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作文写作指导范文

时间:2024-02-28 17:58: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学作文写作指导,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学作文写作指导

篇1

一、拓展生活空间,注重汲取写作养料

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活水,是文章写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特别是学生熟悉的家庭生活、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作文训练就成了无源之水。目前由于学生的多数时间是在校园中度过的,接触的生活范围毕竟有限,再加上课堂教学和教材容量的限制,造成他们阅历少、见解低、知识面窄、语言贫乏,在写作能力提高上受到一定程度限制约。解决这些问题的最佳办法就是引进生活活水,使学生深入生活,不断增长知识,提高能力。

1.借助语文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空间。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并且提出可以组织读书报告会、朗诵会、故事会、演讲等活动丰富学生生活。如果我们再借助和挖掘教材资源优势,发挥其最大的效应,创设和补充学生生活的空间,那么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是十分有力的。在教材中,“语文活动”成为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语文》中最独具特色的内容,如果我们再能把有些课文篇目教学也转换成“活动”的形式组织实施,那么可供选择的内容则更多。这样,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和学习语文,在生活语文中学习做人,生活拓宽了他们的视野,为他们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和宽泛的写作素材。

2.加强阅读指导,汲取写作养料。我们知道,要想提高语文能力仅靠课堂学习是行不通的,必须靠课外的大量阅读来加强辅助指导和提高。实际上,阅读是间接的生活积累,也是学生在文章写作前期获得生活素材和语言材料的重要途径。学生在阅读中质疑思考,明辨事理,增长见识,提高鉴赏能力,陶冶高尚情操,无疑会为他们写作能力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读书中积累,在写作中提高,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为此,我们教师必须做好阅读指导工作,让学生明确“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感悟是写作的生命,生活积累是写作的源泉”这一道理,使他们能够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把阅读和积累作为学习提高的自觉行动。真能如此,我们的作文教学将不断呈现可喜局面。“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古人给我们的启示,也是今天作文教学对我们提出的挑战,让我们不断总结经验,为真正实现教学相长的最佳局面不停地探索。

二、夯实写作训练,抓实课堂主阵地

1.夯实课堂教学,加强思维训练,学习范文技法。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又往往是教学中的薄弱点。有个别教师曾有过一学期无一次作文教学的怪现象,至于组织不得力、批改不及时、讲评缺乏针对性的状况就更不难想象。要改变这种被动局面,夯实课堂训练是一剂最有效的良方。具体办法如下:

第一,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

指导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养成观察思考和随时积累写作素材的习惯;

②明确每次训练目标,强调提高课堂教学单位时间效率,限时限量从严要求,并持之以恒;

③加强片段或短篇写作训练,多层次局部指导以致复合为整体写作训练;

④将平日每课前的“三分钟演讲”(说的训练)设计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说――听(记)――评”综合训练;

⑤“以读促写”或“以写促读”多种训练形式交替运用,不断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⑥提倡写“班级接力作文”,尝试作文“快写”训练;

⑦构建理论指导和写作训练课新的教学模式,突出“导”和“评”的精要适宜,强调“写”的快速达标。

第二,注意学习和运用教材范文的多种技法,提高写作能力。

如记叙文的开篇方法就可以从下列篇目中学习、借鉴和提高:开门见山――《白杨礼赞》,交代动机――《回忆我的母亲》,描写环境――《驿路梨花》,议论抒情――《谁是最可爱的人》,倒叙情节――《一件珍贵的衬衫》、《记一辆纺车》,等等。当然,其他写作方法的训练,包括文章的谋篇布局、衔接过渡等同样也可以学习教材中范例。

篇2

关键词:作文教学;品读课文;尝试写作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091-02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作文是各科学习成绩、各项课外活动的经验以及平时思想品德的综合表现。”此言不虚,且不说学生写好作文将来可以会大大便利就业,为自己争取更多发展机会,就是现在的重点高校自主招生也为作文尖子生敞开大门。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中高考试题量增大,对写作功底提出更高要求。有人说“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但现状是,学生写作兴趣不浓,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写作训练严重不足;加上传统作文教学模式陈旧,作文教学已成为语文教学中的老大难问题。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关注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关注学生个性化的表达,鼓励学生多说自我话语。要教师把言说欲和言说权归还给每一个言语生命。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言语欲望,我主要依托所学课文,从课文中寻找话题鼓励学生畅谈和表达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在此结合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来谈谈我的尝试。在《背影》教学中,我结合本文主题,设计的第一个教学环节是“联系生活忆亲情”。我首先问了一个每位学生都可以回答的问题:“你家里有几口人?最关心你的人是谁?”学生一下子叽喳开了,谈的很开心。在此基础上,我提高要求追问道:“既然他们那么关心你,那就请你用一句话来表达你对他们的爱意。”有一位女同学说:“爸爸、妈妈,能做你们的女儿是我最大的幸福,我下辈子还做你们的女儿。”当时我们都被这女生陈述的永恒的爱深深地打动了。其他同学也纷纷争着表达自己对亲人的爱,整个课堂立即被一股浓浓的亲情氛围包裹着。

