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营销传播的理解范文

时间:2024-02-28 17:57: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整合营销传播的理解,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整合营销传播的理解

篇1

关键词:整合营销;传播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3008401

营合整销传播的核心思想是将与企业进行市场营销有关的一切传播活动一元化的过程。一方面把广告、促销、公关、直销、CI、包装、新闻媒体等一切传播活动都涵盖于营销活动的范围之内,另一方面则使企业能够将统一的传播资讯传达给消费者。

1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在中国应用的现状与问题

整合营销理论是一种方法论,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理论。这一理论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中国绝大部分企业没有进行过整合营销传播的实践,国内对这一理论做出贡献的人不是在企业界,而是学者与研究人员,整合营销传播对中国的企业来说成为了高深莫测的纯理论。这样的背景从一开始就导致其在中国的根基不稳。

整合营销传播的有关理论自20世纪90 年代初由学者引入中国以来,企业界一直很关注这一理论,不断学习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但是相当一部分企业并未真正理解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内涵,未考虑中国市场和国外市场的实际差异,生搬硬套,导致理论在中国的实践屡屡受挫。正由于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在中国缺乏实际应用的成功案例,很多企业在建立适合自身的整合营销传播计划时难以拿出有效的措施。就中国企业运用整合营销的实例及中国现在的经济市场环境来看,整合营销传播在中国企业的发展现状有如下特征:

1.1缺乏整合营销传播观念

在我国学术界,整合营销传播也只是一个理论,并未形成相应的理论体系和专门的研究体系,高校也没有设置相关专业来培养专业人才,所以这一理论未得到系统的推广和广泛的应用。

更多企业只是听说过整合营销传播,想在实践中尝试一下,实际上仍然奉行的是推销至上、以企业为中心的营销观念,这与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整合营销传播观念和策略是相互矛盾的。

有些企业虽然很早就知道整合营销传播的概念,并在市场上进行整合营销传播实践,但对其内涵认识不深,有的甚至理解有误,将之与传统营销传播混为一谈,也未能全面培养能够全面掌握IMC的人才和担当这一业务的人才。

1.2企业内部机制不健全

从企业内部环境来看,整合营销传播是以成熟的企业为基础的,这些企业经过长期发展,积累了丰富的消费者资料,拥有庞大的数据库,并且形成扁平式组织结构。如果没有对数据统计的深刻认同和建立在这种认同基础上的企业文化支撑,整合营销传播是不可能发挥功效的。而中国的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基本上以垂直式组织结构为主,营销决策部门和其他部门在组织中地位相同,在决策中无法对其它部门产生影响。在这种诸侯割据,各自为政的构架下,每个部门领导都强调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并为自己力争更多的促销预算。因此,企业的营销决策变成各部门争论不休的局面,造成营销传播部门很难统领全局,对外形成“一种声音、一种形象”的格局。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有限的促销经费“公平”地分给各个部门,根本不能得到有效的使用。

调查发现,企业内部机制不健全是影响整合营销传播实施的重要因素之一。整合营销传播不是一种简单的工具,一旦企业导入,会引起企业文化的调整、决策机制重构,利益集团制衡等方面的碰撞和重构。而实施的最终效果如何还待考证,因此很多企业抱着保守的态度,并不愿意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加之对这一理论的片面理解,仅仅只在企业内部设立一个形同虚设的“整合营销部”或类似部门,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1.3缺少专业机构

中国的市场正处于由渠道竞争向品牌推广的过渡阶段,这一时期,对整合营销传播的需求不足,并且各种媒介手段的发展也不平衡。除广告业之外,很多行业才处于起步阶段,比如公关业尚需要解决专业化和本土化的问题。就企业内部来看,企业中负责某一功能性沟通的人员一般不熟悉其他的沟通工具。在选择外部媒体的时候,往往挑选经常合作的专业公司,并形成长期战略伙伴关系。从这个角度看,是否有足够多的成熟的整合营销传播机构来配合执行,是整合营销传播在中国发展的又一难题。中国目前还缺乏有能力实施整合营销传播的专业公司。

2中国企业应用整合营销理论的对策与措施

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发源于西方,建立在西方成熟市场的基础之上。这一理论引入到中国来后必须接受“本土化”改造。我国应理性的面对全球经济所带来的机会与威胁,再充分的发挥我国的优势资源,同时合理规避劣势。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企业在这个营销时代获得长足的发展,而不至于陷入整合的迷局。

2.1建立测定效果的指标体系

整合营销传播的效果对企业来说更是尤为重要,如果实施结果不能进行测量,企业就无法计算投入和产出,其带来的好处就难以证明。所以,整合营销传播应可用于测定

潜在消费者的态度和行为变化,如对消费者接触到营销传播后为获取更多信息而打来的电话、寄来的邮件、访问商场等行为进行。一直以来,最流行的就是测量大众媒体的到达率或收视率、顾客对产品和企业的认知率、品牌的记忆力等,并以此为技术指标评估传播的效果。但这些指标更多反映的是整合营销传播的接触效应与心理效果,实际顾客对产品的购买的状况可能远远小于指标的估计值,因而放大了成本效益,很难对实际的销售业务提供指导。因此,应从财务效果层面考虑指标的建立和评估。通过对各种传播手段的财务成本和收益的评估,使企业更加了解每个传播行为,甚至针对每个特定顾客的效果和成本,从而更加有效和有针对性地调整传播策略、组合传播方式及企业资源配置。

2.2建立独立的整合营销传播部门

企业在推行整合营销传播时,建立独立的整合营销传播部门是非常必要和有用的。这个部门应配备一批高素质的专业人员,不仅能熟练地操作业务,而且能够协调和统领其他各相关部门。在整合营销传播部下面应设扁平化的部门结构,有助于整合营销传播部进行统一管理。这有利于专业地领导、协调和实施整个公司的品牌管理和整合营销传播工作,而不是分散地、浪费资源地进行传播工作,尤其是品牌管理工作。

中国的企业如果想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取的一席之地,就一定要从根本上来理解整合营销传播的意义,还要认识到整合营销传播在未来对中国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并且要求中国企业从实际行动出发通过整合营销传番来为企业节省开支,增加利润。只有这样,中国的企业才能在实践中逐渐摸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方法和理论。

参考文献

[1]Baron D.P Integrated Market and Nonmarket Strategy inClient and Interest Group Politics[J].Business and Politics,1999,1(April).

[2]David P Baron.Private Politics,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Integrated Strategy[J]. Journal ofEconomics & Management Strategy, 2001,10(1).

[3]马宁.强生与联合利华全球两大日化帝国的品牌行销策略[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4]邓建华.企业营销战略新趋势[M].商务营销,2001,(10).

[5] 宁昌会.整合营销[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0.

[6] 李世丁.整合致胜[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1.

[7] 唐·E·舒尔茨.整合营销传播[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2.

[8] 黄鹂何西军.整合营销传播在中国的实施现状分析[J].广告大观(理论版),2010(4).

篇2

有着“整合营销传播之父”美称的唐·舒尔茨博士近日受长江商学院之邀,携夫人为EDP首期长江传媒高级管理文凭公开课程传授“整合营销传播与品牌管理”。本文作者对他及他的夫人、知名品牌专家海蒂· 舒尔茨进行了专访。

记者∶能谈谈您创立、发展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经过吗?

唐·舒尔茨∶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美国广告业联合会和广告人联合会的一些人找我和他们一起研究将这个理念引入美国,我的研究就此开始了。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其实是大家共同努力的产物,广告人、广告公司、学术界一起的合作成果,而我代表的是学术界,这个研究大概经历了15、16年的时间。

记者∶作为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创始人,请您谈谈现在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有什么新的发展。

唐·舒尔茨∶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电子技术使得网络、移动电话等飞速发展,这些都改变了传播方式;还有一个就是在品牌和品牌建立上,在1993年,我第一次写《整合营销传播》这本书的时候,还没有商用网络和Internet,而现在已经非常普遍了。

记者∶最近出版的新书有没有对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做新的发展?

唐·舒尔茨∶今年在中国面世的《整合营销传播∶创造企业价值的五大关键步骤》是对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创建以来到现在的一个拓展和提升,向大家介绍现在的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及现在的大环境。

海蒂·舒尔茨∶不论是中国企业还是西方的跨国公司,都在努力尝试着其营销传播活动的快速变革,也就是在使雇主、经销商和雇员具备全新的、顾客导向的市场视野的同时,去应对不断变化的客户及其需求,提升与客户交往过程中的对话和互动的技巧,这是本书和第一本书《整合营销传播》的不同之处。我们最近出版的一本新书《品牌琐谈∶品牌与品牌化建设之智愚》还没有翻译成中文,这本书主要讲的是有关品牌和品牌建立“要做”和“不可做”的事情,介绍一些品牌和品牌建立的故事和准则。

记者∶您如何看待中国广告业近年的发展?

唐·舒尔茨∶我想,中国广告业的发展业异常迅速,这一部分是因为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后稳步发展,而中国企业也在迅速扩张。前不久我们在上海举办过一个讲座,大家的反响和我们在美国、澳大利亚、英国讲座时一样,可以说,在广告业上,中国和其他国家的知识是在同一水平上的。

记者∶请您给“中国制造”的产品如何提升国际品牌形象提些建议。

海蒂·舒尔茨∶品牌是一种理解、感知,中国企业急需改变的是“中国品牌是什么”的概念。事实是,中国能生产品质优良的产品,但是人们的认知还没有跟上,这些消费者没有意识到像惠普等知名品牌的很多产品是在中国制造的。中国产品的质量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只是人们的理解、感知没有跟进,品牌和形象没有建立起来。像中国的联想收购IBM-PC部门这样的举动,可以让联想有个更高的姿态,有助于提升中国企业和中国产品的国际形象。

记者∶近几年,您在北大、清华都教授过整合营销传播课程,您如何评价中国该领域的发展?媒体的整合营销传播有何特别之处?

唐·舒尔茨∶我们在长江商学院教的这些学生是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传媒人士,其他只是普通的听众。我们从2001年开始在中国授课和演讲,每次回到中国都发现,学生们的水平在不断提高,他们有能力、有学识、有技术。四年的时间里,我印象深刻的是中国学生的能力和技术水平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每次来都可以看到中国学生的素质在不断提高,中国整合营销传播的发展势如大潮,令人鼓舞。

篇3

[关键词] 中小企业 品牌塑造 整合营销传播

中小企业是推动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国的中小企业在解决就业问题、加快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据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小企业司副司长王黎明介绍,截止到2006年年底,我国中小企业从数量上讲已经达到4200多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以上;经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数量460多万户,个体经营户3800万户。中小企业所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全国国生产总值的60%左右,生产的商品占社会销售总额的60%,上交的税收已经超过总额的一半,提供了全国80%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

一、中小企业品牌塑造现状

然而在营销观念引领发展的今天,中小企业由于先天不足,包括政策法律支持不足、政府管理体制不健全、融资能力有限、社会化服务体系缺失等,和后天失养,包括如人才匮乏、管理水平低、技术落后、营销观念弱等,导致其发展遭遇复杂的主要来自环境、战略、策略和执行性四个方面的程度不一的营销阻力。其结果是导致我国中小型企业的整个发展过程是大批涌现又很快消亡,经过市场洗牌长期生存和发展的企业不多,能成功塑造品牌的中小企业更是寥寥无几。基于此,在一些研究结论中有学者提出了反品牌言论,甚至有人提出“品牌消亡论”,使得中小企业对于要不要创品牌、如何创品牌充满了困惑。

