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的保护措施和方法范文
时间:2024-02-28 17:39: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古树的保护措施和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S757.2 文献标识码:A
古树名木是大自然留给人们的宝贵财富,是历史的见证。多年来,蓟县针对古树名木现状,积极探索古树保护技术,并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使古树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1 古树名木资源现状
目前,蓟县登记在册古树名木5805株,涉及23个镇乡105个村和2个国营单位。其中:油松463株、槐树48株、侧柏26株、银杏4株、楸树3株、刺槐、皂荚各2株、白榆、圆柏、臭檀、流苏、桑树、紫藤各1株,酸梨古树5251株。在这些古树名木中,生长千年以上的有11株,属珍稀树种12株。
2 古树名木保护措施
2.1 日常养管措施
对坐落于乡镇的古树名木,从各乡镇选派责任心强的护林员对古树进行定期巡护和日常养管;对企事业单位内和个人庭院内的古树名木,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要求各责任主体对古树周边环境进行经常性清理,对生长状况及病虫害发生情况实行监测,每年美国白蛾大量发生时,统一组织对全县散生古树进行3次药物防治,有效地保护了树叶不被害虫危害。
2.2 重点养管措施
2.2.1 树体支撑
对树冠过大、主枝过重的古树,采取支撑措施。如坐落在官庄镇东后子峪村的“蟠龙松”,是全国少有的珍稀古树,树干不高,树冠很大,遮地六分,枝杈横生。工作人员用几十根石柱及水泥柱对古树进行了支撑,并派专人看管,每年都进行锄草、浇水、松土、施肥。由于多年精心管护,这株生长了600多年本已衰弱的古树正在慢慢恢复生机。
2.2.2 垒砌坝台
对位于山区且根系的古树,蓟县采取施修筑坝台、垒砌台阶路等措施。如罗庄子镇清水泉村油松古树,位于山顶陡坡,由于多年的雨水冲刷,水土流失严重,根系2/3,古树的生存条件恶劣,长势衰弱。根据现地条件,对该株古树的根系进行了填垫土,陡坡方向垒砌了3m多高的护坡,在护坡上预留排水孔,为古树创造了良好的排灌水条件。
2.2.3 修补树洞
对出现树洞的古树,及时采取树洞修补措施。如西龙虎峪镇的国槐古树,由于年代久远,树干中空而且出现3处穿孔,孔洞之大将近2m,中空部分由于柴草堆积发生过火灾,主枝已经腐烂,侧枝经雷击折断,古树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对此,采取了“水泥浆砌法”对树洞进行了修补,针对现地情况,修建六角形围栏加以保护。
2.2.4 悬挂标牌
蓟县古树名木在20世纪80年代曾由园林部门挂过标识牌,但内容简单,加之时间久远,有的已经丢失,有的模糊不清。为规范古树名木的管理,统一制作了古树标识牌,标牌上登记了古树的名称、树龄、照片和保护等级等“户口”档案信息,使古树真正有了自己的身份证。
2.3 宣传措施
2.3.1 结合日常巡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的宣传工作
在对全县古树名木实行定期检查和日常巡护的同时,随时向群众宣传古树保护的意义和相关知识。对于违法采伐、毁坏、移植古树名木行为,从严查处,使全县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尽快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
2.3.2 通过宣传媒体,使古树名木保护意识家喻户晓
通过制作古树保护电视专题片、电台专题广播等多种形式,向全社会宣传古树名木的历史文化价值、保护的重要意义和保护工作,普及保护知识,引导公众对古树名木的关注与爱护,使古树名木保护意识家喻户晓,群众自觉爱护古树、保护古树的意识明显增强。
2.3.3 开展古树认养活动,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
为调动社会各界参与古树名木保护的积极性,以“珍惜古树名木,倡导生态文明”为主题,在盘山风景区开展了古树名木认养活动。目前,共有108株古树名木被天津、北京、山东等省市的单位和文艺界人士认养。通过这项活动,不仅筹集到了部分养管资金,而且增强了社会各界对古树名木的保护养管意识。
3 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取得的成效
3.1 重点古树得到有效保护
通过对重点、濒危古树采取修补树洞、垒砌坝台、修建围栏等工程措施和实施专人看护,并进行定期浇水、施肥,病虫害检测和除治等措施,使古树名木生长条件逐步得到改善,重点古树得到有效保护。
3.2 群众的保护意识得到明显增强
通过广播、电视和其他宣传媒体,使公众进一步认识了古树名木资源的社会、自然、人文和科学价值,群众保护意识明显增强。由不了解甚至破坏古树名木转变为主动看护、保护古树。
3.3 积累了一定的管护经验
通过几年来的保护工作,根据不同的地理位置和古树生长环境,因地制宜地研究制定了不同古树保护方法。由此总结了一些古树名木保护的技术和措施,为今后的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4 存在问题及建议
4.1 技术问题
蓟县在古树名木保护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由于古树名木树种多、树龄长,树体衰老,恢复树势和修补树洞需要一定的专业技术,目前关于古树保护的专业技术培训较少,使这块工作的专业技术匮乏,许多古树的救治恢复只能靠传统经验解决。
4.2 资金问题
蓟县共有古树5805株,数量大、品种多、分布广,且古树保护是一项长期持久性的工作。虽然市里每年都安排一定数额的专项资金用于古树保护,但由于资金量小,只能对数量较小且位于重点部位的濒危古树给予保护,其他古树只能采取常规的养管措施。
4.3 客观因素影响
部分生长在庭院内或地处偏僻地区的濒危古树,受周边环境和交通等条件限制,无法实施保护措施。
参考文献
[1] 黎琼华.陆良县古树名木现状及保护[J].现代农业科技,2014(3):189-190.
[2] 施海.北京市古树名木资源存在的问题及保护管理对策(二)[J].绿色生活,2006(5):22.
[3] 孙益军,胡燕,易咏梅.张家港市古树名木现状与保护措施[J].江苏林业科技,2003,30(1):46-48.
[4] 杨清云,薛春泉,姜建发,等.广东省古树名木资源现状及保护利用探讨[J].广东林业科技,2004,20(3):46-49.
篇2
关键词 古树名木;意义;衰败原因;养护;管理;陕西岐山
中图分类号 S7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5-0204-02
Decline Reasons and Maintenance Measures of Ancient and Famous Trees in Qishan County
LIANG Ning-juan LI Jing-yu
(Qishan Forestry Work Station in Shaanxi Province,Qishan Shaanxi 722400)
Abstract The status of ancient and famous trees in Qishan County was introduced,and the significance of protection and research of ancient and famous trees was elaborated. Through analyzing decline reasons of existing ancient and famous trees,the rejuvenation,conservation and management 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ancient and famous tree;importance;decline reasons;maintenance;management;Qishan Shaanxi
古树名木泛指在树龄100年以上的树木,一旦死亡则无法再现。其作为沧桑历史的见证者,是丰富的历史、政治、人文资源的承载者,可以称得上是历史的“活化石”、“活文物”,其见证着城市的变迁,标志着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它对于研究古代历史、气象学、古典园林史等有很高的价值。近年来岐山县通过对古树名木全面养护,为岐山县的景观增加了靓点。该县对辖区的古树名木进行第2次详细调查,建立档案,实行管理规范化、责任到人。古树名木是我国的活文物、无价之宝,因此应该非常重视古树的复壮与养护管理。古树名木的保护与研究是一个新的课题,虽然现代景观建筑师可以让坍塌的古园林建筑复原,但是再高明的园艺大师却无法使枯木展枝发芽,在人们对生态环境等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增加的今天,保护古树名木显得尤为重要[1-2]。
1 保护和研究古树名木的意义与作用
我国古树名木众多,如秦松、汉槐、唐杏等传说中的名树都见证了一个朝代的兴衰,可以称得上是活的历史记录者,历代文人名士题诗作赋,对其吟咏抒怀。其古朴沧桑的外貌、古拙苍劲的造型,使得其成为名胜古迹的美景之一,吸引大量的游客驻足观看,留恋不已。古树名木也是研究古代气象历史的重要材料,通过其年轮变化,反应气候冷热、旱涝的变化历史,同时也是研究植物进化史的活标本,通过比较古今同一树种的差异,可以了解树木的进化历程。同时古树还可以反应这一树种对种植地气候土壤的适应性情况,可以对树种的区域规划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3-4]。
2 岐山县古树名木分布情况
岐山县现有在册古树名木85株,分为10个科,8个属。分别为侧柏、中槐、桑树、龙爪槐、枸橘、白皮松、酸枣、皂荚树、杜梨、白榆等。其中以侧柏居多,有31株,主要分布在周公庙和诸葛亮庙风景名胜区,平均树龄为300年。其次是中槐、分布在周公庙景区和范家营中学,共26株,平均树龄为115年。目前这些古树名木长势良好,但也有少部分古树名木因恶劣的生存环境长势衰弱。因此,采取抢救性措施保护古树已刻不容缓。
3 古树名木衰败的原因
