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共享实训感受范文
时间:2024-02-28 17:39: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共享实训感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构建符合会计职业要求的“432”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将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其主要内容包括:(1)4个专业核心技能。根据实际会计工作岗位的需要,提炼4个专业核心技能,即会计核算(手工核算和电算化核算)技能、成本核算技能,财务管理与财务分析技能、报税与审计技能。(2)3种工学结合方式。会计教学中与会计职业准入制度结合,实施3种工学结合方式。“学中做”方式。一是第1至第4学期,主要进行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学习,开设的课程有基础会计、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初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法、经济法(初级、中级)、财务管理等,这些课程在具体实施中,按照“14:5”的比例分配课堂教学与集中实训的周数,前14周主要进行课堂教学,后5周在校内、校外实训基地集中进行实践实训;二是“做中学”方式,即第5学期主要进行会计实训课程的学习,开设的课程有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初级会计电算化、中级会计电算化、ERP沙盘模拟对抗、电子商务、数据库,按照“5:14”的比例分配课堂教学与集中实训的周数;三是“做中考”方式,即第6学期按照“15:4”的比例分配校外实习与毕业考核的周数,安排15周时间进行校外定岗实习,4周进行毕业论文答辩和会计综合技能考试。(3)2个证书。结合会计职业的特点,将学历教育与会计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相结合,获取“双证书会计资格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第一学年),助理会计师证书或会计师证书(第二学年),会计电算化技能证书(第三学年);学历证书(第三学年)。
二、建设具有“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的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
一是培养专业带头人。通过高校访学、企业进修等方式培养专业带头人。使其取得“双师”证、取得博士学位;具备专业理论功底深、实践操作水平高、知识更新速度快、组织协调能力强,把握会计发展的前沿,能够负责会计电算化专业论证、撰写论证报告;研究会计专业建设方向,确定专业特色;制定专业发展规划,组织实施专业建设方案。二是培养“双师型”骨干教师。通过到高校进修、下企业或业务对口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锻炼、参加“双师”培训等方式,培养“双师型”骨干教师,使其取得“双师”证书、硕士学位。具有会计专业扎实的理论基础,把握专业某一核心课程的发展动态与前沿理论,并具有该学科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较好地指导学生进行该学科的实践教学,有一年以上同专业企业工作经历,历次教学评估中获得优秀,具有乐于教学、甘于奉献的精神。能协助专业带头人做好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和发展规划,组织相关项目培训。三是让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安排教师到企业锻炼一年以上,或者通过兼职形式提高其实践教学能力。另外,还可以聘请在职财税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从财税管理部门或中介机构聘请在本地区有一定知名度、且具备专业实践教学能力的会计师、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财务主管和财务总监,参与实践教学课程和指导学生顶岗实习。
三、建立开放型会计实训基地
建设三个中心(会计环境仿真中心、会计业务仿真中心和会计服务中心),9个实训室(虚拟企业实训室、虚拟会计工作室、手工会计实训室、电算化会计实训室、工商企实训室、银税审实训室、ERP实训室、ERP认证培训中心、财务咨询公司)。加强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实现毕业与上岗零过渡。
四、构建符合会计岗位任职要求的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
一是构建符合会计岗位任职要求的“专业教育与会计职业资格教育、行业需要相融合”的课程体系。与企业财务专家联合开发课程,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教材制定等既考虑专业、课程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又涵盖会计职业资格证书培训考试大纲中规定的全部内容和农牧业企业会计核算需要的技能。二是创建“单项技能训练与分岗综合实训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会计单项技能训练与会计分岗综合实训相结合,校内教学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专业实践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会计单项技能训练。细分农牧业企业会计核算的主要技能,根据培养计划将会计单项技能分散到会计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中。第二阶段会计分岗综合实训阶段。采用“会计分岗综合实训”方式是会计实践教学的创新,弥补了目前我国会计教学以会计理论为主线,单科会计专业课程讲授为主,从而与企业实际财务工作操作流程脱节的缺陷。实训贯穿每个学期,共由三个环节来完成。第一环节分岗实训。学生在会计模拟实验室实训,按目前企业财务办公室的设置,将会计实训人员(学生)进行分岗,并按岗位设置职能,按职能安排实训流程,学生模拟企业会计人员的人事安排和实务传递,更接近财务实际操作,主要培养学生会计岗位职业能力。第二环节综合实训。主要在会计模拟实验室进行,培养学生的手工账务处理技能、电算化账务处理技能、纳税及报税技能,财务管理及分析技能。第三环节实岗实训。校内教学与社会服务相结合,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实训,主要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流程,企业各个部门(生产、供应、销售等)与财务工作的相互联系与协作,真正感受会计实岗的财务工作流程和操作技能。
篇2
关键词:职业院校;实践教学;管理模式(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3-0257-02
一、前言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业、创新意识和实践工作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提高综合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是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思考和探索,促进学生总体素质全面发展为主要目的教学观念和形式。
二、实践教学分类和形式
实践教学就广义而言就是除理论教学之外的所有教学环节,狭义的实践教学是指教学计划之内的课堂实践教学、技能训练、综合实训、学生见习和实习等,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方式,可分为:
1.按性质分为:(1)认识实习。通过见习、参观、访问等形式,了解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局部或全面情况,巩固、印证课程内容,加深对所学知识理解,了解将要学习课程内容,增加感性知识,为学好专业课做好准备。(2)毕业实习。通过开展集中或分散的顶岗实习活动,在实际工作岗位上独立开展业务工作,具体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感受实际工作环境、工作氛围和工作条件,提高适应实际工作的能力,巩固所学知识,扩大知识范围,并结合工作实际搜集资料,深入研究毕业设计(论文)内容。
2.按场所分为:(1)校内实习。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实训室、实习工厂等)对学生进行的基本技能、基本素质的操作训练和定向专业项目、专业技能实训。(2)校外实习。学生到校外生产现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的认知实习、专项实习(训)、社会调查和顶岗实习等。
3.按形式分为:(1)集中统一实习。由各教学单位统一组织,在校内和校外实习场所相对集中的实习。(2)分散自主实习。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利用规定的时间或假期进行分散在若干实习单位的实习。(3)集中统一与分散自主相结合的实习形式。
三、实践教学改革和管理
建立具有职业气氛和职业文化的校内实训基地和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使学生受到与现代生产、管理和服务技术水平相对应的岗位实际训练,以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和创新创业精神。
1.实践教学组织和管理。(1)学校在主管院长领导下,教务部门负责全校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和协调工作。其主要任务是:审查实践、实习教学方案、大纲;审查和协调全院的实习实训计划和经费预算;配合有关教学单位组织并推动实习实训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协助各教学单位开展实践基地建设,收集资料、组织经验交流;实地调查、了解实习工作状态和实践教学管理情况。(2)各教学单位负责人负责指导、管理本单位的实践教学工作。其主要任务是:指导编制本教学单位各专业的实习实训方案、教学计划和大纲、经费预算,审定专业负责人指派的指导教师;督促、指导和帮助各专业进行实习实训的各项准备工作;检查各专业实践教学工作质量及效果;总结本教学单位的实习工作经验并组织经验交流。
2.实践教学教材(指导书)管理。实践教学教材即实习实训教学大纲(指导书)是组织实习实训活动和对学生进行考核的依据。实习实训大纲(指导书)的内容应包括:实习实训的性质、目(标)的、任务与要求;实习实训的内容、方式与方法;实习实训的地点、程序与时间安排等要求;现场教学(包括参观、讲座、报告和社会调查等)的内容与要求;对学生、指导教师和实习单位的要求;实习实训考核方式与标准及参考资料等。
3.实践教学场所使用和管理。(1)校内实习实训场所由学校实训主管部门和各教学单位管理。原则上,公共类实习实训场所由学校实训主管部门统筹管理;专业性强的实习实训场所由各教学单位自行管理。(2)实习实训室(场所)的管理单位要做好资产的维护、维修和保养,做到账实相符。根据教学需要,提前做好耗材的计划、预算与采购工作。(3)各教学单位要充分利用所管辖实习实训室(场所),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能。专业通用实习实训室(场所)的利用率应达到85%以上,专业性强的实习实训室(场所)的利用率应达到60%以上。
4.实践教学经费管理。学生实践教学活动经费根据参加实习实训的学生数、学时数、耗材需求、指导教师情况等项目进行预算,报教学单位及实训主管部门、教务部门审核或审批,按照学校的经费管理规定支出和核销。
