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医疗建筑范文

时间:2024-02-28 17:57: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现代医疗建筑,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现代医疗建筑

篇1

>> 基于行为心理的现代医疗建筑景观空间设计探析 新医疗理念下医疗建筑设计探析 现代项目管理在中小型建筑设计院的应用探析 关于现代医疗模式对其建筑形态的影响 现代医疗手术部设计模式研究 建筑施工企业直营项目模式探析 现代医疗建筑人性化空间设计初探 现代医疗建筑装饰与环境设计的关系 现代医疗建筑装饰与环境设计 现代医疗建筑结构设计的思考 浅谈现代医院建筑与医疗环境设计 现代星级酒店建筑设计探析 现代建筑立面装饰设计探析 现代住宅建筑设计探析 探析现代建筑电气设计 探析现代建筑的绿色节能设计 现代绿色建筑设计的探析 现代住宅建筑优化设计的探析 关于现代住宅建筑设计探析 现代高层建筑设计探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经济法律 > 现代医疗建筑项目联合设计模式探析 现代医疗建筑项目联合设计模式探析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联合设计是中外建筑文化交流的重要成果。国外设计师先进的设计理念,合理的工作流程,为中国医疗建筑的创作带来了全新体验。联合设计中内地建筑师的重要角色贯穿项目始终。合理分析文化背景与思维模式的差异,为创新设计带来机遇。 关键词:联合设计、医疗建筑、创新设计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精神文明需求的提高,建筑文化到达了前所未有的多元化时代,外国设计团队的进驻,再度提升了我国建筑设计的品质。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国内项目采用了与外方联合设计的模式。外国建筑师紧随现代潮流,塑造了一批造型鲜明、风格迥异的建筑精品,给国人带来了一场场视觉盛宴。与此同时,他们的足迹也映射在了国内医疗卫生事业当中。医疗建筑作为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建筑类型,其设计难度和项目差异化一直是行业内所公认的;而我国人口众多,医疗资源紧缺且配置不均衡的社会问题又增大了设计师构思此类建筑的自由度和灵活性。因此,如何更好的满足医疗建筑自身功能的需求性,深入解读我国医疗模式的独特性,创作出更具亲和力和地域特色的医疗建筑形象,对中外联合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 联合设计是中外建筑文化交流的重要成果。国外事务所先进的设计理念,合理的工作模式,使参与合作的内地建筑师体验全新的设计过程、开拓设计思维。 前期阶段:国外设计师会对场地的自然条件、地势地貌、气候特征做深入细致的调研,无论是新区新建,还是老院改过扩建,他们会用大量的分析数据推断出更加合理的设计条件。尤其是当项目建设在城市的繁华地带,周边有大量的现存建筑和完整的城市规划时,他们会对用地周边的现状进行比较分析,多角度取景,以便能将新建建筑的形体更好的融入城市肌理中去。 此外就是他们对地域文化和风土人情的关注。正是由于中国设计师“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原因和近些年来西方对中国文化研究的热潮,在方案的前期构思阶段,他们会比我们展现出更加敏锐的洞察力,将婉约的东方内蕴通过外向的感性思维演绎出来,成为了这些脍炙人口、为人津津乐道的优秀建筑设计的灵魂所在。(图1) 方案创作阶段:

使用手工体块模型进行方案推敲是众多国外事务所进行前期设计的共同之处,他们的模型不是切割很细,意在点到即可。体量模型无论从视角、多维空间都比电脑模型更具直观性,更易获得清晰、明确的整体印象,使设计者和评论者在最短时间内获得对方案总体的把控。其实此类创作手段在我国众多建筑院校里的本科教学过程中均已传授,但大多数的学生进入设计院实践后,迫于项目紧张的周期以及市场规律的压力,基本采用计算机建模软件替代了之前的手工模型,之后就是伴随着地方部门、业主建设方的众说纷纭,一次次的决议、一轮轮的修改,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事倍功半,最终偏离了设计构思的初衷。(图1) 二.联合设计中内地建筑师的重要角色贯穿项目始终

从80年代初期的中日友好医院、中国康复中心开始,医疗项目使用联合设计的模式已历经了多年来探索和磨合,日趋成熟。而在这个过程中内地建筑师所扮演的角色值得我们深思。

1.当前联合设计的分工主要是国外事务所负责方案的前期工作,国内设计单位负责初设、施工图等一系列技术设计环节,这恐怕也是适应具有中国特色的紧迫型建设周期而形成的。事实上,国外建筑师之所以能够完成建筑精品,就是得益于他们从构思到实施整个过程对项目的严格把控。因此,这种割裂设计阶段的方式也是他们所不适应的。那么如何将先进的设计理念自始至终的贯彻下去,这就需要内地建筑师的努力来实现。通过参与整个项目的设计过程,在前期与外方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尊重和领悟对方的设计理念和核心技术;在后期设计中协调好来自各方面的阻力,多做换位思考,将设计中亮点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

2.以理性、严谨为原则国外建筑事务所在其国内设计了众多形式严谨、功能布局合理的医疗建筑,得到了公众的认可。但在我国某些大型综合医院项目中,迫于各方面的压力,没有完全遵循现行的医疗布局模式,过度追求造型新颖,视觉冲击,违背了形式来源于功能这一医疗建筑设计的核心理念。但问题的产生与设计过程中内地建筑师对原则的把控力度以及对我国医疗现状的理解不无关系。此外,就是作为中国建筑师,我们无论是从规范的解读、理论研究,还是实际使用、切身体会,都有着外方无法比拟的优势。国内外医疗资源分配和管理模式的差异很容易造成国外建筑师在设计中对空间尺度、功能布局、流线组织产生偏差,这些都需要通过我们的指正和沟通才能得以及时纠正。

三.合理分析文化背景与思维模式的差异,为创新设计带来机遇,同时也是挑战。

1.建筑布局组合模式的差异

欧洲地广人稀,伴随后工业时代的单元化、模块化,建筑师将其演绎为一种流行设计手段。在欧洲普遍使用的模块化护理单元,经济高效,十分适用于建筑密度较低,层数不多,用地充裕,分散式布局的医疗建筑群落中。但是在我国的北方地区,受日照、用地条件、总体布局模式的影响,不具有通用型。

亚洲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大多国土面积不足,人口密度较大,并且城市化程度高,因此医疗建筑呈现竖向集中式的布局,且往往是门诊、医技在下,病房落于其上,层数较多,因此竖向交通压力很大,需要配置充足的楼梯和电梯以满足使用需求。竖向集中模式同时会带来复杂的管线排布,导致设备层数量增加和建筑物层高的提高,从而提升工程造价。此种模式还会带来较高的容积率,不利用城市总体规划的平衡,增大用地周边的交通压力,因此不适用于我国城市大型综合医院的建设。

2.利用自然气候条件和人工调节手段

北美建筑师在其国内设计的医疗建筑为了节约用地,减短流程,多采用水平集中式布局,除了病房、靠近外墙的功能用房拥有采光外,其余大量用房均位于建筑部的内部,成为了“黑房间”,完全依靠全空气系统和人工照明;病房虽可采光,但不考虑朝向,并且为了安全,外窗均不能开启。以上设计策略在我国强调“南北朝向”、“自然通风”的南方地区乃至多数北方地区都并不适宜,并且在日益强调节能减排的今天,过度依赖于人工设备调节室内微气候也是应该尽量避免的。

3.医疗流程模式的区别导致功能布局的不同

欧美等发达国家提倡高质量医疗服务、处处以患者为中心的就医模式是伴随其医疗保障体系和雄厚的社区基础医疗形成的。但就我国目前的形势,患者无论病症轻重均要投靠大型综合医院,加之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匀,提供“患者至上”的就诊环境难度显而易见:例如美国医院的ICU,每两间病房中部就会设置一个护士监护站,但国内的ICU基本都是大空间,中央一个集中护士站进行监控;国外医院基本都是单人间,而国内新建的大型医院能够提供少量单人间、双人间,多数为三人间的病房条件都可谓可圈可点了。(图3)