造成古树名木长势衰弱甚至死亡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是树体自身的内在因素以及外在环境的共同影响。生命的规律表明,任何生命都要经历生、老、病、死的过程,但是古树的这种规律可以通过人为的干预而变化,人们通过采取良好的保护措施,可以延长树木的寿命,推迟死亡的到来,使得树木可以更长时间的为人类所用。因此,需分析古树衰老死亡的原因,了解其致死因素,从而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最大限度的延长古树的寿命。
3.1 古树自身生理机能衰弱
古树名木一般都生长100年以上,随着树龄不断增大,生命力逐渐下降,抗病虫能力差,由于自身生长机能衰弱,地上部分得不到充足养分,枝条死亡的越来越多,新的枝条也得不到营养很难萌发。
3.2 生态环境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树木的生长环境随着生态环境的破坏日趋恶劣,从而造成古树名木的生长势下降。
3.3 人为因素的影响
一是土壤密度过高。城市公园由于人流密集,地面受到大量践踏,有些地方用水泥砖或者其他材料铺装,仅留很小的树池,土壤板结,密实度高,透气性降低,机械阻抗增加,对树木的生长十分不利。二是土壤理化性质恶化。近些年来,有不少游人在公园古树树林中搭帐篷,开各式各样的展销会、演出会等,使该地土壤密度增高,同时人们在树木周围乱倒各种污水,使土壤含盐量增加,对古树的生长非常有害。三是根部的营养不足。部分古树生长的环境不适,导致根部营养不足,如古树生长在殿基土上,随着树木生长,根系扩大,有限竖土很难满足树木的生长,由于根系活动范围受限,营养缺乏,致使树木衰老。四是人为损坏。由于各种原因,在树下乱堆东西,一些破坏土壤酸碱度的物质如石灰,堆放后随着雨水的下渗,严重腐蚀根系,导致树木酸碱失衡,受害死亡。另外,由于游客的素质参差不齐,部分游客乱刻乱划,破坏了树木的表皮、韧皮部、木质部等结构,使得树体遭受严重破坏[5]。
3.4 自然灾害
各种自然灾害例如雷击雹打、雨涝风折等,都会大大削弱树势。诸如以上原因,古树生长的基本条件日渐破坏,不能满足树木对生态环境的要求,古树便会很快衰老,以致死亡。
4 古树名木的养护措施
古树生长周期漫长,多经过了成百上千年生长,饱受了自然灾害、战火侵袭而侥幸存活下来,一旦死亡则无法再现,因此我们要积极研究古树的保护措施,重视古树的养护、复壮技术。
4.1 古树的养护复壮
古树的树龄较老,树木整体生长势较弱、耐逆性和根系活力较差,一旦采取的保护措施不当,就容易影响其长势,甚至会导致其死亡。因此,古树养护工作需要周到细致,保证其生长环境适宜。就古树衰弱的现状看,一般表现为树干腐朽空洞、惯性残缺、顶梢枯萎、枝叶凋零、病虫害严重、根系生长不良等情况,所以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达到复壮的目的。
一是维护生态环境,保持土壤的通透性。古树有对当前生态环境较强的适宜性,一旦改变原有的水分、光照、土壤等环境因子,可能就造成古树生长变化,更严重的会导致其死亡。因此,应该在古树生长季节做好松土、增施有机肥,改善其根部土壤的团粒结构,增加土壤的保水性和透气性,利于根部生长和下扎,同时也可以促进好气性微生物繁殖活动,从而更利于古树生长。二是改良土壤引导根系生长。古树名木一般都是上百年生长在一个地方,导致土壤质地恶化、肥力下降,因而常会出现缺肥、保水性差等不良现象,再加上人为践踏等因素,造成土壤密度过大,透气性较差,水分淤滞,从而影响根系通气和水分吸收,影响根系生长发育。其解决办法是是换土。换土的季节一般在秋冬季节,结合施肥进行。具体做法是在树冠投影范围内,对大的主根部分进行换土,深挖1 m,但尽量不伤害主根,同时挖出深达4 m的排水沟。并随时对暴露出来的树根用浸湿的草袋盖上,旧土挖去后撤去草袋,将园土、腐页土、锯末及少量复合肥充分混合填埋,边填埋边踩实,且略高于原表土。换土半年后,地下部分便可以长出2~3 cm的须根,地上部分便可以发出新梢。
4.2 古树名木的养护管理措施
一是支架支撑。由于古树生长时间较长,主枝常常会死亡,主干可能有中空,导致树干与树冠比例不协调,树冠较大,树体无法支持而倾斜,甚至断裂,因而需要用支架支撑。二是加强肥水管理。及时施肥,保证树木生长所需。古树的施肥方法很多,应根据不同树木的个体差异,采取正确的施肥方式,依据肥料的不同,勤施淡肥,忌施大肥。春夏季勤灌水防止干旱危害,秋冬季要浇水止冻害,每次灌水后应松土保墒增加通气性。土壤墒情低时勤补水,土壤淹涝时及时排涝。三是防治病虫害。古树易受病虫危害,导致生长发育滞后,甚至死亡。岐山县应在周公庙风景区抓紧防治主要害虫――天牛,利用天牛产卵的规律,每年3月中旬左右在古树上注射223乳剂,保护古柏。还可以使用敌敌畏或乐果40%乳油1 000倍液防治蛀干的天牛类或小蠹蛾类等害虫。四是补洞及治伤。古树的伤口长期不愈合,外露的木质部受雨水浸渍后逐渐腐烂,严重影响树体内水分与养分的运输和储藏,缩短树体寿命,对树木生长影响极大,因此要及时进行修补。对伤口处应先用利刀刮净削平,然后用5%的硫酸铜液和石硫合剂原液等消毒,再用萘乙酸膏涂沫伤口表面,促进愈伤组织形成。补树洞的方法是将洞内腐烂木质部彻底清除,刮去坏死边缘的组织,消毒后涂上防护剂,浇灌补洞填充材料。可用聚胺酯和聚硫密封剂修补树体。为提高古树的观赏价值,按照随坡就势,因树作形的原则,对修补完的树洞进行修饰处理,恢复原有的风貌。岐山县对周公庙风景区的古柏进行了补洞修补及修饰处理的方法,使其茂盛生长。五是防止自然灾害。定期检查古树的生长情况,及时去除枯死枝。高大的古树注意使用避雷针避雷[6-7]。一旦发生雷击事件,应修整雷击伤口,涂上保护剂。加装防风支架保护空朽、树冠偏重的树木。对生长在街路边的古树要经常追施叶面肥,同时要经常进行树冠洗尘等保护措施。六是修剪整形去腐。当树冠枝条衰弱时,可对枯枝修剪整形以促使新枝萌发。对腐朽严重的主干,应进行一定整形修饰后,形成有观赏价值的桩景,丰富景观。
5 参考文献
[1] 陈有民.园林树木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
[2] 朱青峰.园林绿化种植与养护管理[J].林业实用技术,2008(3):40-42.
[3] 张建民.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问题探讨[J].绿化与生活,2007(6):26-29.
[4] 杨晶晶.浅谈城市园林绿化的种植与养护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8):231.
[5] 李春芳,方红存.浅谈园林绿化施工与养护管理的结合[J]. 现代园艺,2012(18):101,103.
篇3
关键词:琅琊山;珍稀植物;古树名木;资源保护
中图分类号 S7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9-0032-03
Abstract:Rare and endangered plants are the most precious resources to be protected. This paper investigated the rare and endangered plants and trees of Langya Mountain,and has carried on the discussion about the plant survival status and protection measures,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protection of rare and endangered plants in Langya mountain.
Key words:Langya mountain;Rare plants;Ancient and famous trees;Resource protection
琅琊山国家森林公园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是华东地区著名的旅游景区。该地区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气候分明,植被为落叶阔叶林,其潜在植物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1]。风景区内植物资源种类繁多,其中,对高钙、干旱的石灰岩山地适应性好的榆科植物尤为丰富。
1 调查目的和意义
生物物种及基因资源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植物多样性又是生物多样性的一方面。由于全球人口的不断增加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使得植物物种多样性受到很大的威胁,很多植物面临灭绝或濒临灭绝的危机,严重影响了自然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2-3]。植物如果灭绝,其基因资源将会永远失去,不可能再出现,而一种植物的灭绝又会引起其他若干物种出现濒危状况,因此,保护住一种植物就等于保护了许多基因资源。珍稀植物往往数量稀少,生境恶劣,面临灭绝的威胁,对珍稀濒危植物进行研究与保护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个重要内容,具有十分的紧迫性和重要的意义。
2 调查方法
2.1 资料查询 通过中国知网、学院图书馆数字资源等文献查询,以及查阅《琅琊山植物志》《中国植物志》《安徽植物志》等现有工具书,了解琅琊山的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等基本情况,筛选出珍稀、濒危植物的大概范围。
2.2 普遍调查 结合实践教学工作经历,近年来利用植物野外实习,多次带领学生到琅琊山,对该风景区的植物种类、群落及其生境等进行{查,记录植物种类、规格、数量、生境、特性等,并现场拍摄照片。此外,利用周末、寒暑假期集中对琅琊山风景区的植物进行全面调查。
2.3 每木调查法 在普查的基础上,重点对琅琊山风景区的古树名木,包括醉翁榆古树、琅琊榆古树、银杏古树、欧梅古树等,进行详细调查和记录,调查内容包括种类、数量、胸径、高度、冠幅、生境、年龄、生长势等。
2.4 咨询调查 通过访问和咨询滁州市林业局、园林局、琅琊山风景区管理处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及乡土专家,了解一些已知的珍稀植物信息。
3 调查结果
3.1 特有植物及古树名木 我国有关部门规定,一般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大树即为古树,而那些树种稀有、名贵或具有历史价值、纪念意义的树木则为名木[4-6]。琅琊山大部分区域为高钙的石灰岩山地,盛产榆科植物,其有的榆科植物主要是琅琊榆和醉翁榆,另外还有很多青檀古树、朴树古树、榔榆古树及榉树古树。此外,琅琊山醉翁亭景区内还有生活一千余年的欧阳修手植梅等。具体种类见表1。
