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扶贫总结范文

时间:2024-02-28 17:39: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商扶贫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商扶贫总结

篇1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DDSS”为你整理了这篇2020年电商扶贫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2020年电商扶贫工作总结

(一)2020年电商扶贫工作主要任务

2020年,按照省市商务主管部门有关电商扶贫的安排和部署,电商扶贫的主要任务是:按照当地复工复产部署,指导和帮助有条件的电商企业、电商服务网点有序复工运营,通过“电商企业+经营主体+贫困户”模式,帮助贫困群众参与网上销售。积极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电商培训,大力培养农村电商实用人才。开展贫困村、贫困户农产品信息收集,加强农副产品、生产资料和社会需求等信息对接,发挥农村电商服务网点的特色优质农产品上行和生产资料下行功能,帮助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支持有条件的电商经营主体收购贫困户农产品,并按政策给予补助。

(二)工作完成情况

目前全县所有电商企业均已全部复工;全县288个村级电商服务网点已全部复工,其中68个贫困村电商服务网点已全部复工。2020年,全县电子商务网络交易额22.29亿元,同比增长16%,其中:下行商品交易额14.51亿元,同比增长15.4%,农村产品上行网络销售额7.783亿元,同比增长17.2%,农产品网络销售额4.274亿元,同比增长19%。通过微信、直播、快手、抖音等社交电商平台累计促销滞销农产品350余万元,电子商务促进农民收入明显增加。全年网上零售额同比增幅100.6%。位居全省100个县区增幅第八。新增电商经营主体93家。累计电商知识培训297人,培育“电商企业+经营主体+贫困户”模式电商企业1个。

(三)工作推进举措

一是加强领导,推进电商服务网点有序复工。成立复工复产帮扶领导小组,对符合复工条件电商企业和电商网点“应开尽开”“应复尽复”,加快推进电商网点安全有序复工复产,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带来的影响。

二是大力宣传,抓好省市县相关促进政策贯彻落实。认真学习省市县针对疫情有关促进政策措施,切实领会文件精神,准确掌握政策措施,同时对政策措施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宣传,及时了解网点在复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尽最大能力帮他们解决。

三是加强指导,充分发挥电商网点的民生作用。引导和鼓励电商网点充分发挥电商优势,在能够为村民提供水、电、话费缴纳,快递代收等基本便民服务的基础上,大力拓展生活必需品、日常消费品及生产资料的代购服务,引导和鼓励村级网点进一步加强村级网点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收集上报贫困户农产品信息,力所能及的开展农产品上行并帮助周边贫困群众进行线上销售自产农产品。

四是加强培训,提升电商人才专业知识能力。针对农村电商人才瓶颈制约,我局按照不同层面的需求,大力实施电商培训,重点开展电子商务实务培训,提高参训人员实战能力。5月20日,我局与中国矿业大学联合在县委党校举办了为期3天的全县分管负责人和具体工作人员以及73个贫困村网点负责人和联络员全封闭培训,共计186人。7月23日开展了电商直播培训,共有111人参加。通过培训,有效缓解电商人才匮乏之痛点。

五是拓展渠道,积极组织开展产销对接。一是引导鼓励电商企业、超市(便利店)、网点负责人充分利电商无接触优势,利用网络直播、微信、抖音、快手等社交电商平台推进本地滞销农产品线上销售。据不完全统计,在疫情期间,通过这些社交电商平台销售包括贫困户在内种养殖的杂粮、蔬菜、水果、鸡鸭鹅等农产品达300多万元,其中,虞姬浩园果蔬合作社首次通过直播就订购200多单、安徽思悠悠食品有限公司首次通过直播不但获得100余份订单,而且获得2个长期经营商。二是利用县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公众号进行推介,宣传推广我县的好网货、好产品,扩大社会影响,引导更多社会力量通过电商途径助力脱贫。灵璧县下楼镇蕊龙土鸡养殖合作社因疫情期间禁售活禽,养殖的红瑶草公鸡饲料短缺无法继续饲养,通过县公共服务中心公众号宣传推广,成功将该养殖合作社的草公鸡宰杀后推售到泗县等周边县区及超市。三是大力推广“电商企业+基地+专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引导农村龙头电商企业以委托生产、订单农业等方式,帮助贫困户实现自产农产品网销,达到“你种我销、你养我卖”的扶贫效果,带动群众增收脱贫,通过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等助力脱贫。灵璧县七稀商贸有限公司充分利用自身的电商资源和比利时杂交野兔养殖基地的优势,在疫情期间,通过微信、直播及七稀商城收购信息,不仅按高于市场价收购贫困户养殖的成品野兔,同时收购贫困户养殖的滞销鸭鹅等,经进一步加工成熟食,再通过微信、直播等社交电商平台及七稀商城进行无接触配送销售,解决了养殖贫困户的燃眉之急,助推贫困户增收脱贫。四是引导电商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等与贫困户对接,鼓励电商企业与有条件的贫困村、贫困户建立帮扶关系,发展订制化电商消费扶贫模式。鼓励电商经营主体收购贫困户农产品,并按有关政策给予补助。

六是组织开展灵璧县首届助农直播大赛。为充分发挥网络直播传播速度快、受众范围广、推介能力强的优势,推动农产品进城,拓宽优质产品销售渠道,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动力,带动贫困群众脱贫增收。同时带动一批本地直播电商机构、孵化一批本地网红品牌产品、培养一批本土带货达人。2020年7月23-26日,灵璧县商务局组织开展了以“助农发展直播,助力灵璧腾飞”为主题的灵璧县首届助农发展直播大赛,大赛邀请耀你直播参加,全县有80余名选手报名参与,同时邀请了本地网红夫妻直播“庙街林哥”冉林、“沈大美”沈梦雅参加了助农直播大赛。此次大赛选取了我县的派杰食品、兴程食品、匠米辣食品、达园粮油和绿信现代农业五家企业的产品作为本次大赛指定销售产品,本次大赛现场交易13228单,销售金额16.02万元。通过举办此次大赛,一方面宣传推介大美灵璧,展现“魅力灵璧”的风采,另一方面扩大了我县特色农产品网络销售渠道,将网红主播的粉丝关注度转化为了购买力,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8月12日,举办了“记录美好灵璧,美食快来偶遇”美食专场直播带货活动,充分利用“电商+直播”这样的创新型销售模式,将农副产品的供给和消费需求进行快速匹配,通过主播带货,让产销之间建立充分的信赖,助力我县农副产品插上直播的翅膀,为我县本地企业拓展出一条新的销路,累计销售金额1.7万元。9月22日,借助“丰收节”开展电商直播带货2.8万元。

七是组织开展扶贫产品展销会。10月23—25日我局在钟灵广场组织开展了灵璧县2020年消费促进月暨灵璧县首届百业博览会,组织我县23家被国家认定的扶贫产品生产企业进行展示展销,推介销售灵璧扶贫产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参与扶贫,积极倡导“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的消费理念,通过现场采购、签约采购的方式购买扶贫产品,以消费促销售,以销售促增收,畅通销售渠道,促进贫困群众稳定脱贫。此次会展共现场销售我县扶贫产品36.63万元。同时组织了直播带货活动,现场销售343单,计9604元。

篇2

根据区财政局《关于开展扶贫专项资金绩效目标自评总结》的通知要求,我局高度重视,迅速安排部署贯彻落实,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全面深入开展绩效自评。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绩效目标分解下达情况

1.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下达预算及项目情况

2018年,我区财政年初已将电商扶贫财政专项资金XX万元纳入我局财政预算,并拨付到位,9月份市商粮局已分配拨付我局电商扶贫专项资金XX万元,我局共计收取电商扶贫专项资金XX万元。用于结合我区实际情况,促进电商扶贫深入到村,方便村民生活,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

2.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绩效目标设定情况

严格按照资金绩效管理有关要求和电商扶贫实际设定了一级、二级、三级绩效目标,具体如下:产出指标包括数量指标:建档立卡贫困村电商服务站点数等于2个、电商培训贫困人口数大于200人次;质量指标:统一悬挂招牌制度100%、站点存活率100%、建档立卡贫困村电商服务站点覆盖率100%;时效指标:项目工程完成率100%。效益指标包括经济效益指标:网销农产品交易额大于1800万元、电商扶贫带动增加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收入大于160万元;社会效益指标:网上购买惠及人数大于等于30000人、受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数大于等于1000。满意度指标包括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建档立卡贫困户满意度大于等于98%。

