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发展战略范文
时间:2024-02-28 17:55: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小企业发展战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小企业,这是一个在上有国际跨国企业、国内大型企业,下有多如牛毛的个体工商业者挤压的夹缝中生存和发展的企业群体。中小企业大部分是民营和私营企业,相对于国有大型企业,他们规模小,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投融资能力脆弱,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实力差,在市场竞争中往往属于弱势地位。正确指导中小企业改革,大力扶持各中小企业发展,已成为当前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中小企业是我国改革发展难点的突破口,我国中小企业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与新世纪的发展要求相比,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所以在新竞争环境下,中小企业如何“扬长避短”,建立基于现实、面向未来的企业发展战略对中小企业来说尤为重要。
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开始重视对企业发展战略的建立,如果中小企业在战略目标的制定和执行中出现失误,则必然会导致中小企业发展受阻甚至将企业引致消亡,故此,企业发展战略的建立成为中小企业决胜未来的关键所在。
一、中小企业在使用战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资本市场空缺,融资渠道狭窄,发展资金困难
首先,由于中小企业上市公司和债券发行普遍受限制,证券市场上的资金很难流向中小企业。其次,随着财税体制、金融体制改革的大步迈进,政府资金由于只能解决生存问题而难以继续对中小企业扶持。再次,金融信贷资金由于金融监管与风险防范强化等担保体系破败、新的信用担保体系未建起来等多重因素影响,中小企业基本上得不到信贷资金支持。最后,由于政府对民间资金缺乏有效动员和筹集不力,加上中小企业的自身积累能力差,难以满足正常生产经营需要。
2、布局分散、结构不合理、产品质量和规模都达不到要求
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布局分散、结构趋同、专业化程度低、产品质量差、档次低、生产工艺落后、科技水平低、企业创新能力弱等致命弱点,这使许多中小企业生产经营难以正常运转。
3、企业制度陈旧,管理模式与管理手段不适应市场经济规范运作要求
首先,改制后的中小企业制度建设薄弱,人治代替法治,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残缺不全。其次,用人机制异化,领导上的家长制、职工构成的家族制、权力控制的血缘制日益严重。再次,管理手段原始化、简单化,电子商务、网络经济等现代管理手段与营销方式还只停留在理论宣传上,与现代市场经济运作方式相距甚远。
4、环境分析不到位,很难为发展战略制定提供依据
环境分析存在缺乏针对性和现实意义,对企业发展中政策层面及行业层面存在的机会与威胁把握不到位,很难为发展战略制定提供依据。并且缺乏对竞争对手的连锁反应对自身影响的认识。
5、战略工具的使用不当,影响发展战略的可行性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在制定其发展战略时,战略工具使用存在模式化、肤浅化的弊端。制定过程中,大多会采用相似性战略制定方法,参照行业内相关大企业制定战略中所使用的模板及工具,简单将自身要素载入有关模型,忽视战略模型的适用性,缺乏对相关模板及工具的整合与协调,使得依此模板制定出的战略缺乏可行性。
6、战略目标缺乏可行性,导致战略在具体执行中很难落地
由于中小企业在建立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存在环境分析不力,建立方法生搬硬套,极易导致战略目标缺乏可行性。中小企业在制定战略远景与定位时,经常赶时髦的潮流,时而强调多元化,时而强调国际化;往往会强调战略自身的系统性和逻辑性,而忽视企业自身的资源能力限制,导致目标过于宏大;由于战略目标制定时不切实际,缺乏相应的资源匹配、支撑体系、保障措施等,在具体执行中很难落地,难免流于空洞化、口号化的误区。
7、战略执行缺乏过程管理与考核约束,造成战略执行进展不快
由于认知上的缺位,大多数中小企业一旦战略报告出炉,继而落地执行就简单地认为该战略建立项目即告结束。在具体时间中,由于内外部环境要素的变化莫测,既定战略与环境发生不匹配的情形,往往会造成战略执行进展不快或很小,这样就必须采取纠正性措施进行战略调整,而这一点,往往会成为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建立过程中的管理盲点。
8、在制定战略时忽略市场的深化细分,影响发展战略的顺利执行
很多中小企业在刚刚创建的时候,忽略市场的深化细分,不知道自己的目标消费者是哪一个群体,甚至喊出这样的口号:“要让我们的产品进入中国的十三亿家庭”。很明显的,这些企业并没有对市场进行深化细分或者根本不懂什么叫市场深化细分。如果中小企业的市场细分工作做得不到位,会导致企业产品的相对质量以及相对市场份额的降低,这样影响企业产生较高的相对边际收益和较高的相对投资回报率。
二、中小企业走出战略困境的对策
只有企业的发展一步一个脚印,踏实而为,才能建成参天巨厦。如果只为了所谓的新装,而必将遭到世人的嘲笑,企业也会因不契合实际的目标,付出沉重的代价,甚至被市场淘汰。面对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他们的首要目标,仍然是生存。对于中小企业来讲,生存就是企业的战略目标。哪怕对于一些已经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业来讲,仍然是为了生存。因为相对于其他大型的企业来讲,仍然显得势单力薄。所以,中小企业的战略目标应该围绕着生存,更好的生存来制定战略规划。
针对上述战略上的困境,中小企业在建立发展战略的过程中要围绕着生存,围绕深入、客观的环境分析,制定出基于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战略,并通过高效执行,以超越竞争对手获得持续竞争力。
1、解决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中小企业要积极探索融资难的问题。一是中小企业可以通过产权交易中心进行股权质押融资和权益融资,包括技术转让、技术入股、股权转让和增资扩股等;二是捆绑发债,也称集合债,即把经营状况良好、成长能力较强的中小企业组合在一起,申请集合发债。三是中小企业还可以改进自己的经营管理,如改账户的分散管理为集中管理,这样做既可以增大自己在银行心目中的分量,也可以降低财务成本。
2、把握市场,建立竞争情报预警机制
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建立组织获取和反馈市场动态信息和情报的能力,通过对竞争环境和竞争对手的各要素的信息的搜集、处理、分析及利用,根据中小企业的宗旨和目标,在对自身的内部优势和薄弱环节、外部威胁和市场机会进行系统化分析基础上制定的。在建立竞争情报预警机制的基础上,在分析竞争对手的过程中,要强化对竞争对手连锁反应的分析。
3、整合创新,战略工具“本土化”
中小企业应该依据自身独特的战略思想,通过整合创新,将实现载体的本土化,将企业独特的战略思想结构化、逻辑化地表述出来,杜绝不考虑企业实际情况就对行业成功案例与先进经验盲目套用这一重大操作误区。
4、资源保障,兼顾科学性与可行性
中小企业在制定目标时,要强调自身能运用已占有的资源和可能占有的资源,以适应企业组织外部环境和内在条件的变化。要正确分析企业目前组织结构的优势与劣势,既要考虑战略的先进性,同时又要考虑中小企业自身战略实施的启动资源与能力,兼顾战略的可行性。
5、制度保障,建立、实施战略评估及考核机制
在实践中,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建立有效的战略评估与跟踪机制,评价业绩,监督竞争环境的变化,以进行适当的战略调整,从而保障企业战略目标实现。通过建立和实施战略全过程的、动态的、持续的评估及考核机制,检视战略基础、度量企业绩效、调整发展战略,确保战略系统有效地运行。
6、提高员工的各种能力
要提高员工正确做事的能力,将企业战略执行下去,企业的老板们首先就要和员工频繁的沟通探讨企业的战略,不断地向员工灌输战略的深层次含义,做到让他们真正理解了企业的战略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企业的目标究竟是什么。然后就是积极地对员工进行及时的培训。
7、要注意市场的深化细分
中小企业只要看准机会,立即“挤”占,将这些空隙组成联合销售网,必定会超过那些大圆圈市场。中小企业机动灵活、适应性较强的优势,将能够保证它们寻找到市场上的各种空隙,“钻进去”从而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对市场和消费者的深化细分,将中小企业的业务极其专业化,自然其竞争优势是相当强的。有效的市场细分可以提高产品的相对质量以及相对市场份额,这样使得产品具有较低的相对成本和较高的相对价格,进一步产生较高的相对边际收益,而在相对销售额也较高的前提下,公司便拥有较高的相对投资回报率。中小企业在起步发展阶段,在战略上,一定要注重市场的深化细分,明确目标消费者。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具有高度竞争优势,才可能成功。
8、要正确认识策略联盟的重要性
很多成功的企业,都是透过策略联盟的战略逐步走向成功的,而且是从配角开始做起。再有就是我们企业在策略联盟上不仅要注意与自己处于同一产业或相关产业的大企业的合作上,而且也要注意将自身并不精通的业务环节转包给其他企业以及技术合作上。因为从价值链的角度来看,世界上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没有一家会在所有的业务环节上都精通,都具有竞争优势,所以为了保持和强化核心业务,使企业更具竞争力,企业可以只保留最关键的核心业务环节,其他在本企业资源有限的约束下无法做到最好的环节,可将之外包出去,这样可以以更低的成本来换取更高的价值。所以,中小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的时候,一定要根据自己的优势资源,突出核心专长,保持市场竞争优势,针对特定的细分市场,透过策略联盟来把它做深做透。
【参考文献】
[1] 肖海林:企业战略管理概念、要径和工具[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 龚荒:企业战略管理:概念、方法与案例[M].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篇2
关键词:中小企业;SWOT分析;企业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F27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10)04-0141-0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不但成为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且在加快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市场化和国际化、改善经济结构和城乡关系、加快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中小企业自身在规模、资金、技术、人力资本等方面与大型企业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生存与发展还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尤其是2008年下半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使大部分中小企业陷入了市场极度萎缩的困境之中。针对这一状况,中小企业要在日趋激烈的国内国际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快发展,制定和实施好发展战略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甘肃省中小企业发展概况
近年来,甘肃省中小企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局面,已成为拉动甘肃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发展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总量大、发展快
截至2008年底,全省中小企业已达8.85万户,占全省企业总数的99%以上;完成增加值突破千亿元大关,占全省GDP的32.3%;上缴税金86.6亿元,占全省大口径财政收入的18.4%。全省中小企业提供了70%以上的新增就业岗位,承接了50%以上的农村劳动力转移 [1]。2009年,甘肃省中小企业在缓解金融危机冲击的同时保持了较快发展,其中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发展到1 865户,较2008年新增57户;前11月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完成增加值454.7亿元,同比增长7.3%[2]。由以上数据可看出,甘肃省中小企业总量规模已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成为全省国民经济发展中一支重要力量。
(二)分布面广、门类齐全
在工业40个大类中,甘肃省中小企业涉及了38个大类。分布面广、行业门类齐全。全省中小企业行业分布较广的同时又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食品、机械、冶金、轻工、电力、石化、建材和有色行业,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户数的16.2%、13.83%、12.0%、9.95%,、9.84%、9.79%、8.24%和5.03%[3]。
(三)劳动密集型特征明显
甘肃省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特征非常显著,80%以上的中小企业分布在农副产品加工、服装、皮革、纺织、小煤窑、小化工、小冶金等劳动密集型的行业中。近几年来,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及民营科技企业虽有一定发展但所占比重不足10%。
(四)非公有制占据主体
2007年,甘肃省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省GDP的35%,非公有制中小企业有8.1万家,占全省中小企业总数的97.3%;拥有工业资产总额651.4亿元,占全省中小企业资产总额的56.7%;工业增加值338亿元,占全省中小企业的52.7%[4]。可见,非公有制中小企业在全省中小企业中的主导地位已日益凸现出来。
二、甘肃省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也称TOWS分析法)即态势分析法,经常被用于企业战略制定、竞争对手分析等场合。SWOT分别代表分析企业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因此,SWOT分析实际上是对企业内外部条件各方面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进而分析组织的优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的一种方法。本文即运用此方法对甘肃省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进行战略分析。
(一)优势分析
甘肃中小企业除了具有我国中小企业所普遍具有的经营机制灵活、生产管理成本低、新机制引入快、市场适应能力等优势外,还具有以下区域性特殊优势:
1.特殊资源的开发利用优势。
据2005年甘肃省统计局调查,甘肃中小企业在轻工业中的所占比例为43.15%,在轻工业中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占78.20%,在重工业所占比例为56.85%,其中采掘工业、原料工业占61.32%。可见,甘肃省地域辽阔,地理过渡性强,生态气候类型多样,生物资源丰富,所形成的蔬菜、果品、畜禽三大全省性主导型产业和马铃薯、中草药、草产业、制种、酿造原料、高原夏菜、肉牛、肉羊、奶产业、瘦肉型猪等十个区域性优势产业为甘肃中小企业的催生奠定了良好的资源产业基础。另外,甘肃省矿产资源丰富,素有中国“有色金属之乡”的美称,独特的矿产资源优势也为甘肃省中小企业提供了十分特殊的发展空间。
