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计划方案范文

时间:2024-02-28 17:57: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音乐教学计划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音乐教学计划方案

篇1

[关键词]高中生音乐教学优化方案流行元素

[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10078

现阶段高中基础教育对音乐教学在总体目标与内容上都做了详细的规划,音乐鉴赏、歌唱、演奏、创作等多种模块的添加与完善体现出了对高中生音乐学习的全方位多角度思考,也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化选择。在总的培养目标的指引下,如何提高音乐教学魅力、优化音乐教学结构是教师普遍面临的课题。

一、高中音乐课程教学优势分析

国家大力提倡培养全方位素质人才,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不断改变学校与家长对音乐课程的看法,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重视程度。从学生角度来看,虽然其对音乐的学习热情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转移与压制,但是值得肯定的是大部分学生都有学习音乐的愿望。兴趣是学习新事物的动力,高中生对音乐不同种类与形式的好奇心是教师进行音乐教学方案优化设计的重要思考领域。另外,高中生已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有一定的思维体系,也喜欢表达个人对某一事物的见解。这也是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良性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借力点。

二、高中音乐课程教学方案的优化措施

1.将“流行元素”引进课堂

针对音乐教学实际,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适当引入深受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找准流行音乐与民族音乐的契合点,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理解,接受民族音乐的熏陶。如教师可选择陈奕迅、谭晶合唱的《龙文》,陶础⒄乓埠铣的《小镇姑娘・万事如意》等经典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相糅合的曲目,周杰伦、方文山合作的一系列“中国风”歌曲以及改编自世界经典钢琴曲的流行歌曲等作为教学案例。以流行音乐为切入点,在比较分析中既可以使学生对流行音乐有全新的认知,也可以逐步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加入流行音乐,弘扬民族音乐,二者并行不悖。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用联系的辩证观点看问题,将流行音乐与民族音乐相结合,形成丰富性多样化的课堂内容。这样的教学模式既满足了高中生对“流行美”的需求,又将经典民族音乐传承了下来,还有助于高中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

2.教师音乐素养与教学能力的提高

学生是音乐课程优化的受益者,而教师是末端环节的落实者。首先,在音乐教学优化的过程中,教师要从源头上,即自身音乐素养上做深入的学习与调整,使自己具备多样化的理论知识,以应对不断发展的音乐课堂和高中生的心理变化。其次,音乐教师的教育价值观、教育目标观也深深地影响着高中音乐课程的优化。音乐教师应当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严谨的教学观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逐步培养高中生的音乐兴趣与欣赏能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也要摒弃传统的“我教你学”的模式,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上用情感来感染学生、带动课堂气氛。教师在课堂上要经常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敢于展示自己的歌唱才华,努力做到“启发有方、诱导得法”。这种鼓励支持的态度,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音乐的信心。最后,平等的师生关系也有助于学生对音乐的学习,教师在课堂中建立以人文情感为本的互相学习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使他们掌握音乐学习的主动权。

3.引入多样化的音乐形式

篇2

音乐教师教育专业化标准之二,要看是否具备合格的师资、设备、场地、图书资料等方面的评价和管理制度。据不完全统计,有关音乐教师教育本科专业的制度法规,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先后制定颁发了以下文件:1919年3月的《女子高等师范学校规程》[3],1925年的《新学制师范课程标准纲要》,1938年7月的《师范学院规程》[4],1939年9月的《师范学院分系必修及选修科目表》[5],1952年7月的《关于高等师范学校的规定(草案)》[6](P112-114),1952年11月包括《音乐系计划(草案)》在内的《师范学院教学计划》[7],1961年9月的《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简称《高校60条例》)[6](P381),1980年3月的《关于印发高等师范院校艺术专业教学座谈会文件的通知》[8](P29-32),及《高等师范学校四年制本科音乐专业教学计划(试行草案)》[8](P33-39),1989年11月的《全国艺术教育总体规划(1989-2000年)》[9],随后的《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检查评估指标体系(试行)》[10],1995年的《关于发展与改革艺术师范教育的若干意见》[8](P221-226),2004年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教体艺〔2004〕12号),2006年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等。以上法规大多从规范教学秩序方面着眼,忽略了对师资配备、师资能力、教学场地、教学设备、教学器材、图书资料等一系列音乐教师教育办学标准,导致当下很多办学单位有招生资格,无办学能力,严重影响了音乐教师教育专业化水平。

从1919年创办的我国第一所私立艺术师范学校———上海专科师范学校图画音乐组课程设置的7门音乐专业课程,到该校扩建为上海艺术师范大学后的艺术教育系11门音乐专业课、9门公共课,以及1920年创办的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15门音乐课、7门公共课等可以看出,缺少选修课和教学实践课,说明在我国音乐教师教育专业化初期,课程设置就存在问题[11](P76)。建国初期,我国音乐教师职前教育的课程设置主要受前苏联影响,由11科1 510学时的公共必修课、17科1 946学时的音乐专业必修课、4科268学时的选修课和14周664学时的教育实践类课程,共计32科3 724学时构成。公共必修课学时占总学时的34.38%,科目占必修课总科目的55%(政治类科目占公共必修课的33.3%);音乐专业必修课学时占总学时的52.26%,科目占总科目的53.13%;选修课学时占总学时的7.2%,科目占总科目的12.12%。因此,照搬苏联音乐教师职前教育课程设置,否定欧美音乐教师教育办学经验,缺乏中国特色,以及政治课、音乐专业必修课比重过大,选修课比重过小,不利于中小学音乐教师职前教育阶段综合素质的发展是此次课程设置的存在的主要问题[11](P169-177)。“”期间,我国的音乐教师教育不但没有在之前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发展,反而进入低谷,课程设置也随各个院校的实际情况由各院校音乐系科自行设置,但大多以声乐、钢琴、基本乐理、视唱练耳、音乐史与音乐欣赏等10门左右的音乐专业必修课为主,公共必修课和选修课被忽视。因此,课程设置极其不完备是这个特殊历史时期的典型问题[11](P181)。1980年3月,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师范学校四年制本科音乐专业教学计划(试行草案)》,是我国音乐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经历“”后重新走上规范化道路的起点。它由8科656学时的公共必修课、16科1 128.5学时的专业必修课、5门187.5学时的选修课和6周252学时教育实习,共计30科2 336.5学时构成。公共必修课学时占总学时的31.5%,科目占总科目的27.59%(政治、哲学类科目占公共必修课的37.5%);专业必修课学时占总学时的54.1%,科目占总科目的48.28%;选修课学时占总学时的14.4%,科目占总科目的17.24%[11](P290-291)。1987年,随着“高师音乐专业”更名为“音乐教育专业”以及高师本科专业目录的修订,课程略有调整:将合唱与指挥分开单独设置;删除了《形体与舞蹈》、《艺术实践》和《文学选读》;增加了《美育概论》。总体来说,较之建国初期的课程设置,选修课少、政治课多,课程结构整体失调没有多大改观;且教育实践类课程由最初的664学时降至252学时,从而大大降低了音乐教师教育的师范性,影响了中小学音乐教师职前教育教学技能的培养。1997年,国家教委在《关于组织实施“高等师范教育面向21实际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通知》中明确指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是改革重点。在这一文件引领下,全国各音乐教育专业都陆续丰富了选修课程,选修课程设置数量呈逐年递增之势。并且,通过建立和实施选课制度,保障了学生的复合型素质结构。这是我国音乐学本科专业教育史上第一次对机械模仿专业音乐院校课程设置、片面追求音乐专业自身体系的完整和音乐素养的高深、忽视与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相联系等老问题的真正突破。但由于学生普遍存在重视音乐专业必修课、轻视选修课等现象,选修课还没有实现其完善学生从教素质的真正课程价值。另外,这段时期的各层级课程设置管理者仍然没有意识到延长教学实践、增加选修课程、统筹考虑影响中小学音乐教师素质的课程设置的重要意义。因此,此文件视域下培养出的中小学音乐教师素质结构失衡依旧没有得到彻底改善。