二、绩效自评工作开展情况

本次绩效自评工作开展范围是2018年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我局扶贫项目为电商扶贫项目。本次项目绩效自评采取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以目标比较法,将目标初期设定的计划标准作为评价标准,依据电商扶贫的佐证材料,对专项资金的投入、产出、项目管理等情况综合评价。

三、绩效目标自评完成情况分析

(一)资金投入情况分析

1.项目资金到位情况分析

为促进电商扶贫深入到村,方便村民生活,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建设村级电商扶贫服务站,我局严格按照扶贫办和财政局扶贫资金申报流程,向区财政局上报《资金拨付报告》规范申请使用电商扶贫专项资金。我区财政年初已将电商扶贫专项资金XX万元纳入我局财政预算,市商粮局已分配拨付我局电商扶贫专项资金XX万元,并拨付全部到位。

2.项目资金执行情况分析

项目资金用于拨付2017年XX乡利民村建立村级电商服务站、2018年新建5个村级服务站和完善利民村村级服务站。建设网上特色馆和村级物流体系、宣传电商扶贫小店和电商培训等,我局已累计拨付26.088万元。

3.项目资金管理情况分析

严格按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要求,建立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台账,及时进行财务处理。

(二)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分析

1.产出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项目建设严格按照绩效目标进行,数量指标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村电商服务站点数等于2个、电商培训贫困人口数210人次;质量指标达到统一悬挂招牌制度100%、站点存活率100%、建档立卡贫困村电商服务站点覆盖率100%;时效指标实现项目工程完成率100%。

2.效益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效益指标均达到预期效益,经济效益指标实现网销农产品交易额XXXX万元、电商扶贫带动增加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收入XX万元;社会效益指标实现网上购买惠及人数31000人、受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数XXXX人。

3.满意度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满意度指标实现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建档立卡贫困户满意度达到99%。

四、偏离绩效目标的原因和下一步改进措施

篇3

兴隆村有很多特色鲜明的农副产品,有葡萄、食用菌、甜玉米、柞蚕、山黑猪等,同时邻近国道,交通十分便利,发展电子商务具有天然优势。但是农民的市场经营意识不强,依然停留在坐等收货的商贩上门等传统模式上,销售渠道单一,价格上不去,制约着贫困户脱贫致富。国家把电商扶贫列入精准扶贫十大工程之一,指出了一条脱贫攻坚的新路径。吉林市农委具有行业优势,拥有海量的农业大数据,在充分考察的基础上,依托电商平台资源,积极谋划在包保的兴隆村建设开犁网合作项目。自2016年1月份以来,组织相关业务处室先后多次对兴隆村进行实地考察对接、选址、选人。制定了开犁网建设方案和兴隆村服务站建设标准,并快速推进施工建设。目前,已投资2.4万元,开犁网兴隆村服务站已初具规模,网络、电脑、电视、牌匾、LED显示屏等全部安装完毕。组织了服务站工作人员先后到长春开犁网和桦甸市参加了相关培训,已经具备上岗开展工作的能力。

贫困农民能否借助电商平台接受互联网的洗礼,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新农人,是互联网与扶贫真正实现深度融合的关键。与城市相比,农村电商的差距是电商人才的差距。现阶段关键的短板是人才储备明显不足,农户对电子商务认识跟不上。对互联网思维下的现代模式方式仍然比较陌生。

开犁网兴隆村服务站上线以来,吉林市农委领导以及相关业务处室同志多次深入服务站,及时普及知识,宣传政策,解读经验,不上手不撒手,开展跟踪培训。同时联系了开犁网项目经理对当地农民进行业务指导。用高质量的培训弥补短板,以尽早实现开犁网的运转,尽早让农民通过开犁网实现足不出村,动动手指,就能买到放心的农资和生活日用品。

篇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已连续三十年保持每年近10%的高速增长,扶贫工作也取得重要成就,仅2016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240万人,超额完成政府工作报告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000万的目标。同时,在2016年有428个贫困县为电商扶贫试点,其中261个被列为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自1984年首次提及信息减贫,到如今以“互联网+”为背景的时代下,“信息减贫”已成为扶贫重要方式。精准扶贫理念的提出,新时代下扶贫方式更应该是以电子商务为助力的信息扶贫方式。陕西省咸阳市武功h电商发展、商洛市山阳县电商扶贫、甘肃省陇南市农村电子商务精准扶贫足以说明农村电子商务助力精准扶贫存在可行性。

农村电子商务精准扶贫主要是运用互联网销售这种网络交易方式,打破地区市场限制,整合优势资源,增加贫困地区的农民收入,提高扶贫绩效。[1]邵占鹏认为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可以高效推进农村新型化建设。[2]桂学文从多个方面研究和测度了电子商务促进经济发展的效果。[3]无论是推进城镇建设,还是促进经济发展,均表明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在精准扶贫中起到些许作用。张彤将电商扶贫的主要内容分为,利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销售、利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购买、利用电子商务实现农民自主创业就业。[4]张岩提出电商扶贫的模式包含个体经营、合作社运营、农村企业带动以及公共机构主导四种模式。[5]汪向东将电商扶贫归纳为“拓通道”、“强支点”、“育网军”、“强体系”、“优环境”的“十五字诀”。[6]林广毅系统分析了农村电商扶贫的可行性,探讨了农村电子商务、农村产业及贫困家庭三者关系。[7]

政府主导的电商扶贫已经开始,并且自下而上的电商扶贫的实践也早已开始,在这个领域中,成功的案例越来越多。那么,支撑电子商务精准扶贫的理论基础是什么?电子商务在精准扶贫中起到哪些作用?从哪些方面来影响农村发展?本文基于这些问题探讨电子商务精准扶贫理论、并从多个角度分析、论述电子商务对精准扶贫的作用及其影响。

农村电子商务精准扶贫的理论基础

电子商务基本理论

电子商务这种经济形态被称为网络经济,具有虚拟性、广泛性、高效性、集成性、互动性、协调性、可扩展性等特点。注意力经济也是电子商务独有特点,以最大限度吸引消费者注意力,可培养潜在消费群体,以期获得最大未来商业利益。[8]从交易成本理论的角度出发,电子商务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交易过程的完成涉及到信息、流通、监督等成本,当农村建立电子商务以后,农民可通过电商平台,直接对接消费者,市场信息沟通便捷迅速,中间流通环节减少,随着物流体系的不断完善,交易成本不断减少,农民可获取最大利润。

反贫困理论

经济增长理论,促进经济增长来解决贫困问题,典型代表就是极化涓滴效应、包容性增长理论等。极化涓滴效应是极化效应转向涓滴效应的创新,率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吸收落后地区劳动力,同时也会向落后地区涓滴先进理念,诸如技术、观念等引导落后地区发展。文雁兵提出以包容性增长理论为主的减贫策略,即将以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为核心的自上而下的策略和考虑到贫困个体自生能力与社会流动自下而上的策略相结合。[9]

可持续生计理论是将生计资本划分为人力、自然、物质以及金融和社会这五种资本类型,解释了农户在市场、制度政策以及自然因素等造成的风险性环境中,如何利用所具有的资源去提升生计水平;其目的在于寻找适合本地情况、合理发挥本地资源效应、符合当地人意愿的有效扶贫措施。厄普霍夫认为农村发展及农民生计改善的主要资源在于农民自身,建议通过政府外在力量将“农村穷人的勤劳、智慧、自力更生和潜在能力有效地调动起来”。[10]贫困个体自生能力是扶贫工作中的内生力量,一系列的扶贫政策是外生力量,仅靠外生力量达不到扶贫效果,需要内生力量共同作用。

如图1所示,农村电子商务精准扶贫,经济增长理论与可持续生计理论结合,通过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带动贫困区域经济的同时,又因有专门为贫困群体开设的技能培训促使贫困个体自身反贫意识与能力提高,区域自上而下经济发展与个体自下而上反贫意识结合达到扶贫目的。

农村电子商务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

农村电子商务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

我们知道,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的根本目的是在掌握扶贫对象基本信息基础上,对扶贫资源进行整合与精准化配置,实现对扶贫对象动态化管理、精确化扶持。[11]而电子商务所具有的特点在精准扶贫中起到如下作用,如图2,市场导向作用、资源整合作用、电商赋能作用以及动力激励作用。

