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浩先进事迹范文

时间:2023-04-06 23:47: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沈浩先进事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沈浩先进事迹

篇1

14日上午,按照组织部工作要求,我们组织全体机关党员干部和村居党员干部集体收看了沈浩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近日,各新闻媒体纷纷报道沈浩同志的先进事迹,自己却一直没有静下来认真地收听收看。今天的事迹报告会,本来打算完成会议签到后,再回办公室做自己的事,后来担心参会人员会中途离场,就改了主意做下来先听完报道再做其他事情。报告会开始后,人们就被沈浩同志的事迹紧紧地吸引住了,沈浩生前工作的小岗村所在凤阳县的县委书记、与沈浩共同工作的小岗村党委副书记、沈浩同志的四哥以及沈浩在省财政厅的同事所做的饱含着深情的报告打动了现场人的心,也深深感动着每一个听报告的人的心。报告会的现场很多人热泪涌流,而在我们收看报告会的会场上,与往常不同的安静中不时也有唏吁声低低地传来,我的眼里也一次次涌起热泪。

正如报告中所说的那样: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是啊,一个人活一辈子怎么才算有意义呢?小时候,我们受过很多正面的教育,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可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理想观念和生活目标有了很大的改变,用比较书面的说法是,人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有了很大的改变。为人民服务,成了一种过 时的思想,甚至很多时候成为被人讥笑的老土的思想。可是,就在这样的环境里,沈浩以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我们上了很有教育意义的一课。沈浩的事迹告诉我们,不是所有的人都掉到了物质与享受中,不是所有的人都把为人民服务做为过时的思想扔得远远的,不是所有的人都把人生的理想和做人做事的目标都随着环境改变而改变。

做报告的人中有小岗村当年实行承包责任制的带头人,他叫许金昌。他报告的题目是为了留下沈浩,小岗村村民三次摁下红手印。如果不是沈浩以他的责任人、工作精神感动了村民,村民不会为了挽留他做这么大的努力。沈浩以他对群众的满怀热情,对工作的极度的责任心,为小岗村的发展为小岗村群众过上更好的生活做出了自己最大的努力。而一个人的精力始终是有限的,当他在为工作无限地付出时,为自己的家庭能做的就很少了。哪个人不爱自己的亲人,不爱自己的家?可是为了更多的人,为了更多的家庭,他把应该给予自己亲人的家庭的给予了更多的老百姓。如此,也难怪,他的离去会让那些不是亲人的人为之悲痛难舍,这是以全身心的付予和真情的奉献所换来的一种百姓真情。

沈浩走了,但他依然留在他工作生活了六年多的小岗村的土地上,小岗村的群众不会忘记他,他的精神感动着无数与他素不相识的人。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很有价值。

祝愿他一路走好!

篇2

年纪虽轻确有一颗火热的心,是个乐于助人、见义勇为的好青年。

本出生在一个穷苦的家庭,父亲是一个老实的庄稼汉,母亲因年幼时溺水成了哑巴,子伟还有一个姐姐,那时一家四口,日子过得特别困难,他也因为生活环境的原因,从小就很懂事,对妈妈更是特别体贴关心,那时放学回家后都要帮着妈妈干家务活,在学校他一直是个好学生,成绩优秀,乐于助人,班里的班务常常抢着做。同学需要帮助的,只要他知道都要主动地帮,并且还尽心尽力地去办好,所以老师和同学们都非常的喜欢他。几年过去了他为了帮助家里能有一个好的生活环境,放弃了继续读书的机会。经他人介绍到了一家汽车修理厂,跟师学艺,一年后就可以挣工资了,子伟说工作虽然辛苦了点,但能帮家里减轻不少负担,还可以挣点钱帮补一下家用,爸妈就可以不用太辛苦了,还想为妈妈的病好好地治一治。