2.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优势。
甘肃省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据统计,截至2007年末,全省农业人口1 790万人,占全省总人口2 617万人的68.40%。农村劳动力1 096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在500万人左右,呈现出存量多、增量大、价格低廉的显著特点。况且,通过当地政府部门组织的基本劳动技能培训和企业岗位培训,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大大增强,劳动技能得到锻炼和提高,为甘肃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储备了良好的人力资源。
3. 产业优化升级的后发优势。
甘肃市场经济欠发达,中小企业主要集中在一些传统行业,产品产业链较短、经济效益不佳,极大地限制了其生存与竞争能力的提高。近年来,通过国家政策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和甘肃省高新技术产业政策对中小企业的大力扶持,甘肃中小企业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表现出了明显的后发优势。据调查,目前全省中小企业已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生物与医药制造、新材料、先进制造、新能源、现代农业等高新技术产业群体,在全省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中所占的比例逐年增加,并呈加快发展的良好趋势。
(二)劣势分析
与全国大多数中小企业一样,甘肃中小企业也存在着企业规模小、体制不健全、管理不规范、产品层次低及自主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资本筹集运营能力、市场开拓能力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等普遍劣势,除此之外还存在以下区域性发展劣势:
1.整体发展滞后。
首先,甘肃省自然条件恶劣、地形复杂、干旱少雨、地处西北内陆、交通不便,自然环境的相对封闭,再加经济欠发达、市场发育程度低、城乡二元结构特征明显和相对保守的思想意识,严重制约了甘肃中小企业的产生与发展。据统计,甘肃省每万人拥有中小企业34户,而北京是195户/万人,上海280户/万人,浙江500户/万人,全国平均83.3户/万人[5],甘肃不及全国平均水平的1/2。
2.产业层次较低、结构不合理。
据调查,甘肃省一半以上的中小企业分布在第二产业中,且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的、以高能耗的原材料粗加工为主的、劳动生产率相对较低且产品附加值不高的制造业中。近1/3的中小企业分布在第三产业中,但以传统产业为主,如批发零售、交通运输、餐饮等占近一半的份额,而新兴的服务行业所占比例不足10%。这就充分说明甘肃省中小企业整体素质不高、结构不甚合理。
3.规模小、能耗高。
2009年,甘肃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中小工业企业共有1 865户,占全省8.08万户中小企业的2.3% ,这表明甘肃中小工业企业总体水平还很低,相当一部分企业生产工艺落后、生产设备陈旧、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由表1可以看出2008甘肃省单位GDP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单位GDP电耗三项指标基本上都达到了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而其中大部分都是由于中小企业的能耗较高所造成的。
4.创新能力差、产品结构单一、竞争力弱。
由于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甘肃省大多数中小企业不具备产品开发与创新能力,产品品种单一、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弱,存在着“老、少、低”现象。“老”是指设备老、品种老、样式老;“少”是指名牌产品少、花色品种少、新特产品少;“低”是指产品质量低、产品档次低、市场占有率低。
5.专业人才缺乏、管理水平低。
市场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中小企业寿命短、实力弱主要是缺乏专业人才,尤其缺乏高素质的技术人才、营销人才和企业家。中小企业由于工作环境差,工资待遇低,因此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够,以至企业职工素质普遍较低。据统计,2007年全省中小企业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职工比例为5%,具有中专及技校毕业文化程度职工比例为10%,而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位的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只有2.9%[1]。
6.信用不良、筹资能力差。
就甘肃省中小企业自身因素而言,企业规模小、内部管理不规范、财务制度不健全,难以满足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企业贷款业务的条件;其次,企业经营者普遍信用观念淡薄,欠息、逃债、赖债等失信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了中小企业整体信用不良,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贷款意愿性不强;另外,由于中小企业缺少足够的抵押资产,寻求担保困难,导致了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贷款潜在的风险较高,也降低了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
(三)机会分析
1. 国家推出扩大内需政策的出台。
为应对当前国际国内的严峻形势,中央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了扩大内需的十项政策措施。这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必将给甘肃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带来巨大的动力。其中与中小企业密切相关的政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这一措施为中小企业成本降低、技术改造、产品创新预留了资金空间;二是政策鼓励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将促使甘肃加大承接产业转移力度,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三是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这一措施为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为中小企业长期稳定融资提供了政策保障。
2.新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即将实施。
2010年1月份是西部大开发十周年,国家目前已制定新的政策,以进一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2009年6月国务院新闻办正式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以“关中”和“天水”两个地区为中心,培育西部新的增长极。根据《规划》,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战略定位除了“全国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战略高地”外,还将打造成为全国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全国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基地和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6]。关中―天水经济区加快发展无疑对整个甘肃地区经济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对甘肃产业优化调整和布局方面也将产生积极影响。因此,西部大开发推动下的甘肃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必将给全省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3.省内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强。
2009年6月4日通过了《甘肃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自2009年8月1日起施行。《条例》从资金支持、创业扶持、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社会服务、权益保护等方面对甘肃省中小企业做出了相应的规定,对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维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另外,全省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也为甘肃中小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例如,目前全省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已发展到661个,其中省级以上服务机构31个,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管理咨询等方面的服务,78家信用担保机构累计为4 500多家中小企业提供了130亿元[7] 的担保贷款。
(四)威胁分析
1.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
甘肃省地处西北内陆,外向型经济不发达,对国外市场的依存度低,虽然受世界金融危机的直接冲击较小,但伴随金融危机而来的国际外部市场需求严重萎缩、贸易保护主义加剧、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及国内通胀预期下的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上涨、国家银根收紧等不利因素,依然会对原本实力弱小的甘肃中小企业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2.国内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带来的压力。
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今后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是继续落实“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抑制部分产能过剩行业发展,同时启动16个重大科技专项,加快推进自主创新,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走低碳经济之路。因此,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提升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能力的必然选择。甘肃中小企业产业层次低,主要集中分布在劳动密集型和能耗较高的第二产业之中,第三产业发展滞后,随着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政策的大力实施,必将使相当一部分生产工艺落后、设备陈旧、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的中小企业被淘汰出局,这将给甘肃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不小的挑战与压力。
3.出口转内销、同业间竞争加剧。
次贷危机使美国消费者的消费能力迅速萎缩,消费者信心指数下降,作为中国商品最重要的出口国之一,美国经济下滑和消费萎缩直接导致中国出口企业订单减少。数量庞大的中国出口依赖型中小企业被迫“出口转内销”,挤占国内消费需求市场,这也使得本来产业结构单一、产品质量不高,市场竞争力较弱的甘肃中小企业“内外受压”,同行间竞争更加激烈,导致行业平均利润下降,经济效益下滑,企业家信心指数下降。
四、加快甘肃省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按照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公司(总体)战略、竞争(经营)战略与职能(部门)战略一起构成了企业的战略体系。企业发展战略属于公司(总体)战略的一种类型。但对业务单一和组织结构不太复杂的中小企业,公司战略和经营战略是合二为一的,在此不再细分。对中小企业而言,正确地制定和实施好企业发展战略,主动应对环境变化,敏锐抓住各种机会,成功化解各种风险,才有可能做大做强,获得不断的成长和发展。
(一) 集中战略
甘肃中小企业资金、技术和管理能力等非常有限,不可能同时向多个领域扩张,所以必须要坚持集中化发展战略,把有限的资源聚焦在本企业最有优势的领域。例如,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的中小企业可围绕三大全省性主导型产业和十个区域性优势产业,着力推进精深加工业的发展,集中将其做大做强,实现集中化、规模化发展。
(二)生存互补战略
社会分工与协作为大企业摆脱“大而全”的生产体制带来可能。这在客观上增加了大企业对中小企业的依赖性,同时也为中小企业提供了长期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所以这种相互依赖关系被称为生存互补战略。甘肃省中小企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可选择依托兰州石化、金川公司、酒钢、吉利汽车等大型企业,走大、中、小企业相互配合,共同发展的路子,通过发展中小企业经济产业集聚区,加速提升中小企业自身素质。
(三)“找空白”战略
市场需求是不断变化的,中小企业应利用自身“船小好调头的优势”,培养敏锐的市场嗅觉寻找那些大企业尚未或不愿插足的行业,这样中小企业既可扩大市场占有率,又可扩大收益率。目前,甘肃省现代物流、通讯、房地产、社区服务、旅游、信息服务、技术支持等新兴行业发展尚不充分,中小企业可通过网络、报纸等媒介收集信息,关注国内外相关行业的发展,寻找市场空白,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战略。
(四)差异化战略
差异化是将企业提供的产品标新立异,形成全产业内具有独特性的东西。差异化为客户提供更多的产品价值,降低客户对价格的敏感性,为企业带来利润的同时又降低行业竞争强度。差异化要求中小企业要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这种创新可以是实质性的创新开发,也可以是虚拟的创新,重要的是顾客能感觉到的创新。甘肃省中小企业要在充分利用独特的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在产品的质量、包装、营销渠道、售后服务等方面下大力气,努力使其上档次、上水平,切实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与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甘肃年鉴编委会.甘肃年鉴(2008)[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10.
