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体育的概念范文
时间:2024-02-28 17:39: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阳光体育的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问题的提出
“阳光体育运动”是我国新时期增强广大青少年身体素质、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普通高校作为青少年学生走向社会的重要转折点,在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中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调查发现,不少高校体育部门将阳光体育运动作为当前群体工作的重点,并在部门网站上开辟了“阳光体育运动”专栏,对学校的阳光体育运动开展情况进行宣传和报道,将阳光体育运动即时信息传递给全校师生,这无疑是阳光体育运动常态化、信息化的重要进步;网站对阳光体育运动专栏的内容编排不清晰、信息更新不及时、对学生个体锻炼指导尚未形成体系也是目前高校体育部门进一步加强阳光体育运动信息化建设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如何界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信息资源,并对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化配置,进一步推动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发展成为当前普通高校体育工作的重要课题之一。
二、普通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信息资源需求研究
(一)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信息资源的概念及其界定
我国学者对于体育信息资源已有比较明确的概念,程蔚等人认为,体育信息资源是人类从事体育实践的记录,汇集了体育工作者以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工作者对体育科学的探讨、认识及研究成果,反映了一定时代、一定区域、一定社会条件下,人们对体育这门学科的认识和运动技术水平现状,预示着未来体育科学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于红霞认为,广义的体育信息资源是体育信息活动中各种要素的总称,这既包含了体育信息本身,也包括了与体育相关的人员、设备、技术和资金等各种资源。
鉴于这些上位概念,可以推理出阳光体育运动运动信息资源的相关概念和内容,即与阳光体育运动相关的各种人、机、网、库等体育信息要素的总称。阳光体育运动信息资源既包括参与人员的档案、身体健康状态数据、健身信息等,也包括场馆、设施、器材的及时信息和健身指导细则、以及相关的技术法规制度等,还包括在阳光体育运动中起指导作用的教师基本情况、健身指导安排、即时数据收集整理等动态化信息管理相关内容。
(二)高校阳光体育运动信息资源的特征及其作用
1、阳光体育运动信息资源的特征
与阳光体育运动相关的信息资源具有一般体育信息资源的特性及其自身特殊性。一般体育资源所具有的特征为共享性、时效性、驾驭性、动态性和多样性等,阳光体育运动的共享性、和时效性特征表现为在阳光体育运动过程中,健身基本指导、场地器材分布和使用等即时管理信息是学生可以共享的,并且只是在一定时期内有效;驾驭性则是指阳光体育运动信息资源具有开发和驾驭其他物质资源的能力,不论是场馆即时信息还是物质器材的使用,其开发和利用都有赖于信息的支持;动态性和多样性等特征在阳光体育运动中表现为学生的身体状态变化、运动能力的变化、场馆器材增减及其损耗变化等。但是,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信息资源又具有特殊性,它不具备一般资源概念上的经济性,即这些信息和资源是为学生提供阳光体育运动、增进学生健康为中心,而不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阳光体育相关信息资源是关于阳光体育运动的信息集合,对于每一个学生个体而言,他所获取的健康数据、健身指导、场地器材等阳光体育信息是不一样的,具有不同一性。
2、阳光体育运动信息资源的作用
(1)为阳光体育运动领导机构的决策服务
阳光体育运动信息资源为普通高校的决策服务主要体现在对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相关的体育政务信息管理上。高校体育部门阳光体育运动管理机构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手段对学生、场地、器材、师资进行信息管理和资源调配,强化阳光体育政务信息管理工作,实现阳光体育办公和运行自动化,不断提高工作效率,通并过快速、智能化的信息传输和处理系统,缩短阳光体育运动相关信息收集、整理、沟通、反馈及更新的时间,最终使信息为阳光体育运动决策服务,提高体育部门管理和决策的准确性及时性。 转贴于
(2)满足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多元化需求
普通高校自2001年扩招以来,在校大学生数量激增,如何在高校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实现高校学生这一庞大群体“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终身体育目标,就必然要考虑到学生群体总数量和个体的个性化需求。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如何,有无运动禁忌症状;学生的兴趣和体育需求状态,需要提高哪一方面的身体机能;以及学生在何时、何地,可以参加何种阳光体育运动项目,场地器材资源能否满足学生需求,是否有专业教师进行专门指导等信息资源的细化、数据化、直观化,随时随地提供给学生作为参考,不仅可以极大的方便学生进行个性化选择,而且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多元化需求。
(3)实现学校体育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普通高校体育信息资源配置是一项系统工程,尤其是阳光体育运动相关资源的配置,具有规模大、功能综合、因素众多等特点。在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体育信息资源配置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体育教学、体质测试、体育科研等体育部门的日常运行状况,而且要结合学校教务、考务等整体工作安排;因此,阳光体育运动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必须以系统科学理论作为指导,对配置需要实现的目标、原则、系统功能、运行机制、效益评价等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科学管理,实现最优设计、最优管理及最优控制。
(三)普通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对体育信息资源需求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体育信息资源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扩充,所包含的内容越来越广泛,涉及到体育竞技、群众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教育、体育科研等诸多领域,在这些领域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为广泛。围绕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体育信息资源需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信息需求呈现多元化的态势,学生群体的多元性、学生需求的多元性以及网络环境的日益改善和信息获取渠道的变化,使得体育运动实践的主体(学生)对体育信息服务部门(体育部/学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网络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阳光体育运动中体育信息服务方式和手段也发生了深刻变革,传统的图书馆式的体育信息工作模式正逐渐被改变和更新,出现了基于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健身指导和教师网络在线指导等服务等新模式。
从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全局来说,体育部门及时掌握和了解高校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具体情况、场地师资需求等也需要体育资源信息的支撑。
