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建筑方案范文

时间:2024-02-28 17:57: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疗建筑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疗建筑方案

篇1

[关键词]胰腺癌;姑息性手术;健择;生存时间

[中图分类号]R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4(b)-040-02

胰腺癌是一种较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有明显增加的趋势[1]。本病恶性程度高,一旦出现明显症状几乎均为晚期,一经确诊首选治疗方法仍为手术治疗,手术切除的机会也仅有10%-20%[2],切除率低和预后差是本病的特点。对大部分不能切除者行姑息性手术治疗成为一个很重要的手段,但远期效果不理想,同时配合化疗或放疗,可以提高生存率。我院自2001年3月-2003年3月,收治中晚期胰腺癌病人56例,采用姑息性手术加泵植入区域化疗健择(吉西他宾)为主的化疗方案,术后病人生存期明显延长,且提高了生存质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中晚期胰腺癌患者56例,其中男42例,女14例,年龄32-67岁。病程在半月内者12例,在半个月-3个月者24例,3个月以上20例。主要症状为上腹部胀痛不适、腰背痛、黄疸、消瘦等,部分患者伴有贫血、低蛋白血症、腹水和腹部肿块。其中黄疸伴全身瘙痒者21例,伴腰背部疼痛8例,上腹胀疼13例,纳差消瘦明显者14例。术前经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9-9)及B超、CT、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MRI等检查,术中冰冻切片或穿刺细胞学检查确诊。本组56例胰腺癌均经手术探查及病理证实。术后采用以健择为主的化疗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以26例胰腺癌患者术后未行化疗的作为对照组。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①姑息性手术:姑息性切除56例,均行经典的Whipple手术,切除范围包括胆总管中下段以下的胆管、全部十二指肠、胰头、部分胰颈及钩突,切除或保留胆囊,切除Treitz韧带以下10 cm左右的空肠,胰腺切缘在门静脉长轴、胰钩突切线在肠系膜上静脉后侧。部分病例需要切除腹腔动脉干周围的淋巴结,受侵犯的部分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壁。对42例胰头癌患者均行胆汁转流后,经胃网膜右动脉插管至胰十二指肠上动脉植药泵,结扎肝固有动脉,其目的是使术后灌注的化疗药物局限于胰头区域。对体尾部癌首先在根部结扎脾动脉,远端经脾动脉插管植药泵,6例胰体尾部癌中4例经脾动脉插管植药泵;其中1例胰尾癌侵及结肠、胃、脾,引起结肠梗阻,故行胰体尾、左半结肠、脾脏的姑息性联合切除,后经胃网膜右动脉插管至十二指肠上动脉植入药泵。②术后化疗:根据病人术后恢复情况及对化疗的耐受性制定化疗方案,原则上在身体状况许可下尽早经药泵行区域性灌注化疗。采用以健择为主的化疗方案为GEM+5-FU:GEM 800 mg/m2,5-FU 600 mg/m2,均经泵推入。一般在术后14 d开始化疗,以后每1周化疗一次,即手术后第1、8、15天实施。化疗过程中应用5-HT3受体拮抗剂止吐,并根据反应情况行相应处理。每21-28天为1个周期,所有患者均至少完成2个周期化疗。治疗结束后,给予积极的支持治疗,不进行其他的放疗或化疗。

对照组:行姑息性手术后采取相应的对症支持治疗,并未进行其他放疗和化疗。

1.3 观察指标

以术后生存时间来评估疗效。术后生存时间计算为从手术日开始到死亡或随访之日截止。同时观察化疗的毒副反应、胰腺癌术后复发转移情况、中位生存期及生存率。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生存时间比较

两组间的各年生存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

2.2 观察组胰腺癌术后复发转移情况

胰腺癌复发、转移方式分为局部复发、局部复发合并肝脏转移和肝脏转移3种,本组的局部复发例数为11例,复发率为19.64%;局部复发合并肝脏转移例数为7例,复发率为12.50%。

2.3 化疗的毒副反应

化疗组未出现治疗相关性死亡及WHOⅣ度不良反应,主要毒性表现为血液学毒性及Ⅰ-Ⅱ度肝功能受损,由于5-HT3受体拮抗剂的应用,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不高,主要为恶心、厌食。

3 讨论

胰腺癌是恶性程度极高的常见消化系肿瘤,其发病率在近数十年有明显升高,它所造成的死亡已成为世界第4或第5大癌症死因,所以,非切除性的治疗在目前胰腺癌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姑息性手术的主要目的在于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包括以下手术:①解除黄疸:胰腺癌中大多数为胰头癌(占3/4),易引起胆道梗阻性黄疸;②解除或预防十二指肠梗阻,文献报道胰腺癌造成的十二指肠梗阻发生率5%-50%;③缓解疼痛。

吉西他宾是近年研制的新嘧啶类似物,为核糖核苷还原酶抑制剂,掺入DNA并导致DNA链终止,细胞死亡,已被美国FDA批准作为治疗胰腺癌的金标准药物。Karasek等[3]报道吉西他宾单药治疗晚期胰腺癌,总缓解率为13%,中位生存时间为32周,CBR为26%。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表明,吉西他宾治疗胰腺癌疗效、CBR均优于5-Fu[4]。此外,胰腺癌的联合化疗显示了较好的应用前景。Marantz等[5]报道采用GEM+5-FU联合治疗29例晚期胰腺癌患者有效率达到21%,中位生存期为8.4个月,1年生存率为36%。

动脉插管药泵植入术后早期区域性化疗是提高生存期的关键,区域化疗在一定时间内能明显缓解晚期肿瘤相关症状,控制肿瘤的生长,延长进展期胰腺癌病人的生存期[6],因此,联用多种治疗手段的综合治疗,可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提高生存期。所以本组研究采用手术加泵植入区域化疗健择为主的化疗方案综合治疗胰腺癌病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56例行姑息性手术加术后以健择为主的化疗方案,分别生存0.5-3年,中位生存期19个月,同时复发和转移率也很低,且未出现治疗相关性死亡及Ⅳ度不良反应。

篇2

关键词:医院建筑;工程管理;问题;措施;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S958文献标识码: A

我国的医疗卫生行业正在逐步的向世界开放,给我国的医院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冲击,在经济一体化和竞争全球化大背景的影响下,我国的医院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医院建筑在公共建筑中具有建设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所以医院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作为我国医院正常运行的前提和基础。文章就目前我国医院建筑工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调查,并针对如何提高我国医院建筑工程管理的有效性提出了几点建议,力求能为保障我国医院建筑工程的质量,促进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适时的参考。

一、 现代医院建设的特点及发展方向

(一) 建设一流的硬件设备

医疗设备是在医院建筑工程的硬件基础上发挥功效,对于特殊的医疗设备和医疗功能,都要有特殊的建筑材料、施工技术作为支撑,都有专业厂家生产、施工、安装等,这就是医院建筑工程有别于普通建筑工程的最大特征。高水平的医疗设备、领先的现代管理模式、高素质的医疗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是服务现代化医院的必要条件。这里着重的是,现代化医院必须首先具备一流的硬件设备。

