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实习理论范文

时间:2024-02-28 17:58: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儿科实习理论,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儿科实习理论

篇1

需要是人从事活动的内驱力和诱因,是人积极的源泉,而中国大学生意识到的基本需要依次为求知、友情、建树和自尊自立等.以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而言,高等学校教师只有把国家要求及高等医学教育需要转化为学生自己的需要,学生才有可能接受,才会产生内驱力而去行动.内部动机指儿科学学习活动本身就是学习者所追求的目的.认知心理学强调人类天生具有追求知识的愿望,会不断地追求知识的意义,并理解周围的事物.在儿科教学中应设法调动学生的内部动机,使他们产生根本性变化.临床儿科学是儿科诊断与治疗,所讲授的内容基本是以基础理论为主,即授课形式上以获得言语信息为主,但传统的儿科学教学是以学科分块的形式讲授的,往往造成知识分离,内容衔接差,学生难以把学过的基础理论和临床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难于在短时间内接受儿科学的临床知识,不能形成整体思维及临床思维特有的能力,从而不能对疾病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医学院校一般将儿科学课程开设在外科学及内科学之后,而儿科学有些疾病同内科学大同小异,造成学生不愿意认真学习儿科学.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在短时间内抓住学生的心理,突出儿科学的特点,并辅以真实病例及实习课对理论进行进一步的阐明,指导学生如何联系儿科病例进行思维,即调动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外部动机是指儿科学学习者受到外力推动,如金钱及名誉等外部诱惑而激发的动力.学习活动是满足动机的手段,儿科学学习的目的并非为了获取儿科知识本身,而是儿科学习成就以外的外部奖励,从而实现自己的价值.教师可以利用外部动机鼓励学生学好儿科学,但必须注意外部动机并不出自学生本身的兴趣,故一旦消除,学生很可能放弃儿科学学习.兴趣是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对学生而言,它则是推动他们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1],从而调动学习兴趣.

2采取激励措施调控学生的学习情绪,保证学习效率

研究表明,人的及痛感均在大脑中形成,当人体某些感受器受到外界刺激时大量的感觉细胞发生变化,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通过感觉神经传递到大脑中,会在其中引起正面或负面性质的、具有一定强度特征的、纯生理性的情绪性反应,或称情绪状态.因此,人的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及自身需要关系的反映,它构成心理活动的背景,对人的行为产生很大影响.学生每天都经受不同的外界刺激而产生相应的情绪状态,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行为.学生在学习中的情绪状态直接关系到学习任务完成的好坏,既是在儿科学教学过程中必须关注的重要现象,亦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由于学习情绪的好坏是外界环境刺激所引起的学生内心体验,这种心理状态可以转化为学生对外界认识活动的主要激活因素和调控因素,影响或支配着学生的学习动机及行为,所以调控学生的学习情绪是保证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最主要的方式是采取激励措施.

2.1影响激励是指教学人员及教学管理者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以调动其学习兴趣的方式.教师及教学管理者的素质、品德、风度、能力、水平和实干精神等均是影响学生学习情绪的主要因素.这要求教学人员及教学管理者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努力成为学生的楷模.

2.2情感激励是指教师和学生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朋友式关系的方式.教师应做到生活上关心、心理上沟通且学习上指导学生,使学生和教师在学习目标上有认同感,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心理学认为,教师必须喜欢自己的学生,对学生要有深厚的感情,使学生不但尊敬教师,而且从内心喜欢自己的教师,这种师生感情的建立是教学工作成功的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了解学生,关心帮助学生,尊重学生,以情感人,使学生感到温暖,实现师生之间思想的沟通和共鸣.延边大学临床医学院儿科学教研室的教师年龄多数在45~55岁之间,而学生多数在23~25岁之间,因此师生之间较常存在沟通障碍,故教师应多想方法接触学生,了解其内心想法,理解和关心他们,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教学方法的应用

教学方法包括教材的呈现、师生相互作用的方式、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运用.目前,全国大部分高等学校的讲演法仍是大规模集体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教师只是按照平均效果来设计教学[2].采用以讲演方式进行大规模授课的方式时首先教师用自己的热情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授课内容与学生兴趣相联系,从以课堂及教材为中心方法,逐渐过渡到以问题及学生为中心的授课方式上,从而达到掌握重点,了解一般,少而精,使相关知识得以融合贯通的目的,还应给学生留出想象空间,将启发式及讨论式的讲课模式带到课堂,做到自我学习,自觉提高.

4记忆阶段

记忆阶段是指尽可能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的阶段.大学生的记忆特点是逻辑记忆力显著提高,可充分理解所学教材的意义和实质,并对所学内容能进行主动分析综合,掌握内在联系,进行记忆.根据此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可充分运用比较、综合及分析方法,帮助学生增进理解,强化记忆.在儿科学教学中有很多此类例子,如小儿结核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的比较、足月儿与早产儿的比较及各年龄段惊厥原因的比较等.综合是把事物的各个因素合为统一体加以考察的方法,将知识前后联系起来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做到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记忆.

[参考文献]

[1]罗树华.教师能力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20.

篇2

关键词:高中地理;二轮复习;内容分析

二轮复习在高三复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可以帮学生在巩固基础的前提下提高运用能力,有效提升高考成绩。下面,我们总结和分析一下高中地理二轮复习各专题。

1.《地球运动》专题知识是学生较难掌握的部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依旧整体比较薄弱,主要是对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的原理、规律掌握不透彻。因此,二轮复习中注重基础知识,大胆取舍逻辑思维强的知识点。

2.《水体运动》专题中主要是河流的水文特征、水系特征的要素学生很容易混淆、流域开发治理的自然背景不能依据材料或图表进行有效复习,河流各种问题的原因、危害、措施分析不到位、不具体、河流的综合开发利用不会分析流域有利和不利因素、洋流成因规律等知识挖掘不够透彻,因此,二轮专题复习应该加强原理应用和知识迁移。

3.《农业》专题,学生虽然对区位的影响因素及区位条件的变化等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学生运用案例分析农业区位类型的条件、特点、问题、措施的知识点不完善,尤其是应用知识迁移解决实际生活、生产的能力需要进一步完善。因此,在复习时要注重获取图表信息培养和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应用相关知识解释、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4.《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专题采用案例呈现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河流的综合治理、区域能源的开发、区域经济的发展内容,专题复习的核心是精选的案例能够帮助学生分析、解剖案例,最终掌握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维方法。

5.《人口及城市》专题中人口增长的模式图判读和城市化进程及特征的判断常出现错误,特别是各种变式图判读,由于学生读图能力欠佳,不能依据图表信息作答高考试题,特别是人口增长模式特点、人口问题、世界人口迁移、民工潮等知识点学生掌握的不理想,缺乏阐述地理事物问题的能力和论证能力。