三、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信息资源平台建设研究
体育信息资源作为体育资源的重要内容已经广泛应用于体育行业的各个领域,体育信息资源的网络建设、开发和利用,自1994年我国正式接入互联网就已经开始发展。当前,我国普通高校的网络基础较好,网络技术较为发达,为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建立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与学生之间的网络沟通平台,一方面由学校体育管理部门为学生提供阳光体育信息咨询服务,便于学生实时掌握阳光体育运动参与的相关信息;另一方面,学校及时反馈和掌握学生的参与动态,进行效益评价,为下一步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加强高校阳光体育信息资源组织体系建设和人才队伍的培养。
篇2
关键词:阳光体育;教学;影响;对策
前言:中学时期的教学不仅要以素质教育为主,同时也要重视身心健康教育,所以体育教学也应该受到高度重视。我国自2007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启动阳光体育运动,目的就是将阳光体育充分融入到中学体育教学中去。
1.中学体育教学融入阳光体育概念现状分析
中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能够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的习惯,但是根据对多个中学进行的调查发现,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还存在一些问题:第一是对阳光体育教学重视度不够,大部分中学仍然以升学率为重点,对体育教学较为忽视;第二是安全问题,一部分中学已经认识到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性,但由于安全问题而不敢果断实施;第三是资金问题,体育项目对场地和体育器材的需求较大,很多中学会由于资金短缺而无法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这几个问题只是比较普遍的问题,各个中学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后文将针对几种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2.阳光体育运动加强中学教学所产生的影响
2.1改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认知
根据对某校学生做出的调查得知,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在未启动体育运动课程前,认为体育运动有价值的人数仅占总人数的22%,而接近40%的学生认为体育运动可有可无,25%的学生认为体育运动课程没有必要设定。然而在阳光体育运动启动后,认为体育运动有价值的学生人数比例上升到50%,仅有12%的学生认为不需要开设体育运动,认为体育运动可有可无的人数也有大幅度降低。人们通过事物或人物来看待其他事物的方式,如思维、思想观念和评价是非标准等都成为认知,显然调查数据显示,在启动阳光体育运动后对中学生体育运动的认知有很大程度的影响,而这种影响是积极的。
2.2对中学生生理产生的影响
在阳光体育运动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身体情况,开展各种体育运动。例如开展专门的心肺功能训练,可有效提高学生心肺功能;坐位体前屈运动可以改善学生的柔韧性;耐久跑是比较危险的测试项目,学校要杜绝考试前临时抱佛脚的现象,这样可能导致学生出现眩晕、呕吐等症状。应该重视这项运动,循序渐进的提高中学生耐久跑的能力,而不是为了达标而去锻炼。总体来说,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有很大帮助。
2.3对中学生心理产生的影响
阳光体育运动不仅对中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影响,同时也对学生心理产生影响,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培养中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体育活动通常是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如在体育活动和比赛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会更加频繁的沟通,对于学生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有很大推动作用;第二,有利于学生正确看待成功与失败,由于长期应试教育造成中学生承受较大的升学压力,中学生往往在理想与现实、成功与失败间形成对立心理。阳光体育运动中每个人都必然会面对胜负,而且体育活动的胜败是非常自然的结果,能够更好的鼓励学生追求胜利,同时也让学生培养承受失败压力的能力,让学生的心理更加健康乐观;第三,能够坚强学生心理压力,中学生正是出于生长发育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会有更多的主观欲望,情绪和心理上也更加复杂,比较容易产生紧张、恐惧、烦躁或是沮丧的心情,而积极参加阳光运动可以让学生精神愉快、心情放松,对于学生不良心理和情绪的调节有很大帮助。
3.加强阳光体育运动对教学影响的对策
3.1培养体育锻炼意识
加强中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意识,同时加强体育卫生知识教学水平,从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推动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建立以强身健体为目标的阳光体育运动目标,鼓励中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根据自身身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锻炼。
3.2加大体育场地及器材的建设力度
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是以场地、器材为基本前提,只有更好的解决场地与器材问题,才能有效降低运动伤害及事故的发生几率。体育教师要适当的引导学生,不仅要掌握体育技能,提升运动能力,还要培养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的体育精神。
3.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勤奋、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是神话体育教学的根本,要高度重视学校体育教师的师德教育,不断拓展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范畴,强化教学能力和体育基本功的培养。另外,还要重视体育教师的创新性、研究性等方面的培养。
3.4建立体育社团
将体育社团纳入到阳光体育运动中来,并承认体育社团是体育教学的组成部分。号召有相同爱好的学生自发组成业余体育团体,以相同的目标和观念组织体育活动。由于体育社团开展后,会有很多种类、内容也很丰富,能够很好的满足学生对体育的多样化需求。学校要大力支持体育社团的建立,并为体育社团提供指导和帮助,促进其更好的发挥自有的功能和作用。
3.5举办校园体育文化节
学校可以适当的组织校园体育文化节,并不断扩展参与面、丰富体育文化的内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同时让学生担任体育文化节的组织者,学校教师和管理人员可进行指导,这样不仅营造了体育锻炼的气氛,还能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3.6丰富课外体育活动
如今提倡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就不能将体育单纯的看做一门学科,而是要让学生养成终生体育的观念。因此学校要鼓励学生丰富课外体育活动,教师可以在节假日前布置体育作业,要求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并以书面形式提交自己的感悟,不仅能够督促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也能让学生经历生理与心理的双重磨练。
结束语:
总之,阳光体育运动的启动会提高中学体育教学质量,有效提高中学生身体素质,还能通过各种体育活动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因此,学校要在场地器材建设、师资队伍培训等方面加大力度,为中学生提供良好的条件,也为中学生身心素质的培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楠,成都市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四川师范大学,2011
