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实习存在的问题范文

时间:2024-02-28 17:57: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儿科实习存在的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儿科实习存在的问题

篇1

见习教学的目的是巩固和验证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决策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以更快地实现从学生到医生角色的转变。我院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级应用型医学人才,因此对医学生临床素质和能力培养缺一不可。为探求儿科临床见习更好的教学方法,我们针对1999级临床医学本科儿科见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尝试性地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以实践为重点,以培养学生基本技能为主要目标,让学生参与临床决策,取得一定成效,现总结如下。

1.目前儿科临床见习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临床见习的教学模式并未改变,学生只是从校园走进医院,从教室走进病房,并非从课堂走进社会,而是从一个课堂走进另一个课堂。见习的教学形式也是老师讲解学生听,老师操作学生看,处处以教师为中心,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医疗应变能力的培养;由于学生实践机会少,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在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的状况下,很多患儿及其家长拒不配合见习,甚至遭到家长非难,使得见习教学面临的困难更显得突出。有些学生认为自己将来不会做儿科医生,因而轻视在儿科的学习,影响了儿科临床教学质量;而有些学生虽然很努力,因个人能力的问题,当问及一些临床问题诸如病人的诊断依据、治疗原则时却答不上来;有些学生则片面强调“我们今天能看到什么病例”、“能看到多少典型病例”,对查房、写病历和开医嘱等日常医疗工作重视不够,结果整天无所事事,找不到自己的位置,等到学习结束时病历仍然写不好、医嘱开不出;一次见习课结束,学生们认为收获不大。另外,见习考核方法不完善,没有客观评价见习生的见习情况,没有起到督促学生认真见习的目的也是突出问题,并且由于各种原因,各带教老师的要求及标准不一,有些往往为了赶时间、赶任务,流于形式,修改病历时主观随意大,感情分占有一定比例。

2.见习教学改革措施

(1)教会学生先做人后行医 学生们在接触临床之前,大部分时间与书本打交道,忽视了人与人的交流与沟通,进入临床后,服务对象是人,需要与各种各样的患儿及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社会背景的家长打交道,要尽可能获他们的理解、信任、支持与合作,临床见习才得以顺利进行。而儿科服务的对象大多为独生子女,一个孩子生病牵动全家几代人的心,部分家长对患儿过分关注和爱护,不愿意配合教学,学生的动手机会更加减少。因此,在见习开始阶段,教师应先教会学生先做人后行医(问诊、体检)的道理,培养学生树立善良、友好的心理和人道主义的情感,“关心病人比关心疾病本身更重要”,对患儿及家长做到亲切、和蔼、同情和耐心,防范“生、冷、硬、顶”的不良态度和“粗、疏、懒、拖”的医疗工作作风。看到病人首先给予关心与爱护,多作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善用语言技巧,拉近医患距离。体检时温柔、体贴以减轻患儿不适,天气冷时要暖好手和听诊器后再进行体检,注意盖好被子等,检查结束后向家长及患儿表示感谢,并耐心解答家长提出的有关问题。将人文关怀意识融入医患沟通中,妥善把握医医关系、医护关系、医患关系、医疗与整个社会的关系,锻炼学生社交能力,懂得做人的艰难与重要,培养学生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

(2)强调学生亲自客观收集病史和体格检查的重要性 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是见习阶段最重要的学习内容,正确、客观、完整的病史采集是临床医师第一个最难掌握的基本功。临床见习时带教老师应安排每一组学生床边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的示教,包括新生儿体检,使学生掌握完整系统的问诊和正确规范的体检技能。病史采集前,老师先用小讲课强调病史采集是作出正确诊断的前提,需要动用一个人一生或至少是目前本身所拥有的全部知识与经验,包括数理化、人文科学、心理学及其良好的医德医风和优秀的专业水平,即使如此,有时尚做不到尽善尽美,遗漏再所难免;强调每次问诊必须花大力气和时间去准备,并与病人及其家属良好地接触,尽可能提到疾病相关的方面。例如贫血病人的问诊,学生必须掌握贫血总论(理论课教学也进行了相应改革,加强每一章节疾病总论的讲授),常见的儿童贫血疾病谱知识,从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均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在问诊时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如从详细询问出生史、喂养史及相关疾病史便可推断是否有营养性贫血的病因存在。经过大约30分钟的培训后,见习学生分组到病房对病人进行具体的问诊,每组指定1、2名学生负责全程问诊,其他学生根据情况进行补充,最后由一名学生代表进行体格检查,如有典型体征如肺部罗音、心脏杂音等,可固定听诊器,让其他学生轮流听诊,这一过程需时约40分钟,带教老师在旁边把握情况,处理随时出现的各种问题。某些疾病缺乏或难于使每个学生都亲自体会的症状或体征,可用教学VCD等辅助教学设备资料补充。经过采集病史及体格检查后,让学生提出初步诊断并作相应的辅助检查,而且将辅助检查结果告知学生。

(3)组织学生进行见习病例讨论 见习病例讨论是对学生所采集的病人具体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证实他们的发现,讨论他们提出疾病相关问题,回答他们的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临床思维,得出一个由客观证据支持的临床诊断,再根据诊断提出治疗方案。讨论时先由教师讲解病例,并指出病例中需要重视的难点和重点;然后分小组讨论,讨论结束后由每组推荐一名学生将小组意见在黑板上写出该病例的病史特点,其他组的学生可以自由发言,也可以每组选一名代表作中心发言,其他的同学进行补充,提出诊断及鉴别诊断;最后由教师总结,指出各组代表发言的不足,公布正确的诊断,使学生掌握总结病史特点的方法。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胆量,使学生对某一具体病例有一个具体的深刻的印象和近乎实战的临床诊疗经历,而且教师可以从中掌握学生的观察反应能力、记忆、想象、判断、归纳、创新、操作及临床思维等能力。

(4)利用病历资料组织学生进行临床思维训练 临床见习时将一部分典型病例讨论进行示教,内容包括常见的肺炎、贫血(主要是地中海贫血)、腹泻、肾病综合征、脑炎等疾病。由学生结合病历(老师提供)上描述的病史、体检及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准备,要求在1至2小时内参阅大部分教科书章节,然后进行讨论,使每一个学生均有机会发言,表现自我,这种模拟的诊疗过程,主要目的是训练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学生的表现如欲获带教老师较高的评价,必须要有足够的胆量,发言举止端正,演说得体,博引旁证,主张及诊断无懈可击。要达到如此水平,必须在短时间内浏览大部分基础课程与儿科专业书籍,增强对“病例摘要”的消化、分析、归纳、理顺思路;有良好的记忆力,有良好的演说技巧,把掌握的各种专业与非专业的知识融会贯通,深透了解“横”、“竖”的各种知识点。老师对每个发言的学生进行简单评价,对学生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5)培养学生临床多看、多思考的能力 临床可以观察的内容包括患儿、病历、操作,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症状与体征的变化、治疗的效果等等。学生可观察老师在处理新入院病人时如何与患儿交流、如何接待家属、如何询问病史及体检、如何检查、如何诊断和急救处理病人。观看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习过程,要多练习查体方法和病历书写。在完成病历书写时应仔细思考诊断是否成立、是否正确,找出其中的支持点和不支持点。在观察过程中应思考老师为什么要给患儿采取这样治疗,而给那个患儿采取那样治疗?其决策依据是什么?多观察、勤练习、善思考才能使学生在貌似简单而繁杂的日常医疗工作中,不断地积累属于自己的临床医疗知识。

(6)试行书写见习日记方式并进行打分,客观考察每个学生的见习收获 见习日记综合反映了一个学生见习过程中的素质高低,即医德、组织纪律、科学文化及专业水平等,要求书写的见习日记内容包括正常婴幼儿的成长发育及一般儿科的诊治:每组学生全程参加本科的日常学术活动,包括晨会、教学查房、抄写检查单、见习病例讨论会、见习专题讨论及观看教学光碟等。由带教老师指定适当的初诊病患儿,完成病史询问及体格检查,并书写病历由带教老师修改和讲评。对于不同年龄的婴幼儿,重点教会学生测量体重、身长、神经发育及其临床意义等。当天见习中印象最深的病例、病史、症状描述或体征、感受、提问与被提问、临床操作、对带教老师的评价等。学生书写的见习日记交带教老师进行评价、打分,带教老师可从中发现平时无法发现的学生的见解与意见。学生的考核成绩以见习态度、见习日记和病历书写分数等综合评定。

