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雪的段落范文
时间:2023-03-25 02:50: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描写雪的段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我惊奇的看到大片大片的雪花从空中簌簌落落得飘将下来,这不禁令人想起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句“燕山雪花大如席”。今天的雪花可真大如席了。雪花像玉做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又像一片片鹅毛,在空中飘飘荡荡;还像一朵朵竞相开放的梨花,风一吹,在空中轻轻飘散开来。这些雪花一定是来参观小区的风景的,你看它们有的落在屋顶上,有的落在草丛中,有的落在树枝上,有的落在车顶上,还有的落在地面上……雪的世界可真美啊!
2、雪花是一种美丽的结晶体,它在飘落过程中成团攀连在一起,就形成雪片。单个雪花的大小通常如小米一般大,犹如柳絮般在空中飘舞,也有大的,如鹅毛般,空中可谓雪片飘落。雪花很轻,落在人的身上毫无感觉。无论雪花怎样轻小,怎样奇妙万千,它的结晶体都是有规律地六角形,所以古人有“草木之花多五出,独雪花六出”的说法。雪花多么美丽而轻盈呀!我越来越喜欢雪花了,如果能够再次目睹大地白雪皑皑,绿树披银装,真是一件赏心悦目的趣事。
3、透过洁白的雪帘望去,呵!好一个瑞雪飘飘的世界呀!千树万树好似开遍了梨花。层层树叶间,雪花零星点缀着朵朵花儿,有的婀娜地开着,有的羞涩地打着骨朵,随着树枝的颤动,在翩翩起舞,是那么妩媚迷人啊。已失去生命的小小的树叶竟被雪花点缀得重新有了神韵。腊梅与苍松为友,幽幽香气袭人,令人陶醉。房屋披上了洁白素霜,柳枝变成银条,城墙像白脊背的长蛇向远远的灰蒙蒙的幕色烟霭里。真是美不胜收啊!
4、雪花像玉做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又像一片片鹅毛,在空中飘飘荡荡;还像一朵朵竞相开放的梨花,风一吹,在空中轻轻飘散开来。这些雪花一定是来参观小区的风景的,你看它们有的落在屋顶上,有的落在草丛中,有的落在树枝上,有的落在车顶上,还有的落在地面上……雪的世界可真美啊!
5、我看着雪慢慢地落下,直到他们没了影,有些调皮的雪花钻进我的衣服里,弄得我痒痒的。我伸出双手,去迎接这位稀客,雪花轻轻落到我手上,我仔细的观察着他们,我发现,雪花不像我们画画时那样,有六片花瓣,而是小小的、不引人注意的一团,要不是雪花有许多兄弟姐妹,它是不会被人注意的,但在我看来,这雪花比画的更美、更纯洁,因为世上的彩笔是画不出自然界的一切的。
6、我望着天空中飘飘荡荡的雪花,透过雪花,我好像看到一个粉妆玉砌的雪花世界。那个世界里,雪花是一个个可爱的小精灵,为雪花世界增添了华光异彩。
7、好“雪”知时节,当“冬”乃发生。看到雪花一丝丝,似有似无,缓缓地,轻轻飘飘地的飘落,我想到了那些形容白雪的词儿,什么“洁白、晶莹、柔软、明净、无暇、素雅”,想起了“白雪纷纷何所似?”“来若柳絮因风起”“草木之花多五出,独有雪花多六出”“忽如一夜春风来,钱树万树梨花开”,等诗句;想起了“瑞雪照丰年”的谚语;甚至还想起雪莱在《西风颂》里所言“哦,风啊,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8、它--是水的精英,冰的魂魄。它们仿佛是和北风那强大的冷旋律在翩翩起舞,它们是那么眷念这浩瀚的大地,急切地挪动脚步,去亲吻着久别的大地。大地母亲欣喜地接纳了它们这群归来的孩子,把它们拥入了自己宽阔的胸怀。它呀,是霜的姐妹,是冬天的使者。默默凝视着,它多么与众不同啊!
9、鹅毛般的雪花簌簌地不断往下落,织成了天幕雪帘。如同柳絮一般,银一样的白,玉一样的润,一朵朵、一簇簇,纷纷扬扬、冉冉飘落,闪着寒冷的银光。它是天公派来的小天使?还是有人在天上撒下无数透明洁白的梨花瓣。
10、雪花依旧在天空飘呀,飘呀。我用画画,留下雪花。一笔,两笔,雪花被我放大了。呃,不够。我拿起相机拍下了雪花及雪的壮景。雪花像害羞了呢,随着风飘向了另一边。
11、寒冷的北风正在“呼呼”地刮着,天空中,白白的、小小的雪花飘落了下来。一朵、两朵、三朵,它们先是一个一个的飘,当它们不再害羞时,又一起手拉手的飘下来。雪花多么漂亮啊,像柳絮轻轻,像棉花软软。
12、风,刮的很急,雪花像扯破了的棉絮一样在空中飞舞,没有目的地四处飘落。不一会儿,雪花像变魔术似的变成了一群群可爱的白衣天使,轻盈的向我们飞来。雪片越落越多,白茫茫地布满在天空中,向四处落下,地上一会儿就白了,房顶上都被小天使们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白毛毯,就连树木们,也换上了蓬松松、亮晶晶的银装,雪花都落在了行人的脸上、帽子上,白花花的,气的行人直抹脸。放眼望去,是一片白茫茫的冰雪世界。
13、雪花像翩跹的粉蝶,欣喜地闪耀着她的“翅膀”好象把晶莹的絮片撒到大地上,让大地在柔软的床幔底下休息。孕育着新春的生长。
14、雪花从一望无际的天空轻轻飘落下来,纷纷扬扬、飘飘洒洒……一朵朵、一片片晶莹如玉,洁白无暇,像天上的仙女撒下的玉叶、银花,又像天宫派来的白色天使,是那样的美丽,无私的把大地装扮成了童话中的白色王国。
15、无声的雪,还在飘飘洒洒,却重重落在我的心里,唤起了我对冬天的使者--雪花的爱。雪花,并不只是寒冷,它有颗热忱温暖的心。它无私地在阳光的照耀下融化的自己,化做水分供给大地,滋润世间的万物。
16、雪花形态万千、晶莹透亮,像那高贵的白天鹅轻轻抖动翅膀,落下了一片片小小的羽毛。又像是一个个身穿白纱裙的小仙女,在空中轻盈地舞蹈……雪中的景色壮丽无比,天地之间浑然一色,只能看见一片银色,好象整个世界都是用银子来装饰而成的。这美丽的雪世界!
