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的企业财务会计制度范文
时间:2024-02-28 17:39: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司的企业财务会计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文化企业;财务会计;控制;长效机制
陕西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拥有大量历史文化资源。陕西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作为省属国有大型文化企业,主要的经营范围包括影视、书画艺术品、文物复仿、文化演艺、文化园区、广告传媒、特色文化产业项目投资及文化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等。陕西文化产业(韩城)投资有限公司作为陕文投集团第一家异地板块类公司,主要从事旅游景区、文化体育设施、游乐设施及基础设施、旅游项目、旅游产品、房地产、交通设施、康复保健设施、餐饮设施的开发、经营;企业投资;公用配套设施进行物业管理及相关设施租赁服务;文化产业项目投资、融资;文化企业和项目投资等。如何建立企业财务会计控制长效机制,对陕西省推进文化强省的战略和实现韩城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一、文化企业财务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
1.财务会计人员综合素质较低
陕西文化产业(韩城)投资有限公司作为一家大型国有文化企业,其财务会计系统的工作内容与工作方式与其他企业有很大区别。因此,陕西文化产业(韩城)投资有限公司财务会计系统人员普遍存在着综合素质较低的问题。这不仅是由于我国会计行业整体专业水平的限制,还受到文化企业财务会计对专业性要求较高等因素的影响。由于企业财务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比较低,专业技能不符合文化企业的会计控制要求,在进行文化企业财务会计控制过程中问题百出,这些综合素质较差的财会人员不仅在财务会计控制的实践工作中无法应对文化企业的各种突发财务状况,而且对财务会计科目设置和计量支付等方面也存在问题,导致企业整体财务会计控制比较混乱,影响了陕西文化产业(韩城)投资有限公司的财务状况和正常发展。
2.财务会计制度不健全
陕西文化产业(韩城)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在短短5年时间里,陕西文化产业(韩城)投资有限公司实现了快速的壮大和发展,但由于企业成立时间尚短,企业财务会计制度仍然不够健全。大型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中,财务会计制度对于企业的经营稳定性和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虽然从企业建立以来就不断完善财务会计制度,但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和缺乏专业技术够硬的财会人才队伍,因此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的发展远远跟不上企业的发展需要。这导致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对项目款项和审批和复核出现问题,企业陷入经营和发展困境,错过了很多发展机遇,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3.没有形成财务会计控制的层次工作
陕西文化产业(韩城)投资有限公司财务会计体系的不健全,直接导致企业内部没有形成财务会计控制的层次,使得企业的各单位和机构只能够分散工作,个单位和部门之间没有做到有效的协同合作和资产的统一管理。这种“各自为政”的工作模式,直接导致企业内部财务会计工作缺乏层次性,使得企业在经营和发展中经常发生各部门和机构由于财务问题发生纠纷和矛盾的现象。不仅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内部稳定,还导致企业领导和决策层对企业的内部财务情况缺乏有效的把控,影响了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实现。
二、建立文化企业财务会计控制长效机制的方法
1.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
近年来,企业为了做好财务会计控制,建立企业财务会计控制的长效机制,一直没有放弃完善和健全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但这种摸着石头过河的财务会计制度建设方式是难以满足企业发展对财务会计的需求的。为了进一步建立健全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基础,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文化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在进行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制度的完善过程中不妨先施行“拿来主义”,并以引进的先进制度为基础,针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现状进行不断的改革和完善,在保证企业基本财务会计制度健全的前提下,实现企业的平稳、健康发展。
2.加强财务会计控制的层次工作
目前,企业财务会计控制的水平还处于比较低级的阶段,企业财务会计控制工作未能全面地反映出企业的整体情况,这给企业增添了一定的财务风险。企业的财务会计控制不仅仅是对资金的控制或者是一些相关财务的控制,更应该包括相关的税收控制、保险控制、金融风险控制以及企业人才、技术等方面的控制。
3.完善企业财务会计管理队伍建设
文化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相比于其他领域的财务会计其需要控制的变量更加繁多且复杂,因此对企业财务会计人员的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我们要完善企业财务会计管理队伍的建设,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的财务会计管理人才,实现企业财会管理队伍的整体专业素质提升。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对企业就职的财会人员定期的培训,让在职的财会人员能够获得接触文化领域财会工作的先进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机会,通过这些手段,最终建立一支有责任感、专业能力强的优秀企业财务会计管理队伍,以优秀的财会管理队伍为基础,建立企业财务会计控制的长效机制。
综上所述,陕西文化产业(韩城)投资有限公司作为陕西推进文化强省战略的重要参与者,不仅肩负着弘扬中华文明的文化责任,还担负着提升韩城人民生活质量,促进韩城地区经济结构转型的任务。因此,我们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一定重视财务会计控制长效机制的建立,不断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为陕西文化产业(韩城)投资有限公司的发展壮大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篇2
一、财务会计报告制度
公司财务会计报告制度安排包括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人、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时间、财务会计报告的构成、财务会计报告质量的审查验证与认可、财务会计报告的公示等。
1.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人。我国《公司法》第175条规定,公司应当在每一会计年度终了时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属公司业务范围,因此财务会计报告应由公司董事会负责编制。修订后的《公司法》时应规定由公司董事会负责编制公司财务会计报告,并对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2.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时间。《公司法》第156条规定,上市公司必须在每个会计年度内半年公布一次财务会计报告。这说明公司既要对外提供中期财务会计报告,也要对外提供年度财务会计报告。中期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期限为上半年结束之日起2个月;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应当在股东大会会前20日编制完毕,在会计年度结束之日起4个月内公示。
3.财务会计报告的构成。《公司法》第175条规定,财务会计报告应当包括下列财务会计报表及附属明细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财务状况变动表、财务情况说明书、利润分配表。《会计法》第20条规定,财务会计报告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组成。将两者进行比较可以发现:①《会计法》将财务情况说明书单独作为财务会计报告的一个独立组成部分;《公司法》将财务情况说明书作为会计报表附注的一部分。②《会计法》明确会计报表附注是财务会计报告的一个独立组成部分;《公司法》不仅没有明确提出会计报表附注,而且将财务情况说明书作为会计报表附注的一部分。③会计报表名称表述不一致,依据《会计法》制定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将反映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变动的报表称为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公司法》则将其称为损益表和财务状况变动表。因此,修订《公司法》时应注重财务会计报告的构成与《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的协调一致。这里必须指出的是,《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第6条规定,会计报表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相关附表。《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第12条对相关附表的解释是,相关附表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补充报表,主要包括利润分配表以及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的其他附表。补充报表指按不同基础编制的提供附加信息或其他信息的表格,如分部报表、增值表、物价变动信息表等,它不属于附注,而属于其他财务报告的。因此,《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第12条的规定实质上是把附表与补充报表混淆了。
4.财务会计报告质量的审查验证与认可。修订后的《公司法》应明确规定:①公司治理结构层应设置内部审计制度,明确内部审计的职责与权限。内部审计对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的审查验证应属于公司内部会计控制,属于公司的自我审查。②公司治理结构层设置监事会或审计委员会制度。在公司治理结构层究竟是设置监事会还是设置审计委员会的上,《公司法》须做出明确规定。无论设置监事会或设置审计委员会,都须明确规定监事或独立董事的任职资格、任命、职权、义务与责任。③制定财务会计报告股东大会认可制度。董事会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经监事会或审计委员会审查后,公司财务会计报告和审查报告须提交股东大会审议认可。④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应制定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对外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其财务会计报告须经注册会计师审计。《公司法》应规定注册会计师由股东大会任命,为公司的常任审计员,有权随时检查公司财务和参加公司会议,并承担与其职权相应的责任。
5.财务会计报告的公示。修订后的《公司法》还应规定公司在公示财务会计报告时应同时公示监事会或审计委员会的审查报告,以及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
