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企业发展战略范文

时间:2024-02-28 17:58: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商企业发展战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商企业发展战略

篇1

[关键词] 商业生态系统 水电勘测 战略模式

一、前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网络信息经济的迅猛发展,新技术以及消费者行为的改变在不断开启着新的竞争领域,原有的行业界限在不断模糊甚至消失,“行业”的概念已很难准确描绘出企业所处的动荡环境。于是出现了用生态视角看待企业的发展和其所栖息的生态系统间的互动关系,以扩大企业的战略管理的新理念。

在日益全球化和网络化的现代商业中,企业仅凭单打独斗是无法立足的。任何一家企业的产品从最初的构思、生产到最终交付,都要与多家企业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相辅相成、互为依赖的各类企业编织成庞大的商业网络――商业生态系统。如今,商业竞争已经从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变为供应链之争,逐渐地,这个转变还在继续――企业的成败越来越依赖于它们所在的商业生态系统,企业之间的竞争演变为生态系统之争。

水电勘测设计企业是一些以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的形式存在,主要负责水利水电规划、设计、科研试验、咨询、环境评价、地质勘探、测绘、水文测验,基础工程施工的企业。水电勘测设计企业与水电开发企业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互不相离的:水电开发企业在开发建设水利发电站之前,必需要经过水电勘测设计企业的勘测、规划和设计,而水电勘测设计企业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水电开发企业,两者是共生的。

本文探讨了商业生态系统的基础理论思想,总结了在一个商业生态系统中的六种基本互动关系:共生、共栖、偏害、互利共生、竞争、捕食,并研究了水电勘测设计企业依附于水电开发企业这样一种共生关系,从而得出水电勘测设计企业发展战略应该选择缝隙型企业的战略定位。

二、商业生态系统理论

商业生态系统超越了传统价值链,也不局限于行业部门,而是涉及供应商、分销商、外包服务公司、融资机构、关键技术提供商、互补产品制造商,甚至包括竞争对手、客户和监管机构与媒体等对公司经营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诸多因素。

商业生态系统(Business Ecosystem)概念的提出最早源于对企业之间过度竞争的反思。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James F. Moore(1999)指出,商业生态系统是由个体、组织和子系统组成,以组织和个体的相互作用为基础的经济联合体,组织和个体是商业生态系统中的有机体。它是客户、供应商、主要生产厂家以及其他有关人员组成的群体,它们相互配合,共同生产商品和服务。那些提供资金的人以及有关的行业协会、掌管标准的组织、工会、政府和半政府组织以及其他有关主体也包括在商业生态系统中。这些群体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意识建立的、在很大程度上是自行组织的、甚至是由于某种原因而偶然形成的。但结果却是其成员作出的贡献能够相互完善、相互补充。

由此可见,商业生态系统企业战略思维有以下一些主要特征:(1)在商业环境日趋融合的情况下,竞争来源于企业所属的商业生态系统之间的竞争,单个企业是特定商业生态系统中的一个成员;(2)商业生态系统以相互作用的组织和个体为基础的经济群落,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共同发展自身能力和作用,并倾向于按一个或多个中心企业指引的方向发展自己;(3)商业生态系统具有大量的松散联结的参与者,每个参与者都依靠其他的参与者,以取得各自的生存能力和效果。生态系统中的各参与者彼此命运攸关:如果生态系统健康,那么所有参与者都能够繁衍生息;如果它不健康,所有参与者都会深受其害。

判断一个商业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有三个标准:(1)生产率,一般以投资收益率来衡量;(2)生命力,即系统抵抗各种干扰和破坏的能力,可以根据系统中企业数量的多寡来判定;(3)缝隙市场的创造能力,即能否不断创造更多的细分市场。

三、商业生态系统中企业的互动关系

在商业生态系统中,企业为了获取生产要素市场上的稀缺资源或是为了占领产品市场空间以求得生存和发展,必然和其他企业及生存环境存在着互动关系。根据企业间的仿生联系,将这种互动关系分为企业共生、企业共栖、企业偏害、企业互利共生、企业竞争、企业捕食六种关系:

企业共生:共生是物种之间一种相依为命的一种互利关系,如果失去一方,另一方便不能生存。企业共生是指在两个企业之间,其中一个企业的生存水平直接受到另一个企业的影响。企业共生关系又可以分为正连接关系和负连接关系两种。在商业生态系统的进化过程中,企业之间的负连接关系不断减弱,而正连接关系会趋向增强,这是因为在企业长期的博弈中,符合缓和企业的生存压力和双赢的需要。通过企业间功能的互补,企业间的相互调节会逐渐恢复和提高,适应环境的整体水平。

企业共栖:共栖是指两种物种在一起生存,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无利也无害的一种种间关系。企业共栖是指一个企业(A)对另一个企业(B)有正连接关系,而另一个企业(B)不影响其所依赖的企业(A)的生存水平。

企业偏害:偏害是指两种物种在一起生存,对一方有利,而对另一方有害的一种种间关系。企业偏害是指一个企业(A)对另一个企业(B)有负连接关系,即A企业的生存水平提高,则B企业的生存水平下降,但是B企业不影响A企业的生存水平。

企业互利共生:互利共生是指对双方都有利的一种种间关系,同时这种关系是一种相依为命关系,如果解除这种关系,双方都不能正常生存。企业互利共生是指两个企业之间互相具有正连接关系,即一个企业(A)的生存水平提高会使另一个企业(B)的生存水平提高,而B企业的生存水平提高也能影响A企业的生存水平提高。

企业竞争:当两个物种利用同一确定短缺资源时,就会发生竞争,竞争的结果是一个物种战胜另一物种,甚至导致一种物种完全被排除。企业间的竞争关系是指两个企业间互为负连接关系,即一个企业(A)的生存水平提高会使另一个企业(B)的生存水平降低,而B企业的生存水平提高也能使A企业的生存水平降低。

企业捕食:捕食是指一个物种吃掉一个物种的关系,也是生物相互关系中最基本的现象之一,企业捕食是指企业A基于企业B的生存而生存,但是企业A的发展会导致企业B的消失。

针对水电勘测设计企业来说,水电勘测设计和水电开发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两个不可或缺的关键步骤,没有水电勘测设计企业前期的地质勘测、规划设计,则水电开发企业的开发建设工作就没有基础和依据,而水电开发企业的工程建设和电力开发工作是水电勘测设计企业具体商业价值实现的最终体现。从外部环境层面、业务层面以及资本层面等多角度来看,水电勘测设计企业与水电开发企业之间的关系都是互利共生的,是不可分割的。因此,可以说水电勘测设计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水电开发企业,而水电开发企业的发展也需要水电勘测设计企业的支撑。

四、基于商业生态系统理论的水电勘测设计企业发展战略模式选择

与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种一样,商业生态系统中的每一家企业最终都要与整个商业生态系统共命运。因此,在制定公司战略时,不能只着眼于公司本身,还应从全局考虑,了解整个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以及公司在系统中扮演的角色。基于生态系统的战略不仅使公司自身得利,而且使所有系统成员共同受益,从而形成商业上的良性循环,使公司得以持续发展。

采取什么样的战略来促进商业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同时也保障自己的生存与发展,取决于企业在生态系统中的定位。企业一般在商业生态系统中担任三种角色:

1.骨干型企业(Keystone):如微软和eBay等,在系统中占据中枢位置,为系统成员提供共享资产,找到行之有效的创造价值的方法,并与其他成员分享价值。骨干型企业创造的价值对整个系统至关重要。

2.主宰型企业(Dominator):这类企业往往在系统中拥有关键位置,不论是否控制系统中的资产,它们都力图最大限度地从中攫取价值。实物资产主宰型企业(如早期的IBM)除了榨取价值,至少还创造价值;而价值主宰型企业(如安然公司)为系统创造的价值极其有限,却不断地从系统中拼命榨取价值。主宰型企业最终将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崩溃,从而也断送自己的命运。

3.缝隙型企业(Niche Player):这类企业构成了系统的主体。为数众多的缝隙型企业采取的是高度专业化的战略,对其他企业有一种天然的依赖。只有依靠别的企业提供的资源,才可能有能力专注于某一特定的细分市场,以差异化求得生存和发展。

水电勘测设计企业的发展战略应该向缝隙型企业发展,通过高度专业化、差异化的战略获得良好的生存环境,原因有三:

(1)水电勘测设计企业的规模较小,无法成为生态系统中的骨干型或主宰型企业。一些比较大的水电勘测设计企业一般都是以设计研究院的形态存在,如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勘测规划设计院、国家电力公司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等,既然是研究院,顾名思义应该是水电开发主体公司的研发单位的研发机构,它是附属于主体水电开发单位而存在的,因此这类企业的主要服务对象就是其所对应的水电开发企业。在水电开发系统中,水电开发企业在生态系统中处于主导地位,是骨干型企业或主宰型企业,而水电勘测设计企业则没有能力和实力成为骨干型或主宰型企业,因此在一个商业生态系统中,水电勘测设计企业只能成为缝隙型企业。

