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标志保护条例范文
时间:2024-02-28 17:38: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地理标志保护条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湖南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产业;产权保护
基金项目:湖南省民委课题(编号:HNMY2014-021)、吉首大学社科处2014年度本科生科研课题“湖南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产业产权保护机制研究”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F590.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9月15日
武陵山片区是我国14个连片特困地区中率先启动的实验区,是中央推进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目标重大战略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湖南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产业仍发展缓慢,但区域内并不缺乏主动发展的愿望、资源与积极性,之所以现实矛盾和问题重重,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产权保护机制始终未能得到很好的建立,多产权主体间的产权纠纷和利益冲突始终未能得到有效解决,产权矛盾冲突频繁:或因公共文化资源的滥用出现“公地悲剧”;或因产权保护不力造成“多产权主体间合作不畅”;或因不正当竞争导致产业整体陷入“囚徒困境”等,这也成为阻碍其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性制约因素。本文以《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中明确提出的民族文化产业的“文化旅游业(民族村寨游)、旅游演艺业、民族会展业、民族工艺品业”四类业态作为考察对象,从2014年6月至2014年9月期间进行了深入的实地调研和相关人员访谈,研究了湖南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产业的产权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机理,最终提出一系列湖南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产业的产权保护措施和建议。
一、湖南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产业产权保护现状
(一)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正在逐步完善。在国家层面,一是关于民族文化保护的现有法律有两部:一部是保护有形文化的《文物法》,另一部是保护无形文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二是关于旅游业的法律法规有《风景名胜区条例》、《历史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旅游法》等;三是关于产权保护的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地理标志保护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等。在省内的法规文件方面,湖南省先后出台7个规范性文件,加强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产权保护管理,此外,省委省政府还指导湘西自治州制定了《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凤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等条例。
(二)产权保护的工作目标、保护范围、部门责任、具体措施有了进一步细化。以湘西州为例,早在2009年,州委、州政府就成立了“百千万”特色民居保护工程领导小组,出台《湘西自治州特色民居保护管理办法》,制定《湘西自治州“百千万”特色民居保护工作考核奖励实施细则》。2010年,州委、州政府正式启动了“百个特色村庄、千栋百年老寨、万户民族民居”的“百千万”特色民居保护工程建设,出台了《湘西自治州“百千万”特色民居保护工程实施方案》,确定了老家寨村、老司城村等84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名单,对保护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三)专项保护的资金投入得到不断增加。以湘西州为例,2009年至2011年,湘西州在9个“湖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共投入资金约4,500多万元。例如,永顺在特色村寨保护工作中投入近800万元对近20栋民居进行了整体搬迁,搬迁后的民居仍然保持原有特色;为了增强芙蓉镇特色民居的视觉冲击力,县委县政府在精心打造芙蓉镇特色民居工程中投入了近500万元,基本实现了民居土家特色化;在“土家第一村”双凤村投入近100万元进行整体保护,重修了山寨门、摆手堂等,做到了修旧如旧;在张罗公路沿线的“山水牛郎寨”、洞坎河、青坪镇等投入近500万元进行了特色村寨保护,为土家特色村寨旅游、购物增添了新的活力等。
(四)采用申遗手段对大量文化遗产等特色文化资源进行保护。在2006年,《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正式颁布实施,《条例》对湘西州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认定与传承、管理与利用、奖励与处罚作了明确规定;2007年3月13日,湘西州政府又公布了《湘西自治州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管理暂行办法》。《土家医药、苗医药保护条例》自2009年7月1日起施行,该保护条例将土家医药、苗医药列入知识产权保护。截至2013年6月,8项民族民间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湘西的名片,以“国宝”叶水云等人为代表的民间工艺艺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二、湖南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产业产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市场不规范,作为产权保护者的政府却常常正是侵权者。以文化旅游业为例,目前湖南武陵山片区内普遍存在的情况包括:政府设卡收取门票,市民、村民或商户对此几乎没有发言权(如2013年凤凰县政府突然对古城征收门票,引起大规模商家罢工等);投资主体对资源主体权益的侵犯,引发出各种矛盾和冲突(泛见于各个旅游区政府联合开发商在征地拆迁及相关补偿中,与屋主或农户产生的各种矛盾等);政府作为强势利益集团,对权力的占有使其能轻而易举从市场中获取利益,而原资源所有人的相关权益被完全剥离等。如凤凰古城文化旅游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叶文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透露,古城收取的148元门票钱中,当地政府要抽取超过40%的税。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部分政府部门为了尽可能多的增加收入却常常变成侵权者。
(二)品牌缺乏监管和认证,质量无法保障。以民族会展业为例,目前的品牌认证和监管工作不到位,导致企业及其产品的诚信度不高,难以最大限度地打开消费市场。以农博会为例,因某市政府对参会的企业及品牌缺乏监管和认证,导致顾客对参会产品严重缺乏信任,巨大的市场购买潜力远未释放。由于缺乏监管和认证,展品的质量却始终得不到保障,部分企业在展览会上,为了招揽客户,对产品的功能、用途等进行宣传时会过分夸大,存在虚假宣传、欺骗性销售等问题,欺骗消费者且造成不正当竞争。如本课题组深入某市进行调研时得知,在该市举办的农博会上,存在消费者在购买了假药材后却不能追回损失的现象。
(三)职能部门责任不明确,遏制了民族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以民族会展业为例,在本课题组走访调研中,某市几家民营企业均反映,由于举办会展的利润空间不错,而且长期而言有助于提升本企业在整个行业的影响力(如举办车展、房展,有助于举办方获得更多的控制和影响整个行业的特殊权利)。但是,因市政府缺乏明确的管理办法,职能部门责任不明确,导致举办难度太大而不得不放弃。如在举办会展前,组织主办的企业或行业协会在申请办理相关手续和提出使用城市广场时,各个职能部门都推脱“不归其管”而不予受理,但在举办过程中,各个职能部门又都迅速及时地赶来执法甚至罚款。
(四)产权保护的执法效率低,相关执法部门联动性不高。从目前行政执法的实践来看,行政机关主动介入案件的并不多,更多的时候行政机关是在接到当事人的申请或投诉之后才开展调查。此外,行政机关在处理案件的过程中一般是针对个案,对同类案件也不给予集中处理,大多数当事人常常采取具有“湘西古风”的私了方式,或势弱者只能听凭势强者欺凌,正义无法得到伸张。
三、湖南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产业产权保护对策建议
(一)构建合理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产权结构。民族文化旅游发展可以通过政府指导与监督管理,授权于旅游企业行使,少数民众通过参与方式一起推动民族文化传播,依据民族文化特色进行定位,打造发展的亮点,从而能够带动民族地区经济与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体而言,政府应该首先通过研究合理方案并公布于利益相关者,同时尽量平衡各方利益,形成合理的利益格局。同时,地方政府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重在向市场、社会放权,减少对微观事务的干预;其次,不断完善政府与当地居民、游客之间的沟通机制,加强沟通,消除冲突。
(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产权保护,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结构升级。旅游企业需要利用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促进文化创意,增加游客体验性商品的供给,推进民族文化旅游商品创新,促进旅游升级。在旅游创意中,政府要保护旅游文化资源产权,积极为创意产品申请知识产权保护,积极推动文化旅游信息化建设,做好信息产品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建立文化旅游商品、旅游服务产权信息数据库,将与文化旅游产权相关的信息公开,以减少因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欺骗及其他侵权行为的出现,促进武陵山片区文化旅游业发展。
(三)做好知识产权核实和登记工作,制定知识产权保护法规。目前,湖南省还未出台关于会展业产权保护问题的专门规划,但中央及各省市却早已出台相关政策,2006年国家出台《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办法》,此后,广东、上海、江苏、四川等省市也相继出台会展业知识产权管理意见或规划,湖南省应认真研读和学习国家及各地区的政策,结合湖南省武陵山片区的特殊性,为该区制定专门的规划和办法,为这一区域会展业的产权保护提供法律依据,减少行业内部因产权问题带来的纠纷。对于知名度较高的特色文化商品则要进行重点的保护和推广,对于具有独创性或显著性的特色文化商品品牌名称予以知识产权保护。通过特色文化商品的明确,进一步宣传湖南武陵山片区特色产品,有效带动相关产业的联动发展。
(四)利用地理标识保护形成品牌优势,努力化解区域品牌“公地悲剧”。以地理标志品牌为中心,充分利用地理标志整合同类特色文化资源,树立文化商品品牌,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湖南武陵山片区特色文化商品资源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可以以申报国家质检总局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模式为主,同时申报注册国家地理标志商标、登记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等。从解决产权问题入手,视情况确定产权:对于区域内有龙头企业或核心企业的,可以由他们对区域品牌进行合理的注册管理。如果区域内没有标杆性企业,可由政府或行业协会作为区域品牌的注册人,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申请注册商标,以明晰区域品牌产权的归属,解决品牌所有者缺位问题,有效规避“公地悲剧”的风险。
(五)明确产权界限,构建行之有效的部门协调机制,加强行政管理。针对产权界限不明晰的问题,一方面相关部门应做好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各产品间产权界限,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文化资源的浪费,加强对地区不可再生性文化、文物资源产权的保护;另一方面做好整治文化产业产权保护经营环境的工作,协调好旅游、文化、工商等各部门的利益关系,切实落实财政税收、工商管理、土地等相关支持政策,构建行之有效的部门协调机制,加强对文化产业产权保护工作的支持力度。在完备产权法律体系的基础上,采取多种形式的协调手段,建立健全部门协调管理体系,争取尽快解决文化产业产权管理力度不够的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1]杨永忠.民族文化创意的经济分析[J].青海社会科学,2013.1.