5.实践教学教师管理。(1)指导教师应深入实习现场,指导、监督学生完成实习实训任务。在实习实训前,切实做好动员工作,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实习实训(方案)计划、实习实训大纲。(2)生产实习中,校内指导教师要密切联系行业企业指导教师,加强指导、严格要求,组织好各种教与学的活动,引导学生深入实际工作。(3)指导教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全面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健康与安全。(4)应以实际操作为主,注意抓好“讲、演、练、导、评”五个环节:①讲―指导教师根据实习实训大纲和(方案)计划,向学生讲解实习实训的内容、目标、方法和要求;②演―指导教师向学生进行操作示范表演,应边演边教;③练―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要求动作规范,掌握操作要领、技巧和程序;④导―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错误的姿势和操作方法,解决学生实习过程中的具体问题;⑤评―每天或每阶段实习实训结束时要组织评议,可采取教师评议或学生互评等方式进行。(5)负责分散自主实习的指导教师应按规定检查学生的实习情况,定时、定点给予指导和考核。
6.实践教学学生管理。(1)学生应按实习实训(方案)计划要求,在实习实训指导手册指导下,按照计划进度的要求与规定,认真完成实习实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项任务。按时完成实习实训任务,认真撰写好实习实训报告或总结。(2)分散自主实习实训的学生,必须根据单位实际情况,与单位指导教师一起制订好实训计划,并及时寄给负责本人实习实训指导工作的校内教师。认真记录,收集、积累资料,认真撰写实习实训总结或报告。
7.实践教学成绩考核管理。(1)学生必须按照实习实训方案(计划)要求,完成实习实训的全部学习和工作任务,提交实习实训日志或记录、总结或报告及其他作业或作品,并参加规定的以口试、笔试、答辩或实际操作及其他有效方式进行的实习实训考核。(2)在评定实习实训成绩时,各专业可根据不同工作内容、作业或作品、日志或记录、总结或报告等所用时间、所用精力和对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工作内容等表现水平、效果等,在各自实习实训(方案)计划中,明确具体地规定所占比例、考核评价方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Z].教职成[2011]9号.
[2]王寿斌.高职“闯关”需要“背着石头过河”[N].中国教育报,2011-11-09.
[3]宣玲玲.高职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比较[J].辽宁高职学报,2010,(2).
篇3
关键词:新加坡;职业教育理念; 高职会计教育;启示
笔者有幸参加了由广西教育厅组织的赴新加坡为期半个月的“高等职业教育培训”研修班学习,受益匪浅。期间,笔者参访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新加坡共和理工学院、新加坡理工学院,进行了实地考察和培训。通过学习,对上述三所理工学院的办学特色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其中感受最深的是共和理工学院的“问题启发式(PBL)教学”理念、南洋理工学院的“教学工厂”理念、“无货架寿命”理念及“无界限组织”理念。下面,笔者对这些理念进行阐述,结合我国高职会计职业教育的情况提出自己的设想。
一、新加坡高等职业教育先进教学理念
1.“问题启发式(PBL)教学”理念
在新加坡共和理工学院培训期间,笔者感受最深的是“做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该院摒弃传统的课堂教学和考试模式,采取创新的“解析式教学法(PBL)”教学模式,它把学生置于混乱、结构不良的情境中,并让学生成为该情境的主人,让学生自己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把实际生活问题作为教学材料,采用提问的方式,不断地激发学生去思考、探索,最终解决问题。其教学过程是:教师课前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确定任务学生查找资料设定学习步骤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分组汇报教师总结评估。其特点是:
(1)学生为主体,教师充当一个设计者、引导者、监督者。
(2)所设问题不是一般的课堂提问,而是来源于工作、生活中的综合案例;设计的案例必须形象、生动,理论联系实际。
(3)所设案例必须能涵盖当天课程必须掌握的主要知识点。
(4)案例中要巧设悬念,启发学生思维。设法造成思维上的悬念,使学生处于暂时的困惑状态,进而激发解疑的动因和兴趣。
(5)体现开放性,突破课堂教学的限制。
(6)强调师生互动。
(7)鼓励发散思维,注重答案的多样性。体现了“过程”比“答案”、“能力”比“知识”更重要的理念。
(8)学生每天提交学习成果,教师每天评定成绩。
这一教学模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强化基础,提升素质。
2.“教学工厂”理念
“教学工厂”理念是南洋理工学院办学理念创新的代表,它是一种教学模式,按工厂模式建学校,全方位营造工厂实践氛围,并将两者融合在一起。“教学工厂”理念的内涵要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教学工厂设计的转换升级,已实现由模拟到模仿再到融合的转变;二是强调实践环境的深度融合,将实际的企业环境引入到教学环境中;三是保证有实践活动的载体依托,依靠企业项目和研发项目,使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多元化、多层次的工作环境里。
值得重视的是,“教学工厂”的定位很明确:一是强调以学院为本位,而不是以企业为本位;二是要求建立在现有的教学系统(理论课、辅导课、实践、项目等)的基础之上。
“教学工厂”不是校办工厂。“教学工厂”的目的有:一是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完善和更有效的学习环境和过程;二是鼓励和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确保有关培训的课程与企业需求挂勾,与时俱进;四是提供学院能力开发和教职员工专业培训的重要途径;五是搭建促进学院与企业紧密联系的桥梁。
3.“无界化”理念
“无界化”理念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又一大特色,是NYP建校开始就建立的思路并且一直沿用至今。所谓“无界化”理念,就是打破学系与学系之间、专业与专业之间、课程与课程之间的界限,实现彼此协调融合,相互合作,共享资源。“无界化”的核心就是团队合作和资源共享。“无界化”理念崇尚团队合作,加强了不同学系和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了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促进了资源和人才的共享,推动团队精神的跨学系级工程项目的发展,强化了师生的专业能力,提供更多综合技术创新与应用的机会,强化了学院的灵活度与反应能力。如亚历山大医院项目,参与企业包括微软、新加坡资讯发展局和NYP。其目的在于为病人提供一套简易的软件应用系统。其中,NYP的“无界化”团队包括信息技术系、电子工程系和机械工程系的师生。又如泰国教师培训项目,各学系教职工都积极参与,信息工程系与工程系提供实验室,为其量身定制培训计划,对出现的各种情况做出迅速的反应。这是无界化合作的典范,体现了团队合作。
4.“无货架寿命”理念
什么是无货架寿命呢?超市货架上的物品是有保质期的,过了保质期就得下架。教师的知识能力就等同于货架上的货物,要确保不被淘汰,就得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不断地学习,使知识能力与时俱进。南洋理工学院非常重视教师的培训,只要教师自己提出,学校都给予支持。同时非常重视教师能力的转型培训,教师能力的转型是通过培训、项目的开发,在企业的实习来逐步达到的。比如有的教师原本是工程系负责机械方面的,后来又转到设计系,为适应新的环境,专门去参加产品设计培训。在以创新为主导的知识型时代中,能力转型有利于教职员共同应对变迁挑战。
二、新加坡高职教育理念对我国高职会计教育的启示
研修归来,笔者深有感触,现结合我国高职会计职业教育的一些情况,提出一些不成熟的设想。
1.借鉴“问题启发式(PBL)教学”理念,完善案例教学
目前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中,对于一些会计实操技能课程主要实行了以仿真工作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法,实践证明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是行之有效的。而对于《审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等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主要用传统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因此今后对这些课程,在案例教学法的基础上要借鉴“PBL教学”理念,设计一些有趣、实用的工作或生活案例,采用“PBL”教学过程和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2.借鉴“教学工厂”理念,完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
由于企业财务机密的特殊性,会计专业承接完全真实企业会计项目进行开发教学可不可能?在南洋理工学院考察期间,笔者一直带着这个疑问。当参观南洋理工学院工商管理系时,笔者特地问了工商管理系主任,他如实回答,主要还是以仿真为主,企业真实项目较少。由此看来,会计专业的完全真实项目训练是国际上的共性难题。但我们仍然是可以借鉴“教学工厂”理念用于会计教学的。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营造出良好的会计教学氛围。
一是按企业财务场景进行设计会计实训室。墙的四周挂上企业会计核算流程图、会计岗位工作职责等,实训场地分割成若干个组区域,每组就是一个企业的财务部门,教学设备及实训用具宜分组摆设,以适合于分岗、轮岗实训需要。以企业真实案例为背景,进行实训项目的开发与设计,以仿真训练项目导入教学,将理论知识、应用技能和项目有机组合,形成若干个既自成一体又相互联系的教学模块。仿真训练项目来源于实际,又要高于实际,这就要求我们要经常和企业会计专家通力合作,按照企业真实业务,设计出可行、有趣、实用、先进的仿真训练项目,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二是设立记账公司,让学生得到“真刀真枪”的训练。通过设立记账公司,让学生体验全真的票据,全真的业务、全真的证、账、表资料,全真的账务处理流程,全真的纳税申报处理,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得到会计工作全过程训练。
三是充分利用好高职院校的财务处、实训超市、实习工厂等现有条件,分阶段、分班级、分组,科学合理地安排好学生进行真实会计业务的顶岗实习,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借鉴“无界化”理念,强化团队合作
南洋理工学院的“无界化”理念主要是指打破学系与学系之间、专业与专业之间界限,实现彼此协调融合,相互合作,共享资源。从高职会计专业内部来讲,首先要先做到会计专业内部“无界化”,要强调会计专业教师团队成员之间合作。目前有些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仍然存在彼此分割、各自为战的现象。如一些教师上的专业课或实训课主要还是由任课教师本人开发,缺乏团队合作意识;同一门课的不同教师之间也缺乏相应的沟通。其次,要做到不同学系、不同专业之间的“无界化”,实现跨专业的合作。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开发与实训项目的开发,要充分利用相关专业各自的优势教学资源,强化团队合作意识,充分发挥“1+12”的效应,实现资源共享。