3.1.1 银杏 银杏科银杏属,落叶乔木,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琅琊山风景区内有3株树龄超过百年的古银杏,其中1株300多年树龄的古银杏大树位于琅琊山揽秀堂的门前,1株近200年树龄的古银杏大树位于醉翁亭景区内。
3.1.2 醉翁榆 榆科榆属,落叶乔木,我国特有树种,全国范围仅在安徽琅琊山有分布,是国家三级保护濒危种,为华东地区高钙石灰岩山地的优良造林树种。主要分布于琅琊山醉翁亭景区的墙外、山溪两侧和门口道路对面山坡上,数量极少,对榆属植物分类和种质保存有一定意义。该植物树干通直,树冠秀美,庞大的根系紧紧抓于的石灰岩上,可营造出顽强生命力的独特旅游景观。
近年,醉翁榆古树损毁较多,百年醉翁榆相继死亡。经过实地调查,发现现存胸径近1m的醉翁榆古树共4株,其中3株分布于醉翁亭景区门口外玻璃沼的旁边,另外1株分布于醉翁亭后山上。醉翁榆的幼苗、幼树多分布于林冠下或灌丛中,大多干形弯曲,侧枝横生,呈丛生灌木状,自然更新困难,难以长成乔木。对此,国家林业局及时拨出专款,对醉翁榆进行扩繁。目前,琅琊山林场已经培育出上千株醉翁榆幼苗,但数量远远不够,宜加快育苗和栽植。
3.1.3 琅琊榆 榆科榆属,落叶乔木,国家三级保护濒危种,仅在琅琊山及江苏宝华山有少量分布,分布面积日益窄小,数量甚小。在琅琊山上主要分布于琅琊寺、南天门一带海拔200m以下的石灰岩山地,散生于杂木林中,现存大树10余株,生长良好。作为滁州市市树,琅琊榆也应加快育苗和栽植,禁止采伐。
3.1.4 青檀 榆科青檀属,落叶乔木,国家重点保护树种。琅琊山上青檀资源很多,几乎遍布琅琊山的各个区域。其中,有不少树体高大的古树,林下更新幼树数量也很多。2006年琅琊山已建成滁州市青檀、琅琊榆林木采种基地,建立制造宣纸的原料基地。目前,对现有的青檀林要严禁砍伐,促进生长与更新,其古树则应重点保护。
3.1.5 欧梅古树 蔷薇科李属,杏梅类,落叶小乔木,为欧阳修亲手栽植,全国四大千年古梅之一,是琅琊山千年文化的遗产。欧梅树已值暮年,长势每况愈下,但仍风韵犹存,每年3月15日前后开粉白色花。目前,对该树进行了树干支撑牵引,花池面积扩容,动态监控养护等保护措施,但仍存在树干被白蚁啃食等健康问题,应加强保护与管理,禁止游客攀爬,恶劣天气进行特殊保护等,尽可能的延长其寿命。
3.1.6 黄檀 豆科黄檀属,落叶乔木,虽不是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但一些黄檀古树需要进行保护。
3.1.7 古树林 在醉翁亭到琅琊寺的道路右侧,有连绵3km的天然次生林中,其中很多树木的树龄超过百年,主要集中在古典建筑与寺庙周围。除了上述提到的树种外等,还有壳斗科和槭树科的一些古树,如槲栎、槲树、栓皮栎、麻栎、栾树、臭椿、三角枫等,这部分古树需要保护其生境,促进其正常更新,从而良好生长并可持续发展。
此外,琅琊山风景区还有多株朴树古树、榉树古树、榔榆古树、三角枫古树等,不再一一介B。
3.2 其他珍稀濒危植物种类及现状 经调查与核对国务院批准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和第二批)》和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公布的我国第一批《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等[3,7],以及结合琅琊山的植被现状、历史与文化,发现琅琊山风景区中的珍稀濒危植物主要有以下种类(表2)。
3.2.1 金钱松 松科金钱松属,落叶乔木,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琅琊山上多处有栽植,资源量不多,值得大力发展。
3.2.2 水杉 杉科水杉属,落叶大乔木,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我国特有的古老孑遗树种。在琅琊寺内有1株胸径53cm的大树。另外,在琅琊山景区多处栽有水杉林,如醉翁亭东边的道路南边、欧阳修纪念馆处三岔路口旁等。
3.2.3 榉树 榆科榉属,落叶乔木,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琅琊山内多处山坡均有分布,如琅琊寺左侧南坡的青檀+榉树混交林、琅琊寺后方及前右侧山上的麻栎+榉树混交林等。目前榉树在各地绿化中已普遍应用,但琅琊山上的野生资源仍需引起人们的重视与保护。
3.2.4 凹叶厚朴 木兰科木兰属,落叶乔木,国家三级重点保护植物。琅琊山有栽植,宜加强保护并扩大人工繁殖与栽培。
3.2.5 杜仲 杜仲科杜仲属,落叶乔木,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我国特有的第三纪古生孑遗植物。目前资源丰富,琅琊山有栽培。
3.2.6 流苏树 木犀科流苏树属,落叶小乔木,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琅琊山景区深秀湖南侧山坡有少量分布,观赏价值高,值得进行保护和推广。
3.2.7 野大豆 豆科大豆属,一年生草本,种子药用,三级保护渐危种。我国资源虽然丰富,但植被破坏严重。琅琊山的灌丛、树林下和山野、河岸等地零星有分布,需要进行保护。
3.2.8 金荞麦 蓼科荞麦属,多年生宿根草本,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琅琊山的路旁草丛或溪边湿地等处有分布。
3.2.9 明党参 伞形科明党参属,多年生草本,国家三级保护稀有种。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野生资源日趋减少。琅琊山琅琊寺周围山坡岩石缝隙中有少量分布,应控制采挖,并进行引种栽培和育苗繁殖。
4 琅琊山珍稀植物保护建议
由于部分树木的自身树龄较大、生活环境的恶化以及病虫害的发生等原因,使琅琊山风景区部分珍稀濒危植物及古树名木出现生长不良的状况。尤其是近年来景区不断地扩大规模,大肆进行建设,加上景区游客量大增,人为破坏和影响较大,这对琅琊山植物资源的生长和保护都是不利的。植物资源一旦被破坏,恢复非常困难,甚至不能再被恢复。植物如果灭绝将永远不复存在,人类也将失去一个价值不可估量的基因库[7]。因此,珍稀植物保护要以防为主,尽量避免出现无法挽回的损失和遗憾。针对琅琊山风景区的珍稀濒危植物以及古树名木保护,可采取如下措施。
4.1 加强宣传与科普教育 通过加强宣传,如导游对珍稀植物进行引导性介绍、植物挂牌、网站宣传、保护标识牌宣传等,使游客对琅琊山的珍稀植物有所了解,并清楚这些植物的现状与困境,从而主动爱护植物,避免无心地破坏。目前,琅琊山风景区少部分古树名木进行了挂牌,有一定的宣传和知识科普的作用,但还远远不够,仍需加强宣传和科普教育。
4.2 加强原地保护 对于琅琊山景区的珍稀濒危植物,应该加强保护措施,如在植物的周围设置围拦、设置宣传挂牌等[2,7],对于特别珍稀的物种,还应禁止采集标本。还可设置专人专岗,让专业技术人员持续关注珍稀濒危植物及古树名木的生长状况,对病虫害及其他异常情况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另外,建立自然保护区或划定特定保护小区,从而减少人为活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保护好野生植物的生境[8-9],促进植物的天然更新。
4.3 部分植物进行迁地保护 对于生境恶化、在原产地不能自然繁育的植物,可以采取迁地保护。通过建立琅琊山珍稀濒危植物引种驯化基地,结合珍稀濒危植物的生长习性及生境特点,将整株植物或植物的一部分引入到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进行保存。
4.4 建立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监测体系 对于部分濒危植物或珍稀濒危植物较为集中的地点,设置实时监测点,进行远程监控,可以不间断的观察到植物及群落的动态,及时了解到濒危植物的生长状况、种群动态和群落变化等。如欧阳修手植梅已经进行了动态监控管理,这种方法可以在其他珍稀植物中进行推广应用。
4.5 加强珍稀濒危植物的科研 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首先要充分了解植物的生境、习性特点等。其次,可以根据植物资源的现状及保护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科研工作。如研究珍稀濒危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寻找濒危原因,探索对策,研究珍稀濒危植物的繁殖方法,扩大植物数量等,从而为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5 结语
虽然,琅琊山风景区的珍稀濒危植物大多已得到不同程度的保护,但部分古树名木的生长状况不容乐观,生长势呈下滑趋势,如欧梅、醉翁榆古树等,这还需要专业人员持续研究保护对策。
参考文献
[1]夏爱梅,聂乐群.安徽植被带的划分[J].植物科学学报,2004,22(6):523-528.
[2]张永夏,邢福武.深圳的珍稀濒危植物[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1,9(4):315-321.
[3]但国丽,尹露曦,李柱,等.石林县珍稀植物现状调查及保护建议[J].林业调查规划,2011,36(3):57-60.
[4]张义清.丰宁满族自治县古树名木的分布与保护[J].科技信息,2012(23):421-421.
[5]李建华.古树名木的保护与复壮措施[J].绿色科技,2010(10):10-11.
[6]王楚荣.新技术在古树名木保护上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20):228-228.
[7]王淑荣.麦积山风景名胜区的珍稀濒危保护植物[J].甘肃林业科技,2004,29(3):26-28.
[8]章理运.河南大别山区野生珍稀濒危植物资源初步研究[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5,24(5):24-27.
[9]张蔚,彭银中,杨怀.鸡公山自然保护区珍稀植物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21):248-249.