6.《工业》专题中学生能够依据影响区位因素的基本知识作答影响工业的因素及工业区位的变化,很容易忽略环境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等区位因素,学生往往抛开材料或图表信息机械照搬,漏分析环境因素中大气污染、水污染。因此,《工业》专题复习中突破区位因素中的环境,夯实产业转移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

篇3

关键词:第二语言习得;商务汉语;启示

20世纪60年代末,国外部分语言学家对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进行深入地探究。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著名语言学家克拉申(Krashen)在上世纪80年代编写了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代表作---《第二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学习》。在书中Krashen提出了五个假说,分别为:习得与学习假说(The acquisition-learning distinction)、自然顺序假设(The natural order hypothesis)、输入假说(The input hypothesis)和情感过滤假说(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这五种假说对第二语言教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一、克拉申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1、克拉申的“学习”与“习得”假说

克拉申认为语言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通过两种方式获得语言能力:一种是通过“习得”的方式,另一种使通过“学习”的方式。所谓“习得”是指一种潜意识获得语言知识的过程,学习者身处目的语的语言环境之中,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习得了该目的语的语言规则。而“学习”是指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语言知识学习的过程,学习者通过有意识地学习来获取新的语言技能。

2、自然顺序假说

卡拉申认为不论是成年的语言学习者,还是幼儿语言学习者,无论是学习母语还是第二语言习得,他们在自然习得语言的过程中,一定会按照可预测的顺序来习得相关的语法知识,有些语法知识习得较早,而有些语法知识则习得比较晚。

3、监控假说

克拉申认为通过学习的方式而获取语言技能的学习者们,他们在输出第二语言时,所学得的第二语言的语法规则和语言知识会在他们的头脑之中形成一套监察机制,这套监察机制负责检测他们在输出的语言的过程中,是否按照第二语言正确的语言规则来输出的。

4、输入假说

克拉申认为语言学习者在输入新的语言知识时,必须在学习者可以接受的知识范围之内进行新知识的输入,这就是“输入假说”。“输入假说”要求在输入新的语言知识时,一定要按照“i+1”的原则来输入,在原来已经掌握的知识的基础之上,提供在学习者现有知识水平以上的有略微难度的新知识。提供一些超出学习者预期的新知识。只有输入超出他们预期的新知识,才能让学习者发现自己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仍然有空缺。新知识的新鲜感,也会不断刺激学习者产生持续不断的学习热情。

5、情感过滤假说

克拉申认为语言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会或多或少地受到一些情感因素的影响,他提出“情感过滤假说”,“情感过滤假说”涉及学习者的动机、态度、焦虑等感情因素。学习者在情感因素的作用下,会对学习第二语言的态度和学习效果产生相的影响,会阻止或促进第二语言习得的进度。

二、目前高校商务汉语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随着中泰贸易领域的快速发展,泰国的商业贸易公司对精通商务汉语的专业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商务汉语课程也随之成为了热门的学习领域,国内外各大高校及教育机构开始相继地推出了针对不同学习需求和不同汉语水平的学习者的商务汉语教学课程。但是目前的国内外高校及教育机构开设的商务汉语课程的课堂教学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虽然商务汉语这门课程作为国内高校留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大部分学生学习商务汉语的动机都是为了将来更好的与中国人进行商贸往来,促进两国经济的友好发展。但是也有部分学生学习商务汉语课程的热情不够强烈,动机也不够明确。究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商务汉语课程教学中存在着各种问题,比如:(1)商务汉语课程的词汇比较商业化,需要真实的商业文化环境来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学生在课堂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相关商业知识,但是他们课后却不能使用所学到这些商务汉语知识来进行交流沟通,商务汉语课程的教学被局限在教室之中,学生们缺少使用商务汉语知识来进行实践的机会;(2)学习者对与商务知识的渴望,并不止满足于汉语专业商务方向有限的专业知识,而是希望能学到更多且更为实用的商务专业知识;(3)商务汉语是一门以专门教授商务汉语交际的语言课,而不是一门专门教授经贸知识的专业课程。教师在教授商务汉语课程到时候容易陷入就词论词,过多地讲授专业词汇和商业知识的怪圈,从而忽略了在商务汉语课程中必须遵循讲授经贸知识要为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所服务,必须重点培养学生的言语的交际技能的原则。(4)商务汉语课程是学习难度较高的一门课程,商务词汇具有专业性、语体风格庄重文雅。所以学习者在学习商务词汇和商务知识时容易出现畏难情绪,学习者容易在苦难面前出现信心缺失和厌学情绪等不良情绪,这些不良的情绪会影响学生们学习商务汉语的热情和继续学习的积极性。

另外,商务汉语课程还存在教材更新滞后的问题,商贸经济发展迅速,原有的商务汉语教材内容不够新颖、新生的商务汉语词汇和句型在原有的商务汉语教材中都无法找到,教材当中的部分编写内容已经不符合实际商务交流的需要;师资水平方面,汉语国际教育的教师缺少商务贸易方面的知识储备,非专业的商务知识在对学生的商务汉语教学中无法进行准确地、专业化的指导,或指导指导效果无法达到预期。商务汉语的课堂教学除了要教授学生商务汉语知识、培养语言技能以外,还需要培养学生使用中式思维、学会根据中国人的文化观念来进行商务交际。但是在实际的商务教学中却缺少对学生思维模式和文化观念的引导。

三、Krashen的二语习得理论对商务汉语教学的一些启示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经过长时间的实践研究,在国内外的语言教学中得到了不断推广和应用。对改变各大高校以及教育机构的商务汉语课程教学现状也有很多启发:

1、应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重视语言输入的质量

商务汉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应当注重把握好课堂语言输入的质和量。Krashen认为,对于初学者而言,教学难度一定要由浅入深,如果学习者在学习过程大量接收到不理解的知识输入,这样很容易使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根据Krashen的观点,输入应遵循“i+1”的规则。教师在教授新的语言知识时,语言输入应当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知识点讲解与操练要做到难易适中。既不要等同于学生的水平,从而使学生失去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又不要太超出学生水平。让学生对新知识望而生畏,影响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教学过程中应当保持“i+1”的适度输入原则。“商务汉语具有作为一门与商务活动紧密相关的专门用途汉语,它的基本内容围绕贸易、投资等各种经济、商务和社会活动展开,涉及经济、管理、法律、外交、媒体、社交等多领域,实践性使其重要的特征。”(沈庶英)根据Krashen提出的“i+1”的规则,商务汉语在实践教学中也应该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初级阶段的商务汉语课程应该向学生传授一些简单实用的商务汉语和商务专业知识,让学生们先初步了解中国的商务文化特征,通过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务体验,让学生对我国的经济社会生活有基本的了解。比如:商店购物、市场讨价还价、银行货币兑换、酒店投宿、民航购票、网上购物、介绍旅游路线等可实操的校内真实场景进行语言的操练。中级阶段的课程,在此基础上再提高难度,增设商务文化方面的知识。结合课外实践活动通过参观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为会议订餐、考查开发区、做产品用户意见调查、向顾客解释产品说明等活动,让学生了解中国的生产、经营和服务状况。当学生在掌握中级商务知识的情况下,再增加实践学习的难度,让学生参与社团活动,参与媒体商讨广告、到税务局咨询相关税务知识,主持业务洽谈会,或者开展社会调查、让学生学习制作草拟合同、设计企业策划书、设计产品宣传广告、汇报工作等商务环节等。通过这样循序渐进地增加学习商务知识的难度,才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热情。

