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危害的来源范文

时间:2024-02-28 17:57: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职业危害的来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职业危害的来源

篇1

关键词:液压油 污染来源 危害 控制对策

0 引言

液压传动设备在各行各业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在现代化的工程机械上体现得尤为充分。液压传动技术有其不可比拟的优点,这是它得以迅猛发展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液压传动设备又有其脆弱的一面,其中抗污染能力低是突出的弱点。据有关资料记载,液压故障有70%~80%是由液压油污染导致的。要证液压系统正常、可靠的运行,必须要保持整个液压系统的清洁。

液压油是否清洁,直接关系机械能否正常工作。液压油是液压机械的血液,具有传递动力、减少元件间的摩擦、隔离磨损表面、虚浮污染物、控制元件表面氧化、冷却液压元件等功能。因此液压机械的故障直接与液压油污染度有关,所以控制液压油污染是十分重要的。

1 液压油污染物的来源

1.1固体污染物

来自液压系统的管道、液压元件如液压缸,胶管、泵、马达、阀、液压油箱等,在系统使用前未冲洗干净,在液压系统工作时,污染物就进入到液压油中。

1.2外界侵入的污染物

外界的空气、水、灰尘、固体颗粒,在液压系统工作过程中,通过液压缸活塞杆、胶管接头、液压油箱、空气滤清器等进入液压油中。液压油中混入空气,可使液压系统产生噪声,引起汽蚀、爬行及振动;空气还会加速油液的氧化,使液压油的性能变差。水分混入液压油会使液压系统在高温高压时产生汽蚀现象,降温后凝结成水。水分腐蚀金属,并加速油的氧化劣化,使油液性能降低,温度低于0℃时,甚至会结成冰,阻碍油液流动,堵塞油路。

1.3内部生成污染物

液压系统组装、运转、调试及液压油变质也不断产生污染,直接进入液压油中,如金属和密封材料的磨损颗粒,吸油、回油滤芯脱落的颗粒和纤维,液压油因油温升高、氧化变质而生成胶状物,吸油管路密封不严造成吸入空气等。

1.4维护、保养、维修中造成的污染

在设备正常维护保养中更换滤芯和液压油、清洗油箱,维修拆装液压缸、阀等等也会使固体颗粒、水、空气、纤维等进入液压油中。

1.5机械杂质颗粒

这是一种危害性最大的污染。通常液压油的污染主要是指颗粒杂质的污染。颗粒杂质会卡死阀芯,阻碍正常运动,拉伤泵的定子与转子相对运动面、配油盘与缸体的相对运动面,堵塞元件的阻尼孔、节流口等,产生各种故障,影响系统的正常工作和使用寿命。

1.6其他不同油品混入

当液压油中混入了其他油品,液压油的化学组成被改变。液压油的黏度可能被改变而影响系统的效果。如果液压油中混入了难燃液,液压油与密封材料的相容性被破坏,导致密封失效等严重后果。

2 液压油污染形成的各种危害

2.1增加维修费用及生产成本

通常液压机械所用的液压油,均由于使用与管理的不当,常使可继续使用的油视为废油,不但造成无谓的浪费,增加了维护成本,更造成环境的污染。液压油长期在高温高压中使用,本身会因为氧化作用产生积碳与油泥,并且因机械运转产生具有磨损性的颗粒杂质,再加上周边环境污染及空气、水分的侵入等原因,使油质逐渐污染而劣化,而污染劣化的液压油在机械中运转,会使阀件的移动不顺畅,影响机械的精确度、稳定度,产生不良的故障严重时更造成堵塞使之停机停产,长时间更磨损机械、活塞环、轴承、油路阀门及零配件等。造成漏油,减少机械使用的寿命,从而增加了维修费用及生产成本。

2.2加速液压元件的磨损、烧伤

污染物混入液压系统后会加速液压元件的磨损、烧伤,甚至破坏,或者引起阀的动作失灵,或者引起噪声;污染物会堵塞液压元件的节流孔或节流缝隙,改变液压系统的工作性能,引起动作失调甚至完全失灵,产生误动作而造成事故;灰尘颗粒在液压缸内会加速密封件的损坏,缸筒内表面的拉伤,使泄漏增大,推力不足或者动作不稳定、爬行、速度下降,产生异常的声响与振动;还可能引起滤网堵塞,液压泵吸油困难,回油不畅而产生气蚀、振动和噪声,堵塞严重时会因阻力过大而将滤网击穿,完全丧失过滤作用,造成液压系统的恶性循环。

2.3加剧液压元件的表面腐蚀

液压系统中,固体颗粒污染会导致:加剧液压元件的表面腐蚀和磨损,增大泄露量,油温升高、压力降低、效率低、响应慢、不稳定、改变运动方向,运动速度减低,承载能力下降,阀芯卡死,烧毁电磁线圈。

2.4导致绝缘油的绝缘强度降低

液压系统中,水污染会导致:油变质(如添加剂析出及油的氧化),油膜变薄,腐蚀并加速金属表面疲劳失效,低温产生冷却、淤塞运动元件,绝缘油的绝缘强度降低。

3 液压油污染的控制对策

液压油是液压系统的“血液”,发生污染将产生巨大的危害。从污染对液压系统的危害中可以看出,必须加强对液压油污染的控制,保证液压系统正常工作。

预防重于治疗,如:在机械运转中过程中使用超微过滤装置,随时将油中污染物清除,长期保持液压油在液压系统中高清洁度运转,那自然就减少了由于油污染所造成的各种弊害,产生预防的效果,延长了液压机械及液压元件的使用寿命,降低了机械故障率。从而达到节约液压油,降低成本之目的。

3.1控制和减轻固体颗粒污染

控制和减轻固体颗粒污染,过滤是保持液压油清洁行之有效的方法,根据液压元件对污染的敏感度,选择不同精度的过滤器,定期更换滤芯,保持液压油的清洁。

3.2空气滤清器必须定期更换

液压系统中胶管密封必须安全可靠,油箱的空气滤清器必须定期更换。滤芯加防尘装置,严防灰尘、水分进入液压油中。使液压油在使用前保持清洁。在运输和保管过程中都会受到外界污染,新买来的液压油看上去很清治,其实很“脏“,必须将其静放数天后经滤加人液压系统中使用。