第二个环节是“品读主体段理解亲情”。这个环节花费的时间最长,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作者设置了一个怎样的情景集中表现父爱之深?文中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了浓浓的父爱?”同学们自读课文,边读边勾画语句,边有所思考。经过一阵自由发言,我们达成这样的共识:这是一段动作描写,栩栩如生地描写了父亲爬过铁道买橘子的感人情景,细针密缕地勾绘出他行动艰难的“背影”,字里行间充溢着他对儿子的舔犊之情。“蹒跚”反映他的肥胖体衰,步履艰难。“探”显出下去时的不利索。接着连用“攀”、“缩”、“倾”三个动词,细腻而又简练地写出了他爬月台的整个动态过程,表现了他爬上月台的艰难。通过这个环节的设置,同学们意识到:生活中要用心观察人物的行为,抓住其形象特征,找到其典型的动作细节,写出其鲜明个性。最忌面面俱到,一定要选择最生动、最精彩的动作,选择那些最能表现人物思想,体现人物性格的动作。

第三个环节是“品读辅助段话语亲情”。为了帮助学生了解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我采用请同学们当辩护律师的方法来阅读课文的辅助段。有的学生主动请缨说:我想给第二、三自然段当律师,“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事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这些句子,于淡淡的描述中,勾勒出家中光景的惨淡,为下文描“背影”渲染气氛,也为让读者去体会生活如此不如意之时那份父爱的深沉、细腻做下了铺垫……通过这个环节的设置,学生很快弄明白了辅助段(就是运用的辅的表达技巧的段落。如:伏笔铺垫、渲染烘托、悬念对比、抑扬手法、正侧互衬等)存在的理由。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但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亲情的感悟,也从一个侧面对学生理解散文的写法起到了指导作用,给学生一个启迪:景物的衬托、环境的描绘等对表现文章主旨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有时候甚至是必不可少的。

第四个环节是“品读全文解构亲情”。为了帮助学生梳理本文的脉络,弄清文章的线索,我接着鼓励同学们说:瞧,经过大家这么一辩护,课文的每一个自然段都可以大大方方地保留下来了。现在请同学们完整地读一遍课文,想想段与段之间是怎么联系起来的?同学们不约而同地告诉我说各部分内容是通过“背影”这个细节联系起来的。这样一遍遍读下来,学生对本文以小见大的写法便弄得很明白了。

第五个环节是写亲情。明确了学习的东西,结合此时同学们胸中涌动的亲情,我让同学们进行课堂小练笔:选择你的亲人中最让你感动的一件小事、一个眼神、一个细微的动作,感受亲情,抒写亲情!通过此环节的设置,同学们把心中的情和课上学到的小知识相结合,在抒写亲情中,感情得到熏陶和提升,更好地实现了这节课在情感价值观方面的教育目标。

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感受生活,通过写作反映生活,激活学生直接和间接聚集的经历和感悟,实现由“知”向“行”的转化。那么写的时候要注意学习哪些东西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学习本文一线穿珠的结构;学习本文一见钟情的细节;学习本文一挥而就的白描;学习本文一唱三叹的结尾,结尾要余音缭绕,耐人深思,可以采用抒情结尾,议论结尾,叙述结尾,做到首尾呼应。

篇3

一、激情

写作前应做到:(1)激发学生明确作文能力的重要性,迫切性;明确作文的地位,认识写作的社会价值,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使学生成为作文的主人。(2)多形式、多渠道、多角度地为学生创造和提供丰富的作文素材和生活源泉,使其观察、阅读等。(3)善于发现、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即使一点成功,也让学生享受作文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写好作文的信心。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躬耕示范,写下水文章,共同作文,然后向学生展示,这样常常会激起学生的作文欲望。