篇3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全国亿万学生中掀起群众性体育锻炼的热潮,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同决定,从2007年开始,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阳光体育运动”旨在加强对青少年进行体育锻炼,增强青少年身体素质。然而高校大学生对自身的身体素质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形成思想锻炼意识与锻炼的习惯,与国家开展的阳光体育运动要求相差甚远。正确引导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对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政策的指导下,高校应把阳光体育融入校园文化中,对大学生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制约阳光体育运动开展因素的分析
全国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显示:有66%的学生每天锻炼不足一小时,有24.8%的学生基本不锻炼,有60.4%的学生没有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有74.6%的学生认为他们体质不好是由于体育锻炼不够造成的,有28.9%的学生认为他们没时间进行体育锻炼。
2.1大学生自身层面
在大学阶段形成了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如不按时吃早餐或不吃早餐;为减肥而节食;将课余时间投入网络游戏、聊天或娱乐上;喜欢“静”、“宅”,不喜欢“动”,怕苦怕累、不喜欢对抗性强或容易受伤的体育项目;忙于社团工作、学生会组织的活动或社会工作兼职等。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导致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体育锻炼减少。
2.2家长层面
许多家长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健康观、成才观,轻视体育、轻视锻炼,父母也很少抽出时间陪同孩子进行体育锻炼。
2.3学校层面
2.3.1学校没有把阳光体育的政策、实施办法落实到位。
2.3.2中学阶段,学习被作为重中之重,体育被领导、老师和家长忽视,中学阶段的体育被严重的边缘化,体育课可上可不上,体育运动时间被轻易的占用,没有形成体育锻炼的意识。
2.3.3体育教师是学生体育兴趣的激发者,但是高校目前中间体育教师力量是随高校扩招而进入高校工作的,部门体育教师仍然秉承以前的教学内容、方法、水平,已不能完全满足当今同学们的需求。
2.3.4学校对体育活动的开展把握不够,活动开展多形式化、强制化,而不是由学生自由选择,限制了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
3.高校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优化对策
3.1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是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前提,做到早睡早起,按时吃早饭,健康饮食;养成健康减肥的概念;丰富课余内容;劳逸结合,合理安排学习、工作、生活内容等。
3.2遵循校园阳光体育的指导原则
3.2.1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应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下发的《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指导。
3.2.2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遵循和谐发展的原则,阳光体育运动要与体育课教学相结合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渐形成个体自主自愿锻炼的习惯。
3.2.3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在增强青少年体质和身心健康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做到安全第一,避免出现伤害事故。
3.2.4深化体育专项教学改革,改革学校体育赛事组织运行机制,有序推进校园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工作,健全学生体质监测和公告制度。
4.将阳光体育落到实处
4.1高校应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让学生走出宿舍、走进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每天锻炼一小时”只是一个时间概念,学校相关部门应积极开展各项体育活动、体育赛事,多投入经费,调动学生积极性,多给同学们留出体育锻炼的时间,在思想上得到重视与认可,使体育锻炼的思想扎根于学生的脑海中。
4.2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充分发挥“第一课堂”体育课的作用。
秉承着“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爱好,坚持科学性和可接受性相结合。根据个体的差异和特点采取不同形式的教学,开发多样化教学内容和项目,以供不同需求的同学,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即能学到体育技能,也能得到充分的锻炼。体育教学要重视新兴体育项目,新兴体育项目会容易迎合当代大学生求新、好奇的需求,对大学生产生极大吸引力,更好的带动同学们走向阳光体育。
4.3学校开展多样化的体育活动。
根据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成立各种体育兴趣小组或者体育俱乐部,发挥学校各类学生组织(如校学生会、团委、俱乐部)的力量,创造条件,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体育竞赛活动,如定期开展一年一度的“体育节”、“趣味运动会”、各类新生球类比赛及各类院系比赛等。
4.4健全“阳光体育运动”监督管理机制,做好监督工作。
例如定期开展体育工作的专项监督,把监督的结果作为衡量一所学校教育工作好坏的重要依据。
5.借鉴国外实践经验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务处副处长特曼教授指出:“2013年,美国在校大学生1500多万,有超过1200万人有体育特长,这些人每年的体育消费高达750亿美元”。总结美国校园体育事业如此发达的原因:
5.1家长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
都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美国人认为:“没有比陪孩子一起运动更好的亲子方式了”,家庭成员都一起运动,家长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孩子在这种氛围下成长,很容易就耳濡目染。
5.2学校有校园体育事业发展的雄厚资金保障。
以明尼苏达大学为例,2012年明尼苏达大学通过赛事门票、电视转播、企业赞助、公益筹款等渠道为学校引来超过8000万美元的资金,学校就有资金用于校园体育事业的发展与建设,包括不惜花重金为学生打造最好的运动硬件软件配套设施。
5.3美国社区对青少年体育格外重视。
大多数社区一年四季为儿童及青少年提供不同的体育课程,同时还配有专门的组织。比如AYSO美国青少年足球组织、LittleLeague美国少年棒球联盟、这些都是以社区组成的机构。一到周末,社区到处都是体育活动的场景。
6.总结
篇4
关键词:高校;阳光体育运动;保障机制
一、主要概念及问题的提出
阳光体育活动,就是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自然,走到阳光下,沐浴阳光的温暖,享受运动的快乐,满足青少年在自然中快乐与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其主要是针对长期我国“重脑轻体”的教育观念及目前青少年体质健康方面令人担忧的现状而采取的措施。通过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方式强调教育要依法保障学生充足睡眠和参加体育锻炼的基本权利。
机制一词最早源于希腊文,原指机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保障机制是指集体和个体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形成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及其变化过程,是长期作用于集体和个体的功能和机理,长效机制中的长效,实际上起着强调作用,因为任何制定制度的主体都会考虑其时效性[2]。“阳光体育运动”保障机制可以理解为,为了实现“健康第一”“终身体育”教育目标而制定的一套具有长期效用的学生健身、健心和适应社会的一种教育和管理模式。