3.3装配后、运转前保持清洁

要使液压系统在装配后、运转前保持清洁。液压元件在加工和装配过程中必须清洗干净,液压系统在装配后、运转前应彻底进行清洗,最好用系统工作中使用的油液清洗,清洗时油箱除通气孔(加防尘罩)外必须全部密封,密封件不可有飞边、毛刺。更换新油前,油箱必须先清洗一次,系统较脏时,可用煤油清洗,排尽后注人新油。

3.4工作中保持清洁

使液压油在工作中保持清洁。液压油在工作过程中会受烈环境污染,因此应尽量防止工作中空气和水分的侵入。为完全消除水、气和污染物的侵人,采用密封油箱,通气孔上加空气沱清器,防止尘土、磨料和冷却液侵入,经常检查并定期更换份封件和蓄能器中的胶囊。

3.5采用合适的滤油器

这是控制掖压油污染的重要手段。应根据设备的要求.在液压系统中选用不同的过滤方式、不同的情度和不同的结构的滤油器.井要定期检查和清洗滤油器和油箱。

3.6建立液压油实时质量监测体系

篇2

一、《职业病防治法》对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管理的规定

第十九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

第二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检测、评价结果存入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定期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向劳动者公布。

第三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按照规定的期限妥善保存。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有权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用人单位应当如实、无偿提供,并在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

第四十八条规定,职业病诊断、鉴定需要用人单位提供有关职业卫生和健康监护等资料时,用人单位应当如实提供。

第五十六条规定,卫生行政部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查阅或者复制与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的行为有关的资料和采集样品。

第六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未按照规定组织职业健康检查、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或者末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并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的主要内容

1.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清单及有关文本。

2.职业卫生管理的方针、计划、目标和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3.职业卫生专(兼)职管理组织、职能及人员分工。

4.职业卫生管理方案、程序、作业指导书和其它内部文件。

5.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管理档案,包括:

(1)建设项目计划任务书及批准文件等:

(2)建设项目初步设计书:

(3)工程改建、扩建及维修、使用中变更的图纸及有关材料;

(4)全套竣工图纸、验收报告、竣工总结:

(5)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委托书与预评价报告;

(6)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委托书与效果评价报告;

(7)卫生行政部门审查意见书:

(8)卫生行政部门验收意见书。

6.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申报资料,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存在岗位、来源、预防策略)清单。

7.储存和使用的化学品清单,包括种类、量、使用的部位、储存的部位、毒性资料、预防策略。

8.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资料,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委托书,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记录与评价报告。

9.职业病防护设施防护及维修档案,包括:

(1)设备的操作规程、合格证书:

(2)安装、调试验收记录:

(3)运行使用记录;

(4)维修记录,包括维修责任人、维修原因、维修日期、维修人等。

10.职业病防护用品档案,包括工种清单、应配备清单、实配备清单、使用情况等。

11.职业健康监护资料,包括:

(1)职业健康监护委托书;

(2)职业健康检查工种及人员名单;

(3)职业健康检查结果与分析报告:

(4)职业禁忌证名单及调离情况:

(5)个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6)职业病检出名单。

12.职业卫生培训教育计划、培训内容、授课记录及考核成绩。

13.职业病(含工作有关疾病)发生情况及职业病患者处理情况记录。

14.用人单位职业病预防控制措施技术档案。

15.职业病诊断、鉴定资料。

16.各种监督文书。

17.各种设备、化学品中文说明书。

(1)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汇总资料;

(2)职业健康监护汇总资料:

(3)职业病发病情况汇总资料:

(4)职业病病人处理、安置情况汇总资料;

(5)培训情况汇总资料;

(6)因病缺勤情况汇总资料:

(7)职业病防护设施汇总资料:

(8)劳动者死亡资料;

(91职业病防治工作年度总结。

三、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的要求

1.职业卫生档案案卷归档前要做好以下事项:

(1)简明扼要地拟写案卷标题,包括文件制发机关、内容、文种三个部分,标题要反映案卷的内容;

(2)根据档案保管期限的规定,注明每一案卷的保管期限,职业卫生档案一般为永久保存;

(3)填写卷内目录、备考表及案卷皮、编号,装订成卷:

(4)归档的案卷要填写移交目录,双方签字。

2.档案室对各部门移交来的职业卫生档案,要认真进行质量检查,及时编号登记,入库保管。

3.档案工作人员对档案的收进、移出、销毁、管理、借阅、利用等情况要进行登记,档案工作人员调离时,必须办好交接手续。

4.职业卫生档案库房坚固、安全,做好防盗、防火、防虫、防鼠、防高温、防潮、通风等项工作,并有应急措施。职业卫生档案库要设专人管理,定期检查清点,如发现档案破损、变质时要及时修补复制。

篇3

(黑龙江省劳动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中心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摘要:根据电焊条生产行业职业危害特点,选取了粉尘、噪声、气温、湿度、风速五项指标,采用线性回归方法,对三家典型电焊条生产企业的现场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拟合出该行业职业危害监测评价模型,并得出结论:(1)粉尘是电焊条生产行业职业危害的主要因素及职业危害监测评价的重要指标,与以往研究结果进行比较后,进一步验证了研究结果的正确性;(2)建立了以粉尘为主要自变量的两个模型,模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9、0?929,表明模型具有科学性、有效性,为职业危害监测评价提供了又一新方法。

关键词 :电焊条生产行业;职业危害;监测评价;模型

中图分类号:X 954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4-11-20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青年科学基金项目(QC2010101)

第一作者简介:赵同辉(1978-)女,高级工程师,博士,主要从事劳动安全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

我国是世界上第一大焊接材料生产国,生产企业400余家,总产量达120多万t[1-2]。电焊条生产原料种类繁多,化学成分复杂,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粉尘、烟气、毒气、高温、噪声、紫外线、高温电磁场和电离辐射等,这些因素对作业工人的身体、心理和行为等健康状况产生巨大影响。而且,由于我国现行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机制不健全、电焊条生产工艺相对落后等原因,致使电焊条生产行业作业工人健康危害严重,罹患职业病(如尘肺病、矽肺病等)的工人人数不断增加,作业工人健康危害的预防与控制工作效果不理想。因此,研究电焊条生产行业科学的监测评价模型是十分必要的。

我国职业危害监管工作起步较晚,所进行的研究多采用层次分析法,以专家打分为基础数据建立监管模型,本文立足于现场检测数据,结合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建立电焊条生产行业职业危害监测评价模型,开辟了职业危害监测评价的另一途径。

1建模原则

根据我国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监管工作的特点,结合电焊条生产行业职业危害的实际情况,本文制定出以下建模原则。

(1)科学性原则:

建立电焊条生产行业职业危害监测评价模型首先要符合科学性原则,一个模型是否能够真实反映客观情况,是否能够准确评价职业危害的等级,建模的科学性是关键。

(2)可行性原则:

建立电焊条生产行业职业危害监测评价模型的目的是获得有效的评价结果,有利于相关部门开展工作,因此,模型中指标的可获取性、模型运算的可操作性等等都是必要条件,也就是说只有保证模型的可行性,该模型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应用。

(3)简便性原则:

电焊条生产行业职业危害因素多,且相互关联,同时将所有的危害因素引入模型,不仅会使计算量增加,而且每个自变量积累的误差也会使误差总量增加,从而影响模型的精度。因此建立模型应本着简便性原则,在客观反映职业危害状况的同时,尽量选取起主要作用的指标拟合模型,采用简便快捷的方法得到评价结果。

2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大西洋焊接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天津大桥焊接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天津金桥焊接材料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这些企业生产规模大,技术设备先进,具有代表性。采集数据时间为2011年全年,包括春夏秋冬四季,采集地点气候差异明显,包括南方炎热湿润气候类型、北方寒冷干燥气候类型。检测方法、依据标准见表1,检测仪器设备明细见表2。

本文对实测数据进行了全面的整理、计算,并结合实际职业危害监测评价工作需要,选取粉尘、噪声、气温、湿度、风速五项指标作为自变量,同时,采用MES[3-6]法对各监测工位进行评分得出风险等级值R,并把该项指标引入数理统计分析中作为因变量。

3建模原理及结果分析

3?1建模原理

本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中的逐步回归分析方法拟合电焊条生产行业监测评价模型。逐步回归[7-8]法是将向前选择和向后剔除方式结合起来应用,其基本步骤如下:

(1)采用向前选择的方式选择第一个对方程贡献最大的变量,若通不过显著性检验则终止选择;

(2)对未引入过方程的自变量,分别考察它们对方程的贡献;

(3)从中找出最大的变量进行显著性检验,如果不显著计算结束,如果显著则将该自变量正式引入方程;

(4)除方程中刚引入变量以外的其他变量,分别计算它们对方程的贡献;

(5)从中找出最小变量进行显著性检验,如果显著则没有要剔除的变量,回到第一步,否则剔除该变量,再回到第二步。

逐步回归分析法中判断相关程度高低是通过复相关系数(r)和决定系数(r2)来判断:

SST为总离差平方和,SST=SSR+SSE。

复相关系数不取负值,它是y与的相关系数,或y与所有xj构成的整体相关系数。决定系数与回归平方和成正比,比值越大,说明Y与X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越高。

3?2结果与分析

首先,对粉尘、噪声、气温、湿度、风速五项电焊条生产行业职业危害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得到:粉尘与噪声的相关性相对较高,为0?364,达到0?05水平;气温与湿度呈负相关,相关系数-0?377,也达到了0?01水平,因此为保证拟合模型的精度,粉尘和噪声、气温和湿度两组指标不能同时引入模型,以避免误差积累导致精度降低。

由得到的相关性系数可知,五项指标间相关性均不大,说明本文引入分析的指标相对独立性好,有利于进一步拟合较优的数学模型。

其次,将风险等级值R分别与粉尘、噪声、气温、湿度、风速五项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到:粉尘与风险等级值R的相关性最大,为0?949,达到0?01水平,说明电焊条生产行业中粉尘是关键影响因素;噪声与风险等级值R的相关性次之,为0?306,说明在电焊条生产过程中,噪声给作业工人健康带来的危害也是不容忽视的。相关系数矩阵见表3。

最后,对数据进行逐步回归分析。逐步回归分析是在分析数据的过程中将模型贡献小的自变量逐一剔除,将最终引入的变量拟合为方程的过程,具体分析结果见表4、表5。

逐步回归分析拟合出两个模型,模型中自变量以粉尘为主,进一步验证了粉尘在电焊条生产行业中对职业危害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两个模型的r2值均超过0?900,说明因变量(风险等级值R)与入选的自变量的线性相关程度较高,模型的拟合性能较优,精度较高,进一步进行方差分解及检验,结果显示F值分别为269?211和188?707,说明检验效果十分显著。

4小结

科学有效地监测评价模型是职业危害监管工作的关键,也是我国工业发展的有力保障。通过对电焊条生产行业生产工序的研究,本文选取了五项指标来研究建立该行业职业危害监测评价模型。对监测数据的数理统计分析表明,该行业职业危害主要来源于粉尘和噪声,这说明粉尘和噪声对作业工人健康的影响是最直接、最大的。同时,指标间相关性分析结果也表明粉尘与噪声的相关性较大,达到了0?01水平,因此建立模型时不能同时引入这两项指标,否则将影响模型的准确性,最终本文通过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两个以粉尘为主要指标的数模,可对电焊条生产行业职业危害情况进行监测评价。

近年来,我国针对电焊条生产行业的生产性粉尘的职业危害进行了大量的研究[9-12],结果也表明了粉尘是该行业致病的关键因素,与本文研究结果一致。2013年,国家出台了强制性标准GB 30188-2013 《电焊条生产行业防尘防毒技术规程》[13],该标准对电焊条生产行业防尘防毒工作做出了全面的要求:

(1)对厂区、厂址、厂房的布局,功能分区及卫生防护距离等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2)提出了生产设备应提高密闭化、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优化工艺技术,避免产生粉尘的要求;

(3)对尘源密闭、通风除尘系统的操作及检维修提出了相关要求;

(4)对个体防护措施、职业健康管理和监护进行了具体的规定。

企业通过执行该项国家强制性标准,能够更加有效地保护作业工人,降低职业危害的发生频率。

参考文献:

[1]李连胜,栾敬岳,孙晓红,等.我国焊接材料发展状况浅析(上)[J].市场透视,2010(1):10-16.

[2]李春范.2006年我国焊接材料生产概况[J].电器工业,2007(7):32-35.

[3]吴传安,谭庆平,刘开钳,等.职业卫生1-2-0分类管理模式构建研究[J].中国热带医学,2008,8(7):1106-1109.

[4]宋大成.风险评价方法——MES法[J].中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认证体系,2002(5):34-35.

[5]龚伟,杜阳光,张绮.MES评价方法在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中的应用探讨[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9):1612-1613.

[6]蔡康旭,易灿南,廖可兵,等.电镀锌生产线PHA-MES危险性评价方法[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16(8):100-105.