[2]余艳兰.2010年新增57户规模以上中小企业[N].鑫报.2009-12-29.
[3]国福丽.中小企业遭遇就业“寒冬”:数量与质量的双重挑战[J].经济研究导刊,2009,(05).
[4]武毅等.甘肃省中小企业发展的历程及作用――经年改革开放暨中小企业发展三十周年[J].发展,2009,(02).
[5]吕晟君,赵佳.我省加大对中小企业扶持力度 支持金融机构开办中小企业银行[N].鑫报.2009-12-28.
[6]马英峰.新西部大开发政策正制定三大增长极引领新发展[N].经济参考报,2009-6-10.
[7]泽巴足省长在全省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会议上的讲话.中国中小企业甘肃网smegs.省略,2009-2-26.
[8]李惠蓉,赵小克.甘肃省中小企业规模分析[J].山东纺织经济,2009,(06).
[9]甘肃省2010年中小企业工作要点.中国中小企业甘肃网smegs.省略,2010-01-12.
[10]孟钊兰等.甘肃省中小企业产业结构分析[J].兰州大学学报,2007,(04).
[11]杨伟.甘肃中小企业融资障碍及对策研究[J].企业家天地,2008,(02).
[12]马建民.浅析甘肃中小企业发展的突破口[J].甘肃科技,2009,(19).
篇3
关键词:中小企业 发展战略 对策
SWOT分析方法是一种战略分析法。S代表 strength(优势),W代表weakness(劣势),O代表opportunity(机会),T代表threat(威胁)。由于SWOT分析方法具有相当的科学性、有效性,从而被国内外许多大型企业运用于企业的经营与管理之中。同样SWOT分析方法对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科学的分析,以促进中小企业持续发展也显得尤其重要。下面笔者以温州中小企业为例展开分析。
一、用SWOT分析法对温州中小企业的具体分析
1.优势(Strengths)。首先,温州丰厚民资给企业带来融资便利的优势。改革开放温州人先富起来,民间资本数额巨大。据有关部门测算温州约有6000亿元民间资本。这些天量的资本中,相当部分被通过合伙经营、借贷、注册公司等形式流入了温州的中小企业之中,这种优势在全国其他地级市中是少有的。其次,天南地北的人脉渠道带来的优势。200万的温州人分布全国各地,50万温州人在海外经商生活,190多个温州商会联络着这近250万的游子,他们不仅把温州产品销售到世界各地,也是商机、技术的引进的纽带和桥梁。再次,是闻名全国的温商精神的优势。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主的科学决策,科学决策的背后是素质,素质的提升离不开美好理念的执着追求。广大温商们肯吃苦、肯拼搏,讲诚信的特质的的确确构成了温商的特有的精神面貌,这温商精神是企业发展中的难得的宝贵财富。
2.劣势(Weaknesses)。首先,是人才难招、难留的劣势。由于温州的生活成本高、教育资源匮乏等因素,导致高端人才流向大城市,一线技工人员,往往留在中西部。当前,一线技工越来越难招,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其次,企业经营成本偏高的劣势。人才难招难留,企业需要花更高的人力成本招人留人,而温州土地成本也高得离谱,工业用地价格是中西部的同类城市的好几倍。而温州不是交通枢纽城市,也不是资源型城市,从而带来物流成本高,原材料成本相比其他一些城市要高很多。另外,温州中小企业生产的产品主要是五金、服装、皮革、鞋帽等类。产品科技含量低,创新能力差,附加值较低的劣势的也非常明显。
3.机会(Opportunities)。首先,有市场准入放宽带来的机会。国家把原本民资难以进入的市场逐步放开了,如公路、港口、桥梁等公用事业,以及金融业中的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其次,有结构性减税等国家扶持产业带来的机会。国家当前扶持产业,如物流产业、文化产业、软件产业、信息产业、旅游服务产业等。对于大多数温州中小企业来说,这是一个难得的转型升级机会。
4.威胁(Threats)。首先,是企业之间竞争带来的威胁。温州中小企业数量极多,达10万多家。中小企业投资小、门槛低,带出来的是盲目跟风,陷入小企业与小企业之间你死我活无序的残酷竞争。另一方面是,中小企业面临与大型企业的竞争,跨国公司、大型集团公司在资金技术人才上占有绝对的优势,大鱼吃小鱼的战争,令众多中小企业的生存危在旦夕。其次,欧美经济仍没有走出困境,使我国外贸出口需求依然疲软,而温州中小企业的产品主要是依赖出口,出口大幅度下降很明显的导致企业产能过剩、产品滞销。
二、温州的中小企业应采取的若干对策
1.发挥优势。首先,充分利用民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发生在近年的“跑路事件” 是个别,“民间借贷风波”是暂时的,温州中小企业总体态势还是良好。温州中小企业应善于利用温州成为全国金融改革试验区,带来的向民间融资的便利性机遇,迎势而上。其次,温州中小企业应充分发挥世界温州人的人脉资源,促进企业做强做大。充分利用这个世界温州人的大平台,让自己产品快速销出去 企业的业务走出去,技术信息引进来。还有,中小企业主应传承发扬可贵的温商精神 。中小企业面正临着凤凰涅盘,浴火中重生。无疑温商精神为中小企业不屈不挠再创辉煌,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2.转化劣势。首先,中小企业可以考虑在技术力量雄厚的城市设立企业技术总部。比如在的上海、北京、西安等人才大城市设立研发中心,依靠技改,努力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其次,新建或转移生产基地。企业可以考虑在中西部建立生产基地,解决企业在本地生产中劳力成本偏高、工人难招、难留、物流费用较高等问题。
3.把握机会。首先,中小企业应把握国家对企业实行非禁即入的政策,重点把握金融业大市场,中小企业可以向温州红蜻蜓公司等企业学习,直接入股商业银行,成为商业银行的股东。或参考温州的奥康集团等公司的做法直接参与设立村镇银行。其次,中小企业应清楚国家的政策导向,谋篇布局新未来。国家扶植的,又是处于蓝海竞争状态的行业,中小企业结合自身的条件,可以考虑转型或跨行业多元化发展。
4.迎接挑战。首先,挖掘农村乡镇市场潜力。中小企业要重视这一潜在的大市场的开发,这对企业去库存化,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是不错的办法。其次,中小企业即要重视电商业务,也要重视新兴市场的开发。欧美需求低迷,那就尝试开拓东南亚、甚至非洲市场。最后,中小企业要精确市场定位:进行市场细分、走差异化产品之路,避免与大型企业正面交锋。
参考文献:
[1]唐东方.战略规划三部曲之方法、实务、案例[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3
篇4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健全与完善和成功地加入WTO,我国工业市场结构正在发生一场演进,这种结构演进以市场引导为主要手段,带有以下几种趋向。
工业市场结构中的垄断因素会大大减少。根据国家的部署和“十五大”关于企业改革的“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战略思路,国有经济从非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的竞争性领域逐渐退出:对于产品没有市场,长期亏损,扭亏无望和资源枯竭的企业实行关闭;对于产品有市场但负担过重,经营困难的企业,通过兼并、联合等形式进行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盘活存量资产。同时鼓励中小工业企业进入该领域,使得这些领域成为中小工业企业的孵化器,使市场集中度水平大大降低。
产权市场、资金市场日益建立与完善,工业企业间的兼并、合并、资产重组、破产机制也将日益健全。这样做势必产生企业优胜劣汰的结果,有利于在中国大地生长出一批规模经济起点高、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新企业集团和跨国公司,并会从一定程度上提高该行业的市场集中度水平;另一方面,也会促使广大中小工业企业通过技术开发、改造、提高自身实力。
产业组织规模结构逐渐趋于合理。政府通过实施合理的产业组织政策和利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对经济生活,市场活动进行宏观调控、引导、调整和干预,使我国的市场结构会出现该集中的集中,该分散的分散,该垄断的实行一定程度的垄断,该自由竞争的则自由竞争。产业组织规模形成该大规模的,该高市场集中度的集中度足够高,该分散的则足够分散和小,该大中小规模结合则规模足够大的则合理结合的局面。这样既利用了规模经济效应,又激发了产业内部活力。为此,政府规范厂商行为,防止过度竞争和不正当竞争,维护市场竞争的秩序,同时通过各种手段在一些行业设置必要的进入壁垒,限制不符合要求的企业进入市场。
工业市场结构的演进对中小工业企业发展的影响
工业市场结构的演进,会对中小工业企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应当指出,这种演进是我国市场结构的一种良性变迁。有利于中小工业企业能动地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需要,促使中小工业企业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有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有利于我国企业提高竞争力,实现中国经济与国际经济的接轨和在WTO下的国家产业安全。同时,这种市场结构的演进,有利于中小工业企业自身发展,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由于减少了垄断行业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垄断因素,加上中小工业企业经营灵活,沉没成本低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使得中小工业企业在改变经营方向和拓展市场空间等方面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中小工业企业可以根据市场变化,灵活选择自己的投资方向和规模,以提高投资回报率。另一方面,这种市场结构的演进也为中小工业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外在环境。市场结构分散与集中并存,企业规模大中小合理搭配,政府合理产业组织政策的实施,会使我国的市场环境变得更加公正、公平、合理、有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大企业利用自身的垄断因素和规模生产的优势,挤占中小企业的发展空间;中国加入了WTO以后,使我国的中小工业企业能够更好的走出国门,享受世界多边贸易体系的好处,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诚然,我国的市场结构的演进也给中小工业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挑战,如果中小工业企业不能适应这种挑战,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策略,将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自身的发展。
中小工业企业面临着国内大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双重合围。大企业利用其自身的规模经济优势,一体化经营低交易成本和多角化经营的低风险性来挤占中小工业企业的市场空间;外资企业则利用先进技术、雄厚的资金、多样的营销手段和现代的管理制度等方面的优势,对中小工业企业形成更大范围的冲击,给中小企业发展带来困难,甚至使中小工业企业濒临破产的境地。正是这两种形式企业的合围,使得中小工业企业发展面临困难。
内部问题更加凸现。我国大部分的中小工业企业在技术上比较落后,管理相对混乱,资金和人才比较短缺,市场营销手段单一,商务谈判技巧较差等题。随着市场演进的深入,这些问题在日臻发达的市场环境下成为中小工业企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如果中小工业企业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面临着经济效益下滑,经营亏损,甚至会有随时被市场淘汰的危险。
中小企业加快发展的途径选择