[2]袁泽清.论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集体产权的法律保护[J].贵州民族研究,2014.1.
篇2
今年1月1日,《清远市饮用水源水质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作为清远首部地方性实体法规,《清远市饮用水源水质保护条例》亮点纷呈,体现出清远保护一方水土的坚定决心。
令行禁止,分散式水源纳入管理
清远,是广东重要的水源保护区之一,承担着珠三角不少地区人们赖以生存的饮用水供应。有鉴于此,《条例》从法律层面重新规划,开展11个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工作,明确列出在当地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禁止行为。
“在饮用水源水质保护方面,《条例》首次把分散式饮用水源划归为保护对象,这一点在全国范围来说都是十分超前的设计。”清远市环境保护局法规科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作为全省地域面积最大的地级市,清远市城镇化率不足50%,约有近200万人口散居于农村。为了进一步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除了现今划定的88处集中式水源保护区外,《条例》还为现存的4700多个分散式饮用水源制定了健全的水质保护制度。
据介绍,在分散式饮用水源地范围内,《条例》明令禁止包括设置饲料场、肥料堆积场、屠宰场、有毒有害化学物品仓库;建设禽畜养殖场、养殖小区或者放养禽畜;设置排污口或者向水域直接排放污水;非法采矿、非法采砂;堆积垃圾、工业废渣和其他废弃物;使用含磷洗涤剂、化肥、剧毒或者高残留农药;滥用抗生素、激素类化学药品或者使用冰鲜杂鱼虾饲料进行水产养殖;采用炼山、全垦等方式更新造林;破坏生态公益林或者与水源保护相关的植被等对水源造成污染的行为。
同时,对于饮用水地下水源保护,《条例》也明确了具体的禁止事项,包括禁止利用渗坑、渗井、裂隙、溶洞以及其他不正当的方式排放污水和其它有害废弃物;禁止利用透水层孔隙、裂隙、溶洞以及废弃矿坑储存放射性物品、有毒化学品、农药等。
“过去,市级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范围内的3个取水口均存在违章活动,但由于缺乏相关的法律支持,使环保部门在执法时步履维艰。”清远市环境保护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条例》出台之后,对于相关违法行为的处罚作出了界定,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停业、关闭或者限期拆除、恢复原状,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对单位处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条例》还明确:“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有权定期对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可能出现的危害饮用水源水质的行为、项目的情况和各项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执行情况等进行现场检查,发现有危害饮用水源水质行为的,可及时依法查处。被检查单位应当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料,不得拒绝、阻挠和拖延检查。”为环保部门的监察执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如今迫在眉睫的是尽快依法清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违法建筑和排污口,在人类活动频繁影响较大的一级水源保护区设置隔离防护设施。”清远市环境保护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说:“此外,清远市接下来将依据新法的要求,制作饮用水源地保护范围的地理界标、警示标志,根据实际需要设置隔离防护设施,对取水口实施封闭式管理。”
明确责任,打造全民护水格局
“《条例》的亮点之一,是把能动用的所有力量都运用起来,最大限度地发动社会各部门加入到饮用水源保护工作中来。”清远市环境保护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道:《条例》明确了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明确了饮用水源水质保护的监督、监测、巡查、水质信息等管理职责所在,市、县政府以及村委会各司其责,全体动员。
《条例》指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饮用水源水质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安排本行政区域内的供水布局;将饮用水源水质保护设施的建设与维护、水质监测、污染源治理、生态补偿、奖励等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保障饮用水安全,保护和改善饮用水源保护范围的生态环境。
而村(居)民委员会在政府及有关主管部门指导下做好本地饮用水源水质保护工作,组织村(居)民制定保护饮用水源水质的村规民约或者居民公约,动员村(居)民积极参与饮用水源水质保护工作。
市人民政府则负责建立饮用水源水质保护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将饮用水源水质监测数据和分析结果通过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实时共享,并将监测情况、评价标准与方法、评价结果等信息向社会公布。
与此同时,在各职能部门分工以及企业的责任上,《条例》也作出了详细规定。例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日常巡查制度,指导乡镇人民政府和供水企业做好日常巡查工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分散式饮用水源地保护范围的日常巡查制度,指导村(居)民委员会、村民小组做好日常巡查工作;供水企业应当做好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日常巡查,发现饮用水源水质受污染的情况应当及时向环境保o主管部门报告等。
篇3
2013年6月,欧洲议会和欧洲理事会通过了欧盟608/2013号条例(REGULATION[EU]No 608/2013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规定了知识产权海关执法的新规则,并废除了2003年7月22日颁布的欧盟理事会(EC)1383/2003号条例(CONCERNINGCUSTOMS ENFORCEMEN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REPEALING COUNCIL REGULATION[EU]No 1383/2003)。该条例于7月19日生效,其中关于申请表格、制定实施办法和建设数据库等条款于2013年7月19日开始适用,其他条款于2014年1月1日正式实施,同时原条例失效。
引入哪些新规定
扩大海关执法的知识产权范围
新条例除了原条例包括的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及相关权利、工业品外观设计权、植物新品种权、原产地名称以及地理标志以外,新包括了在各个成员国法律的保护下成为独有财产权的厂商名称、半导体产品的布图设计、实用新型。除了涉嫌侵犯上述知识产权的货物以外,与货物分开进出境的包装、标签、贴签、宣传册、操作说明书、保修文件或其他类似的项目若含有侵权商标或地理标志,也作为侵权嫌疑货物;以规避技术保护措施为目的而设计、生产或改造的装置、产品或部件也作为侵权嫌疑货物,纳入知识产权海关执法范围。
列明海关执法行动申请人的范围
新条例明确规定任何有立场以自己的名义提起关于涉嫌侵犯知识产权诉讼的知识产权权利人、独占许可证被许可人或授权使用者、知识产权集体管理机构或专业防御机构、有权使用地理标志的生产者团体,应当有权提出海关执法行动申请。