在亚洲、欧美等发达国家,人力资源费用昂贵,因此很多大型医院采用了智能物流机器人传输系统,只需要一个指令,机器车就可以通过埋设在楼面面层中的磁力装置或者天花板上的定位系统引导其到达目的地,能够大大减少医院内护工、保洁人员数量,并且可靠性高,降低交叉感染利率。近几年,在国内某些经济发达的地区,也有少数医院引入了此种系统,但由于其自身昂贵的造价,短期内全面普及还具有相当的难度。

篇2

现代医疗建筑的特殊性,形成其在项目建设中的复杂性、多变性,使得工程成本的控制较为困难。文章按照医疗建筑的基本建设程序,从规划阶段、设计阶段、招投标、合同签订阶段、实施阶段、审计阶段入手,分别介绍了每个阶段的成本控制要点。

关键词

现代医疗建筑 成本控制 要点

当前,在建筑工程项目中,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的“三超”现象普遍存在,从而导致建筑工程项目投资的严重失控。由于医疗建筑的特殊性、复杂性,医疗建筑成本控制的难度较大。在大力发展绿色医疗建筑、低碳经济的今天,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有效地控制医疗建筑项目成本,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环节。

成本控制的关键是实现成本的过程控制,按照医疗建筑的基本建设程序,在规划阶段、设计阶段、招投标及合同签订阶段、实施阶段及结算审计阶段,运用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的方法进行全过程的成本控制,以达到预期的成本目标。

一、规划阶段成本控制的要点

编制一个科学合理的总体规划方案是现代医院建设中必须完成的首要工作。这对于医院总体协调、科学发展、避免盲目建设和“见缝插针”式建设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总体规划要在满足区域卫生规划需要的同时满足医院医疗事业发展的需要,通过精确定位医院的医疗规模和服务需求,科学地对市场进行预测,兼顾医院今后发展的可能和患者需求,考虑适度超前、预留空间。

在确定总体规划、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要科学编制工程投资估算。投资估算编制尽可能做到细致、全面,从现实出发,充分考虑到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及不利因素对工程造价的影响,考虑市场情况及建设期间预留价格浮动系数,使投资估算基本上符合实际并留有余地,真正起到控制项目总投资的作用。

事实证明,工程项目前期投资估算的偏差是造成其投资效益低下、“三超”现象屡禁不止的根源,可见,项目规划、决策阶段对工程造价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二、设计阶段成本控制的要点

设计阶段是建筑工程控制成本、降低造价的重要环节。设计阶段对整个工程成本的影响可达35%~75%。

作为医院建设管理方,应优先选择具有丰富医疗建筑设计经验的设计单位,确定经验丰富、综合技能全面的设计师担任设计项目负责人。优秀的项目设计负责人能够把握设计的整体风格、思路和投资情况,达到理想的效果。

在设计过程中,要吸收医学专家、医院管理者共同组建设计团队,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以医疗流程分析为技术原点,从安全、功能、标准和经济等方面全面权衡,对医疗建筑项目的特点进行仔细的分析比对,围绕项目医疗功能和指标要求确定一个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

要重视设计方案的优化,特别是一些有特殊使用功能要求的科室,如手术室、消毒供应室、静脉配置中心、医学影像中心等,这些科室虽然从面积而言占整个项目的比重不会太大,但由于其特殊性,其单位造价却非常高,一旦设计出现失误会造成较大的损失。为此,可利用初步设计概算审定的投资额和工程量分解到各个专业,每个专业在保证功能的前提下,按照分配下来的投资限额控制各阶段的设计,严格地按照计划规模进行建设,以保证项目的建设能够在计划投入的资金范围内完成,避免因资金不足而使计划项目的建设搁浅,导致工程不能顺利完成。

施工图设计完成后,建设单位要严格审核施工图纸,对甲、乙方的图纸会审、会议纪要等技术文件严格把关,做好设计阶段各个环节的投资控制。

三、招投标及合同签订阶段成本控制的要点

建设单位对招标文件的制定是否重视及招标文件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到工程建设成本的高低,因为在招标文件中已明确规定招标人对投标报价要求、采用的材料价格和评标标准等所有实质性要求和条件,它是工程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双方签订合同、进行工程结算的主要依据。因此,要把握招标文件编制的规范性和严谨性。

在开标前还要严格审查施工单位资质和业绩,进行实地考察,避免实力不强、管理不善、技术力量薄弱的施工队伍进入,造成对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不利。

工程合同签订是建设单位在管理中必须把好的又一重要关口,施工、采购合同条款必须明确双方责任,对合同中的施工工期、工程价款的结算方式、违约争议处理等,都应有明确的约定。同时,正确预测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引起索赔的因素,对索赔要有前瞻性,有效避免过多索赔事件的发生。特别是容易发生纠纷和索赔的条款更要细化。实际工程实践中,许多纠纷都是由于合同条款划分不细、深度不够,导致实施过程当中发生利益纠纷造成难以处理的局面。

四、实施阶段成本控制的要点

一个项目的建设,历经数月甚至长达几年。期间,建筑材料的市价波动,人员工资的不断变化,工业化生产、机械化施工程度的提高及高新科技成果的运用等,都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建设成本的变化。因此,项目实施阶段是建设成本控制难度较大、较复杂的阶段。

由于材料费在工程成本中往往占有很大的比重,一般占预算费用的70%,在实施阶段的成本控制中材料价格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必须严格按照合同中的材料种类、用量来控制材料采购。对于主要材料、设备以及大宗材料,进行较大范围的询价、比价,选用质优价廉的材料,才能有效节约建设资金,达到控制投资成本的目的。

由于医疗建筑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工程签证在所难免。严格现场签证管理,是施工阶段控制工程成本的关键。工程变更签证是否把关严格直接影响建筑工程成本的高低。对必须发生的变更签证,尤其是涉及到费用增减的变更签证,应及时计算相关增减费用,随时掌握项目费用额度,随即附加变更价款在工程总值中的增减额度预算,将被动的事后控制变为事前控制,避免积压,对工程造价心中无数。而且应尽早实现变更,以减少损失,因为对已完成或部分完成的工程内容变更还需拆除,势必造成更大的损失。许多工程就是由于现场签证不严格、不严谨,给工程结算带来很大的麻烦。为此,建设单位应指派工程造价管理专业人员常驻施工现场,随时掌握、控制工程成本的变化情况。

在项目的实施阶段还要注意加强“质量成本”控制及 “工期成本”控制。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把质量关,做到工程一次合格,杜绝返工现象的发生。

五、审计阶段成本控制的要点

决算审核是项目管理活动的最终环节,也是工程成本控制的最后关口。在实际工程中,由于施工单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获得更多收益,高估冒算现象在结算时比较普遍,他们一般采用多计工程量、高套定额单价、巧立名目等手段人为地提高建筑工程成本。因此,建设单位在审核时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针对目前工程量清单报价,施工单位往往采取“低价中标,索赔赢利”的方式承揽工程。作为建设单位造价管理人员要做到事前把关,主动监控,严格审核工程变更,计算各项变更对总投资的影响,从使用功能、经济效益等角度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工程变更,减少不必要的工程费用支出,避免投资失控。

由于建设工程决算的审核是一项繁琐而又细致的技术工作,审核人员必须具有预算技术、建筑设计、施工技术、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较高的预决算业务能力等专业技术知识,选择实力强、责任心强的审计单位,深入工程现场,掌握第一手资料,才能把好审计关。