(2)水电勘测设计企业的业务来源主要是水电开发企业,在生态系统中不可能成为业务的主要发起源,因此不可能成为骨干型或主宰型企业。一般而言,骨干型或主宰型企业通过控制价值链上的关键客户,从而掌握价值链的主导权,这类企业总是最贴近客户的企业,他们了解客户的需求,从而能够提出业务的需求。而从水电开发的价值链实现过程来看,水电勘测企业主要完成的工作是水电开发企业水电建设前期的工作,水电规划能否正确地反映客观规律,将直接影响到水电建设布局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而水电开发企业能直接将电力投入市场,实现最终的商业价值,可以说水电勘测设计企业的工作价值是通过水电开发企业的运作实现的。因此,水电勘测设计企业本身在价值链的后端,不掌控直接的客户,不具备成为骨干型或主宰型企业的条件。

水电开发的价值链实现过程示意图

(3)水电勘测设计企业属于咨询类的企业,其本身具有差异化的条件。咨询类企业的关键资源是人才资源,不同的人对某一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不同的,因此,凭借人才这一关键资源可以使水电勘测设计企业提供的设计方案和咨询结果具有差异化,从而使水电勘测设计企业在商业生态系统中找到自己的细分市场,从而得以不断发展。

五、结论

在水电开发商业生态系统中,由水电勘测设计企业、水电开发企业等一系列与水电开发相关的企业组成,在这个系统中,水电勘测设计企业是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环节,没有水电勘测设计企业前期的地质勘测、规划设计,则水电开发企业的开发建设工作就没有基础和依据。然而,受到水电勘测设计企业本身的规模、业务以及企业类型等因素的影响,水电勘测设计企业在商业生态系统中的战略选择只能选择缝隙型企业的战略发展路径。

参考文献:

[1]Marco Iansiti,Keystones and Dominators: Framing Operating and Technology Strategy in a Business Ecosystem,Harvard Business School;Roy Levien,NERA

[2]马可・扬西蒂罗伊・莱温:制定战略:从商业生态系统出发.哈佛商业评论,2004(4):236~264

[3]梁运文谭力文:商业生态系统价值结构、企业角色与战略选择.南开管理评论,2005年第8卷第1期:57~63

[4]潘军 黄昕:一种新的视角――商业生态系统观.生态经济,2004(8):172~176

篇2

新时期广播电视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新时期,国家广电总局确定了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开始向形成产业体系相对完整、结构布局日趋合理、整体技术水平先进、市场主导作用明显、国有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广播电视产业格局迈进。但由于长期以来,广播电视比较重视喉舌功能和精神文明建设阵地作用,对产业功能、市场属性还缺乏经验,存在着关注不够、认识不足、开发不够的问题。特别在政治、政策方面还有不少,导致了产业功能的开发相对薄弱,除了广告之外,大部分产业功能如付费电视、付费广播、影视节目制作交易业务等都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和有效开发,极大限制和制约了产业的发展。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业基础、实力、规模不强,质量参差不齐,发展不平衡。区域之间在发展基础、实力、速度、规模、质量上参差不齐。东部地区一个县级广播电视台的收入水平,有时接近甚至超过西部地区一个省级台的收入水平。发展不均衡还表现在广播电视内部事业和产业方面的不平衡,一般事业发展已经成熟,而产业发展才刚刚起步。还有就是国内国际发展的差距,在世界媒介200强和电视100强的名单中,中国勉强挤进去的唯一媒介就是中央电视台,其经济实力与前10名媒介相比差距非常大,省级以下广播电视媒介竞争力则更相差甚远。

2.媒体成分单一。西方媒体大多是混合媒体,即在一个媒体集团内,既有报纸、杂志、书籍等印刷媒体,也有广播、电视、电影、网络等电子媒体,甚至还有文化、娱乐、教育、旅游、房地产等媒体之外的业务,经营范围无所不包,有许多资源可以共享。而我国媒体目前还无法做到跨地区、跨媒体经营。单一的媒体成分,对广播电视集团化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制约作用。

3.经营结构单一。在我国新闻媒体的全部收入中,广告收入占70%,发行或节目收入占21%,多元经营占8%,其他占2%。广告仍是广播电视产业的主要来源,对广播电视的衍生产品、相关产品的开发不够。

4.资金分配失衡。在新闻媒介的全部收入中,其资金支出的结构为:工资与福利占27%,建设房产或改善办公环境占25%,更新媒介技术设备占18%,而用于媒介内容的只占12%,用于经营活动(广告或发行)的只占lO%。信息(内容)资源、广告资源可以拉动、引来受众资源和人才资源,因此被认为是新闻媒介最重要的资源,但在资金的分配和投入上明显偏少。这也与国外形成巨大反差。

5.体制、政策等方面存在缺陷。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广播电视系统管理体制,导致产权关系不清,责权关系不明,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发展的需要。电台、电视台作为事业单位,必须按照行政机关的格局设置机构,按照行政级别管理干部,人才的进口和出口始终不能打开。缺乏行业发展战略,市场准入政策不明确,各级广播电视部门的管理机制僵硬,宣传管理和经营管理相混合。宣传投人不计成本,不重效果,只重数量的增长而忽视了质的提高。虽然我国广播电视行业已经开始市场化运作,但是由于管理体制改革始终有所局限,所以广播电视管理一直无法与国际规则接轨。尤其在用人机制、激励机制、分配机制以及权力制约机制等方面需要打破旧的模式,尝试新的探索。

6.产业结构不合理。广播电视产业“小而全、低而散”的局面没有得到改变,以新闻宣传为模式的计划经济结构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还没有形成以核心业务为龙头的经营机制,产业链条、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和成本消耗过大。产业单纯依靠电视,多种媒体综合开发尚未形成。电视是龙头产业,依靠电视带动广播电视产业发展是必由之路。广播电视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以及内部大而全的机构设置,无法形成整体产业的开发优势。中国人看电视、听广播不花钱的观念根深蒂固,数字电视、收费电视等新兴产业起步艰难,导致新的产业开发链难以形成。

7.资本运作不够成熟。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对资本运营、企业运作等市场经济规则还不熟悉,并缺少实践经验。由于国家一直以来把广播电视机构定性为事业单位,广播电视系统事业观念根深蒂固,事业建设和经营创收不分,公益性资产和经营性资产混淆,投入与产出脱节。在资本运作方面始终不能放手实践,企业资本、民营资本、个人资本、境外资本对广播电视产业还基本属于。媒体题材的上市公司虽然有了几十家,但真正的媒体上市公司很少,更没有在香港和海外上市的广电公司。

8.法制建设滞后。目前,我国尚没有不完整的广播电视法,现行的《广播电视管理条例》是国务院1997年颁布的,许多规定已经不能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国家广电总局制订了一系列行业管理规定,但没有形成系统,效力等级低。这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广播电视立法形成很大差距。国外一般都有非常完备的法律体系,并通过办发经营许可证、行业自律规则等手段,以多种形式和措施来规范和制约广播电视行为,保证广播电视市场有序竞争,保护本国文化传播和国家安全。

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我国广播影视产业的发展出现新的趋势,主要表现在:

1.以内容产业为重点,特别是电视剧、动画、广播电视节目的生产经营将出现迅速发展。电视剧生产基本上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将来的发展重点是培育一批有一定规模、实力和影响力的大型国产电视剧龙头生产企业,生产、制作一批在国内外较有影响的电视剧。重点建设一批动漫产业基地,放开动画片制作、销售、播放市场。

2.赢利模式将进一步多样化。在保持广告收入稳定增长的同时,广播电视产业将更好地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开展新业务,开拓新市场,打破单一的广告收入模式,扩大收入来源。

3.资本运作将更为活跃,融资渠道将进一步放宽。通过扩大融资渠道,放宽市场准入,国企、民营和其他社会资本将渐渐参与到广播电视产业中来,从而形成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相对完善的资本运作体系。通过实行制播分离等手段,一部分企业性质的公司将从事业单位中分离出来,通过资本整合,从而形成一批自主经营、独立核算的广播电视公司。

4.随着科技发展,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移动电视等新业务将更为活跃,为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活力。下一步,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在做好数字化工作的同时,将紧跟科技发展新趋势,利用新技术,开展新业务,开发利用广播电视领域最尖端、最前沿的技术业务,通过技术进步大力培育广播电视新的增长点。

5.广播电视产业将逐步打破单一经

营模式,向多元化方向迈进。多元化是产业发展的生命。广播电视将逐步把公益性事业和经营性产业区分开来,在做好事业发展的同时,大力开发产业,通过扩大经营领域,改变单一的广播电视业务,向多元化、集约化、集团化、跨媒体方向发展。

6.广播电视产业将打破条块分割的格局,冲破地域限制,实现跨区域发展。通过整合,四级办广播电视的模式将改变,市县级广播电视管理机构将削减,省级广播电视将逐步实行垂直管理。通过区域合作,广播电视产业发展将突破地域限制,实现东西互动,南北联合,跨区域发展。

