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理论的定义范文

时间:2024-02-28 17:57: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营销理论的定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营销理论的定义

篇1

内容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交易成本经济学的主要理论观点。其次,借用交易成本理论的主要观点对关系营销交易加以评析。再次,探讨了顾客盈利性与关系营销的不同观点。综合以上分析,对顾客盈利性与资产专用性的关系进一步探讨,并对交易频率与关系营销关联性进行阐述。最后,提出了一种关系营销对象定位的三维模型。

关键词:交易成本 资产专用性 关系营销 营销模型

新制度经济学交易成本理论

(一)交易成本的内涵

交易成本在新制度经济学中处于核心地位。它源于科斯1937年的著名论文《企业的性质》,在此书中,科斯将交易费用解释为“利用价格机制的成本”。该理论体系认为,一切制度安排都是为了降低交易成本,故新制度经济学家特别重视交易成本分析,交易成本是新制度经济学解释制度存在和制度运行的关键概念。威廉姆森认为交易成本是“经济系统运转所要付出的代价或费用”。威廉姆森对交易费的理解进一步拓展,将研究领域扩展到各类经济组织及其不同形态的交易关系。交易成本经济学把经济组织问题从合约问题的角度进行思考,交易成本在威廉姆森看来也就是从合约的角度定义的运用不同组织、不同制度的成本,因而,交易成本是运用经济制度的成本。

(二) 从交易成本对关系营销进行评析

从威廉姆森对交易成本的分类看,科斯提出的交易成本主要是交易的事前成本。关系营销如何对事前交易成本产生影响的呢?首先,关系营销强调对顾客的锁定,一旦实现这种锁定关系,有助于买方减少“发现价格的成本”;其次,关系营销可以降低谈判和履约成本,对于买卖双方而言,彼此双方的信息价值在首次谈判过程中基本得以充分的利用。在重复购买过程中,这些既定的信息对再次合约形成的影响并不增加什么成本。当然有些信息会在再次交易时发生些变化,这些变化对交易成本将产生影响,但这种影响要比发现一个新客户付出的成本还是要小很多。对于交易次数较多,交易信息变动不大的合约关系营销的价值尤为重要。

威廉姆森重视事后交易成本的分析,他认为资产专用性强,进行市场交易的费用就越高。在关系营销过程中,若企业一方作为专用性资产的投入者,客户一方作为互补性资产的所有者。如企业投资于一项专用性强资产,该项资产用途单一,客户就会具有一种机会主义倾向,即通过威胁收回他们自己的投入来榨取“准租金”,“准租金”是指专用性资产最佳用途和次佳用途间的收益差。这种差异可作为评价资产专用性强弱的标准,数值越大,客户的机会主义就会越强。关系营销通过提高服务质量、加强顾客关系管理等努力来增加顾客的转换成本,从而形成一个防止“机会主义倾向”的机制,但这种努力是需要付出成本代价的,实施关系营销所发生的成本是否值得也就决定了企业的行为。具体而言,若进行关系营销所发生的防范成本小于资产专用性可能引发的“准租金”时,由此产生的事后交易成本才有效。在关系营销中资产专用性也可表现为供需双方间关系独特性强弱。

顾客盈利性对关系营销的影响

企业增加客户的忠诚管理是需要成本的,忠诚的顾客未必全都属于盈利性顾客,企业应关心的问题是各类型顾客对企业的贡献如何。Reichheld从财务角度提出顾客终身价值CLA的概念,这个概念是指在维持顾客的条件下,企业从该顾客持续购买中所获得的利润流的现值,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顾客购买带来的边际贡献,每年的贴现率,维持顾客的时间长度。

从盈利性角度对顾客进行细分与企业经营目标具有一致性,但仅从盈利性指标衡量关系营销对象的确立也是不完全的。以科特勒的铂金层为例,高盈利产品对应的高盈利顾客对企业而言是重要的,但是这种重要性未必意味需要加大对这一层面客户的关注,理由是增加对此类客户的投入其边际收益未必得到进一步递增。相反,一些盈利性低的客户当前虽不能带来丰厚回报,但加强对其投入可能实现未来收益的大幅增加。

进一步的研究分析

按照巴巴拉的观点,科特勒定义的铂金层或黄金层客户往往会具有独特性关系(资产专用性),但未必都是如此。有些客户虽具有铂金层特点,但可能只是出于交易惯性而非独特关系决定。另一种情况是,企业通过努力与特定客户形成某种独特关系,但却没能从这些客户身上获得希望的回报。按照前面关系营销中资产专用性的一般解释,资产专用性使得客户有榨取“准租金”的机会成本倾向,所以需要一定的交易成本对顾客进行锁定。锁定后的结果形成盈利性顾客。综上可以认为,两方面影响并不是并行关系,而是体现出不同维度。

交易成本经济学认为交易频率会对交易成本产生影响,具体表现为多次发生的交易中更容易使治理结构成本被抵消。交易成本随交易频率的增加而递减,但交易成本不能随交易频率的增加而无限地减少,而是趋近于一个较低量。实施关系营销是为了让客户再次购买本企业产品,从而实现利润增加的目的。客户是否具有再次交易的意愿并不完全取决于企业的努力。这主要是由一些客观的环境或条件所决定,对此类交易行为实施关系营销只能是增加成本的一种浪费活动。在关系营销决策过程中区分这种交易性质是非常必要的,交易对象的交易行为与企业的努力具有较大关联度的情况下,实施关系营销才是有意义的。而这种关联度与满意、信任和责任等心理因素相关。

关系营销对象模型的构建及评析

基于影响因素的不同,笔者构建定位关系营销对象的三维模型。企业实施关系营销决策的行为受关系成本的制约,关系成本的有效性与关系模型中关系对象所处的位置相关。为便于分析不同因素的综合影响表现,根据各维度特性的强弱把整个立体空间划分为八个区间(见图1)。对各区间分析如下:

区间1(典型关系型):具有较多的交易次数,且盈利性较好。企业与顾客之间存在独特性关系,为保证未来收益的可持续性,这要求企业付出一定的营销努力去保持该类客户。这些交易成本的付出,需要通过交易频率的增加进行降低,从而实现盈利,关系营销的重点也在于此。营销理论中常把企业的客户当做企业的资产进行分类管理,那么此类客户应当属于企业的良好资产,因而需要关心呵护。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客户存在机会主义倾向,这种倾向将可能导致关系成本的增加,所以,企业需要关注关系营销策略以防范未来交易成本的增加超过资产专用性引发的“准租金”增加。