六、结束语

工程成本的控制与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全面管理与控制的过程。由于现代医疗建筑的特殊性,形成其在项目建设中的复杂性、多变性,使得工程成本的确定与控制变得更为困难。这就需要建设单位将建设工程成本控制的思想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从项目规划、设计、招投标及合同签订、实施及审计各阶段进行控制,把总体规划、合同管理、工程签证等方面作为成本控制管理的重点内容,时时运用成本控制的手段和方法,把握住市场经济的脉搏,对工程成本的管理做到既要全面又要有侧重点,将投资规模有效地控制在项目总概算内,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建设资金的投资效益。

参考文献

[1]龚维丽.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M].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45-51

[2]张正慧.医院建设项目现场管理要点分析[J].现代医院管理,2010(6):38-40

[3]刘洪峰.浅议价值工程理论在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应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26-29

[4]谭西平.论医院建设项目投资控制与管理[J]. 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 2013,14(5)

篇3

古代的医疗机构和医疗建筑多为传播宗教的慈善机构,如古印度的锡兰(Ceylum)医院和阿育王医院(Asoka)都是以佛教传播为基础设立的医疗机构。这种现象在欧洲也是十分普遍的,公元十五世纪初期,为了传播基督教,欧洲教会开始在各地建立与寺院相连的医院。当时的教会医院不仅是医疗机构,同时也可供教徒短期食宿之用,形成了医、旅、寺庙三位一体的多功能建筑[2]。例如公元五世纪开始创建的法国里昂医院(HotedldiueofLyons),初建立时规模较小,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到19世纪该院已发展成为封闭的庭院式建筑,从平面看已具较大规模,修女充任护士,内部具有浓重的宗教气氛。

2近代医疗建筑模式

公元十五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开始在欧洲萌芽,加之“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都促进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巨大进步,也推动了在此基础上的医学水平和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到了19世纪中期,手术治疗在麻醉术、灭菌术、X光和心电检查等相继问世的基础上取得了技术上的飞跃。近代医疗建筑的雏形最早出现在阿尔帕(Aalto)早期在芬兰帕米尔(Paimio)的设计和门德尔松(Mendelsohn)在海法(Haifa)和耶路撒冷的设计,从这两个设计中可以看出,近代的医院已不再是单纯依附于宗教的慈善收容机构,它已成为当时社会的主要医疗组织形式。由此可见,近代医学方面的飞速进步也促进了医疗建筑的发展,同时近代医疗建筑为符合医疗机构中专业分科和医护分工,人员、设备按专业归口集中、各科室之间分工协作的新特点、新要求,采用分科、分栋的分离式布局。2.3现代医疗建筑模式随着实验医学的进一步发展和生物检测技术的完善与提高,人们更深刻地认识到疾病与人体生物学变量和细胞结构变化的关系,从而使生物医学模式被普遍接受[3]。20世纪末期,由于心理学和社会学的长足进步,医学模式正在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着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转变。20世纪90年代,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联合美国建筑师协会发表了《医院及医疗设施设计与建设导则》,他们对现代医疗建筑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即现代医疗建筑日趋复杂,专业化和中心化,形成了医疗、教学、科研三位一体的医疗中心,并且在分区结构上更加细化———在各个区域内,医、患;洁、污物;动、静;内、外入、出路分开。

3我国医疗建筑设计面临的挑战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医院建筑也随之不断演变、更新、扩充。尤其是近些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对自身身体健康的认识日益增强,因此,对医院建筑的功能设施、技术设备、医疗环境等条件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单纯的“医疗型”医院正向着“医疗、保健、预防、康复”复合型转变。而我国现有的许多大型医院建筑并不能满足这些需求,它们的建设模式基本都参照欧洲的BEAUNE模式,即将医院整体分为三大部分:门诊部、医技部、住院部,相应的主体建筑相互独立设置,其他附属功能的建筑零星布置的模式。这样的建筑模式虽然使功能规划比较明确,但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即就医流程线过于冗长,医生、患者和家属经过漫长的路程才能到达目的地,形成了巨大的人力浪费。有些新医院进行了新的设计探索,把三大机构拼在一起,但因平面布局和流线设计不明确,使医院更加变为迷宫一样的建筑,让人身心疲备不堪。这就是一些医疗建筑设计者只考虑建筑的功能而忽略了使用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所致。不论医疗建筑其功能如何复杂,医院里最根本的还是“人”,无论建筑如何庞大且复杂,其服务主体不变。而建筑和其内部空间与其他基本物质的最大区别在于:人游走于其中,用“看、听、闻、摸”等身体触觉来感受此物质。当代很多医疗机构和设计师也普遍认可,现代医院设计的路程是从“技术”走向“人”,是以人的感知为设计之根本的“以人为本”原则下的产物。

4人性化设计是医疗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

当前从事医疗设计的设计师压力越来越大———他们被要求在设计中降低建设费用以及设计费用,在应对这些要求的同时常常忽视将人的情感因素融入设计之中,忘记了其设计作品最大的使用者———患者。建筑设计师可以为医疗机构中的管理方提出更具效率的方案,但这些方案不应以牺牲环境质量和人文关怀为代价。同时患者不断对医疗机构提出新的要求,医疗机构要想赢得市场,必须不断适应患者需求,为其提供温馨宜人的就诊环境、全面周到的医疗服务。新世纪伊始,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新的智能系统在医疗机构中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医疗效果。但是在注重这些新技术新装备的同时,也隐藏着人文关怀缺失的危机。为此,寻求医疗技术、效果与情感的平衡,创造充满人文关怀的医疗环境,成为了当今医疗建筑设计的必然趋势。例如在产科病房中实施的人性化设计探索———丈夫和家人陪伴的温馨的家庭化私密病房、生育中心和母婴同室的爱婴病房等等都是以人为本理念融入建筑设计典范,反映了人文文化思潮回归医疗建筑设计的强烈愿望。诚然良好的医疗环境会对患者、家属和工作人员的情绪产生有益的影响。显而易见,一个良好的医疗环境包括以下特征:指示牌标示明确,通道及动线清晰,私密性良好,适宜的温度,优美的自然环境,良好的视野等。在医疗建筑内部空间的设计上,平面布局、装饰设计、材料应用等进行世俗化、园林化和艺术化处理,是柔化高科技的冰冷感觉、渗入人情味的有效手段。例如,日本稻城医院病房的设计对医疗建筑的情感设计也提出了新的思考。他们通过将护理单元间内二床间病房和四床间病房交替布局和灵活多变的家具,使各病房中每个床位都有天然采光和良好的视野,而且个人隐私获得良好的保护,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公共交流区,提供公共交流空间。本文来自于《山西建筑杂》杂志。山西建筑杂志简介详见

5结语

篇4

业内专家曾讲述了这样一个案例——

某综合性医院修建了一座非常宽敞、大气的门急诊大楼,由于设计之初没有考虑到就医路线便捷性,采用的是回廊式设计,致使医疗流程错综复杂,类似商场的手扶电梯设置的不便捷,加之标识系统的不明确,致使患者挂号后,要花好长时间才能找到就诊科室,甚至该院的医生也曾抱怨,有时连他们都搞不清方向。这就是医疗工艺没有进行优化设计的结果。

在国外,医疗工艺设计是作为新建医院建筑设计之前必须进行的、与建筑设计同样重要的工作。随着我国医疗体制的改革和发展,一些合资或外资医院,在建院伊始,都聘请国外的一些医院管理公司为其进行系统的医疗工艺设计,从而使医院的建筑符合医院的定位、战略和功能的实施。