要实现激发学生作文的热情,通常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学习水平、参与实践的情景以及作文训练的目的等,灵活确定写作热情的激发方法。(1)命题作文时,尽可能地使文章题目有可写性,体现新颖,富于启发,通过文题激发学生强烈的表达愿望。(2)写作训练时,布置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题材,以趣激发学生写作热情。(3)精心设计,渲染较强的情绪场,引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强烈感人的人和事;设计激情洋溢或深沉庄重的开场白等等,以情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4)设计特定的情境,设计意味,启迪学生想象,唤起学生回忆,触发学生情感,激发写作热情。

二、激趣

学生作文往往感到没有东西可写,不会留心观察自己周围的生活,因而题材贫乏,不会动脑分析生活。那么学生要解决材料来源问题必须学会观察,观察则来自于兴趣,因此笔者认为,平时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能引发学生自觉观察和积累。

观察并非空想而得,观察是一种技能,一种本领。需要正确的方法,怎样才能使学生掌握这种技能和本领?(1)观察要有正确的主场、态度,要指导学生明白复杂纷纭的客观世界。(2)观察生活要全面、要细致、做到点面结合。中学生往往受知识水平,生活经验、年龄的局限,缺乏全面、细致的观察能力;常常只对形象的部分感兴趣,对事物感知产生片面认识。因而指导观察时,应指导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应由“总体”到“局部”再到“总体”,在观察中还应做到注意比较和鉴别,以求得对事物有全面的认识。(3)指导学生在观察时,由此及彼,发掘实物的本质。(4)指导学生对客观事物观察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间接形式获得写作材料,不能对观察的事实进行修饰,使观察所得到的信息具有可靠性,为作文积累第一手资料。

篇4

关键词:高中语文;写作水平;指导;思维能力;想象

中图分类号:G633.34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观察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的思维更有创造性是高中语文新课标对教师所提出的要求。这一教学要求与高中学生的写作水平有着密切联系。语言与思维是影响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因素,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高中语文教师需要着重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写作水平获得进步,语文教学效果也会随之提升。因此,对于高中语文教师来说,教师如何通过提供灵活的写作指导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1.高中学生写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积累的素材不够

高中学生面临着高考的压力,因此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在了学习过程中,很少有时间参加社会实践。并且现在的家长将孩子保护得太好,以致学生的社会经历也比较少。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写作过程中就出现了严重缺乏写作素材的问题。在完成教师布置的写作任务时,大多数情况都是在模仿,因此学生的写作水平很难得到有效提升。此外,这种严重缺乏写作素材的情况还会影响学生的写作速度,在绞尽脑汁拼凑字数的过程中,学生的写作兴趣也会逐渐流失,对语文教学的开展非常不利。

1.2 缺乏创新

虽然高中学生的写作离不开模仿,但是创新才是真正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的途径,只有在模仿的基础上实现写作思路、构思、语言等方面的创新,学生的语言以及思维能力才能获得锻炼,才算是达到了学生写作训练的目的。但是我国高中学生所写的文章严重缺乏创新,模仿痕迹严重。

1.3 缺乏真实感受

高中教师在批阅学生作文的时候应该都有这样一种感受,学生在表达某一件事情的时候,写出来的语句往往会存在词不达意的情况,句子读起来干瘪、没有营养。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缺乏真实的感受,在没有亲身经历的情况下写出来的作文自然就回去额发感染力,无法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2.高中语文教学中作文写作方法的指导策略

2.1 同时进行语言和思维训练,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高中学生的作文实际上是训练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因此写作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针对学生的情况展开语言和思维训练的过程。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为学生提供写作指导,教师需要从修辞、意蕴、句式、词语等方面着手同时对学生开展语言与思维训练。举例来说,在学生学习完《滕王阁序》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现代语言将这篇文言文进行改写,然后通过朗诵比赛的形式让学生朗诵出自己改写之后的文章。这样的训练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根据文章意境斟酌用词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语言水平,同时还可以在构思文章上下文衔接的过程中获得思维能力的锻炼,为写作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

2.2 利用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高中学生的社会实践经历较少,因此对很多事情的认知都不够全面,在写作过程中也就很容易出现堆砌材料、就事论事地表达干瘪的观念等问题,致使文章严重缺乏饱满度。生活是一切灵感的源泉,而写作属于灵感创作过程,因此对于学生来说,激发写作灵感才是提升写作水平的关键。即便教师可以给与学生一些写作方法上的指导,但是灵感却是无法传递的。因此,教师在知道学生进行写作时,可以利用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既丰富了教学形式,同时学生也会有不一样的感受。比如,在学习完《桂林山水》这篇课文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创新来提升写作水平以及语文素养。具有可以组织学生去郊外郊游,让学生近距离地感受大自然,既能够放松身心,也能为写作训练提供素材,这样学生在表达自身感受的时候不会觉得无词可用、无话可说,文章内容自然也就更加饱满。

