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会计准则范文
时间:2024-02-28 17:39: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民营企业会计准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民营上市企业公司;盈余管理;治理意见
一、前言
伴随着我国市场化经济不断深入性建设,民营企业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前景,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重要部分。民营企业在经营建设到一定规模之后,大部分都会选择上市的方式,完成对资源配置的工作,拓宽自身经营建设规模。但是民营上市企业公司在发展建设过程中,治理方面问题越加严重,在经济效益获得方面能力也是较为低下。
二、民营上市企业公司盈余管理的主要形式
1.利用会计准则的弹性进行盈余管理
随着我国最新的企业会计准则颁布实施后,我国会计准则体系趋于更加完善。在最新颁布的会计准则内,会计准则所具有的弹性更加显著。例如,会计准则能够根据企业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进而保证与企业经营建设相吻合。但是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内还存在一定空白区域,所以企业在对于会计准则学习过程中,更有利于民营上市企业公司能够通过会计准则,提高自身盈余管理水平。
2.改变交易确认的时点
企业现阶段会计准则在落实过程中,基础就是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在落实过程中,能够为项目的制定与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民营上市企业公司在经营盈余治理过程中,可以通过更改交易确认时间的方式,延长经济效益收入或者是延长经济效益确定之间的方式,提高自身所能够获得经济效益,同时也能够应用经济效益降低的方式。
3.提前确认收入
提前确认收入应该是民营上市企业公司现阶段在盈余管理过程中最常应用的一种手段。例如,民营上市企业公司在对于经济收入审核过程中,在对发票信息审核上面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这种方式实际上与会计准则之间存在一定差异,但是现阶段会计准则对于这种行为无法进行限制。
三、民营上市企业公司盈余管理的治理意见
1.完善企业会计准则,缩小盈余管理空间
民营企业想要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首先就需要提升企业现阶段所应用的会计准则落实水平,民营上市企业公司盈余管理主要由会计准则弹性所产生。按照我国最新颁布的会计准则制度,民营上市企业公司在盈余管理过程中,应该对于我国经济环境及会计整体环境进行考虑,与国家会计准则发展趋势相同,这样能够有利于企业盈余管理工作进行提高。
2.公允价值应用范围的扩大
新企业会计准则新添加了公允价值,同时对其进行了一定说明。公允价值所针对的对象为金融工具与投资性房地产,对于对象所具有的债务进行重组。公允价值在计量之前,需要具有完善的数据信息,这样才能够保证最后所确认的公允价值精确可信,公允价值合理性运用,信息相关性与稳定性也会显著提升,在这个过程中最为关键性的就是按会计准则进行公允性价值的确定,公允价值与企业盈余管理效益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关联。与此同时,民营上市企业公司盈余管理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有关监管部门无法及时对于有关信息进行获取,监管手段及方法的欠缺,有利于企业管理人员利用公允价值,开展盈余管理工作。
3.借款费用允许资本化的范围增大
新企业会计准则对于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范围进行了进一步的拓宽,会计准则在落实过程中所具有的随意性显著提升。民营上市企业公司在经营建设过程中,能够利用利息支出资本化与传统利息,开展盈余性管理工作。民营企业通过有关手段,能够让借款利息支出进行资本化转移,降低企业在经营建设过程中所需要的成本,提高民营上市企业公司绩效水平。在新企业会计准则应用内,不仅仅包含固定资产,还包含储存性资产与预定资产。在这种情况之下,民营企业在经营建设过程中,所需要涉及到的借款费用允许资本化范围逐渐增加,企业在对经济效益管理时,还需要对之前所涉及到的资本化范围进行重新审核,进而对民营上市企业公司经营建设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途径。
4.项目研发对应支出的使用
在新企业会计准则内,企业在对于项目落实过程中,需要按照时点划分为研究支出与开发支出,其中研究支出具有典型费用化特征,开发支出具有典型资本化特征。但是现在会计准则对于研究支出与开发支出有关制度制定上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同时研发阶段较为繁琐,这样也就造成规划标准在制定过程上也存在一定差异。这就需要民营上市企业公司按照自身经营建设情况,进行经营发展趋势分析。在这个过程中并不排除民营上市企业公司在盈余管理上面所具有的随意性。
四、结论
民营上市企业公司在资本化市场内并不具备十分显著的优势,这就需要民营上市企业公司在治理过程中不断进行完善。提高,自身经营建设结构体系,最大程度发挥出民营上市企业公司所具有的优势。本文在对于民营上市企业公司治理措施分析研究中,以盈余管理作为研究对象,还存在一定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李海燕.安徽省民营上市公司治理风险评价研究[J].滁州学院学报,2014,01:28-31.
[2]王鹏程,李建标.利益相关者治理能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吗[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4,12:96-106.
篇2
关键词 会计信息化 质量 分析 建议
前言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是信息社会对企业财务信息管理提出的一个新要求,是企业会计顺应信息化浪潮所做出的必要举措。它是网络环境下企业领导者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有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解决会计电算化存在的“孤岛”现象,提高会计管理决策能力和企业管理水平。纵观20多年来我国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虽然信息系统的功能不断增强,应用也越来越普及,尤其是大、中型企业目前已程度不同地实现了会计信息化,应用了核算型会计软件,但从总体来看,我国会计信息化还处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 我国会计信息质量不高的原因分析
1.1企业产权制度不明晰,形成信息小对称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两者在经济上的联系表砚为一种契约关系。由于两者间的利益不一致,从而形成了信息小对称问题,从事经济活动的一方为最大限度的增加自身的利益,会做出小利于另一方的行动;更可能会利用另一方信息的缺乏,而使对方不利,从而使市场交易过程偏离信息缺乏方的愿望。而企业所有者最关心的是投入资本的安全性和收益性,总希望从企业获得真实的会计信息,并据此客观评价企业的经营成果,正确估计其财务状况,以利于未来投资决策;另外,还希望能够控制会计政策向维护所有者方面倾斜。会计信息的重要作用之一是反映经营者的经营业绩,而经营者的努力程度很难预测,这就使经营者有可能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左右会计信息的生成,他们更看重的是短期经济效益给自己带来的利益,而不会关心企业长远发展,采取与所有者期望相反的会计政策,使会计信息失真。
1.2会计准则、制度和会计政策有可选择性
由于各企业具体情况不一,准则只能对企业的工作提出具体原则和规范,不可能尽善尽美,这样对同一会计事项的处理就会有多种备选的会计处理方法,如企业对存货采用不同的计价方,对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会有不同的影响,究竟何种方法才算“如实反映”?此外会计准则的制定颁布常落后于会计实践的发展和经济行为的创新。当新情况、新领域、主行业出现时,很难找到长期行效的会计准则作为会计操作的依据,使会计处理“无法可依”。
1.3民营企业主在观念上有偏差
无论是民营企业还是非民营企业,企业家是个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因素。同样,民营企业主也是保证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因素。现实中民营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关键是民营企业主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观念上的偏差所造成的:一是他们将企业法人资产视为个人资产。二是他们将会计作为机器设备一样的工具对待。产生这两种观念偏差的根本原因是民营企业的经营权与所有权二合为一且高度集中,尤其是在一些小民营企业中,投资者就是经营者,权力高度集中,又没有监督,就必然导致滥用,导致民营企业主产生错误观念,认为企业资产是企业管理层甚至是所有者的,企业资产可以任意处置,算账是企业主的事,会计应按自己的需要记账,会计工作可以随意支配,与机器设备没有大的区别。受此影响,会计信息失真也就不足为奇了。
1.4内部管理制度缺失
要保证民营企业会计信息质量,需要依靠建立健全与民营企业经营特点、管理要求相适应内部管理制度。它包括内部牵制制度、稽核制度、定额管理制度、计量验收制度、财务清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等,而实际情况是约有30%的民营企业缺乏完整、科学、合理的内部管理制度,70%的民营企业虽有内部管理制度,但其中能认真有效执行的也只有32%。由于民营企业缺乏完整、科学、合理的内部管理制度,或虽有内部管理制度,但从未认真执行过,出现资产体外循环,会计事项不按会计准则和制度处理,造成企业账面虚亏实盈或虚盈实亏;向不同的政府部门(财政、税务、工商等)提供不同的财务报表;隐瞒重大会计事项和会计信息等现象。
1.5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高
会计人员是会计活动的主体,会计信息是会计人员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与计景中生成的,因而免不了对客观经济活动的一些不确定性因素进行估计、判断与推理,不同素质的会计人员进们的估计、判断与推出往往导致不同的结果,一些素质较差的会计人员即使遵循了会计准则,但由于其认识水平的局限习惯内,不可避免地使计量出的会计数据脱离实际情况,使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信息的真实与有效在宏观调控、微观管理及促进经济发展等方由都发挥着巨人作用,直接关系到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和国家的宏观决策是否合理有效。会计信息失真使管理层不能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就不可能制定出正确的产业政策和作出合理的经济布局;对企事业单位而言,经营失败和财务困境则可能是会计信息失真的直接后果;对于证券市场的投资者,则可能因为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造成难以承受的损失。
2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建议与措施