时间一晃六七年过去了,子伟从以前的学徒工锻炼成了汽修师傅。但他一直存着一颗善良的心,对帮助,关心过他的人心存感激,对需要帮助的人热情地伸出援手。说起这事前不久,子伟看见邻居黄建民家晚上漆黑一遍,子伟便走近家里问道:“金姐,你家怎么回事?你家没有电吗?”金小姐没有回答,(大家称的所谓的“金小姐”是黄建民的妻子,有点智障,)她有一个女儿有十一岁了,叫黄金,黄金回答道:“爸爸上班去了,不晓得家里怎么会没有电。”子伟听到后转身回到自己家里拿了工具,看见自己家桌上的面已盛好了。他也顾不上吃夜饭,急匆匆地来到了黄建民的家。他拿着电笔从这里试到那里,一个地方要去试好几次,他判断说就是窗子到门后面这段线有问题,他拿着试电笔挨着一段一段地试,不久找到了原因。他说这里以前安装电线时,卡子钉钉子时钉到线上了,把线弄得要断不断的。他把卡子取下,线断了,因为线短了又接不上,他又急匆匆去跑回自己家里拿了一段电线过来,大概过了十几分钟线接好了,电灯也重新亮了。黄金说:“伟叔叔,谢谢你。”“不用谢,应该的,只要你们需要帮助,下次一定要说。”他一边擦头上的汗一边说,说完便转身回家了,桌上的面条已干成了一个饼。

四月十四号休假在家,抱着自己6个月大的孩子玩耍。突然听见渠河下方有人呼喊:“有小孩掉进河里了,快来人啦,快救命啦!”这时放下自己的孩子,急忙跑出家门,东看西看,只见一个孩子在水中挣扎,这时候他也顾不了脱下衣服,拿出钱和手机,就立马跳进又深又急又凉的河水中。这时候小孩已被河水吞没,只能看到几丝头发,这时他凭着自己的良好水性很快找到了落水孩子。一下游到孩子的身边,一手托起已经挣扎得没有力气的小孩身体,一手慢慢地划着水,很困难地游回到岸边,抱上岸来,只见孩子已不动弹了。这时岸上的居民有的在喊孩子的名字,有的在喊孩子的家长名字,还有的在给医生打电话,简直当时现场已处紧张气氛,人越来越多,孩子因呛水过多,已经昏迷过去了,这时才仔细看了看孩子,才知道原来落水孩子是本社社长罗甫全的孙子。也顾不着换掉湿衣服,和邻居们一起祈祷孩子早点舒醒过来。这时古镇上的唐自卫医生也火速赶到现场,立即展开急救,孩子的父母,爷爷奶奶也都赶到了,这时才稍稍松了口气。刚想准备回家换掉湿淋淋的衣服,孩子的父母,爷爷奶奶赶过来,一边不停的说感谢的话,一边从包里掏出钱来,直往的手里塞,连连谢绝,并对着罗甫全说到:“罗叔叔,用不着这样子,遇到这样的事,我能帮上的我肯定要帮,现在不是一直在宣传要传递正能量吗?我也尽我所能,这是我应该做的。真的,这事不算什么,这次让我也感受到了正能量的力量和精神,让我和大家都有这种精神。”又对罗甫全说了一句:“罗叔叔,您还是赶紧去照看您的孙子吧,我回去换身上的衣服去了。”说完就转身往家里跑。过后唐医生把孩子腑中的水也处理出来了,说道:“孩子有救了,赶快打120电话。”十几分钟过去了,救护车到了,罗甫全抱起孩子就往车里走,车子拉响了警报急忙往医院赶,大家也议论纷纷的散了。大家都坚起大拇指说:“,好样的!”

子伟还说这个社会本来就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社会。只是我一直受家人,朋友,整个社会给我一个“正能量”正面影响和教育。让我自然地养成了乐于助人的好习惯,我只不过是在这把“正能量”的熊熊的烈火上加了一根小木棍而已,我以后要一直坚持下去,我要把这把火传递下去,让这把火越烧越旺,越燃越久。