新条例允许寻求在欧盟范围内有效的权利(例如欧共体商标、欧共体工业品设计、欧共体植物新品种、受欧盟保护的原产地名称和地理标志、欧洲专利)给予保护的个人向任意成员方海关提出申请(这些申请被称为“欧盟申请”,Union application,与之对应的是针对只在某个成员国有效的知识产权提交“成员国申请”,national application),这些申请人有权要求海关不仅在提交申请的本国范围内,而且在整个欧盟范围内采取措施进行知识产权保护。
强化海关依职权的执法行动
新条例规定,当海关在有合理迹象的基础上怀疑其监管下的货物侵犯知识产权后,他们可以主动暂停放行或者扣留货物(除了易腐货物),并通知申报人或货物所有人,以及在同时或其后通知有权提交关于涉嫌侵犯知识产权的海关执法行动申请的个人或者团体有关暂停放行或扣留货物的情况。
扩大销毁货物程序的适用范围
新条例规定,海关收到申请获批者关于断定某批货物侵犯知识产权的确认文件和其销毁货物决定的文件后,在申报人或货物所有人同意销毁的情况下,销毁货物程序强制适用于所有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此外,若申报人或者货物所有人在货物暂停放行或扣留通知下达的10个工作日内(易腐货物应在3个工作日内),没有书面向海关确认其同意销毁货物或者反对该决定,海关可以视为申报人或者货物所有人已经确认同意货物的销毁。
引入“小规模托运”货物的定义
新条例规定对于涉嫌侵犯商标权或地理标志权的假冒货物以及涉嫌侵犯著作权及相关权利或工业品外观设计权的盗版货物,若其包含三件或以下的货物或者总重小于2千克(“小规模托运”,不包括易腐货物),且申请获批者在申请书中声明适用“小规模托运”的货物销毁程序,则海关暂停放行或扣留货物后向申报人或货物所有人发出通知,其中包括海关打算销毁这些货物的决定。当申报人或者货物所有人在收到货物被暂停放行或者扣押的通知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既没有表示同意销毁货物又没有向海关当局提出异议时,海关当局可以视为申报人或者货物所有人已确认同意销毁货物。
明确和修订海关执法行动的期限
具体化了海关采取执法行动的期限及期限的延长。新条例规定在批准申请时,主管海关部门应限定海关采取执法行动的期限,该期限自批准申请的决定生效之日起,不应超过自采纳决定次日起一年。该期限需要延长的,申请获批者应在原期限到期的30个工作日之前提出延期申请,主管海关部门应在收到延期请求的30个工作日内,向申请获批者通知延期决定。海关采取行动的延长期间应自上期届满次日算起,且不得超过1年。
明确了海关通知有关暂停放行或者扣留货物的时间。由于销毁物品的过程意味着货物的所有人(或申报人)以及申请获批者具有同样权利来表达他们对于货物销毁的反对,申请获批者应当有权对货物所有人或是申报人对于货物销毁的反对做出回应。也正因如此,对于货物的扣留,货物所有人或申报人应当比申请获批者提前一天或是在同一天得到通知。新条例规定海关应当在货物暂停放行或者扣留后的1个工作日内通知申报人或者货物所有人;海关应当在通知申报人或者货物所有人关于暂停放行或者扣留货物的当天或者之后,及时通知申请获批者。
依职权暂停放行或者扣留货物的期限从3个工作日变为4个工作日。新条例规定,当海关认为某批货物(易腐货物除外)涉嫌侵犯未涵盖在任一海关执法申请书中的知识产权,海关可以对货物采取暂停放行或者扣留的措施,并在1个工作日内通知潜在的申请人。潜在申请人必须在收到海关作出暂缓放行或扣留决定的通知后4个工作日内提交海关执法申请书,否则海关将放行货物或解除扣留。
厘清费用负担和赔偿问题
海关的职责应当服从成员国的立法规定并受其监督,但是批准申请的决定不应授权申请获批者对海关未能侦查到侵权嫌疑货物并放行了该货物或未能采取扣留措施要求赔偿。
假如海关依申请采取行动,申请获批者应该对海关为保护其知识产权实施的行动引起的所有费用给予补偿。然而,这并不妨碍申请获批者向侵权人或货物被发现时所在成员国的法律规定下应当承担责任的其他人求偿的权力。
细化与第三国海关的信息共享问题
新条例规定,在不损害欧盟数据保护规定的前提下,以有助于消除国际贸易中的货物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为目的,欧盟委员会和成员国的海关可以与第三国有关部门共享数据和信息,如货物的性质和数量;涉嫌侵犯的知识产权;货物的原产地、起运地与目的地;有关运输工具活动的信息等。
中国企业应注意的问题
中国企业应充分了解欧盟知识产权海关执法新条例的内容,及时跟踪欧盟委员会对知识产权海关执法申请表格的内容和格式、小规模托运货物的数量标准等方面相关立法的更新和解释,熟悉海关执法流程,并注意以下问题:
欧盟知识产权海关执法条例是程序法,进出口货物是否侵犯欧盟及其成员国所保护的知识产权是基于欧盟和各成员国的实体法规定,中国企业要注意欧盟及其成员国的知识产权实体法律制度,以避免侵权行为的发生。
新条例扩大了知识产权海关执法的范围,已经超出了世贸组织《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TRIPS)保护的范围,也大大超过了中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涵盖的范围。一方面,中国的知识产权权利人应尽快在欧盟进行注册或获得授权,以使自己的知识产权能够在欧盟市场获得保护,并有利于启动欧盟海关的知识产权执法程序;另一方面,中国的出口商应避免进入欧盟市场的货物因涉嫌侵犯相关的知识产权而遭到海关扣留,甚至被销毁。
篇4
一、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的《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和国家工商总局制定的《保护奥林匹克标志专有权行动方案》,突出重点环节、重点地区、重点商品和重点阶段,做好保护工作,为今年奥运会成功举办创造一个良好的知识产权外部环境;认真组织开展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行动,打击假冒侵权商标行为;加强对涉外商标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对发现的涉外商标大案要案要及时上报信息。
二、按照区局下达的“一所一标”工作方案,各单位要迅速行动起来开展工作,深入调研,摸底排查,重点跟踪成效明显的典型地区,及时总结推广良好的经验做法。支持涉农龙头企业的发展,加快培育我区的农产品商标,为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作贡献,以实际行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快速发展。
三、重点培育我区的强势企业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在白酒领域、药业领域、工业领域继续加大培育面,各单位要主动帮扶到位,指导企业利用商标战略做大做强,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要完善培育措施。为企业积极出谋划策,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及时与市、区局沟通,争取争创驰名、著名商标。
四、开展2012年度省著名商标认定工作,各辖区在培育优良企业,摸底排查的基础上,重点推荐农产品商标,结合“一所一标”工作方案,推进我区商标工作的新局面,进一步推动我区企业创品牌意识。
五、结合本辖区实际,建立健全辖区注册商标台帐、著名商标台帐、培育商标台帐、农产品商标台帐。要建立本辖区商标工作联系点制度,“一所一标”工作方案,努力实现商标监管信息化、制度化、规范化,充分发挥商标监管职能,为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贡献。
六、结合省局开展的大练兵活动,制定组织和商标培训方案,培育一只专业素质高的干部队伍。
篇5
【关键词】知识产权;建筑业
知识产权制度源于欧美国家,并在近现代高速发展,逐渐成为促进科技发展,保护相关权利人的法律体系。中国改革开放以后,为与世界接轨,自上世纪80年代以后,相继颁布实施了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植物新品权保护条例、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等系列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中国的民法、刑法等法律也都对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了相应的法律依据。一套完整的与国际接轨的知识产权制度在中国已经建立起来。