关于我国音乐教师教育专业化发展的对策

1.加强对音乐教师教育办学单位的监管,由规模型向内涵型转变

培养具有专业化水准的中学音乐教师,需要专业化的音乐教师教育。音乐教师教育办学单位要坚守自己的办学目标,既不能打着音乐教育的牌子,去走音乐学院的老路,也不能让非音乐教育专业的设置影响音乐教师教育专业化空间;既要保证音乐教师教育办学单位向中学音乐教育输送足够数量的教师,还要保障所输送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这就要求国家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尽快启动专门的音乐教师教育办学评估工作,从师资数量配备、能力要求以及教学场地、教学设备、教学器材、教学资料、教学制度、教学文件等方面,全方位评估现有音乐教师教育办学单位。尤其在我国适龄人口呈下降趋势、各音乐教师教育办学单位生源不足、中小学音乐教师配备趋于饱和、毕业生就业困难等不利情况下,严格审查现有办学单位的办学水平,优胜略汰,使音乐教师教育由规模化发展转向内涵发展,是我国音乐教师教育专业化发展的一个突破口。

2.不断完善音乐教师教育法规,全面提高管理水平

我国的音乐教师教育从办学单位的审核到日常办学的监督;从招生数量的批复到招生分数的确定;从师资专业及数量的配备到师资能力的认定;从课程的设置到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从教学场地的大小到教学设备器材的是否齐备;从教学资料的是否详实到教学制度、教学文件是否完善等,都需要尽快研制并出台一系列制度法规,从定量、定性等多方位设立评估指标,确保办学单位的办学资格合格,办学专业化水平合格。尤其在管理制度方面,要求音乐教师教育办学单位既要在教师教育一体化过程中负责中小学音乐教师的职前培养,又要担负起其职后培训工作,以避免多头培训、重复培训等时间浪费、资源浪费情况的出现;既要在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招聘、入职等管理工作中介入,又要在评课、资格认定、职称晋升、职称聘任等层面介入,改变以往单纯由教育行政部门管理,避免在中小学音乐教师资格审查和等级认定等专业素质要求上降低标准的现象出现;既要求各音乐教师教育办学单位及研究人员及时吸纳国内外新的研究成果,又要避免机械照搬、研究同质化倾向,以使我国的音乐教师教育专业化水平尽快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篇3

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教学管理模式;音乐学专业;田野考察

多年来,在国内音乐类高等艺术院校的音乐学本科办学过程中,形成了重视课堂教学和理论讲授为主的教学体系。随着近年来就业形势的逐渐严峻,音乐学本科培养模式与社会对人才素养的需求之间的矛盾越发明显,并成为各音乐类高等艺术院校音乐学本科办学必须面对和正视的问题。自2006年以来,天津音乐学院音乐学专业对本科教学计划进行了全方位细致的修订。目前,该专业依托“实验教学中心”,以田野考察为实践教学平台,整合各类专业课程,并结合校内外学术讲座、学术会议,构建起立体化、多层次的艺术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具有理论创新能力和艺术实践能力的复合型音乐学人才。

一、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音乐学专业首先要求实施学科基础实验教学;专业研究的特殊性要求实施专业实验教学;为使实验成果得以具体呈现,还需结合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教学,开展综合实验以及拓展创新实验。根据理论与实践的辨证关系对实验教学提出明确要求。由理论到实践要求实施验证性实验教学,主要涉及学科基础实验教学与专业实验教学,以培养学生对理论的认知能力;由实践到理论要求实施研究性实验教学,主要涉及综合实验以及拓展创新实验,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

二、课程结构:三个层次,综合互补

所谓多层次的课程结构包括三类课程:理论课程、实践课程、综合课程。实践课程由田野考察、实验性课程及讲座类课程组成,该类课程重于实践操作技能和拓展学生专业视野的训练。理论课程由民族音乐学概论和音乐考古学两门课程组成。综合课程,主要包括论文写作,分为音乐学写作和毕业论文写作(后者是前者的延伸)。理论课程重点从理论方面讲授田野考察的方法及实践中会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对应的解决方案,还涉及到在考察过程中应该以怎样的视角、态度和方式进行考察操作等文化和伦理方面的问题。对田野考察的实践操作起到了重要的理论储备作用。实践课程重于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包括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古乐器测音、民间音乐田野考察、城市音乐田野考察),训练学生专业实验技能(测音数据分析、记谱分析、频谱分析),协同理论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在专业研究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术创新能力。综合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训练学生用所学的知识、方法从事音乐学研究,并最终以论文的形式呈现。自从在教学计划中设立田野考察课程以来,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越来越多地运用田野考察的方法,增强实践操作,获取第一手研究资料,锻炼了艺术实践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综上,田野考察课程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但是没有理论指导的田野考察实践活动是盲目的,因此理论课程(民族音乐学、音乐考古学)的开设与之形成了良好的互补。仅有以上两类课程是不够的,因为音乐学的培养成果最终是以论文形式体现的,因此综合性的论文写作课程则成为学生最终学术研究成果实现的重要途径。由此,以田野考察为平台的多层次课程结构得以建立,并成为音乐学专业近年来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此外,讲座类课程进一步引导本科生培养的专业方向,增强学生对后续课程的求知欲望,开阔学生的专业视野,体现了本科教学“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定位。

三、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

网络教学是今后教学的必然发展趋势,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资源,构建功能强大的实验中心网络管理及教学平台,是规范实验中心管理、提高管理效率的重要途径。①实验教学中心信息化。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建立以音乐学学科网站、专题网站及教师个人教学网站为主体的教学应用网站;按学科课程建立音乐学教学实验中心专用的数据库;进行多媒体素材、课件和网络课程等的开发与整合建设,学生可以通过高效的网络信息平台,实现数据共享,网络教学,使实验中心教学效率得到整体提升。②网络化建设及应用。采用多媒体课件、网络教学等教学手段,形成多元化的、全面开放的教学环境,实现资源共享,进行设备借用预约等,实现网络化的开放管理。

四、推进实验室开放

面向学生开放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制订《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与管理办法》、《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办法》等制度,采取以实验项目带开放的办法,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室开放工作。运用专业版测音系统、视频处理剪辑系统、音频处理系统和专业频谱分析系统等开展学科基础实验、专业实验的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利用综合实验和拓展创新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们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工作实际相结合,通过田野考察、信息数据采集、分析研究、策划与设计解决实际问题。