2.1优化会计外境,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发挥会计监督作用,确保会计工作为经济发展服务。国家应健全有关会计信息质量的管理法规,为加强会计信息质量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依据。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先进管理手段,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网络技术在会计中的应用,以及在网络和计算机这种新环境下的会计系统设计,也会提高财务信息的质量。
2.2加强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
内部控制体系是指各级管理部门有内部产生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基础上,采用的一系列具有控制功能的方法、措施、和程序,并进行规范化、标准化,而形成的控制体系。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仅仅是单位内部的管理工作,也体现出社会要求,因此,对于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内部会计控制和保证单位履行国家法规政策职责的控制等规范性的控制标准,应视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强制执行。总之,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应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入于:从宏观方面讲,要真正建立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健全监督制度,改革人事管理制度,加大执法力度,使企业、单位在法制的轨道上正常运营;从微观角度看,应加强单位内部制度的建设,强化内部监督。加强会计人员的管理和继续教育。
2.3进一步完善会计监督约束机制,强化执法力度。
建立以强化内部管理为中心的会计管理体系。加强内部控制、制定财务监察及内部稽核制度。完善企业内部会计制度,严恪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健全各种财产物资、财务收支的审批制度,为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奠定一个良好的会计基础;财政、税收、审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等政府职能部门要发挥职能作用,维护国家财经政策法规的严肃性;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机构的职能作用,健全社会监督体系,人力发展注册会计师审计事业,全由推行企业财务会计报表审计鉴证制度,凡未经审计鉴证的报表不具有法律效力。同时应加强对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监督,促使注册会计师努力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明确注册会计师对会计信息审查鉴证的法律责任,对不负责或违反职业道德的注册会计师要制定具体的处罚措施。
2.4加强会计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强化会计人员的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观念。会计人员应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在履行职责中遵纪守法,廉洁奉公,无论遇到何种情况,不丧失原则,不图谋私利。提高专业知识和技术业务素质。要抓好在职人员的后续教育,尤其近几年会计制度中增加新的内容较多,如无形资产、增值税的核算等给会计核算增加了一定难度。提高会计人员和审计人员的从业素质是提高我国会计信息质景的一个重要条件。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不仅是国家宏观管理需要,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企业要想闯出自己的路子,就必须注重会计信息质量,想方设法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认真了解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认清楚它的危害性,将对策时刻运用于会计工作中,只有这样,才能将会计信息正确运用于企业的决策过程,使企业在市场竞争的激流中立于不败之地。
篇3
[关键词]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会计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民营企业逐渐兴盛起来,是现代化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背景下,我国各民营企业自身内部的会计信息质量当中所拥有的问题更加显而易见地展现出来。我国民营企业会计人员偏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滞后,财务管理混乱,导致会计信息严重失真,文章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和民营企业的经营特点,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宝贵意见与相关措施,从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1 会计信息概念与特征
1.1 会计信息的概念定义
会计信息是通过审计人员针对初始会计数据进行处理和处理后产生的专业数据,不仅要符合我国会计准则和有关规定,还要求会计信息能够被更好地理解,这就对会计信息的处理具有更加严格的要求,从而做到有利于决策以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低质量的会计信息会使相关使用者与经济规律产生混淆,总而言之,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迅速发展,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越来越重要,这引起了相关的审计人员重视,因此,审计人员应该将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进行有机结合,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从而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1.2 会计信息质量的特征
会计信息具有记录性特点,能够帮助相关企业记录过去的数据信息,同时能够根据过去记录的相关信息来进行处理,从而推算出未来的趋势,具有可预测性。根据现实情况,会计信息能够为相关使用者提供信息依据,从而作出正确的决策,二级特征要求会计信息具有横向与纵向可比性;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限制、会计信息所赋予的利益或会计信息所获得的利益,必须高于其成本,其重要性要求会计信息必须意识到相关信息的有用性。
2 民营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影响因素
2.1 股东大会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股东是民营企业的投资者之一,在公司的发展中具有决策权。在股东大会上,公司的股东可以通过提出公司发展意见、公司经营理念、举手表决等形式影响着公司的发展,公司的发展也影响着股东个人的经济利益,因此,股东大会对会计信息质量有着非常巨大的影响。
2.2 监事会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在我国民营企业中,公司董事会与管理者具有非常高的地位与权利,而企业监事会也受到其权利的控制,因此,民营企业监事会的监督管理效果不是很明显。所以,在中国的民营企业中,监事会是一个没有实名制的组织,不能在企业中发挥作用。
2.3 董事会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在民营企业的管理中,董事会具有决策权,企业的相关财务报告需要经过董事会进行审批,只有通过举手表决才能报告。因此,董事会在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方面具有决定性作用,众所周知,当民营企业发生经济危机或者企业内部面临巨大问题考验时,通过董事会的商讨和决策往往能够解决问题,化危机为机遇,从而实现了企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而帮助管理委员会进行更加高效地管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而董事会和执行董事两个职位的整合,将影响企业的经济决策效率、信息交流和沟通效率以及监督机制的产生。两个职位的整合将导致企业内部监督机制的运作减少,不会导致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民营企业的董事会审计委员具有专业性和独立性,对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具有关键性影响。
3 提高民营企业会计信息的必要性
3.1 满足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要
在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进程中,经济决策起到了非常关键性作用。在民营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它们只能为管理者的正确决策提供坚实的基础,当审计师或机构提供足够的基于数据的会计信息时,做出合理可行的经济决策;因此,各企业必须全面重视起会计信息自身的质量和有效提高手段,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有效提高,不仅能够为企业提供准确合理的经济决策,还能够促进我国现代企业会计信息的合理运用及自身质量的不断提高,从而促进民营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更准确地反映企业和社会的实际经济状况。
3.2 提升民营企业经济效益
在民营企业运营和发展过程中,经济运行模式与完善的经济体制严重影响民营其经济发展。会计信息有效地反映了民营企业的财务情况,为企业的经济发展指导方向,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有利于企业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从而增加企业经济收入,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与此同时,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也促进了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建立,因此,要求企业开展内部监督审计,确保自身制度符合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
3.3 提高会计素质的需要
民营企业运营和发展中,经常有会计人员因为个人素质或者经济利益原因而弄虚作假,从而影响企业正常发展。因为会计人员的弄虚作假而导致企业管理难度增加,相关税务机构的管理措施不够完善,所以民营企业的审计师往往利用机会主义的手段制作虚假的会计报告,反映虚假的会计信息。
4 民营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提升的路径
4.1 建立健全外部法律体系