正是这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使得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有了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促使我国的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扬长避短,逐步走向快速,健康,成熟的发展道路。其途径有:
深化内部改革,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充分发挥产权的激励与约束功能,形成合理的、多重制衡的企业法人治理机构,改变经营上的低机会成本原则,重视市场研发工作,转变企业的经营机制,更新企业的管理理念。在发展方式上走集约化增长之路。加大科技含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的破坏,获得政府的支持。中小企业尽量利用新技术革命的成果,用先进的生产力组装改造企业,提高创新能力,开发出一批符合现代科技发展方向的新产品,具有不可替代的特色产品,以取得竞争上的优势;在营销策略上,改变过去的推销或销售、甚至是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观念,实行营销、社会营销、绿色营销的正确观念,注重市场工作的开展,构建完善的市场营销体系,把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获得政府的支持和消费者的信任,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从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和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下生存、发展、壮大。
与地方经济相结合,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和要素的优势,因地制宜,从企业自身产品和本地实际出发,走一条“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之路。地方资源和要素等方面的优势,中小企业应该利用,灵活地决定自己的生产规模和生产方向。这样,在利于企业本身发展的同时,也有利于地方经济发展和解决地方就业,从而带动地方的整体发展。
实行战略集中的策略是中小工业企业的生存之道。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唯有将稀缺的资源集中起来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中小工业企业应将自己有限的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集中起来,以形成自己独特的优势;同时企业之间要优势互补,通过合理的方式组成企业簇群,发挥整体优势。单个的中小企业在与大企业及外资企业的竞争中可能处于相对劣势,但中小工业企业通过建立产业簇群的方式,簇群内各企业相互联合,在生产、技术进步等方面互相帮助,在市场信息获得上互通有无,从而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取得类似大企业的规模优势,同时可以将小批量、小规模的灵活生产和大批量、大规模的规模生产有机结合,既利用了专业分工的高效率,又利用了规模经济的规模优势,不仅提高了单个企业的实力,而且促进了整体进步。
与大企业建立合理的产业分工与协作的关系,作为大企业的一个生产环节或销售环节而存在。利用大企业抗御市场风险的优势,来降低自己的经营风险,加之利用自身专业化生产的优势,实现生存与发展。
篇5
1我国对于中小企业的定义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中小企业定义是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法所设立的能够满足社会需求、提供就业机会、符合国家政策、具备一定的生产经营规模的中小型的企业形式,企业产权包括各种所有权。随着时代的发展,为了更好地界定中小企业的内涵,国家认定排除行业人数差别的因素影响外,资产总额在四亿元以下的,或者是销售金额在三亿元以下的企业都可以认定为中小企业。
2我国中小企业的经济地位
实际上,在全球最优秀的公司名单上并不全是国际上知名的大企业和大集团,更多的是一些少为人知的中小型企业。这些鲜为人知的企业以默默无闻的方式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着源源不绝的动力和活力,在各自的领域上占据着全球市场规模的一半以上的份额,对整个国际市场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国也存在着大量的中小型企业,虽然在日常的市场经营过程中规模较小、默默无闻,但是其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经济促进作用丝毫不逊色于知名大企业,比如,深圳的一些手工企业、义乌的小商品企业、广东的许多城镇企业都在各自的行业领域内对整个国民经济发挥着支撑性的作用。许多企业成立不到十年,就已经占据了我国专业领域市场份额的60%以上,年销售额也高达数亿元,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将普通的产品打造成为领先于世界的高水准产品,不仅活化了国内市场,更拓宽了国际市场,吸引了大批的国际客户,带来了促进我国经济腾飞的新动力。与此同时,这些中小型企业也承担着我国的大批人力资源使用责任。许多企业拥有数百名员工,为这些员工提供了良好的生活保障,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3我国中小企业经营现状分析
3.1优势分析
进入到改革开放后,我国的中小企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促进就业的重要支撑力量。我国中小企业在竞争中具备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资源占有绝对的优势,劳动力丰富和地域辽阔,导致了生产成本较低,各类生产要素投入较低,使得产品价格在市场上更具价格优势,进而使中小企业创业和发展都较为容易的优势。二是机制和规模存在优势。我国中小企业规模小、机制灵活,可以根据市场变化进行迅速地调整,因此经营十分灵活。三是生存空间大。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因此市场十分大,中小企业能够选择的经营空间和项目也多种多样,便于生产经营,尤其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市场需求和产业结构调整共同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
3.2劣势分析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中小企业的生存也变得越发艰难起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劣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其一,部分中小企业的产权制度并不合理。许多中小型企业实质上是私人的个人企业,并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的管理结构。其二,企业规模小,因而无法带来规模效应,促进产业链生产发展。其三,企业的创新能力较差。大多数中小企业仍然是以劳动密集型的企业来进行生产建设。导致之后的发展动能不足。其四,由于企业的发展创新能力不强,导致了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市场竞争只能依赖价格战,并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3.3外部环境给予的机会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党和国家逐渐意识到了对于中小型企业扶持工作的重要意义,因此加强了对于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为许多中小企业的发展和生存提供了巨大的发展希望。这些希望带来的机遇包括以下三方面:其一,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相关的促进法律,为中小企业的创业环境、融资环境、市场服务等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以政策为核心辅助中小企业的发展进步。其二,我国进入到世界贸易组织后也为中小企业的经营带来了巨大的机遇。WTO规则下使我国中小企业的市场准入变得更加公平公正,在金融服务和资本市场上,外资银行逐渐得到了人民币业务的经营权,使得中小型企业的融资渠道被大大拓宽,而且对于中小型高科技企业而言进入到世界贸易组织后更可以得到来自国外的融资机会,相关的税额也会下降,当这些高科技中小型企业在进购外国设备时,成本将被大大降低,进而提高这些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生产工艺,使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科技含量被大大增加。其三,市场经济的全球化将帮助中小企业更好地融入世界市场之中,为企业开拓市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3.4外部环境带来的压力
我国在市场经济建设上仍然处于发展中的阶段,这就导致了中小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需要面对诸多外部环境构成的威胁。具体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其一,政府的扶持政策没有真正落实到位,由于一些政府的管理体制还不健全,国家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规划和技术指导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一些新兴产业领域上的中小企业扶持政策也没有得到及时的出台,进而导致了这些中小企业丧失了成长发展的机遇。其二,一些非公有制企业歧视性的政策并没有得到完全的废除,使得中小企业在土地使用、资产调整、税收等方面仍然遭受着不公平的待遇。其三,中小企业仍然面临着融资困难的问题。银行普遍缺乏对于中小企业融资工作的重视,而且有的地方政府对于金融市场缺乏有力的监督管理,就会导致对于中小企业发展进行融资渠道的支持工作不到位的情况。其四,进入到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将不仅是国内的企业所带来的,更会直接面对来自世界各地的企业压力,这就导致了中小企业无论是在技术上和管理上,抑或是资金上都迎来了全新的挑战。
4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本质分析
20世纪90年代,由美国学者首次提出了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他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在集体中通过学习、组织以及协调不同的生产技术最终整合的与技术相关的能力。按照这一理念,学术界将核心竞争力认为是企业在技术开发的过程和市场经营的过程中所具备的独特优势。核心竞争力需要以企业的技术能力作为核心,通过战略决策、市场营销、技术生产、科学管理等方式整合形成企业获得持续发展优势的竞争实力,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种知识与资产相协调的关系,企业所具备的核心竞争力一般应该符合以下三点原则:
其一,具备延展性。企业的核心能力是企业拓展市场的基石。企业可以通过对核心能力的延展而创造出符合新的市场需要的新的产品,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市场潜能,这就意味着一项核心技术能力可以帮助企业在经营生产过程中获得绝对的竞争优势。比如苹果手机是建立在IOS系统上所具备的核心竞争力,不仅使其在核心业务上获得了持久的优势,在通信市场上、无线装备市场上以及计算机等领域上也获得了市场遥遥领先的地位。
其二,具备价值性。获得核心竞争力的最终目的是为消费者带来良好的使用价值,企业是否能够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稳定的发展优势,最终需要消费者来进行选择,这就导致了核心竞争力最终的目的是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必须使产品具备消费者认可的价值。