4.借鉴“无货架寿命”理念,提高师资素质
第一,学校的教学主体是教师,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需要一线教师的操作,高职院校建设需要培养一支过硬的师资队伍。因此,建议学校制定政策让更多的专业教师到国内发达地区、知名高校、国外等学习,学到更多的先进教育理念、前沿知识与技能。
第二,鼓励会计专业教师到企业、科研单位进行专业实践,了解自己所从事的专业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第一手资料,在教学中及时补充完善教学内容。教师也可带着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会计人员请教,在他们的帮助下提高自己实践能力。
第三,理论课教师要积极承担实践教学任务,提高专业实践技能,在指导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实训教学中,尽量结合实际,积极参与专业实训室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开发能力。
第四,加强教师的能力转型培养。长期以来,一些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教师不愿意上新课,这实际上不利于教师专业知识多元化和专业能力的提高。因此,高职会计专业在排课过程中,应使一位教师同一个学期要上两门不同的课程,每门课程在不同班级由不同的教师担任。这有利于教师的能力转型,有利于教师共同应对变迁挑战。
三、结语
新加坡高等职业教育之所以成功,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抓住教育培养人的本质特征,紧紧围绕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始终不移地坚持超前创新意识和敬业奋进、追求卓越的精神。我们应借鉴新加坡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理念与教学经验,立足本校,立足本专业,发展职业教育,但我们不能完全生搬硬套他们现成的模式,而应根据本校、本专业的实际情况,学生层次及本地区经济发展的状况等,创造性地加以利用。
参考文献:
[1]黄永辉.新加坡职业教育的特色及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5-6.
篇4
关键词:任务驱动 项目导向 财务报表分析 改革实践
一、《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当前全国很多高职院校都在进行项目课程改革与实践的探索,从总体来看,绝大多数是在原有课程体系中将原有章节改变成项目任务教学,违背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并未整合、应用所学的学科知识,也没真正解决高职教育课程的主要问题。
从理论上讲,基于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是以职业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实践性和应用性作为教学的基本原则,整合课程结构体系,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确立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探索以课程为核心、以技能为本位的一种教学模式。从实践上讲,《财务报表分析》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专业课程,以教学项目设计的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并教学,从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中提炼,开发教学内容,设计核心实践项目,创新教学思路,按照项目化教学方式将财务报表分析所需的能力、知识融入其中。
二、《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体系构建的主要内容
(一)课程定位和教学内容
课程定位和教学内容的确定应该符合毕业生任职岗位的实际需要。多年来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坚持“根据市场设专业、根据要求设课程、根据岗位练技能”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通过走访企业和定期召开会计专业指导委员会,召集会计专业教学团队和企业一线专家进行岗位工作分析,从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与层次出发,重新明确了《财务报表分析》课程定位和教学内容。
课程定位突出了两个方面:
一是明确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具体包括:能编制公司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能分析和解读公司财务报表各组成项目;能运用定量分析方法对公司财务报表进行分析;能分析和评价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及发展的能力;能为企业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基本财务信息。培养目标可以细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三个目标。知识目标包括财务会计报表编制规范;财务会计报告的分析技术和方法;分析和评价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能力目标包括财务报表编制能力;财务报表阅读与分析能力;具备通过财务报表评价过去、预测未来的能力,帮助利益关系集团改善决策的能力。素质目标包括具有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与心理素质;具有与人沟通与团队合作的精神。
二是明确该课程对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具体体现在:学生能实践会计职业岗位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强化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人际沟通的能力;能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系,为学生就业奠定基础。
围绕学生应掌握的教学内容和能力,该课程根据我院人才培养方案,经过审定设计了七个项目情境,每个学习情境分若干个小任务对学生进行训练,具体内容框架见表1。
(二)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
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会计报表分析》。该教材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会计专业校外紧密型实训基地为合作方,咨询校外专家的指导意见共同完成编写,充分体现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操作性好、方便教学和校企合作开发等特点,突出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同时提供学生考证资料、网络资源和图书文献等相关资源,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展了学生知识面。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根据该课程操作性强的特点,实施项目导向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素质。在教学中多采用案例教学、示范教学等方法,注重处理好难点、重点知识与应用、标准与灵活的关系。项目化教学实施方法见表2。
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宽学习渠道,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教学效果。具体措施如下:建立健全常规教学资源,如课程标准、实训指导书、习题、案例库、操作软件等;开发适合教学使用的多媒体素材和课件;充分利用行业资源,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工学交替,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提升职业综合素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发网络课程,建立仿真实训平台和互动交流网络平台,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积极利用数字图书馆、电子期刊、电子书籍,拓展丰富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充分利用实训中心,实现教学与实训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财务报表分析》考核主要由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评定学生成绩。过程性考核重点考察学生平时作业、课堂表现、课外调研、项目设计、自主学习和团队学习等方面,占总成绩的30%。终结性考核即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70%,考核的目的是检查学生对课程基本内容的掌握程度,检测学生运用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核方法一般为闭卷笔试。
(四)学情及学习方法
根据高职学生特点、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和课堂情况不同,分别采取不同措施。首先强化课堂考勤,保证出勤率;其次对于不同会计专业水平的学生要求不同,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强调各项目基本知识点的掌握,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拓展相关知识和教学参考资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分别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训练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知识和职业素养。
(五)教学程序设计
该课程以财务报表分析的思维过程为设计基础,按照“任务描述―知识准备―工作过程―职业训练”模式组织各任务项目讲授和训练,整合财务报表分析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
(六)课程实施保障
为了保证课程的有效实施,提高教学质量,需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在校内造就一支既熟悉专业理论,又精通实践技能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形成知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合理的双师型专兼职教师团队,同时在校外有一支会管理、能动手、高素质的指导教师和专家团队。二是为保障课程实施提供好的实训条件。目前,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与实践主要借助于校内多媒体教学系统、会计手工模拟实训室、会计软件实训室、企业沙盘实训室和新中大ERP实训室进行实践教学。校外依靠紧密型实训基地进行现场教学,主要包括苏州明诚会计师事务所、苏州中惠会计师事务所、苏州人民商场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嘉腾企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
