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研发培训范文
时间:2024-02-28 17:58: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技术研发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为期二天的网络信息技术培训班,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到此圆满顺利的结束了。大家辛苦了。
两天的学习培训,按局党组预定的方案,有条不紊的实施,实现了预期的目标,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此次培训班,我认为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专业性强,水准高。来学习的都是我们各工商分局长、市场巡查中队具有一定微机操作基础、各单位的微机管理员、网络管理员,都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平,有的同志在此方面可能还有一定的爱好,有一定的造诣,我们所讲授的内容也主要是网络操作、公文处理和专业软件使用的知识,给大家讲课的张主任,多年来一直在我局从事网络信息管理工作,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信息与应用专业本科毕业。去年,在华中科技大又进行了为期半年的专业知识脱产学习,有很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实践中,可以进一步的探讨。
二是培训效果好。这次培训,时间短,只有2天的时间,但学习内容比较丰富,有win2000的基础知识,有word操作软件的使用,有文件的压缩、解压,有英特网和电子邮件的收发,以及个体软件、财务软件的使用等等,在不到2天的时间里,大家一股脑的全装进脑袋里,并消化吸收,考出了好成绩,有的同志还考出了90多分的高分,这充分说明大家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是很高的,真正达到了市局党组所希望的培训效果。
三是组织准备好。此次培训经过了局党组的充分酝酿,工作专班的精心组织和准备。局领导仔细修订了培训实施方案,并以文件形式印发,分管的王局长多次召集专班工作人员会议,对培训组织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督促,对大家在学习期间的生活、住宿都一一进行落实,整个组织工作可以说是有条不紊的,细致全面的。
我们的目的也是希望大家充分利用这难得的机会多学一点,学好一点,学深一点。
四是学习风气好。学习期间,大家能按照方案的要求,按时上课,专心听讲,认真记笔记,遵守学习纪律,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这种认真的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精神,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保持和发扬下去。
几点要求:
一、要注重学习
此次培训以实用为主,注重操作,两天来张主任讲授的文档的制作、排版、表格的使用、电子邮件的收发以及专业软件的操作等,都是我们今后在实际工作中、实行公文网上传输、网上审批和执照的网上办理,以及可能实现的网上办案等办公自动化等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随着网络信息等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家工商总局“金信工程”的稳步实施,实行电子政务、电子工商对我们每一名工商干部,特别是基层一线的执法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不能与时俱进,不能迅速掌握这些技术,我们就会落伍,就会被形势、被发展无情的淘汰。当然,仅仅两天的集中学习是不够的,这次的培训班,只是给大家指明方向。因此大家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以后,一定要结合实际,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进一步消化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同时,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不断的学习,学深、学透,要加强自身修养和素质的锻炼提高,打造学习型工商、素质型工商。
二、要学以致用
我们培训的目的是为提高我们的实践操作水平,我们要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用之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的加深、加强,努力掌握技能,提高水平,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以提高行政效能和工作效率,失去各项工作的新发展。
篇2
技术骨干培训班代表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学:
大家好,我是来自济北公司的邢雨,很荣幸被选入参加这次的鲁明公司技术骨干培训班。
刚开始时,我以为会很轻松的度过这次培训,可在真正开始上课的时候技师严格的要求,以及同学们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深深的感染了我,使我也全身心的投入到了紧张而又忙碌的学习中。我觉得,孟技师就像是我们得哆啦A梦,开始所学的知识专业性很强,在我们不理解的时候他总是有无穷的办法解决我们遇到的各种学习上的困难。
通过这次学习,收获颇多,在各科专业老师的精心教导下,提升了我自身的各项专业技术水平,首先,在学习采油理论和采油工艺技术期间,让我了解了采油泵的工作方式、工作制度以及所需数据的计算公式,对我今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其次,我们还参加了标准化实操的训练,让我们提高了动手能力,认识到所有现场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安全电源。
篇3
发展大棚蔬菜 建设富裕社区
——社区党支部书记在培训班上的典型发言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在全县支部书记培训班上,我按照组织安排能够作此发言,能够与大家一块儿交流学习,感到万分荣幸,社区近几年,在县、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走出了一条依托大棚蔬菜,快速致富的路子,发展过程中充满了成长的艰辛和收获的喜悦,下面,我主要就这一情况,向各位作一简要介绍,好的地方希望与大家一块继续发扬,不好的地方还请各位批评指正。
镇社区村组总人口559人,142户,总地亩720亩。近年来,我们社区“两委”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县镇党委、政府的工作中心,大力发展大棚蔬菜,工作中突出抓好两点,一是解放思想、抢抓机遇;二是求真务实,真抓实干。
第一点,所谓“立足实际,解放思想”,大家并不陌生,社区的实际就是,一直有种菜的传统习惯,但是收入不高。立足这一实际,不断解放思想,才能够抓住稍纵即逝的宝贵机遇。6月份,镇政府招来青州蔬菜种植外商,并选择安置于我们社区,我们社区两委马上认识到,这是推进我们传统蔬菜生产换代升级的重要机遇,我们紧紧抓住这一重要机遇,积极努力,做好群众思想工作,调整耕地45亩,按照每年每亩500元的价格包给青州客商,迅速发展起大弓棚11个,种植反季节西瓜、青椒等。青州外商的到来,为我们带来了发展大棚蔬菜的技术、经验和部分销售渠道,为社区村民起到了示范效应。群众认识问题需要一个缓慢的过程,但是机遇稍纵即逝,针对这一问题,我们社区“两委”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先后多次召开班子和村民代表会,讨论大棚发展事宜,并多次派出社区干部与部分群众代表到青州、沧州、淄博等地考察,实地了解大弓棚蔬菜的生产特点、销售特点,彻底解放了群众思想,改变了群众的传统种植观念,掀起了发展大棚蔬的热潮,到10月份,我们调整土地350亩,建起大弓棚82个、高温育苗棚10个,社区大棚蔬菜初具规模。
第二点,所谓“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就是在目标、想法确定之后,要能够想出各种方法措施,真正不辞辛苦、加以落实,并在落实过程中,克服工作中遇到的新难题、新问题,将工作实效进一步放大。我们发展大棚蔬菜,要过的第一道关口就是,调整土地。过去一家一户分散的土地种植模式,无法满足大棚蔬菜建设。为整合土地资源,解决发展大棚蔬菜的用地问题,社区班子成员分头到牵涉调整的农户作工作,动员村民搞土地流转及土地互换,支持大棚蔬菜发展,通过深入的思想动员,顺利调整出土地350亩,为大棚蔬菜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在大棚建设的过程中,村委会也多次派人到青州、沧州、淄博等地考察调运建棚材料,严把材料的质量关和价格关,这些工作需要村两委班子的真抓实干和不辞辛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大棚蔬菜建设过程不出差错,顺利快速推进。