17、雪花携着寒风,在冬日里撒欢,好像给大地铺上了一件银装。这正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朵朵洁白的雪花像翩翩起舞的蝴蝶在银色的世界里漫天飞舞。
篇2
2、雪仙子在尽情地挥舞着衣袖;在飘飘洒洒的弹奏中,天地河山,清纯洁净,没有泥潭。
3、冬天,一层薄薄的白雪,像巨大的轻软的羊毛毯子,覆盖摘在这广漠的荒原上,闪着寒冷的银光。
4、刺骨的寒风呼呼地吹着,不时地向我袭来。并且,偶尔会有顽皮的小雪花纷纷扬扬地落下来,就像跳舞一样。
5、从教室的窗户往外看,操场上铺上了一个用雪织成的地毯。雪姑娘像一个神奇的魔术师,把操场上五颜六色的地砖都变成了银白色。雪姑娘也非常善良,害怕小树和刚出生不久的小草着凉,心灵手巧地织了一顶顶银色的帽子给他们戴上。
6、雪,像一粒粒糖豆,它们在空中飘舞着,并不着急落地,好像舍不得它们住的冰宫呢!小雪花像烟一样轻,玉一样洁。纷纷扬扬,从天而降。
7、太阳出来了,照耀在洁白的雪地上,照得人眼睛都发花。雪在阳光下开始慢慢融化,屋檐开始淌水,滴在雪地上,把地上的雪穿成一个个小洞洞。树上的雪顺着树干往下淌水,树枝上不时地抖下一两块巴掌大的雪块,无声地推在雪地上。马路上的雪都被来来往往川流不息的人们踩实了,踩脏了,可道路两旁的雪依然是那样洁白,好像给马路镀上了一道银边,显得更加整洁宽敞。
8、看,那笔直的水泥路上已经盖上了一条长长的白地毯。路两旁便是两排高大挻拔的树,真像两排站得整整齐齐、穿着白披风的卫士。教室的屋顶上,雪姑娘很大方地送给它一床厚厚的白毡被。屋檐边上挂满了水晶般的小水钉,给屋檐镶上了一道玲珑的花边。教室前面,一棵棵小松树上挂满了白色的雪球,微风吹过,树枝一颤一颤的。仿佛在向我们点头问好。那圆圆的大花坛里,本来已经叶枯花落的各种花草,这时候又开满了朵朵“水晶花”。
9、有时,几只小鸟排成一排,似乎是有一只指挥鸟在指挥似的,这几只鸟唱的整齐极了。
10、冬天,整个世界成了只大冰箱,山冷得在颤抖,河冻得僵硬了,空气也似乎要凝固起来。寒冷的严冬,河水一改往日的活泼,似乎恬静地睡着了那年冬天,那个冷呀,把人冻得鼻酸头疼,两脚就像两块冰。
11、操场更美。刚刚健好的健身器材,全部银装素裹。广阔的操场面上,像是铺了一个巨大无比的“席思梦”,白面软软,我多想在上面睡一觉啊!男同学们个个生龙活虎,他们最感兴趣的是打雪仗。操场上“杀声震天”,只见白色的雪团像一道道流星闪过,又炸开一阵阵白色的烟雾。
12、雪让人的感觉只有一个字——冷。大地一片银白,一片洁净,而雪花仍如柳絮,如棉花,如鹅毛从天空飘飘洒洒。
13、用一个词来形容雪,那就是“纷纷扬扬”,最形象的就是“玉帝的鸭绒被漏了”。的确,越来越大如鸭绒般密集的雪花正在天空中飘洒。我的思绪也如同雪花般纷飞飘落……这美丽的雪花正如纯洁的梦想一般飞翔着。
14、这年冬天,地都冻裂了缝,小北风像刀子似的猛刮,大雪满天飞风呜呜地吼了起来,暴风雪来了。一霎时,暗黑的天空同雪海打成了一片,一切都看不见了。
15、雪又下大了,但雪花并没有随着变的更大,而是更密了。像烟一样白,飘飘摇摇,纷纷扬扬,从天空中洒下来。像织成一面白网,朦胧中又映着白树,白房,白草地。我看那雪花玲珑剔透,洁白如玉,是从桂树上砍下的玉叶吗?
16、一阵大雪过后,给大地的披上了洁白无垠的地毯,看上去就像席梦思,真想让人躺上去,在屋顶上面,雪姑娘很大方的给他了一层厚厚的棉被,路上的树也仿佛换上了银装……到处是一派一片银装素裹粉妆玉砌的景象!
17、雪下了一天一夜,停了。经过一天一夜的大雪,房屋被披上了洁白的素装,柳枝变成了银条。大雪把杨树的枝条打扮得像美丽的珊瑚,又像奇异的鹿角。麦地盖上了厚厚的棉被子。天连着地,地连着天,白雪茫茫,无边无际,整个大地都变成玉琢银雕的世界。小孩子们高兴极了,有的打雪仗,有的堆雪人,还有的滑雪橇。冻得手和脸红通通的,头上却冒着汗,欢笑着,嬉闹着。
18、我会用双手捧住那一个个小精灵,让它们张着小嘴快乐地向我诉说出昨晚的夜景;我会用一颗愿意倾听的心,去迎接一串串还没有苏醒的梦话;我会用纷扬的如同雪花般美丽的文字,来赞美眼前这个美丽的洁白的天堂!
19、我却只是看着那雪。窗上晶莹模糊的一层水雾,渐渐盈盈流下来,露出玻璃后面的那个世界,是比玻璃更加温厚的雪白与晶莹。
20、只见天地之间白茫茫的一片,雪花纷纷扬扬的从天上飘落下来,四周像拉起了白色的帐篷,大地立刻变得银装素裹。我不禁想起一句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真美呀!
21、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上了冰凉凉毛茸茸白花花亮晶晶的银条儿。就连松树和柏树上,也堆上了沉甸甸的雪球。
22、小雪一点点,一片片,细碎零乱而匀称飘摇地款款而来。那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我情不自禁的伸出双手,去接住那些花,感受它落入手中,清凉的感觉。
23、麦田里,刚刚钻出的鲜绿的麦苗,盖上了一层厚厚的雪花被。远处,小小的山村茅屋,被雪盖得严严实实的,活像一个个可爱的小模型。小河不畏严寒地哗哗流淌着,河边或河心的大石头上,盖上了一层白雪,就像浇上奶油的蛋糕,大大小小不规则地分布在河滩上。
24、一起来,这个山沟里的小小天地就会立刻改变容颜。眼前的一切全成了银白色的,地上房上树上山上,无处不有雪的踪影。在这样的洁白空间里,会让您产生种种遐想,好像这雪是带着某种使命,突然来到人间似的。
25、山上的雪被风吹着,像要埋蔽这傍山的小房似的。大树号叫,风雪向小房遮蒙下来。一株山边斜歪着的大树,倒折下来。寒月怕被一切声音扑碎似的,退缩到天边去了!
26、冬天的太阳也似乎怕起冷来,穿了很厚很厚的衣服,热气就散发不出来了。
27、冬天,非常寒冷。说实话,我不希望它来临,可是它来临时,我却有异样的感觉。
28、所有人都舒心地笑了,这时,雪好象也笑了,它就像一个白色的精灵,调皮的在空中跑来跑去。
29、雪飘落在对面的屋顶上,屋顶像蒙了一条闪着银光的纱巾,美丽极了。雪飘落在树上,树上像缀满了银色的小花。雪飘落在操场上,操场变得像铺满棉花一样白茫茫的一片。上面有几个小脚印,也许是小猫吧,但为操场增添了许多乐趣。
30、此时此刻,我只想冲入雪地,让纯洁的雪花点缀我充满幻想的心情;让无瑕的雪地给我五彩斑斓的梦!
31、雪,一朵一朵的,飞舞,旋转,飘零,最后落地,一切都是银装素裹的样子了。突然想起谁的“雪似蝶飞”的比喻,蓦然间,我好像真的看到了热闹的蝴蝶翩跹起舞。
32、风越来越大了。那朵小云变成了一片白色的浓云,慢慢地升了起来,扩大起来,渐渐遮满了天空。下起小雪来了。陡然间,落起大块的雪片来了。
33、美丽的雪景让人惊叹,但是这一景观却总是昙花一现。不久,太阳爸爸便招呼着雪女儿回家去了,雪女儿便恋恋不舍地回家去了,留下了她那一排排脚印——那清澈的涓涓细流。不久,雪女儿就完全离开了我们的视线。
34、看,那笔直的水泥路已经盖上了一条长长的白地毯,那么纯洁,那么晶莹,看得叫人不忍心踩上去。路两旁便是挺拔的松树,像两排站得整齐穿着白披风的卫士。
35、抬头看,以往那几棵被北风吹得光秃秃的老桐树,如今“枯木逢春”般地开满束束银花。在棕黑色树干的衬托下,显得它更加纯洁无瑕。在雪的映照下,天也变成了银色。道路两边那高大的松树,像挂满了白色的绒球,和那露出的片片绿色融在一起,这给这世界添了几分童话般的色彩。
36、雪后的景色可真美丽呀!不管是大树上,屋顶上,还是菜地上,都穿上了一件精美的洁白的羽绒服。放眼望去,整个世界变成了银装素裹似的,世界就像是粉妆玉砌的一样。菜地里的那些低矮的弟弟妹妹们在这冰天雪地的天气下,也低下了往日高举着的头,还蒙上了一层白白的面纱。
37、大雪随着寒冬来了,街道宛如是银子铸成的,那么亮,那么有灿烂,长长的冰柱像水晶的短剑挂在檐前,行人的呼吸也化作了一股股白烟。
38、远望去,雪给“肥胖”的黄土高坡加了个大白胡子,犹如一个背着大包的圣诞老人,正对着我笑呢!再往远看,往日那碧蓝雄伟的秦岭山脉,如今已在苍茫的天宇里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39、看,那笔直的水泥路上已经盖了一条长长的白地毯,是那么的晶莹,那么的纯洁,让人不忍心把脚踩上去。花池旁的两棵松树上挂满了白绒绒的雪球。微风吹过,树枝一颤一颤的,仿佛像我们点头问好。那花池里,本来已经枯落的花木,这时又开满了朵朵白花。
40、太阳升起来了,将温暖投向大地。阳光照在雪地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屋顶上的积雪屋檐下的冰坠儿开始融化,形成水帘。污浊的空气随着白雪的融化而变得更加清新。深深地吸一口,感觉心旷神怡,浑身舒服极了。雪绒被越来越薄,下面的小草越来越大,似有勃勃生机。
41、郁郁葱葱的林带,一改往日翠绿的装束,已换成洁白的银装素裹。高高的白杨树枝就像一把把利剑直插云霄。苍翠的针叶松,纹丝不动的挺立在哪儿,高傲地接受着风雪地洗涤;针叶上积满了毛松松的雪球,像披上了洁白的外套。垂柳和垂榆的枝条不再显得那么瘪色,上面缀着的白雪就像朵朵含苞待放的白梅花。
42、急性子的小雪花“簌簌”地往下“赶”,好似被关了许久的雪娃娃突然得到允许,让它到人间玩耍片刻。
43、每当下雪,我就站在窗前,看着那鹅毛般的洁白的雪花,慢慢地飘落在树枝上,飘落在屋顶上,飘落在大地上。这时,整个长春变成了冰天雪地的世界。一个童话的世界。
44、你再看那山,一道白,一道黄,好像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你看那路边的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活像一位亭亭玉立,秀气的妙龄少女。库木塔格沙漠脚下一栋栋土坯房,房顶上卧着点雪,烟囱里冒出缕缕青烟,配上那沙山与那树,对!这是一张小水墨画,也许是清代的哪位名家画的呢!