篇4
关键词:古树名木;资源调查;资源管理;安岳县
安岳,古称普州,地处四川盆地中部丘陵区沱、涪江两江分水岭。位于东经104°56′13″~105°45′13″,北纬29°40′33″~30°18′36″之间,全县幅员面积2690km2,现有人口160.6万。全境地貌以丘陵地形为主,土壤为紫色钙质土,中性偏碱,境内海拔最高点为542m,最低点为247m。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平均气温17.3℃ ,极端最高温41.1℃,极端最低温-3.7℃,年均降水量为996.6mm,降水日数147.3d,无霜期347d。
安岳生态优美,物华天宝,名胜众多,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生物奇特,是“中国柠檬之都,中国浮雕之都”和革命老区。古有被誉为“东方维纳斯” 的紫竹观音和我国最大的唐代全身石刻卧佛造像,八庙卧佛及被誉为亚洲第二的马门溪恐龙化石;今有种植面积达26666.67hm2的中国柠檬海洋奇观。独特的自然条件和悠久丰富的历史文化孕育了安岳丰富的古树名木资源,有“九枝十八丫”、“鲤鱼跃龙门”、“生死永相随”、“生命之门”等经典故事和传说。
1 古树名木资源、数量、种类和分布现状
1.1 现有古树名木总量
全县现有古树名木1315株。其中,古树1091株,名木224株,含黄葛树、柏木、黄连木、红豆、楠木等27个树种,黄葛树、柏木和黄连木居多。有国家一级古树17株,占全县古树名木总量的1.29%;二级古树75株,占5.7%;三级古树999株,占93.01%。有上千年古树2株,有1株红豆树和黄连树合生。全县古树最径2.6m,最大冠幅面积为300余m2。
1.2 与2001年、1996年普查时的增减情况及增减主要原因
安岳县分别于1996年、2001年、2009年进行了3次古树名木普查、登记、建档和挂牌。现有古树名木与3次普查结果的变化为:1996年古树名木总量1191株,其中古树1038株,名木153株;2001年古树名木总量1270株,其中古树1070株,名木198株,比较1996年自然死亡古树4株,增加漏登记的古树37株,增加名木45株;现有古树总量比较2001年自然死亡古树1株,增加漏登记的古树20株,增加名木26株。死亡古树均因衰老自然死亡,增加古树为漏登记和后备古树。
1.3 古树后备资源情况
全县现有1315株古树名木中,90~100年间后备古树为9株。因在调查古树树龄时,通常是通过民间调查和走访后估计确定,一般有5~10年的幅度,很难准确到年,故每年增加的后备古树资源数量很少。全县将大部分50~99年大树划为了名木作为古树后备资源进行保护和管理。
1.4 分布情况
1.4.1 区域分布情况。全县1315株古树名木分布于所辖69个乡镇,3个林场分场,多数为农村拥有。其中农村拥有古树名木1137株,占总量的86.46%,城市拥有古树名木178株,占总量的13.54%。
1.4.2 生长位置分布情况。全县1315株古树名木生长位置多为桥头、河边、丫口、路边等位置,分别为:其它位置486株,占36.96%;山林342株,占26%;个人宅院180株,占13.69%;单位庭院126株,占9.58%;风景区99株,占7.52%;寺院73株,占5.55%;公园9株,占0.7%。
1.4.3 处于散生、群生状态的数量情况。1315株古树名木中,处于散生状态的数量为891株,占67.76%,处于群生状态的数量为424株,占32.24%。
1.4.4 权属的数量及占有比例情况。全县古树名木中,权属多为国家所有,也有部分为集体和个人所有。其中,权属为国家所有的1207株,占91.79%;集体所有的34株,占2.59%;个人所有的74株,占5.62%。
1.5 古树名木认定和挂牌情况
安岳县分别于1996年、2001年和2009年开展3次古树名木普查、认定、挂牌和建档工作,其中换牌2次,现有1315株古树名木均进行了登记挂牌,挂牌率为100%。
2 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现状
2.1 地方保护管理法制制度建设情况
①古树名木保护运用的法律、法规和地方出台的法规及出台的规范性文件情况。自《中国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1992年颁布实施并于1997年和2002年2次修改的《四川省绿化条例》以来,古树名木的保护和管理运用的法律、法规为《森林法》、《四川省绿化条例》和《资阳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暂行办法》。②法规执行情况。近年来,安岳县未发生盗伐、非法移植和倒卖古树名木大案。对挤占古树名木生长地、在古树上乱订、乱刻、乱搭和违规修枝等破坏和影响古树名木生长的行为也只能是说服教育,不能有效地制止。
2.2 保护古树名木采取的主要措施
近年来,安岳县对古树名木保护管理采取的主要措施为:一是全面普查,县人民政府分别于1996年、2001年和2009年,织织了由林业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和乡镇配合的3次古树名木普查工作,对古树的树种、生长地点、树龄、胸高、冠幅进行了调查、鉴定、登记;二是明晰了权属;三是明确了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四是对全县古树名木进行了统一编号建档;五是统一制作了古树名木标牌,并组织人员进行了挂订;六是加强了古树名木保护和管理宣传,把古树名木的保护和管理纳入各种林业法律法规宣传内容。
2.3 政府部门、单位及社会公众对古树保护的意识情况
首先,认识到位,保护意识强烈。全县各级政府、部门和单位领导及社会公众都充分认识到:古树名木是大自然和前人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是安岳县森林资源中的瑰宝,也是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它客观地记录和反映了安岳社会发展的历史和自然物种变迁,是研究安岳社会与自然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活标本、活文物,民间有把古树当成风水树和神树供奉。大家深深知道:保护1株古树名木,就是保存一部自然与社会发展史书,就是保存一件珍贵古老的历史文物,就是保护一座优良的基因库,也是保护一种人文和自然景观,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保护祖先留给我们和子孙后代的宝贵财富。
其次,部门协作,共同做好工作。近年来,县级公路和城市建设部门,要求进行古树名木查验和勘验,给予出具有无古树名木和珍稀植物的勘验结果报告。县内有2条县级公路因涉及古树保护而避让改道,县城在旧城改造、扩建和单位建设中,对涉及的古树进行了原地保留并实施了建保坎、培土、去枯枝、搭支撑架、病虫害防治等保护措施。
2.4 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的主体责任部门情况
全县明确了县林业局为古树名木管理与保护主管部门,县绿化办具体负责。对城市、农村、公路、水库、河道、风景名胜等地的古树名木按照所在单位和属地管理的原则,划分和明确了责任单位及责任人,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负责对本单位和辖区内的古树名木进行养护和管理,发现有破坏古树名木和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的及时报县林业主管部门,并配合林业主管部门调查,制定保护方案,积极组织实施保护措施。
2.5 古树名木保护专项经费情况
全县古树名木保护与管理涉及的经费由县级财政和地方政府及单位共同承担,但主要由县级财政负责。近年来,除古树名木普查、登记、制挂牌外,平均每年县级财政用于管理和保护古树名木的经费约为50万元。
2.6 发生与古树名木保护相关的重大案件情况
近年来,由于安岳县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高度重视,社会公众对古树名木保护意识较强,未发生盗伐、非法移植和严重破坏古树名木生长的案件。
3 当前古树名木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3.1 保护技术及科普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1.1 古树树种、树龄确认不准确。由于古树与幼树和成年树在形态特征上存在着一定差别,少部分稀有树种确认不准确;树龄的确认也是调查、访问、参考历史资料和根据胸径、树高等指标综合估计,并未采取生长锥取样、CT扫摸黑 和C14等国际上通行的测定方法鉴定。
3.1.2 标识不够科学。国家和省对古树名木的标牌无统一的标准和要求,一般采用铝制钉子固定对树体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伤。三是古树鉴定、保护手段落后,缺乏技术支持,科学研究滞后,未建立科学完备统一的古树名木管理系统。
3.1.3 投入资金不足。由于国家无古树名木保护专项经费,地方财政因难。安岳县重点对危及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出现安全隐患的古树进行了排危保护,大多数古树和名木的日常养护管理、复壮、施肥、除虫、围栏、安装避雷针等措施不能及时实施,致使一些古树病虫害严重;有的根系外露,树体倾斜;有的遭受雷击,残枝断臂,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特别是高树龄的古树,生理机能下降,吸收水分、养分的能力差和再生能力减弱,濒临死亡边缘。安岳县尚有上100株古树濒临死亡,亟待采取抢救措施并进行日常养护管理。
3.1.4 个人所有者提出补偿。安岳县古树名木中,权属为个人的有74株,大部分为名木和后备资源古树,这部分古树名木所有者没有从古树名木中获得收入,又按照古树名木保护与管理的规定不准买卖、移植和转让,还承担着保护与管理的责任和义务,因此提出了补偿要求。
3.2 法律法规层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安岳县古树名木的保护始于全国绿委1996年下发的《关于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的通知》和《实施方案》。在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和执法过程中,执行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四川省绿化条例》、《资阳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暂行办法》之规定。但以上法规不是专业性法律,可操作性不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时效性,有关规定不全面,职责不明确、处罚不严,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对挤占、硬化古树生长地、搭建房屋或堆放物品、在树上乱刻乱划、拴绳挂物、剥皮取材、截枝、订拉电线等破坏和影响古树生长的行为得不到有效的控制、执法和治理,使得许多古树名木生长在恶劣环境中。
3.3 思想认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些部门、乡镇和群众对保护古树名木的认识不到位,不能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单位利益和个人利益与保护古树名木的关系,有的认为这是林业局的事情,或者还认为林业局不支持工作,在修建房屋、路、桥等工程建设中,遇到古树名木,采取避让保护意识不强,联系林业部门不够主动,未形成在审批有关方案和设计中必须由林业部门出具有无古树名木勘验证明的制度。有的为了经济利益在50~80年未登记挂牌的后备古树资源中打主意,非法移植现象较为突出。
3.4 宣传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最近几年,县政府、县林业局对古树名木保护和管理的的宣传也只局限于现有的林业法律宣传,虽然也曾开展过古树名木认养和评选“树王”等古树名木宣传活动,但宣传手段不新,宣传范围不大,宣传力度不够。
4 对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的建议
4.1 加强法制建设,依法保护古树名木
尽快制定出台全国《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及相配套的规章制度,形成一个完整的法制体系,以此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为保护古树名木提供依据。同时,加大执法力度,开展专项执法,采取有效措施,严厉打击盗挖、非法移植、收购倒买卖、乱占古树生长地、过度修枝等破坏古树名木的违法活动,使古树名木保护和管理走上法制化轨道。
4.2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保护古树名木的意识
古树名木保护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工作,只有增强全民保护意识,才能使古树名木得到真正有效的保护。上级政府和部门应当将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社会发展规划,加强宣传教育。同时,出版古树名木科普宣传书籍、画册、邮票,举办知识讲座、知识竟赛,开辟电视专题栏目,播放公益广告,建立国家或省级标本馆、建立专业网站等。让保护古树名木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4.3 广开渠道,加大对古树名木保护资金的投入