[7]章文波,陈红艳.实用数据统计分析及spss12.0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8]骆方,刘红云,黄崑.SPSS数据统计与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9]缪俊勋,曹建华.电焊条生产的劳动卫生学调查[J].厂矿医药卫生,1997,13(4):253-254.

[10]沈国安,曾秀诗.电焊条生产性粉尘和电焊烟尘职业性肺损害研究现状[J].职业卫生与病伤,1996,11(4):242-244.

[11]刘扬烈,曾秀诗,沈国安,等.焊药粉尘对作业工人脂质过氧化的影响[J].职业卫生与病伤,1996,11(2):82-84.

篇4

1、职业危害因素

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存在的对职工的健康和劳动能力产生有害作用并导致疾病的因素,称为职业危害因素。

2、职业病

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生产过程及其他职业活动中,接触职业危害因素引起的疾病。但从法律上讲,职业病是指职工因受职业危害因素的影响引起的,有国家制定医疗机构确诊的疾病。

二、煤矿主要职业危害因素与职业病

在煤矿企业中,主要的职业危害因素有生产性粉尘、有害气体、生产性噪声和震动、不良气象条件和放射性物质等。

1、生产性粉尘

生产性粉尘是煤矿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可产生于煤炭生产的全过程,如岩尘、煤尘、水泥尘和混合性粉尘等。可引起矽肺病、煤工尘肺病和水泥尘肺病。

2、有害气体

在矿井气体中,由于多种原因可存在CH4、CO、CO2、氮氧化物及H2S气体等。

(1)CO2。CO2主要存在于煤层和煤块内,在采煤过程中与CH4一道排出。此外,巷道内木材腐烂,人群呼吸以及放炮也可产生CO2。由于CO2相对密度大,一般多积聚于巷道低处及通风不良的废巷中。其危害性在于CO2排挤空气中的氧,而引起缺氧。当空气中的CO2浓度达到5%时,即能引起缺氧现象,达到10%时,可使人窒息而死。

(2)CO和氮氧化物。CO和氮氧化物产生的主要来源是放炮。使用硝酸甘油炸药可产生大量的CO,而使用硝铵炸药则常产生大量氮氧化物。CO是化学窒息性气体,可以对血液或组织产生特殊的化学作用,使氧的运送和组织利用氧的功能发生障碍,并能阻断组织呼吸致“内窒息”。氮氧化物为刺激性气体,较难溶于水,因而可达呼吸道深部的细支气管和肺泡,对肺组织产生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可引起肺水肿等。

(3)H2S。H2S在煤矿一般少见,一般存在于煤层一定区域或鸡窝煤内,在落煤时逸出,因而可使靠近落煤地点的采煤工作人员发生H2S中毒。H2S也属化学窒息性气体,急性中毒时,可引起肺水肿和中毒性脑病。

3、生产性噪声和震动

煤矿生产噪声和震动主要来源于机械化生产。其危害大小主要取决于生产过程、生产工艺和使用工具,如风动工具比电动工具产生的噪声和震动大。煤矿的噪声危害往往比震动的危害严重,如井下局部通风机、综采机组、掘进机、井下泵房、井上的压风机房、洗煤厂、选煤厂等作业场所的生产性噪声都比较严重,强度一般在90~110dB(A)。噪声可引起噪声聋,震动可引起局部震动疾病等职业危害。

4、不良气象条件

矿井内气象条件的基本特点是气温高、湿度大,不同地点风速大小等和温差大等,这对工人的健康有很大影响。

5、放射性物质

煤矿井下氡及其子体往往比地面高,对工人健康有一定影响。另外,劳动强度大、作业姿势不良也是煤矿井下作业的特点,容易造成职工腰腿痛和各种外伤等。

三、煤矿职业危害的防治

我国煤矿企业的有毒有害因素种类很多,但发病人数最多、危害最大的是煤工尘肺病。世界各国都没有特效办法治疗尘肺病,唯一的办法是预防。预防尘肺病的根本问题时防尘。多年的实践证明,只要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领导重视,严格管理,经常坚持使用综合防尘措施,把粉尘浓度降至国家卫生标准,煤工尘肺病是可以控制的。

在煤矿粉尘治理中,我国采取了一下措施,取得了显著的防尘效果:

1、综合防尘的组织措施

该措施包括建立健全综合防尘机构,组织和配备防尘专业人员,做到定岗、定人、定职责;制定切实可行的综合防尘管理制度,领导重视,严格监督检查工作等。

2、综合防尘的技术措施

该措施主要研究和实施各项综合防尘措施,如加强通风,建立完善的供水系统;采煤工作面应进行煤层注水,湿式打眼,使用水泡泥,爆破前后应冲洗煤壁,爆破时应喷雾降尘,出煤时应洒水;采煤机、掘进机作业时必须安装内、外喷雾装置,截煤时必须采取喷雾降尘等防尘措施。

冻结法凿井和在遇水膨胀的岩层中掘进不能采用湿式钻眼时,可采用干式钻眼,但必须采取捕尘措施,并使用个体防护用品,如防尘口罩,井下煤仓放煤口、煤眼放煤口、输送机转载点及地面筛分厂、破碎车间、带式输送机走廊都必须安设喷雾洒水装置或除尘器等。另外,根据各煤矿的生产特点和机械化程度,采取相应的防尘措施。

3、综合防尘的保健措施

该措施主要是对广大接尘工人和尘肺病人进行健康监护,了解并记录职业接触史和健康状况,组织定期检查身体,掌握职业禁忌症。对尘肺病人追踪观察,除定期检查身体外,还要认真落实国家规定的职业病相关待遇政策,按规定组织疗养与治疗,相尽办法提高尘肺病病人的生活质量,减少病人痛苦,延长其寿命,让广大尘肺病人真正体会到社会主义国家的优越性。

四、职业禁忌症

职业禁忌症是指因接触某种职业危害因素而使病情加重或因对某种职业性危害因素敏感而容易发生职业病,以至使一些人不适合参加某种作业的疾病或解剖生理状态。例如血液疾病是接触苯作业的禁忌症,肺结核、支气管疾病、肺气肿、胸膜疾病是接触粉尘作业的禁忌症。

《职业病防治法》第六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安排未经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未成年工或者孕期、哺乳期女职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或禁忌作业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治理,并处五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产生职业危害的作业,或者提请有关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关闭。”

煤矿从业人员必须参加上岗前及定期的健康检查,及早发现有无职业禁忌症,一旦发现,及时调离。

煤矿职业健康监护

煤矿职业健康监护是对从事有职业危害因素作业的人群进行健康检查,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和应急职业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掌握从业人员的健康权益和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一、职业健康检查的内容