大棚蔬菜建起来了,发展过程中还会遇到各种难题,这就需要继续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遇到一个难题解决一个难题。一是解决卖菜难。村民每天开着三马车到县城的蔬菜市场卖菜,起早贪黑,非常辛苦,有时菜价还要受制于天气等很多因素制约。为解决这一难题,在4月份,我们社区投资10万元,建设了社区蔬菜批发市场,市场总占地达到10余亩,并新上了20吨电子称一台,方便了蔬菜出售,进一步促进了本社区大棚蔬菜的发展。二是解决村民的融资难题,大棚蔬菜的良好发展势头,又吸引了很多村民,但是这部分村民大部分缺少建棚资金,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协调、支持下,我们积极努力,帮助本社区村民共办理优惠贷款200余万元,有效解决了菜农资金难题,加快了大棚蔬菜发展,进一步扩大了大棚蔬菜种植规模。三是解决大棚蔬菜的“规范化”发展问题,成立了大李蔬菜生产合作社,为菜农提供科技培训、销售信息等,并新上农药农资供应点一个,为菜农供应低毒有机农药和优质蔬菜品种等,积极提高蔬菜生产管理的规范化程度,提高蔬菜品质。到目前,社区已流转土地500余亩,建设蔬菜大棚129个,据初步统计每亩创收15000余元,本社区村组户均增收超过50000元。
当然,在发展大棚蔬菜的同时,我们认真贯彻上级的各项方针、政策,认真执行县委制定的社区规范化运行有关制度,做到社区内凡重大事项均需经过村民大会讨论通过,社区事务、财务及时公开,并建立健全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村民民主理财小组等各类群众组织,大力弘扬良好的的村风民风,社区的各项经济社会事业保持了健康协调发展。
以上是社区发展的一些基本情况,我县近几年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迅速,其他社区、村庄也取得很大的成绩,希望我刚才说的这些能够抛砖引玉,给位能够给我们提供更好的经验和好的做法,供我们社区学习借鉴。
篇4
【关键词】乙烯裂解单元 集散控制系统裂 解炉升温曲线 炉膛负压 稀释蒸汽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254-02
自从1983年燕山石化公司前进化工厂乙烯裂解装置采用CENTUM-A系统进行自控改造,至今已有14家企业76套DCS用于生产过程控制,可见DCS在石化企业中推广应用之快、应用数量之多[1-3]。为适应行业发展需要,达到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我们石油化学工程系于2005年引入乙烯装置集散控制系统(DCS)仿真培训软件[4]。在教学过程中,本人对乙烯裂解单元里有关工艺参数调控方法进行探索研究,现报道如下:
一、裂解炉升温曲线的控制
裂解炉的升温速度要符合升温曲线(如图[4]所示),即开始点火后温度逐渐上升,在180-220℃之间稳定24小时(仿真时间6分钟)后,温度逐渐上升,在540-560℃之间稳定12小时(仿真时间3分钟)后,温度再上升至760℃,达到过热蒸汽高备状态。影响裂解炉升温速度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
第一,燃料气的用量, 燃料气用量的多少会直接影响升温速度,同时还是衡量节能降耗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开车初始阶段我们将燃料气控制阀开到2%。这一阶段主要通过增加点燃火嘴的数目来升温,直至将所有火嘴全部点燃后温度几乎不上升或有下降的趋势时,再通过增加燃料的用量来升温,确保燃料充分燃烧, 达到降低燃料用量的目的。在增加燃料气用量时,控制阀的开度要缓慢增加,切忌大幅度地调变,这样不利于炉膛压力的稳定。经过试验发现,燃料气控制阀开到17.5%,炉子温度能够上升到550℃,燃料气控制阀开到25%,炉子温度能够上升到760℃, 投油以后,要迅速升温至832℃,这时燃料气控制阀增加的幅度较大,一般要一下增加5%,直至开到50%。
第二,点燃火嘴的数目,裂解炉的点火总体顺序是先点燃长明灯烧嘴,再点燃底部烧嘴,最后点燃侧壁烧嘴。为了保证四路裂解炉管的出口温度尽量接近,裂解炉的点火操作要求对称进行,具体操作按所附点火顺序图[4]进行。
经过试验我们发现,当燃料气控制阀开到2%,风门开度为50%时,将左侧壁上的2号火嘴全部打开,温度能够上升到200℃,将火嘴全部打开温度能够上升到400℃,火嘴全部打开后再通过增加燃料气的用量来升温。
第三,风门的开度,风门的开度不但影响升温速度,还会影响炉膛压力的稳定和烟道气氧含量,如果风门开度频繁变化,炉膛压力和烟道气氧含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不利于系统的稳定,因而我们将风门的开度一开始就开到50%,整个生产过程维持不变。
二、炉膛负压的控制
炉膛负压是反映燃烧工况稳定与否的重要参数,是运行中要控制和监视的重要参数之一。炉内燃烧工况一旦发生变化,炉膛负压随即发生相应变化。因此,监视和控制炉膛负压对于保证炉内燃烧工况的稳定、分析炉内燃烧工况、烟道运行工况、分析某些事故的原因均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运行中引起炉膛负压波动的重要原因为燃烧工况的变化,在引风机保持不变的情况,由于燃烧工况总有微小的变化,故炉膛负压总是波动的,当燃烧不稳定时炉膛压力将产生强烈波动,炉膛负压即相应做出大幅度的剧烈的波动。当炉膛压力发生剧烈脉动时,往往是灭火的前兆,这时必须加强监视和检查炉内燃烧工况、分析原因,并及时运行调整和处理。
本仿真过程炉膛负压要求稳定在-30Pa。建立炉膛负压的操作规程是打开底部、左侧和右侧烧嘴风门启动引风机用压力控制阀将炉膛压力调节到-30Pa。但是在操作时我们发现仅停留在此处并不能将压力稳定。经过反复试验发现如下措施比较可靠:启动引风机后将压力控制阀开到100%,接着引入燃料气、点燃长明灯火嘴,将1号火嘴点燃几个(一般3-4个)使裂解炉缓慢升温后再返回来控制压力,小幅度减小控制阀的开度,大概减小到开度为90%时压力能够稳定在-30 Pa。但是此时的稳定只是暂时的,随着点燃火嘴数目的增加和燃料气用量的增加均能导致根据压力发生变化,此时,只要依次小幅度地减小压力控制阀的开度,就能够达到稳定压力的目的,最终控制阀的开度为50%。
三、稀释蒸汽流量控制
稀释蒸汽在起到降低烃分压作用的同时,还具有稳定炉管裂解温度、减轻炉管中铁和镍对烃类气体分解生碳的催化作用及部分清焦的作用。但是加入水蒸汽的量,不是越多越好,增加稀释水蒸汽量,将增大裂解炉的热负荷,增加燃料的消耗量,增加水蒸汽的冷凝量,从而增加能量消耗,同时会降低裂解炉和后部系统设备的生产能力。水蒸汽的加入量随裂解原料而异[5、6],本仿真培训系统以石脑油为原料,正常运行后石脑油与水蒸气的质量比为2:1。每台裂解炉有四股进料,每股进料都配有一股稀释蒸汽,目的是尽量优化稀释蒸汽与进料比,提高乙烯产品收率。
在操作规程里对于稀释蒸汽流量的控制操作有以下六步:
第一,当炉膛温度达到200℃时,向炉管内通入稀释蒸汽。我们将四路炉管的控制阀均开到23.3%,这样可以控制四路炉管稀释蒸汽流量均匀防止偏流对炉管造成损坏,待平稳后稀释蒸汽的流量均为2.25 T/H。在实际操作的时候,这里有一个问题需要注意,就是不能等温度达到200℃后才开始通入稀释蒸汽,因为当温度达到180℃时,智能评分系统已经开始评分,如果等温度达到220℃评分过程结束, 通入稀释蒸汽的流量还没有稳定在2.25 T/H,就得不到满分。我们知道稀释蒸汽流量的稳定需要一个过程,并且根据升温曲线可知,在180-220℃需要恒温6分钟。而通入稀释蒸汽的温度为169℃,它会起到降温的作用,会使得温度波动较大,不利于恒温,鉴于此,我们采取提前通入稀释蒸汽的方法,即在170℃之前就开始通入,操作起来时间较充足、效果较好。
第二,炉膛温度在200-550℃时,稀释蒸汽量为正常稀释蒸汽流量的100%。这里需要做一个说明,正常稀释蒸汽流量为4.5 T/H,所以在这个温度段“稀释蒸汽量为正常稀释蒸汽流量的100%”,即稀释蒸汽流量为4.5 T/H,此时四路炉管的控制阀均开到50%,待流量稳定后即可达到要求。那么,什么时候开始将稀释蒸汽流量控制阀调至50%?这是此次操作的重点和难点。温度低于540℃就开始调会扣第一步的分数,温度超过550℃再调,本步骤评分过程结束。经过试验得出最佳调节温度为545-548℃。由于可操作温度范围较狭窄,通入稀释蒸汽后系统会降温,并且升温曲线要求在540-560℃之间要稳定3分钟,我们采取“先恒温再调蒸汽”的方法进行操作,即当系统温度达到540℃时即开始将少增加甚至不增加燃料气用量,使系统在545℃之前就恒温够3分钟,然后开始将稀释蒸汽控制阀调至50%。当然,通入稀释蒸汽后炉膛温度会下降,此时需要根据降温情况及时增加燃料气的用量,同时要注意燃料气的增加不能一下增加太多,要控制好节奏,否则温度迅速超过550℃评分过程结束,而稀释蒸汽流量还没有稳定在4.5 T/H,导致得分低。
第三,当烟气温度超过220℃,打开稀释蒸汽原料跨线阀门,引适量的稀释蒸汽进入石脑油进料管线,防止炉管损坏。这里的“适量”,也就是对阀门的开度并没有特殊要求,但是四路稀释蒸汽管道内此时稀释蒸汽的流量均为4.5 T/H,为了使系统处于稳定状态,所以往往将四路石脑油进料管道的阀门也开到50%。
第四,炉膛温度在550-760℃时,稀释蒸汽量为正常稀释蒸汽量的120%。此时稀释蒸汽的流量为5.4 T/H,阀门的开度为60.8%或微调,温度在755-758℃之间时调节阀门,稀释蒸汽流量发生变化后,体系仍然会伴随有温度下降,此时仍然通过增加燃料气的投入量来将炉膛温度维持在760℃。
第五,石脑油进料量增加到正常值后, 迅速关闭稀释蒸汽原料跨线阀门,停止向石脑油进料管道通蒸汽。
第六,将石脑油裂解的炉膛温度增加至正常操作温度 832℃后。迅速将稀释蒸汽减至正常值,控制流量为4.5T/H。
乙烯裂解单元中需要控制的工艺参数还有汽包液位、烟气氧含量、过热蒸汽温度、总投油量以及急冷器出口温度等。所有工艺参数之间互相关联,可以说是牵一发动全身,在实践过程中要不断总结经验,优化控制方案,实现总的控制目标,即:第一,维持裂解炉系统安全运行;第二,维持所希望的最佳转化率,使各组炉管之间温差最小;第三,维持合理的进料油气比;第四,维持所要求的总投油量;第五,通过氧量控制,维持理想的空燃比,使热损失最小。
参考文献:
[1]http:///5/2008/ar20079582349145.doc.