篇3

一、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强市之基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是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是城乡统筹的“发动机”,是吸纳就业的“磁力场”。为提高自身的整体竞争能力,讷河市始终坚持工业立市战略,把力量集中到大项目建设上,不断强化招商引资,用好用活国家政策,打牢发展基础。一是扎实推进大项目建设。突出骨干企业和县域工业两个着力点,着力加快富有竞争力、支撑力、牵动力的大项目建设。2008年末引进的8个超亿元项目相继投产。2009年,新引进的恒阳食品冷链物流项目一期工程竣工试生产,恒达天然气项目一期工程完成42栋新建楼房内网安装,海后万头奶牛养殖基地、新科环保设备和污水处理药剂项目开工建设,博城糖业、美庐乳业、宏立明胶等企业改扩建项目进展顺利。争取中小企业发展资金、新型工业化发展资金和节能减排资金2 400万元;投资7亿元,完成技改18项。二是不断完善载体功能。园区功能的真正发挥是要成为重点企业的集聚基地、劳动力的就业基地、财源建设的保障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孵化基地。讷河市从强化工业园区管委会服务职能入手,加大产业园区投入力度,全力做好入园企业服务工作,使更多投资额大、牵动力强、辐射面广的企业落户园区。2009年,共投入财政资金388万元,铺设园区污水管线3 465延长米,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营。争取国投资金3 800万元,启动园区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新增入园企业3户,园区企业总数达到19家。三是加大民营企业扶持力度。民营经济是活力经济、富民经济、强市经济。讷河市把民营经济作为财源建设的重要增长极,把促进民营企业发展作为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职责,大力推动民营经济上层次、扩规模、增效益,发展了一批立市、兴镇、富民的骨干民营企业。帮助民营企业协调贷款2亿元,新组建的港进小额贷款公司已发放小额贷款564万元。全市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8家,超亿元企业14家。民营经济增加值、税金分别实现20亿元、9 513万元,分别增长26%、13%。

二、坚持发展现代农业为立市之本

发展现代农业,就是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展理念引领农业。讷河市按照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不断增加农业投入,突出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一是确保粮食生产稳步增长。2009年,面对严重自然灾害,全市积极开展抗灾自救,粮豆薯总产再创新高,达到146.7万吨,增长7.3%。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73亿元,增长16%。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二是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水稻育秧大中棚3 081栋,新增水田3万亩。改造中低产田15万亩。投资1 400万元,建成标准粮田5.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3万亩。争取节水灌溉补助1 300万元,实施国家级高效节水灌溉工程1处,新打各类抗旱水源井331眼,购进喷滴灌设备2 490台(套),新增抗旱面积20万亩。尼尔基北引扩建工程开工建设。被列为国家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争取农机购机补贴4 160万元,新购进大型农机具650台(套),新组建千万元大型农机合作社2个,农机服务组织发展到442个,完成秋整地330万亩。新增植树造林3.3万亩。完成土地整理项目2个,新增耕地5 000亩。完成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工程28处。三是提升农业产业规模化水平。从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入手,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 169个,入社农户5.4万户,占农户总数的38%。流转土地192万亩,建成千亩方202个、万亩方12个。推广实用新技术12项,落实高产创建示范田21万亩,落实标志性示范工程45万亩。良种普及率达到90%,建设有机食品基地2万亩、无公害生产基地455万亩,国家级绿色原料基地通过验收。新转移劳动力 3 131人。落实农业阳光互助保险55万亩,兑付保险理赔705万元。

三、坚持优化第三产业结构为兴市之举

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必然趋势,是解决就业和再就业的重要途径,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迫切需要。近年来,讷河市第三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但从整体上看,也存在着总量偏小、比重偏低、特色不明显、产业优势不突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为此,讷河市把发展外向型经济,优化产业内部结构,壮大服务经济作为市域经济新的增长点进行重点培育,取得了明显成效。2009年,全力打造 “北方第一湖”和尼尔基斯湖滑雪场两个品牌,举办了第八届关东文化旅游节暨齐齐哈尔滑雪节,尼尔基斯湖滑雪场成为第十二届中国黑龙江省国际滑雪节的重要分会场。引资 5 000万元,开发建设尼尔基斯湖风景区旅游项目。12公里景区公路顺利通车,接待大厅、滑雪道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尼尔基斯湖滑雪场晋升为国家4S滑雪场。邮电通信、交通物流、餐饮娱乐等行业协调发展。城区大型物流中心开工建设,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建配送中心2处、农家店296个。家电下乡惠民政策稳步实施,实现销售3 104万元,兑付家电下乡补贴1 283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2亿元,增长17%。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44亿元,增长15%。

