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4-02-28 17:58: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

篇1

一、融洽师生关系。

在新课改的面纱揭开后,教师从原来课堂的主角变成了配角,仅仅担任了课堂教学工作的参与者和指导者,而今的严师也卸下了面具,变的和蔼可亲起来。教师们在课堂上是知识的传授者,课下也应同学生们加强交流与沟通,让学生们对自己的课堂做出评价,适时的加以改进,对一些学习较差的学生给予补课的帮助,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心,更加努力的学习,老师就是要在课堂上当的了榜样,课下又做的了朋友,这样才能与学生们建立好良好的师生友谊。当有一份情谊存在于你的课堂上之时,你就会觉得课堂很容易进行,而学生们也因你的亲切,而更加愿意学习这门课程,这就营造了一种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课堂氛围。

信息技术这门课更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它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对计算机的操作,所以在上机课程当中,老师一定也要督促学生们学习操作计算机设备,为学好信息技术这门课奠定基础。有时候电脑上一些其他的东西对学生的吸引能力远远大于课堂本身的教学内容,这就要求老师们要坚决组织好课堂,让学生们切实学习到知识,可以适当的巡视,对遇到问题的同学加以指导,观察同学们当中遇到较多问题的时候,也方便统一讲解。明确课堂任务,因为现在一般学校的机房使用都相对紧缺,所以学生们的上机课时也较少,所以老师应提前对上机内容同学生们讲解,争取让他们在课堂上有较多的锻炼机会。

二、整合学科教学。

新课程强调信息技术学科的整合,这是个系统的长期的过程。但作槲颐切畔⒓际踅淌τΩ迷谄绞钡目翁媒萄Ч程中逐渐渗入整合意识,积极营造信息技术在学科中的应用氛围,努力创设信息技术应用的机会,积极引导学生把信息技术的学习与其它学科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体会到信息技术的工具性,不断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不能从单纯技术教材出发去分析教材,而因注重学生所学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角度去分析教材。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处理教材要做到大胆,只要不偏离目标,我们甚至可以抛开教材。

三、进行分层教学。

同一个班级里存在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差异较大的情况,为了避免教学进度难于把握、控制,导致有些学生“吃不饱”有些学生“消化不了”的现象,达到有效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的目标,可以采取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点等将学生分成几个层次的小组,对于能力强的小组要求相对高些,对中等水平的学生则在巩固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前提下加强上机实践练习,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就要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重新激发学习信息技术的信心。设计分层的课堂教学时,应面对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在不同阶段、不同环节都有进步,都能发展,都有收获。如,我在上“网页制作复习课”时,把表格属性、超链接、水平线等内容设置成基础题;把图片大小、滚动字幕设置成提高题;把观察图片文件夹中不适合使用的图片文件、纠正主页中图片不能正常显示等内容设置成探究题。

四、设置教学疑问。

人一旦对某事产生了好奇心,就会不断的去钻研这件事情,直到水落石出。作为孩子,如果让他们对信息技术课中的某些问题有了好奇心,他们同样会想尽办法自己去解决这些问题,直到找见答案。在教学中,我经常采用一些幽默的比喻,给学生设疑,让他们自己带着疑问和好奇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给学生讲word中文字修饰这一部分时,我对学生说:“老师变个魔术给你们看看。”然后我把提前准备好的一段文字展示给学生,隔了几分钟,我又把经过变换字体、字号、颜色的文字展示给学生。学生们都露出惊讶的神色,接着我对他们说:“老师的魔术相当简单,道具呢,都在你的桌面上,想不想知道老师的道具在什么地方?想不想也学会这个魔术?”学生立刻情绪高涨,都说想学。然后我并没有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可以给他们一点点提示),这样,因为对这个 “文字魔术”的好奇,他们都会很努力的自己去寻找答案。这样教学的好处,远比直接告诉孩子答案好的多,前者是学生自己愿意去学,后者是老师强行让孩子去学,效果是不一样的。我曾在两个班用两种方法作了实验,结果学生自己去学、去寻找到的答案远比老师直接告诉的答案印象要深刻的多。

五、开展自主探究。

新的课程改革中要求教师“改变课程实施过于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这些理念对改革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在书法中有飞白,那是意境;在绘画中有虚有实,给人以想象的余地,在教学中也应该留有让学生想象的空间,老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解决实际中碰到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自己主动获得知识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信息技术的操作有许多都是相似的,明白了此既明白了彼。教师不必讲得太多,指导得太细。

比如,在“画图”软件中,教师讲解了矩形的画法,那么其他椭圆和圆角矩形,就不必再讲解了,从教学效果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其它两种图形的画法。又如,“复制、剪切、粘贴”,只要教过一次就可以了,各种软件中的做法都是差不多的。所以说,大胆放手,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六、注重动手操作。

篇2

关键词:情感教育;“德性论”;实施方法

情感是人们态度的体验,基于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的评价。情感教育即情感领域的教育,它是教育者依据教育教学要求,通过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的情感发生积极变化的过程。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组织策划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还要提高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及审美素质。善于将情感教育运用于教学之中,不仅是对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更高层次的要求,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

一、现状分析

信息技术学科虽较其他学科更多的强调实践,仍具有科学课程的特点,需要理论性指导。但当理论指导的重要性被片面强调的时候,一切就变得有模式、有套路,没有了创造性和趣味性。

例如,在“制作Flash作品”这一课题中,如果按传统的教学方法给予范例,再教授制作步骤,学生就会只把作品当作业来完成,课堂就会死板无趣。如果考虑学生的情感需求,给予操作指导,提供其可能感兴趣的主题或素材,或者干脆放手让其自己确立主题、收集素材,课堂就会变得生动,学生会主动思考,想象力和创造力也会得到很好的锻炼。在课堂实践中发现,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最终完成的作品70%都可以反映出自己的个性或情绪,还有少数的学生可以做出精致且极其独特的、有价值的作品。