3.教学改革效果

从每次见习的课堂调查和见习日记的调查结果表明,与传统的见习带教效果相比,学生对老师提问的答对率、病例讨论的主动发言率分别提高了20%和36%,其他如深入病房问病史的时间、提问的质量及综合临床思维能力等均有明显的提高,进入临床实习后能很快适应。学生基本上能综合所提供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正确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率、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模拟开出医嘱处方正确率分别为85%、78%和82%;能较好掌握儿科基本训练项目要求的重点内容,操作较规范、熟练,细心谨慎,无菌观念较强;能全面掌握儿科见习要求,正确联系医学基础知识解释临床现象,汇报病历完整、语言精练,逻辑性强,综合临床思维能力得到较大提高。所有的学生都写了每一次的见习日记,内容丰富多彩、富有主见的观点、个性特点、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掌握情况、对见习带教的评价和要求都全部反映到见习日记中,平均得分为84分,这对量化学生综合素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总之,通过上述综合强化实践环节的见习教学改革,让学生参与到真实或模拟的临床诊疗决策当中,具有相当好的教学效果,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值得进一步的探索、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邓红珠,唐宗玲,陈岩峰,等.儿科学临床见习教学改革的研究[J].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15(5):632-633.

篇2

1 儿科教学查房中存在的问题 

1.1 不能正确认识教学查房与护理查房 

部分带教老师不能区别实习生在病房的护理查房和教学查房,将其混为一谈。主要表现为缺乏计划目标、不深入分析探讨病历,不能形成双向教学;在查房过程中,带教老师仅给实习生分配简单的任务,不重视临床思维的培训,如医嘱执行、配制药物、打针发药等。 

1.2 讲座型教学查房 

带教老师照本宣科的讲述病因、发病机制、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等,采用填鸭式教学,将本应在理论课学习的理论知识在病房再次讲述[2]。这样的教学方式同样缺乏对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压制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久之则使学生养成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不能主动吸收知识。 

1.3 实习生差异问题 

儿科护理实习所包括的专科众多,如内科、儿科、外科、妇产科等[3]。并且不同专科的实习生在儿科实习时间和实习要求有一定的差异,这就导致教学查房中带教老师需要面多不同专科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另外,实习生实习期的差异也使其对医院环境、临床知识和操作熟悉程度有一定差异,故带教老师需采用差异性教学。 

1.4 学生参与教学查房的积极性较差 

由就业压力和考研压力的影响,很多实习生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更有甚者出现不尊重教师、不遵守制度的情况,故导致教学查房质量较差。 

1.5 教学查房做不到因材施教 

实习生的层次存在差异,本科实习生在理论学习方面有较好的基础,但缺乏动手能力,需要通过教学解决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专科及中专生一般有一定的动手能力,所以临床教学查房则需要在问题的深度上有所侧重。但目前多数教学查房活动没能做到因材施教,教学效果平平。 

2 儿科教学查房问题的解决方案 

2.1 采用“基于问题学习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 

首先带教老师要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熟悉病人病历并做好查房计划,告知实习生提前做好准备。查房中由实习生先进行查体、辅助检查并提出问题,主查护师对问题进行补充,并对患者询问,之后对实习生进行提问。返回办公室后进行进一步讨论。以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及判断能力为首要目的,确立学生重视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从而促进学生从“理论型”向“素质型”转变。 

2.2 因材施教 

针对不同层次、不同专科的实习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案。对本专科的实习生在教学查房中区别教学侧重点,加大临床专业教学查房的深度,深入发掘典型疾病的教材内容之外的发展状况。而针对其他专科及初次实习暂未定科的实习生则采取以基础理论和基础技能为主的教学手段,使实习生了解儿科临床护理对今后工作中的要求,以方向导向型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3 活跃讨论气氛 

充分调动实习生的讨论积极性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和分析能力,克服个人思维定势,多角度全方位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讨论要以保证病房秩序为根本,不能影响患儿的休息,在讨论中对于积极发言者提出鼓励,纠正错误思路,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4 问诊和体格检查的标准化 

教学查房应根据诊断学要求采集病史和体格检查,在与患儿和家属交流中应避免使用医学术语,而师生交流则应降低口语使用频率。在体格检查中如何控制手法的力度和技巧,从而保证患儿配合检查是教学查房中应解决的问题。 

2.5 日常查房与教学查房结合 

在日常例行查房中,让实习生体验护士与患儿及家属沟通的作用,通过对患儿及家属提问,使实习生学习沟通交流的技巧、家属掌握患儿的病情。教学查房存在时间较长、学生数量较多的特点,这就需要合理安排教学查房的时间和带教老师,提前做好延时准备,避免因为时间冲突而影响其他工作。 

3 结语 

作为一门特殊的临床学科,儿科学临床教学查房还存在很多问题,涵盖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儿科学涉及到儿科多系统的疾病及儿童保健,包括内容及其丰富,只有带教教师端正教学态度,提高自身素质,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授课技巧不断提高,并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促使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儿科护理学专业,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专科的操作技能,才能保证儿科学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善存,陈以初,王斌.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导的方式在内科教学查房中的应用[J].广东药学院学报,2010,04(13):367-368. 

[2]李绘.追踪方法学在临床教学查房中的应用研究[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05(09):348-350. 

[3]袁时芳,凌瑞,易军,王岭.规范化临床教学查房的实践与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10,06(22):1229-1232.

篇3

1选拔培养高素质的临床带教老师队伍

我院科教科下设新生儿科教研室,教研室负责临床带教老师的培养,教研室要求临床带教在临床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①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坚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经验,符合医院对临床带教老师的资质及工作年限的要求;②具备良好的师德形象,不给医学生带来负面影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③对患儿充满爱心和耐心,对家长充分理解和包容;④善于与医学生沟通,要与医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在实践中培养医学生的沟通能力,增强其从业的自信心。此外,教研室还负责对带教老师进行定期考核,加强带教老师的基本功训练,对考核不合格的带教老师会暂停其带教资格,进行临床带教培训,重新考核合格后方可重新获得带教资格。此外,每位学生在新生儿科实习结束后都会由科教科组织学生对带教老师进行评价和建议,并反馈到教研室,教研室根据反馈情况,安排带教医师和带教能力强的医师多带教,并给予奖励;有待提高的医师少带教,年终总结时与绩效挂钩并进行批评教育,另外,我院医护人员的带教水平还与职称聘任挂钩。所以,通过上述一系列措施和举措,新生儿科每个带教老师均存在一定的教学压力,通过不断地改进,教研室的教学能力得到总体提高。

2做好入科教育

由于新生儿科实行封闭式管理,要求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仪器设备也较多,实习生对新生儿科的实习普遍存在陌生、畏惧的心理,入科后很多实习生较难适应新生儿科的学习,实习结束后觉得收获不大,另外,现行的医学生教学形式导致学生在校期间接受新生儿专业理论授课少,部分学生到临床后实习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积极性不高[2]。做好入科教育可以提高实习生的学习兴趣,入科教育内容包括环境和仪器设备的介绍、病历书写与成人内科的异同、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操作内容、院感的防治、医疗纠纷的防范、医师工作站的操作演示、出科考核的方式、如何与患儿家属沟通等等。另外还要向实习生告知学习新生儿知识的重要性:首先,就业形势的严峻,大多毕业生人都没有自主选择专业的机会,所以将来从事儿科或新生儿科的几率不小;其次即使毕业后从事新生儿外科、眼科、产科等其他专业,也需要有新生儿专业基础知识。通过入科教育让学生了解新生儿科与其他专科的不同,尽快熟悉和适应环境,明确实习的目的和要求,从而提高学生实习的积极性。