45、教室前面,一棵棵小松树挂满了白绒绒的雪球。微风吹过,树枝一颤一颤的,仿佛向我们点头示好。那半圆的花坛里,本来已经枝枯花落的种种花木,又开满了朵朵白花。
46、地上的雪厚厚的,又松又软,踩上去就会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好象正在演奏一首欢乐的歌曲。
47、树上,挂满了银闪闪的“钻石”,远望,像一把撑开的银色大伞。一些可爱的小鸟从这棵树上飞到那棵树上,不间断;则还有一些小鸟一直站在一棵树上,叽叽喳喳地唱着一首十分好听的歌。
48、我踏在洁白的绒绒雪上,犹如走在家中的地毯上。看到身后留下的深浅不一的脚印,仿佛做了一件不该做的错事。看到晶莹剔透的雪儿被踩得面目全非,不忍心再往前走半步。我情不自禁的停下脚步,缓缓的蹲下身子,从地上轻轻的捧起一捧雪,小心翼翼的把它揉成一团,用舌尖情深意浓的闻舔着它。
49、当黎明的曙色尚未到来的时刻,我感到透骨奇寒,便匆匆跑回宿舍,取件衣服披上。刚烧开的水,一落地就结冰了。
50、大雪纷纷扬扬落下,那一片雪花在空中舞动着各种姿势,或飞翔,或盘旋,或直直地快速坠落,铺落在地上。
51、明净照人的雪光里,整齐的一排一排,也显得格外精神挺拔。那雪只是薄薄的一层,楼前平房的红色屋顶上零星落了几片,不掩那红色的亮眼干净。四四方方的草坪,泛出萧索冷静的淡淡黄绿来。
52、雪后,那绵绵的白雪装点着世界,琼枝玉叶,粉装玉砌,皓然一色,真是一派瑞雪丰年的喜人景象。这时的葵花广场格外美丽,早上很冷,出来的人不多,只有零零星星的脚印,没有踩过的地方完整的像一块地毯;又像一片银色的沙滩,反射着朝阳的光辉。小城里的树枝杈都稀稀疏疏的,乘不了多少雪;西边有一处果林,枝杈上零散地挂着一些雪绒,雪都堆积在了树下。
53、我爱白雪,我爱雪景,我更爱冬天。冬天是心灵的年轮。冬天,虽然十分寒冷,但是它有着无可比拟的温馨和希望。
篇3
关键词:语文 段落 仿写 理解 表达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9-0211-02
1 段落整体的阅读理解和思考仿写
为了能够提升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通过综合性的写作来进行有效的展示,是一个很好的手段,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读课文,然后通过随机点取课文段落的方式来进行有效仿写,展示重点段落的重点和关键。
1.1通过阅读,了解大意,背景环境的整体仿写
让学生进行课文整体性的阅读,然后选择其中的1-2段进行有效仿写。例如学习《秋姑娘的信》一课,都是学生熟悉的环境和熟悉的文字,都是我们身边的事情,虽然课文相对较长,但老师提出“环境描写”四个字,这样学生就有所重点的进行学习了。
秋姑娘摘下片片枫叶,给她的好朋友们写信。
一封写给南去的大雁,让它们路上多加小心。
一封写给要冬眠的青蛙,盖好被子别着凉生病。
一封写给贪玩的松鼠,快准备好充足的食物。
再写一封给山村孩子,别忘了给小树裹上“冬衣”。
咦,树上的枫叶都到那儿去了?
哈,全被秋姑娘写了信!
如果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选取了上述的段落进行仿写,旨在让学生认真仔细地阅读,通过感受整体环境的渲染效果去进行仿写。仿写的要点是“环境――人物――两者的衬托――抒情”,按照这个思路,从而考察学生对于文段的理解和把握程度,同时提升学生对于文段的仿写水平。
这样的理解和写作,首先就是验证了学生自我阅读理解的深入性,然后又通过阅读理解,综合性地融入了对学生习作的考察水平。
1.2关键词的提取和造句式的仿写――对于春雨姑娘的描写
春雨姑娘摘下片片枫叶,给她的好朋友们写信。
一封写给――,让它们――
一封写给――,――――――。
一封写给――,――――――。
再写一封给――,别忘了――――。
上述段落中的关键字,意在以“一封写给”为开头的句子,锻炼学生的仿写能力,但这是以阅读为前提的,从阅读中找出关键词,这本身就是一种提取的能力,通过这种提取的方式,学生能发现要学习的言语关键点,而发现关键点就属于一种信息搜索的能力。
2 修辞的自我思考和运用仿写
文段的思考和自我运用目的,就是让学生深入探索文段中可以运用到的知识点,比如关联词,再比如修辞手法等,一开始可以按照文段中的语言风格进行有效仿写,同时也可以通过文段的创新形式进行有效的仿写,这个仿写的前提也是一种自我阅读的思考和理解。
2.1文段修辞的仿写和运用
教师暂且把写法指导放到最后,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去仿写,去体会这种修辞的魅力所在。例如,课文《北大荒的秋天》中,“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一群小鱼顶着水游过来,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原野热闹非凡。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挺拔的高粱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地演唱。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这一片段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的手法,同时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将语段中的写法巧妙地结合起来,体现了一种对于环境的描写和渲染。
2.2文段多角度的仿写与学习
在课文的学习中,我们往往通过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比较集中的习作知识点,进行仿写,这种方式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思考内涵,也体现了语言表达的内在美。引导学生进行文段的有效仿写,除了能够运用一些基础习作知识外,更可以运用自己的思考感悟去体验表达。
《秋天的雨》片段:“是一把钥匙,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啊飘啊,飘来了秋天的凉爽――美丽的在秋雨里频频点头――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他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小喜鹊衔来树枝造房子,小松鼠找来松果当粮食,小青蛙在加紧挖洞,准备舒舒服服的睡大觉――”
这个片段通过“触觉、颜色、温度、声音、动物”等方式来描写秋天的景色,并且运用了排比、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秋天的景色融入到生动的描写中。对以上段落,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查找里面的言语知识点学习品味。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捕捉发现,提取习作知识点,并且对应该用的关键点,进行有效地融合与提升。
例如可让学生写一写冬天的雪:冬天的雪,它――,冬天雪的颜色,冬天雪的温度,冬天雪的声音,冬天雪的景象,它像――它像――,这不仅是通过想象生动描绘一种景物的过程,也是一种抒感体验的过程。
3 不同体裁仿写段落的要点
要提升作文水平,基本就是从几种简单的体裁入手,对高段学生而言,最常接触的就是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等。要想写出东西,必须有相关的体裁和素材积累,这就是一个与写作体裁相关的材料积累过程,这是写好作文的前提。当今学生不善于积累材料,特别是不善于阅读,这就成了作文水平提升的拦路虎。
材料积累与不同体裁对应的思维导图
教师在课堂的教学当中,要结合课本内容进行相关的课外文章阅读,这种阅读首先要让兴趣来引导,才会引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去进行自主的阅读。从阅读当中,学生不仅可以学到知识,更可以提升能力,提升学生情谊素养,获得不同的写作素材。生活中,阅读用于接收信息,做出行为;工作中,阅读融入日常事务,开展交流;日常应用,阅读渗透于点点滴滴,联接动作行为的展开,阅读重要性不容忽视。教师要学会发现文本体例的相似之处,进行内容的有意识拉近和模块化整合,从中具体细分出同一体例研究的切入点,将其融入写作教学的过程中,而各种不同体例的切入点角度各异,只要具有可比性,同时带有文本研究价值,我们就可以拿来进行模块化整合与研究,从而更有效地指导学生习作。
综上所述,利用整体阅读和仿写的方式,我们可以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而且可以能够提升对于文章的整体思考,其中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进行文段关键点的仿写,像环境、背景、景物渲染等等,都可以融入我们的思考中,利用其中的关键词语,利用比较优美的句子,还有修辞手法的运用等。我们可以把这些贯穿在阅读课文的教学中,作为一种课堂常用的手段进行。
此外,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自我思考,将知识点融会贯通到自我的思考中,让学生自己发现,让学生自己思考与感悟分析,避免教师过多的干预,给学生一个思考的空间,一个思考的过程,最后的写作是基础知识、能力出发和情感抒发的综合体现。习作指导要避免知识点的单一讲解,避免知识点的孤立呈现,而应加强联系。学生通过阅读文章去扫清自己的障碍,在自读课文中加深了理解。融入段落仿写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自我阅读课文中,加入个人思考和分析。
参考文献:
[1]李明新.构建主体性课堂教学[J].社会文献出版社,2002-03.