市场在产业扶贫开发中具有关键作用,贫困地区的产业开发往往受限于本地市场,因而农村电商精准扶贫与传统扶贫模式相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它针对的就是贫困地区本地市场的不足和限制。利用电子商务对接广域大市场的方式,突破贫困地区本地市场的局限,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贫困人口创业就业、增收脱贫,提供强大的市场动力。资源整合,表现在突破资源地域、时空限制,充分利用线下线上资源,一旦有了订单,强大的网络功能迅速凝结生产能力和供货能力整合本地已有和缺乏资源。电商赋能作用则表现在提供对接市场的能力和提升贫困个体的能力上,打破贫困地区与外界交流壁垒、降低创业门槛、增加就业机会。

以往的救济式扶贫和开发式扶贫尽管取得有效扶贫成果,但却不能从本质上脱贫,究其原因则是贫困主体对政府产生依赖,缺乏主观能动性,不能真正参与其中。而在自下而上发展而起来的农村电子商务中,贫困家庭直接或间接参与到电商扶贫中,在此当中贫困户不仅是贫困主体,也是反贫困主体,获得的经济效益,刺激其产生通过自身努力来实现脱贫减贫动力。当一部分贫困个体通过这种方式使自己摘掉贫困帽时,另一部分贫困个体会依据这模式来探索自身发展模式。即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可对贫困人口产生动力激励的作用。

农村电子商务精准扶贫的构成及其作用机制

农村电子商务精准扶贫主要是解决农村地区参与市场问题,将市场的驱动作用通过以互联网为主的电商平台发挥出来,核心是实现增收创收和人的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实现交易过程涉及到交易本体、交易主体、交易载体以及市场因素这些必要要素。交易本体是一切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交易主体即完成交易过程的买卖双方;交易载体指电子商务平台或利用互联网进行交易的线上平台、订单确定后的支付体系、订单完成后货物流转的物流体系等;市场因素则是这一系列交易完成的前提:市场需要本体,主体供给本体。这些要素形成的电商扶贫体系对实现收入增长、利润增长、并实现文化素养和能力的提高、还有精神层面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这个扶贫方式中,贫困家庭不仅是贫困主体也是扶贫主体的积极参与者,故起着主要作用,一旦自身积极性解决,其他问题在政府或者非政府组织的帮助下也得以解决;农村电子商务平台聚n的市场因素起着帮助农民参与市场,完成交易和获得成长的作用;而贫困主体在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参与市场交易之后,解决了经济贫困、文化贫困和精神贫困,才是实施农村电子商务精准扶贫这一机制实现的根本目标。[12]如图3所示,简单来说,农村电子商务精准扶贫的关键要素即市场和动力,电商的发展使得贫困地区“难入市”的问题得以解决,经济得以增长,整体贫困状态得以改善;贫困个体居于其中受到影响,一方面是经济的增长,一方面是个人能力的发展,激发其积极主动性,主动参与扶贫活动,滋生内生动力。

农村电子商务在精准扶贫中的减贫脱贫途径

农村电子商务精准扶贫的实行首先可提高贫困地区农民的收入水平,通过电子商务产业的带动,为农民提供大量就业机会,释放产业红利;其次电商精准扶贫可以使农村产业转型升级,拉动农村经济增长;农村电子商务精准扶贫还有助于缩小城市与农村的信息鸿沟,为农村地区带去互联网产业的活力。[13]为此可从三个方面如图4所示,即微观(贫困个体)、中观(农村产业)以及宏观(农村城镇化建设)来说明农村电子商务精准扶贫减贫脱贫的途径。

微观层面,即从贫困家庭个体来说。实行农村电子商务精准扶贫目的就是使贫困户增加收入,摘掉贫困帽。因此农村电子商务最主要的一个作用就是影响收入。收入包含就业得到的收入,和其他收入,如出租房屋、私有物等。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可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发展,故可向贫困人口提供诸多就业机会;另外,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大好环境也可为贫困人口中能力较好的个体提供良好的创业条件。微观层面上,为贫困个体增加了就业机会、多样化收入渠道。

中观层面,实行农村电子商务精准扶贫可以消解贫困地区“孤岛效应”以及城乡之间信息不对称等问题,解决农民“卖难买难”、“难入市”问题,可实现“工业产品下乡”和“农业产品进城”双向流通。农村电子商务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将农村单一产业结构转变为复式结构化产业,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有效促进农村农业、工业、服务业融合以及这三种产业在农村的重组渗透;同时推进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电商发展带动实体产业,形成产业链延伸、产业范围拓展、产业功能转变的新型模式。通过农村电子商务与农业生产过程、农产品加工流通过程的结合,布下以电子商务带动实体经济的发展格局。

宏观层面,主要从电子商务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电子商务加快人口集聚、电子商务推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三个方面来思考。一方面,电子商务在农村的发展不仅影响农村经济,同时也将城市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向农村传播,互联网消费的便捷方式逐渐被农民所重视,生产生活上均可使得城乡差距缩小。同时,城镇电子商务园区的建立能吸引各类企业入驻,产业聚集势必促进人口聚集,人口聚集必然会导致城镇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改善,而城镇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改善又会吸引人口向城镇集聚。除此之外,农村电子商务的兴起也是我国农村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农村电子商务在其网状结构的分布式配合下,改变传统的城市空间布局,让广大农村有机会以较低成本参与到大型的协同价值网络中来,让大量农民在本地就可以实现就业和创业,实现就地城镇化,分担了大城市的压力,改变农村的贫困落后状态。

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对农村经济影响

农村电子商务对农业影响

贫困地区多数仍然是以农业为主。在传统的经济理论中,价格是由供求双方的总体水平共同决定的,前提是买卖双方处于完全信息公开的条件下进行交易的理想状态。“蛛网定律”表示,当供求决定价格,价格引导生产时,经济中就会出现一种周期性波动。[14]当某种产品在第一期中供小于求时,价格上升,第二期必定生产增加,价格下降;由于第二期价格下降,生产减少,又引起价格上升;再引起第三期生产增加,价格又下降。简单来说,就是农业生产中信息不对称,当市场中急需这一产品时,由于价格高昂,农户纷纷种植,待到收获之时,又因市场供给量过大,导致价格下降,使其不仅得不到收益,反而造成成本损失。电子商务强大的网络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一问题,农户可以在极大的空间中寻找市场,无畏于时间和地域限制,做到供需双方及时沟通,并及时了解市场信息,合理组织生产,降低农业生产风险,能够避免因产量和价格的巨大波动带来的效益不稳定。

农村电子商务对农村服务业影响

在农业经济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一些小手工业者开始游离出来,开始服务于生活和生产。所产生的服务业就像社会的一个大蓄水池或缓冲区,它可以容纳大量劳动力,解决许多就业岗位。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促进了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业,形成了以一个服务种群的协同扩张新态势,在享受集聚优势的同时,推动农村服务业的发展。

农村电子商务对农村经济影响

电子商务利用电子化、数字化技术,将传统的商务流程中的资金流、信息流通过网络传输,重新定义了传统交易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业经济运行方式。将农村电子商务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是有效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村经济效益。电子商务介入农业生产,可以帮助生产者及时获得市场信息、技术咨询,减少信息成本。另一方面,供需双方在网上通过集体采购、招标等手段可降低生产成本。除此之外,网络覆盖面广,买卖双方可直接对接,剔除了传统交易模式的中间商环节,减少交易成本,提高了市场效率。

二是规范农业产品生产标准化,提升产品竞争力度。因电子商务平台的资源整合作用,可将现实中分散的农产品集中交易,农产品的聚集一定范围内能突出某一区域或某一类农产品的优势,提高竞争力度,带动自身所在的贫困地区经济,促进周围村庄发展。

三是形成新型农产品流通模式,促进相关行业发展。通过建立以计算机联网为基础的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区别于传统分销商、经销商的商品流通方式,通过快速供给信息,及时获得需求信息,在网络上实现营销和支付,保证了各地农产品销路畅通、供销协调。从生产过程来看,市场信息丰富,解决销售困难问题。从流通过程来看,迎合市场需求,出现买u双方一对一接触。

结束语

电子商务网络经济特征和反贫困理论中经济增长理论、可持续生计理论相结合从政府和个体两个层面助力精准扶贫。在此过程中,农村电子商务通过其市场导向、资源整合、电商赋能、动力激励作用,带动农村贫困地区产业和经济发展,同时通过对贫困主体提供各种帮扶,让其在此过程中获得更多发展机会,实现收入增加;并通过农村电商打破贫困地区封闭状态,促进农村市场环境的改善,让包括贫困户在内的当地居民在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购买上获得更多的选择、更大的实惠,实现生产生活成本降低以及条件改善;更重要的是让贫困主体通过相关技能的掌握和运用、积极参与市场化的生产经营活动,获得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真正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农村电商的发展降低农产品生产的风险,推动农村服务业发展,助力农村经济增长。

参考文献

[1]马合肥.精准电商扶贫的陇南模式[J].法制与社会,2016,(01):215+217.