广播电视产业的PEST分析

1.政治环境分析

我国目前正在如火如茶地进行传媒产业发展的制度创新活动,主要源于2003年以来政府不断推动的文化体制改革。中国文化体制改革和传媒产业改革,离不开国家相关部门的一系列政策推动和产业规范。我国文化体制改革遵循着自上而下的改革路径,从经济学角度看,是一次由政府发动的强制性文化体制变迁,这有助于减少改革阻力、降低改革成本。

如果说以往的传媒改革是在尊重原有计划体制及其既有的利益格局的前提下,在计划体制内部逐步引入市场运作机制的局部改革,那么2003年以来传媒改革已经进入到“培育新型市场主体、完善投融资体制、转变政府管理职能”等传媒体制的核心领域和阶段;以往传媒对资本的渴求只能靠“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方式遮遮掩掩地进行,而在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之后,媒介的市场主体地位得到确认,资本作为市场要素就能按市场的要求实现自由的流动,有法律规范的传媒投融资体制将解决传媒对资本的渴求。应该说,这是20多年来传媒市场运作机制改革由量的积累向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传媒管理体制转变的质的飞跃。这必然成为整个中国传媒业最深刻的一场体制变革,并将极大地推动我国传媒文化产业的发展。

2.经济环境分析

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分市场,广电行业必然会受到宏观经济环境的直接影响。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带来的市场化运作潮流,特别是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使广电行业产生了根本性转变。从生产方式上看,正在实现事业化运作向市场化、产业化运作的转变。从主导资源配置的力量上看,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力量绝对垄断广电行业的资源配置,市场经济体制下,出现了政府和市场两股力量对资源配置权力的分配,政府的职能正向宏观调控转变,市场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微观操作层面的资源配置。从资金来源结构上看,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广电的资金单纯靠国家财政拨款;进入到市场化运作阶段,资金来源多样化,国家财政拨款、广告收入、企业赞助、社会资本等形式并存。

――经济环境影响广电行业发展规模和速度。对于广电行业而言,以受众市场为中心,消费者数量即是观众数量,购买力即收视时间,购买欲望直接受观众闲暇时间多少的影响。

――全球化的经济背景。全球化给我国广电带来的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1)挑战,即外资将以各种形式介入电视节目的制作、流通、播出、广告经营和资本运作领域,全球性的媒介产业集团将会进入我国广电行业。因此,全球化带来了“狼来了”的普遍危机感。

(2)机遇,即我国媒介产业实体利用全球化带来的“走出国门”的思路,拓宽我国媒介市场的领域,进而形成全球性的国际大市场。

3.技术环境分析

新技术能够改变现有的传播模式。传播技术的进步过程也是媒介市场优胜劣汰的进化过程,最先掌握并运用新技术的那些组织往往会成为市场的大赢家。

(1)三网融合。三网融合简称3C革命,指的是计算机行业(computer)、通讯业(Communication)和内容制造业(Content),包括出版娱乐和媒介的相互融合、业务兼并。三网融合是信息技术革命的大势所趋。

(2)数字化。数字化是各国媒介技术发展的重点。按照国家规划的数字电视实施时间表,到2008年我国在主要城市普及数字电视的商用播出,到2015年在全国范围内普及数字电视。

(3)商机。三网合一、数字电视会给电视市场带来新的商机。以有线电视网络为例,实现三网融合后的有线电视网络可以开展视频业务、音频业务、数据业务和话音业务等多方面的业务。

广播电视产业的SWOT分析

1.优势分析

广播电视战略管理与一般企业战略管理的最大不同点,在于它不仅仅是对人、财、物的管理,而更重要的是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因此,我们分析广播电视内部资源,可以从信息资源(Message)、人力资源(Man)、财力资源(Money)、物力资源(Material)四个方面来进行,称之为“4M分析法”。

信息资源。信息是广播电视媒介的主要内容,如果失去信息,广播电视也就不能称之为媒介。与报纸、刊物等平面媒体不同,广播电视信息资源的事物载体主要是频率、频道和时间。我国广播电视媒介在市场竞争中对时间资源进行了开发和拓展,对频率、频道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呈现出专业化、系列化、品牌化、特色化的趋势,从而扩大了信息容量。例如,山东卫视从1994年上星以来就开始全天24小时播出,在开发利用时间资源方面,先行了一步。CCTV从上世纪80年代初的一个频道,增加到了现在的十几个频道,除了CCTV-1的节目是综合类节目外,其他各个频道的节目都是针对不同的观众群体、针对不同的目标市场或针对不同的地域特点设置的。在频道专业化、系列化方面,CCTV做得非常成功。全国各省级电视台,在追求地域性、品牌化的同时,为了扩大收视率,也都煞费苦心地在节目特色上下工夫。

人力资源。广播电视媒介不同于一般的劳动密集型生产企业,对人才的专业化程度、知识面、专业技能等方面要求较高。因此,人力资源战略是广播电视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播电视媒介的人力资源可以分为五个层面:领导管理人员;采、编、播业务人才;工程技术人才,生产营销策划创意人才;后勤保障人员等。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广播电视媒体越来越重视对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地方广电媒体脱颖而出的人才有向中央媒体集中的趋势,但也有许多地方媒体,为了提高节目质量,扩大收视率,提高竞争力,不惜重金邀请著名播音员、主持人加盟,湖南电视台和上海东方电视台在这方面做出了典范。

财力资源。几十年来,广播电视的收入来源单一,主要依靠国家财政资金,广播电视部门领导者一般只注重对新闻宣传的管理,忽视了对资金、资产、成本、利润的管理。在财力资源的管理与开发方面,一直以来是一片空白。对广播电视产业属性逐渐认识并加以重视,始于上世纪90年代。表1可以看出我国广

播电视收入结构的变化趋势。

由此可见,我国广播电视系统总收入呈逐步增长的趋势,而财政资金所占总收入的比重基本在10%左右,广告收入和其他收入绝对额有了大幅度的增长,广告收入占总收入的份额已经超过了50%。广播电视已经从主要依靠财政拨款转为以经营创收为主、财政资金为辅的收人格局,产业收入成为广播电视行业的主导收入。

产业发展就要按照市场规律,高度重视财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广播电视是高投入、高成本的行业。多年来,各级广播电视管理部门一味地追求某一财政年度实现了多少广告收入,增长了几个百分点,却从来不进行成本核算,不分析为实现这些广告收入投入了多少财力物力,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

物力资源。广播电视物力资源包括办公设施、传播制作演播设备等财产物质,主要是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等有形资产。多年来,广播电视机构不够重视物质资源的管理与核算,这是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广播电视行业核算不计成本导致的。事实上,财产物质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成本核算的主要内容。只有注重资产核算与分析,才能最大限度地节约成本,减少浪费,提高资本利润率,实现等额资产的高额回报。广播电视物力资源除了有形资产外,还应包括商誉、商标、品牌等无形资产,以及土地使用权、频道频率使用权等。

2.劣势分析

广播电视传播作为大众传播,有着大众传播的传受不平衡、受者处于被动等不足,同时作为一种电子媒介,也具有自身的一些劣势:

(1)转瞬即逝,不利于保存。电视传输的这一缺陷也使观众很难对某一信息留下深刻印象,不便于受众理解和接受。

(2)线性传播,选择性差。广播电视是线性传播媒介,电视节目安排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受众必须按照节目表安排在固定时间接收固定频道的节目,无法在同一时间自由灵活地选择节目或内容。受众只能被动等待电视节目的播出,受到电视节目的信息轰炸,无法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爱好,选择自己有兴趣的加以收看。在所有的传媒中,电视受众地位的主体性是最差的,电视受众对传播内容几乎没有挑选余地,而且受众参与的范围极小。

(3)点对面,针对性差。广播电视的传播主要是一种点对面的传播,强调对受众共性的捕捉。另外,电视机的价格一般比广播和报纸都高,不适合个别接受,由于彼此兴趣和爱好的差异,遥控器的“控制权”之争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接受效果。

(4)单向传播,缺乏互动。与互联网的互动性、参与性相比,广播电视传播的一个重要缺陷就是单向传播,重视传播者对接受者的作用和影响,而不太重视受众的反馈。广播电视媒体也发现了这一缺陷并不断改进电视节目,比较明显的就是谈话类节目与综艺类节目,从主持人到现场观众气氛都十分活跃,从而拉近了与场外观众的距离,但不难发现这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仅仅是从受众感官与心理上变相改变,而广播电视媒体本身并没有摆脱单向性这一缺陷。

3.机会分析

综合来看,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面临着三方面的战略机遇。

第一,未来20年是我国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经济仍将保持高速增长。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的进一步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广播电视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第二,我国具备了促进传媒加快发展的基础性条件。我国市场经济机制已基本建立,市场机制在广播电视产业经济运行中开始发挥重要作用。

第三,中央政策导向有利于传媒产业迅速成长。作为文化领域重要组成部分的广播电视业,在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方面是最超前和最有成效的,它的改革和发展将对文化领域的其他部门产生重要影响和带动作用。因此,中央对广播电视行业的改革非常重视。