2.3 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想象与思考空间

素材是学生写作的基础,只有让学生积累足够的写作素材,学生的写作思路才能更加流畅。高中学生正处于花样的年纪,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想象力也是最丰富的。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优势给予学生足够的想象空间,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丰富的素材,为写作奠定基础。在具体指导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性强、生动等优点为学生播放具有教育意义的影片,让学生可以在观影过程中获得深思的机会。学生想得多、相得深,写作的时候立意与深度自然就会随之提高,思维也会更加活跃。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高中学生的写作过程中主要存在着积累的素材不够、缺乏创新以及缺乏真实感受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灵活的写作指导必不可少,具体以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写作指导策略加以指导:第一,从修辞、意蕴、句式、词语等方面着手同时进行语言和思维训练,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在根据文章意境斟酌用词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语言水平;第二,利用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比如组织学生去郊外郊游,让学生近距离地感受大自然,既能够放松身心,也能为写作训练提供素材;第三,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性强、生动等优点为学生播放具有教育意义的影片,让学生可以在观影过程中获得深思的机会。写作的时候立意与深度自然就会随之提高,思维也会更加活跃。

参考文献:

[1]叶继锋.浅谈如何指导中学生作文[J].青年文学家,2010(12)

[2]杨保云.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之我见[J].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05)

篇5

关键词:职高学生;语文素养;重视阅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6-028-01

职高学生的语文水平相对较差,学生的语文素养不容乐观,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在语文课程教学中,通过阅读、背诵、写作,将母语文化渗透到学生的人格中去,丰富学生的积累,扩大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全的发展,为他们的终生学习与精神成长铺设最纯最亮丽的心灵底色。

语文的收获实际上来自于课外阅读这块自留地。因此,在职高语文教学中,在加强基本功训练的基础上,要重视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鲁迅、郭沫若、巴金、茅盾、冰心等大作家的文学功底无一不是在少年时期的课外阅读中打下的。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钱钟书在清华读书时曾“横扫清华图书馆”,才有《管锥编》和《围城》的诞生。细想一下,从小学到中学毕业,课文不过几百篇,几十万字,而在课外阅读中,一个暑假可以扫掉上百万字。因此,不妨打开课外阅读的大门,把学生引入那一片神奇迷人的文学王国中去,让他们拜倒在莎士比亚、托尔斯泰、巴尔扎克、曹雪芹、泰戈尔这些大师的门下,让他们去遨游、去陶醉、去学习。职高学生课余闲暇时间较多,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阅读书目,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多读一些中外名著。把平时看的消遣性质的小说杂志换成文学名著(哪怕是快餐性质的缩写本也好)。还可以选择一些富有时代气息的美文推荐给学生,这样的文章时代性、文学性、人文性很强。读了这样的文章,心灵会受到强烈的震撼,会感悟到人生的哲理,学会做人。

学生语文课后作业少,在课外阅读中要求学生适当做一些读书笔记并把它作为一项常规作业,定期督促、检查。古训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说法。有的同学,书虽读了不少,令他心动的文章看过不少,优美的语句、新颖的论据也时时见到,可就是没有做读书笔记,看过的东西,时过境迁就不再有什么印象了。明代文学家张溥读书时有一个好习惯,凡好词、妙文、佳句,必手录七遍。我们也应要求学生养成随手摘抄的好习惯。

背诵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有些人往往感叹语文水平一代不如一代,甚至说一个过去读过几年私塾的“小秀才”其文学功底抵得上一个中文系大学生,这也许有些夸张,但说明语文教学的确存在不少问题。私塾教育,背诵是其主要的教学手段。小孩一入学,便让其背诵《百家姓》、《三字经》,然后是四书五经、《千家诗》、《古文观止》等古典名著。这种方法固有其死记硬背的弊端,但背诵的确是学习语文的一种有效的手段。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背诵中,学生自然领悟了文章的章法结构,赏析了文章优美的境界,并受到情感的感染和美的熏陶,文学修养也得到了提高,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诌”就是这个意思。有几百篇文章垫底,学生提起笔,珠字隽语便会从笔端汩汩流出。背诵是打好语文功底的重要手段。