[2]邵占鹏.农村电子商务的兴起与新型城镇化的破局[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20-25+122-123.

[3]桂学文.电子商务促进经济发展的效果测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

[4]张彤.试分析“互联网+”电商扶贫模式[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6,(01):36-37+40.

[5]张岩,王小志.农村贫困地区实施电商扶贫的模式及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2016,(10):58-59.

[6]汪向东.电商扶贫15字诀[J].农产品市场周刊,2015,(23):46-47.

[7]林广毅.农村电商扶贫的作用机理及脱贫促进机制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6.

[8]屈莉莉.电子商务经济学[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

[9]文雁兵.包容性增长减贫策略研究[J].经济学家,2015,(04):82-90.

[10][美]诺曼・厄普霍夫等著.成功之源―对第三世界国家农村发展经验的总结[M].汪立华等译.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

[11]刘牧.当代中国农村扶贫开发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6.

[12]周海琴.农村电子商务助力农民反贫困的机理和效果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

[13]王嘉伟.“十三五”时期特困地区电商扶贫现状与模式创新研究[J].农业网络信息,2016,(04):17-21.

[14]张基温等.电子商务原理[M].电子工业出版社.北京,2009.

作者简介

篇5

截至2015年底,巴中全市尚有贫困人口31.83万人,贫困发生率10.5%,脱贫攻坚任务依然异常繁重。但通过整合调动各方资源构建大扶贫格局,巴中市正逐渐改写着自己边远山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沉重标签。

“要说其中的诀窍,就是抓住机遇,用够用足用活用好国家的扶贫政策,挖掘出其中的真金白银,把政策用到天花板上,发挥出最大效应。”面对提问,巴中市委书记冯键用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将巴中扶贫的创新举措摆在了《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面前。

欲善扶贫事必先善其制

《财经国家周刊》:中央将这一轮扶贫攻坚战的模式定位于精准扶贫,对此巴中有何创新举措?

冯键:说过,“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为了对脱贫攻坚实施全程动态监测、跟踪管理、科学分析和监督,我们按照“―二三四”(一本帐、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这样一个目标措施,整合巴中政务平台,开发建立了“智慧巴中精准扶贫数字管理系统”。

通过互联网和移动APP终端实施智能化信息管理、精准比对和全程公开。依托该系统,我们还建设巴中市脱贫攻坚指挥中心,为市、县、乡、村、户层层建立工作推进电子台账,采用红、黄、绿灯工作警示机制,开展实时动态监测分析、全程轨迹监管和现场决策指挥,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全面实现“正排工序,倒排工期,挂图作战”。

《财经国家周刊》:这个系统的优势是什么?

冯键:这样一来,一是实现了全域资源共享。我们的平台对接中央、省级贫困信息数据,与市级农业、医疗、教育、民政救助、残疾人帮扶信息平台互联互通。二来凸显了分级动态管理。数据系统“一县一平台、一乡一网页、一村一专栏、一户一网格”,突出市、县、乡、村四级管理,脱贫目标、规划项目、帮扶措施、适时进展可以随时查询,数据随时更新。

另外,我们构建了多维评估体系,系统全程记录帮扶的措施、扶贫的变化和收支情况,动态数据纳入验收评审和第三方评估,对脱贫成效进行多维度评判和科学认定,接受网络监督,确保了验收、评价科学精准,能够得到群众的认可和社会的认同。

与产业相结合是灵魂所在

《财经国家周刊》:要使巴中扶贫走上良性轨道,必须有产业支撑,巴中对此有何布局?

冯键:产业发展滞后是我们扶贫工作的一大难点,但产业扶贫也是最根本的。秦巴山地区过去交通不便,物流成本高,没有机场、没有铁路,又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工业是我们的短板,产业如何发展?

我们提出了“诗意山水、五彩巴中”发展理念,就是以立体交通为先导,绿色农业为基础,新型工业为支撑,生态旅游为拓展,全民奔康为目标,着力推进绿色价值再造,培育以绿色生态为核心竞争力的新兴增长极,把资源优势变成产业优势。

《财经国家周刊》:这种发展思路的关键问题和难点是什么?

冯键:我们认为,一定要突出长效产业与短期项目结合,建设持续稳定的产业基地,比如100万亩茶叶、150万亩核桃、100万亩巴药农业的“三百工程”,“巴食巴适”区域综合性绿色品牌,乡村旅游、电子商务“两大新兴业态”,“驷马水乡”、“七彩长滩”等12个乡村旅游基地,要形成特色产业规模发展格局。

但是,我们绝对不能忽视短期增收项目。我们在每个贫困村设立20万元产业扶持基金,支持贫困户发展投资少、风险小、收益快的生态养殖和庭院经济,实现80%的脱贫户家家有一个增收种养项目,年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说到难点,在产业扶贫中有两个难题是制约我们产业发展的关键。一是产业链条缺失。全链式产业结构既是产业发展方向,也是我们贫困落后地区的短板,制约着产业造血功能发挥。比如,巴中工业总体滞后,在农产品精深加工、附加值转化增值方面还缺乏核心竞争力,产业层级不高,传统农业占比大,增收致富的带动力打了折扣。二是农业产业风险防范压力突出。传统种养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市场风险防范压力大,制约着产业发展。

回引创业扩大龙头企业

《财经国家周刊》:现在很多贫困地区希望通过互联网扭转区位劣势,巴中对此有何实践?

冯键:巴中积极推进电商扶贫,已经提出了电子商务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淘宝特色中国.巴中馆已经在去年上线运营。电商平台一头连农户、一头连市场,是脱贫攻坚的加速器。我们以淘宝特色中国.巴中馆的上线运营为契机,让巴中产品走向大市场,帮助群众“触网生财”。

目前,全市3.76万农户参与电商扶贫项目,带动2.3万贫困人口实现电商创业就业,农产品线上线下交易额突破20亿元,年人均电商增收1000元。通江县、平昌县被列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南江县被列为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在推进过程中,我们感到制约农村电商发展的困难仍然存在,比如说农产品标准化生产难度大、农产品冷链基础设施薄弱、农村物流成本过高、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电商专业人才匮乏等等。

但电子商务的发展不仅可以给贫困村民提供创业致富的机会,也可以提供大量的工作机会,还能让身患残疾的贫困者有机会创业就业。对于巴中来说,电商扶贫是一个新生事物,我们需要更多的探索和创新,不断的试错和总结,更要长期坚持。

《财经国家周刊》:说到人才匮乏,贫困地区发展的一个重大挑战就是人力资源外流,巴中对此有何应对之道?

篇6

一、目标要求

聚焦农村产品上行,以“农品荟”农产品交易平台、“邮你行”农产品展销平台为依托,提升农村电商“两中心、一站点”上行服务能力,推进电商利益联结机制建设,发挥“公共服务中心+平台+站点”三位一体的功能,推动小农户与大市场有机衔接,促进电子商务与农业农村产业发展有机融合,实现发展上层次、上水平、上规模、上品牌、上效益。到2019年底,全县农村产品网络销售额超过10亿元,新增农村电商经营主体70个以上,培育25个在农村产品上行等领域具有示范性的电商服务网点,打造农村电商龙头企业和优秀品牌各2个,农村电商产业特色更鲜明,助力脱贫攻坚。

二、主要任务

(一)优化网点功能布局。牢牢把握农村产品上行、带动增收脱贫、网点融合共建的要求,调整优化网点,实施分类指导,强化动态管理,注重上行服务和功能覆盖。鼓励农村电商企业、有网络销售实绩的专业合作社、致富带头人等承建网点。推进与有条件的村党群服务中心、就业扶贫驿站、益农信息社等融合共建。(县商务局、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县农业农村局等,列第一位的单位为牵头责任单位,下同)培育省级示范点8个,对农产品上行年网络销售额达到5万元以上的网点给予1万元奖励。(县商务局、县财政局负责)支持传统商贸流通企业、“农品荟”农产品交易平台、“邮你行”农产品展销平台与网点合作推进农村品牌消费、品质消费,提升农村流通水平。(县商务局负责)