对于新建医院,如何进行医疗工艺设计?专家们的建议是——

明确医院的市场定位

医院的市场定位与经营战略,应根据本地区卫生规划、区域人口、经济状况、医疗卫生需求、其他医疗机构状况(医院等级、床位数、人才优势、技术特色、经营状况)等进行先期调查,然后明确自身在医疗市场中的位置,再根据区域卫生规划拟定符合自身条件、切实可行的经营发展战略。

在竞争战略的选择上,作为医疗单位不应以争夺资源和价格竞争为主,而应将竞争的重点放在提高对医疗消费市场的占有率上,主要应在高技术、高质量、高效率、低消耗、多样性和优质服务等方面进行选择。不同医院的市场定位与经营战略是不同的。

由于医院特点的不同,在建筑设计的要求上也有很大的不同。比如说儿童医院的设计,一定要有更多的符合儿童特点的设计,在建筑设计之初,应对儿童医院的发展方向、发展趋势进行调查研究,掌握其发展的方向,在功能上达到医院市场定位与经营战略的要求。当然,还要有更多的“柔性”设计,即所有的设计为医院的经营管理服务,让设计有更多的空间。

关注现代化医院发展趋势

现代化医院的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

*医院建筑现代化

现代化医院建筑的功能分区将更加合理,将更注重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体现卫生安全、绿色高效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管理人员职业化

现代化医院也将会像大型企业一样实行职业经理人制度,由经过专业培训的职业经理人来经营管理。医院管理的职业经理人须具有先进的医院管理理念,精通管理,熟悉医疗产业,掌握信息技术,了解国内外最新医疗动态和国家相关政策法规。

*管理决策科学化

现代化医院除需加强医院内部管理外,医院管理人员还要在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和综合竞争力方面下功夫。了解市场,及时掌握国内外医疗动态,果断做出决策,积极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并立于不败之地。

*医院管理信息化

现代化医院须建立数字网络、远程会诊、办公自动化,使管理信息化、无纸化等。

*医院服务人性化

患者的利益将是医院经营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医疗服务品牌化

在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品牌的作用将更为突出,没有品牌的医院,将难以在竞争中赢得市场。

*岗位职责明确化

现代医院要求人力资源配置更加科学合理,岗位职责更加分离、明细,专业要求更高,技术要求也更精。考核评估应合理化。没有科学合理的考核激励机制,员工积极性就难以调动,工作效率低,经营效益差,难以适应医疗市场竞争。

*医院服务主动化

现代化医院医务人员须主动走出去,迎进来,深入社会,才能适应新的医疗市场竞争要求。

注重诊疗流程

很多医院普通的门诊就医流程是挂号门诊划价交费取药。在建筑设计中,往往有挂号、划价、交费、取药4个独立的窗口。而有些医院,流程为挂号门诊划价交费取药,只有挂号、划价交费取药两个独立的窗口。

两种模式,有何不同呢?

第一种模式可减少患者的等待、走动时间,在一些大医院,原来每个窗口都要患者等待,现在一个窗口就解决了问题。

第二种模式可减少医院的处方流失,在原来的情况下,患者划价后一看费用高,就可以不交费或到外面药店去买药。而现在给患者思考的时间少了,减少了处方流失。

两种不同的流程,可以有两种不同的建筑设计。因此,医疗工艺流程设计与诊疗流程息息相关。

重视基本展示系统的设计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2004年征求意见稿)的医疗工艺设计一章中,规定了医院的标识系统,但是,在实践中,重视医院展示系统的不是很多,应引起重视。

所有的服务行业中,医院的患者和医生的接触度最高,时间最长。医院展示系统设计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患者对医院的信任程度。根据信息不对称原理,作为服务行业的医院来说,患者对医院的信息了解越多,产生的信任程度就越高。

在以往的医疗建筑设计中,关注医院展示系统的不是很多,许多医院由于没有展示场地或者展示场地不合理往往影响了医院的整体形象。由于医疗工艺设计不到位,有些最佳的展示场地都被其他内容占据。曾有位院长说,他们花了几千万修建了一个医院的门诊大楼,连医院的今日门诊和专家栏都没有地方挂,实在是一个遗憾。

医院的展示系统分为基本展示系统和延伸展示系统。

*基本展示系统

围绕医院的基本服务所需要展示的内容。如医院门诊服务的就诊住院须知、今日门诊医生的安排、医院专家介绍、药品公示等。

*延伸展示系统

这是医院服务的特点和优势需要向患者展示的内容。包括医院的设备、技术、服务和人才优势等。

篇5

关键词:医院建筑;生态文化

医院建筑是人类的文化,主要分为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所谓表层结构有符号感,可以从理解为医院的外部属性,比如:医院建筑物外观、建筑技术、建筑设备、建筑艺术等。所谓的深层结构主要指,隐藏背后的,人文性的,比如:建筑知识、建筑态度等。主要指文化层面上的内容,如建筑情感、建筑意识、建筑观念、建筑思想等。

一、中国医院建筑实践反思

我国基础建设较薄弱,但经过不懈努力,解放后医疗卫生事业有了极大的发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改革开放后,逐渐缩短了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医院综合素质、建筑设计水平。但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建筑设计意识不断调整,建筑得以转型。目前的医学观念还较传统、医疗体制还不完善,学科的分类虽有所细化,但仍需调整。近些年,国家在医院建设这个领域中虽有所投入,医院发展迅速,但在各种制约下,同发达国家比较,对医院的总体建设投入低,投资差距相差甚远。另外,我国的社会互助文化氛围不足,人们对弱势群体的关怀更重视物质、对精神略显不够;对形式重视、忽视内涵。鉴于此种现状,医疗环境内涵受到了直接的影响。

二、医院建筑设计促进生态系文化统整体性、有机性的形成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生态文化建设,是树立于生态价值观的理念的基础上,主要研究人与环境、尤其是是人同自然之间的关系。同时,能够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形成有机互相发展的整体。生态文化建设的发展,促进对医院建筑认识走向新的高度。让人们更加清楚的认识到医院建筑是技术、人文、自然结合有机结合的综合体。我们在建设医院建筑时,特别是适合医院发展的建筑,需要使用建筑中的生态文化的“环境观”,在建设医院建筑时,需要首先考虑到以患者的健康为目的,在建筑中包含诊疗、预防、保健、康复、医学研究等多重功能。医院应该是科学技术和人文关怀相互渗透的“健康中心”。在建筑设计中,对设计师的要求愈来愈高,要思考如何利用“移情变气”、“物我融合”等环境心理,建设现代化的生态医院。要求设计师在建筑环境中,深入研究“人•各层次环境”的理念认识,形成有机生态系统。更深入的研究如何拓展医院建筑作为的中介环境的深层内涵。使患者在医院中能切实感受到“三分治、七分养”,进一步使传统医院转变为生态医院,深层次发展,达到的高层次的健康要求。医院建设的初期,由于在工业文明大发展时期,大力发展生产力。在医院的建筑设计上,未能综合考虑各种功能的设计,在内部的空间设计上各自集中、相互分离、不能形成有机整体。现如今经济高速发展,总结了以往各种经验教训,意识到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必须共同进步,医疗建筑在建设时,不仅需要考虑到外在设计、使用用途,更重要的是医院的精神文化,使患者达到“三分治、七分养”的状态,在良好的环境中促进患者更好的治疗与康复。

1、医疗环境是医学模式转变的关键之一

记得有句话曾说过说,环境改变心理,心理可以影响疾病。当医院环境舒适宜人,注重生态文化发展,患者心情舒畅,热爱生命、更快恢复健康。舒适宜人的环境能有效的减少或消除心理压力,促进患者的良性循环状态,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在治疗及康复期间达到最佳的效果;在“人•各层次环境”中达到和谐状态,使患者拥有良好的精神状态。由此分析,医院建设的外在和内在环境共同影响病人的康复,如何营造良好医疗环境当之无愧成为现代医院建筑设计重点之一。

