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学习感受范文

时间:2024-02-28 17:38: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物理学习感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物理学习感受

篇1

1.激发物理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物理教育方法中,教师站在讲台上,学生围绕着教师进行学习的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造成很多学生由于跟不上物理讲课的节奏,造成一些学生的物理水平差,对物理学习的热情度低,成为了“物理学困生”.生活化激趣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好奇心,通过学习感受到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和物理学习的意义,使物理不再是一门单纯的学科,而是一门具有指导性意义的生活向导.

2.加深学生对物理的直观理解

生活化激趣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可以通过创建情景进行物理教学,或者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进行引导等方式,生动、形象进行生活化激趣引导,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物理现象和物理的魅力.通过对知识的学习的实践的理解,引导学生在大脑中建立一个良好的知识结构模式,促进初中物理水平的提升.另外,生活化激趣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能够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和谐关系,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亲密沟通,进一步提升物理学困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二、生活化激趣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措施

运用生活化激趣教学方法进行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物理教师要注重结合具体的教材内容,采用新颖的教学方式,提升初中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促进“学困生”物理学习态度和物理成绩的转化.

1.运用多媒体技术,直观再现物理魅力

在运用生活化激趣的教学方式进行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图片等多媒体形式,使抽象、枯燥的物理内容变得生动而形象,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和深刻的理解事物的本质和变化的规律.通过丰富多样的物理教学内容,使单调的课堂变得活跃而轻松,充分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愉快的氛围中,深入掌握知识的同时,改变对物理学习的印象,达到“课伊始,趣已生,课已尽,趣犹在”的效果,促进学生未来的学习和成长.例如在苏教版八年级下册《光的色彩》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生活中“光的色彩”的主要现象,比如日出的光辉、闪电的银光、七彩的彩虹、五光十色的舞台灯光等等,使学生直观的感受到光的魅力,从而提升学习物理的热情.

2.结合生活实际,引领走进物理世界

物理离不开生活,生活也离不开物理.人们在深入掌握物理变化规律的前提下,才能更好的学习和生活.指导学生进行物理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结合教材,贴近实际生活,为学生讲解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活处处有物理”,走进物理的世界,留心观察生活,感受物理的魅力.教师可以通过引导的方式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在生活中的具体表现,然后引发学生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进行观察和发现,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发言.例如在苏教版八年级下册中《运动的相对性》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小问题,引发学生进行探究和辩论.例如“两个小朋友在火车上,火车突然开始开动了,小明说:‘火车终于动起来了’,而小蓝说:‘火车根本没动,还停在站台上.’他们谁说的对呢?”通过问题的引导,加深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3.开展实践活动,感受物理应用的乐趣

物理实际上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学生的亲自动手实践,使物理现象变得直观而形象.在指导学生进行实践之前,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一些有趣的物理现象,引发学生的实践热情和求知欲望,在实践的过程中,深刻的掌握物理知识.例如在苏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的《光的折射》的学习中,教师在充分准备实验器材的基础上,首先进行问题引导,如:“如果我把这根铅笔放入水里,它会发生什么改变吗?”,通过问题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其后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实验的方式,亲身感受折射的视觉效果和物理原理.通过这种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实验活动,改变学生对物理的印象,成为指导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导航.

三、结语

篇2

调查表明: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致越足,他的物理成绩相对来说就会越好,反之成绩就会降低。对初中物理学习兴趣的高低有无,关键在于学生对物理学习的情感态度因素是处于积极状态,还是处于消极状态。积极状态下,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就会浓厚,那么,他对学习初中物理的诸多有利行为就会出现,进而产生良好的物理学习业绩。