(二)加强经营主体建设。推进龙头企业培育、强化品牌建设,引导集聚发展。培育农村产品上行年网络销售额超1000万元的农村电商企业2家、超100万元的农村电商品牌2个,并分别给予单个企业(品牌)100万元和30万元以内的一次性分档奖励。争创省级农村电商示范县,力争培育省级电商示范镇1个、示范村5个,并分别给予单个示范镇、示范村30万元和10万元奖励。(县商务局、县财政局负责)依托中国名优农产品暨农业产业化交易会、好网货大赛等平台,加强农村电商优秀企业和品牌宣传推广。(县商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供销社、县气象局负责)培育“三品一标”农产品15个,加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培育、运营推广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县农业农村局负责)。

(三)强化电商利益联结。以“农品荟”农产品交易平台、“邮你行”农产品展销平台为依托,推动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化融合发展,大力推广“公共服务中心+电商企业(平台)+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加强农村电商企业产销对接活动。(县商务局、县农业农村局负责)支持电商企业与农业基地或专业合作社开展稳定购销协作,按实效给予电商企业以网络销售额5%内的奖励。(县商务局、县财政局负责)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委托生产、订单农业等方式,收购、包装并网络销售小农户自产农产品。(县农业农村局负责)

(四)提高电商培训实效。适应电商发展新要求,着力增强培训实效性和针对性,将农产品电商人才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对象,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农产品电子商务和农业物联网等列入培训内容。(县农业农村局负责)农村电商纳入就业技能培训工种目录,给予培训合格者1200元/人补贴。(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加强美工、产品设计、宣传营销等实操技能培训,引入社交电商等新型课程,开展电商培训与就业用工对接。(县商务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支持职业院校开设农村电商专业或增设电商课程。(县教育局负责)加强《电子商务法》等宣传贯彻。(县市场监管局负责)

(五)精准推进电商扶贫。持续抓好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电商扶贫问题整改,增强农村电商助力脱贫攻坚作用。(县商务局、县扶贫办、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升贫困村网点的扶贫服务功能,指导网点通过电商平台、网上小程序、微商等开展农产品网络销售。(县商务局负责)对配合电商企业或电商平台等开展本地农村产品网络销售、收购和信息提供等上行服务并形成网络销售的网点,给予每个网点2000元以内的分档奖励。对电商经营主体收购贫困村、贫困户农村产品的,给予收购金额10%以内的补助。(县商务局、县财政局负责)加强对贫困村网点经营者、创业致富带头人、驻村扶贫工作队、村“两委”、产业发展指导员、大学生村官、有基础的贫困劳动者等电商培训。推进与就业扶贫、特色种养业扶贫等项目协作。(县商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扶贫办负责)积极组织开展产销对接,大力拓展贫困村产品销售渠道。(县商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供销社、县扶贫办负责)

(六)引导电商应用创新。鼓励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地方优势产业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优先推荐农村特色产业集聚的镇、村申建省级农村电商示范镇或示范村。(县商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文化旅游体育局负责)鼓励农产品跨境电商发展,对农村电商企业开展农产品上行实现年在线出易额50万美元以上的给予100万元以内的分档奖励。(县商务局、县财政局负责)探索提升电商数据应用水平。鼓励社区电商企业开展农产品直采直供。引导中小电商“抱团”发展,合作开发产品,降低运营成本。(县商务局、县供销社负责)

(七)完善服务基础设施。实施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130.059公里,推进客运、物流、邮政、快递等为一体的农村综合运输服务站点建设。(县交通运输局、县邮政管理局负责)提升行政村快递通达率、投送频次和网点快递收发兼容度,行政村100%通快递。(县邮政管理局、邮政分公司负责)支持有条件的镇在区域节点建设仓储物流中心,发展智慧物流。(县发展改革委、县商务局、县邮政管理局负责)推动光纤和4G网络行政村全覆盖并向自然村延伸,鼓励电信企业面向农村地区推出专属的优惠资费产品。(电信分公司、移动分公司、联通分公司)

(八)提升电商公共服务。明确电商公共服务中心运营企业对网点和物流的监督责任和农产品上行实绩要求。电商公共服务中心运营企业要加强对本地农村产品及小农户自产特色产品等信息收集,组织动员电商企业参加产销对接,推进电商展示与线上线下销售融合。(县商务局负责)采取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提升农村电商公共服务水平,探索公共服务市场化、可持续运营机制。(县商务局、县发改委负责)

(九)加强电商政策保障。统筹县级(含省补专项)电子商务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农村电商产品上行、主体培育、品牌建设、模式建设、示范创建、产销对接等。(县商务局、县财政局负责)开展“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试点示范。(县农业农村局负责)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适合农村电商的产品,推广应收账款、应收票据、仓单质押贷款等金融业务。(县金融办、县人行负责)完善人才政策,支持企业引进急需的实用型电商人才,鼓励引导青年返乡创业,做好企业服务保障,促进农村电商政策资源整合。(县商务局、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

篇7

商业银行进行精准扶贫是商业银行采用多种手段为贫困人口提供精准的服务,帮助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致富。商业银行实施精准扶贫可以实现资金的优化配置,减少浪费,从而可以在脱贫成效更好的领域利用更多的资金。商业银行在开展精准扶贫的过程中,要注重因地制宜,因户施策,不断创新扶贫模式,更新金融产品,进行精准对接,把资金政策与具体的实施措施精准地配置到贫困对象上,有效发挥金融资金的杠杆效应,进而实现从“输血式”扶贫转变为“造血式”扶贫。

二、金融扶贫应当坚持的原则

金融扶贫要坚持四项原则:一是开发扶贫,开发扶贫指的是不是单纯地给予,而是意在通过此种给予,贫困群体、贫困人口能够实现自身在商业上的可持续性,实现良性循环。二是精准扶贫,精准扶贫是金融扶贫的基本要求。在金融扶贫工作中,核心及关键是要在“精准”上下功夫,实现精准对接金融的需求、精准强化管理手段、精准完善支持措施,使金融资源可以更好地汇集贫困人口[1]。三是开放扶贫,其特点是政策的开放性、创新的开放性及组织的开放性。尤其是创新的开放性,具体指互联金融、移动支付体系等创新平台在农村地区具有的商业价值。

三、对于开展农村金融扶贫工作的建议

(一)注重实施到户精准扶贫

一是要精准选择扶贫对象。商业银行应当与政府脱贫攻坚工作规划进行主动对接,收集、整理辖区内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基本信息,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确认帮扶对象与帮扶目标。重点支持建档立卡中信用条件好、偿还能力较强、具有生产意愿的贫困农户。如中原银行制定的“上网下乡”发展战略,坚持“产品下沉、服务下沉”,主动加强对贫困地区的信贷资金投入,结合结对帮扶的贫困户实际,因户制宜,一户一策,分类指导,落实精准扶贫措施,积极帮助贫困家庭增收致富,稳定脱贫。二是要精准设计到户小额贷款金融产品[2]。按照建档立卡贫困户所在地区的生产经营状况、产业特点、偿还能力,来制定有针对性的扶贫信贷产品。着重解决好到户小额扶贫贷款的准入、期限、还款周期、抵押方式等问题,结合实际情况,可以考虑推出免抵押担保、免评级、额度以及还款周期与建档立卡户生产经营实际相匹配的贷款产品。

(二)通过创新方式,确保扶贫质量

一是要创新信贷服务理念,金融机构可以为贫困地区的信贷投放的规模提供政策优惠,对上报的各类贷款开辟绿色通道,贫困地区在资产质量、收益、绩效等方面采取差异化考核方式,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提高资产质量容忍度。二是创新信贷模式,比如中原银行推动和发展的产业扶贫,通过采用“公司+农户”模式,来帮助解决“带贫企业”融资需求与贫困人口的就业问题;通过运用“政府/龙头企业+银行+担保公司/保险公司+借款人”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信贷服务模式,实施提前授信、批量扶贫开发等政策来优化贷款流程,为贫困地区各类经营主体提供了良好的信贷资金支持。三是创新抵押担保方式,通过采用扩大农村贷款的有效担保范围的方式,把农村集体土地房屋产权、土地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林权逐渐纳入到抵押范围中。另外,积极探索水域滩涂、大型农用生产设备使用权等新型担保模式。