(二) 寻求高效率、低成本

现代化医院的根本要求之一是既要可以满足广大人民的医疗需求,又要结合各医疗机构的生计及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在剧烈的市场竞赛中才干处于有利的竞赛位置。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利益就变成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经济高效也就变成医院建造和管理中的必定选择。我们强调的是,经济高效地结合一流硬件设备的建造和管理是现代化医院高效率、低成本运行的条件。

(三) 确立个性化、以人为本的建造理念

医疗建造的人道化现已得到医疗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家庭式和宾馆化的医院越来越变成大家推崇的方向,医院效劳的对象是患者,所以,医院建筑也要越来越人性化,采纳一些人性化的方式。比如,浴厕应设在病房内,并方便患者家属陪护;室外走廊应设备扶手,以便利患者活动和行走;电梯厅和走廊应有背景音乐,以营造轻松舒适的康复气氛;室内应设置电话、电视、冰箱、保险柜;设备带内应有音响设备;清洁间内应有急救呼叫开关;各个候诊区要尽量增加软沙发,削减和消除硬塑料椅。医院内还应设置残疾人通道,并为残疾人提供专业的设备。另外,如有条件,医院建筑还应思考增设一些文化娱乐的功能,如音乐治疗室、健身房(体疗室)、乒乓球和桌球室等。这里着重的是,现代化医院建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没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的建造团队,很难建成一流的现代化医院。

(四) 重视可持续开展

医院建筑作为具有特殊功用的公共建筑,在设计规划中应当思考将来可以拓展的空间,医院建筑规划设计方案中有必要思考将来的可持续开展。生态化、智能化和艺术化设计和建造越来越变成现代化医院不可或缺的理念,变成将来医院开拓的方向。总归,医院建筑是一项系统工程,不管从规划设计、建造施工、装配调试到投入运营均需求缜密策划,需求精心规划,精细施工。建造不仅要思考一次出资费用,还要统筹日常运转的费用。在工程规划、建造的各个期间均应遵循这一理念,从微观到宏观体系全面的进行设计、实施和管理,从而确保医院建造的经济、高效。

二、 目前我国医院建筑工程管理分析

医院建筑作为医疗卫生行业正常运行的前提和基础,医院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否得到保障则直接关系着我国的国家利益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我国的医院建筑工程在管理过程中都存在着一些问题,随着我国医院建筑的发展,这些不利因素也随之发展,严重影响了我国医疗卫生行业功能的发挥。

(一) 对医院建筑工程重要性认识不足

由于对医院建筑工程质量给医院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认识不到位,只看到了高额的前期投资,却没有看到后期的投资回报。施工单位对医院建筑工程管理力度过于薄弱,给医院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埋下了极大的风险隐患。

(二) 对建筑材料的管理不够专业

部分施工单位在进行医院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对医院建筑工程管理部门进行了缩减,导致建筑材料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缺乏专业的管理。还有部分施工单位,在建筑材料选购过程中,以次充好、弄虚作假,忽视了对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致使一些怀有侥幸心理的施工人员对建筑材料进行暗箱操作,在极大程度上影响医院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

(三) 设计方案不够科学、严谨

医院建筑工程不同于其他的商业建筑工程或者是民用建筑工程,医院建筑工程作为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的载体,直接关系着我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但据了解:近些年来,我国大多数的医院建筑工程在施工前期的准备阶段中,由于投资、政策及决策等种种因素的影响,对规划设计方案和施工图纸进行经常性的修改,这样本身就使已完善的设计方案变得不够科学、严谨,存在诸多漏洞,这样的设计方案和施工图纸必定会对医院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四) 施工队伍实力不足

在我国,大多数的施工单位一般承接的都是商业建筑工程施工或者是民用建筑工程施工,很少承接过相关医院建筑工程方面的项目,导致部分的施工单位在医院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医院建筑的特殊性认识不够、缺乏经验,经常出现错误性的操作。

三、医院建筑工程管理新模式的措施探究

(一) 确保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施工单位在医院建筑工程项目中标后,需要及时的对医院建筑工程的施工范围内的地质条件和水文条件进行实地勘察,确保勘察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为施工方案的设计提供详实的数据资料。设计人员在进行医院建筑工程的施工方案的设计过程中,要时刻区分着医院建筑工程与其他类别的建筑工程不同,在设计过程中就要对今后的建设和运行做好准备。一定要确保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当设计方案设计好后,需要组织所有的部门对设计方案进行反复的审核和研究,一旦发现问题或漏洞,及时的进行补充,确保医院建筑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二)建立健全的医院建筑工程管理体系

医院建筑工程在管理过程中频繁的出现问题主要原因就是由于我国的医院建筑工程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因此,为了提高我国医院建筑工程管理的有效性,首先要做的就是建立健全的医院建筑工程管理体系,制定统一的、规范的医院建筑工程管理流程,对医院建筑工程进行全程、全方位的监督和管理,将医院建筑工程管理责任细化到每个部门和个人,从而进一步提高医院建筑工程管理的有效性。

(三) 加大对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力度

在医院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一定要加大对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力度,当建筑材料运输到施工现场时,施工单位需要及时的对建筑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验收工作,查看建筑材料在装卸和运输过程中有没有因受到外界的挤压而扭曲、变形,确保所有的建筑材料的质量都得到了国家相关质量管理部门的认可,对已经存在质量问题的材料进行科学的销毁,对可能存在质量问题的建筑材料要在进行了更为专业的检查,确保没有质量问题时,才能作为医院建筑工程的建筑材料进行施工,确保医院建筑工程使用功能的正常发挥,为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

篇3

目前,我国很多医院项目缺少严谨、科学的可行性论证,大多数流于形式。其内容一般是简单的医院情况介绍,项目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的分析比较浮浅,缺乏项目经济性的分析比较等。在方案设计前,有些医院项目的医院决策者还没明确设计规模,就更别要求他们提供完整的相关资料和信息了。对原有医院运行现状分析数据和发展设想,没有完整的设计任务书,没有各医疗科室对医疗设备、设施的要求,没有建设场地的基础设施现状资料等。他们所做的前期策划书和设计任务书往往是为了争取立项、争取投资、争取享受国家的相关优惠和扶持政策等。

前期策划是否充分,直接影响到设计任务书的编制。设计任务是医院建筑设计的基本依据和指导性文件,是充分反映业主意图和要求的关键性文本,完善、严谨的设计任务书是至关重要的。由于医院建筑的复杂性,内容简单、要求不明的设计任务书会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设计反复修改功能布局及交通流线等。甚至在建造过程中多次的拆改,造成很大的浪费。

通过查阅国内成熟的大型医疗机构在新建和改扩建医院过程中的相关资料,发现他们都非常重视设计任务书的编制工作。常常由医院行政部门、医院管理者、医护人员和医院设计方面的相关专家组成专家团队,根据对运行现状的分析、医院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实际需求,认真深入地研究和编制设计任务书。其设计任务书从总体布局、平面、竖向的关系、交通流线、功能要求及各部门的使用面积以及运行成本、分期建设等方方面面进行深入研讨、分析。非常明确地表达了医院建设的各方面需求,为建筑设计提供了明确、详尽地指导性意见。