二、公积金制度
公积金制度是国家干预组织的一种积极手段,有利于促进公司的生存和,维护债权人等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进而维护秩序的稳定。我国《公司法》第177条、178条、179条和180条对公积金进行了制度安排。总体来讲,这些制度安排存在不清晰、不严密和不准确的缺点,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1.关于法定盈余公积金的计提依据。《公司法》第177条规定,公司分配当年税后利润时,应当提取利润的10%列入公司法定公积金。这里没有考虑公司需要弥补亏损的情况。若公司持续盈利无亏损,法定盈余公积金可按所得税税后净利润的一定比例计提;若公司当年出现亏损,下年度盈利,按《税法》以及会计制度相关规定,公司盈利应首先用于弥补亏损,补亏后应按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再按税后剩余利润的一定比例提取盈余公积。用税前利润弥补亏损只能持续五年,五年后须用所得税税后利润弥补亏损。
2.关于公司弥补亏损的顺序。《公司法》规定,公司的法定公积金不足以弥补上一年度公司亏损的,在依照规定提取法定公积金和法定公益金之前,应当先用当年利润弥补亏损。而《所得税法》与财务制度规定,公司发生亏损时,应首先用以后年度所得税税前利润弥补亏损,弥补亏损的期间为连续五年;公司连续五年尚未弥补的亏损,所得税税后利润弥补;当公司无利润又需要分发股利时,公司可用法定盈余公积金弥补亏损;法定盈余公积金不足以弥补时,可用资本公积金弥补亏损。只有当公司当年无利润,需用盈余公积金分配股利时,公司为维护其股票信誉,须先用盈余公积金弥补亏损,而后经股东大会特别决议,可用盈余公积金分配股利,但分配股利后公司的盈余公积金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二十五。
3.取消公益金制度。《公司法》规定公司须提取法定公益金,并用于本公司职工的集体福利。此规定存在不合理之处,主要表现为:①侵犯了投资者的权利。根据产权制度,只有公司的投资者对公司资产有要求权,公司职工没有权利向公司所有者的资产提出要求权。②法定公益金专用于建设,而公司已不再具有社会职能。③公益金制度是我国由计划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产物,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它已经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三、责任制度
篇3
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环境下站住脚,我们需要转变自身的工作观念和思想,采用创新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同时,在新会计制度的指导下,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和模式,使财务管理更好的服务于企业发展,从而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本文将主要针对新会计制度实施的重要性和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及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模式的对策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
新会计制度;财务会计;管理模式
一、导言
现代企业要加强革新传统的会计模设计,不管的提高新会计模式的实施,引进先进的财务管理制度,从而促进企业满足市场需求,达到企业的建设目标,保证企业更好地发展。
二、新会计制度实施的重要性
1.有利于财务管理环境的改善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是负责企业资产的管理。而在新会计制度下,企业财务管理会更加规范化。企业财务管理的规范化,不仅可以提升企业效益,而且可以稳定企业财务,降低财务风险,促进企业持续的发展。另外,新会计制度的实施,有利于我国宏观调控,可以改善目前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呈现的不足,保证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因此,实施新会计制度,有利于企业财务管理环境的改善。
2.有利于公共利益的维护
新会计制度的核心是为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实践证明,会计环境包括税法,而新会计制度是税法的重要依据。税务是国家发展建设中重要因素,而国家收入的来源之一就是税费,同时国家将税收投入到在社会福利当中。公众利益的能力直接影响到会计制度,在国家良好的税收情况下,才能实现公众的福利。由此可见,新会计制度的实施,有利于维护公共利益,对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三、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1.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存在一定的问题
内部控制是财务管理中最重要的管理方法之一,因此取药相关的财务管理部门拟定合适企业的管理制度和准则,这样可以加强财务控制体系的的加强,若是企业财务内部运行得到提高,可以保证企业相关的财务活动有效的运行,并且使各个政策、制度也能在企业运行的时候更加完善的落实下去,这样可以加强企业的良好发展,促进企业的壮大。可是,因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较晚,致使财务管理体系建立的也比较不完善,这样就造成了企业没有很好地重视内部控制,影响了企业的发展速度,使得大部分企业停滞不前。尤为突出的是现在信息化和数据化不管的发展,企业的会计数据都已经由纸质专线现代化得电子形式,而传统式企业控制制度已经不能够满足目前时展的需要,致使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逐步的下降,这样不仅影响了财务部门的工作效率,同时还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2.信息化应用不足
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随着企业的发展,其财务管理需要处理的信息繁杂,这就需要积极应用信息化系统。但就目前来看,许多企业单纯的注重生产,财务管理意识不强,内部建设不完善,对信息化系统的应用不足,这就降低了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有的企业虽然具备信息化管理系统,但并没有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将计算机当成计算器来使用,这就大大降低了信息系统的重要功能。
3.缺乏专业的人才
目前,我国的经济在不断地发展,对人员进行管理是现代化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只有不断地加强招聘,不断地培养先进的教育专业人才,才能够确保企业提高对财务的有效防范,同时促进企业管理的效率,可是目前仍有很多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人员对企业发展成本意识缺乏以及管理意识较差,并且不具备预测能力,这样直接导致企业出现错误的投资决策,这样会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财务管理出现巨大的危害,为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造成恶劣的负面影响。
4.在监督管理方面
由于企业管理者始终掌握着人事调动、薪酬等方面的权利,使得会计监督人员的工作热情与效率一直难以得到显著提升,从而导致会计监督工作的开展常常流于表面形式。
四、加强新型财务管理模式的措施
1.转变管理观念,重视财务管理模式的发展
观念对一个企业的建设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一个企业要想发展的好,首先要先有想法。在新的会计制度面前,对财务管理工作来说,首先管理人员要进行管理观念的转变,创新思维方式,从整体全局入手,考虑企业的长远利益而不仅仅局限于短时间的利益,重视对财务管理部门的建设,形成一个良好的管理机制,对内部资金进行全面的管理控制。同时,管理人员还可以转化一下对员工的管理观念,用激励机制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这样,从部门建设和人员入手,完善财务管理机制,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2.加强财务管理人员建设,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
财务管理人员是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实行者,在新会计制度下,如何转变企业财务管理模式,这主要与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有关。因此,企业有必要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以及时落实新形势下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我们要定期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技能培训,引进经验丰富的财务管理人才,使得财务管理人员充分认识到新会计制度的重要性,以及时转变和落实财务管理模式。
3.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体系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在针对子公司的管理中,存在着很多信息失真或者信息落后的情况,导致子公司财务管理出现问题,因而,现代企业若果想更好地解决目前出现的问题,就需要加强建设更加科学、更加信息化的采取管理系统,并且在企业内部信息严重停滞的这个问题上,要不断的加强企业内部的网路信息体系建设,通过先进的网络胡管理技术更好地提高企业的发展概率。将子公司的预算使用状况以及资金的相关流向进行科学的网络化管理,确保企业可以通过网络这个渠道来更好地实现对子公司的财务管理,同时进行实施监管,如果出现问题能够及时的发现,及时的处理,这样可以快速的提高企业的财务控制能力。
4.积极利用信息系统
新会计制度要求企业在财务管理中要积极的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尤其对于财务报表以及会计账户等工作来说,财务系统的支持至关重要。企业的财务信息有着动态变化的特点,应用信息管理系统能够保证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对于没有建立信息系统的企业来说,应当积极完善财务信息系统的建设,培养财务人员对计算机系统的应用水平,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减轻财务人员的核算负担,让财务人员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财务管理中来,以此来提升财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促进企业在新会计制度下的发展。
五、结论
综上所述,企业财务管理一定要严格遵从新会计制度的准则,根据实际的管理情况不断地完善企业管理的内部控制措施,是新的管理模式更好的为企业服务,从而保证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更早的实现,在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同时,还要不断的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各方的紧密配合,这样才能建设处适合企业发展的财务管理模式,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
作者:康健 单位:山东莱钢建设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韩连梅.新会计制度下财务会计管理模式的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6,07:214.
[2]韩连梅.新会计制度下财务会计管理模式的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6,08:45.
[3]董青霞.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模式研究[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16,05:108-109.