4.威胁分析

虽然我国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存在历史机遇,但并不能盲目乐观,广播电视的产业化发展还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形势。

首先,我国广播电视业与西方传媒业的较量。我国广播电视行业在综合实力方面,尤其在管理和人才方面都处于劣势,在与西方传媒的较量中面临着严峻挑战。

其次,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存在很大差距,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由于西部地区地广人稀,地理环境复杂,经济条件落后,给广播电视发展带来许多不利因素。近几年来,国家广电总局部署的“村村通工程”、“西新工程”、“2131”,都是针对解决这些问题的。

第三,目前,我国正处在一个伟大的社会转型期,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文化体制和社会结构都在发生重大变化。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是这一转型所获得的巨大收益,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下岗失业、三农问题、贫富差距、地区差距、城乡差距、环境破坏等都是这一转型所带来的。这些问题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和解决,将影响国家的长治久安,广播电视产业也必然会受到影响。

广播电视产业竞争环境分析

应用迈克尔・波特的五种竞争力模型,可以清楚地分析广播电视所面临的竞争形势,内有卫星电视角逐,外有音像制品、第四媒体、片商和广告商、受众的竞争压力。

1.卫星电视引起行业内竞争。原来中国广播电视的管理体制是画地为牢,采用的是“井田制”的管理方式,基本管理单元是以省、市(直辖市),省与省之间互不覆盖,所以也形不成竞争的格局,但是卫星电视的出现打破了地域的概念,打开了窗户,各省之间开始了广播电视节目真正的竞争。同时国内的广播电视通过卫星传播与海外广播电视节目展开竞争。

2.音像制品瓜分市场。家用录像机和VCD的普及给百姓家庭增加了一种影视娱乐的手段。美亚音像创建于1996年4月,到2000年底,连锁音像制品租赁点发展到200家,拥有会员20万人。它计划2010年拥有500家租赁点。随着宽带平台的建设,美亚又提出了利用宽带平台进行网上租赁,实质是想建设他们梦寐以求的网上点播业务。音像租赁业的兴起,着实让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感到了来自行业外部的强大的竞争压力。

3.第四媒体的崛起。高质量的图像和声音以互联网的方式在世界传播。互联网的技术应用到广播电视领域,今后的广播电视还有地域概念吗?通过网络来收听收看节目还有时间概念吗?这是对传统广播电视方式的挑战,是广播电视工作者值得深思的问题。

篇3

    一、概述

    (一)定义

    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型的商业模式,它以Internet为基础,以数字化电子方式在Internet上完成商务活动。因此,我们一般认为电子商务是综合利用计算机、网络和远程通信等技术实现的商务活动过程的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实现买卖双方即使不谋面亦可进行的各类商业贸易活动。消费者的消费方式、企业的生产方式及传统的商务活动方式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电子商务发展已经成为促进现代商务发展的一种必要形式和载体。

    (二)影响

    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于传统商务主要产生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影响:其一,促进传统商务活动方式向现代商务活动方式的转化;其二,电子商务的发展有利于转变人们的消费方式;其三,有利于建立现代企业生产方式。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目前发展现状而言,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虽具一定的优势,但其仍然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作者在对当前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认为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商业大环境不够成熟,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缺乏发展机会目前,我国大部分人群的购物习惯及购物方式仍然比较保守,其不会轻易相信网络购物及网上的一些带有广告性质的宣传。电子商务要求发挥其优势,需以众多企业运作电子商务为前提。但就当前的现状而言,许多大型企业可以通过要求合作商运作电子商务,而中小企业则有所不同,其涉及金额较小,公信度亦比不上一些大型企业。此外,在当前普遍缺乏相互信任商业文明的大环境下,电子商务仍然没有被大部分的消费群体所接受。许多消费者处于安全和质量等方面的考虑,还是采取传统的交易手段,选择商场等地方进行购物,而排斥网上购物。

    (二)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落后我国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且尚未形成一定的规模,使得电子商务的发展缺乏有力的基础和推动力。目前我国进行信息化的企业所占比例仅为2.9%,特别是中小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和有效的保障机制。有很多中小企业信息化意识薄弱,管理基础也落后,对于怎样开展电子商务的理解也不够全面,相关的电子商务管理基础没有跟上,企业的发展仅仅停留在一个网站建设上。中小型企业的信息化或是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或是因资金、人才等因素而无法开展,其信息化比率较大型企业更逊一筹。中小企业上网积极性不高,不重视信息化建设,是导致在竞争中失利的根本问题。

    (三)尚未形成健全的诚信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对于电子商务而言,安全问题已成为影响其深入发展的关键问题。从国内的一些调查显示,许多社会消费群体在进行网上购物时,优先考虑的是购物的安全。伴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黑客、病毒等网络犯罪问题突显,都使得网络交易存在风险,特别是数据的安全保证(数据加密)、交易的安全保证和支付的安全保证,使得电子商务发展存在安全缺失。此外,商家的信用问题同样引起消费群体关注。

    (四)电子商务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模式截然不同,它是一种全新的商务模式。近年来,虽然我国在借鉴一定国外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具体实际制定了一系列的电子商务相关法律法规,但还存在许多方面的不足。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其更加突显出许多问题,迫切要求构建完善的电子商务法律法规,如网络交易方信息披露、网上交易安全性保证、隐私保护、网上打假、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如不能够尽快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势必会使得消费者的权益受到侵害。

    (五)尚未构成完善的人才培养和人才队伍建设机制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所需人才既要拥有深厚的计算机和互联网知识和技术,更要对现代经营管理理论、物流知识、法律知识有所了解。电子商务所要求的是知识性和技能型兼具的复合型人才。而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尚未给予人才培养足够的重视,尚未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队伍建设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人才缺失问题突显。此外,商品配送问题、商业信用问题、投资收益率问题、法律问题、货币及支付方式问题等,均是影响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开展的重要因素。

    三、对策

    (一)中小企业应加快信息化进程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尽快实现企业信息化是促进其电子商务发展的必要条件,同样也是提升中小企业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中小企业既要从思想或理论上对电子商务给予足够重视,更要在实践上注重信息化建设,将其纳入中小企业的发展战略之中,在与中小企业自身实践相结合的前提下,按轻重缓急程度,分期分批实施,既要立足长远,又要科学合理。不合理、盲目的投入不仅不能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还会造成中小企业经济困难。中小企业应当抓住时代给予,切合实际地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注重网络安全问题,提升企业网络防御力在中小企业推进信息化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自身电子商务发展和信息网络构建,更应重视电子商务的网络安全问题。产生安全问题的情况有很多种,如一些人为因素导致的商业机密的泄露;黑客入侵导致的系统破坏和数据丢失。因此电子签名的准确性、数据库的保密性及网络交易系统的健康有序地运行等问题早已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笔者认为,从国家的角度讲,要注重网络安全技术人才的引进,如防火墙技术、密码技术、认证技术等,以保障网络交易的保密性、完整性、真实性,为消费者提供安全的网络运行环境。从中小企业的角度讲,要努力加强自身网站的安全管理与安全配置,提升自身网络防御能力,并做好重要文件、重要数据的保护和备份等。此外,亦可对通过电子商务用语的信用评价发放数字等级证书,解决电子商务交易中存在的商业信用问题。

    (三)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电子商务涵盖范围较广,中小企业要保障自身电子商务的稳定健康发展,应加强同规模企业之间的战略合作,提倡政府尽快完善电子商务信息安全、网络管理、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法律法规建设;加快构建完善可行的电子商务法律体系;为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提供法律保障,营造良好有序的法律环境。

    (四)注重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高技术、高水平、高素质人才是当今诸多企业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对我国中小企业而言更是如此。笔者认为,中小企业要想赢得电子商务发展,必须突破打破传统思维定势,加大在人才引进方面的投入,构建相应的考核、晋升和激励机制,促进电子商务人才潜力的发挥,并通过优厚的工资待遇,广阔的深造和发展空间提高人才的积极性,为企业提供良好的人才保障。其次,企业应当注重与高校相关专业的合作,为培养更具针对性,更符合电子商务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创造一定的途径。此外,中小企业应当注重在光大社会群体中的电子商务的宣传,使消费群体尽快接受这一消费方式,并提高其网上交易的积极性,从而为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另外,政府部门应当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促进中小企业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篇4

目前我国企业电子商务呈持续快速发展势头,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助推服务经济发展,提升企业辐射力和竞争力的重要力量。论文对我国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的必要性、面临的问题和优化对策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

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策略;研究

所谓的电子商务,具体指的是为了保证在实现相关贸易的过程中,各阶段所开展的贸易活动的电子化实现方式;从技术方面而言,电子商务可以定义为:是一种多技术的集合体,包括数据交换(如电子邮件、电子数据交换)、数据获得(电子公告牌、共享数据库)及数据自动捕获(条形码)等[1]。电子商务涉及的业务主要包括组建虚拟企业、信息交换、销售、售前售后服务、运输、电子支付等。