知识产权制度在中国已经发展了30年左右,现在国内普遍存在着一个共识:知识产权制度的本质特征是鼓励创新。其实,这也是不准确的。申请专利、注册商标真的是为了鼓励创新吗?不是。申请专利、注册商标是为了占领市场、垄断市场,更有利于权利人参与经济竞争。因此,知识产权制度的本质特征不是鼓励创新,而是激励竞争,甚至是保护垄断。全球最大的两家飞机制造公司空客和波音2004年之前在中国没有申请几项专利,但2005年中国宣布要自主研制大飞机,为了竞争空客和波音就大量地在中国申请专利。但恰恰因为知识产权制度具有激励竞争、保护垄断的本质特征,才在客观上起到了强烈的鼓励创新的作用,但我们绝不能因为知识产权制度具有强烈的鼓励创新的作用就误认为鼓励创新是知识产权制度的本质特征。中国 VCD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专利战是导致整个产业不能在世界上站主导地位的主要原因。
建筑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但目前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高产值低效益特征明显,整体科技水平不高。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在自主创新方面取得了明显成绩,所拥有的知识产权数量和质量增长很快,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建筑业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与其他行业相比既有共性,也有其特殊的行业特点:据不完全统计,从2001年到2005年间,国内建筑类专利技术授权13000余项,被国外主要检索工具收录土木建筑类论文约为3000余篇,呈逐年增加的态势,但仅占同期国内全部专利申请的1/30,与建筑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做出的贡献和地位严重不符。透过这些数字,可看出目前建筑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明显滞后,与行业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
建筑业的知识产权基本可以分为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以及商业秘密等。
1.专利权
专利权可再细分为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发明专利申请时间长,审核要求比较高,需进行实质性审核,必须满足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三性要求,保护的范围也比较广,可以是产品方面的发明创造,也可以是方法性的发明创造。实用新型只限于具有一定形状的产品对产品形状所提出的技术方案,可以是对产品的三维形态的空间外形所提出的技术方案,例如对建筑构件形状、建材形状作出的改进;也可以是对产品的二维形态所提出的技术方案,例如对型材的断面形状的改进。外观设计专利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色彩或者其结合所做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上应用的新设计。外观设计是指工业品的外观设计,也就是工业品的式样。
建筑行业存在大量的产品专利、产品制造方法专利、产品使用方法专利、产品制造机械和模具专利等,除此之外,还存在大量的建筑方法专利,如建筑工艺、建筑流程、建筑纠偏方法、建筑迁移旋转方法、建筑防水方法、环保建筑方法、节约公共面积建筑方法、建筑模块构建方法、适用于特定建筑方法的建材制造方法、屋顶绿化方法、建筑布局排列方法、景观设计方法等。
建筑行业还存在大量的实用新型专利。这些专利主要是建筑材料等方面。
外观设计专利:建筑设计赋予建筑物象征意义并具美感。虽然,因受地理和环境因素制约,建筑物无法批量生产(建造),似乎不适宜作为工业产品来保护。但是,建筑总体设计是由许多局部细节组合而成,而这些组成部分并不受地理环境制约。国际上出现了少量这一方面的外观设计专利。
2.著作权
我国2001年10月修订的《著作权法》第三条第四款明确将建筑作品与美术作品一起列入其保护范围,同时该条第七款规定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和模型作品受著作权法保护。建筑物、设计图、建筑模型均可成为到我国著作权法保护的客体。按照《著作权法》规定,著作权包括著作人身权和财产权。在建筑业领域,建筑作品著作财产权主要涉及复制权、改编权、发行权和展览权。对于建筑设计作品而言,其最主要的复制方式是从设计图纸到立体建筑物的实现过程,即从平面到立体的复制。但是,从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可以看出,并不是所有的建筑物都是著作权的客体,能够作为著作权客体的建筑物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建筑物必须满足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的条件,即具有独创性,不是剽窃、抄袭而来的;第二,要具有审美意义。对于标志性建筑而言,无论从独创性条件还是从审美意义条件看都是具备的,应该成为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是著作权的客体。
3.商标权
在这里的商标权可以分为两种分析,一种是建筑企业自身的商标,另一种是建筑物也可以作为商标权的客体。目前,建筑行业对商标的保护意识不断提高,大量的建筑行业申请了商标,并且有的已经成为著名商标。以建筑物作为商标的主题,在实践中极为常见。关于建筑物的主题,我国商标法原则上允许其作为商标使用和注册,一般不作为商标的禁止要件,只有一个例外情况,即商标法第十条规定“与中央国家机关所在地的标志性建筑相同的文字和图案不得作为商标使用”,当然也不可能获得商标注册。大家比较熟悉的如鸟巢,水立方等建筑物可以注册为商标。以该建筑物为主题的商标申请超过100件,从申请人的情况来看,既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自然人,也有各种类型的法人,还有外国公司。从中可以发现以建筑物特别是标志性建筑物为主题的商标蕴含着巨大商机。
4.商业秘密
根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条的规定: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很显然,商业秘密包括的范围比较广,商业秘密分为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两部分,对于建筑设计企业而言,技术信息主要包括以计算书为核心的设计图纸、特殊的施工工艺、试验技术、试验结果、预结算计算机软件、施工现场总结出来的技术成果等方面;而经营信息则主要涉及设计业务计划、财务情况、建筑工程信息、客户名录、投标方式、投标标底、标书制作方式等内容。
知识产权在推动行业科技进步,提高行业创新能力中的作用日益明显,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各地区着眼未来,谋求抢占高端市场以及经济制高点的主要手段,但总体来说建筑行业的知识产权意识淡薄,专利申请质量和数量上有待提高;企业的名牌战略观念不强。建筑行业需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深入实施。
参考文献:
[1]马维野,陈明媛.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制度与实践[J].中国法律.2005.(8).
[2]马维野.知识产权若干问题的思考与辨析[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1.(1-2).
[3]单杰,李红梅.建筑设计产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构建[J].商业时代.2011.(34).
[4]水健,王葶.浅议建筑设计作品的知识产权保护[J].建筑设计管理.2013.(7).
[5]任丽萍.对我国建筑行业知识产权形势的思考[J].致富时代.2011.(11).