[2]李绍宇,徐竹林,乙烯生产中计算机控制的应用,乙烯工业,1994,1,40-42.
[3]刘伟,马英彤,大庆石化成功实施集散控制系统(DCS),数字化工,2005,8,11-13.
[4]乙烯装置仿真软件,东方仿真.
[5]王焕梅主编,有机化工生产技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6]崔克清主编,化工工艺及安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
篇5
关键词:工程勘察设计 专有技术 研发 制度需求
中图分类号:F124.5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5-008-02
一、引言
专有技术自20世纪60年代出现以来,以迅猛的速度发展起来。到目前为止对专有技术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专有技术实质上就是为制造某一特定产品或使用某一特定工艺所需要的具有秘密性的知识、经验和技术,它包括各种工艺流程、加工工艺、产品设计、设计图纸、技术资料、方案、配方、技术规范,以及管理、商业、财务等方面的内容,也可以表现为对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和口头传授等。
21世纪以来,我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领域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并面临着更多机遇和挑战。勘察设计专有技术作为技术秘密已经逐渐成为勘察设计企业内部的核心竞争力,是勘察设计企业内部的重要资源,它具有很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随着勘察设计行业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材料的不断应用和创新,勘察设计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好,行业内部竞争力也越来越激烈,随着勘察设计行业大量的专有技术的形成和研发,使得勘察设计专有技术成为勘察设计行业的秘密武器和“杀手锏”,为勘察设计企业在竞争中取得优势,所以勘察设计企业研发专有技术变得越来越重要。然而对于专有技术研发的一系列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所以,有必要建立合理的制度来解决存在的问题,这就是对勘察设计专有技术的制度需求。针对勘察设计专有技术的研发,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对它的制度需求进行分析。
二、勘察设计专有技术研发宏观管理的制度需求
技术研发的过程管理主要是从专有技术研发的各阶段进行总体的管理,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包括宏观、中观和微观管理三个层次。其中专有技术研发的宏观管理是一种战略型管理,它主要是依靠国家勘察设计部门运用一些必要的经济、法律和相应的行政手段加以实施,使得专有技术的研发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前提下能够有效地进行开发和合理地利用。
在专有技术研发管理的制度中,非正式制度是指人们在长期的技术研发过程中形成的行为习惯和非正式约束的规则,它是一种对研发人员行为的不成文约束和限制,不具有强制性;正式制度是人们在专有技术研发过程中对研发活动有意识地创造出来的一系列的方法、政策、法规等,起着约束人员的技术研发活动的作用,具有强制性;而这些制度的实施机制则是指由按照国家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的规定所建立起来的一系列的标准规范体系、实施规程和行使机构等。从中可以看出,实施规程和运行机制离不开机构的支撑,非正式的制度能够摆脱机构的约束。但是,从经济学的角度上来说,社会化的大生产需要机制的调节,而一个有序的、合理的、公平竞争的机制必须在政府的控制下才能形成,一些非正式的习惯、方法等在其作用上微乎其微。换句话说,就是专有技术研发的管理离不开机构的保障,而宏观管理的直接表现就是相应机构的形成和设置。
勘察设计专有技术的研发需要部门、人员的协同努力,需要综合地进行有效的规划、协调和管理。我国专有技术研发的管理涉及许多部门,我国勘察设计协会、石油和化工勘察设计协会都对专有技术的研发活动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如对它的研发机制、研发办法等作出规定,但是由于专有技术的研发水平与利用水平不高,导致专有技术研发缺乏系统性管理。因此,组建相应的管理部门,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已经成为勘察设计专有技术研发活动管理的现实制度需求。
三、勘察设计专有技术研发成本管理的制度需求
勘察设计专有技术研发活动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使得专有技术研发活动的成本管理效率很低,所以将研发过程的四个阶段引入到研发成本管理中。对于每个阶段,都会有相应的成本投入。勘察设计企业为了在投入最小成本的前提下,获得最大化的利益,应该对每个阶段进行成本控制,来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使得研发过程各阶段的成本管理更加明确,更有利于各阶段的成本控制,从而使得成本管理效率有所提高。这就是专有技术研发实现成本管理的制度需求。
成本投入是勘察设计专有技术研发的力量源泉,近年来,我国在专有技术研发活动上面的成本处在迅速增长期。2006年,我国的研究与开发(R&D)成本支出总额达到3003.1亿元,比上一年增长了22.6%,其中企业支出占绝大部分。可见,企业已经成为国家基础研发的新主体,所以勘察设计企业对专有技术的研发投入的成本也越来越多,就更有必要建立相应的制度或制度体系对技术研发的成本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
目前,我国关于研发成本管理的研究非常少,对于这方面研究主要集中在成本控制方面。例如,2005年,徐露宁、张和明提出了控制产品设计阶段的研发支出的相关对策;2007年,闻树瑞提出了机遇研发活动中的各类风险控制的研发成本控制框架。然而,对于专有技术研发这类具有价值的创造性活动,是不能简单地将它和产品的研发视为一体。对于专有技术的研发,我们将专有技术研发过程的各阶段引入其中,对其每个阶段进行成本管理,进而对研发活动的整个过程进行成本管理。
国内外的学者根据不同标准对技术研发的各阶段的划分不同。本文前面提出将专有技术研发分为四个阶段,通过分析各个阶段的成本对技术研发成本进行管理。
1.初级基础研究阶段。基础研究主要是明确要研发的技术方向、进行初步的资料收集、调查报告等。成本支出主要是对工作人员的工资、调查费用、咨询费用、图书资料费等。这个阶段是整个研发活动的开始阶段,对整个研发活动的成本支出有着很大的影响,直接影响着研发成本的高低。因此,在此阶段应制定相应的制度来规范初级基础研究阶段的各方面的成本支出,对成本管理进行全面的管理。
2.发展研究阶段。发展研究阶段是对技术研发活动基础性研究的进一步研究,此阶段进行研发的可行性研究,对研发的技术进行初步评估,以及进行市场对技术的需求进行调查等。这一阶段的主要成本包括主要研发人员的薪酬、调查人员差旅费、各项调查费、所需材料及设备费用等。这一阶段的成本投入在整个研发活动中占有很大比重,同时也可能会有加大成本投入的风险发生,对于此阶段的成本管理制度需求是很大的。对此阶段的成本支出,应制定相应的制度将该阶段的成本投入划分不同的比重,使得成本的利用达到最有效、最合理。
3.技术研发阶段。该阶段是研发取得成果的阶段。专有技术形成的阶段,此阶段成本投入较大,这一阶段的主要是测试新产品和新技术,由此相应地产生各种费用支出支出,如人工薪酬等。专有技术的价值成本是技术研发阶段的结果,所以在研发各阶段中,技术研发阶段对于技术研发成本投入、质量以及后期收益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而该阶段的成本管理尤为重要。
4.应用实践阶段。应用实践阶段是对研发专有技术的应用测试。该阶段的成本支出主要是投入使用前的必要准备支出。这时发生的研发支出相对较小。该阶段是研发勘察设计专有技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技术研发阶段的研究成果是否达到要求、不增加工程项目的成本投入的前提下是否能够带来更多的利益等,都在实践应用阶段能够体现出来,因为应用实践阶段要对研发的研究成果进行有效的检测,从而在应用实践阶段就会产生较大的专有技术检测风险。在该阶段之后,可以根据实践的结果对研究成果进行相应的细微调整,使其更适合工程项目的各项工作。
四、专有技术研发的管理标准化的制度需求
目前,我国还没有正式建立起统一协调的工程勘察设计专有技术研发的管理标准体系和工作规范。在石油、化工、电力等勘察设计单位都是各自有自己的工作规范和一系列的适用标准,但是在工程勘察设计行业还没有相应的工作规范和标准体系,这些都严重阻碍了我国工程勘察设计专有技术的研发工作,难以实现工程勘察设计专有技术的有效利用。所以,工程勘察设计专有技术研发的管理标准化显得格外重要。
工程勘察设计专有技术研发管理标准化涉及专有技术研发管理标准的编制、和实施的整个过程,这些都是工程勘察设计专有技术研发管理的重要组成内容,也是专有技术研发的基础,对专有技术研发进行标准化管理,有利于专有技术研发的有序性和合理性,同时也为专有技术的研发提供有力的保障。
五、结语
鉴于我国工程勘察设计专有技术研发的重要性,其研发的制度需求仍是需要解决和探讨的问题,本文仅从三个方面对工程勘察设计专有技术研发的制度需求进行分析,为我国工程勘察设计专有技术研发的制度构建提供参考。此外,除本文上述几方面之外,工程勘察设计专有技术的研发还对组织研发、人才供给等方面有着现实的迫切的需要,因此,对于工程勘察设计专有技术的研发需要构建一整套制度体系来对研发活动进行管理。
参考文献:
1.郑成思.Know-How概论.建筑管理现代,2004,(4):12~14
2.陈燕玲.勘察设计企业的知识管理研究.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69~70
3.宋雪莲,张德洲.企业研发成本控制策略探讨.财务与管理,2010,(11):89~90
4.管随诊.企业研发项目成本管理研究.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31):185~187
5.马海群.数字信息资源管理的制度需求分析.图书馆.2009:10~11
6.李松龄.制度需求的概念.制度研究与评论,1999,(3):34~37
7.李厚廷.制度需求的制度变革动力效应.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6,8(8):38~40
8.于旭,杨秋月.制度创新视角的知识管理.图书馆报工作,2010,54(4):113~117
篇6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制设计;税收激励
中图分类号:F810.4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1-0073-02
一、黑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