2、发挥“第二语言习得”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应当把有意识的“学习”与无意识的“习得”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学习过程。因此,商务汉语课程应该通过“学习”与“习得”两种途径:有意识地学习语言知识和无意识地习得第二语言的交际能力。

在日常的商务汉语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属于有意识地学习商务汉语语言规则和语言形式的学习模式。但是学习语言规则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的作用是有限的,学生学习语言规则只能起到语言监控和修正语言的作用。学习者语言交际能力的提升和语言表达的流利性取决于日常交际之中无意识地操练。因此,第二语言学习的课堂教学应该既重视语言规则的学习,也应该通过具体实际的语言环境下的交流活动来培养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让语言学习者在不自不觉中将所接收的知识输入逐步转化为系统的语言体系,逐步达到熟练掌握和运用语言的目的。

在商务汉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真实的商务交际情景或者模拟的特定商务情景来,让学生们在具体的商务情境下进行操练。通过形式多样地操练,提高学生们理解、记忆相应的商务场景下运用汉语知识的能力。

3、第二语言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情感因素,降低情感过滤。

Krashen认为虽然在学习过程中情感因素对习得机制没有影响,但情感因素仍然对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产生阻碍或促进大脑语言习得的作用。他把情感因素分为三类:(1)动力:学习动力强、动机明确的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习得的语言知识更多;(2)自信心:对自己能否达到预期效果有信心的学生习得语言知识更多;(3)焦虑程度:学习过程中学习焦虑程度低的学生,学习的专注度就更高,所以学习效果更加好。成人的情感过滤能力比儿童强,所以在学习语言的时候,语言的输入效果没有儿童好。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创造出一种情感过滤较低的环境,排除学生所面临的各种心理障碍,降低情感过滤的程度。对于以汉语为第二语言学习的留学生而言,要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积极度,降低留学生第二语言学习的感情过滤。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能否正确使用课堂评价语至关重要,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帮助其建立自信心,引导学生保持学习兴趣,为学生创造轻松愉悦、和谐友好、温馨舒适的学习环境,以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受到较低的情感过滤。对于学习困难或者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不应在课堂上随意批评学生,应该多给予学生肯定、鼓励的评价。

综上所述,krashen的第二语言习得相关理论对商务汉语教学事业有很大的启迪作用。作为汉语国际教育的教,我们应该不断深入学习第二语言学习理论,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不断促进学习者学习商务汉语课程的能力。将“学习”和“习得”巧妙地结合起来,增加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循序渐进地增加语言知识输入的难度;努力消除影响学生学习第二语言的焦虑因素,逐步提高学习者的商务汉语交际能力及汉语口语表达能力。为他们今后顺利进入商务贸易公司工作奠定良好的语言基础。

参考文献:

[1]朱伟娟.克拉申输入假说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J].湖北社会科学.2012.第6期

[2]肖云南.戴曼纯. 二语习得研究成果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问题[J].外语界.2004.第3期

[3]朱黎航. 商务汉语的特点及教学[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3.第3期

[4]刘淑华.克拉申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第29卷 第6期

[5]崔鹏.杨连瑞. 第二语言习得的几种心理语言学模式[J].当代外语研究.2011.第4期

[6]杨东升.陈子骄. 商务汉语课程总设计.大庆社会科学.2009.第4期

[7]韩凤明. 泰国商务汉语教学研究[M].浙江.2012.03

[8]戴炜栋. 中国的二语习得研究:回顾、现状与前瞻[J].外国语.2005.第6期

篇4

关键词 克拉申 二语习得 英语教学

1克拉申的监控理论

在20 世纪末影响最大的二语习得理论是克拉申(Krashen)的监控理论(The Monitor Theory)。20世纪80年代初,克拉申在《第二语言习得的理论与实践》中提出“语言监控”理论,该理论由五大假说构成,即习得-学得假说(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自然顺序假说(Natural Order Hypothesis)、监控假说(Monitor Hypothesis)、输入假说(Input Hypothesis)、情感过滤假说(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

在这五大假说中,习得与学习假设最为重要,它是克拉申理论的出发点和核心。它认为第二语言习得涉及两个不同的过程:习得(Acquisition)过程和学得(Learning)过程。所谓“习得”是指学习者通过与外界的交际实践,无意识地吸收到该种语言,并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流利、正确地使用该语言。而“学得”是指有意识地研究且以理智的方式来理解某种语言(一般指母语之外的第二语言)的过程。克拉申的监控假说认为,通过“习得”而掌握某种语言的人,能够轻松流利地使用该语言进行交流;而通过“学得”而掌握某种语言的人,只能运用该语言的规则进行语言的监控。通过一种语言的学习,我们发现,“习得”方式比“学得”方式显得更为重要。只有潜意识”习得”的知识(隐性知识)才能使言语的输入和输出达到自动化,即能自然地运用语言。只有语言习得才能直接地促进第二语言能力的发展,才是人们运用语言时的生产机制。

输入假说是五大假说的另一个重点,它解释了习得是如何产生的。该假说认为, “可理解的语言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所谓 “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是指学习者听到或读到的可以理解的语言材料,这些材料的难度应该稍微高于学习者目前已经掌握的语言知识。克拉申提出了 “i+1”的概念,“i”指学习者当前的语言知识状态, “1”指当前的语言知识状态与下一阶段语言状态的间隔距离。通过输入这种略高于第二语言语言学习者现有的语言知识状态的语料而激活学习兴趣,促进第二语言的习得。克拉申认为,输入假设对任何语言的习得都至关重要,并且对语言的课堂教学具有启示意义。

情感过滤假说强调学习者情感的变化,如焦虑度、自信心和动机三个方面,会促进或阻碍由可理解性输入转化为习得的这个过程,进而影响输出效果。学习者的焦虑感越强,内心压力越大,情感屏障越高,则语言习得越少。