语文教师应要求学生每学期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词,在班内和校内每学期开展一次诵读经典的比赛活动。我国的诗歌艺术源远流长,优秀古诗文集中反映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心性形式、审美情趣,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所在。如果学生能沉浸其中心思口诵,含英咀华,对他们来说是无比快乐、幸福的事。这将会改变他们为人做事的质地,不断加厚和刷新他们的人生底色,提升他们的文化品位,陶冶他们的审美情趣。在课余闲暇,手把诗书,或高声疾读,或低声微吟,在唐诗宋词的天地心驰神游,与陶渊明同采东篱,和龚自珍共挥吟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精辞华章潜移默化的熏染下,进入“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的美妙境地。

其次,还应要求学生多积累、背诵一些名言警句。名言、警句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包含着先哲们对人生的感悟、经验、态度,有好多千古传颂的名句,在今天依然熠熠生辉。多掌握一些名言、名句,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有着强大的激励作用。如《论语》中的许多名句不仅可以教会我们学习的方法,还可以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交友的乐趣。宋朝的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很能说明学习名言警句的重要性。

看到的文章多了,背的东西多了,就会自然动笔。可以说写作是阅读和背诵的直接后果。没有阅读、背诵的人,心中就没有文化积淀,就没有审美欣赏力和感受力。所以说阅读和背诵是写作的准备阶段,创作是阅读和背诵结出的花果,也是语文的最高境界和最终目的,学生只有通过写作才能锻炼语言运用能力。人们常说陈景润是用了几麻袋草稿纸才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事实上语文学习也是这样。写作,首先要有素材,我们要对日常生活多加观察和思考,要了解一下学校、家庭以外还有些什么?这个社会在悄悄的发生着哪些变化,这既可以作为自己平时消遣,也为写作积累了宝贵素材,“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这样的文章往往更加感人,更能带动人的思绪。对于作文水平较低的同学,可以把从课内外积累的好词语和句子记下来,尽量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同时,我们还可以把我们积累的一些名人名言、警句格言,恰当地穿插到文章中去,使文章更有吸引力。

篇6

【关键词】 中学作文 教学改革 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 G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6(b)-0058-01

笔者担任中学语文教学已有二十余年,在作文教学中花了不少心智,可谓煞费苦心而收效难遂人意。课改前采用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从选题到开头结尾,从遣词造句到谋篇布局,每个环节都指导得有板有眼,滴水不漏,可最后换来的还是学生干巴巴、令人失望的文字。实施语文新课程标准,催人改革,促人创新。近年来本人一直致力于作文教学中的“寻规”与“寻变”,力求做到既立足于现有的作文教学理论和成功方法的同时,又能在这些理论与方法中寻求突破,闯出了一条中学作文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那便是 “激趣、导改、促转”三步作文教学模式。

1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目前的中学作文教学教师常先入为主,主观命题,难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心理体验,这使学生处于被动写作的地位,学生就把写作当成了一种技法,当成了一种调遣语言文字的纯粹技能,一种才华炫示;有时,又当成了一种言不由衷、言不及义的“伪圣化”表白。写作教育,快要异化成了一种纯粹的技术操练,而与精神无涉。抑制了他们的写作兴趣,不敢在内容和形式上创新。

变革这种现状,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状态,应从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入手,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1)创设宽松的谈话氛围,调动学生写作兴趣。作文课上,教师热情亲切的话语,充满鼓励的目光,表情达意的肢体语言,都传导着教师真挚的情感,会强烈地影响着学生的情绪,使学生产生积极向上、愉悦振奋的情感体验,诱发作文的内驱力,从而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兴味盎然地投入作文活动。

(2)组织学生参加活动,让他们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引导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观察、体验,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又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3)变换训练方式,激发学生作文兴趣。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运用多种作文训练形式,如看无声电影后给电影配音,看电影写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4)运用现代化手段,诱导作文兴趣。在作文教学中充分利用大屏幕实物投影仪、电视录像、计算机房、语音实验室等现代化教学设备进行教学,强化学生作文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

2 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

“教师批改作文,学生看评语”的传统做法必须变革。教师要把作文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上。其实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是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过程。具体做法是:

(1)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于学生的作文初稿教师要全部阅读,一方面了解学生在作文中的成功之处,更重要的是了解学生在作文中存在的主要的、带有共性的问题,才能使作文修改的指导有针对性。

(2)作文修改的指导的目标制定要少而精,切忌面面俱到,多而杂。这样有利于学生修改自己作文时目标明确,从而提高修改效果。目标可围绕此次作文的训练目标制定,也可围绕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通病进行确定。