3丰富临床教学形式及方法

我们十分重视以丰富的临床教学形式提高医学生的积极性以及注重培养其临床思维能力。目前新生儿科教研室所组织的临床教学形式主要有病区小讲课、教学病例讨论、教学查房以及操作带教等,通过这些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将临床实践工作中学到的点滴临床知识贯穿起来,加深对常见病、多发病的理解及掌握。病区小讲课要求教师避免同基础教学时那样照本宣科,教学内容要求务必与大学授课由区别,要充分搜集大量的临床病例作为理论教学的旁证,再配以多媒体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又使枯燥的理论知识生动化、形象化[3]。如讲授新生儿呕吐的鉴别诊断时我们收集了宫内感染、咽下综合征、电解质紊乱、幽门痉挛、食管闭锁等病例给实习生讲解。通过小讲课,既丰富了理论知识,又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为临床实践打下扎实的基础,学习兴趣也大大地提高。教学病例讨论的病例都会提前下发给实习生,并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实习生思考并查阅文献。在病例讨论时实习生是主角,带教老师为主导,让实习生积极发言,在讨论中加深对疾病的了解,并让实习生养成遇到问题查阅文献的好习惯。教学查房是以教学为目的,通过教学查房使实习学生的医学理论与临床实际得到有机的结合,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4]。教学查房时病例的选择很重要,既不能过于简单使得老师无法传授更多的知识,实习生不能汲取到足够的知识养分,又不要选择过于复杂的病例,让老师在有限的带教时间内难以将教学目标或难点问题讲清楚,对于少见的疑难病例如遗传代谢性疾病由于主要靠实验室检查来明确诊断,且病理生理复杂,不作为教学查房的选择,而一般选择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比较典型的临床病例作为教学查房病例以符合院校教学大纲要求。

4"参与式"临床带教

由于新生儿的特殊性,为了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新生儿科病房一般实行封闭式管理,新生儿住院期间无家属陪同,且新生儿无法自行叙述病情,病情又瞬息万变,这就对实习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对患儿细心观察、详细查体,详细询问母亲孕期情况,必要时还需要借阅产科病历,以明确患儿存在的高危因素。相对于普通儿科,医学生在新生儿科实习,面对来自家长方面的压力较小,有利于"参与式"临床带教的开展,鼓励实习生多参与如桡动脉穿刺、鼻胃管留置法、微量血糖的监测、头皮静脉穿刺等临床操作,在操作中要强调无菌观念以及医院感染的防治,避免只动眼不动手的学习方法。但在R床活动中要严格执行《执业医师法》,实习医学生的所有临床实践活动均须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完成。

5改革出科考试模式

出科考试目的是督促学习,发现问题,明确努力的方向[5]。在入科教育时,就告知实习生出科考试的时间及方式,让其有一定的压力,促使他们认真对待,全力完成新生儿科的实习任务。出科考试以多站考核为主,理论与实践并重,强调培养临床技能[6]。多站式考核项目包括:理论考试、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病历书写、开具医嘱、操作考核。考核结束后,进行集中分析与讲解,发现问题,不断完善,使学生掌握更多的临床知识。

6培养高尚的医德医风

尽管良好的临床思维能力是做好临床医生的基本功,但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是作为一名合格医护人员的前提。新生儿科医护人员所面对的患儿由于没有陪护,所有的医疗活动都脱离了家长的监管。因此, 新生儿科医护人员需要具备更高职业道德和素质。在临床实习带教中,注意培养高尚的医德医风,加强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必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 对那些违背职业道德的言行、举止,不仅要及时纠正, 而且要及时给予帮助和教育。使其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学人才。

综上所述,在新生儿科的临床实习教学中,需要培养高素质的临床带教老师队伍,以丰富的临床教学形式提高医学生的积极性,以"参与式"临床带教方法让学生参与临床工作的各个环节,并注重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还应注意医德医风的培养,才能不断提高新生儿科的临床实习教学质量,培养出合格的临床医务工作者。

参考文献:

[1]袁显文.浅谈儿科临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12):74-75.

[2]郑增鑫,吴时光,王运武,等.新生儿科实习带教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08,5(9):112-113.

[3]国秀丽."案例型"课型在临床学科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14):14.

[4]张忠浩,马兰,崔红.儿科教学的临床研究和实践[J].医学教育,2012,11(21):1756-1757.

篇4

【关键词】儿科;PDCA循环法;实习带教

儿科涉病范围广泛,患儿病情变化快速,但是,在儿科临床教学中,学生所接触的基础内容比较少,很多学生认为儿科学习难度较大。对此,需根据实际情况探寻高效的教学模式。在本次研究中,选择本院2017年7月至2019年9月轮转的儿科临床实习生共184名(男102名,女82名)作为研究对象,对PDCA循环法在儿科本科临床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方式和效果进行深入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7年7月至2019年9月实习的儿科本科临床实习生共184名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带教模式不同,将所有实习生分为参照组50名,实验组134名。参照组中,女性15名,男性35名;年龄23~25岁,平均(24.1±0.3)岁;实验组中,男67名,女67名;年龄23~25岁,(24.1±0.3)岁。两组资料一般情况无差异(P>0.05)。

1.2方法

1.2.1参照组对于参照组实习生,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带教老师组织实习生在教学现场操作、演示,实习生提出问题,由带教老师回答。

1.2.2实验组对于实验组实习生,采用PDCA循环法进行临床实习带教。将儿科本科实习带教工作分为4个阶段进行管理,即计划阶段、实施阶段、检查阶段及总结处理阶段。计划(Plan)阶段:按照教学大纲的实习要求,教研室制定总教学计划及轮转计划,每2周1次理论授课,授课前进行集体备课,以教科书为基础,要求使用PPT,试讲;每2周一次教学查房,每月1次疑难病例讨论。每一位带教老师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制定带教方案,合理安排带教老师,由中级职称以上有经验的老师担任科总带教老师,负责理论授课,操作训练及考核安排。带教老师不定期轮流至上级教学医院进行学习交流。实习生进入轮转科室后进行入科介绍、专科培训和考核三部分。执行(Do)阶段:(1)入科教育,由科室带教秘书,或总带教老师介绍工作环境、工作制度、程序,物品摆放,设备的使用,选择有资历且责任心强的老师进行一对一带教,根据实习医师的理论基础和操作能力进行考察评估,因材施教地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科内常见病的诊疗常规知识,带领实习医师学习儿科常见的操作,并指导其进行操作直至其掌握。(2)理论知识的培训,加强专科知识培训,提高实际操作水平,按计划由教研室中级职称以上老师负责安排每2周1次理论授课;每2周1次教学查房;每月1次疑难病例讨论,并规范书写病历。临床实践能力由带教老师讲解并演示,先在技能实验室培训,老师给予现场指导并考核并给予评价,提出问题并纠正不足。在带教过程中,要求学生参与教学查房PPT的制作,授课及查房时对学生进行挑战性提问,激发性的思考,做好理论联系实际,促使学生不断思考。儿科的环境嘈杂,人流量大,工作量大且繁琐,经常面对的是焦虑的患者家属,带教老师要经常对实习生进行心理疏导,引导实习生在完成学习的同时快乐工作生活[1]。检查(Check)阶段:实习医师在儿科实习结束的前一周进行考核。考核主要分两个方面:理论考核和操作考核。理论考核,试卷进行考试;操作考核,到技能实验室检查实习医生对儿科基本操作的掌握程度,对表现突出实习医师提出表扬,以促进学习的积极性。教研室不定期进行检查及召开教学会议,并邀请上级医院相关专业老师进行督查及指导,进行教学评价,查找问题所在。总结(Action)处理阶段:出科前在儿科实习期间的表现给予肯定,增强其自信心;对其不足加以教育、改进。同时对实习医师进行反馈调查,由实习医师提出在儿科实习期间的肯定与不足之处。教研室不定期进行总结,总结师资带教及实习生实习期间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活动和召开教学会议,不断总结反馈,以利于教研室室制定改进措施,完善下一轮的教学任务,以此循环反复,达到共同进步的效果。提高教学质量[2]。

