;急诊急救出入口位于综合医疗楼的东侧,通过金峰路和老207国道均可快速到达;儿科门诊入口位于主入口的西侧;住院楼出入口位于综合医疗楼的北侧;体检中心出入口位于门诊医技部分的东北侧,设计有独立的门厅和垂直电梯,传染病门诊筛查出入口位于综合医疗楼的东侧,相对隐蔽;各部分的医护人员出入口均合理独立设计,形成了不同人群分流、健康人群与病患人群分流,医护分流的入口组织形式。污物出口布置在场地的北面,紧临规划路,最大程度的减小了污物流线对于主体医疗区域的影响(图5)。

功能结构上我们采用了医疗主街串联起各个功能模块单元、在医疗大街的两侧布置各科诊室、各医技部门和内庭院,使用者进入门诊大楼后,在医院标识系统的指引下通过垂直交通枢纽快速到达要去的楼层,然后通过医疗主街到达要去的部门,枝状交通方便高效、标识清晰,即使是第一次来楼内就诊的病人也能快速到达相应的区域。

4.2 人性化的空间细节设计

为了给病人提供一个温馨、轻松的医疗环境,我们尝试着在空间的设计中加入了更多的人性化细节。入口四层通高的门诊大厅,使病人一进入医院就可感受到屋顶天窗撒下来的暖暖阳光;沿着医疗大街设计的超市和鲜花店,为枯燥的住院生活增添了一抹生活的色彩;门诊医技部分穿插设计的内院,下沉式庭院,使室内外空间水融,让焦虑和冗长的就医流程充满了阳光和温馨;在东西两侧设计的医护人员专用流线和公共空间,为繁忙的医护人员提供了一个专属的休息和学习空间;ICU病房探视走廊的设计,使那些处于弥留之际的人们可以时刻获得亲人的鼓励,给予了他们更多的战胜病魔的勇气;家庭产房理念的引入,让艰辛的生命诞生过程成为一种幸福的家庭体验。

阿尔瓦-阿尔托说:“建筑师存在的最高目标就是在人间创造天堂。”对于那些正勇敢的与病痛抗争的人们,也许我们能做的实在是有限,但我们衷心希望在我们创造的空间中,处处体现着对于病人、医护人员和陪护者的关怀;幼小的生命能在专属的空间中得到细心的照料茁壮成长;医生和病人能在阳光明媚的空间中相互信任,同心抗击病魔;即便是无法避免的生离死别,也能因为我们花的一点小心思让它多一分亲情的温暖,少一分痛苦,这也许就是作为建筑师的我们那一点小小的心愿吧!

参考文献:

[1]戴俭,朱小平。王珊.医院建筑室内环境“人性化”设计[J].建筑学报,2003,(7).

[2]王昌焘.中国现代医院建筑设计新趋势[J].建筑学报,2003,(7).

[3]邱茂新,苏元颖,魏飞.理性框架中的不懈追求一医院建筑专业化方向发展探究[J].时代建筑,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