鉴于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导致信息质量低下,我国传统的会计法律法规具有不明确性,导致素质败坏人员有机可乘,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建立严密的法律法规,对会计从业人员和企业公司进行管控,从而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在定义不明确的情况下,通过不断调查,建立适合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会计制度。会计制度调整中国私营公司会计准则,然后强调会计制度的相关性和功能性,以确保私营公司的法律安全。
4.2 完善会计监管体系
现阶段民营企业的招聘都是公司内部管理者自行招纳,这种现象必然导致审计人员服从命令、服从管理,因此一些企业管理者考虑到自身利益,鼓励审计人员收集虚假会计信息会导致一些社会现象,比如会出现一些不良现象,为了防止这种现象恶化,政府应该有针对性地对会计人员进入公司的方式进行改革。同时,审计人员作为社会保障机构,长期未受到相应法律法规的规范,由于社会审计工作受到强烈的监督和审计影响,导致社会审计工作的流失,政府相关部门通过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对律师事务所进行管理和规范,不断完善会计招聘审核制度,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旨在能够消除这种不利因素。
4.3 提高会计工作者专业素质
审计人员必须严格规范自己,尊重职业道德,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从而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鉴于此,企业应建立对会计人员的定期审计制度,对其职业资格和综合素质,特别是职业道德进行更严格的审计;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在会计工作中引入财务会计软件,采用软件系统进行确认和计量,计算和处理企业的日常经济事项;只有不断规范企业会计的工作制度,提高从业者的职业素养,才能够保证会计工作者在工作中能够按照规范行事,进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民营企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5 结论
综上所述,近几年来,我国现代经济社会的不断高速发展为我国民营企业的稳定提升带来非常大的帮助,但各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自身也会拥有一定程度的问题,例如:会计信息质量无法得到全面的保证等现象先后显现出来。通过完善法律法规以及制定公司内部的规章制度,提高从业人员的道德品质与职业精神,才能够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实现企业经济利益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原因;现象;解决对策;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现象
企业会计是核算和监督企业的经营成本和费用,资金支出、收益,以分析企业经营的财务成果,达到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方式,提高经济效益目的的管理活动。会计核算的结果所反映的信息就是企业会计信息,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决策的有效性和合理性,但对于很多民营企业来说,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却是普遍存在,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原始凭证与实际经济活动不符。很多民营企业为了减少企业纳税的数目,刻意通过制作虚假凭证,人为增加成本、降低盈利金额,将非企业经营开支算进企业开支里面,以造成帐面亏损的假象。
(2)会计核算工作使用多套帐本和报表。很多民营企业为了一己私利,希望从多方面都能满足自身需求,在保持会计核算工作正常进行的前提下,建立多套会计账本和编制多份会计报表,在向税务部门上报时,为了减少纳税就上交一套亏损的帐本和报表;而在为提交给向银行时,为了取得更高的融资额度,则提交一套盈利的帐本和报表。
(3)中介机构评估、鉴证失真。部分中介机构为了与委托企业搞好关系,达到长期合作,取得更大的经济利益的目的,在对账本和报表进行评估和鉴证时往往因为委托企业的施压,而无法坚持以公平、公正的原则鉴证,得出的评价报告体现的内容自然是不真实的。
2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目前,部分民营企业的会计核算随意性比较大,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而产生出现会计失真的现象,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原因:
(1)对会计核算的认识度不足。由于民营企业管理者自身的素质参差不齐,导致对会计核算没有足够的认识,总是认为企业是自己所有,企业资产也就等于其个人财产,因此可以在会计核算上随意妄为,不按会计准则和要求进行,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任意通过利益的引诱使会计核算人员制作虚假的原始凭证,建立不真实的账本和报表。对会计核算的认识度不足,是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
(2)管理者被利益蒙蔽。管理者经营企业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取得最大的盈利。因此,很多企业管理者被利益冲昏头脑,为了取得更大的盈利而不择手段,认为企业的一切工作都是以盈利为最终目的,因此在会计核算时受利益的诱惑,超越道德底线,抓住法律和监督的漏洞,通过制作假账本、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或收买中介鉴证机构人员,在税务检查、银行融资等方面瞒天过海,以满足自己的一己私利。
(3)鉴证缺乏公平、公正。虽然我国对企业会计信息有相对完善的鉴证、评估等机制,设立了专门的中介鉴证机构,理应对企业提交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进行严格鉴证与评估,但受到市场整体的不良风气影响,再加上在违规处罚体系不健全,监督力度不足等因素下,鉴证人员面对长期业务合作的委托方在报酬上的巨大诱惑,往往因一时贪念而让委托方的会计信息顺利通过鉴证、评估,使中介鉴证机构没有发挥到其以公平、公正为原则的鉴证、评估作用。
(4)监督力度不足。国家对企业会计信息和中介鉴证机构都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进行监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企业和中介机构的违法违规的经济行为,但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往往偏低,加上相关部门的监督力度不足,使违法违规行为难以被发现,法律法规难以落实,导致有法难依。在相关法律法规中,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处罚程度最重的是《刑法》中的第161条:“依法负有信息披露义务的公司、企业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可见,就算是惩罚最重的相关法律显然也处罚力度不足。还有会计监督配套法规体系不完善,导致监督部门在对企业和中介鉴证机构进行监督时,即使发现违法违规行为,也因为法律强制力不足而只能听之任之。
3解决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对策和防范措施
3.1 加强会计相关人员的道德建设
会计人员在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后一般需要参加岗前培训,应该在岗前培训中设立会计职业道德的专门课程,注重培养会计相关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诚信意识,提升他们的敬业态度和职业责任心,使其不那么容易受到利益的引诱。进入岗位之后也要定期对会计相关人员进行教育和考察,教育课程以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和会计相关法律法规课程为主,为他们分析当前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原因、还有应承受的法律责任,帮助会计人员认清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重要性,促使他们在进行会计信息处理时更加自觉地按照会计核算准则进行,有助于规范建账和编制报表工作,以便降低外力干预企业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可能,从而达到有效提升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的目的。
3.2 建立健全会计监管制度
目前的会计监管制度由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依法执行,但这些部门在进行监督工作时没有职业责任感,监督工作普遍是流于形式,几乎没有实质性的检查监督。所以就留给不法商人巨大的监管漏洞,让他们有了制作和提交失真的会计信息的可乘之机。目前,税务、工商等部门能够共享企业信息的资料库,但他们对于企业信息的真实性却一概不负责。因此,我们要完善会计监管制度,制定出企业会计职业规则,建立严格、合理的会计核算制度,赋予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与其权力相匹配的责任和义务,监督工作必须严格按照法律法规严格进行,定期将监督工作的流程和成果上报,让企业的虚假会计信息无所遁形。
3.3 完善监督法律体系
进一步对《会计法》及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细化,遵守国际会计准则,借鉴国外相对完善的监督法律体系,进一步对我国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进行规范。要做到将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及时披露,严格相应的法律法规执行处罚,处罚力度要加大。凡是由企业经营者个人行为因素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应由企业经营者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除此之外,应该建立民事赔偿机制,以应对因企业会计信息失真而造成的损失,提高制作虚假会计信息的成本和风险。
4结束语
总而言之,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制约了企业自身的发展壮大,污染了市场经济的整体风气,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运作。本文根据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分析其原因并提出了对策措施,目的就是为消除会计信息失真提供帮助意见。我们在应对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上,应该从多角度、深层次地对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进行监督,加强对企业的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的道德教育,建立完善的监管和法律体系,务求在最大程度上提升社会整体的会计信息真实度。
参考文献:
[1]蒋采祥、吴爱娟.有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探讨[J].浙江统计,2004(2).
[2]曾淑萍.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及解决对策初探[J].商业经济,2005(2).