黑龙江省是东北老工业基地之一,工业基础雄厚,“一五”时期国家156个项目中有12个建在该省,目前拥有产业工人514.6万,是全国装备制造业基地,工业总产值总量占全国的18%。由于长期的开发利用,黑龙江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产业结构具有很大的隐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任务相当艰巨。改革开放以来,该省经济发展速度慢于发达地区,原因之一就是新兴产业没有发展起来,缺少新的经济增长点。长期来看,无论是产业结构调整还是经济总量增长,必须抢抓机遇,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来自黑龙江省统计局的权威资料显示,2010年前3季度,黑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具备新兴产业活动的单位有848户,其中,新能源产业46户、新材料产业164户、新型环保产业83户、生物产业210户、信息产业27户、现代装备制造业318户。按照新兴产业口径测算(下同),全省规模以上新兴产业单位共完成工业总产值775.8亿元,主营业务收入717.3亿元,利税总额89.6亿元,测算实现增加值226.2亿元,增加值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22.1%,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6.6个百分点。
在各产业增加值占比中,现代装备制造业增加值131.7亿元,占工业总产值308亿元的41%;新材料75.9亿元,占26.3%;生物53.4亿元,占17.1%;新型环保25.1亿元,占8%;新能源13.8亿元,占5%;信息8.1亿元,占2.6%。在利润总额占比中,现代装备制造业占39.1%、新材料31.7%、生物16.6%、新能源9.4%、新型环保1.6%、信息1.6%。见图1和图2。
图1 2010年黑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各产业增加值占比条形图
图2 2010年黑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各产业利润总额占比条形图
二、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税收激励切入点
(一)继续保持并适当增设某些税收激励政策
1.继续保持并加大高新技术产业税收优惠政策。如在高科技技术项目和产品环节,加大税收优惠政策的支持。新企业所得税税法规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高新技术企业适用15%的低税率。但是,企业的技术创新和自主研发过程不是短期可以完成的,税种应着重突出惠及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加强对战略性新兴技术项目、产品、环节的优惠,这样做的效应能通过某一技术、某种核心产品促进整个企业的发展。
2.在销售环节计提取技术研究开发费。如战略性新兴行业的企业可按销售额的3%—5%提取技术开发费,重点扶持产品可以加大企业提取科研开发费用的比例,这种优惠政策和加计扣除研发费的方法更容易计算和实施。可以根据税法规定科研相关的费用可以按实际的发生额扣除。
3.可以考虑提取并分摊一定比例的培训费。新企业所得税规定提高了职工教育经费的提取比例,但是一项科技成果需要转化为市场产品必须耗用高额的培训投入,这些费用是技术研发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将这些费用摊入职工教育经费不符合产业发展的政策,可以考虑提取并分摊一定比例的培训费作为专项支出。
4.在纳税前制定科技研究准备金制度。如允许那些生产规模不大但有科技发展前途的中小企业,按其销售额的一定比例提取科学技术研发风险准备金。
5.对高级研发人员实行税后薪金制,并实行公司内部股权激励。如在个人所得税优惠方面,可以实行特殊产业特殊对待的原则,兼顾公平和效率。对在战略性新兴行业的企业员工、高级创新型人才的工资薪金,由公司代为付税,实行税收薪金制度,并实行公司内部股权激励;对国家和地方政府给予的科研成果奖励所得给予免税待遇;以高新科学技术参与企业筹建和入股的企业,对以技术取得的收入实行税收优惠。
(二)加大税收优惠政策对新技术研发投入的支持
1.降低技术研发过程中的货物和劳务税总体税负和边际税负。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个技术和资金密集型的产业,在新技术的科研过程中需要应用大量的科学技术设施和厂房等硬件设施,战略性新兴行业很多是技术性密集性的,还需购买专利权、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在这个过程中支付了很多的劳务税和财产税,战略性新兴行业承担了很多的税负,制定税收优惠政策,减轻行业税收负担,可以有效降低行业的研发环节的成本。
2.运用税收激励政策促进新兴行业融资。因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和市场风险很高,商业银行一般发放贷款时要综合衡量收益和信贷风险,风险很高的话,一旦企业技术研发失败,银行的贷款就有收不回来的危险。因而商业银行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行业贷款审批非常严格,存在一定的惜贷现象。
3.运用税收优惠政策解决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难问题。目前,我国资本市场机制还很不完善,风险投资市场规模还不是很大,这直接导致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困难,影响新兴行业的融资质量和规模。因此,需要建立税收优惠政策激励、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解决融资问题,即通过税收优惠引导更多的资金流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又要降低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资本的融资的税负,以鼓励其为该产业提供融资支持。
(三)实行多样化的税收优惠方式
战略性新兴行业在创新和成果转化阶段,将要面对和面临很多的问题和困难,针对战略性新兴行业特点和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制定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要有重点:一是重点激励高新技术在应用方面的研究。二是重点支持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和创新,同时兼顾引进技术,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要注重消化和创新。三是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产业的起步和发展,又要做好传统产业技术的改造和升级。这是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三个重要的政策目标,这个政策目标的实现要采用多样化的税收优惠方式。
三、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税收激励对策
(一)增设某些税收激励政策
1.实行增值税退税政策。如对高新技术型企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阶段所购设备的进项税实行退税政策,减轻企业因不能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垫付资金的负担;对进口设备缴纳的关税实行税收减免。
2.建立技术准备金制度。如对高新技术型企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按其销售额的一定比例在税前提取技术研发准备金,如企业实际销售额的0.5%,或分档计算,同时规定该技术研发准备金在一定时间内(2—3年内),用于研究开发、技术创新、设备改造和人才培训等方面。此外,还应该加强监督,逾期不用或改用其他用途,应该对其挪用的金额恢复征税并收取税收滞纳金。
3.实施税收抵免。如凡是向政府批准的战略性新兴技术工业项目投资的本国公司,可以从公司缴纳的所得税款中免缴相当于研发投资额 30%的所得税。
4.实行延期纳税。战略性新兴企业占用资金的情况比较大,资金回笼慢,生产的周期长,要支持企业由于客观原因暂时无法支付税款时,可以延期缴纳税款,最长可以允许延长2年,以减轻企业的资金压力。
5.实行再投资退税政策。对高新技术企业用税后利润进行技术再开发,投资资金进行设备更新,应该给予一定比例退税政策优惠;对于创业投资企业或基金的股东转让股权的收益,如果再投资于其他创业风险投资企业(或基金),给予再投资退税优惠。同时,将再投资退税政策扩展到整个战略性新兴企业,只要是新兴的高新技术产业对其创办的创新型科技企业追加研发投资的,都可以享受再投资退税优惠,可将相当于再投资所投入资金50%部分的企业所得税税款退还给投资者。
(二)保持并加大原优惠政策力度
1.加大费用列支的范围和额度。例如,对高新技术型企业购买的设备和专利等先进技术,要允许企业要实行加速折旧和摊销。社会和其他企业向科技创新型企业新基金和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其他激励技术研发的基金的公益性捐赠,允许在税前全额扣除。
2.对科研成果转化收入全部免税。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企业转让科学技术和研究成果取得的收入,给予减征或免征所得税的优惠税收政策,企业可以利用更多的资金用于科技成果的转化,以鼓励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开拓更为广阔的市场和前景。
3.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研发支出税前抵扣比例。可以根据战略性新兴企业在科技攻关和产品研发投入的资金总额和增加额,对现行的企业研发投入在50%的税前抵扣的基础上,对企业新技术的研发资金费用的增长部分,再给予50%的税前抵扣。同时,对现在仍然处于未盈利阶段,没有纳税所得额的创新研发新兴企业,其科研的资金费用也可按此规定预先申报税收减免,并允许企业将来向前向后纳税时候结转扣除。
4.扩大战略性新兴企业税前列支的范围。为了企业在研发阶段技术开发、技术培训、技术革新和引进阶段有足够的资金,要允许技术创新企业在纳税前列支一定比例科技创新投资风险准备金。企业可按营业额或收入总额的5%提取研发风险准备金,自提留之日起2年内使用,在会计处理上要作为费用,在投资发生前作为损耗计算。
5.加大资金投资抵扣力度。对于高新技术型企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而言,应该对投资新办科技型企业,可以按投资额的一定比例,实行税收抵扣;还应该提高战略性新兴企业研究开发费用抵扣所得税的比例;对高新技术型企业当年购买的技术设备,在缴纳应得税款时,应该允许按设备价值一定的比例扣除;对企业购置专利等先进技术的成本,允许按购置成本的一定比例给予税收抵免。
总之,只有针对新兴产业的具体特点来设置税收激励性规制,才能有效促进该产业发展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付广军.运用税收政策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J].兰州商学院学报,2011,(2).