一、电子商务的分类

电子商务按照交易的手段和方式,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1)直接电子商务(B2B),是指商品或服务的完整交易过程都是在网络上实现的,换句话说,完整交易过程完全是通过电子商务方式实现与完成的。这些商品主要是虚拟的数字化商品或服务,如电影、电子杂志、电子图书、计算机软件等。

(2)间接电子商务(B2C),是指完全借助或依靠一些传统的交易手段,它不能完全依靠电子商务方式,完成整个交易过程的交易方式,如货物运输系统等。这些商品主要指实物产品,如鲜花、汽车、书籍等。

二、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必要性

(一)获取公平市场竞争机会的需要

通过互联网,企业可以获得和国际企业同样的信息源,而且它不仅改变了以往意义上的市场准入条件,可以为不同规模的企业提供了基本相同的游戏竞争平台,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市场预决算的能力;通过组建“虚拟企业”,可以克服企业自身规模小、资源有限的缺陷,赢得与国际大企业相同的竞争优势,逐渐地发展成为一个在生产、营销以及管理方面都较为出色的企业,使企业能够从最初主要被大企业所占有或垄断的市场中获得更多的利润[2]。电子商务的实施,一方面可以使得企业省去巨额广告费用,另一方面也同时可以通过网络广告的应用,从而达到同样广告效果的目的。

(二)赢得未来生存空间的需要

从目前发展趋势上讲,电子商务已逐渐遍布于世界各个角落,丰富而有效的信息可以借助因特网实现自由传递而不受丝毫的限制。电子商务的存在超越了时空方面限制,不仅可以为型企业打开国际市场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可为他们赢得了更广阔的生存空间和发展前景。

(三)提高效率与降低经营成本的需要

通过电子商务,实现传统商务流程管理的数字化和电子化,这样不仅实现对于人力、财力以及物力方面的巨大投入,同时也可以使得企业的管理效率普遍获得提高。另外一方面,通过网络电子商务的开发和应用,一方面实现了对于企业和供应商之间的贸易协作关系的加强,另外一方面还有效地降低了企业在营运成本方面的,最终实现了对于企业经营效率的提高。

三、企业电子商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模糊

目前,绝大多数企业还把竟争焦点定位于实体市场,没有充分认识到知识经济时代抢占网络信息虚拟市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即使已经进行电子商务的企业,也没有认识到电子商务会给企业带来多大的收益,多数企业没有认识到电子商务能给他们带来比大企业更为有利的机遇。

(二)上网企业数量少,分布不均匀

目前在我国企业的上网率依然还比较低,多数企业还建立自己的企业网站,通过网上实现交易,获得利润的更是少之又少。上网企业的分布也较为不均衡,主要集中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几个大城市。企业上网少,浏览客户就少,网络给企业创造的效益就减缓,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三)企业本身信息化建设力不从心

大多数企业计算机和网络基础设施薄弱,没有自己的相关专业人才,一些企业根本无力自行开发电子商务系统,单纯依靠专业网络公司无法得到很好的解决方案。所以企业当前的信息化程度还处在一个高期望低水平的状态,多数企业尚未认识到电子商务能给他们带来比大企业更为有利的机遇。

(四)政策法规不够完善

电子商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涉及参加交易的双方,而且涉及不同地区和不同国家的工商管理、海关、保险、税收、银行等部门。这就需要更有统一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框架以及强有力的跨地区、跨部门的综合协调机构[3]。虽然近年来我国已经出台了一些有关法规,但总体看来还是很不健全的,尤其是跨国家、跨地区、跨部门协调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

四、促进我国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对策

企业通过电子商务的平台,来实现自身的发展,充分发挥电子商务方便快捷、成本低廉等方面的优势,促进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具体而言,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加强对于电子商务的重视程度

我国企业对于电子商务的兴起和发展过程不是十分地了解,同时也没有意识到对于电子商务的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身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所以就导致了在思想意识层面的忽视。面对这一情况,应当加强针对企业负责人的信息化技术内容的培训和灌输,使其从根本上意识到发展电子商务的优势和好处,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促进电子商务在企业的落实和发展。

(二)促进企业对于电子商务的应用

经过了一个阶段的发展之后,企业的相关负责人会逐渐地意识到电子商务的优势和特色,那么也就会积极地促使其应用到利于公司的发展建设中去[4]。而对于型企业而言,如果想要通过对于电子商务的利用实现发展,那么首先要从基础方面做起,首先要普及企业内部组织架构方面的上网数量,然后再逐步地开展电子商务战略。

(三)利用信息化的技术促进企业的网络建设

我国企业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状况,很多的企业不是没有意识到发展电子商务业务的重要性和好处,但是因为受到自身条件的限制,无法有效地开展针对电子商务业务的开发和应用,所以针对这种情况,上述企业可以采取部分非核心业务外包的方式来促使电子商务业务的建设和发展。

(四)建立健全应用电子商务层面的法律法规

因为电子商务是伴随着信息化的建设而发展起来的,所以在很多时候它也会具有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过程短、存在一定缺陷的特点,更最重要的是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对其进行相应程度的约束,所以在现有情况下,为了实现电子商务的高效、科学化的发展,应当要保障其在法律法规方面的健全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张俊良.21世纪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站点设计方案和实施策略[J].商场现代化,2005,(2)

[2]余世雄.突破中小企业发展瓶颈[M].方出版社,东方音像电子出版社,2006(01)

篇5

到目前为止,我国大部分的石油企业已经实现了电子商务交易,并且有大量的网站依靠电子商务进行石油企业的经济交易,当前石油企业的发展已经离不开电子商务的支持,国内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更进一步的推动了我国石油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石油电子商务交易量将逐渐提升。

一、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一般情况下,电子采购系统是为了大庆油田各企业的物资采购而存在的,这一系统主要是针对大庆油田内部采购而制定的,这个系统的服务对象是大庆油田企业,供应商则是通过电子商务部招投标得出。电子销售系统的存在主要是为大庆油田的销售公司服务,主要的任务就是为各大销售公司提供最新的销售信息、相关产品的价格更新、销售平台等。电子市场系统的服务对象是卖家与买家,为他们提供交易平台。总的来说,大庆油田电子商务的创建与落实,很好地推动了大庆油田企业的经济发展,提升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并且营造了一个公开的交易氛围,转变了传统的经营管理、交易模式。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了大庆油田企业变革中的标志。

二、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我国石油行业的电子商务系统起步较晚,尽管最近几年的发展速度很快,也得到了人们的重视,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比方说电子商务的管理问题、资金问题、信用问题以及支付方法等问题,下面我们具体讲解一下这些问题及其完善措施。

1.石油行业电子商务的管理问题

我国的石油行业已经存在很久了,由于石油行业本身比较特别,石油行业已经遍布于我国的各个地方,并且传统石油行业的运行机制、管理方法都已经根深蒂固,想要改变其管理模式并非一日之功,落后的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石油企业电子商务的长远发展。

2.石油行业电子商务的了解及资金问题

石油企业在我国不同地区的发展状况不同,因此不同地区企业员工对电子商务的了解状况各有不同。另外,构建一个电子商务网络平台所需的资金以及人力物力都不少,况且资金回收周期较长,在短时间内看不到成效,这样就会影响石油企业电子商务平台的创建与发展。

3.石油行业电子商务的信用安全问题

众所周知,石油电子商务交易是在互联网上完成操作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诠释了电子商务交易的便捷性,但是也增加了交易过程中的风险,毕竟在网络上进行交易会存在较多的安全信用问题。

4.石油行业电子商务的设施和支付问题

有一些电子商务交易会因为网络设施落后受到影响,数据传输较慢就会影响电子商务交易效率,进而影响石油企业的交易。绝大部分的电子商务交易都是在网上进行支付的,安全信用问题有待商榷,继续建立统一支付结算系统。

5.推进电子商务发展的措施

(1)基于目前存在的组织结构,进行全面的完善和健全,扩张对电子商务的宣传范围。参照石油行业本身具备比较独特的性质,要不断加强对电子商务的发展规划和战略研究,将传统的业务流程彻底摒弃,将交易环节减少,以此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2)随着物资采购和电子商务业务的有效结合,要深化物资集中采购管理工作。通过对采购计划的落实、招投标的管理以及验收、结算和物流等几方面内容的分析,将电子商务所具备的组织、协调、管理、监督与服务等作用有效的发挥出来,以此推进物资集中网上采购。

(3)确保电子采购业务工作质量的基础上要不断完善电子销售业务。在对原油、天然气、成品油和化工产品进行销售时要讲电子商务系统充分运用其中,让电子销售完全取代传统的销售方式,以此达到网上交易的目的。

三、展望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

1.向纵深化发展

(1)日渐完善的基础设施

石油行业的电子商务基础设施会随着我国电子商务基础设施的完善而不断的健全和改善,同时图像通信和对媒体通信网络也会随之产生并得到应用,宽带互联网在电子商务基础设施中占据的位置越来越重,这就使得我国电子商务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石油电子商务的发展将奔着更加完善的网络平台和运行环境的方向发展。