二、理论依托

1.教育影响的成分

教育影响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中介”,它可分解为教育媒体、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活动方式方法和教育环境五种成分。其中每一部分都能影响整个教育的效果。而教师是否关注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因素,直接影响着他的教学思路及他所实施的教育影响。以理服人当然重要,但鉴于中学生正处在特定的心理发育阶段,在教育教学中,以情动人往往效果会更好。

2.现代教师教育观的转变

“知识论”的教育观强调知识对人的重要性和唯一性,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与建构,重视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单纯的知识教学使学生无法打通书本世界、现实世界和网络世界的关系,学生走向社会后也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

“德性论”的教育观主张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德性生命和谐、自主、可持续地发展,它关注学生精神生命的完整性与独特性,重视情感的发展与人格的养成。

“德性论”教育观以鼓励人的自主发展为宗旨,让教育充满个性,充满人情。从“知识论”走向“德性论”是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也与信息技术教育的特点和目的相符合。

三、情感教育及其实施

对情感教育的重视能有效改变“学生学得苦,教师教得更苦”的不良局面,设置这样一个教学环境:学生能够体会到学习与练习的趣味性,通过与教师主动的情感交流,对学习保持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

情感教育在教学中有什么样的作用?先来看个小案例:

教师向甲、乙两班分别布置了FrontPage练习任务,需要制作的网页难度、架构基本相同,唯一的区别是主题。甲班拿到的主题是老师设计好的,素材和样张都是由老师精确提供的;乙班的主题是半开放的,老师只提供了框架并没有具体样张,素材使用的是各自在前面Photoshop课上完成的作品,并鼓励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制作,不拘泥于一种版面格式。实验发现,虽然有具体样张的目的性更强,但乙班学生完成的效率更高,作品更为生动,而甲班则不如。

这告诉我们:学生的一种随动机所诱发的注意力和情感因素在信息技术的学习中起着积极的作用,教师如果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肯定,并及时鼓励,使他们心理上得到满足,他们就会把在某一方面的激情投入到自己所欠缺的方面,促进其全面发展。

如何重视情感教育呢,我们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

所谓“爱屋及乌”,如果学生对老师产生良好的情感,则一定会迁移到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中,形成一股积极的教育力量。因此,教师应从思想、生活、学习上关心学生,了解他们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2.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

兴趣和愉快的相互作用为学生的智力活动提供了最佳的情绪背景。如何培养兴趣呢?首先是采取灵活多样的教法;其次是增强信息技术教学的趣味性。比如,在“信息资源管理”一章的引入部分,我使用了简单的举例法,分别举出了现实生活中学生常用到的手工管理、文件管理等方法,学生感觉有些无聊,课堂平淡无趣;而我的教研组长张悦老师则做了一个整理物品的Flash发给学生,让学生像玩游戏一样被引入了课程的学习,课堂效果很好。有趣的课堂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高涨的情绪,学习效果才会更好。

3.要有激情的评价

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有效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感起着激励和调节作用。在辅导学生操作的过程中,巧妙地运用评价语言,可以使学生更有学习和进步的动力。我班有一名学生计算机基础比较差,操作较慢,每次练习课都无法完成任务。我会降低对他的要求,经常鼓励他慢慢来不要急,保证做过的题目对就可以。直到有一次下课,他很兴奋地把我拉到他的电脑前说:“老师,我太兴奋了,我第一次得到满分。”开心、兴奋溢于言表。“不用太激动,你以后会得到很多满分。”我是这么回答的,也真的这么觉得。

综上所述,情感教育在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的过程中既有着重要的意义,又担负了相对独立的任务。因此,我们应对情感教育在教育教学的实施方法、评价手段等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只有这样,素质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幼儿园;信息技术;现状;策略

随着教学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完善,各种新型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方式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各层次的教育工作中。高科技技术的应用已经对于我国的幼儿教育工作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幼儿教育中必须强调以幼儿为主体,凸显主动性,发挥出优势。结合现今的理论基础培养幼儿的自主性、自由性、兴趣性、真正实现幼儿教育的目标。

一、幼儿教育现状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的普遍应用,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已经普遍的被应用。特别是多媒体教学方式已经演变成为幼儿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于提高幼儿教育效果有显著的作用。可是由于部分的老师对于信息专业技术的掌握不足,对于相关的设备和设施应用过程不是非常了解,导致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没有发挥出最好的效果。此外由于受到落后观念的影响和限制,很多的幼儿教育人员对于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存在理解上的偏差,片面性的认为信息技术教学就是多媒体教学,单一性的通过播放相关视频等进行教学会耽误幼儿的时间,对孩子产生不良的影响。这些造成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进行推广受到了限制。部分幼儿教育工作中虽然应用了信息技术内容,但是形式还是传统的样子,造成资源和技术的利用率非常低,没有发挥出信息技术教育的应用意义效果。

二、在幼儿教育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意义

1帮助改善教学效果

幼儿的年龄较小,对于各种新鲜的事情和东西感到好奇,所以在进行幼儿教育工作的时候应该充分利用这种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掌握幼儿的发育生长规律,选择具有吸引作用的相关教学资源资料来辅助教学。幼儿容易被颜色靓丽、生动的形象所吸引,在进行幼儿教育的时候主导性任务是根据这种特点选择相关的内容和材料,提升幼儿主体的注意力。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为选择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内容,在此种背景下可以寻找到更加适合的资源,将信息技术和幼儿教育结合到一起,必然能够改变过去单一的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2培养幼儿的价值观念