[2] 蒋漱清.我国税收优惠制度对发展新兴产业的影响[J].商业会计,2010,(6).
篇7
关键词:农业技术;扩散;障碍因素;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f323.3文献标识码:a
1 农业技术扩散障碍因素分析
1.1 农民素质偏低,技术扩散受阻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生产主要是靠天吃饭,农业技术水平比较低下,依靠传统的农业种植经验来进行农作物的耕种和收割,生产效率不高,同时农作物的产量较低。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大力发展三农产业,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诸多新的农业技术被广泛地推广和应用。但是,农业技术在推广和扩散过程中受到了一定的阻力,农民素质偏低就是一个主要障碍因素。由于大批年轻、有文化的农村人进城务工,留守的老弱人员自身文化程度较低,对新技术和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偏低,导致了农业技术扩散较为困难。
1.2 农业技术科研机构技术研发无法适应市场需求
在我国农业技术扩散过程中,农业技术科研机构由于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无法有效地推动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实施,这必将影响到我国农业事业的发展。农业技术科研机构作为农业技术扩散产业链起点,其影响技术扩散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农业技术本身的局限性,科研机构没有对新的农业技术进行全面考虑,尤其是对技术实用性分析深度不够,导致了技术无法被市场接受和推广;农业技术科研机构的经营体制无法适应市场化的需求,传统的推广体系已经不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这就要求科研机构必须进行市场调研,根据市场需求来进行农业技术的研发,这样才有利于新农业技术扩散。
1.3 技术研发资金投入不足,信息流动和扩散渠道不畅
由于对农业技术研发资金投入不足,我国农业技术主要是借鉴吸收国外成熟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高效、节约型的农业新技术少之又少,关键性产业化技术水平的落后在农业技术扩散过程中也成为主要障碍因素之一。在农业技术扩散体系中,由于技术扩散中介组织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服务质量和自身能力水平的低下,用于农业信息流动的传播媒介和扩散渠道的不通畅,对新型农业技术的宣传力度不够,以及不够合理的推广引导方式都会对农业技术扩散造成一定的障碍。
2 加强农业技术扩散发展路径探讨
2.1 加强农业知识宣传和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技术水平
由于农村劳动力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很多农村人文化教育水平较低,导致农民素质偏低,这样非常不利于农业新技术的吸收和应用,严重制约着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提高,不利于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加强农业知识宣传和技术培训,结合农村当地具体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提升农村劳动者素质和技术水平,加大农村科技带头人的培养力度,同时进行农村农业合作社工作的建设,以便于农民进行知识交流和资源共享,进一步加强农户之间的联系和信任,这样才能够减少农业技术扩散和推广过程中的障碍因素和阻力,进一步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
2.2 政府积极有效参与和支持,合理引导和干预
农业技术扩散和传播推广不仅涉及到农民、农业技术科研机构和推广中介,更离不开国家政策支持、有效推动、合理引导和干预。单纯依靠市场机制来实现农业技术扩散是不现实的,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大力宣传科技农业、可持续农业思想,通过宣传和培训来提高农民生态环境意识和农业技术能力,加大农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和教育,建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根据当地农业发展现状和土地状况选择合理农业种植新技术和新的优良品种农作物,通过农业技术带头人的引导和示范作用来带动农民认可和应用农业新技术,从而实现农业技术在农村地区的迅速扩散和大力推广。
2.3 增加农业技术研发资金投入,完善信息传播扩散网络系统
农业经济发展离不开农业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而农业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需要政策和资金支持。为了降低资金投入不足对农业技术扩散的制约,国家财政需要加大对农业技术研发资金的投入,对农业技术推广中介进行一定的补贴和鼓励,对待用于农业技术研发的新技术贷款要求银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放
宽政策条件限制,鼓励个人和企业对农业新技术方面的投资,这样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农业技术扩散将会更加顺利。鉴于我国农业信息传播系统现状,为了便于农业新技术的扩散,需要对现有农村信息传播网络系统进一步完善,借助多种信息传播媒介和扩散渠道,加强对农民进行新技术、新知识的宣传和介绍,建立相对完善的农业技术扩散体系,从而推动我国农业技术的迅速扩散和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3 结语
农业技术扩散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发展过程,需要政府积极参与、合理引导,农业科研技术人员加强农业知识宣传和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和技术水平,这样才能促使农业技术扩散工作得以全面、顺利地开展,促进我国农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永强, 朱玉春. 农业技术扩散过程中的障碍因素分析[j]. 中国科技论坛, 2009(01).
[2] 李俊利. 我国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扩散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生态经济, 2011,(01).
篇8
2011年10月,在日系汽车品牌还没有遭遇危机之时,丰田汽车社长丰田章男很有预见性的在丰田中国汽车中国研发中心TMEC的奠基仪式上,用中文说出了“中国最重要”,他没想到,这句话在今天更像是一句与时俱进的公关语。
2013年3月,丰田在中国首次提出中日合资公司“丰田中国”的称谓转变为“中国丰田”。11月14日,TMEC研发中心于常熟竣工,丰田再次强调本地化的技术研发战略,想一举扭转对中国市场技术保守的形象。同月,丰田新威驰及新致炫,在丰田中级车销售乏力的情况下,希望能在中国小型车市场寻求突破。
一系列连珠炮的动作,让丰田在中国的形象丰满起来,而其背后则是丰田全球对于中国市场的不满意。在即将交出成绩单的2013年,从丰田目前在中国市场的销量数据来看,中国依然是这家全球最大汽车制造商的软肋,想翻身还需要大力度的改变。
TMEC的建立是丰田深化中国市场重要的一步棋,丰田更希望TMEC不是一个表面的摆设。在丰田的全球研发体系中,TMEC是目前规模最大的研发中心,总投资为6.89亿美元,这是丰田在全球的第六家研发中心,也是丰田在中国独资设立的第一家严格意义上的汽车研发中心。与其它几家不一样的是,中国研发中心首次配备了混合动力研发团队,它的任务是把丰田在混动方面的技术国产化。
丰田是新能源技术研发的领跑者。1997年,丰田推出世界第一台混合动力汽车,而其竞争对手由于将更多的精力投入燃料电池的研发,两年后才推出类似的产品。
丰田混合动力技术被称为“强混”,拥有可以单独使用电动机驱动车辆的“纯电模式”,并且通过能量回收系统充分利用刹车等产生的能量对电池进行自动充电,从而不需要额外进行外部充电。
与传统技术相比,在不改变驾驶习惯,不需要投资巨大的充电基础设施等制约的情况下,搭载丰田混合动力技术的车型油耗最高可减少约40%,同时动力性能提升约30%,这项节能环保技术具有现实推广价值,也是中国最乐于向丰田学习的一项新能源汽车制造技术。
合资公司的建立通常被看作是“以市场换技术”的行为,虽然这两者并无固定联系,但是业界的目光总会聚焦在得到多少技术上。于是,当丰田在中国市场赚取大把钞票的同时,我们也不希望白白的贡献自己的市场。
丰田自2003年和2005年分别在中国建立两大合资公司一汽丰田和广汽丰田以来,在对中国的“技术支援”话题上不断被业界“吐槽”。2004年前后,一批跨国车企纷纷在中国设立汽车研发中心,其中也包括丰田先后设立的丰田技术研发 (上海)有限公司和丰田技术研究交流( 广州) 有限公司,曾被视为中国汽车产业“市场换技术”终要开花结果的信号。
直至2008年,所谓的丰田研发中心被爆实则为丰田汽车维修和培训中心,其功能仅停留在为丰田在华事业体、汽车经销商提供汽车维修和故障诊断的技术咨询,以及为丰田售后服务事业培养人才、提供相关技术支持,与真正意义上的技术研发毫无关系。这让本土化的“技术梦”再次破灭,丰田再度被中国业内视作“保守族”。
也许是遭受了太多“技术支援”的质疑,丰田打算动真格。
2011年10月21日,丰田首次公开了在常熟设立丰田汽车研发中心TMEC的概要,丰田主管技术的常务董事吉贵宽良,对丰田在新能源技术路线举措和取得的成果进行了多方位诠释,吉贵宽良表示丰田的混合动力系统中的核心组件技术,具有与未来的新能源车共通的技术,丰田汽车也会进一步加速以混合动力技术为核心的环保技术的研发,并积极地研讨相关组件的国产化,通过丰田在研发方面积累的技术和经验为基础,更好地服务于中国汽车产业以及中国社会。这是丰田在谈及与本土化技术研发以来较具实际意义的一次讲话。