编制设计任务书是一项非常复杂、严谨的工作。要对现有医院的建筑功能、面积、使用状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梳理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大量收集其它同类医院项目建设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对比,充分了解各医疗科室、部门的具体要求和合理建议。掌握各种医疗设备的配置需求、数量、相关技术标准以及使用空间尺寸等,力求细致和完善。还应对编制好的设计任务书组织专家评审,通过后一般不允许随意更改,确保设计任务书的严肃性。在这样编制出来的任务书的指导下,才能从根本上避免设计的随意性,确保设计的科学性及可持续发展,杜绝浪费。

二、行政干预和审批对建筑设计和建设质量的影响

在目前的建设领域,长官意志还相当浓烈,尤其在中小城市就更加明显。政府主管部门和行政长官为了打造城市的标志性建筑,追求形象工程,往往忽视医院的使用功能,只根据外观效果图确定设计方案。因此,设计单位为了方案能顺利地通过,也就顺理成章的只注重立面效果的塑造,而不深入研究医院的功能需求。导致设计方案粗糙雷同、矛盾百出,造成了医院建筑设计水平不高,也给医院项目建设过程中带来了种种弊端。人为干预因素过多,就有可能造成医院建筑功能的缺失及设计理念的偏离。城市建设主管部门的审批人员和医院规划的评审人员,往往也缺乏必要的医院设计知识,常常按照一般民用建筑的设计观点对待医院建筑的设计。

三、设计周期和专业的设计团队对设计和建设质量的影响

现在中国的设计周期远远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设计周期。由于医疗建筑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合理的设计周期对设计的质量控制是非常的重要。由于决策程序不够科学,加上各级行政及建设主管部门审批周期,迫于建设工期,医院方压缩设计周期的现象非常地严重。一旦设计方案通过审批,给初步设计和施工图的设计周期就非常少,往往在不到二个月时间内就必须完成。由于设计周期太短,设计人员加班加点赶工期,致使设计不够精细,错漏的问题时常发生,造成在建设工程中不断地修改设计。这对建设成本的控制、工期的延误以及人力成本来说影响较大,形成不必要的浪费就成了必然现象。

一般情况下,建筑师对建筑的影响力还是非常小的,决策大权还是掌握在项目决策者的手中。如何把专业的设计理念灌输给决策者呢?专业的医疗建筑设计团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专业的设计团队可以充分利用其对医疗建筑的了解、专业的医院建筑设计知识、以往的工程设计经验和先进的设计理念来引导决策者,使决策者对设计团队充满信任。平等的与决策者对设计中的问题进行充分、深入地研讨,从而达成共识,形成一个较为科学而完美的设计方案。

专业的设计团队有利于在决策过程中有较大的建议权,有利于让决策者更愿意接受专业的设计理念,也有利于说服决策者按照科学步骤和合理的设计周期开展设计工作。专业的设计团队、尤其是医院建筑设计方面的权威专家,还能最大限度的弥补因前期策划不充分、设计任务书的不科学严谨以及设计周期短等因素给医院建筑设计和建设造成的种种弊端。

四、结语

篇4

关键词:医院建筑;新型设计;功能分工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医疗设施包括医院建筑的设计给予了更多的关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适应建设现代化医院的需求。应对医疗建筑的变化,模块化设计方法是一种值得尝试的设计思路。在某妇产儿童医院的方案设计中,我们根据医疗建筑系统分级理论,将整个医院作为一个系统,通过各个功能模块的横向与竖向的有机组合, 形成功能完整的医院。其中,相同体系的单元模块,有着统一的技术参数、结构体系和构造作法,可以灵活地拼接组合,有效地增强了建筑空间对医疗技术进步的适应性。

1 项目概况

某妇产儿童医院是投资兴建的一所新型现代化民营医院。该项目基地呈东西长、南北窄的长方形,总用地面积35 826㎡。建成后的某妇产儿童医院包含门急诊综合楼、住院部,总建筑面积约77 798㎡。其中门急诊综合楼为3层(局部4层),住院部为16层,设有病床500床。

2 总体规划

2.1 模块化的整体布局

某妇产儿童医院基地呈狭长的长方形状, 这决定了建筑空间布局呈东西向延展的特征。方案总体规划结合模块化设计的理念, 充分考虑了医疗流程的科学合理和服务效率的提升,采用“一轴三区”的布局模式。一轴为由东向西延展的医疗街主轴线,即交通模块,串联整个院区的主体医疗功能。三区指三个模块分区,分别为“门(急)诊模块区”、“医技模块区”、“住院模块区”。

2.2 外部空间与外部流线组织

医院建筑功能的公共属性决定了其外部空间与城市道路空间应直接衔接,以实现大人流量的集散。某妇产儿童医院地处桃源路与锦州中路交叉处的西北象限, 在近交叉路口地带设置了开敞的广场以及大片绿地, 以此为媒介实现医院空间与城市空间的有机衔接。富有韵律的模块化布局使门诊区、医技区等形成极具趣味性的庭院空间,既解决医院的通风、采光的要求,也为患者与医疗工作者创造更加舒适的医疗环境。

2.3 医院的功能分区

在建筑设计中,我们参照“三级甲等专科、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的设计要求,将整个医疗区具体划分为门诊区、急诊区、医技区、病房区、管理区等。门诊区设置于基地东侧, 主要包括门诊大厅、中西药房、标准门诊单元等。入口门诊大厅设计为2 层的通高大厅,结合宽敞明亮的医疗街,为患者和医护人员提供舒适宽敞的分流和等候空间。门诊模块单元的设计结合了采光中庭,使诊室可享受直接的通风采光,实现了主动节能。根据医院建设的规模,每层设置了2 个门诊模块,并串联在医疗街主轴上,模块之间通过连廊相互联通。

急诊区紧邻南侧的锦州中路并设置独立出入口, 配置急诊、急救,急诊输液,急诊手术,急诊留观等功能。急诊模块的一层急诊、急救分区明确, 设置急救绿色通道方便快捷。医技区位于基地中部偏北, 与门急诊模块以及南侧的住院模块联系紧密。医技模块主要设置了放射科、检验中心、B超科、心肺功能检查中心、病理科、手术中心等功能。病房区设置在急诊区西侧,一层为出入院结算大厅、员工餐厅、儿童游憩等。

3 医疗模块设计

1) “回”字形门诊模块

(1)基本尺寸及柱网布置

本方案中标准的“回” 字形模块长宽分别为2.4 m×32.4 m,模块面积约1 000 m2,其特点是自带一个内庭院,解决了自身的通风采光问题。“回”字形模块的基本柱网尺寸为5.4 m(8.1 m)×8.1 m,“回”字形的面宽为32.4 m,一般分为5 开间,中间天井开间为6 m;两侧诊室尺寸为:5.4 m(诊室)+2.7 m(走廊)=8.1 m(柱距)。模块中的柱网可根据实际空间需求按模数灵活设计, 共可划分成一个候诊厅和诊室约40 间。