五、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联系学校和社会的桥梁,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纽带,也是培养大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一个关键所在。打破传统实践教学模式,学生利用假期到校外实习基地参加各类实习实践。如定期为博物馆新进和馆藏乐器测音,定期赴文化馆举办民间音乐或城市音乐田野考察汇报等。系部多方筹措经费扩大投入,保证实践教学经费充足;提高经费使用效率,合理利用,确保实践教学稳步进行;整合实践教学资源,探索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与管理的新模式;多途径、多形式建立校外基地,加强与基地的共建和广泛交流,提高基地建设与管理水平。同时利用实验室开展学生创业活动,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创业能力,以便更好地产生社会效应。

六、管理模式:统一规划,动态管理

没有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和考核机制,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将大打折扣,所以将课程建设、实践操作、学术活动、考评机制纳入统一的建设规划,将田野考察操作能力、理论创新能力和艺术实践能力结合起来,最终以“田野考察报告”或学术论文的形式体现教学成果。在管理过程中,通过两级管理制度,规范化的考核机制,依托“实验教学中心”,搭建实践教学平台;统筹安排教学内容,规划多层次的课程结构;定期开展学术活动,构建多元化的实践教学体系。①制定两级管理制度。所谓两级管理制度是指院级(教务处)和系级(音乐学系)各司其职,统筹兼顾的管理方式。教务处主要负责宏观调控:修订与田野考察相关的教学计划;制定与考察活动具体实施有关的管理方案;确认具体的学分认定方案和教学效果测评等内容。音乐学系则主要负责微观的管理:教师安排;课程的具体运行;考试与试卷管理;田野考察档案和资料的管理;学分统计和报备;组织学术活动等等实际运行环节中的内容。同时两极管理部门在制定管理规定和具体运行过程中经常相互沟通,以达到制度合理化(符合实际情况)、运行规范化(符合管理规定)的目标。②制定动态考核模式。艺术实践教学以田野考察项目为主要内容,结合学生在校期间参与讲座类课程及其他艺术实践,以固定考察(以实习基地为主)、流动考察和自主考察三种方式构成,实践教学考核采取以固定学分制和申报学分制相结合的考核模式。流动考察需按事先规划的考察队伍分组提交考察报告和考察资料(录音、录像资料及测音资料等),由各组带队考察的教师评分;固定考察需按照要求完成提前布置的考察任务,并分组提交田野考察报告和考察资料,由各组带队考察的教师评分;自主考察需提交田野考察报告及考察资料,经专业指导教师确认后评分。其中流动考察和固定考察列入教学计划,是学生必须完成的教学内容,属于“约束”机制———固定学分制;自主考察不列入固定的教学计划,但可根据学生的论文选题自行安排、完成考察活动,经确认合格后,仍给予艺术实践学分,属于“激励”机制———申报学分制。音乐学专业具有非常强的系统性和针对性,实践教学管理需适应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只有不断发展音乐理论教育模式,才能为艺术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建设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公鹏,牛爱芳,魏靖.高校实践教学管理机制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6):179-181.

篇4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的一切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教学。学校各年级、各教研组要树立教学思想和教学意识,努力保障和服务教学活动,为积极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促进我校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以下基本要求:

一、计划要齐全。

根据《山东省中小学教学基本规范》之规定,学校要开全课程、开足课时。除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品社等课外,你所兼任的科目:音乐、体育(包括体育与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美术(包括书法课程)、信息技术、综合实践、传统文化(地方课程、语文老师负责)环境教育(科学老师负责)、安全教育(品社老师负责),校本课程(6321习惯养成教育、教育教学质量改进提升方案)。

计划要求:根据各学科特点制定相应的学科教学计划(课程纲要),计划必须有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措施、教学进度(表)等环节。

除学科教学计划外,还要制定: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班主任工作计划、培优辅差工作计划、“6321”习惯养成教育工作计划与方案(教育教学质量改进提升工作方案)、小组合作教学计划与方案等

二、备课要规范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备课的内容包括备课程标准,备学情,备教材,备目标,备重难点,备教法,备学法、备作业、备检测等等。备课形式包括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规范撰写教案,提倡手写教案,备课要求:教案应包括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活动及时间安排、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禁止抄袭现成教案和课件。教学设计要做好圈、点、勾、画、批、注等,认真、规范地做好教案与设计的使用。

三、上课要扎实。

教师上课要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少讲多练、精讲精练,扎实高效、创造性地使用教案,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加强对学生“六会”(会听课、会表达、会阅读、会写字、会写作、会运算)学习习惯的指导与培养,合理运用教学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积极探索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实现教学一体化。课后要加强教学反思,积极改进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努力达成课堂教学目标,打造实战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四、作业要适量。

根据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规定,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三——五年级每天完成书面作业的总时间最多不超过1小时,与家长沟通好,让家长做好监督。教师科学设计作业内容,提倡分层布置作业,不布置机械重复、死记硬背的作业。批改作业是教师应有的责任和义务。作业批改要及时、准确,书面作业要全批全改。作业评价要用等级与星级相结合,要有鼓励性评语,禁止出现分数评价。禁止教师通过手机微信和QQ等方式给学生家长布置作业;禁止让学生家长代为评改作业。对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地对每位学生进行矫正指导。

五、指导要科学。

指导包括课下辅导和课外指导。

课下辅导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催化剂。对部分边缘生、后进生进行学科知识辅导和心理辅导是必不可少的,要切实帮助这些学生解决疑难问题,树立迎难而上、健康向上的自信心,培养奋勇拼搏、积极进取的学习精神,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争着学、比着学”的学习劲头。辅“差”的同时,还要做好培“优”,各学科都要积极开展富有特色的课外辅导活动,培养本学科的专长学生,让我校各科教学全面开花。

课外指导就是加强学生课外学习活动的指导。将学生课外学习和实践纳入教学计划,指导学生制定节假日、双休日学习与生活计划,指导学生课外读书、学科拓展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家长做好学生学习活动的监督和服务,切实保障学生在家学习收获满满,真正让课外学习成为学生的“加油站”、“补给站”。

六、检测要及时。

检测包括书面检测、口头检测、动手检测等,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重点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实验操作等方面的能力,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篇5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内容;选择与优化

在某些人看来,初中体育教学只是学生放松的一种方式,它并不能真正学习到一定的知识、技能。其实不然,初中体育课程也是有一定教学内容的。体育老师不仅要有一定的教学计划,还要制作针对性的专业教学方案。从这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出,初中体育老师课程教学内容是有任务的。众所周知,学生的压力很大,体育课程的本质是让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一定的提高,如果加大了体育课程的内容学习,无疑又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负担。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如若不进行有效的初中体育课程教学,将会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造成消极影响。

一、初中体育课程教学概述

初中体育课程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在繁重的学科压力中得到身体和精神的放松,也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初中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并不是把体育当作一种完全封闭式的室内知识传输,而是通过老师灵活的引导,使学生懂得一定的体育知识理论,并且把这些知识运用在实际的体育锻炼当中。初中体育课程教学内容选择的最终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心理素质。我们在下文中,以人教版为例,采取案例分析的模式探讨现阶段初中体育课程教学内容选择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合适的解决方案,以此来提高初中体育课程教学水平。