当今社会已经步入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知识竞争日益激烈,学习压力不断增大,我国高校学生体质下降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大学生是社会进步、参与世界竞争的主力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将直接关系到民族的未来和国家的兴旺。如今“阳光体育”运动在河南高校开展已近五年,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契机,然而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现状也不尽人意。各级教育部门和基层学校为了确保阳光体育运动持续有效地发展,需要探索并建立适合本校的阳光体育运动保障机制,为高校体育提供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河南省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保障机制的实现路径进行了分析与思考,为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提出了可行性建议,为学校体育的健康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河南省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现状分析
2007年阳光体育运动在高校的全面启动,给大学校园的体育活动带来了蓬勃生机,积极组织和开展的多种多样群体活动,激发了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然而一些大学生阳光体育活动的参与意识和行为并不太乐观,很多学生并不了解阳光体育活动的基本内涵,缺乏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没有形成正确的体育锻炼观念和良好的锻炼习惯。根据有关机构调查表明,中国大学生身高、体重、胸围等身体形态发育指标持续增长,学生营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学生低体重及营养不良检出率明显降低,但学生肺活量水平、体能素质持续下降,体能素质中的速度、力量素质是连续二十年下降[1]。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令人担忧,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
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意识已基本形成,但自觉参与的比例却相对较低,从而形成了行为动机和参与现状的“剪刀差”。每周一节的体育课离阳光体育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这种把一般学校体育工作与阳光体育运动混淆的现象无法解决阳光体育运动开展中的实际问题,给正常开展的学校体育工作冠以阳光体育运动之名,就算是开展了阳光体育运动,也无法准确的理解阳光体育运动的实质,也不能从根本上改善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所以对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保障机制的实现路径研究就显得格外重要。
三、河南省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保障机制的实现路径
(一)阳光体育运动的课程化
在历经千年的考试制度及全国大部分农村人口的双重背景下,通过求学谋求出路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只有切实做到一步步把大众心理往阳光体育的大道上引,带领他们领略阳光体育带来的好处,他们才能够逐渐接受阳光体育。学校是实施教育大计的基本媒介,因此我们要把阳光体育运动和学校体育活动,与体育课联系起来。学校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过程中应认真落实体育课教学,通过体育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阳光体育运动[3]。
为配合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切实发挥大学体育课程对广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引导作用。加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必要性就逐渐的凸现出来,学校要做到丰富“阳光体育运动”的内容与形式,摈弃传统的枯燥无味单一的体育课程,如加入一些传统形式的民族体育活动,如舞龙、舞狮、腰鼓、秧歌等;竞技性项目的娱乐化,如五人制足球,三加一篮球、软式排球等;多种竞技运动形式的综合,如用排球当做篮球来打等。借此来激发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兴趣,用课程化的方式来促进阳光体育运动保障机制的落实。
(二)健全大学生健康评价机制
阳光体育运动以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基础,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缩小上述“剪刀差”的根本途径就是健全激励机制。只有建立公平公正的评估系统,对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绩效做出准确的衡量,才能做到对业绩优异者进行奖励,对绩效低下者进行鞭策。鉴于此学校及教育部门应建立切实有效的评价体系,从学生自身的基础条件(年龄、性别和体质状况)出发,对达到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等级的学生,给予阳光体育证章;达到优秀等级的学生,给予阳光体育奖章并根据情况追加一定的物质精神奖励,以此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自觉性[4]。此外还应建立一个专门负责群体活动的专门机构,合理的开发校医院的检测作用,保证大学生健康体质测评工作顺利进行。
(三)课外体育俱乐部为阳光体育工程带来的契机
加强学校与体育俱乐部的交流与合作,引导学生积极加入到校外体育俱乐部的活动中去,调动学生自主参加锻炼的积极性,掌握自我锻炼的健身方法,才能为引导学生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终身受益奠定良好的基础。学校可以以课外体育俱乐部为核心,开展课外体育专项竞赛活动,营造良好校园体育文化,培养和发挥学生体育骨干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5]。
通过对新乡市各高校教师及学生的访谈,新乡市圣帕排球俱乐部每年在河南师范大学等几所高校组织开展排球专项竞赛,组织俱乐部成员之间或者与学校部分体育骨干进行不同层次的比赛交流,极大促进了师大学生们学习排球的热情,在学校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但目前俱乐部与校方的交流层次依然较低,不能把这种有益影响全面引入所有学生中去,因此学校应加大与像圣帕这样的俱乐部的联系、交流。再者,学校应在场地器材、人员上加大给予俱乐部在学校的活动的支持,实现双赢的局面,切实促进俱乐部在校方在学校进行活动的积极性,最终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阳光体育环境。
(四)阳光体育运动的经费管理
高校的硬件设备是阳光体育运动顺利开展的物质保障,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经费投入情况是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关键。所以,要想阳光体育运动长期有效的开展,各行政机构、部门、团体应高度重视,设立学校阳光体育运动专项资金,并加大经费投入;提高体育教师的工作待遇,才能充分调动他们参加阳光体育建设的积极性;学校应根据全体学生的要求和兴趣爱好,加大对体育场地器材的建设,合理布局,并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场地器材,发挥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积极引导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参考文献:
[1]周济.在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2006-12-13.