(2)基本特征

“回”字形模块平面形式,形态简单,柱网布置灵活,适应性强。模块之间形成半开放的庭院,以及模块本身的内庭,使得医院整体上形成了一个通风采光佳、趣味性强、环境优美的人性化氛围。模块之间相对独立又有联系,串联模块的医疗街增强模块间的联系和便捷性,模块的尽端设置了连廊,用于医患分流。

2)复廊式住院模块

(1)基本尺寸及柱网布置

方案中复廊式平面模块长宽分别为78m×28.6m,模块面积约2 250㎡; 模块平面的基本柱网尺寸为7.8m×8.1m,模块面宽为78m,共10 开间。柱网设计还需考虑地下车库的布置。南北两侧可各划分房间20间。

(2)基本特征

复廊式住院模块将护士工作站设置在两条走廊之间,这种设计被证明比单廊式平面工作效率大为提高。在平面设计中体现了集中的工作核心区与一些分散的辅助功能区域相结合的设计理念。按自然层划分护理单元,一个护理单元的病床规模控制在40~50 床。

3)矩形医技模块

(1)基本尺寸及柱网布置

医技模块平面尺寸为43.2m×32.4m,模块面积约1 400㎡;医技模块的功能和设备的技术要求对空间灵活性的要求更高,大小空间的划分和组合依照医疗设备的技术要求进行。因此, 模块平面采用便于划分的8.1 m×8.1 m 柱网尺寸,南北进深长度与门诊模块一致。

(2)基本特征

矩形医技模块主要由影像部、检验中心和手术部等组成,均对空间有其各自的要求。影像部的设备不一,对房间尺寸也不尽相同,同时部分大型设备需要操控室和机房。方案中将需要操控室的大型设备用房集中布置, 并形成控制廊。检验中心内部为开放式的大空间,这样使用起来最为便利且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3.2 模块的连接组合

由于各模块在医院系统中的功能不同, 模块之间的组合关系也各不相同。根据模块可连接的数量, 分为单向连接、双向连接和多向连接。门诊模块采用了多向连接组合方式,方便患者就诊及相关的检查等行为要求;急诊模块采用了双向连接,形成了急诊、医技、手术中心直接的“生命通道”;手术中心、医技模块因技术要求采用了单向连接,保证了该模块的管理和效率要求, 模块间的合理连接提高了整个医院的可达性、便捷性,较易实现医患分流、洁污分流。

4 结语

篇5

关键词:医疗建筑工程;供配电设计;施工中;注意的问题

中图分类号: TU2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1-44-2

0 引言

现在的医院工程项目,尤其是新建项目和新址迁建项目,项目体量均较大,动辄均超过十万平方米,上千的床位数。从供电方案来讲,大型医院由于接诊人流较大,服务范围较广,对供电可靠性要求较高,所以多采用双路市电供电并配置柴油发电机组作为备用电源的方案。

1 供电方案分析

图中两路10kV市电由上级开闭站引来,这两路电源要求是不同源的电源,及由两个开闭站引来或由一个开闭站的两个电源引来的,专线供电。两路电源同时使用、互为备用。当其中一路10kV电源供电中断后,另一路电源应能承担起医院内全部二级负荷以上的用电。当两路10kV同时断电后,柴油发电机延时启动投入运行,应能负担起一级负荷别重要负荷的用电,这部分的负荷均为断电后危及生命的场所,这些场所包括急诊、产房、烧伤病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室、血透、手术室、心血管DSA等。

但是,此方案经常受当地供电条件的限制,在很多欠发达地区,项目所在地经常只有一个变电所,仅能提供一路10kV专用电源。所以供电方案就变成了以下形式(图2):

本方案由一路10kV专线电源供电,10kV电源供电中断后,柴油发电机延时启动投入运行。由于常用电源只有一路,所以柴油发电机应能负担起全部二级负荷以上的用电。如果按照这样的供电方案,作为备用电源的发电机,容量就需相应增大以同时保证二级负荷和一级负荷的用电量。柴油发电机容量变大,直接影响发电机机房的影响和储油箱油量的多少,当油量大于1m3时,还需要在室外做地埋油罐。

2 两种方案的比较

方案1和方案2两种比较,虽然只是相差一台变压器,对于配电系统来讲,变化是巨大的,甚至可能会引起建筑方案的调整。而很多项目中,院方和施工方对申报供电局不在意,总是把申报供电局留在最后准备供电以前,结果由于当地条件制约,不能提供图纸中需要的条件,造成供电方案调整,设计院需要重新修改方案,耽误施工,且由于这时往往土建已经完成,土建格局影响了现场施工,使得施工队减缓施工速度,甚至有些地方长度不够,造成局部操作距离减少,使得后期院方使用过程出现各种各样的麻烦,给运维增加负担。

3 设计与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按照正规程序,应该先由供电局根据设计方案出供电协议,然后再做施工图设计,但由于院方或代建方对此类工程没有经验,往往在施工图设计开始前拿不到供电协议。这是我们希望甲方至少在施工图纸审图通过后就应将供电部分的图纸报当地供电局进行审查,在土建施工前确定当地供电系统能否满足医院用电需求,如不能满足,还需要设计院进行调整。有些时候院方觉得设计院在方案阶段就和当地供电局进行沟通就好了。 除了配电系统的审查外,消防审查也是在施工必须要进行的。

近几年,国家对消防安全的审查越来越严,从规范更新就可看出。国家近两年来,集中出台了各种规范和标准,人社部在2015年年底进行了第一届的注册消防工程师的考试,足以看出国家对消防愈来愈高的重视。医院工程作为公共建筑,对消防的要求也很高,不是由于医院为宜着火的建筑,而是因为医院内有一定量的患者属于行动不便群体,如果医院发生了火灾,逃生比普通人要难很多,后果是极其严重的。所以在消防设计中,医院应对火灾前期报警、人员疏散方面提高设计标准,同时装修材料、设备材料应使用阻燃材质,减少火灾时烟雾的产生。所以JGJ 16-200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规定“对一类高层建筑以及重要的公共场所等防火要求高的建筑物,应采用阻燃低烟无卤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电线或无烟无卤电力电缆、电线。”医院属于重要的公共场所,所有电缆电线的最低防火要求为低烟无卤,甚至使用无烟无卤型电缆。

在最新的建筑防火设计规范规定,消防类设备供电电缆如果与普通电缆在同一竖井内敷设,应采用矿物绝缘电缆。现在国内的矿物绝缘电缆分为BTTZ系列和柔性矿物绝缘电缆系列。BTTZ系列的电缆有国家统一标准,但由于它是在电缆外层套上一层铜管作为金属护套使用,成本高,安装难度大,所以现在一般的民用建筑多采用柔性矿物绝缘电缆。柔性矿物绝缘电缆内也分为两种工艺,分为以上海高桥的GA-YJY为代表的铝合金金属护套柔性矿物绝缘电缆和YTTW型的采用螺旋形铜护套的无机矿物绝缘电缆两种。这两种电缆均通过了国家消防部门的检测,是可以代替BTTZ型的矿物绝缘电缆的。从价格上分析,YTTW型电缆是和BTTZ型电缆相同的采用铜护套作为PE使用的电缆,而GA-YJY型电缆的铝合金金属护套无法作为PE线使用,因此电缆内还需比YTTW多加一根铜导线作为PE线使用。故YTTW从成本上更省一些。电缆的弯曲半径,参考了两个厂家的样本数据,从下表中可以看出,YTTW在安装上弯曲半径小一些。