篇6
2.进一步做好前瞻性研究工作。加强战略性软课题研究,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条件下质检工作发展趋势和法制工作规律,结合现阶段质检工作实际需要和法制建设进程,积极开展现行法规制度和拟设置法规制度的科学性研究。认真梳理有助加强质检工作有效性的制度框架,找准推动工作发展的关键环节和关键制度。重点探索完善应急工作机制,研究防范和化解质检工作行政风险,确保质检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提高立法质量,进一步健全质检法规体系
3.进一步做好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结合工作实际,加强立法论证和调研工作,通过召开立法听证会、专家论证会、网上征求意见、实地调查等多种方式,深入了解工作实际情况,掌握立法相关方的意见。注重借用外脑,适当依托相关法学专家、行政管理专家参与立法工作,进一步提高立法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4.全力做好《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立法工作。结合当前计量监管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进一步加大对计量法有关问题的研究,增强计量法规制度的科学性和适用性,提升计量监管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集中全力,进一步加大与国务院法制办的沟通协调工作力度,积极主动做好部门间意见协调工作,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外部环境,大力加快计量法修订工作进程。
5.扎实做好《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修订工作。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加快推动标准化法修订工作。着力解决立法工作中有关问题,完善标准化工作体制机制。进一步加大与国务院法制办的联系沟通力度,配合做好有关协调工作,推动尽早提交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
6.着力促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修订工作。借鉴应对甲流工作的经验做法,紧密联系国境卫生检疫实际工作,完善检疫查验、传染病监测、卫生监督、卫生处理等各项工作制度。进一步加强与国务院有关部门的协调,加大与国务院法制办的沟通力度,继续推进该法修订工作。
7.积极开展《缺陷产品召回管理条例》立法工作。积极配合国务院法制办,开展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立法工作,建立健全从源头督导企业采取召回措施的法规制度,维护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认真组织研究各单位反馈意见,加强研究工作,力争尽早提交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
8.加快推进《设备监理管理条例》立法工作。主动协助国务院法制办开展设备监理立法专题调研工作。积极借鉴国外先进做法,加强对设备监理有关法规制度的研究,理清设备监理管理工作思路,加大部门间协调力度,积极推动立法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
9.继续推进《限制商品过度包装条例》立法工作。根据当前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提倡理性消费的现实需要,把握限制商品过度包装立法工作的良好契机,积极配合国务院法制办,做好条例的调研论证和修改完善工作,建立健全商品合理包装规范,积极引导生产企业节约资源,规范包装行业。
10.稳步推动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立法工作。根据立法工作计划,认真做好《特种设备安全法》、《国家质量奖管理条例》、《产品质量监督条例》、《地理标志保护条例》、《消费品安全法》、《质量振兴促进法》、《实验室管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的立法工作,继续加强《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和《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的立法研究,进一步建立健全法规体系,夯实质检工作法制基础。
11.不断完善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规章。认真做好《出入境检验检疫报检管理规定》、《出入境检验检疫报检规定》、《出入境检疫处理单位及从业人员核准管理办法》、《进出境旅客携带物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优惠原产地证书签证管理办法》、《进境木材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进口工业产品检验监督管理办法》等立法项目的制修订工作,加快检验检疫退运、销毁以及国外食品安全监管等制度的研究步伐,进一步完善出入境检验检疫法规制度。
12.大力加快涉及质量监管工作的部门规章立法进程。围绕质检中心工作,积极开展有关落实产品责任、完善监管制度、提升质量水平的部门规章立法工作,确保有符合监管工作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规章制度可依,全力加快《消费类电子电气产品召回管理办法》、《中国名牌产品管理办法》、《能效标识管理规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管理办法》等部门规章制修订进程。
13.着力加强食品安全和特种设备安全部门规章建设。针对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加快法规体系建设,保障食品安全和特种设备安全,认真做好《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规定》、《大型游乐设施和客运索道安全监察规定》等规章制修订工作,重点做好《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食品添加剂生产监督管理规定》、《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办法》、《进出境水产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进出境肉类产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进出口蜂蜜检验检疫管理办法》等食品安全配套规章立法工作。
14.认真做好标准化、计量和认证认可部门规章制修订工作。加大对质检基础性工作的立法力度,切实发挥标准化、计量和认证认可的技术支撑作用,满足质检工作实际需要,进一步做好《计量器具新产品管理办法》、《商品包装计量监督管理办法》、《节能产品认证管理办法》、《认证人员执业管理办法》等部门规章立法工作。
篇7
一、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推进知识产权制度建设,专利数量质量再创新高
充分发挥省知识产权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功能,落实知识产权战略年度推进计划。陕西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制定完善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意见》,10个省辖市、杨凌示范区以及韩城市紧紧围绕辖区产业特点,先后出台了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意见,规定了切实可行的保障机制,并建立了设区市知识产权协调领导工作机制。
对施行8年多的《陕西省专利条例保护条例》进行修订,新《陕西省专利条例》于2012年10月1日起实施,为制度性推进陕西省专利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出台了《陕西省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方案》,专利、商标、版权、植物新品种、地理标志等知识产权领域相关工作跃上新台阶。2012年,全省新增商标注册2.5万多件,新增驰名商标18件,新增省著名商标503件,新增地理标志5个。
实施“专利数量与质量双提升”工程,激励和服务以企业为主体的专利创造。2012年,全省专利申请量为43608件,同比增长35.3%,实现了自2010年首次过2万件(22949件)之后每年增万件、两年翻一番,数量居全国第十、比上年前进4位。发明专利申请17043,增长30.7%,数量继续保持全国第九、西部第一。专利授权量14908件,增长27.8%。企业申请、职务申请和战略新兴产业申请占比增大,专利申请结构继续优化,申请质量进一步提高,实现了高点起步、跨台阶式发展。
二、促进知识产权与经济融合, 质押融资实现飞速增长
协调62家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质押方式获得融资10.11亿元,是2011年的8.64倍,居全国前列。质押融资呈现出“广、大、多、高”的特点:一是融资范围更广,已拓展至电子、医药、机械、农业、影视文化等8个领域;二是覆盖地区扩大,获得成果的市(区)由去年的5个增至9个;三是参与银行增多,由去年的7家增至14家;四是单笔融资额创新高,陕西八鱼渭南油脂工业有限公司以“八鱼”商标权质押获贷2亿元,杨凌东科麦迪森制药有限公司以一项专利权质押贷款2000万元。继续实施专利产业化孵化计划、专利创业富民工程,重点支持实施专利技术转化孵化项目320项,其中省级30项。几年来的孵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据国家统计局陕西调查总队数据显示,2011年陕西省企业专利实施率达90.2%,2.5万种产品拥有专利,企业专利产品产值达3500亿元,占当年全省生产总值的28%,专利企业经济发展速度明显高于全省国民经济各行业发展的平均水平。西电公司荣列全国20个“中国专利金奖”之一,另有6项专利获“中国专利奖优秀奖”。
三、加强专利行政执法 ,知识产权保护取得新进展,创新工作取得新突破
全年全省受理专利案件173件,结案129件。受案量比2011年的22件增长了7倍,受到国家知识产权局表彰奖励。检查商场63次,检查商品2.9万件。协助延安常态药业阻止广东竞争对手以专利侵权为由对陕西省企业畅销产品提起的禁产禁售诉讼;指导陕西汉王药业应对四川竞争对手在国家专利复审委提起的请求宣告汉王药业专利无效的案件初战告捷,使其专利权得到了初步维持,保护了年纳税4000多万元的企业正常经营。
开展重点经济科技项目知识产权评议工作,完成“单双级重型汽车车桥技术出口项目”和“用于材料加工的千瓦级半导体激光加工系统项目”两个项目的实评试点,总结出了“三环节紧扣破题,两路径结点立意”的陕西评议试点经验,得到了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实施“企业知识产权能力提升工程”。参与制定国家标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并在50家企业开展“贯标”试点工作,成为全国5个试点省份之一。对企业进行一对一辅导,帮助完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为陕西省培育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实现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升级进行了尝试,取得初步成效。指导建立了陕西省首个知识产权联盟――陕西省钛及稀有金属材料产业专利联盟。
全国首个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标准在陕西省诞生。由专利信息检索、专利申请受理代办服务(下转第33页)(上接第34页)等五大类的公共服务标准体系于2012年6月通过国家标准委员会验收,成为全国首个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标准体系。陕西省知识产权局全部对外公共服务类项目通过实行标准化管理,优化了程序,规范了行为,提高了效率,代办处专利申请受理差错率由原来的百分之五降到万分之三以内,进入全国领先行列。
四、常规性工作扎实推进,频现新亮点
全面开展信息服务和战略研究工作。选择陕西省石油装备、新能源汽车、数控机床、太阳能光伏、风力发电与输变电设备5个行业领域开展专利预警分析工作,预警报告。建成数控机床、石油装备、太阳能光伏、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与输变电5个行业专利专题数据库。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3个研究项目的批准立项。
知识产权宣传、培训日趋专业。组织了“4・26”知识产权宣传周、“中国专利周”活动,举办了“高新杯”创新发明大赛。知识产权内容首次进入陕西省委党校和省行政学院。首次与国家知识产权局人事司联合,在中国知识产权培训中心举办了“陕西省优势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高级培训班”。联合省国资委、省中小企业促进局举办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试点培训班。充分发挥“知识产权讲师团”作用,深入市(区)开展各类专业培训。
篇8
【关键词】架空输电线路;维护;问题;策略
Discussion on Maintenance of Overhead Transmission Line
Wang Yong
(Yunnan Silver Tower Power Construction Co., LtdKunmingYunnan650000)
【Abstract】Overhead power syste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transmission line, the transmission line is the biggest effect is the long-distance power in the case can still be normal delivery to the destination. With the separation of modern power plants and grid management, the role of transmission lines in the entire power system is highlighted. But because most of the transmission lines are now distributed in the suburbs, mountains, hills and other relatively wide area, although the division of the environment is relatively wide but the local terrain environment are particularly complex, so the mor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ransmission line regular maintenance And the difficulty of troubleshooting quite large. This article to rely on maintenance issues to discuss.