(三)提升基础金融服务水平

由于许多贫困地区基础性金融供给不足,就造成了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不畅的问题明显。所以,金融扶贫需要重视加强对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基础性金融服务,提升金融服务的便捷度、覆盖率、可得性。首先要加大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加物理网点覆盖面,同时,在金融机构空白乡镇布设电子设备,提高金融服务可得性。其次是采用“三农”移动金融、互连网金融等服务方式。通过运用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建立电商金融、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金融服务平台,增加金融服务便捷度。如中原银行立足于区域贫困地区实际,以物理网点作为基础,通过利用互联网技术手段,打造了惠农业务管理云平台,构建了“线上+线下+第三方”的风险防控体系,形成了“县域支行+乡镇支行+惠农服务点”三位一体发展模式,另外,在兰考金融改革试验区,将惠农服务点“金融+电商”的功能融入到普惠金融服务站,实现“两站合一”,推进金融服务等实现“四项功能合一”。三是开展“金融知识下乡”活动,通过在惠农服务点举办金融讲座,加大在农村地区金融知识的宣传力度,为贫困地区群众捐赠农业、科普、创业、管理等书籍和光碟,帮助贫困户提升文化水平,了解金融知识,提升农民防范风险的意识和生产经营能力。

(四)制定贫困地区综合开发规划

一是由政府牵头,人行、农业、扶贫、财政部门及银行、证券、证券监管部门,共同制定金融综合扶贫战略规划。二是制定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包括电力、交通、教育、通讯、水利、医疗、城市建设、住房等;开展全面的综合改造,资金来源以扶贫部门和财政部门向上级申报专项资金为主,同时结合开发性信贷资金配套投入[3]。如中原银行信阳分行根据河南省2017年光伏扶贫工作推进方案,结合信阳扶贫、脱贫工作任务重的实际,选择光山县开展村级扶贫电站项目试点,以最优惠的基准利率给予政府贷款,得到光山县政府的积极响应和紧密合作。通过综合开发计划,可以有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三是制定相关金融配套政策。商业银行协调人民银行对贫困地区支农再贷款政策、信贷规模控制、存款准备金、支付结算建设制度等方面制定专门政策;商业银行协调银监部门在贫困地区金融机构监管标准制定、金融网点建设方面,保监部门在进行贫困地区农业保险发展方面制定专门政策,证监部门在建立贫困地区农产品期货方面,配合满足金融扶贫需求。

篇8

一、总体要求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促进贫困群众增收为目标,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在产业扶贫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瞄准城乡居民消费需求,以现代都市型农业和特色高效农业为方向,大力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质量农业,加快推进“一减四增”,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培强特色产业,扩大发展规模,提高质量效益,延伸产业链条,构建带贫防贫机制,不断提升农业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二、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提升扶贫特色产业综合效益

(一)优化调整特色种植业。制定实施特色种植业(含水果)精准扶贫年度工作方案,落实“一减四增”要求,在全区建设一批特色种植和良种繁育基地。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户一策”要求,对紫山怀小米、博远、秋景、喆兴、现海5个产业扶贫园搞好扶贫带贫示范作用;对32个蔬菜产业扶贫项目149个蔬菜大棚加强技术指导,搞好风险防控预警,实现产销衔接,发挥好效益引领作用;对51个产业扶贫基地加强指导,加大贫困户从业就业示范引导作用;指导各乡镇、村加强现代农业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进一步加强优质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发展蔬菜、中药材、食用菌、特色杂粮、水果等特色高效种植产业,推动规模化、标准化、特色化、精品化和品牌化发展。

(二)做大做强特色养殖业。制定实施特色养殖业精准扶贫年度工作方案,在乡发展肉鸡、肉驴等养殖扶贫项目的基础上,在其他乡镇重点发展家禽、肉牛和肉羊养殖,支持各乡镇、村发展特色养殖。

(三)大力提升农产品加工能力。大力培育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引导各乡镇积极扶持、、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储藏、保鲜、烘干、分级、包装设施,提升产后处理能力,使产品更适宜进入精深加工。

(四)培育壮大农业新业态。指导各乡镇、村依托特色农业、农事景观、人文景观等资源,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康养健身、创意农业、体验农业等多元业态。一是对名关镇南石口食用菌加强技术扶持指导,打造成我区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二是加强休闲农业品牌创建培育工作,开发广府、王边特色乡村旅游产品,做好宣传推介;三是打造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景点线路,抓好西部以博坤家庭农场、博远智慧农业园区、刘窑核桃基地、永合会万亩油菜花基地和东部以耐思、科瀚、相知农场、垂钓中心等节点为主的两条休闲农业精品线路,提升我区农业生产附加值。

三、加强产业带贫主体培育,提升产业带动能力

(一)培强新型经营主体。立足资源禀赋,围绕全链条需求,聚焦重点领域,以高科技、高质量、高成长性为标准,积极开展农业大招商,主动对接大企业、大集团,积极引进培育能够支持带动扶贫产业发展的农业产业化项目。做好招商项目跟踪指导服务,确保项目早落地、早建设、早投产。

(二)发展高效社会化服务组织。支持协调供销、邮政、农业服务公司、农民合作社等开展农资供应、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统防统治、烘干收储等农业生产。鼓励中小型服务组织通过发展服务联合体、服务联盟等新型组织形式,加强服务水平和能力建设,逐步扩大市场占有率。引导大型服务组织通过参股控股、特许加盟等形式,与中小型服务组织形成稳定的利益共同体,形成各有分工、互有侧重、共同发展格局。全区社会化服务组织达到30家,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6%。(责任单位:农经科、植保站、农机管理科、农机推广站,各区域站、动检站)

(三)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创新完善扶贫资金、长期订单、股份合作、资产收益、产销衔接、土地流转托管、公益岗位和就业帮扶模式。推行以股份合作为纽带的政府+金融+科研+龙头+合作社+农户“六位一体”新兴合作经营模式,实行企业统一流转土地、基础设施、种养品种、技术指导、品牌打造、加工销售和农户分户经营管理“六统一分”,把大多数贫困户嵌入产业链条,引导带贫主体和贫困户依法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实现贫困户与企业、金融、科技的有效联结。建立完善收益分配机制,优先安排有劳动能力贫困户,通过产业项目和引导就业实现增收。(责任单位:农业科、经作站、农经科、产业化办,各区域站、动检站)

(四)壮大集体经济。巩固完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市试点成果,加快推进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平台建设,逐步增加股份经济合作社的比重,全面提升试点工作质量。巩固“消零”成果,防止反弹。继续实施“消薄”工程,盘活农村集体资产资源,采取股份合作的形式,进行资源开发、产业化经营。盘活政府投资和社会帮扶到村形成的资产,多举措、多形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大力发展农村服务型经济,通过为农户和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提前产中产后农业生产,以及旅游、商贸流通与市场管理服务,增加服务性收入。(责任单位:农经科,各乡镇农经站)

四、深化农业科技服务,提升创新驱动能力

(一)加快农业创新驿站建设。认真落实《农业创新驿站建设管理办法》,每个驿站辐射带动5个以上具有一定规模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产业发展,帮扶10个以上贫困或普通农户脱贫增收,使驿站成为县域产业发展的动力源和孵化器。深化“十个一”模式,帮助科研教学单位研究制定科技人员参与驿站建设和科技下乡的扶持政策,建立创新驿站长效机制。(责任单位:科教站,各区域站、动检站)

(二)提升农业技术服务水平。落实《省农业产业扶贫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方案》,进一步优化扶贫产业技术服务体系,帮扶重点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全产业链方向转移,组织开展“十项服务”。继续实施《区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实施方案》,建立一支指导到位、服务精准、帮扶全覆盖的产业发展指导员队伍。进一步加大科技扶贫培训力度,培训产业扶贫干部、产业扶贫带头人、实用人才带头人、经营主体负责人和贫困户200人。(责任单位:科教站,人事科,各乡镇)

(三)健全农业科技信息化网络。发展智慧农业,加快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在特色农业中的推广应用。积极参加省市县乡村五级贯通的农技推广云平台,通过配备终端、网络书屋、微信公众号、手机APP、12316等及时指导农民群众科学合理安排农业生产,解答技术咨询、推送科技信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在平台上、展示、交易。(责任单位:科教站,各区域站、动检站)