1、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

对新录用、变更工作岗位或工作内容的劳动者上岗前进行健康检查,特别是对该岗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可能影响人体健康的相关项目的检查。根据检查结果,评价劳动者上岗前的健康状况,鉴定是否有职业禁忌症。

检查内容包括:

(1)活动性肺结核。

(2)慢性肺部疾病,严重的慢性上呼吸道或支气管疾病,如萎缩性鼻炎、严重的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和支气管扩张、明显的肺气肿、肺化脓症及肺原虫病等。

(3)明显影响肺功能的胸膜、胸廓疾病,如严重的胸膜肥厚、黏连性胸膜炎、胸腔积液、严重的先天性或后天性胸廓畸形。

(4)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动脉硬化、器质性心脏病等。

2、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

根据劳动者所在工作岗位职业危害因素对健康的影响,选定重点检查项目,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动态观察劳动者健康变化,结合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和生物学监测结果,评价劳动者的健康变化是否与职业危害因素有关,及时发现疑似病患者,判断劳动者是否适合继续从事该工种作业或需进一步观察治疗。

3、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

因某种原因,准备调离从事职业危害工种的劳动者,根据其所在的工作环境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其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规律,选定重点检查项目进行检查,根据检查结果评价劳动者健康状况是否与孩子也危害因素有关,或是否患有职业病,以明确法律责任。

4、应急职业健康检查

当发生职业危害事故,对遭受伤残或者可能患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及时组织并进行健康检查的医学观察。依据检查结果发现危害因素,评价劳动者健康危害程度并提出预防措施,控制职业危害的继续蔓延和发展。

二、职业健康检查的方法

根据所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按《职业病健康监护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确定检查项目和周期,检查项目科分为一般检查项目、特殊检查项目和选择检查项目。

1、一般检查项目,如内科、外科、心电图、胸腹部B超检查等。

2、特殊检查项目,依据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种类确定,如接触粉尘的劳动者应拍胸部X光片,做肺功能检查等。从事岩尘作业的工人每2~3年拍胸片一次,混合工种的工人每3~4年拍胸片一次,纯采煤工每4~5年拍胸片一次,尘肺病病人和可疑病人每年拍片一次。接触噪声的劳动者,应查耳聋。从事钳作业的劳动者应查血铅、尿铅等。

篇5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一)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

(二)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四)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五)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

篇6

结果:204家企业中监测职业有害因素作业点1903个,合格1457个,合格率76.6%。作业场所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17种,其中粉尘8种、生产性毒物6种,物理因素3种;噪声监测合格率最低,仅为65.1%。开展职业健康监护2809人,发现职业禁忌症40人,禁忌症检出率1.4%。

结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加大职业卫生服务与卫生监督的经费投入,在今后的职业监管中须对玩具制造、电缆制造、轻工纺织、机械等高危行业、重点企业采取有针对性的监管措施。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593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352-02

全面了解宝应县职业卫生及职业危害现状,为卫生行政部门科学管理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现在对2013年宝应县204家监管企业的职业卫生监测和健康监护情况进行分析。

1 对象和方法

根据宝安监[2013]59号文《关于做好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工作的通知》,确定204家企业为职业危害监管对象,资料来源我中心2013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监测与健康监护工作的网络直报系统,采用描述性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企业基本情况。职业卫生监管对象涉及制造业、机械、化工、电子、轻工、建材等行业,共计204家企业,其中参加职业健康监护的有65家,2013开展职业健康监护2809人。作业场所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17种,其中粉尘8种、生产性毒物6种,物理因素3种。在本地区,尤为突出的是玩具制造业及纺织行业,玩具制造业的木制玩具作业场所存在的噪声及木尘的情况比较突出,纺织行业作业场所存在的噪声比较多,检测结果超标情况比较严重。

2.2 职业卫生现场监测。共监测监管企业204家,作业场所有害因素作业点1903个,合格1457个,合格率76.6%。其中生产性毒物作业点665个,合格632个,合格率95%;物理因素作业点1022个,合格665个,合格率65.1%;粉尘作业点216个,合格160个,合格率74.1%。见表1。

2.3 职业健康监护。开展职业健康监护2809人中,接触粉尘的1278人,接触物理因素的1725人,接触生产性毒物的542人,分别占45.5%、61.4%、19.3%。发现职业禁忌症40人,禁忌症检测率1.4%,见表2。

表1 企业职业有害因素监测情况

表2 企业职业健康监护情况

注:总人数中包括接触一种及一种以上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工人。

3 讨论

宝应县职业卫生监管企业主要是电子、玩具制造、轻工纺织等企业,经过多年的监管,企业负责人和管理人员训率、作业场所监测率有大幅度提高,但员工职业健康监护率、接触有毒有害职工培训率等仍有待提高。

2013年度监测合格率为76.6%,与上海市闵行区和青岛市企业监测 [1,2]结果相仿。其中物理因素(主要为噪声)合格率最低(65.1%),尤其是玩具制造中木制玩具和轻工纺织行业,主要由于该类工艺中存在非稳态噪声、接触人数众多且早期噪声性耳聋不易查觉。粉尘监测合格率为74.1%,主要以棉尘、电焊烟尘、砂轮磨尘等超标为主,其中13家涉及棉尘的企业,棉尘合格率仅为62.5%。生产性毒物合格率较高。噪声、粉尘等监测超标企业以民营股份制企业、私营企业、乡镇企业为主,这类企业往往投资小,生产设备简陋陈旧,生产工艺落后,缺乏防护措施,业主没有职业安全卫生法律意识,有些乡镇企业关、停、开、转频繁 [3]。

篇7

关键词:家具 职业危害 控制措施

一、引言

家具行业多年来保持着15%的年均增长率,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2011年产值达到9300亿元,从业人数超过700万人,逐渐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然而家具生产伴随的机械噪声、振动、木粉尘以及有害气体严重威胁着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如何减少从业人员的职业危害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二、家具行业生产现状

我国家具企业普遍为中小型企业,管理相对落后,劳动生产率较低,作业场所安全与健康条件较差,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工伤事故多发。职业危害辨识和防治不到位,职业病呈多发高发趋势。