篇2

营销理论是一门实践性跟强的学科,虽然它是经济理论发展的边缘学科,是经济学发展的必然产物,同时,它更多的有赖于实践检验和在实践中总结。中国当今在企业里和学术上流传的理论是从国外舶来的。因为中国独有的社会环境、行为方式、文化底蕴,决定了以满足国人需求的营销活动与国外的营销活动会有很大的差异,甚至是根本性的区别,因此国外的营销理论在国内会有很大程度的不适应。当然这并不是西方的营销理论是错误的。西方的营销理论是在西方发达国家实践的基础之上总结出来的,在西方发达国家它是对的,或者说是适应西方人的需求的。因为中国实行市场经济的时间较短,因此,中国本土的企业在充分的市场环境下进行的市场营销活动时间较短,积累较少,因此,中国本土经济环境下的营销活动还不足以提炼和总结出模式和成体系的理论。或者说中国式营销理论的诞生更多依赖于时间,依赖于中国更多本土企业在营销活动方面的创新和成功。这才是中国式营销理论产生的现实经济环境和实践检验基础。

中国成为未来世界的经济中心是世界经济格局发展的必然。以农村土地经济为主的中国经济在清朝乾隆时期,在世界的经济格局中仍是世界经济的第一极和制高点。随着大工业时代的到来和以市场为主体的市场经济时代的到来,大清国在世界经济中心的转移中落了下来,这一落就是300年。中国实行市场经济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势能得到空前的释放,中国的复兴是必然,未来的世界经济中心肯定在中国,这是毋庸置疑的。当然这是以中国的本土的企业在世界上的巨大成功为标志的。当中国本土的企业在世界上真正成功之时,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式营销理论真正诞生之时。这就是中国式营销理论成型的时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式营销理论的内容只有到了中国企业的真正崛起之时才会真正成型。

这就是提出中国式营销的悖论。从道理上来说,理论更多的要领先于实践,具有前瞻性,更多的来指导实践活动。因此现在提出中国式营销理论并不断的丰富它,用来指导现在的企业营销活动,并在营销实践中检验。大范围检验成功之时,就是中国式营销理论成型之时。从另一方面来说,营销活动的实践性要求以实践为前提,在没有足够的实践之前提出中国式营销理论纯粹是空谈,没有多少现实意义。孰对孰错?

这个问题困扰了很多人。在中国式营销理论体系正式成为体系之前,各种似是而非的观点会漫天飞,真真假假,混淆视听。君不见中国各式各样的营销理论满天飞,一些没有根本内容变化的所谓“文字游戏”理论沖坼了书店,一些新的名词(生涩艰硬难懂地去解释、定义一些营销活动,而这些营销活动已在营销界已有公论并有专业的词汇)不断出现,让新手和外行人员无所适从或者误入歧途,害人很深。当然不是说这些人就是有意而为,可能确实是自己没有接受过科班的学习和行家的指导而自己进行总结而成。除了个别别有用心的人之外,大部分人都是基于自己的经验实践总结和对西方营销理论的批判,这些人需要规范的理论体系指导,让他们经过学习之后,对营销理论产生敬畏,不再刻意“造词”,营销理论业更好交流和传播!

从服务于营销活动实践和企业发展的角度,现在提出来更有利于实践活动。让更多的人不再沉溺和盲从于西方的所谓发达营销理论,正视营销的本质,正视身边的现实环境。真正地去研究消费者需求,关注各种营销要素。前些时期一些中国企业迷信国外的所谓理论而走进误区,动辄多品牌运作、双品牌运作、渠道扁平化、大客户等等不理性的行为,都让中国的企业付出了不少学费。中国企业还是脚踏实地地研究消费者,敢于对西方营销理论说不!

让我们投入到火热的市场营销实践中,去总结和感受,我们的一切营销实践都会成为中国式营销理论体系的一部分。让我们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

篇3

市场营销观念是企业在开展营销活动过程中的重要指导原则。PhilipKotler指出,“市场营销观念主要基于4个支柱,即目标市场、顾客需要、整合营销和盈利能力”,以需求中心论为指导的市场营销观念的形成,标志着市场营销学走向成熟。随着市场营销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传统的营销观念在不断变迁,市场占有率模式逐渐被顾客价值模式取代,营销的大众化逐步为个性化所取代,关系营销、社会营销、网络营销、绿色营销等新兴观念层出不穷,并成为理论研究和实践关注的焦点,由上表不难发现,新兴营销观念与新技术的结合较为紧密,营销载体更为多元化,营销方式更加灵活多样。在营销实践中,企业应突破传统的营销观念,更加注重为顾客创造、传递价值,积极践行新兴营销观念,创新营销方式。

2营销策略的变化

营销策略是开展市场营销活动的有力保证,在方法论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营销策略问题进行了研究。张庚淼和陈媛媛(2004)指出企业在实施市场营销过程中应针对不同价值的顾客实行不同的营销策略。吴乃峰(2007)也从顾客价值的角度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提升顾客价值的策略。可见,营销策略的选择应根据顾客价值的不同而有所区别。针对具体的营销策略,国内外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理论,具有代表性的如4Ps、4Cs、4Rs和4Vs(如表3所示)。营销策略的变化反映了人们对市场营销认识的加深,折射出营销观念的变迁。由上表可知,不同的营销策略所适合的市场环境有所差异,加之企业的行业背景、经营环境等情况千差万别,因此,企业在具体选择营销策略时应“因地制宜”。市场营销理论仍在不断发展完善,4Ps仍将是营销策略的一个基础理论框架,4Ps、4Cs、4Rs和4Vs等营销策略理论之间并不是相互取代的关系,它们是不断完善、共同发展的。在具体实践中,企业不能简单地将它们割裂甚至对立起来,而应当相互借鉴、有机结合,并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加以灵活运用。

3结语

篇4

关键词:色彩营销 感知 七秒钟定律 色彩情感

一﹑市场营销中产品色彩营销的定义和理论基础

(一)市场营销中产品色彩营销的定义

随着色彩被广泛地运用到企业的营销活动中,色彩营销理论应运而生。最早的色彩营销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CMB公司在企业的营销实践中提炼和总结出来的。该理论主张根据消费者对色彩的心理需求,运用色彩组合来促进产品销售。它把上百种颜色按四季分为四大色彩系列,各系列的色彩形成和谐的搭配群,根据不同人的肤色、发色等自然生理特征以及个人面貌、形体和性格、职业等外表特征,选取最合理的色彩系列,从而最大限度地发现美。色彩营销理论最初受到美容美发、化妆品等一些企业的重视,并随之在整个行业得以推广。如美国宝洁(P&G)公司“SK-Ⅱ”高级化妆品和“玉兰油”彩妆品在上市推广时曾特邀色彩专家予以指导,而联合利华(Uniliver)公司则根据色彩基础知识提出了“夏士莲”最合理的货柜摆放方式,以促进销售。