2、医疗与生活兼容性环境

近些年,“生物-心理-社会”这样的医学模式已得到认同并广泛推广,这种模式主要强调生物、心理及社会这三因素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正是基于这一理论,促使着医院建筑机能的转变发展与进步。一般性的建筑在设计过程中,创造出具有一定功能的环境场所,主要从安全,舒适,满足人们工作,生活环境等需求为根本出发点。然而医院是专业化的医疗保健环境中心,在建筑设计中需要更多思考,需要能够满足患者的生理、心理及康复适应需求。在建设中,注意治疗、保健、康复、医学研究等方面的和谐统一,形成“环境-心理-生理”的医学模式概念。所以,现代医院建筑应是全新的状态、诊疗同生活兼容的空间环境,仍旧以维护人类健康为目的,但更好的满足人的生理及心理的需求,同社会发展、环境建设达到更好的平衡。

三、结语

现代医疗技术装备日趋完善,但在提高医疗器械、医疗技术水平的同时,出现在高科技之下的空虚和冷漠。医生诊疗开出各种检查单,治疗中用各种新药,使用高端仪器,这样的冷漠,是危险的,需要更多的反思及调整。医院在建筑设计上努力寻求高技术和高情感的平衡,一方面,科学的角度,属于较复杂的系统科学的内容,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思考在有限的空间内处理技术和情感的需求;另一方面从哲学上观之,医院建筑需要从环境上走出“纯技术”的状态,做到不但能服务于人,又能体现人们“尊重大自然”的追求这一更深的境界。

作者:黄玮雯 单位: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冯珠娣,艾理克,赖立里.文化人类学研究与中医[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4(11).

[2]罗运湖.现代医院建筑设计[J].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戴复东.国外医院建筑组合设计[J].世界建筑,1982.05.

篇6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高速推进,我国现有的医疗设施已无法满足国民对医疗条件日益增加的需求,所以我国已经开启了一个飞速建设医院建筑的告诉发展的时期。而医院建筑的建设不同于一般性的公共建筑的建设,医院建筑必须考虑在满足医院的特殊医疗设备的前提下,做好内部多方面的使用功能的优化。本文将借鉴多个优秀医院建筑的成功设计经验,探讨一下现代医院建筑的结构设计及相关注意问题。

1、医院建筑常见的结构类型

医院建筑按照其功能性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急症部、门诊部、检验设备部、住院部。根据各个医院不同的使用要求和规模,这几个部门分别建成相对独立的建筑楼。此外,比较常见的还有一些医疗综合楼,可以将以上这几个部门的功能整合在一栋建筑楼里。

为了方便人员的使用,医院的门诊部、急诊部、检验设备部一般都设置在6 层以下的楼层,往往采用框架的结构形式以便满足医院建筑大空间且要使用灵活的特殊要求。而住院部则往往设置在高楼层(一般10 层以上),其结构形式往往采用的是框架- 剪力墙结构,因为其很难设置上下完全贯通的剪力墙。

2、医院建筑的抗震性设计

医院作为救死扶伤的特殊性场所,人口密度大,而在发生地震等自然灾害时,医院建筑有扮演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做好医院建筑的抗震设计是建设一个优秀的医院建筑所必须考虑的因素。我国的住房和城乡建筑部在汶川大地震后就明确地将二级、三级医院的用房定性为乙类(重点设防类)。而国家地震局更是对医院建筑的抗震性能做出了相关的明确规定,此外,我国部分地震频发的省市对自己省市内的医院建筑的抗震性能进行了特殊规定。

在考虑医院建筑的抗震性设计时,根据不同省市,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设防烈度,然后可以参考一下思路进行相关设计:(1)如果医院所在地的地震动峰值的加速度大于0.2g 小于0.3g 的时候,为了使医院建筑满足使用的抗震性、安全性的要求,可以采用加强柱、墙的抗侧力构件的截面积等传统的抗震措施;(2)如果医院所在地的地震动峰值的加速度大于0.3g, 传统的抗震措施由于墙柱配筋率的增多和截面积的增大将会大大影响医院建筑内部空间的合理利用,同时也很不经济。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需求,采用软钢阻尼器、防屈曲支撑、粘滞阻尼器、隔震支座等减隔震产品来实施我们的抗震设计。

3、医院建筑布局的合理性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和不断进步,医院的相关科室的专业划分也越来越细致,所用的医疗设备也越来越先进,设备、技术的更新周期不断缩短。医院也开始不断强调多学科的综合治疗。从这点上出发,就要求我们的医院建筑从环境、空间、设备等各方面为病人创造优良的治疗康复条件。这就对医院建筑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适用性和灵活性要求。

结合我国目前的实际国情以及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现状来看,我国医院建筑长期以来所采用的门诊部、检查设备部、住院部既相互联系又彼此独立的这种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混搭式布局仍然可以满足我国医疗的现状,也利于我国许多医院的改扩建,从而方便我国医疗改革的有效推进。

4、医院建筑的活荷载取值

医院建筑由于安装大量的医学专业检验设备,所以涉及到的载荷种类繁多,且我国现行的建筑结构载荷规范标准对医院建筑这一特殊建筑的活载荷取值还没有明确的规定,这就造成了医院建筑在活载荷取值上的特殊性。我们只能参考我国民用建筑相关规定中对于楼面载荷的规定,结合医院建筑使用过程中需要提供的使用载荷,并借鉴已有的医院建筑工程经验,得到了下表中通用性的医院常用功能房活载荷的取值参考值,供广大设计人员借鉴。

5、医院建筑的大体积混凝土设计与施工

医院的许多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都具有辐射性,这就要求医院建筑在许多局部的墙体、顶板必须达到防辐射要求。在这些局部的混凝土厚度最厚可达3m,所以在进行医院建筑的设计时我们必须对大体积混凝土的设计和施工加以重视。在满足医院建筑的功能性要求的前提下,在混凝土的材料、成本等方面做出慎重的、合理的选择。同时,结构设计人员必须积极地与施工人员沟通,主动参与关键部位、关键点的施工方案的制定,切实保证将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控制在标准允许的范围内,在施工完成后必须按要求严格进行墙体、顶板等的防辐射检测,保证所有部位都达标。

篇7

他们认为,藏医院的规划和设计都要遵循这样的原则才能让建筑群合理,适应院区和城市,却又不至于抢了城市主角的风头。

完全对称的布局

综合分析后,设计师们采用完全对称的布局组织院区广场和各建筑单体,医疗综合楼也采取完全对称的布局形式坐落于院区中轴线,起到统领院区的作用,同时也为城市提供一个美丽的街景。针对比邻布达拉宫的因素,建筑不做过多的变化,建筑主体3层,局部5层,高度23.95m。通过权衡和对比让规模较大的综合体在满足医疗功能、院区和城市形象性的同时,不至于喧宾夺主,做到有理、有利和有节。

体现藏式建筑的特征

藏式建筑有典型的建筑特征。设计师们在设计中充分调研和分析藏式传统建筑的形制和建筑元素,同时采用现代建筑的布局形态,把传统建筑的比例和元素运用到现代建筑的布局中,创造出了属于时代的传统建筑。

现代建筑的高度、层高和空间尺度与传统建筑有较大区别,为了保障传统建筑的整体形象,建筑形态选取整体收分的楔形建筑,但墙体采用逐层分砌的措施,最大限度地节省建筑材料;现代建筑的技术使得空间感受可以更好,较大的窗户能够改善室内的空间效果,所以窗户选用现代的尺度、传统的比例和做法,而没有选用简易的预制构件,让建筑细节与现代要求相结合。使建筑细部、建筑形象和群体关系在现代和传统间寻找沟通的渠道,创造当代藏式建筑。

流程设计区分藏医与西医

藏医与西医有着本质区别,传统的藏医基本只凭借医师的肉眼和感觉判断,如果照搬现代医学的流程设计,必然对藏医的治疗和发展不利,甚至浪费资金和资源。现代的藏医院如何采用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流程设计呢?