古树名木保护是公益性事业,保护所产生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将造福于社会。古树名木保护的投入应当本着“分级管理,分级投入”的原则,以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投入为主,部门、单位投入为辅,各级将古树名木保护经费纳入各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财政预算。要建立古树名木效益补偿基金制度,设立古树名木保护基金,接受社会资助、捐赠、认养等,从而推动古树名木保护工作。
4.4 进一步落实古树名木保护的责任
古树名木保护必须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要明确古树名木的保护在各级绿化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各级政府负责,主管部门应按照属地管理,与管护责任单位或责任人签订管护责任书,落实保护的责任、义务和管理措施,对变更管护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要报主管部门确认,并办理转移手续。对古树名木出现病虫害,长势衰弱或濒临死亡或发生破坏古树名木现象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要及时向当地主管部门或绿化委员会报告,及时采取措施实施保护。
4.5 研究和推广先进的古树名木保护科学技术
各级应成立古树名木保护学会,开设古树名木保护学术研究课题,积极推广实用先进的古树名木技术研究成果。运用现代管理技术手段,在普查和现有森林资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础上,开发古树名木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建立国家、省、市、县古树名木保护管理体系和有效的动态监测体系,跟综管理,为决策提供依据。
4.6 加强古树名木后备资源的培育
由于自然客观因素和人为因素,古树连年减少。在保护古树名木的同时应注重培育后备资源,应划定一部分50年以上珍贵、稀有、奇特和有纪念意义的大树作为后备资源有意识地加以保护和培育,扩大古树名木大资源。
参考文献
篇5
1园林保护的创新理念
(1)园林植物由于种类比较多,因此,有害生物与普通的农作物和果蔬相比,也更为复杂和多样,对园林保护的管理显然也就更为困难。(2)园林植物的种类比较多,就决定了它们生物生态性的差别是非常大的,虽然对植物的管理手段及措施具有相同性,但是复杂的园林植物习性的差别导致在管理措施方面,与单纯的农作物和果蔬花卉相比,有着千差万别。比如,由于单纯的农作物在品种方面的一致性,可以用同样的农药和同样的方法来管理类似的病虫害,可是对于园林植物来说,很难达到这种统一性。因为不同的园林植物对同一种农药的反应是不尽相同的,有些园林植物比较脆弱,反而会起到相反的效果。由于园林植物存在的地点具有特殊性,大多在城市中,因此,不宜适用大规模的化学农药,这样会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安全。所以,园林植物的保护手段与单纯植物群落的保护手段相比,更加复杂化和多样化。(3)园林植物生长的环境与农作物和果蔬植物不同,与人们的生活和休息息息相关,因此,对园林植物的管理和保护也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首先,要考察有害生物有没有达到影响园林植物生长和发育的程度,这种程度不是通过肉眼就能够看出来的,与农作物和果蔬植物相比,园林植物比较脆弱。其次,园林工作者的常规管理和保护是与农民不同的,当有害生物达到一定的标准时,园林工作者必须进行管理,这是他们的职责所在,而且在管理手段和措施的专业性方面,园林工作者的要求也比较高,兼顾园林植物的健康安全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要优化选择管理的方法和措施。(4)针对珍稀和古老的园林植物,要用特殊的手段来加以保护,这是园林保护措施需要提高科技含量的地方,是每个园林保护科技工作者和普通工作者应该共同面对的问题。
2园林植物保护的技术措施
2.1枝干伤口的治疗园林植物的枝干一旦出现伤口,必须及时治疗,目的是避免伤口扩大而带来的植物生长发育问题。如果是病虫害导致的伤口,应该用刀具把伤口周边的区域削平滑,用药剂消毒。2.2补树洞园林树木因各种原因造成的伤口长久不愈合,长期外露的木质部会逐渐腐烂,形成树洞,严重时会导致树干内部中空,树皮破裂,一般称为“破肚子”。为了防止树洞继续扩大和发展,要及时修补树洞,主要办法有开放法、封闭法、填充法等。2.3吊枝和顶枝顶枝法在园林植物上应用较为普遍,尤其是在古树的养护管理中应用最多,而吊枝法在果园中应用较多。大树或古树如倾斜不稳或大枝下垂时需设立柱支撑,立柱可用金属、木桩、钢筋混凝土材料等做成。2.4涂白园林植物枝干涂白,目的是防治病虫害、延迟萌芽,也可避免日灼危害。如在果树生产管理中,桃树枝干涂白后较对照花期能推迟5天,可有效避开早春的霜冻危害。因此,在早春容易发生霜冻的地区,可以利用此法延迟芽的萌动期,避免霜冻。2.5桥接与补根园林植物的桥接是在植物遭受病虫、冻伤、机械损伤后,皮层受到损伤,影响树液上下流通,会导致树势削弱。此时,可用几条长枝连接受损处,使上下连通,有利于恢复生长势。
3结语
篇6
关键词:长春;园林植物;保护;新理念;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S68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1132050
前言
在逐步落实现代化城市建设目标的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实现对城市空气的净化与对环境的美化,进而逐渐扩大了园林植物的栽种,但要想充分发挥出园林植物的功能与作用,就需要实现园林植物保护工作的完善落实。而在长春地区,基于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复杂的植物品种等,相应保护工作的落实则显得更加艰巨,如何将全新的保护理念与科学的保护措施落实到园林植物保护工作之中,已成为当前园林植物保护工作者所面临的一大挑战。
1 长春园林植物保护综述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园林植物的重要性逐渐凸显,以园林植物的栽种能够净化城市环境,并通过植物的绿化功能为城市景观设计增添一抹亮丽的色彩,与此同时,还能够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而植物保护最初只是针对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而言的,在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下,园林植物保护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中,并引起了相关领域的高度重视。长春作为吉林省的省会城市,随着近年来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人口逐渐增多,城市建设进程逐渐加快,在此背景下,为了打造宜居城市,缓解城市大气污染问题,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园林植物栽种面积逐年扩大。而基于长春市四季分明、雨热同期的季候特点,园林植物的种类较多,在实际落实保护工作的过程中,所面临的主客观因素较为复杂,除了基本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外,还需要兼顾园林植物保护的科学性、人文性以及效益性。这就意味着要实现园林植物保护的可持续性,以综合治理的方式来落实植物病虫害防治措施,即以相应的保护技术保留一部分能够与植物群和谐共存的病虫害,进而通过生态平衡系统的打造来迎合大自然本身发展的规律性,为真正还城市一片净土奠定基础。
2 长春园林植物保护新理念
园林植物种类较多,尤其在长春市地区,基于自然气候条件的特点,其能够适应很多植物种类的生存,因此整个植物品种逐年增加,在此背景下,相应的病虫害也呈现出了复杂性的特点,进而给植物保护与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大难题与挑战。基于此,针对园林植物保护工作的开展,呈现出了如下新理念:
2.1 综合治理
园林植物种类繁多,所呈现出的生态学习性具有着自身的特点,因此,在实际落实相应保护工作的过程中,其虽然与单纯农作物等的保护措施有相同之处,但是,差异性较为显著。具体来讲,比如:针对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可以选择在合适的天气条件下,以相应的器械来实现农药的喷洒,简单的防治措施便能够解决这一问题,但是,对于园林植物来讲,在落实这一管理措施的过程中,则并不能依照这一方法进行简单的落实。这是基于植物自身成长的不同阶段对化学药剂的反应是不同的,加上不同植物本身对化学药剂的反应也不同,如果采用这一方法,就有可能发生药害的问题,进而直接对植物造成严重损害。对于城市园林植物的保护来讲,使用大规模化学药剂进行病虫害防治也是行不通的。城市园林植物一般都被种植在公园以及道路两侧等,而不论任何时间段都无法避免行人的来往,如采用药剂喷洒的方式定会对人们的身体与生活带来一定负面影响。而要想实现对城市园林植物的有效保护,就需要基于单纯农林作物防护措施的基础上,以综合治理这一全新的理念来指导具体保护技术与措施的落实。
2.2 规范保护与全程监管
所谓的规范保护理念指的是在实际落实园林植物保护工作的过程中,要结合植物自身的特点来规范相应管理措施与技术,确保能够落实科学且规范的保护措施。结合园林植物生产环境的特殊性,为了确保在实现对植物有效保护的基础上,避免对人们日常生活与身体健康产生影响,就要求要严格把关保护与管理措施的落实。在实际开展工作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对有害物水平进行衡量,明确其是否达到了危害水平,如果达到需立即采取保护措施;其次,在落实保护措施的过程中,需要以充分考虑对人群影响这一因素为基础,然后结合植物的种类特点,有针对性的落实保护措施;最后,为了以生物自身的生态系统来确保植物的和谐共生,避免给保护工作带来困扰,要求在栽种时对植物群系统的搭配进行科学设计。而在开展这一工作的过程中,需要落实全程监管理念,即要通过动态监管来及时发现问题以及时解决,确保各项保护技术与措施的完善落实。
3 长春园林植物保护的技术措施
针对园林植物保护工作,在实际落实相应保护技术措施的过程中,常采用的技术措施为:
3.1 枝干伤口与树洞的救治
针对园林植物枝干伤口问题,由于一旦未及时落实相应的保护技术,就可能会导致伤口逐渐扩大,最终影响到植物的寿命与成长,因此,这就要求要根据植物枝干伤口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一般情况下这一问题主要是因为病虫害、过冷或者过热天气造成的,进行治理时需要做到:以锋利的刀片将枝干伤口进行清理,确保将伤口周围受损的部位刮干净,并处理平整以形成弧形,以相应的药剂进行消毒处理,要落实相应的监管工作,直到治愈为止。树洞的修补。很多时候,由于园林植物监管工作落实不到位,致使树木伤口因未得到及时处理而无法愈合,在风吹雨淋的过程中导致伤口进一步扩大,最终发生腐烂形成了树洞,久而久之树洞就会持续发展而致使树干内部变空,最终破裂。因此,这就需要给予及时的治疗,治理的技术措施为:开放法、封闭法或者填充法。
3.2 吊枝、顶枝与涂白
通常情况下,针对古树倾斜以及大的枝干下垂等问题,一般采用吊枝或者顶枝的方法,来及时稳定古树树枝、枝干等,避免倾斜与下垂情况的进一步恶化,在实际落实这一技术的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是金属或者是木桩进行立柱,以实现支撑。而落实园林植物涂白这一措施是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保护植物措施,其能够起到防治病虫害的作用,进而推迟花期或者萌芽,避免受到霜冻害。
4 总结
综上所述,基于长春市地区本身气候的特点,园林植物种类繁多,且产生病虫害的几率较大,因此,为了充分的发挥出园林植物的作用,就需要以全新的治理理念为指导,同时还需要及时落实相应的保护技术与措施。除了文中提到的几种技术措施以外,结合综合治理理念,需要构建新的实现室并实现病虫检疫,同时还应构建保护园林植物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切实实现对园林植物的有效保护。
参考文献
[1]张志梅.城市园林植物保护新理念和技术措施[J].山西林业,2006(04):35-36.
[2]刘延军.北方园林植物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现代园艺,2014(22):93.
[3]郁春雷,耿士均,王波.城市园林植物的养护和保护措施[J].浙江农业科学,2015(02):230-233.
[4]南中益.园林植物保护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J].科学之友,2012(04):151-152.
[5]宋平,杨柳青.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生态设计观与现代园林植物景观[J].广西园艺,2008(01):40-42.