时隔两年,TMEC启动运营,TMEC主楼、新能源实验楼赫然屹立,像是考验着丰田对中国的“诚意”。按照计划,一汽丰田与广汽丰田的技术人员将入驻“共同开发区”,共同开发将在中国投产和销售的混合动力车。此外,据丰田方面介绍,混合动力核心组件的现地化研发在TMEC稳步推进,混合动力系统主要组件―电池、逆变器、变速驱动桥的现地化生产也将开始。
篇9
[关键词]技术研发;知识产权策略;专利分析;专利地图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09)03-0171-04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企业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战略研究”(批准号:07XFX016)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华 鹰,重庆工商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研究方向知识产权法。(重庆400067)
一、技术研发中专利文献应用策略
(一)专利文献的价值。专利文献是报道最新发明创造最快的信息源,也是世界上最精确、最严密的追溯性资料。专利文献对技术的公开程度是其他科技文献所难以比拟的。据统计,世界上每年发明创造的90%~95%可在专利文献中查出,而在其他技术文献中反映出的只有5%~10%。目前中国专利文献馆有各国专利文献3000多万件,每年还递增约100万件。
由于企业技术研发具有高投入、高风险的特点,其整个过程中会面临种种风险和考验,特别是目标产品的选择,研发产品目前的法律状态,是否涉嫌专利侵权等。而专利文献集技术、法律、经济信息于一体,是企业技术研发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合理有效地利用专利文献,对企业进行技术预测,从而确定企业的技术开发方针,避免低水平重复研发,规避潜在侵权风险,开拓思路提升研发起点与创新能力,助推企业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据权威机构调查统计,企业在技术研发中能有效地利用专利信息,可以缩短60%的时间,节省40%的资金。对专利文献的利用可以防止企业重复研发而造成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和损失。
(二)二次开发对专利文献的检索和应用。引进技术在消化吸收基础上的专利技术再创新也称为专利二次开发,专利二次开发可以形成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形成具有市场前景的高新技术产品。企业可以通过对专利文献的检索,形成“专利二次开发查新报告”,以作为专利二次开发的依据。报告的主体内容包括:基础专利来源、基础专利技术要点、开发项目技术要点、文献检索范围及检索策略、检索结果和查新结论。
这种在国内外专利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基础上,进行专利技术的二次开发,一般可选择目前国内外比较先进的已公开专利,利用其原理和思路,开发出在材质、结构、功能、工艺等方面比原有专利更先进的创新技术及产品,同时又可避开相应专利的侵权问题。企业只有把握专利保护的游戏规则,把专利技术再创新作为自己实施专利战略的一个重要部分,并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取得后发优势的创新技术,才能有效掌握企业专利战略的攻防技巧,才能在最较短时间内实现技术创新的跨越式发展。
二、企业技术研发中专利分析方法的应用
专利分析方法是指对有关的专利文献进行筛选、统计、分析,使之转化成可以为企业技术研发充分利用的信息的方法,主要包括专利情报分析法和专利地图的应用,
(一)专利情报分析方法
专利情报分析法分为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两种。定量分析是对专利文献的外部特征(专利文献的各种著录项目)按照一定的指标(如专利数量)进行统计,并对有关的数据进行解释和分析。定性分析是以专利的内容为对象,按技术特征归并专利文献,使之有序化的分析过程。通常情况下需要将二者结合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1 定量分析。专利分析的定量指标较多,不同的指标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专利信息。许多国家和知识产权咨询机构都建立了自己的一套分析指标体系,比如美国摩根研究与分析协会、美国知识产权咨询公司(CIII)等。CHI制定的专利指标体系中一些常用的分析指标主要有:专利数量、专利相对产出指数、同族专利指数、专利成长率、引证指数、即时影响指数、技术强度、相对专利产出率、技术重心指数、科学关联性、技术生命周期等,以上专利指标已经被许多国家和机构所采用。对专利指标进行分析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专利指标的细化与综合,以及时间、空间的分析,由于上述专利指标的描述比较粗糙,还可进一步的细分。比如,引证率可分为自引证率和被引率。自引证率描述后续专利引用自身专利的情况,引证率越高说明研发的自主性越强;被引率越高说明该项技术的技术含量越高。此外,各项专利指标不是孤立的,把战略性指标“同族专利指数”和技术性指标“科学关联性”相结合,以时间和空间为轴进行综合分析,才可得到比较全面的信息。
(2)许多专利指标具有产业依存性。比如,技术生命周期会因技术领域不同而有所差异。相对热门的技术其TCT较短,电子类TCT约3至4年,而造船类TCT可能长达15年。
(3)专利指标可以测度技术发展,但不能绝对化。重要的发明或创新,尤其是能够带来长期经济利益的发明,一般要申请专利。但是很多技术发明不采用专利保护方式,而采用商业秘密或尽快产业化的形式,因此,专利与技术发明或技术创新并不是一一对应的。
(4)不同领域之间的数据比较应当谨慎。专利申请的倾向在不同技术领域之间差别很大。有的领域技术创新活动很活跃。但不适于采用专利方式取得保护,比如电子信息领域,往往通过推向市场先发优势取得经济回报。因此在不同领域之间进行比较时,对所分析行业的特点要有所了解,才能更准确地进行比较。
(5)各国专利制度的差异带来的数据比较的障碍。由于各国专利制度的差异,各国专利的具体审核标准、审批程序等方面存在不同之处。比如,多项相互联系的技术发明在美国可以合并申请一项专利,但在日本则必须提出若干项的分案申请,因此对不同国家进行比较,有时会带来很大偏差。所以做专利国际比较时,一般不用不同专利体系的数据,而是选择同一类型专利体系,如美国专利与商标局或欧洲专利局。
(6)专利文献时滞对分析数据的影响。尽管实行了专利申请的早期公开和延迟审查制度,很多专利的申请日和公开日之间还通常存在18个月的时滞,这对于那些技术创新频繁的企业,尤其是处于技术生命周期短的产业企业来说,将直接影响结果的分析和预测。
2 定性分析。专利信息的定性分析是指通过对专利说明书的内容进行归纳、分析,了解某一技术发展状况的方法,
定性分析是对专利信息的一种技术分析,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需要专利信息工作者与专业技术人员密切配合,也需要辅之以现代化的数据存储与计算手段。定性分析一般用来获得技术动向、企业动向、特定权利状况等方面的情况。可以
从发明的用途、原理、材料、结构和方法五个方面来考虑重要专利的内容,并将重要专利按照内容的异同分类。如果专利内容以原理为主,说明这项技术尚未成熟;如果专利内容以用途的多样性为主,则说明技术已能实用。另外,将某技术领域各主要公司的专利按专利内容列表分析,可以看出各公司的技术特色及开发重点。
专利信息的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一个是通过外观上量的变化,一个是通过内在质的变化来反映技术的发展状况与发展趋势。两者既有区别,又存在必然的联系。量的分析需要根据具体的质,质的变化又要通过量的变化来分析。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采用定量分析还是定性分析,应视所希望解决的问题和掌握的专利数据而定。事实上,经常需要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好的效果。比如,可先通过定量分析确定哪些公司在某一技术领域占有技术优势,辨别这一技术领域的重要专利,然后再针对这些公司的重要专利进行定性分析。
(二)专利地图的应用
1 专利地图的功能。专利地图是指对若干次专利文献的统计结果整理成各种图表,即将专利信息“地图化”。专利地图作为一种搜集、整理和显示专利信息的工具,可视性强,便于理解,它将专利情报所包含的科技、经济、法律情报等进行加工剖析,并通过各种可分析解读的可视化图表,挖掘蕴涵在专利数据内错综复杂的信息,分析技术分布态势,指明技术发展方向,为决策提供更直观的情报支持。由于具有类似地图的指向功能,专利地图是指导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高新企业进行专利战略布局和专利技术研发的有效分析手段。
具体而言,专利地图研究的作用主要有:(1)帮助估计内部科研功能质量,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并进行更有效的宏观管理;(2)启迪技术人员思路,探寻新的技术领域、技术方向和技术手段;(3)帮助分析技术和商业智力活动,了解典型技术和市场发展趋势,确定技术合作伙伴,发现竞争者的技术贸易活动;(4)便于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的有效沟通;(5)揭示自己、竞争者或合作者的优、劣势,取得专利许可贸易谈判主动权;(6)为专利诉讼提供更具说服力的证据。
2 专利地图的种类及应用。根据专利地图制作的不同目的,专利情报分析时需选取相应的侧重点,最终制作出的专利地图大致可分为三类:专利管理地图、专利技术地图、专利权利地图。
专利管理地图主要服务于经营管理。这是将大量的资料依据专利数量、专利所有人、发明人、引证率、专利分类号、专利年龄等不同的变量做归纳分析,以反映业界或某一领域整体经营的趋势状况。主要包括:历年专利件数动向图、申请人分布图、企业专利数量消长图、所属国专利数量比例图、企业发明阵容比较图等。
专利技术地图主要服务于技术研发。这是将相关专利资料作进一步的详细研读,归纳出重要专利文献的技术类别及功效类别等分类指针。从这些图表可以看出特定技术的动向,并进一步预测技术的未来趋势。它与技术研发方向的决策息息相关,并为研发中的回避设计、技术地雷、技术挖洞等战略提供重要信息依据和参考,因而对技术创新有重要作用。主要包括:专利引证关系技术族谱图、专利技术/功效矩阵图、专利技术发展图等。
