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的研究方向范文

时间:2024-02-28 17:38: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金融学的研究方向,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金融学的研究方向

篇1

关键词:随机过程 金融数学 实践教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5-217-02

《随机过程》是对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随机现象进行建模和分析的学科,在物理、生物、工程、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经济和管理等方面都得到极为广泛的应用。我校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2003年招生后,根据应用统计方向的需要,面相大学3年级学生开设《随机过程》课程,学时40学时;在2006年以后的培养方案中,设置了金融数学方向,《随机过程》作为金融数学方向主干课程,由54学时增加到目前的64学时,其中包含了6学时的数学实验;同时在课程结束后,设置了为期一周的36学时的《随机过程课程设计》,为加强学生运用金融数学、计算机等基础知识对金融理论和实务进行分析、研究的能力,提供了保障。我校作为一般类本科院校,学生起点较低,如果过分强调抽象的理论知识,往往会使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失去兴趣,为了鼓励学生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这门课的教学中教学目标定位为:1个目标、2个基础、3种能力、2项技术。即:以培养应用理科型人才为目标,加强学生的数学基础与金融实物分析能力,提高学生数学建模能力、数值计算与数据分析能力和应用程序设计能力,使学生掌握科学计算技术、数据分析技术。具体的做法阐述如下:

一、努力为《随机过程》课程建设找好定位

《随机过程》是利用随机方法研究各种数学问题的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特别在金融领域中面对的问题除了含静态的随机因素外,还含有动态的随机因素,作为概率论的动力学部分的《随机过程》恰好成为金融数学方向的主干课程。为后续学习《金融数学》、《保险精算》等课程的学习以及为备考精算师的学生打下基础。课程的知识及对应的学时如下表:

《随机过程》课程学时为64学时,其中有6节实验环节,同时在课程结束后,设置了为期一周的的《随机过程课程设计》。通过学习《随机过程》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方法,培养学生在金融领域中应用随机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兴趣和能力。对《随机过程》课程的内容体系进行了改革,为《随机过程》课程建设找好定位,主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1.拓宽和加强数学基础训练,对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逻辑推理、思维严谨性有较大影响的随机分析、遍历性、时间序列模型等讲深、讲透,使学生熟练掌握其基本思想与基本方法,切实的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能力。

2.尽可能多地将《随机过程》发展中若干重要思想有机地融合于教学内容之中,使学生学习《随机过程》原理的产生背景与发展过程中不断受到启迪,并加以应用。在应用中结合金融数学方向的实际问题,如马尔科夫链的信用卡账户行为变化预测中的应用;时间序列的线性模型在股票价格预测中的应用;复合泊松过程在汽车保险业务中的应用等金融实例培养和学生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

3.强调概率与随机过程的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多采用比较法,例举法讲解随机过程的理论,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4.在实验课和课程设计指导实践过程中,理论指导实践,以扩大学生应用范围,鼓励学生有创造性的设计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充分利用Matlab软件加强学生数据处理和金融分析的能力,为金融数学专业学生把随机过程的在金融行业的应用提供了平台。

二、《随机过程》课程教学中的改革实践

1.加强教学内容建设。由于《随机过程》课程理论性强,数学知识要求较高,因此该课程在本科学生中开设,有相当的难度,在几年的教学中曾使用过三本参考教材,在此基础上在《随机过程》课题组老师的共同努力下,自制了适合我校学生的具有大量实例的《随机过程》多媒体课件,和电子教案并传到课程的网站供学生参考,向学生开放。对学生学习与掌握随机过程知识大有帮助。而且该课程组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学术队伍,这支队伍由中青年教师组成,研究方向大部分为随机数学方向的硕士毕业生,学术水平高,数学基础扎实,教学经验丰富,充满新鲜活力,这是建设精品课程的基础。课堂教学采用电子课件与黑板演示等多种教学手段,以及启发式,演绎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使用,教学效果很好,达到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和要求。

2.加大实践教学环节。一般类工科院校的数学专业学生的数学功底薄弱,《随机过程》课程理论性强,若过分强调数学的严谨性,往往使大部分学生对抽象的理论学习失去信心,因此在强调学生数学素养的同时加强应用能力培养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基于这样的目的,《随机过程》从最初的只有理论教学到增设实验学时和课程设计,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强化学生的应用能力,明确了应用方向,使学生学习起来有兴趣。其中:

(1)6学时实验教学:主要内容:利用MATLAB编程对马尔科夫链的平稳分布计算;利用MATLAB对时间序列线性模型识别,描绘出自相关函数和偏相关函数图形;利用MATLAB对时间序列线性模型参数估计及预报及误差分析等。实验课程采用指导教师为学生讲解基本理论的应用,并交代基本实验方法和实验设计的思路,学生利用任课教师自制的实验指导书,在课堂上独立完成实验结果,最后形成实验报告上交,实验成绩作为期末成绩的10%。

(2)一周的课程设计:课程设计采用提交设计任务书,提出设计思想,教师指导,最后形成8000字以上的课程设计论文上交,最后再逐一进行答辩,并进行程序运行和检验。教师拟出课程设计的题目(每个题目选作学生不能超过3人,且实际问题的背景不同)及要求,如:设计题目1:平稳时间序列的AR(p)模型的应用;设计要求:通过某一金融衍生品实际问题和一组时间序列的数据,求出自相关函数和偏相关函数,画图判别平稳时间序列符合AR(p)模型,由参数估计求出AR(p)模型,并讨论模型的优劣。设计题目2:马尔科夫链的平稳分布的应用;设计要求:用实例分析马尔科夫链模型:通过用数学软件对相关的实际问题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并计算出状态转移概率(状态不能少于4个),解方程求得平稳分布。并对结果进行分析。(通过程序求出,附相关程序)。

通过上述做法,使学生对《随机过程》课程从理论到实际有了深入理解,不但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改变了教学气氛,提高了学生学习本门课的兴趣和热情,同时也缩短了学生从掌握理论到实践的认知过程,更重要的是开设创造性、综合性的开放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很多学生在这门课的课程设计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深入,最后完成了毕业论文,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3.《随机过程》课程的考试改革:改革考核方式。采用平时考核+期中考核+实验考核+期末考核这种“数学知识+能力”的考核方式。改革期中、期末考试试题,考题重实际,考核多样化,考核重能力。目前我校金融数学方向的随机过程课程的试题库已全部完成。考试采用理论考核与实际能力(实验、操作)考核相结合的形式,综合考察学生的理论掌握程度及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方法是把期末成绩分解为四部分:平时成绩占20%(平时的表现10%,作业10%),实验课成绩10%(实验报告),期中考试占20%,期末理论考试50%。这样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学生轻视平时学习,期末复习突击的学习状态,使课堂教学内容能循序渐进地被学生掌握,促进了学生课后复习和自学的积极性。

实验考核分两部分:实验课堂的表现是否能当场运行结果;实验报告中基本实验和创新实验的设计是否有新意。改变了学生只注重理论学习,忽视动手能力培养的心理状态,也使学生对常用数学软件应用能力得到提高。期中和期末考试:在《随机过程》课程考试题库中抽题,真正实现了教考分离,使考试更加真实地检验学生对“三基”的全面掌握程度。

三、结束语

多年来《随机过程》课程建设团队开展了本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11年《随机过程》课程被评为校优秀课;2012年在总结教学实践经验与理论研究基础上编写出版实验验指导书《数学实验》;2013年正式出版《随机过程》自编教材,教材通过“引出问题,启发思路,重点分析”的方式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通过强化实践教学的考试改革:每年都有15%的毕业生在《随机过程》课程设计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和分析,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工作,毕业论文的成绩均在良以上;应用数学专业学生近五年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省级奖项15项;学生通过考取证券分析师证等在金融行业就业率逐年提高。目前《随机过程》课程建设团队正在为校精品课建设努力。这对探索金融数学方向《随机过程》课程建设及教学质量的提高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基金项目:2011年黑龙江省高教学会“十二五”教科研重点规划课题:HGJXHB1110863]

参考文献:

1.刘次华.随机过程[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2.吕芳,王振辉.关于《应用随机过程》教学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0)

3.张承煜,杨建波.《随机过程》课程实践性教学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0(12)

4.方兆本,缪柏其.随机过程[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2

5.王天宝,程卫东.“随机过程”精品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科技信息,2010(18)

篇2

关键词:现代金融学的发展趋势和当今社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缺口表明,金融学专业不但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同时也需要过硬的实践操作能力。这对普通高等院校的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旨在通过对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现状及意义分析,规划出金融学专业实?