1.3观察指标

在对两组实习生采用不同的带教模式后,对两组实习生出科成绩、教学评分以及对于本次带教活动的满意度进行详细记录并比较。在对实习生满意度进行评估时,采用本院自制的问卷调查表,满分100分。以评分在80~100分之间为非常满意,评分在60~79分之间为一般满意,评分低于59分为不满意。

2结果

2.1两组实习生出科成绩和教学评分比较

(采取配对资料t检验)两组实习生出科成绩和教学评分统计如表1所示,实验组实习生理论成绩、实践成绩以及教学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实习生,组间具显著性差异(P<0.05)。

2.2两组实习生学习满意度比较

(采取秩和检验)两组实习生学习满意度统计如表2所示,实验组实习生对于本次带教的满意度为(134/134)100.0%,参照组实习生对于本次带教的满意度为(45/50)90.0%,组间具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近年来,医患紧张问题比较严重,已从医疗问题转变为社会问题,在患者住院治疗中,不仅需为患者提供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同时还应与患者、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交流,因此,对于医生的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儿科为医院的特殊科室,患儿年龄较小,与父母处于分离状态,如果医生责任意识、专业技巧、沟通能力等比较差,则容易引发医患纠纷。因此,对于儿科实习生,应探索应用科学合理的带教模式。在儿科临床实习带教中,PDCA循环法的应用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对于实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可及时总结,并在后续学习中不断提升。第二,PDCA循环是一种良性循环模式,强调实习生与带教老师之间的互动沟通,能够有效提升实习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带教老师的带教水平和能力,提高教研室的教学质量[3]。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实习生理论成绩、实践成绩以及教学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实习生(P<0.05);实验组实习生对于本次带教的满意度为(134/134)100.0%,参照组实习生对于本次带教的满意度为(45/50)90.0%,实验组实习生对于本次带教的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0.05)。提示,在儿科临床带教中,采用PDCA循环法显著提升教学效果和实习生满意度,提高带教老师带教水平和能力,提高教研室教学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金明,陈永韶,何暖坚,等.PDCA循环在医院教学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8,24(21):3242.

[2]谭茹,包丹丹.基于PDCA循环的护理实习生分层技能培训的应用效果及对护理教学质量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2(17):55-56.

篇5

关键词:PDCA; 教学; 管理;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529-02

儿科是一个工作强度大,节奏快,专业性强的科室,与成人科室截然不同?护生在学校学到的相关知识是有限的,如何在临床实习中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知识对于护生来说是一个艰难的话题?并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儿科护士整体素质的要求更高?本院是一所三级综合性甲等医院,多年来一直担任本?大?中专护理专业学生的临床带教工作,为了提高带教质量,使实习生把

所学到的医疗?护理知识尽早转变实践能力,以适应现代儿科发展的需要,我科在2014年3月至2014年7月,对到我院儿科实习的102名实习生运用PDCA循环法带教,运用目标教学法,采用阶段性多样化教学手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一、对象

采用阶段性多样化教学方法带教实习生102名,其中女99名,男3名;本科10名,大专71名,中专21名,年龄最小18岁,最大22岁护生在皮肤科实习时间为4周 ?

作者简介;黄建成 ,1985.10. 19,本科,临床医学检验

二?方法

1.计划(Plan):

按照教学大纲的实习要求,制定教学计划,分为入科介绍?专科培训和考核三部分?要求每一位带教老师人员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制定带教方案,由护士长总结,全体带教人员共同参与,制定出符合本科实际的教学计划?实施细则与达标要求,使儿科护理教学有章可循?合理安排带教老师,在护士长领导下组成带教小组 ,由护士长全面管理,由1名有经验的护师担任科总带教老师,负责理论授课?操作训练及考核按排?

2.执行(Do):

入科教育:由护士长,或总带教老师介绍工作环境?工作制度?程序?物品摆放?设施的使用,尤其是无菌物品取放 ?

进行一对一带教:选择有资历且责任心强的老师进行一对一带教?根据护生的理论基础和操作能力进行考察评估,因材施教?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科内常见病的护理常规知识,带领护生学习儿科常见的护理操作,并指导其进行操作直至其掌握?

理论知识的培训 :加强专科知识培训,提高实际操作水平,由总带教老师负责按排每周1次理论授课,要求使用PPT,讲课方式灵活多样 ,如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以病例为引导的查房教学法 ,努力使学生从被动学习方式改变为主动获取知识?并规范书写护理记录,帮助护生认识护理记录不得涂改伪造的重要性?

临床实践能力:由带教老师讲解并演示,强调操作的重点?难点?实习生反复练习,老师给予现场指导并考核并给予评价,提出问题并 纠正不足?

评判性思维能力:护理人员在临床中要有独立判断?决策?执行能力?在带教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挑战性提问,激发性的思考,做好理论联系实际,促使学生不断思考,形成评判性思维的倾向与技能 ?

心理护理:儿科的环境嘈杂,人流量大,工作量大且繁琐,经常面对的是焦虑的患者家属,带教老师要经常对护生进行心理疏导,引导护生在完成学习的同时快乐工作生活?

3.检查(Check):

护生在儿科实习结束的前一周进行考核?考核主要分两个方面:理论考核?操作考核?理论考核,随机提问的方式检查护生对儿科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操作考核,以现场查看的方式检查护生对儿科基本操作的掌握程度?对表现突出护生提出表扬,以促进学习的积极性?

4.反馈总结(Action):

出科前在儿科实习期间的表现给予肯定,增强其自信心;对其不足,加以教育,改进?同时对护生进行反馈调查,由护生提出在儿科实习期间的肯定与不足之处,以利于科室制定改进措施,完善下一轮的教学任务,以此循环反复,达到共同进步的效果?

效果与体会:102名护生均顺利完成实纲要求,出科成绩均到达90分以上,护生无菌观念加强,工作积极性增加,对儿科带教满意度达97.5%?PDCA循环教学,有利于教学质量提高?运用PDCA教学程序,计划一执行一检查一反馈,环环紧扣,便于带教老师及时掌握带教中存在的问题及规范化护生对培训内容掌握情况,以便能及时修改完善教学措施?虽然PDCA循环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学度,但是在与护生交流的过程中起到了教学双长的作用,提高了护理人员及护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不断更新护理人员的知识水平?

参考文献

[1] 裴之秀.PDCA系统在产房临床带教中的应用与探讨.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8.

[2] 黄美秀.PDCA在临床教学管理中的应用.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篇6

在进行儿科护理技术操作时,因为不能像其他学科一样,由学生模仿患者相互练习,亲身体会护理操作带给患者的各种感受,只是用小儿模型进行练习,所以大部分学生练习时动作粗暴,将模型随手丢弃,缺乏爱心、同情心、责任感。

2学生对工作岗位有畏惧心理

近年来出现了天价医药费、不交钱拒绝抢救以及医务人员收受商业贿赂、拿回扣现象,更有患者家属打护士的情况,这些严重扭曲的医患关系,给医疗行业和医务人员的形象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也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使之出现了对工作岗位的畏惧心理。

3医院在学生见习或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中的一个极其重要而又复杂的过程,是医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从理论走向实践的过渡阶段,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结合的桥梁,是将医学生培养成为合格医护人员的关键环节。儿科护理学作为一门特殊的临床学科,服务对象是儿童,不论是病史采集还是护理操作都难度大、要求高、责任重。学生在医院,尤其在综合性大医院实习期间,儿科作为小科室,临床实习时间缩短,甚至有些医院根本就不安排儿科实习。另外,医患的紧张关系也使临床见习、实习更加困难,带教教师更加保守和慎重,能够提供给学生当场分析的患者也越来越少,不能满足临床见习、实习的需要。