[3]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经济法[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篇5
合并财务报表是指反映母公司和其全部子公司形成的企业集团整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财务报表。在2006年前,我国没有制定合并财务报表的准则,实务中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是按照1995年财政部颁布的《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来进行报表合并的操作。由于该规定出台时,是我国刚刚开始全面进行会计改革,刚刚引进合并报表的概念,因此很多内容不十分完善。特别是其后10年中,我国的会计制度和准则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原有的暂行规定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合并报表的合并范围、子公司超额亏损、合营公司合并方式等等。这些情况都迫切地要求我国制定出新的合并财务报表的规范。
财政部为了规范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列报,在2006年制定和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告》。该准则以国际上目前通行的实体理论为基础,以控制为确定合并范围的依据,对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做出了比较全面的规范。从准则出台后的执行情况看,对我国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基本解决了我国现有公司结构情况下的报表合并的主要问题。但是笔者认为,该准则还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本文主要探讨在特殊情况下,合并报表范围的问题。
一、特殊目的实体对合并报表范围的影响
《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告》给出了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的定义:
第六条: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应当以控制为基础予以确定。控制,是指一个企业能够决定另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能据以另一个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获取利益的权力。
第七条:母公司直接或通过子公司间接拥有被投资单位半数以上的表决权,表明母公司能够控制被投资单位,应当将该被投资单位认定为子公司,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但是,有证据表明母公司不能控制被投资单位的除外。
第八条:母公司拥有被投资单位半数或以下的表决权,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视为母公司能够控制被投资单位,应当将该被投资单位认定为子公司,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但是,有证据表明母公司不能控制被投资单位的除外:
(1)通过与被投资单位其他投资者之间的协议,拥有被投资单位半数以上的表决权。
(2)根据公司章程或协议,有权决定被投资单位的财务和经营政策。
(3)有权任免被投资单位的董事会或类似机构的多数成员。
(4)在被投资单位的董事会或类似机构占多数表决权。
第九条:在确定能否控制被投资单位时,应当考虑企业和其他企业持有的被投资单位当期可转换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当期可执行的认股权证等潜在表决权因素。
第十条:母公司应当将其全部子公司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
这些规定与IAS(国际财务报告准则)27“合并和单独财务报表”相比,控制的概念基本一致。但是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引入了“特殊目的实体(SPE)”的概念。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常设解释委员会(SIC)解释公告第12号―特殊目的实体中规定:当企业实质上控制了―个特殊目的实体,应将该特殊目的实体纳入合并范围。
二、特殊目的公司内范围
国际会汁准则委员会常设解释委员会(SIC)解释公告第12号中指出:1.创立企业的目的可能是为了实现界定清楚的某个具体目标(例如,进行租赁,从事研究和开发活动,或者实现金融资产证券化)。这样的特殊目的实体可能采取公司、信托、合伙或非公司实体的形式。通常,特殊目的实体根据法律程序创立,这些法律程序对管理机构、受托人或管理人员就特殊目的实体经营活动的决策权施加严格的限制,有时是永久的限制。这些条款经常是这样的,指导特殊目的实体持续经营活动的政策不应由除创办者或发起者以外的其他人加以修订(也就是说,他们根据所谓的“自动驾驶”原则进行经营活动)。2.发起人(或创立特殊目的实体的公司)经常转让资产给特殊的实体,取得使用由特殊目的实体持有的资产权力,或向其提供劳务,而其他参与者(资本提供者)则可能提供资金给特殊目的实体。与特殊目的实体进行交易的公司(经常是创立者或发起人)可能在实质上控制特殊目的实体。
《国际会计准则第27号――合并财务报表和对子公司投资的会计》第12段同时也指出了可能导致控制的几种情形,即使一个公司拥有另一个公司表决权的一半或少于一半,也是如此。类似地,即使一个公司不拥有特殊目的实体权益或只拥有很少部分,也可能存在控制。在每一种情况下,在应用控制概念时要求对所有相关因素作出判断。
篇6
关键词:会计信息质量;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新会计准则;演变
一、 我国会计信息作用的演变历程
会计工作是经济、财政工作的重要基础,会计信息作为价值运动的一种客观表达,是整个会计行为系统的核心部分,其实质是各种利益关系的反映。低质量的会计信息将会降低经济效率,严重地影响和干扰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从某种意义上说,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是资本市场正常、有序运转的前提和基础。美国的安然事件等财务造假案例对本世纪初的美国经济带来了严重负面影响,我国资本市场曾相继爆发过银广夏、蓝田股份、ST科龙等财务造假案例,严重损害了投资者利益,影响了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时至今日,仍有部分知名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受到质疑,这说明提高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任重而道远。
我国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盈余的重要性日益增强,程小可(2004)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为1978年~1984年。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问题不严重,虽然企业的产值仍然是上级主管部门考核企业和企业经营者的重要指标,但利润表开始成为企业利润留成、利税分流等改革的主要工具,地位逐渐上升;我国的民营经济在国家经济中占比不高,而国有企业年度财务报表实行严格的财政审批制度。
第二阶段为1985年~1992年。民营企业蓬勃发展,国有企业积极推行改革,随着企业利益主体的凸显,会计信息质量问题日益严重,一些严重的危害上市公司投资者的行为层出不穷。这一阶段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专门为三资企业制定的会计制度上,资产计价和收入确认的原则已经向国际惯例靠拢。1985年颁布的《中外合资经营工业企业会计制度》采用了国际通用的会计等式、账户分类和报表体系,明确了产权和收入确认的“资本保全”观念;企业利润分为营业利润、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三部分;会计报表必须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但是对各类民营企业和大中型国企的关于会计工作的规范力度不够。
第三个阶段为1993年至今。1993年开始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和行业会计制度突破了所有制、部门和行业的界限,使包括会计盈余在内的会计信息的统一性和可比性得到加强,相关性也被视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之一,所得税作为费用项目而不是列为利润分配范围内。从监管方面看,在资本市场上,利润指标也是公司从招股上市到摘牌退市的全过程监管的重要乃至唯一指标。公司的上市、配股、停市和退市等监管条件主要是考核利润指标。从投资方看,投资者很关心资本的回收,短期行为严重,也过分在意企业利润这一指标;从对管理层激励考核机制上看,同样很重视利润指标的。因此导致了我国会计准则改革前以利润表为重心的状况,这说明我国还没有形成充分关注企业长期营利能力和财务状况的环境。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大多偏好利润指标,不能够识别不同质量的盈余信息,存在“功能锁定”现象,例如赵宇龙、王志台(1999)发现,我国证券市场只是机械地对名义EPS做出价格上的反应,不能辨别EPS中永久盈余成份的经济含义。
二、 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和新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会计信息质量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例如刘立国、杜莹(2003)发现,公司治理对会计信息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张军、王军只(2009)发现,内部控制审核可以降低操纵性应计项,从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因此要分析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的变化趋势需要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周建龙(2006)年指出,税收规制对会计信息质量也具有重要影响。考虑我国会计主管部门是财政部,财政部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对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遏制会计造假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会计准则作为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最重要技术因素之一,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较大,因此本文主要分析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和新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1. 会计信息质量抽查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1999年开始,财政部开始对全国的企业进行会计信息质量检查。1999年~2008年间,国家财政部门共进行了12次全国范围内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针对1998年~2007年的年度财务报表)和6次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共了16份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累计检查企事业单位44 580户,查出违规问题金额3 387亿元,处理处罚企事业单位13 562户,处理处罚会计师事务所757家,处罚注册会计师1 306人,依法查处了一大批重大会计造假案件。从财政部对会计信息质量抽查情况来看,每次检查总能揭示出一些重大的会计信息造假事件,说明我国会计信息质量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财政部连续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将检查和处理情况向社会公开曝光,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对会计造假起到了有效的震慑作用。郜进兴等(2009)对1999年以来财政部门开展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的回顾显示,每次会计信息质量检查都有重点的检查对象,都有相当的检查规模,都能够识别出大量违反会计、审计规范的行为和案件,并在相当范围内做出了处理和处罚。这表明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工作对促进落实会计准则和制度执行、维护和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对于打击会计造假行为、维护国家经济秩序、服务国家宏观调控等都取得了明显成效。
郜进兴等(2009)认为,总体来说,在检查工作的开展初期被检查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普遍比较低下,被检查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和遵守会计规范的意识比较薄弱。随着市场经济秩序的不断建立完善和检查工作的不断开展,被检查单位大都建立了比较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财务状况有所好转,会计信息质量总体上不断提高。
2. 新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财政部2006年2月15日正式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于2007年1月1日起开始在上市公司施行,从过去偏向工商企业的17项会计准则,扩展到横跨金融、保险、石油天然气、农业和生物资产等众多领域的39项会计准则,覆盖了各类企业的各项经济业务。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二章,第一次明确提出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修订后的基本准则提出了八个“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即可靠性、相关性、明晰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相比旧准则而言,删除了旧准则中关于会计核算工作一般原则的说明,修改为八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表明我国会计理论开始区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和会计核算原则的界限。
国内外的经验都表明,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普遍存在。新会计准则在公允价值、资产减值准备、债务重组等方面做出了较大的变动,总体而言,新会计准则提高了会计信息对信息使用者的决策相关性,但也可能降低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降低会计信息质量。突出体现在公允价值作为新会计准则的一大亮点,但在实务操作中面临一系列难题。