在色彩营销理论中,色彩营销概念是最基本的概念。该概念目前有多种版本的定义。美国CMB公司认为:色彩营销就是色彩四季概念,即消费者与色彩都可以依据相关的特征分为春、夏、秋、冬四大类型,然后一一对应进行搭配。国内学者曾海燕认为:色彩营销就是根据消费者对美的个性化需求,通过对产品本身及其包装的合理用色和配色刺激消费者的视觉和感觉,以达成和扩大产品销售,满足消费者对美的需求的过程。另外还有学者认为:所谓色彩营销,就是要在了解和分析消费者心理的基础上,想消费者所想,给商品恰当定位,然后给产品本身、产品包装、人员服饰、环境设置、店面装饰一直到购物袋等配以恰当的色彩,使商品高情感化,使商品成为与消费者沟通的桥梁,实现“人心-色彩-商品”的统一,将商品的思想传达给消费者,提高营销的效率,并减少营销成本。如今,竞争企业间产品的质量差距越来越不明显了,技术竞争、品种竞争不断地高度化,导致商品激烈竞争,附加价值的竞争就变的更有意义。色彩理论是最容易与市场及人群结合的基础理论,服饰色彩搭配与橱窗、货品、陈列设计相结合,运用色彩技巧还能提高商品价值。因而企业的品牌、产品的设计和色彩等形象因素已成为企业产品能否畅销的最关键因素。

(二)市场营销中产品色彩营销的理论基础

色彩营销理论在企业营销活动中运用的基础是对不同文化背景的消费者的色彩需求进行分析,使企业找准目标市场上的色彩偏好,为正确的运用色彩营销策略奠定基础。由于年龄、性别、宗教信仰、地域等不同消费者所表现的对色彩的需求与偏好也会有很大的差异性。

二、市场营销中产品色彩营销的作用

(一)色彩7秒钟定律

美国流行色彩研究中心的一项凋查表明,人们在挑选商品的时候存在一个“7秒钟定律”: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人们只需7秒钟就可以确定对这些商品是否感兴趣,在这短暂而又关键的7秒钟内.色彩的作用占到67%.成为决定人们对商品好恶的重要因素。色彩的定位会突出商品的美感.使消费者从产品的外观和色彩上看出商品的特点,从色彩中产生相应的联想和感受,从而接受产品现代社会宛如信息的海洋,随时都有排山倒海的情息汹涌而来,消费者置身其中.往往茫然不知所措.能让其在瞬间接受信息并做出反应。第一是色彩,第二是图形,第三才是文字,色彩是第一卖点。在商品展览柜巾,如果你的商品第一跟没能给顾客以美的吸引,那一定是你没化商品的颜色搭配好,因此商品质量再好,也会削弱它们的风采。所有的消费者都是“好色”的,所以,营销人第一定律的就是要懂得“色营销”。

(二)色彩营销是一把开启消费者心灵的无形钥匙

色彩是可以开启消费者心灵之门的无形钥匙。有研究表明:红色使人心理活跃,绿色可缓解紧张,黄色使人振奋,紫色使人压抑,灰色使人消沉,白色使人明快,淡蓝色使人凉爽……

色彩的这些效能,可以用来调节情绪、影响智力、改善沟通环境,从而可以将商品的思想淋漓尽致的传达给消费者。对于营销来说,有着品质优良的商品是不够的,还要使消费者了解商品的真实内涵,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但传统的营销手法包括广告、人员推销、价格等都采取灌输方式,不仅使日趋成熟的消费者反感,导致误解,还会让他们采取更为谨慎的购买行为甚至干脆拒绝购买。而色彩营销在这方面表现出一种无形却又非常有效的沟通作用,色彩能使人产生联想和感情,利用色彩感情规律,可以更好地表达商品主题,唤起人们的情感,引起人们对商品的兴趣,最终影响人们的选择。让消费者能很自然地发生购买行为。

三、市场营销中产品色彩的应用

(一)调查消费市场

调查消费市场 生产市场上需要的产品,才可以使企业有利可图,所以第一步,当然是了解消费者需要什么样的商品。要恰当运用色彩,就要了解对于特定的产品,消费者需要产品本身或者产品提供者营造的色彩传达给他们什么样的信息、情感才会符合他们的购买期望。

譬如,如果企业生产的是一种高科技产品,那消费者青睐的肯定是蓝、绿等冷色以及明度低、对比度差的色彩,因为他们虽不能在一瞬间强烈地冲击视觉,但却给人以冷静、稳定的感觉,使人感觉到它的科学性、可靠性。如果企业采用的是红、橙、黄等暖色调以及对比强烈的色彩,那虽然对人的视觉冲击力强,给人以兴奋感,能够把人的注意力吸引到商品上来,但却无法给消费者以这种商品该给予的信任度。

(二)确定色彩形象,运用色彩理论

篇5

“谁都会扣动扳机”,所以,“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多年前,一位家电行业的市场总监很神秘地告诉我,他准备给竞争对手“一点颜色”,让他们被媒体曝光,下架。我当时婉拒了对他计划的评价,只是善意地劝阻他,并和他分享了一下“报案,抓人”的案例,提醒他向董事会汇报该计划,因为一旦遇到激烈的情况,他可能需要公司的保护。他的义无反顾让我感慨。几天后他告诉我董事会完全批准了他的计划。结果,竞争对手损失惨重,他似乎没有遇到任何激烈的对抗,对此他志得意满。

多年后,我把故事讲给国外的同行听,这些混迹于西方江湖多年的营销人士依然感叹中国营销江湖的混乱和缺乏道德的操作手法,当然,令他们最感叹的还是中国企业家和职业经理的法律意识。在美国,这种行为会直接追究个人的法律责任,没有哪个职业经理愿为业绩来承担法律风险。我告诉他们,这并不奇怪,因为当年中国的营销基础理论基本都来自美国,这些理论的核心就是告诉营销经理如何搞定消费者,就这一点讲,营销理论从来都没有涉及道德问题。

中国是一个让野蛮营销理论茁壮成长的理想土壤,从蒙派营销的概念,结构包装,到跨国公司研发中心传递出的离奇故事,从诱骗,科普到恐吓……中国市场经理一直在寻找让消费者服帖的办法,只要能提高市场份额和利润,任何手段都可以被看做是专业的成功和自己职业的荣耀。这种文化,几乎得到所有公司高层的鼓励,他们就是这种野蛮生长的楷模。大多数董事长可能会以欣赏的口吻告诉CMO,如果你有我当年一半的勇气,你就可以干得比现在更狠!