一、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现状及其意义

伴随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目标愈发彰显其重要性,尤其是当今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偏向不断侧重于实践操作能力。这就要求普通高等院校在金融学专业教学中提高对实践教学建设的重视程度,加快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步伐,加大实践性教学的改革和发展的力度,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金融市场对理论知识丰富、操作能力过硬的金融人才的需求。

(一)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来说,我国的普通高等院校在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仍不够完善,近年来也有越来越多的学者投入到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中,提出了一些新型的概念。如马德滨(2007)指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应具备空间性、目的性、整体性(包括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创新实践模块)、系列性和验证性等特点,通过理念与管理,内涵与质量等方面的优化来达到实践教学任务的预期目标。郑春龙等(2007)提出了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架构分为五个子系统:实验实训、实习、综合设计、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子系统。曾春香等(2007)表明人才实践培养新体系可划分为三个层次,通过训练中心、实验室、研究室等途径开展研究型、探索式教育。但以上研究大多是针对普通高等院校的普遍性而言,仅从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层面切入进行研究的个案较少,主要文献有:杨其滨等(2008)认为,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应包括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与相应课时的调整,实践教学指导材料准备与实习实践基地的开拓,实践教学活动的实施与考核体系的建立三个步骤。具体而言,可划分为银行、保险、证券三个模块来整合相关课程,融合实践内容,并通过各模块选定一门核心课程来进行实践教学的创新。王家华等(2007)提出将实践教学内容和资源进行整合,加强基础建设以及制度建设,建立科学地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

(二)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意义

从传统的高校培养状况看,传统金融教学是以课堂教学模式为核心的“理论教学”,实践在其教学活动中属于辅助、补充的位置,所占的比例更是微乎其微,当学生走向工作岗位以后,就会暴露出学生理论基础不牢、理解程度不深、动手能力不强、创新能力不够等弊端,而问题的产生主要有以下三种矛盾:1、学生对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强烈需求与学校所能提供的课程资源匮乏之间的矛盾;2、学校对实践性教学课程的设置与相关教学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之间的矛盾;3、现存的实践性教学内容和不断发展进步中的社会实践需求之间的矛盾。

从发展趋势来看,微观金融学包含了公司金融、金融市场、金融工程等核心课程,在为广义金融学提供理论基础的同时又与金融实践工作紧密联系,微观金融学的发展对加强实践性教学课程的工作提出了迫切的要求。而在近年的金融学专业教学工作中,我们更是强烈地意识到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存在缺陷,这直接影响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就业竞争力的加强及院校、专业品牌课程的建立等等。因此,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既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训练学生参与操作的基本技能,特别是对学生在创新、创造、创业方面的培养具有显著成效,可以满足现代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实际需求,实现院校与社会之间的良好衔接。

二、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内容

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不是简单的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而是通过系统性的有机组合使得其互补、渗透,具备一定的专业性、科学性、应用性、创新性,为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和培养高质量的金融人才奠定基础。

(一)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1.以实际运用需求为基础

国内外的经济环境瞬息万变,银行、证券、保险等新业务层出不穷,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要有针对性地去适应变化,实践教学目标就是要帮助学生踏上社会时,在第一时间适应工作内容和工作环境,熟练掌握基本操作,以面向实际运用需求为基础。

2.与传统理论教学互补

如何摆正传统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位置是有效实施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首要问题。现代金融教学模式应该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齐头并进的教学模式,“理论教学”可以保持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而“实践教学”刚好可以学以致用,为现代金融教学模式的推进提供有效支撑。

3.课程内容设置多元化

除了实地参观、专家讲座、基础操练等现有的形式外,还可以多运用网上模拟系统,以集体为单位进行分工仿真操作,多元化的学习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在动手摸索的过程中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的能力。

(二)体系构建的主要内容

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最终目标是要培养出知识、技能、素质融为一体的应用性人才。以提升实践能力为导向,以提高综合素质为主线,通过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整合,建立起与理论教学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

1.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的优化

从金融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看,建议可以围绕“一个中心,五个系统”进行安排和运作,即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中心,建立课堂教学子系统、实验室仿真模拟训练子系统、实习子系统、社会实践子系统及毕业实习(设计)子系统。在课堂教学子系统中,教师可以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小组辩论、模拟情景等形式,在有限的时间里增进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实验室仿真模拟训练子系统是通过建设和创造相应的教学平台,涵盖银行、证券、保险、期货等多种金融实务的内容,进行软硬设施的配备,保持与真实实务操作的一致性;实习子系统通过到实践教学基地的实习培训,缩短学生的社会适应期,有利于学生在进一步的理论学习与技能培训中发现自己的优势与缺陷,进而有重点、有针对地来选择后续课程,并且利用毕业前的时间对知识结构 和技能操作进行调整和补充;社会实践子系统则是通过开展社会调查、基层挂职锻炼、开展社会咨询服务等方式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毕业实习(设计)子系统是全方位锻炼学生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但对理论体系的完整度提出要求,还对写作、口头表达等综合能力提出新的挑战,着重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求实的学习作风。

2.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内容的完善

在制订实践教学计划时,要对不符合现代教学需求的部分进行修订,增强针对性、突出实用性。设计独立完整的金融实验课程方案,明确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学时数,科学地设置大学四年的实践教学环节,保证其连续性,层层深入,环环相扣。例如以公司财务、公司融资、公司治理为核心内容的公司金融,以资产定价为核心的金融市场学等学科,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操作性,通过金融实践教学可以让学生得到仿真训练,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进行全面培养。同时,为实现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各个环节,学校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校内有与金融专业相关的学术社团,它们具有相对独立的组织机构,有较多的对外交流机会,可以通过合作承办的方式,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座,吸收来自于社会的更直接的信息。

3.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环境的创造

学校可与各种金融机构加强合作,与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相关企业签署正式协议并挂牌,定期定量安排学生和教师开展实践学习或交流活动,建立起多层次、立体式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网络;加大科技成果的应用,丰富教学资源,积极引导和鼓励教师引进高水平高质量的科研项目,广泛开展和一流院校间的合作交流;整合利用好校内现有的经管实验中心,开发综合性、开放性的实践教学活动项目,最大限度地提高实践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创造一个良好的金融实践教学环境,让学生和教师一起在实践交流中得到提升与锻炼。

4.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管理的提升

科学有效的管理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为配合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还应建立健全实践教学的各项规章制度,尤其是对实践教学效果的考评体系。首先,为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顺利开展,在学校内部进行实地考察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一系列的有关于教学体系开展的规章制度,从而使实践教学管理更趋向于规范化。其次,对教师按照实践教学成果进行考评,对学生按照专业要求特点进行考评,评价体系中可包含自评、互评、能力型测试、实践基地意见、实习单位反馈等综合指标,公平、公正、公开地对实践教学成果进行有效反馈,着重对问题作出相应的调整。学校可成立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考评小组,将评价体系和考核标准具体化,激励教师与时俱进,鼓励学生实践出真知。

5.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水平的提升

金融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是构建完善的金融实践教学体系的关键因素。学校可以通过一定的激励机制调动教师对体系建设的积极性,鼓励有经验有成绩的教师带头,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共同探讨改革实践教学的方法;学校还可以定期安排教师到金融机构实习、进修,顺应金融时事的快速更新,调整实践教学的知识体系架构和内容,跟上现代金融迅速发展的脚步。