但是YTTW电缆像BTTZ一样可以使用外护套铜质保护外皮作为PE线使用的,如果在火灾时收到强烈的外力撞击容易裂开,内部的无极矿物绝缘带有失效的危险。所以,在重点防火项目中,使用金属护套柔性矿物绝缘电缆比较保险,价格虽贵一些,但电气可靠性更能保障。不过不管用哪种电缆,在现阶段还都是符合国家要求的。矿物绝缘电缆在国外已使用了很长时间,都是以BTTZ型为主,但国内的很多工程队不愿使用这种电缆,就是因为其外层为铜管,现场安装不便,耽误工期。所以对于超大工程和重点防火工程,还是使用BTTZ型电缆更合适。

4 结语

现在医疗建筑工程主要分为两种投资方式,有政府全额拨款方式,也有政府投资部分,剩余部分院方自筹的方式,随着医改的推进,我国的医院工程很有可能发展为总承包-融资-设计-施工-验收的BT模式。所以今后的医疗工程需要由有经验的专业开发商进行总承包,那么那时,如何通过有效率的管理方式降低工程费用,将是各个施工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

参 考 文 献

篇6

设计方案,彰显“生生不息”的生命历程

在建筑的总体布局和建筑细部处理上,设计方案在各种空间处理上充分体现了热爱生命、尊重生命、以患者为中心,同时也兼顾医护人员的设计原则。

整体设计方案,彰显“生生不息”的生命历程,尊崇“天人合一”的东方智慧,强调“万物齐一”的文化态度,追求共生、和谐、快乐的人生理想。用水的柔美流畅,阐述生生不息的主题。

为适应医院未来发展的灵活性、满足医院对未来发展的需求,采用可持续性发展的模块化规划。

造型简洁,突出建筑错落感

造型设计顺应曲线体量,以简洁为主,突出群体建筑错落、多层次的整体景象,并在强调整体性的前提下,充分表现个性。所有建筑体量围绕庭院伸展凝固,动态统一,具有生命的张力。

各单体立面肌理均匀、连续,尺度、韵律相近,有强烈整体感,同时各有特色。表皮肌理虚实变化赋予建筑独特表情,既延续城市界面,又成为视觉的焦点,加上光影的微妙变化,使之从周围众多的建筑中脱颖而出。

平面布局,创新设计

建筑的布局突破传统医院形态,通过建筑间的间隙强化公共空间与环绕基地的水面的联系,增强整体布局的舒适性和统一性。

*采用水平脊骨式布局模式

总体构思采用了医院经典水平脊骨式布局模式,将门诊、医技、住院、行政、后勤、科研及教学功能简化、整合,形成6栋建筑——门急诊楼、医技住院综合楼、康复楼、传染病区、行政楼和后勤楼。门急诊楼沿桂林路展开,形成完整丰富的城市界面,同时又自然划分了院区内人行和车行空间。医技住院综合楼位于基地中部,中轴对称布置,通过功能走廊与全院所有建筑串联,形成脊骨式连接,成为院区“心脏”。康复楼位于基地西南侧,南北向布置,前为共享花园,后为运动场地,具有良好的景观视野。传染楼设于院区东南角,入口独立,流线独立。行政楼、后勤楼位于基地西侧,与主医疗区既紧密联系,又相对独立。

*布局以标准医疗模块方式为基调

平面布局以标准医疗模块方式为基调,半开放医疗街串起所有功能模块,与周边葱郁的景致交相呼应,完美融合。门诊采用模数化设计,具有很强的可调试性,并且门诊群可以根据需要增加新模块。

*平面以实用为原则

建筑平面采用外弧内方的设计,以实用为原则,大弧线平面,内部依然方正实用,最大限度追求表现力的同时,保证了经济性、可实施性。对有明确医疗功能的空间,需考虑平面格局、公共空间和交通空间。

*通过开放性医疗街贯穿主体建筑

主体建筑通过东西向贯穿全院的开放性医疗街连接在一起,它们之间是一个蜿蜒流转于整个基地的水系庭院花园。整体建筑一气呵成、主次分明,彼此在空间上联系为一整体。室内庭院和景观美化空间打破沉闷压抑的就医氛围。

*医技住院楼采用板式护理单元设计

值得一提的是,医技住院楼采用板式护理单元设计,北侧设共用交通核及部分共用医疗空间,板式病房能为患者与医护人员争取到良好朝向与采光,患者与医护电梯分组分厅,实现医患分流。洁物与污物电梯分设,做到洁污分流。

环境设计,多层次空间体系

环境设计强调公共空间的多样性,营造不同尺度的开放空间。绿化空间的设计采用了多种手法,大小结合,轻重有别,起到点缀、美化和画龙点睛的作用。基地东北角的中心花园、单体建筑前的入口广场以及停车场的绿化起到点缀效果。

内部空间丰富多彩,室内中庭和半开放庭院也提供了景观绿化、自然采光和通风的空间,营造了既有科学研究的严谨,同时又亲切愉悦的氛围。

另外,结合各种景观造型手段,形成渗透、展开、展示3个层次的布置格局。不同的建筑体块按照一定角度面向南侧道路生态绿化带,令人们最大限度地享受湖面美景。

并通过架空绿化平台贯穿整体建筑,门急诊及医技顶部的活动休闲平台、住院部的空中平台共同形成了院区的立体花园;结合中心花园及建筑间的水景庭院形成了景观重点。每个花园都蕴含了不同的主题:治疗、康复、沉思以及水。

医院的步道是一条循环贯穿整个院区的景观道,其间设置各种清晰的方位指示标识。交错的景观步道时而深入水景、时而环绕池塘,充满灵动与生机。

广场、院落、平台、连廊等多层次公共空间体系的建立,创造了交流、讨论、康复、放松等调节场所。

节能措施,被动式生态设计

*“松散”的实体体系,理想的通风环境

与大多数集中式医院不同,该方案是一个“松散”的实体体系,无处不在的豁口、庭院、平台让自然风能吹透建筑,一些庭院形成空腔,有效加快风速,这些都促成了一座南方建筑理想的自然通风环境。

篇7

关键词:妇产医院 ;家庭化; 人性化; 循证设计

Abstract: in this paper, by the difference analysis of maternity hospital and other types of hospitals, starting from the features and requirements of maternal, expounds the features and design ideas of high standard maternity hospital should be.

Keywords: Maternity Hospital; family; humanization; evidence-based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近两年,我们参与了大连市第二妇产医院从方案投标到施工图设计的全过程.项目开始时我们思考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妇产医院和其他综合医院的区别是什么?妇产医院应该是一个什么样子的医院?