二、中小企业品牌塑造的必要性

实际上,没有强势品牌支撑的“市场”必然缺乏稳定性,也就是说,品牌是企业可持续发展最有力的保障,只要企业存在就需要做品牌。回溯中小企业的源起,在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一般来说,其创建成功大多是依赖对市场机会的迅速有效识别,通常表现为应用市场细分方法寻找到大企业留下的市场空白,或者是通过产品创新开拓了市场。在市场激烈竞争、信息传达快速的今天,产品之间差异性减少,同质性增大。这决定竞争胜负的关键集中在消费者对于商标乃至企业本身特殊性质的印象之上;另外,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消费者购买行为追求的是“实质利益+精神和心理利益”,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相对于产品给消费者带来的具体效用,消费者更注重产品后面的企业形象和产品声誉。因此,不单大企业要做品牌,中小企业更要通过品牌塑造求生存、求发展。

三、中小企业的整合营销传播观念

营销是动态的,品牌的形成也是循序渐进的,是不断积累的过程。中小企业由于财力有限很难开展大规模、强力度的营销传播活动,所以中小企业的品牌传播一定要系统化,规范化,持续化,否则不但效果集中性弱、而且即使有一时的效果也容易被消费者淡忘。小企业如何根据自己的实力开展营销活动、传播营销信息,也不妨拿来整合营销传播的观念,量体裁衣地运用于企业营销活动。

整合营销传播(IMC: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m,catlon)的研究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开始,从理论上系统地阐述始于美国西北大学舒尔茨教授1993年出版的《整合营销传播》一书。整合营销传播作为理论概念,在其实际应用以及走向国际化和更具普适性的过程中,来自执行层面的障碍以及操作过程中的困惑始终没有消失。舒尔茨的障碍主要来自战略层面和战术层面的抵牾和难以界定,进而导致了操作中整合价值观念没有得到充分展现;相对于舒尔茨多年来一直努力寻求的战术运用步骤而言,邓肯的障碍更大意义上来自于他对整合营销传播作业范围的扩大,邓肯试图使整合营销传播得到普遍运用,主要措施就是在根本上改变组织的体制和优先顺序。从本质上说他和舒尔茨所犯的都属于思维方法错误,其共性在于他们都试图为整合营销传播寻找某种简约化模式。有鉴于此,著名德国学者,瑞士巴赛尔大学经济系及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曼弗雷德,布鲁恩教授将整合的理念提升到战略性、艺术性的政策层面。他认为整合传播的核心是整合传播战略方案,以此“连接企业所有内部和外部的传播工具,把各种传播源组合起来,打造一个完整统一的企业形象。”因此他的研究摆脱了整合营销无限度的外延,着力于从企业传播的不同层面全方位研究。

本文沿用布鲁恩教授的观点,将其观念应用于中国市场中小企业这一特定组织群体,研究这一群体运用整合营销传播的理念和导人思想。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整合营销传播没有那么大而空,也不是事无巨细统统包容,它更多的是一种营销管理重点的转移和营销观念意识的建立,通过抓住整合营销的关键环节,采取切实有利的措施塑造品牌。

四、大中小企业整合营销传播关注点的比较

对于整合营销传播的理解,本文主要沿用布鲁恩教授的观点,在传播的框架内研究,架构可用下表简单概括。图1中主要有四个部分,分别是传播方式、传播协同、传播效益和营销效果。整合营销传播强调的是企业需要统筹运用各种传播方式并以最佳组合方式,达到传播协同效果,从而使传播效益最大化,最终达到营销效果的最大化。

对于大企业来说,对资源的占有具有先天的优势,较为关注利用立体化传播手段,强调的是企业需统筹运用各种传播方式并以最佳组合方式,覆盖可能的接触点,追求通过多样化传播手段强势增加品牌曝光率。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放在传播宣传上的资金有限,如何利用有限的投入提高品牌知名度是他们的目的。那么,相应的在整合营销传播的各部分中,他们和大企业的关注点是不同的,他们应该关注的是传播的协同效果。

五、中小企业整合营销传播观念的引入

1、甄别直接利害关系人

在整合营销传播理论中,利害关系人是一个重要容。科罗拉多大学的汤姆,邓肯就主要从利害关系人的角度来定义整合营销传播。其整合营销传播的概念是“整合营销传播指企业或品牌通过发展与协调战略传播活动,使自己借助各种媒介或其他接触方式与员工、顾客、投资者、普通公众等关系利益人建立建设性的关系,从而建立和加强他们之间的互利关系的过程。利害关系人又分为直接利害关系人和间接利害关系人,其中直接利害关系人主要是指目标顾客、从业人员、投资者、竞争对手等;间接关系人是指公众、社区、媒体、政府、各种社会团体等。整合营销传播是一个战略性的观点,战略性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全局性,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既没实力也没精力兼顾所有的利害关系人,只能是抓点及面,先抓直接利害关系人。如果

是大众消费品,就要进行市场细分,抓目标顾客;如果是供应链的一个环节,就要抓好上游和下游环节;如果是以通路刺激为销售和推广的,就要关注渠道组织,做好经销商会议、通路促销和终端促销;如果是专有领域产品,比如说教育软件,就要收集高校和研究领域信息,抓好学术会议、专业期刊、教育网站等传播触点。

2、确认核心营销传播方式,注重传播协同效果

相对于大企业多样性、立体化、大规模的整合营销传播战略,小企业应该更关注的是传播方式的协同效果。中小企业在进行整合营销传播时,必须讲究策略,根据产品特点和直接利害对象确认核心传播方式,利用靶心效应塑造出品牌的“统一形象”和“统一声音”。确认核心营销传播方式,是采取人员推销呢,还是以采用公关活动为主呢,或者还是以广告为主?以广告为主的话,又是以电视广播等大众传媒为主,还是以户外广告、直邮为主?报纸广告又以软文为主呢,还是以硬广告为主?许多中小企业往往采用这样一种方法进行整合营销传播,快速启动市场:企业的核心营销传播方式是选择地方有影响的大报纸做半版或整版的报纸广告,而广告又是采取软文炒作的方式为主,在每篇软文下面,则配备相应的硬产品广告;在销售终端和现场,则配合送礼品、有奖销售等等一些促销活动;在地方卫星电视台上投入少量电视广告,目的主要不是销售,而是给人一种企业实力强和营销气势大的感觉,追求的效果是有人看到过、知道就行,企业对经销商和顾客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配合企业的报纸广告和地面促销活动。事实证明,这样重点突出的整合营销传播方案十分有效。选择核心传播方式的主要标准是,该传播方式对于企业和产品成功来说,效果最好,传播成功率最高,对品牌印象的形成犀利、高效。确认核心营销传播方式的目的,是使营销传播活动集中化以获得更大的协同效果。

3、选择性整合各种传播手段

篇4

[关键词]:整合营销传播;网络营销;实施战略

整合营销传播(IMC)这一观点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美国营销大师唐·舒尔茨提出和发展的。IMC的核心思想是:以整合企业内外部所有资源为手段,再造企业的生产行为与市场行为,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实现企业统一的传播目标。IMC从广告心理学入手,强调与顾客进行多方面的接触,并通过接触点向消费者传播一致的清晰的企业形象。这种接触点小至产品的包装色彩大至公司的新闻会,每一次与消费者的接触都会影响到消费者对公司的认知程度,如果所有的接触点都能传播相同的正向的信息,就能最大化公司的传播影响力。同时消费者心理学又假定:在消费者的头脑中对一切事物都会形成一定的概念,假使能够令传播的品牌概念与消费者已有的概念产生一定的关联,必然可以加深消费者对该种概念的印象,并达到建立品牌网络和形成品牌联想的目的。

麦斯威尔是一个运用整合营销传播策略的成功者,麦斯威尔咖啡自1982年在台湾市场发售以来,一直以“分享”的广告策略塑造品牌,1986年到1988年,麦斯威尔通过随身包咖啡的上市,延伸“分享”的概念,并运用广告、公共关系、促销活动等手段,由形象代言人孙越发起“爱、分享、行动”的街头义卖活动,同年麦斯威尔随身包咖啡销量同上年相比增长50%。麦斯威尔通过不同的传播媒体传达“分享”这一核心概念,运用的就是典型的整合营销传播策略。

但仍应指出的是,虽然整合营销传播近年来已成为广告界的时髦词汇,可是整合营销传播所倡导的宣传策略并非那么深不可测,整合营销传播也并非就是一种万能的营销策略,即便是完全了传统的营销理论所倡导的4P’s营销组合思想,提出了更为合理的4C’s理论,便并不是说整合营销传播放之四海而皆准,一定就能成功,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比如受到企业文化、传播历史、传播阶段的影响,因此也不能盲目随大流赶时髦,不分青红皂白就上马立项开始实施整合营销传播策略。从另一个方面来讲,整合营销传播不仅仅只是如许多人所说的“传达同一个声音,树立鲜明的形象”这样简单,在实施过程中还要结合管理科学、消费者行为学、统计学等其他学科进行分析和决策,所以整合营销传播的具体执行过程是一门科学而绝非仅仅只是一个概念。

由于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存在着巨大的区别,在传统市场上运用自如的成熟的整合营销传播策略在面对一个全新领域的时候,还要依据新环境的特点做出适当的调整。不可否认的是在互联网上实施整合营销传播有其不可避免的劣势,但也有其优势所在,假如能够扬长避短,开拓思路,那么必然可以充分发挥整合营销传播的作用,提升企业的营销能力。

一、在互联网上实施整合营销传播策略所存在的劣势和优势

(一)存在的主要劣势

1.网络企业传播的信息容易被其他互联网信息所淹没。2.应用大众媒体进行强势促销的可能性比较小,在促销过程中主动权掌握在消费者的手中。3.由于浏览和点击的方便性,原有客户的转移成本低,网站容易流失客户群体。

(二)网络企业运用IMC所具备的主要优势

1.易获取客户行为资料。登陆的客户数目以及客户在每一个网页停留的时间、客户的浏览习惯都能够通过程序轻松地记录下来,同时还可以在数据仓库中记录下客户曾经购买的商品、购买的次数、客户的偏好和客户的资料,从而为有效分析客户的心理和行为特征提供充足的数据资源。2.传播渠道多样,如可在相关的网站、软件、报刊、电视和海报上刊登广告,还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市场活动推广公司的品牌。3.易采用电子邮件等形式实施一对一营销,还能利用虚拟社区和论坛的方式增加客户参与机会,发挥关系营销的作用,建立忠实的客户群体。4.网络广告具有互动性强、传播范围广、成本低、效率高、受众数量易统计的优点,为互联网企业提供了非常好的营销传播工具。5.上网群体的收入高,年纪轻,喜欢尝试和体验新事物,对于某种新近传播的概念往往能产生较浓的兴趣。6.所经营的信息产品所具有的独特性质使整合营销传播运用起来得心应手。由于信息产品属于“经验产品”,而且复制成本和分销成本非常低,网络企业可以通过提供免费产品的方式吸引消费者进行初次的体验,不仅成本低,而且收效快,这非常有利于整合营销传播战略的成功实施。整合营销传播不是为了传播而传播,就算是口号喊得再响,没有得到客户的购买和认可,那也是毫无价值可言的。

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在互联网上运用整合营销传播带存在着一些劣势,但是其所具有的优势远大于劣势,因此无须提心IMC在网络上运用起来会失效或者其本身就是一种赔本赚吆喝的生意。