篇4

【关键词】人物专题片 《浩气永存小岗

专题片《浩气永存小岗村》反映了原凤阳县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选派干部沈浩的先进事迹,该片获得2009年度安徽广播电视新闻奖一等奖和安徽新闻奖二等奖。作为作品的主创者,回顾该片的采访制作过程,笔者感触颇深。下面就专题片《浩气永存小岗村》的采制经历浅谈做好人物专题片的几点体会。

一、鲜明的主题定位,是作品的个性所在,也是吸引观众的基础

我们常说,一个人要有自己的个性,个性的不同使人与人产生了区别,从而决定了自身存在的意义。一个节目、一部片子也是这样,如果没有个性,没有特点,都是一个面孔,那么它就失去了自身存在的价值。反映一个典型人物,主题应该怎样敲定?这是我们在创作之前就必须要解决的第一难题,解决好这个问题我们就首先要确定片子的个性。

一般情况下,一个先进人物往往亮点很多,生活中很多事例都值得我们写进片子里,在大量的事实面前我们必须进行筛选,选出最能表现其个性的事实。要概括出片子的主题,笔者建议采用删除枝叶保留主干的办法,把凡是影响主题的内容全部删除,把能展示片子中心的内容科学保留。在现实生活中,人的思想大量反映在他的言行上,并不是当他做出先进事迹的时候才具有先进思想的。因此,一定要选取最能揭示人的思想境界,最能表现人的崇高品质来写,把写人与揭示人的精神境界结合起来。

在沈浩2004年初被选派到小岗村任职时,笔者就跟拍他,积累了很多感人素材,2008年制作成专题片曾在省市获过奖。2009年11月6日沈浩同志不幸去世,我们又及时到小岗村采访,沈浩书记有许多值得称赞的成绩,我们对沈浩的事迹进行了梳理,把最能表现主人公性格的内容放在片子里,片子的前半部分安排了沈浩顶住压力清理集体资产,争取资金修路、给村民建房,引进GLG企业、支持村民种植双孢菇的事例,后半部分安排了主人公克服家庭困难的具体事例,表现了沈浩6年来为小岗的发展、为小岗人民幸福,舍小家为大家,化小爱为大爱,把青春乃至生命都奉献给小岗,把精神也留在了小岗这样一个主题。

在电视人物专题片主题思想的确定过程中,我们不能在反映一个人物时面面俱到,写了工作写家庭,写了家庭写爱人、孩子、老人,就像流水帐,人物的思想被繁杂、琐碎的材料淹没,要大刀阔斧地进行全方位的系统取舍。

二、跟踪拍摄是新时期电视专题片创作的手法之一

目前国内各个制作机构在编辑制作人物专题片时,基本都是以真人、真事、真情、真景为表现对象,直接反映现实生活,以无可争辩和令人信服的真实性感染、启迪观众。而被拍摄对象每天都会遇到不可预测的新情况,人物的心理变化,事件向什么方向发展,我们作为拍摄者事前难以知晓。但是,要提高片子的质量,增加片子的可视性,我们必须拍摄到这些素材,如果我们摄制人员不在现场跟踪拍摄,很多重要的情节就要漏掉,事件的进展也会脉络不清。此外,人物电视专题片中的一些感人细节,也是靠在现场长时间的跟踪,通过创作人员细致入微的观察,在亲身目睹事件的发展过程中随时抓拍的。