三、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对策

(一)提高实践教学比重,把握课堂内外进程

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规划要突出“三个有机结合”,即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有机结合,实践教学与考评体系的有机结合,实践教学与就业能力的有机结合。传统理论教学大部分是在课堂内完成,实践教学主要安排在课堂外进行,但有可能因为思想上的不重视或者条件的不成熟而被忽视或舍弃,因此,实践性教学应该穿插在专业课程中间,专门开辟实验课时间用于实践教学。此外,为了不让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学校应该配备专门的指导团队,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并对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考评,作为总学分要求的一部分。

(二)针对专业研究方向,培养综合素质能力

实践教学体系应该根据专业研究方向的不同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金融学通常被分为银行、证券、保险三个主要研究方向,因此,在设计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模块时,可以分为银行实践模块、证券实践模块和保险实践模块。对于一些具有共同点的基础课程,可以通过实践过程有效地融会贯通,增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与应用,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能力。

(三)推进重点课程试行,完善改革创新体系

在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过程中,可以优先选择操作容易的课程进行试点推行,例如:选择银行实践模块中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采用班级内分组示范教学,模拟柜台服务、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等;选择证券实践模块中的“证券投资学”,采用软件模拟股票交易、进行个股研究分析等。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试点推行后,结合课程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安排,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不断摸索中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为培养更多的金融专业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基金项目:2010年度嘉兴学院一般教改课题(85151037)

参考文献:

[1]杨其滨,焦方义. 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思路与对策[J]. 黑龙江教育,2006(10):49-50.

[2]彭大衡. 金融学专业本科实践性教学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 时代经贸,2008(2):155-157

[3]王家华,汪祖杰. 金融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的思考[J]. 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7(2):87-90

篇3

关键词:金融学教学;优化路径;非金融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0-0274-02

一、本科非金融专业金融学教学存在的不足

(一)“大一统”非金融专业,未能体现各专业的学科特点

1.教材选用的大一统。目前,我国高校在《金融学》这一门课程的教材选用上,对于非金融专业和金融专业本科生没有区分,都用的都是大一统的教材。但是《金融学》这门课程对于金融专业和非金融专业本科生而言,先行和后续课程的安排设置是存在很大区别的。对于金融专业本科生而言,在《金融学》后续的课程设置上还会开设金融学专业的专业主干课、专业方向课,诸如国际金融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央银行学、证券投资学、公司理财、保险学等。这些课程的后续学习对于《金融学》中所学的内容会得到更深层次的巩固和拓展。金融学专业的本科生对于这一门课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就会得到很大的提升。而对非金融专业本科生而言,《金融学》的后续课程更多是其本专业的专业主干课和方向课。

2.教学模式缺乏专业特点。对于非金融专业本科教学而言,一是对于讲授的内容仅仅是在有些章节的深度比较金融学本科专业的要求略浅;二是讲授内容的量与讲授时间之间,只能是更加侧重于对金融知识的普及式教学;三是非金融专业学生,其后续课程是各自本专业的主干课和方向课,同时由于在讲授该门课程时没有结合本专业的特点,使得《金融学》这门课程既不能有助于学生后续专业的学习,又不能对《金融学》知识进行很好的掌握和运用,导致学生在《金融学》在课程结束后对于该门学科的进一步学习出现断层,很难达到良好的教学目标和效果。

(二)纯粹理论教学,缺乏实践环节

1.教学内容滞后。现在知识经济时代金融环境日新月异、金融事件层出不穷、金融技术翻天覆地,而金融学教学内容十几年没有太大的改变,教学内容改革显然落后于金融实践的发展。这些金融实践的发展,需要在金融学教学中加以体现和解读。如果沿用传统教材的内容体系,那么在强调货币发展、银行运行和货币政策等内容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微观金融运行机理的分析以及客观现实金融事件和金融环境变化的重大视点问题阐释,那么这样会更加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加深学生对教学理论内容的深入理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教学方式呆板。金融专业本科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后,开设的后续课程中有具体的金融实务操作的实验课程,对学生的金融实践能力以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的能力有一定的帮助。而对于非金融专业本科学生而言,在现有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之下,纯粹就是理论知识的罗列、理解,对于现实中的问题,如何来进行操作,没有讲授和教学的安排。

二、本科非金融专业金融学教学改进的原则

(一)体现学科专业的差异性

尊重各个不同专业的差异性,按照学科门类或者是一级学科或者是二级学科在金融学教学大纲上应进行区别。这样金融学作为学科基础课,那么对于学生后续的专业理论知识学习能够起到基础的作用,另一方面对于学生对金融学实践的实际运用上有具有交大的可能性。

(二)注重实践性教学作为补充

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尽管《金融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但对于非金融专业的本科学生而言,教学的深度较之于金融专业教学内容略浅,不需要讲解太深的金融理论。而另一方面,非金融专业本科学生也会面临金融行业的就业机会,那么他们也需要在具备一定金融理论知识基础的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金融实践操作能力。这就需要在《金融学》课程教学内容中增加实践教学的环节,在保持完整的、基础的理论教学的同时还要兼顾一定的实践教学环节。只有坚持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才能培养出具备必需够用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三、改进本科非金融专业金融学教学的路径选择

(一)社会资源共享,推动实践教学

高等学校作为培养社会各行业所需人才的基地,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作为社会人才的后备群体,在其学习期间就应该广泛了解和获取社会市场信息。对于学生专业学习而言,也就需要了解行业的现状和实体案例,这些对于高校教师而言,有些教师在社会团体中有一定的兼职,那么可以让学生获得相关的信息;有些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考察、实习相关行业企业;而后者对于现实教学安排上存在一定的困难。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可以聘请相关部门的政府官员、银行高管等社会精英担任名誉教授、兼职教师等,不定期以讲座、沙龙、论坛等方式作为日常《金融学》教学内容的补充,向学生讲解社会生活中发生的金融事件,推动金融学实践教学的进步。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强化理论教学

互联网的广泛运用使得我们可以以最低成本享用大量的公共资源。其一,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媒体资源平台,收集到第一手经济金融领域中发生的金融案例,建立金融案例数据库。让学生自愿组织学习小组,应用所学的金融学基本知识和理论、基本分析方法进行课堂讨论或案例分析,任课教师进行的点评,着力培养非金融专业学生运用金融基本知识分析金融现象、金融问题,并尝试解决的能力。其二,可以利用远程教育系统,不定期的组织学生选听著名大学《金融学》的有关课程。接受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使学生了解金融学发展的前沿理论,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可以达到双语教学的效果。

四、结论

通过上文的阐释不难发现,现有金融学教学模式中存在缺乏实践培训、没有各专业差异性的不足,改进金融学教学的路径选择包括,加强学校与金融企业的合作,加强双方的人才互动交流,开展实验室教学方式,利用现代网络技术等。

参考文献:

[1]林伟君.校内模拟银行实习基地的建设与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8):339-442,448.

[2]杨晓兰,王雁茜,金雪军.在金融教学中应用实验经济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以购买力平价理论检验为例[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1,(3):59-63.

[3]吴英杰.后危机时代的高校金融教学改革:理论发展与实践模式[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2,(4):126-129.