【Key words】Overhead transmission line;Maintenance;Problem;Strategy
1. 引言
S着我国经济在全国范围内的城镇、乡村飞速的发展,输电线路沿线附近的居民房屋、公路设备、工业厂房、园林绿化及其防护林的新建、在建越来越多,造成输电线路架空通道的内部环境越来越复杂,难度越来越大,输电线路内的树木、建筑物、架空线下面的施工现场以及其他的人为外力行为直接对输电线路的架空工作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威胁。为此,我国电力部门在解决架空输电线路问题时,一定要认真的对输电系统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吸取在解决维护输电线路问题过程中的经验,根据当地的地理位置改变输电线路的正常运行模式,采取更为合理、有效的措施来维护好输电线路的通道安全状况。
2. 输电线路维护问题分析
实践证明,导致主系统跳闸次数增多的主要原因就是在输电线路通道内进行工程施工、植树、建房等,造成输电线路直接跳闸,其已经成为导致输电线路跳闸频率不断攀升不降的主要症结。
2.1输电线路的运行隐患。
在全国电力设施保护工作中,输电线路运行所存在的问题是普遍存在的。输电线路通道内的障碍隐患涉及的部门及单位特别多,如果紧靠基层部们来解决这些复杂的问题难度比较大。尤其是在输电通道内所涉及的区域园林绿化工程、建筑规划问题等,这些问题与政府职能部门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决议有直接的关系,因此,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部门的直接参与。
2.2输电线路下的通道被非法侵占。
通过调查发现,输电线路通道内违建的现象非常严重。近些年,线路巡视人员在下厂区对厂区内的设备进行现场巡视时,经常会拒之门外,而且当地居民经常会阻碍输电线路人员的维护工作,使输电线路的维护工作无法正常进行下去。
2.3输电线路在建设过程中所遗留的问题。
输电线路在建设过程中由于线路通道内已经存在房屋建筑物、园林植物以及施工工程,因此在建设输电线路时很容易导致这些已有的建筑物倒塌,此时给电力系统的整个工作都带来了困难。其中最为困难的问题就是输电线路基建前期的各方面协调工作,如果协调工作做不好,就会导致一些线下树木、违章建筑等问题在输电线路投入运行前一直无法处理,直接影响输电电路运行和维护工作。
2.4电力部门缺乏执行法律的权利。
电力部门没有执行法律的权利,这正是输电线路维护工作的最大问题所在。输电线路在运行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无法得到解决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电力部门缺乏一支专业化的执法队伍。输电线路运行中积少成多未处理的运行隐患直接酿成大的电力事故。
3. 输电线路维护策略分析
电力部门在为了保障输电线路通道安全,一直做着多方面的努力,但是输电线路的通道安全问题一直困扰着电力部门对输电线路展开新建、维护、检修等工作,特别是树线之间的矛盾,一直是电力部门存在的一个难解之结。由于电能是一个由产、供、销组合而成的一次性完成能源供应的资源,一旦供电设施的某一个环节遭受到侵害,会直接对电网的正常运行带来严重危害,同时对电力企业供电利益受到影响,更为严重的是它会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状态。因此,为了更好地保证未来可以减少甚至杜绝输电线路运行过程中故障,提高整个输电线路安全运行的需求,本文提出以下几点维护策略。
3.1加速线路通道维护联合工作体系建立步伐。
输电线路维护工作需要各个相关部门的大力配合,在此基础上,需要建立一个专门的输电线路通道维护工作体系,并且在此体系中需要明确相应的规章制度,将各部门的职责划分清楚,做到责任到部门,使输电线路维护工作更加科学化。
3.2加强沟通与合作。
(1)输电线路都架空在郊区、森林、山区等偏远宽阔地区,要不断加强与各市、区县、乡镇各级政府的主管部门进行沟通与联系,针对性的加强区域输电线路的政府监督和管理。各地区政府在实施和规划任何建设时,必须对其对电网安全运行的影响全面且充分地考虑清楚。在输电线路的新建和维护过程中,一定要加强与各个相关单位和部门进行良好的沟通与合作,更好地实现输电线路安全运行的绿色通道。建立警方与电力部门联合维护线路的机制,以确保及时发现涉电分子,及时对其进行打击。我国电力部门需要成立一个专门的执法队伍,使输电线路维护工作更加规范化。
(2)另外,对于在输电线路通道内存在的工程建设、施工项目的相关问题,需要有关建设主管部门直接组织,此时电力职能部门需要主动邀请这些主管部门,以便更有效的将电力设备保护措施的重要性进行宣传、讲解,并与输电线路通道内的施工单位签订安全协议,更好的确保双方的利益在发生损害之前加以控制和规定。
3.3提高输电线路维护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
首先,加强维护人员专业知识和安全意识的培养。电力部门可以通过培训等方式来提高维护人员专业知识水平,并且让维护人员清楚地认识到维护工作的安全责任;其次,让维护人员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所管辖的线路区域涉及的植被区、施工区和建筑区进行划分,对植被较多的线路要针对性的加强巡视。提高输电线路维护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维护人员遇到异常情况时的应变和分析能力,进而提高了输电线路维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3.4输电线路维护以服务农民、农村为突破口,加强线路维护超前意识。
(1)国家电力部门应该将输电线路的安全宣传工作与新闻媒介结合完成,利用对输电线路的典型事件和时机的报道,加之对《电力法》和《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的大力宣传,促使全社会的民众都可以不断的从思想到行为上共同爱护、共同保护电力设施的良好运行,创造更好的新闻媒介价值。通过新闻媒体加强对《电力法》和《电力设施保护条例》进行宣传时,应以服务农民、服务农村的植树活动为切入点,把线路的安全问题和植树活动的科普知识直接宣传到田间地头,来达到服务于输电线路安全运行的目的。通过对《电力法》和《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的大力宣传还要使农村清楚意识到,输电线路下植树与建造的坏处,让村民认为其会对电力部门的设备安全会产生负面影响,并且让村民清楚地认识到其自身生命安全也会因此行为而受到威胁,这是农民建房、种树等挣多少钱也无法换来的东西。
(2)输电线路维护工作需要线路所在地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在此基础上,当地群众也是非常重要的,也需要他们的大力配合,因此,需要c当地群众签订维护线路安全的管理协议。这样降低了输电线路维护工作难度,能够及时发现树障,及时进行清除,将这些危险都遏制在萌芽状态中,实现输电线路的正常运行。
3.5进行多层管理
输电线路维护工作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其可以分为若干个区域,因此,为了做好输电线路维护工作需要对各个分区域进行管理,并且可以与当地县级线路运行部门合作,将一些区域较远的输电线路交由这个部门进行管理和维护,以便能够更好、更全面地进行输电线路维护工作。
3.6利用当地的特殊时期性开展维护工作
在新的形势下积极探索线路维护新的途径和方法,地区所处时期不同所采取的维护方式也有所不同,因此,在输电线路维护工作中要因时制宜,根据当地地区的所处时期的特殊性进行输电线路维护,如在防汛期,要充分借助政府力量,突击清除电力线路道的树障问题。由此可见,输电线路维护的方法并不是单一的,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选择最合适的方法进行维护。
3.7大力宣传新架、在架输电线路通道的维护
输电线路维护工作需要从施工线路架设初期开始,在施工线路架设初期,主要进行宣传工作,宣传工作要覆盖沿线涉及的所有地区,宣传内容主要包括在电力线下严禁植树、建房的法律法规,宣传方法可以将乡村的公示栏、沿线路装设标志牌等充分利用起来,坚持不懈地对线下植树和建房的危害性进行宣传来加深村民的线路新建、维护意识。
4. 结论
总之,我国电力部门在解决架空输电线路问题时,一定要认真分析原因、吸取解决维护问题过程中的经验,根据当地的地理位置改变输电线路的正常运行模式,采取更有效的措施来维护好输电线路的通道安全,是保证未来可以减少甚至杜绝输电线路运行过程中故障,提高输电线路安全运行的最切实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申永化,徐云峰.浅谈输电线路电力设施保护[J].中国电力教育,2010(S1).
[2]张洪伟,刘俊方.输电线路防护区管理中的法律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0(S1).