在沈浩6年的选派生涯中,我们不间断地对主人公进行跟踪拍摄,用画面语言和现场事实来表现主题,比如在拍摄沈浩与他老母亲团聚的那一段场景时,没有一点摆拍的镜头。沈浩老母亲90多岁了,眼也花了,耳朵也不行,当沈浩一进家门时,笔者就把摄像机打开录了,沈浩的母亲坐在床上,听到儿子喊她,就赶忙拉着儿子的手让他坐下,并询问一下儿子的近况,还反复叮嘱说:“乖乖,在人家那儿要把人家搞好,把老百姓搞好,我的乖乖要听党的话......”那一刻,老人家的眼里只有离别已久的儿子,根本没看到我们,更没有看到摄像机;那一刻,在场的所有人都被感动了,觉得沈浩母亲太伟大了,不敢相信90多岁的老人还会有这么高的思想觉悟。后来国内很多广播电视媒体采用了沈浩母亲这段同期声。

三、让事实说话,是人物专题片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

在人物专题片创作中,要用真实可信的人所做的事来教导人、感化人。一般的人物专题片由于受题材的制约,用怎样的事实来说话,怎样用事实来说话,成为创作人员遇到的又一难题。笔者认为,在创作过程中,关键是用能反映片子主题的事实来说话,这个事实必须是真实的故事。

《浩气永存小岗村》最大的特点就是用事实说话。作品用主人公生前一件件感人事迹,来承载创作者所要表现的思想。用贴近群众的语言,贴近群众的故事,贴近生活的讲述方式,将一位为民办好事的村书记活生生地展示在观众面前。我们通过可信的事实,不仅学习了人物的高尚的品格,还获得了生活的信心和动力。如果我们不用事实来描述,只用宽泛美丽的语言说沈浩如何的好,就会大大削弱片子的可信度,使人产生厌恶反感的情绪。因此,人物专题片应首先把握和处理好的就是人与事的关系,以人为“经”以事为“纬”,在叙事中表现人物,是做好人物专题片创作的好方法。

四、拍摄人物电视专题片要有“盯”的精神

在创作过程中,由于摄制人员要介入到主人公的各种活动中去,无形中干扰了主人公的日常生活。另外,跟踪拍摄时间长、难度大,很容易使人厌烦,发生不合作的情况。这时,摄制人员就要有“盯”的精神,赢得被拍摄者的理解与信任,逐渐成为他们信赖的人,这样双方才能合作默契,才能采集到好的素材来。

沈浩在小岗村是很忙的,作为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的书记,他不仅需要处理好村里的事情,还要不停地走出去为小岗的发展四处奔波。2008年7月底,我们要赶着把沈浩的片子做出来。7月15日,笔者打电话给他,他说在滁州午饭后能赶回小岗。我们带着机器中午就往小岗赶,可是等到下午4点多钟,还是没见到沈浩的身影。打电话给他,才知道他在回来途中又应邀到小岗投资的企业去考察洽谈。于是,我们在电话里跟他约定第二天上午采访。为了“逮”住沈浩,我们第二天早晨6点就赶到了小岗村,沈浩被我们“盯”的精神所感动,就在他住处小院的桃树下面愉快地接受了我们的采访。采访过程中,沈浩十分平静,说话一板一眼,仪态自然大方,整个采访很顺利,拍摄了一个多小时的沈浩同期声素材。靠着这种“盯”的精神,我们拍摄了很多沈浩为小岗村忙碌奔波的画面,包括与企业洽谈、处理村里事务、参加各种活动等等。

五、要再现真实生活场面以及已经发生的感人事件

电视是给人看的,看和听相互补充,才能发挥它的最大功能和作用。既然是给人看的,那么就有一个画面感染力的问题。目前,我们拍摄人物专题片时有的场景需要事后摆拍。为使画面真实自然采取“摆中有抓”、“抓中有摆”的手法,即在抓拍当中适当摆拍,在摆拍中抓取镜头,尽量让人感到真实。

一般来说,一部人物专题片从确定到拍摄,都有一个选材――构思――确定主题结构的过程,也就是说有一个时间段落。在选题确定后,我们应该对所要反映的人物近期的动态进行关注,对他(她)即将发生的事有所预测,有所了解,做到随时抓取。

在拍摄沈浩过年看望孤寡老人的场景时,就是我们安排沈浩再次到邱世兰老大娘家去和她一起吃饭拉家常,其实这段经历,已经发生过了,沈浩此前已经看望过了邱世兰大娘了,但为了片子的需要,我们必须让沈浩再重新做一次。然而、沈浩在和邱老大娘在一起时谈笑风生、自然大方,就像正在发生的一样,这段素材虽然是摆拍出来的,但是丝毫没有影响片子的感染力。