篇4

关键词:地方高校 金融学专业 校企合作办学

一、地方高校金融学专业校企合作办学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高校培养金融应用型人才从而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作为经济活动剂的金融业的市场化也在加速推进。金融业的市场化发展对高校毕业生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教育模式下培养的只有理论知识没有动手能力的学生已经不适应快节奏高竞争的市场环境了。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必须尽快改革这种以书本理论知识为本的灌输式的纯粹课堂教育模式,积极引入各种能培养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的实践教学方式(例如:校企合作办学),使得高校能培养出具有宽口径、厚基础、重技能、会外语、善交往、能合作,符合金融学发展潮流,适合我国金融业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可以大大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由此可以缓解地方高校的招生压力。地方高校的招生比较集中,而生源又在不断缩小,只有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才有发展的前途。   

2.能为金融企业的发展输入适用人才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金融业是个以货币为经营对象,以财经、营销、法律和计算机等综合知识为经营的手段,风险性、竞争性和市场性极强的行业。高素质的综合型应用型人才是该行业发展的根本。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面对国外优秀的金融企业的强大竞争压力,我国的金融业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应该加强综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而通过盲目的市场招聘获得的人才,往往不能马上适应岗位的需要,用人单位不得不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时间来培训,这无疑不利于金融企业的发展。如果金融企业能有目的、有计划地投资教育,向高校提出企业所需人才的要求,高校则可有针对性地更新、拓宽教育内容,为其培养所需人才。例如:嘉兴学院就与五矿期货签订了联合培养期货人才的协议,这对于我国金融期货行业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3.有利于校企资源的整合利用从而降低教育成本

校企合作,可以在办学设施,训练场馆,缺乏实践经验的教师等方面弥补高校独立办学的不足,金融企业可以为高校提供实训基地,同时还能提供即懂得理论又会动手操作的技术人员,以丰富的指导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同时,金融企业可借助高校的人才、图书资源集中的优势,推动新技术的应用和解决职工技能培训等实际问题,这使得双方都能通过校企合作办学达到降低双方教育成本的目的。

二、地方高校金融学专业开展校企联合办学面临的问题

1.校企合作办学使高校面临较大的改革成本,校企合作方案难以推进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环境都凸显出以理论教学为主的特色,无论是师资还是教学方法以及管理方法,高校都习惯了这种封闭式的运作方式。如果要推行校企联合办学,高校就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培育新型的教学环境和管理模式,这必然会增加高校的经营成本,如果高校将这一成本增加到学费中,必然增加学生的负担,进而会影响地方高校的招生能力。在这种进退两难的局面下,高校对校企合作的态度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校企合作的规模难以扩大。

2.校企合作缺乏对金融企业的足够利益驱动,金融企业对校企合作缺乏积极性

在金融专业的校企合作中,地方高校和金融企业是两个具有不同目标的机构,学校以育人为目标,追求社会效益,而金融企业则以赢利为目标,追求经济效益。金融业由于待遇优厚,职业的社会地位高,一直是热门的就业方向。面对供不应求的招聘局面,金融企业会对毕业生设置层层障碍,其中毕业高校的知名度就是很重要的一项,因此在校企合作中,金融企业也会更偏向选择更有知名度的高校合作,这使得地方高校在寻找合作单位时,处于被动地位。另一方面,即使有金融企业愿意和地方高校合作办学,金融企业也会因为在该合作中不能获得丰厚的利益,而没有动力投入足够的精力,这都使得地方高校的校企合作方案难以展开。再者,金融业的技能性强、风险高,在校生由于缺乏经验,很难在金融企业的实训中接触到专业核心的工作,而往往被金融企业当做免费劳动力,从事端茶倒水、整理文件和跑腿的工作,使得学生的实训目标难以实现。最后,被学校聘请的企业兼职“双师型”教师,一方面要完成企业内的本职工作,另一方面还要完成学校里的兼职教学工作,由于这两种工作的性质、要求和管理机制等都有很大不同,两种工作会经常产生冲突和矛盾,而且往往难以协调。

3.校企合作的具体实施缺乏制度和法律的保障

在我国,政府对校企合作缺乏有力的政策和法规的支持,使院校与企业合作缺乏依据和潜力。校企双方的合作一般由双方协商决定,政府和其他行业协会很少参与,在法律层面上没有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保障机制,对校企合作中的学校、企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缺乏必要的监督和约束;没有建立专门的校企合作协调机构,很多项目难以获得企业主管单位、劳动部门的充分协调。

三、地方高校金融学专业校企合作办学的推进策略

1.政府及高校决策层要积极制定推动校企合作的各项法规和政策

要尽快完善我国校企合作办学的法律体系,以法律的形式明确学校、企业或科研机构各方在实施联合办学中的责任与义务。政府要做好合作的“推动者、利益的协调者、过程的监督者、成果的评估者”等角色。

2.高校要尽快提高认识,与企业协商拟定校企“双赢”的激励方案

面对市场需求的转变,高校在思想认识、政策、计划和管理上要尽快适应市场的需要作出调整,首要的就是协调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在改革经费的来源上,地方高校可以积极争取各种教育基金或地方政府的支持,即使难以获得外部支持,高校也要认识到这笔改革经费的投入是为了高校长远发展的必要投入,将校企合作提升到高校的首要发展计划的高度。

地方高校在校企合作中要积极主动和企业沟通,使其充分认识到参加校企合作对企业所带来的种种益处:可以直接减少企业的用人成本;企业依托学校资源,在员工培训、技能提升、技术成果转让孵化等方面成本都将大大降低等 。同时,地方高校还要充分的利用在金融企业担任要职的领导与高校的校友关系或过往的科研合作经历这一人情纽带,争取成为企业选定的校企合作伙伴。

在合作模式上,高校可以采用让企业参股或与其签订合作协议的方式进行,对企业的投入予以一定的经济利益的补偿,增强企业对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3.高校与企业共同拟定合理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地方高校金融学专业在制订具体的人才培养方案时必须要有合作的金融企业的参与,高校要深入金融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调研,对岗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作出准确的分析,与金融企业共同探讨适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方案。

校企合作培养金融学应用型人才还需要校企共同拟定合理的课程体系。合理的课程体系安排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中要注意几点:一是课程安排要紧盯系金融业发展中出现的新的需要;二是对于技术性较强难度较大而实用性较强的课程要有充足课时安排,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三是课程安排要多元化,既要满足本专业知识的学习,还要兼顾专业之外知识的丰富。可以通过选修课或聘请相关专家讲座的方式补充。四是课程教学内容要与本专业相关的各类资格考试的内容挂钩,有利于节约学生的复习考证时间。五是要为校内实训课程拟定规范的实训指导书,实训内容要与金融企业的业务流程及操作规范挂钩,以提高学生校外实习的动手能力。

4.高校要积极培育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当前的高校任课教师普遍存在“理论水平高,实践水平低”的特点。在校企联合办学模式下,如果高校教师在课程讲授中不能将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有机结合,那么学生就会失去一个难得的提高工作适应能力的机会。因此,高校应该积极的创造各种机会,让高校教师参加各种培训或让教师到企业去挂职锻炼,来培养一支既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又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教师队伍,提高校内模拟实训的指导能力,为校外实习奠定稳固的基础。

5.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

在校企合作办学中,对于实务性较强的课程要采用校内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协作的教学方式,即由校内教师先讲授理论基础部分,再由企业技术人员负责实务部分。实务的内容可以由企业技术人员在课堂上或在模拟实验室或到企业观摩的方式讲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授课模式,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采用授课与学生讨论相结合、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基本原理与学科前沿相结合的灵活的教学模式。同时还应该注意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发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东升.公立高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透视[J].高等教育,2009(12).

[2]马赞军.金融学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高教论坛,2008(3).

篇5

1.1P(计划)——明确培养目标定位,制订培养方案

中国人民大学的经济学、金融学、法学、商学等学科居全国领先地位,与这些优势学科相结合,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是学校工程硕士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定位。我们设立了5个研究方向,其中金融信息工程方向是软件工程学科与金融学科的结合,企业信息化与电子政务是软件工程学科与工商管理学科的结合,计算机取整与司法鉴定是软件工程学科与法学的结合,大数据与云计算方向、基础软件方向都是我校计算机学科的重点研究方向。这5个研究方向与学校的优势学科紧密结合,充分彰显了中国人民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和定位。学生可根据兴趣自行选择研究方向,根据研究方向选修相应的课程。中国人民大学在工程硕士的招生、培养模式方案设置、学生实践落实、质量体系控制的过程中都与人文社科学科紧密结合,目标明确,过程严谨。

1.2D(执行)——实施培养方案,严格培养过程,完善质量保障

工程硕士培养要经过3个重要环节:课程学习、企业实习和学位论文。在每一个环节中又有若干环节,为保证培养质量,我们严格规范每个环节[2]。图2是一套完整的工程硕士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1.2.1课程环节