篇4
摘 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渐发展,企业对财务会计管理如论在目标上,还是作用上都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本文第一部分就对企业的财务会计的目标及作用分别进行了了详细的论述;第二部分就现代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企业财务会计造假、违法及违规现象严重、会计监督机制不够完善、财会管理者素质不高等方面进行一一的分析。最后,就解决企业财务会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改进措施。
关键词 财务会计 现代企业 管理 制度
同发达国家的会计管理相比,我国在现代企业财务会计方面的起步相对较晚,且发展中遇到了诸多的问题继续解决。因此,在企业内部要不断的加强现代财务管理工作,并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管理体系,协调企业内部的财务制度与现代企业制度之间的关系,等这些是我国企业在现代财务管理中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财务会计的目标及作用
财务会计主要是对企业已经完成的资金等进行全面系统的核算与监督,给外部与企业经济存在利害关系的投资者、债权人以及政府的相关部门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及盈利能力等相关方面的经济信息。财务会计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现代的财务会计制度才可以为企业的决策者体用及时、有效全面的辅助决策信息。
(一)财务会计的目标
首先,企业的会计目标又被称为财务报告目标。具体来说就是会计处理所能达到的指标。主要涉及会计两个问题,一个是像哪些使用者提供信息,另一个是提供何种信息。其次企业财务会计的目标主要是向诸如政府机构、企业债权人、投资人等与企业经济存在利益关系的单位和个人提供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资金情况、负债情况等各种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主要又企业资产、企业负债、所有者权益、现金流量等能够对企业财力进行反应的信息:与收入、利润行程及分配有关并能反映出企业经营状况、获利能力等方面的信息。第三,自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会计目标已经发展成为会计理论逻辑学的新起点。最后主流会计学目标理论主要有下述两个构成:即受托责任学派和决策有用学派。
(二)财务会计的作用
企业财务会计的作用可以从以下这几方面进行分析。首先,企业的财务会计有助于对企业管理层经济责任进行考核。企业在接受投资人的投资后就应该按照预设的目标及要求对资源进行合理运用。其次,企业的财务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可以规范企业行为并提高企业的透明度。最后,企业的财务会计有助于加强企业的经济管理,并提高经济效益,最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现代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中的问题
(一)企业财务会计造假、违法及违规现象严重
目前,我国企业在财务会计管理方面还是相当薄弱的,缺乏健全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监督机制还处于萌芽状态,在加上外部监督的力度不充分等,都对企业财务会计制度中存在违规、违法行为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有些企业甚至无视国家有关的规章制度,运用不正当、不合法的方式进行筹资、集资,存在账目混乱、工资奖金发放不规范的行为,有些企业更为严重甚至出现偷逃税款的行为。企业在财务会计方面的造假及违法、违规现象严重阻碍了我国现代企业的发展速度,对国家整体的财务会计管理也十分不利,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会计监督机制不够完善
截止目前,我国对企业财务会计的监督机制还不完善、不健全,无论外部监督机制还是企业内部监督机制尚都不完善。这都是由企业管理者掌控对企业财务会计的监控权所造成的,因此企业应当积极组织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小组,组员大多是企业的会计人员及其他员工,由他们组成企业的内部审计小组,大多是形式化的,很难发挥实际的监督作用。另外企业财务会计所面对的外部监督。大多是有注册会计师多所担任,而我国的注册会计师太少,很难适应企业财务会计监督的需求,而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内的无序竞争、腐败等也使得注册会计师的审核评定工作也仅限于流程,而不能起到实质性的监督作用。上面划线部分自身表述有矛盾啊,是想肯定呢,还是想否写呢
(三)财会管理者素质不高
目前,我国企业的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整体不好,且人员十分短缺,这不仅对企业自身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就是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有一定的阻碍作用。企业财会管理人员素质的缺失是由很多原因共同作用形成的,具体来说,主要由以下几种情况:一是,企业在岗的财务管理人员由于进入公司较早,随着经济与公司的发展,这些人员已经很难胜任本职工作;二是,有些企业为了节省资金,自身没有聘请专业的财务会计人员,将企业的账目等有关工作交由一些会计事务所的兼职人员来做,仅仅可以处理简单的记账与数据核对等工作,不能完成企业发展对会计更深一步的要求。企业财务会计管理此时便仅仅是走过场,仅仅是形式,不能起到应有的管理作用。既然是说几种情况,总不能就说两条,这里可以修改一下哈,还有是社会经济还是经济社会更为恰当呢
三、强化现代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的措施
篇5
1.重复工作造成效率低下在如今这个网络已经普及了的时代背景之下,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在工作中,财务会计所享有的信息,管理会计也会同时拥有,两个部门都把这些信息纳入自己的计算中会造成信息的交叉重复,降低了企业工作的效率,也损耗了公司的人力财力以及物力。
2.不利于企业的相互协调运作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之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这两个管理部门是分开的,这就导致了这两者之间的信息也是相互分离的,这样就减少了信息的流通。两个部门都要对内部以及外部的信息进行合理地整理与分析,筛选出适合自己部门的信息,这样也降低了工作效率,不利于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相互协调。
3.增加了开销经费原有的财务会计部门与管理会计部门是分离的两个部门,所以开销和经费是两个部门单独结算,为企业带来了不必要的开销与多余的花费。所以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分离直接导致了企业的开销过多和资源的浪费。
二、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相融合的措施
1.企业要建立完善的会计制度俗话说的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谚语就是告诉我们规章制度的重要性与不可替代性。所以企业要着手建立完善的会计制度,特别是在现在这种经济高速发展的新形势之下,企业若不适应社会的发展,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就会在市场中失去竞争力。所以企业需一套科学的正确的会计准则来为公司的正常运行做理论指导。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并且要逐步完善会计制度、明确财务会计人员的分工与职能。通过这种方式便可以让企业中的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根据企业的发展需求来协调公司的各种信息与资源,为企业提供各种信息上的需要。
2.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俗话说得好:“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句话就是为了告诉我们做事情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不然只能使事情向相反地方向发展。所以在融合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过程中也是一样的道理。因为受传统模式的影响,职员们的观念根深蒂固,这时企业要加强宣传,从最基础的地方开始做起,让职员慢慢适应这种新的变化,给他们的传统思想注入一股全新的理念。如果在一开始就将所有原有的东西全部舍弃,这只会让各部门感到不适应,导致公司的效率变的低下。
3.融合要涉及到方方面面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相融合是一项巨大的任务,如果改革不彻底,就会很容易让企业中的各部门感到灰心沮丧,所以既然要改革,就应该从各个方面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与融合。企业可以从规章制度、组织机构、工作的处理和各项业务的流程等方面进行融合。在规章制度方面,企业可以提出一套完整的体系,这样就能让各部门明确分工,有章可循;在组织机构方面,企业可以精简部门,一些浪费公司信息资源,并且开销过大的部门就可以加以撤销;在企业的流程方面,企业一定要做好相关交接手续,以便让融合之后的部门明确任务,熟悉业务。