专利权利地图主要服务于权利范围的界定。这是将专利权利要求作为主要分析指标,制作已有技术专利的权利范围地图,揭示权利要求范围、侵权可能性、权利状态等信息。其目的一方面在于严格规划自身的研发计划和权利要求,规避已有专利申请;另一方面可评估自身技术的可专利性和产业利益。对于研究热门领域和重点领域,权利地图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特别是可以作为“专利战术”以配合技术部门的“技术战术”。主要包括专利范围构成要件图、权利范围矩阵分析图等。
专利地图分析是一项系统性研究,在制作目的、检索策略、专利数据来源、专利文献分析、结果可视化表现形式、信息解读能力等任一环节稍有偏差,都可能影响到专利地图的应用效果,为其指导作用带来一定误差。因此专利地图分析必须严谨、细致并且要求分析人员具有一定的技术、法律、经济知识能力,随着企业技术创新的加强,我国政府和企业对专利地图的研究和应用将会日益增多。
三、技术研发中的创新策略
企业在通过专利文献的检索以及专利分析的基础上选定研发目标和突破路径后,研发团队的创新思路将会决定技术研发的进度和成败。
(一)技术研发的“高起点”策略。面对新技术、新发明不断涌现的知识社会,企业要在竞争中求生存和发展,占领市场和技术优势,就必须按独特的创新思路去开发技术和产品。一是要走出仿制他人技术的思维方式,充分剖析,吃透现有技术的缺陷,避开现有技术的研究思路,提出全新的技术方案;二是要提高技术的起点,走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之路,要利用已有的技术优势,针对重大技术,加速创新技术开发形成自主的知识产权,逐步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专利产品。
(二)技术研发的“小而新”策略。技术研发中的创新是企业经济持续增长的不竭源泉已成为共识,但对于如何创新。其着力点又在何处,是因每个企业的实际情况而定的,不能一说到技术创新就认为只能是高科技,甚至将技术创新与高新技术、尖端技术划等号,从而陷入创新只有求“高”、求“尖端”唯是的误区。重大发明创造、重大技术革新是创新,小发明、小创造、小改小革同样也是革新,创新存在于每一个细节之中,关键是企业如何去发现这种细节,如何去发现现实的和潜在的市场需求,日本松下公司总裁松下幸之助成功后,有人问他早年成功奥妙,他伸出一根手指,再伸出两根手指,后伸出三根手指,其意是说将单头插座改为双头插座,再改为三头插座便是成功的奥妙。这一奥妙说透了一点也不深奥,但这一小改革成就了后来的知名企业,松下幸之助的成功之道,值得我们思索。
(三)技术研发中的“反向工程”策略。反向工程是指通过对从公开渠道取得的产品进行拆卸、测绘、分析等技术手段而获得该产品的有关技术信息的方法。反向工程破解的是他人的技术秘密和技术诀窍,而不是专利。
反向工程的实施过程中,企业技术能力是其成功的核心和关键。反向工程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没有相应技术能力的企业是难以实施反向工程的,比如技术感知能力,对于有价值的商业信息和技术成果能够迅速识别,抓住反向工程的启动时机;技术分析能力,能够打开技术黑箱,破译技术秘密和技术诀窍;技术还原能力,将已经破译的技术点、知识点重新还原成为产品生产的技术组合;吸收与应用能力,学习外部的技术知识并将其内化为自身的知识基础和技术力量,并在实践中进行应用等。因此,反向工程是企业获取、吸收新知识和先进技术的学习过程,同时也是企业不断提高技术研发的起点和水平、开发出新产品的过程。
(四)技术研发申的“逆向思维”开发策略。“逆向思维”开发策略又称反向式新产品开发,就是运用逆向思维,不循常
规,反其道而行之来开发新产品。逆向思维改变了人们的固定的常规的思维模式和轨迹,可以提供全新的思维方式和切入点,从而发现正向思维所看不到的事物,在采用逆向思维时往往需要与顺向思维交替进行,在交替使用这两种思维方法时,不断变化解决问题的重点途径,这就要求人们灵活地变通地思考并寻求自己恰当的方法。
(五)技术研发申的“类比式”开发策略。类比式开发策略是指将某一领域的原理、方法、技术或构思移植到另一领域从而形成新事物的方法,企业采用该策略开发新产品时,需要运用类比思维,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由已有的技术、工艺、原材料产品去类推另外的新产品,一是原理类推。即把思维原理等类推到新的领域。比如把社会化大生产原理运用于改造传统零售业,就创造了连锁经营的形式等。二是技术工艺类推。比如日本日清食品公司首先发明了方便面,根据此技术工艺,许多企业开发出了方便米饭、方便米粉等。三是原材料类推。比如矿泉水问世后,许多企业又开发出了纯净水、太空水、绿茶饮料等。
综上所述,可供企业选择的技术开发策略很多,每种策略都有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对于企业来讲,无论选择哪种策略,都要根据顾客的需要、企业的资源以及市场环境等条件来考虑,
四、增强企业技术研发能力的策略
目前我国企业技术研发能力比较薄弱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科技部提供的资料显示,我国的2.8万家大中型企业中,有75%的企业尚未形成研发能力。因此增强高新企业技术研发能力已经刻不容缓。
(一)增加研发投入、降低研发成本。据商务部有关资料显示:我国企业自主研发投入严重不足。2005年我国企业500强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平均比重只有1%,比世界500强低两个百分点。企业研发投入不足的原因,从客观上看确实存在技术研发投入存在风险、效益回报不确定的因素;但从主观上看目前多数企业还设有把技术创新的原动力建立在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上。事实上,技术研发是高新企业必须要走的一步,投资技术就是投资企业的前途,加大研发投入首要的是解决企业创新的动力。目前国际企业界普遍认为,研究开发费用占销售收入比重在5%以上的企业才有竞争力,占2%仅够维持,不足1%的则难以生存。有限的研发投入必然会影响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导致企业发展后劲不足,难以实现长久发展。
企业应当从战略的高度出发,多方筹措资金。加大科技投入,满足企业技术创新的资金需求;扩大技术创新资金来源渠道,除企业按照销售额的1%提取技术创新资金外,还应当通过贷款、争取政府财政补助、申报国家创新基金等多种渠道,充实企业技术创新资金。在研发资金的使用上,要避免企业之间研发项目的重复和撞车,导致有限的资金被大量浪费。同时,在研发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企业要降低研发成本,走技术创新低成本之路,在开源、节流、挖潜和高效上做文章。
(二)构建企业技术研发平台。企业技术研发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决定着企业的成长路径,决定着企业竞争力的强弱,决定着企业对于经济社会贡献度的高低。为了培育和提高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有条件的企业应当构建技术研发的基础平台――企业技术中心。技术中心是企业技术研发的主体,是开发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基础,是企业飞速发展的启动器。企业的技术中心可以分为:科技信息中心、设计中心、基础研究中心、技术培训部和技术支持部等五大部门,这五大部门有相对独立的任务职责,同时又相互协调和支撑,以实现企业技术创新链条中的各项功能。
(三)选择技术研发的突破口。企业从事技术研发一般有两种基本思路:一是从新出现的技术发明和产品发明出发,寻找可能的市场;另一条是从市场需求出发,开发新技术或应用已有技术创造新的适合需要的产品。从市场需求出发的技术创新比较稳妥风险小,而利用新出现的技术发明推出全新产品。可以创造出新的市场需求和市场机会,有效地突破和避开原有市场的边界和壁垒,占得市场先机。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来选择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的突破口。设备能力强的企业应走工艺创新之路,以软技术创新为突破口,通过降低产品成本、价格、提高产品质量,完善售后服务来创造企业产品的“效用组合”优势。人员能力强的企业,应走产品创新之路,以硬技术创新为突破口,利用企业高素质的科技队伍,充分吸收最新研究成果,使企业核心产品及其生产系统不断上档次,以期长时间保持技术上的领先优势。
篇10
【关键词】中小企业 服务平台 园区平台 平台建设
一、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
中小企业是指中等规模的企业和小规模的企业。国家统计局对中小企业定义是指员工人数小于2000人,销售额小于3亿元或总资产小于4亿元的企业。据统计,我国中小企业创造的产值占GDP总量的 60%,纳税占国家税收总额的50%,完成了 65%的发明专利和 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在带动就业、技术创新、经济发展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资金、技术和人才三个方面。资金方面,融资难是中小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林毅夫研究发现中小企业融资难主要是因为中小企业的信用比较差,且自身积累少,很难为融资作出贡献;中小企业外源融资渠道狭窄,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银行贷款,但银行很少为中小企业提供长期的信贷;中小企业有价证券融资比例小,大多数的中小企业自身难以达到上市标准;与中小企业融资相关的法律制度不完善。技术方面,生产规模和资金限制了企业的生产、研发和创新。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生产设备、生产技术和研发能力相对落后,能够用于新的技术开发的资金相对较少,并且由于规模较小,开发新的技术成本较高引起的不经济,限制了中小企业提高其生产效率。人才方面,人才缺乏和人才流失是企业发展的瓶颈。中小企业的员工报酬低于大企业的报酬,导致企业员工素质较低;由于监督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不完善,导致企业人才流失严重,难以招聘到综合素质能力高的员工和企业人才的流失是中小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园区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建设思路