(3)调动学生修改作文的积极性。学生作文后,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教师应每次看完学生的作文后,都要充分肯定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哪怕是一个片段,一句话,让学生体验到作文成功的喜悦。同时多采用比较的方法,一是将习作与写作要求进行比照,二是将好作文与差作文进行比较,三是将学生作文同范文(或优秀作文)进行比较,在比较中让学生明白差距所在及努力的方向。

(4)指导学生对自己或他人的作文进行修改。首先是明理,让学生明白写作文要做到“主题好,选材新,感情真,写具体,段落明,语句通,用词好,无错字”。作文修改指导要有针对性,根据学生的作文实际作一些具体深入的分析,使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其次是修改,这个阶段运用学习迁移规律,重在培养学生的修改能力。修改方式有:教师示范,学生修改;教师批,学生改;学生自改;学生互批互改;教师面批面改等等。

3 促进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习惯的转变

教师应该以每次作文训练中的成败为契机,以本次作文训练中取得的进步为起点,总结经验教训,重在探索出学生作文“头痛”症的病灶,对症下药,纠正学生在本次作文训练中表现出的不良倾向和偏差。主要使学生产生以下几种转变:

(1)正确认识写作的意义,促使学生由怕写作文到爱写作文的转变。写作对于人的精神、思维、生存还有另一个意义,即是一个“自我丰富与发展”的过程。学生应该把写作当成是生存生活的需要,把写作当成是情感渲泄的方式,把写作当成是思想和精神的提炼,而不能把写作当成是完成任务的苦差事。

(2)正确认识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促使学生从两耳不闻窗外事到关注生活的转变。生活中处处有写作的源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发掘写作源泉,必须要激发观察兴趣,教会观察方法,培养观察习惯,认清生活的意义。如能把对生活的观察思考与写作规律的学习联系起来,那么写作学习就可以形象化、具体化、经常化了。

(3)正确认识阅读对于写作的意义,促使学生由读写分离到以读促写的转变。“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都说明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阅读不光能让学生积累大量的写作知识和写作素材,还可让学生学习到种种写作方法和技巧。

篇7

关键词 创新教育 中学语文 写作教育

随着目前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各种学科在教育模式上都实现了深化改革和完善。在改革的过程中所运用最多的就是创新教育,这点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表现得最为明显。中学语文中的创新教育实际上就是要求在对语言文字、阅读写作各项教育内容中都要体现出创意的和个性上的表达。

本文以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为切入点,简单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创新教育进行了研究。

一、目前我国中学写作教学在创新上所存在的问题

(一)在教学中重文体、轻风格

目前在很多中学的语文教学中,依旧将应试教育作为教育的主攻方向,表现在中学语文的写作教学上,就是很多老师非常注重写作文体,在写作文体的选择上更多是为了迎合中学大大小小的考试。虽然在语文的写作教学过程中也提出了创新的教学,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所谓的创新也只是找出更符合考试要求、可以拿高分的写作文体,而忽视了写作本身的创新性。

(二)课堂教学重结果、轻过程

目前在很多中学语文写作教学中都存在当堂作文这种教育模式,其实质应该是提高学生的能力,可是在实践中却变成了提高学生的写作速度。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作文,实际上就是在训练考试中的作文能力,而不是真正的写作。同时老师往往仅仅是给予了学生一定的话题,然后就是规定一定的时间进行写作。这种教学方式过于重视结果,即看大家在一定的时间内到底可以完成多少,或者说在一个学期可以完成多少。但是这并不能保证写作的质量,也无法实现写作教育上的创新。

二、新时期下中学作文写作教育的创新要求

目前我国在教育改革上提出了全新的课程标准,这种标准体现在中学语文写作的创新要求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写作内容要求自由表达

教育改革中的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可以充分理解和认识到社会认同和自由表达之间的关系,确保学生在写作方面不会一味地照搬照抄老师的观念和写作要求,而在语文写作过程中真正表达出自身的真实感受,在文章中体现出真性情、真体验和真感受,这才是写作的真实目的所在。要明确写作目的在于情感上的抒发和心灵上的抒发,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应试教育。

(二)读写关系要求与自然融合

写作不是一种可以闭门造车的活动,而是必须将写作跟实际的生活相结合,更通俗点说是必须在自然中寻求写作的灵感。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明确读跟写之间的关系,要明确新的课程标准下对写作理念的全新认识和构建。

(三)写作目的要求从工具理性走向人文理性

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使用“表达与交流”这一表述方式,就是力求从以人为本的高度,从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高度,来认识这方面的语文课程内容,以彰显写作的人文特征。将写作视为一种生命状态,是一个人的自然状态、社会状态和精神状态的统一体。