三、家具生产过程的主要工艺

由于原材料的差异,生产工艺也存在不同,木质家具简要工艺流程如下:毛边板材纵解横截定基准定厚拼板划线锯曲线铣型锯角度、长短钻孔平面砂光曲线砂光油漆包装入库。

家具制造过程中主要原材料有各种规格的板材、胶黏剂和油漆涂料,加工过程中甲醛含量较高,喷涂环节有机物挥发,对作业环境污染严重。

四、家具生产过程中噪声危害及其控制

1.噪声的危害

木材加工机械的噪声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气流噪声或空气动力性噪声;另一类是结构振动噪声。空气动力性噪声是由高速旋转刀具扰动周围空气并使空气产生压力波动而致;结构振动噪声是由于切削刀具刀刃周期性接触木材或木质工件并引起刀具或工件的振动所致。测试表明,纵剖圆锯机的锯切噪声位于1000Hz以上高频区。

1.1噪声对从业员工的危害

1.1.1对听力的影响。人的听觉系统是对噪声最敏感、受影响最大的系统。产生的影响归纳为:(1)暂时性听力下降。(2)听力疲劳。(3)持久性听力损失。

噪声对听力的影响与噪声强度、暴露于噪声环境中的时间和频率特性有关。55dB(A)和65dB(A)是产生听力损失和听力损伤的临界噪声强度。超过临界噪声强度,暴露时间超过一定限度,则会产生听力损失。听力损失数值大体上与噪声强度呈线性关系,曲线的斜率则随测听频率和暴露时间变化。

1.1.2 噪声对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影响

噪声对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视觉器官均产生不良影响。研究表明,在超过85dB(A) 的噪声作用下,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失调,导致条件反射异常,出现中枢神经功能障碍,表现为头痛、头晕、失眠、多汗、恶心、乏力、心悸、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神经过敏、惊慌以及反应迟缓等。噪声对睡眠质量影响甚大。噪声对心理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引起人的烦恼。

2.噪声的控制

2.1依据《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和《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制定企业规章制度。

2.2提高机械设备安装精度和关键零件制造精度,采用新设备、新工艺、降低声源的强度。

2.3提高机床系统刚度,合理分配及布置床身重量。

2.4提高整个系统的阻尼能力。

2.5在满足工艺、保证加工质量的前提下,应尽量降低刀具的切削速度。

2.6限制工作时间,佩戴防护装备。

五、木粉尘的危害及其控制

1.木粉尘的危害

1.1木粉尘中含有木焦油,含各种酚类和烃类等致癌物质,会引起慢性鼻炎、支气管炎、哮喘和肺气肿等,甚至致癌。

1.2小于10μm的粉尘进入肺部,可能引起肺组织的慢性纤维化,导致肺心病、心血管病等病变。长期吸入含二氧化硅的木粉尘,可导致肺纤维化。

1.3触及皮肤可能引起过敏性皮炎。

2.木粉尘的防治措施

2.1依据木粉尘职业接触限值的标准规定,加强监管,不断完善企业管理制度,要求从业人员佩戴防护眼镜及防尘口罩,穿戴好劳保用品,多种措施综合治理,将木粉尘职业危害降到最低。

2.2对重点工序的除尘设备改进可以减少粉尘污染。如针对打磨作业可采用顶部下压空气,边部用高效节能轴流通风机抽吸带粉尘的空气,通过管道传输,集中进入室外水池沉淀收集粉尘。

2.3不断改进加工工艺过程可以减少粉尘的产生。

2.4合理选用除尘设备,要考虑操作现场所要求的净化程度和粉尘的性质等方面。一般旋风除尘器适用于分离30μm以上的木尘,沉降分离器仅适于分离50μm以上的木粉尘,以过滤和吸附为作用原理的袋式除尘器和湿式除尘器可净化1μm或更细小的粉尘。

六、有害气体的危害及其防治

1.家具材料中的游离甲醛和家具油漆中苯、二甲苯。

甲醛来源主要是人造板和胶粘剂,对人的影响表现为过敏,肝功能、肺功能异常,影响免疫功能。长期接触苯会致慢性中毒,血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减少。

2.防治措施

对甲醛的防治主要是控制原料关。在油漆施工场所加强通风和个体防护,定期对从业人员健康体检。

七、结论

严格落实各项标准,落实家具企业主体责任,提高从业人员素质,落实职业危害防护措施,才能减轻职业危害,保证从业人员的身心健康。

篇8

为给临床护士提供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保持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状况,必须提高对职业危害的认识,提高职业防护意识。

1 临床常见护理职业危害

1.1 机械性损伤

1.1.1 被锐器刺伤或割伤:据研究报道该条目的风险指数居首位,毛秀英等[1]调查发现我国护士针刺伤调查发生率高达80.6%,刘翠月等[2]调查也发现手术室护士在传递器械时刺伤的发生率为78.6%,多数受伤者会产生重度或中度悲观情绪,而对病人感染状况不确定也会加重医务人员的心理压力。

1.1.2 因长期操作或超负荷的工作造成腰背痛:护士工作中需要长时间站立、弯腰、频繁走动,以及低头操作、搬运患者,易引起下肢静脉曲张、胃下垂、慢性腰腿背痛、颈椎病,且长时间空腹工作可导致低血糖、胃肠功能紊乱等。

1.1.3 暴力伤害:ICU、CCU以及抢救室护士被躁动患者咬伤、扭伤都是很常见的事,因医疗纠纷患者或家属打伤医护人员的实例也时常发生。

1.1.4 其他:如因仪器设备老化或绝缘不良引起的电击伤,供应室护士因接触热的消毒器械或蒸汽管道造成的灼伤、烫伤等。

1.2 心理性损伤 长期以来,面对发展和竞争,护士的角色功能不断扩大,在服务过程产生了多种困惑,感到职业的价值受贬值,不良的工作环境和不规律的生活方式加重了护士心理负担。因频繁更换班次、加班引起的身体损害、心理压力、家庭关系不和谐等,因职业未受尊重、不被重视而引起的心理压力和职业挫折感,使护士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紧张压抑的心情长期得不到渲泄,导致身心疲劳。研究证明,压力可以直接引起身心疾患。

1.3 物理性损伤 放射线、紫外线、各种电损伤等这些有害因素无时无刻不在,对护士造成一定的危害,而导致各个系统产生疾病。来源于各种监护仪及抢救设备发出的噪声污染,也对工作人员造成一定的影响。