4.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在科技高速发展的21世纪,我们应该利用一种强大的资源来进行改革,那就是互联网。由于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所有的数据就可以进行共享。企业可以利用互联网建立起一个完善的数据分析系统,再在这个系统中建立一个信息记录表,这个记录表中就包括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两个部门的信息。将它进行总结分类,并不断地完善有关数据的准确性,这样罗列出的信息就一目了然,清晰明了,便于在今后的使用中能够轻松地找出来并使用。
三、结语
篇6
关键词:地方投资公司; 财务会计改革; 经济业务; 会计制度; 会计处理; 国际化; 管理科学
我国的国有投资公司是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投资体制改革和服务国有企业改革而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如今,国有投资公司早已突破了最初专门为实行“拨改贷”后的国有企业提供资本金的股权性投资机构的功能定位,成为政府投资、市场竞争、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有资本运营的主体。公司的投资领域由传统扩展到高新技术行业,特别是公司的改革发展步伐加快,转换机制力度加大,传统的“统收统支”财务会计模式已与改革发展中的投资公司不相适应。投资公司财务会计改革怎么改法,我们坚持在实践中探索,下面就谈谈我公司的几点做法。
1、加强会计核算管理,规范会计行为
加强会计基础,规范会计行为是地方投资公司扩大利用外资、深化企业制度改革、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实施管理科学的基本保证。
1.1、规范化的会计制度
会计制度是对具体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的规范和依据,是会计工作规范有序运行的保证。没有结合行业特点的会计制度,也就无法准确反映过程和总结,不能有效控制经济业务的过程。因此,规范投资企业会计制度应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国家有关财务会计管理法规和公司章程,实施会计电算化。
(1)规范投资公司的会计核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制度》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并结合投资公司的经营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好会计政策。在企业会计政策的指导下设置会计科目,编写会计科目使用说明,设计会计报表,制定主要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办法。
(2)结合投资公司特点设计会计制度。地方投资公司既非一般工商企业,又非金融企业,特别是政策性投资(市政基础设施投资等)与经营性投资并存,两类不同性质的经济业务在一个口袋里用钱,在一本帐上核算,一张表上反映。因此设计会计制度必须从实际出发。如:除了遵循《企业会计准则》中的一般原则外,要分别设置政策性投资和经营性投资两类不同性质的投资及其损益科目。作为财务会计工作的最终成果,财务报告具有极为重要的宏观意义与微观意义。它构成了整个经济信息体系的基础,对于公司科学地进行投资决策与管理决策也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3) 电算化的会计核算。在电算化会计中,由于数据处理的精度高和速度快,可以采用一种统一的核算形式。而且由于计算机处理数据差错的概率小,没必要象传统会计那样,在数据处理过程中,进行各种核对。会计科目级位编码,报表取数关系,数据网络化及备份规定等。实行会计电算化,对使用的会计软件及其生成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的要求,应当符合财政部关于会计电算化的有关规定。
1.2国际化的会计语言
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资本市场的一体化已经成为当今经济发展的潮流,任何一个国家要求发展,就必须将本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发展中,会计内部控制方式包括组织规划控制、授权批准控制、实物保护控制、计划预算控制、内部审计控制等。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作为国际上通用的商业语言,也必须顺应这一潮流,朝国际化的方向发展。会计是国际商业的通用语言,财务会计改革应当适应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循环的新格局。
1.3、优秀化的会计队伍
拥有一支学历、年龄结构合理、整体水平高的会计队伍。财务会计改革要在培育、建设现代化的财务会计队伍上下功夫。在筹资、融资、投资等经营决策,以及分析、控制过程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能以其国际化的语言,准确快捷的电算信息,适当的理财方法,为加强公司经营管理、提高效益构筑对外开放的形象,为进行实际的具体操作所必须。
2、立足市场,改革财务模式
现代企业管理的科学化已与市场密不可分,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只是现代企业步入市场的外部条件,管理科学则是企业步入市场内在动力。抓科学管理先要改革财务管理,突破传统的模式,引入新的管理机制。
2.1、改革财务会计组织机构,发挥现财功能
地方投资公司经济业务发展快、领域新、机制转轨快。集团化的大公司要求会计职能不断加强。建立健全财务会计管理制度,认真做好财务收支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工作,筹集资金和有效的使用资金,监督资金的正常运行,维护资金的安全,努力提高公司经济效益。加强财务会计核算的管理,以提高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还要适应公司的组织形式。
2.1.1、会计的内部控制职能
内部控制是在一个单位内部,为保护财产安全和完整,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保证经营方针和目标的实现而对经济活动进行组织、制约、考核和调节的总称。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控等五个方面。
2.1.2、注册会计师为主的会计组织机构
地方投资公司将被授权经营管理运作国有资产,依法享有法人财产权,朝投资控股公司方向发展,会计的任务更艰巨。只有一个集中的,权责分明的会计组织机构,才能适应公司的发展。实行总会计师领导下的组织机构。适合实际需要,便于内部控制强化产权管理,有利于完善约束机制,各司其职,提高财务效率。
2. 2、建立科学的地方投资公司财务管理系统
地方投资公司经授权经营管理国有资产,其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将法律化、制度化。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成为公司的中心任务。围绕这个中心建立一个以效益是目标、资金是中心、成本是基础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财务管理系统。
2.2.1、效益是目标
公司效益目标是一个以计划、控制、考核为一体的资产责任目标经营系统。用最低的筹 资成本,获取最高的投资回报,从市场出发,制定计划、抓好规划、实施效益目标的分项、分级管理。所以必须强化资金计划,制定资金效益目标,加强经济核算,明确经济责任,实施目标管理。
2.2.2、资金是中心
地方投资公司的财务会计部门集筹资、融资、投资功能于一身,资金流量大、渠道广、币种多的特点,资金管理是投资公司理财的主要内容。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财务管理,要处理好四种关系:①拓宽筹资渠道,降低筹资成本。②坚持安全第一,抓融资效益。③防范风险,抓投资机会。④防范风险,利用外资。引入新的管理机制,其资金运作可以借鉴金融机构审贷分离、风险准备金制度、资本充足率制度等方法,以完善自身的制约机制,促进管理机制的改革。
2.2.3、成本是基础
地方投资公司的成本对象就是资金,资金成本就是公司取得投资资金和进行投资的成本。以成本为基础,就是要求研究改革资金成本管理制度和核算方法。加强投资公司成本管理,首先增强成本意识,其次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再次开展成本分析、建立资金成本控制制度。按照规定采用权益法来核算长期投资,以保证权益不流失。
总之,财务会计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地方投资公司财务会计改革应该适应改革发展中的投资企业,变滞后为先导,建立一个现资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与国际接轨。
参考文献:
[1] 潘孝礼. 论国有投资公司投资项目后评价体系的构建[J]. 生产力研究, 2010, (05) :34---35
篇7
关键词:我国保险;保险会计制度;改革;会计准则
Inwantstheabstract:Ourcountryinsuredtheaccountingsystemtopassthroughinthepast''''stwoseveralyearsfromtheseriestotheminute,fromtheminutetotheseriesprocess,hasexperienced"People''''sInsuranceCompanyAccountingsystem","InsuranceBusinessaccountingSystem","InsurancecompanyAccountingsystem"and"FinanceBusinessaccountingSystem"4times.Eachtime''''saccountingsystemhasitsuniqueindividualityandconsummatesdaybyday.Now,insurestheaccountingsystemreformtheinevitabletrendistheestablishmentinsurestheaccountingstandards.