公允价值操作应用方面主要涉及计量方法问题和应用范围问题。公允价值的目的是寻求一种客观的使用价值,但与历史成本相比,必须通过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才能实现,这就给盈余管理提供了潜在的条件。考虑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公允价值的确定在现阶段存在较大的难度。新企业会计准则中明确了公允价值计量不仅适用于初始计量,还适用于后续计量。而后续计量大多是在没有交易的情况下进行的,公允价值的认定问题就更为困难。在实际工作中,只能大致估计或采取近似价值的操作,这些主观判断因素的存在,增加了公允价值的不确定性。新企业会计准则中没有很好地解决公允价值计量方法问题,相应的规定较为原则和模糊,造成会计人员虽然知道哪些具体业务需要进行公允价值计量,但是如何对其进行计量,由于缺乏操作性强的指引,会计人员无所适从,如对“活跃市场”、“市价”、“适当的折现率”等缺乏明确的规定,给实际的操作上带来了困难。在市场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有操纵利润、降低会计信息质量的嫌疑。公允价值的计量范围问题,新会计准则中已经做了较为明确的规定,总体来说,相比国外而言,我国应用公允价值还是比较谨慎的。新会计准则对金融工具、生物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易等采用公允价值,这增加了利润操纵的空间,由于资产、负债项目的公允价值将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全面收益,可以想象公允价值很可能成为盈余管理、调节利润的主要工具,如果没有相应的措施将很有可能给我国的会计信息质量带来负面影响。
三、 提高我国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对策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信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也是复杂的,既有正面的影响,也有潜在的负面影响,因此我国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1.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会计信息质量检查要着力建立和完善惩防结合的长效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要进一步完善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注册会计师审计监督和政府监督“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要着力推动各单位建立健全并有效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单位内部会计监督,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创造基础条件。要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分析,改进制度设计,对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进行综合治理。
2. 完善企业公司治理结构。我国采用了新会计准则,适应了国际会计趋同的历史潮流。但刘峰(2001)指出,只有会计准则的趋同,不能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趋同。会计控制环境的客观差异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会计准则发生的作用。完善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能够给创造一个良好的控制环境,健全的公司治理为会计准则有效执行提供制度保障,防范舞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可靠。当企业组织不完善,缺乏必要的内部和外部控制时,会计系统可能成为内部人控制条件下用来欺骗股东等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工具。
3. 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会计职业判断贯穿于会计工作的始终,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能够恰当地处理不确定性经济事项。会计人员的良好的职业判断能力是高质量会计信息的基石。良好的职业判断,可以使得会计人员在面对不确定性经济事项时,能够选择一种合理的方法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得出准确的结果。新会计准则体系扩大会计职业判断范围,对会计专业人士的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会计信息质量面临的挑战根源来自于企业有违反会计法规、歪曲会计信息的内在动机和机会。虽然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资本市场不断成熟,这种机会在逐渐减少,但是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依然不能消除这种机会,且我国的各项法规制度也还只是在逐步完善之中,因此可以预见我国的会计信息质量问题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依然难以得到根治。在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时,注意发挥政府各监管部门的监管合力作用,同时积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够稳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随着市场经济秩序的不断完善和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随着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和内部控制制度不断改进,随着企业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不断提高,我国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将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程小可.公司盈余质量评价与实证分析.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 刘峰.制度安排与会计信息质量―红光实业的案例分析.会计研究,2001,(7).
3. 刘立国,杜莹.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的实证研究.会计研究,2003,(2).
4. 林钟高,郑军.新会计准则预期实施的经济后果研究.现代财经,2008,(4).
5. 郜进兴,林启云,吴溪.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十年回顾.会计研究,2009,(1).
篇7
关键词:会计准则;会计信息;质量
1引言
我国财政部门自2014年对企业的会计准则进行了重新制定,对于企业的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这也就要求企业的会计从业人员能够在新形势下,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来从事会计专业,并借此让会计的信息质量得以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企业会计职能的充分发挥,并为其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企业会计准则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2.1提升企业的治理能力。企业会计信息的生成是依据会计准则进行具体工作指导之后才形成的,可以说会计准则对于会计实务有着直接的影响,最后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借助于对企业会计准则的修订完善,能够让我国会计方面的法律法规变得更加完善,并且能为现代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会计信息。在这一模式下让现代企业的治理工作变得更加规范与合理,并能够充分发挥会计管理职能。此外通过企业会计准则的完善与修订,也能让我国政府以及行政单位的财政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并使得国家的经济治理水平得到提高。2.2有助于市场发挥出自身的资源配置作用。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我国国民经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如何就政府和市场这一核心关系进行有效的处理,也就成了相关会计从业人员所需要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市场能够直接影响社会的资源配置,而会计工作作为市场资源配置过程中的重要组成环节,其会计信息水平也会直接影响到市场资本流向以及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借助于企业会计准则的修订以及完善,能够充分满足我国经济市场的实际发展需求,并使得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以及市场竞争行为变得更加的规范与透明,在这一情况下还能够及时的揭示出一些财务风险,并使得会计信息质量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2.3会计金融风险的防范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借助于对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不断的规范与完善,其能够对一些金融风险起到良好的预判和揭示效果,在此基础上能够有效化解金融风险对我国经济市场所带来的损失。而会计准则在具体的修订完善过程中,也涉及了长期股权投资以及在其他主体中权益披露等多项内容,在会计信息的基础上构建出一个完善的金融风险防控体制,使我国企业在经济大潮中更加具备金融风险的防范能力。
3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的措施
3.1不断完善企业会计准则程序。在进行会计准则的起草修订过程中,其需要应用到非常强的专业技术和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因此就需要采用科学与民主的决策方式来进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修订,并且需要做到广泛征求意见和反复修改,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企业会计准则的修订质量。会计准则对于会计实务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其又是以会计理论作为基础的,因此要想提升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也就需要广泛吸取意见,并为会计准则的修订和完善工作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只有在对社会各方的意见进行听取的基础上,才能够充分体现出科学民主的决策精神,并使得会计信息质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因此,在国家开展各项治理活动中,就需要充分重视对财经方面的管制工作,并需要借助于会计准则的修订这一模式,在法律层面上让我国的会计标准变得更加的规范化与合理化。这样现代企业也就能够在发展的过程中对各项事务进行科学合理的判定,并将自身的各项资金资源进行最优化的配置,从而做好各项经济发展建设。此外,通过会计准则的修订完善这种模式,也能够使得市场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并可以在企业会计准则的指导下,让市场中的各项资本进行合理有效的流动,这样就能够让企业在投融资过程之中做出更加合理的决策,使得企业管理水平大幅度提高。3.2充分把握会计准则所具备的内涵。(1)健全体系。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具备良好的实用性、灵活性以及连续性,在实务操作方面也更加的严谨,因此企业的会计部门就需要在实务操作方面与国际同步,达到不同领域的会计准则也能够保持良好的协调性。只有不断进行会计准则的改革与完善,才能够为我国经济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2)健全会计规范。随着我国经济体系的不断改革,使得会计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实质性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而在经济理论以及实务方面也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创新,并使得会计业务所覆盖的领域变得越来越多,在企业会计准则的指引下,使会计实质性作用得以充分的发挥,并能够指导企业进行战略发展与决策。(3)客观公允地反映。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之后,会使得会计信息变得更加的可靠与公允,而对企业的经济发展而言,必须充分重视其公允性,对于其他信息还需要进行及时地改进纰漏,才能使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3.3多措并举,促进会计准则的普及与推广。(1)提高责任意识,注重领导组织。为了每一位从业者都能够进行企业会计准则的有效把握,要求企业加强各个方面的培训工作,并需要将企业会计准则的充分落实作为现阶段的一项重要任务。只有不断完善现有的联动监管制度,并合理制定实施计划,才能够形成强有力的指导,使得企业的会计准则得到认真充分的贯彻。(2)注重宣传培训工作,并创造良好的企业氛围。在企业的会计准则执行中,还需要加强培训与宣传工作,并借助于新闻媒体等多形式,来促进新会计准则的重视程度。因此在进行企业会计准则的培训阶段,其不仅仅需要针对上市公司或者一些国有企业,还需要加强对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宣传重视程度,培训工作涉及所有的管理层人员和企业员工,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企业的财务部与各个部门进行有效的配合,通过多样化的模式来进行宣传培训工作。(3)充分发挥配套作用。企业在会计准则的实施过程中始终处于主置,因此必须企业对会计准则的重要性给予充分认识,才能够让新旧准则得以顺利过渡。而身为企业的相关负责人,也应当参与会计准则的落实工作中,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会计准则实施方案的合理制定,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企业会计准则职能。此外企业还需要在会计准则的指导下,对企业自身的会计规章进行不断的优化与完善,从而实现新旧准则的顺利衔接。(4)重视政策的指导作用:就会计行业进行分析,要求财政部门以及各个中介机构能够在会计准则的指导下来开展相应的政策指导工作。各级监督机构在进行会计工作的检查过程中也需要将会计准则的实施作为检点,并需要在此基础上落实督查工作。在新准则的实施过程之中,对于出现的一些问题需要进行妥善的处理,并在此基础上及时反馈与修改,让新准则真正地融入企业每个层面。3.4推进部门统计信息的共建共享。进一步加强部门统计机构建设以及信息共享化,并需要通过会计部门现有的信息化资源来促进统计化建设的不断发展,而只有不断地推进部门统计信息的搜集、处理和传输共享,并在部门统计调查的过程中进行联网直报,也就可以逐步实现调查对象和调查人员借助于网络直播的形式来进行原始数据的直接报送,并构建成一个各部门与各级政府统计机构在线同步共享的工作模式。借助于部门统计信息共享平台的搭建,可以使得各项统计信息资源得到整合与开发,并能够有效促进大数据以及云计算等现代信息化技术的合理应用,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更加科学有效的信息化处理。
4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必须满足我国会计行业的时代特点,并促使会计市场得到进一步的优化与完善。因此,相关的政府单位以及企业就需要对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给予充分的重视,并通过多种措施来进行企业会计准则的有效落实,从而让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得以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企业自身的会计质量以及市场核心竞争能力得以提升,有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谭婧.浅谈贯彻企业会计准则以全面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的有效策略[J].科技经济市场,2016(2).