设计师们认为,区别对待才是现代藏医院正确的设计目标。

诊断措施——现代西式的诊断措施能帮助藏医师更加准确地判断,所以设计中门诊部分除了特别的诊室之外,大部分采用现代西医的布局形式;

治疗手段——藏医较少会采用手术手段,在医技空间的设计中,采用了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模式;

住院部分——当地人们的生活习惯是每天要喝自制的奶茶,因此住院部分的设计仍采用了现代布局,但在布置独特的传统生活空间时,特别注意突出当地特色;

综合楼——采取东西双主街的布局模式,西侧为门诊,主入口正对娘热路,两侧布置急诊和儿科入口;东侧为两个护理单元的病房楼,视野开阔;中部为医技部分,用主街与左右两侧门诊和病房联系,方便使用,医技中部也有两条走廊,将病房和门诊之间建立良好通道,交通便捷。

区别对待,探索出现代藏医院设计模式,这为今后设计其他民族医院积累了宝贵经验。

针对气候特征设计采光

特殊的气候特征对当地医院采光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南向大于0.5的窗墙比可以保障建筑在冬季不采暖的情况下满足室内温度要求,夏季当地气温并不高,所以较大的窗户也不至于过热;东西及北面较小的窗户也不至于让建筑耗能过大。

设计师们对该项目并没有盲目采用过大尺度的窗户,各朝向采用高度一致的窗户,让建筑形式统一,然而南向设置多个窗户,在确保窗户比例的同时来平衡各向不同的窗墙比。

专家点评

医院总体布局采用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既有效缩短了就医路线又创造了优美宽敞的就医环境。医技区布置于建筑的中部,同时方便门急诊及住院患者的使用,提高了医技设备的高效利用。建筑内部各功能区域独立完整,使用方便。空间尺度亲切适宜。

建筑外型没有选用过多的华丽装饰和昂贵的建筑材料,而是通过建筑体型的收分和建筑细部的雕琢,展现了藏族建筑的风采和神韵。

这是在中型规模医院中较为成功的案例。

——陈国亮 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获奖感言

篇8

8月29日,本刊记者参加了RTKL为行业内媒体举办的一场新闻会。并有幸和Bradley T. Barker先生(RTKL执行副总裁、全球医疗保健建筑设计负责人),Helen B. Jeffery,女士 (RTKL国际有限公司副总裁,北京分公司医疗保健项目负责人)以及王恺先生(RTKL国际有限公司副总裁,北京分公司医疗保健项目负责人)针对医疗卫生建设方面进行了一些交流。下面就让我们通过这次访谈走进这个全球知名的建筑规划设计公司,深入了解RTKL公司对当今医疗卫生领域的调研结果及贡献。

2003年,RTKL在上海成立了它在中国的办公事务所,但其实迄今为止,它在中国的设计合作已经有19年了。在这将近二十年的时间里,从最初的北京新东安商场项目,到后来的上海科技博物馆,以及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电影博物馆、上海北外滩总体规划等,我们似乎能够寻到一条RTKL的发展轨迹,RTKL在中国的设计项目包括设计范围很广,而且参与设计的城市跨度也很大,像是大连和平广场,深圳华润中心以及北京国际展览体育中心规划设计、南通中央商务区CBD 总体规划设计、香榭里花园高级住宅区、绿城・温州鹿城广场。在敞亮的写字楼,高级的住宅区,以及深具文化底蕴的公共设施建设过程中,RTKL与本土建筑设计的结合正越来越趋于完美,它国际化的设计经验正越来越多地被中国的现实所接受,同时一些东方精神的元素也成为了RTKL自身的建筑语汇。RTKL并不追求惊世骇俗的表现力,它用一贯宏大的现代建筑语言重新诠释当地地域特色。也许这也是RTKL不重国界而重视人才本身从而引导文化融合的企业文化的外在反映。

在建筑规划设计领域成为龙头之后的RTKL将一部分工作重心放到了医疗卫生产业的发展上。这其中包括了医院外部的装修,医院内部设施的改善以及医院数字化的新型经营管理模式。RTKL已经不仅仅只是一家建筑设计装饰公司了,它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用自己的力量改善着现在中国医院以及医疗设施、公共卫生条件的不足,致力于打造中国新一代的医疗卫生建筑。现代医疗卫生建筑应该是融合全球一流的技术与医疗设施,将以患者为中心提供高质量服务和环境友好型的空间, 满足中国越来越多对高端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

世界医院建筑设计发展趋势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新科技产业的进步,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的医疗建筑行业将会有一个积极地发展。RTKL正在努力缩短这和中国市场的差距。在与AHS公司携手合作的过程中,这样的设想将更加容易实现。作为一家拥有全球视野的本土公司,RTKL不仅拥有着全球性的资源和经验,也依托着其在北京的分公司拥有了更多更好的本土团队。就像RTKL副总裁,北京分公司医疗保健项目负责人王凯先生所提到过的,医院的建筑研究还是应该以绿色生态理论和技术策略为基础,主要的侧重点还应当放到可以体现人文精神,绿色,以及可持续发展等几大要素上,这样的文化理念将会让未来世界医院建筑的发展向一个更加生态健康且环保的道路上前行。一个良好的建筑规划设计公司,应该对现代医院建筑的生态文化建设总体发展方向进行及时的总结,比如相关的观点和设计手法,以便在自行设计的过程中逐渐提升自身设计的不足。当前社会环境下,评价一个医院是否先进现代,包括服务理念,设施装备,医疗,技术,管理水平以及环境保护等五个方面的内容。作为现代化医院建筑,应满足以下几个要求,首先是人性化与艺术性设计以适应人类社会需求,现代的综合医学模式要求医院的建筑设计必须将人性化设计贯穿于设计过程的始终,医疗建筑设计中的一切都要以病人为中心。其次是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良好的就诊和工作环境。人们的社会性需求也体现在对医院场所艺术性的追求上。室内外小品,装饰的应用在亿元建设中已逐渐兴起。针对医院的内装,系统管理,工程设计等也要像绿色建筑体系靠拢,绿色生态医院设计以能源、资源、废弃物、建筑材料、灾害、灵活性、技术为设计目标和原则,是构建医院生态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和重要特色。

医院建筑人性化设计

医院建筑人性化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都说细节决定成败。在医院建筑的过程中,一点点小的细节改动,多花一些心思为患者和医护人员着想,医院的档次自然就会上去了。Bradley T. Barker 先生和王凯先生在采访当日刚从外地的医院考察归来。谈到人性化设计这一点时,有些现象给他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在针对目前我国的一些医院设计的调研当中,可以看到,确实有不少不足的存在。例如目前中国的医院设计,大部分只有两个走道,所有人(医生、患者、住院、急诊)都被挤到一个公共空间内,重伤的病人也需要在众目睽睽之下通过公共空间,患者十分没有尊严。因此,我们设计的时候会进行有效分流,前面是门诊的病人,其他人包括急诊、病房都走后面的通道。如果在门诊的后面设计一条走道进行分流,既能避免交叉感染,又能为患者提供更多的私密空间。