[2]内蒙古大学.小学课堂教师教学设计使用手册[Z].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3.
篇4
一、段落结构
1 开头。用直接描写开头。(略写)
2 主要部分。先写物品的外形特点(详写),再分别介绍物品的各个部分(加上合理的想象)以及可能出现的意外(比如摔坏等),继而介绍自己与物品的联系。
3 结尾。用总述性的话说明物品对自己的作用。
二、写作技巧
1 给物品取一些有特点的名字。作文时给自己所写的物品取一些有趣的名字,除了便于叙述,也能使文章充满趣味。比如,一个同学写他的动物玩具,小象叫冬冬,长颈鹿叫多多,小狗叫雪雪,猩猩叫大大,小猴子叫皮皮……这些像小孩子名字一样的重叠字的运用,使文章无意中便具有了节奏感和音韵感,一读便充满趣味。
2 在细致的描写时加上合理的想象。写物品,用得最多的应该是描写。如果在描写时加上合理的想象,文章就会生动精彩许多。比如:一个同学在描写小瓷鸟灌水吹出声音后,接着写道:我好像觉得自己变成了一只黄莺,在空中飞着,身上的羽毛鲜艳夺目,不停地在柳树上唱着悦耳的歌,让人们听后感到无限的欢乐。这里的想象合情合理。
篇5
一读。唐代大诗人杜甫曾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想写出好文章,就必须广泛阅读。同学们从初一年级起就要养成广泛阅览各种书刊报纸的习惯,不断获取新的信息,吸收新的知识。
二看。“看”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观看,如看电影、看电视、看演出等;二是参观、观察,如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参观动物园、植物园等。生活中,我们要仔细观察各种各样的人与事,鲁迅先生说过:“要创作,第一须观察……”有这样一个故事,东晋丞相谢安和自己的侄儿、侄女观赏纷纷扬扬的雪景,他想考考晚辈的诗才,便指着窗外的飘雪问道:“白雪纷纷何所似?”他的侄儿略一思索便脱口而出:“撒盐空中差可拟。”谢安听了摇摇头:“不好!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把盐撒得满天都是?盐在空中很快就落下了,岂能准确表现大雪纷飞之态?”侄女谢道韫说:“我倒想好了一句,不知恰当否―――恍若柳絮因风起。”谢安听了拍手大笑:“好!风吹柳絮上云霄,正像雪花漫天飞舞,絮白如雪,雪轻如絮。好!好!”谢道韫的诗句之所以好,正是她仔细观察的结果。
三做。俗话说,耳闻不如眼见,眼见不如实践。实践出真知。生活在农村的学生,就有丰富的农业劳动经验,懂得如何播种、如何施肥、何时收获,写农业生产方面的文章,他们就能写得内容充实;生活在城市的学生,就懂得电梯的功能和用法,知道游乐园中的模拟宇宙飞船、少年宫中的航天模型,写这类文章,他们就能得心应手。由此看来,课外多参加一些实践活动,就不愁没有内容可写。
四记。积累材料需要用自己的头脑记,但仅凭头脑记是不行的,还必须养成勤做笔记的好习惯。俗话说:“好记忆不如烂笔头。”俄国著名小说大师契诃夫在深入生活的过程中,十分注意积累材料,随时把听到、看到、想到的东西记下来。他曾记录了上万个流浪汉和移民的生活状况。有些同学已经初步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把一天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记下来,这种习惯应当保持下去。
除了写日记外,还可以写读书笔记,把所读书中的优美语句、精彩段落摘抄下来,可以做卡片摘抄,把名言警句、成语谚语、普通人生活中幽默的语言、景物和人物描写的精彩片断,分门别类地摘抄在卡片上,久而久之就可积累成一个写作材料仓库。
篇6
一、他山之玉,发挥文本“扶手”作用
低段语文阅读教材编写贴近学生学情,内容丰富,情感丰富,语言优美。教师要善于借助仿写,借助他山之玉,引导学生仿词、仿句、仿段等,发挥文本“扶手”作用。
1.词句仿写实基础。对语文阅读文本中的词句进行仿写,不仅能够促进学生词句积累,深化学生对词句理解,也能培养学生锤炼语言的能力,使学生在仿写中感受到语文文字魅力,激发学生写话学习兴趣。
例如《四季》一文中用了“尖尖”“圆圆”“弯弯”等叠词,传神地写出草芽、荷叶、谷穗等特点,带给学生和谐的韵律感,朗朗上口。我就引领学生进行叠词仿写,为学生创造出词语仿写情境:
春天柳叶( ),夏天热浪( ),秋天云儿( ,冬天冷风( ) 。
这样不仅强化了学生对叠词的认识与了解,也夯实了学生写话基础。
句子是对词语仿写的深入,教师要借助经典文本,根据学生句段的特点,引领学生将词句仿写有机结合起来,循序渐进,不断提升学生写话综合能力。
例如《春雨的色彩》一课的开头语句优美:“春雨,像春姑娘纺出的线,轻轻地落到地上,沙沙沙,沙沙沙……”该句运用了叠词“轻轻地”与拟声词“沙沙沙”,生动地写出春雨的情状特点,模拟出春雨声音的特点,同时运用比喻的修辞,我于是引导学生进行词句仿写训练:
春雨,像蚕姑娘吐出的( ),( )地舞在空中,丝丝丝,丝丝丝;
春雨像( ),( ),( )。
仿写设计,不仅做到由扶到放,也有机地融合了词句仿写训练。
2.段落仿写渐提升。学生写话能力的提升离不开段落仿写,教师要善于挖掘阅读教学中的段落仿写资源,通过段落仿写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增强学生写话条理意识,使学生的写话思维得到有效发展与提升。
例如《胖乎乎的小手》有这样几段:
爸爸说:“这胖乎乎的小手替我拿过拖鞋呀!”
妈妈下班回来,看见画,笑着说:“这胖乎乎的小手给我洗过手绢啊!”
姥姥从厨房出来,一眼就看见了画上红润润的小手,说:“这胖乎乎的小手帮我挠过痒痒啊!”