[2]余蔚平.认真贯彻企业会计准则全面提升会计信息质量[J].财务与会计,2014(7).
篇8
关键词:民营企业 无形资产 管理措施 会计处理
无形资产是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是新兴的生产力要素,对其他生产力要素起着组合、驱动、放大的功能,它彻底改变了社会生产力的组成结构。一个企业拥有无形资产的多少,代表一个企业经济技术实力和竞争能力以及一个国家在经济、科技和管理等方面达到的水平和综合国力的强弱。为此,企业能否搞好无形资产管理,充分利用企业的信誉、商标、品牌、技术、专利等优势,盘活无形资产,经营无形资产,取得无形资产的最大效益,将成为决定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民营企业无形资产管理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民营企业对无形资产的研制投入不足,无形资产的管理也相对落后,仅有的科技成果,有的停留在纸上,有的停留在展品、样品阶段,产业化率不高。目前,民营企业无形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无形资产的资金投入与企业规模不成正比。一方面,企业在采取各种措施扩大规模,以提高竞争能力与经济效益,实现集团化经营;另一方面,很多企业对科技开发等无形资产的投入过少,严重影响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这既有企业自身实力的因素,也有经营者认识上的原因。
企业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严重失调。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产业化的判断标准之一,也是评价企业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当前,发达国家的一些高科技企业,无形资产已占资产总额的50%-70%。而我国有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的无形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的比重很小。
无形资产管理严重滞后。很多企业尚未健全无形资产管理的审查、报批和评估等规章制度,无形资产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和管理。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品牌效益,以及大量的科技成果和非专利技术等,没有转化为无形资产,没有对其进行严格科学意义上的资产管理。
无形资产的核算方法不科学。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无形资产管理办法,对无形资产的核算不够全面、不够合理,无形资产由于计价方法的不同而使资本的价值出现较大差异。
无形资产的核算范围过于狭窄。传统会计核算中,无形资产主要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权、商标权、土地使用权、著作权、商誉。而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无形资产的内涵已延伸至公司声誉、管理能力、企业与顾客的关系、产品或服务的经销网络等方面。
加强民营企业无形资产管理
设立专门的无形资产管理人员和机构。很多企业其内部无形资产种类多、数量大,涉及领域比较广泛。要管理好无形资产,必须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法规和管理方法,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拥有相当数量的高水平的专业人员,在相应的机构中管理无形资产,从事无形资产的登记、分类、评估、投资、组合和报批等工作,使无形资产得到有效的经营、管理和保护,避免无形资产的流失。
建立健全无形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无形资产的法律、法规,结合企业各自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无形资产管理办法,制定无形资产管理的具体实施细则,细化无形资产登记、审查、申报和批准等手续。
重新界定企业吸收无形资产投资的比例。我国在1993年实施的《企业财务通则》中对企业吸收无形资产的投资比例规定:一般不超过注册资本的20%,如果技术含量较高,经批准后最高不超过30%。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无形资产在企业资产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会越来越大,甚至在高新技术领域,衡量企业价值的主要标志不是物质资源的多少,而是无形资产的多少。在这种资源配置以智力资源为第一要求的情况下,仍要求企业无形资产比例维持20%-30%,显然不能满足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为此,应根据各企业无形资产的具体情况,确定其投资比例。
严格无形资产评估,确定无形资产的准确成本。无形资产评估对于盘活企业资产、促进产权重组、加速企业生产经营与国际市场接轨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无形资产评估除应遵守评估工作的一般原则外,还应根据权属、适用信息来源、宏观经济和行业前景、历史状况、竞争状况和以往交易情况,定时、定期地由有关组织对无形资产的有效性进行鉴别,准确、快速地进行无形资产的财务评估。对确已不再对本企业具有价值的无形资产及时地报请放弃或赠送,这样即可节约专利税,又能避免资产的虚增。
注重人力资源的投入和管理。专利权、商标权、计算机软件、技术秘密、经营秘密等无形资产要素都是由高素质的人才开发创造的,同样,无形资产的流失、浪费等,也是由人的因素造成的。因此,拥有了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就等于拥有了优质的无形资产。企业应把人力资源管理放在重要的位置,特别要对人力资源的投入产出做出考核。
积极开展无形资产、知识产权的宣传与教育工作,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在企业员工中开展多方面、多渠道的宣传与教育活动,使他们认识到无形资产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并成为企业保护和管理无形资产的主人。另外,要积极组织开展国际国内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外无形资产管理的先进经验,领悟先进的无形资产管理理念,力争在短时间内提高无形资产管理水平。
民营企业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
自制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方式
自制无形资产是指由企业自己开发研制成功而形成的无形资产。在传统的会计处理中,通常不将其作为资产在账面上反映,这就使得部分无形资产未入账,造成企业资产严重不实,因此,如何处理自制无形资产,就显得尤为重要。自制无形资产一般会发生两项费用:研究开发费用,是指调查分析以及创新、改良而付诸于行动时所发生的费用;附带费用,是指将研究开发形成的成果向有关部门申请登记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费用。对于这两项费用是否全部计入无形资产价值,存在着不同的计价与处理方法。
民营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自制无形资产的计价分不同情况分别处理:高新技术企业的研究开发费用全部资本化,即全部计入无形资产的价值,如果研究开发失败,可将其成本转由其他开发研究成功的项目负担。大中型企业,采用谨慎性的态度,将研究开发费用在发生时通过有关的账户专门记录下来,当研究开发成功、并能预计产生效益时,将其所有支出全部资本化,计入无形资产的价值;如果研究开发失败,则将全部支出费用化,通过一定的方法,分摊到以后的各期损益中。小型企业由于投入的资金和研究开发费用较少,可以将其研究开发费用在发生时作为期间费用全部计入当期的损益。研究开发成功后所发生的附带费用,全部资本化,计入无形资产的价值,形成无形资产价值的一部分。
无形资产其他相关内容的会计处理
无形资产的减值。无形资产存在两种形式的无形损耗;一种是新的、更为先进、适用或效益更高的无形资产的出现,使原有的无形资产贬值。第二种是因为传播面逐渐扩大,其市场或价格、成本方面的优势逐渐丧失,无形资产逐渐贬值,当全面普及时,它的交换价值就完全丧失。不同的无形资产有效期不同,因此,企业应对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定期进行检查,至少每年检查一次。如发现无形资产已被其他新技术所替代,使其为企业创造经济利益的能力受到重大不利影响;无形资产的市价在当期大幅下跌,且在剩余摊销年限内预期不会恢复等情形,企业应对无形资产的可收回金额进行估计,并将该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超过可收回金额的部分确认为减值准备。
无形资产的摊销。国际会计准则规定无形资产“所使用的摊销方法应反映企业消耗无形资产的经济利益的方式。如果该种方式不能可靠地确定,那么应采用直线法。每期的摊销额应确认为费用,除非其他的国际会计准则允许或要求其计入其他资产的账面金额。”同时国际会计准则认为,无形资产的应计折旧金额应在其使用年限的最佳估计内系统地摊销。
参考资料: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2.财政部,企业会计制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篇9
【关键词】 民营科技企业; 会计核算; 问题; 对策
目前,天水市民营科技企业共有169家,生产经营领域涉及电子电器、机械制造、生物医药、计算机软件、轻纺化工、农副产品深加工、园艺花卉、种植养殖等多个行业。其中除了为数不多的几家规模较大的企业会计核算比较规范外,多数企业规模小、会计核算中存在问题多。因此,为了促进天水市民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规范其会计核算工作、提高会计核算质量是必要而又迫切的。
一、天水市民营科技企业的会计核算问题表征