二、整合营销传播(IMC)整合模式

所谓“整合”就是“统一”和“协调”,这种“统一”和“协调”贯穿于传播过程的前后,涵盖了公司的内外部资源。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消费者目标群体的整合,指的是细分消费者市场,分析消费者的心理特征,预测消费者的未来行为,对现有客户和潜在客户进行品牌和产品说服。二是对网络公司内部和外部功能领域的整合,指的是协调各部门在传播过程中保持步调和行为的一致。另外,外部利益相关者在公司的营销活动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往往会极大地影响到传播的效果,所以在整合过程中同样不能忽视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存在。三是对网络公司形象的整合,指的是在营销目标确定的情况下,依据网络公司提供的服务希望达到目标,对公司进行适当的定位,树立鲜明的形象,并根据顾客所反馈的意见重新确立公司的形象。四是传播渠道的整合,指的是寻找合适的传播工具,并充分发挥各种宣传媒体的优势,相互配合,协同作战。五是最为关键的一环:营销核心的整合。其涵义指的是确定营销的核心思想和核心方法,包括市场推广的口号、产品的整体特征等的统一,其整合核心必须明确、清晰和一致,并且容易为消费者所接受。

三、运用整合营销传播(IMC)的主要步骤

要成功实施整合营销传播,必须遵循科学的决策步骤,下面将进一步分析运用IMC的主要战略步骤:

第一步,确定目标客户群体,分析客户心理特点以及行为特征。需要特别提出的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网站的主要目标是吸引上网群体的注意力,当时的网络经济被称之为眼球经济,一个网站注册的会员数量的多少成为网站营销的主要任务,这往往会导致忽视不同的客户可能具有不同的价值的结果。因此,营销的第一步就是要评估消费群体的未来价值,确定目标客户群体,充分挖掘客户群体的价值,达到盈利的目标。如推广email信箱,可能按照收入和需求区分为企业用户、一般用户和学生用户,对应地,为他们提供企业邮箱、收费邮箱和免费邮箱;再如向企业公司提供收费的数据资料,向学生教师提供免费的数据资料,不同的客户群体所得到的服务应该是不同的,从低端到形成阶梯性的变化。接着是要进行客户心理的分析,这同样是成功实施整合营销传播策略的关键环节,客户对网络企业所提供服务的已有认识会直接影响到广告宣传的效果。如对Google的认识是“优秀的搜索网”,Google的传播策略就不能过多的偏离这个概念,而去宣传“真实的虚拟社区”,当然假如Google有意向这方面发展的话,完全可以结合客户对它的原有认识,制定合适的宣传主题。此外,需要强调的是在分析客户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的过程中,绝不能忽视客户数据仓库的存在,客户数据仓库以及数据挖掘技术是准确制定营销策略的科学依托。

第二步,确定整合思路,明确整合方法。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同一个阶段整合的核心只能为一个,过多的整合核心不但会使整合营销传播的战略不明晰,而且还会降低整体的营销效果,更会使下属部门和渠道商感到无所适从。整合方向的不明只能使营销传播活动一败涂地。特别是处于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同时传递过多的信息,未必能带来预期的好处,相反还会减弱只传递单一信息的效果。网络公司受其影响最为突出,要做到消费者对其传播信息印象深刻,确定单一的整合核心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第三步,选择传播渠道,限定传播范围。传播渠道要依据公司的营销目标和公司的特点进行选择,做到针对性强,宣传力度大。如欲开发青少年市场的公司可以在网络游戏上旗帜广告,因为网络游戏聚集了相当多的青少年玩家;又比如销售编程软件的公司可以在计算机论坛、程序员网站和计算机杂志上广告。这样做的好处是:传播受众比较集中,传播的范围比较小,传播的效果也比较显著。最忌讳的是选择过多的传播媒体,拉大传播的战线,比如推广网络游戏的公司不单在门户网站上购买旗帜广告,还在电视上、故事报刊上刊登广告,虽然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该公司所开发的游戏软件,但是所传递的信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都是缺乏价值的,所进行的传播工作也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

主要的目标是使更多的潜在消费者了解该公司的性质、产品的特征等等。网络企业在制定传播策略的时候也应该遵循相同的准则,依据行业的发展状况和公司的营销目标制定切合实际的传播策略。

第五步,获取客户的反馈意见,保持与客户的紧密联系,在此基础上建立客户数据仓库。做好接触管理的工作,通过email或者免费电话回答客户提出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客户资料库。同时,切忌等上半个月或者更长的时间才回复客户的email,这样做的代价是使到手的商机轻易地流失掉。

第六步,评价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不能以财务指标上的变化来衡量传播策略是否成功,因为财务指标定量分析了公司的财经营状况,却难以定性地分析传播的效果。这导致评价的结果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要委任具有远大眼光的经理负责评价的工作。评价要从传播的周期和公司的未来发展目标入手,尽量做到具有前瞻性和全局性。超级秘书网

当一次整合营销传播策略成功实施之后,很可能会很快就进入下一轮整合营销传播策略的制定,应当指出的是以前所传播的信息已经在消费者心中扎根并形成了一定的概念,完全抛弃过去的传播历史而随意制定不相关的传播策略是不可取的,甚至会影响到公司的业绩和未来的发展状况。

四、应用整合营销传播还需考虑的若干问题

第一,切忌在不分析市场状况和消费者行为特征的情况下;在缺乏以往传播历史和传播伙伴支持的情况下,盲目运用整合营销传播策略。

第二,对整合营销传播断章取义,仅从字面上的意思去理解整合营销传播的含义,往往会出现下面的错误:经常变换口号,传播策略不具连续性,结果是效果大打折扣。

第三,未考虑互联网的特殊性和公司的经营状况就照搬整合营销传播策略。

第四,仅仅抛出一个口号,缺乏规范化的执行过程和科学化的分析过程,最后仅得到华而不实的结果。

参考文献:

〔1〕Don·E·Schultz.整合营销传播.

〔2〕EstherThorson&JeriMoore,吴宜蓁,李素卿译.整合营销传播〔M〕.台湾: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8.

〔3〕张珂.浅谈整合营销传播〔J〕.广西商专学报,1998,(4).

篇5

    关键词:整合营销传播;品牌;中小企业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达到1000万家左右,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全国出口总额的60%来源于中小企业,因此,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但是,据报道,我国中小企业近五年的淘汰率为70%,约30%左右的中小工业企业处于亏损状态。原因有很多,其主要原因在于品牌建设方面存在不足。

    据上海迈迪品牌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最新的一项调查,“中小企业的品牌发展管理现状不容乐观”。一是对品牌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只有44.4%的中小企业认为品牌“非常重要”。二是大多数中小企业没有设立专门的部门进行品牌管理,只有40.7%的中小企业有专门的部门进行品牌管理。三是中小企业品牌管理不甚理想,仅有37%的中小企业制定了品牌战略,10%的中小企业设立了专职的品牌经理职位,仅有16%的中小企业对品牌进行了跟踪。

    这表明我国中小企业对品牌建设不重视,认为品牌管理可有可无,品牌的影响力和品牌忠诚度都很低。然而品牌是厂商的无形资产,品牌的价值反映了企业竞争力的大小,收益如何,同时也是企业实力的体现。品牌管理本质上就是使品牌价值保值、增值,使其充分发挥在市场上的影响力,增强企业产品的竞争力,进一步开拓市场,提高企业综合实力。因此品牌建设也成为了当今中小企业壮大的必经之路。

    一、我国中小企业品牌建设中的主要问题

    (一)品牌意识薄弱

    由于我国中小企业规模一般较小,资金不足,管理水平落后,企业生产依然停留在产品观念上,忽视品牌创立和品牌经营。有些中小企业认为做品牌是个漫长的过程,品牌建设需要巨额资金,担心没有充裕的资金进行品牌建设,因此只满足暂时产品有销路就行的市场营销短期思想,不考虑企业的长期发展,品牌意识淡薄;有些企业起步晚,底子薄,缺乏经验;有的企业面对竞争非常激烈的市场,对如何建设品牌还处于困惑状态;还有的企业就根本没考虑品牌建设的问题。

    (二)品牌定位不准

    所谓定位品牌是指建立或者塑造一个与目标市场有关的品牌形象的过程与结果,也就是为自己品牌在市场上树立一个明确的、有别于竞争对手品牌的、符合消费者需求的形象,其目的是在消费者心中占领一个有利的位置。我国中小企业品牌定位不准,表现为:有的企业不考虑自己的特点,不考虑自己资金、产品、技术、服务、营销策略等因素的制约,不能结合企业实际很好制订自己的品牌战略,在品牌的建设和管理上是“大目标,中战略,小执行”,即目标定得非常大,战略上没有基础的准备工作,在实践行为上,力度不够,支撑体系非常小;有的企业不能在准确地将产品市场细分的基础上,找出与别的企业有差异的目标市场,在进行品牌定位时,没有考虑“品牌个性”和“品牌差异化”,不知道其企业品牌“个性”和“特征”,不明确企业产品要脱颖而出,靠什么去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三)品牌策略不当

    品牌策略不当是有些中小企业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其表现主要有:一是有些中小企业在进行品牌建设的过程中,很擅长使用价格手段,经常以低廉的价格来提高市场占有率,以为这样就可以迅速树立品牌地位和提升品牌的价值。表面上看,价格降低了,有更多的商品被卖出去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消费者对这个品牌的需求增加了。这种并非基于消费者需求和对品牌认可的市场份额的增长是脆弱的,对于日益成熟的消费者来讲,单纯的价格优势已不再有强大的吸引力,对消费者而言“低价”有时还可能是虚有其表、质量低劣的代名词。二是认为广告宣传是品牌建设的最好手段,企业只注重媒体宣传,不重视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在市场营销中,广告宣传的确能够提高产品的知名度,但如果企业的产品没有树立一个好的形象,在消费者心中没有美誉度,同样得不到消费者的认可。

    (四)品牌创新不够

    品牌的生命力就在于企业的创新活动,要保持自己的品牌魅力,就必须在技术、产品、营销方式、管理模式等某一方面或多个方面进行创新。我国中小企业曾经有一些辉煌夺目的品牌,现在却失去了耀眼的光环,甚至从消费者视野里、竞争激烈的市场上消失了,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品牌创新不够。海尔品牌的成功主要在于其创新能力较强,这并不是说海尔每年有多少技术专利的申请,而是海尔品牌旗下的产品总能够开发出消费者新的消费欲望,把握市场走向并引领市场的时尚。不注意品牌创新的企业,品牌建设注定要失败。

    二、中小企业品牌建设中实施整合营销传播的必要性

    对于中小企业来讲,学习和理解现代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精华是有益的。真正的整合营销传播不只是推广与销售手段的技术组合,而上升到了整个企业如何从产品研发到顾客服务的全部经营管理链条的外向信息传播,并且传播必须统一和协调,其目的是为企业的产品销售和品牌塑造、信誉提升服务。整合营销传播是对以品牌为核心进行的营销管理与传播的一种全方位的传播协作。

    中小型企业通过整合企业传播过程产生一致感,把整合营销传播当作战术来运用。因为整合营销传播可以让广告、促销、直销、公共关系等所有的传播程序具有一致感。通过营销人员认知的整合使企业的人员产生对品牌统一的认知;对品牌形象的整合使传播的各要素在传播中始终保持一致。对营销传播各要素的整合,即广告、公关、促销、直销整合,保证人际营销传播与非人际形式的营销传播高度一致,在消费者心中产生一致的感觉。对关系管理的整合保证了企业长期、连续、一致品牌的传播。

    通过传播过程的整合,使传播效果最大化,减少交易费用。某些中小型企业认为整合营销传播就是合理运用营销或营销传播费用的方法。这些企业相信适当地减少或整合几种传播程序,企业的组织成员、业务活动和组织能力都会有改善。虽然整合后发生这种效果的情况很多,但整合营销传播的价值绝不只是减少费用,整合营销传播是合理运用营销传播和营销传播费用的方法。通过完善的整合营销传播活动,适当地减少或整合几种传播程序,使交易费用得到“自我控制”,中小型企业资源得到合理配置,特别是利害关系者的交易费用显着减少。整合可以使整个公司群策群力,高效率地回应消费者的需要。这种做法已经为业内人士认可。