为了强化学生的语篇意识,我围绕这三个片段,引导学生实现情境迁移,再仿写两段:
老师家访到来,瞧见画,微笑着说:“( )”。
好朋友来我家玩耍时,看见这幅画,笑嘻嘻地说:“( )”。
这样的仿写训练就较好地训练了学生的写话思维,促进学生写话能力逐步提升。
二、合理补充,发挥文本“支点”作用
语文阅读教学中,有不少可供挖掘的空白资源,教师如果能够合理运用,将能够使这些文本“空白”转变为学生写话能力发展的“支点”,促进低年级学生写话能力发展。
1.情节巧扩展。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中,大多文本考虑学情特点,情节相对来说比较简略,这就为写话训练创造了契机。语文教师要善于发挥这些情节的资源效应,引导学生对情节进行适当的扩展,课堂情节的扩展可以采用说话的形式,这样不仅避免学生由于字词书写造成的障碍,也能够节约时间,培养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我选我》这篇课文里面涉及到这样一个情节,“王宁突然站起来说:‘我选我’。大家都愣住了。”我于是引导学生围绕“大家都愣住了”这个情节进行扩展:“假如你就是这个班级的一个学生,这时的你心理是怎么想的呢?”通过情节延展,引导学生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而感受到王宁的自信。这样不仅提升了学生写话能力与想象能力,也使学生的人格受到感染与熏陶。
2.结尾再续貂。语文文本中,不少结尾往往比较含蓄,具有丰富的想象空间。教师要深入解剖教材,根据文本结尾的特点,敢于、善于引导学生对文本结尾再续貂,为学生的思维一个支点,培养学生写话学习中的创造力。
例如《坐井观天》这篇成语故事,结尾用小鸟的一句话做结尾:“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此处就为教师引导学生为文本结尾续貂创造了机会,我于是以《青蛙跳出井口以后》为题,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对故事进行续写。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写话能力,也促进学生对“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理解,深化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做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相长。
三、巧妙“易容”,发挥文本“辐射”作用
小学低年级写话教学中,对文本的利用还要善于引导学生走出文本,对文本进行巧妙地“易容”, 使学生对阅读文本进行改写,发挥文本的辐射作用。
1.扩容术。所谓扩容术就是引导学生对文本句子进行扩展以提升学生写话能力的一种读写结合方法。低年级语文阅读文本中有不少句子具有扩展的空间,给句子添加一些修饰成分。这样不仅可以使句子更加生动、具体,也有助于提升学生运用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在扩写中,教师要善于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给学生的扩写指明方向,扩写训练的角度要丰富,从多个角度发展学生写话能力。
例如二年级《看雪》这篇课文中有一段:“冬天,天上飘着雪花,地上铺着雪毯,树上披著银装,到处一片洁白。小伙伴们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玩得可高兴了!”我这样引领学生:冬天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下雪的冬天呢?学生首先想到了冷,接着又想到寒冷,我让学生将自己想到的词补充到冬天的前面;
继而又问:“同学们有谁看过雪花飘落的景象的?能不能用一些词为我们描述一下呢”。于是学生想到“慢慢”“纷纷扬扬”“轻盈”等词语;
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抓住景物的特征写景,我又引导学生:“小朋友很聪明,谁能说说‘纷纷扬扬’与‘轻盈’写的是一样的雪吗?”学生很快认识到“纷纷扬扬”写的是大雪,轻盈的一般是小雪。
学生兴趣越来越浓,于是我决定给学生创造机会:“小朋友们,读书要学会思考,学会发问,刚才老师问了两个问题,小朋友们能不能再从这一段中找出一些问题,问一问,给句子加一些成分,使句子更美呢?”层层扩展,有效提升了学生写话思维的高度,学会通过扩展使句子更丰富,更具体。
2.嫁接术。读写结合的目标指向在于促进学生写话能力发展,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掌握嫁接术,可以是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对文本语言进行优化,可以是学生利用文本语言对自己的写话语言进行优化,也可以是借鉴文本语言优化文本语言,形式不限。通过语言优化,强化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培养学生批判阅读的习惯。
例如《小柳树和小枣树》一课中有这样一句:“小柳树的腰细细的,树枝绿绿的,真好看。”这句话描写的对象是小柳树,表现小柳树的美。为了强化学生这一句用词与句式的体会,我引导学生运用这样的写法描写小枣树,对“小枣树结了许多又大又红的枣子”这一句进行优化:“小朋友们,我们能不能模仿写柳树的这句‘小柳树的腰细细的,树枝绿绿的,真好看’,来改一改‘小枣树结了许多又大又红的枣子’呢?,写一写枣树的叶子和枣子。”学生很快优化出这样的句子:小枣树的叶小小的,枣子大大的,红红的,真好看!这样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易容”优化,既基于文本,又高于文本,较好地发挥了文本辐射效应。
篇7
日本在镰苍时期恢复了和中国宋代的文化交流。自平安时代末期停止派遣遣唐使以后,日本的对外文化交流呈消极状态。镰苍时代对外文化交流开始活跃,首先赴宋的寂照、成寻等人到五台山、天台山等圣地巡礼,并陆续引进以宋学和禅学为代表的宋代文化。禅宗文化就在日本扎根发芽并蓬勃发展,鼎盛时期形成了以荣西的禅宗临济宗、道元的禅宗曹洞宗为代表的日本禅宗。
日本古代的审美意识是以“真实”、“物哀”为主体的审美观,“由于禅宗对文化思想的深刻影响,到了这个时期,连审美意识都完全禅化。具体地说,在审美意识方面,由古代‘真实’、‘物哀’为主体的审美观,转向这个时期以‘空寂’的悠闲、‘闲寂’的风雅为主体的审美观”。①“‘空寂’和‘闲寂’是精神相通的。‘空寂’的含义是幽玄、孤寂、枯淡,‘闲寂’的含义是恬适、寂寥、古雅。两者在萌芽阶段,作为美的理念是混同的,属于非常近似的感情状态,即人对生的欲求得不到满足而产生苦恼,这种苦恼深深地渗透到心灵时的感情状态……‘空寂’以幽玄为基调,充满苦恼之情,更具有情绪性,多体现在生活艺术上;‘闲寂’以风雅为基调,充满寂寥之情,更具有情调性,多体现在表现艺术上。许多日本学者认为,‘空寂’和‘闲寂’作为审美理念,其意义是非常暧昧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②从这里可以看出“空寂”的这种特性与禅宗的“悟”是一脉相承的。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悟”是超越灵感的,是不借助任何其他媒介的,是心对心的交流。因为“悟”带有神秘的色彩,因此作为艺术表现的时候,就产生了空寂的幽玄美。
最早提出艺术幽玄美理论的是世阿弥。“世阿弥将能乐的艺术美的理想定位在幽玄上,并将幽玄与‘心’联系在一起,首先在幽玄美中导入‘心’,强调要达到幽玄,就必须有‘心’,表演主要要动‘心’,而不在于动‘身’,这样的表演才能含蓄,才能有联想和回味的余地,看到用肉眼所看不到的更深的内涵。也就是说表演含蓄才有深度,也才有幽玄。”③“世阿弥能乐论的中心,空寂的幽玄不局限于感官,而是一种精神的、内面性的东西。是达到‘无中万般有’的境界,达到超越‘有’与‘无’之对立的‘绝对无’的状态。也就是说‘无’是最大的‘有’,‘无’是产生于‘有’的精神本质。”④世阿弥的理论蒙上了一层神秘主义的面纱,这层面纱之下的精神的、内面性的东西就是幽玄美。
幽玄美在成濑巳喜男影片中的体现
成濑的思想深受禅宗思想的影响,这体现在他的影片中。