4解决方法

4.1加大教学资源投入力度

“要想生产出一流的产品,就要有一流的生产设备”。儿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临床学科,学校必须加大教学资源的投入,及时更换影音资料,使学生接受最新、最先进的技术,保证实验器材够用,使每位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同时,由于儿科护理学课时少,学生课堂练习时间有限,所以,可以利用课余和周末开放儿科护理实验室,并安排专业教师对学生操作进行辅导,也可让学生将某些实验用品借回宿舍(如婴儿模型、尿布、奶瓶等)练习,使课堂上学习的各项操作技术能得到及时强化,以弥补课时少的不足,使学生都能熟练掌握儿科护理操作技术。

4.2丰富教师的临床经验

作为一名临床教师,必须要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只有这样,才能把课程讲明、讲透。为此,教师应该经常到医院实践,不仅要进行护理实践,还要进行医疗实践。一方面,通过临床实践,教师熟悉了临床护理新技术,有利于教学;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收集一些典型临床病例,为课堂教学积累丰富的、生动的临床资料。同时,可以邀请临床一线护理人员来学校开展讲座,这样既能弥补临床资料的不足,又能使教师再做一次“学生”,提升自我。

4.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育模式使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的环境中。如今,科学技术在提高,教育手段在更新,多媒体教学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求知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已逐渐被广大教师所采用[2]。例如在进行更换尿布法的教学时,笔者先放录像以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演示整个操作过程,再让学生分组练习,并对学生的动作进行矫正,最后再次观看录像强化学生的记忆。通过多媒体的应用,增强了学生学习儿科护理学的兴趣。

4.4对学生渗透关怀照护意识

护理专业学生绝大部分为女生,且多为独生子女,他们不懂如何去关心别人,不会主动维护别人的尊严,只会关注自我。美国护理理论家Leininger与Watson分别于1975年和1979年提出“人文关怀是护理学的本质”的观点,创立了人性照护理论,强调关怀照护是护理学科的核心和精髓[3],是为了改善及促进人类健康而直接去协助、支持及促进个人或团体的一种护理行为[4]。如用模型进行“婴儿盆浴法”示教时,教师不仅要强调关爱,还要体现出关爱,操作时要动作轻柔、注意保暖,清洗过程中注意左右手的交接要牢、要稳,在指导学生认真练习的同时,一定要注意爱护模型。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将自己的人格魅力充分体现于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使学生懂得尊重、懂得爱护。

4.5帮助学生克服心理压力

行医必须有德,无德不能行医。实习期间学生脱离学校教育,将会面对更为实际的社会现象和医疗过程中的不良风气,思想会出现很大波动。教师要进入实习医院,不失时机地帮助学生正确分析目前存在的医德滑坡现象,用辩证发展和实事求是的观点看待问题,正确评价社会,联合实习医院的带教教师,适时开展如“假如我是患者”、“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护士”等专题讨论,就现实问题与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索和探讨,使他们明白社会主义医德的丰富内涵,明确其职责所在,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5]。

4.6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篇7

——2020年儿科护理工作总结

2020年是我院“十三五规划”起始之年,在院部及护理部的正确领导下,儿科护理组紧紧围绕“质量、安全、服务、管理、绩效”的标准,坚持贯彻优护理念,以患儿为中心,严格规范本病区临床护理工作,夯实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为病人提供优质、安全、便捷、温馨的护理服务。现将一年护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贯彻优质护理,转变护理理念。

2020年,我们儿科护理组在护理部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我院关于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精神,落实年初制定的优质护理计划,开展每月的优护举措:

1、开展多渠道努力,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静脉穿刺技术,是儿科护士的必修课,从2015年的静脉争霸赛到2020年的静脉穿刺成功率分析,都是为了从技术角度提高儿科护士的穿刺能力。今年特别添置了红外线静脉显影仪,可以帮助护士尽快找到静脉,开通静脉通路。

2、大力推广静脉留置针,减少反复穿刺。2020年,由于BID补液的实施,患儿需早晚各一次进行静脉穿刺,我科适时开展静脉留置针,通过不断的学习和锻炼,儿科护士已经基本掌握了留置针的穿刺和维护。现在我科已经全面实施的静脉留置针。

3、增加健康教育途径,提高健康教育效果。2020年,在护理部授权下,我科启用了科教短片,用DV的方式,由护士自编自导自演,宣传科积极合作,拍摄了《发烧了怎么办》《三伏贴那些事》《雾化吸入》等等短片,在医院各种宣传平台上反复播放,增加了健康教育的趣味性,提高了健康教育的效果。

4、继续开展“乖宝宝”评比活动,增加护患沟通。儿科护士都会准备“五角星”“爱心贴”“小礼品”给每一个按护嘱喝水、配合治疗的患儿以鼓励和奖励,这个活动得到患儿和家长一致的喜欢和赞誉。儿科2020年继续设立爱心书架,开展了“阅读比pad更有爱”的阅读活动,以此增加住院趣味,并赠送生日礼物5份。通过不断实践,提升服务水平,患者满意度基本保持在95%以上。我们的工作受到了患儿及家属的肯定与好评,2020年收到2份表扬信,表扬我科护士的悉心护理和温柔耐心。

二、确保护理质量,夯实工作基础。

1、2020年儿科护理组按计划完成一级质控自查54次,组织并参与护理质量分析16次,参与达标率100%。在自查质控过程中,运用“鱼骨法”全面分析原因,有效予以整改,完善护理质量。

2、每季度开展同项类比,争取更全面的进步。同时,我科开展了儿科护理特异性指标的监测,用数据来分析问题,找到解决方案。我科护理人员还积极复习各种应急预案及常见护理操作技术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对工作流程做出微调以适应现在的新格局。

3、本年度收治血管外科婴幼儿患者80余名,面对新的护理任务,我科积极开展教学培训,补充护理常规,增加监护仪等仪器设备,确保了护理任务的扎实完成。

三、保障护理安全,常记红线警钟。

1、本年度我科开展主题安全讨论14次,组织并参加医院护理部安全培训多次,完成“化疗药物配置应急预案”“紧急情况下人员调配方案”“消防”等实景演练。

2、护理安全作为一个独立的质控考核分目,由护士长带领质控成员,每周进行检查,并及时汇总分析整改,通过不断强化学习演练,整个护理团队形成一个安全网络体系,以积极饱满的工作态度,认真应对,不断提高护理安全意识,防范护理差错、纠纷的发生,出色的完成着各项护理任务。

3、2020年儿科护理差错“0”发生;未发生因护理差错引起的护理纠纷;2起已防止的差错,已开展主题讨论,落实整改措施,保障了儿科护理安全。

四、开通多种渠道,加强梯队建设。

1、儿科护理人员主管护师2名,护师3名,护士5名,梯队分布较合理。学历分布本科3名,大专3名,中专4名。儿科学习氛围浓厚,除了积极参加区委医院组织的各类职业培训,还积极参加各类继续教育。其中,本科在读3名,大专在读4名。

2020年全科组织安排业务培训14次、护理查房12次。全员参与24小时医学频道的网上学习,和医院信息平台的护理在线学习。每周对护理人员进行两次理论提问,每月对护理人员进行定项操作考核,不断巩固护士三基理论水平及操作水平。2020年继续培养一名护士为“儿科专科护士”,完成了相应的学科学习及专科实训。本年度开展课题研究一项,撰写论文2篇。儿科护理梯队建设有条不紊的进行中。

五、严格教学规培,实现快速成长。

1、本年度完成实习带教30名,在带教期间,严格按照实习计划,落实实习内容,按时考核实习成绩,反馈实习掌握情况。学生掌握了儿科护理常规及专科护理内容,无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实习生对带教老师表示满意

2、本年度1名轮岗护士进入儿科工作,通过培训,带教和自我成长,按计划掌握了儿科护理要求。

六、存在问题与对策。

篇8

[关键词] 循证护理;儿科临床带教;护生;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 R248.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6(a)-0171-03