在课程环节,除严格执行培养方案外,每门课程都有教学大纲。授课期间要进行教学评估,学生给每位授课老师在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打分,也可给出具体的意见和建议。评估结果和学生给出的意见将会反馈给老师,让老师在教学中不断改进提高。每个年级的硕士班设立一名班主任,协调课程安排,了解学生动态,组织课余活动。

1.2.2实习环节

面向行业进行专业实践是培养模式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落实实习基地和实习制度是保障实习环节有效完成的关键。我们选取与软件工程学科相关的高新技术型企业、金融信息化企业等作为学生的实习基地,在实习基地聘请企业导师,具体指导学生的实践环节。在实习过程中,制订实习管理办法,明确实习的时间、形式、要求,通过《企业实习手册》对实习环节进行过程控制。

1.2.3论文环节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是工程硕士研究生掌握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全面体现,也是衡量培养质量和授予学位的重要标志。工程硕士的学位论文与工学硕士的学位论文侧重点不同,它更加重视解决工程实践的问题,因此论文的形式和评价标准也有不同的要求。我们将工程硕士论文划分为系统研制报告、IT管理类论文、工程设计类论文以及学术研究类论文4种类型,每一种类型都对论文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为保证论文的最终质量,我们在论文阶段设置了开题报告、、预答辩、论文评阅、论文答辩5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要求规范及实施办法,任何一个环节不通过,都不能进入下一个环节,这就保证了能够进入答辩的论文基本质量。具体实施如下:(1)开题报告环节。学院组织不少于3人的开题报告评审组,对学生的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进行评审。基于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我们制订了开题报告评价标准。相关文件包括《开题报告模版》《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开题评价标准》。(2)环节。为了有效惩戒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保证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我们针对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进行专门审查,采取软件检测的方法,务求论文重复率不超过10%。相关文件包括《信息学院开展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审查工作办法》。(3)预答辩环节。工程硕士学位论文预答辩是保证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环节,是对进入答辩环节论文的又一轮筛选。相关文件包括《信息学院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预答辩工作实施办法》《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工程硕士学位论文预答辩评价标准》。(4)论文评阅环节。由两名专家对论文进行评阅,其中至少一名校外企业评阅专家针对论文的应用性给予评审和评价。(5)论文答辩环节。严格执行学校关于学位论文答辩环节的规定,保证通过的论文质量。

1.3C(检查)——培养质量检验

培养质量的高低可以从论文质量、教师学生的反馈、就业情况3个方面来检验。

1.3.1论文质量

论文写作过程5个环节的把关保证了通过答辩的论文已经过至少3次专家评判、1次。在某个环节被淘汰的论文,需要重新修改后才可以再次进入答辩。

1.3.2学生和教师的反馈

我们定期举行授课教师、学术导师、企业导师座谈会和学生座谈会,通过座谈会的形式,收集学生和老师对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实习安排、论文等环节的意见和建议,听取学生和老师的评价意见,听取导师反映的培养和指导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下一步改进方案作准备。

1.3.3就业情况

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面向企业、面向实践,因此学生的就业情况最能反映我们的培养质量。企业在选拔人才时有它所关注的指标,企业的人才需求是否与我们的培养目标一致,从就业率及就业情况就能反映出来。2012年人民大学第一届全日制工程硕士毕业生和2013年第二届毕业生的就业率均为100%,毕业去向为金融机构、国家机关、大型国有企业(非金融类)、外资企业和国内其他知名企业,有的学生甚至同时拿到几家单位的录用通知。以2010级为例,50名学生的毕业去向数据分布情况如图3所示。从图3可以看出,近一半的学生被金融机构录用,这与我们最初设定的培养目标不谋而合。我们秉承与人文社科优势学科相结合的理念,将金融与软件工程结合起来,学生在课程学习、企业实习等环节都接受了相应的培养和训练,这样的毕业生一定是用人单位所欢迎的。

1.4A(处置)——总结、反思及改进

PDCA理论的最后一个步骤,是对于既往的总结与反思,提出改进措施。通过检验和反思,我们对培养方案进行更精细化的调整,对开题、评阅、答辩的各个环节以及管理流程进行改进,使之更适应工程硕士的培养。

2结语

篇6

当今掌握金融英语的专业人士为时代所亟须,这也使得高校金融英语课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那么如何提高金融英语教学环节的效率和质量呢?提升这门课程的教学效率和质量必须对这门课程进行不断探索,对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改进创新,而将研究性教学的理念与思路深入贯穿运用于这门课程的教学实践之中不失为一条正确的道路。

一、研究性教学法的内涵

研究性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和自身具有的能力,自主地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在研究的过程中积累知识和经验培养能力并锻炼思维的新型教学模式,是通过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其中,教师起组织者、领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学生与教师一样都是知识探索者。研究性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

传统的讲授式、传递式教学模式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和严密性,注重培养学生对教学结果和理论的熟记。这种教学模式充斥着机械的被动的练习和记忆,严重抑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而研究性教学模式完全革新了这种教学模式,变学生的被动消极接受知识,为主动地借助课内外讨论、调研、实验、总结等一系列步骤去主动获取知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参与性,突出研究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突出了“知识+能力+素质”的教学目标,最大限度地唤醒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研究及领悟知识的潜能,提高教学的效率。

二、金融英语教学实践的特点

高校金融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熟悉和掌握金融学基础专业知识的金融英语的准确专业表达,培养学生运用基础金融英语在听、说、读、写各个方面的综合能力。这门课程的教学与其他专业课程和基础课程相比具有如下两个突出的特点。

(一)金融英语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需注重对知识的练习和记忆

无论是专业英语的教学,还是高校大学英语语言的学习都在逐渐走出“哑巴英语”、“应试英语”的窠臼和误区,这已成为高校英语教师的普遍共识和实践指南。因此,在金融英语的教学实践中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就要突出综合能力的培养。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经常发现所谓的英语成绩很好的学生,但听说读写综合来看很不均衡,尤其是说和听的能力很差,根本无法做哪怕是简单的金融英语的交流,这样的高分难道能够恰当地衡量学生具有时代所需的素质吗?显然不能。与其他专业课程相比金融英语学习中需要理解和推理的部分很多,这门课程尤其需要学生老师多做练习多记忆,多听,多说,多模拟演练,只有这样才能逐渐熟悉这种领域的语言,并进而逐渐会运用它。

(二)金融英语课程是金融学知识与英语语言的有机结合

金融英语课程是金融学专业知识与语言知识的有机结合,因此学好这门课程不仅需要一定的语言基础,也需要具有一定的金融学知识的储备。囿于人才培养方案中金融专业英语课时的限制,目前高校师生对这门课程的教学只是处于金融英语知识和技能学习的初级阶段。此阶段对金融学知识的要求相对较低,也基本易于理解。例如货币的基本职能,银行的三大业务,央行的三大职能等,所以金融英语在金融学知识与英语语言两个方面需要更加侧重于金融语言的教学设计。但需要清晰的是,离开对金融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单纯靠金融语言的记忆是事倍功半的,而随着金融英语学习层次的深入这种关系会更加凸显强化。

三、研究性教学法在金融英语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基于金融英语课程教学的特点,教学实践中发现这门课程尤其适合开展研究性教学,将研究性教学的理念和方法运用于金融英语的教学中能够与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很好地融合起来,具体可设计如下:

1.将问题启发式教学、情景式教学、讨论发现式教学广泛运用于金融英语每一节课的课程设计中,逐步降低乃至取代单向灌输式教学,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例如,对于知识点,可结合最近人行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来设置。对于情景式教学,将之运用章节等。此外,运用分组模拟场景表演,话剧表演等达到情景式教学的效果。

2.将金融英语的教学与金融英语专业证书考试结合起来。FECT考试是当今金融英语领域对这一专业技能进行鉴定和考量的最为权威的考试,是希望进入从事金融英语相关工作及出国深造的学生的首选证书之一,目前学习金融英语的学生中有相当比例的学生在学习和备考这项证书。而FECT的考试与金融英语的教学内容虽不完全一致,但有很好的相容性。因此将FECT考试的辅导与金融英语教学结合起来,以任务式研究性教学法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夏平,陈大学,卿上乐.应用型本科高校开展研究性教学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4,07:173-175.