禅宗提倡用“悟”的方式去掌握世界,因此禅宗排斥自然语言。禅宗认为人与自然的最高最和谐的境界是天人合一。罗素认为,自然语言是个不精确的系统,存在着一些致命的缺陷。基于此提出著名的罗素悖论。只要有自然语言存在,人就不可能彻底了解自然。因此禅宗提倡的是用心去悟。只有这样才能不被自然语言束缚,真正了解自然,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成濑巳喜男的沉默寡言或许是他厌恶了用语言来交流。因为他觉得语言并不能正确传达他对演出的要求。他如果用语言来指导演员演戏就会达不到他想要的效果,因此他对演员也是要求用“悟”的方式来接受指令。他希望能与演员用“心”来交流,只有这种用“心”的交流,才能达到语言指导所达不到的效果。因为这个原因,成濑的影片很少起用新演员,所有的影片就是那么几个人。高峰秀子、原节子、上原谦等,因为他认为如果和演员形成了一种默契,那么所有的工作就会变得轻松。如果频繁地更换演员,要和新演员重新培养这种默契是件很费脑筋的事情。“他的御用女演员高峰秀子总是戏称成濑‘坏叔叔’。在她的晚年回忆录中,她回忆道:‘他总是一言不发, 于是我也一言不发地表演。结果,谁也没有讲什么,一个镜头就通过了。接着,我便一言不发地表演下一个镜头的戏。’”⑤成濑对演员表演提出的用心去“悟”的原则和世阿弥的对能乐幽玄美的理论如出一辙。成濑巳喜男也要求演员在表演的时候动“心”而不动“身”,只有这样才能把隐藏在精神层面的、深藏内心的情绪表现出来。为此,成濑希望演员在演戏的时候能不动声色地把需要表现的东西冷静地表现出来,达到禅学上的“中道”的境界。成濑很讨厌那种很夸张的演技,对于演员夸张的表演他总是不能接受,但是他又不愿意讲出来,于是就有了派三本萨夫去抑制演员演技的事情。成濑用此事表示了他对依靠夸张的演技演戏的鄙视。正是因为成濑巳喜男对影片的这种要求,成濑巳喜男的影片才产生了一种特殊的幽玄美。
为了说明成濑巳喜男片子的幽玄美,不妨摘取成濑影片中的片断来进行分析。在《饭》中,影片的部分是妻子和丈夫的相见,所有的矛盾冲突都要在这里得到集中解决。夫妻在经过长时间的分离后,妻子已经从心理上原谅了丈夫。被佐藤忠男高度称赞的就是这个段落的第四、第五两个镜头。尤其是妻子看见了丈夫后,迅速低头,然后把视线转向了他方,急匆匆地走了。佐藤忠男认为这个镜头可谓是生花妙笔。把妻子突然看见丈夫那种羞涩,稍微有点意外,还有点紊乱的情绪传神地表现出来。在日本文化中,和人长时间地对视是很不礼貌的行为,因此日本人尽量避免和人对视,哪怕是夫妻。东方人在感情上是比较内敛的,讲究的是含蓄美。妻子突然在街道上见到了长时间不见的丈夫,心情自然有些激动,同时还有些不适应,丈夫看见了思念已久的妻子自然有些羞涩,这符合东方人的审美习惯。如何能把这一刹那传神地表现出来呢?成濑巳喜男最擅长的就是处理这样的场面。仅仅用了两个镜头,就传达了镜头背后隐藏的大量的东西。而演员的表演也很收敛,并没有太多太夸张的感情的流露。丈夫只是略带羞涩地看着妻子,妻子也只是瞄了丈夫一眼,然后转开视线。没有过多的表演,很自然地流露出夫妻久别重逢,而且是有心理疙瘩的久别重逢的复杂微妙的感情。镜头不多,回味悠长,产生了独具特色的美感。
影片《浮云》的结尾描写一对男女找到了真正的感情,但是女主角病死了,男主角抚尸痛哭。这个段落也是成濑巳喜男脍炙人口的段落。可以从这个段落抽出一个片断作一下简要分析,来说明成濑巳喜男影片的幽玄美的特征。
这个片断描写了福冈得到雪子的死讯赶回来后发生的事情。这里镜头切换比较频繁,总共有21个镜头。成濑巳喜男和沟口在镜头运用方面最大的区别就是沟口喜欢用长镜头来表现情绪,在沟口的影片中经常出现一个镜头一场戏。而成濑巳喜男不同,成濑巳喜男对镜头并不拘泥,擅长使用各种镜头来表现情绪。但是在这个片断中,可以看出成濑巳喜男还是频繁使用了长镜头,最长的镜头38秒,次长镜头37秒,还有好几个20秒左右的镜头,这个在成濑巳喜男的片子中并不多见。福冈给雪子涂口红的那个镜头长37秒,因为成濑巳喜男觉得只有这个镜头才能表现出福冈心中的悲恸。福冈经过了很多磨难才认识到雪子对自己的重要性,而雪子这个时候离他而去,给雪子涂口红表现了他对雪子的留恋。虽然雪子已经死了,但是在福冈的心中还不能接受这个事实,他认为雪子还活着,他还在和雪子进行交流。这个时候,福冈心中真是百味聚集,悔恨、悲伤、对自己的谴责一齐涌上心头。成濑巳喜男只是用了这么一个镜头就把这么多的情绪表露出来。冷静下来思索,不难发现成濑巳喜男纯熟的表现手法背后隐藏的东西。成濑巳喜男规定了三个情景:一个是福冈和死去的雪子在交流,另一个就是福冈在和观众进行交流,最深的一个层次是导演在和角色及观众进行交流。而这些交流都是“心”与“心”的交流,是精神层面的交流。这样就体现出幽玄美的特征。
综合两个片断,给观众传递信息的主要是演员的表演,也就是说是画面语言。在这两个片断中,语言即台词的功能退到了后面。第一个片断第二个镜头中,丈夫叫住了从面前走过的妻子。只是一声呼唤,而这声呼唤画面语言无法替代,仅仅是推动情节发展必需的环节。导演并没有想通过它传达什么信息。第11个镜头,两个人才有了简单的几句对话,讲明了两个人在这里相见的原因。而第二个片断,福冈和雪子单独待在一起长达3分钟左右的片断中,几乎没有一句台词。说几乎是因为福冈在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的时候呼唤了雪子的名字,并没有给观众传达任何信息。同样是推动剧情发展必不可少的段落。这两个片断纯粹用画面来给观众传达了大量的信息,而观众对其中内涵的理解是通过画面和心灵之间的传递,也可以说是“悟”。
成濑巳喜男不仅在现实中讨厌和别人用语言交流,在影片中也不愿意让演员喋喋不休地给观众传达大量的无关信息。成濑的影片台词也都是相当精练,没有一句多余的话。成濑不仅经常删去不必要的台词和场次,而且对拍摄现场也追求一种简洁的处理方法。对成濑来说,只有演员和观众,导演和演员之间“心”的交流才是最重要的东西,而这些东西是成濑巳喜男导演从来不敢马虎的。“成濑巳喜男在拍摄时,如果副导演提出各种提案,他就说:‘太麻烦了,算了。’譬如在路旁摆一部推土机,他就说: ‘太麻烦了,算了。”⑥通过这种方法,成濑给演员和观众都留下了很大的思索空间。这样,成濑不仅要求演员在演戏的时候用心去体味角色内心深处的感情,而且让观众在观看的过程当中也要用心去体味。这和禅宗的思想是不谋而合的,因此可以得出,成濑巳喜男的思想受到禅宗的影响很大,才造成了成濑巳喜男影片独特的幽玄美。(注:本文为西安石油大学科技创新基金研究项目资助)
注 释:
①②③④叶渭渠著:《日本文化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⑤于雪飞:《久违的大师》,载自《电影》,2005年12月。
篇8
一、为有源头活水来
有些学生写作文时词语贫乏,语言单调,虽然从课本中学了很多词语,却不能灵活运用到作文中。教师可以从课文中摘抄些常用词、关联词、形象性强的词,让学生进行造长句的训练,即造一个短句,然后再扩充,使句子内容形象具体。例如用“陶醉”造句,学生造了很多简单的句子:
1.我被这儿的美景陶醉了。
2.我被馥郁的花香陶醉了。
3.我陶醉在美妙的乐曲声中了。
我就指导学生(以3为例):发生在什么时候?你当时在干什么?音乐声是从哪儿发出来的?你能描写一下音乐的曲调吗?听了音乐你会产生什么联想?请同学们仔细想想,把句子想通顺再说。这位同学经过思考,把原来的句子补充成:“星期六下午,天上下着丝丝小雨,我正在校园花圃前观赏。突然从办公室里传出美妙的钢琴声,那曲调婉转悦耳,似行云流水,一听便知是克莱德蔓演奏的《星空》里的曲子。望着细雨中的,听着这美妙的旋律,啊!我被这迷人的境界陶醉了!”这样的摘抄训练,既学会了用词,又潜移默化进行了写段训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有利于把句子写通顺写具体。
二、精雕细琢方成器
离开范文谈构段的层次关系,学生听起来会很抽象,不容易接受,摘抄训练最好要与阅读教学结合进行。每课练一点,当堂一练,用十几分钟即可。这样既能提高写作水平,又可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例如《桂林山水》第二段,共三句话,句式整齐,形象生动。第一句用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与漓江的水作比较,强调漓江的水有它自身的特点;第二句用排比的手法写出漓江水的静、清、绿的三个特点;第三句用作者的感觉进一步突出漓江水的静。讲读时,先让学生反复朗读,了解每个句子描写的内容,再明确句子之间的联系,理解这段话要说明什么,最后分析作者是用什么方式表达的,句子的结构有什么特点,起什么作用。讲读后,我指导用这样的表达方式通过摘抄来描写一件事物的三个特点,提高表达效果。学生纷纷开动脑筋,有许多学生写出了较好的片断。有位学生写了这样一段:“我看见过国色天香的牡丹,欣赏过富丽芬芳的玫瑰,然而我最喜欢的还是校园花圃里的那支梅花。那梅花可真艳哪,清鲜淡雅,令人陶醉;那梅花可真倔啊,枝干盘绕,傲霜斗雪,在瑟瑟冷风中依然俏立。”