三、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体系构建的创新途径
一是贯彻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思路,工商融合,使课程实践教学与实际岗位需要实现“无缝”对接。
二是紧盯就业岗位群要求,强化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构建“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该课程根据专业市场调研,吸取行业、企业专家意建议,围绕会计从业人员的要求,整合确定教学内容。基于财务会计报表岗位工作能力要求选取教学内容,以案例为载体,设计学习情景和学习任务,在每个实训任务中,明确实训内容,采用先操作,再从操作中总结理论的思路设计每个模块的学习,强调会计知识与技能的结合,融“教、学、做”于一体,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强化知识的融会贯通和技能的掌握提高。
三是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多采用案例教学、示范教学等方法,注重处理好难点与重点、知识与应用、标准与灵活的关系。
四是教学与行业企业融合。教学活动不应该仅限于课堂教学,而要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要与行业企业融合。可以请企业兼职教师完成部分教学任务;带学生到企业、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参观,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和经验丰富的会计人员多作交流,提高其实际应用能力,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五是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的培养。该课程在培养职业能力和传授财务报表知识的同时,必须重视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的渗透,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品格和行为习惯,培养其爱岗敬业精神、团队协作精神和创业精神,帮助学生形成遵纪守法、严谨细致、认真负责等职业素养。
六是注意改革考核手段与方法。要注意改革考核手段与方法,可通过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学生的交互性自测、平时测验、仿真实训、项目设计等综合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特别要注意保证项目设计评价在综合评价成绩中的比重。
参考文献:
1.蒋庆斌,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5,(22).
篇5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实训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21-0057-03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企业招聘门槛逐步提高,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使就业压力成为各高校迫切希望突破的发展瓶颈。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日趋全面化、专业化、职业化。如何顺应企业的需求,培养符合要求的专业人才,成为现今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的一大课题。
1 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会计学专业一直是各大应用型本科院校中被学生广泛认可的强调理论与实际操作结合的重要专业。会计学类专业课程体系一般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理论类课程体系,主要设有初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学等课程,为学生夯实专业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
第二,会计电算化类课程体系,主要设有会计电算化、财务软件应用、计算机审计、计算机财务管理等软件应用类课程,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会计软件进行日常企业财务会计业务处理的能力。
第三,实践教学类课程体系,主要设有初级会计手工模拟实训、中级会计手工模拟实训、成本会计模拟实训等实践操作环节,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把握能力。
这三大类专业课程体系的完美融合,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实干型人才的基石,也是对本科院校教学的根本要求。
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多将培养目标定性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高素质实用型、技能型的财务会计专门化人才,突出的是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了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在企事业单位、政府经济管理部门、会计师事务所和金融财税机构熟练从事会计事务和经济管理工作,使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在就业中“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使其能够胜任各类型单位的会计岗位,就需要认真对财务会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教学内容等进行有效的研究、分析、设计、优化和调整,结合信息化条件,利用真实企业实战资料,充分使用好已有的诸如实验室、校外实习基地等基础设施,形成一套有效的财务会计类专业实践教学培养体系。
2 信息化条件下实战演练与课堂教学结合的内容
以“就业为导向”,基于工作岗位的实战演练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在财务会计专门化人才的培养方面,应该注重以“就业为导向”,在学习相应会计理论、掌握会计基本技能的同时,使学生最为接近社会就业环境。这就要求会计学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采用的案例与现实企业的接近程度都应该是实训性的。而现有的课程出版教材、任课教师手中的资料都不能满足仿真社会就业现状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突出的应用性和操作性,只能是变相的纸上谈兵。
以实际岗位职能出发,培养学生的理论能力、实用能力,关键是在授课和实践环节中获得仿真的知识给养和正式的岗位培训。
1)财务会计理论课程教材要具有实践性,要能够针对我国大中小企业财务会计岗位职业需要而设置,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教学课程模式。
2)以“就业为导向”为指导,开展案例教学,采用真实企业资料,增强课程内容的专业性、时效性和针对性。
3)企业需要“一专多能”的人才,重点还在于“专”上,要适应企业的岗位职能需求,才能使学生培养职业化,可见岗位分工的把握对于学生来讲非常的重要。在实践教学内容设置时,可以分岗训练,在囊括财务总监、会计、出纳等财务岗位的同时,将CEO、生产总监、物流主管等企业岗位培训充分结合,使学生在掌握会计手工及电算化操作技能的同时,对企业运营流程有深入了解,增强他们工作的适应能力,满足社会和企业等对具备会计理论及电算化知识的各岗位人才“实用”“顶用”“好用”的需要。
信息化条件下手工会计教学与会计电算化教学结合 现阶段,手工会计和会计电算化结合是必然趋势,财务软件的应用成为会计人员的基本技能之一。在会计理论课程和电算化会计类课程授课及实践实训环节中,应按照企业业务岗位和电算会计岗位的工作职责及工作流程,按岗位区分设置不同的职能角色(如会计主管、总账会计、出纳、材料会计、职工薪酬会计等),利用学校信息化条件和企业实战资料,采用理论性课程和技能型课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手工与电算化会计相结合的实训实练,在真实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反复演练,从而熟练掌握手工及电算会计技能,感受企业文化,将学生培养成准职业人。具体做法如下。
1)财务会计理论课程讲授手工会计业务处理过程中所采用的真实企业案例的同一阶段,应在相对应的电算化会计类课程中进行同内容操作演练。比如在讲授初级财务会计关于会计科目体系构建的内容时,以某一企业实际会计科目体系构建为例进行手工操作讲解,同时在相应的电算化会计类课程中也用此案例进行财务软件应用过程中会计科目体系构建的实际操作,这样就能够将手工会计操作与会计电算化操作更加直观地对应起来,相互验证,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点理解得更为透彻。
2)在相应实训环节,不再独立设置初级财务手工实训、中级财务手工实训、会计电算化实训等实践环节,而是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即利用企业真实实战资料、仿真业务流程,在处理手工业务的同时,配合信息化环境下的电算化会计处理。一笔一笔业务处理,先做手工账目,再利用财务软件操作,这样就能够做到手工和电算化会计的相互印证,能够直观地描述出企业财务数据的处理流程,帮助学生弄清数据的“来龙去脉”,每笔业务数据变化会对企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财务数据是怎么样来影响企业的运营的。
“浑水摸鱼”与“拨云见山”的实训思路结合
所谓“浑水摸鱼”的实训思路是指通过企业实战资料的辅助,在实训环节中模拟企业一个月的实际业务流程,在一个月的业务期间内做很多笔财务业务,这些业务将涵盖企业销、成本、税收、报表及其分析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在众多混乱复杂的业务中,理清资金流动的脉络,抓住财务处理的本质,掌握整个财务处理的流程,就好比在浑水中将企业资金这条鱼抓在手里一样,对企业的实际运营进行有效的控制。
所谓“拨云见山”的实训思路是指通过企业实战资料的辅助,在实训环节中模拟企业一年乃至五年的业务处理,只不过在每个月份当中仅仅处理一笔比较有代表性的经济业务。通过这一笔业务在本月的处理,把握这笔业务对账簿、报表(尤其是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这三大表)的影响,反复处理这笔有代表性的业务,扎实学生对这笔业务的理解,深刻认识这笔业务对企业运营的影响。就像欣赏庐山的美景一样,群山被云缭绕时,拨开一座山峰看清一座山峰,拨开一座看一座……这样最终就能把整个庐山看清了。按照这个思路,通过实战资料,将企业有代表性的业务提炼出来,每月进行一笔,观察企业资金运营对企业运作的影响。这样做上几年的业务,也就能涵盖了所有企业的经济活动,把握所有业务的处理流程和对企业的影响。
充分地将“浑水摸鱼”和“拨云见山”的思想结合,不但能够将财务业务分解成一笔一笔典型业务加以掌握,也可合并处理将一整月的多种业务处理清楚。“以点带面”和“以面带点”同时做到,能够做到使学生掌握整体业务流程的同时,笔笔业务都做到精细、周到,对企业资金流的处理将做到融会贯通的层次。
3 实施应具备的条件
要想实现信息化条件下的财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具体内容,需要拥有科学的教学课程体系,大量的、系列的从实战角度出发的教材、实训资料等教学资源,充足的教学基础设施及具有理论和实战、手工和会计电算化丰富经验的“双师型”师资力量。