二、案例分析中初中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根据初中体育教学调研发现,在现阶段当中很多学校的初中体育教学都采用了以下的案例模式。譬如,在体育课堂上,老师单方面地宣布本节体育课程或者是本学期体育课程所要学习的内容或者是目标,接下来则重点对男生进行体育锻炼,采取“填鸭式”灌输方法教学。在体育课堂上,由老师单一口令,学生只是照着老师的方法去做,完全没有初中生应有的活力。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初中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隐含了以下几个问题。

1.教学内容无计划性

初中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它是具有自己连贯性的,我们知道体育的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一节体育课的学习是无法让学生掌握好基本的体育技能的。在现如今的初中体育课程教学内容选择中,老师的教学内容无计划性。这种无计划性有两点体现,第一是没有把自己的教学计划向学生阐明。学生对所学习的初中体育知识没有心理准备,这样一来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就会存在一种不重视的状态。第二点就是,当学生下个学期更换体育老师时,会重复学习初中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或者是漏掉了某个体育知识以及技能的学习。

2.教学内容有失公允

男女生的生理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是一个无法避免的事实,但是体育老师应该重视这种生理差异,而不是放任这种生理差异。相比之下,女生需要更多的体育锻炼,才能让身体的发育更加完善。而在体育课程内容的学习之中,一些老师会过度偏向男生,这就导致女生在学习初中体育课程内容时心中存在不公平的想法,并且这很不利于男女生的正常人际交往。

3.教学方法过于传统

在新时代,教学方法必然要跟上社会的发展,现在的初中生,他们正处于活泼、好动热情开朗的年代,因此,在学习上也要尊重他们的习惯和性格。我们可以继承优秀的传统教学方法,但是过于迂腐甚至是不正确的教学手段我们就要果断抛弃。在初中体育课程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会让整个课堂死气沉沉,这和设计体育课程的基本初衷是完全相互违背的。并且,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在体育课堂上发散学生的思维,不能有力地锻炼学生,也拉开了老师和学生的心理距离。

三、初中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与优化

我们通过上文中案例的形式,发觉在现阶段的初中体育课程教学内容选择中出现了这些问题。出现这些问题是情有可原的,但是我们不可以对这些教学问题置之不理。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寻找问题的根源,然后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采取合理的措施去优化初中体育课程教学内容。针对问题提出一定的解决方案,让学生在优化的初中体育课程中学习真正的体育知识,得到有效的体育锻炼,从而促进初中体育教学的整体进步。

优化方案一: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计划

初中体育课程教学需要合作,这个合作不仅体现在老师和学生之间,也体现在老师和老师之间。我们知道初中体育课程的学习是根据学生的年级从而分为三个阶段的,这三个阶段各有教学目标。因此,初中体育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计划。老师之间应该达成一致的教学方案,每个学期制定好教学任务。这样一来,就算是学生更换了体育教师,但是学生的体育课程内容学习却不会出现差错。不仅如此,老师在进行体育课程教学时,应向学生说明这个学期的教学任务和计划,让学生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这不仅有利于体育课程内容教学的顺利进行,还起到了良好的沟通作用。

优化方案二:合理分配初中体育课程教学内容资源

很多女生会因为生理原因在体育课堂上请假,这是正常的,但是也不排除一些女生由于害怕体育锻炼而撒谎。如果体育老师不假思索地允许每一位女生拒绝体育锻炼,这不仅助长了不良风气,也浪费了体育资源,没有达到体育课程内容教学的目的。所以,老师在有条件的时候可以建立女生的生理期表格,当然这要尊重学生的意愿。更重要的是,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一视同仁,对所有的学生都要把体育知识讲解到位,合理分配初中体育教学资源,将学生融入在一起进行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学习。

优化方案三:与时俱进地采取前沿的教学方式

有人曾说:“音乐可以看作体育的另一种灵魂。”我们知道,在很多体育项目中都会播放一些音乐,以此来激发运动员的斗志。如果我们尝试着把优秀的音乐融合在初中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中,也许会收获不错的教学效果。这是一种比较前沿的教学方式,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在初中体育教学中采取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之下跟随音乐一起进行体育锻炼,不仅燃烧了青春的斗志,还在体育课堂中提高了学生的音乐修养和人文素质。我们认为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可以对初中体育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很好的优化。

综上所述,我们以文章当中案例的模式分析了当前初中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中的不足,探讨了体育教学内容选择中的问题。不过,我们可以利用教学目标、教学资源、教学方式的改变来优化初中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以此来解决教学选择问题。总而言之,各个学校的体育老师应该根据实际的教学环境对初中体育课程教学内容选择进行一定的优化,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周冰.初中体育教学内容存在的缺失及对策[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1(04).

[2]张菊光.中学体育教学的可行性研究[J].科技信息,2011(18).

[3]李忠俊.初中体育教学选择与优化的关系辨析[J].山西体育科技,2011(02).

篇6

一:指导思想:

继续贯彻落实《芙蓉区教育局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实施意见》和《新课标,新理念》,根据我校三年发展规划的要求,完善学校艺术学科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提高我校在艺术方面的教育水平,教学质量与活动成效,扎实完成各项教育,教学任务,以学生为本坚持教研教改;以教育创新为突破口,加强普及力度,提高普及质量.根据学校的特点,开展一系列符合实际的,面向全体学生的艺术类活动,使每一位学生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有所得,有所获,推动学校艺术工作的整体发展,开创新的局面!

二:主要工作:

1: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芙蓉区教育局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实施意见》和《新课标,新理念》以及学校三年发展的总体目标,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艺术修养的全面发展.

2:积极配合学校教研工作,完成电子教案等教研任务.认真履行学校教务工作,完成教学计划,教学进度,及提前备课.

3:落实好学校艺术类的各项活动,加强对音乐各训练小组的管理和指导,使教师在每一次训练中有所得,学生在每一次学习中有所获.

4:健全完善教研组的建设,落实好五条措施

1)每月一次的备课检查,要求每位老师课后要有课后反思记录(即教学后记),每单元后综合思考小结(即教学随笔).

2)组内教师间加强彼此的听课,每学期不少于12节,其中同学科教师间不少与10节.

3)每位教学人员每学期上校级教研课1节.

4)各学科要有一个校级以上的研究课题.

5)各学科本学期落实好一项基本功的培训.

5:组织落实好"庆国庆迎奥运"演讲比赛.

6:重组校舞蹈队,合唱队,手风琴乐队,争创学校品牌.

7:积极组织好学生元旦文艺庆祝活动.

8: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市,区级各类艺术比赛,争取良好的成绩.

9:做好校园集体舞的教练与推广工作.

10:落实好本组音乐研究课.

三:具体工作计划安排

1:九月份

制定工作计划,提前两周备课;

做好校园集体舞的教练与推广工作.

2:十月份

履行教学进度,落实研究课,组建学校的舞蹈队,合唱队,手风琴乐队.

3:十一月份

研究课交流,舞蹈队,合唱队,手风琴乐队,进入常规训;筹备校园元旦庆祝活动.