    三、整合营销传播在我国中小企业品牌建设中的应用对策

    (一)从内部整合为起点,逐步建立企业CIS(企业形象识别)系统

    整合营销传播,看起来是一种面对消费者的营销策略,其实不然,没有内部营销资源的整合,就没有外部的顾客——员工的认同和支持是整合营销传播的基础。

    企业的组织结构往往是整合营销传播的主要障碍之一。因为大部分企业的传播活动的发展与执行是由企业金字塔的低层负责,传播部门远离企业的核心,而高层往往是以财务为向导,各类不同功能的“专家”——各部门经理往往从自己的专业领域出发,认为自己是最重要的环节,导致各项营销传播活动不能有机衔接。因此,要提高传播效率,必须树立中央控制的观念,建立传播的中央集权体系,如设立一个营销传播机构。尽管整合营销传播的自上而下及中央控制与时下的管理观念相冲突,但却是必要的,营销作业组织与销售组织可采用分权模式,这样可以将统一高效与分散活力结合起来。

    在完成内部形象整合后,中小企业管理者需要建立CIS系统,包括MI(理念识别)、BI(行为识别)、VI(形象识别)三个部分。其中核心是MI,它是整个CIS的最高决策层,给整个系统奠定了理论基础和行为准则,并通过BI、VI表达出来。所有的行为活动与视觉设计都是围绕着MI这个中心展开的,成功的BI与VI就是将企业富有个性的、独特的精神准确地表达给中小企业的所有利益相关者,使其对企业产生一致的认同感与价值观,使企业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得到社会的接受和肯定。

    (二)以整合传播手段为核心,选择合适的传播整合方式

    在实施整合营销传播过程中,传播的综合性、统一性、一致性、持续性、全员性、针对性,要求企业变单一传播手段为多种传播手段的综合;要坚持“一个观点,一个声音”的原则;我们的社会已从口语传播社会跨入视觉传播社会,同时面临媒体分散化、近似文盲(指人们越来越依赖符号、象征、图片、声音等传播形式获得信息)人口增加、消费者认知远胜于客观事实的现状,因此,要提高传播效率,必须使传播的信息转化成概念、影像、声音或者经验,并能清晰辨认及分类,这种分类必须符合人们既有的认知分类系统。

    整合的过程存在两个关键。一是横向的整合,这是浅层次的传播整合。要将传播渠道本身的信息传递与不同渠道有机整合,在企业在传播过程中,注意整合使用各种载体,选择适合本企业的传播方式,达到最有效的传播影响力。一个消费者能够通过不同的途径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企业信息,这样,尽管每家媒体同时在传播其他各种信息,但企业的信息都是连贯的,并且科学地整合了各种媒体,不同时间段突出了同一主题。二是纵向的整合,即深层次的整合。这才是整合营销传播的精髓,因为只有深层次地对企业传播进行整合,才能将品牌的可接受程度最大化。而品牌的美誉度和忠诚度都需要通过深层次传播整合起来。将浅层次的信息提炼加深,提炼出品牌传播的精华,即品牌核心价值,同时加强传播这一核心价值,使其在消费者心中形成深刻的印象。

篇6

关键词:整合营销传播;品牌;中小企业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达到1000万家左右,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全国出口总额的60%来源于中小企业,因此,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但是,据报道,我国中小企业近五年的淘汰率为70%,约30%左右的中小工业企业处于亏损状态。原因有很多,其主要原因在于品牌建设方面存在不足。

据上海迈迪品牌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最新的一项调查,“中小企业的品牌发展管理现状不容乐观”。一是对品牌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只有44.4%的中小企业认为品牌“非常重要”。二是大多数中小企业没有设立专门的部门进行品牌管理,只有40.7%的中小企业有专门的部门进行品牌管理。三是中小企业品牌管理不甚理想,仅有37%的中小企业制定了品牌战略,10%的中小企业设立了专职的品牌经理职位,仅有16%的中小企业对品牌进行了跟踪。

这表明我国中小企业对品牌建设不重视,认为品牌管理可有可无,品牌的影响力和品牌忠诚度都很低。然而品牌是厂商的无形资产,品牌的价值反映了企业竞争力的大小,收益如何,同时也是企业实力的体现。品牌管理本质上就是使品牌价值保值、增值,使其充分发挥在市场上的影响力,增强企业产品的竞争力,进一步开拓市场,提高企业综合实力。因此品牌建设也成为了当今中小企业壮大的必经之路。

一、我国中小企业品牌建设中的主要问题

(一)品牌意识薄弱

由于我国中小企业规模一般较小,资金不足,管理水平落后,企业生产依然停留在产品观念上,忽视品牌创立和品牌经营。有些中小企业认为做品牌是个漫长的过程,品牌建设需要巨额资金,担心没有充裕的资金进行品牌建设,因此只满足暂时产品有销路就行的市场营销短期思想,不考虑企业的长期发展,品牌意识淡薄;有些企业起步晚,底子薄,缺乏经验;有的企业面对竞争非常激烈的市场,对如何建设品牌还处于困惑状态;还有的企业就根本没考虑品牌建设的问题。

(二)品牌定位不准

所谓定位品牌是指建立或者塑造一个与目标市场有关的品牌形象的过程与结果,也就是为自己品牌在市场上树立一个明确的、有别于竞争对手品牌的、符合消费者需求的形象,其目的是在消费者心中占领一个有利的位置。我国中小企业品牌定位不准,表现为:有的企业不考虑自己的特点,不考虑自己资金、产品、技术、服务、营销策略等因素的制约,不能结合企业实际很好制订自己的品牌战略,在品牌的建设和管理上是“大目标,中战略,小执行”,即目标定得非常大,战略上没有基础的准备工作,在实践行为上,力度不够,支撑体系非常小;有的企业不能在准确地将产品市场细分的基础上,找出与别的企业有差异的目标市场,在进行品牌定位时,没有考虑“品牌个性”和“品牌差异化”,不知道其企业品牌“个性”和“特征”,不明确企业产品要脱颖而出,靠什么去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三)品牌策略不当

品牌策略不当是有些中小企业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其表现主要有:一是有些中小企业在进行品牌建设的过程中,很擅长使用价格手段,经常以低廉的价格来提高市场占有率,以为这样就可以迅速树立品牌地位和提升品牌的价值。表面上看,价格降低了,有更多的商品被卖出去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消费者对这个品牌的需求增加了。这种并非基于消费者需求和对品牌认可的市场份额的增长是脆弱的,对于日益成熟的消费者来讲,单纯的价格优势已不再有强大的吸引力,对消费者而言“低价”有时还可能是虚有其表、质量低劣的代名词。二是认为广告宣传是品牌建设的最好手段,企业只注重媒体宣传,不重视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在市场营销中,广告宣传的确能够提高产品的知名度,但如果企业的产品没有树立一个好的形象,在消费者心中没有美誉度,同样得不到消费者的认可。

(四)品牌创新不够

品牌的生命力就在于企业的创新活动,要保持自己的品牌魅力,就必须在技术、产品、营销方式、管理模式等某一方面或多个方面进行创新。我国中小企业曾经有一些辉煌夺目的品牌,现在却失去了耀眼的光环,甚至从消费者视野里、竞争激烈的市场上消失了,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品牌创新不够。海尔品牌的成功主要在于其创新能力较强,这并不是说海尔每年有多少技术专利的申请,而是海尔品牌旗下的产品总能够开发出消费者新的消费欲望,把握市场走向并引领市场的时尚。不注意品牌创新的企业,品牌建设注定要失败。

二、中小企业品牌建设中实施整合营销传播的必要性

对于中小企业来讲,学习和理解现代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精华是有益的。真正的整合营销传播不只是推广与销售手段的技术组合,而上升到了整个企业如何从产品研发到顾客服务的全部经营管理链条的外向信息传播,并且传播必须统一和协调,其目的是为企业的产品销售和品牌塑造、信誉提升服务。整合营销传播是对以品牌为核心进行的营销管理与传播的一种全方位的传播协作。

中小型企业通过整合企业传播过程产生一致感,把整合营销传播当作战术来运用。因为整合营销传播可以让广告、促销、直销、公共关系等所有的传播程序具有一致感。通过营销人员认知的整合使企业的人员产生对品牌统一的认知;对品牌形象的整合使传播的各要素在传播中始终保持一致。对营销传播各要素的整合,即广告、公关、促销、直销整合,保证人际营销传播与非人际形式的营销传播高度一致,在消费者心中产生一致的感觉。对关系管理的整合保证了企业长期、连续、一致品牌的传播。

通过传播过程的整合,使传播效果最大化,减少交易费用。某些中小型企业认为整合营销传播就是合理运用营销或营销传播费用的方法。这些企业相信适当地减少或整合几种传播程序,企业的组织成员、业务活动和组织能力都会有改善。虽然整合后发生这种效果的情况很多,但整合营销传播的价值绝不只是减少费用,整合营销传播是合理运用营销传播和营销传播费用的方法。通过完善的整合营销传播活动,适当地减少或整合几种传播程序,使交易费用得到“自我控制”,中小型企业资源得到合理配置,特别是利害关系者的交易费用显著减少。整合可以使整个公司群策群力,高效率地回应消费者的需要。这种做法已经为业内人士认可。

三、整合营销传播在我国中小企业品牌建设中的应用对策

(一)从内部整合为起点,逐步建立企业CIS(企业形象识别)系统

整合营销传播,看起来是一种面对消费者的营销策略,其实不然,没有内部营销资源的整合,就没有外部的顾客――员工的认同和支持是整合营销传播的基础。

企业的组织结构往往是整合营销传播的主要障碍之一。因为大部分企业的传播活动的发展与执行是由企业金字塔的低层负责,传播部门远离企业的核心,而高层往往是以财务为向导,各类不同功能的“专家”――各部门经理往往从自己的专业领域出发,认为自己是最重要的环节,导致各项营销传播活动不能有机衔接。因此,要提高传播效率,必须树立中央控制的观念,建立传播的中央集权体系,如设立一个营销传播机构。尽管整合营销传播的自上而下及中央控制与时下的管理观念相冲突,但却是必要的,营销作业组织与销售组织可采用分权模式,这样可以将统一高效与分散活力结合起来。

在完成内部形象整合后,中小企业管理者需要建立CIS系统,包括MI(理念识别)、BI(行为识别)、VI(形象识别)三个部分。其中核心是MI,它是整个CIS的最高决策层,给整个系统奠定了理论基础和行为准则,并通过BI、VI表达出来。所有的行为活动与视觉设计都是围绕着MI这个中心展开的,成功的BI与VI就是将企业富有个性的、独特的精神准确地表达给中小企业的所有利益相关者,使其对企业产生一致的认同感与价值观,使企业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得到社会的接受和肯定。

(二)以整合传播手段为核心,选择合适的传播整合方式

在实施整合营销传播过程中,传播的综合性、统一性、一致性、持续性、全员性、针对性,要求企业变单一传播手段为多种传播手段的综合;要坚持“一个观点,一个声音”的原则;我们的社会已从口语传播社会跨入视觉传播社会,同时面临媒体分散化、近似文盲(指人们越来越依赖符号、象征、图片、声音等传播形式获得信息)人口增加、消费者认知远胜于客观事实的现状,因此,要提高传播效率,必须使传播的信息转化成概念、影像、声音或者经验,并能清晰辨认及分类,这种分类必须符合人们既有的认知分类系统。