(四)加强风险防范。做好农业生产防灾减灾工作,抓好重大病虫害防控、制定完善防控预案应对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加强监测预警。依托区级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团队建立农业扶贫产业市场风险预警机制,制定风险防范预案,定期价格、供求信息,指导贫困地区防范市场风险。科学开展产业扶贫风险评估,对扶贫主导产业面临的技术、市场等风险和经营主体生产、经营、带贫能力和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评估,制定防范和处置风险应对措施,防止产业项目盲目跟风、一刀切导致失败造成损失。加强扶贫资金、资产资本监督管理,防止出现产业扶贫失败风险。(责任单位:农业科、技术站、科教站、财务科、蔬菜科、植保站,各区域站、动检站、农经站)

五、推动农产品营销,提升农产品质量水平

(一)严格质量标准。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完善县乡村农产品监管追溯体系,做好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平台应用,做到专网专人负责。(责任单位:农产品监管科、科教站,各区域站、动检站)

(二)强化品牌培树。制定特色优质农产品目录,强化品牌设计、品牌提升、品牌宣传,培育1-2个区域公用品牌,集中打造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品牌和特色农产品品牌。支持各乡镇在中央、省市媒体、高铁站平台等进行产品宣传,支持鼓励品牌农产品创新创意设计、讲好区农产品品牌故事,扩大品牌农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责任单位:农业科、蔬菜科、农产品监管科,各区域站、动检站)

(三)强化产销衔接。构建产销对接长效机制,组织参加京津冀蔬菜食用菌产销对接活动和品牌万里行活动。鼓励各乡镇建立营销体系,加强与一线城市农贸企业、批发市场和大型超市对接合作,拓展区品牌农产品展销窗口。组织各乡镇企业和产品,入驻北京新发地优质农产品展销中心。组织实施品牌农产品“六进工程”,开展爱心购买农产品公益行动。支持举办品牌电商促销宣传活动,支持建立农产品电商特色馆,打通线上线下产销对接渠道。(责任单位:农业科、蔬菜科、环保站,各区域站、动检站)

六、抓好定点帮扶工作,确保帮扶政策落实

搞好定点帮扶工作。扎实做好区农业农村局在柳村、榆林东、榆林一、东睢宁、赵刘营、杜屯等6个村精准扶贫帮扶工作,组织局“一帮一”帮扶责任人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及时了解到村到户帮扶措施实施情况。(责任单位:局办公室、局相关科室)

七、强化组织保障,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加强组织领导。继续实行“一全一直一最一中心”工作机制,将农业产业扶贫作为重要任务,摆上突出位置。各科室站所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专项谋划,科室站所负责人要具体抓、深入抓,安排得力人员负责产业扶贫工作。要保持产业扶贫人员队伍的稳定,抽调精干人员充实到产业扶贫专班中来,建立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产业扶贫队伍。(责任单位:局属有关单位,各区域站、动检站)

(二)建立清单台账。要结合国家脱贫攻坚普查工作,按照“一项任务、一个清单、一套措施、一抓到底”的要求,建立健全产业扶贫任务清单,对所有乡村的产业情况,逐村逐项建立产业情况清单。认真落实扶贫产业各项政策措施,以村为单元因地制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户为单元加快落实特色种养扶贫项目。进一步优化完善农业产业项目库,积极参与农业产业扶贫项目的方案制定、组织实施、成果验收等工作,实时了解执行情况,并进行监督和指导。(责任单位:产业扶贫办、局属有关单位,各区域站、动检站)

(三)加强调研督导。在狠抓中央巡视、国家考核、督查巡查和省级、市级考核反馈问题整改的基础上,结合扶贫产业问题困难大排查和产业扶贫“回头看”工作,围绕重点工作,针对薄弱环节,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督导检查和调研指导活动,分析问题与趋向,研究提出前瞻性意见建议,通过强弱项、补短板、促提升,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构建农业扶贫产业长效机制。(责任单位:局属有关单位,各区域站、动检站)

篇9

一、主要做法

一是摸准扶贫对象,确保精准扶贫“靶向定位”。要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扶贫对象的精准识别是第一道“关口”。**乡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确保了集体决策评选出来的是最需要扶持的贫困户,同时,坚持在“六个精准”上下功夫,在“四个一批”上做文章,在**年扶贫的基础上,**年,共甄别出贫困户866户,3254人,截止目前已脱贫2499人。

二是强化产业扶贫。产业扶贫是贫困户稳定脱贫的最有效途径。我们立足本地实际,因地制宜,重点抓好了产业扶贫工作。我们利用政策扶贫资金帮助贫困户成立了多个种养加专业合作社,其中8家种植合作社,6家养殖合作社,10家板材加工合作社,直接带动贫困户800余户;我们将南元、东邵二、王岗、罗寨定为养殖专业村,南元村建鸭棚24座,东邵二村建肉鸭棚15个,建火鸭棚12座,每座鸭棚年收益6万元左右。王岗村发展土猪养殖+鱼塘的循环农业模式,带动贫困户51户。罗寨村成立了蓝梦园种养合作社,带动贫困户30余户;我们将东邵一、东邵三、龙庄定为种植专业村,东邵一村引导贫困户搭建蔬菜大棚48座,东邵三村引导贫困户种植楸树150亩,龙庄村与润格安公司合作流转土地1500亩,103户贫困户解放了劳动力,要么经商、要么务工,收入倍增。

针对其他贫困户,我们做到因人因户而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对劳动力能力不强,不能上产业或外出务工的贫困户,我们协调坤盛牧业签订保护价回收合同,用扶贫资金为其购买湖羊,让其发展。对确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我们采取加入合作社或寄养的方式,年底进行分红,并用低保兜底的办法增加其收入。目前,共发放湖羊38户,208只。低保兜底168户509人。

三是做好技术培训。一年来开展贫困劳动力技术培训10余次,培训人员900余人,尔后组织他们到外地或县城就业,实现“培训一人,输出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如:年初郑州一爱心企业在龙庄村建一钻石加工厂,招工140余名,月收入均在3000元以上。

四是落实金融扶贫。按照“三位一体”金融扶贫模式,支持企业贷款300万元,带动50户贫困户脱贫。

五是管好扶贫资金,确保精准扶贫“准确滴灌”。对于扶贫资金的使用管理,**乡重点从制约、监督、检查、公开四个方面进行规范。确保扶贫资金拨付给真正需要扶持的贫困对象,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一律实行公示制,接受群众的监督,坚决杜绝“冒泡滴漏”现象的出现。**年全乡落实到户增收资金100万元,共扶持新上各类产业293户,最大程度地发挥了扶贫资金的效益。

六是实施整村推进扶贫。争取财政扶持345万元,对北村等三个贫困村实施了整村推进,新修道路11.2公里,促进贫困村各项事业的发展。

七是完善扶贫资料,建立精准扶贫印证机制。**乡要求各贫困村将档案整理清楚、合理归类,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有簿,确保档案规范齐全,尽可能详细的反映出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帮扶措施等信息,做到脱贫成效有据可依,有据可查,确保脱贫工作与档案资料能相互印证、互为补充。

篇10

国务院扶贫办:提高脱贫质量,健全

脱贫长效机制,强化监管和考评

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2017年,将瞄准贫困问题最突出的区域、群体和环节,加大攻坚力度,提高脱贫质量;要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加大产业、就业扶贫力度,培育壮大贫困村集体经济;要强化扶贫资金监管,严格考核评估和督查巡查。

2017年,中央财政扶贫资金预算将继续保持较大幅度的增加,各地也要结合实际相应增加。要提高贫困户扶贫小额信贷获贷率;开发集农业保险、大病保险、其他涉贫保险等的“一揽子”保险产品;保障扶贫开发用地需求,提高用地审批效率,加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支持易地扶贫搬迁的力度;加大贫困地区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重点建立贫困户参与机制和受益机制,强化组织动员和技能培训,让贫困群众想干、敢干、能干、会干。

2017年,要完成约34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搬迁任务,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完善输出地与输入地劳务对接机制,提高组织化程度,努力做到精准对接、稳定就业。

全面落实教育扶贫政策举措,保障贫困家庭子女从学前到高校的各阶段教育,启动中等职业教育行动计划技能脱贫千校行动;降低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医疗支出负担;对已经核准的553万因病致贫返贫户、734万贫困患者,按照大病、慢性病等分类施策;扩大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的选聘工作,新增退耕还林任务的80%安排到贫困县,优先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探索在荒漠化、石漠化等地区开展生态农业扶贫试点。

开展核查比对,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将符合条件的农村低保人口纳入建档立卡,推进政策衔接、对象衔接、管理衔接。同时,继续推进电商扶贫、光伏扶贫、旅游扶贫、科技扶贫、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构树扶贫等精准扶贫十大行动和十项工程等。