篇7

摘要:经济物理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边缘叉学科,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交叉性学科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物理学家、经济学家的关注和研究兴趣,经济物理学综合了经济学和物理学的特点和优势,既包含了物理学科的严密性又涵盖了金融学的实际性,这样将两方面结合起来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本文在研究物理学和金融学的基本概念基础之上,就经济物理学的概念、内涵和发展过程展开论述,简单的介绍经济物理学的研究内容,几个重要的理论模型及发展趋势,对解决金融市场的问题,探索经济发展规律、规避一定的金融风险有着重要的参考和实际意义。

关键词:经济物理学;金融系统;应用

经济物理学的内涵主要是将物理学的实证和实验的经验、理论的、实践的方法,例如统计学、动力学、流体力学、量子力学等应用于经济学和金融学,这样就创造出一个新的学科--金融物理学。简言之,经济物理的研究有两个目的,一是研究经济或金融系统中的物理问题,把金融市场看到是一个物理分析系统,其中的影响因素的动态变化看作是可以量化分析的数据,通过分析数据、建立模型,力图寻找和阐释其中的“物理”规律。二是运用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去解决市场中的经济或金融问题。在第一部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的数据发现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然后利用物理分析的方法,找出最大的影响因素和次要因素,从而发现联系,发挥着解释金融现象,揭示规律和问题的作用。经济物理学的主要研究方向有三个:一是对金融市场的数据如股票价格进行分析研究以发现其中蕴含的规律;二是可以用来分析一个公司的经营状况达到预测一个国家的GDP指数。三是可以用来建立实验数据和模型,寻找普遍性规律以帮助其他案例作为参考。

一、经济物理学的产生

第一个提出“经济物理学”概念的人是美国波士顿大学物理学教授H.EugeneStanley。1996年,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召开了首届国际经济物理学专题研讨会:EconophysicsWorkshop,全世界很多优秀的物理学家、经济学家和金融学家共同参与了此次会议,从此经济物理学以一门学科的身份正式诞生。为了说明经济物理学的实质,首先要探究一下他的发展进程。他的产生式外部和内部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就外部原因而言,二十世纪的经济学往往通过数学数据加以解释,只能通过数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解释经济现象,但是出现了大量的观察事实与研究结果不一致的情况,由此对许多通过数学理论解释经济现象的方法提出了质疑;另一方面,物理学是属于科学的规范,他的主要形式是推理分析,实验数据证明检测结果,通过处理实验数据和构建理论模型才能得出简论,再与假设的结果作比对。一般来说,做实验时常常需要收集的大量数据,为统计分析提供了可能和可靠性,以帮助经济物理学家类比分析,找出规律,解释现象,预测未来。

二、经济物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一,探索经济运行中一些相关变量的统计规律,主要包括收益率、波动率、变量、价差等,探索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普遍适用性的规律以总结经验为类似的情况提出分析方法和解决措施。第二,对宏观市场的模型建立和对未来经济运行规律的预测,这一部分主要针对的是实证研究。第三,对金融市场的微观状态进行模型建立,主要包括逾渗模型、伊辛模型等,模型是建立在大量的实验和实证基础之上的,所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经济物理学理论模型

深入研究实际问题可以探讨其中的数学物理问题,发现其中蕴藏的规律和机理,实质是将过程系统化,简单化,抽象出普遍性的规律。经济物理学模型有以下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分类:第一类是基本面交易者和噪声交易者博弈理论模型。基本面交易者认为市场价格遵循价值规律,市场价格虽然一直在基础价格周围上下波动,但是最后仍然会回归到基础价格;与之不同的是噪声交易者,他们偏向于技术和图形,所以也称之为技术交易者或者图形交易者,通常利用技术或者图形分析市场行情,预测未来的走向和趋势。第二类是逾渗模型。物理学家Cont和Bouchaud提出了这个模型,所以将之命名为CB模型,此理论只考虑内部因素的影响,忽略外部因素的作用,认为最根本的是交易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发挥作用,由于交易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就会产生一个个的簇,每个簇内的交易者采取相同的交易策略,这一集体是同步的、静态的。再此基础上发展了一个新的模型,即EZ模型,其进步之处在于此模型不受限制,并且可以通过演化方程并解析求解,完全利用数学和物理学分析方法解决问题。第三类,自旋模型。经济市场中存在着买和卖两种状态,认为市场价格由N个市场参与者的买和卖的行为决定。而模型仿造了这一变量,类似于一维磁铁由N个向上或者向下的自旋组成。这个模型假定市场参与者分为极少的知情者和绝大多的跟风者,跟风者会模仿大多数人的行为而更改自己的行为从而影响整个市场状态。第四类,少数者博弈理论模型。1997年,瑞士华人张翼成提出这个理论模型,它的提出完全是根据实际问题引发的,人们的实际生活离不开社会群体,一旦决策者多了就会产生利益分配问题,如果决策人的选择是少数人的选择,那么决策人就将获益;否则就会遭受损失。简单的说,少数者博弈问题就是在不考虑道德因素的前提下,决策人如何决策的问题。少数者博弈理论模型主要研究针对在有限资源的条件下,在复杂的竞争系统里如何决策问题的博弈模型,它源于经济学家阿瑟(W.B.Arthur)提出的“酒吧问题”,并由华人张翼成以博弈论的形式提出。他是研究金融市场的规律,是研究经济个体之间关系的有力武器,经济个体之间的关系是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协作的复杂关系。

四、结语

金融市场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动力系统,其中包含着复杂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将物理学、数学等学科的方法应用于经济学的研究已经成为边缘性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学术界的用三年就方向,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碰撞、融合发展是时代的进步和学术发展的新思路,能够在新的时代背景和发展中提供新的理论支持。经济物理学的产生和应用对宏观经济发展、个人理财,公司组织与管理等有着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有贵,郭良鹏.经济研究中的物理学[J].物理.2010(02)

篇8

1.以竞赛形式鼓励学生参与实践。各大学以丰厚的奖金为奖励,以博大的学术团队作为技术支持,还有校园图书馆等硬件资源的配合,使各类专业竞赛得到积极响应。以这种形式实践的优点是不胜枚举的,可以让同学们在比赛中密切关注热点话题的研究,以团队的形式,不仅增加了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能力,很好的沟通还有助于更有效率地完成任务。这些竞赛训练了同学们的创造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大量提供实习机会。与国内高校有所区别的是,美国大学会联合相关金融领域的公司为在校所有同学提供实习机会。这种实习往往是强制性的,纳入学分体系的。校方会根据在校学生所学基本课程及能力,将不同学生与关联公司不同业务相匹配,给学生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让学生和企业密切接触。

3.以讲座和研讨会的形式让学生与金融企业“零距离”接触。在国外,校友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很多小有成就的企业人士往往愿意与母校与学生分享心得,与此同时,他们会很支持学校相关的大学生实践培训,可以总结为“出钱出力”。很多课程会请银行等相关机构经理人员来讲课,并邀请相关机构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和学生面对面交流。所以,学生有非常多的机会,可以和这些机构密切接触。这种交流不是虚设的,它让学生了解到如何将学术上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的业务操作有机结合,可以让学生在一点一滴中进行职业规划,大大缩短了大学与就业的过渡期,学以致用,用以导学。

二、我国金融学本科创新实践课程设置缺陷

1.理论脱离实际,课程的实用性不强。主要表现在课程的填鸭式教育,空头理论讲得多,实际应用能力教得少,死记硬背、强迫灌输的东西多,启发性、培养能力的课程少。美国院校在金融课程教学中,老师基本做到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理论与时事政策相结合、宽度与深度相结合、课件与板书相结合、教材与网络相结合,同时还做到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使刚接触经济金融的同学更容易理解。

2.课程实施过程中社会联系不足。美国院校一个比较普遍的创新教学方式就是请知名企业或经济家与同学零距离更直接地交流探讨金融知识。他们相对于老师而言,除了拥有很多的理论知识,还充满了更多的实践经验,对同学未来进入社会能起到一些更积极的作用。中国高等院校的经济类课程设置大部分只停留于简单的课堂教学,教学方式过于传统,缺乏理论联系实际,不能做到学以致用。