[3]万伟民,兰岚.输电线路和落雷概率的关系及线路防雷[J].中国电力教育,2009(S1).
篇9
一、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比较分析
1.UPOV公约
1961年通过的第一个保护植物新品种国际公约(UPOV),标志着植物品种保护法律制度与专利制度并存且自成体系。当时公约的第2条规定,成员国可以选择对植物种植者提供特殊保护或给予专利保护,但两者不得并用。而事实上,多数成员国均选择给予植物品种权保护。1961年UPOV的保护范围仅限于该品种用于繁殖的部分,其他部分则不在保护之列。这一制度设计显然是针对生物技术的特殊性而降低了权利人的垄断水平。但是随着生物专利的日渐为世瞩目,学界普遍认为植物新品种保护已经成为过时的障碍物,进而要求用专利法取代该专门法的保护,强化培育者的权利。正是在这一背景之下,1991年UPOV 进行了第三次修订,增加了一些条款供成员国选择适用,从而加大了对植物品种的保护力度。该公约第14条第3款规定,如果成员国认为有必要,可以将保护范围扩展至生殖物质以外部分,任何从受保护的品种获得的产品未经权利人同意,均不得进入生产流通,衍生品种的市场化也在受限之列。这显然明确许可成员国对植物品种提供专利保护,从而放弃了1978年UPOV禁止双重保护的立场。同时规定因公共利益、农民特权而对培育者的权利予以一定的限制,但须给予权利人适当的回报。
2.美国
美国对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特殊制度主要包括四点:一是实质性审查制度。对于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基本条件是植物新品种的新颖性、特异性(distinctness)、一致性(uniformity)和稳定性(stability),要求有关机构必须通过书面材料对该植物新品种特性进行审查,但不进行田间实地考察,并且权利人申请保护制度不同审查宽严程度不同。二是植物专利保护制度。,植物专利要求品种应具有新颖性、识别性和非显而易见性,且只能给无性繁殖的变种以保护。《专利法》第101条不排除对种子、植物、植物组织培养物的保护。三是植物品种保护证书制度。根据《植物新品种法》规定,以有性繁殖方法培育的植物新品种、野生植物、自然生长的植物和其他的植物品种,由美国农业部植物品种保护办公室负责审查并颁发植物品种保护证书。四是植物普通专利保护制度。除无性繁殖的植物品种外,美国还授予某些植物普通专利。20世纪80年代初Diamond v. Chakrabarty案,使美国对植物品种的保护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首开植物品种获得普通专利保护先河。
3.欧洲
欧洲国家大多是UPOV的成员,最初大多对物品种提供特别法保护。当然,依据UPOV 赋予其的选择权,它们也可以对之提供专利保护。但是,到了20世纪70年代,成员国批准了欧洲专利公约(EPC),该公约明确地将动植物品种和主要利用生物方式繁殖的动植物排除在专利保护的范围之外。于是,在这些国家,动植物只能受到特殊的保护,不再受专利法的保护。该公约排除植物新品种的主要理由是避免对植物品种提供专利法和特别法的双重保护,其潜台词是不受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将可以受专利法保护。
二、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现状
1999年4月23日,中国正式加入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成为第39个成员,同时启动实施了《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10年来,在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农业企事业单位的共同努力,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长足发展,在激励育种创新、提升种子产业核心竞争力和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加快建立具有中国国情、符合国际惯例的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法规体系,基本形成了适应发展需要的组织体系。二是全面夯实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技术支撑体系,提升了品种权审批授权能力。农业部在全国建立了1个测试中心和14个测试分中心,建立了植物新品种保藏中心,组建了审查和测试专业人才队伍,组织研制完成了玉米、水稻等102种植物新品种测试指南,公布了7批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名录,受保护的农业植物达到74个属或种。农业植物新品种申请量和授权量快速增加,年申请量由10年前的115件攀升到2008年的868件,自2004年以来一直位居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成员第4。三是大力推进品种权交易服务,加速了品种权转化应用。四是努力维护品种权人合法权益,调动了社会资源投入育种创新的积极性。五是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交流,推进了植物新品种领域的互利互赢。
三、我国现行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不足
1.立法层次低,不能适应入世后植物新品种保护发展的需要
《条例》在规范属性上属于行政法规,而农业部根据《条例》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则属于部门规章。我国已是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成员国,现正面临着是否加入1991年文本的重要抉择,以行政法规方式履行国际条约义务实属不妥。
2.相关规定缺乏可操作性,不能有效制止侵权行为的发生
一方面,我国有关植物新品种保护的规定政策性、原则性强,规范性、可操作性弱,不能起到很好的惩罚和警示作用。另一方面,在行政执法过程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情况还很严重。许多农业行政部门存在执法人员缺位、执法水平不高等问题,制约了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事业的健康发展。
3.保护水平不够高,不利于我国加入《UPOV公约》1991年文本
我国加入的是《UPOV公约》1978年文本,在保护育种者权益方面,《条例》的相关规定和我国的实际做法有些接近于《UPOV公约》1991年文本的规定,但仍然有很大的差距。第一,我国的植物新品种保护范围小,保护期限短。第二,《条例》与专利法、商标法一样,没有规定继承权,也没有授予品种权人的进口权,缺乏海关中止放行制度。第三,我国《条例》没有限制农民特权,难免会授人以柄。
总之,《条例》与《UPOV公约》相关规定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保护范围、保护领域、实质性派生品种概念的引用及其商业化的规定、农民特权等方面。
四、完善我国植物品种保护立法的措施
1.认真研究对我国有利的国际规则,用足用好选择性条款,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植物品种保护法
我国农业底子比较薄,农业科技水平不高,生产尚未实现规模化,现代化和机械化的耕种方式也远未普及。在此情况下,植物育种人(特别是发达国家的植物育种人)要求增加外国投资的需求和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选择权,必须放在我国特殊的国情下加以考虑。由于发达国家在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上占绝对优势,因而极力推行强化商业育种者利益的TRIPS/UPOV模式。同时,UPOV公约1991年文本加大了对育种者的保护力度,限制农民特权。这符合拥有先进生物育种技术的发达国家的利益,但对发展中国家不利。因此,成员国中的发达国家基本上采用采用1991年公约文本,发展中国家基本上采用采用UPOV公约1978年文本。当前,国际上要求我国加入UPOV公约1991年文本的压力越来越大。我们认为,中国即使将来加入UPOV1991年文本,也要借鉴别国的经验,深入研究公约内容,准确理解和把握公约的每一个条文,用足用好选择性条款。例如,在农民特权的问题上,要充分利用UPOV公约选择性限制的规定,在履行国际义务的同时,尽可能多地保护农民利益和民族产业的发展,既有适当的激励机制来鼓励植物品种的研究与开发,又不损害本国的福利目标,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植物品种保护法。切忌盲目听从少数发达国家的摆布,而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本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置之度外。
2.大胆创新立法,平衡各方利益,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
我们应当看到,作为一国农业科技领域的重要法律制度,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不仅要有利于激发育种者的科研积极性,更要为本国参与国际竞争提供法律保障,尤其是本国的优势农作物品种。因此,我们还要解放思想,积极进行立法创新。一是借鉴其他发展中国家,如印度的经验,丰富农民权利的内容,对育种人权利和农民权利进行平等保护,对社区利益和植物多样性保护进行综合考虑,平衡好各方利益。二是在立法中注意体现特色,突出优势,对具有我国特色的一些植物品种,如茶叶、水稻等作物进行倾斜保护,将一些重要的中草药品种列入植物品种保护名录,以保护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中药文化传统,更好地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避免由于过度保护对国家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3.建立新品种保护补偿基金激励机制,促进新品种申请数量的增长
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育种科研和种子经营环节的长期脱节,打破现有育种体制,解决育种经费不足、投资单一化以及育种者的科研成果得不到回报等问题,唯有对新品种进行知识产权保护。但由于育种经费的不足,往往一个新品种育成审定后,几乎没有经费再申请品种保护,加之育种者对申请保护品种的信心不足、认识不够等诸多因素,基本上是无偿提供给社会利用。笔者建议由财政从种子专项经费中,设立新品种保护专项补偿基金,对申请品种权保护的新品种给予一定的费用补偿,推动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通过5~10年的品种权保护经费的扶持,使育种者从中获得利益回报,逐步建立育种者对新品种保护申请的信心,提高植物新品种申请数量。这对促进我国育种事业投入的多元化,减轻政府的投入压力和育种者对新品种保护的积极性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对植物新品种提供保护使育种人品种权保护的需要,也是我国履行国际条约义务的需要。在当前品种权侵权行为时有发生的情况下,以及中国市场的开放要求下,《条例》以及UPOV1978年文本已不能满足我国育种业发展的需要,也不利于全面维护品种权人的品种权。因此,有必要修改条例,提高植物新品种权保护立法层次,为人民法院以及省级农业行政部门解决品种权侵权纠纷提供充分的法律依据。
参考文献:
[1]杨德兴:《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与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完善[J].法制与社会,2009,(12).79
[2] 李家坤 程希:我国植物新品种知识产权的保护对策分析[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4). 60
[3] 李秀丽:印度植物品种保护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法学研究.2009,(5).143
篇10
第一条为了保护和改善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源地水质,防治饮用水源污染,保障居民身体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省城镇生活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地表水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实行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第三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源的义务,并有权检举、控告污染饮用水源的行为。县政府对保护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源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