2.如何避免学生在学习初中物理时产生消极情感

这里先要了解学生学习初中物理时产生消极因素的原因。当学生刚刚接触初中物理时,由于有过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体验,学生既有熟知感,又对新的科目有了一种新鲜感,可以说此刻的情感因素是积极的。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物理课程学习,学生的这些感觉就会丧失,不少学生还会产生厌倦心理,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首先,学生出现消极情绪,与初中物理教师的物理教学情感有关。一名好的初中物理教师,其前提是他对初中物理教学和对初中学生存在很好的感情。在这种感情因素的参与下,他的备课、他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他对学生的热忱关爱,都对学生产生巨大影响。一名学生进入初中物理课堂,如果这堂课物理教师做过精心的安排,学生不但思路清晰、知识性强,每名学生都有用武之地,而且充满了欢声笑语,那么学生当然容易接受这样的课。再配合初中物理教师恰当的肯定和遇到物理难题时的耐心关怀,学生自会引发对于物理科目学习的良好感情,从而专注于初中物理学习。相反,一名不负责任的初中物理教师,他对初中物理教学毫无感情可言,对学生的态度更是冷冰冰;他准备的物理课就是自己站在讲台上按照课本的编排,一副指挥官发号施令的样子,在这种情况之下,学生上初中物理课会有什么快乐可言?当学生一脑袋瓜的问题不能解决时,得到的是教师的冷嘲热讽,那学生怎能还热爱这个教师的初中物理教学呢!可见,初中物理教师对于物理教学的情感状态,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物理的感情,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其次,学生自身对于初中物理学习的热情不高也会成为他物理学习的消极因素。我们从事初中物理教学的教师往往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学生在整个初中物理的学习历程中一般会出现一条波浪形的曲线学习状态。如果学生能够在这条曲线的高点到低点时,不至于完全滑落底谷,而是低到一定程度再出现逐渐向上反弹,那么,学生的初中物理学习就算是较为成功的。在这种波浪形的学习历程中,学生对于初中物理学习的感情变化,对应着学生在物理学习时的成绩的变化。如果成绩一直不佳,他们的物理学习劳动一直得不到正面的肯定,教师又没有及时帮助和予以心理上的热情支持,那么这时学生很可能出现巨大的学习困难,学习的感情就会明显消极起来。很多时候,不了解学生状态的物理教师,还会对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严肃批评,甚至会说学生不争气、没耐心、吊儿郎当等。这种做法不但于事无补,更会引发学生对初中物理学习的厌恶情绪,甚至因此放弃物理学习。这是因为,在学习成果感受长时间不能得到满足、学习压力大的情况之下,教师再不分缘由地一味指责,必将对心灵极其脆弱、已身处悬崖边上的学生造成沉重的打击,又把学生往悬崖边上推了一把。这时,学生只能选择自卑、逃避,别无他途了。结果,学生的初中物理学习行动和对待学习的感情都将跌至谷底,很难再有起色。最后,教师与学生两者的相处不融洽也会对学生学习初中物理产生消极情感。一个学生每天都要和教师见面,他对每位师长都有自己的看法。初中物理教师从事着一门自然科学学科的教学,这门学科注重理的因素,抽象性极强,学习难度较大。这种学科本身就具有的神秘感,给初中物理教师套上了一种“神秘”的光环。在这种情况之下,教师如果故作神秘,与学生疏远,那么学生就不愿在自己遇到物理学习难题时,把困难对物理教师诉说,他不相信高高在上的物理教师能跟他同甘共苦。日积月累,问题越压越大,不得解决,最终就会出现学生对初中物理学习的不满情绪,生发厌烦之情。反之,物理教师如果打破物理科目造成的那点神秘感,表现得平易近人、乐于助人,学生就喜欢和这个教师打交道,就喜欢把学习问题与教师分享,从而师生相互协作,在初中物理漫长且艰深的行程中能够互相扶持,走向成功。

篇3

【关键词】新课程 初高中物理 教学衔接策略 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2(b)-0206-01

物理教学是初高中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当前我国科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但实践中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普遍反映物理学习非常的困难,比初中物理学习的难度大幅度提高了,并逐渐成为教学发展的桎梏。