4:十二月份

开展校园元旦庆祝活动.(计划方案另出)

篇7

[关键词]音乐师范生 职业技能训练 微格教学 应用研究

微格教学又称之为微型教学或片段教学,它是利用现代先进视听设备、多媒体信息技术、多媒体课件等,有组织、有目的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将复杂的教学过程进行科学细划,并对细划的教学环节和技能进行专门训练,微格教学可变因素少,容易控制教学过程,对学生无影响,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迅速、准确,是一种能很好的帮助学习者获取并掌握某一教学技能、技巧的教学方式。其通过几十年的不断完善与发展,被推广到各个学科教学之中。音乐教学作为一门非常特殊的学科在其教学技能训练中,有诸多复杂的技能,采用微格教学,可以有效地解决音乐师范生职业培训与训练中的诸多难点与问题。基于此本文拟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

一、 音乐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现存情况

目前,对音乐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和教学能力提升的途径,一般是通过以下几方面来施实完成。

通过笔者多年的音乐教学法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分析,感受到了有以下不足:

1.1不系统、无计划地实施音乐教师职业技能的各种训练。音乐教师所学习和掌握的音乐理论知识与技能、技巧只表明他具有音乐教学能力的可能性,并不意味着他具有教学能力。教学能力的形成与提升不是自发的,它需要时间的推移和积累,象掌握一种特定的技能一样,需长时间地、不断地、系统地专门训练。

1.2把教育实习作为音乐师范生职业教学技能训练的最终实施过程。音乐师范生教学技能的训练完全依赖于教育实习。而目前音乐师范生教育实习本身也在淡化、流于形式,作为教师应具备的各种教学技能缺乏特殊的组织训练,最终以音乐师范生能够组织教学为目的。

1.3现今在中小学基础音乐教育中非常重视教学观摩及集体备课的形式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这些实践活动中,考查、评估、示范的因素较多;缺乏培养音乐师范生教学技能基础的、实质性的训练和演习。在观摩课中,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会在教学过程中提供诸多优良的教学技术,但同时也可能会出现诸多不良的教学技术。授课教师在课堂中所表现出来的是含含糊糊的一般教学原则,教学常规,观摩学习者只是漠然地看待授课教师,往往不容易把握及运用授课教师特定的教学行为,理解它们的意义,缺乏明确的理论指导。

1.4教学实践中音乐师范生没有受到足够的训练,没有要明了教师的职业技能和教学技能,仅仅靠课上的体验是远远不够的。已往对音乐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培养全部倾注于音乐课的观摩、评估和授课体验的总结上,这是把陪伴教师一生的教学技能的改进,陷入到了“体验主义”的框框里。

1.5音乐教师教学技能的训练,最基层的中小学音乐教研室对教师教学技能的训练工作缺乏有效的组织与实施。完全依赖于音乐院校或师范承办的各种进修班或研修班,而这种进修班主要是侧重于音乐教师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提高,缺乏对音乐教师职业技能的专门训练。

上述分析表明,在我国对音乐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与培养缺乏必要的手段和措施,对作为终身教育的音乐教师进修缺乏科学、完整的方略和实施办法。

二、微格教学实施的设计方案

训练音乐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技能的微格教学,是借助现代化的视听设备 (摄像机),有系统、有目的的训练音乐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技巧,评估音乐教师的教学能力的一种模拟授课型式。

如何进行微格教学设计方案。

2.1 设计教学计划

进行微格教学一定要有细致的计划,将实施过程分为若干环节,明确每一环节的目标、任务和日程安排。设计各环节与其目标、任务相适应的微格教学课的训练技能、实施方案,组织措施、设备畴划与淮备工作等。在设计微格教学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全年的教学任务、训练计划,要设计好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案、教学设备、教学方法,以及教师活动设计和学生活动设计,制作好多媒体课件。并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其更好地、直接地为训练学生的教学技能服务。

2.2合理调配分组

根据学生的音乐理论基础,唱奏能力等合理分组及学生的音乐专业特点进行教学,学生可以具体详细地接受,消化上课内容,以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充分的机会得到职业技能的训练和个别指导,职业技能的训练效果会更好。

2.3设计训练内容

教学内容的设计应分解成单一的教学技能训练,每次上课只训练一种技能或针对一个问题来开展,使教学内容少而且具体,让学生容易学习和掌握。

2.3教学示范展示

教学示范是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实施音乐师范生职业技能微格教学的最重要的教学环节 也是实施教学的主要活动,在示范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讲述教学内容,要起到教学示范的作用,要对学生进行导入、新课教学、深入、拓展、创编等等教学环节的教学示范,也可以播放音像资料,观看音乐教学录像,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视野。

2.4直观模拟教学

进行模拟教学是微格教学中培养职业技能的重要环节,是师范生学习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的真实显示,其主要特征是角色转换。通过模拟教学,教师和学生可现场观看学生对所学的教学技能与教学方法的掌握情况,为进一步讨论和评价获得依据。

2.5及时反馈和评价

音乐师范生在运用微格教学进行职业技能训练中的“反馈和评价”是学生再学习的提炼教学能力的过程(如:放学生上课录像,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相互讨论,教师进行评价)。播放录像可以使学生直观的看到自己教学情况,学生相互讨论能促进交流,为学生充分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总结评价中要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点拨,要客观的分析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要充分肯定学生在模拟教学中好的表现,肯定学生的进步,包容学生失败,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三、微格教学对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功能

微格教学是一种片段式的模拟教学,给学生提供了讲练结合实战教学机会。它将复杂的课堂教学分解细化,创设出可操作、易观测的教学环节。学生在练习教学环节时,不再只靠口传心授、心领神会,而是通过不断的实际操作。冲破了传统对音乐师范生教法课偏重理论的讲授方式,运用现代化的教育理论和技术手段讲授课堂教学技能,对学生的培养既有理论研究和分析示范,又有实际操作演示,大大缩短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进程,有利于快速提高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帮助师范生或在职教师单独训练,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微格教学主要有以下三个功能:

3.1针对

微格教学具有特定的条件和特指的目标范围,教学内容是针对某一教学环节进行单独训练,一段时间内只训练一种技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如设问教学技能的训练,设问就是设置悬念,做得好就能打动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巧妙的提问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始终关注于一个特定的学习范围。建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微格教学课上只做一个环节、只练一种技能,可以让被训练者能在较短的时间掌握所教内容,也让指导者容易对被训练者的行为尽快做出评估和反馈,大大提高被训练者的教学能力,改善了被训练者的学习效率。

3.2实践

微格教学是一种实践操作性很强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学实践训练,可以把教学的理论方法和教学的具体操作,用最简单的形式展示出来,便于被训练者掌握与运用。微格教学的授课时间较短约二十分钟,在二十分钟内要求被训练者将某一环节的教学内容、教学技能完整呈现。受训者可以反复练习、观看自己上课录像,在经过指导教师的集中精力观察和评价、反复指导,有利于受训者教学技能的不断提高。微格教学的实践性同时也加强了理论和实践的联系,帮助被训练者能够很快的适应实际教学,简化未来音乐师范生的教学实习过程。