问题的答案很简单,第一,妇产医院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产妇,而产妇不是病人,是健康人群。

第二,生孩子不是病,不是痛苦和折磨,而是喜悦和幸福。

因此,我们认为,妇产医院不应像我们常常看到的医院那样有着冷冰冰的建筑形象,嘈杂拥挤的环境以及弥漫着病菌的空气。而是应该充满阳光,花香,新鲜的空气,建筑不让人感到冷漠,人和人之间也可以愉悦的交谈。

为了塑造一个我们理想中的妇产医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进行了第一阶段的设计:

1.院落式医院

不做高楼大厦,而做小小庭院,通过院落的布置,创造封闭,半封闭,开放;地上,半地下,屋顶等多层次的庭院景观,使人在医院中行走时步移景异,放松情绪。更可以创造病人及家属散步休憩的好环境。

2.女性视角

相对于男性的逻辑思维,女性更多通过形象识别和记忆场所环境。同样,对于色彩,材质和造型,女性也有其特定的审美需求。

本项目主要为女,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女性视角,表达女性特征。方案初期我们运用了大量曲线造型,符合女性审美特征,建筑色彩温暖亲切,空间尺度宜人。

3.“非医院”的功能植入

咖啡厅,产妇培训中心,阅览室,患者交流区……这些东西在现有的一些医院中很难看到,但我们却认为这恰恰是我们非常需要的。产妇在待产和产后的阶段,心情都是非常紧张和忐忑的,她们需要产妇培训中心,来学习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妈妈,她们也需要一个阅览室,来自己查阅一些相关的知识,她们更需要一个和其他的准妈妈们互相交流的空间,需要一个咖啡厅来偶尔放松一下心情。这些任务书之外的功能都被我们善意的加入了项目之中,希望可以在满足人们需求的同时更给人以心理上的安慰。

4.循证设计

循证设计是医疗设计领域的一种新的理念,它指的是以大量的事实和数据为依据,来研究如何通过改变医疗环境来改善医疗的质量,提高医疗效率,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以我们的病房设计为例,目前常见的病房为宾馆式病房,即卫生间位于病房的入口处,

里面布置床位,这种布置方式卫生间位于房间入口处,遮挡视线,是医护人员无法在第一时间看到患者,而且病房入口通道狭窄,房间内缺少家庭活动区域。

在我们的病房设计中,将卫生间移到了两个病房中间,从而使室内空间完整使用方便,观察窗的设置可以使医护人员便于观察病人的情况而不需要进入病房内,这样使病人即感到了安全,又不被打扰。同时,我们在病房内设置了家庭区域,满足了患者在病房内需要人照顾的心理。

我们确信,通过建筑设计的改变是可以对我们的医疗环境起到积极的改善作用的。

方案中标之后,我们从理想跌进了现实。“采用古典风格立面”是我们得到的最高指示。因此曲线和异形的现代造型必然将不复存在了。在现代的社会背景下,如何进行古典风格的建筑设计成为又一个真正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扛着相机走遍了大连的大街小巷,日据时代的建设给大连留下了不少欧式风格的建筑,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古典风格建筑当然不应该是历史简单的重复,采用古典的建筑比例,去掉复杂的线脚和过多的装饰,运用一些简洁现代的手法,经过种种推敲,形成了我们最终的施工图方案。方案采用陶土板这种现代的建筑材料,用暖黄和砖红两种颜色穿插,虽然没有了所谓女性视角的曲线,但仍然可以给人以亲切温暖的感觉。

这只是立面造型方面的变动,在施工图结束之后又经历了使用方发生改变,内部功能全部重新设计等过程,好在院落式的格局没有改变,新型的病房设计也保留了下来,希望建成使用之后还是能让人感受到它与其他医院的不同之处。

参考文献

医院建筑与设备设计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篇8

关键词:功能分区,人性化,现代化

Abstract: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shenzhen xili people's hospital in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new building design, expounds the hospital should be kind of architecture is with the person this, deal with functional partition and shunt organization, provide the patients with convenient, comfortable medical environment.

Keywords: functional partition, humanization, modernizatio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工程概况

深圳市西丽人民医院位于南山区留仙大道以南,石鼓路以东。医院占地24000平方米,现有建筑包括门诊住院楼、行政医技楼、职工宿舍、职工食堂、供应室及动力间等,总建筑面积23000平方米。新建项目选址位于医院现址内,是深圳市卫生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重点建设项目。医院进行规划改扩建后,总规模将达500张床位,远期可实现800床,总建筑面积88702平方米。本项目新建地上20层,建筑面积52150平方米,地下3层,建筑面积22350平方米。

2场地现在分析

西丽人民医院改扩建工程项目位于医院现址内,地形方正,南北进深约114米,东西宽约208米。用地基本平整,南面大部分用地现状为休闲绿化用地,环境优美,绿树成荫;西南侧临山体,风景优美,顶部距院内场地落差为30米。现有建筑物大多位于用地的北面,其中门诊住院楼、行政医技楼和职工宿舍,由西往东临市政主干道留仙大道一字展开;供应室及动力间、职工食堂分别紧贴着这些建筑的南面布置。

按规划要求,门诊住院楼和职工宿舍是该规划项目中必须保留的建筑物;职工食堂可先行拆除;行政医技楼、供应室及动力间在保证医院于施工期间可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可被拆除,或在新住院大楼建成后拆卸。

3总体规划布局:

⑴总平面设计

根据建设用地位置、建筑现状、周边环境、交通组织、气候特征以及功能要求,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引入现代化医院的建设模式,采用高效节能的集中式建筑布局方式,创造引人入胜的公共空间,营造舒适优美的室内外环境,体现时代气息的建筑造型。在总体布局上,医院北面沿留仙大道设置了主入口和急诊入口,其中主入口靠东布置,即位于现有门诊住院楼和职工宿舍之间,急诊入口则靠西布置。车辆出口设在用地东北角,污物出口、车辆及物流入口则设在西北角。各个出入口互不干扰,各尽其职。用地东、南、西面受山体或民宅的影响,均不能设出入口。建筑整体规划布局是现有门诊住院楼规划改造为集门急诊、行政办公为一体的门诊行政楼,和新住院大楼连成整体,形成完善的医疗区。新住院大楼和职工宿舍有一定的间距,留出较为开阔的中心地带,和主入口一起作为主入口广场。考虑到建筑消防距离、日照间距、功能布置、分期建设等因素,新住院大楼的塔楼靠主入口广场布置是最合理的位置。新住院楼西面的地面停车场可用作未来预留发展用地,高压氧仓布置在用地西南角自成一体。