[2]孟东方,黄意武.科学发展长效机制的构建及其保障[J].重庆社会科学,2010(2):11-15.
[3]张美玲.高校推进“阳光体育运动”的对策研究[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1(5):182-183.
篇5
关键词:创建;阳光体育特色;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现如今,阳光体育在全国各个校园中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在实际应用中它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运动激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可依靠体育项目的兴起来带动其他各方面的共同发展,这样就可以不断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丰富学生校园体育文化生活,从而在根本上不断地加快校园文化建设的步伐。
一、阳光体育的概念
阳光体育的全称为“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是为了切实地推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而广泛开展的,它不仅促使了广大青少年学生走近操场、贴近大自然、在阳光下运动,更是掀起了群众性、集体性的体育锻炼热潮。
二、开展阳光体育的意义
阳光体育的开展,可以使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体验到参与运动、理解运动、掌握运动以及创新运动的乐趣,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参加运动的自觉性,又可以提高学生积极运动的主动性,最终可以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意识。
1.阳光体育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全员参与、师生互动”是阳光体育的指导思想。在参与阳光体育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地选择不同样式的体育活动,同时随着阳光体育活动的进行,学生不但能从紧张的学习氛围中脱离出来,释放烦躁的心情,使之得到充分的放松,而且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运动技能,增强了体质,又能与周围的朋友分享运动的乐趣,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优良品质自然形成。经过整个体育活动过程之后,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随时随地锻炼身体的好习惯,为终身体育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阳光体育能够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阳光体育的开展形式是丰富多彩的,而目前大多数学校体育还是仅局限于按照课程标准中规定的教学内容进行统一授课,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阳光体育应该是在老师的引导下,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自己所喜欢的体育活动中去,无限地体味运动的快乐,使运动面向阳光。
三、创建阳光体育特色学校的途径
1.“硬件”“软件”配备到位
体育基础设施既是阳光体育得到有效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阳光体育文化得以弘扬的基本,是学校体育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不但需要有良好的“硬件”,如场地、器材以及师资调配等方面,还需要有大力宣传、严格督促等良好“软件”条件的配备。只有“硬件”和“软件”一起配备到位,才能使得阳光体育的开展畅通无阻,迅速地被老师和学生所接受,引导他们积极参加体育运动,从而促进健康体魄的形成。
2.加强体育安全管理
安全是体育运动项目中要求最严格的。安全的管理体育运动是每个学校首要的任务。学校要完善体育活动的安全管理制度与措施,明确安全责任,以防止学生在发生意外事故,而一旦发生意外还要能够做到及时的妥善处理。通过对体育教师进行安全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加强学生对安全意识教育的重视,来消除安全隐患。增强体育场馆与设施的管理与维护,确保学生能够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还可以通过加强学校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来为学生的体育锻炼提供科学的指导。
3.弘扬校本特色文化
作为学校体育发展主角的体育教师是促进学校阳光体育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敬业精神能够决定阳光体育开展的效果。依据新课改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激发全体师生参与阳光体育的激情,学校应将阳光体育纳入到校本课程体系开发中,可以根据学校本身的体育特色自行研发校本教材,并以此作为体育课参考的依据,通过反复实践、打磨与完善,增强校本教材的可行性。阳光体育校本化不仅使阳光体育运动能够更加丰富多彩,也为阳光体育赋予了校本文化气息。
4.丰富活动组织形式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体育兴趣与体育活动的效果往往是成正比的,所以要尽量保证体育运动的创新性与趣味性。可以将受到冷落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重新搬回到体育课堂上来,比如投沙包、跳皮筋、跳房子、滚铁环等,因为这些体育项目基本不受场地限制,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又能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也可以将轮滑、跆拳道、攀岩、定向越野等带有时尚元素的体育项目引入到校园阳光体育中来,丰富学生的体育活动形式,增加可选择性。
总之,加强校园阳光体育特色文化的建设,有利于校园精神文明的建设、学生身体健康、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及学生竞争与合作意识的提高,能够极大地丰富体育文化的内涵。通过上述几条措施来促使学校成为阳光体育特色学校,可以说是为学生的身体健康开辟一条新的道路,也使学校的体育运动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需要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通过不断的创新,激发学生的运动激情与兴趣,阳光体育之路必能坦坦荡荡,最终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参考文献:
[1]刘旭.体育特色促学校发展[N].大连日报,2010.