就在乳业的“策划大师”们精心布置“整合攻击性传播”方案之时,菲利普・科特勒的关注点好像已经和他的整合营销理论渐行渐远。2010年,他出版了自己的新书《营销3.0――从产品到消费者到人文精神》:这本书与他过去的研究模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书中,他将1.0营销定义为销售产品,2.0营销为建立消费者的满意度和情感关联,3.0营销则被定义为共同建立一个更美好的社会。

科特勒先生在书中大量引用案例试图证明承担社会责任对一个品牌和一个企业有多么重要,对获得消费者的认同有多么重要。他还试图说明,未来的“美好社会”、“美好行业”需要社群和社群,企业和企业,企业和消费者的真诚合作。作为一个营销理论的整合者,他明显开始反思以搞定消费者为目的的营销活动,并试图使自己离开这个层次的研究,而开始更多地关注品牌,企业,营销的根本意义是什么。

科特勒的新书刚刚上架不久,QQ和360的对抗大戏公开爆发。中国市场乱象似乎在提醒我们,在一个大家都在争夺生存资源和生存空间的社会,在一个彼此都在跑马圈地的时代,在一个父母都在教育孩子受欺负一定要“打回来”的社会文化中,科特勒的新书可能只是一个学者晚年的善良梦想。

但是,无论经历多少刀剑,江湖最终会归于平静,和那些历史故事一样。历经腥风血雨的江湖人士都不得不考虑他们的后代是不是还要腥风血雨下去。或许有一天,大家一致觉得为了共同的安宁,江湖需要点秩序,哪怕角斗也要形成一个规则;或许某一天开始,中国的父母也会教育孩子应该在哪些方面勇敢,应该怎么对小伙伴友爱互助,年轻的市场经理会更谨慎地控制自己的才华和想象力,企业家会义无反顾地承担道德责任。

篇6

尴尬现状之一:营销知识传播内容的匮乏

谈到市场营销学我想大家对菲利普.科特勒的《营销管理》一定都不陌生吧。实际上正是这本教材的引入才奠定了国内营销研究的学科基础。从最早的第六版到今天的第十二版,也算是从另一个角度见证了我国市场营销学快速发展的历程。记得以前的一个同事(他是市场营销专业硕士学位)《营销管理》看了整整6遍! 可以说,在中国的营销管理学科领域,还没有哪一本教材能产生如此巨大和广泛的影响。

但是,一本书就能概括一门学科这是否是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当前国内营销知识传播中所面临的尴尬?至少说明我们对市场营销的理解还缺乏足够的活力。

市场营销学是在管理学、行为科学(包括心理学和社会学)和定量分析(他又包括数学和计量经济学)这三门成熟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独立学科。因此,市场营销学就有三个侧重点。侧重于管理学的叫“市场营销学理论”,侧重行为科学的是“消费者行为学”,侧重营销方法论以及由此延伸出的定量分析手段的是“市场营销科学”。其中,市场营销学理论和消费者行为学以讲“理”为主,而市场营销科学则主要讲“做”。我个人认为,在市场营销学的知识体系中,科特勒的《营销管理》只是涉及市场营销理论部分的基础读物。

相对于大家对《营销管理》的热捧,消费者行为和市场营销科学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而这也正是我们现在看到很多营销经理虽然也有思路,但在营销管理工作中却方法匮乏的原因了。

诚然,科特勒的《营销管理》为市场营销学构建了一个全面的分析框架,但他更像是一部营销学理论的百科全书,重视对体系的勾勒,对众家之言兼容并包,缺乏更详细的扩展。例如,其中的价格策略和渠道策略就是学界公认的薄弱之处,对关系营销、组织营销、服务营销、文化营销、网络营销等亦得不到体现。

所以,除了《营销管理》,我们是不是还应该再看点别的?

尴尬现状之二:营销学本土化过程中的投机主义

当前国内对于市场营销的研究和传播主要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对当前国际学术界在市场营销研究前沿的追踪和深化;二是结合国内市场环境的特点进行市场营销理论的本土化,发展对中国市场更有解释力的市场营销理论。我想这两个方向会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主导国内市场营销学的发展。

很多西方营销学的译作及学院派的著作使得我们对学术前沿的追踪成为可能,但是营销学的本土化却不容乐观。

首先我们所见到的“本土化”大多数都是扎堆在营销学理论中,例如游击营销、跨界营销、切割营销等等,不胜枚举。这些所谓的理论体系创新多是对西方“市场营销学理论”中既有理论体系的延伸和扩展,缺乏消费者行为和市场营销科学的视角单一。

更有甚者,有些直接是偷换概念,连延伸和发展都算不上,更谈不上什么创新了。

市场营销学源于西方,我们很多所谓的本土化完全是在对市场营销学没有充分理解和掌握的情况下的进行的。基础都没有掌握何来创新?真以为自己是张三丰了?无招胜有招那是指的高人,不是随便自己封个什么创始人就真成了创始人了。

经常看到一些自称什么体系、什么方法、什么系统的创始人写的一些文章和书。若是细看,其中有不少纯属胡说八道,经不起推敲。一位号称“中国营销界实力派的顶级人物”对营销下了这样一个定义,“营销,简单讲就是在品牌与消费者之间建立某种关系,并对这种关系进行持续有效的经营与管理”。恐怕科特勒看了这个定义一定会很惊叹于这位顶级人物的创造力吧。连什么是营销这样基础的东西都能搞出这么多花样来,那我们就不难想象中国营销学本土化的现状了。还有一本书竟然叫做《营销论语》!光是看书名就让人惊诧!怕是连《营销管理》、《定位》、《一个广告人的自白》这些真正的经典都不敢自称是“营销论语”吧?!