1 初高中物理教育教学的差异性分析

针对当前高中学生尤其是高一学生反映的高中物理学科比较难等问题,通过对初高中物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发现,二者的主要差异在于学习方法、思维层次以及知识积累等几个方面,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学习方法上存在着差异性。从具体的教学实践来看,初中物理学科教学过程中所涉及到问题具有如下特点,即相对比较直观、简单和具体,问题因形象生动而容易理解和把握。高中物理学科则与之不同,实践中多涉及到分段运动、临界状态以及连接体等问题,从形式上看比较抽闲,若没有良好的配套教学模式则学生很难真正的理解之;初中物理学科教育教学过程中,通常也会涉及到一些定理、公式,但是这些内容一般比较少,而且简单、易记。高中物理学科中的问题则与之不同,所涉及到的定理、公式以及定律等都比较多,而且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对其进行分析,应用范围比较广泛一些,因此感觉很难全面把握。

第二,思维模式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初中物理学科教学教学过程中,要求初中生具备比较简单的、形象的思维模式即可,而对宏观上的抽象思维能力并没有太多的要求,对于一般的物理问题只需简单的分析即可得出正确的结论。而高中物理学科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模式要求则相对较高一些,通常会用到一些比较、分析、抽象以及概括和类比等思维方式和方法,尤其对感性的材料需要进一步思维加工,才能真正抓住关键性的影响因素,才能通过抽象的思维模式将事物的属性和基本规律概括出来。

第三,知识积累与生活经验上的差异性。对于高中学生而言,他们的年龄通常都比较小,他们生活和成长中所接触到的物理现象与其生活经验,基本上是一致的,因此实际学习过程中往往过分地依赖于自己的凭直观感受与主观臆断。然而高中物理学科学习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物理问题则表现的更抽象、更本质,多数情况下以生活经验去判断某种物理规律是行不通的,往往会产生一定的矛盾:比如直线运动,因匀速运动的思想已经根深蒂固,所以高中学习中很难接受变速运动现象、平抛物体飞行的时间总是随着初速度的不断加大而增加。以上问题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经常存在,而这也是与初中物理教学的差异性表现。

2 加强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有效策略

2.1正确引导,从根本上消除学生心理上的障碍

从实践来看,高中物理学科内容与初中物理学科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教学过程中的最大障碍就是如何从根本上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因此,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可操之过急,要对学生有足够的耐心,给学生留足适应和思想转变的空间与时间。比如,牛顿第二定律章节教学过程中,为使学生能够有效地掌握该定律中的力学关系与加速度等物理量,首先应当对概念进去分析和强化,这是进行全面教学的关键和基础。通过正确的引导,从根本上消除学生心理上的障碍、消除畏惧感。

2.2加强思想重视,重视学法指导

针对当前初高中物理学科及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首先应当加强思想重视,在提高物理学科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上,加强物理学科的学法指导。在高中物理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对物理学科基本概念、规律以及相关理论的教学,让学生真正地认知这些概念和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学习思路与学习方法,比如实验法、数学法以及抽象法等,从而使学生能够真正地领会物理学科的本质与应用实践。举例说明:在电源输出功率实验教学中,先让学生进行试验、计算,对外电路上的电阻变化状况进行研究,以全面了解输出功率的实际变化状况。根据实验所得的数据,对输出功率的变化曲线画出来,然后再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实验、观察、计算以及关系确定等研究方法,是当前高中物理学科教学过程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2.3开展探究性教育教学,充分挖掘自主探究能力

对于高中物理教学而言,由于学科内容增多,并且其学习难度也在加大,因此教师很难利用有限的时间和资源安排学生进行自主创新,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同时也难以主动地去发现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指导去探究和解决具体的问题。在新课程背景下,值得庆幸的是初中物理教材已经为物理学科教育教学开拓了新的路径,教材内容重点突出探究性,从而使学生通过提问、猜想以及假设,对实验设计等环节进一步加强感受,研究其解决问题的方法。由此可见,在新课程背景下,应当进一步开展探究性教育教学,充分挖掘自主探究能力。比如,将开水倒在地上为什么会发出“噗噗”的声音,冷水则比较清脆?在对此问题进行研究时,应当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发表自己的想法,在经过讨论后得知,水温越高,其水蒸气量就越大,因此地面与水之间就会形成一层气垫,音调因此而变低;就像鸡蛋在海绵上坠落一样,会发生一定的缓冲作用。在这样的自主探究过程中,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实现初高中阶段物理学科教学的成功过度。