keyword:Ourcountryinsurance;Insurestheaccountingsystem;Reform;Accountingstandards
前言
2001年11月27日,财政部颁布了《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于2002年1月1日起在股份制上市企业施行。2003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和中国人寿保险公司顺利地拉开了在海外股份上市的序幕,新《金融企业会计制度》正式开始实行。本文通过不同时期的不同会计制度的比较与分析,以求对我国的保险会计制度研究有所启示,进而为建立保险会计准则提供参考。
一、《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会计制度》时期(1982~1993)
1978年以前,我国的金融体系基本上是中国人民银行一统天下的格局,1982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独立出来,相继在1984年2月颁布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会计制度》,由于当时我国的经济体制还是计划体制,而且保险公司发展还处于“拓荒”阶段,许多保险企业独有的特性尚未发挥出来,财会制度上缺乏相应细化的规定。因此,1989年12月中国人民保险总公司对此制度进行了修订,重新颁布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会计制度》,并于1990年1月1日起施行。修订后的会计制度,其实用性和规范性均增强了。从总的来看,这个时期的会计制度有以下几个特点:
1财务管理实行计划管理原则。由于计划经济的影响,保险公司在财务会计制度上实行统一计划、分户经营、以收抵支、按盈提奖的财务管理体制。突出财务计划的作用,利用定额进行财务计划的编制,用以评价企业财务活动;公司收人大部分上交国家财政,成本开支范围由国家规定,盈利全部上交国家,亏损由国家弥补;资金管理实行专款专用制度,将资金划分为固定资金、流动资金和专项资金。资金主要由国家有计划地划拨,仅以专用基金形式给予企业一点财务权力。
2会计制度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为了保证会计制度的统一性,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会计制度由总公司统一制定,各级保险公司都必须严格遵照执行,各级公司不得自行变更或修订制度,但可将执行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映给总公司,由总公司负责修订。
3在核算体制上按照不同性质的保险业务,分别确定会计核算体制,如按国内财产险、涉外财产险、出口信用险和人寿保险业务分别单独核算。其中国内财产险业务、人寿保险业务一般由各级公司独立建帐、独立核算、分级管理、自计盈亏或自负盈亏;涉外财产险与出口信用险一般由总、分公司以下单独建帐、分级管理,总公司统一核算盈亏,分公司自计盈亏。
4会计恒等式采用“资金平衡理论”,即“资金占用总额=资金来源总额”。保险企业的资金,从占用的角度看可分为固定资金、流动资金。固定资金是指占用在企业固定资产上的资金,它包括办公用房、职工宿舍、机具设备、交通工具等,流动资金是指占用在流动资产上的资金,它包括货币资金、结算资金(如应收及暂付款、预付赔款等)、各项支出(如赔款支出、手续费支出、业务费等)。保险企业的资金来源,按不同渠道分为自有及内部形成的资金(比如国家拨给的资本金、固定基金、内部形成且有专门用途的准备金、专用基金)、借入资金、结算资金(如应付及暂收款、应付手续费等)、业务经营收入(如保费收入、利息收入、迫偿款收入及投资收入等)。
5会计科目分为资产类、负债类、资产负债共同类和损益类。另外,鉴于当时的核算体制是按四大险种分别核算,因此,设置国内、涉外、信用、寿险四套会计科目,分别核算不同险种的业务。由于四类业务的财务活动有很多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因此四套科目中大部分科目是四类业务通用的,少部分是专用的。
6记帐方法允许从资金收付记帐法、借贷记帐法中任选一种。
7在货币计价上国内业务(包括财产险与寿险业务)以人民币为记帐符号;涉外财产险、信用险业务则采用外币分帐制,直接以原币入帐,年终时将外币业务损益按决算日牌价折算为人民币核算。
二、《保险企业会计制度》时期(1993~1998)
随着党的“十四大”召开,以上这种计划体制下会计制度已不能适应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提出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新要求。因此,1993年,财政部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总体要求,对我国所有的会计制度进行了全面而彻底的改革,财务会计改革进行了模式性的转换。1993年2月24日,财政部结合保险行业经营特点及管理要求,在《企业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颁布了《保险企业会计制度》,于1993年7月1日起施行。这次改革是一项重大的举措,其重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首次确立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会计要素体系,并对会计要素的记录和报告作出了基本规定,规范了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基本原则,实行了权责发生制的核算原则,提高了企业财务核算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在核算体制上将非人身险业务与人身险业务分别进行会计核算,即分别建帐、分别核算损益。非人身险业务可分为财产保险、货物运输保险、农村种植业和养殖业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人身险业务分为人寿保险、养老保险、健康保险等。
企业经营的再保险业务,可区别为分入业务与分出业务进行核算,也可将分出业务并入直接业务核算。信用险业务可实行三年结算损益的核算办法。
3建立了资本金核算体系。制度抛弃了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资金来源总额=资金占用总额”的平衡公式,采用了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恒等式,明确了产权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套资本金核算体系。
4建立了资本金制度,实行资本保全原则。企业筹集的资本金,在企业经营期内,投资者除依法转让外,不得以任何方式抽走;按照资本保全原则,企业固定资产盘盈、盘亏、转让、报废、毁损发生的净损益以及计提折旧不再增减资本金,而是直接计人当期损益。这与以前企业收入中大部分上交国家财政、资金随意增减相比有利于企业的自我积累和发展壮大。另外,改革了资金管理办法,取消了专款专用制度。实行企业资金统一管理和统筹运用,以促进企业提高资金运用效益。
5会计科目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和损益类,并分别对保险企业会计科目及使用说明作出了明确规定,规范了各类科目的设计,并从保险企业“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角度出发,细化了资产流动程度、风险程度和财务损益的科目。
6扩大了保险企业使用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的自。制度规定“在不影响会计核算要求和会计报表指标汇总、以及对外提供统一的会计报表格式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减、合并某些会计科目”。“企业向外报送的会计报表的具体格式和编制说明,由本制度规定,企业内部管理需要的会计报表由企业自行决定”。
7采用了国际通用的借贷记帐法和国际通行的会计报表体系。制度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规定保险企业对外报表为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财务状况变动表和利润分配表,并对这些报表的作用、报表项目的内容和填列方法作了具体说明,使财务信息成为国际通用商业语言。
8规范了保险企业基本业务的会计核算标准和损益的计算。制度对资金的筹集与积累、非人身险业务、人身险业务、再保险业务、拆借、贷款和投资业务、固定资产、货币资金及结算款项、费用、营业外收支、利润及利润分配等业务的会计核算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9体现了一定程度的会计稳健原则。制度规定保险企业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计提坏帐准备、贷款呆账准备、投资风险准备,允许企业采用加速折旧法。
10对有外汇业务的企业规定即可采用外汇分帐制,也可采用外汇统帐制。采用外汇分帐制的企业,应设置“外币兑换”科目。各种货币之间的兑换及帐务间的联系均通过“外币兑换”科目。
三、《保险公司会计制度》时期(1998~2001)
1993年制定的《保险企业会计制度》执行了6年,它对于促进保险企业的发展,促进企业间有序竞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国内保险市场不断发展和壮大,保险行业发生了许多新变化,特别是1995年10月,我国颁布实施了《保险法》,国家加大了对保险行业的监管力度,并于1998年成立了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此后,保险监管部门出台了《保险管理暂行规定》等配套的政策法规,保险公司管理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保险公司的保险业务由多业经营转向分业经营;另外,保险公司保险资金运用发生了重大转变,改变了过去放开经营的做法。这些新变化和新情况客观上要求会计制度与之相适应,作出新的规范。因此,1998年12月8日,财政部对原制度进行了修改,颁布了《保险公司会计制度》,于1999年1月1日起施行,这次改革的主要内容有:
1改变了会计制度名称。制度考虑到当时保险企业都已是公司制企业,因此将《保险企业会计制度》改名为《保险公司会计制度》,这样更加符合我国保险公司实际情况。