不客气的说,我本人对国内营销理论的客观性是持怀疑态度的。因为它在相当广的范围里已经成为专门为某人或某公司服务的工具,而渐渐失去了其客观性了。众多的所谓营销大师和咨询公司提出营销理论不是为了真正探求营销的规律,而是借以树立一个招牌以为其更好地招揽生意。当营销学陷入投机主义的泥沼,成为企业的摇钱树时,我们就很难不质疑营销学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了。

篇7

    [引子]

    2004年11月3日下午,一位“营销专业,热爱互联网,致力于网络营销及网站策划研究。在理论与实践中两栖探索,著有《网络营销实务》,创办青岛海普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的网友耿斌先生在QQ里发来他在emarketer网站“专栏文章”刚上传大作,题目是《与冯先生商榷网络营销的定义》,读后倍受启发,现抄录如下:

    [网络营销的定义]

    与冯先生商榷网络营销的定义 耿斌 2004-11-3 (emarketer.cn/em/expert/789.htm )

    很多人会认为这个话题很无聊,但我认为网络营销要想发展成为一门学科,必须要有一个完整而又科学的定义。冯英健先生在他的《网络营销基础与实践》一书中曾经对网络营销下过一个定义,但我认为有几点需要商榷。

    首先需要准确的理解营销的含义。

    美国的Philip Kotler曾经在他的《市场营销管理》一书中给营销下过一个定义,基本都被各国所接受。该书有中文版,但我觉得还是把英文列出来,更能原汁原味的理解营销。The following definition of marketing was found in Philip Kotler’s:"Marketing Management", 7th edition, USA, 1991 :

   Marketing is a social and managerial process by which individuals and groups obtain what they need and want through creating, offering and exchanging products of value with others.

    据此,我可以对营销做如下理解:

     1、营销是一个社会化和管理的活动过程。

     2、该过程的目的是满足个人和团体的need和want。(需求need、欲望want和需要demand的定义可参考Kotler的《市场营销管理》)

    3、而实现该目的,是要通过为他人生产、提供或交换有价值(value)的产品。

    4、在这里,产品的概念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而营销的适用范围也包括赢利机构和非赢利组织。

    网络营销来自英语:Internet Marketing,Web Marketing,E-Marketing等。冯英健先生在他的《网络营销基础与实践》一书中是这些论述的:

??为了理解网络营销的全貌,有必要为网络营销下一个比较合理的定义:“网络营销是企业整体营销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为实现企业总体经营目标所进行的,以互联网为基本手段营造网上经营环境的各种活动。”

??据此定义,网络营销的核心思想就是“营造网上经营环境”。所谓网上经营环境,是指企业内部和外部与开展网上经营活动相关的环境,包括网站本身、顾客、网络服务商、合作伙伴、供应商、销售商、相关行业的网络环境等,网络营销的开展就是与这些环境建立关系的过程,这些关系处理好了,网络营销也就卓有成效了。

    对此定义简单做个分析,可以得出:

    1、网络营销也是各种活动。

    2、这些活动的目的是为实现企业总体经营目标。

    3、而实现这个目标,是要通过“以互联网为基本手段营造网上经营环境”。当然,要实现这个目标还要做很多工作,网络营销只“是企业整体营销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

    两者定义做下对比,问题就发现了:

    首先,根据冯的“网络营销的核心思想就是‘营造网上经营环境’”一说,可以推论“营销就是企业营造经营环境”。但在营销学科出现以前,一样也有企业,企业一样也需要营造经营环境。而营销概念的提出,是要企业应以消费者为中心,通过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的方式来经营企业并实现企业的目标。可见,营销是一种企业经营的新哲学、新理念,但并不等同于经营本身。那些不能站在消费者和消费者需求的角度,比如站在自己的角度来经营的企业行为,就不能算是市场营销。

    其次,冯认为网络营销是为了实现企业总体经营目标。而企业的总体经营目标又是什么?如何才算是实现?非赢利组织是不是无法进行网络营销?

    再次,关于“网上经营环境”,冯认为是“是指企业内部和外部与开展网上经营活动相关的环境”。如何界定企业的内部与外部?而什么算是“网上经营活动”?“环境”又如何定义?

    另外,冯又说“网络营销的开展就是与这些环境建立关系的过程,这些关系处理好了,网络营销也就卓有成效了。”这里的关系又是什么意思?如何算是处理好了?…… 深入分析下去,这个定义确实漏洞百出。

    [营销与网络营销]

    说白了,是一种买卖的套路(把戏)、是一种过程的科学化,让“不可言传”的“生意经”变成可以归纳整理、量化的过程。因此读过营销专业的学生,应该是“把书读活”而不应该“把书读死”,否则说明老师没有教好。

    冯英健先生是笔者好多年前在广东便认识的朋友、是在网络营销的理论到实践都有很深造旨的一位笔者敬佩的网友(尽管笔者也师从温力虎教授苦读了三年市场营销研究生,但三年时间更大收获在于认识了一大批在广东从事市场营销工作的同学),他的网络营销定义笔者认为是一种狭义的“网络营销定义”,它是从网络角度去定义营销的内含意义。

    笔者没有见到现代营销理论“之父”美国的Philip Kotler (菲利普.科特勒)博士先生,但他弟弟---美国科特勒营销集团的总裁米尔顿.科特勒笔者2004年7月8日在北京见到他(21dnn.com.cn/7440/2004/07/14/116@2161493.htm ),Philip Kotler的《市场营销管理》一书9月份曾有一次在北京燕莎书店差点购买了,因为确实太沉,只好把现代营销理论“之父”的巨著让位其他轻薄些书。讲这个故事,?其实在说明同一个问题:从概念到书籍的营销,不论它是借助什么途径,最重要的是“网络的有效性”,这一点正如笔者认为“电子商务”必须是商务借助电子工具、而不是狭义的Web交易才叫做“电子商务”、近来流行的那个“网商”概念便是狭义的Web交易才叫做“电子商务”狭义的延伸代表。

    最后,笔者认为:

    

    1、营销与网络营销都不一定离不开Web,而是借网络进行营销。

    2、营销与网络营销可以在某一层次进行,因此可以派生出侠义营销与网络营销定义。

篇8

市场营销

著名营销学家菲利普·科特勒教授定义市场营销是:个人和群体通过创造并同他人交换产品和价值以满足需求和欲望的一种社会和管理过程。

物流

所谓物流是指通过有效的安排商品的仓储、管理和转移,使商品在需要的时间到达需要的地点的经营活动。物流的任务涉及原料及最终产品从起点到最终使用点或消费点的实体移动的规划与执行,并在取得一定利润的前提下,满足顾客的需求。

物流活动与市场营销的关系

市场营销对物流的影响

对顾客服务的影响市场营销管理中顾客服务的水平与物流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通常,市场营销目标是迅速、有效的满足顾客需求,促进产品附加价值的实现。

对促销策略的影响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为了在特定时期提高销售额,或扩大市场份额,常常采取各种各样的促销手段,这些销售策略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的确能提高企业收益。但是,应当注重的是,在计算企业的收益时不能忽视销售策略对物流成本的影响。