(2)电子商务支撑环境将得到健全和规范

我国石油电子商务正向着社会和商业环境深入化发展。随着我国近几年不断颁布、制定和实施了有关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使得石油电子商务有了强有力的法律后盾,石油电子商务的安全性也随随之得到了有力保障。由于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和需求,使得跨地区专业性物流机制正向着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

(3)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深度得到广阔的拓展

由于电子商务技术的不断创新及集成度提升,石油电子商务也向着更加稳定的局势发展,将会彻底代替网站和电子邮件的形式。石油电子企业会有初级的网上商店局势转变为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业务流程和客户关系管理,使用户对产品和服务的要求得到全面满足。至此,网络就成为了企业资源计划、客户关系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核心要素,将企业信息交流统一转变为互动、实时的特征。企业也会建立全新的价值链,有效合理的连接新老用户的利益,制定科学合理的战略方案,为获取更大的了利益奠定基础。

2.发展更加专业化

石油电子商务正逐渐向着企业客户专业化方面迈进。基于B2B电子商务模式的开展,将研发以制定行业为目标的专业电子商务平台。比如:美国的商务网主要就是依靠其国内各种中小企业进行国外市场的拓展,而我国专为化工企业服务的中国化工信息网在行业内的影响力也是非常之高的。

篇6

 

关键词:传统企业 电子商务 第三方平台 市场 外贸

 

中国互联网环境及传统电子商务现状 

 

(一)电子商务特点 

电子商务是企业在整个世界各地广泛的商业贸易活动中,在互联网开放的环境下的商务应用方式,在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从而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以及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 

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相对于传统的商业活动有如下特点:具备更广阔的环境:人们不受时间的限制,不受空间的限制,不受传统购物的诸多限制,可以随时随地在网上交易;具备更广阔的市场:在网上这个世界将会变得很小,一个商家可以面对全球的消费者,而一个消费者可以在全球的任何一家商家购物;具备更快速的流通和低廉的价格:电子商务减少了商品流通的中间环节,节省了大量的开支,从而也大大降低了商品流通和交易的成本;更符合时代的要求:如今人们越来越追求时尚、讲究个性,注重购物的环境,网上购物,更能体现个性化的购物过程。 

(二)中国互联网环境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的《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2月,中国互联网宽带用户达到4.5亿,手机用户达3.03亿,互联网普及率进一步提高。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近期的数据显示,在电子商务服务企业的行业分布中,纺织服装、数码家电、钢铁机械分别以12.2%、10.3%和7.25%的比重居前三甲,其余行业依次为建筑建材、农林畜牧、五金工具、化工医药、包装印刷、食品糖酒、礼品饰品,十大行业占总比重的67.25%,可见互联网的普及促进电子商务的飞跃发展。(三)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近几年,虽然国内电子商务发展迅猛,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其整体电子商务发展并不成熟。走在前端的十大行业将预示了国内电子商务的整体走向,发展稍缓的其他传统行业,将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后备军。业内认为,随着后备军的迅速崛起,一些新模式的成功上线,十大行业的地位将被取代,其时间有可能是一年,有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等待。 

据艾瑞咨询近期了《2009-2010 年中国电子商务行业发展报告》,报告显示,2009 年中国电子商务整体交易规模达到3.6 万亿,与2008年2.9万亿元同比增长22.9%,艾瑞预测,中国的电子商务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随着传统行业快速开展电子商务活动,预计2013 年将达到12.7 万亿元。我国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带动了电子商务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服务业的发展包括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支付渠道完善、在线客服技术支持、物流渠道的建设等为电子商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目前中国电子商务领域,已经涌现了一批企业成功地开展了电子商务,其中包括阿里巴巴(alibaba.com.cn)、慧聪360(hc360.com)、淘宝网(taobao.com)、淘宝商城(tmall.com)等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企业,还有当当网(dangdang.com)、卓越亚马逊(amazon.cn)、京东商城(360buy)等电子商务企业,也包括很多传统企业,如上海麦考林服装(m18.com)、苏宁电器(suning.cn)、海尔商城(ehaier.com)等,这些企业电子商务的成功为其他传统企业涉足电子商务领域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传统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可行性和电子商务目标 

 

篇7

[关键词] 电子商务 现代物流 物流企业

一、引言

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的完善结合,将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它对人类社会进行着全方位的改造,在企业竞争、政府部门、公共研究机构、教育以及娱乐等方面改变着人类相互交往的方式,为人们展示了一个全新、璀璨的世界。而现实中我们的物流企业对悄然到来的电子商务缺乏准备,没有充分利用电子商务给物流企业带来的发展际遇。因此,适应电子商务环境,寻求物流企业的快速发展是我们必修的功课。

二、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的关系

1.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的物流观念。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人们在进行物流活动时,物流的功能可以通过虚拟化的方式表现出来,在此虚拟化的过程中,人们可通过各种组合方式,寻求物流的合理化,使商品实体在运动过程中,达到效率最高、费用最省、距离最短、时间最少。同时,电子商务需求的多样性与分散性,为现代物流拓展了广阔的业务范围。电子商务要求现代物流提供更完善、更周到的服务,要求协助电子商务公司完成售后服务,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内容,这样现代物流的发展才有内在的动力与外在的需求,二者共同促进,共同发展。

2.现代物流是实现电子商务的保障。电子商务的运作过程是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物流的流动过程,其优势体现在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和运作方式的高效率上。通过互联网进行商业交易,毕竟是“虚拟”的经济过程,最终的资源配置还需要通过商品实体的转移来实现,否则就不会真正实现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只有通过物流配送,将商品或服务真正转移到消费者手中,商务活动才能结束,物流实际上是以商流的后续者和服务者的姿态出现,而物流配送效率也就成为客户评价电子商务满意程度的重要指标。

3.电子商务将改变物流的运作方式。电子商务可使物流实现网络的实时控制。在传统的物流活动中,虽然也有运用计算机技术对物流实时控制,但这种控制都是以独立的运作模式来进行的。而在电子商务时代,网络全球化的特点,可使物流在全球范围内实施整体的实时控制。现代物流企业可充分利用Internet的巨大优势建立信息系统和网络平台,提供更加完善的配送和售后服务,使现代物流功能集成化、服务系列化,提高运行效率。

4.电子商务改变物流系统的组织和管理。首先,电子商务将促进物流基础设施的改善。电子商务高效率和全球性的特点,要求物流也必须达到这一目标。而物流要达到这一目标,良好的交通运输网络、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则是最基本的保证。其次,电子商务将促进物流技术的进步。物流技术水平的高低是实现物流效率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要建立一个适应电子商务运作的高效率的物流系统,加快提高物流的技术水平是非常重要的。此外,电子商务的发展也必将对物流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对物流管理的手段和方法提出更高的要求,促使物流管理的水平全面提升。

三、基于商务环境的物流企业发展策略

1.提高对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的认识。电子商务是商业领域内的一次革命,而现代物流则是物流领域内的一次革命。国家与企业必须共同参与,共建电子信息化环境。政府要在高速公路和铁路、航空、信息网络等方面投入大量资金,以保证交通流和信息流的通畅,形成一个覆盖全社会的交通网络和信息网络,为发展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企业要通过信息网络进行商贸活动,为客户提供快捷的服务,从而促进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的结合与发展。

2.创新竞争方式和经营方式。电子商务的产生和发展,对物流企业现有的竞争业态形成了较大的冲击,它要求物流企业自身不仅要以较低的物流费用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而且要从全社会的角度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为此,应在一个较大的范围内,联合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形成一个较大的区域范围,有多种物流功能的经济联合体,以适应电子商务对物流发展的需要。在这一联合体的内部,各物流企业之间既存在着竞争,又存在着利益的统一性,形成一种既竞争又协同的格局。电子商务要求物流企业所提供的物流服务向多样化的、综合化的方向发展。为此,需要积极采用连锁经营、综合经营的方式以适应电子商务的要求。

3.创新物流管理。没有高水平的物流管理,也就不会有物流的高效化和合理化。在物流企业的管理中,要重视电子商务对物流所产生的影响,要树立系统管理的思想,为物流的高效化、合理化奠定一个良好的思想基础。在管理方法上,要运用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提高管理工作的准确性,实现物流过程的最优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在管理手段上,要大力运用以计算机为主的现代化管理手段;在管理组织上,要合理地设置管理机构,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明确各自的责任与职能,加强物流的计划管理和质量管理。

篇8

关键词: 虚拟运营商;基础运营商;SWOT分析;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6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2-0014-03

一、虚拟运营商概念

虚拟运营商(Mobile Virtual Network Operator,简称MVNO)对中国电信市场来说,已经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它的特点就是利用基础电信运营商的网络设施或产品,将业务细化、个性化,通过业务或者分销等方式向用户提供各种电信增值服务。

2013年5月17日,工信部出台《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方案》(以下简称《方案》),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一步进入电信业。虚拟运营商的重点是在通信增值业务,它与传统的增值服务商还是有很大的区别,核心区别在于移动虚拟运营商以自有品牌向客户提供各类通信服务,并拥有独立的计费、客服与营销、管理体系。