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幼儿教育阶段对于后期的发展进步以及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以往国内的幼儿教育形式单一,采用灌输式说教的方法展开教育,这种形式对于幼儿来说起到的效果非常低,难以被接受和理解,发挥不出预期效果。孩子的思维方式比较单纯,且具有特殊性,他们处在生长发育的前期阶段,没有形成逻辑思维的能力,结合应用信息技术将相关的内容和资料通过更加形象具体化的表达方式展现出来,让幼儿的注意力始终被吸引,给幼儿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和体验。老师能够将信息技术和幼儿教育理念方式合理融合到一起,通过相关设备设施的选择应用,通过图像、音乐、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表达,将要表达的内容融入到其中,让幼儿更好的接受和理解。如果想要提升幼儿对于行为对错的理解,可选择相应的案例进行教育,不仅吸引幼儿主体进行思考,还能够让孩子更好的接受,提高认可层度。

三、幼儿教育应用信息技术的特殊点

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幼儿教育中有很多特殊的地方应该引起重视。由于幼儿教育的主体人物应该是孩子,信息技术的服务对象应该是幼儿,内容和材料的使用应该从孩子的视角进行选择,老师仅仅是这种过程中的指导人。此外应该最大化的体现出信息教育的优势,将更多的信息资源转化成幼儿可以理解的话语和表达方式,避免过于复杂让幼儿失去了信心,重视提升实际的应用效果;信息技术应用中应该把握一定的度,避免幼儿过于重视信息技术带来的各种感受而忽略了教育效果,防止幼儿的过分沉迷。

四、具体的应用方法

1合理的选择相关资源

在幼儿教育中应用信息技术应该注意选择合理的媒介,选择的媒介种类不应该过于多。媒介选择的时候保证内涵的使用价值比较高,符合幼儿教育的阶段性特点,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理解水平。老师可以采用播放视频、或应用音频、图片等方式,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应该保证教学时间的合理性。在教育过程中不应该同时应用过多的类型,幼儿的注意力时间有限,不可能全程都关注,老师应该结合应用中幼儿的实际反馈状况不断的进行调节和控制,把握信息技术的应用时间。应用信息技术让幼儿接受到的信息量大幅度增加,为了防止给幼儿带来不好的影响,老师应该对于选择内容进行详细科学的规划和处理,根据教学要求和目标,选择具有内涵和意义的信息资源,避免过多的无用信息耽误时间,起到反面的作用。

2帮助幼儿激发兴趣

兴趣是带领孩子进步学习的最好老师,老师通过相关视频和动画带领幼儿进行实际动手操作。让孩子通过自己亲手操作来激发兴趣,提高记忆效果,开阔自己的视野。让孩子通过信息技术的引领能够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比如老师带领幼儿们学习新的游戏时候,幼儿对于游戏的规章内容步骤等的理解存在一定困难,老师根据自身对于幼儿年龄特点心理的分析,寻找相关的信息资源,通过资源的播放让孩子们直接的感受到具体的游戏方式和规章,简化原有的复杂语言,将游戏规则通过信息表达调整到合适理解的层度,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发挥出游戏的特点,带动幼儿不断的参与和调整,发挥幼儿自身的理解能力,锻炼思维能力,再次基础上进行游戏。总而言之,要想在幼儿教育工作中更好的应用信息技术,达到应有的教育目标,必须遵循科学的理论依据,老师在教学整个环节中进行指导,起到启发和师范的作用,合理的安排教学时间和比例,培养幼儿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整体综合素质。

作者:崔桂雨 单位:河北省涞水县石亭学区大赤土幼儿园

参考文献:

篇4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由此可见,信息技术是推动语文课程改革的有利工具。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对各科教学的作用越来越大。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实践,谈一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渴求知识,探索事物的心理倾向。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会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甚至达到乐此不疲的地步,学生对教师所教授的内容感兴趣才能有激情。语文本来是最开放的学科,与生活同在,色彩斑斓。长期以来,小学的各科教学无不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列为首要任务。小学语文教学也不例外,但一直以来只是停留在“说教”这一层次,手段单一,方法陈旧,教具不多,很难培养学生兴趣的稳定性,持久性,更难真正产生一种学习的内动力,而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录像、投影、幻灯、计算机软件等信息技术再现课文情境,使课文内容形象化,其丰富的色彩,吸引人的动画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在创设情境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能够诱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我在教授《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首先播放了《美丽的西沙群岛》的光盘片断,再配以优美的音乐,动感强的画面使学生仿佛来了西沙群岛。然后自然点题,引出了《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这时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激发了,由此提出学习任务,在学生心中形成“认知”冲突,激起了求知欲望,促使学生进入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的最佳状态。在揭示文章重点时,再次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重点展现无边无际的大海,海底有各种各样的珊瑚,活泼可爱的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还有千奇百怪的美丽贝壳,庞大的海龟……由形象的画面理解自然过渡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用学生的语言――创造性思维得出的结论作小结,这种教学活动自始至终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学生的情绪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思维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二、突出重点,分化难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课堂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是紧扣教材重点和难点进行,多媒体的教学手段给我们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将抽象概括的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具体的可感的东西,使文字与客观事物之间建立联系。化抽象为形象,化概括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突出重点,分化难点,化难为易,逐步解决问题。

例如课文《鸟的天堂》中有一段描写榕树叶子的句子:“翠绿的颜色明亮的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引导学生理解“颤动”一词是个难点。“颤动”字面可理解为“抖动”,在教学时,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晨曦中,那青翠、油亮的新叶在微风中轻轻地颤动。在学生感知的基础上,教师进行适当点拨,学生便领悟到了“颤动”一词,在进行说话训练就水到渠成了。这样,从感知――具体――抽象,词语的理解在表象的作用下真正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三、模拟课文内容,启迪学生思维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儿童的思维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并不说明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只停留在形象阶段,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的材料,再现情境,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促进思维向深层次发展。