在护生临床实习阶段,如何把先进的护理观念融入到带教中,让护生养成根据实证,运用掌握的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已成为现代护理学科发展的方向,其核心思想是循证证据护理思想,即审慎地应用当代的真实证据,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和愿望,结合护理人员的临床经验,进行个体患儿医学治疗,为患儿提供最佳护理行为[1]。传统的重复既往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临床教学的要求,为探究循证护理在儿科临床带教中的意义,本院将循证护理和传统护理条件下培养的护生,进行成绩对比,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6月~2012年9参加本院儿科临床带教培训的护生58名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9名,实验组29名,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循证护理的教学方法培训儿科临床带教,两组护生的年龄都在20~24岁,对照组平均年龄(21.4±1.8)岁,实验组平均年龄(21.7±2.0)岁,所有参加儿科临床带教的护生均为大专生,两组学生学历、经验均无差异。所有大专班实习护生均自愿参加本次实验研究,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无差异。

1.2 研究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先统一进行科室的工作环境及仪器设备介绍,再选择专科以上学历,具有丰富教学经验,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又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的老师进行带教,在带教中采取一对一的模式,按照每日学习内容教授护生相应的儿科临床带教护理知识,监督检查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完成情况,无需过多的理论讲解和系统的知识培训,只注重传统的操作技能培训,护生往往只专注基础操作能力,理论原理掌握不理想,遇到问题不会独立思考及解决。

1.2.2 实验组

1.2.2.1 制订循证护理计划 根据教学大纲目标,制订详细的带教计划,做好带教记录,组织新实习的护生先进行科室工作环境介绍,仪器设备介绍,学校制订的岗位目标和儿科临床带教中使用到的各类器械的操作要领和方法讲解,此外,对此岗位的职责和工作意义也对护生进行演讲,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工作的责任感和意义。待护生熟悉科室情况后,安排有经验的带教老师向他们讲解专科护理知识,针对儿科科室特点,有针对性地讲解本科室特别需要注意的问题,理论联系实际,让每位学生都了解儿科临床带教的特点和容易出现的问题,老师亲自示范护理查房内容,并组织护生进行护理查房和护理文件的填写。

1.2.2.2 选择经验丰富的老师,严格进行循证护理培训 选择专科以上学历,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且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的老师担任新护生的培训工作,带教培训采取一对一的带教模式,同时科室建立教学评估系统,对带教老师的工作和护生的反馈意见进行评估,以提高教学质量。循证护理的方法主要分为先提出问题,然后引导护生查询护理文献,检索证据,最后根据所查得的实证与临床经验,结合患儿的需求制订相应的护理计划。首先由带教老师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一个有意义的问题,如在儿科穿刺中,如果患儿年龄太小,可能不会正确运用吸气加屏气的呼吸方法来配合穿刺,那么在对这些年龄偏小的患儿进行穿刺时,如何进行呼吸配合。这样我们就启发护生选定了思考问题,接下来引导护生查询护理文献并思考,然后讨论制订合理的护理计划,查阅文献发现,文献中称不能配合吸气加屏气动作训练的儿童改成用“捂口捏鼻法”[2],最后循证发现“捂口捏鼻法”用于实际操作会存在一定阻碍,需要在实际操作前的一段时间持续对患儿进行相关的针对性训练,有目的地增加患儿吸气和呼气的深度,同时在操作前对患儿进行缺氧程度的评估,在实际操作中,一方面,按平时的训练来引导患儿尽量先深吸一口气,另一方面,根据患儿个体的缺氧程度评估来掌控进程,尽可能分散他们的注意力,避免患儿产生强烈反应,导致操作失败。

(1)理论联系实践,提高带教质量:一名优秀的护士既是医嘱的执行者,又直接与患儿接触,是病情的观察者,同时还要了解患儿的需求,解答家属的疑问,作为儿科的护士不但要有足够的耐心,还要对患儿进行更加仔细的护理,患儿可能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需要护士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扎实的理论知识及时应对患儿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然后思考可能的原因,应用循证护理来解决问题。在对护生的培训中,老师不但要求护生要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还要掌握正规的操作方法和严格的无菌规范操作,对医疗器械的使用要熟练和规范,应该注意的事项都要熟练掌握。从细节处严格要求,避免不规范操作。

(2)拓展教育范围,丰富教学形式:除了掌握适应本科室的循证护理任务,还要对护生进行医德、护士职业教育、护士道德教育等相关方面的介绍,宣讲医院的各项规章和管理制度,相应的医疗法律法规,让他们了解和自己职业相关方面的规章制度,为以后在工作岗位上开展工作提供安全保障。科室还根据每期护生实习存在的一些问题制订针对性的教材,对如何使用冰箱保存药物、特别是血液制品和生物制品等方面进行教育。

(3)重视信息反馈,做好循证护理在儿科带教中的应用: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医院定期举行护生感悟座谈会,填写教学质量回馈表,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并由护生选出自己心目中的优秀带教老师,督促激励循证护理工作的学习和应用。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观察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实际操作能力、提出问题能力以及查阅文献能力,并观察两组学生成绩[2]。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PSS 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组内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护生出科室成绩的考察比较

在培训结束时,对两组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一次测试,检验这两种护理方法的结果,比较是否存在差异。具体见表1。由表1可见,实验组的平均理论考试成绩为(86.32±12.55)分,操作成绩为(85.22±14.21)分,考核优秀人数为28名,考核优秀率为96.5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表1 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护生出科室成绩的考察比较

注:与实验组相比,*P < 0.05

2.2 两组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比较

从创新能力、提出问题能力、观察问题及实际操作能力等方面比较,实验组要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综合能力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表2)。

3 讨论

循证护理是一种科学的临床护理干预方法,它根据护理人员的个人水平和临床经验,考虑到患者的实际情况和愿望、价值,找寻事实依据来总体制订出的一套护理方法。循证护理为我国的临床护理和护理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理念和新的思维[3-4]。一直以来,我们临床带教中所采取的教学方法主要以传统教学为主,以知识传授和技能的训练为主要学习内容,由此培养的学生,基础理论知识更为扎实,基本训练较好,但是严重缺乏创新能力,即使能够接受到循证护理知识,但在实际中,面对复杂的临床病情,还是会遇到诸多问题,随着对循证护理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临床护理人员已经可以将循证护理的临床方法融合到临床护理的实践中,采用循证护理的教学方法培训护生,也得到了比传统培训方法更好的结果,在儿科临床护理中应用比传统护理方法得到更高的评价。

在儿科临床实习中,问诊一直是护生的一个难题,许多护生不知道从哪些方面问,问些什么,因此就不能得到有效的信息反馈[5-6]。同时也存在有些患儿的家长心理上排斥护生,不愿意与护生交流的情况。经常有许多患儿因为害怕打针、吃药而说假话,使得收集的病例不准确,因此,必须要与患儿和家长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让他们能放心将自己的情况告诉你[1,7]。这个过程是护生需要学习的,通过有经验的教师向护生传授问诊技巧,通过言传身教让护生体会到如何以诚待人,慢慢与家属接近,取得他们的信任,以获取详细的病例资料。为了避免护生在进行问诊时遗漏了一些项目,要求护生在进行问诊前先列出问诊项目,再进行询问[8-9]。

此外,在儿科的临床带教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对实际临床病情变化有充分的了解,一般儿童病情变化较快,症状不够明显,不具有典型性,尤其对于新生儿来说,病情发展非常迅速,遇到的疑难问题较多,同时因为患儿较小,无法诉说病情,因此对于儿科的护理来说,是一个较大的挑战,因此在带教中,不仅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注重临床的应用,提高提出问题和查阅文献的能力,通过采取循证护理,改变学生的固有思维模式,更好地利用评判思维去面对现实中的实践,从而来提高学生的临床运用能力,同时在儿科临床带教中运用循证护理,还可以将个人的临床学习经验与一些研究证据相结合,为以后的实际操作打下基础。

总之,循证护理用于教学实践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提高了教学效率,充分发挥了护生的学习主动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各方面的学习能力。研究证明,开展循证护理教育,有利于护理向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在儿科临床带教中也有很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卢红艳,李晖,童庆,等. 循证医学在儿科临床实习带教中的应用体会[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16(11):100-101.