篇6
关键词:阳光体育;中职田径课程;内容设置
2007年4月29日, “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已正式启动,这是新时期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战略举措。通过阳光体育运动可有效的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进行体育锻炼。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中职田径课程内容的设置仍然采用传统模式,致使田径课缺乏健身性和趣味性。因此,在阳光体育运动的形势下,体育教师有必要对田径课程的内容设置进行改革。
1阳光体育的涵义
1.1阳光体育运动的概念
2006年12月23日在北京举行的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了阳光体育运动。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阳光体育运动”的内容主要包括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坚持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能力;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一个学生受益;努力做到“育体――育人”的新教学观。[1]
1.2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现实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但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却逐渐减少。近年来,我国青少年体质已明显下降。最近的一次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报告表明,学生肥胖人数在过去5年内迅速增加,眼睛近视比例,初中生接近60%,高中生为76%,大学生高达83%。[2]针对这些问题,国家教育部贯彻落实了对学校工作的要求,包括依法保障学生睡眠和体育锻炼的权利;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等。
“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启动意味着学校体育的春天到来,其现实意义在于号召学生到阳光下、操场上、大自然中去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因此,我们应以“阳光体育”为背景,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创新的手段推进中职田径课程内容设置的改革。使他们在"阳光体育"背景下健康的成长。
2我国中学田径课程内容设置的现状
近年来,广大中职体育教师对田径教材内容、教学形式、技术难度和竞技规则等进行了改革尝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普遍上田径课仍沿用传统模式来设置教学内容,致使体育课单调、乏味。有关研究者对我国中职在校生进行抽样调查发现:喜欢田径运动的男生只有10.31%,喜欢田径运动的女生只有4.5%。[3] 因此,有必要对中学田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
目前,在中职教学大纲中,田径的比重达14%~16%,有的省份实际上比重更高。新的课程大纲中田径有18课时,是课时最多的体育项目。[4]教学内容没有以青少年的身心特点、性别、年龄和兴趣进行设计,学生通过上田径课并没有学到太多的田径知识和健身知识。
3中职校田径课程内容设置存在问题
通过对中职田径课程内容设置的现状进行分析,结合“阳光体育”背景,从发展青少年的身体素质、田径运动的健身性以及田径运动的趣味性三方面入手,对田径课程的内容设置进行探讨,得出以下结论:
3.1现阶段,学校田径课程的内容普遍是由掌握某个项目的技术为教学目标来设置的,其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专项性和单一性。
3.2田径运动各项基本练习有较高的健身价值和娱乐价值,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应用性较广。
3.3由于田径教学普遍采用传统模式,导致了教学内容普遍存在狭隘、枯燥、单调等问题。
3.4由于青少年身体素质的局限性,加上田径项目的教学时数有限。因此,大部分学生根本就无法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某项目的完整技术。
4“阳光体育”背景下我国中职田径课程内容设置的开发策略
随着“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必将为田径课程内容设置的改革提供广阔的空间。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敢于打破传统模式,还要增加田径教学内容的健身性和趣味性,以符合青少年的实际和需求。
4.1按发展身体素质来设置教学内容
身体素质包括主要包括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和协调。教师可以根据中学生的年龄、身心发展的需要,首先确定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主要类型,然后再按相应的素质类型进行二级分类,再安排相应的教学内容。比如发展速度素质的可练习30米、50米、80米和110米跑等;发展力量素质可练习原地或跳起推杠铃等;发展耐力素质可练习1000米、1500米、2000米和3000米跑等;发展灵敏素质可选择反向站立起跑、听信号起跑练习等;发展柔韧素质可选择侧压腿、弓步压腿等;发展协调素质可采用竞走、三线折返跑等。
4.2按田径运动的健身性来设置教学内容
现行田径教材的基本活动形式包括走、跑、跳、投。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的需要,教师可将这些专门性的练习内容趣味化和简单化,再灵活的安排教学内容,比如单腿跳30米迎面接力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必要时教师可参与进来,不仅使体育课充满生机和活力,而且让学生达到强身健体和陶冶情操的效果。
篇7
“金色的阳光召唤我,它也召唤你,我们奔向操场去,一起炼身体,欢乐伴着我,欢乐伴着你,阳光体育使我们幸福又欢喜……”这脍炙人口的“阳光体育”之歌是千万青少年投入健身大潮的写真。如今,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成为教育工作者和师生的追求。
“健康第一”深入人心 崇尚运动成青少年新时尚
5年来,无论是东部地区,还是中西部地区;无论是经济发达地区,还是经济欠发达地区,都把加强青少年体育锻炼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教育、体育、卫生以及共青团等相关部门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形成了青少年体育工作齐抓共管的新格局。
与此同时,一些地方的学校、社区和家庭的沟通与合作进一步加强,初步形成了学校、家庭、社区关注和关心青少年健康的网络体系。许多广播、电视、报刊、新闻网站等媒体大力宣传普及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健康观,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全社会珍视健康、重视体育的氛围日益浓厚。广大青少年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动性、自觉性不断增强,实现了从“要我锻炼”到“我要锻炼”的转变。