2二语习得理论对英语教学模式的启示

2.1努力创造“沉浸式环境”,让学生参与互动

从上述克垃申(S. Krashen)的习得与学习理论,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启示: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在课堂上可以创造类似于二语习得自然环境的“沉浸式环境”,促进学生的外语学习。主要方法有:第一,教师尽量全用英语作为教学的媒介,实行全英语教学,创造沉浸式课堂上的自然习得环境。要求课堂教学用语、语言点讲解、语篇结构分析、课堂活动指导等全用目的语进行,为学生提供一个尽量完全暴露于外语环境的机会。这可能有一个从不适应到适应,然后自然化的发展过程。第二,设计更多的课堂交际互动活动,增加学生听说的机会。可以在正式讲授之前与讲授之中,通过持续提问,确保大学生引起高度注意,让教学彼此相融。或是安排师生间或者学生间的相互问答,让学生们在更加轻松和谐的氛围当中进行自主交流。如此一来,大学生们始终会被置于具有引导、启迪,并与其有关联的问题之中,并在讨论与回答问题之时自觉或者不自觉地主动参与其中,从而让英语语言教学的过程转化成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过程。

2.2以学生为中心,推动教学形式由单一化走向多样化

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 英语教学的重心几乎全部都放在了教师“如何教”的问题上,过分强调教师“讲授”的作用,忽略学生的语言实践与个体差异,且缺少良好的语言环境,影响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高校英语教师应当积极转变角色,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上做到更加灵活与多样。可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自主学习模式,创造互动性模拟习得环境。利用适量的音频、视频给学生创造多方位的、立体式的、多维的语言学习环境。学生是整个学习过程的中心和主题,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显得尤为重要。

2.3关注学生情感,降低情感屏障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焦虑情绪,适度的焦虑能促进语言习得,但过分地追求正确的语言形式所引起的过度焦虑则会形成情感屏障阻碍语言习得。学习者没能达到预期的个体目标,对别人负面评价的担忧,语言交流失败等带来的挫败感会增加学习者的焦虑情绪。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轻松一些的活动比如说讨论、语言游戏等来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并且通过不断的肯定和鼓励学生而促进学生自信心的提高,从而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语言学习中去。

3结语

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对我国高校英语教学具有很多启示。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将二语习得的理论引入课堂,融于教学,因材施教,以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常尚起.创造外语习得环境的途径[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6).

[2] 丁言仁.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外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篇5

关键词:二语习得理论 克拉申 互联网环境 日语视听说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12-0236-02

一、引言

“第二语言习得”(简称:二语习得),通常指一个人在母语习得之后,对一种或多种其他语言进行的学习过程。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作为一个独立学科,于二十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形成。在众多的二语习得研究中,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S.D.Krashen)提出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是现代语言习得中论述最全面、影响最深远的理论。

根据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语言的“输入”是语言习得最基本的条件,没有语言输入就不会有语言习得。在人类语言交流的四项基本技能“听、说、读、写”中,“听”作为一种输入型技能在二语习得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二语习得听力方面的研究也颇受专家学者的重视。特别是二十世纪末以来,我国关于二语习得听力方面的研究曾一度达到高峰,在经历了一段低谷之后近年又有所升温。资料表明,在众多研究中大多数为关于英语方面的研究,日语方面的研究只占少数。特别是结合二语习得理论对日语听力课程和教学进行研究的文章更是少之甚少。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文章为《克拉申的输入假说对初级日语听力教学的启示》(陈潇,2014)。文中作者论述了如何利用“输入假说”完善课堂设计,提高初级日语听力教学的教学质量。因此,笔者认为二语习得理论在日语听力课程中的应用这一课题应该成为研究者们关注的研究方向。

近年来随着多媒体设备在听力课程中的引入,使得传统的以“听”为主的日语听力教学模式向“视”、“听”、“说”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转变。很多专业学校把日语听力课程的名称改为“日语视听说”。但笔者认为,多媒体的引入只是日语视听说课程改革的一个小阶段,随着日语学习网站,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的不断兴起,互联网时代将为日语视听说课程的改革与发展带来更大的机遇和挑战。因此,本文将针对互联网环境下二语习得理论在日语视听说课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希望能为日语听力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理论基础

本研究以克拉申提出的二语习得理论为理论基础。该理论由五大假说组成,即“习得与学得假说”、“自然顺序假说”、“监控假说”、“输入假说”、“情感过滤假说”。这五大假说几乎包含了二语习得过程的各个方面,实践性强,对二语习得者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习得与学得假说是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的基础。该假说严格区分了“习得”和 “学得”,并对它们各自在习得者第二语言能力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加以认识。该假说指出学习第二语言可以通过两种途径:习得和学得。“习得”是潜意识过程,是学习者用目的语进行有意义的、自然交流的产物。其过程与儿童习得母语相似,在交流过程中学习者关注交流活动本身而不是语言形式。“学得”是有意识的过程,是正式教育的产物。即通过课堂上有意识的练习、记忆等活动,获得语言相关知识。母语者即便不懂语法规则,却可以正确流利地使用该语言,而外语学习者虽然有完备的语言知识,却很难在实际交流中运用自如。由此可见,学得不能转换成习得,习得才是二语习得的最佳策略,自然的语言环境比有意识的学习更为有效。

自然顺序假说认为,人们对语言结构知识的习得是按一个特定的自然顺序进行的。该顺序与学习者的年龄、母语背景及学习条件等无关。比如,将日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时,掌握动词的ます形先于ない形,掌握格助词的用法先于句型的应用。

监控假说认为,通过“学得”获得的有意识的语言规则、知识等在语言运用时起质量检查和监控作用。根据该假设,语言习得系统即潜意识语言知识,是真正的语言能力。而语言学得系统即有意识的语言知识,只是在第二语言运用时起监控或编辑作用。这种监控功能可于语言输出(说、写)前或后发生。这一假说体现了习得和学得的内在关系,说明二者的作用各不相同。

输入假说是二语习得理论的核心。克拉申提出了“可理解的输入”一词,即略高于他现有语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主张学习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输入,同时又能把注意力集中到对意义或对信息的理解而不是对形式的理解时,才能产生语言习得。这就是著名的i+1公式。i代表习得者现有的水平, 1代表略高于习得者现有水平的语言材料。i+1公式为习得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情感过滤假说将二语习得过程中的情感因素置于重要的位置。二语习得的过程会受到很多情感因素的影响,语言输入必须通过情感过滤才有可能变成语言吸收,才能实现习得。如学习动机、焦虑感等对语言输入有着过滤作用,从而决定学习者接收语言输入的多少。

综上所述,二语习得理论认为外语学习的本质是习得与学得。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要了解语言知识的自然顺序,在接收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时,既要受到“学得”的语言知识及规则的监控,又要受到情感因素的过滤。从日语视听说课程的角度去分析这五大假说可以发现,习得与学得假说、输入假说及情感过滤假说都将对日语视听说课程的实施与开展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三、在日语视听说课程中的应用

二语习得中,“听”无论是在日常交流还是考级练习中都是日语学习者公认的最难的一项技能。接下来我们将在二语习得理论的指导下讨论如何完善日语视听说课程,提高学习者听的能力。