科学的教学课程体系 在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要依据企业会计业务处理的流程性设置课程,要按照培养目标设置教学内容,要依据学生特点选择教学方法,要在课程内容中加大真实案例的引入,做到学一门课会一门理论知识的同时掌握一方面业务技能。在设置教学课程体系时,要将一些具备前后衔接的课程内容设置在衔接的教学学期,要将一些可以相互配合教学内容的课程同时开设,以实现课程相互的融合性。而现在的培养方案在这方面还有所欠缺,需进一步调整。
充足的实战资料 要实现财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更加具备实用性,更加与企业岗位需求相贴合,就需要大量的真实企业案例和成体系的课程教材来辅助教学,并有一套完整的实训资料来完善实践教学的企业应用性。
1)在课程教材方面要做到案例统一,即将所有课程都用同一真实案例的业务数据穿插到一起,让学生在课程讲解中了解不同学科内容对相同会计数据的不同处理,及会对企业带来哪些影响。采用该方法,需要着手编制实用的教材。
2)构建基于工作岗位的模拟企业运营财务实战平台,利用企业真实案例,从企业的设立、组建、资本运营、财务处理到经营决策分析,各个环节用实际企业数据构成,以资金流控制企业的物流、信息流和商流。采用该方法,要建立教学案例库,制作教学课件和网络课程软件,可以形成业务影像资料,用“声、形、影”带给学生直观的学习体验。
3)编制一套完整的贯穿手工及会计电算化的企业模拟案例,将学生分工定岗,以岗位职能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目前,会计学专业的教材、资料多是理论偏重的教材,仅仅能满足课程理论内容的讲授,并不能与企业实战情况相吻合,甚至有所偏差。即需要自行编制基于真实企业案例的理论教材和配套实训资料,构建案例资料库。
充足的教学基础设施 要实现财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内容,需要具备足够的教学基础设施,比如能够容纳学生进行实战演练的教室,能够实现手工与电算化会计结合的信息化实验室,能够实现岗位实战的模拟企业实验室,以及其他辅助设施等。目前财务、会计学专业学生众多,一些教学基本设施不能够满足实战实训教学的需要。
双师型的师资力量
1)请校内外专家做学术报告,同时组织财务、会计专业成立会计实务及电算化技能研究会和学习小组,有针对性地采用沙龙式的讨论。
2)专家、教师多进行教学经验的交流,相互交流教学案例,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
3)聘请其他院校及企业财务高管担任客座教授,在充实教师队伍的同时,培养青年教师,帮助青年教师构建理论与实践、教学与实战相结合的科学教学体系。
4)鼓励教师下企业,校内授课与企业实践相衔接,掌握企业运营的第一手资料。
目前,财务、会计学专业的师资人数较少,青年教师缺乏,需要加以补充。教师实战能力缺乏,多来自于研究性院校的硕士及其以上学历,对企业实际运作缺乏了解,需要在实践方面加以培养。
篇6
关键词:顶岗实训;会审专业;“双师型”教师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019-02
高等职业教育对教师有着特殊的要求,它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理论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应用和开发能力。那么如何建设一支熟悉企业情况,具有高技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呢?这不仅是一个难点,更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关键。笔者作为一名高职院校会审专业的专职教师曾有过两次去会计师事务所顶岗实训的经历,深刻体会到:高职院校会审专业的教师定期深入企业顶岗实训,既是提高教师技能的重要途径,更适应了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
一、岗位实践与教学实际结合,实现“产学研一体化”
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实用性和技术性特征决定了其从业教师应该是“双师型”教师,而“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路子正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关键。加之会审专业自身的知识更新快,实践性极强的特点,要逐步实现高职院校会审专业教师从知识型向技术、技能型的转变,就要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会计师事务所等相关企业的顶岗实训工作。因为顶岗实训的目的正是要引导教师深入社会、了解企业,获得实际工作的知识和技能,进一步掌握和巩固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就我个人的两次顶岗实训的经历来看,顶岗实训给纸上谈兵的教师们一次亲临第一线,获得“一手知识”的机会,从而弥补了教师缺乏实战经验的遗憾。更重要的是,顶岗实训真正实现了“工学交替”,通过实训,教师可以反思课堂教学与实际需求之间的差距,从而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我本人也是在顶岗实训中,发现教科书上所讲的“放之四海皆准”的审计流程其实是因不同行业、不同企业而不尽相同的。如,小公司的业务通常要少一些,像长期股权债权投资,债务重组、合并报表、非货币易等,只是应付工商局的年审;税务审计和一般审计需分开。而上市公司的业务则较多,关联方企业也多,往往需要众多审计人员组成审计团队,实行三级复核制度,最终出具合理的审计报告书等。总之,只有接触实际后,我才真正理解了审计是有针对性的审计,这些感悟都不是死啃教材能获得的。最重要的是,我把这些感悟带进了课堂,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更带来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顶岗实训与继续教育结合,促进“双师型”教师的成长
前面说过,会审专业具有知识更新快、实践性极强的特点。加之,目前我国的会计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2006年我国新会计准则,会计准则逐渐与国际准则趋同,我国的会计准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审计方面,自2006年以来,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也一直在修订。所有这些新形势,新动向,对所有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而高职院校会审专业的教师肩负着培养一线会计人才的使命与责任,其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直接决定着高职院校培养的会计人才的质量。在整个会计界都面临着知识更新的艰巨任务的大环境下,切实加强高职院校会审专业教师的继续教育便显得刻不容缓了。很难想象,一个从来没有接触过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实务的会计教师,能够培养出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高等技术应用性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会计合格人才来。以笔者的亲身体验来看,顶岗实训正是给教师营造了一个在实践中继续学习,继续提升的机会,它可以使教师站在本学科或者本专业的最前沿,最直接地感受到经济社会发展对学科和科研开发的要求,有效促进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和成长。
三、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结合,强化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会审专业的教师参与顶岗实训的过程,就是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的过程。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自身理论知识扎实的优势,展开对实训单位人员进行理论培训、决策咨询等活动,为企业发展提供合理建议,切实解决企业难题;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在顶岗实训中为学校物色、联系一批企业技术人员作为学校的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将实训单位发展为院系的固定实训单位等,真正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教师参与实训的过程,就是与企业亲密接触的过程,教师应该扮演好沟通学校与企业的重要角色,将自己视为企业的一员,自觉遵守企业规章制度,服从企业管理安排,感受企业文化的同时,更要向实训单位展示为人师表的魅力,先给实训单位留下良好印象了,才有可能将校企合作的路走得更远些。以笔者自身顶岗实训的经历来看,实训中,我与实训单位的所有工作人员,相互学习,惺惺相惜,彼此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实训后,由我牵线搭桥,将实训单位发展为我院的实训基地,从此建立了长久的合作关系,今后不仅教师可以定期来实训单位挂职锻炼,学生也可以来实训单位进行课程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训活动。甚至,条件成熟的话,彼此还可以合作课题项目。可以说,顶岗实训对于强化校企合作,实现校企“双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挂钩,完善办学体系
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员工?这个问题,只有到企业中去,到企业生产第一线去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像我们这些高职院校会审专业的专职教师,天天给学生讲授如何填制会计凭证,如何登记会计账簿,如何编制财务报表,可我们自己又何尝亲历过企业的财务流程?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凭证、账簿、报表又见过多少呢?所有这些,教师们都比不上企业的员工,又如何去培养满足企业需要的员工呢?到底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的学校应该设置什么专业,开设哪些课程才能不落后于市场需求?笔者也正是通过顶岗实训,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为详尽深刻的了解,并开始反思如何把企业的需求转化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力。有需求才有发展的机遇,高职教育必须围绕企业的需求来进行人才培养。先知道了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再在教学的过程中尝试着按照企业员工的标准要求学生,让每一个学生一走出校门即成为一名准员工,真正解决学生角色转变慢,沟通能力弱,价值取向错误等企业反映强烈的诸多问题。
总之,高职院校会审专业教师参与顶岗实训,是高职院校会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唯有本着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2+1”人才培养模式的办学原则,才能建设出一支符合高职院校教育发展需要的既有较高教学水平,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从事高职院校会审专业教育的“双师型”的师资队伍来。
参考文献:
[1]柏育红.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模式的双师建设比较研究[J].高教探索,2008,(4):57-61.