对市场预测的影响企业为了实现服务的可信赖性,必须对市场做出正确预测。实际的要求是否与预测值相吻合,直接关系到物流活动的合理性。预测失误带来的结果是物流成本的增加。

对市场营销渠道的影响随着物流技术的发展和流通效率的提高,很多产品分销渠道组成成员间发生了冲突,也就是说,如果继续利用传统的流通渠道确立物流系统,并支付相应费用,就会使物流活动失去经济性和效率性。因此,营销渠道的变革直接影响物流活动的合理化。

物流对市场营销的影响

市场营销是由“创造需求”和“需求满足”组成的,过去的市场营销理论,是以创造需求为主要对象,需求满足是后续处理的补活动。因为物流活动也可以作为补的后续处理活动来认识,所以,物流也是市场营销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日本庆应义大学的充辉氏在“战略性市场营销理论”中的观点认为:市场营销达到调整需求功能手段的完成,所依靠的另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是物流。物流活动的重要性在于它强调了市场营销活动的另一半,在市场管理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可以从4P营销组合的角度来综合考察营销活动。营销组合是各种营销策略、手段的综合运用,旨在吸引顾客的同时实现企业目标。

分销策略市场营销过程中,产品的实物配送对促进产品的销售,提高市场占有率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提高产品发送的速度,保证准时送货,方便顾客随时能买到所需的产品,提供商品在途运输的情况查询服务等,并有利于和顾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促进企业产品的销售。

定价策略除了在分销策略中的作用外,物流管理对价格、产品策略及促销策略也有重要影响。市场营销部门必须要估计到为顾客提供不同服务水平的物流费用之间的增减变化,制定出最佳定价决策。

产品策略确定产品的外观设计和包装,必须要考虑物流的可行性与物流费用。要注意包装的规格标准等,既要达到保护产品质量和促销功能,又要符合降低物流成本、方便商品运输的要求。

促销策略一种新的产品能否成功推向市场,除了本身的因素外,还取决于是否具有充足且成本合理的原材料。一个符合实际又有生命力的产品开发策略,必须与物流与促销售货员协作。

怎样实现物流和营销的完美结合

物流管理以顾客为中心

由于顾客在服务、价值等方面的期望越来越高,物流管理和作业必须以顾客为导向,重新定义和设计物流顾客化服务的内容,包括有产品的包装、组装及服务,如顾客要求的无商标仓储,根据顾客要求粘贴商标,装袋或装盘。

企业可能通过改善物流管理,提高服务质量,降低价格,吸引新的顾客,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市场营销效果。

必须树立市场后勤观念

正如市场营销经历过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社会市场营销观念以及绿色市场营销观念等营销哲学的转变一样,物流管理的观念也应该不断发展。现代市场营销理论更加强调和倡导物流管理的“市场后勤观念”。市场后勤观念不是以企业现有的产品为出发点,而是以市场需求为起点思考问题。

以市场营销为导向规划物流环节

篇9

关键词:小微企业;网络营销;互联网

随着我国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已然成为当前重要的营销方式。当前我国网络普及率已达到50%以上,加之智能手机逐步替代传统功能手机,网络营销市场前景广阔。电子商务与第三方物流领域的飞速发展,从根本上降低了商品流通与交易成本,减轻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压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网络营销模式的出现与发展,对降低小微企业竞争压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微企业完全可以借助网络营销模式获得更大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小微企业根据自身生产经营类型,有针对性的分析研究适合自身发展的网络营销策略,是每一个企业管理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小微企业概述

1.小微企业定义。当前学术界并未有统一的小微企业定义或标准,不同类型国家针对小微企业有着不同的划分方式。通常情况下,小微企业的定性是从企业资产总额、员工人数及销售额三个方面来确定的。我国在2013年针对小微企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将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式作坊等统称为小微企业。

2.小微企业短板。相较于大型企业而言,小微企业在管理体系、人才配置和经营资金等较多方面存在着一定差距,这也直接导致其在市场竞争中面临着更大的压力。据权威部门统计,我国有几千万中小型企业,然而实现信息化建设,在生产经营中采用网络营销模式的比例不足10%。正是由于缺乏信息化建设,致使很多小微企业依然实行传统经营模式,在市场竞争中无法与大型企业相比较,严重制约其发展。此外,小微企业在人才配置上也存在着不足之处。缺乏专业的财会人员,管理体系建设不完善。很多业务在开展过程中无法准确把握市场动向,进而节约生产成本,降低经营风险。现如今,我国政府已经在很多政策上给予小微企业强有力的支持,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将成为该类型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更好地利用好信息化平台,结合网络营销模式的优势,快速成长为市场中的重要角色,需要企业管理者和理论研究人员深入分析。

二、网络营销概述

从理论上来讲,网络营销是基于现代营销理论发展而成的,借助于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实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目标。就网络营销的定义,学术界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营销是指企业利用计算机和通信网络开展的具体经营活动;狭义的网络营销是指国际性的互联网营销。

从市场营销的角度出发,网络营销可以看作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营销方式,这种方式能够更加直接的将产品展现在客户面前,让顾客更为直观的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产品,进而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范围和效益。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网络营销并不是简单地网络推广,它是一个营销手段,并不是最终的营销目的。任何一种营销模式都不能孤立的存在,需要结合企业经营实际和市场环境而变通。

相较于传统营销模式而言,网络营销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1.以互联网为基础,利用计算机和智能设备实现企业与顾客之间的实时便捷链接,一方面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另一方面方便顾客选购所需产品。互联是基础,经营是目的。

2.网络营销更加突出人的作用,任何一种营销模式均需要人的参与,强调人在网络营销中的重要性。以人为出发点,以顾客为核心,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关系网络。

3.网络营销模式是一种系统性的发展模式,通过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逐步形成产品生产、产品规划、产品运营管理体系,不局限于一种营销方式或者某个具体的网络平台。

现阶段,网络营销模式的种类如下图所示:

虽然近些年在世界经济不景气,国内市场发展受限的前提下,小微企业借助其经营方式灵活,现代物流便捷等方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从整体上来看,小微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网络营销等方面与大型企业存在着一定差距。此外,小微企业更侧重于实用销售导向更为明确的网络推广方式,譬如即时聊天工具、有明确指引的搜索引擎等,这种固定式的网络营销显然无法适应当前的市场竞争形势。