篇7
天牛对园林绿化树木的危害主要以幼虫为最烈,那些成虫虽然也吸食树叶,但只能引起一般性损害。幼虫在树木内长期生长,不断蛀蚀钻坑,阻碍树木正常生长,削弱了树势,严重时甚至可以导致树木的迅速枯萎和死亡。被天牛蛀蚀的树木还可能因此引起其他害虫和病菌的侵入,那些被天牛蛀蚀的枝干也很容易被大风吹折。特别是园林绿化树木,很多都具有很高的观赏性,一旦被天牛蛀蚀,树木的工艺观赏价值和商品价值都要遭到损失。天牛是一种植食性昆虫,特别喜欢蛀蚀木本植物。易受害的园林绿化树种有扁桃、芒果、垂叶榕、猫耳木、菩提榕、香樟、木棉、盆架子、松、柏、柳、桑、桃等。常见危害树木的天牛有很多种,像桑天牛、桃红颈天牛、云斑天牛、光肩星天牛、青杨天牛和双条杉天牛等。这些天牛不仅危害严重,其生命周期也特别长,一般1~3a才完成1世代。天牛主动迁移扩散可以达到数百米远,种群数量扩展持续稳定,能够充分利用生境的食物资源,对园林绿化树木的危害不容小觑,很有必要采取多种防治措施进行积极防治。
2园林绿化树木天牛虫害的防治方法
随着园林绿化的快速发展,园林绿化树木病虫害防治问题渐渐凸显出来,特别是天牛等害虫,其危害性很大,防治难度也很大。要针对天牛不同生长期,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才能获得较为满意的防治效果。
2.1分期防治天牛一般1~3a发生1代,在华南地区常常是1a就可以发生1代。针对天牛不同生长期进行防治,可以抓住几个关键期采取防治,防治效果会大为提高。
2.1.1天牛产卵前期防治每年4~5月是天牛产卵、孵化时期,此时可以对园林绿化树木采取保护措施,防止天牛成虫产卵于树干上。在树干上涂抹氧化乐果5倍液,或者是喷施80%敌敌畏1000倍液。用麻袋等编织物缠绕树干,并在其上面喷药,或者用棕毛包裹树干,成虫产卵于其中也不能孵化。给树干涂白,用生石灰、硫磺粉、敌敌畏、水,按照10:1:0.5:40的比例。从地面以上2m涂抹树干。
2.1.2天牛产卵期防治天牛产卵期防治主要是用人工捕杀的方式,效果比较理想。每年5~8月是天牛盛发期,成虫活动频繁,这时可以在成虫栖息树上进行人工捕杀。有些成虫有假死现象,可以用力摇晃树干,这些成虫会掉落,进行集中杀灭。天牛在树干上产卵,在未孵化之前也很容易被发现,可以及时清除、焚毁。特别是那些伤口处,或是有木屑、虫便排出的小孔,这里都会有成虫寄居。可以用刀、钩和锤子捣入,消灭成虫。天牛成虫羽化之后要从空洞进出产卵,采用人工扑杀可以取得一些防治效果,喷施药剂也是必要的,可以每隔7~10d喷施敌敌畏1000倍液。
2.1.3天牛幼虫期防治天牛幼虫对园林树木危害最严重,及时杀死蛀蚀幼虫是最直接有效的防治方法。找到新排粪便的蛀虫孔,特别是在大雨之后,树干上的天牛新排粪便非常明显。对蛀孔进行药剂注入。先挖去粪屑,将注入蛀道内,随即用湿粘土将蛀道口封住,过几天来检查,如果还有新粪便排出,说明幼虫还存活,要继续注入药剂。注入药剂可以选用20%氨水或者汽油,每个蛀道内注入10~20mL。也可以采用树干钻孔注药方式防治天牛。就是在树干下部钻孔,注入内吸性较强的杀虫剂,只要药剂种类对口,使用量和浓度适当。这些药剂就会通过树的输导组织,把药液输送到全株。这样可以有效杀死多种寄生害虫。选用农药为氧化乐果、甲胺磷、久效磷和呲虫啉等,注药量一般每树注入原液3~5mL,也可以稀释注入。
2.2综合防治天牛防治也要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原则,不仅要抓住几个关键防治节点,还要进行综合防治,采取物理、农业、生物等多种防治手段,最大限度减少天牛种群数量。
2.2.1加强检疫加强检疫是防止天牛进场的最有效防治手段。在引种、移栽园林树木时,要进行严格的检疫,不让带有天牛的种苗、木材等载体传入。从源头切断天牛传入渠道,防患于未然。
2.2.2及时清园园林树木要定期进行清园行动,特别是对那些枯枝病枝,要及时清除,对长势较弱的苗木和古树要重点加以维护,这是天牛重点侵害的对象。要加强肥水管理,促进树木生长,增强树势,这对减轻病害有重要作用。要对园林中的其他杂灌进行清除,特别是一些腐朽的树木是天牛繁殖重要场所,要在成虫飞出前进行集中焚毁。
2.2.3生物防治用生物防治的方法也是一种重要补充手段。所谓生物防治就是保护天牛天敌,像壁虎、啄木鸟、喜鹊、肿腿蜂等,都是天牛的天敌,要充分加以保护并加以利用。
3园林绿化树木受害补救措施
园林绿化树木一旦遭遇天牛侵袭,往往就会伤痕累累,采取什么样的补救措施,这是一个新话题。伤口处理。被天牛危害的树木组织要及时清理,如果是根部受伤,要用小刀清理出新鲜成活组织,涂上生根粉剂,然后用麻布包紧,要保持麻布有一定的湿度,1周之后就可以有新生根。如果是枝干受伤,要在伤口处清理后用苔藓、麻布包紧,也可以促进伤口愈合。园林绿化的景点树木或者是古树名木,在局部受到天牛侵害之后,可能会造成部分枯死,可以在受害部位栽植一些攀附植物。这样能够起到遮挡空白的作用,甚至能够营造不一样的景致。对于那些被天牛蛀蚀严重的树木,可以采取有气生根再造通道的方法弥补。也就是对被破坏的疏导组织和形成层,进行引根下地,开辟新的养分水分通道。可以采取培土的方法迎接气生根,也可以制造管道保护气生根。只要能够与土地接通,就可以让枯木逢春。
4结语
篇8
关键词:风景区:经营权;生态环境
中图分类号:F59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02―0145-03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业逐渐成为了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不但对旅游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也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旅游风景区的开发同时也带动了我国服务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住宿、餐饮、旅游纪念品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游客的到来,必然要求风景区周边改善环境,因而也改善了当地人的生活环境。当然风景区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其自身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也日益突出。同样的问题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已有先例,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走先破坏后治理的老路代价巨大,得不偿失。这就迫使经营者不得不面对舍弃一些短期利益进行生态环境保护投资的问题。
近年来,许多旅游景区由于经营不善等种种原因导致自身经济条件恶化,不能及时有效地维护景区设施,更无力开发新的旅游项目,以致景区设施老化严重,游客日益稀少,形成了恶性循环。这种状况对自然风景资源来说固然是巨大的浪费,对景区投资者来说,前期的投入得不到回报亦是极大的损失。因此,转让(出让)风景区经营权,引进新鲜血液对景区进行管理经营成为一些地方积极探索风景区资源保护和开发的一种新尝试。
必须明确风景区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是可以分离的。根据产权的概念,产权是财产所有权和与财产所有权相当的财产权(包括经营权、使用权和处置权)。这里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是可以分离的,具体到旅游风景区而言,风景区资源归国家所有,属于国有资产,而风景区的经营者拥有经营权,代表国家经营管理风景区,实现风景区的经济价值。产权的分离是有一定前提条件的。要想实现对风景区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必须对风景区经营者的权利和责任界定清晰,并且应当切实保证经营权转让后景区所有权拥有者的权益,也就是说,经营权的转让是有一定意义的。这样才能在坚持所有权和经营权两权分离的前提下,对风景区的资源进行开发、经营与管理。对风景区进行开发的企业将拥有一定年限的经营权,国家则行使监督、管理权。
投资者通过与政府签订保护、开发、建设、经营、管理协议,依法取得一定期限内(一般是30年到50年)的开发建设权、经营管理权及其收益权,其核心是“国家所有、政府监管、企业经营”。转让(出让)景区经营权是企业开展资本运营的一种手段,也是解决景区项目融资困难的一条有效途径。
由于保护自然环境与开发商的短期经济利益有一定冲突,旅游风景区在经营权转让后,如何保护风景区生态环境就成为我们应该重点思考的问题。自然环境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承载力,超过其限度生态环境就会恶化,如果不及时采取保护措施,景区甚至会最终失去吸引力。要使风景区可以长期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必须建立完善的保护制度,保证风景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针对我国风景区存在的问题,本文从以下六个方面提出建议。
一、明确各方权限
风景区资源归国家所有,属于国有资产,同时,投资于风景区的企业拥有经营权,代表国家经营管理风景区,实现风景区的社会价值,并获得经营投资收益。
这方面已有先例可供借鉴。以万贯集团为例,1998年1月,雅安市与万贯公司签订了碧峰峡景区经营权的出让协议。根据协议,碧峰峡的资源属国家所有,管理权归政府,万贯公司享有50年的开发、保护、经营管理权,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即在“资源国有、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营管理。
国家拥有风景区的所有权和管理权。企业要动景区的一草一木,都必须由政府批准。看似太过严格,实际上却说明了自然环境是风景区能够生存并实现赢利的基础。
如果没有严格规范的政府监管,保护环境的要求对企业就没有约束力,在经营过程中容易导致竭泽而渔式的开发。因此,在雅安市政府与万贯公司签署的那份协议中,对碧峰峡景区自然环境进行严格保护成为了协议的主要内容。协议规定景区的建设和规划必须由政府立项、审批,企业只有维护权。企业要动碧峰峡的一草一木,必须由政府批准。企业对资源的保护要“放在开发、建设、利用之前”。这些详细严密的协议条款,成为高悬在经营者头上的一把利剑。
二、明确风景区的投资及维护费用
风景区的环境维护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不间断的过程。在转让合同中应明确列出维护费用项目。特别是在开发之前就要考虑到保护的问题。一旦自然环境遭到破坏,要恢复单纯靠投入大量的资金是远远不够的。世界上每年都有上千种动植物惨遭灭绝的厄运,就当前的技术而言,想要使这些灭绝的动植物重生几乎是不可能的。正是由于这些濒危动植物的稀缺性才使游客前往风景区的愿望更强烈。