再比如很多医院现在都在采用的色彩分布装修。医学心理学家和颜色心理学专家认为,诊疗区墙壁选了粉绿色,象征长寿;就餐区选粉红色,能促进食欲;高级专家会诊中心选取了庄重的颜色;儿科病区颜色鲜艳亮丽,并饰以卡通图案。“通常的医院墙壁是白色的,医生的服装也是白色的,病人目光所及之处几乎全是一片白色,视觉上的刺激容易使病人产生惧怕心理,使医院在病人心中有了‘’的印象。我们的这个尝试就是力求改变这种印象。在针对人性化建设方面。王凯副总裁提出了几点期许与要求。首先是病人/住院患者/医院员工的私密和隐私应该体现在医疗卫生工程的总体规划和单体医疗建筑设计功能任务书中。其次是公共的流线和员工/病人的流线应该尽可能的分开。尤其是像前文所提到的担架上病人的等待区应该设置在私密区域。私人的房间中应该提供全部的病人的信息,如病人的病情,治疗的计划,保险情况和财政情况。在多床的病房中,家属咨询房间中,以及病人家属休息室中应该有允许病人与家属交谈的私密空间。

社区医院建设的必要性

在美国,有一个概念叫以消费者为导向的医疗保健,即以人为本,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需求也会随之提高,他们希望更大、更好的医疗卫生设施,就像他们在其他生活领域,如旅游方面的需求一样。在美国,我们洞察到这样的现象,医院需要完善设施以吸引患者。在中国也有类似的趋势。随着中国消费水平的提高,患者的需求也会增多,不只是简单的医疗救助,还会有更多的对附属服务的需求。另一个在国内比较明显的趋势是,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一样,都正面临着老龄化趋势,据统计,目前,中国的老龄人口已达1.6亿。区别于年轻人,老年人更多是慢性病的治疗,例如心脏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等,这方面的需求会越来越大。RTKL将会加大在这方面的投入。如果社区医院可以建造的更加高级且利民,舒适,那老年人的一般就诊问题还是比较容易解决的。

国外设计理念的融入

RTKL的几位副总裁在谈到关于国外医院与国内医院的根本区别以及如何相辅相成的融入时所持的观点很独到。他们认为在中国本土的医院建筑规划设计公司要想有个好的设计规划,就应该学会如何与本地特色相结合。在中国开办的这间RTKL建筑事务所的根本目的也就在于提高本土建筑水平,而不是用国外的东西移驾到我国的运行模式之上。“我们与院方会有深入的沟通,详尽理解对方的需求,善于提问以了解真实需求。我们不会照搬美国的模式,让对方从中进行选择。我们会依据沟通交流中了解到的需求去设计医院的模式与解决方案。在中国,RTKL医疗保健项目部门有大约300名员工,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专业背景和经验,我们有建筑师、护士、室内设计、电脑专家、技术人员等等,我们不仅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而且可以从不同的专业人才身上汲取经验。除此之外,RTKL还拥有酒店设计、零售建筑设计以住宅设计等多领域的专才,我们也会向这些专家请教他们的专业意见,让我们的医院建筑规划设计想法更丰富更先进。”

我国和国外一些医院有很多不同方面的差别。其中最大的差别在于,美国从2006年开始,所有的新建医院,病房都是单人间。这是因为,首先,在美国,70%的医院都是私人医院,院方希望患者可以享受到宾馆级的人性化环境。其次,是可以有效避免交叉感染。同时,也为家属探病提供了良好的护理条件。科学数据显示,单人病房比双人病房,可以缩短病人的住院时间,提高病人的康复效率。表面看来,标准提高了,但是,实际上,效率也提高了。当然目前大部分国内公立医院都无法普及这种情况,但私人医院,如和睦家,大部分都是单人间。

另一显著的区别是,国外医院的规模都比较小。在国内,很少有低于1000张床位的医院,但在美国很少有多于500张床位的。这也是一个很大的区别。

另一个最新的区别是,美国现在在建的医院基本都是数字化医院,但在中国,仍处于起步状态,包括新加坡,第一家数字化医院也是在建中。数字化是指所有的数据(包括患者的病史)都是互相连接的。RTKL在设计中,一半以上的专长都是做集成的,把软件硬件集成,以达到数据相连,这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

绿色医院的建设理念

RTKL在设计的理念中很重视绿色医院的建设。自然光,自然景色和室外通道应该尽可能的在医疗卫生环境的设计中得到体现。而建筑物的位置和结构也应该与景色交相呼应。同时还要能把独特的自然景色与其他的自然场地特色区别开来。应该有自然光直接射入每一个房间(如医院员工办公室的自然光可以直接获得,而不需要进入到病人的房间才能获得)。住人的地方,餐厅,休息室和活动区应该能采到自然光。医院和长期医疗康复的设施应该包含一个花园或者其他的一些空间。在这些地方,病人们可以进行自由的活动。对于治疗和康复的花园,应该采取特殊的设计。而清晰的流线也应当被应用在医疗卫生工程的总体规划中,单独的部门和门诊区域。医疗流线的进入点应该清楚的与主要的外部流线(道路,汽车站,停车场)区分开。不但应该具有清晰可见的指示标识和标志。公共与私人区域的分界线也应该用标识清晰加以区分。大力发展内部“标志”系统,因为内部“标志”系统可以帮助病人比较容易的到达他们的目的地。这些“标志”包括水的、艺术的,或者不同的颜色种种特点。这些特色应该是可以触摸到的,能够听到的,或者可以看到的。标识系统应该是灵活的,可以添加的,适应性强的和容易保存的。众所周知,能耗是维持建筑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而通过建筑节能和采用绿色建筑可以降低建筑的能耗。因此,绿色建筑的低能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RTKL副总裁(原AHS - 翰凯国际建筑设计公司总裁)王凯先生主持设计的工程案例――深圳滨海医院,项目占地面积19.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6.7万平方米,设总床位2000张(其中VIP床位300张),停车位2130个。根据规划,医院采用“诊疗中心+重点专科”模式,设置综合门急诊、20个诊疗中心、12个医技中心以及特需诊疗中心,医院建成后可容纳日门急诊量8000-10000人次。医院建设将做到高标准规划、高水平设计、高起点建设,满足该市构建学科完善、功能齐全的公共卫生体系对公共卫生基础设施的要求,建成后将成为设施一流、管理一流、服务一流与国际现代化医院相接轨的区域性现代医疗卫生中心。

篇9

关键词:现代医院病房楼;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TU243.2 文献标识码:A

病房作为医疗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病患者在医院中使用时间最长的空间。所以,病房楼建筑设计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医生护士的医疗和看护效率以及病人的治疗、康复的进程。但是在现代医院的病房楼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少影响因素需要我们作出分析。

一、经济体制的转变

从医院管理观念的角度上讲,首先是缺乏统筹规划的长远发展意识。表现在: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医院资金来源少,资金总量少;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医院领导的短视行为和急于求成;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医院建设的前期策划和准备不足。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医院成为了向病人,也就是他们的顾客提供医疗服务产品的企业,按照顾客的需求加强内部各部门之间的联系纽带,向特定种类的病人提供标准化的诊断和治疗套餐服务的盈利机构。医院的收入来自于门诊挂号、用药、诊断、手术与住院及生活各项服务等。因此,在设计前期就应确定医院内利润最高的部门,哪个科室是未来发展的重点?在设计中就应充分考虑如何满足其空间需求。面对市场竞争的压力,各层次的医院都面临改善服务,降低成本,提高服务档次的压力。因此,医院在建筑和室内外的设计中,色彩及布局的亲和力必须统一考虑、统一构思、统一安排,让病人在每一个角落都清楚、都知道自己在哪一家医院治病。

二、医学模式的转变

随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病人的住院周期也将缩短,但这并不意味着住院部的床数需求量将减少。随人口数量的增加,就医量也随之增加,而且把住院当成疗养的病人住院量将增加。所以,未来住院部的床数需求量很难确定,不同地区的情况也有所不同,因为它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