其三,具备独特性。核心竞争力真正的核心是指企业应该具备竞争对手所不具备的技术或知识产权,因此使企业获得更高层次的技术壁垒保护。当企业在核心竞争力构造的过程中,对于关键技术智能化所占的比例越高,其获得的核心竞争实力就越强,企业依靠核心竞争力能够获得的竞争优势就越长久。比如美国的可口可乐公司能够长时间在世界市场上立足不倒,正是由于其口味和价格是其他品牌无法比拟的,这就促使了可口可乐公司长期处在饮料行业中的领军地位。
5导致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的主要原因
对于我国中小企业目前存在的最为严重的发展限制问题,便是我国中小企业普遍缺乏核心竞争实力,主要表现在过于依赖劳动力生产、生产水平较低、企业规模较小、技术能力较差、创新实力不强、国际化程度不高、缺乏现代企业经营理念、不具备现代企业核心价值观等,这些都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的具体表现,导致这些现状出现的原因有以下两方面:
其一,过于激烈的外部竞争环境。现代企业的外部经营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导致了企业的竞争将越发激烈。许多企业为了争夺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不断升级,各类价格战、品牌战、服务战斗等,使企业的经济利润空间逐渐被压缩,企业的投资回报率整体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与此同时,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对于市场的发展走势和顾客的潜在需求的探索将越发困难,使得企业在进入到新的领域中,对于新的行业认知掌握将变得更为困难。
其二,企业的运行机制不够健全,我国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内部运行机制建设上都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极大地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一是中小企业缺乏科学的决策管理能力,大多数中小企业作为家族性的经营模式,在经营生产过程中管理能力很难得到有效的提升。二是中小型企业缺乏有效的创新实力。大部分企业都是在模仿中进行生产建设的,创新意识较差,而这也表现出我国相关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不强,很多企业所追求的并不是长期稳定的经营发展,而是追逐短期的经济效益,进而极大地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三是许多中小型企业缺乏可行的经营战略。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必须坚持构建核心竞争力才能够使其生产经营维持在良好的实力下进行发展。盲目的开展新的业务,在毫不了解的情况下涉足全新的产业,虽然达到了一定的经营广度,却很难实现服务的深度。因此就不具备能够战胜竞争对手的核心竞争力,最终导致企业非但不能够在新的领域内寻求新的发展机遇,反而会因新开发出的副业,拖累原有的主业,使整个企业经营失败。
6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策略
6.1构建起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发展,是企业的关键性战略资产,必须将核心竞争力的规划视为企业发展战略相等的高度。按照核心竞争力的价值观念,企业在进行战略管理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培育和发展使企业能够在市场竞争环境之下保持长期有利地位的核心竞争实力。所以,中小企业在进行核心竞争力的构建时,必须要站在整个行业发展的角度之上,乃至于整个国际环境市场建设之上,以长远的趋势和内部的竞争环境,有效的把握自己所处的行业地位,选择出符合自己未来发展需求的市场方向,以自己所具备的战略资源优势进行产品的生产,明确自己的发展战略,以此为基础将充分地发挥出企业的竞争优势,进而构建起核心竞争力。企业需要明白的是,在构建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就是构建与生产息息相关的技术知识和技能,应该有明确的技术性的特征,所以在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过程中,核心竞争力的最终根本便是技术的创新,没有技术上的飞跃和技高一筹,构建起的核心能力所带来的价值就会十分有限,在市场激烈的竞争环境下,随时都有被淘汰的可能。
6.2创造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价值链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实质是创造出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价值元素和独特元素,在技术的研发、产品的设计、经营性的服务和生产制造等各个环节,都应该明显的优于其他市场竞争对手,至少应该做到一两个环节上能够明显的超过竞争对手的实力,而且这种竞争优势也不易于被模仿和抄袭,进而才能够使企业在核心竞争力的支持下,为顾客带来最具价值的消费满足。一个中小型企业的竞争力最终是需要通过对消费者的价值链带来影响,为消费者创造价值,进而使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发生转变。在为消费者提供价值的过程中,中小型企业应该与顾客之间形成利益共享的共识,实现利益目的一致性,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应该坚持以消费者的角度出发,为消费者提供最大的利益满足,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为消费者带来新的消费欲望。这是一种全新的营销理念,在此理念的指引之下,中小型企业需要将传统的营销模式进行改变,在核心价值竞争力的构建过程中形成与消费者之间的利益共同体模式。
6.3创建学习型的企业组织
可以说,现在的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各行各业都深受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知识的更新迭代速度远超于过去,这就要求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必须保持着良好的学习习惯,获得比竞争对手更快的学习能力,才能够使企业获得源源不断的竞争优势。真正出色的企业应该能够赢得社会最大消费者的认可,并形成持续不断学习的能力。所以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必然离不开学习型企业建立的这一途径。通过学习才可以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持续的增强,进而形成企业的最大发展优势。企业建立起学习型的组织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开展:
其一,应该加强对于企业员工培训机制的建立。通过有效的培训制度或者是技术交流制度,帮助企业员工能够在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中获得新的知识和先进的技术。其二,定期组织集体性的学习,通过集体学习可以促进企业职工之间进行技术和经验交流,将一个人的知识与能力在企业整个团队内进行共享,实现了企业内的技术资源的整合,将整个组织内的技术和经验得到充分的积累,进而共同成就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仅如此,通过集体学习也能够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企业员工之间在集体学习的过程中会增进彼此的了解,加强团队合作,会逐渐形成企业发展的默契。学习型的企业往往会比其他企业更具有核心竞争力,往往也是因此而得来的。保持着持续的学习习惯,能够将各类新的知识和新的技术在整个企业集体内进行传播,并迅速地向新技术、新知识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6.4大力弘扬价值创新理念
中小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到规模化经营的重要意义,是要求企业必须保持良好的创新能力,通过不断的创新才有可能获得持续不断的市场竞争实力。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应该积极主动的适应全新的市场变化,通过价值的创新来满足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价值的创新就要通过创新的方式,以新的产品、新的技术、新的服务模式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这一过程中所需要进行的并不是战胜竞争对手,而是着眼于对于价值的创新,尽可能地为消费者创造出新的消费欲望,进而带来企业自身的经济价值。根据许多成功的中小企业发展案例,发现许多企业的成功与否,与企业的规模是没有必然联系的,反而是许多中小型企业可以依靠灵活的经营模式,创新性的经营策略,进而获得了本行业内取之不尽的市场价值。所以,中小企业必须要打破传统经营的思维桎梏,不要盲目地追求规模化的经营,而应该将发展的力度放在新价值的创新上,在满足顾客需求的同时,将实现市场的拓展,产品的创新。
篇6
[摘要]中小企业在当前的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在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却一直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和制约。中
>> 网络经济条件下中小企业的发展战略探析 后金融危机条件下的中小企业财务战略选择 探析新经济条件下中小企业的经营战略 对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发展战略选择的思考 金融危机条件下中小企业发展的机遇和路径 网络经济模式下中小企业的发展战略 经营环境因素影响下的中小企业发展战略规划 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小企业经营战略思考 开放条件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策略选择研究 浅谈互联网条件下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分析与选择 论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与发展方向选择 循环经济条件下中小涉煤企业发展战略分析 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目标选择 中国发展方式转变条件下的中小企业发展问题与对策 论有限合伙对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论有限合伙制度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中的优势 金融危机下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新型工业化背景下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对策 民营中小企业发展战略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初步核算情况.
[3]迈克尔·波(Michael E.Porter),竞争战略.(Competitive StrategyTechniques for Analyzing Industries and Competitors)[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10.
[4]伊戈尔·安索夫(H.IgorAnsoff)(著),邵冲(译).战略管理.(StrategicManagement)[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04.
[5]希尔(Charles W.L.Hill),琼斯(Gareth R.Jones),周长辉(著),孙忠(译).战略管理[M].中国市场出版社,2007-10.