整合的过程存在两个关键。一是横向的整合,这是浅层次的传播整合。要将传播渠道本身的信息传递与不同渠道有机整合,在企业在传播过程中,注意整合使用各种载体,选择适合本企业的传播方式,达到最有效的传播影响力。一个消费者能够通过不同的途径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企业信息,这样,尽管每家媒体同时在传播其他各种信息,但企业的信息都是连贯的,并且科学地整合了各种媒体,不同时间段突出了同一主题。二是纵向的整合,即深层次的整合。这才是整合营销传播的精髓,因为只有深层次地对企业传播进行整合,才能将品牌的可接受程度最大化。而品牌的美誉度和忠诚度都需要通过深层次传播整合起来。将浅层次的信息提炼加深,提炼出品牌传播的精华,即品牌核心价值,同时加强传播这一核心价值,使其在消费者心中形成深刻的印象。

(三)以整个服务流程为终点,全面提升企业的品牌

一个企业的存在,在于它为顾客提供了其他人不能提供的价值。一个产品从生产到消费者使用的过程是一个有机的服务链条,它包括生产一个高质量的产品,通过有效传播让消费者认知该产品,为使用者提供咨询、运输、安装、维修等服务,回收顾客反馈等内容。在这一过程中,企业为顾客提供的价值体现在产品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形象价值等多个方面。因此,企业在品牌建设中,首先要有过硬的产品,如果产品质量都不能让消费者放心,企业的品牌形象便无法在消费者心中留下良好的印象。同时必须在技术、产品、营销方式、管理模式等某一方面或多方面进行创新,这样就可以逐步培养消费者对该品牌的忠诚度。同时还要注意提升自己的服务价值。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企业间产品价值的差别越来越小,服务价值就成为消费者选择的一个重要方面。显然,产品品质相同,提供的服务越好,顾客获利越多。

通过整合营销传播,从企业内部的领导到员工,从观念到实际工作,从产品生产到售后服务,形成一致的形象、一致的声音,进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在消费者心中形成鲜明统一的产品品牌形象,使品牌建设得到有力提升。

参考文献:

1、汤姆・邓肯.整合营销传播:利用广告和促销建树品牌[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2、唐・舒尔茨.整合行销传播[M].中国物价出版社,2002.

3、唐・舒尔茨.整合营销传播:创造企业价值的五大关键步骤[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4、李如意.IMC――二十一世纪经典营销理论[J].商业研究,2001(7).

5、黄凯乐.论我国企业镇合营销传播策略[J].北方经济,2006(11).

6、金安.试论市场整合营销[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1(6).

7、张岚.整合营销传播与品牌关系的建立[J].时代经贸,2007(5).

8、陶卉,董革冰.整合营销理论在中国企业中的运用[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5(3).

9、吴烽.对中小企业品牌建设的思考[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1).

篇7

论文以区域旅游目的地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营销是一种在地区层次上进行的崭新的旅游营销方式。由于区域旅游目的地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在实施整合营销战略时,可采取具有递进层次的战略步骤,即协调旅游目的地的各种营销传播手段;管理旅游目的地形象信息的接触点;建立旅游目的地营销信息中心;全方位整合区域旅游目的地所有营销因素。

论文关键词:整合营销战略 旅游目的地 信息接触点 营销信息中心

1区域旅游整合营销战略概述

美国营销大师菲利浦。科特勒指出:整合营销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不同营销功能如:销售、广告、产品管理、售后服务、市场调研等必须协调;二是不同营销单位地区、行业、部门、企业之间必须协调。区域旅游营销是一种在地区层次上进行的营销方式,地区将代表区域内所有的旅游企业,以一个旅游目的地的形象作为营销主体加入旅游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地区营销的参与者是地区内所有的机构和人员;营销对象J地区内所有的产品和服务;获益者也是整个地区。随着我国区域旅游合作的迅猛发展,整合营销理论也逐渐进入旅游业,如长三角、泛珠三角、大西南等旅游协作区域与组织,都在通过联合宣传、价格联盟等方式,不断推进区域旅游整合营销的进程,整合营销战略已成为区域旅游目的地竞争与合作的核心内容。

将整合营销理论应用到旅游业中,就是将所有与旅游目的地产品和服务有关的信息加以管理的过程,使顾客及潜在顾客接触整合的资讯,并且产生购买行为,并维持消费的忠诚度。其核心思想就是将区域目的地有关的营销活动一一元化:即以旅游目的地所对应的目标旅游者为核心,重组区域内企业行为和市场行为,综合协调地使用各种形式的传播方式,以同一的目标和统一的传播形象,传递一致的目的地形象信息;实现与目标旅游者的双向沟通迅速树立旅游目的地在旅游者心目中的形象地位,建立长期关系更有效地达到增加旅游有效需求和促进目的地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但在整合营销战略上实施中,区域旅游目的地的营销者存在着不少困惑和误区,具体表现为:一是营销者把旅游目的地的“联合促销”当作整合营销,目的地的信息传播手段要么比较单一,缺乏成效;要么区域内各种形象、内容、信息混在一起,传递出同一目的地不同的声音和形象,而且难以测量传播效果。二是把市场营销理论简单移植到旅游目的地营销中,对旅游目的地作为一种综合旅游产品的特殊性所引发的营销理念和策略变革认识不足;三是对区域目的地营销单纯化为目的地形象的建立与传播,对旅游目的地中的众多利益相关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的关注与协调不够,缺乏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因此,旅游目的地营销者需要重新思考它们的营销战略,认识到整合营销战略必须从消费者的需求和利益为出发点,从整合的高度,去俯视和经营旅游目的地;从整合的视角,去设计和塑造旅游目的地形象;以整合的思维,去营造旅游目的地的消费氛围和市场环境。认识到区域旅游整合营销战略对于协同性要求极高的区域旅游业来说,是提高旅游目的地竞争、加强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武器。

2区域旅游整合营销战略的实施阶层

美国西北大学教授舒尔兹在其着作《整合营销传播》中指出:企业的营销传播活动进行整合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依次经历了四个层次—战术调整、重新定义营销传播范围、信息技术运用、财政及战略整合。根据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区域旅游整合营销战略实施的内容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包括了目的地的形象、计划、资金等所有要素的整合。那么根据目的地旅游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水平,旅游整合营销战略实施的实施就有着不同的推进层次。具体主要有以下几个实施阶层:

2.1实施阶层一:协调旅游目的地的各种营销传播手段

“协调各种营销传播手段”对于旅游区域刚刚开始实施整合营销战略时常常采用的,即首先确认现有的各种营销传播方法,如一般的广告、直接销售、促销和公关等的营销因素的作用,然后组合这些方法,并通过对这些信息传播手段的综合协调,以提供明确的、连续一致的和最大效果的营销传播组合。即同一区域旅游系统针对同一客源市场,树立统一的旅游形象,整合营销经费,统一促销策略,采取一致促销行动。旅游目的地营销传播可采用的手段和方式有以下两大类:

一是直接的传播,即旅游目的地的组织者直接通过营销预算实施传播组合来提升潜在顾客对目的地的认知,并对其态度施加影响,包括:(1)通过旅游中间商、导游人员、旅游信息中心员工等人员传递有关目的地及其旅游产品的信息。(2)利用大众媒体和特定媒体广告来激发人们到目的地旅游的欲望。(3)对主要目标市场进行数次大规模公关活动。(4)到目标市场举办旅游展览会。(5)对游客或旅游中间商进行销售激励。(6)举办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节国际性、全国性或区域性会议、会展及体育赛事等。(7)建立目的地营销系统,通过互联网进行旅游宣传促销。

二是间接的传播,即目的地组织者通过对该地区整个旅游业提供指导、扶持,创造良好的旅游环境氛围,协调和发展目的地各方面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以寻求旅游目的地长远和未来的持续性发展。具体方式有:(1)定期向旅游业提供便于用户使用的数据信息资料。(2)在客源市场设立办事处。(3)安排旅游产品供应商与潜在的购买者举办洽谈会、展销会等。(4)精心组织旅行经营商、商记者参观旅游目的地并试用旅游产品。(5)出版供旅游商的旅游行业指南。(6)建立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制定完善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措施以及加强产品的质量控制等。

目前我国许多的区域旅游目的地的整合营销战略实施基本上处于这一阶层,特别是直接促销手段上,能积极采用并整合、协调为一个整体。如深圳在其旅游形象的传播中,采取了与深圳当地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的合作媒体宣传;定期开展旅游教育公益活动;加强城市新形象视觉识别系统的设计,采用户外广告的形式置于市内各公共场所的醒目位置;树立模范,对城市旅游形象建设中的事件活动、事迹、人物等作详尽的介绍,制作城市旅游形象宣传画册、影碟、手册;加强海内外各大媒体对深圳城市建设、经贸招商、旅游文化等各方面的情况的宣传报道等。

2.2实施阶层二:管理旅游目的地形象信息的接触点

在旅游目的地组合和统—了各种传播手段后,接着可实施整合营销战略的第-4"阶层——管理旅游目的地形象信息的接触点。

由于消费者决定旅游目的地时,目的地的形象是最重要的判断标准。而一个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构成是复杂的、多维度的,旅游者会通过各种方式认识和了解旅游目的地,途径广泛地接触有关旅游目的地形象(如图1),每一个途径都可以被视为与旅游者沟通的接触点,每一个形象信息的接触点都会给旅游者留下对目的地的印象,进而影响他们的购买决定和购买行为。所以,旅游目的地组织者要全面分析和认识消费者对信息的接触点,明确目标市场中的旅游者是通过什么渠道得到信息和对信息有怎样的理解方式,并通过形象接触审计,判定哪些是重要的接触点,即最能影响旅游者旅游目的地选择决策过程的关键点和最能说服潜在旅游者信息传递的关键点,然后旅游目的地的组织者利用这些重要的接触点传递信息,并对它们进行全方位的管理,一方面对所有影响旅游者对目的地感觉、态度和行为的各个信息接触点进行管理,以强化可控的正面传播,减缓不可控的或不利于产品或服务的负面传播;另一方面,控制所有与利益相关者接触时所传达的信息,看他们是否与旅游目的地的整体营销策略保持一致。

如济南市通过对其城市的深度分析,设计出起旅游形象“老济南.新泉城”,根据这一形象定位,全面进行城市的营销传播活动:

一是整合媒体信息,包括旅游宣传手册、报纸杂志、户外广告、网络媒体等,使其统一传达“老济南.新泉城”形象主题,开展的节事活动、公共关系活动也突出这一形象主题服务。除此之外,还全面导入城市的形象工程,如改善济南的城市标识系统,如街道名称、交通干线的指示牌、景点的介绍牌以及车站、商业机构等公共服务设施的指示牌采用或改用特定的标准字体、色彩的中英文,公共活动场所如停车场、公厕、电话亭等尽量推行国际通用的图象标识等。提高旅游服务者的整体素质,树立起他们为旅游者服务的意识,创造良好环境,使旅游者拥有对“品牌旅游地良好体验,从而获得更多的“品牌”忠诚度。

2.3实施阶层三:建立旅游目的地营销信息中心

寻找和识别了旅游信息传播的关键渠道后,旅游目的地营销传播的第三个阶层就是首先要建立目的地营销信息中心,利用信息技术,收集客户的资料,进行旅游产品测试与消费者满意的调查-接着进行一对一的、理性的、由消费者主导的、非强迫的、循序渐进的、同时也是一种低成本与人性化的传播。建立目的地营销信息中心以两种主要相关的形式来表现的:

(1)对掌握和储存有关旅游者的信息数据库的使用。数据库中包含了有关旅游者的相关信息:旅游者的姓名、地址、电话号码、旅游消费的行为历史;旅游者的具体购买行为、态度、偏好、品牌提及与记忆等。营销者对数据库中有关的游客信息,通过使用广泛的统计方法和工具来评价游客,找出对目的地最有价值的游客进行个性化的营销。