三、小微企业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

1.网络营销的意识不足。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网络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小微企业利用互联网开展产品市场调研,新产品推广等活动。虽然这些活动在一定程度上给小微企业的市场拓展提供了一些帮助,但网络营销毕竟是一种新型的营销模式,很多企业还不敢完全依靠其拓展业务。企业发展不能局限于实体市场经营,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市场的变化,用敏锐的眼光发现更有利于自身经营规模壮大的切入点。网络营销是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是在现代营销理论的基础上运营而生的,尤其是随着互联网普及率的不断提升,更多的人习惯于利用网络选择并选购产品,网络营销必定是企业在未来市场竞争中不可忽略的一方面,不重视网络营销的作用,势必会影响小微企业市场竞争力。

2.网络营销方式相对较为单一。虽然一些小微企业注意到网络营销模式的优势,尝试在业务拓展过程中结合网络营销理论,但现阶段更多的是通过即时聊天工具、网络平台等形式定向推送给顾客相应产品。而网络营销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使用一些互联网工具卖产品,其本质是要在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结合网络营销理论开展具体的活动。

3.网络营销机制不健全。小微企业利用互联网工具经营产品,从表面上看与实体经营类似,但由于对网络营销理论的认知度不高,即使已经在网络上开店、或者利用网络推广产品,仍然没有得到客观的经营效果。相反,定向的向客户推送产品广告信息,会引起顾客的不适。现阶段很多小微企业缺乏专业的网络营销人才,无法针对企业产品开发出适合产品的网络营销方式,并及时根据分析营销效果。这些弊端均会导致小微企业无法切实有效的得到网络营销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4.网络营销缺乏真实有效的评价。网络营销评价指标的确定是检验小微企业网络营销效果的关键,然而当前很多小微企业仅仅将销售量作为评价标准,忽略了网络营销体系中的其他因素。评价的根本就是能够真实有效的反映小微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进而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有价值的经营信息。

四、小微企业网络营销策略研究

1.培养优秀的网络营销队伍。小微企业网络营销模式的构建需要人才支持,为了能够帮助企业获得更多更好的网络营销效果,需要企业有专业的人才,熟悉网络营销理论,能够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对产品实施网络营销。小微企业管理者要重视企业自身人才队伍建设,投入更多的资金对网络营销员工进行培训,帮助他们去完善企业网络经营平台,促进小微企业的发展。

2.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重视网络营销。自互联网逐渐普及之后,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网络营销概念,同样也有越来越多的顾客开始习惯网购。但毕竟网络营销在我国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很多理论基础不够完善,以至于企业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难以找寻到适合自身的切入点。未来我国小微企业在网络营销体系建设过程中,首先要重视利用互联网拓展业务范围,准确定位其产品在市场中的位置和目标客户群体,从而提高产品销售成功率,降低销售成本。其次,利用互联网创造属于公司的产品品牌,并快速占有市场,打造属于自身的销售空间。第三,构建企业互联网信息平台,将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有机结合起来,让顾客更加便捷的在此平台上寻找所需要的产品,找到更适合的产品,进而提升企业产品客户粘度,获得长期可靠的经营效益。

3.重视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互动性。小微企业相较于大型企业市场竞争力较为薄弱,想要在市场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必须要与客户之间形成互动。通过网络营销深度挖掘潜在客户,并准确抓住客户的购买趋向。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居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极大改善。顾客在注重产品质量的同事,更加重视产品服务。现阶段,很多小微企业通过互联网手段提升自身产品的知名度,但毕竟产品销售后,如何让顾客能够再次购买才是关键。网络营销模式为企业与顾客之间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沟通方式,便于顾客更加详细的了解产品内容,企业更好地为顾客服务。企业与顾客之间互动性的提升,能够帮助企业提升自身认知度,提高顾客对企业的好感,从而发展更多的潜在顾客。

参考文献:

[1]黄良润.县域小微企业的融资方案设计[D].安徽财经大学,2014.

[2]桂友武.小微企业精准网络营销方法探讨[J].中国商贸,2013,22:82-83.

[3]黄勤芳.“互联网+”时代小微企业网络营销策略研究[J].新经济,2016,Z1:81.

篇10

关键词:网络营销;传统营销;营销理论

中图分类号:F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0009700

1传统营销与网络营销的比较

1.1概念比较

网络营销是企业整体营销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以互联网为基本手段,为实现企业总体经营目标所进行的营造网上经营环境的各种活动的总称。对于传统营销这一概念,营销界尚无明确统一的定义。但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把握传统营销:从营销手法来说,传统营销指的是没有借助互联网技术进行的营销;从理论范畴上来讲,传统营销的理论思想是没有受过互联网技术冲击的。因而,我们可以认为,传统营销的定义其实就是互联网技术出现之前营销的定义。从以上两个概念中我们能够看出,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的目的是一致的,其最大的区别是所采用的营销手段不同,网络营销最大的特征就是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的各种营销活动。

1.2市场环境的变化

1.2.1互联网环境变化

在传统营销中,市场环境是实体的环境,市场环境因宏微观因素的影响具有地区差异性、多变性和相关性等特点。对企业而言:市场营销环境通过市场内容的不断扩大和自身因素的不断变化,对企业的营销活动发生影响。对消费者而言:消费者面对具体商品,可以通过现场体验,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购物安全性很高。

在网络营销中,市场环境是在虚拟平台之上的全球市场。从企业角度看,互联网络具有超越时空限制进行信息交换的功能,企业面对的是一个更广阔的全球市场。从消费者角度看,在网络营销的虚拟市场中,顾客看到的商品并非是实物,而是企业网站对商品的数字化展示,消费者面对的是虚拟的不确定的市场。

1.2.2消费者变化

在传统营销中,有购买实力和欲望的现有及潜在消费群体分布非常广泛和分散,消费心理会受到家庭、生活方式、社会层次、相关群体、经济文化等多因素的影响,且具有多变性。这种特点使企业在市场调研、目标定位、确定策略时难度增加,效果又不显著,妨碍市场营销的开展。

根据中国互联网中心CNNIC的统计,在网上购物的消费者以具有经济实力的中、青年人为主,具有较低文化水平的网民增加较快,网络消费者追求物美价廉、时髦奇特、时空便捷的消费心理形成的特定消费群体使得企业调研的范围缩小、市场的定位更有针对性、营销策略上更注重消费者的需求,这与传统市场的广范围、难定位、多需求形成鲜明对比。

1.2.3媒体的变化

传统营销采用的主要媒体是电视、报纸、杂志、广播等形式。而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对社会的影响范围更广,深度更深,给社会带来了颠覆性的变化。