篇7
【关键词】 中小企业 发展 战略选择
1. 我国中小企业的战略选择
其实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中国中小企业在国内市场中还存在着自身缺陷,若其想提高竞争力使企业有长足的发展,那么在现阶段就必须采用相应的发展战略,笔者认为以下几种主要战略值得我国中小企业探讨和选择。
1.1集中战略
企业若想在每个方向都具有竞争力是不可能的,特别是中小企业其实力较弱,具体表现在: 无法经营多种产品以分散风险; 难以形成规模性的生产和销售; 在研究开发能力、质量、技术、信誉以及市场营销方面都无法和大型企业相比。因此中小企业要学会运用市场聚焦策略,扬长避短,将有限力量集中到能够形成自身优势的领域和目标上来,在形成竞争优势后,乘胜而行,使企业在该目标区域内形成核心竞争力。
1.2互补战略
此种经济战略是根据中小企业自身力量薄弱,产品单一的特点制定的。由于大企业要借助社会分工与协作来摆脱“大而全”的生产体制,从而获取规模经济效益,这就增加了大企业对中小企业的依赖性,为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基础。中小企业可以通过接受一个或几个大企业的长期固定订货,与大企业建立紧密的分工协作关系。如日本的松下电器公司,与之合作的中小企业约有1200 多家,所需零部件的70% 以上都是由中小企业提供。因此,中小企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中、小企业之间所建立的相互补充、相互依赖、共同发展的关系。
1.3善于发现战略
对于企业来说,市场是其生存与发展的首要条件,没有了市场企业就等于失去了生命,但竞争的全球化和消费者需求周期的短期性使得新市场会不断的出现,也就不存在没有市场机会的问题,存在的只是市场机会是什么,如何找到它,当然这些也就成为了企业制定战略的出发点和目标。另外SONY 公司董事长盛田昭夫的“圆圈理论”认为,在无数的大圆圈( 指大企业占有的销售市场) 与小圆圈( 中小企业占有的销售市场) 之间,必然存在一些空隙即尚未被占领的市场。所以中小企业必须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将这些“空隙”寻找出来,看准机会立即“挤”占,将空隙组成联合销售网络,这样就既可扩大市场占有率,又可扩大收益率,最终就很可能会超过那些大圆圈市场。中小企业本身拥有机动灵活、适应性较强的特点,这些特点能够保证它们寻找到市场上的各种“空隙”并“钻进去”从而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例如我国山西南风集团的奇强洗衣粉,他的定位战略便是首先选择上海奥妙、美国宝洁和英国联合利华等大企业忽视的市场( 农村市场) ,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而发展成为全国第一。
1.4技术创新战略
技术创新可以提高企业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扩大市场需求,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与生命力。但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品技术含量普遍比较低,因此中小企业要想发展壮大,就必须进行技术创新。具体的做法可以包括: 加大投资力度开发新产品,加快产品更新换代,在科研开发方式上可以采取多种形式( 如借助该行业、该领域技术领先的国内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联合研究开发生产,也可以作为他们的试验生产基地,实现人才创造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等。
1.5差异化战略
差异化是指,企业自身提供的产品或服务( 如设计品牌形象、技术特点、客户服务、经销网络等) 要标新立异,具有独特性。坚持差异化战略可以使客户对品牌形成忠诚感,继而减小其对价格的敏感性,这样可以使中小企业避免与大企业发生正面冲突,从而获得更多的利润。但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无个性生产现象十分严重,这就造成了群体内部行业布局、产品结构严重失控,产品重合度极高,市场绝大部分供过于求的态势。据我国相关资料显示,在2009 年下半年全国800 多种主要商品中,供求基本平衡商品只有89 种。因此中小企业为保持在市场上的优势地位,采取差异化战略就成为了当务之急。中小企业提供具有独特价值的产品不仅可以轻松打败竞争对手获得溢价,还可以在周期性或季节性经济萧条时,拥有大量忠诚的客户,再加上很大一部中小分企业集中在技术含量低、生产工艺简单的行业,无力实施低成本战略,因而采取差异化战略是其明智之举。
2. 对我国中小企业现状的分析
2.1自身优势
我国中小企业自改革开放以来数量不断的增加,业已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直接推动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小企业的异军突起,必然有着自身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第一,资源丰富。我国地域辽阔,自然资源富足,材料配件价格低廉,劳动力充足,而中小企业又多属于劳动密集型,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这些就构成了其生产的产品成本低,售价低廉的优势。
第二,规模小、机制灵活。我国中小企业一般规模都不大,其机制也较为灵活,这就符合了市场细分、小额、快捷、及时化的要求,正在由于其规模小、机制灵活的特点,决定了其能够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迅速调整产品结构和经营方向的优势。
第三,生存空间大。由于我国市场空间较大,中小企业在区域性和产品特色方面的选择空间上具有很大的优势。
2.2自身劣势
虽然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环境中拥有优势,但是其自身的劣势才是阻碍企业发展的根本原因,具体包括: 第一,产权制度的不合理性。目前在我国登记注册为有限责任公司的中小企业,许多并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治理结构,实质上是个人业主企业。第二,企业规模不大甚至过小,因此难以形成规模效应。第三,缺乏技术创新能力。根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还属于半机械化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高技术企业不足10%,另外,由于中小企业在融资、税收以及土地使用等方面所获得的机会与优惠都无法与大企业相比,因此就造成了中小企业由于缺乏资金、人才、政策等支持,在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上,在技术创新上都处于劣势。第四,生产的产品竞争力不高。由于中小企业过度依赖频繁的价格战而不注重产品开发及产品质量,这就造成了其产品除了拥有价格优势外,不具备其他竞争优势的状况。
结语
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市场开放度不断增加,这给我国中小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并且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转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值得关注的重要内容。一方面,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不仅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为解决我国就业问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另一方面,中小企业也同样面临严峻的形势: 内有国有大型企业在国家财政支持下的强烈反击与市场争夺,外有来自国际的竞争压力。相比之下,中小企业没有大型企业的规模、人才队伍、资金实力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因此如何在新经济所赋予的机遇和挑战面前以战略性的眼光规划企业的长远发展,已成为中小企业当务之急所应思考的首要问题。
中小企业的发展关乎现在、影响未来,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他们都给予中小企业足够的重视和相关的政策支持,并将其提升到了战略高度,我国政府也不例外。但是面对经济的不断繁荣,市场的不断挑战,单靠政府支持是远远不够的,我国中小企业要抓住机遇,苦练内功,选择正确的发展战略,这样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蓬勃发展,最终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
参考文献:
[1]彼得·德鲁克,创新与企业家精神[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
[2]李文博,郑文哲,企业集成创新的动因、内涵及层面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 第9 期.
[3]卞祥林,中小企业如何制定发展战略[J],中国乡镇企业,2004(8).
篇8
[关键词]中小动漫企业 发展策略 动漫产业链 动漫品牌
近几年来,我国的动漫产业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发展十分迅速,据统计2007年我国动漫产业的直接产值就超过了200亿元。随着动漫产业规模的高速增长,我国动漫企业的数量和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提升,2007年我国与动漫相关的各类机构就达到了6400多家。动漫产业属于典型的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往往以中小企业居多,动漫企业也不例外,在我国众多的动漫企业中,中小企业所占的比例最大。我国的中小动漫企业数量众多,经营灵活,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就业的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在目前的市场竞争中,不少中小动漫企业却面临着经营困难、难以为继的局面,因此对我国中小动漫企业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正确的发展策略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我国中小动漫企业的现状和特征
我国的中小型动漫企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然而许多企业不久之后又销声匿迹,被市场淘汰。中小动漫企业的生存环境艰难,不少企业挣扎在生死线上,长此以往,必将影响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后劲。总结我国中小动漫企业的发展状况,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规模小、实力弱。中小企业往往规模小、实力弱,然而我国的中小动漫企业在方面的情况尤为严重。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动漫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企业的历史较短、积累较少,更重要的是我国缺乏动漫文化,动漫企业发展的环境不够完善,因而中小动漫企业难以获得迅速发展,增强实力。
2.主要集中在制作环节。从中小动漫企业所经营的业务来看,绝大多数企业从事的是动漫作品的外包制作,而从事动漫作品的原创、营销和衍生品的开发、销售业务的企业很少,呈现典型的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结构,即从事动漫产业链中游的制作业务的多,从事上游的原创和下游的营销业务的少。这种情况在我国大型动漫企业中也在一度存在,但近年来大型动漫企业已有意识地向动漫产业链的上游和下游延伸,而中小企业则仍主要从事中游的制作业务。