根据医疗建筑功能特征,门诊行政楼和新住院大楼的裙房之间以“医疗街”的形式设置连廊和绿化中庭,新旧建筑连成一体形成诊疗区。门诊阳光大厅以一定角度面向主入口广场设置,延续“医疗街”的空间枢纽职能,门急诊、医技、住院等功能都可以围绕核心空间开展,从而使相互之间的联系更加方便、快捷、清晰、高效。“医疗街”与门诊阳光大厅、出入院大厅相连,具有良好的空间指示性,患者在此可以一目了然的知道各医疗功能区的位置。门诊行政楼和新住院大楼连成建筑整体,根据功能要求合理设置各出入口:急诊抢救入口和儿科入口位于门诊行政楼北面,沿留仙大道布置,其中急诊抢救入口正对急诊入口。普通门诊及住院出入口设在门诊行政楼和职工宿舍之间的广场内,大楼东北角和东南角还分别设有体检单独出入口和营养食堂后勤出入口。整个建筑群分区合理、流线清晰便捷。

图1总平面图

图2东北鸟瞰图

⑵交通规划

室外交通实行人车分流:用地四周设置环形车道,北面道路为医院主干道,是组织地面交通的主要枢纽:北干道和主入口广场南侧设有各种重要出入口,其中急诊抢救、儿科、门诊、住院和体检入口车辆均可直接停靠。除了主干道及通往地下停车库和地面停车场的车道外,院内部其他车道平时用作步行系统,必要时可作为消防车通道。步行人员则分别经过急诊入口和主入口广场进入各功能区。北干道用地西侧设有地面停车场,停车后可直接进入“医疗街”。地下车库设两个出入口,分别在用地的东北角和西北面,车辆进入院内后可通过地下室出入口分流进入地下停车库。两个地下室出入口可以实现进出有别,互不干扰。场地西北角设置污物、尸体、物流出入口。诊疗区各处的污物通过垂直污物梯,先进入地下室,经过汇集后通过专用污物通道运出医院,日常物品则通过地下室的洁梯运至各层。在诊疗区内部,各建筑物之间通过门急诊大厅、出入院大厅和“医疗街”组织人流集散。

⑶分期建设:

供应室及动力间所在的位置是医院用地中心,对整个用地规划影响甚大,是本次项目的最大障碍。本方案巧妙地通过地下室的分期建设来解决这个难题。地下室首期建设部分主要以动力机房为主要功能,并在地下室设置临时供应室。待新的动力机房和临时供应室建成并投入使用后,现有供应室及动力间即可拆除,地下室二期部分及地面以上的建筑部分随后进行建设。医技行政楼则可待新建筑完全建成后拆除。

该方案利用医技行政楼拆除后的场地作为主入口及广场,在现有的门诊住院楼和职工宿舍之间以玻璃雨棚相连,形成了医院的新大门,既满足了新规划功能需要,又尊重了原有建筑。现有建筑与新建筑都得到了原佳的组合方案,使新与旧完成融合。

⑷远期规划:

为了适应医疗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医院的总体规划设计必须具有可持续发展性,这就需要把远近期规划有机结合起来,并预留足够的发展用地。本方案在总体布局上,充分考虑了远、近期建设的延续性,建筑的“可生长性”。平整用地西南角的山体,不仅是为了使新建筑的形状更为方整,还为了在用地西面留出为医院未来发展所预留的用地。

⑸消防设计

门诊行政楼和新住院大楼连成一整体建筑,建筑四面均有7米宽的供消防车道,其中塔楼(高层)东、南两面直接落地,可供消防车登高扑救。该建筑整体和职工宿舍、高压氧仓之间的建筑距离均大于13米,满足消防规范。

4人性化的建筑设计

⑴情感化的立面设计

外立面主要采用石材和白色铝板作为装饰材料,以体现医院温馨、宁静的建筑风格,整体色调明快淡雅,形成较高的现代品味。沿街立面通过大量的水平线条及弧线营造动感的建筑形体,并巧妙的把直升机升降坪融入建筑造型元素中,流畅、轻快而富有现代感,南立面通过水平向的出挑阳台、透澈的玻璃栏杆及丰富多变的遮阳百叶与优美的山地景观相互映衬,更增强建筑的表现力,形成视觉亮点,模糊了传统医疗建筑严肃、死板的建筑形象,有效缓解病患的紧张心理。

⑵人性化的景观设计

绿色环境不仅有滞尘、降温、保温、净化空气、涵养水土的作用,而且还可以调节和改善人的机体功能。所以,本方案从总体规划阶段就十分重视环境的营造。对于各种环境空间,我们采用多层次立体化的绿化系统。包括建筑小品、绿化庭院、广场绿化、建筑周边绿地、道路绿化和屋顶花园等多种多样的绿化形式,形成立体交叉式的绿化景观,活跃空间气氛,为公众提供良好的休息场所。平面布局和室内设计坚持园林生态化的理念,门诊行政楼和新住院大楼之间是“医疗街”,设置各种绿化、休息座椅等,绿色植物贯穿各层空间,营造出清新自然的室内环境。各医疗功能单元都围绕“医疗街”,每个候诊区都面向庭院,具有较好的景观和通风效果。

5现代化的建筑造型

⑴新旧建筑的共生如何使新旧建筑融合形成完善的医疗体系,达到与现状和谐共生,新旧建筑之间空间及层高的设计是关键。在新的建筑规划中,原门诊住院楼改造为以急诊、门诊和行政办公为主要功能的门诊行政楼,它和新住院大楼连为一体,形成包含门诊、医技、住院的建筑整体。门诊行政楼和新建筑的裙楼之间利用“医疗街”为新旧建筑创造自然良好的就诊环境和通风采光效果,也改善新旧建筑的内部小气候。“医疗街”和门诊阳光大厅之间相互穿插呼应,使各个部门都处于园林绿化和阳光的围绕之中,不但具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风效果,同时也获得了很好的景观效果。为使现有建筑改造后和新建筑的功能更好地融合,新旧建筑的层高设计相当重要。门诊行政楼的各层层高如下:首层3.6米,二至六层3.2米,七层4米。考虑到新旧建筑相连后更方便使用,新住院大楼各层层高分别设计为:首层5.5米,二至三层4.5米,四层5.1米,五层4.3米,使新建筑的一、三、五层可分别与原有建筑的一、四、七层在同一标高上,方便病人和医护人员到达个医疗科室。其余各层也可通过在新旧建筑之间连廊上的步级来消化高差,或利用原有建筑的楼梯半层平台来相接。

⑵功能布局

功能分局主要分为:门诊阳光大厅、门诊主要科室、医技科室中门诊行政楼、地下室。

结束语

篇9

设计构思

建筑依山筑阁,顺应地势,形成南低北高的建筑布局,体现山地建筑特色;建筑水平展开,通透舒展;建筑层层叠落,与沉积岩形态相呼应,利用露台设置屋顶花园,使建筑融入景观之中;建筑聚散有度,创建良好的内部景观空间,同时保证医疗流程的便捷高效。

功能分区

由于新院区面对一座大山,设计时将功能定位与场地竖向一并考虑。方案将场地划分为3大区:西区为1500床的综合医院,建筑面积约为92500m2,用于医疗区的建设;东区为二期工程,建筑面积约为25000m2;中间部分为山体,将山头高度由78.5m降到50m,用于设停车场及全院景观用地。