从景区经营的实践可知,要获得期望的经济收益,得到旅游市场的认可,前期必须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规划、产品包装组合、市场营销策划等等。随着风景区被游客认知并产生认同感,风景区也从其生命周期的生长期向成熟期过渡。由此,在风景区管理过程中,要维护景区生态环境必须进行长期的、不间断的资金投入。投入资金的比例应与经济收益的增长幅度成正比,以修复游客人数增加对生态环境的加速破坏。当然,增加的比例还有待探讨。
三、风景区规划应多方审核
风景区经营权转让在我国旅游业发展过程中还是一个新课题,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在探索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曾经出现了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那么,在探索风景区经营权转让的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旅游资源的流失、破坏现象。
一方面,由于一些地方政府只顾眼前的经济利益和政绩,盲目转让景区的经营权,不仅没有正确的评估景区资源的资产价值,而且在转让经营权之后也没有很好地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导致了一些企业为了短期的经济利益,无计划、无节制地肆意开发景区的资源而不注重保护,忽视环境效益、社会效益,造成了景区资源的严重破坏和流失;另一方面,由于一些旅游开发投资者不懂旅游规划,不了解旅游产业的性质,认为旅游资源的开发要大力投入和建设,建造大量的旅游设施与建筑,并改造了原有旅游景观,过度利用旅游资源,而且在开发之前缺乏充分的科学论证和可行性研究,不注意景区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存在先开发,后
治理的不良倾向,没有做到开发与保护同时实施。
由此,政府必须正确地行使监管的职责,在风景区建设过程中邀请有关专家对景区的规划进行充分的论证,同时为经营者提供建议,实施好监管权,进而有效地避免对旅游资源的破坏和过度开发等问题。
四、建立风景区新建娱乐设施的可行性评价体系
我国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更多的人有机会走出家门进行旅游活动。自然风光优美的风景区更成为首选目的地。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实现更高的经济利益,经营者在设立风景区娱乐项目时,很少会考虑对景区自然景观的破坏问题。什么项目赚钱、吸引人就上什么项目,不考虑或很少考虑风景区自身特色,导致对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同类型景区的同质化现象严重。比如,山体景观中的缆车项目,不论是否必要,多数景区内都会建造,而建造缆车对山体景观特色的破坏是极其严重的。
根据风景区自身特色开发娱乐项目,特别是在尽可能少的改变风景区自然原貌的情况下开发是非常重要的。水上娱乐项目中木船、竹筏就比铁皮船更易融入周围环境。旅游对游客而言是希望找寻日常生活中所缺乏的东西,任何景区都可以看到的旅游设施对游客的吸引力自然不会太高。
五、经营者应明确生态环境与其收益的直接关系
工业的发展使现代人对优美的自然环境的向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蓝天、白云、夜晚的星空、清新的空气都是都市人所向往的。由此在风景区营销中应充分体现自然景观环境优美的优势,以自身特点为主要宣传对象,譬如森林公园就可以重点宣传自己“天然大氧吧”的特点。对于自然环境为基础的风景区,经营者就要明确:“生态是资源,生态是财富,生态是生命线。”
四川万贯集团董事长陈清华告诉记者,从他拿到碧峰峡的经营权后,两年接待游客数量累计达到160多万人次,营业收入达到1.6亿元,并带动了周边生态产业产值累计达7亿元。然而最重要的是,保持了碧峰峡良好的生态环境。
在这里,企业对环保和生态建设的持久热情达到了惊人的程度。“这里的生态环境就是我的‘聚宝盆’谁破坏,我第一个不答应。”就是在这样的理念下,陈清华在得到碧峰峡经营权时,没有丝毫犹豫就按协议规定的数额支付了500万元的环境保护金,又主动出资350万元买下了数千亩人工林的“抚育权”。有人替陈清华算了一笔账:即使这些树木长大成材,全部砍伐作木材也卖不了这么多钱。对于别人的质疑,陈清华自信地说,万贯集团经营的是青山绿水!
在对环境的保护和利用中,才使得景区实现了经济效益。没有青山绿水、白云蓝天,又怎能激起人们的向往,吸引来众多的游客呢?
六、制定学习机制
科技的发展也为自然环境的保护带来了新的课题。“白色污染”就是个很好的例子。方便食品为游客出行带来了便利,但其外包装就成为每一个风景区不得不面对的难题。出了问题就必须要解决,解决方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景区内的生态环境。我国的风景区数量众多,在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上各有方法,经营者应多向生态环境治理先进的风景区学习,建立学习机制确保风景区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同时要不断加强景区员工的思想教育,使员工确立自觉维护景区环境的意识。
例如,黄山风景区禁售盒装方便面,此举旨在避免大量的方便面包装盒给风景区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方便面在黄山景区内销量每年达3万件(每件24碗)以上,旅游旺季,一个摊点一周就要售出100多件。1996年,黄山环卫部门曾主动联系“康师傅”等方便面生产厂家,建议将在景区内销售的方便面的包装改用优质环保型材料制作。如今景区内所售方便面的包装盒,虽然大都使用可降解材料,但降解效果均不尽如人意,盒装方便面上盖的锡箔纸更是只能做卫生填埋处理。另外,游客吃后的残羹大多倾倒在游览道的两侧,一方面造成沿途土壤盐碱化,植被受破坏现象严重;另一方面,松鼠等野生动物过量食用,对整个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十分不利。
华山风景区由于人为及自然灾害的原因,其特有树种华山松等一些古树名木(约有五十多棵)一度发生枯死现象。华山旅游发展总公司邀请全国著名专家教授召开救治古树名木研讨会。专家们经实地勘察和会诊,找出了古树死亡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华山旅游发展总公司已将这些措施列入工作议程,聘请陕西省林科院专家对山上古树名木进行技术承包。专家们还将对华山昆虫区系进行调查和鉴定,加强病虫害检疫,做好病情的监测预报,对古树名木实行建档管理,每年实施生态保护措施。
篇9
关键词:路域生态学 生态环境影响 野生动物通道
中图分类号:U41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4-130-02
1 引言
近几年我国公路里程快速增长,安全设施逐渐完善,设计建造能力不断提高,道路建设成果显著。目前国内对公路生态环境影响研究主要集中在植被影响、噪声污染、空气污染等方面,对外来物种、景观破碎化、野生动物栖息地等方面研究较少。本文简要介绍公路对自然环境及野生动植物影响,从道路设计、施工、运营及维护各阶段提出相应环保措施,并重点介绍了野生动物通道相关生态学原理。
2 公路生态环境影响
2.1 自然环境影响
公路建设路基填挖会极大地破坏原有地形地貌,使边坡且色彩、纹理及外形与周围景观极不协调,严重时还会诱发滑坡坍塌等地质灾害。取弃土场设置不当会产生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及栖息地丧失等生态问题。公路建设过程中由于路基填挖、取土采石、弃土弃渣等建设活动,使原有植被受到破坏,水土保持能力降低,造成公路沿线水土流失加剧,河流水库泥沙淤积。道路营运阶段产生的污染问题持续时间很长,如橡胶、油污、重金属、融雪剂等对路侧土壤产生污染,进而影响动植物生存。
2.2 动植物影响
公路对路域内动植物的影响包括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直接影响主要发生在道路建设时期,路基开挖、取土弃土、临时用地等会对植被的产生破坏,使动物栖息地丧失。公路对路域内动植物的间接影响具有持续时间长、涉及范围广、观测评价难度高等特点。道路对路域内植被的间接影响有外来物种入侵、道路污染物、水土流失、景观破碎化、局部小气候变化等。道路各种污染会影响动物生长繁殖,多种因素会造成路侧栖息地品质下降甚至消失,最终导致动物种群数量减少,繁殖率降,基因多样性下降。
2.3 生态环境影响特点
由上述分析可知,公路建设运营对生态环境影响具有如下特征:全面性、滞后性及扩散性。(1)全面性是指路域内生态系统所有组成部分,包括土壤、空气、水等非生命和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命体,都受到公路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其影响是全面性的。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其能量流或者物质流中某一个或者多个环节受到破坏时,便会波及到整个生态系统。(2)滞后性是指公路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一般需要经过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表现出来,如重金属污染、阻隔效应、外来物种入侵、某一物种灭绝等影响后果需要经过若干年才会显现。(3)扩散性是指公路建设运营影响并非局限在公路两侧,而是会扩散到较大区域,其范围随着影响因素和被影响环境的不同而不同。
3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3.1 公路规划设计阶段
公路网络布局严重影响景观完整性、植被群落完整性、动物栖息地安全,因此选择一套能保持生态系统最佳状态的路网规划方案意义重大;原始自然环境及生态环境脆弱区域对道路建设十分敏感,路线选择应尽量避让这些区域;公路布线前应对路域内旅游景点进行调查评价,路线选择可尽量展示路域景观美,但必须最大限度得保护景点减少道路建设运营影响;公路设计应根据实际情况,在满足项目总体定位与功能的同时考虑生态环境影响,因地制宜灵活选择设计标准;路基设计时应尽量减少土石方量,避免高填深挖,可适当提高桥隧比。
3.2 公路施工阶段
公路建设施工期是直接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的时期,此时采取适当措施可最大限度地减轻生态环境影响,因此是环境保护的关键时期。路基开挖不可避免地使土壤直接,施工时间上尽量避免雨季,并及时绿化边坡清理弃土,防止水土流失;施工期间应注意保护土壤资源,表层熟土应集中堆放以备后用;取弃土场、临时用地等选址尽量避开耕地、森林、草地及湿地,回填熟土后及时恢复绿化,也可改建成耕地、鱼塘或湿地;保护路域水资源,禁止施工期间产生的各类污水直接排入河流;保护路侧植被,不破坏红线外一草一木,尽量移植红线内树木特别是古树名木。野生动物活动区域尽量降低施工噪声,减少粉尘污染。