2完善了保险业务损益结算办法。制度规定除长期工程险、再保险业务按业务年度结算损益外,其他各类保险应按会计年度结算损益。与原制度比较,本制度作了如下调整:(1)原制度只明确了信用险按业务年度结算损益,本制度明确了长期工程险等长期性财产保险业务以及再保险业务按业务年度结算损益;(2)前者规定业务年度为三年,后者没有规定业务年度的具体年限,其具体年限由保险公司根据保险业务性质确定。
3重新确定了保险业务的分类,并实行按险种分类核算。制度根据保险分业经营的原则,对保险业务的分类进行了调整,将保险业务分为财产保险公司的业务、人寿保险公司的业务和再保险公司的业务三大类。财产保险公司的业务分为财产损失保险、责任保险等;人寿保险公司的业务分为普通人寿保险、年金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和健康保险等;再保险公司的业务分为分入保险业务和分出保险业务。在具体业务分类上,修改了原制度在具体业务划分上存在的交叉情况,明确规定财产保险公司不得再经营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业务,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业务划入人寿保险公司的业务。另外,公司可根据具体情况和有关部门的要求,对保险业务进一步分类核算。
4增加了确认保费收入的原则。关于保费收入的确认,我国原制度规定,非人身保险业务、人身保险业务和分保业务规定保费的收入入帐时点,确认原则不统一,也不尽合理。本制度对保险业务规定了统一的保费收入确认原则,明确规定应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第一,保险合同成立并承担相应保险责任;第二,与保险合同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公司;第三,与保险合同相关的收入能够可靠地计量。
5调整了贷款和股权投资业务的会计处理。按照《保险法》及其他有关保险监管法规规定,保险公司不得从事除保户质押贷款以外的其他贷款业务,不得买卖股票和进行股权投资。根据上述规定,新会计制度相应取消了除保户质押贷款以外的其他各类贷款业务的会计处理,取消了股票投资及其他股权投资业务的会计处理。
6增加了存出资本保证金和提取保险保障基金的会计处理。按《保险法》规定,保险公司成立后,应按其注册资本总额的20%提取保证金,存入保险监督管理部门指定的银行,除保险公司清算时用于清偿债务外,不得动用。根据该规定,本制度相应增加了存出资本保证金的会计处理;另外,《保险法》规定,为了保障被保险人的利益,支持保险公司稳健经营,保险公司应当对财产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和短期健康保险按当年自留保费的1%提取保险保障基金。根据该规定,本制度相应增加了提存保险保障基金的会计处理。
7增加了抵债物资的会计处理,修改了长期待摊费用的会计处理。制度将原“递延资产”科目改为“长期待摊费用”科目。这是因为“递延资产”实际上是不能全部计人当期损益而在以后会计年度分期摊销的待摊费用。它并不能为公司带来经济利益,不符合资产的定义,不能作为一项资产。
8规范了会计报表体系。本制度将原“损益表”名称改为“利润表”,将原按保险业务设置的损益表改为按保险公司设置利润表,并对各报表的指标项目作了相应调整;用现金流量表取代财务状况变动表,确立了现金流量表在保险财务报表中至尊的地位。
四、《金融企业会计制度》时期(2001至今)
2001年,继新《会计法》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颁布实施之后,财政部又了《企业会计制度》,保险公司又面临一次重大变革。因此,2001年11月27日,财政部颁布了《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于2002年1月1日起施行。该制度以《企业会计制度》为基础,借鉴国际会计惯例,充分考虑了股份制改革的必然趋势特别是上市企业的基本要求,集银行、证券、保险等会计制度于一体,分别对6个会计要素以及有关金融业务和财务会计报告作出全面系统的规定。这次改革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又一重大举措,其主要内容有:
1实现了会计要素的重新界定以及相关的确认和计量。会计要素是企业对外提供财务信息的基本框架,虽然1993年会计制度改革对会计要素作出了基本规定,但是,仍然只规定会计记录和报告,并没有完全解决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问题,这种会计制度本质上是规范簿记的内容。这次新制度对6个会计要素进行了严格界定,并对其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全过程作出规定,和原制度相比较,更加全面、严谨、规范,使其反映的会计信息更加符合事实。
2在某些会计原则和会计处理方法上实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随着我国加入WTO,外资保险公司纷纷进入中国保险市场,它要求国内保险公司的会计标准要与国际惯例相协调,采用国际保险业的通行做法。这次新制度所规定的会计政策和会计确认、计量标准,与国际会计准则中所规定的基本相同。比如,各项准备金的提取采取了国际通用的办法;短期投资期末计价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在固定资产折旧政策上,允许企业按照资产的使用情况计提折旧。
3首次将国际上普遍遵循的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纳入新制度。实质重于形式是指经济实质重于具体表现形式,它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例如,对于保费收入的确认,强调的是“保险合同成立并承担相应的保险责任”这一经济实质,并不以“保险合同成立”这一法律形式作为唯一标准。遵循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体现了对经济实质的尊重,能够保证会计核算信息与客观经济事实相符。
4谨慎性原则体现更充分。保险公司是经营风险的特殊行业,它本身属于一种负债经营,其业务对象具有广泛的社会性,从而也就决定了保险行业在处理会计信息的方法上必须更加稳健保守。这次新制度无论是会计要素的确认,还是会计方法的处理以及会计信息的披露,可以说将谨慎性原则体现得淋漓尽致。比如,新制度将虚拟资产排除在资产负债表之外,明确规定开办费不得列入资产,待处理财产损溢在期末结帐前处理完毕;注重资产质量,要求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它包括坏帐准备、贷款损失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抵债资产减值准备等八项准备;此外,对利息收入明确规定了严格的确认条件,对于逾期贷款,缩短了应收利息转表外核算的天数,由一年缩短为90天。
5增加了对外提供的会计报表,完善了会计信息披露。新制度在原来提供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利润分配表的基础上增加了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充分考虑了上市公司投资者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此外。对会计报表附注进行了详细、严密的规范,提高了财务会计报告的信息含量和可理解性。
6明确了新业务和疑难问题的处理方法。随着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分离,所得税会计的重要性日渐突出,过去保险公司会计制度很少涉及,在所得税的会计处理上,也只局限于应付税款法。而这次新制度在所得税的会计处理上分别确定可采用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并详细地列示了其计算方法。此外,新制度对于实务工作中新出现、以及在以往会计制度尚未规范的一些疑难业务比如或有事项、会计调整、关联方关系以及交易、证券投资基金等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7明确了会计政策的审批权限。新制度规定,在遵循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前提下,保险公司采用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财产损失处理的批准权限为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或经理会议或类似机构。不再经过政府有关部门规定和批准,改变了过去会计政策和税收政策批准权限混淆不清的现象,赋予了保险公司更大的自。
综上所述,我国的保险会计制度随着保险业的发展,保险市场的开放以及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在不断完善,但是同时也要看到,任何一种建立完备制度的企业都是不可能存在的。因为基础的不严密性,其体系就不可能完备,加之外部环境的变化,会计制度本身当然也是不可能完全没有漏洞。虽然,新制度的颁布和旧制度相比,更加注重了保险企业的风险问题,谨慎性原则得到了较多的运用。但是,新制度只就保险公司财务会计事项做了原则性规定,财会制度相关内容不全并过于宽泛,而且,新制度集银行、证券、保险等会计制度于一体,没有体现保险行业的特色。此外,2002年,为了履行我国入市承诺,加强保险监管,新《保险法》又重新颁布,保险公司业务范围、保险资金运用形式、保险公司组织形式、保险条款费率监管等方面又发生新的变化,比如,在财寿险分业经营上新《保险法》规定,财产保险公司和人寿保险公司可以同时经营意外伤害保险和短期健康保险,因而保险会计制度又面临新的调整。笔者认为,保险公司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需要单独有一个统一的、科学合理的会计准则,制定保险会计准则是符合保险会计规范的发展趋势,它不是保险企业会计制度细枝末节的修改,而是在系统地把握保险会计个性、保险会计规范发展与变革趋势以及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因此,当务之急,财政部应在现有的新制度基础上尽快出台保险行业会计准则。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保险企业会计制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3.