教材中可用来摘抄并指导学生写片断的好的段落很多。例如:结合《我的同学》一文中有关内心的描写,组织学生学写人物的内心活动;结合《烟台的海》一文中对四季烟台海的描写,指导学生学习抓住海的特点。只要我们留心挖掘,悉心指导,充分结合阅读教学,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摘抄训练,就能使学生写好段落,为提高写作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去伪存真见神奇
学生摘抄到的材料是粗糙的,有些甚至是不可取的,这就需要一个去伪存真的过程。这个步骤要在作文课上进行,即在作文课上,有次序地让学生把摘抄到的材料反馈上来,对好的题材加以肯定;与作文题目不合的舍去;有些则需要点石成金,把一些看来没多大意义的摘抄,进行加工,成为有用的材料。学生有了精选的摘抄,就可以构思谋篇,落笔成文了。
四、攻玉也需他山石
学生通过一些摘抄的作文经过教师评改,还要拿到班上讲评,选不同档次的文章在班上宣读,让学生品头论足,摘抄是否恰到好处,摘抄是否有效。教师对作文摘抄到位的要给予表扬;对摘抄有进步的,要给予鼓励;精彩的摘抄片断要通过媒体展示在黑板报上,以此表彰。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然后要布置下一次作文的题目。这个过程是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借鉴他人,取长补短,对自己作文水平进一步提高的过程。
篇9
一、课前安排初读,梳理文章思路
初读顾名思义就是我们要求学生在开课之前对文章进行有目的、有针对,发现可圈可点的预习性阅读。初读就是为了让学生对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有个初步认识和大概的了解,同时,初读还要求大家去注意发现新词汇和表达方式并及时通过字典等工具书清除阅读障碍,描摹表达方式,以便于为接下来的课堂精读做好铺垫。我们可指导学生在初读时要注意找准文章比较难理解的词句和经典段落,然后圈圈点点,分门别类做好标记,这就是传说中的“不动笔墨不读书”。另外,为了打造良好的阅读氛围,驱使学生有针对性地展开初读,笔者一般会根据文章的特点,提前为学生创设有针对性的初读作业,并提出对文章理解的思路。
我们在引导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可让学生在课前先通过网络或书籍等各种资源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创作风格和情感倾向,然后再通过工具书将生词字查询、标注并学习掌握,如文章出现的一些陌生的动植物名字:油蛉、斑鳌、木莲藤、赤练蛇、何首乌、覆盆子等。让学生在初读过程中,看到百草园中活生生的动植物,想象阿长讲的故事这些形象生动的描写都充满了童真童趣,让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印象,并感受到鲁迅先生对百草园深情的回忆和留恋。诸如此类经典课文文字优美、经久不衰、充满灵性和生机,让人读来不禁神往。
二、课上必须精读,吸取文章精华
学生通过初读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后,我们就在教学实践中指导他们展开精读。因为初读时学生已经初步学习和掌握了不理解的字词句,所以精读的主要任务就是让学生领会文章的深层内涵,体会文中优美的句式和灵活的写作手法。尤其是那些能够给我们启迪和智慧的经典篇章,更要让大家细细品味,认真精读,这样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视觉和理解力。精读过程中,教师要率先垂范,引导学生如何通过读,来感受文字的意蕴,玩味文字的优美。
朱自清的经典散文《背影》就非常适合作为精读典范。为了营造气氛,渲染情感,激活学生阅读的兴趣,我们最好先给大家充满感情地朗读示范。细细体味文中对父亲去买橘子时爬月台“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等经典动作描写,让学生感触亲切的语言和绵绵的韵味。作者截取最普通不过的一个镜头,这却恰恰点触到了人们内心的敏感部位,引导大家想起自己的父母,让细腻的情感汇聚成一条温柔的小溪,绵绵不绝,在心中缓缓流淌。要想突破本文的阅读难点,就要首先从“背影”这个关键词切入,接着和学生一起通过情境丰满、感情充盈的朗读,领悟课文的内涵和美感,学习文章的经典写作方法。
三、课下延伸阅读,提升阅读能力
由于新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生的阅读量进行了具体的规定,所以课外阅读也成为学生能否优秀完成语文学习的基础条件。学生的课堂时间很有限,要学会自觉安排自己的课外阅读时间。因此,学生完成课外阅读量的基本条件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学生应该根据教材内容,确定学生延伸阅读的范围。如,学习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就应布置学生阅读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鼓励学生对任何文章中的重点内容进行重点阅和写读书笔记,对优秀段落进行背诵,对优秀篇章写读后感。这样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就会体会到自己的阅读兴趣越来越浓,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学生会根据自我需求把阅读作为一种主动学习的方式。
四、体味文章语言,学习表达方式
课堂教学中,我们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必要时,对经典的字、词、句用法进行“咬”文“嚼”字,让学生在体会文字语言所创造的情境中揣摩体味语言文字的神韵,提升学生驾驭语言、品味文章的能力。
如,教学《济南的冬天》时,文中有经典的句子“山坡上卧着些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其中的“卧”字,拟人化的姿态活灵活现地写出了雪的情态。课文的重点词句,一般是文段和文章的总结、概括和主题思想,我们一定要把握好对这种关键词句的理解,对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常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篇10
专家点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凭借落实――这目标的确定明显受“用文本教语文”的理念驱使。
教学过程:
师:“我”在平桥村怀念的不仅是社戏,而且还有江南的水乡夜景。请同学们找出相应的段落语句。
生:第11段到第13段。
师:请××同学朗读这三段,其他同学边听边画这一路上有哪些美景。
生:有豆麦和水草发散出来的清香,朦胧的月色,淡黑的起伏的连山,悠扬的笛声,豆麦蕴藻之香,渔火和松柏林。
师:找得不错。你们再看看,作者调动了眼、耳、鼻、舌、身等哪些感官来描写这一路美景的呢?
专家点评:面对的是初一学生,教师的引导性问题应该具体明确,甚至问题本身就包含着答案指向。
生1:“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汽中扑面地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汽里。”似乎让我闻到了豆麦和水草的香味,真有美的享受。
师:“豆麦和水草的清香”,这需要用哪个感觉器官才能感受到的?
生1:鼻子。
师:对,要用鼻子感受,就是从“嗅觉”的角度去描写美景。这“清香”呀的确让人心怡。请你也试着从嗅觉角度来仿写一个句子。
专家点评:初一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大于逻辑思维能力。教学了一点知识,立即布置“操练”任务――即时的“直观”操练对“理性”认识的提高是很有效的。
生1:秋天到了,淡淡的青草味儿混着清新的稻香味儿弥漫在田野上。
师:嗯,不错,“淡淡的青草味儿”和“清新的稻香味儿”是必须用鼻子嗅的。
生2:清香和水汽“扑面地吹来”,这是要靠皮肤身体感觉到的,老师,这是从触觉的角度写的吧?