六、从创作到再创作是人物电视专题片创作的又一法宝

“好的作品不是创作出来的,而是再创作出来的。”这是享誉全球的音乐家约翰・威廉姆斯的名言。这位5次获得奥斯卡金像奖、31次获得提名奖的作曲家,以其卓越的成就,阐释了这句名言。我们摄制的专题片《浩气永存小岗村》,先后获得09年度安徽广播电视一等奖和安徽新闻奖二等奖。作为主创者,笔者对威廉姆斯的话深有同感,因为《浩气永存小岗村》是在电视专题片《红手印留下的沈书记》基础上再创作出来的。在此之前,《红手印留下的沈书记》已经获得08年度安徽广播电视新闻奖二等奖和安徽新闻奖三等奖,但《浩气永存小岗村》的结构更具逻辑性,反映主人公性格特征所选取的事例更具矛盾冲突性,片子的艺术性和观赏性也更强。

以上是笔者结合拍摄制作沈浩书记专题片的经历,对人物专题片创作的一些认识。虽然沈浩的片子获得了不少奖项,但现在回头来看,还有一些遗憾,比如受到条件的限制,我们的摄象机和灯光的档次偏低,拍出的画面层次感不强,加上制作手法不够细腻,影响了表现力。实践出真知,通过这部片子的创作实践,笔者悟出了人物专题片创作的一些道理和规律,也为今后的创作积累了经验。这是最重要的。■

篇5

自然天成循规律

专题片中口语化的应用绝非是信手拈来,也需要遵循相应的艺术原则,做到当用则用,这样才能使口语化真正为全片服务。

与片子风格相适应。并不是所有专题片都适合采用口语化解说词。一般而言,在表现基层题材、农村题材时,较适合采用口语化。比如,一部片子描述的是某个农民、某个社区居民等“普通”人,他们过着平凡的生活,市井气息很重,在表现他们的生活时应注重“原汁原味”,用口语化就是恰如其分的。专题片《人民群众离不开的好干部――沈浩》,讲的是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党支部原第一书记沈浩带领群众致富,最终牺牲在工作岗位上的故事。片子整体风格朴实自然,解说词通俗易懂:“很快,村民就把沈浩当成了自己的主心骨,啥事呢,都想跟沈书记合计合计。”其中“啥事”“主心骨”“合计”等都是口语,很符合群众的语言习惯,与片子的整体风格也相互和谐。

与人物的性格、身份相适应。有句俗话说:“什么人说什么话。”就是说每个人的语言习惯都与他的性格和身份有直接关系。普通的百姓很难说出文绉绉的话,因为这经过“雕饰”的语言离他们的生活很远。试想下,如果拍摄一个基层党员干部的先进事迹,解说词一出来便一股文绉绉的“书生腔”,这就容易让人感觉“驴唇不对马嘴”,片子就容易缺失真实感,显得特别假。因此,运用口语进行解说时还要特别考虑到片中人物的身份特征。专题片《北京有个温暖的家》说的是安徽省巢湖市黄麓镇农村党员驻京流动党支部为在京务工人员精心服务、真心奉献的故事。主人公是一群朴实的基层党员,他们在片中的语言一般是这样的:“我有这个党支部,(等于)我有个靠山。因为我们毕竟是外地人,不是北京人,你既然来到这个地方,要没有一个靠山在这儿,没有个组织在这儿,人家政府不相信你。”这种口语化的表达方式能够迅速拉近观众与主人公的距离,感觉像是在拉家常,娓娓道来,毫无做作之感。

与镜像画面和场景相适应。解说词的出现和出现方式只有在配合相应的画面时,才能让观众获得美好的视听享受。因此解说词创作要强调扣题说话,这是前提条件。口语化的解说词则要配以生活化的场景,才能具有和谐的美感。专题片《民歌里的心声》描述了安徽省池州罗城民歌传唱千年、源远流长的历程,画面多是农村场景,自然而然地,解说词就有了民间风味:“……教的是本村老歌手,学的呢?都是本村的大姑娘、小媳妇、小伙子们。”