三、新课标下中学作文写作体现创新性的具体措施

(一)实现以写为本,建立一门实用的中学写作学

我们知道,目前的中学作文教学仍然处于“以读促写”阶段,是以阅读为本位、以写作为附庸的格局。我们必须从语文教材的改革入手,加大作文教学内容的比例,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做出科学合理的编排,从而给师生提供教与学的依据;或者建立一门实用的中学写作学,真正确立写作和写作教学的本体地位,从而形成以读带写、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中学作文写作教学新格局。

(二)牢固树立大作文教学观,建立开放的、活泼的写作训练体系

首先,作文教学必须突破封闭格局,走出课堂,走进自然的怀抱和社会生活的洪流之中,使学生懂得作文必须有感而发,只有不断地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才能实现对写作素材的积累。其次,要注重从阅读及视听媒体中汲取营养,特别是电视、电脑进入千家万户,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教师应合理地综合利用各种有利因素,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以自能作文为目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中学作文教学就是为了学生自己能写作文,因此,优化作文课堂教学结构,必须以学生自己能写作文为目标。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尽可能地使作文教学过程与作文过程接近,使训练过程与实用过程一致。作文教学的流程,可以概括为这样七步:开源导流,理论指导,范文引路,写作实践,反复修改,专题讲评,自我总结。

篇8

一、掌握新课标要求,搭好“桥”

新课标对小学作文教学的要求是: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它更多关注学生的记叙能力,对表达方式没有具体的要求。新课标对中学作文教学的要求是: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很显然,新课标对小学习作的要求相对简单,而新课标对中学写作的要求相对较高。让学生从“写实”、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阶段上升到“写真”、抽象思维为主的中学阶段,没有一定的写作知识,没有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学生很难达到这个要求,要他们一下子适应中学的作文教学,是不现实的。

我们中小学教师要熟悉两个阶段作文要求,进行教学活动,才能在指导学生作文过程中顺利地衔接。小学语文教师往往过宽,以鼓励为主;而中学语文教师往往过严,以求好为主。这样一来,就出现前面所说的判若两人的现象。这里需要中小学教师“握一握手”:前者适当向高处抬抬头,后者适当向下弯一弯腰。为学生搭建一座“桥”,帮助学生完成从小学阶段到中学阶段的过渡。

二、抓好语言积累,搭好“桥”

所谓“语文”,即语言和文字简称。很显然,语文不能脱离“语言、文字、文学”来进行教学。小学教师使用口语较多,小学生的作文多数用口语表达,这样的作文,在老师看来觉得亲切,觉得符合少年儿童的特征,于是作文给高分。而初中教师对于这样的作文,觉得平淡、乏味.无文学气质,往往对刚上初中的学生作文又判给低分。于是便产生在一个时期之后,同样一个学生的作文,得到老师的评判就有天地之别。本来,在小孩学话时就开始学习语言,但这种语言是非常平常的生活用语。上学之后,慢慢地识了一些字,小孩就可以把平常的口语,运用于书面之中。当然,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文字、词汇、语法知识的积累,在通过老师的不断点拨,小学生的作文是不断进步。而到了初中,由于要求不同,层次更高,这种过高的要求、过急的方法容易扼杀学生的作文兴趣。所以,小学高年级的语文老师要不断引导学生多采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自己的思想,而中学语文老师刚开始则放低要求,允许学生使用口头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注意语言文字的运用,多给学生一些鼓励性的评语,这样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就不会受到挫伤。

三、传授写作技巧,搭好“桥”

作文,主要是通过教师点拨、指导学生在自己掌握的语言、文字、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对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采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的一种教学活动过程。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几乎不涉及表达方式、写作技巧等理论性的知识,但是学生一进中学就得面对这些东西。这当然这也是造成学生不适应中学作文教学的一个因素。其次,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和情感体验等,都处在相对较低的层次,他们对世界的观察基本上停留在感性认识上,缺少深入思考的能力。比方说他们都知道父母爱他们,但是很少有小学生思考父母为什么爱他们。而中学作文教学则开始关注学生的理性认识,不仅要求学生知道“是什么”,还要求他们知道“为什么”。这个不同,也给小学生跨过这道门槛增加了难度。

适当传授关于写作方法、技巧等方面的东西。不要担心小学生听不懂,我们可以不去提那些学生难以接受的名词,但我们可以把那些枯燥的名词用另外一种形式让学生感悟。比方说,“描写”这种表达方式,小学生是很难理解的,如果让学生品味这样一段文字:小草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虽然学生不知道“描写”这一概念,但是他们会感觉到文字的优美,以后照样子来写。我们的目的不就达到了吗?