1.3营销战略的变化

首先,互联网具有的平等、自由等待性,使得网络营销降低了跨国公司所拥有的规模经济的竞争优势,小企业也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参与竞争。另一方面,由于人人都掌握竞争对手的产品信息与营销活动,因此,胜负的关键在于如何适时获取、分析、运用这些自网络上获得的信息,并采用极具优势的竞争策略。同时,策略联盟将是网络时代的主要竞争形态,如何运用网络来组成合作联盟,并以联盟所形成的资源规模创造竞争优势,将是未来企业经营的重要手段。

1.4营销组合的变化

互联网技术导致营销组合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是分销渠道被压缩了,渠道中间商的作用被严重削弱,物流配送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其次,顾客订制产品,产品的设计和配置工作部分或全部转移到了消费者手中,营销职能外部化。再次,互联网信息的全球性和透明性,使得同等产品价格差异趋于零,定价由市场决定。最后,网络时代消费者的个性独立,使得“一对一”营销成为一种迫切的需求;而互联网的低成本和互动性,则使得消费者和商家“一对一”的亲密沟通成为现实。

2网络营销的优势和不足

2.1网络营销的优势

2.1.1低成本

网络营销的低成本优势首先来源于其信息传播的时间成本很低,通过互联网传递信息,瞬间就可以传递到地球任何一个能接触到互联网的地方,其时间成本是微乎其微的。其次,利用网络营销的经济成本也将越来越低,发一封电子邮件的成本是可以忽略不计的,而随着网络用户规模的庞大,网络服务商的规模效应得以发挥,网络所需设施的成本也将越来越低。再次,互联网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渠道中间商的作用,尤其是网上直接销售,这将大大降低通路成本。最后,因网络上的广告按阅读人数收费,提高了广告的有效性。据国际互联网络营销服务总监Karen Blue对某大公司的调查表明,上网促销的成本是直邮供销的三分之一,但找到的线索却增加了一倍多。

2.1.2即时互动

通过互联网络,企业可以和顾客做到即时沟通,速度快,效率高,不仅如此,顾客还可以主动搜索产品信息,减少等待时间。现代的消费者对于等待越来越没有耐心,他们的疑问需要商家立即回答,否则就离开。互联网的即时性和互动性能满足消费者的这一特点。

2.1.3“一对一”沟通

传统的沟通方式是“一对多”的沟通,企业提供的信息缺乏针对性,而通过互联网,企业却可以做到“一对一”的沟通,沟通更有针对性,也更加有效。

2.1.4跨时空

只要顾客愿意,企业可以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向顾客提供各种信息,网络营销减少了时间因素的影响。网络的出现使当今社会的信息传播达到了空前的速度与密度,以互联网为依托的营销活动,可抛开时间、空间和地域、国别的限制,减少市场壁垒和市场扩展的障碍,使网络营销一出现就具备了全球化、国际化的特点。

2.1.5详实生动

以网络为媒体的信息十分丰富,利用先进技术手段,网络可以实现有图片、动画、文字和声音等形式的有效组合,声文并茂,翔实生动,其内容不仅包括产品和价格信息,也包括相关的知识文化信息。如在星巴克网站上购买咖啡,不仅可以了解咖啡的种植历史,制作工艺,如何饮用等信息,还可以了解相关俱乐部活动,以及丰富多彩的咖啡文化,这一点是其他营销方式很难做到的。

2.2网络营销的不足

2.2.1缺乏真实感

首先,网络购物可以节约消费者的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但却无法满足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尤其是对于喜欢享受购物过程的消费者更是如此。其次,企业和消费者是通过虚拟的网络相联系的,消费者看到的产品信息无非是靠超级链接相连接的各种文字、图片等组成的符号,主要是靠刺激消费者的视觉和听觉,这和传统营销通过全面刺激消费者的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和嗅觉等感官相比,缺乏真实感。尤其是当前网络社会立法还很不完善,网民在面对网络时责任感下降,因而使信息的真实性下降。

2.2.2局限性

网络营销的局限性首先是源于消费者群体的局限性,目前,尽管网民的数量在迅速增加,中国大陆已经有超过三亿的网民,但仍然有绝大部分消费者没有触网,且网民中有很大一部分不接受网络营销。其次,仍然有相当数量的企业没有开展网络营销,拥有企业网站的企业中,有相当数量的网站内容得不到及时更新。再次,产品的局限性,不同的产品实施网络营销所得到的效果有很大差异,比如社区的理发店和生产商生产的U盘。最后,传播方式的局限,通过传统方式进行传播,可以选择报纸、电视、广播、路牌以及巴士广告等,将传播渗透到消费者的生活中去;而互联网传播只能通过电脑、手机等数码终端,传播有限。而且消费者在上网时对于广告的点击率有限,也限制了互联网传播的有效性。

2.2.3物流的滞后

我国的物流业刚刚兴起,物流配送还很落后,物流配送的安全性、成本、速度以及物流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离消费者满意都还有一段距离,物流行业相关标准也还有待于完善。

2.2.4安全隐患

网络病毒的存在时刻给人带来威胁,网上黑客、网络犯罪增加了网上交易的不安全性,增加了信息传播的风险。这些因素就像一个毒瘤一样,威胁着网络营销的健康发展。

3网络营销出现后营销理论的发展

3.1整合网络营销

整合网络营销是把营销战略与互联网技术结合起来的一种结构性方法,其综合利用一系列互联网技术来销售产品和服务,影响相关者,特别是顾客的态度,以有效实现营销目标。网络营销是一个新生事物,如前所述,有其优点,也有其不足。所以,必须有整合营销的思维,把网络营销和传统营销融合起来,纳入到统一的营销战略下,为统一的营销目标服务。

3.2市场细分的新方法

互联网环境下,消费者愈发个性化的需求导致细分更“细”,市场细分的难度增大,传统的细分目标市场的标准需要完善,同时,未来营销理论将更加注重于环境和消费者行为分析。

3.3消费者启动并控制的营销

在网络营销中,交换过程变成由消费者发动和消费者控制,是消费者,而不是营销者认可并控制互动关系。营销者和他们的躲在后面,直到消费者邀请他们加入交换。甚至在营销者进入交换过程之后,也是消费者定义游戏规则,并且借助和中介使自己免受伤害。消费者决定他们需要什么信息,对什么感兴趣,愿意支付什么样的价格。在很多方面,这种消费者启动并控制的营销完全改变了营销实践,从而改变营销规划、策划制定、营销控制等理论。

3.4市场调研新方法

收集信息的广度加大,方法也更加多样化,如统计网页点击量、访问次数、浏览时间等,分析数据库和客户信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