3.缺乏企业发展规划。大多数中小动漫企业没有发展规划,或者虽然有规划,但形同虚设。这些企业的高层管理者通常被眼前的企业生存问题所困扰,难以抽出身来对企业的发展前途和路径进行深刻分析和规划,常常在市场上随波逐流,忙于解决一个接一个的眼前困难,最终必然陷于困境。
4.产品总体质量不高。我国中小动漫企业在动漫作品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设备等方面与本土大型企业差距较大,与国外企业更是差距明显。而且中小动漫企业由于待遇较低,留不住人才,因此即使引进了较好的设备和技术,也缺乏足够的人才去运用,这造成了中小动漫企业生产的产品总体质量不高,甚至有不少粗制滥造。
二、我国中小动漫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的中小动漫企业由于先天存在着种种不足,在动漫市场的竞争中必然会遇到种种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共同对中小动漫企业的经营发展带来困扰。这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企业资金匮乏。除个别企业外,我国的动漫企业从整体上来看尚未找到合理的盈利模式,因此大多数企业处于亏损或微利状态,经营较为困难。然而大型动漫企业和中小动漫企业的困难程度是明显不同的,大型企业由于大股东实力雄厚,可以源源不断地向企业提供支撑,因而尚可以坚持下去,等待市场机会的转变;而中小企业则股东实力弱小,抗拒风险的能力很弱,企业经营不良的时间稍长一些,就难逃倒闭的命运。
2.动漫品牌缺乏。我国由于动漫产业起步较晚,水平有待提高,动漫企业普遍缺乏叫得响的品牌。目前我国动漫企业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一些本土的大型动漫企业开始投入资金、人力和物力,致力于塑造知名的动漫品牌。如果说本土大型动漫企业已经踏上打造著名动漫品牌的征程,那么中小企业则还未真正起步。中小动漫企业大多靠外包制作生存,没有自己的动漫品牌,即使有的企业打算进入原创和衍生品开发领域,也因为缺乏资金而望洋兴叹。更有的中小企业挖空心思生产出原创作品,却只是为了获奖从而得到政府补贴,根本远离了市场的真实需求,不但对品牌塑造毫无益处,反而浪费了宝贵的资源。
3.管理水平低下。我国中小动漫企业的管理水平普遍欠佳,缺乏创新意识和市场意识。不少企业由于常年从事外包制作业务,对市场需求的反应不够敏感,逐渐丧失了根据市场变化及时做出反应的能力。长此以往,这些企业会越来越远离市场,完全沦为外资企业的加工厂,不再在市场中捕捉机会发展壮大的能力。另外,由于不少企业内部管理不善,生产的质量和进程无法得到有效控制,生产出的产品良莠不齐,导致客户的抱怨和流失。
4.服务意识不足。我国中小动漫企业绝大多数是依靠为大型动漫企业提供外包生产和服务而生存的,然而这些企业不少缺乏服务意识,不能真正理解大客户的需求,对待客户的要求常常不能尽心尽力,甚至需要客户一而再,再而三的纠正自己的错误,给客户带来了不必要的损失。这些行为并非生产水平低下就可以解释的,其关键原因是缺乏服务意识,这会造成客户流失,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
5.高端人才缺乏。我国中小动漫企业由于长期从事外包制作业务,动慢制作人员较多,但缺乏原创、编剧、导演、管理、营销等人才,尤其是缺乏同时具备以上知识和技能,并通晓外语和国际规则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要靠人才,缺乏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已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短腿。
三、我国中小动漫企业的发展策略
1.探索成熟的盈利模式。本文认为,在现阶段我国中小动漫企业大多数由于实力较弱,资金缺乏,尤其是生存问题还未解决,因此不适合立即大规模进入原创和衍生品开发领域,而应该谨慎地寻找适合自己的盈利模式。在这个问题上可以采用先生存,后发展的企业发展战略,即先立足于当前的外包制作业务,将外包业务做大、做精,通过逐渐发展外包业务解决企业的基本生存问题,积累资金,锻炼队伍,掌握市场动态,在此基础上选择有利的时机,逐步稳妥地向动漫产业链的上游原创环节和下游衍生品环节进军,以获取更高的利润,为企业的发展积累更大的能量。
2.巧妙打造动漫品牌。动漫产业的发展具有其特殊规律,动慢品牌对于一个动漫企业而言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纵观美国和日本的著名动漫品牌,其成功都是建立在企业优秀的原创作品、著名的动漫大师、强势的宣传营销、高效的产业链合作的基础之上。这对于现阶段中国的中小动漫企业来说是无法做到的,那么是否中小动漫企业应放弃打造卓越的动漫品牌呢?当然不是,对于任何动漫企业而言动漫品牌都是其生命,只是我国的中小动漫企业需要运用更大的智慧,更加巧妙地去打造自己的卓越品牌。我国的中小动漫企业在进行外包制作业务时,应努力选择国内外优秀的、有发展前途的大型动漫企业作为自己的客户,为其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不断提升自己的水平,与这些大型动漫企业共同发展,这样随着这些大型动漫企业的品牌效应不断扩大,为之服务的中小企业也能够借势扩大自身的品牌影响,塑造良好的动漫品牌。
3.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对于任何一个企业而言,卓越的管理水平都是其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我国的中小动漫企业管理水平低下,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应根据中小动漫企业的内部和外部具体情况,制定合理可行的企业发展目标,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激励制度,并加强企业的执行力,对这些制度不折不扣地执行。需要指出的是,中小企业大多处于创业初期,其管理制度应避免过繁过细,而注重简单易行,然而制度一旦制定,则应坚决执行,以维护制度的威信。对于一些过时的制度,则应及时改变或废止,尤其是当效率与制度发生冲突的时候,应效率优先,这样才能够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4.增强企业服务意识。我国中小动漫企业大多数都依靠为大型动漫企业提供外包产品和服务而生存,这就需要加强对这些大型动漫企业的服务意识。要经常、主动地与为之服务的大型动漫企业加强沟通,了解这些客户的需求,多为客户着想。必要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甚至可以参加大型动漫企业的内部会议,以更加及时、深刻地了解客户的需求。只有加强服务意识,才能够主动了解市场,向大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的服务,从而将自己与大客户紧紧地绑在一起,与大客户共同发展。
5.大力培养动漫人才。要想增加企业盈利,打造卓越品牌,提高管理水平,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对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量必然会大大增加,因此公司应加大人才的吸引和培养力度。鉴于我国大多数中小动漫企业目前盈利困难,因而不适合一味采用高薪高薪聘请,而应该将企业的薪酬定位于业内中等或中等稍微偏上的水平,而主要通过向员工提供发展平台、培训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甚至未来期权来吸引、留住优秀人才,努力做到事业留人、情感留人,兼顾待遇留人。在企业干部选拔机制上,则采取内部培养和外部招聘双管齐下的方法,但应适当向内部人员倾斜。
总之,我国的中小动漫企业占据了动漫企业总量的大多数,它们的发展确实面临着种种问题,有的甚至处于相当困难的境地。然而这些中小企业不应丧失信心,而应该看到我国的动漫市场增长迅速,政府和社会各界对于动漫产业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中国的动漫产业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只要我国的中小动漫企业能够认真分析企业内外的状况,提高自身的业务和管理水平,选择合适的大型动漫企业建立长期关系以共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建立自己的卓越的动漫品牌,就一定能够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将企业做大作强。
参考文献:
[1]丁伟. 2008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报告[M].合肥:时代传媒公司、安徽美术出版社,2009.23.
[2]史征.动漫产业链构建与创新[J].呼和浩特:北方经济(综合版).2008,(2):40-41.
[3]戴志望,林红.国内动漫产业发展及对厦门的启示[J].厦门:厦门科技,2008,(2):31-33.
篇9
关键词:中小型 房地产开发企业 特点 发展战略
为了提高自身竞争优势,大型房地产开发企业大都实施了严格的战略管理。中小型房地产开发企业由于规模的限制,许多大型企业采用的战略管理方式和技术不适应于中小企业。因此,有人说中小型房地产开发企业没有、也不需要战略管理。其实不然,无论企业多小,在经营的过程中都要有战略管理的影子,只是我们不能拿大型开发企业的战略管理过程来审视中小型开发企业的战略管理。中小型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战略制定、实施往往是一个非正式的、不明确的隐性战略。
1.中小型房地产开发企业战略管理的特点
1.1战略制定的被动性
1.2决策信息的局限性
1.3战略决策的个性化
1.4战略计划的短期化
1.5战略影响的有限性
2.中小型房地产开发企业发展战略的选择
2.1目标集中化战略。目标集中化战略是指企业主攻某个特定的顾客群、某产品链的一个细分区段或某一个地区市场,以便能以更高的效率、更好的效果为某一特定目标服务。
2.1.1专业化经营。在市场衰退时,中小型房地产开发商应“有所为,有所不为”,缩小经营范围,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到自己最擅长的业务上来,逐步构筑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2.1.2分类评估和处理项目。在市场衰退期间,中小房地产开发商应对自己所有的项目,包括开发完、开发中和拟开发的项目进行分析和评估,然后分类处理,收缩阵线。
2.1.3控制项目数量。为了控制风险,中小开发商的项目不宜太多,以三个左右为佳,并且三个项目在时间上要形成梯次,最好是一个项目正在开发,另一个在办理前期手续准备开工,还有一个项目在进行可行性分析。
2.2差异化战略
2.2.1经营差异化:市场细分原则下的“缝隙经营”策略。中小型房地产开发企业在确定经营方向时,要努力避开行业内大企业、大公司所关注的热点项目,选择他们易于忽视而又有一定经济效益的小型“缝隙”产品,充分发挥自己灵活性好和适应性强的优势,拾遗补缺,填补市场需求的不足。
2.2.2产品差异化:精品战略之路。中小型房地产开发企业要通过走精品战略之路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提高产品的美誉度和知名度,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在市场竞争白热化阶段,设计理念创新、生活方式引领、服务内涵挖掘,将使得产品更富有个性化色彩,成为市场瞩目的精品。
2.2.3项目开发差异策略:确定适合自己开发的房地产项目。中小型房地开发产企业应注重对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的研究,通过对市场进行细分,选择出产品将来可能面向的消费对象,从而确保自己开发的房产能够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中小型房地产开发企业应主攻某个特殊的顾客群、某产品线的一个细分区域或某一地区市场,力求低成本、差异化开发。