云南:建设生态文明脱贫示范,渎职者

就地免职

2017年脱贫目标:确保100万贫困人口脱贫,1100个贫困村出列,29个贫困县摘帽。

云南将因村施策,因户施法,深入推进“五个一批”工程,在产业扶贫、劳动力培训转移、教育扶贫、易地扶贫搬迁上取得新突破,在少数民族团结进步脱贫、生态文明脱贫、固边睦边脱贫方面做出示范,总结脱贫攻坚的“云南经验”。

云南将严格督查考核问责,对脱贫攻坚计划脱离实际、扶贫措施不精准、行业扶贫责任不落实、基层基础工作不扎实等问题展开巡查;加大扶贫资金投入监管力度,紧盯资金直接扶持到贫困户、统筹整合情况、年度项目资金结转结余率等三个重点问题和薄弱环节。建立县级资金监控制度,对两年以上还未使用完的资金,由省级收回调整安排到资金使用绩效好的县。对挪用及呆账、坏账等造成的资金浪费行为,加大惩处力度,一方面收回资金,一方面严查追责。

云南将对扶贫实绩突出的县委书记、县长优先提拔使用,继续兼任现职务,直到完成脱贫任务;对不称职不胜任的,坚决撤换“下课”;对完不成任务、影响全省考核结果,弄虚作假、搞“数字脱贫”、“虚假摘帽”,渎职失职和不作为的县委书记、县长,就地免职。

贵州:推进产业就业扶贫提质创新,建设美丽乡村

2017年脱贫目标:减少贫困人口100万人以上,实现20个贫困县摘帽,2300个贫困村退出,90个贫困乡(镇)按省定标准摘帽,66个贫困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

2017年,贵州省计划实施6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10万整村同步搬迁人口共75万人的易地扶贫搬迁,自然村寨整体搬迁的任务全部完成,要全部实行城镇化搬迁,以搬迁到县城为主,到重点集镇为辅,不能从农村搬到农村。

为确保2017年产业扶贫实现重大突破,贵州将推进产业就业扶贫提质创新,用好脱贫攻坚产业扶贫子基金,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发展;通过深入实施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促进三产融合发展,全面实施“百区千村万户”乡村旅游扶贫工程,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示范点,并新增省级扶贫产业园区10个,实施产业扶贫项目2万个以上,带动60万贫困群众脱贫;深入实施职业教育脱贫富民计划,对40万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开展规范化技能培训,向对口帮扶城市有组织地输出护工、家政等紧缺劳务人员1万名。

继续加大通村通组道路建设力度,继续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力争完成投资300亿元以上;加快实施整体改善农村人居环境“10+N”计划,推进农村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改造幼儿园、学校、医院及厕所,开工建设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42.98万套,“1+7”民生工程完成投资11亿元,“十件民生实事”完成投资1214亿元。

用好3000亿元脱贫攻坚基金,积极争取农发行1000亿元专项贷款支持,并新增扶贫小额贷款100亿元,力争累计投放额达到280亿元。同时,以“保险助推脱贫攻坚”创建为契机,因地制宜地创新保险扶贫模式,在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等领域精准发力,实现政策性农业保险贫困县全覆盖。

大力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升级。启动实施“携手奔小康”行动,加强54个东部经济强县与66个贫困县的结对帮扶工作,推动帮扶层次向乡村延伸;深入开展产业合作、劳务协作、干部挂职、人才交流等重点工作,打造一批东西部扶贫协作产业示范园区、特色农业生产加工基地和农特产品营销基地,引进一批实力雄厚的劳动密集型、农文旅一体型企业。

内蒙古:加大产业扶贫,2017年

基本消除绝对贫困

2017年脱贫目标:到2017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26个重点贫困旗(县)产业扶贫对象脱贫任务全部完成。

产业扶贫一定要抓住关键环节,补齐短板。按照“稳羊增牛扩猪禽”的发展思路,确定肉羊、生猪、肉牛、家禽、饲料饲草、蔬菜、马铃薯等七大扶贫产业;采取“首席专家+骨干农技人员+贫困村科技示范户+贫困户”的方式,开展农牧业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开展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开展农牧配套、粮经复合、资源循环、农旅结合等发展模式研究,为当地特色产业提供有效益、能复制、可推广的生产模式和管理经验;培育基层农技人员和新型职业农牧民、农牧业产业领军人。

2017年,产业扶贫需要25.06亿元,其中到村到户资金12.75亿元,金融扶贫资金12.20亿元,电商扶贫资金0.11亿元。为此,要进一步降低贷款准入门槛,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五万元以下、三年以内、免担保免抵押、合理利率放贷、扶贫资金贴息、旗县风险补偿”的小额信贷等,引导企业资金、社会资本到贫困地区参与产业扶贫。

宁夏:完成8.2万移民住房,实施

教育和生态脱贫

2017年脱贫目标:脱贫销号4个县、300个村,19.3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继续实施“四到”扶贫工程。在产业扶贫方面,探索光伏扶贫、旅游扶贫、电商扶贫新路径;在易地扶贫搬迁方面,计划完成4万人住房建设和4万人搬迁安置任务,力争2017年底基本完成8.2万移民住房及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建设任务。

宁夏回族自治区在教育扶贫方面,将新建、改建或增设幼儿园220所,新增学位2.3万个,确保全区常住人口规模超过1500人的贫困村学前教育资源全覆盖。对全区幼儿园在园建档立卡经济困难适龄儿童免除保教费并补助伙食费;免除全区高等职业教育在宁夏就读的宁夏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和农林、师范专业学生学费。

在生态脱贫方面,宁夏将实施“六盘山重点生态功能区降雨量400毫米以上区域造林绿化工程”,提高造林补助标准,完成新造林17.3万亩。同时,将开展农村低保人口、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核查对比,对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脱贫户实施政策性保障兜底。

重庆:破除发展瓶颈,强化巩固扶贫成果

2017年脱贫目标:确保现行标准下所有贫困区(县)摘帽,贫困村销号,贫困人口脱贫。

2017年,将狠抓产业就业扶贫、分类政策保障、破除发展瓶颈“三大重点”,打牢建档立卡、资金监管、队伍建设、督查考核“四个基础”,实现产业扶贫、金融扶贫、社会扶贫、群众参与、长效机制“五大突破”。

重庆计划投入421亿元推进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农村建卡贫困户D级危房改造、贫困人口和困难家庭医保救助等民生工程。对今年即将脱贫的,进一步加大资源统筹调度力度,精准落实“1+1+13”政策措施,因村因户深化实施“六个一批”;加大产业就业扶贫力度,实现社保兜底、临时救助、扶贫搬迁与产业发展无缝衔接;深化资产收益扶贫,持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扎实推动“七大特色产业链”向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延伸覆盖。

着力在巩固成果、建立长效机制上下功夫。深化扶贫开发长效机制课题研究,坚持城乡联动扶贫、制度保障与开发造血“两轮”驱动、区域发展与精准到人到户相结合、“三位一体”(政府主导、行业协同、社会参与)等统筹城乡扶贫开发长效机制,不断巩固、深化脱贫攻坚工作成果。

广西:完成脱贫大数据平台,深化

特色产业富民行动

2017年脱贫目标:110万贫困人口顺利脱贫,10个贫困县、1300个贫困村如期摘帽。

201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将完成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年度建设任务。落实扶贫考核、督查巡查、成效评估和摘帽激励等四项机制。

深入开展特色产业富民行动,扶持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因地制宜地推进旅游扶贫、构树扶贫、光伏扶贫;引导企业到贫困地区投资兴业,带动创业,吸收就业,推进48所技工院校结Π锓鼋ǖ盗⒖ㄆ独Ъ彝ァ傲胶笊”中期就业技能培训;做好年度易地搬迁工作;实施防护林、退耕还林、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

协助落实好建档立卡贫困户适龄在园幼儿免除保教费、建档立卡贫困户普通高中生免除学杂费、建档立卡贫困户大学生享受国家助学金等教育资助政策,配合实施普通高考精准脱贫专项招生计划;实施贫困地区基层医疗机构“先诊疗、后付费”医疗服务模式试点工作,加大医疗救助、大病保险力度,建立健全贫困户健康档案,保障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落实好低保兜底政策、边贸政策。做好金融扶贫、资产收益扶贫、社会扶贫、雨露扶贫培训等36项具体工作。

安徽:基本建立农村贫困人口

医疗保障体系

2017年健康脱贫目标:基本建立农村贫困人口医保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