3.模拟课程仿真性不足。美国院校设置了很多模拟操作比赛课程。这在我国高等院校中也开设了诸如此类的课程,但是由于软件开发程度的不同,我国的模拟课程虽说是叫模拟,但仍然是脱离实际的。但国外的模拟软件相对于我国仿真程度就高了很多。我国高等院校金融学本科实践创新课程内容的空洞与陈旧,也是造成我国金融业人力资本市场的供需脱钩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中美金融学专业实践创新课程设置的比较,中西结合,取长补短,不断完善我国金融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

三、美国金融学本科创新实践课程实施借鉴

1.加大实践学分比例。在进行理论教育的同时,设立实践学分制度,增添更多实践课程。学校可以以丰厚的奖金作为奖励,以博大的学术团队作为技术支持,还有校园图书馆等硬件资源的配合,使比赛得到积极响应。并将比赛成果计入学生实践课程学分中,作为以后获得学位的考量标准。在金融实践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做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宽度与深度相结合、中文与英文相结合,同时还要做到将复杂问题简单化。

2.实习与毕业挂钩。为本科生提供实习的机会,学校应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让学生和企业密切接触。在学生的学分构成中严格规定实习学分的比例,没有实习学分不允许毕业。

篇9

【关键词】金融工程;实验教学体系

1.引言

中国的金融市场正在逐步开放,利率、汇率市场化进程不断推进,金融产品也在不断创新,金融产品的设计、定价和风险控制是决定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前景的两个关键因素。2008年民生银行开始筹备成立金融工程实验室和市场研究中心,其主要作用包括:“开发先进的风险分析模型,建立满足业务需要、分析水平较高的市场风险管理体系,通过积累对风险分析系统运用的实际经验,逐步自主开发市场风险分析模型;掌握对固定收益类、外汇类、信用类以及商品类等金融产品定价的成熟方法和实际操作经验,并与国内市场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物为我用;针对人民币市场的特殊情况,建立符合现状的、能够指导实践的人民币金融产品的定价模型,初步形成独立的内部定价机制。”然而金融资产定价和风险管理正是金融工程专业所讨论的两个核心内容。

2.金融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意义

作为金融工程技术的发源国,美国金融工程的专业主要设置于硕士阶段,强调金融学与数学的结合。其对金融工程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具有经济学理论、金融理论、金融数学、金融工程和金融管理知识,掌握开发、设计、运用创新性金融工具和手段解决金融实务问题的能力。然而,金融工程专业的理工味道非常浓厚,美国的金融工程专业在具体的人才培养环节上演化出三个不同的方向:(1)将金融工程专业的培养环节设置在工程学院。代表学校有哥伦比亚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主要培养学生成为金融工程师,课程设置强调数学建模思想,如随机过程模型、金融工程最优化模型、蒙特卡洛方法、期限结构模型等。(2)将金融工程专业的培养环节设置在数学或统计学院。代表学校有芝加哥大学、斯坦福大学和康乃尔大学等。主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数理金融理论型人才,课程设置强调相关的数学基础理论课程,比如随机积分、偏微分方程、连续随机过程等,为进一步研究开展奠定良好基础。(3)将金融工程专业的培养环节设置在金融学院或商学院。代表性学校如加州大学Berkeley分校的Hass商学院。主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实用型人才,课程设置强调了如金融机构讨论、公司金融、资本与货币市场、动态资产管理等职业导向型课程和案例教学,为学生毕业后较好地适应金融机构的相关工作奠定了基础。

20世纪90年代中期,金融工程被引进到我国,也演化出两个方向:(1)金融数学系,代表性的学校北京大学的金融数学系、南开大学应用数学专业下的金融数学和金融工程方向、山东大学的金融数学专业等,主要培养既具备金融基本知识又受到良好数学训练的新型复合型金融人才。(2)金融工程专业,主要设在金融学院,代表性的学校主要是国内的财经类高校及其他综合类院校的金融学院,采用的教材主要是以美国注册金融分析师的考试教材,要求学生掌握金融衍生产品的概念以及简单产品的定价。

培养高素质的金融工程人才,除了要培养扎实的理论功底,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近年来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成果可以看到,数理定量分析已成为经济学、金融学研究必不可少的工具,所以学习金融工程必须要有数理基础。训练学生在注重定性研究分析经济金融现象本质的同时,加强定量研究。金融工程的核心基础理论包括估价理论、资产选择理论、资产定价均衡理论、期权定价理论、套期保值理论、有效市场的均衡理论、汇率与利率理论等,这些理论的应用只有借助于数理方法和工程技术的支持,才能转化为现实的操作工具。一定要进行模拟实验才能将理论知识进行应用,从而转化为动手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国内金融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现状与观点

目前在开设金融工程专业的高校中,相当一批高校的金融管理与金融工程实验室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对推进相关教学与科研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与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建立的“中信清华金融工程实验室”,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的金融管理与金融工程实验室,厦门大学金融学院与世华公司共建的“金融模拟实验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工程实验室,武汉大学金融系的金融工程实验室(上接第184页)等。由于这些高校金融工程专业实验室在风险预测、建模、蒙特卡罗仿真分析及决策优化中应用了分析软件等工具,使得该学科在金融工程教学和研究领域在全国一直保持领先的地位。

国内一些老师对金融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提出了一些相对比较好的建议,如安徽财经大学的何启志老师强调了金融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却没有提出具体的课程设置和模块。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刘向华老师提出了在金融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应该坚持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实验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使学生掌握金融基本理论、数理方法、相关软件三个模块,培养学生在金融衍生产品设计、金融数据处理、金融建模、金融风险管理四个方向的动手能力。刘向华老师的观点我非常同意,但是没有提出具体的实验教学的课程设置。天津财经大学的张元萍老师提出了整个金融工程实验教学的架构体系,但是她的课程设置与整个金融学的其他专业没有差异,不能够体现金融工程专业的特殊性。安徽财经大学文忠桥老师提出了金融工程专业的实验可以分为课程实验,专业必修实验课与专业选修实验课,他的想法和观点具有创新性,但是没有给出具体的运行方案。我参考了国外一些高校金融工程专业的实验课程,结合以上几位老师的想法与5年实验教学的经验,构思了金融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体系。

4.金融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设计

通过5年的实验教学经验,我认为金融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体系可以分为四类实验,其中包括课程实验、专题实验、项目实验、第二课堂实验。通过这四类实验可以让学生掌握金融基本理论、数理方法、相关软件三个模块,也能够培养学生在金融衍生产品设计、金融数据处理、金融建模、金融风险管理方面的动手能力。同时我认为金融工程专业应该在大一就应该学完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宏微观经济学、财务管理与货币银行学等课程。大二应该完成外汇业务、固定收益、证券投资分析、国际金融、金融工程、期权期货及其他衍生品定价等专业课程,大三开始学习计量经济学、风险管理、对冲基金等难度相对较高的课程,同时学习一些专题实验课程。大三下学期或者大四上学期开始一些项目实验,然后撰写毕业论文。

(1)课程实验

课程实验,顾名思义就是在学习一些理论课的同时,结合相关实验进行补充,让学生能够牢牢掌握基本理论。对于金融工程专业来说比如统计学、银行业务、外汇业务、证券投资分析、金融工程、固定收益、计量经济学等课程随着教学进度安排一定的实验课时,通过这些课程实验的教学,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对有关课程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并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这些课程实验的具体安排如表1。