3.3 公路运营阶段
道路运营阶段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且具有滞后效应,可采取如下措施缓解对自然生态环境影响。减少道路融冰剂使用,尽量采用物理方法除冰融雪;野生动物横穿道路前后设置交通标志,提醒驾驶员减慢车速或者停车等待;野生动物栖息地附近设置交通禁止鸣笛标志;采取适当措施,预防和清除外来物种入侵。
4 野生动物通道
野生动物通道一般指专为野生动物穿越公路而设计建造的通道,对缓解公路建设运营野生动物影响意义重大。野生动物通道的设置可增加道路廊道通透度,有效缓解道路的阻隔效应,降低动物道路致死率,降低野生动物栖息地破碎度。
公路建设会造成野生动物道路致死,栖息地丧失或品质下降,其根本原因是公路建设会占用和分隔栖息地,严重影响野生动物捕食、迁徙和繁殖。如图1左所示,道路建设后将物种A栖息地①和繁殖地③隔离,同时过渡栖息地②完全消失,使物种A在栖息地①与③之间迁徙受阻,可能导致物种A繁殖率及种群数量下降;栖息地⑤被分割成两个区域,致使道路两侧物种B基因交流受阻,遗传多样性降低,可能形成两个亚种B1和B2。
野生动物通道的设置可大大增加动物穿越公路的主动性与成功率,使道路两侧栖息地重新连接,降低栖息地破碎度,其生态学原理如图1右所示。在栖息地①与③之间,利用原有栖息地②设计一下穿式野生动物通道,物种A经过一段时间适应后可利用该通道在繁殖地与栖息地之间迁徙。道路通过栖息地⑤时可设置上穿式野生动物通道,使物种B可利用完整的栖息地⑤。
图1 野生动物通道对栖息地的影响
影响野生动物动物穿越通道的因素众多,如道通道位置选择、通道类型、周围景观特征及人类活动强度等。所以应当从交通状况、周围环境、野生动物习性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合理选择野生动物通道位置、类型及结构,完善交通管理,适当引导野生动物,才能提高野生动物通道使用效果,缓解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
5 结语
(1)公路建设运营会对自然环境及野生动植物产生各类生态学影响,对路域内生态系统产生干扰甚至破坏。公路建设运营对生态环境影响具全面性、滞后性及扩散性特征。
(2)分别针对公路规划设计、公路建设施工及公路运营三个阶段,提出了相应的生态环境影响缓解措施。
(3)野生动物通道可增加道路廊道通透度,有效缓解道路的阻隔效应,介绍了其类型、作用、原理及其设置方法。
参考文献:
[1]Richard T.T. Forman.道路生态学――科学与解决方案[M].李泰安,安黎哲,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篇10
关键词 法国梧桐;衰老成因;复壮;保护措施;江苏苏州;古城区
中图分类号 S792.3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9-0216-01
法国梧桐在20世纪50―60年代开始落户苏州古城区。至今,中心城区内共有法桐树3 700株以上[1]。其中有2/3的法桐为20世纪60―70年代所栽,尽管只有40余年的树龄,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衰老迹象,如叶片发黄、长势衰弱、病虫害增多等现象。针对这种情况,经过连续几年的调查分析,得出影响苏州市区法国梧桐生长的主要问题,并对复壮与保护措施作一探讨。
1 苏州古城区法国梧桐衰老的成因
1.1 道路扩建与过度铺装
由于古城区道路的改造,管线的改造、房屋建设等客观因素的影响,造成法国梧桐的生长环境变差,生长空间明显不足。土壤紧实度过高,透气性差,造成生长势减弱。经对苏州城区主干道公园路、园林路、东北街、西北街、十全街、十梓街等两侧法国梧桐的立地条件调查,法国梧桐的两侧均为硬质的柏油道路,立地条件变差,横向距离仅有1.0~1.4 m,根部营养面积狭小,影响法国梧桐根部对营养的吸收,形成不可逆的衰弱。
1.2 土壤pH值偏高
法国梧桐适宜在酸性至中性的土壤生长,经对在苏州城区主干道公园路、五卅路、十全街、十梓街土壤pH值的测定,均为弱碱性,这种环境使土壤中的磷或铁处于不可吸收的状态,从而造成土壤供铁、供磷不足,影响法国梧桐生长。
1.3 病虫害
经调查,在苏州地区影响法国梧桐生长的主要病虫害是白粉病、流胶病、星天牛、光肩星天牛、褐边绿剌蛾等。一是树干流胶病。当受到机械外伤或肥水管理不当、蛀虫蛀蚀或产卵造成伤口时,易引起流胶。在树干或枝条上出现小形的泡状肿起,肿起部位中间的皮孔会流出胶状物质,初为褐色透明,渐渐转为黑褐色并呈污秽状。二是白粉病。因法国梧桐白粉病的病原菌在20~28 ℃时生长最快,因此在苏州地区每年的5―6月和9―10月为该病病原菌的最适生长环境,是病原菌快速生长病情蔓延迅速时期。当温度达到30 ℃以上时,病原菌生长减缓。生长环境差、长势弱的法国梧桐发病重[2]。三是天牛类。在苏州地区每年3月开始活动,星天牛4月下旬或5月上旬成虫羽化,5―6月为羽化盛期,6月上旬开始可见初孵幼虫。光肩星天牛3月中下旬开始活动取食,4月底至5月初开始在隧道上部做蛹室,6月中下旬化蛹,6月下旬至8月上旬为成虫活动高峰期。四是褐边绿剌蛾。在苏州地区1年发生2~3代,每年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化蛹,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成虫羽化产卵。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第1代幼虫在6月下旬至7月下旬发生,第2代幼虫发生在8月下旬至10月中旬。
2 复壮与保护措施
2.1 整形修剪
苏州市园林管理部门2012年2月,公园路、十梓街、十全街等道路的逾700株法国梧桐进行第一阶段的定型修剪。先把病枝危枝除去,将高度统一回缩至6 m左右。经测算,6 m刚好是古城区2层楼房屋檐的位置。而马路上的红绿灯、交通指示牌、路灯等公共设施的高度大约也在6 m之内。这样修剪会减少枝叶遮挡交通指示牌的几率,且不会刮蹭到沿街屋檐,更不会妨碍公交车通行。2012年8月实施第二阶段定型,此时法国梧桐新枝平均1.5 m,2013年6月,将再次对萌发出来的树枝进行定型,最终控制树枝形成“三主、六枝、十二叉”的形状。由于法国梧桐萌发力强,更新速度快,2014年就可以恢复到原有的蓬径,带来更多的绿荫。经过苏州市园林部门连续3年的修剪维护,为市区法国梧桐的复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2 改善立地条件
通过综合措施增加法国梧桐地下土壤通气、透水性能。苏州的五卅路等尽管铺设了透水砖,但是由于游人密集,对法国梧桐根系土壤的践踏仍然很严重。一是铺设多孔青砖与梯形砖。使用透水、透气的新型材料铺设地砖,挖沟时保持充足的空间,与植株的距离大于1.8 m为宜,给树木生长留有充足空间。同时注意保护树根,避免垃圾污染土壤。二是土壤改良。土壤改良面积根据树冠投影确定,在其挖环形沟,深80~90 cm、宽50~60 cm。将腐熟畜粪、腐叶土、沙土与0.1%的硫酸亚铁混匀回填,施肥的同时,适当切断部分树根,然后浇透水。地下根切断后会长出新根,利于营养的吸收[3]。
2.3 病虫害控制
有害生物的控制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尤其是针对40~50年树龄的法国梧桐,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针对城市道路中的法国梧桐,由于涉及城市生态环保的要求,应采用专门的药器械和安全环保类的药剂。由于树体比较庞大,枝叶病害和害虫发现不能及时发现,一般都是有了明显的症状后才发现,此时已经错过了有效控制的最佳时期。因此,城市行道树法国梧桐的有害生物控制,除了采用先进的高空喷药器械外,还应研究专门的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一是生物防治[4-5]。其具有对环境污染小、对人畜安全、不产生抗逆性、效果持续时间长等优点,适合在城市绿化中应用,但是由于目前多采用生物药剂防治的技术,从业人员没有很好地掌握生物药剂对环境温湿度的要求,而造成防效不理想的现象时有发生,从而阻碍了生物药剂的推广施用。城市绿化管理部门应针对从业人员定期进行培训,提高其对专业知识的应用技能。二是物理机械防治。针对法国梧桐食叶类害虫刺蛾的防治,可以利用害虫的趋性进行诱杀。常用的还有阻隔法,如设障碍物、涂毒环、挖障碍沟等,切断病虫害的侵害途径。三是化学防治。针对衰弱的法国梧桐而言,蛀干类害虫对其影响严重,是主要控制对象,根据城市生态的需要,可采取打孔注药法。在树干打深至木质部的孔,注入具有内吸作用的杀虫剂,隔15 d再注药1次,以巩固防治效果。该技术省时、省工、成本低,防治蛀干害虫的同时对环境安全,效果良好。但是注射孔愈合的较慢。近几年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张星耀博士发明的树干微注射法,可以做到精准施药,注射小孔愈合快,除了防治病虫害,还可以调节植株生长发育,对生理病害如缺素症等也有较好效果。
2.4 合理补给营养
通过给衰枯严重的法国梧桐根部施养分和茎部注射打吊瓶输营养液的办法为法桐输入养分,强化法桐根系和枝干的养分[6]。可以为法桐输入四川国光农化有限公司生产的大树根动力、树动力等营养液,选阴天或晴天傍晚施用,根据天气与温度调节对水量。浇灌型营养液使用前,在土球外5 cm处开环状沟,深约20 cm,然后回填,注意营养液不能与碱性物质混用。复壮树势可采用大树根动力,进行树干钻孔注药,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并注意调节松紧控制流速。
2.5 清腐修补
腐朽树洞是有害生物滋生的有利场所,应及时清腐修补。先将其中腐烂、疏松的部分清理干净,同时注意不要刮得太深,刮到新鲜树干即可。然后进行杀虫消毒处理,通常用40%乙酰甲胺磷乳油200倍液进行涂刷;等药液晾干后,再用甲基硫菌灵处理,对树洞内的真菌、细菌等进行杀灭。翌日用愈伤涂膜剂对伤口全面涂抹,防止病虫的侵入和促进愈伤组织的再生。最后进行树洞的填充,材料多选择用氨酯发泡剂或尿醛树脂发泡剂,填充压实后,等到填充物发泡剂3~5 h凝固后,工人要用刀片将表面修平、修圆滑,局部还要用腻子抹平,同时让填充物与外皮有一定落差,树木在愈合时会慢慢长出新皮,渐渐包住填充物,然后愈合到一起。有些树洞无需填充,可涂蜡、桐油或涂保护剂来促使其伤口愈合。最后,树洞外部还要仿真上色,在树洞与填充物接触处用密封胶涂抹均匀,再涂经过调色后的乳胶,使修补树洞颜色与树皮颜色接近,以使外观更加自然。
3 参考文献
[1] 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所.公园古树名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2] 张林燕,王玮珍,叶建仁.悬铃木白粉病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0,34(1):135-137.
[3] 曲刚.法国梧桐树的栽种技术[J].吉林农业,2013(11):81.
[4] 张随榜.园林植物保护[M].2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