2.2.4区域差异策略:定位上以进入三、四级城市为主。在现阶段,在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区域,云集了许多大型房地产开发企业,且市场竞争相当激烈。在这种情况下,中小型房地产开发企业可以选择转战三、四级中小城市。
2.3联盟战略。所谓房地产开发企业联盟战略是指两个以上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出于对市场的预期目标和企业自身总体经营目标的意愿,采取一种长期性联合与合作的经营行为方式。
2.3.1战略联盟的选取方式
第一、相互持股投资合作联盟。战略联盟有利于防止过度的低水平市场竞争,降低经营风险,有利于国内中小型房地产开发企业的长期发展。这种联盟类型意味着吸收一个或更多的合作者入股,而不需要组建新的合法实体,通常用于关系风险较高而运行风险较低时。
第二、合资企业。合资双方投资成立独立的实体进行合作项目的开发。当关系风险和运行风险较低时,合资企业是合作者偏爱的结构,但这种联盟成立之后便极大地增加了运行风险并有导致联盟失败的威胁。首先,合资企业需要额外的投资使其运作,增大了成本;其次,如果联盟不得不终止,合资企业中的大部分投资将不能轻易收回;最后,管理费用高。不仅共有的所有权牺牲了企业的战略柔性,而且组织文化的差异将导致制定决策和执行上产生较大阻力。
第三、功能性协议合作联盟。属松散型的联盟,协议基础上的联盟完全依赖于诚信、声誉和独立企业的自愿合作,企业之间仅限于生产协作或专业化分工,没有资金和技术等的往来,企业之间约束力不强。二者在认同共同投资理念的基础上实现客户资源共享。不包括任何股份和所有权的转移,应付运行风险非常有效,但不适合于关系风险。这种联盟具有更好的弹性,容易重组、更改和终止,合作者容易退出。
2.3.2战略联盟具体实施路径
第一、土地――资金合作联盟。在现实中,往往是拥有土地的中小型房地产开发企业没有资金进行开发,因此,可以采取土地――资金联盟的方式,你拥有资金,我提供土地,双方合作开发,解决各自所需。
第二、区域整体开发联盟。同一片区域的不同开发商以战略协定的方式搞联合开发。当前,各地政府在土地出让上为了达到统一规划、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规模效益,不论是在新区建设还是旧城改造上,往往是大面积土地的整体出让,零星小地块的出让越来越少,一般中小企业难以单独承受,联合开发是必然之选。
第三、以品牌为基础的联盟。品牌联盟既可以是与知名房地产开发企业之间的合作,也可以是与相关的其他行业知名企业合作。通过借助联盟方在行业内或某一区域内的品牌效应,迅速提升自身的品牌知名度。
第四、以价值链为基础的联盟。房地产开发企业可以从强化价值链的目的出发,联合有竞争力的规划设计机构、物业管理企业、广告宣传机构、建材供应商、装修企业甚至家电、家具企业等组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战略联盟。这样可大大降低中间成本,提高效率,增加消费者价值,使联盟各方获得收益。
要想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中小型房地产开发企业必须制定一个比较缜密的发展战略,只有这样才能拓宽融资渠道,加强竞争优势,使企业可持续发展。
篇10
一、中小建筑企业的划分与界定
众所周知,中小建筑企业和其他中小企业一样,是相对于大企业而定的,但究竟什么是中小建筑企业,以怎样的标准来划分,则是十分困难和复杂的事情,各个国家、各个时期都有其不同的划分标准。迄今为止,世界各国对中小建筑企业还没有统一的标准。
1.中小企业的划分。中小企业的划分是随着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而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1999年,我国对《大中小型工业企业划分标准》进行了修改,对建设业企业仍划分为四个等级制,统一按施工总值、资产总额和营业收入的多少归类,主要的考察指标是施工总值、资产总额。参照一些国家的标准及各类企业占企业总数的比重,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大型企业的标准为:年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均在5亿元以上,其中,特大型企业的标准为年施工值和资产总额均在50亿元以上;中型企业的标准为年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均在5000万元以上;其余为小企业。
2.中小建筑企业的界定。中小建筑企业是一种企业规模形态的概念。一方面它有决定自身本质内在的规定性,另一方面也有量的界线。前者属于内涵的范畴,后者则是外延的表象。中小建筑企业的内涵就是最能反映中小企业本质特征的理论表述,主要从定性的方面来看。其内涵可以通过独立的产权经营、拥有的市场份额比重较小、承担工程项目规模较小、管理跨度小、缺少定型的内部职能及专业管理职能部门等来界定。中小建筑企业的外延,实质上是企业规模的数量界线。对于企业规模的划分,一般采用“3要素法”,即以从业人员、实收资本、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的经营额的多少来确定企业规模。在3要素中,少数国家3项都用或只用其中的项,多数国家采用其中的两项。但几乎都比较重视从业人数这个要素。美国2()世纪50年代,将建筑业中小企业的从业人数规定为250人以下,以后又进行多次调整,规定不超过1000人;德国规定建筑行业雇员在50人以下,营业额不超过20万马克的为中小企业。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对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是不相同的,在我国也没有相关的法律和规范对中小企业进行界定,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二、中小建筑企业竞争力分析
对于我国中小建筑企业来讲,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普遍要低于国外同行,甚至是毫无竞争力。通过中小建筑企业的发展历程来看,其自身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1)内在综合机制不顺,竞争力不足;(2)管理水平低下,管理模式滞后;(3)技术应用层次不高,技术含量较低;(4)国际经营承包经验欠缺,相应人才不足;(5)习惯于寻找保护,竞争意识淡薄。因此,中小建筑企业如果不进行自我改进、自我完善,将难以与国外企业抗衡。如果上述问题得不到尽快解决,我国的中小建筑企业将面临难以想象的后果。
当然,我国中小建筑企业也有一些比较优势,首先是建筑企业从管理到施工的人力资源成本较低,有利于中小建筑企业在竞争中获得低成本运行的价格优势;其次是我国经济现阶段趋于稳定增长时期,国家继续鼓励基础行业投资以及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建筑市场会持续增长,中小建筑企业具备进一步发展的市场空间;此外,在国内市场中,我国中小建筑企业拥有信息、语言沟通等得天独厚的条件。
三、中小建筑企业战略发展对策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及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外部的环境越来越复杂,企业经营、发展的难度空前加大。为了生存和发展,加强对中小建筑企业发展战略的研究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中小建筑企业要以企业的现状和将来为切入点,正确分析和把握企业的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资源,明确企业发展的机会和威胁,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充分发挥好自身的比较竞争优势、避免自身劣势,选择合适的战略对策进行实施,并且在实施的过程中要加强控制和调整。中小建筑企业在实施发展战略对策时,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要进行规范性的公司制改革。从中小建筑企业的实际出发选择改制形式,一方面建立多种所有制形式的股份制企业,按产权关系逐级建立企业经营决策失误追究机制,推行国有资本绩效考核评价制度;另一方面,将企业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在制度上和机制上真正结合起来,切实实现适应国际化竞争的企业内部运作机制。
2,重视技术的开发和引进,加大科技进步的力度。主要是加强中小建筑企业与研究机构及大专院校的联合,建立有效的科研转化体系。围绕提高工程质量,降低项目成本,在施工及设计项目上要进行创新,创新是建筑企业不断增强比较优势竞争力的保证。要加大应用“四新”的力度,即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为了赶上国际先进水平,应加快设备的更新与改造,并引进国外的先进设备,将技术服务、合作承包等作为国际引进的重点。
例如德国菲利普霍尔茨曼公司为适应当今严格的环境标准,兼并了一些环保企业,形成了“三废”处理的专门技术和工艺,独辟了建筑行业的“节能与环境技术”这一大经营领域,提升了企业在国际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3.不断加强中小建筑企业与国外承包商的合作。在合作的过程中,加快人才的培养,使他们迅速适应国外承包的经营模式。尽快从承包方式、融资渠道、管理程序等方面与国际承包商相对接,学习和研究他们的先进管理经验,熟悉竞争规则,增强紧迫感,提高竞争力。以便尽快构筑出适应国际竞争环境的中国中小建筑企业的企业架构。
4.加快构建适应国际竞争要求的企业经营管理体系。在改制、改组过程中,应与现代管理模式的建立相结合,包括建立国际通行的质量管理体系、环保管理体系及安全管理体系,并以这三大体系为核心有机的构建出协调运作的建筑企业的现代管理模式。特别应改进项目施工和管理的方式,以项目的集约经营确保企业的竞争实力。
5.加快实施中小建筑企业的专业化改组与改造,营造不同层次的经营竞争实体。应尽快把一些层次较低的企业改组成按施工或设计等要求而形成的专业化企业。在有条件的中型建筑企业中,选择和支持成立少数具有总承包型的企业作为抵御国外竞争的主要手段。同时,分层分阶段的优化社会生产要素,以专业化协作促进生产方式和生产观念的变革,增强国内中小建筑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
6.注重资本运作,特别是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中小建筑企业要生存发展,基础是资本。建筑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其一是资金密集型,建筑企业是高投入的产业,更需要资本的支持。特别是加入WTO组织,国际建筑市场的竞争是经济实力的竞争,中小建筑企业来说更要加强资本的运作能力,提高自身的经济实力。
7加强风险控制与管理,提高中小建筑企业效益。加强风险管理是研究风险发生规律和风险控制技术的科学,通过风险识别、风险量化、风险的分析与评估、风险规避与决策等过程,合理的使用多种管理方法、技术手段,对项目活动涉及的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与控制,保证中小建筑企业可持续的发展。
8.注重人力资源建设,创建学习型组织。根据马斯洛对人类需求的四个层次划分,企业的管理者可以有针对性地提供满足各类人员需求的条件,以避免相关人员的流失。另外,也可以在企业内部或外部为其提供学习机会,为他们创造愉快的工作环境,尤其是对于高级管理者和技术人员这些流动性较强的人员更应该给创造学习的机会、提供发展的空间。一方面满足其对矢口识的渴望、提高自身素质;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使人们珍惜现有的机会,以积极态度投入到工作中来,发挥出每个人的创造性,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共谋企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