3.3反馈

微格教学模式中的教学反馈环节是非常重要的。准确及时的教学反馈评价对提高教与学的效果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每一次微格教学实训之后,指导老师通过回放录像、讨论等方式向学生积极反馈相关信息,与受训者一起分析整个试讲过程,找出其的错误,帮助受训者改正错误和不良习惯之后,再一次请受训者试讲。这种不断循环、不断反馈的训练方法,可以大幅度提高受训者的授课水平和心理素质,对其今后的教学行为起到显著的作用,使受训者充分感知自己在练习中的行为和表现进而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综上所述,对音乐师范生教学技能采用微格教学训练方式,是音乐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方式,弥补了对音乐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的不足,可使学生教学技能训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对音乐课堂教学的研究进入到了微观的层面,让教学技能的培训内容、范围和效果科学化、规范化,使技能的培训和评价具有可观察性、可记录性和可操作性,快捷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为他们将来从事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使之成为学习研究反思的创新型音乐教师,也为改进与提高音乐学科的教研工作开拓了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1】袁善琦.音乐教学技能[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樊卫生.利用微格教学提高师范生教学技能[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04).

【3】郁正民.音乐微格教学法[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篇8

地方民歌在地方声乐教学中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它能增强学生学习民族文化的自信心,民族文化复兴与弘扬与继承的呼声日益高涨的背景下,民族音乐资源会越来越深入到高等教育院校的文化课堂,并且会更为丰富,使用新的教学方式并得到大学生的喜爱与认可。地方民歌有着内容丰富和题材的广泛性和对演唱技巧的要求,同时也是现代民族声乐发展的丰富源泉,增强学生自豪感,刺激学生学习地区民间文化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民族音乐知识,提升学生的演唱技能。

二、地方民歌高校教学的现状

近些年,普通的高校艺术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从2003年至今,已经有中央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等多所高校陆续被批准试招收高校艺术教育方向的硕士研究生,所以就加快了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师资培养的步伐;很多普通高校声乐教学积累较为丰富和教学实践扎实,声乐教学理论研究已经有很大程度的基础,艺术实践活动也逐渐丰富充实,但是在地方民歌的教学方面,依然存在着很大的漏洞,根据王仪涵2014年在《广西地方民歌在高校音乐专业教育实践路径研究》中的实地考察,我们可以知道地方民歌在高校声乐教学中主要受到以下限制:

(一)地方民歌课程设置单一。王仪涵调查的五所学校只有仅仅两所学校按照家教育部下发高师本科《教学计划》,完成了教学计划,其它学校都有课时不达标、课程名称不统一、课程开课学期不符合规定等一系列问题,地方民歌所设置的课程在教学方案中仅处于选修、辅助,并未列入主要专业基础课程;大多数院校声乐课程设置缺乏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课程结构单一。

(二)学生对地方民歌学习积极性不高。音乐专业学生对地方民歌文化的喜爱程度一般,原因是由于学生自身对地方民歌的鉴赏能力较差,对地方民歌的学习兴趣不高;另一方面,高校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学校音乐教育对学生对地方民歌学习兴趣的引导失去了主动权,教学模式陈旧,地方民歌教育研究与实践脱节等。

三、地方民歌进地方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篇9

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在这段时间的工作中我们通过努力,也有了一点收获,我们要做好总结,写好述职报告哦。怎样写述职报告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音乐教研组述职报告范文参考,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音乐教研组述职报告范文参考一

本学期,学校音乐教研组能按照学期计划,认真贯彻落实《音乐课程标准》,体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音乐教师的教学素养和教学水平,在教务处的指导以及我组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较好地完成了本学期的各项工作,现就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工作

1、组织学习,制订计划。

开学初,组织全体音乐教师进行学习,共同探讨。全体成员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及新教材,根据本学期本册知识体系,注重知识与知识、单元与单元之间的联系及教材的应用性制定教学计划。

2、认真备课,优化课堂结构。

根据教务处制订的备课格式,认真备课,音乐教师能做到认真分析教材,分课时备课,突出重、难点及解决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各年级段的特点,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低年级的音乐课资料丰富、充满情趣,教师能做到用语言优美,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达歌曲的资料,让学生充分活跃起来;中高年级在注重歌唱教学的同时,突出欣赏和乐器进课堂教学。在整个课堂音乐教学中,有的教师还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难点。

3、在教务处的指导下,认真抓好教学常规工作,开好每一次教研组会议,检查督促备课、按要求撰写教案,进行教学常规的规范和检查,对发现不足之处立即纠正。

4、抓好培训学习。本组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自己订阅各类有关音乐教学的刊物进行自学。用心参加学校组织的有关业务学习,开展听课活动,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二、课改教研工作

1、用心参与学校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围绕本组课题,结合课堂教学进行课题实践,本学期全组有4位老师参加魅力课堂屏蔽,受到听课老师和教研员的认可和好评。

2、开展校本课研工作。今年音乐组的兴趣小组开设了舞蹈、合唱、鼓号队,各兴趣小组教师都能按照学校要求认真备课,上好每节课。

3、进行学生评价改革尝试。根据上学期制订的音乐组考试评价改革方案,全组教师进行了考试评价改革尝试,更全面、客观的评价每位学生,发掘他们的闪光点,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以上是我组教研工作总结,我组会不断努力,提高本组的教学潜力,争创一支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的队伍。

音乐教研组述职报告范文参考二

本学期,学校音乐教研组能按照学期计划,认真贯彻落实《音乐课程标准》,体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音乐教师的教学素养和教学水平,在教务处的指导以及我组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较好地完成了本学期的各项工作,现就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工作

1、组织学习,制订计划。

开学初,组织全体音乐教师进行学习,共同探讨。全体成员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及新教材,根据本学期本册知识体系,注重知识与知识、单元与单元之间的联系及教材的应用性制定教学计划。

2、认真备课,优化课堂结构。

根据教务处制订的备课格式,认真备课,音乐教师能做到认真分析教材,分课时备课,突出重、难点及解决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各年级段的特点,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低年级的音乐课资料丰富、充满情趣,教师能做到用语言优美,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达歌曲的资料,让学生充分活跃起来;中高年级在注重歌唱教学的同时,突出欣赏和乐器—口琴进课堂教学。在整个课堂音乐教学中,有的教师还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难点。

3、在教务处的指导下,认真抓好教学常规工作,开好每一次教研组会议,检查督促备课、按要求撰写教案,进行教学常规的规范和检查,对发现不足之处立即纠正。

4、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家长开放日任务。李善意、陈丽静、施榕几位教师都进行了精心准备,认真备课。音乐组安排了开课老师的听课、评课活动,对公开课进行质量把关,几节课在家长开放日上都受到听课家长的好评。

5、抓好培训学习。本组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自己订阅各类有关音乐教学的刊物进行自学。用心参加学校组织的有关业务学习,开展听课活动,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6、抓好本组的师德建设。本学期利用业务时间组织组员进行师德规范学习,要求组员严格遵守教师道德规范的要求,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讲带侮辱性的伤害学生身心的话;正确对待特殊生,遇到突发事件能冷静对待,理智解决,体现为人师表的良好素质。