[2]财政部。保险公司会计制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篇8
【关键词】财务舞弊;概念;主要原因;防范措施
在我国的审计准则中,将财务舞弊定义为:使用欺骗手段获取不正当或非法利益的故意行为。一般来说,企业财务舞弊主要存在方式是侵占资产与对财务信息的虚假报告。这种经济行为是受现代社会所谴责的,由于给利益关联人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因此不仅影响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利益相关方的合法保障,给投资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动摇投资者的信心,而且还会影响到会计行业的规范健康发展。
一、关于财务舞弊概念的论述
1997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对财务报告舞弊逇概念进行总结,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解释。财务报告舞弊主要指的是企业或者是公司故意做出的遗漏或者是错误的重大财务问题。通常财务报告舞弊涉及到以下几种行为:首先,篡改财务报表,人为制造虚假财务编制报表及其他财务依据性文件。其次,故意不向相关部门上报公司产生的交易或者是重要相关信息。最后,故意对交易相关的金额数量以及金额的分类使用错误的财务会计原则。我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借鉴了国际财务报告舞弊概念及国外企业和学者对财务报告舞弊定义的基础上将其定义为“财务报告舞弊是企业或公司在财务报表上所做出的虚假反应故意行为。”
总的来说,财务报告舞弊核心的概念就是财务报告者故意采用一些手段对财务报告进行一定程度的歪曲、捏造或者是修改,以误导、蒙蔽财务报告使用者,并企图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错误的行为,从而对财务报告者产生有利的决策或者是判断。而我国也将企业财务舞弊行为具体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企业财务舞弊行为主要表现为:1.故意伪造或提供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2.变造粉饰相关财务会计报告的依据文件;3.利用关联方交易虚增、交易事项和利润;4.隐瞒应该被披露的重大事项;5.恶意使用不当的会计政策以及会计估计。这些方式都会导致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失真,使社会信用根基遭到损害,从而导致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优化配置作用难以得到充分发挥,扰乱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阻碍市场经济健康发展,进而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大的障碍。
二、企业财务舞弊行为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最大利益化的驱使
企业的经营目标就是要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因此,企业财务舞弊的主要原因在于其背后的巨大利益的驱使。部分企业给债权人、政府等利益相关方提供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就是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有的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银行贷款,向银行提交假账以及篡改后的财务会计报告。表现最明显的是股票市场,部分企业随意改动财务会计信息,营造一些诱使股票价格上涨的信息氛围,以此来获取股票价格上涨带来的巨大的经济利益。
(二)企业实施财务舞弊的收益远远高于舞弊成本
对于我国的上市公司来说,它们主要的财务舞弊行为是虚拟增加企业的利润,其根本性的目的在于通过将虚拟利润公诸于资本市场,来提高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股票价值,从而达到吸引更多投资的目标。虽然说,企业实施财务舞弊,可能给企业带来很大的风险以及费用的支出,但是这与企业从资本市场上得到的巨大收益相比,仍然是值得铤而走险的,这也是众多企业顶风作案的又一重大原因。
(三)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执行的伸缩性为财务舞弊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通常来说,企业在具体财务事项处理中往往会选择使用对自己更为有利的会计准则,以此提高自己的绩效或者是其它更为有利的方面。同时,企业的会计工作人员具体会计事项处理中往往也会根据自身的工作情况选择更为适合自己的会执行标准,而会计准则的实施往往又为致使会计信息发生失真的现象,这就为会计工作人员提供了很大的操作空间,从而也使得的财务舞弊的范围被进一步扩大。此外,会计制度以及会计准则更新发展的速度相对于财务舞弊技能的速度来说是非常缓慢的,这也在客观上为企业财务舞弊行为的实施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四)企业内部控制体制的缺乏与不健
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企业的管理效能和诚信。企业缺乏全面、透明的内部控制,企业管理人员,营私舞弊,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不带头执行,破坏原有的内部控制程序,导致企业内部控制形同虚设。监事会是企业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机构,监事会的职能主要是合理安排和监督权的有效实施,防止董事会专断独行,保护投资者的利益。监事会主体由少数股东或者处于被领导地位的职工代表组成,那就没法对董事会和经理层进行监督,内部监督职能的弱化,在一定程度上反而纵容了企业财务舞弊。部分企业在内部设立的审计机构名义上有相应的职权,但是聘用非专业人员或者内部专业内审人员无所事事,那么这个机构就没有其存在的意义,因此,内审职能的弱化也会导致财务舞弊行为的发生。
(五)外部的监督、监管力度不够
缺乏相关的外部监督法规,我国目前推行的《公司法》、《审计法》等法律对完善企业治理和规范公司行为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就目前实施情况来看还有很多不足之处,相关模糊的条款可能会使企业在营运过程中钻法律的空子。加上外部监督主体执法不严,在一定程度上也纵容了企业财务舞弊行为的发生。
三、企业财务舞弊的防范策略
(一)建立健全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以及会计制度的相关标准体系,这是压缩会计财务核算弹性空间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因此,企业应当结合自身的状况和财务管理需求,在企业会计法、公司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建立健全自身的财政制度。对于企业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和合法性,企业经营管理者应当站在客观的角度上,不能认为完全性的真实、可靠、有效;要抱着严谨、从事实出发的态度去监督、管理财务工作人员和处理各会计事项;争取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理念引申到企业财务管理中来。
(二)完善企业内部治理机制
首先,避免治理层和管理层人员的身份重叠,如果董事会和经理人员身份重叠,就会出现自己监督自己的现象,这就弱化了内部监督的职能。其次,约束大股东权益的行使。我国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股权高度集中的现象,这种“一股独大”的现象不仅损害了其他股东的权益,而且也不利于公司做出正确的决策。因此,必须限制股东滥用权力,保护其他股东的合法权益。再次,完善监事会制定。建立健全监事人员选任制度,防止董事会等高层直接任命的行为。同时,进一步强化监事会的职权,使其充分发挥监督的作用。最后,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公司内部的审计部门应该隶属于董事会之下,具有独立性,同时还应该具有充分的监督权。聘用专业的审计人员,做好审计工作,对公司各部门进行审计监督,从而能够有效防范财务舞弊行为的发生。
(三)完善外部管理机制
首先,完善国内注册会计师审计机制,改变企业雇用主管会计工作人员的模式,可以采用由注册会计师来审计公司的会计事务,以此来强化会计师的监督管理职责。其次,强化证券监督委员会的监督职能。证券监督委员会是市场的监督管理者,也是投资者利益的保护者,保护市场的公平性和真实性。因此,必须强化证监会的职能,严格执行上市公司的准入资格,发现有严重舞弊的公司,必须按要求将其踢出。最后,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会计法规建设,完善证券法。公司法等相关法律,加强执法人员的执法力度。
(四)企业应组建高水平的财务工作团队
财务工作人员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以及财务舞弊防范中起着主导性的作用,而决定财务工作人员工作效率和效益的则是它们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所以说,组建高水平的财务工作团队也是企业有效防范财务舞弊的又一重要举措,具体的方法有以下几点:首先,严格实施财会工作人员的招聘与任用,注重其专业能力的同时,要更加注重财会工作人员的品德修养,坚决杜绝思想道德低下的人员加入到财会工作队伍中来。其次,建立起财会工作人员的教育与培训机制,定期对财会人员的专业能力和工作绩效进行考评与培训,确保财会工作团队始终保持较高的业务水平。
四、结语
企业财务舞弊现象一直是当前经济管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此必须采取措施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完善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加强会计的基础工作,强化审计部门的管理,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监督控制体制,共同构建社会信用的根基。但是,企业财务舞弊的防范是一项系统性、复杂化、长久性的管理工程,它需要我们国家相关工作人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企业员工以及社会大众的共同努力才能更好的完成。在此,也希望更多人士参与到这项课题的探讨中来,以便于为我国经济的规范、有序发展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郝爱文.企业财务舞弊识别及有效治理[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12(02)
[2]刘立燕,熊胜绪.上市公司关联交易规制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6)
[3]赵威.浅谈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J].职业技术,2012(06)
篇9
关键词:会计体制;上市公司;新会计准则;会计信息
1 我国会计体制变革背景
我国资本市场上。会计制度变革也一直是学术界和实务界所共同关注的话题。1997年,我国第一部企业会计准则,一直到2000年底,共了10项企业会计准则,这些准则逐步趋同于国际准则。2001年,又出台了基本会计准则、16项具体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等一系列法规和制度,中国会计改革走上了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双重规范的道路。这些会计规范,对上市公司的会计行为起到了较好的约束作用。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我国目前对上市公司的会计规范总体来说还明显落后于证券市场迅速发展的现实需要。实际情况表明,会计制度不仅与上市公司现金流量状况、盈利水平等财务特征有明显的相关效应,而且还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和壮大,会计信息变得越来越重要,会计信息的披露已经成为外界了解上市公司的重要途径之一。
2 新会计准则的颁布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正式了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规定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顺应中国经济快速市场化和国际化的需要,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核心,强化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有用会计信息的理念,首次构建了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国际准则趋同、涵盖企业各项经济业务、可独立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并为改进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提供了有益借鉴,实现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
3 新会计准则与原会计准则的区别