迄今为止,全世界的移动虚拟运营商达到1 100多家,据行业推测,到2015年,全球虚拟运营商的移动用户数将超过1.86亿户。根据工信部的数据,到2013年10月,我国电信营业收入已达到11 198.1亿元。按照现有的规模,国内虚拟运营商用户的渗透率有望在试点的2年时间内达到8%。如此计算,虚拟运营的利润至少可达到800万元,虚拟运营的市场潜力十分庞大。加之方案的推出,不少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如苏宁、国美、迪信通等企业都企图在这个新市场内大展拳脚。据悉,苏宁为了开展虚拟运营业务,已完成旗下的通讯及运营商采销业务管理部门进行了组织架构调整,从之前的品牌垂直管理模式转变成运营商垂直管理模式。不仅如此,还增设了新的部门,成立虚拟采销管理中心,其主要业务是研发手机内容服务。在中国,申请虚拟运营商牌照的企业大致分为3类,一类是传统手机渠道商,包括迪信通、天音等;第二类是综合型渠道商,包括苏宁、国美等;第三类来自互联网企业,如阿里巴巴、京东等。这些企业虽然在资本实力上无法与传统运营商抗衡,但在他们各自行业的领头羊。所以,当这些企业踏入虚拟运营商的行列,无疑会对电信市场产生新的影响,这对传统运营商来说,既是一次机遇又是一次挑战。

二、电信运营商的SWOT分析

如今虚拟运营商势头正旺,在此冲击下,电信市场的内部环境也会发生变化。现对传统运营商的SWOT分析如下。

(一)优势

首先,拥有基础通信设施是运营商的“王牌”法宝。虚拟运营商没有强大的资本能力同时也不被允许建立无线网、核心网、传输网等移动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只能向基础电信运营商租用,缺少了物理网络的支持,因而在业务上会受到限制。而运营商经过多年的积累,已经牢牢把握住核心硬件和技术,虚拟运营商若想以此为业务突破点,略有难度。

其次,三大运营商已有了其长期积累的品牌优势是新进入的虚拟运营商望尘莫及的。三大运营商在基础电信领域深耕细作了多年,有低成本、高效率的核心竞争力,他们各自都有针对高中低端的客户使用群的业务套餐。相比之下,虚拟运营商的业务范围有限,客户群没有如此之广。

最后,运营商有绝对的“议价”空间。按照方案中的规定,虚拟运营商只能从拥有移动网络的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者购买移动通信服务,结合中国电信市场的实际行情,对于通信服务的定价,三大运营商还是有着绝对的话语权,这直接决定了虚拟运营商的成本高低。

(二)劣势

第一,如今电信市场已进入互联网时代,微信、SKYPE等OTT业务已经成为每个手机用户的必装。这对三大运营商来说,着实冲击不小。近年来,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的短信、语音通话量迅速下滑,盈利能力也大不如从前。在2012年,中国移动10年来不断增长的业绩首次出现了下滑;无独有偶,中国电信的净利润也比上年低了9.5 %。中国联通总经理陆益民也认为,“微信确实给运营商业务带来了严峻挑战。”随着4G牌照的发放,数据业务一定是未来的主流,互联网行业向电信行业的冲击会越来越明显。

第二,运营商承载着责任与义务不对等的风险。微信、Skype等即时消息类互联网业务与以前的短信功能类似,这是与基础电信业务性质相同的服务,而这些应用的提供商无需建立任何通信网络,最为重要的一点是他们无需承担确保网络安全的国家管制责任,在保护网络运营安全、应急通信服务、免费通信服务等方面无需承担国家的强制管制要求。相比之下,运营商必须要接受这些管制,在业务的设计上会考虑更多的社会责任,在灵活性、方便程度都会有所有所欠缺。所以,业务的吸引力会比虚拟运营商要更逊色一些。

第三,国有企业的体制缺乏活力。管理体系僵化、效率低是中国国有企业存在的弊端,电信运营商作为典型的国有企业不能免俗。所以,与虚拟运营商相比,电信运营商在市场前景的把控上思维比较保守,在经营策略的调整以及业务的拓展和创新等方面,都会显示出劣势。

(三)机遇

首先,对运营商而言,虚拟运营商确实能为其带来益处。现在中国已进入4G时代,但是,目前TD网络的使用率却最低,用户容量不足。虚拟运营商业务的发展,有助于网络的高效使用、降低了网络冗余、能够更好地提升现有网络和终端基础设施的利用率。虚拟运营商在还可拓展一些实体运营商难以顾及、无暇顾及的领域、区域及一些特别的客户细分市场,发展新的用户,提高效率和收益。

除此之外,目前对于运营商来说,通过新技术、新业务创新提升竞争力是最耗费资源的了,如果有虚拟运营商协助,运营商就能脱离费力而烦琐的市场开发工作,全力投入业务创新和网络更新、维护工作中,以此取得相对竞争优势,提升整体竞争力。运营商作为电信产业链上重要的一环,借助虚拟运营商,也可以提高自己基础业务的利用。

最后,运营商可以借此契机,进行业务重组,打造新的盈利模式。虚拟运营商带来的不仅是基础运营商对业务的反思,也是对运营模式的重新思考。现如今,OTT的发展趋势不可阻挡,与其一味地阻止或应对,不如把它与电信其他业务进行整合创新,在电信这个红海市场中,找到新的突破口,为运营商注入新鲜活力。

(四)威胁

首先,移动通信转售放开后,虚拟运营商就可以以“批发”价格购买基础通信能力,再以零售价提供给最终用户。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压缩运营商的利润空间,进而会引起三大运营商之间的恶意压价,抢夺市场。

其次,国家未有相应的法律规范,对于虚拟运营商所承担的义务和责任没有详细说明,运营商可能会受到更多管制。虚拟运营商在中国才崭露头角,很多规范条例还不能与时俱进,在这样的一个模糊的地带,运营商由于自身的体制问题,会承担更多的责任,这些都限制了运营商很多业务的开展。

最后,加速形成残酷的竞争格局。三大运营商看似有着寡头垄断的无限风光,其实他们之间的竞争日渐残酷,在虚拟运营商也进入市场后,竞争会愈演愈烈。如今三大运营商都已经做出具体方案,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早已敲定了与虚拟运营商的合作人选与合作方案,而联通更是推出了170号段,供虚拟运营商使用;而中国移动也在2013年12月确定了虚拟运营商的合作伙伴。这些举动,让本来就火药味十足的电信市场,又拉开了一场资源抢夺战。

三、电信运营商的发展策略

面对如此形势,运营商应该如何应对?就目前形势而言,对运营商提出如下的发展对策。

(一)合理对待虚拟运营商的进入

虚拟运营商本质上是有别于增值服务商和电信商的,因为,他们是以自己的品牌来标注自己向最终用户提供的服务内容的。它依托于运营商,但又是独立的个体,运营商不能把它单纯地看做乙方或者是渠道伙伴;它在行业中处于一个细分市场的配合者地位,与运营商应当是互惠互利的关系。虚拟运营商可使传统运营商专注于网络建设,提高建设速度,在网络规模有所扩张,并对网络质量进行严格八口,因而网络使用率中找到业务的突破口,提高利润率;而虚拟运营商则可以利用其强大的业务优势,对电信市场进行细分,定位目标客户群,加大推广力度,提供更优质的专业化、个性化服务,两者相互协同配合,推动中国电信市场的新的革命。

(二)提高造血能力,发挥优势

随着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的几十年发展,基础业务占有率已经逐渐达到饱和水平。所以,各个环节都需要进行新的分工以发挥企业优势,才能够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电信运营商拥有大量的客户资源,尤其是集团大客户资源,再加上多年的品牌价值,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将现有资源的优势都发挥出来。

(三)与虚拟运营商合作,提高运营商在产业价值链的地位

运营商一直在电信产业链中处于核心的位置,但是由于近几年,如中兴、华为等设备提供商也发展多元化道路,开始进军终端制造技术,使得运营商在产业链中的地位略有下降。三大运营商也在积极与虚拟运营商合作,做出调整政策。运营商在秉承销售互补、合作共赢、以应用差异来开拓新市场、持续运营的原则,与虚拟运营商合作是一次契机,通过对业务的重新整合,可以提高运营商在电信市场的地位。

(四)建立新的基础电信业务运营管理和服务体系

虚拟运营商的加入会让更多的理性营销与特色服务成为市场的主角。与此同时,不能忽略使用电信基础业务的广大用户,这对运营商来说,如何建立新的运营管理和服务体系是需要斟酌的。电信运营商的全业务经营在电信市场中的优势逐渐消退,新的管理和服务体系,是让电信运营商能在业务上体制上进行创新,适应市场的发展潮流,最终才会赢得认可。

(五)积极参与市场标准的制定,在标准上先拔头筹

企业管理中有句名言“一流的企业做标准”。事实也是如此,掌握标准的制定,就等于获得了行业内的主导权。标准对技术要求,入行门槛,以及对产品服务的质量都有很强的约束力。对于虚拟运营商而言,管理平台,计费、营账等业务支撑系统的标准还尚未统一,电信运营商若能积极参与标准的制定,抢占标准的制高点,这对自身的发展所带来的影响是难以言喻的。

结语

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无论对传统运营商,还是对民营电信企业,市场的开放是大趋势,也将成为双赢的好事,应该积极推动。作为传统的电信运营商,面对打破垄断的冲击,选择与虚拟运营商合作的方式,才是促进发展、提高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 宋滟泓.虚拟运营商牌照开闸在即 协议控制民企全线受阻[J].IT时代周刊,2013,(11):28-29.