二、课改教研工作

1、用心参与学校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围绕本组课题,结合课堂教学进行课题实践,本学期全组有4位青年教师上了探讨课,受到听课老师的认可和好评。此外,由夏青老师指导、陈晓华老师执教的综合音乐课——《我的家在日喀则》,还参加了福建省新课标录像课比赛,由于课程设计新颖,贴近课改精神,该课全省一等奖的好成绩。都组织组员撰写有关课题的阶段小酷,取得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2、开展校本课研工作。今年音乐组的小本课程开设了舞蹈、合唱、号队、京剧、越剧班,各个校本班教师都能按照学校要求认真备课,上好每节课。此外,京剧班的同学的节目还走出校门参加了多项交流演出,如:开学初九月份,学校京剧班的同学参加了福建省庆祝教师节大型文艺晚会演出;11月份参加了福州电视台“酷酷小童星”才艺展示节目录制;12月份参加了第xx届全国“华夏园丁大联欢”代表欢迎晚会演出。为了保证节目的质量,音乐组的教师加班排练,组织了多场专题会议、走场、彩排,付出了辛苦的劳动。几场演出获得了巨大成功,小演员们精湛的唱腔和精彩的表演,受到领导、来宾的热烈欢迎和一致好评,在全省引起很大反响,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拓宽了路子。

3、进行学生评价改革尝试。根据上学期制订的音乐组考试评价改革方案,全组教师进行了考试评价改革尝试,更全面、客观的评价每位学生,发掘他们的闪光点,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4、举办学生特长展示音乐专场比赛。为了给学生更多展现自我的舞蹈,音乐组配合学校德育处,在本学期十一至十二月份举办了舞蹈、器乐、声乐三个门类的音乐才华展示比赛,透过组织报名、预赛、决赛,共有一百多名学生在比赛活动中获得好成绩。透过活动,让学生额树立了自信,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音乐教研组述职报告范文参考三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之间学期又将结束了。回顾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是极其繁忙而又琐碎的。这半年来,音乐教研组在校长室及教导处的正确领导下,在每一位音乐教师的大力协作下,顺利完成了学期初定的目标,取得了较为令人满意的成绩。现将本学期的教研活动作如下总结:

一、认真组织音乐教研活动

本学期,音乐教研组在教研活动中继续认真贯彻《艺术课程标准》,以深化课程改革为核心,深入研究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组织了一系列与之有关的教研活动。如学习《让音乐课堂成为充满艺术灵动的音乐之旅》、学习研讨《静悄悄的革命》等教研资料,让教研组的每一位老师都能在教研活动中学习到新的教学理念及优秀的教学方法、手段,来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更好地适应课程改革。

二、认真备课,优化课堂

刻研组内还透过公开课、研讨课、参赛课等活动来进一步提高老师的教学潜力。本学期戴俊老师率先带头,在学期初的句容市音乐教研活动中执教了示范课《绿叶》,受到了与会老师的一致好评。冯丽老师结合音乐教研的目标,送教石狮小学上了音乐研讨课《颠倒歌》,在向家长开放活动中,开设了《大鹿》,以其新颖的教学理念受到听课老师的好评。韩利、孙君老师也分别在组内上了《共同拥有一个家》和《买菜》的教研课。在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优活动中,冯丽、韩利获得一等奖,孙君、戴俊获得二等奖。冯丽老师还被教育局评为“教坛新秀”。在对华阳片教学开放活动中,韩莉老师的《神奇的节奏》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可,在此基础上,再接再厉,认真参加了镇江市信息技术在课堂的应用比赛活动,透过参赛,使她在教学业务上有了长足的进步。

三、教育教学研究硕果累累

冯丽老师撰写的教学论文《音乐属于每一个孩子》在获得镇江市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一等奖的基础上,又送江苏省参加比赛并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在镇江市中小学“新课程、新课堂、新走向”优质课评比中,韩利老师获得一等奖,樊国娟老师获得三等奖的好成绩,樊国娟在镇江市第四届教育科研优秀案例评选中荣获二等奖。戴俊老师还获得“句容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的称号。

四、用心开展兴趣活动,参加小学生文艺汇演。

在认真开展好教研组工作的同时,音乐教研组还配合学校工作,用心举行校园艺术节,透过各项文艺活动来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也为我校挖掘了一批艺术新苗。活动的成功举办和音乐教研组的各位老师的努力协作是分不开的。在句容市“新苗杯”器乐比赛中,韩利老师辅导的学生获得好成绩,她本人也获得了指导老师奖,同时还被授予“江苏省音乐考级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在“华阳中心小学首届教师故事讲述大赛”中,韩利老师也荣获一等奖。

本学期的活动,是参加了句容市小学生文艺汇演。各位老师利用自己带领的兴趣小组的成员,经过精心的策划,充分的准备,刻苦的排练,精选了四个节目参加比赛。在汇演中取得了三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的优异成绩。《鼓风》《快乐的小猪》还获得了创作奖,孙君等五位老师也获得了指导奖。其中,拉丁舞还被选中在镇江市文艺展演中演出,并录制了光盘参加江苏省的比赛。

篇10

在这样的认识和背景下,一些以理工科为主的多科性大学,进行学科结构调整,开设了艺术类专业,通过不同类学科的学科渗透、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认知观念的交流,开发学生创造性意识,促进全校学生素质教育水平的提高。

一、理工科院校中艺术类专业的自身建设

1、理工科院校开设艺术类专业的意义

对理工科学生进行艺术教育举足轻重。作为理工科大学的艺术教育,不是培养专业的艺术家,它是要通过这种艺术技能、知识和修养的培养,提高审美境界,从而促进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如果偏离了这个轨道,艺术教育也就失去了正确的方向。

对理工科学生进行艺术教育有助于培养与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高等教育明确了大学生应具有的素质内涵,即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并将文化素质教育概括为:文、史、哲的基本知识、艺术的基本素养、我国和世界的优秀文化成果。

2、理工科院校开设艺术类专业存在的问题

理工科院校开设艺术类专业,主要遇到课程教学计划部分背离专业特点、过于理性的管理模式客观上抑制了创作思维的产生、评判标准的统一化将阻碍艺术学科的发展这几个问题。

理工科采用分散式教学计划,同时开设很多门课程。而艺术类学科的专业特点决定了其教学形式、教学手段,教学管理、教学秩序等与工科类院校完全不同,它采用分段式教学计划,让学生在相对集中的时间段进行系统学习和创作。在这特定的时间里学生的创作思维和状态不必受其它课程的干扰,创作思维有相对的联系性。艺术创作与教育的核心和主张,都是以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目标的。自由、宽松、活泼的课堂氛围及校园教学秩序,是保证创造性思维培养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条件之一。所以,艺术专业的教学管理和教学秩序,应该是在遵守学校公共秩序的原则下,予以学生更多自由、更加宽泛的个人学习、生活及创作空间。所以,理工科院校中教学计划的制定,应当充分考虑那些与工学性质不同的学科和专业。

工科院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建立起了以自己学科为准则的学科体系,并形成了一套完备的学科评估标准。艺术类专业在自己的学科建设过程中的许多的量化指数都按照工科的标准审定,那么,归属于人文学科体系的艺术学科,在以自然学科体系为基准的评估体系下,就明显失去了公平合理的机会。因此特别需要注意制定适合艺术类专业的评估体系。