篇4

一、让学生正确认识物理是怎样一门学科,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欲望

我在设计教学时抓住学生刚刚接触物理,好奇心强,求知欲迫切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一些物理课上易于操作的实验。如“光的色散”、“小孔成像”、“魔术箱”、“筷子提米”、“覆杯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如何让小灯泡的亮起来” 等,在学生饶有兴趣的观察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围绕这些实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不自觉的去回顾生活中以及以前学习中与该实验有关的物理知识。教师再不失时机地点明这些实验所蕴含的问题都是初中物理乃至高中物理要研究的内容。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现象的发生和变化规律,并利用掌握的自然规律改造自然的一门自然科学。使学生对物理知识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亲切感。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简单回顾一下小学自然课上学过的其他物理知识并列举一些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为学生创设一个依靠生活经验和能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的学习情境,感受到“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可以学到物理知识,用到物理知识”。这对学生消除初学物理时对物理学的神秘感和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产生的畏难情绪等心理障碍大有帮助,使学生对物理学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欲望。

二、引导学生初步掌握物理学科结构,培养他们对物理知识本身的兴趣

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虽有难易之分,但根本性质是一致的。故在开展结构课教学时要特别注意帮助学生了解并初步掌握物理学科的基本结构,因为掌握了学科结构,就能够缩小“高级”知识与“初级”知识之间的间隙,使他们对物理学内容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教学中首先将演示的物理实验对应到所学的内容中去,然后对学生特别感兴趣或在小学时感到认识困难的知识以及一些与初中物理知识联系特别紧密的内容有目的、有计划的从初中物理甚至高中物理角度作适当点拨、扩展和升华,并引导学生浏览一遍初中物理各章节的研究内容,让学生感受到初中物理研究的很多现象都是小学自然课上已学过的或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尽可能的使学生将初中物理内容与生活建立起实质性联系。

三、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研究和学习物理学的基本方法,为以后的具体实施教学奠定基础

为了让学生知道“观察和实验”在学习和研究物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在上课前我就拟定了几个与生活密切联系的问题:如1.肥皂泡在阳光照射下是什么颜色?2.给冰加热是不是一加热就开始熔化,而且温度是不是一直在上升的?3.磁铁隔着木板能不能吸引铁钉?4.用纸盒烧水能不能把水烧开,纸盒会坏吗?5.为什么仙人掌的叶子是针状,而我们常见的植物的叶子却不是的?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想象找出问题的答案,然后通过实验来验证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实验证明,这些问题的实验结果跟他们的想象差别很太甚至截然不同,如学生回答“肥皂泡颜色”问题时,大部分同学认为是白色的,但他们在细心观察吹出的肥皂泡后,却发现是彩色的;再如很多学生认为纸盒不能够烧水,纸盒会着火等。当学生感到物理的神奇时,教师用尽量浅显的物理原理为学生解释清楚产生这些实验结果的原因后,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到物理知识的趣味性和奥妙性,同时教育学生不能仅凭自己的想象去认识事物,只有通过细心观察和具体实验得出的结论才是正确的,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观察和实验”是学习和研究物理学最主要、最基本的方法,我们应该重视“观察和实验”,并且在今后的学习中,逐步学会怎样进行观察,如何做好实验。同时,还要学会善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只有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才能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培养自己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的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积极丰富的情感能促进认识过程、意志过程,使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发展。由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情感必然成为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每位同学如果经常感到教师对他的爱,对他个性的尊重,便更容易产生积极学习物理的一种动机,对自己学习物理的能力更自信。当代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接触年轻的心灵。”这一精辟的论述,对教师给学生的爱作了淋漓尽致的注释。因此,教师要热爱学生,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的基础上,建立起深厚的师生感情,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篇5