1.4 化学性损伤 包括接触各种消毒剂、化疗、放射性药物、乳胶制品等都会对临床护士造成危害。

1.5 生物性损伤 护士工作不可避免的接触到患者可能含有各种病原菌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等,受感染的机会很高,如各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污血或分泌物溅落到眼睛或有破损的皮肤黏膜等。由职业性物质引起感染机会中刺伤占80%左右[3],以及在医院通过空气、呼吸道感染的疾病。

2 防护措施

2.1 强化职业安全教育 定期组织护士进行学习有关职业危害及防护知识,提高认识,定期由医院感染管理科进行岗前培训,规范操作行为,保障职业安全。

2.2 减少锐器伤害 要求每一位操作者要按安全程序使用锐器[4],正确处理针头,任何时候不要弯曲或剪割针器,手持针头或锐器时不要将锐利面面对着他人;手术刀片不可直接用手装卸;执行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的操作时应戴手套。处理被暴露的黏膜明确发生针刺伤时,于伤后48h内报告上级并填写报表,72 h内抽血检测,注射相应的药物,建立追踪档案,行相应处理。如疑有特异性感染时上报院感染管理科,必要时注射疫苗和免疫球蛋白,做到早期预防[5]。 强化洗手戴口罩等基本防护措施,熟练六步洗手的方法,做好个人防护用物,必要时戴防护手套、眼罩、面罩、帽子、隔离衣、鞋套等。

转贴于

2.3 护士操作要符合节力原则 正确运用人体力学原理 ,另外,要从锻炼自身身体素质开始,加强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

2.4 保护各种仪器 治疗车、平车定期上油、打气,及时发现各种电气设备不正常时,立即与设备科联系进行维修或更换。

2.5 定期举办心理学知识讲座 指导护士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组织各种活动,使护士郁闷和不良情绪得以发泄和缓解,提高其适应能力,管理者要尽可能为护士改善工作环境,在工作设计和安排上要符合卫生学要求。指导护士面对压力应选择积极的应对策略,从而发挥个人应对能力。

2.6 情感关怀 感情上接近护士,激发护士的集体荣誉感、事业成就感,促其树立崇高的人生价值观,以减轻护士的不平衡心理状态,并注重个性的培养和提高对事物的观察能力,纠正过激的认知方式。应用激励原理,引入激励机制,实行形象管理、友善管理,从护理工作的本身来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使护士对护理工作产生好感。

2.7 提高自控力 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拥有健康的人格,愉快的心情。

2.8 其他 熟悉每种消毒剂的性质,加强麻醉废气排污设备的配制、输入化疗药物时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药物发生外溅后处理。病房,治疗室定期开窗通风。工作服或私有物品染上患者血液或体液时,应及时用3%过氧化氢溶液消毒并除去其血渍[2]。

了解护士常见职业危害因素,强化职业安全教育,提高防护意识,预防感染及针对各种危害因素进行总结防护措施,同时加强心理调节,提高适应能力,减少职业危害因素的损伤,最大限度降低护士职业危害的程度,能有效防止或减少职业性损伤的发生,真正达到职业安全,提高临床护士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毛秀英,吴欣娟,徐辉,等.部分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情况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6):422425.

[2] 刘翠月,张品超,洪瑞乔,等.手术室护士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J].护理管理杂志,2005,5(4):5153.

[3] 吕晓玲,夏秋江.ICU护士的职业损伤及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7):650651.

[4] 刘燕玲,刘星辉.英国锐器伤害医护人员的现状与对策[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4,23(4):150153.

篇9

企业定期组织职工体检是个好方法。检查工作场所以及相关设备,同时尽到告知义务,力争早发现;安监部门加强执法力量和处罚力度很必要。在河南,在安监部门和工会的监督指导下,高危粉尘行业已为380万职工建立健康档案,今年将再建80万份,实时记录职工健康状态,更好预防救治职业病。

老马最近被调离了公司的钻井部门,他是中石化集团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的一名钻工,具有30年的工龄。被调离的原因就在于上个月的“职业健康检查”中,他被发现左右耳出现异常,中原油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体检结论中写道:职业禁忌症,专科诊治,不宜从事噪声工作。

噪声聋、尘肺病、苯中毒、铅中毒……这些高危行业的职业病经常出现在媒体报道中,但并非被每一位高危行业职工所熟知,个中原因不一而足。

从全国看,近年来职业病呈现高发态势。高危行业的职工健康该由谁来保障?又该怎样保障?记者近日在河南进行了调查。

“幸亏发现早否则真聋了”

中原油田疾控中心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像老马这种一线职工,必须每年来做一次职业健康检查,因为他的作业场所噪声大于或等于85分贝,如果小于85分贝但大于等于80分贝,则每两年做一次职业健康检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同时,在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有与所从事的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劳动者,应当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职业病病人变动工作单位,其依法享有的待遇不变。目前老马的新岗位在后勤部门,他感慨:“幸亏发现早,否则就真聋了。”

然而,多数高危行业的职业病往往具有不可逆性,特别是尘肺病无法治愈,也没有特效药。因此,防患于未然更为关键。

中原油田疾控中心主任李富冉说:“为了预防职业病,疾控中心不仅要定期给职工体检,还要定期给职工的工作场所‘体检’,检测、评价、记录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将检测评价结果存入用人单位的职业卫生档案,并向职工公布。”

按照规定,如果发现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时,用人单位应当立即采取相应治理措施,仍然达不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必须停止相关作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经治理后,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方可重新作业。

对于危害因素日常检测不力、职业病防护措施不到位的用人单位,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或者提请有关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停建、关闭。

基层监管力量薄弱 处罚力度还不够大

记者走访发现,在预防职业病上,国有企业、大型企业在相关设备配置、职工体检方面做得相对规范。然而,在乡、村的中小型企业、作坊式企业则做得远远不够。在某县王沟村的一个板材加工厂,六七位工人正围着机器作业,锯末横飞,却没有一人佩戴专业口罩。

河南省安监局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隐藏在乡、村的中小企业监管难度确实较大,主要原因是基层监管力量薄弱。根据现行规定,县以下政府没有专门设立监管部门,一般从其他部门抽调2―3人,聘请为安全生产监督员,专业监管能力有待提高。此外,一些企业即便安装了防护设备,但为了降低运营成本,检查时就开,不检查时就不开。

去年国家安监总局的随机抽查结果证明了这个问题:在对河南省9家卫浴制品和耐火材料生产企业进行职业危害状况检查时,有7家企业的总粉尘浓度和呼吸性粉尘浓度都严重超标。为了遏制粉尘职业病的发生,今年河南省安监部门将重点开展粉尘危害专项治理,“2―6月份,省安监局要在全省范围内对相关企业进行摸底。除了煤矿、陶瓷、耐火材料企业,还将对基层的木材家具、水泥、面粉、棉纺、饲料加工企业等重点摸查。”这位负责人说。