5年来,全国大部分省份都要求学校把每天锻炼一小时列入课时表,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很多学校还在每天上午9点半钟至10点半之间或下午的时间里,各安排半小时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以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
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和内容吸引孩子们走出教室走到操场上。
阳光体育开展5年来,家长们发现,自己的孩子身体强壮了,感冒发烧的次数明显减少,孩子长高了长壮了,就连吃饭都比以前香了。校长们看到,集会时学生晕倒一大片的现象基本没有了,就连老师的病假条也少了许多。教师们普遍反映,学生的精神面貌有了较大改善,学生更加活泼、可爱了。
据报道,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显示,中小学生身体素质持续20年下滑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爆发力、柔韧性、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指标与2005年相比,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如今,阳光体育运动正在成为广大青少年的新时尚,成为学校的追求,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其生命力强大无比。
问题仍多任重道远
小学生活动项目最丰富初高中仍然受升学因素影响
打羽毛球、转呼啦圈、玩斗嗡、踢足球……据了解,许多小学长期开展各种主题的体育活动,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时间也较有保障。
相对而言,升学率仍然是初高中学校考虑的第一要义,这从客观上导致学校体育被忽视。尤其到了初三、高三,一些学校几乎停止了体育活动,这让“阳光体育”的开展大打折扣。
尤其是在一些农村地区,家长的功利观念比较深,他们“望子成龙“心切,往往以孩子能考取重点中学,以后考上大学捧得铁饭碗为目标,对孩子参加体育活动根本不重视。部分教师则在考试的指挥棒下,在“主科”领域里挥汗如雨,没有多余的精力,更没有多余的时间去组织体育活动。而不少领导错误地认为体育就是蹦蹦跳跳,没有从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高度去认识;或者片面注重竞技体育,认为只抓几个体育生,只要学校能在各级各类体育比赛中取得好成绩,赢得好声誉,就是搞好体育工作了。于是学校体育活动就变成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工作。体育活动时间严重缩水,极大地影响了广大农村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学生意外伤害成阳光体育瓶颈
随着体育活动时间的增加,学生意外伤害事故日益凸显,已成为校园落实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的瓶颈和最大障碍,也成为老师们的一大“心病”。 一些中小学走访发现,即使碰上体育课,很多学生也是三五成群聚在一起不怎么活动。跳箱、山羊不见了,铅球变成了实心橡胶球……学生的运动量、强度不敢上,体育课变成了游戏课。为了安全起见,许多学校减少了学生运动中的不安全项目,如器械和足球等。“现在的体育课,越练越轻,一切以安全为前提。像扔铅球、标枪等运动项目,除了个别竞技需要外,基本都退出了体育课,怕的就是伤到孩子。”一体育教师说,学校就怕出事故,学生家长会不依不饶……
此外,不少学校已不见了春游、秋游,学生喜爱的户外运动基本也不开展。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是因为校长是校园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同时,校园安全又是一票否决,这让许多校长有所顾忌,在开展体育活动时愈发谨慎。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院体卫艺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吴键认为,体育锻炼出现意外伤害事故在所难免,一定要正确对待。“其实,学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有助于提高其抗伤病的能力。事实证明,体育运动不仅能增强体魄,还能减少学生的患病率,让他们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
体育活动受场地器材制约
由于经济发展不均衡,“阳光体育”在许多地方体育活动的开展也呈现参差不齐的局面。特别是体育场地的严重缺失,也制约了“阳光体育”的开展。
体育活动场地、器材是推进体育活动开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增进学生身体健康的物质保证。农村地区经济相对落后于城市,教育资金相对紧张,体育设施方面的投入赶不上城市学校,体育器材短缺现象仍旧严重,有些山村小学甚至连带跑道的操场也没有。由于缺乏体育活动场地、器材,许多农村学校难以开展丰富有趣的体育活动,这些农村孩子渴望游戏、渴望锻炼的愿望也被遏制了。
体育活动受师资力量限制
在乡镇小学和农村完小,专职体育教师的配备远远达不到城市学校的标准,师资力量薄弱。就我镇农村小学的具体情况来看,一般完小的学生数在二三百名左右,大一点的学校人数在四五百名左右,像这样的学校一般没有专职的体育教师。镇中心小学有八百余名学生,但配备的专职体育教师只有两名,其中一名还不是体育教育专业毕业,也没有受过专业培训。学校里虽然有许多兼职的体育教师,但他们同时还担任语文、数学课的教学,因为课时多,精力有限,更不会去重视体育活动的开展了。
篇8
自阳光体育运动开展以来,各级各类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都积极响应,采取各种形式以确保实现每天活动一小时的目标,其中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各级学校广泛利用的手段之一。大课间体育活动的优点是比以往的课间操活动时间长、内容丰富、组织形式灵活,既有统一的组织形式,又有张扬学生个性特点和意志的特色活动,打破原有广播操的单一形式,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能够更全面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在实践中我们看到大课间体育活动无论在健身价值上,还是在教育功能上都远远好于传统课间操,因此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
但是,作为一个一线教师,通过实践、观察、总结、反思,我发现在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当的做法,主要体现在绝大部分学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基本上仍然以原有的课间操形式为主,不能生动有趣而且符合学生特色,不能构建出在阳光体育运动指导下适合小学学校特色的、健康活泼的、行之有效的一系列大课间体育活动模式,不能为大课间体育活动健康有效地发展提供参考,促进阳光体育运动目标的实现。
要构建适合本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模式,首先要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活动内容和活动时间要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大课间体育活动在内容和活动时间的安排上要适合各年龄段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低年级学生在提高兴趣为主的游戏性质的活动内容上要多安排一些,高年级学生的活动内容在技巧和难度上要高于低年级学生。活动时间要有所区别,活动的时间和场地要考虑到是否有利于学生健康,最好采取分年级、分场地、分时间段组织每天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这样能合理地把握各年龄段学生的活动密度和运动负荷,很好地解决因场地小、内容不一致带来的问题。