巧妙融入有风韵

解说词的口语化表达是有一定技巧的,要做到活用、妙用、巧用,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充分展现出口语化的魅力。

融入法。融入法就是把口语合理而巧妙地融入全片。专题片《小叶书记》讲的是一名村官带领村民致富的故事。该片将一些口语化的语言融入到片中,让片子立马“活”了起来。在讲述主人公叶林为村里修好了路时,村民高兴地说:“我们再出门,最起码是‘下雨脚不湿,鞋底不沾泥’。”而当叶林为村里老人义务修房子时,老人感动地说:“我这个房子很老了,比我的岁数都大……”老人幽默诙谐的语言让人们在感动于叶书记的事迹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村民的真实,口语的融入运用为片子加了分。

点缀法。解说中时不时运用一些乡谚、歇后语和一些大家较熟知的地方“土话”,往往能起到梅花间隔般的点缀作用。专题片《分红》讲的是安徽省凤阳县东陵村新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第三次分红大会的事,其中有这么一句解说词:“过去是穿鞋露脚趾头,穿衣露花花肘(肩膀)。”这样的解说词点缀到片中,观众不禁心里一乐,感觉听着顺耳又生动。专题片《猪倌书记》讲的是安徽省定远县池河镇养猪协会会长田广友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奔小康的历程,在描述田广友和乡亲关系的时候,解说词这样描述:“每当快过年的时候,田广友总是邀请村民‘打猪幌’(到自己的家里吃新鲜猪肉)。”方言的妙用使观众欣赏得津津有味。

对比法。当出镜人物在片中进行语言交流时,如果对话人物具有不同的身份,那么语言风格也一定是不同的,很容易出现一人说着“相对文雅”的普通话、另一人却在说口语化特征极为明显的方言的场面,这种方言与普通话的对比表现出了一定的“冲突性”和“戏剧性”。有时,这样两种情绪的变化和说话节奏的快慢还能强化场景气氛,也能增强片子的趣味性。安徽省专题片《村官小孔》,讲述两委班子对刚到社区工作的孔小藤表示不信任,认为他还不了解本地情况时,是这么说的:“……你来的时候,脚踩生地,眼观生人……”“一个刚毕业的小伙子,能成什么大器……”紧接着,同期声解说道:“他暂时放弃了那颗青春躁动的心,开始帮村里整理起档案来。”两种语言风格形成鲜明对比,其中口语化的表述把村民的不信任表达得很到位,增强了片子的戏剧冲突效果。

慎避“雷区”有法度

口语化也是有些“雷区”的。在应用实践中,要避开这些“雷区”,这样才能让口语化真正发挥出提升表现力的作用。

注意与题材相和谐。解说词是否口语化,要看片子的题材是否需要。反映日常生活、普通人物、农村题材、市井题材的都可以采用口语化解说,但其他题材则要认真斟酌。试想一下,如果一部历史文献片过多地使用口语,就很难表现出“历史”的味道,而像是在“过家家”,你一句我一句,毫无历史的厚重感。专题片《求索》讲述的是全国优秀农民工樊明好的励志故事,主人公樊明好是农民工,是“普通的小人物”,片子题材相对市井化。这时解说词采用口语化:“没有一技之长想在城里混下去不容易,在城里混不下去再回到农村更没有面子。”这种口语表达是符合片子的需要的。

注意拿捏分寸,不应过于粗俗。口语化的特征是“俗”。这里的“俗”指的是“通俗”而非“庸俗”,因此口语化表现要有个底线,在引用乡谚、土语、歇后语、俗语时,要精挑细选,尽量选取那些光明向上的,不能选取那些低俗甚至恶俗的,这样才符合党教片宣传教育的目的。《分红》里所引用的“穿衣露花花肘(肩膀)”,就极为生动形象,而且也不庸俗。但如果改成“穿衣露屁股”,那就显得过于调侃不庄重,越过了口语化的底线。