(2)了解与旅游目的地的相关信息是怎样和以什么方式被传递给消费者以及其他目标人群的,然后从消费者的角度计划和发展这种传播渠道。让消费者选择方式和时间,以他们最方便的时间和地点,通过与他们所处情况最为相关的一条信息进行传播。

如香港旅游发展局信息中心定期收集市场数据以促进开拓客源市场:经常针对旅客的需要和来访动机,定期收集有关游客人数、原居地、国籍、性别、年龄、所乘交通工具、住宿酒店、消费方式及金额、停留时间、对港印象及意见和会否重访等方面的资料。这些资料为旅游发展局制订针对性的市场营销策略提供了依据。例如对亚洲游客突出宣传香港是“购物天堂;对欧美游客则重点宣传香港的传统东方色彩;旅游旺季时重点营销会议、展览及奖励旅游,以占领高端旅游市场,提高地区旅游收入。

2.4实施阶层四:全方位整合区域旅游营销所有因素

“全方位整合区域旅游营销所有因素”,这也是区域旅游整合营销战略的最高阶层,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基于消费者的整合。整合营销必须是在了解旅游者的需要和欲望的基础上锁定最有价值的目标旅游者,结合旅游目的地的定位和形象特征,进行营销传播的策划。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整合。即营销者应该认识到,目标旅游者并不是营销传播的惟一群体,其他构成目的地系统的利益相关群体(如旅游目的地中的旅游企业、管理部门、社区居民等)也应该包含在总体的营销传播战术之内。

第三,关系管理的整合。要向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做出有效营销传播,目的地的营销者必须制定有效战略,这些战略不仅是营销战略,还包括生产战略、财务战略、人力资源战略等。也就是说,在旅游目的地系统中,如住宿、交通、购物、娱乐、服务等旅游的每个功能环节内发展出管理战略以达到不同职能部门或行业的协调。

3结语

篇8

整合营销传播(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在营销学中是指综合、协调地使用各种传播方式,传播本质上一致的信息,达到与受众“一对一”沟通并促进购买和形成忠诚顾客为目的的一种系统营销观点。仅从这一界定是看不出什么新意,但我们从广告心理学角度仔细加以分析就不难发现,它与以往广告策划依据上的本质差异。

首先要实现与消费者“一对一”的沟通关键是重新认识消费者。以往我们在对“消费者”的认识上存在很大差异,如不少广告理论主张“由内而外”(in-outside)的观点,即广告策划从商品本身出发,向他们认为的消费者展开诉求,并以“我要的消费者”作为策划理念,这就是多年来所谓的以“消费者为中心”之说。整合营销传播不同意这种“消费者”的观点,主张“由外而内”(outside-in)的观点,即“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以“消费者想要什么”为中心作为广告策划理念,广告策划与策略要建立在消费者资料库基础上。消费者资料库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在决定生产一个产品之前,要去了解消费者需要什么样的产品;以往的这类产品那些方面还不能满足他们;他们为了得到其所需的产品能承受或愿意付出的价格是多少;希望在什么地方接触或购买到;消费者头脑中的品牌网络是怎样排布的以及消费者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等等方面。

其次,要了解消费者有关商品心理图式形成特点,这是广告策划的重要依据。70年代以来的许多广告理论基本源于这一思路。而在众多的理论中又以特劳特等人(J Trout 1971)的“广告定位”(positioning)理论影响较大。然而他当时的“定位”理论仍源于“由内而外”的观点,因此很难实现在消费者心理上的“到位”(reaching)。今天的消费者日益理智起来,若广告讯息不能影响或改变他们的心理图式即消费者头脑中品牌类别网络(category network),那是很难达到和实现预期效果的。

针对这一情况,舒尔茨等人基于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并结合广告理论提出了“由外而内”的全新观点,核心就是要在了解消费者心理图式变化的基础上,通过整合营销传播达到改变他们心目中品牌网络类别之目的即在消费者心理上的到位。

再次,要实践上述观点仅有营销学理论还不行,因为所有营销活动其对象是人,因此要以消费者心理学理论为指导,从消费者行为的角度来理解他们是怎样对环境信息进行加工的,据此产生的广告策划才能实现通过广告作用改变其头脑中品牌态度网络,最终实现或促成购买之目的。

根据现代心理学理论并结合广告讯息传播特点,有关研究认为,广告受众(消费者)对广告讯息加工有两层意义,一是认知包括选择、加工、与储存信息的过程。二是衡量包括衡量、增加、与使用已储存的有关信息。实际上二者是很难区分的。这两层意义充分反映了消费者对广告讯息认知的主动性和主观性。这里的认知(perception)与教育上所讲的学生认知(cognition)是不同的,它很少指对信息的理性理解或认知,而更多的是一种感性或情感上的感觉即主观认知(perception)即非事实的认知。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消费者购买决策依据往往是自以为重要、真实、正确无误的主观认知,而不是从理性的思考或认真比较后的思维决策。从广告策划的角度来看主观认知就是要策划消费焦点(focus)和改变消费者心理图式中品牌类别网络系统,以影响对广告的信息加工,进而形成购买意向。其操作之一,是怎样使消费者关注你的广告讯息而不仅仅是注意到你的广告讯息,这在广告策划观念上就是你要注意消费者而不是要消费者注意你。其操作之二,是保证信息能被加工、储存和使用以改变消费者对有关商品的类别网络结构,即广告讯息要到位而不仅仅是定位。这是因为消费者的心理图式变化是一个累积(accumulate)过程而不是象行为主义所说的简单取代(replace)。累积过程说明了人类的心智活动是由大量的概念和类别网络不断建构过程所组成。在品牌网络建构过程中,消费者原有的观念和他们认为的重要事实要与广告讯息不断地发生作用,并在相互影响过程中这些概念要起到重要的作用。经过广告受众的主观认知,广告讯息的意义在不同受众之间会有很大的差距,这就是所谓“不对称信息”(asymmetric information),对广告作用是十分有益的。为了实现上述整合营销广告策划,关键要根据消费者心理图式的变化不断建构消费者的资料库。这个资料库不仅仅包括信息收集如人口与心理统计的数据,更重要的还要有对收集到的有关信息进行加工与分类如消费者的产品的品牌类别网络甚至包括消费者对产品的联想、倾向和观念等组成的网络。因为这才是真正反映消费者需要与心理图式变化。所以只有根据资料库做出的广告策划才能保证焦点落在消费者或潜在消费者身上,而不是放在公司的营销目标上。 2、广告策略与执行的协调是广告策划成功的保证

我们仅仅了解消费者心理图式的变化还是不够的,因为成功的广告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广告策略即解决“消费者想听什么”。二是广告执行即解决“你如何说出消费者想听的”。从广告心理学角度讲,所谓广告策划就是要能成功地将广告策略通过执行有效地表现出来,二者关系应是紧密联系,协调作用,缺一不可。

消费者想听什么,我们不应看成是一种单向传播,从本质上讲应是一种双向沟通。这意味着买卖双方存在着一种讯息交换与分享共同价值的关系,这在营销学中称“关系营销”(relationship marketing)。随着消费者的日趋成熟,以往那种使用同一策划对着所有的人传播同一个广告策略的单向传播方式只能使受众获得模糊不清、毫无现实意义的效果。整合营销传播主张采用一种全新的系统视角(a systems approach)即“一果多因”式。这就要我们通过对消费者资料库分析与研究了解和确定各种类型消费者对有关产品或类别的看法以及看法形成的原因,甚至包括购买这一类别或品牌产品想要解决的个人的深层次的问题。为了完善消费者资料库在双向沟通方面的作用,研究者主张用焦点小组(focus group interview)和个别深度访谈(depth interview)的形式,展开深入研究。只有深入人心了解消费者真正的购买诱因,才会形成好的广告创意,广告才会是消费者真正想听、愿听的。

在分析消费者想听什么方面还要注意竞争者已经说了什么,这在策划消费者想听什么的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如在竞争性利益点、令人相信的理由、产品的个性特征等,这些方面广告策划人都要充分了解,这样才能保证通过执行把广告策略意义充分表现出来。

执行策略是要解决如何说的问题,也必须抓住从消费者出发的原则,当然要从资料库分析而来,并用消费者最乐于接受的方式表现,创造一个令消费者感激不尽,激动人心的印象,并通过整合营销的传播方式一呼百应,多通道扩散。如广告扩散、事件扩散、促销扩散、和公关扩散等。值得指出,与传统营销传播不同,整合营销在传播策划认为来自资料库的市场分割目的是为了解决广告讯息能否有效地接触受众,而不是企业的营销目标。各种传播有一个共同目的就是为了实现改变品牌网络进而改变消费者的购买意向之目标。在消费者寻找商品的年代里,广告策划中说什么比如何说更重要。但在当今市场信息超载、媒体繁多的年代,决策如何说和何时说才能保证与受众接触,这一点可能更重要。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说什么不重要,这只是相对而言。另外在什么背景下说对改变消费者的品牌网络也是十分重要的。这些变化要反映传播是一种双向循环沟通过程,即企业发展传播计划并加以执行,消费者予以回应,企业从回应中得到有用的讯息并根据消费者以及潜在消费者在传播沟通上的需要与欲望,迅速调整和修正传播计划,然后将这个流程循环下去,能够使消费者与商家、企业达到“双赢”的境界。这样做不仅找到消费者的需求,还找到本品牌产品对消费者的利益点,让它进入他们品牌类别网络,通过二者循环沟通,相互促进,互惠互利,不断地改变产品品牌网络。若执行策略能达到这一点,我们就说建立了品牌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循环沟通关系,使消费者产生“一旦拥有,别无选择”的一份情感。执行策略核心是要使消费者对品牌产生信任,并且通过执行广告策略不断维系这种信任,消费者形成品牌忠诚的奥秘就在于此。 3、消费者的“真实反应”是广告评估的新观念

以往广告理论中的心理学原理是源于行为主义观点,其广告评估观念则是把广告作用与购买行为视为线性关系加以联系。这在实际操作中就出现了许多问题如广告做了不少,但实际购买情况并不看好。而没有购买行为发生并不表示消费者的品牌态度网络没有发生变化,而这一点则常常又是反映广告作用的重要方面。整合营销传播中广告心理学观点认为,广告作用的重要方面是影响和改变消费者关于品牌态度网络。所以该理论主张在广告影响下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及其品牌态度网络改变都是广告作用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讲,广告效果的评估应注重测量和评价消费者的品牌网络中的关系和联系的变化,也就是要测量与评估消费者有关品牌网络态度的变化(包括累积变化)。同时整合营销理论认为消费者的态度与购买行为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循环且非线性的关系。这种新的广告评估观点认为:消费者品牌网络的改变可以视为从广告到购买行为发生之间的中介因素,它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消费者的“真实反应”或心理变化特点,比起行为主义对消费者单一购买行为的广告评估观更有实际意义。广告策划人一但了解了潜在消费者的态度变化就不难了解消费者为什么购买或为什么不购买行为的真实原因了,据此产生的广告策划才会更有针对性,进而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或改进广告效果。