[2]何小雄.高职校企合作产学结合2+1人才培养式的改革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9).
篇7
Abstract: It is a important object to improve computerized accounting teaching in Accounting reform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computerized accounting personnel for society.The author analyzed the common problems of Accounting teaching to their own teaching experience, and proposed some measures to improve computerized accounting teaching.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教学;对策
Key words: computerized accounting;teaching;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1-0312-01
1目前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师资力量缺乏会计电算化不是简单的计算机加会计学,而是一门融合了会计学、管理学、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为一体的边缘学科。然而高校中从事会计电算化教学的老师,缺乏既懂理论知识又懂实际操作技能的教师来担任教学。来自财会专业的教师有的没有系统地学习过计算机的相关知识,来自计算机专业的教师缺乏又财会方面的知识,适应不了会计电算化教学。会计电算化教学需要的是既精通会计理论知识,熟悉会计业务和管理学的相关知识,又熟练掌握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此外,教师很少或没有机会与同行沟通,也没有渠道与已实施电算化的单位沟通,也是造成教师知识面窄的重要因素。
1.2 教学内容偏窄在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上,不少院校集中在总账系统和报表系统。如拓展,也只是涉及工资管理子系统和固定资产管理子系统,还有相当多的模块没有体现出来,即便有也讲的很浅。这在企业信息管理高度发展的今天,显然不利于学生思维方式的转变,不利于对企业宏观布局的认识,不利于促进企业管理现代化。
1.3 实践环节薄弱
1.3.1 上机实验操作简单。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上机实践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部分高校由于经费、财会类学生少等问题,没有建立独立的会计电算化实训室,没有把重点放在实践训练上,不能保证学生的全面实训。再者由于课程教学时间有限等原因,忽视对会计电算化案例教学,电算化实验方案简单,综合性实验少,实验内容的单一,这就直接影响了学生对课程的深入掌握。
1.3.2 使用的教学软件单一落后财务软件跟不上升级的进度,硬件设备水平落后于不断更新的财务软件需求配置的情况,无法满足教学实践需求。电算化实训教学往往是针对某一个财务核算软件的简单操作练习。学生只是把一套数据按照顺序输入电脑,经过反复练习从而掌握了这个软件的基本操作。因为学生对全面理解会计电算化缺乏一个全面的认识,对财务软件不能灵活运用,在以后的工作中,学生面对市场上种类众多的会计软件,可能会无所适从。有的学校教学方式固定,在教学过程中仍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方式,即一位教师同时对整个班集体成员进行教学,不能因材施教。
2完善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对策
2.1 改革教学模式在会计电算化教学过程中,高校教师要通过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等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善于打破以往课堂教学上教师讲授为主的方式,实行课堂教学中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讲授为辅的教学方式,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此外,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应创造条件采用网络教学方式,利用校园网平台,师生共享校园教学网上的信息资源。
2.2 应重新审视教学培养目标问题重新审视教学目标,就要取消以考证为纲及任务观念的短期行为。把教学目标定位为:培养具备会电算化软件操作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特别要注重操作能力的培养,为达到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这一最终目标服务。
2.3 课程内容设置应分配好由于会计软件的不断开发与发展,使得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的更新明显跟不上技术的发展。因此,首先改进教材内容,同时推出与教材相匹配的实验教材。有能力的学校可以自编校本教材。其次,加快教材的编写和出版速度,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一些新知识。同时,根据会计电算化教学大纲的要求,合理安排相应课程,如:会计软件的使用,计算机应用基础,会计电算化运用等课程。应当不断完善电算化课程设置,便于学生学习掌握,提高会计电算化实践操作能力。会计电算化教师既要具备系统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应具有扎实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和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管理技能。通过这两方面的结合,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会计电算化教师队伍。
3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建设
3.1 会计电算化教材和实验室建设会计电算化实训教材的建设是提高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的保障。当前市场上电算化会计实践教学教材很少,高质量的更少,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应立足于“自编为主,购买为辅”。此思路可运用于实验室的建设上。通过建立一个手工模拟与电算化相结合的联合实验室,模拟若干套会计业务数据,让学生一方面用手工方式进行核算,另一方面采用电算化手段进行处理,使学生不仅熟悉两种会计处理流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对未来的会计电算化工作有一个亲身感受,为将来从事会计电算化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3.2 构建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学团队根据专业发展的需要,聘请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有多年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经验的专家,聘请企业会计师或高级会计师作为实践课指导教师;通过国家职教培训基地学习、到企业挂职顶岗锻炼实习等,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素质教师;同时在全体教师中启动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与测评这一活动,把现代职业教育先进观念落实到自己的课程教学设计中去,学中做,做中学,教师通过听讲座、讨论、演习、反复修改,在完成课程教学设计任务的过程中转变观念、提高能力。
4结束语
专业是学校的核心,专业建设应是学校建设的龙头,以高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行业企业岗位实际工作需要为教学内容;以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为教学方法;以现代教育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为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实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目前高职专业建设与改革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李松青.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思考.成功・教育,2007,(08).
[2]林怀敏.关于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问题的思考.福建信息技术教育,2007.