四、引导课外阅读,搭好“桥”

篇9

【关键词】形成体验提升体验表达体验体验式作文教学方法

随着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体验式作文教学也逐渐成为现代中学作文教学的一中主要方法。学生在作文中不敢写“我”,不愿写“我”,缺乏对生活的深刻体验;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略,创造力丧失。那么,如何引导学生积累体验?如何引导学生提升体验?如何指导学生表达体验?

一、要深入生活,形成体验。

中学生的体验积累包括家庭生活体验积累、学校生活体验积累和社会生活体验积累。第一、家庭生活体验积累。一是指导学生写家庭日记。指导学生写家庭日记,可以从一些家庭琐事入手,字数可以不限的,关键是要一事一得,表现自己对于家庭独特的体验。二是指导学生给家庭成员写信。写封信互相对话和交流也是很有必要的。有时,写信并不在意是写给父母等家庭成员看的,只是通过写信的方式,来梳理家庭生活的一些琐事,来对家庭生活一些往事进行回忆和再加工,来对家庭亲情进行一次体验。第二、学校生活体验积累。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为学生体验生活提供机会。每个学校都会根据自身的特点、条件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在这些活动前,语文教师可以进行前期的指导。学生参与活动之后,可以指导学生作文,题目可以学生自己定或学生们讨论之后决定。第三、社会生活体验积累。老师针对学生感兴趣的社会话题,可以设计一些主题活动。确定探讨的问题、指导学生去收集资料、讨论和交流。

二、要加强阅读,提升体验。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体验式作文教学中的阅读包括课堂阅读教学与课外阅读指导。第一、课堂阅读教学。从课堂阅读教学的实践来看,体验式作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操作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阶段:激发学习兴趣阶段、实践感受阶段、体验内化阶段和以读导写阶段。一是在进行阅读教学前,教师有一个启动体验教学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调动学生情感,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是教师引导学生领悟课文中表现出来的人文精神和思想内涵。诱导学生和督促学生仔细品味课文中富有表现力的精美语言,反复诵读,形成敏锐的语感。三是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学生反思、同化或顺应等方式,在自己生活认识、己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将课文的思想、观点内化为自身的人文素养。四是在感悟和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从文章的立意、取材、构思、表达等方面探求文章的写作规律,把握文章的写作技巧,为体验式作文写作服务。第二、课外阅读指导。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一是确定课外阅读的内容。如:经典名著、时事报刊等。二是课外阅读的指导。目前的教育考试制度下,学生在校期间的时间是很有限的,为了保证阅读效果,教师有必要从方法上给予学生一些指导。

篇10

关键词: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新思维

一、使作文命题由封闭走向开放

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做好作文的命题,命题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写作的兴趣,也关涉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目前,作文命题脱离学生实际和社会实际的现象极其普遍,使得学生无法打开思维,提高写作能力。首先,教师可以采用无命题作文的办法,鼓励学生把随时的感想整理成文,做到有感即发,随感随发,多写冲动文。其次,即使不得已的任务文,教师也要力求使命题具有开放性,力避传统的封闭性命题。教师减少作文命题的限制条件,使学生找到接近自己生活的角度,找到自己有感触的话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有感触而写,其作文便有特点,使学生的作文特点得到彰显。

二、加强学生的语文修养,培养学生的写作观察力

提高阅读水平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就要指导学生涉猎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借鉴作者丰富的创作经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写作要求具备广博的文化素养,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习与文学有联系的其他学科,拓展知识面,吸取营养,提高情趣。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成为关注生活的有心人,应该和学生一起来观察、理解生活。教师要指导和告诉学生怎样为写作收集必要的素材,并且要教会学生如何将题材为我所用。这些都是写作的必要准备,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

三、特别重视学生作文的评阅工作

作文的评阅是写作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作文批改占用了教师大量的时间,学生对教师的改动视而不见,结果受益甚微。总体而言,教师在作文评阅中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因材施教,区别对待。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作文的不同水平提出不同的要求,确保各个水平的学生在其原来作文水平上有所进步。第二,尊重原作,谨慎修改。教师在评阅时要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尽量保留学生原作的写作特点,保留原作的面目。对于其作文中可改可不改的部分,要做到尽量不改。第三,作文评语要多用鼓励性语言和赞赏性语言。教师对学生作文中的优点要给予充分肯定。只要是学生进步的地方,教师都要给予鼓励,使其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提高作文兴趣。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