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天水市民营科技企业在会计核算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
1.原始凭证方面
(1)内容失真的问题相当严重。原始凭证上反映的经济业务的内容与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内容不符,比如有60%的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为请客送礼购买礼品的支出开成办公用品发票、超标准的业务招待费开成打印费发票、用银行存款换取的商场购物卡开的是购买材料等。
(2)有些原始凭证内容填写不齐全、责任不明确、书写不规范。查阅企业已经报销的原始凭证可以发现,有些原始凭证的填制存在漏填、少填的现象:发票抬头不填或填写不明确、金额数字填写模糊、数字大写不规范、发票背面不写经手人、开票人或收款人只写姓不写名、发票上有些责任人的签名处空着、白条入账情况较普遍等,这些不完整的原始凭证被纳入会计核算资料,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与规范性。
(3)发票使用不规范。有些企业为了追求利润,在发票上做文章以达到偷逃税款的目的。天水市民营科技企业均为一般纳税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明文规定一般纳税人必须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但调查发现有40%左右的企业存在个别时候销售产品而不出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或以在市场上购买的收款收据代替发票的问题;有10%的企业开过大头小尾发票,少计了收入;有的企业不按规定开具微机打印发票甚至使用过期作废的发票。
2.记账凭证方面
(1)记账凭证摘要写得过于简单,不能准确说明经济业务的具体情况。
(2)会计科目名称使用不规范。如80%的企业坏账损失不使用“资产减值损失”账户记账,而用的是“管理费用”账户,90%的企业对无形资产摊销不设置“累计摊销”备抵账户,直接记入“无形资产”账户的贷方等,不规范会计账户的使用不利于企业同其他企业的交流与比较,也不利于上级主管部门汇总报表的编制。
(3)有的企业将当期发生的不同经济业务的多张原始凭证填写在一张记账凭证上,记账凭证与原始凭证的对应关系不清楚,业务记录不准确。
(4)记账凭证内容填制不完整。如附件张数忘填写、有关人员签字盖章不齐全等。
3.账簿设置方面
会计账簿是提供会计核算资料、发挥会计监督作用和编制会计报表的依据,企业应将序时账、分类账和备查账设置齐全,准确记账。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是企业明细账设置不完整,只设置主要明细账,自己认为不重要的就不设置;有的企业将若干不同总账合并记账,如“材料采购”、“周转材料”都记入“原材料”账户;有5%左右的企业更正错账的方法不规范,有涂改、刮擦的现象;更有甚者一些企业设置两套账,以应对不同部门,如拿“亏损账”专门应对国家税务部门以偷逃税款,拿“盈利账”专门应对银行部门以骗取贷款。
4.财务报告方面
主要问题是一些企业的报表附注过于简单,对或有事项及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说明、关联方关系的交易说明、报表中重要项目的明细资料等情况介绍得不完整不详细,不利于报表使用者对报表的理解,有的企业甚至出现了“账表不符”的现象。
(二)会计核算方法不正确
天水市民营科技企业在会计核算方法上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存货发出的核算问题
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对存货发出的核算方法明确规定用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移动加权平均法及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废除了后进先出法、次进先出法和最后一次进价法。但在近几年原材料价格逐渐上涨的情况下,有些企业为了达到多计成本少交税的目的,仍然在沿用新准则已经废除了的核算方法。
2.公允价值计量的问题
对存在活跃市场的资产,新准则规定应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这样提供的会计信息相关性强,更符合决策有用的会计目标。天水市民营科技企业对资产的期末计量,很少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即使有的企业计提了,但计提的方法不符合新准则的要求,提供的会计信息不能完全反映当前的市场情况。
3.无形资产的摊销核算问题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规定对有使用寿命的无形资产企业在使用过程中应当摊销,对无使用寿命的无形资产应在会计期末进行减值测试,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天水市民营科技企业大多拥有自己的专利权和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的会计,为了避免减值测试的麻烦,对无寿命的无形资产也人为地估计出使用年限进行摊销,严重背离了新准则的规定,导致了财务成果的不真实。
4.资产混淆核算的问题
除了前面提到的有些民营科技企业会计为图省事将材料采购、周转材料与原材料混合设账不规范的行为外,另有一些企业则将投资性房地产与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混淆核算,影响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主要表现是将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和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计入“无形资产”账户核算;将已出租的建筑物当企业的固定资产核算,不单独设置“投资性房地产”账户。
(三)会计机构设置不得当
在天水市民营科技企业中有些企业会计机构设置不得当,任人唯亲,缺乏相互制约的财务监督机制;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等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由企业主或少数几人制定,决策的制定和执行程序也缺乏监督和制约机制。加上民营企业的管理者认为企业是自己的,随意干预会计工作,会计人员由于受制于管理或受利益驱使,往往按管理者的意图行事,会计的监督职能无法正常发挥。
(四)电算化会计资料管理不完善
由于电算化会计核算的特殊性,一些企业的电算化会计资料管理任务不明确、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库房管理达不到要求,部分企业又没有及时修订相应的电算会计资料管理制度和档案保管人员职责,造成电算化会计资料被人为破坏和自然损坏严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会计电算化软件近年来频繁更换和升级,原来相关的会计软件和文档资料也容易出现不相兼容的情况,会计资料得不到有效的保管和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天水市民营科技企业会计核算问题形成的原因
(一)执法力度小,违法成本低
我国在相关的会计法规中不但规定了经济责任还规定了刑事责任,但地方政府为了扶持民营科技企业、拉动当地经济发展,对于民营科技企业会计造假的处罚仅仅是停留在经济罚款上,而企业通过编造虚假会计信息骗取债权人、投资人及国家管理部门的信任,并因此获得贷款、投资、税收减免和其他方面的优惠时,所得到的经济利益远远大于会计失信成本。
(二)社会监督不到位、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督力度弱
目前,天水市还未全面彻底地建设好一套科学的信用评价网络体系,使一些会计信息不完善、不真实的企业游离于社会监督之外。另外,由于天水市民营科技企业大多属于中小型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对其监督力度弱于大型企业,加上会计师事务所承担的是有限责任,在风险与收益的博弈中,很容易使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弱化。
(三)企业管理者和会计人员故意作假
有些民营科技企业管理者缺乏诚信意识,为谋取本企业利益,授意会计人员做假账,应对和蒙蔽财税等有关部门的检查。会计人员出于压力和个人经济利益的考虑,成为会计信息失真的直接作为者。
(四)会计人员业务水平低、职业判断力不高
天水市大多数民营科技企业仍带有浓厚的家族色彩,会计人员多为亲族,专业水平较低、职业判断力不高。据统计资料显示,在天水市民营科技企业的会计人员中达到本科学历的占比不足25%。这种现象使得部分会计人员法制观念淡薄、对违法违规的严重性认识不足,加上近年非传统会计业务的出现,加大了会计处理和选择的难度,会计核算的不准确性显得很突出。
(五)会计核算主体界限不清,企业内控机制不健全
天水市民营科技企业存在企业产权与个人财产界限不清的问题,企业的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远不如大企业那么明显,投资者就是经营者,企业财产与个人家庭财产经常发生相互占用的情况,给会计核算工作带来困难。有的企业重生产轻管理,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内控机制,造成会计核算工作的混乱。
三、解决天水市民营科技企业会计核算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执法力度、提高违法成本
各有关政府部门应通力协作加强对民营科技企业的监督,强化企业负责人法制观念,对发现的问题除要求及时整改外,还应严格依法处理并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涉及违法犯罪的要移交司法部门,增加对受害者的赔偿责任,维护法律的尊严,净化会计行为环境。
(二)强化监督、建立网络评价体系