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可以用信息技术对课文进行背景资料的介绍,帮助学生对作者思想感情的了解,对课文的理解。因为小学生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不丰富,对于有些课文所涉及的背景资料如果缺乏基本的储备。对课文的理解则可能出现障碍,而教师适时的背景介绍就是有效的解决途径。

四、减轻学生在课文难点处理解的坡度对突出重点有益处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学生的审美情趣,这是因为小学语文教材不仅具有丰富的知识,还蕴含着丰富的文、情、景等审美因素,利用信息技术CAI课件科学的、艺术的进行审美教育,可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让学生充分地感受美、欣赏美和自我展现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文素养。小学语文教材具有生动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优美的环境和景物描写,在教学中利用CAI或创造听学效果,或设置视觉形象,让美的情境感染学生。

篇5

一、对信息技术课程重要性的认识不充分

从课程设置方面看,目前对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设置还不够重视。尽管信息技术在社会政治经济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还是进入不了统考科目的行列,目前的课程设置对这门课程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从学校方面看,由于信息技术课程不属于考试科目,必然会对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的提高不予关注,这也会影响到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从学生方面看,虽然他们很喜欢信息技术课程,但考虑到他们今后的成才和考学,不得不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主科的学习上,从而主动忽略甚至于放弃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总之,人们对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是缺乏正确的认识的,这必然会直接影响到这门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缺乏资金投入是直接影响信息技术教育质量的客观原因

信息技术教育是个高投入和高要求的教育,它的硬件设备数量多,价格又昂贵,且后期的日常维护、维修和电费所需要的开支数量也十分的庞大。农村中小学校的资金普遍缺乏,虽然也有不少学校领导都已认识到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但没有充足的资金来添置信息技术教育的硬件设备,最终也不得不放弃。就是能够购置的电脑设备数量也是很有限的,不能充分地满足日常教学所需,往往是两人三人甚至更多的人一台电脑,全校共用一个电脑机房。这样的情况严重制约了信息教育的正常开展。再者,信息技术更新换代快,而农村中小学由于资金的贫乏,其信息技术硬件更新就慢,根本不能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速度,很多学校往往投入一次以后,就很少有钱再去添置、改造已有的机器设备,这同样也影响了信息技术教育的正常进行。

三、学生信息技术的素养参差不齐,也给课堂教学的正常开展带来许多不利影响

在农村,也有一部分学生认识到“学好电脑”,将来出去打工就可以找一份好工作,因而能够认认真真学好信息技术的一系列知识技能。但是,多数学生往往沉溺沉迷于上网聊天、游戏,对于一些实用的知识技能,他们倒没有心思去学习和掌握。也有一部分学生太自由散漫,对教学电脑设置胡乱涂改,盗取鼠标等现象也时有发生。这些参差不齐的状况也给信息技术课教学的正常开展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

篇6

一、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

1.思想观念陈旧

思想观念问题是影响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通过走访发现,无论是地方教育主管部门领导还是学校领导,或者是教师和学生对于信息技术教育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偏见。部分领导、教师(甚至有的信息技术教师)和学生对信息技术不了解、不重视,观念陈旧、认识落伍,不能跟上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教育跟其他任何事物一样,领导者的观念会直接影响其发展。如果领导者重视,那这个地区或者这个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就开展得比较好;如果领导者不重视,那么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教师,特别是信息技术教师,如果不能正确认识信息技术的价值,那么这个学校的其他教师对于信息技术教育的态度也不会很认真。由于经济条件、地理位置等的限制,大部分农村中小学学校领导甚至是教育局领导对于信息技术教育是不太重视的,他们大部分都关注升学率,对信息技术教育的投入不重视,也不重视教师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对于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由于学校领导对信心技术教育不重视,信息技术教师在工作中的职业认同感就低,特别是很多信息技术教师还兼职打印、复印、排版,维护学校的网站,有时还得帮助其他教师制作课件,等等,信息技术教师任务重,做的都是一些杂活,课时经常被占用。其他教师认为信息技术教师就是一个杂工,对信息技术教师不尊重。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认识也不同:有学生认为信息技术虽重要,应该认真学习;也有学生认为信息技术很重要,但和升学比起来,信息技术可以以后再学;还有的学生认为信息技术根本就没用,上课就是玩,浪费时间。

2.资金不足

对于农村教育,经费问题一直是很大的难题,尤其是在经济不发达的西部农村中小学。加之信息技术教育不是传统的一本教科书加一块黑板再加一支粉笔就可以进行的,它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并且这个投入不是一次性就可以解决,它还需要后续源源不断的投入才可以有效进行教学。因为,信息技术教育在前期需要买设备,中后期需要进行设备维护,软硬件的升级,软件的开发,等等,这些都需要不少资金,因此,可以说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高消费的课程。有的中小学还没有开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每学期只是将课本发给学生;有的学校甚至连信息技术课都没有排,课本发给学生自己看;有的学校排课,但是无上机安排,仅仅是照本宣科。有一部分学校没有专门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室,供大家使用。走访发现,大部分学校计算机数量少并且性能低,兼容性差,根本无法开展正常的信息技术教育。硬件设施如此差,软件资源就更不用说了。由于硬件设施不到位,因此,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学校有的是用光盘、幻灯片和磁带等形式进行,有的学校就只能“照本宣科”,有少部分学校不开展,让学生自学。可以看出,农村教育的经费问题是很大的一个问题。