[2] 张仪.虚拟运营商大门将开[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13,(11):25-28.

[3] 王仁强,刘明霞.移动通信转售业务开启运营商合作新模式[J].通信世界,2013,(15):16-17.

[4] 安俊杰.国内虚拟运营商市场发展策略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09.

[5] 史磊.移动虚拟运营商的商业模式刍议[J].移动通信,2013,(11):75-78.

[6] 黄瑛,王苏文.谈虚拟营运商的商业模式及实施关键[J].办公自动化,2013,(18):16-18.

[7] 陈志刚.如何应对虚拟运营商的挑战?[J].中国电信业,2013,(1):28-29.

[8] 杨骏豪,齐佳音,黄逸珺,舒华英.虚拟运营市场该如何开放?——聚焦我国虚拟运营市场发展[J].中国电信业,2010,(7):54-57.

The enterpris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the basic operators after the MVNO into telecom market

CHEN Xi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college,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Nanjing 210023,China)

篇9

关键词:企业;战备管理;战略研究;发展战略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我国中小企业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企业必须解决自身的发展战略问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单一的产品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持续发展需求。加上外资企业的投资逐渐向中国渗透,中国企业要适应全球化的趋势,缩小与世界发展水平的差距,加强企业发展经营战略势在必行。

1、企业发展战略管理研究的内涵

1.1、二十世纪初期,法约尔对企业内部管理进行整合,提出了管理的五项职能,这是最早出现的企业战略思想。

1.2、上世纪30年代,巴纳德提出管理科学的重点在于创造组织的效率,其他管理工作则应注重组织的效能,即如何使组织与环境相适应,成为了现代战略分析方法的基础。哈佛大学的安德鲁斯将战略划分为市场机会、公司实力、个人价值和渴望、社会责任四个要素,主张公司应通过更好地配合自己的资源,形成独特的能力,以获取竞争优势,而同一时期,美国学者安索夫认为战略的构成要素应当包括产品与市场范围、增长向量、协同效果和竞争优势。由此,战略管理理论的研究逐渐由单纯的组织内部转向组织与环境的关系研究。

1.3、二十世纪60年代,安索夫出版了《企业战略》,成为现代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研究起点。企业现代战略管理是根据企业外部环境、内部资源和能力以及利益相关方的期望和权力的影响进行定位,以公司层面战略和业务单位层面战略为选择基础,构建组织结构、调配组织资源以实现未来战略和管理变革。

2、企业发展战略研究工作分析

2.1、重视关系

企业要高度重视企业管理和技术研究,把两者紧密地结合起来,不能只重视技术和“硬件”,还要重视企业管理,要学习和借鉴其他成功企业成功的经验,把战略规划的研究、制定与组织实施有效的统一起来;加强企业发展战略研究和战略管理,需要企业成立和安排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进行系统的研究,这就需要企业高层管理的支持,尤其是企业决策者的重视和支持。但是,企业发展战略的研究制定尤其是战略的组织实施并不是企业中部分人的事,而是必须要成为企业全体员工的行为准则,成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2、培育和发展核心竞争力。在顾客价值方面,要知道客户最看重的企业的价值是什么,也就是客户所需要的核心利益是什么,要求企业能做出关键的判断和贡献;在企业竞争优势方面,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表现出自己的独特之处、独有吸引力、核心竞争力,这种竞争力又不能被竞争对手很轻易地模仿;在发展性方面,要求企业不断地更新产品,不断的创新,保持企业旺盛、永不衰竭、持久发展的生命力。

2.3、企业文化战略。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经营业绩所起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大。一是凝聚力。企业文化是一种凝聚功能和向心功能,能把广大员工紧紧地粘合、团结在一起。二是导向力。导向力的内容包括价值导向与行为导向两个因素。其中,企业价值观与企业文化精神,发挥着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无形的导向作用。三是激励力。企业文化战略下所形成的企业文化氛围和价值导向是企业的精神激励,能够很好的调动与激发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员工的潜在智慧和创新意识诱发出来。四是约束力。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在企业市场行为中发挥着一种无形约束的作用,约束企业合法,正当的经营。最后是纽带力。企业、特别是大企业集团,要有产权、物质利益及文化、精神道德两个纽带在维系着企业的经营和发展。

3、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的改革和建议

3.1、建立好组织机构

利用半年的时间,建立和完善公司的组织架构,建立健全各职能部门职责,通过管理使其能有效的行使其职责。

3.2、建立健全并不断强化营销团队

要不断强化营销队伍建设,做好营销人员的培训与开发,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对营销员培训计划,从企业文化、专业知识、市场行情、情商智商等多方位、多渠道、多形式进行培训与开发,并为营销人员设立阶段性成长目标,帮助其快速成长为专业的、训练有速的营销专才,为企业储备一批、沉淀一批专业的营销人才做准备。

3.3、以市场为导向

做到让所有人员更加接近顾客、贴近市场,为客户提供优于竞争对手的服务,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目前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我们要聚焦顾客户的需求、关注顾客需求,同时不断提高我们的技术水平及产品质量,提出有创新的解决办法来满足客户需求。要对目标市场要进行细分,通过对市场的细分结合企业产品或服务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出击,在满足顾客需求的同时可以获取相对更高的利润。

3.4、不断提升服务的标准化

实实在在,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尤其是及时处理客户投诉及售后服务问题。各部门要制订出自己的服务承诺,使每位员工在各自的岗位上担负起应尽的职责,从而提高客户服务的标准化程度。并将信息化系统导入客户管理,调配专业的营销服务人才组成客服团队,重视客户资源的维护、积累、开发和利用,提升客服在公司的定位,实现售前、售中监控,售后定期维护的全过程服务,随时解答客户提出的疑问,使客户服务成为公司强有力的竞争王牌,并通过客户口碑的良性循环,培养一批忠诚度较高的客户群体。

3.5、品牌营销战略实施

由于市场竞争不断加大,要及时掌握竞争对手的优势、劣势。配备一定的营销手段,将各种营销手段灵活运用如各种展会、客户联宜会、媒体座谈会、广告宣传等,树立企业的营销品牌。

3.6、财务管理战略

利用好企业的优势,争取国家、地区的项目补贴,包括节能减排、技术改造等政府的项目资金。在公司里不折不扣的开展节能减排活动,对技术部考核产品成本及工时利用率,其它部门及人员考核办公费用,成本考核结果纳入各条线领导及部门经理的绩效考评。

4、结束语

企业发展战略研究是企业在市场环境中的位置和生存状态的重要决定因素。企业要规范协调运作和长远持续发展,必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织起来,要有明确的企业发展战略。加强实行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研究,全面提高企业管理现代化水平。(作者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仲济伟.现代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研究[J].现代商业,2008(29).

篇10

大型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培育和发展的主导力量。大型国有企业借助自身优势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助于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带动全社会经济转型发展,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有助于国有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推动建立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

大型国有企业凭借自身资源禀赋,在传统产业领域取得一系列成绩,在产业规模、管理模式、技术研发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形成了独特的竞争力。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同于传统产业,在产业链资源整合、商业模式创新、管理模式创新、技术创新等方面有着独特性。因此,大型国有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有新思维和新观念。

首先,需要全局化思维。大型国有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基于其资源现状,进行统一规划和部署,包括在业务组合、技术路径、区域布局等方面。原因在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政策、资源、技术、人才等软、硬环境有特定要求。此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要素集聚的过程,特别是人才、技术、原材料等基本生产要素的高效集聚。因此,大型国有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全盘规划、统一布局,不仅仅在全国范围布局,还要考虑全球范围的布局;不仅仅对业务组合进行布局,还要对产业要素进行合理布局。

其次,需要创新研发模式。国有企业在发展中,已经形成了各自独立的研发体系,也成立了一批“产学研一体化”研发平台,以及“官产学研一体化”研发平台,但大多都流于形式。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研发平台建设尤其重要。国有企业也做了一些尝试,如企业与高校合作研发了稀土氧化物的萃取分离技术、高强有机纤维特殊单体形成、纺丝及纤维后处理等技术。但是研发平台合作模式尚不健全,研发平台的规模等级还处在较低层次。目前,我国还缺乏国家级的大型研发平台,缺乏研发平台建设的长效机制,缺乏“官产学研商”一体化的无缝衔接的平台合作模式,以及缺乏研发平台的商业运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