交通组织

在场地对外交通设计上,综合考虑功能分区及道路,将流量最大的门诊人、车流设在望江路上,以减少江滨南大道的交通压力。另在望江路靠东侧设二期建筑的主入口,在江滨南路上设急诊入口、住院入口及污物出口(兼应急中心出入口)。为缓解场地西侧及南侧道路的交通压力,设计在北侧沙吕线上设两个机动车出入口。为做到医疗区人车分流,望江路上的门诊人车流分设,西侧道路的急诊人车流分设,住院人流分设,并通过天桥形成立体交通。全院污物由地下室统一收集后,由北侧的污物坡道经污物出口运出院外。

景观规划

设计中以“山”、“岩”、“海”为切入点,努力打造能够融入山水环境的医疗建筑。在总体规划上,将一、二期建筑相对集中,中间留出中心绿地,同时将一期建筑在流程上和室内景观上做综合考虑,形成多个较大的内庭院。建筑通过退台及阳台绿化,打造空中绿化体系。大楼内设景观主轴,街外生机盎然,街内阳光明媚,内外景观相互交融,产生景融建筑、人行景中的院区环境。

篇10

关键词: 医院综合大楼;雷电灾害;风险;建筑物分区

中图分类号:P42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2)0210122-01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是近几年刚起步并迅速发展的一项防雷新业务,其主要内容是依据项目所在地雷电活动时空分布特征及灾害特征,结合现场情况分析,对雷电可能导致该项目的各种损失进行综合风险计算,从而为项目选址、功能分区布局、防雷类别与防雷措施确定等提出建设性意见。目前主要分为预评估、方案评估及现状评估三类。

1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中建筑物分区的作用

建筑物分区按《雷电防护第2部分:风险管理》(GB/T21714.2-2008/IEC62305-2:2006,IDT)(以下简称规范)给出的定义是指在风险分量评估时建筑物中具有相同一组参数的区域。即首先这个建筑物是我们的评估对象,而后将相应参数相同的空间划为一个区域,作为一个风险分量的评估对象。

而建筑物每类总风险(即规范规定的人身伤亡损失风险R1、公众服务损失风险R2、文化遗产损失风险R3、经济损失风险R4)等于建筑物中各个分区的相应风险之和,即RX总=RX分区1+RX分区2+RX分区3+……。将建筑物分区进行评估,就能清楚的了解到各个分区的相应风险分量在总风险中所占的比例,更直观的了解到造成建筑物总风险值过大的原因主要出自哪个分区、哪个方面,据此提出的整改意见就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能直接有效的降低总风险值,使之达到规范要求范围之内。

2 南宁市某人民医院新建综合大楼的情况简介

南宁市某人民医院新建综合大楼项目地址位于其现址大院内,建筑层数20层,作为一家具有几十年历史的南宁老医院,其周边早已发展成高楼耸立、人员密集的市中心地带,属于易受雷击地带。

通过与建设方工作人员沟通了解到,该医院新建综合大楼拟具体功能划分为:1层为门诊室;2至3层为办公室;第4层为ICU(重症监护室);第5层设手术室;第6层至第10层为外科病房,10层至20层为住院病房。

3 建筑物分区的原则

依据规范要求,应依据如下原则对建筑物进行分区:

1)土壤或地板的类型。

2)防火隔间。

3)空间屏蔽。

4)还可以在上述3点的基础上根据内部系统的布置、已有的或将采取的保护措施、损失概率lx等进一步细分。

4 具体的分区方法及实现

4.1 分区方法

依据上述的各个原则,结合医院综合大楼的设计方案和从建设方了解到的情况,逐项对该建筑进行分析:

1)土壤或地板类型:由于是建筑物内,所以只考虑地板类型。该大楼1至3层的门诊室及办公室均为普通大理石地板,4层的ICU和5层的手术室采用专业防静电PVC地板,6层以上至20层的外科病房及住院病房采用瓷砖地板。

2)防火隔间:首先考虑防火措施,由于该建筑为医院综合大楼,所以在设计时每层均计划采用消防自动报警装置和自动灭火系统。但需注意到其设计方案中,手术室和ICU的地板、墙壁、天顶及其他设施均采用高强度耐火阻燃材料。

3)空间屏蔽:1至3层门诊室及办公室无屏蔽设计,4层ICU和5层手术室有屏蔽设计,6层至20层外科病房及住院病房均无屏蔽设计。

4)内部系统的布置:1层的门诊室和2、3层的办公室内部为普通的医疗检查系统和办公设备,4层的ICU和5层的手术室内部均为高精密的医疗系统和设备,6层及以上的外科病房及住院病房为普通的医疗系统(但须考虑存在一些高危病人的生命维持系统等)。

5)保护措施:分析其设计方案,了解到该医院综合大楼按第二类防雷建筑标准设计,强弱电的干线均穿金属管进线且屏蔽敷设。但在SPD设置中,手术室、ICU等重要医疗用房的楼层总配电箱应并未安装1级电源SPD,由于这两区域内部均布置了高精密的医疗设备,且设备的工作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正在监护或手术中的病人安危,所以要求手术室及ICU的SPD防护等级应比其他区域更高。

6)损失率lx:该医院综合大楼遭受的雷电灾害威胁主要来自于直击雷和感应雷,尤其是感应雷会以过电压和过电流波的形式侵入到该大楼的管线系统中,可能造成正在使用中的医疗系统和生命维持系统发生误动作甚至永久性损坏,给正在抢救中的病人或者高危病人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不难判断,这类病人较集中于ICU和手术室这两个区域,而外科病房和住院病房也会有部分的高危病人(特别是需要生命维持系统进行辅助的高危病人),所以在遭受相同雷电侵害的情况下,ICU和手术室具有最高的损失率,外科病房及住院病房次之,门诊室及办公室最低。

4.2 分区结果

根据4.1的逐项分析及该医院综合大楼特殊的功能布局,现将该建筑物分为以下4个分区:

1)办公区:1层的门诊室及2、3层的办公室;

2)病房区:6至10层外科病房及11层至20层的住院病房;

3)手术室:5层的手术室;

4)重症监护室:4层的重症监护室(ICU)。

5 说明

在一般情况下,我们评估一个普通建筑物的时候,可将此建筑当做一整个分区进行评估,但是对于像医院综合大楼这样有特殊的功能分区并且由雷击引起的任何一种损害类型都有可能造成人员生命损失及经济损失的建筑来说,对建筑物分区后再分别进行评估,有利于针对不同的分区提出相应的整改意见。因为若该综合大楼全部按门诊及办公室这些普通的区域标准来进行防雷设计,对于像手术室和ICU这样的高标准、高风险区则肯定达不到雷电防护的要求;倘若以手术室或者ICU这样的标准去设计整栋楼的防雷方案,又会在经济上造成相当大的浪费且极不可行。在对该项目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中进行建筑物的分区就是要针对不同的区域提出有较高针对性的雷电防护设计整改意见,通过最经济合理并切实有效的方式来降低整个项目的雷电灾害风险值使之达到规范要求范围之内。

参考文献:

[1]GB/T21714.2-2008/IEC62305-2:2006,IDT,雷电防护第2部分:风险管理[S].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