专项治理行动的目标是,力争粉尘危害重点岗位劳动个人防护用具配备率要达到100%,企业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接触粉尘劳动者培训率达到100%,粉尘危害信息的检测率和接触粉尘劳动者健康职业检查率都达到100%。

同时,处罚力度不够大,也让一些中小企业顶风作案。虽然安监部门有执法队伍,但处罚起来仍然面临尴尬境地。一些企业虽然工艺落后、危害隐患较大,但能够为当地做出纳税贡献和解决就业,处罚往往不能正中要害,无法起到持久改善效果。“政府安监部门、卫生部门、劳动保障部门、工会组织都要充分发挥监督管理作用,让危害职工健康的企业无处遁形,倒逼工艺改进、管理完善。”该负责人表示。

企业须尽告知义务 建立职工健康档案

在中原油田下属天然气产销厂的文留增压站,机声轰鸣。在场间门口,有一个警示牌十分显眼:作业场所噪声8小时等效声级为80分贝,可能会引起永久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传导性耳聋等,职业病为噪声聋;进入作业场所时,必须佩戴耳塞。

《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或聘用合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否则将依法追究刑责。

中原油田安全环保处副处长雷学相告诉记者,对于涉及危害因素的工作岗位,公司都要对职工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督促职工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指导职工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篇10

关键词:职业病;危害;劳动卫生;防治工作;建议

中图分类号:R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064(2017)12-0224-02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企业的竞争力得以提升,在国际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与此同时,劳动卫生问题、职业安全问题也不断发生。一项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职业病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达到1000亿元,工伤事故造成的损失超过2000亿元。因此,深入研究防治工作的开展现状,明确相关影响因素,才能够提升劳动卫生服务质量,积极规避职业病带来的危害。

1职业病带来的危害和影响

我国目前已经进入老龄化时代,劳动力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不断降低,尤其是在2015年之后,明显出现了劳动力短缺的现象。在这些劳动力中,部分人员从事着有毒有害作业。以2013年的数据为例,全国报告职业病26393例,其中尘肺23152例,占比最高为87.7%;慢性职业中毒904例,占比3.4%;急性职业中毒637例,占比2.4%;其他病种1700例,占比6.4%。按照行业分布来看,煤炭、机械、建筑、金属冶炼行业的职业病发病人数多,共计19408例,占比73.5%。只有加强劳动卫生,积极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才能�虮;だ投�者的健康权益,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大的价值。

从新闻报道中可以看出,近年来一些严重的职业病例如尘肺、肺癌、苯中毒、镉中毒等,不仅发病人数多,而且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因此危害更重,造成了强烈的社会影响。以部分农民工家庭为例,本希望通过打工提高经济收入、改善家庭生活,但在职业病的影响下,最终造成因病致贫的现象,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影响因素之一。由此可见,职业病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公共卫生问题。

2我国劳动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现状

第一,患病人数多。虽然我国目前对于职业病的防治力度不断加大,但是发病率依然在持续提升。单纯从尘肺病来看,是目前以及今后一段时间内最为严重的职业病,发病人数有增无减。

第二,危害广泛。职业病的分布,并不是集中在某几个特定的行业中,而是在各行各业中均有分布,尤其是中小企业。不仅在石油化工、建筑、煤炭、冶金等传统行业中,存在职业病危害,而且汽车制造、医药、生物工程等新型行业中,也存在较大的职业病发生风险。不完全统计显示,我国有毒有害企业总量在1600万家以上,其中90%是中小企业。

第三,流动性大。我国城市化发展期间,催生出农民工这一群体,数量在2亿人以上。其中一部分农民工的工作环境中,就被有毒有害物质所包围。由于农民工的流动性大,没有长期的雇佣关系,劳动岗位会时常变更,因此接触的毒害物质种类较多,在职业病诊断时存在难度。另外,经济全球化加强了国家和国家之间的交流,一些国家将生产企业设置在我国,其中就包括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企业;对于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往往将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企业引入市场。在这种背景下,职业病带来的危害转移严重。

第四,具有发病隐匿性。劳动者在工作期间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后,多数情况下经过潜伏期才会发病,在发病隐匿性的影响下,容易忽视对健康带来的危害。患者发病之后,具有治疗难度大、治愈率低的特点,其中绝大多数患者的职业病具有终身性。以尘肺为例,潜伏期在数年到十几年之间,常见症状表现为咳嗽、咳痰、胸痛,严重者伴有咯血、呼吸困难,容易和普通感染、感冒混淆。另外,劳动者本身可能在多个岗位上流转,不同岗位上的作业时间长短不一,在职业病诊断、确定发病岗位上,存在较大阻碍。

3影响防治工作开展的原因

3.1地方政府因素

劳动卫生和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开展,是社会性工程,因此和政府部门密切相关。实际调查却发现,部分地方政府片面追求GDP的增长,忽视了职业病防治工作,体现在实际工作中,可见执法不严格、监管不到位。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阶段,对于企业立项准入方面把关不严,导致具有高危职业病的企业有机可趁,或者地方政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此带来的结果,是劳动卫生服务和职业病防治工作难以开展,职业病时有发生。

3.2用人单位因素

在我国,中小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明显高于大型企业,从卫生部门的调查数据来看,在乡镇企业中,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占比83%,劳动者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占比34%,总体发病率达到4.4%,其中还有11.4%疑似为职业病。第一,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企业的发展依然首先追求经济效益,将员工的安全健康抛之脑后,难以提供安全卫生的工作环境。第二,还有一些企业的法律意识淡薄,没有落实职业病防治责任,例如管理制度不全、缺少职业健康检查、没有开展职业卫生培训等。第三,个别企业没有道德底线,在企业环境构建、用工标准制定上存在较大缺陷,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不惜损害员工的安全和健康,以获得更大的经济利润。第四,针对违反职业病防治法的企业,在惩处力度上较低,因此用人单位并不重视职业病的防治工作,相关防护设施配置不全,难以达到防护效果。

例如某单位厂房内混合机岗工人采用人工投料方式导致扬尘,入料口除尘器罩口覆盖面积比较小,位置偏低,使得料粉外漏,超过了卫生限制,没有进行整改。工人操作的时候因为由于佩戴口罩会感到不适而没有戴口罩,使得毒物非常容易进入体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