1.努力营造良好的习得环境

根据二语习得理论,习得与学得是语言能力获取过程中的两种不可或缺的方式。许多没有日语基础的成年人在日本生活多年后,也能够熟练掌握日语进行沟通交流,这说明习得过程并非只在儿童掌握母语过程中才存在,在成年人学习外语过程中也存在。日语听力的习得过程并非一定要在日本才能得以实施,只要我们努力营造良好的习得环境,在国内同样可以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首先,要明确习得在日语听力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将时刻营造良好的习得环境作为视听说课程改革的目标。其次,课堂创造更多学生自觉习得的机会。传统的听力课堂上,教师就是音频播放者和答案公布者,随着多媒体的引入,日语视听说课程的授课内容和形式得以丰富,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所提高,但需要改进和强化的地方还很多。如,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逐步导入全日语授课,使学生在全日语环境下接受语言的输入,营造日语思维环境;可以增加学生的发言机会,语言只有实际应用到课堂交流中才能使学生获得超出其已有语言能力输入。要求学生必须用日语发言,重在语言内容的交流,不要太在意语法错误等外在的形式,给学生以信心;还可以布置课堂上学生间的互动活动,设计一定的语境让学生间进行实际交流。只有实际的交流才能实现习得过程,推动可理解的语言输入的获取。同时语境的设置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用分析能力。再次,在老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创造良好的课后习得环境。随着中日交流的深化,各大高校及企业有很多日本外教、留学生及日本员工。通过参加日语角等活动,积极与日本人实际交流,使学习者完全暴露在日语环境中是完全能够实现的。总之,良好的习得环境有利于二语习得。

2.尽量提供大量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

输入假说为二语习得提供了具体的途径,那就是i+1公式。根据该公式,理想的语言输入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可理解性;有关联性;非语法性;要有足够的输入量。这就要求日语视听说课程必须要尽量为日语学习者提供大量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即在学生现有的日语听力水平基础上,提供大量略高于现有能力的语言材料,学生通过听取关键词、预测、推测等策略,最后将不可理解的输入转换成可理解的输入。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材料之前,应充分了解学生现有日语水平,在i的基础上选择i+1级别的听解材料。同时注意材料的趣味性、相关性、实用性。

3.竭力消除焦虑感,克服心理障碍

情感过滤假说指出,二语习得者自身的情感因素将严重干扰到第二语言的可理解的输入,从而造成二语习得的不顺利。听力理解具有瞬时性、要求听者快速、准确地捕捉和存储信息。听者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容易出现听觉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面对第二语言中不解的词汇时容易产生紧张、焦虑的消极情绪等等,都将打消学习者的积极性,影响二语习得的效果。因此,作为日语教育工作者必须竭力消除学习者的焦虑感和心理障碍。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消除学生听力课的紧张感,变得轻松;精心设计课程导入部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主性;允许学生自由发言及发表不同见解,容许犯错,鼓励发言,在和谐、宽松的氛围中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这些在情感因素方面所做的努力,必将减少其对语言输入的过滤,从而获取更多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

四、互联网环境下的机遇

二十一世纪,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二语习得作为语言上的交流学习,不可能脱离大的时代背景而独立存在。多媒体的应用丰富了日语视听说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形式,而互联网时代为二语习得提供了更为广大的发展空间。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进步,网络资源的使用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互联网信息的及时性、开放性、多样性、直接性和随时性等优点,非常有利于二语习得中听力习得的实现。笔者认为,互联网资源虽然同时具有可信性、科学性、可控性等方面的问题,但它为日语视听说课程改革带来的机遇远远大于挑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互联网环境下的日语视听说课程。

1.利用日语学习网站和论坛,营造全日语的习得环境

目前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日语学习网站有沪江日语、咖啡日语、和风日语等。每个网站都为日语学习者提交了大量的日语听力资料,同时还可以在网上直接互动,尝试听力游戏、语言聊天等多种交流方式,在互联网环境下营造全日语的习得环境变得异常简单。教育工作者及二语习得者都应该利用好网络资源完成好课堂和课后的学习任务。

2.建立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发挥自媒体优势

随着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的普及,利用手机等工具随时开展自主学习变得实际可行。很多日语学习网站创建了手机APP及时给大家提供有趣、实用的信息,而且很受日语学习者的喜爱。日语视听说课程同样可以吸取它们的经验和教训建立自己的网络自主平台。将日语作业、合适的日语资料定期上传到平台上。也可以NHK、富士电视台等日语综合视屏网站的连接,上传日语流行歌曲、原声电影、动漫等学习材料。教师还可以随时与学生互动,解决听解时遇到的问题或对学生的习得效果进行网络评价。

无论是利用已有的日语学习网站,还是使用自主学习平台来开展二语习得,都将使习得者较之课堂学习更为放松,更有利于可理解的语言输入的接收,进而提高习得效果。

五、结语

综上所述,二语习得理论为日语视听说课程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而在互联网环境下,二语习得理论对日语听说课程的指导作用将得到更好的发挥。作为日语教育工作者,如何把握好互联网时代的巨大优势,完善日语视听说课程是我们今后需要继续探讨的课题。

参考文献

[1]陈潇.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研究[J].语言文字探索,2014(7).

[2]周浩.国内二语听力习得研究现状调查.[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5(2).

[3]陈潇.克拉申的输入假说对初级日语听力教学的启示[J].时代文学,2014(8).

篇6

1.1对照组实习生

对照组实习生采用传统的儿科护理带教模式,即带教老师向实习生传授儿科疾病的基本概念、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方式和护理方式等。

1.2研究组实习生

研究组实习生在采用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应用接触点教学模式,即带教老师在带教的过程中,每天对实习生进行专科疾病的一般知识讲解和儿科临床护理技能讲解,然后提出1至2个具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探讨这些问题的答案,并以书面形式把答案表达出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习生可以通过网络、图书馆、教材等方式进行查询。得出答案由带教老师进行审批和纠正,以激发实习生的求职热情,增加实习生获得儿科护理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实习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果

2.1理论考核

4-8周实习结束后,研究组实习生理论考核成绩为优(90-95分)的有37名,理论考核成绩为良(80-89分)的有18名,理论考核成绩为合格(60-79分)的有5名,对照组实习生分别为19名、21名、20名,两组实习生的理论考核成绩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调查问卷

最后在实习生实习结束后对120名实习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儿科临床护理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技能操作能力、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思维能力以及心理素质等。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研究组实习生的得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实习生,两组之间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篇7

【关键词】:临床实习 入科教育 儿科 实习医师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5-0220-01

临床实习是医学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医学生由学校走向工作岗位的桥梁,是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临床实习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关系着医学生今后的工作与发展。如何提高儿科临床实践教学质量,提高实习效果,成为广大儿科临床教师的一大课题。结合我科近年来的做法,儿科临床实习带教工作从入科教育着手,在实习医师入科前一天进行,具体做法包括:

一、做好岗前培训与入科教育的有序衔接

入科教育与岗前培训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尽量做好二者的有序衔接。

为了使实习医师由课堂理论学习向临床实践平稳过渡,院临床教学部对新进医院实习的医学生均要进行岗前培训。这也是医学生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必要准备,是医院教学管理的中心和基础,也是衡量一所医院教学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主要采取集中培训方式,由临床教学部组织实施。岗前培训的主要内容有:政治思想、医德医风教育;医院概况,组织参观;介绍如何当好实习医师;如何处理好医患关系;学习各项规章制度;业务技能学习;布置实习任务及要求等等。

儿科实习的入科教育主要是面对即将进入儿科实习的实习医师进行的,是针对儿科特点所做的教育和指导。入科教育对象仅限于即将进入儿科实习的每一批次的实习医师而言。内容除了岗前培训内容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和提高实习医师对儿科实习的兴趣;结合临床实际,让同学们认识儿科实习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提高实习医师在儿科临床实践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时提供在儿科实习中的教学反馈信息;明确自己的角色并处理好实习科室内各方面的关系。

儿科实习的入科教育首先会详细介绍科室环境、各级带教老师情况以及儿科的日常工作程序等,以尽早使实习医师消除陌生感,愿意走进病区,尽快和实习环境融为一体,建立感情!

二、入科教育内容与临床密切衔接

为了使实习医师能更好地投入到临床实习,儿科教研室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实施入科教育,具体内容包括:

(1)培养和提高实习医师对儿科实习的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尽量让每一位实习医师深刻认识到儿科实习是很难得的一次临床锻炼机会。首先,儿科是个朝阳学科、大有作为。孩子目前是倍受社会和家庭的重视,健康和疾病问题尤其受到重视。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早产儿却越来越多、新生儿问题和疾病却不见减少、环境和社会因素造成的小儿疾病逐渐增多。其次,从事儿科同样会有很大成就感。成人科室疾病很多都是慢性病、很难治愈;儿科则不同,大多数是可以根治的。儿科医生的成就感就在于从根本上解决患儿的病痛。患儿疾病得以治愈是儿科医师最大的抚慰。最后,从事儿科可以使自己保持一颗年轻的心。和孩子在一起本身就会让你忘记工作的压力、事业的竞争力,甚至是生活中的各种烦恼。

(2)了解儿科实习的特殊性。儿科是中医中所说的“哑科”,病人不会自己陈述病史,医护人员与患儿之间沟通困难。因此,实习医师要学会如何收集病史资料。儿科病人的临床表现和成人可能会有很大的区别,尤其是婴幼儿,很多症状不典型。患儿的病情变化快,来势凶猛,对疾病的诊治需要各级医师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及详细的病史询问及仔细体格检查的技巧和能力,这里也包括实习医师全力参与。小儿的用药种类需要斟酌挑选,用量需要精确计算。患儿的监护人也存在多样性的特点。所有这些都需要实习医师有充分的心里准备。儿科是个大炼炉,能够胜任儿科实习,对其它临床科室的实习就会更有信心。

(3)认识儿科实习的必要性。首先,儿科是和内、外科以及妇产科并重的独立的临床科室,其重要性是其它临床科室很难替代的。作为一名临床实习医师,了解儿科临床实践中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对于今后从事其它临床科室工作都是大有裨益的。其次,小儿机体免疫功能普遍比成人低下,容易发生各种先天性及感染性疾病,儿科医师包括实习医师不可或缺。第三,儿科人口众多,与之相应的儿科医师数量明显不足。

三、注重入科教育与儿科长远发展衔接

把入科教育内容创造性地贯彻到实习医师日常工作中来,并与儿科长远发展有序衔接,以更好地组织好入科教育,在实践中需注意以下几点:①要由一名热爱儿科教育的教师来组织。②入科教育的组织者应该是非常熟悉儿科的各种教学、科研和临床工作。③对实习医师要有足够的了解。④要有教研室和科室的支持。⑤入科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应灵活掌握。⑥提高实习医师参与意识。⑦坚定实习的信心。

我院儿科教研室通过耐心、细致的入科教育和指导,儿科实习带教工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积极的包括入科教育在内的临床实习指导,既完善教学方法,又提高了各级老师的临床带教意识。但是在具体执行上也存在着一些实际问题,例如入科教育具体时机和教学形式的把握、入科教育效果的反馈和整改等都需要进一步总结和提高。总之,继续探讨切实有效的入科教育形式和方法是提高儿科学临床实习带教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 韦桂姬. 规范带教程序 提高儿科临床实习效果[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5):92-93.

[2] 陈惠芹,蔡耘,唐新意,等. 儿科门诊实习临床带教探讨[J]. 医学教育探索,2008,7(9):965- 966.

篇8

提高实习质量首先要与患儿家长进行良好的沟通,如何进行良好的沟通呢?李开复博士强调“同理心”,就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2],在临床工作中应用“同理心”就会理解患儿家长,不会因为患儿家长的拒绝而生气,而且要用耐心、细致、温和的话语来消除家长的不安情绪,以取得患儿家长的配合。例如多数小婴儿的父母一般会拒绝实习生查体,这时就避免实习生接触患儿,在实习一段时间后掌握娴熟的基本技术再接触小婴儿。对所有的患儿称呼为“宝宝、宝贝”,家长易于接受并会喜欢你的称呼。带教医师教育实习生对患儿及家属多一份关爱、理解、策略和技巧,不但展示了自己完善的素质,同时也使自己在儿科进行高质量实习创造条件,提高实习生的自信心。

2临床技能及临床思维的培养是重中之重

临床实习的目的就是巩固理论知识、掌握临床操作的基本方法、培养临床思维,因此带教医师所做的所有工作都是为了使实习生圆满的完成儿科实习任务。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中永远成功的教学方法就是“给学生一些事情去做,不是给他们一些东西去学”,就是在做事中去学,而不是在书本里学[3]。临床实习的主要目的也是通过“做”来巩固理论知识,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多给实习生临床技能操作的机会。在实习第一周主要由带教医接诊患儿,接诊患儿前将所患疾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复习一遍,之后再接触患儿。第二、三周由实习医师接诊患儿带教医师在旁边观察,如有不足待实习医师询问完病史及查体完成后避开患儿及家长指出不足,由实习生再次操作进行弥补。第四周则有实习医师独立接诊患儿,带教医师再询问其病史体征是否与自己查的一致,同时由实习生下医嘱,带教医师在旁指导。在临床操作中多让实习生参与动手,如灌肠、骨穿、腰穿都可以让实习生承担,教师操作学生观摩,之后学生在模拟人身上练习,熟练掌握后再给大年龄儿童操作,动手机会多了,实习内容丰富多彩,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会提高。在对患儿的临床管理中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临床思维是对学生分散、条块的知识融会贯通,尽快做出诊断的过程。例如小儿腹痛即可能有外科的情况如阑尾炎、肠梗阻、肠套叠等,也可能有内科的情况如过敏性紫癜(腹型)、肠系膜淋巴结炎等,青春期女孩子甚至可能有妇科情况,做出诊断必须要求儿科医师即具有一定的外科知识及妇科知识,通过仔细查体并借助必要的辅助检查,排除部分诊断,最终得出正确的诊断。在此过程中详细给学生讲解使其了解得出诊断的依据。之后逐渐使学生自己根据患儿的症状体征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学会临床思维。