3.师资短缺问题严重

农村师资短缺问题一直是影响农村基础教育的最大因素之一,也是在短期内难以有效解决的难题之一。贵州地处我国西南经济不发达地区,由于经济不发达,地理条件限制,教师待遇等因素,农村中小学招聘教师一直很难。城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方面有专门师资,且在城郊、条件较好的乡镇中学也可能会有专门负责信息技术方面的教师,但是在农村中小学就很少有专门的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教师。农村教师招聘难,信息技术方面的教师大部分都是半路出家,真正学教育技术专业或者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人很少。因此,存在很多教师即担任语文或者其它科目的教学,又担任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他们只是凭借自学或者是在职培训时所学到的一点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就开始给学生传授知识,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知识、设备维护、教学资源的开发技能,等等,都比较的缺乏。农村中小学教师招聘难,以至于数量少,师资短缺。年轻教师,师范院校的毕业生不愿意到农村发展,造成年龄大的教师多,年轻教师少,缺乏新鲜血液,创新也就少。信息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空前的快,农村中小学教师仍然凭借以前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已远远不能满足教育的需求,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兼职教师。因此,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迫在眉睫。

4.教学资源匮乏

我国农村很多基础设施都落后于城市,这是经济落后所造成的,也不能期望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教育的现代化建设跟不上城市的脚步,基础设施薄弱,信息技术的软件资源也自然落后,有限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就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硬件设施跟不上时代、兼容性差,教师基本上不是教育技术专业出身,甚至连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教师也很少。甚至有的学校没有计算机,或者有少数计算机却没有联网。在这种条件下,由于没有专业理论的支撑,教师购买现成软件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而要求教师自行开发教育资源又是强人所难。贵州很多农村信息技术教育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网络建设也刚刚开始,因此,造成外面的优质的教育信息资源无法通过网络等信息化基础设施送到偏远的农村地区,教育资源无法共享。

5.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信息技术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如教材的零起点,使得教师忽视了一些已经学过相关知识的学生。现在农村有的家庭已经安装了计算机,这些家庭的孩子还没上学就开始操作计算机,而大部分的农村家庭的孩子没有机会接触计算机;有的条件好一点的乡镇小学就开始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大部分村里的小学没有开设,也就是说有的孩子小学就开始学习信息技术,而有的到初中才开始,甚至有的到高中了才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我国信息技术教材绝大部分都是采取零起点 设置,这使得很多孩子认为学习信息技术没意思,那些课程都学过,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更是如此,从而产生上课等于玩游戏的想法。

信息技术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操作和使用,教学模式单一,很少做到教学目标所规定的三维目标同时发展。很多教师把信息技术仅作为一种工具,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操作和使用,比如:动画制作,让学生跟着一步步做,对于为什么要这样做,却闭口不谈。其实不是不谈,是他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教师理论知识匮乏,使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由于缺乏理论知识,对计算机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知之甚少,导致所教的学生也是依葫芦画瓢,机械学习,很难培养学生自主的获取、加工信息能力,无法利用信息技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讲授型为主,忽视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性、操作性强等特点,影响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改变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的对策

1.改变思想观念

转变领导者、教师和学生的思想观念,谋划适合农村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道路。对于领导者和教师,我们应组织培训,提升他们的思想观念,让他们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另外,还可以组织他们到信息技术开展得好的学校参观和学习,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在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信息技术也是一种能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是适应信息化社会的根本需要,让他们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教育的价值。改变他们唯分数就是一切的观念,当今知识量剧增,一个人知识的拥有量不再是唯一判断是否是人才的标准。信息社会应该让学生学会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对于学生,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应该传授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他们的观念。

2.加大资金的投入

农村信息技术教育要有效地开展起来,必须解决资金问题。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是普及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前提,贵州由于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仅仅靠政府拨款是不能快速有效解决资金问题的,必须由政府、教育部门、社会等多方面力量筹集资金,使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设施能尽早建设好,让信息技术教育尽早开展。经费不足造成农村学校在购买设备、教师培训等方面远远不及城市,使农村信息技术教育迟迟得不到有效的开展。政府对于农村偏远贫困地区的学校尤其应该加大投入,尽量缩减信息鸿沟。农村学校也不能坐等政府的拨款,应多渠道筹集资金,应想办法在现有的基础上更加有效地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并尽可能地筹集资金,将筹集到的资金用于常规设备的配置、设备的更新、软件的配备、设备维修等,将有限的资金用于刀刃上。

3.加强师资培训工作

由于教师这个职业的专业性,教师不仅自身需要生存和发展,同时还肩负着教书育人、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责任,所以,在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只有教师具备了较高的信息素养和技能,才能提高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水平,在学科教学中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指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更好地进行学习,所以,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迫在眉睫。加强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当前农村信息技术教育急需建设一支数量多、素质较高,愿意在农村发展的信息技术教育师资队伍。农村信息技术教师在引进时就必须招聘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招聘适合信息技术教育的人才。对于在职教师,应该积极组织培训,且培训的内容应该根据参加培训教师的实际情况而定。在培训前调查教师希望提升哪些方面,从而制定有效的培训计划,并根据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改进培训计划,培训过后总结经验、找出不足,为以后培训健康发展开辟道路。

4.教育资源库的建设

教育资源旨在开发教育对象的创造潜质、作用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物力和人力的优化组合,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不仅包含非生命的各类实物,还包括具有能动性的有生命的人力资源。?眼2?演教师应该是学习资源的开发者、建设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研究者,且教师在进行教育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应注重本地区特有的课程资源、学习资源的利用。为了避免教师劳动的重复性,教师应该多沟通,分工合作,共同开发。由于农村经济条件和地理因素的限制,可以以地区为单位,一个地区的教师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对于开发出来的劳动成果,应放在网络上的教育资源库中,这样,这个地区甚至是所有人员都可以享用,又可以有效地避免重复劳动。或者也可以几个或者几十个学校共同开发一个教育资源库,它通过软件和网络把这几个或几十个学校的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供这些学校共享。毕竟让农村每个学校做一个教育资源库是不现实的,这样以地区或者以学校联合而共同开发的教育资源库,可以包含各种教学和学习资源。当教师在备课时,可以借鉴这些优秀的资源,使教学效果更好;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在课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继续学习。