[2] 付建秋,陈晓旋.循证护理在儿科心理护理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医药,2010,5(34):210-211.

[3] Meeker MA,Jones JM,Flanagan NA. Teaching undergraduate nursing research from an evidence-based practice perspective[J]. J Nurs Educ,2008,47(8):376-379.

[4] Jonsdottir SS, Lewis JA. Toward evidence-based practice[J]. MCN Am J Matern Child Nurs,2010,35(4):240-242.

[5] 艾方,张会敏. 循证护理在儿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0):10-11.

[6] 付建秋,陈晓旋. 循证护理在儿科心理护理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医药,2010,5(34):210-211.

[7] 叶华,姜宪辉,李筠波. 循证护理在儿科护理实践中的应用[J]. 当代医学,2008,14(24):15-16.

[8] Duong DN. The evidence-based practice concept: engaging interest and articipation[J]. Nurs Res,2010,59(1 Suppl):S7-10.

篇9

关键词:中医儿科;本科教育;现状;对策

“儿科医生荒”,是我国长期存在的问题,进入“全面两孩”时代后,对儿科医生的要求更为突出。高校加强儿科学人才培养,无疑对缓解儿科医生紧缺的现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本科培养过程中,临床实习是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与临床具体病人相结合的阶段,是医学生成为一名合格医生的历练过程[1]。就我校而言,本科毕业实习在儿科的时间一般在1个月左右,短时间内想掌握中医儿科的基础理论、临床技能,提高临床思维能力是有一定难度的,为培养更多优秀的中医儿科人才,分析本科毕业实习现状,采取相应对策,具体如下。

1本科毕业实习现状

1.1基础理论不扎实临床思维待提高本科毕业实习的学生,已经学习过中医儿科学,但带教过程中发现许多学生对小儿生理、病理的特点,五脏特点,辨证概要,小儿疾病的特点,小儿用药的特点等内容,尚不能熟练掌握。而且,面对病情多变的复杂病例无从下手,诊治思路不清晰,临床思维能力需要提高。具有牢固的专业基础知识,是培养医学生清晰的头脑、开阔的思维和较强动手能力的前提。

1.2就业压力增加影响实习质量当前本科医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医疗机构及医学院校招收人才时均倾向于研究生或博士生等高学历的人才,本科生缺少就业优势。为了能够在较好的医疗机构和医学院校工作,一部分医学生选择考研,选择考研的医学生将主要的精力用在复习考研上,势必影响本科实习的质量。还有一部分医学生选择就业,将大量的时间用在参加人才招聘会、用人单位面试、投递简历等,主要精力放在择业上,实习时间也明显减少,实习质量明显下降。

1.3医学生缺少耐心医患沟通需加强有的医学生缺少耐心,面对哭闹不配合的患者,周围嘈杂的环境,不能耐心的检查、安抚患儿,仔细倾听患儿家属的叙述,使得病史记录不详细,查体不全面。在当今医患关系相对紧张的形势下,有的患儿家属不信任实习医生,不愿意由实习医生诊治,实习医生在医患沟通中存在胆怯心理、不自信,缺少亲切感,查体不够轻柔,也很难取得患儿家属的信任[2]。

2本科毕业实习对策

2.1巩固基础知识中医儿科是中医学的重要部分,不仅反映了儿科的特点,它还是与中医基础理论有着密切关系的临床医学,是运用中医药理论与临床,研究小儿生长发育、小儿保育和疾病防治的一门临床学科[3]。针对儿科实习的医学生,带教教师应注意讲授小儿不同于成人的特点,相同病症诊治与成人的不同之处。如感冒患儿着重讲解“夹痰”、“夹滞”、“夹惊”三夹证,遣方用药时结合小儿特点进行辨证论治。为使医学生更好的掌握基础知识,安排病房实习的医学生上午跟随带教老师查看患儿,书写病历,下午安排授课、病例讨论(每周2~3次)。内容包括科室重点病肺炎喘嗽、哮喘、紫癜,常见病咳嗽、呕吐、泄泻、水肿、心肌炎、感冒等疾病,从疾病的定义、病因病机、诊断、鉴别诊断、辨证论治、预防与调护、研究现状等方面讲述。授课结束后,由医学生再次询问典型病例的病史,进行体格检查,结合病例进行讨论,最后由带教教师就典型病例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情况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使得医学生们对疾病的认识更加深刻。医学生打下牢固的中医基础,将来才能成为新一代中医儿科名医[4]。

2.2加强经典学习中医经典是中医的学术渊源,正如一个民族的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源一样。《颅囟经》、《小儿药证直诀》、《幼科发挥》、《幼幼集成》等,是中医儿科专业的经典著作,加强经典医著的学习,有利于学习到传统中医学理论和诊治方法,也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医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能力。结合临床实际病例有针对性的指导医学生阅读原文,如分析泄泻病例的发病原因及病机时,可阅读《幼幼集成•泄泻证治》,原文云:夫泄泻之本,无不由脾胃。盖胃为水谷之海,而脾主运化,使脾健胃和,而水谷腐化,……精华之气不能输化,乃致合污而下降,而泄泻作矣。经典结合医案进行分析是培养医学生的中医诊疗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5]。

2.3培训实践技能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医学生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具有扎实的临床技能,才能应对千变万化的疾病。我们将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基本技能的培训融入到临床带教中,要求医学生在管理患者时,通过望、闻、问、切基本中医技能,详细观察、记录患者病情,教师则从旁指导,纠正不当之处。定期进行技能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小儿体格检查,身高、体重、体温、血压的测量,头围、囟门的测量,望小儿指纹,小儿心肺复苏、小儿腰椎穿刺术、小儿骨髓穿刺术、小儿胸腔穿刺术、小儿腹腔穿刺术等。

2.4重视病历书写病历书写是实习医学生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必须掌握的基本功。中医儿科病历的书写与成人有不同之处。如记录患儿的出生史、喂养史、生长发育史、预防接种史、母亲的妊娠史等,对患儿疾病的判断、转归、预后有一定的影响,尤其在小儿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中是非常重要的。临床带教教师要详细讲述病历书写规范、用词准确、病史采集完整,避免疏漏。如记录患儿咳嗽症状,要同时记录咳嗽有痰、还是无痰,痰液的颜色,咯痰量的多少,痰液的气味和形态,何时咳嗽剧烈,是持续性咳嗽还是阵发性咳嗽,有无犬吠样咳嗽,咳嗽后有无鸡鸣样回吼声,有无喘促等伴症。对于医学生病史记录不详细,医学用词不准确,复制粘贴病历等现象,带教教师要及时批评指正,错误病历及时修改,让医学生明白病历不但可以反映医生的诊疗水平,而且是真实记录患者病情的具有法律意义的医疗文件,在处理医疗纠纷时,作为重要依据,故需要认真对待[6]。

2.5门诊跟师学习中医儿科门诊实习是病房实习的有益补充。门诊与病房相比,疾病病种更广泛,如小儿乳蛾、厌食、积滞、滞颐、腹痛、唇风、抽动秽语综合征等在病房少见,而且门诊病种有一定的季节性,如春季传染病如痄腮等多发,夏季脾胃系疾病如呕吐、泄泻多发,冬春季肺系疾病如感冒、肺炎喘嗽等多发。医学生在儿科门诊轮流跟随我科多名省市名中医学习,不仅可以学习到临床选方用药特点、辨证诊治思路以及创新性理论,还会学习到如何与患儿沟通,如何全心全意为患儿服务,名医们的敬业精神与高尚医德,医学生能耳濡目染,这对疾病的认知,良好医德的培养大有裨益。

2.6加强医患沟通近年来医疗纠纷增多,医患关系紧张,如何正确处理医患关系成为摆在医生面前的重要课题,也是医学生需要培养的重要能力。与患儿沟通时,医学生更应态度和蔼、语言温和,消除患儿的紧张情绪和恐惧心理,鼓励患儿自己表诉病情,对于哭闹患儿要尽量安抚,查体时动作要轻柔。与家长沟通时,要思路清晰,根据患儿主诉等情况,帮助家长理清思路,准确而全面的介绍病情。向家长交待病情时,要客观而又巧妙,如实的告知家长患儿的诊断、化验检查、治疗方案等情况,取得患儿家长的信任,配合治疗。与患儿及家长之间建立良好医患沟通,也是优秀医学生的必备条件。综上,我们分析中医本科医学生毕业实习阶段的现状,采取相应的对策,使医学生通过中医儿科阶段的实习,掌握中医儿科基础理论、经典理论知识,熟悉临床实践技能,培养良好的中医思维能力及医患沟通技巧,使其能尽快融入临床,成为一名真正的中医儿科医生。

作者:郭亦男 孙丽平单位: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

参考文献:

[1]罗川晋.中医院内科临床带教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4):40-41.