3关注与实习生情感交流,使学生在儿科能够快乐实习

解决实习生的心理问题则需要师生之间多沟通,所有的临床带教医师都是从实习生阶段走过来的,应充分理解实习生此时的心理,多给予关心和爱护,避免指责与挖苦,对他们的劳动成果给予肯定,充分尊重医学生,千万避免大声叱责学生,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大声叱责,这是人们相互关系中休养很差的基本特征,凡是出现大声叱责的地方,就有粗鲁行为和情感冷漠的现象”[4],不但不要叱责学生而且要帮助实习生克服心理恐惧,实现教学相长、共同进步。充分利用儿科的特点:儿科的患者都是天真烂漫的孩子,有一次有个孩子拒绝看咽部,带教医师说这可是雪糕的棒棒哦(压舌板),要不要尝尝。哭闹的孩子立刻停止了哭泣,乖巧的张开了嘴巴,检查完之后接着又问他,味道怎么样,甜不甜。孩子笑眯眯的说:甜。老师、学生、家长、孩子都笑了,结果学生一天的工作情绪都很好。美国教育学家杜威认为,在教育中“目的和手段分离到什么程度,活动的意义就减少到什么程度,并使活动成为一种苦工,一个人只要有可能逃避就会逃避”[5]。这句话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带教老师要求学生多工作,学生就越对实习没有兴趣。因此带教老师要掌握带教方法,实习过程中要劳逸结合:医学工作的特殊性之一是没有节假日,长期工作容易疲劳且情绪压抑。科室同事之间进行的娱乐活动中可邀请实习生共同参与,使实习生感觉到被尊重,工作时心情更放松,达到快乐实习的目的。

4带教医师应该意识到实习生不是科室的负担

许多带教老师认为实习生带教就是一项任务,是负担,其实带教实习生不仅仅是一项教学任务,实习生在科室的日常工作中做出了贡献。实习生实习对于学生及科室来说是双赢的,实习生可以通过实习获得实践技能并与理论结合,而科室一部分临床工作则由实习生承担。而且带教医师和学生能够和谐相处科室的工作氛围良好,更有利于工作。根据关系场效应理论,如果一个群体中彼此关系融洽,就会产生群体增加效应,达到1+1+1>3的效果,这个群体就会产生内聚力;反之则会产生群体减力作用,使1+1+1<3。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带教医师的带教热情会增加,在实习过程中老师处于主导地位,因此对于实习效果起主要作用。

5实习效果考核

篇9

关键词 儿科 临床教学 观察

中图分类号:R72-4 文献标识码:A

1 儿科急诊观察室的作用

医务领域的观察室分属于急诊科管理,作为较短时间住院的观察中心和观察机构,通过对病人的认真观察和急诊处理,起到辅助检查和辅助治疗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减少不必要的住院和缓解医院床位紧张的问题,在为广大患者着想,即待患如亲等方面,也起到了较为积极的作用。谈到儿科急诊观察室则具有收住和吸纳各种儿童病种和紧急病情之功能,同时对儿童的许多疾病诊断尚未明确时,也是要儿科急诊观察室做以观察,提前和适时收住还为儿科临床教学提供了教学平台,使得广大医学院校的实习生和医院的医师教授有一个很好的医学技能训练、教学教育讲解、医学技能展示的平台。例如,像哮喘、脱水等在儿童中少见发生的病症和体征,就可以通过观察室观察到治疗痊愈的全过程;再如,对儿童急诊发热、腹痛等紧急的急诊病症或症状评估,这时的儿科急诊观察室就发挥出了其独有的医疗辅助作用,既可以帮助医生开拓临床思维和清晰的诊断思路,又可以训练实习医生、医师和原有医疗工作者提高医疗水平与医疗素质,总而言之,儿科急诊观察室在儿科临床教学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2 儿科的急诊观察室和临床教学中的关系

通过对急诊观察室作用的详实论述,就可以明晰地论证出二者的关系,显而易见,儿科急诊观察室与儿科急诊临床教学,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帮助、相互推进的关系。儿科急诊观察室为医务工作者、院校实习生提供了学习训练平台,同时,这些医务工作者和院校实习生也可以帮助急诊观察室更好地完成各项急诊观察、急诊治疗工作,应该说两者之间都是给对方以有益的帮助,也是相互促进的。

3 儿科急诊观察室在临床教学中应发挥的作用

儿科急诊观察室对儿科临床教学的应该发挥的作用,主要包括临床直观教学、增强理论实践性、教学效果显著和快速培养人才等四点作用。

3.1要强化临床直观教学

儿科急诊观察室,因为其吸纳众多儿童急诊患者的缘故,所以在临床教学中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只要实习生和实习医师认真观察、认真听课、认真领会,就一定能通过直观教学来提高医疗技能和本领。而临床直观教学恰恰又是医疗医学领域中最为难得的一点,因为临床直观教学可以在短时间内将实习生和实习医师的医疗工作水平迅速提高提升起来。所以说,儿科急诊观察室这个平台是十分难得的,而儿科急诊观察室所提供的这个直观教学机会和场所更是十分难得的,也许就是通过临床直观教学使得更多的优秀人才涌现出来,直观教学关键就是说明了其独有的实效性。

3.2要不断增强理论实践性

医学教学中,最注重的就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医生或实习生要想真正能早日上岗就诊,那么就要增强亲手做、亲自诊治的本领,而儿科急诊观察室恰恰就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最为有效、最为合理的工作实习平台,这一平台,充分地把他们所学的知识融入到了实践中,为他们今后的从医工作奠定了难得的实践基础,更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努力。

3.3要营造显著的教学效果

在医学和医务教学中,光凭借照本宣科、纸上谈兵是不行的,很多医疗专业都苦于没有让学生们实习和实际医疗观察的机会与场所,所以在教学效果上也不能充分达到教学目的,学生们只能凭借老师的一张嘴和视频资料去了解,没能掌握实际的医疗本领。而儿科急诊观察室则为教学者和学生们弥补这样缺憾,通过急诊观察室与实际教学的有机结合,教学效果格外显著,在今后儿科急诊领域还要继续发挥提升教学效果的责任和使命。