注意口语的通俗性,不可太过冷僻。口语化解说词还有个特点,就是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很多生僻的方言放在更广的范围内来讲的话,大家可能是听不懂的。比如民间有句俗语:“村看村,户看户,邻居看借壁儿”。“借壁儿”是邻居的意思,属于北方方言,而南方大多数人都没有听过;查字典呢,又查不到。可想而知,如果这类相对冷僻的词应用到专题片中,怕是会有许多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

篇6

市中级法院现有女干警65人,占干警总数的38%。近年来,中院妇委会在中院机关党委的领导下,在市妇联的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加强组织建设,创新活动载体,带领全院女干警为推动法院工作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中院妇委会先后被评为市级、省级先进妇委会,3个庭室分别被评为省级、市级巾帼文明岗、妇女维权岗或青少年维权岗。

一、领导重视,为妇女工作开展创造有利的环境

中院党组历来重视妇委会工作,始终要求妇委会高起点、严标准,建好班子、带好队伍,并且明确纪检组长兼机关党委书记分管妇女工作。在院党组和机关党委的关怀指导下,妇委会将加强自身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一是抓班子建设。今年上半年改选了妇委会,调整充实了妇委会组成人员,选配政治部副主任兼任妇委会主任,4名委员中1名正科、1名副科,均为大学以上学历。二是抓建章立制。制定了《中院机关妇委会委员工作职责》、《中院机关妇委会委员联系工作责任制》、学习例会、请示报告、考核、提名等制度,对于规范妇委会工作,发挥妇委会作用给予了制度上的保障。三是抓工作落实。凡是经请示汇报、研究通过的妇委会工作,我们都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明确分工,落实责任,落实人员,保证每项活动有部署、有组织、有调度、有总结。妇委会一班人发挥表率作用,带头加强学习,带头参加竞争上岗,带头参加文体活动,充分发挥了骨干作用,树立了妇女干部的良好形象。

二、创新机制,大力加强妇女干部队伍建设

一是创新宣传教育机制,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先后开展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等活动,组织女干警认真学习沈浩、陈燕萍、戚恩雨等先进事迹,牢固树立了“公正、廉洁、为民”的司法核心价值观。二是创新业务培训机制,加强司法能力建设。积极创造学习条件,鼓励和支持女干警继续深造。近三年来,妇委会先后组织138人次参加了各类业务培训班,目前,拥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女干警53人,占女干警总数的81%,其中研究生15人,占23%。我们还通过庭审观摩、案例研讨和优秀裁判文书评选等活动,有力提高了女法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三是创新选拔任用机制,打造施展才华平台。中院党组和妇委会非常重视对女干部的选拔任用,通过选送上党校中青班培训、挂职锻炼、纳入后备干部进行重点培养教育等形式,把德才兼备的女干警选拔到关键岗位上,为她们施展才华提供舞台。目前,共有科级以上女干部21名,占女干警人数的32%。

三、发挥优势,全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审判是法院的主业。女法官在审判工作中有耐心、细心、柔和的优势,因此,我们因势利导,鼓励女法官发挥专长,在审判岗位建功立业。一是多办案、办好案,巾帼不让须眉。中院20名审判一线女法官加班加点,忘我工作,年均结案数占全院结案总数的40%以上,人均年结案达100多件,远远超过全省法院人均年结案70件的水平,平均每1.6天就要审理一起案件。不仅办案数量多,而且办案质量好。每年女法官审结的民事二审调撤率都在35%以上,做到了“定纷止争,案结事了”。二是注重人文关怀,情牵弱势群体。对涉及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侵权案件,妇委会都要求各业务庭启动“绿色诉讼通道”,从、立案、审理、判决,为他们提供快捷、便利的司法服务。对涉及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在刑一庭设立了少年审判合议庭,选任女副庭长担任审判长,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依法审理了一大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三是加强法制宣传,提高法制意识。每逢“三八”妇女节、“12.4法制宣传日”,女法官积极参加“送法进军营”、“送法进校园”等“五进”活动,开展法律宣传,提高了广大公民的法制意识。

四、真情关爱,增强妇委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