5.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使教学达到最优化的状态

农村中小学因为经济因素和地理条件的限制,使得信息技术教育没有得到有效开展,因此,如果已经开展了信息技术教育,就应该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使教学达到最优化的状态。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有的学生已经学习过信息技术课程,但是有的学生没有学习过,因此,零起点的教材编写是很好的,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到这一点,怎么教学才能照顾到所有的学生。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单一地采取讲授型的模式,应该根据课程内容选择合适的授课方式。虽然,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但并不等于信息技术课程就只是操作练习,从而忽视理论知识的学习。

农村由于经济条件、地理位置等各种因素,在农村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教育会存在很多的困难和问题,阻碍了信息教育的发展和普及。但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信息技术教育对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意义和作用,积极解决信息技术教育在开展中所遇到的问题,促进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尽早实现农村地区教育信息化的目标。

?眼参考文献?演

篇7

关键字:现代高校 信息技术 教育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2-

现代教育领域中,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有效地促进了新世纪高校教学改革。然而,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高校还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运用问题。

1 高校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 重视建设硬件,忽视开发软件

多数高校不断升级硬件,扩建多媒体教室,教学资源库逐渐增多。但是,不同专业学科之间能够匹配的软件资源量少且范围狭窄。学校很少购买优秀的教学软件,仅仅依靠教师个人,开发能力极其有限。若是没有能够配套的软件,再好的硬件设施也无法充分发挥作用。在管理上,对硬件设施管理不到位,设备经常出现故障,从而影响信息技术教育的进程,而有的高校则出现闲置设备过多,资源浪费的情况。

1.2 没有全面认识媒体的作用

多媒体作为新兴的教学手段,具有诸多优点的同时也存在自身缺陷。多媒体运用直观手段使学生的抽象概念、语言以及符号获取知识的思维能力被淡化,不利于发展其抽象思维能力。另外,运用多媒体会使师生之间的语言交流减少,忽略了师生的交互作用,减弱了教师的人格示范作用,阻碍了学生完整人格的塑造。

1.3 信息技术教育人才队伍建设落后

当今社会是知识飞速更新的时代,信息技术教育所面临的不再是技术与资源的匮乏,而是专业人员素质不高所带来的挑战。若是没有较高专业素质的人才对新理论、知识以及技术的应用掌握,则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信息技术教育队伍需要及时引入具备较高专业素质的人才,才能够增加群体与组织活力,使得信息技术教育更具有竞争力与生命力。

2 完善高校信息技术教育问题的对策

2.1 兼顾软、硬件建设

高校对于信息技术的软件与硬件的建设需要兼顾。通常情况下,教学硬件环境一般指多媒体网络教室,演示型多媒体教室以及校园网络的建设。建设多媒体教室需要满足开展各种学术活动以及多媒体多学科演示教学的需要,能够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随时利用多种手段,通过不同渠道对教学资源进行调用。校园网是高校信息技术教育开展的重要基础,是从根本上实现素质教育的主要手段。教学软件环境由相关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教学需要进行统一规划,结合教育改革,建立起由学科教师、教育软件制作者以及教学媒体专家等组成的共同开发设计小组进行研发、升级。

2.2 正确将信息技术教育内涵运用于教学实践中

信息技术仅仅是信息技术教育的资源支撑,并不能完全取代信息技术教育本身。信息技术教育是指将现代教育理论与教育信息技术有效结合,通过对教与学的资源,教与学的过程的开发、设计、利用、评价以及管理,从而实现教学最优化。信息技术教育,既具有理论支持,又具有技术支撑。

2.3 准确定位,教育技术需要为教学服务

由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可以看出,学生进入教室时并不是带着空脑壳,而是带着自身独具的知识体系与思想。因此,教师不能将全部精力放在制作生动活泼、流光溢彩的动画与图片上面,而是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以及年龄,有选择地利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打破传统媒体局限,将抽象变为形象,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2.4 加强教师人才队伍建设,促进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发展

需要引导教师全面认识到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树立起为振兴教育事业奉献的信念。还需要稳定技术教师队伍,杜绝人才流失现象。学校不仅要将信息技术教育中心建设成为新技术、新设备的聚集地,更需要促进其成为信息技术教育人才运用、推广、研究信息技术教育的聚集地。

2.5 加强管理,构建科学的信息技术教育体系

高校需要不断加强高校信息技术教育的管理工作,领导参与并且重视信息技术教育政策化与制度化发展建设,这是促进信息技术教育深入发展的重要因素。信息技术教育涉及部门众多,因此,校内的协调必不可少,高校需要制定相关的系列计划,投入合适的资金以作为建设信息技术教育软、硬件的后盾。同时,建立相关激励机制,以鼓励教师积极开展信息技术教育,从而提高教学水平与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宇红.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有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J].内蒙古教育,2010(12).