另外以往广告理论中的评估观在广告作用上强调一步到位的短期作用,认为若广告作用没有到位,很难使消费者产生购买行为。关于什么是“到位”,整合营销理论有其独到见解。该理论认为广告作用有一个过程,因此,要测量整合营销传播的效果首先要树立从宏观的角度看待传播。目前主要采用两种方式:一是长时期测量,因为市场和消费者心目中所建构的品牌网络随时都在发生变动,传统的测量只能反映单一时间点的情况,而整合营销传播主张测量一段时间内不同时间点上的变化情况以反映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品牌网络变化,这样做还使企业对消费者过去已接受了什么一清二楚。二是多层面或多维度的测量,这是由于消费者的品牌网络是一个非线性的结构,运用多层面方式测量有利于了解消费者的品牌网络的变化。多层面的测量包括1、购买行为,2、兴趣交易(非交易行为),3、品牌网络关系变化,4、态度与情感网络的变化。除购买行为外,其它几个层面的测量常用自我陈述的方式来表达从具体属性到价值观的变化,从而反映出内在品牌网络的变化。多维度的测量主要是通过品牌的几个维度来反映消费者品牌网络的变化。

篇9

[关键词]关系管理 整合营销传播 品牌关系 相关利益者接触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社会环境和市场状况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剧烈变化。随着冷战结束和全球性政治军事集团的解体,各种市场壁垒也逐渐削除,全球一体化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而信息通讯技术(ICT)的迅猛发展,在极大催动网络媒体和网络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使得传统媒体和传播管道走向多元化、整合化。人们不再是从单一传播渠道了解各种资讯,也不仅仅只满足于对各种资讯具有充分的选择权,而是可以在对这些资讯进行选择和比较的过程中,形成一种回应并把这种回应反馈给对方。在这种市场及信息环境的显著变化下,营销传播背景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首先,全球化及产品同质化导致了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对众多难以分辨的产品和品牌,消费者不再像以前那样单纯把理性分析作为判断标准、把事实作为最终决策依据,而是更加依赖于自身通过信息整合而得出的认知。

其次,信息传播管道的多元化使得消费者对品牌信息的接触渠道也大大增多,这不仅包括传统的企业可以掌控的媒体、卖场等,还包括很多品牌难以控制的渠道,如外界言论、突发事件等。这些渠道都是影响消费者决策和品牌认同的要素,且其影响力甚至远远大于品牌可以掌控的渠道。在这种状态下,实现营销价值的核心指向已经发生了转变,不再是传统的基于产品主体的通路促销模式,而是消费者对产品或者品牌的认同与关系。关系是联结品牌与消费者的桥梁,关系的好坏直接决定企业能否盈利获得生存,并依靠消费者的品牌忠诚获得品牌的长期发展。而传播和沟通则是影响这种品牌关系的基本依托,是联接品牌与顾客以及相关利益者的桥梁,任何形态的品牌关系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传播和沟通现状的折射。

二、 关系管理与整合营销传播互馈

全球化使世界步入相互依赖时代,现代企业营销目标及品牌价值的实现早已不再满足于单纯的交易完成,而是得益于组织内外持久稳定的关系保障。整合营销传播将关系作为其核心价值观,足见关系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传播也是维持关系至关重要的因素。关系作为品牌与消费者联系的纽带,如果失去双方之间的传播沟通,关系就会破裂。传播覆盖关系生命周期的全过程,因此从整合营销传播角度看,关系管理就是传播管理,关系整合就是传播整合,二者相互依存互馈互动。

1.关系管理及相关概念

本文所研究的关系管理归属于企业或品牌的整合营销传播系统(后文所提到的关系管理如非标明,都特指整合营销传播视野下的关系管理),是整合营销传播管理的基本任务和中心工作。它主要是指企业通过有限资源的统筹合理分享和上下里外的信息互动,实现以顾客关系为核心的对内、对外关系管理,从而提升品牌价值。

2.关系成为整合传播的核心

受到业界普遍认同的整合营销传播理论,为市场营销和营销传播带来了彻底性的变革。它的创新之处就在于它超越了以往单纯的营销传播信息传达和简单的对受众行为影响的追求,而是把发展顾客和相关利益者的关系作为自己的价值核心。关系是一个具有超越性的概念,它的提出不仅改变了传统营销传播的单纯利益目标,还带领营销传播进入了一个更深的层次。

3. 关系是整合营销传播核心价值

汤姆•邓肯把品牌关系确定为整合营销传播的核心价值追求,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关系利益人的概念,围绕着品牌关系和关系利益人提出了一系列的原则和方法,并使相关认识得到延伸。从他对整合营销传播概念的界定中体现出简单地说,整合营销传播是一个运用品牌价值管理客户关系的过程.具体而言,整合营销传播是一个交又作用过程,一方面通过战略性地传递信息、运用数据库操作和有目的地对话来影响顾客和关系利益人,与此同时也创造和培养可获利的关系。企业和顾客之间是相依赖、互相满足的关系。对于受市场利益驱动的企业而言,压倒一切的目的就是培养愉快而忠诚的顾客,因为只有顾客(而非产品或其他)才是企业的命脉。这种认识促使企业纷纷从简单的交易性营销转向关系营销―即在企业与顾客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建立、保持并稳固一种长远关系,进而实现信息及其他价值的相互交换。需要强调指出的是,企业必须综合运用战略信息传递、数据库分析和有目的对话等多种手段,识别出能让公司获利更多或有终身价值的忠诚客户,并把大部分营销工作的重点放在维护与这些客户的关系上。

三、关系管理及传播应用模式

前面我们已经从三个维度对关系管理的结构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也对关系管理与传播之间的依附关系有了更明确的认识。我们必须重申:关系管理实质上就是传播管理。因此,要实现成功的关系管理必须对传播观念和传播方式进行全面的革新与调整。模式作为“一种符号的结构和操作的规则,它用来将己存在的结构或过程中的相关要点联系起来”,是“对真实世界理论化和简约化的一种表达方式”,具有组织、测量和启发的功能。本章我们就将通过两个模式的引入来分别探讨关系管理中的传播观念与方式问题,并与案例结合期望对关系管理实践起到一定的指导和启发意义。

1.关系管理的价值导向模式

品牌与客户之间最简单最基本的关系就是交易关系,这种关系导致了形形推销手段的流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推销手段之间并没有多少关联性,而纯粹只是为了完成产品的阶段性销售目标。时至今日,这种单一的利润追求已经不能满足品牌长期发展的需要,很多企业也看到关系管理对于企业的重要性。然而关系管理并不是一套肤浅的CRM软件,它更是一种全新的观念变革。企业必须转换观念,放弃惟利是图的逐利本性,将建立稳定的顾客和相关利益者关系作为品牌营销乃至企业运作的核心,并在此观念引导下通过整合各种资源与环节进行关系管理,以提升关系价值达成品牌终极追求。

企业或者品牌的成功得益于品牌与顾客、员工及相关利益者之间长期的令人满意的关系。詹姆斯•柯林斯和杰里•波拉斯合著的《基业长青》一书被认为是“有志于创造伟大公司的经理人的必读书”。在《基业长青》中着重对他们认为的一些高瞻远瞩的公司进行了探讨,认为这些公司“成就绝不只是创造了长期经济报酬而己,它们已经融入社会的结构里”。也就是说这些公司在其品牌关系的塑造中,都不仅仅是关心它们自己的利润,而更多的是关注顾客与其他相关人员的利益,它们甚至将客户与社会利益的获得作为企业的价值观念和理想追求。这种观念的转换从表面上看似乎与企业只有获利才能生存的基本命题相违背,但仔细分析可以发现,顾客及相关利益者的利益获得与企业的利润获得之间存在着一种深刻的互通关系,而连接这二者的桥梁就是良好稳定的品牌关系。企业或者品牌只有从超越利润追求的观念出发,通过产品、服务等手段让顾客及相关利益者从品牌中获益,才能建立良好的品牌关系;只有通过互动沟通不断维护并强化品牌关系,才能持续享有并提升这种关系价值,赢得客户的持续购买和支持,从而实现品牌获利和长期发展。

2.关系管理的传播互动模式

顾客是品牌生存的基础,品牌与顾客和相关利益者的关系决定着企业能否获得持续稳定的发展,这是我们从整合营销传播视角对关系管理必要性的基本认识。为了更好的建立和维护品牌关系、更多地创造顾客终身价值,就必须建立一个完整的关系管理模式,以更好地达成与顾客和关系利益人的互动。基于整合传播视角所提出的这个关系管理模式,主要研究企业以传播为手段对品牌关系的管理。笔者认为,操作中的关系管理主要依靠品牌计划接触、员工接触、客户间接触和其他接触等四个层面与顾客及关系利益人进行互动沟通,而这四个层面的顺畅沟通则必须来源于品牌信息整合与渠道整合的有力支撑。这个模式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改变了传统营销传播中一成不变的信息发送者和信息接收者的地位,使企业与顾客以及关系利益人可以互为转换,强调了传播的互动性。

(1)品牌计划接触界面的传播互动

品牌计划接触在这里指的是品牌创建接触与固有接触的结合,是品牌可以计划并精心设计的信息。客户及相关利益者经常会通过品牌计划接触来对企业进行评价,新顾客更是如此。如企业的广告宣传活动、销售过程中的接待、企业办公大楼的布置等有形和无形的要素都会向顾客传递信息。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必须加强信息整合与渠道整合的能力。其中信息整合能力的高低决定着企业能否设计出有针对性的信息互动以建立顾客关系。信息整合就是对利益、需要和价值的集中,它要求企业能应用信息技术对顾客的需求与偏好做出正确认知,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信息传递给予消费者一定的利益承诺,通过之后不断的关系互动以提升关系价值和品牌价值。渠道整合对于品牌计划接触来说,主要是指对于大众传媒以及各种媒体和非媒体传播途径的整合。它并不是说要用全用尽所有的传播渠道,而是要在对各种传播渠道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产品、服务的性质特点和企业资源,选择最合适的渠道进行品牌信息传播。如电视媒介是传播范围最广、传播速度最快的媒介,但对于别墅类的高端房产品来说就不适合,相反一些对象明确的直投杂志可能是首选。

(2)员工接触界面的传播互动

顾客与员工间的良性互动,能使企业更有效地为顾客提供所需要的产品或服务,从而强化品牌与客户的关系。首先,员工必须对顾客的需求与偏好做出正确认知,以了解顾客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第二,员工必须让目标顾客更有效地认知企业。通过对顾客的认知,企业可以知道自己能满足目标顾客的哪些需求。但是经常会出现的一种情况是,企业有满足顾客需求的能力而顾客却不知道,或者企业已经为顾客创造了卓越价值,但顾客却没有认识到。这个时候就需要采取合适途径来作用于顾客认知,员工能发挥主要的作用,让顾客明白企业有能力为他们创造出超越竞争者的优异价值。第三,及时处理顾客反馈信息,对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以及相应经营活动做出更符合顾客需要的调整。为此,员工必须具有明确的关系意识,并具有相应的工作能力。对于企业来说,必须采取措施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训与提升员工为顾客创造价值的思维和能力,并授权员工解决问题与预防问题,使员工更充分地理解顾客的偏好与高效地对顾客反馈做出响应。

(3)顾客及相关利益者之间的传播互动

企业在关系管理中,还必须重视顾客与相关利益者之间互动的影响。在企业中有购买、服务经历的顾客,或者与企业有过互动接触的相关利益者,都会对企业或者品牌做出相应的评价。顾客及相关利益者的评价与推荐显然对企业潜在目标顾客的购买选择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忠诚顾客引荐与口碑效应,来获得新顾客或促进其他顾客对企业的好感,就体现了顾客与顾客之间良性互动对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意义。而且,企业的现有顾客之间如果都对企业有良好的感觉,并有较高的忠诚度,他们之间的互动就会进一步提高各自对企业的忠诚度。因此,企业必须致力于引导顾客之间有效的互动行为,尤其要采用相关措施激励忠诚顾客对其他目标顾客的影响,发挥忠诚顾客口碑效应与引荐行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唐•舒尔茨 海蒂•舒尔茨: 整合营销传播:创造企业价值的五大关键步骤.中国