篇8
根据社会及中药行业对人才的现实和长远需求,确定创业教育的渗透式模式,即把创业教育融入和渗透到教育的各个环节里并贯穿始终,有效地利用现有教学资源,不在学校学科课程体系外另起炉灶,使教育过程简练,对于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创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达到事半功倍之功效。
对课程进行分类指导,一方面,专业核心课程为学生今后创业打下扎实专业基础。强调中药专业特色,用“大医药”和“宽专业”教育理念培养出复合型的中药人才,开设了医学基础、中医学基础、药事法规,医药营销、中药企业管理、中药商品学等课程,打破专业壁垒,使学科交叉与融合,让中药专业的毕业生今后无论在中药、生物制药、化学制药等岗位都能创业。教学中引入学科发展的新动态及中药行业发展的新变化,为学生的创新、创业奠定基础。另一方面,通识性与基础性课程加强人文教育,强调中医药文化,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其综合素质并培养其创业品格。开设了KAB(KnowAboutBusiness)、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经济学基础、中医药伦理、财务管理、经济法、管理学基础、人际交往与沟通,商务谈判技巧等课程,做到职业素质和创业素质并重,专业技能和创业能力齐升。
整合校内校外资源,提升创业实践能力
学校有效整合校内和校外两种资源,发挥行业协会、政府部门、合作企业、校友等的作用,整体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3.1实行“双师制”,打造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学校多途径多形式聘请中医药企业骨干进校园,担任兼职教师,承担就业和创业指导等工作;学校出台了《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管理办法》等制度,引导教师深入企业顶岗实践,产学研互动,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这样采用“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办法,打造创业师资队伍。
2开展校企合作,搭建实践平台校企合作的实践平台让学生了解中药企业、中药产业方向、研发热点、产业化流程、企业的管理,促进其创业能力。(1)开展“订单式”培养。学校与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合作开办五届“新昌班”等。“订单式”培养让学生能深入企业,及早了解企业的运作,适应企业文化,直接感受和学习企业家的创业精神,提升创业能力。(2)开辟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学校已与100多家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合作关系,例如,在宁波明贝药业有限公司共建共享中医药炮制实训中心,与宁波四明大药房有限责任公司共建共享校内实验连锁药店。采用两个月校内实训、两个月校外实训、6个月顶岗实习的“226”实践模式,锻炼学生的创业能力。(3)提升产学研合作能力。通过“师导生创”等形式鼓励和指导学生参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参与校企科研合作活动、协助教师科研活动等,学校承担多项企业委托课题,合作建立了宁波市中医药技术服务中心等4个技术合作基地。
3组织各类竞赛,带动创新创业学生在首届大学生创业大赛省赛区和华东区决赛中均获团体二等奖、在省第二届高职高专“挑战杯”创新创业竞赛获团体一等奖、在宁波市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获一等奖等,成绩斐然,激励了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创业和创新的实践中。
培育创业文化,营造创业氛围
学校从贯彻浙江“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出发,弘扬地域文化,吸纳优秀的企业文化,打造校园文化精品-“中药文化节”系列活动、“感动中药”等,培育创业文化,弘扬中药文化,初步形成了“鼓励和支持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
1依托校园特色品牌活动,普及和推广创业文化学校以“创新、创造、创业”为主题,打造校园文化品牌活动-“远志中药职场训练营”,其中包括创业设计大赛、中药经理人大赛、学生科技竞赛、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大赛、模拟营销大赛等十四个子项目,让创业的种子在学生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2吸纳优秀企业文化,弘扬创业精神将“行业、企业、职业、创业”等要素融入校园文化。通过承办中国宁波“大学校长与企业家论坛”分论坛、定期召开校企恳谈会、组织中药文化建设专题研讨会等,让校企文化互融与碰撞,共同探究创业文化。创建校企文化交流载体,如与浙江震元股份有限公司举办“震元杯中药文化节”系列活动,组织学生去企业参观、学习和实习,感受到“修药明理,奋发有为”的药企精神。组织学生开展“药铺文化调研”,让学生去发掘百年老店兴衰成败的原因,去探索如何将现代企业经营理念与中医药传统文化相结合,去领略到中华老字号在创新创业中迸发的生机与活力,为创办医药门店等增加了信心。开展以“握手企业家,引领新成长”为主题的企业家进校园系列活动,推动学生创业。
篇9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校企合作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这就决定了单纯的理论教学不能满足培养技能型应用人才的需要。目前,高职院校主要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解决这一困境。学生通过到企业实习了解企业的生产工艺和流程,熟悉企业的规章制度,并在岗位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深化专业知识。但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目前都还不能很好地实施校企合作。对于会计专业而言,这既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有主观方面的原因。
一、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校企合作的现状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提出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这是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的重大变革,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然而,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尚未进行校企合作,校企合作对于很多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而言,只是一个口号,尚停留在理论阶段,甚至很多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还没有制定有关校企合作的计划。只有少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校企合作进行的较好,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校企合作进行了有效的探索。
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校企合作困难的原因分析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校企合作出现种种困难,其原因有客观方面的,也有主观方面的,具体表现一下几点:
(一)企业不愿让外部人员接触内部会计资料
会计信息作为企业的一项财务资源,是对企业资源运用、资金运动情况的综合反映,涉及到企业投资、筹资决策和企业的现金流量,因此,会计信息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企业的一些商业秘密。会计信息自身的特性决定了会计工作只能由企业相关的会计工作人员来处理,而不会让高职院校的学生通过实习方式来参与,因此,会计信息自身的特性在客观上给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校企合作带来了难题。
(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校企合作准备不充分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校企合作准备不充分是校企合作困难的主观原因。首先,我国高职院校还停留在专科层次,学制三年。学生从高中升到大学,需要适应一段时间,大三时,又要为寻找工作而忙碌,学生在校真正学习的时间只有一年半的时间,学习时间短,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将会计相关知识掌握充分。其次,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学生知识面窄,视野不够开阔,只能通过在校的模拟实训加强学生账务处理能力,但是学生不能够感受真实的工作气氛,即使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在短短的实习期也难于适应,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会计实习,达不到实习目的。
三、会计专业校企合作的建议
针对上述分析的原因,总结我们学院会计专业在校企合作方面的做法,本人提出下面几点建议:
(一)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为了培养适应现代会计职业要求,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能熟练进行手工会计操作和应用财务软件处理会计业务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我院会计专业成立了由企业财务专家、会计师及骨干教师组成的会计专业指导委员会。专业指导委员会根据社会需求、行业特点及社会发展趋势,及时对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和规格、培养方案等进行调整,提出了“能力导向,三层递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力导向”是以会计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三层递进”是指“会计基本从业能力会计日常业务处理能力会计综合处理能力”逐层递进。根据调整后的人才培养方案,我院会计专业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特别注重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二)深入企业调查,重构课程体系
我院会计专业联手企业开展会计工作岗位的调研,通过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和典型工作任务提炼,融入会计从业资格证和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内容,对知识与技能进行重组,确定课程目标,制定专业课程标准,从教学设计、教学条件、教学方法、考核方法、教学资源库等方面建设课程。
充分借鉴国内外职业教育高职教学经验,以中小企业会计工作岗位能力要求为导向,坚持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根据“以职业能力为基础、以会计工作过程为主线、以会计工作实践为起点、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的理念,设计了基于中小企业会计工作岗位的课程体系。理论、实习、实训整合为一个有机的系统,遵循从基础到专业,从单项到综合、统筹安排理论、实验、实训的各个环节。
(三)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1.增加校内实训基地。我院在政策和资金投入方面对会计实训基地给予了大力支持,学校建立了会计省级实训基地,包括有会计手工模拟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企业化模拟实训室和ERP实训室等。实训室给学生配备了各种模拟实习资料,资料都与当前企业实务使用的一致。实训室制定了专门的管理制度,各项管理制度规范、科学,各课程的实训计划完整周密,实训室使用率高,这些较规范的校内实训基地为构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提供了保障。
2.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根据高职教育的教学要求和会计专业学生实习特点,我院会计专业积极开拓校外实习基地,先后与多家企业签定了合作协议。学生可以在工业企业、商业企业等不同性质企业进行实训。
(四)校企人员共编实训教程
通过对用人单位的调查结果分析显示,多数用人单位认为聘用专科毕业生是希望他们能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能够实现上岗顶用的目的。被调查企业一致认为学校有必要开设相关课程,强化学生的操作能力,缩短毕业后到企业的再培训时间,能够尽快进入工作角色。毫无疑问实训课是解决这一问题最为合适的选择。