[2]陈宏伟,殷树欣,等.本科医学生在临床实习阶段培养[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4,31(3):102-106.

[3]张学青.中医儿科临床带教注意的问题[J]新疆中医药,2005,23(4):60-61.

[4]徐荣谦.中医儿科教育现状的思考与对策[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09,1(5):397-398.

篇10

1.中医护理本科生毕业实习质量自评问卷的研制

2.中医本科学生毕业实习质量监控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应用

3.提高中医毕业实习生综合素质的尝试及思考 

4.对西医院校毕业护理人员进行中医传统技术培训的效果

5.中医临床型研究生毕业论文选题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6.电子病历与中医毕业实习生病案书写问题刍议

7.中医院校“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改革在毕业考核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8."导悟式教学"在西医院校毕业新护士中医理论与技能培训中的运用效果研究 

9.高职高专中医养生与保健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与思考——毕业顶岗实习生及其实习单位问卷调查分析

10.加强过程管理,提高中医专业七年制毕业论文质量

11.中医妇科毕业实习带教方法探讨

12.中医本科生毕业临床考核方法的改革与效果实践分析

13.中医院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现状及建议

14.中医护理本科生毕业实习模式的构建

15.OSCE考核模式在中医内科学毕业考核中的实施 

16.中医儿科毕业实习带教探讨

17.世界针联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针灸”首届国际传承班在京毕业

18.对中医函授生毕业临床实习之管见

19.关于中医儿科本科学生毕业实习的几点建议

20.中医专业七年制毕业临床技能考核的改革与实践

21.“中医针灸”首届国际传承班学员毕业

22.中医儿科毕业实习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探讨

23.我们是怎样带教中医护士毕业实习的 

24.振兴中医事业 广开人才之路——天津市首批高教中医自学考生毕业

25.辽宁中医学院函授大学中医医疗专业八七届毕业典礼在沈阳举行

26.我校中医专业毕业考核实践探索 

27.中医研究院83名毕业研究生首批获得医学硕士学位

28.中国中医科学院2012—2014年博士毕业盲审学位论文查新项目统计分析

29.《中医内科学》毕业考核方案的探索与实践

30.中医专业学生的毕业考核指标和方法

31.85级中医班中医诊断学毕业考试试题质量和成绩分析 

32.586例膝骨关节炎中医证型聚类分析及与中医体质的关系 

33.从辩证的视角看中医科学性问题争论  

34.关于改革中医专业本科生“毕业综合考试”的构想 

35.浅析中医跨文化传播 

36.本院中医专业78级学生开始毕业实习 

37.中医药浴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38.中医专业毕业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39.中医住院医师毕业后教育初探

40.名老中医经验共性规律及个性差异比较研究 

41.中医研究院首届中医研究生举行毕业论文答辩 

42.在光明中医函授大学骨伤科专业毕业典礼大会上的讲话

43.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 为人民的健康事业奋斗到底

44.在光明中医函授大学骨伤科专业毕业典礼大会上的讲话

45.我院召开首次中医系专科定向毕业实习工作会议

46.新疆首届盲人中医函授大专学员毕业 

47.我院运动医学系中医骨伤科专业举行医学士毕业论文答辩会

48.南京中医学院中医专修科毕业 

49.省中医学校举行教学研究班、医科进修班毕业典礼

50.中医系中医专业七七年级学生毕业  

51.辽宁中医学院八六届中医函大毕业

52.中医院校信息技术类专业毕业设计质量分析——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

53.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技能考核模式探索 

54.中医院校医学学位研究生毕业论文的写作

55.深化毕业考试改革 培养高质量中医人才  

56.中医儿科本科毕业实习阶段的现状及对策  

57.从中医医师资格考试看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专业本科生毕业考试

58.中医儿科毕业实习教学的难点与对策

59.中医类学生毕业综合考试改革的初步探索

60.中医专业护生毕业实习现况调查与分析

61.加强毕业后教育及继续医学教育 促进中医人才培养

62.中医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63.中医妇科学毕业实习教学方法探讨

64.中医院校研究生社会适应能力的调查与分析──67名毕业研究生社会适应能力调查报告

65.五年制中医本科生毕业考核模式的实践与探讨

66.中医七年制妇科专业毕业实习教学方法探讨

67.试论中医临床医学研究生毕业论文的设计与要求 

68.浅谈中医医学生临床毕业答辩 

69.“高等中医教育毕业实习评估体系”研究

70.试论中医专业毕业实习提前的教学配套改革

71.大肠癌中医辨证及治疗概况 

72.中医护理大专生毕业实习质量调查分析

73.设立答辩考核环节 确保自考教育质量——中医自考本科毕业答辩考核规范化研究

74.基于临床病历数据化的名老中医经验传承方法学研究 

75.难治性癫痫中医证候的判别分析 

76.加强大专毕业护士再培养 造就高级中医护理人才  

77.我校中医专业毕业考试的实践与思考

78.中医专业本科生毕业实习管理初探

79.转变观念抓改革 适应需要求质量──试谈中医高校毕业实习的改进与提高

80.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吴克清在光明中医函大骨伤科学院毕业典礼大会上的讲话

81.为培育中医新苗贡献力量——介绍我院指导毕业实习的一些做法

82.继续发展中医药成人教育事业 

83.成都中医学院医学系本科班79级毕业综合考试 《中医妇科学》试题及答案

84.天津市93名考生获得中医大专毕业文凭

85.福建中医学院第四届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毕业

86.杰出校友屠呦呦荣获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87.上海中医学院首届中医专业生毕业

88.中医护理培训小组的设置与管理

89.中医院护理人员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效果评价 

90.东北地区银屑病中医证候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研究 

91.多项措施并举 提高中医妇科临床实习质量

92.中医临床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思考  

93.补泻兼施 以气为先——朱南孙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经验 

94.中医内科实习中加强急症教育的做法和体会

95.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在中医医院的应用研究 

96.中医胃肠病病机与防治研究的新思路——访中医内科学专家白兆芝教授

97.我院护理人员中医护理知识及技能现状调查与培训对策 

98.浙江中医学院恢复中医函授教育  

99.浅谈中医实习生急救能力的培养 

100.全国西医学习中医班(西苑班)招生通知  

101.中医养生保健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思考 

102.原发性肺癌中医证型规律与化疗及靶向治疗的相关性研究

103.关于构建中医恶性肿瘤疗效评价体系的思路和问题  

104.定性访谈法在名老中医传承研究中的应用:思路与体会 

105.肥胖、超重与正常体质量高血压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特点比较研究

106.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证型分布及证候特点研究

107.中医辩证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网状Meta分析

108.人类基因组学及基因芯片技术与中医体质学

109.近30年大肠癌中医证型和用药规律分析

110.新疆冠心病患者(汉、维)中医体质特点分析及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 

111.基于文本挖掘探讨中医外治法和食疗在糖尿病中应用规律

112.中医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进展 

113.中医护理工作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 

114.《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修改建议及分析

115.8448例一般人群的中医体质类型与健康状况关系的分层分析

116.中医养生探幽

117.中医健康体检在“治未病”中的作用

118.中医体质分类判定与兼夹体质的综合评价

119.660例寻常型银屑病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