当今医疗的发展,已从单一生物医学模式向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转变。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医疗建筑的设计较多注重建筑技术与管理效率,而对室内外的环境的关注较少。随着人们对健康保健的观念转变,人性化的环境需要得到更多的重视。对以往医疗服务中的过度功能主义倾向的批判,也使过去认为对疾病的治疗纯粹是技术和物理过程的观点遭到唾弃。医疗建筑目前已被理解是为病患者与伤痛者恢复健康状态的环境。病人的心理,社会和精神的需要已经被普遍认为是医疗服务中的关键性的因素。因此,新世纪医疗设施的外部空间设计,要注意利用内院或建筑物周边布置绿化带,构筑亭台花架等小品,努力为患者和医院内部工作的医务人员提供温馨的户外空间。

我国医院建设中的“医院街”的概念就是在为患者提供交通的同时,通过设置商业、服务、休闲等多种功能,为其提供多种附加服务和人文关怀,以缓解患者在就医过程中紧张、烦躁的情绪。以病人为本,改善患者就医的室内外环境是从事医疗建筑设计的建筑师们的应尽职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分散挂号、收费、处方无纸化等成为可能,由于简化了就诊手续和取药时间,要求门诊大厅和候药大厅的布置方式随之改变。 医院一切管理活动都离不开计算机,信息中心真正成了医院的心脏,所以要求弱电插口精确到位。

三、技术革命的转变

“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哲学以被人们广泛地认可。医护人员在改变护理者的角色和态度的同时,也鼓励病人参与自身的治疗过程。提倡“以病人为中心”的设计思想是正确的,但在此同时不能忽略对医护人员的关爱,有必要提高他们工作环境的质量,从而使他们更好地为人们服务。所以,“以人为本”需要在优先满足病人的需求尽可能考虑到医护人员的需要。此外,还有一些其它因素的转变对病房楼设计的影响。第一,弹性化思想要求医疗建筑的规划设计变革,医院建筑从来就有一定的灵活性、可变性,医院建筑与其他性质的建筑有一些不同之处,它既有民用建筑为人活动的特点,同时也具有工业建筑设备设施不断更新变化的特点,所以新建医院的总体布局应有一定的前瞻性,满足近期各项要求及各部分再发展的设想和可能,以确保整体功能的合理和有机发展的有效途径。第二,建筑造价的经济性要求医疗建筑的规划和设计变革,高层病房楼标准层面积过低、护理单元过少的设计,必然导致医院功能和医疗资源的极大损失和浪费,而目前国内由于用地紧张或是对形式的好高务美,一个楼层经常只有一两个护理单元,甚至出现了一个护理单元分成了两层,这样不仅上下联系不便、路线过长,交通设施和医辅用房也很难完善。这种状况需要尽快有所改变。第三,机动车数量的增长要求医疗建筑的规划设计变革,在用地宽裕的时候,要多设地上停车位,在用地紧张的时候,为减少由于停车而侵占绿地,避免使医院环境质量下降的通常做法是挖掘地下空间资源修建地下车库,或是在院内建造机械车库。也可考虑由院方出地,由外方投资,解决病人就诊停车,为医院带来大量病人不失为经营良策。

参考文献:

篇10

随着国家对基本医疗建设的投资力度的加大,不少设计行业的同仁加入到医疗建筑设计行业,由于对医疗建筑设计经验的缺乏,在医疗建筑规划设计当中,不少设计师会出现完全按照院方的要求去设计的情况,于是出现了大量的设计不合理,导致院方后续使用的过程中的各种不便利。从而导致各种资源的浪费,针对以上情况,我就以常德湘雅医院投标方案设计为例,通过对设计过程的分享,简要的对医疗建筑方案规划设计的基本思路做简要的分析与说明。

项目概况:

该项目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柳叶湖岩子堰村,月亮大道以北,沾天湖环路以南,金牛路以西?、银牛路以东,总规划用地面积约230亩。建设床位数为2200床,其中200床为VIP病床。主体医疗区建筑面积24W平方米,两层地下室,满足地上500辆停车,地下1500辆停车。

基地现状:

基地位于常德新区金牛路与月亮大道的交角处,用地平坦,由于北部山脉的影响,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偏北风。

甲方要求:

1)沿月亮大道设置院区主入口;

2)实现现代化的绿色生态医院;

3)考虑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存在矛盾:

1) 周边现状道路不利于组织医疗流程;

2) 作为旅游度假区的医院在限高80m的情况下,是近限高还是尽量降低建筑高度来设计病房楼?

设计分析与设计思路:

通过对基地的分析,我们着手于以下考虑

1)基地临两条城市主干道,院区主入口沿月亮大道设置,在金牛路上设置院区次入口,主要为探视或者行政后勤出入口;

2)住院主楼的位置有三种选择,第一是沿着银牛路呈正南北方向布置,第二是按照医疗流程将住院主楼设置于用地北侧,第三是沿着金牛路呈正南北方向布置;前两种布置方式有利于提高住院病房的环境质量,为患者提供一个安静的治疗休养环境,后者从城市建设的角度出发,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城市街道景观与城市界面;

3)在绿色生态的考虑上,我们采用贯通式“医疗街”,来尽量实现门诊医技楼空间的自然通风采光。在医院街的设置上采用两种方式。

1)医院街呈南北向,2)医院街呈东西向。前者有利于形成医院的主轴线,将门诊医技楼住院楼紧密联系;后者有利于组织医院的次入口;

方案比较:

通过对基地的研究分析以及对当地气候条件的影响,我们做了以下尝试:

方案一优缺点分析:

缺点:

1)形成视觉错觉,影响对主入口的判别;

2)住院楼彼此有遮挡;

3)给人产生方向的错觉;

4)行政后勤用地紧张;

优点:

1)秩序感强,保证一期二期建设的完整性;

2)有利于组织医疗流程与医院次入口,保证探视流线的便捷性;

3)医院总体建筑比较低,适合旅游地区建筑的形态;

方案一草图

方案二优缺点分析:

缺点:

1)建筑覆盖率可能会超;

2) 建筑表情比较严肃;

优点:

1)将1500床主体楼按照80m限高设计,形成院区建筑中心;将剩余500床综合住院与200床的VIP诊疗中心打散形成副楼

2)整个院区基本呈中轴对称,形成医院端庄的形象;

3)有利于形成医院的秩序感,

4)能够有效的组织医疗流程与院区次入口,保证探视流线的便捷性;

方案二草图

方案三优缺点分析:

缺点:

1)医疗街南北设置不利于组织医院的次入口,探视入口相对较偏僻;

2)医疗流线较长,医院展开面较窄,对医疗流线的组织有影响;

优点:

1)医院布局较灵活,与基地契合;

2)院区住院包括行政后勤留有充足的弹性空间

3)充分利用基地,将基地价值最大化;

4)采用单护理单元与双护理单元结合的方式,形成医院错落有致灵活多变的界面,打破传统医院生硬的建筑布局;

方案三草图

投标最终成果展示:

总平面图

启发与反思:

此次投标方案项目,我们在不同的方面受到启发,同时也有我们要反思的地方:

1) 医疗建筑设计不是模式化的,呆板的,一成不变的,针对不同的地域与地段,相应的会有不同的形式与内涵与之相协调、匹配;

2) 建筑设计一定要以人的使用为出发点,尺度是首要考虑的问题之一;

3) 应该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解决存在的问题;

4) 设计与规划的前提是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不是设计师自己挖坑自己再想办法填起来;

5) 在项目管理上,针对自身问题,在设计的过程与完成时,时间节点的控制上,需要留出时间应对意外情况的发生。

结语:

通过本次投标方案的锻炼,寻找一种不同方向的医院建筑规划设计的思路;因地制宜,经过不同方案的对比,分析对比出最适合的方案,努力做到规划设计的地域性与唯一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