篇8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中小学;教学困境;改善策略

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日新月异。智能化信息技术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并且这种渗透人才不断的加深。了解并掌握信息技术的相关技能目前已经成为各大企业对人才的最基本需求。当前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形成了一定的制约。

一、分析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不足

首先,从学校教学安排层面来看,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目前尚未形成完善科学的教学体系,严重影响了信息技术的教学质量。主要表现为:其一,相关教学领导对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没有意识到信息技术教学对学生将来发展、就业的重要性。在应试教育下,很多中小学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安排比较少,甚至存在很多占课的现象,往往难以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另外,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不匹配。目前大部分学生都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但是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本中的内容相对浅显,很难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甚至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其次,很多中小学为了完成和应对教学检查等工作,所开展的信息技术教学过于形式化。教师的教学大多围绕理论,一堂课下来,学生真正操作的时间很少,而且限制较大,学生只能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操作。而不同学生之间对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教师往往要花费角较多的时间完成教学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此外,信息技术教学需要大量的信息技术设备,但是受制于学校的重视程度和经济条件,很多学校并没有引进足够的教学设备。或者一些学校虽然引进了较为先进的信息技术教学设备,但是在教学安排上欠缺考虑,造成了教学设备的浪费。从教师的层面来说。受到学校的影响,很多教师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并不重视,因此在教学上往往不够认真,严重限制了教学质量。并且,很多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师在专业水平上存在严重的不足,一方面,中小学校为信息技术教师提供的薪资较低,难以激起教学热情。甚至很多教师会主动将课时让给其他科目的老师,尤其在农村中小学,这种现象十分常见,甚至有时一学期上的信息技术课程也寥寥无几。另外,由于专业水平的不足,很多教师在展开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时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比较落后,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信息技术教师一般并不严肃,导致在课堂中的威慑力不足,经常要花费大量时间维持课堂秩序,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二、未来阶段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方向

首先,各中小学需要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教育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加深对该门课程的重视程度,建立完善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体系。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基础信息技术能力为教学目标,对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具有重要的意义。信息技术集合科学性和实践性于一身,在教学中,教师需要融入趣味性的教学模式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学校应该结合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引进信息技术的教学设备,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设备引进时,需要避免盲目性,考虑学校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学习偏好,实现各种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另外,学校需要招聘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学人才,构建一直高水平的信息技术教学团队。同时也应该注意加强教学理论、教学技巧培训等工作,信息技术发展才迅速,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够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为学生教授最新的知识。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基础信息知识的教学,更应该适当的为学生进行知识的拓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多中小学一般都是教学生如何打字、做基础性表格这些内容,但实际上很多学生对这些内容都是十分熟悉、熟练的。因此,教师可以适当的教学生运用一些软件,比如如何利用word做图标,如何利用ppt制作动画等,使学生发现更多的乐趣。除了在课堂上进行信息技术的教学之外,教师需要适当安排课外知识拓展,为学生布置一定的作业比如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资料收集,组成团队共同制作图片、图表等,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创新教学模式,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信息技术的教学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因此,教师需要合理安排信息技术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比重,适当的简化教学步骤,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自主分析与讨论,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学生进行知识讨论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加强观察,充分了解不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于重点和难点问题,教师可以加强指导,从而形成计算机教学课堂“教学-讨论-实践-自主创造”的全新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想法和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尊重,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活泼生动的教学气氛,从而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课程对于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十分重要,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着程度不一的不足,需要相关教育人员共同努力,改善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水平,使中小学生能够真正掌握信息技术并运用到实践中。

作者:石祖辉 单位:贵州省长顺县第三小学

参考文献:

[1]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走向[J].新校园(中旬刊),2016,(01).

[2]赵彩琴.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及问题对策[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3]和力,吴丽贤.潮州市乡镇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及应对策略[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5,(04).

篇9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人类进入信息社会。人们的日常工作学习已经离不开互联网,这要求我们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应用常识。因此,学校教育将信息技术作为一门重要学科引入教学。本文通过对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简要探析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意义,以及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改革方向。

关键词:

信息技术;改革;高中;教育

进入21世纪后,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信息技术教育也随之面临包括教育方式、目的、内容等等方面的改革,以适应新的信息技术带来的变化。加快新的信息技术与现有高中课程的整合是我们现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1.1教学观问题。

进入信息时代后,电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通过电脑了解新鲜的资讯、制定工作计划、娱乐生活。“人人都要懂电脑”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因此高中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目的即使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利用计算机技术获取需要的相关信息,并进行加工、分析,为以后的工作、学习打下基础。但是现行的教育体系下,教师对计算机技术的讲解多数侧重理论而忽略的实践的重要作用。且教学方式采用教师独自讲解,不配合实践,照本宣科。学生只是被动的听,很少有亲自实践的机会。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很难学到以后工作学习中真正有用的经验,且枯燥乏味,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2师资队伍问题。

教师资源是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性问题。他们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以及我国的信息化进程。因此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课程对教师的要求日益严格。它要求教师具备过硬的综合素质,既有相关的理论知识储备,又有实际的操作技能水平。但是,我国高中信息技术教育面临的现状却是教师整体业务水平偏低,教授信息技术的教师不是对口专业,而是由其他专业教师客串。拥有专业理论和技能的计算机人才不愿从事教师职业。种种原因,造成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严重流失,师资队伍不稳定。

1.3教材问题。

教材使教师教授的重要依据。但是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中采用的教材内容十分落后。与信息技术实际发展状况相差甚远。例如课本还在讲windows98系统的时候,windowsXP已经广泛应用很久了。教材内容明显与实际技术有差距。这使得上课所学内容过于老旧,很难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学生自然也缺乏兴趣。且高中信息技术教材主要围绕理论、技术方面展开,很少向学生宣传人文方面的内容。缺乏对信息安全、信息责任等方面的宣扬引导。以上种种原因显示,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改革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2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改革的意义

2.1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产生了巨大影响。对生活在信息时代并且终将进入社会工作的学生来说,必须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因此,学校教育必然要将信息技术引入教学,使其牢牢占据着一席之地。这不仅有利于我国信息化进程,也推动了高中教育向着长远角度发展。

2.2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不是单纯的技术教育,它是信息技术和其他学科融合的产物。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是改变应试教育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门学科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综合素质的提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必然会进行教育方式、思维、目的等等方面的改革,与信息技术发展相适应。

3对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改革的建议

3.1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课堂效率:

在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小至浏览新闻、交流娱乐,大至科技研发,均涉及到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说,要想在当今社会生存,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势在必行。对此,学校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但是由于师资水平、设备等等因素,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普遍不高。针对这种现状,可以采用以下几种中方式:

1、激发学习兴趣。

高中学生充满好奇心,对感兴趣的事物有极大的热情。因此教师应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点,加以利用。如布置一些课堂任务等等,使得学生主动学习相关知识,产生成就感。同时,由于网络的广泛应用,学生课后接触到计算机的机会大大增加。教师可以针对这一点,组织一些课后活动,将上课所讲内容与课后活动紧密联系,使学生娱乐的同时加深所学知识的记忆。如课堂学习了“网页制作”。教师可以在课后组织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精美网页,评比出优秀网页作品等等。

2、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班级里的学生由于家庭背景、兴趣爱好等等方面的不同,所拥有信息技术知识多少不一。因此,课上的学,很难取得良好效果。且信息技术不仅是理论,还包含实际操作。家庭条件差的同学很难接触的这一学科的相关知识,并实际操作,而家庭条件好的学生则经常操作,日积月累,两者之间则有了较大差距。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不同差异,因材施教。

3.2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地位:

尽管学校将信息技术引入教学领域,且其重要地位众所周知。但是与语、数、外等学科相比,信息技术仍处于劣势地位。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1、教师重视。计算机教师应该认识到自己教授学科的重要性,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创新教学方法,承担起“科教兴国”的重任。2、及时更新设备。学校的计算机设备普遍老旧,难以跟上信息技术发展水平。要充分发挥计算机设备的功能,不能让计算机设备变成装饰学校脸面的花环。3、提高教师待遇。当前高中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待遇低,造成师资流失严重、队伍极其不稳定。学校应制定相应政策措施,保护信息技术教师的积极性,使其安心在岗位工作,没有后顾之忧。

4结语

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在高中基础教育中所以到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它的加入给高中教育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与动力,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以此重大改革。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对于信息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我们要认真、理性的看待,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在探索中向前发展,为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创造更为辉煌的明天。

作者:毛子茂 单位:云南省昭通市威信县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李冬.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效性的对策和措施[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18).

篇10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观念;教学水平

随着国家经济技术的发展,电脑的使用也普及到家家户户,特别是生活在21世纪的那些小学生,他们几乎都是摸著电脑、敲着键盘、点击鼠标长大的孩子,但是由于他们没有正确认识电脑的使用,导致这些小学生除了对电脑基本的开机、关机外,就是打打游戏、看看动漫。因此,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还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着很多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最主要的问题之一就是部分小学校直接限制了小学生在校期间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发展,给信息技术教育带来了极大的阻挠。

一、传统教育观的滞后

严重阻扰小学生信息技术教育和发展的主要存在于大多数农村小学,在这些小学生的老师及家长认为信息技术教育既不是中考科目也不是高考科目,再加上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仍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决定孩子未来成就的唯一标准,还有就是校领导依据升学率作为判断老师教学水平的标准。在受这种传统老旧的教育观念和体制的影响下,小学校园对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高,重视程度不够,致使有些农村学校能开设信息技术课,但也是作为一门选修课安排在课程表中。因此,信息技术课程在农村学校的课程安排中地位普遍很低,小学生掌握的信息技术基础和技能基本为零,还有老师不够重视使教学质量不高,小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即使想学,也会因担心影响必修课程的成绩而不得不放弃,还有家长的不闻不问,严重制约了小学信息技术的教育和发展。

二、有条件而得不到有效的利用

在一些经济较好的城市小学,已经拥有了相对于农村小学比较优良的信息技术教育条件,例如,多媒体教室、微机教室等硬件设施。但是在从事信息技术教育的老师并不具备维护、管理、设备等方面的必需能力,导致一段时间后电脑设备损坏,还有学校在课程及时间安排上就限制了学生,只能在上课时才能用得上这些设备,而除了上课以外的其他时间段就被闲置或者禁止学生靠近,而导致无法充分发挥其有效作用。

三、缺乏资金投入

首先,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计算机的配置还有良好的硬件设施,这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对于一些小学校来说,即使校方已认识到信息技术教育对小学生的重要性,但资金的投入却是面临的最大问题,许多地区的学校上课时通常是几个学生共用一台电脑,或者计算机老旧与现在最新的电脑技术存在差异,这也致使校方心有余而力不足;从小学生的角度来讲,部分学生因为生活条件的限制,可能在上信息技术这门学科之前几乎没有接触过电脑,没有足够的计算机知识与技能,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四、解决措施

(一)教育观念转变,提高小学生的兴趣

由于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教育方式和内容与其他课程有很大的区别,我们不能再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给小学生讲课,应该采用新的教学模式。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实行分小组合作教学。让计算机水平相对比较高的学生当该组的小组长,指导对计算机比较不了解的学生,然后老师再针对大家都不懂的知识进行解惑。也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对重点和难点部分配一些视频、动画,也可以将信息技术的PPT制作任务教给小学生分组合作来做,这样不仅能积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还能熟练对计算机的使用。

(二)国家政策

相比于城市中的学校来说,农村学校的基础已经决定了它今后的发展现状。但是为了提高偏远或贫困地区的文化建设及素质,在资金投入方面,国家就应该对农村地区加大经济支持和政策倾斜力度,使这些地方具备基本的教育设施。此外,这些学校也要有效利用这些资金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国家的政策解决了学校方面严重的资金不足等问题。

(三)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

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要学会使用计算机,培养对计算机的兴趣和提高信息技术水平,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开阔视野。所以,我们必须提高上课老师的专业能力。对一些专业能力低下的老师要进行科学培训和指导,提高教师的能力水平。

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与普及对国家来说是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它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发展和进步。因此,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不是所谓的需要,而是国家的必要。我们必须重视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为小学生以后的发展打好基础,成为小学生未来发展和提升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