3、理工科院校如何培养优秀的艺术类本科生

首先,学校决策层要转变观念,明确艺术类专业的办学定位和指导思想。同时各艺术专业的负责人应该用办学成绩和效果,通过培养优秀学生、多出作品、出好作品来为学校获得良好的社会声誉,进而逐步转变学校决策层的观念。

其次,尊重艺术专业的教学规律,科学制定适合艺术专业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单独安排公共基础课,避免发生因专业特殊性而引发的专业教育与公共基础教育的矛盾。

再次,充分发挥理工科专业的优势,充实和完善艺术专业教育的培养体系,真正办出理工科院校艺术专业的特色,培养出具有差异化特色的优秀毕业生。

最后,切实为艺术生做好成长平台建设,探索分层次教育的新途径,为不同学生的成长搭建不同的平台,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的平台中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二、开设艺术类专业对于理工科大学的影响

1、开设艺术类专业对整个学校教育环境影响的价值

大学校园的显著特点是通过各种教学设施。诸如有丰富藏书的图书馆,先进的基础和工程实验室,各种大小的学术报告厅,现代化多媒体教室,功能齐全的学术活动中心以及相关的各种活动,为课堂教学、学术报告、知识竞赛、实习实践、文体活动、艺术欣赏等营造一种浓郁的人文和学术氛围,让学生浸泡在这个氛围内获得潜移默化的全方位的心灵和智慧滋养、发挥人才培养的“泡菜效应”。使得学生在感性认识基础上进行一种渗透性、养成性教育。通过人文环境的造化,使学生通过体验、内化、自悟达到精神滋养、心灵升华和气质养成的目标。这种大学人文环境的构架就包括文学、历史、哲学和艺术教育。

学校教育环境也包含校园文化,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是通过一定的物质环境和精神氛围,使学校所有成员在学校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包括学校最高目标、价值观、校风、传统习惯、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在内的精神总和。一个生机勃勃的的大学校园,离不开各种各样的文化艺术活动。艺术专业发挥其专业优势介入校园文化活动中,丰富了其艺术表现形-式,引领其它学科的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提高了校园文化艺术活动的水准。而校园文化活动又为艺术专业学生实践学习搭建最直接的舞台。艺术专业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良性互动,互为促进,提升了校园文化生活的内涵与品位。以艺术专业引领的文化艺术活动是对外树立学校整体形象,提高社会认知度的一支主力军,是对外宣传的窗口。校园文化作为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建设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交相融合,石油大学一直坚持探索在理工科大学开设艺术类专业的办学宗旨和思路,对学生文化素质的教育放在总的培养目标下进行整体规划,把艺术教育课程纳入正规的教学计划。根据教育部下发的《全国普通高等院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学校为全校本科生设立了声乐、器乐赏析、舞蹈、视唱练耳、基础乐理、和声学、曲式与作品分析、复调音乐、民族音乐、中外音乐史、音乐美学等10多门公共选修课,要求学生修满1-2个学分。

学校把音乐教育与校园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使两者在教育的职能上实现互补,相互促进,从而大大提高校园文化开展的实效。为满足理工科院校的学生多方面的艺术需求,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音乐系师生利用节假日举办各种主体文艺活动;定期举办毕业生和教师的专场音乐会;每年展开以音乐系为主其它院系参与的以校园文化为主题的晚会;参加校外的各种文化交流活动和比赛,展示学校音乐教育水平;请专家或艺术名流来校兼职和讲座等。还根据石油大学的行业特色,突出“石油”特色,形成了本校的石油特色音乐艺术。

2、开设艺术类专业对理工科学生的影响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对大学生人才培养的最重要的培养。人们知道,人的大脑由左、右脑构成,其左右脑的功能各不相同。常称左脑为“理性脑”。它主管人的语言、阅读、书写、计算和逻辑推论等。常称右脑为“感性脑”。它主管人的视觉、知觉、想象、做梦、模仿、音乐欣赏、情感等。如果左右脑配合默契,两者可达到每秒传递400亿次脉动信息。比如当你和朋友交谈时,左脑在细心领会对方语言和行为的含义,右脑却在注意谈话的音调、表情、举止、姿势和情感。

大脑左右两半球的和谐配合和发展是创造性思维活动得以正常进行的前提。而右脑功能的非言语、形象化和直觉性特点却更适合创造性思维。右脑越活跃,形象越丰富,形象之间通过联想机制也越容易产生新观念和新构想,再通过左右脑良好的传递机制,则在左右脑会出现新观念、新构想,即直觉、灵感或顿悟。文艺复兴时期,由于绘画艺术的发展,改变了知识的纪录和传播方式,从而极大地促进了科学家思维的突破。比如,伽利略用图表形象地体现出自己的思想,从而在科学上取得了革命性的突破。而他同时代的人使用的还是传统的数学和文字表达方法。

还要强调的是尽管左脑主管思维,但是有成就的科学家思维活动并不纯属左脑思维。美国学者詹姆斯·沃森所著《双螺旋线》一书中指出,遗传生物学家发现DNA结构的思维过程,就是一个典型的右脑思维过程,是依靠视觉和灵感的结果,并不是逻辑推导的结果,因为当时并没有充分的试验材料来供他们推理。在航天科学中许多重大的科学决策也都是靠右脑思维的方式来解决的,因为宇宙空间对整个人类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科学家只能凭想象和直觉进行探索。这充分显示人类思维“不可思议的艺术性”,这种“艺术性”就启迪人们开发创造性思维,不只要开发左脑,更要重视开发右脑及其左右脑的协调配合性。艺术的欣赏、艺术的实践都会对人以美好心灵的启迪,都会焕发对生活追求、对人民、对国家忧患情感的激发。“唤醒”人的潜在意识的激发,而产生意想不到的灵感。这种灵感使得很多科学家取得了科学的重大发现。但灵感需要激发和启迪,需要培养,因此在对学生的教育中,就要利用各种教学方式有效的开发右脑及其左右脑联系的功能,而对理工科学生开设艺术类选修课,进行全面素质培养,即是很好的办法之一。融合专业素养和技术特征,完善人格。

3、开设艺术类专业对艺术类专业学生本身素质的全面提高

西安石油大学艺术系建系十多年来,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艺术系开展评教赛教活动,如:公开教学、专家评教、同行评教、学生评教等活动。每年定期举办声乐、钢琴、器乐教师专业技能汇报音乐会。先后聘请中央音乐学院声歌剧系赵登营教授,聘请旅美男中音歌唱家孙禹先生,乌克兰功勋演员女高音歌唱家卡列文一微拉教授等为客座教授进行了一系列的各项学术交流活动;邀请德国奥斯拉西里克音乐学院著名钢琴教授皮特一菲洛丽安夫妇作为期一周的钢琴教学及学术交流活动。这些有意义的学术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同时音乐系每年利用暑假都要派出师生艺术小分队,到油田的生产第一线去义务演出,在慰问石油工人的同时,学生也学到了石油工人“三老四严”的工作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