其次,活动内容要简单易学,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时,教师在创编动作时不要过于追求难、新动作,而要把易普及、易学习掌握、适合学生特点、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动作作为编排的主要内容,最好把简单动作编得有特色、独特新颖。编排的活动内容要具有普及性,由浅入深,教学时深入浅出,这样既能节约训练时间,又能锻炼身体,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对体育运动健身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参与欲望。要定期更换一些活动内容以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最后,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要注意体育与德育的相互结合,相互渗透。大课间体育活动不仅要锻炼学生的身体,而且要通过活动开发学生的集体创造力和团结协作能力,磨炼意志品质,培养集体主义精神,通过活动中的主题操和团结向上的内容塑造学生的人格,通过体育活动中的互相帮助、相互学习,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渗透德育教育。
针对以上问题,我结合本校实际及当前一些学者的研究成果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模式
“小集体模式”虽然采用分开与结合的方式,但是仍然以班级或者年级为单位,秉承“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的基本思想。其以基本结构特征为活动的过程,以年级或者班级为单位,以某一项目为活动核心,以逐渐掌握该项目的各种基本技能和基本技巧为活动顺序,注重活动的次数和必要的运动量安排。“小集体模式”主张多练,在活动过程中加强学生对该项目技能掌握成功的体验
篇9
>> 跨文化视域下河南省的国际形象:现状与构建策略 政府公共服务视域下河南省公示语英文译写规范化研究 媒介生态视域下河南省的红色文化传播 中原经济区视域下河南省体育旅游空间结构及布局 “互联网+农业”视域下河南省现代农业发展研究 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河南省回族文化产业发展初探 “阳光体育”背景下河南省高职体育教学改革设想 “阳光体育”背景下河南省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审视 河南省幼儿园英语教学环境及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中原经济区建设框架下河南省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TPACK视阈下河南省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河南省农村初中体育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美丽河南建设背景下河南省旅游业转型升级研究 城镇化视域下的河南省农村幼儿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河南省就业模式探析 2003年河南省英语 低碳经济背景下河南省旅游业发展的建议 论新形势下河南省加工贸易的发展 ARIMA计量技术下河南省农民增收的预测模型研究 新形势下河南省农村金融现状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10]Howard Gardner.Frames of Mind [M].London:Longman Group Limited,1983.
[11][12]Jill Korey O’Sullivan. Welcome to our world [M].America:National Geographic Learning,2015.
[15]杨文娟.多元智能理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6(9).
[16]孙理和.论基于原型概念和字典工具的英语启蒙教学[J].基础英语教育,2014(6).
[17]廖雪梅.初中英语教学“多元智能理论”应用初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5(12).
篇10
一、坚持兴趣教学,努力激发体育学习的情感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中的活跃期:一是其内心对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都会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二是他们的心理性格反映在外即为天真可爱、活泼好动。对于他们来说,“兴趣远远大于责任意识”,只有兴趣才是他们保持学习情绪的“唯一法宝”。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要始终坚持以兴趣教学为有力抓手,把完成教学任务与发展学生兴趣紧密搭建起来。一是要能够“深入教材并走出教材”。教材固然是从事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但我们绝不能过分地依赖甚或受之牵制,而要注重灵活实践、善于创新。如根据学生需要和教学实际,教师可把武术操和韵律操等内容适当地进行提前教学,借以增强体育教学的活力和魅力,待小学生形成一定的乐学兴致后,再“回头炒饭”那也是水到渠成之事。二是要能够“备教材更备学生”。如根据小学生实际情况,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积极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同时利用和创设一定的条件,以适应身心发展水平为标准,努力开发如乒乓球、足球、羽毛球以及棋类的兴趣小组平台,正确处理好“主体与主导”、“乐学与乐教”的关系。三是要能够时刻保持“宽容为怀、众生平等”的教学心态。在实践中,要坚持实施以激励为主的教学机制和学生评价机制,着力构建民主平等、合作互进的和谐关系,充分发挥“亲师信道”的作用。
二、运用科技手段,努力增强体育教学的魅力
体育课程教学及其训练活动以室外形式为主。正因为如此,把科技手段引进体育教学遭受了人们的自觉或不自觉地忽视。其实,以多媒体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是当前最先进的辅助教学手段,以其图文并茂、灵动多变、形象直观的演示效果,能够充分发挥无可比拟的优势和功用,为体育教学活动“增添虎翼、推波助澜”。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对多媒体技术手段我们要多加利用。一是可以把体育教学中的知识性、思想性和趣味性融为一体,综合作用于小学生的感官和心理,能够有效激发体育学趣。二是可以优化教学环境,有效提升教学质效。如当学生进行体能消耗较大的项目训练时,极易发生身心的双重疲劳,此时播放与之相称的影像和音乐,能够有效迁移学生的注意力,能够起到抗击减轻的功效,从而催人奋进、重振士气。三是可以化难为易,有效突破难点教学。如在对“挺身式跳远”的内容教学过程中,执教者的示范动作无法在空中放慢或停留,瞬间内超速完成的系列动作让学生在眨眼之间根本无法分辨,实在难以把握其中的要领。而教师的语言描述也难以凑效。对此,如果通过多媒体把助跑踏跳、腾空滑翔、展腹挺胸、缓冲落地等动作直观形象地演拟出来,并对系列动作中的某些节点“定格”和“回放”,教师再从中指导学生进行重新观察和实践模仿,定能赢得事半功倍的最佳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