第四条县政府按照《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案》,对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源地划定的相应水域、陆域,采取措施予以保护,保证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
本办法所称集中式饮用水源是指县地表水厂的取水水源(城关镇**闸上游500米处)。
第二章保护区的划分
第五条县城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准保护区。
(一)一级保护区:正常水位下自取水口上游500米至下游200米的水域及其两侧纵深各200米的陆域;
(二)二级保护区:正常水位下自一级保护区上界起上溯3000米的水域及其两侧纵深各200米的陆域(上游至**职中和**电站附近);
(三)准保护区:正常水位下自二级保护区上界起上溯5000米的水域及其两侧纵深各200米的陆域(上游至山西庄闸附近)。
第六条县环保局对划定的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源保护区确定地理界限,设置警示牌,并在一级保护区设置醒目的隔离标志,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破坏标志和警示牌,或擅自移动警示牌位置。
第七条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的水质适用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标准;二级保护区的水质适用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准保护区的水质按照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控制。
第三章环境保护及要求
第八条在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源各级保护区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不得破坏水源涵养林、护岸林以及与水源保护有关的植被;
(二)不得毁林开垦或者采石、采砂、取土;
(三)不得排放、倾倒工业废渣、城市垃圾及其它废弃物;
(四)不得使用炸药、毒药捕杀水生动物;
(五)不得新建、扩建化学制纸浆、印染、染料、制革、电镀、炼油、农药、化肥和其他污染生活饮用水水源的企业;
(六)不得利用渗井、渗坑、裂隙、溶洞排放、倾倒工业废水、含病原体的污水、含放射性物质的污水以及其他废弃物;
(七)不得利用储水层孔隙、裂隙、溶洞及废弃矿坑储存石油、放射性物质、有毒化学品、农药等;
(八)装载有毒有害物质的船舶和车辆通过保护区必须有防渗、防溢设施。
第九条在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内,禁止从事下列活动:
(一)新建、扩建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
(二)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放污染物;
(三)设立装卸垃圾、油类及其他有毒有害物品的码头;
(四)船舶排放含油污水、生活污水。
在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内改建项目,必须削减污染物排放量。
第十条在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除遵守第九条的规定外,禁止从事下列活动:
(一)向水体排放污水;
(二)从事游泳、水上训练、人工养殖和其他可能污染水源的活动;
(三)停靠机动船舶。
在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已设置的排污口,由县政府依法责令限期拆除或者限期治理。
第四章监督管理
第十一条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按照下列规定对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有关乡镇及部门应当根据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源环境保护目标,按照各自职责,制定本地本部门保护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源环保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县环保局应加强对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源的环境状况监测,并根据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源环境保护目标,制定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源环境保护区内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实施方案,报县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在污染物排放超过总量控制时,依法责令超标排污的单位限期治理,减少或停止排放污染物。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源环境保护区内的建设项目立项前,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书面征求县环保局的意见。未经审查或者经审查否决的项目,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不予办理立项、征地手续;
县水利局应当科学制定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规划,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加强对集中式地表饮用水源的管理和保护,防止污染和破坏水资源;
县市容局负责对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源环境保护区内排放或倾倒生活污水、粪便和垃圾的监督管理;
县怀洪新河管理局负责对**以西至**湖水面和两岸环境的监督管理;
县淮河河道局负责合理调度水资源,开闭分洪闸,并对分洪闸以西至**沿岸圈堤环境进行监督管理;
县林业局应加强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源环境保护区内水源涵养林及相关植被的保护和管理,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水体自净能力;
县卫生局负责一级环境保护区内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源的水质卫生监测和卫生监督管理,参与保护区的划定和水污染防治规划的制定等工作;
县农委应当加强对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源环境保护区内农药、化肥的施用和畜禽粪便处理的监督管理;
县畜牧水产局负责监督检查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畜禽及水产养殖行为;
**省怀洪新河管理局**闸管理处负责**闸的开闭;
县海事处负责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源环境保护区内船舶污染的监督管理;
县公安局应及时处理以上各单位发现的和群众反映的问题。
第十二条生活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区内的建设项目立项前,必须严格履行相关审批手续。
在保护区从事养殖活动,必须依法办理养殖许可手续。
第十三条在生活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区内已建成的污染严重的项目,由县政府依法责令限期治理或者转产、搬迁。
第十四条县环保局和有关监督管理部门有权对保护区内的排污单位进行现场检查,被检查的单位应当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料。
第十五条因发生突发性事故,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生活饮用水水源污染的,责任单位或者个人应当立即采取紧急措施,排除或者减轻污染危害,及时通报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个人,并立即报告县环保局和县卫生局,接受调查处理。
县环保局接到初步报告后,应当立即向县政府和市环保局报告,由政府组织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减轻或者消除污染,同时启用备用应急水源,保证正常供水,并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进行处理。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十六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环保局根据《**省城镇生活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对有关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由所在单位或者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
(一)向水体排放、倾倒工业废渣、城市生活垃圾的;
(二)向水体排放、倾倒含有高、中放射性物质的废水的;
(三)企业事业单位利用溶洞排放、倾倒含病原体的污水或者其它废弃物的;
(四)利用储水层孔隙、裂隙、溶洞及废弃矿坑储存石油、放射性物质、有毒化学品、农药的;
(五)在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二级保护区内,设立装卸垃圾、油类及其它有毒有害物品的码头的;
(六)在生活饮用水地下水源环境保护区内,设置垃圾、粪便和易溶、有毒有害废弃物集中堆放场或者转运站的;
(七)在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从事水上训练、人工养殖的。
第十七条违反本办法规定,在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停靠机动船舶的,由县海事处责令其驶离,并可依法予以罚款。
第十八条违反本办法规定,在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内新建、扩建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的,或者改建项目未削减污染物排放量的,由县政府按照规定的权限责令停业或者关闭。
在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内,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放污染物的,由县政府责令限期治理并处罚款;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由县政府按照规定的权限责令停业或者关闭。
第十九条违反本办法规定,盗伐、滥伐、毁坏水源涵养林及相关植被的,由县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在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源保护管理工作中、、、索贿受贿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奖励和表彰
第二十一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由县政府给予奖励和表彰:
认真执行本办法,积极防治水污染,成绩显著的;
在饮用水源监测、监督管理、宣传等方面成绩突出的;
保护水源地植被、林木成绩突出的;
检举、控告违反本办法规定有功的;
- 上一篇:班级培优补差工作计划
- 下一篇:干部作风问题及整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