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2]唐•舒尔茨等: 整合营销传播,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9

[3]汤姆•邓肯: 整合营销传播:利用广告和促销建树品牌.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4]戴维•阿克: 创建强势品牌.中国劳保出版社,2004

[5]大卫•A•艾克等: 品牌领导.新华出版社,2001

篇10

[论文摘要]:由于休闲产业极易受其消费者无形的不可量化的因素的影响,当前休闲产业中所使用4PS和4CS等传统营销理论已难以适应休闲业急速发展的需求。本文借用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理念,从休闲产品合理定位、口径一致的品牌形象塑造,休闲产业社会营销等方面研究了休闲业整合营销传播策略的实施。

1引言

进入21世纪后,随着整个社会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社会将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变化发展。据美国《时代》杂志(1999年12期)载文预言:2015年,发达国家将进入“休闲时代”,发展中国家将紧随其后。而据世界贸易组织预测,到2020年年底,我国将成为世界第一休闲大国。我国休闲市场已成为世界最具潜力的休闲市场,提供与休闲相关产品的企业也急剧发展起来。与此同时,休闲业的高速发展使我国休闲业中的营销问题也相继显露出来,如休闲企业营销战略长期规划的缺失,休闲企业形象策划与传播的过于雷同,品牌维护意识过差等。由于休闲业本身的特殊性,当今所使用的如4Ps和4Cs等传统营销理论已难以解决这些问题。寻找更加适合当今休闲市场环境、更好解决上述营销问题的理论和方法,已为理论和实业界所关注。本文试图通过导入“休闲整合营销传播”(LeisureIntegratedMarketingCommunications,LIMC)理念,对我国休闲企业营销现状进行分析,将二者有机结合,以寻求适合我国休闲业市场营销的方法和措施。

2IMC理论与我国休闲企业的营销现状回顾

2.1IMC理论的含义

整合营销传播(以下简称IMc)理论自20世纪90年代由美国西北大学舒尔兹等人提出:“IMC是把品牌等与企业的所有接触点作为信息传达渠道,以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为目标,运用所有手段进行有力的传播的过程。”Duncan(1993)针对整合营销传播内容的特性,提出了整合营销传播四层次模式:形象统一(UnifiedImage)、信息一致(ConsistentVoice)、良好倾听者(GoodListener)、世界公民(World-classCitizen),企业应舍弃过去“由内而外”(In-Outside)的单向线性说服模式,改成“由外而内”(Outside-In)的规划思考模式,从消费者的观点来进行营销传播规划,了解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的核心需求、媒体使用形态、信息接触时机等,与消费者进行双向沟通,建立长期互惠关系。Petrison&Wang(1996)认为IMC由执行的整合(ExecutableIntegration)和计划的整合(PlanningIntegration)两个观念所组成,从战略的视角进行协调,以扩大营销的效率和效果。

整个营销传播的中心思想是,通过企业与消费者的沟通满足消费者需要的价值为取向,确定企业统一的促销策略,协调使用各种不同的传播手段,发挥不同传播工具的优势,从而使企业的促销宣传实现低成本策略化,与高强冲击力的要求,形成促销。整合营销是对传统营销的一次革命,正如整合营销理论倡导者——美国的D.E.舒尔兹教授所说:过去的座右铭是“消费者请注意”,现在则应该是“请注意消费者”。

2.2我国休闲产业的营销现状

自19世纪末期vablen(1899)的经典著作《有闲阶级论》发表以来,有关休闲(leisure)理论的研究受到了众多学者的关注。20世纪50年代以来,休闲活动开始在欧美国家全面快速发展。到了80年代,开始在我国出现并很快形成了以满足人们休闲消费需求为目的的行业集群——休闲产业。所谓休闲产业“就是为满足人们休闲的需要而组织起来的产业”。“休闲产业是指与人的休闲生活、休闲行为、休闲需求(物质的与精神的)密切相关的产业领域,特别是以旅游业、娱乐业、服务业为龙头形成的经济形态和产业系统,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的支柱产业。”经济学家对休闲产业做出了一定的界定,但对其内涵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通过大量对休闲产业的界定,我们可以看出其基本特征:第一,休闲是人的社会性的表现,是人类对自身生命价值存在的享受。第二,休闲产业的核心产品是服务。第三,休闲产品需求者的需求复杂多变,它会受到需求者的文化修养、审美情趣、心情状况、所处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

人们对休闲产业的认识和研究很难满足休闲产业在我国的快速发展。很多休闲企业在产品设计和生产方式上大多只注重形式,很少关注消费者休闲背后的社会和心理因素。在休闲市场营销方面更是存在大量的问题:

(1)营销观念相对落后。在我们国家,休闲营销往往被简单理解为促销(Promotion)或推销(Sales),主要从产品的角度出发,考虑的是尽可能增加休闲产品的销售,缺乏从市场需求角度对区域休闲经营和整体功能进行体系性的规划和科学的市场调研,更多的是进行价格战,进而导致价格欺骗和产品欺骗,使得假冒伪劣产品和服务包括不文明休闲产品充斥休闲市场,损害消费者的权益,甚至危害人的生命,使人们不敢放心消费。在产品的信息传递过程中,仅仅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印制一些宣传册散发,这样不仅浪费了人力和财力,而且还经常遭到被散发对象的抱怨,适得其反。休闲业营销观念和手段相对落后,制约着我国休闲产业的发展。

(2)营销层次比较肤浅。“休闲是人类生命的一种状态,是一种‘成为人’(Becoming)的过程,是一个人完成个人与社会发展任务的主要存在空间,休闲不仅是寻找快乐,也是在寻找生命的意义。”休闲并非一种纯粹感官、感觉层面的享受,它同时也是人类一直以来深刻理性追求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外在表现。休闲的这些特性要求经营者提品的时候,不仅要满足休闲者生理上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要满足其心理上的需求。这就要求休闲企业树立由外而内的营销观念,以顾客的需求作为产品开发的起点。我国休闲企业营销停留在产品形式比较优势上,形成了“形式产品比较优势陷阱”。休闲企业很少通过对社会环境、经济状况、人们的文化层次、审美情趣、心理状况等方面的分析来设计产品;休闲产品和服务缺乏鲜明的个性和明显的差异性,进而影响了休闲企业的产品形象,增加休闲者的抱怨。

(3)休闲企业缺少战略规划和品牌意识。我国大部分休闲企业追求短期的销售目标,缺少中、长期休闲营销规划。休闲企业管理者不了解休闲产品策略、价格策略、销售渠道策略、产品促销策略之间关系。休闲市场营销计划控制、市场营销成本利润控制、市场营销信誉控制和战略控制能力较差。这种状况导致了休闲企业缺乏相应的品牌经营意识,打顾客“揩油”战,在顾客身上能捞一把就是一把。在推销自身的形象特色时,缺少对休闲市场的调研、细分和产品的价格定位,休闲形象、宣传、口号雷同。休闲企业主要以广告、宣传和公共关系等为主要传播工具,传播的信息缺乏系统性和必要的反馈,休闲产品提供者与需求者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营销错位,收效甚微。

3整合营销传播策略在休闲产业中的实施

休闲企业实施整合营销传播是一个动态过程,要在感知顾客需求的基础上,通过设计有针对性的IMC策略,综合运用各种传播媒体,传播口径一致的信息,回应、影响顾客的需求及其行为。在此基础上,休闲企业还要积极履行其社会责任,获得社会利害关系者的支持。因此,休闲企业IMC战略的实施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感知顾客需求基础上的产品定位;传播口径一致的信息;履行社会公民的责任与利害关系者达到双赢的局面。

3.1休闲产品的合理定位

休闲企业要以消费者的需求为中心,以满足休闲产品市场竞争的需要,实现休闲产品的价值。要特别重视休闲市场的调查、细分、定位和预测。掌握休闲市场发展变化的趋势,避免休闲产品盲目开发造成的失误。因此,休闲产品的定位与开发应该根据本地的经济、技术和区位等条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深入调查、研究影响休闲需求的各种因素的基础上,进行市场细分和定位,开发出极有市场价值的休闲产品。休闲产品主要由休闲设施与休闲服务两大内容组成,它是以休闲设施为载体将休闲服务传递到休闲者那里的。休闲产品的开发应根据产品的定位,将环境设施与人文资源相结合,将人文关怀和优质的休闲服务融入核心产品,提炼和塑造休闲产品的核心价值,突出核心产品的美学价值、文化品位的作用,提升休闲者对产品真实而美的感受。休闲产品的设计与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优化各休闲要素的资源配置,进行综合系统地规划与协调,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在产品的开发过程中应注意产品的科技含量和文化品位,避免产品的单一和雷同。在合理的产品定位、充分市场调研的基础上,以顾客需求为导向设计营销策略。

3.2口径一致的信息传播和品牌形象塑造

(1)口径一致的信息传播。由于休闲的特性,休闲活动很容易受到人们的文化素养、审美情趣、心理状态等这些无形的不可量化的因素的影响。于是,休闲企业只有与顾客建立长期的联系才能及时回应其需求,获得相应的竞争优势。传统的营销沟通方式基于由内而外的观念,企业无法迅速、及时获得顾客的信息。DonE.Schukz(2000)提出了与顾客沟通的5R新框架:回应(Responsiveness),营销传播管理者如何能迅速、有效地回应顾客或消费者的需求;相关性(Relevance),相关性必须解决营销传播计划与它要与之营销传播管理者有多大的相关性的问题;感受(Receptivity)是指传播中要提供利害关系者想要得到的信息,而不是传播者想要传播的信息;识别(Recognition),对来自“应对机构”的信息进行清晰、鲜明的定位,以区别于其他机构所提供的信息;关系(Relationships),要建立企业与顾客长期良好的关系。休闲企业应以5R新框架为依据,与顾客进行双向的沟通,及时回应顾客的需求。

(2)口径一致的品牌形象。休闲产品是一种体验型的产品,本质上是休闲者在消费过程中休闲体验的综合感受。休闲品牌形象的营销与传播应抓住休闲者的感知品味和既有的休闲产品的特色进行强化。根据不同类型的细分市场,进行调查设计,客观分析和评估出休闲企业在各类休闲者心目中的自觉形象,在此基础上把握消费群的品牌形象标准,进而把休闲企业形象依据休闲者的标准提升为品牌形象,明确产品在休闲者心目中的知名度、美誉度、信赖标准,对休闲产品进行品牌定位,修订主题、口号、广告语、服务特点等,努力塑造良好的口碑形象,消除不良形象影响。超级秘书网

3.3开展休闲产业社会营销

IMC理论的第三个层次是世界公民(World-classcitizen),明确了休闲企业作为社会公民所应履行的社会义务,其社会营销可以通过与利害关系者的沟通,构建休闲产业社会营销网络。本文所指的休闲社会利害关系者主要是指政府等行政主管部门、休闲管理部门、社会环境保护部门、媒体等间接利害关系者。关注这些利害关系者的需求,与之建立长期的关系对休闲产业的生存与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休闲业本身具有很强的政府主导性,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休闲业逐渐成为政府主导型产业,休闲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支持和规划。休闲产业在营销工作中应发挥积极的作用,加强与政府合作,发挥政府的影响力,调动有效资源、宣传城市形象,引导休闲需求、提升休闲品位、杜绝不健康休闲。现代经济社会,媒体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休闲企业品牌的构建离不开媒体的支持,关注媒体对休闲信息的需求,公正均衡地关于可能会影响休闲趋向的信息,减少休闲供需的不平衡。基于可持续发展这一目标,休闲企业要积极协调产品的开发者、经营者和休闲者之间的关系,将自己看做一个社区公民,在建立良好的社区关系的基础上丰富人类生活,提升人生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