表1 课程实验的具体设计

理论课程 课程实验名称 专业素质与能力

统计学

计量经济学 SPSS在统计学中的应用

EVIEWS在计量经济学中的应用 掌握软件如何导入数据,通过软件掌握统计学理论与计量经济学方法,具体按照步骤操作

商业银行

国际结算 商业银行业务实训

国际结算业务实训 掌握银行业务(储蓄、对公、票据)等业务以及国际结算业务

金融学、证券投资分析、财务报表分析 证券交易模拟

证券市场行情分析

证券财务报表分析 掌握证券交易规则,证券投资的基本分析方法(技术分析与基本分析),如何获取财务信息与资讯信息,账务财务指标的运用

固定收益 访问中债网,查看债券信息 根据债券新息得出利率期限结构

外汇业务

金融工程 外汇交易

期货交易、权证交易 掌握外汇的报价、实盘交易与保证金交易规则

掌握期货与期权交易规则、定价与套利机制

(2)专题实验

专题实验,就是开一些专题软件应用课程,这些软件在投行、证券公司、期货公司运用相对较多,比如MATLAB在金融数量分析中的应用、EXCEL在金融模型分析中的应用、Stata在金融工程中的应用、SAS在金融数据处理中的应用,这些实验课程和理论课程一样,上一个学期。将这些课程的简介和方案列出来,要求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必须选择其中一门课程,每门课程2学分,共36课时,通过这些实验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这些软件的基础知识,以及这些软件在金融数据处理、CAPM模型、APT模型、期权定价模型、固定收益证券计算、利率期限结构模型、金融衍生产品计算、投资组合管理、风险控制、金融数据的可视化与数据获取等方面的应用。同时将这些课程的讲义和软件挂到实验室网站,方便一些同学自学。

(3)项目实验

项目实验,就是将这个实验作为一个项目,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模拟。通常项目实验一般放在大三下学期或者大四上学期进行。我个人认为目前金融工程专业可以开设两个项目试验:股指期货投资模拟与企业投资决策模拟。这种项目实验一般持续一个学期,4个学分,项目方案的具体设计非常重要。股指期货投资模拟,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这些小组分为套期保值、投机、套利三类小组,初始资金相同,套期保值小组只做套保,投机小组只做投机、套利小组只做套利,分别设置交易费用。通常利用期货股票模拟平台,初始资金额度要足够大,同时限制仓位,避免在模拟期间由于爆仓出局。同时要求小组撰写交易记录、月度报告以及最后的投资总结报告。企业投资决策模拟,主要利用股票交易平台,投资股票,这个项目实验设计要求小组必须撰写投资报告,相当于学生小组管理一只股票型基金,需要撰写投资策略报告,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报告、行业分析报告、投资定价分析报告以及公司分析报告,同时需要设计投资控制报告,要求每个学生参与,防止小组同学搭便车,最后每位同学撰写投资总结报告。整个成绩按照模拟业绩、报告质量,控制报告填写加权给出综合成绩。项目实验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学生利用大学四年学到的知识进行应用,在走出社会之前,知道所学的知识该怎么应用。

(4)第二课堂实验

第二课堂也就是学生参与的与学习有关的活动。举个例子,上海某一财经院校每学年举办一次“金融论坛”与“金融案例分析大赛”,其中两次活动分在两个学期进行。“金融论坛”的主题包括金融产品设计:结构性理财产品设计、保险产品设计等等,通过设计金融产品,让学生了解这个产品的定价、投资者和发行方面临的风险和收益。“金融案例分析大赛”主要依托案例的形式,一般要求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主要掌握投资选择,产品定价,以及面临的风险。为了与实践相结合,通常邀请证券公司、期货公司、银行保险等业内人士进行点评,防止学生产品设脱离实践。

本文结合金融工程专业的特点,构建金融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包括课程实验、专题实验、项目实验、第二课堂实验。通过这四类实验可以让学生掌握金融基本理论、数理方法、相关软件三个模块,也能够培养学生在金融衍生产品设计、金融数据处理、金融建模、金融风险管理方面的动手能力。从目前国际国内的金融工程学科发展来看,理论教学必须与实验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并了解最新学科的前沿发展,为银行、券商、期货、保险等公司提供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周立.论中国金融工程的发展条件与障碍[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1(8).

[2]危慧惠.建构主义模式在金融工程教学中的运用[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6(4).

[3]刘向华.关于金融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思考[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9(5).

[4]文忠桥,李阳.金融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体系研究[J].中国证券期货,2010(1).

[5]何启志.金融工程实验教学探讨[J].中国证券期货,2011(9).

篇10

关键词:实验教学 课程体系 教学方法 技术支持

金融系目前开设金融学、投资学和保险学三个专业,这些专业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在理论课教学的同时,更需加强实践教学。在构建金融系特色实验教学体系时,应该把握好以下原则:一是符合从业实际情况。特色实验教学体系应符合银行、保险、证券实际,与金融业发展水平相适应。二是强调实践性。通过实验教学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三是突出实验课程体系的代表性。在课程中选择最具代表性课程构建特色实验课程体系。

经过努力,我们对多门实验课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取得了经验。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没有形成完整的实验教学体系,实验课程之间内容交叉;二是个别实验课教学方法不明确,缺乏完整的实验方案等问题。

一、构建特色实验教学课程体系

构建特色实验教学课程体系,整合现有资源,构建三个专业的实验教学子系统。金融学专业的实验课包括:银行业务、证券投资技术分析、国际金融学、人身保险、财产保险、金融期货与期权学和网络金融实务;保险学专业包括保险业务、证券投资技术分析、国际金融学、人身保险、财产保险和保险公司经营管理学;投资学专业包括期货与期权交易、证券投资技术、国际金融学、金融工程学。

鉴于实验课程对学生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各门独立实验课均已配备专门的实验教师。另外,进一步完善了实验大纲和实验指导书,组织资深教师讨论和审核各门实验课的教学内容、实验项目、实验方案以及教学的模式、方法,避免重复和遗漏。形成标准化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设计规范化的实验教学环节。

二、形成特色实验教学方法

根据金融系三个专业实验实训课程自身的特点,实验课教学可采用以下符合金融学、保险学和投资学实验教学的特色教学方法。

1.开放式教学法。打破封闭式的教学方法,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开放式教学方法。聘请银行、证券和保险机构的专家走入学校,介绍实践中的案例,分享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通过校企合作基地的方式,组织学生到基地实习,通过切身体会,了解实际操作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2.模拟仿真教学法。通过模拟仿真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自操作,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借助网络开展模拟教学,如模拟证券市场交易、模拟网上银行业务、模拟电子货币支付结算。

3.经典案例教学法。通过对金融、保险、投资专业领域中的经典案例的分析,既能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能对理论进行消化吸收,学以致用。分析案例时既需要学生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又需要教师动员和总结归纳。通过案例分析,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感性认识,增强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打造特色实验教学技术支持平台

1.加强实验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对专、兼职实验教师政策倾斜,鼓励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参与实验教学。以保证实验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支持实验教师牵头高级别的科研项目中;为实验教师提供培训和考察活动的机会;不断优化实验教学队伍,学习其他高校的先进技术与管理方法。

2.加强对金融实验实训中心的软硬件支持。硬件方面,通过卫星接收器与外界进行数据信息交换;应用服务器安装各类应用服务软件;数据库服务器主要储存行情数据;PC机供学生实验使用;其它硬件还包括防火墙、交换机、电子显示屏、投影机等。软件方面应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专业软件、自主开发软件四部分。目前已经安装使用的软件有商业银行业务软件、保险公司业务软件和证券投资分析软件。自主开发软件,目前正在开发证券投资模拟账户软件。数据库资源,目前在数字化校园的环境下,已实现与图书馆的资源共享;购买专业数据库,如Wind等;自主开发数据库,把搜集到的金融数据、金融项目以及学生写的金融类论文等都放到数据库系统中,形成特色数据库资源。

3.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实验教师为学生开展各类金融社团活动提供支持。比如支持证券协会、理财协会、期货投资协会等展开金融活动;举行一些金融学论坛、辩论赛、模拟炒股等的比赛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省级、国家级大学生金融投资模拟交易大赛。

4.进一步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在原有的中国人寿、中国人保、长安期货、招商银行、银河证券、巨丰投资等校外实习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与实际金融部门的校企合作关系。通过校企合作,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提供实习基地,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社会竞争力;另一方面,金融系实验中心也可以成为金融机构员工的培训基地,从而为社会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