(五)打造 “双师型”教师队伍
“双师型”教师是指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或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会计教师的来源主要是过去留校培养和高校分配,普遍缺乏实践技能,对此学校应建立教师专业实践制度,要求会计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以上时间到企业财务部门进行实践,把教师参加实践锻炼的情况纳入年度考核内容,并作为教师提职、晋级的必要条件。鼓励教师考取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等专业资格证书。同时,多渠道招聘教师,改革和完善兼职教师聘任制度。可以聘请行业、企业和社会上(含离退休人员)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或专业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
(六)与企业建立合作机制,解决企业难题
困扰当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最大难题,就是企业参与合作的动力和能力不足。要真正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必须把多赢性作为校企合作的价值追求,建立起以“互利互惠、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为基础的,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提高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和能力,学校可以为企业量身培养适用人才,帮助企业实现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积极转化科研成果,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与支持,比如开展职业资格鉴定、员工财务知识培训、企业成本分析等。
总之,实施校企合作,对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作为一线会计专业教师,我们应当先自强,努力成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推动者,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篇10
一、本课程的地位、作用和能力目标
《会计信息管理》是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核心课程,在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是我院重点建设课程之一。该课程集会计理论、会计技术方法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为一体,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操作性,在纵向上是会计基础知识和计算机信息应用技术的运用和融会贯通,是对学生会计职业技能的提升。在横向上与会计职业规范、岗位实际环境、学生成才志向对接,通过会计软件分岗位学习和综合操作训练形成技术应用能力和素质,为学生将来就业、创业的适岗竞争能力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
(一)专业能力
1.辅助完成中小企业与基层单位的会计信息管理实施。
2.熟悉单位实施会计信息管理的基本程序和管理制度。
3.能建立中小企业与基层单位的会计信息管理管理制度。
4.能熟练运用财务软件进行会计信息管理工作。
(二)社会能力
1.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会计职业沟通和协调能力。
2.能与工商、银行、税务、中介服务、客户等单位建立良好、持久的关系。
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诚信品格和社会责任感。
4.具有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和主动、热情、耐心的服务意识。
(三)方法能力
1.能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
2.能通过各种媒体资源查找所需信息。
3.能独立制定工作计划并进行实施。
二、课程建设计划
(一)课程建设的基本理念
1.《会计信息管理》课程设计以会计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用友或金蝶财务软件、各大中型企业财务部门等单位合作进行基于会计信息管理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课程设计以工业企业为情境,具体以某个企业的经济业务事项为切入口,以会计信息管理工作岗位的基本流程为主线组织教学。
2.本课程以培养学生会计信息管理职业能力为主线,在分析会计信息管理工作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基础上,将《会计信息管理》课程按工作过程的模式设计相应的教学情境,学生通过初始化工作、账务处理系统的日常业务处理、会计报表设置与生成三个学习情境的学习,培养学生会计信息管理岗位职业技能。
3.通过对会计信息管理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结合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研究制订了会计信息管理的学习领域,设计出相应的学习情境。
4.教学中采取会计信息管理认知与准备,情境教学,课程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等四个教学环节顺序开展教学,通过教学让学生熟练掌握会计信息管理工作岗位的职业素养与技能,熟练地运用会计信息管理软件进行会计业务操作,达到财政部对会计从业人员的会计信息管理技能的要求。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建设规划
1.设计一流的教学内容。搞好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深入持久地进行教学改革,特别是加大课程内容的改革力度,加速改变课程内容陈旧的现状。
2.运用一流的教学方法。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不断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会计信息管理课程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项目驱动法、演示法、情境教学法、论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法方法相结合。
讲授法。会计信息管理理论和会计软件的基本功能等内容主要以讲授法为主,通过讲授让学生对会计信息管理理论有个初步的认识,以了解会计信息管理的基本功能,并根据目前商品化会计软件的市场,介绍会计信息管理的作用。
项目驱动法。以中小企业电算会计岗位实际工作任务为驱动,将各项任务划分为若干教学项目,每一个项目解决实际工作中的一个问题。我们将会计信息管理的教学分十一个项目组织教学,各个项目又根据工作的需要划分为若干学习任务,通过对各项任务的学习,学生能全面掌握会计软件在会计中的运用。
演示教学法。尽管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起到直观、真实的教学效果,但是往往是看似容易做是难,每堂课后进行上机操作时学生总会遇到各种想象不到的问题,如权限分配、软件之间的前后联系等问题,必须通过实践操作才能得到解决。
情境教学法。学生在学习中将四位同学分为一组,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分工协作完成出纳、会计、会计主管、账套主管等角色,让学生真感受实际工作的氛围。
讨论教学法。对于财务软件操作过程中经常遇到问题互相讨论,通过讨论加深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一些操作障碍,让学生通过讨论来完成,学生进行讨论后进行回答。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能解决学习中的难点,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案例教学法。将用人和实习单位的资料进行整合,编成案例进行典型案例教学。在专业实训中我们完全以各案的推导一般,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建设一流的系列化教材。由主讲教师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比较知名的教材,再次组织编写更加适合应用型高等本科院校学生学习的《会计信息管理》教材。编写与教材配套的习题集和实验指导书,以及编写相关的系列丛书,实验指导书等。
4.设计采用一流的实践教学。 根据会计信息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和实践教学设计,会计信息管理的实践教学由单项实训、课程综合实训、专业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四个部分组成。
单项实训。单项实训是把会计信息管理工作过程归纳为实训项目,每个实训项目分解为若干工作任务,完成任务的过程就是能力训练和培养的过程。
课程综合实训。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进行分岗、轮岗实训,进一步熟悉会计信息管理操作的流程,理解各类会计岗位的职责,巩固相关业务的处理方法及操作技能。
专业综合实训。专业综合实训在课外完成,与手工模拟使用同一套会计资料。通过电算化会计与手工会计的比较,相互检验、印证,加深对会计业务流程的认识和理解,实现零距离上岗。
顶岗实习。顶岗实习在实习单位完成。通过具体的会计信息管理工作,应用、验证所学理论与技能,进一步巩固、完善和提高,最终做到能够独立承担各项会计信息管理岗位工作。
三、课程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合理的教师队伍
为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特点,根据《会计信息管理》课程的教学需要,结合我院师资队伍情况的现状,在未来两年内,在我校建立一支稳定、精干的、在全区同类院校同类课程中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具有年龄、职称、学历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二)完善课程建设的规章制度
我们学院的教务科对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包括教学大纲、实验大纲、教学计划、教学日志及教师的教案、课件等认真进行检查,建立比较完善的课程建设管理制度。进一步修改完善教学大纲,修改后的教学大纲和实验大纲符合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在教学中,应严格执行教学大纲和实验大纲,按教学大纲和实验大纲要求,合理安排教学计划,调整教学方法。每个教师都应有完整的教案或讲义,而且教研室对教案作动态化要求,每轮课程都要根据教学实际(学生情况、专业情况、后续课情况、学科发展情况等)对教案进行适当补充修改。
(三)加大教学资料和设备的投入
争取学院科研投资,不断补充新近出版的专业书刊,丰富专业资料室的藏书量。补充多媒体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所需的硬件设备。
四、课程建设的发展目标
(一)预期目标
按精品课程评估指标和相关要求,近期目标是成为省级精品课程,打造“六个一流”,即:一流的教学理念、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和一流的教学管理。
(二)总体进度
1.在建设过程中保持和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形成一支在省内具有影响的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和科研能力强、教学效果好、职业能力强的高水平专兼结合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
2.进一步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按照高等学校教育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整合教学内容,使之更便于“教与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会计信息管理应用能力,充分体现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课程特色。
3.进一步加强网络教学环境建设。在主要教学文件上网免费开放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全程授课录像、素材库、网上答疑等方面内容的建设,努力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4.利用现代化手段,充分使用课程网站资源,结合企业实际做好课程教学工作,将教、学、做更好地结合,更好地体现实践性、开放性和应用性,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