政府有关部门应敦促会计师事务所加强对民营科技企业的监督,同时政府部门还应投入资金尽快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起对民营科技企业和会计人员执业情况的监控评价网络体系,对其执业状况和守法状况进行严格登记并将其违法违规情况通过计算机网络向全社会公布,使民营科技企业及其内部的会计人员形成人人注重提高自身信用指数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企业管理者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
树立民营企业家的诚信观念和规则意识,提高个人的自觉性和综合素质,将会计失信由“不可为”,变为“不愿为”是解决会计核算不规范问题的关键。会计人员作为特殊的行业人员,既要有良好的业务素质、较强的政策观念,也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做到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如此才能保证会计信息形成和披露的真实可靠。
(四)引进高素质会计人才、合理设置会计机构
天水市民营科技企业高素质会计人才还相对缺乏,因此吸引人才是解决这些企业会计基础不规范、会计核算不正确等问题的重要办法。会计人员应具备全面、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一系列电算化会计处理方法。一些规模较大、会计业务复杂的企业在设置会计机构时应设置会计、出纳、成本、资金、综合等科室分别核算;对规模较小、业务量较少的企业,允许设置不齐全的会计机构,但应设若干名业务素质较高的专职会计人员,并指定一人担任财务主管,在职责划分上要注意不相容职责的分离。
(五)健全民营科技企业产权制度和管理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健全民营科技企业产权制度就是要进一步明晰产权,彻底划清企业所有者与自然人之间的产权边界,明确各自的权、责、利,改变以前会计主体界定不规范的状况。健全管理制度主要在于实现民营科技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完全分离,除了建立生产管理、财务管理、营销管理、内部监督等一套综合的、系统的科学管理制度外,还应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分配制度,通过激励机制,引进高级会计人才;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就是要健全股东会、监事会、董事会和生产经营管理机构,形成既相互制约又团结协作的集体管理阶层,改变一个人独断专行的局面,为会计人员提供一个规范的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1] 天水市科技局.天水市民营科技企业按行业类型情况表,2009年度.
篇10
小企业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不可低估,但小企业存在内部控制薄弱、会计核算不健全等特点,为此,财政部于2004年了《小企业会计制度》,标志着我国小企业会计规范研究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本文通过对常熟地区部分小企业的调查,分析《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实施现状及完善对策。
一、《小企业会计制度》执行原则
《小企业会计制度》执行原则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按照本制度进行核算的小企业,不能在执行本制度的同时选择执行《企业会计制度》,而选择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小企业,不能在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同时选择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第二,集团公司内部母子公司在集团内小企业应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第三,按照本制度进行核算的小企业,如果需要公开发行股票或债券等,应转为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如果因经营规模的变化导致连续三年不符合小企业标准的,应转为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第四,小企业会计目标应与大企业会计目标有所不同。因为小企业一般不对外筹集资金、与公众利益不直接相关,一般没有必要对外提供其会计报表,主管税务机关、企业内部管理者应是其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因此,小企业会计应向主管税务机关、企业内部管理者及时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
二、《小企业会计制度》执行情况及原因分析
本文采用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开展调查。问卷以选择题为主,附带三个问答题,问卷的问题设计主要围绕着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实施情况、小企业的单位会计构成情况以及报表的主要使用者等信息展开。调查问卷回收率为30%,基本反映目前制度的执行情况。本文根据调查结果得出统计数据,由数据结果可知,执行此制度的企业占比不足40%,即常熟地区小企业执行此制度比例并不高。
分析制度执行比例不高的原因,调查问卷显示。有60%的单位认为政府部门没有强制要求,有30%的单位回答是会计人员素质不高,有10%的单位则因转换成本较高或其他原因。本文结合问卷结果总结归纳具体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制度转换不具强制性《小企业会计制度》总说明的第三条规定:符合本制度规定的小企业可以按照本制度进行核算,也可以选择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很多小企业仍继续沿用原行业会计制度或企业会计制度,且政府部门也未进行定期的检查。税务部门也没有提出强制要求。财政部没有颁布会计制度转换的具体会计处理规定,也未颁布会计制度转换的相关规定,所以小企业的会计很难在实践中推广。
(二)缺乏行业监管 从小企业外部会计监督角度来看,由于小企业基本上为民营企业,没有直接联系的主管部门,其会计制度的执行、会计核算的规范,只能由财政部门会计管理机构负责。而各地财政部门的会计管理人员要负责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注册会计师、从业资格等各种考试,以及本辖区的会计人员、注册会计师行业等的日常管理,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没有更多的精力进行会计监督和业务指导,所以其不可能有很多时间检查和督促小企业的制度执行情况。加之小企业不需要由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审计报告。
(三)会计人员素质不高 小企业会计人员自身水平不高,而且缺乏转换的动力和压力。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的小企业会计水平都不高,鲜有本科毕业生或中级以上职称的人员。一般小企业只有l一2个会计人员,负责处理企业所有的经济业务,这就违反了会计分工中的“不相容职务必须分开”的规定。在某财政局年终会计工作检查中,15%左右的会计人员没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17%左右的企业聘请兼职会计或请记账公司记账。由此可知,小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情况并不理想,而且会计人员年龄结构偏大,造成会计人员知识结构老化,不能与时俱进。
三、《小企业会计制度》执行对策
《小企业会计制度》是从简化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出发的,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小企业的负担,提高小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但《小企业会计制度》的执行还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同时,小企业未能完全进行制度转换。为此,本文提出如下改善对策。
(一)继续简化会计科目《小企业会计制度》的会计科目表虽有所简化,但仍需作进一步简化处理。例如“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坏账准备”等可以取消。因为前两项准备税法上不予承认,在《所得税暂行条例》中不能作为费用扣除。而“坏账准备”税法中虽然允许计提,但真正要作为费用抵扣时还得经税务部门审批。税务部门审批得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而小企业的会计人员少,坏账大部分都是等到实际发生时再处理,所以建议这三项准备科目可以不用设置。同时,小企业采购材料时都直接记入“原材料”账户,所以“在途物资”科目也可取消。“应付福利费”是按照工资的14%计提,但《所得税法》中按照计税工资比例提取的费用可以扣除,而《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取消了“应付福利费”科目,在“应付职工薪酬”科目中一并计算支付职工福利费、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福利性支出。鉴于此,《小企业会计制度》也可以取消“应付福利费”科目,以简化核算。
(二)建议用修正的权责发生制 基于小企业的主要会计处理是要满足税务部门的需要,笔者建议,小企业的会计处理方法可以不完全采用权责发生制,而采用修正的权责发生制。按照权责发生制,企业必须以经济业务中权利、义务的发生为前提进行会计处理,这与税法确定纳税义务的精神是一致的。而在另一方面,权责发生制带来了大量的会计估计,税法对此持保留态度。现行税法基本采用的是修正的权责发生制。小企业也可参照执行。这样企业会计在进行处理时就可以避免两难境地了。
- 上一篇:班主任岗位工作计划
- 下一篇:高中体育教师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