师:嗯,你的感悟力很强!炎热的夏夜,却有这么美的享受,太美了!那你也调动一下身体感官,从触觉角度来仿写一个写景的句子。
生2:晚上,凉风习习,孩子们躺在沙滩上,光着肚皮,赤着脚,风儿拂过,凉凉的,痒痒的,大家不禁“扑哧扑哧”地笑了出来。
师:“凉凉的,痒痒的”,写得好真切!莫非你曾有过类似的切身体验?
专家点评:老师在肯定学生从触感角度写景句子造得好的同时,教导学生:不管调动哪个感觉器官去写景,关键要写出“切身体验”,不能仅靠凭空想象。
生3:“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这一句是从视觉的角度写的。
师:什么道理呢?
生3:山的颜色和形态,都要用“眼睛”看的呀。
师:那请你也用“眼睛”感官来写一个句子描写一处景物吧。
生3:我们村上每家屋前屋后都有一个小小的菜畦,里面可有趣了!韭菜直挺挺地站着,白菜稳稳地坐着,西红柿露着红红的脸蛋,胖胖的茄子还高傲地扬起它那鼓鼓的肚皮……
师:好,真是趣味十足!从视觉角度描写了韭菜、白菜、西红柿、茄子等菜畦景物的形状、姿态、色彩,写得很生动。
专家点评:及时帮助学生梳理、概括,学生本来“有感觉”但可能还“不够明晰”,这也是课堂上教师“导”的应有之义。
师:请同学们再看看,也可以与前后左右的同学讨论讨论,还能发现新的写景角度吗?
生4:“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这里从声音的角度写出了笛声的优美,这是调动了“耳朵”的感觉器官。
师:你的发现很好。“自失”一词写出了“我”完全陶醉在了这优美的笛声中,仿佛自身都不存在了。这笛声使我从看社戏的激动兴奋中渐渐平静,继而完全陶醉,可见这笛声的魅力是多么大呀!请同学们也用“耳朵”感官从听觉角度来仿写一个写景句子。
专家点评:“自失”一词是初一学生理解上的一道“坎”。这种地方倘若让学生过多地去思考探究,势必会分散学生对“多感官写景”这个课堂主题的探究。对此,老师就以“灌”的手段帮助学生越过这个“坎”去,足见其成熟。
生4:夜已经深了,我孤身一人走在大街上,黑暗仿佛要把我吞噬,周围静得诡异,只是偶尔有几声虫鸣,冷风吹得树叶沙沙作响,这声音让我心头一紧。
师:虫鸣声、树叶的“沙沙”声更渲染了夜晚的静谧和氛围的恐怖,归根到底写出了“我”黑夜独行的恐惧心理。
专家点评:点评学生的操练成果,既要紧扣本课堂教学的主题“多感官写景”,又要注意为以后的深入教学“为什么写景”作好铺垫,这就是一位成熟教师的匠心。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感受到了孩子们去看社戏时的这一路美好风景,也探究了作者是调动了哪些感觉器官从哪些角度来描写了这一路美景的。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另外一路的风景又是如何的呢?
【出示画面《一路上风景独“好”》(交通堵塞画面)】
师:请同学们至少调动两种感官,用几句话来描写一下这幅画面。
生1:我坐在车里,不耐烦地望着车窗外的汽车长队,太阳毫不留情地从窗户外直射了进来,里面闷得像个火炉。不一会儿,我的额头上便挂满了豆大的汗珠。
师:“汽车长队”“车窗”“太阳”“额头”“豆大的汗珠”等,都是“眼睛”所见从视觉的角度来描写的,那么还有另一种角度呢?
专家点评:对“视觉”角度作概括,帮助学生明晰;而另一个角度则引而不发,指点学生自己去发现。
生1:是触觉,“闷得像个火炉”就是从触觉角度写了“我”内心的急切和烦躁。
生2:又堵上了,车外汽笛声响成一片,喧闹嘈杂。车与车之间紧紧地贴在了一起,过了一会儿往前挪一点点,如蜗牛爬行。
师:请你自己说明一下写景所调动的感觉器官。
专家点评:把课堂交给学生,但老师要把握方向。
生2:“汽笛声喧闹嘈杂”“汽车如蜗牛爬行般前进着”从听觉和视觉角度来描写的,表现堵车时汽车移动缓慢的情状,让人心急如焚。老师,我真有这种经历。
专家点评:老师的“不经意”引导发生效力了,学生在实践操作时不是一味凭空想象,而是在努力回忆亲身经历,写有真切体验的。
生3:我将车窗打开,一丝微风飘了进来,尘土的腥味随风而入;一带烟雾紧随着风儿滑溜进车内,有点呛鼻。原来是紧挨我们车的旁车上的司机正抽着烟呢!
师:一个多么精彩的特写镜头啊!也觉得这段描写非常精彩的同学起来说说看,××同学调动了哪些感觉器官来描写的?
专家点评:对学生运用多感官写景的练习点评,有老师全评、半评半启发、学生自评,现在又有学生互评。同一个知识点的密集突破,如果手段呆板,学习是会疲劳厌倦的。该老师手段灵活,训练密度再高学生也不会厌倦。
生4:运用了视觉、嗅觉,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一路上塞车的日子真是苦闷啊!
师:真是“此一路”非《社戏》中的“彼一路”呀,此“好”非彼“好”啊!
师:同学们能运用一两种感官来描写一处景物了。下面我们再增加些训练难度,试写一段景物,要采用三种以上的感觉器官来观察体验。
专家点评:瞄准了一个目标,分解为三层阶梯:调动一个感觉器官――调动两个感觉器官――调动三个感觉器官,逐级上升,循序渐进。
1. 题目:选择一处你难忘的美景,写一段文字,试着调动三种以上感官,从不同角度去写出景物的特点。
2. 写作指导
(1)你看到了什么?(2)你听到了什么?(3)你闻到了什么?(4)你触到了什么?(5)你想到了什么?
【展示学生习作】
①春雨像断线的珍珠,淅淅沥沥地打在窗上,点点滴滴,晶莹剔透。②沉睡了一个冬天的大地悄悄苏醒。③小草从地里钻了出来,享受着春雨的滋润。④春雨渐渐停息,太阳从云中探出头来。⑤校园里的梅花开了,远远望去,雪白雪白的,如寒冬的新雪。⑥刚走近,一缕缕清香扑面袭来,使人立刻沉浸在花香之中,真是“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啊!
师:我们来欣赏一下邢怡娇同学写的美景。请大家来评价一下她写得如何?
专家点评:到现在老师真不该“多嘴”了,是把课堂整体交给学生的时候啦!
生1:“春雨像断线的珍珠”中的“珍珠”一词就从视觉的角度抓住了春天雨滴落下的情态,圆圆的、小小的、亮亮的,比喻很恰当。
生2:“校园里的梅花开了,远远望去,雪白雪白的,如寒冬的新雪。”这句话把梅花比喻成寒冬的新雪,从视觉的角度写出了梅花洁白如雪的特点。
生3:“刚走近,一缕缕清香扑面袭来,使人立刻沉浸在花香之中,真是‘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啊!”从触觉和嗅觉的角度,形象地写出了梅花淡雅的清香。
师:邢怡娇同学很善于观察,她调动了多种感官,抓住了景物的形、色、味,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一幅“春雨润草、梅香袭人”的画面。有没有同学敢于和她挑战,挑选其中一句,加以修改?
专家点评:妙!该是老师“挑拨离间”的时机了!
生1:“刚走近,一缕缕清香扑面袭来,使人立刻沉浸在花香之中。”梅花的幽香写得还不足;况且有矛盾,既然是香味“扑面袭来”,那怎么又是“一缕缕”呢?我的修改是:“刚走近,一股清香扑面而来,直窜心田,瞬间人醉了似的,仿佛跌进了一个梦幻的世界。”
生2: 我觉得还可以这样来写。“手不禁向前伸去,指尖触碰到洁白的花瓣,宛如天仙般娇羞,又如婴儿般嫩滑。手指轻轻抬起,看见一些嫩黄的细粉贴在指尖上,凑近一闻,一股淡雅的幽香悄悄钻进了鼻孔里。”
师:很棒!我也似乎闻到了梅花的清香。大家运用视觉、触觉、嗅觉的感官把花香写得很具体,的确让人身临其境。
教学反思:《社戏》中“月夜行船”是成功的景物描写片段。这节课中我选取这一画面,想让初一的学生在品读中初步学会多感官描写景物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