(1)会计目标的修正。会计目标的作用不仅在于它是指导准则制定的基础,更是评价会计准则制定和执行情况的衡量标准。但是在1992年的基本会计准则中,由于当时的各种原因,基本会计准则只是粗略的强调了我国的会计目标在于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而新基本会计准则的会计目标是,企业会计应当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方面的有用信息,以满足有关各方面的信息需要,有助于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并反映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新的基本会计准则把决策有用观与受托责任观同时纳入会计目标体系。
(2)会计原则的变化。原来基本准则的“一般原则”规定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及时、有用而应采用的12项原则,在新基本会计准则中改为了“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在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中,继续保留了重要性原则、谨慎性原则,也强调了可比性、一致性、明晰性等原则,但权责发生制和历史成本不再作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权责发生制并入会计分期基本假设,历史成本体现在会计要素的计量中。除此之外新的基本会计准则还增补了“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原则。
(3)会计要素的重新定义。由于2000年制定的《企业财务报告条例》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会计要素进行了重新定义,因此新的基本会计准则对会计要素的定义也作了重大调整,内容完全是按照《企业财务报告条例》的规定进行的。除修改了会计要素的定义外,还在“利润”要素中引人国际会计准则中的“利得”和“损失”概念。由于《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作为更高权威的文件,规定了会计要素只有6项,但这两个概念又非常重要,所以就将其在“利润”要素中加以体现。
(4)财务报告的变动。原来基本准则规定财务报告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构成。新的基本会计准则删除了财务情况说明书,同时将“财务报告”改为“财务报表”。
(5)内容结构的调整。为了保证计量标准的准确,新会计准则特别增加“会计计量”这一章节。要求企业在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会计报表及其附注时,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确定其金额。并对会计计量属性中包括的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等作了明确定义。
4 具体准则的变动及其影响
(1)增加新的会计计量属性——公允价值。
在基本准则第九章对会计计量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规定,除了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和现值等已有计量属性外,特别增加并强调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并明确规定“在公允价值的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交易公平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2)变更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
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第14条明确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取消了现行准则中所允许的发出存货计价采用“后进先出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的规定”所谓“后进先出法”,即企业在核算成本时,参考的是最近购入的原材料存货价格,而“先进先出法”,则是参考最早购入的原材料存货价格。在原材料价格一路下跌时,采用“后进先出法”,显然扩大了公司的利润率,而用“先进先出法”,则缩小了公司的利润率,原材料价格上升则反之。
(3)取消资产减值损失转回。
我国现行制度和《国际会计准则第36号》都允许对已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予以转回(国际会计准则对于商誉减值损失不允许转回),但是从我国实际运行情况看,该规定已经成为一些企业操纵损益的主要手段,不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此,针对我国目前所处的特殊经济环境,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第17条明确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这是新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性差异之一,资产减值计提是此次修订的重点。这条新规定截断了上市公司调增利润的一大途径。
(4)将债务重组收益计入营业外收入。
新债务重组准则改变了“一刀切”的规定,将原先因债权人让步而导致债务人豁免或者减少偿还的负债计入资本公积的做法,改为将债务重组收益计人营业外收入,对于实物抵债业务,引进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按新规定,一些无力清偿债务的公司,一旦获得债务全部或者部分豁免,其收益将直接反映在当期利润表中,可极大地提升其每股收益水平。债务重组收益不能作为利润、只能计人资本公积,
是数年前财政部根据郑百文的个案而制定的。
篇10
一、我国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
在我国计划经济时期,政府集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于一身,财务会计服务的三类对象高度统一,因而,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高度重合,即以会计制度核算的利润为依据计算应向国家缴纳的税金。但是,改革开放、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后,财务会计服务的对象发生了分化,三类对象对财务会计信息的要求出现了变化。虽然,所有对象都要求企业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要真实,但各个对象对真实的理解却有所不同。企业的投资者和债权人为了维系企业的长远发展和债权的安全,需要较多地考虑企业风险,他们倾向于提早确认费用损失和推迟确认收入,强调稳健原则。而政府因承担着公共财政经营的压力,为保证实现财政收支的平衡或称公共财政投资收益的平衡,为保证实现其“股东”利益,倾向于提早确认收入和推迟确认费用损失。这样一来,就意味着三类对象对财务会计的信息会有不同的需求。
从成本效益角度分析我国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关系。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成本效益可分为两类,即提供信息的成本效益和利用信息的成本效益。分离前后提供信息的成本分析。在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合一的模式下,企业提供税务会计信息的成本较高。一方面,由于我国的所得税会计偏于理论化,其他税种会计则简单地散见于“流动负债”之中,而现行会计制度一般又不对涉及的纳税问题做专门解释,常常以“税费忽略不计”一笔带过,这使得企业在进行涉税会计核算时缺乏明确的标准,导致成本的增加。另一方面,不少新出的税收法规或政策往往缺乏明确的会计处理办法与之相匹配,造成不少政策仅在税收层面可行,企业实际操作时却无从下手,造成企业要想取得与税务会计全面相关的信息难度较大。在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分离的模式下,税务会计有自己独立完整的涉税会计核算体系,能明确地对税法与会计的差异进行界定、协调与处理,这样会使税务会计信息生成时因税法和会计不协调所产生的成本大为减少。
二、我国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的必要性
(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
党的十四大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明确市场和计划均是资源配置的手段。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会计核算手段已不能适应市场变化的要求。新的的会计核算手段应该更加科学、更加精确、更加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而传统的会计制度为符合税法要求而对核算手段规定过死,容易使会计信息失真,致使财务报告无法为决策者提供高质量的财务信息,最终使决策失败,这一方面不利于企业自身评价,另一方面更不利于企业进行市场竞争。
(二)适应对外开放、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需要
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采用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的发展模式,税务会计开始相对独立、自成体系。在国际范围内,税务会计受到普遍重视,已经发展成为一门重要的专业会计分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商投资额急剧增加,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越来越多,我国企业也开始走出国门,境外投资业务也逐年增多。
(三)保证国家税收稳定的内在要求
从国家财政收支的角度来看,税务会计的独立有利于达到政府稳定税收的目的。因为在税务、税务合一型会计制度下,企业净利润与应税所得的计税基础界限不明确,容易导致企业出于自身利益的逃税、避税行为,税收的强制性就得不到体现。在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合一的体制下,稳定税基、规范缴纳行为、优化税收收入水平的要求和各项复杂的计税工作,不可能在企业会计准则和制度中一一体现。因而,作为纳税义务人,不论其经济性质、组织形式和经济范围,都需要建立统一的税收会计,以适应依法、合理、准确纳税的需要。
(四)企业追求自身利益和加强管理的要求
只有将税务会计从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企业才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在可供选择的范围选择适合于企业实际情况的会计处理程序、方法,从经济的角度出发,反映企业真实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而不必完全遵循税法规定的方法来进行会计业务的处理。财务会计人员才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加强管理上,减少不必要的烦琐的核算工作,并适时做出符合企业利益的、明智的财务决策。
(五)其他原因
税法与会计准则的渐行渐远也决定应该实行财税分离。目前我国会计制度与税法之间的差异,不仅在所得税方面,而且在增值税和营业税方面也存在差异,由此而对会计诸多要素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都产生影响,单纯地靠会计准则已难以消化和吸收税法规定,税法与会计准则的调整越来越复杂,这不仅给会计理论与实务带来不便,而且增加了企业财务核算成本和税收遵从成本,也不利于税法与会计准则的自我完善。税法与会计制度渐行渐远推动了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
三、我国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不能过度分离
(一)我国企业目前会计核算水平低
我国目前的企业会计核算水平普遍不高,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尚未形成完整和系统的税收体系,税务部门税源监控和税收管理手段有限,在这样的情况下,税法与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过度分离”,给所得税的征管带来很大的困难,纳税人也很难准确把握。
(二)我国处于市场经济初级阶段
我国目前还处于市场经济初级阶段,市场要素尚未完全建立,主要表现在: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上存在较大的困难,医疗、保险、住房等社会保障也还有困难;生产资料市场仍存在一定的国家政策保护,限制了社会资本的自由流动;市场价格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证券市场不发达,企业的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借贷。基于此现实,会计制度建设中不仅要强调为投资者、债权人提供信息,也应强调为政府宏观经济管理提供信息支持。
(三)我国经济法律体系尚不完善
- 上一篇: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办法
- 下一篇:班主任工作总结得与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