3.4要形成快速培养人才机制

不可否认,儿科急诊观察室与儿科急诊临床教学的相辅相成、互相推进,使得更多、更好的儿科医疗工作者或医师成功走上了儿科医疗工作岗位,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很多的医学院校的实习生和实习医师,都是通过借助儿科急诊观察室这一有效的平台,来学习、来提高、来理论联系实践,最终走上工作岗位,还成为了儿科急诊工作领域中的骨干和优秀人才,显而易见,儿科急诊观察室在培养医疗人才,尤其是快速培养医疗人才方面的确是功不可没。今后,一定要建立起更加完善、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儿科医疗领域做出更大的贡献。

4 总结

通过本文的论述使得大家充分认识到了,儿科急诊观察室对儿科急诊临床教学发挥着不容忽视,也是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当然,笔者希望在今后的儿科急诊医疗领域探索探研中,儿科急诊观察室能为更多的优秀学子和求知若渴的医师们提供学习发展的平台,从事儿科急诊临床教学的大专院校也要在利用平台学习实习的好时机,立志为儿科医疗领域培养出更多、更好、更优秀的儿科医疗人才,为人民服好务,为民生谋福祉。

参考文献

[1] 单小鸥,王占岳,李昌崇.儿科急诊观察室在儿科临床教学中的作用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10(3).

[2] 单小鸥,李昌崇.儿科急诊观察室在儿科医疗服务中的角色[A].2008浙江省儿科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

篇10

【关键词】  儿科护理;临床带教;对策

在儿科护理的教学过程中,临床实习是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由学到的理论知识向实践的过渡阶段。但是近年来,由于儿科病患对象的特殊性和家属自我保护意识等多方面原因,为儿科护理的临床教学带来诸多不便。笔者将就临床护生的特点、带教原则等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提高临床带教效果的对策。

1 临床护生特点

临床护生由于刚从学校毕业出来,医院的临床实习相对于学校的理论课程学习更加生动,因此大多数护生学习热情较为高涨,但是大多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对于医院的很多医疗器械的操作存在许多问题。由于之前临床接触的机会较少,在实习期间转科频繁,存在对于医院环境不熟悉的情况。同时,面对患者沟通方面也存在较多问题,一方面患者深受病痛的折磨,情绪较为敏感易怒,另一方面由于学生长期处在学校这一社会关系较为简单的团体中,社会阅历不足,语言沟通方面难免存在问题。还有一个临床护生的特点是风险意识不足,由于在过去的学习中偏重理论的学习,在临床具体操作中往往缺乏风险意识,对于患者病情的观察缺乏经验,对药品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等了解不足,极易引发安全事故。

2 临床带教原则

2.1 一对一原则

在护生入科后一般实行带教老师一对一的带教原则,一位老师同时只能带一位护生,而且护生不能再没有带教老师在场的情况下进行单独的操作,应当由带教老师首先进行示范讲解,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操作。在实习过程中,带教老师对护生的临床操作负有重要的监护责任。

2.2 循序渐进原则

在带教过程中,带教老师应当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将临床教学内容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安排,一方面为护生以后投入具体工作的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保持护生的学习热情,不要在一开始就以很大的难度使得护生知难而退,存在畏惧心理。

2.3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临床带教过程中,带教老师应当将教与学相结合,培养护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习积极性。同时注意每一次临床操作都要与理论相结合,专业理论作为引导临床操作的重要基础,在实习过程中应当及时给护生复习之前在学校里学习的相关理论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

3 临床带教的具体方法

临床带教的具体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护生的入科教育,针对护生入科后心理不适应的情况,带教老师应当给予及时的安抚,并向其介绍科室的病房设置和相关的注意事项等。二是安全教育,临床的护理不同于护生在学校的理论学习,如果擅自进行操作极易引起医疗事故,一方面应当加强护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的培养,另一方面要加强操作中安全意识的培养。三是理论知识强化,护生在实习期间同时也要注意理论知识的强化,最好可以随身携带笔记本,及时将重要的信息进行记录,如果遇到不了解的问题在自己学习解决不了的基础上可以寻求带教老师的帮助。四是操作规范和沟通训练。在护生训练过程中应当定期组织护生观看操作录像,并在带教老师的示范下引导学生掌握标准的操作流程;在沟通方面应当首先鼓励护生积极换位思考,接触病人,提高其倾听和沟通的能力,还可以采取护生之间角色扮演的练习方式。最后一点是护生的出科考试,在护生结束在儿科护理临床的实习后必须进行出科考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是带教老师带教效果的测评,分为理论考试和操作技能考试两方面[1]。

4 儿科临床带教中存在的问题

4.1 护生因素

护生因素正如前面分析的护生特点,在带教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工作积极性较差,因为护理队伍中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护生,由于从小家庭环境的影响,动手能力较差,排斥基础护理工作;另一方面是专业理论知识缺乏系统性,在之前学校的学习中没有系统的整合,并与实践相结合,所以很多情况下面对临床常见的疾病都无法应对。

4.2 带教老师因素

带教老师作为引导实习生带教过程的主要责任人,儿科的临床护理要求带教老师具有较强的责任心,护理过程中劳动强度较大,同时琐碎的护理内容要求护士有较好的耐心。有的带教老师由于担心发生护理纠纷或者护生操作不熟练等问题,不允许护生动手参与具体的操作,影响护生实践性的学习。

4.3 社会因素

一方面是由于患儿家长的保护意识增强,对儿科的工作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在护理过程中,本来是对于患儿没有伤害的部分护理体检项目,在操作过程中如果引起小儿的哭闹,家长就会马上制止,从而使护生缺乏锻炼。另一方面,儿科护理教学过程中,教材的更新无法满足各种新发疾病的需求,在高校的护理专业学习中存在诸多缺陷。此外在临床教学的法律规范方面也存在许多不足,不能全面规范代课教师和学生的行为,法律意识相对淡薄[2]。

5 应对措施

首先要加强护生的入科教育,在入科后引导护生认真系统的复习儿科的理论知识,并在临床实习中将理论同实际相结合,在每一次的教学查房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入科教育中还应当由带教老师(或护士长)进行科室环境、物品设置、工作流程等科室工作情况的介绍和讲解,同时重视学生在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方面的讲解,并强调学生在操作中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第二,要重视科室中带教老师的选拔,带教老师是学生临床实践过程中的主要引导者和启蒙者,带教老师的工作经验和师风师德直接影响师生的操作行为和心理。因此必须选择基础知识扎实、经验丰富,责任心较强的带教老师,带教老师的选择可以通过公开的竞聘来选取。

最后,也是最根本的一点,是积极探索有效的带教方式。新形势下的护理带教,以传统的传帮带的形式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因此应该在带教实践中不断总结,更新带教理念,可以从症状护理全过程为主线安排教训内容,定期进行护生为主体的教学查房,在教学过程中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并在教学评价中采用双向互评的方式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3]。

参考文献

[1]刘林.影响儿科护理带教的因素与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