2013年,我国329家国家级经开区和高新区GDP达12.9万亿元,占GDP比重的22.7%,园区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园是园区经济的载体,聚集了大量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的发展直接决定了园区的发展。园区服务平台为入驻企业提供各种无偿、有偿服务,能满足企业多样的需求,对促进产业和园区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建议园区搭建由人力资源服务、公共服务、金融服务、园区交流构、智慧园区、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服务构成的园区服务平台体系,为入园的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其中金融平台、技术平台、人力资源平台和智慧园区平台是核心平台,建议园区投资建设和运营,其他平台采取对外合作的模式建设,平台建设综合考虑园区、企业和平台的特征,采取统一规划、分阶段打造和逐步完善策略。
(一)人力资源服务平台
人力资源服务平台主要为中小企业提供人才引进、人才培训、人事关系和人才政策咨询服务。人才引进方面,与前程无忧、智联招聘、拉手网、猎聘网等招聘网站和人才服务机构合作为入园企业招聘人才;通过园区、政府与高校或园区、企业与高校的模式,建立大学生实习基地或实训基地,为园区输送人才,并邀请高校讲师到园区对企业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联合专业培训机构、人事关系服务机构,为企业进行入职培训、技术培训、管理培训及人事政策咨询。
(二)公共服务平台
公共服务平台主要为中小企业提供政策服务、手续代办服务、资金申请服务和商务服务。政策服务方面,汇集国家部门、当地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科研机构和园区管委会等政策信息,打造政策服务中心,对符合园区主导产业的企业给予贴息、所得税优惠、租金补贴、奖励和项目启动补贴等政策扶持;为企业提供政府基金申报及资格认定服务,帮助企业获取申报信息;动态展示园区优惠政策、主导产业补贴资金、租金补贴等信息。借鉴北京市东城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的做法成立专门的团队,严格按照绩效考核,为入驻园区的中小企业提供工商注册、税务登记、环境评估、消防年审等手续代办服务,同时设置专人为入园企业提供政府资金、科技资金申请的代办服务,简化企业的办理流程,提高办理效率。在商务服务方面,以园区作为一个整体,与当地酒店、餐饮、娱乐及相关服务企业签订园区联名协议,为入园企业提供商务接待、票务服务、车辆租赁、酒店、餐饮、娱乐、办公用品等方面的联名服务,入园企业可享受特殊优惠和更低折扣。
(三)金融服务平台
金融平台主要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担保服务、助贷服务和信息服务。整合政府、银行、产业引导基金、信托保险、投资机构等资源,充分发挥各类资金对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投资偏好,形成从种子期到成熟期全覆盖的金融投资生态圈;与担保公司合作,为入园企业提供贷款、信用担保、知识产权担保、专利产权担保及订单贷款、企业流动资金贷款等金融服务,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吸引产权交易中心、评估单位、律师事务所、专利服务等机构入驻,为入园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建设投融资信息网站,企业资金需求信息和银行理财产品、投融资流程和相关政策等信息。
(四)智慧园区平台
图1 智慧园区平台功能架构
智慧园区平台是指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通过感知化、互联化、平台化、一体化的手段,实现从产业的“研产供销存”到生活的“衣食住行娱”全覆盖的园区信息化平台。如图1所示,智慧园区平台首先建设企业数据中心为园区服务平台提供支持,通过与平台公司合作,深入挖掘企业、政府、运营方和产业人群的各种需求,研发出统一入口和数据库的一系列服务应用,提供各种云服务,促进园区运营方、企业、员工之间的良性互动,实现园区、产业和人的和谐统一。
智慧园区平台基础设施由通信网络、创新中心、云数据中心、智能建筑系统、能效管理系统和物联网系统等基础配套构成。
通信网络:园区可以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动合作,很据用户需求特征建立园区共享网络,为园区提供高质量、高速度的园区网络,保障园区通信网络的数据、信息交互服务以及其他增值服务。
创新中心:创新中心是智慧园区信息及企业信息展示中心,建成后可整合园区互动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和其他平台,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品牌展示、企业宣传等功能服务。
云数据中心:存贮了园区所有的数据信息、用户信息,提供智慧园区服务平台的全部数据处理及数据服务需求,全面满足企业、园区、用户和、研究机构的需求。
智能建筑系统:是由视频监控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GIS系统、安防系统等多个子系统组成的智能化体系集成。
物联网系统:利用RFID、EPC、智能识别等技术,实现园区内人与物、物与物的相互识别和信息记录,为用户在园区内餐饮、消费、停车、查询、办事、小额支付等提供便利。
通过园区整体在线的模式,实现园区空间、设施、服务、应用及开发等的集成服务,以O2O的形式为园区提供一体化的服务,满足入园企业和员工办公、生活、娱乐和社交需求。
园区服务:为园区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服务应用产品,满足园区招商、企业办公、一卡通与消费支付结算、信息汇聚、商务接待、组织活动、企业采购、专业咨询顾问、金融服务、人才与培训、园区综合办事等用户需求。
企业圈:是入园企业接入云服务的入口,为企业提供智慧的管理、服务和营销,帮助各类企业实现互联网化经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帮助企业迅速成长。
乐生活:是个人接入云服务的入口,汇集智慧园区的所有资讯和线上应用,实现用户的有效聚集,打造基于兴趣的生活圈层,通过平台打通线上线下服务。
易招商:是一款创新的产业园区智慧招商平台,也是入驻园区企业和配套服务商了解园区、与园区互动的空间。
(五)技术研发平台
技术研发平台主要为入驻企业提供开放实验室和技术研发平台。苏州工业园于1994年成立,经过8年的发展园区产业体系稳定,产值达48.36亿美金,园区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于2002年,园区针对软件、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纳米技术、下一代通信产业等主导产业,采用自有资金+科技资金+国有资金+平台建设专项补贴的模式投资5亿元建设了园区公共技术平台,重点打造20多个公共服务平台和30多个开放实验室,形成了产业技术服务平台、开放实验室和支撑服务平台服务体系,如表1所示,形成了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运行机制,主管部门每年从科技发展资金中划拨平台专项资金,用于平台建设投资和运行补贴,铜鼓不断提升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
表1 苏州工业园公共技术平台建设内容
苏州工业园的案例启示我们在园区中后期,产业体系稳定后,可利用园区资金、科技资金、国有资金和平台专项补贴资金共同建设技术研发平台;在园区建设前期可采取与当地高校、科研机构合作的方式,为园区共享实验室和技术平台,提高企业技术研发能力。
(六)成果转化平台。
成果转化平台主要为企业提供科技资源对接,科技资源全面评估和相关服务。中关村科技园成立于1988年,2006年开始建设开放实验室,至2014年底中关村科技园拥有159家实验室,2014年中关村科技企业家协会、中关村开放实验室共同成立天合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依托中关村科技企业家协会有500多家会员和中关村159家开放实验室,为企业提供正向促进服务和逆向促进服务,通过科技成果市场转化成熟度评价模型对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提品、技术、市场等多维度的评价,提高科技成果对接匹配度,促进实验室成果、科技成果和平台资源向市场转化。
在中关村科技园天合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何主任访谈中作者了解到成果转化平台一般会进驻企业数量比较多的成熟园区,因为成熟园区有大量的企业需求。园区建设前期可与天合成果转化促进中心合作,为园区开放端口,输出科技资源;园区发展成熟后,且技术平台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可考虑建设成果转化平台。
总结,在园区建设1~2年内着重开展人力资源服务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和金融服务平台三个平台建设,开始智慧园区平台网络建设;园区建设3~5年继续深化前期3个平台的建设内容,重点建设园区交流平台和智慧园区平台;园区建设7~10年深化前5个平台的建设内容,着重建设技术研发平台、知识产权服务平台,最后建设成果转化平台,最终形成完善的中小企业服务平台体系。
参考文献:
[1]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统计局制[J].中小企业标准,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