    比照一下学生初、高中物理的学习过程和老师初、高中物理的教学实践,我们不难发现:初中学生、老师面对的物理问题较浅显、易明白,内容少、定理少、感性强、易识记,因而学法、教法很是生硬、机械、粗糙;老师偏重一言堂式灌输、大强度低效训练,学生则钟情于死记硬背,照猫画虎,被动接受;老师过于强势,是课堂的主宰,学生甘守劣势,丧失了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权利与机会,满足于南郭先生的滥竽充数,得过且过。高中的物理学科,公式、定理多如牛毛,教学进度快如迅雷,内容难度难于上青天,题目类型花样翻新令师生眼花缭乱、目不暇接;面对以抽象思维能力为基本要素的高中物理学科教学,老师飞沫四溅、九牛二虎之力尽出,学生醍醐灌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教者如狗咬刺猬无从下嘴,学者如笼中困手兽坐以待毙,师生均不得其门而入,信心尽失。

    因此,从高一第一学期就着手培养学生养成学习物理学科的学习习惯、方法、情感应成为高一物理老师教学工作的第一要义。初中生很少注意各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相关知识学科间的穿插运用生疏呆滞,主动寻求学科间知识架构结合的能力不足、意识欠缺。然而高中物理偏偏要以此为前提条件组织教学,哪壶不开提哪壶。比如高一物理即安排了对计算能力有着较高要求的力学内容,力的分解与合成部分纯粹就是数学学科中的学生头疼的正、余弦和正、余切三角内容,极值即幂的运算则与万有引力密不可分,二元三次方程和根的区间预判则与物理学科中的运动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由此观之,高一物理老师当加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理论修养,注重培养高一新生关注学科间知识交互运用的意识和能力。

    高中阶段,课堂上学到的一些物理知识将不能在生活实践中得到很好的验证、甚或是相反,严重地影响着学生学习本学科的积极性。比如,初中物理教材中的浮力定律、杠杆原理等力学知识与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体验相符,能充分引起他们的物理学习兴趣;而高中阶段的一些物理知识则相对比较理性、抽象,与学生的阅历相去甚远,甚至于南辕北辙。当然物理学毕竟是科学,学生心目中先入为主的表象感受再深刻也难以抗拒科学的真理。但是,这种知识与现象的矛盾对立对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却会产生巨大的打击,错误的体验感受如果得不到彻底地廓清,学生的抵触情绪就会滋长,这对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的打击甚至会是毁灭性的。联系学生生活感受,匡正诸多的“想当然”,既是新课程改革对广大一线教师的理念性要求,更是高一物理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综上所述,刚刚升上高中的初中学生在高中物理学科的学习过程中有着诸多的不适应,给我们广大的高一物理老师提出了远高于其他学科老师的要求,必须慎重对待之。以下是笔者几点不成熟的看法,提出来与大家商讨,一方面希望各位同仁指正,一方面希望能抛砖引玉,收获新知。温故而知新,理清旧有体验与新学的物理知识之间的关系,用新学匡正、丰满已有的知识架构,用旧有的认知结构、生活体验吸纳新的物理学知识,加强两者之间的辨证融通,创建新的思维模式,搭建更广阔的物理学习平台。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物理实验室、社会实践等因素,使物理教学充满感性,在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丰富变换的情境中,自然而然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体会象理合一的乐趣,感悟晓理明义的喜悦。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都离不开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同样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又都肩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任。对于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物理学科的作用尤为重要。日常物理现象、实验的观察,观察所得的比较、类比、分析,比较、类比、分析之后的归纳、概括、抽象,归纳、概括、抽象所得结论的再次验证、丰富、发展……没有哪一门学科具备如此高强度的思维实践。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思维是因果同体的。当然,思维问题是程序、模式等认知的共性东西,对于一个个具体的物理现象、物理问题的认知解决还须注重解题技巧、方法的强化训练。既然是初、高中过渡阶段的一个“槛”,就要根据学生实际、教材编写体系序列,选准、选好切入的角度,把难度尽量降下来,把进度最大限度慢下来,把师生学习物理的热情鼓动起来,把学生学好物理的信心坚定下来,共同取得高中物理教学的理想效果。

篇6

关键词:生活化 意义 具体运用

物理与生活密切相关,对此新课改提出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这对我们的物理教学指明了改革的方向。在物理教学中我们要加强理论与生活的联系,实现生活化教学理念。所谓物理教学生活化是指教学要密切联系生活,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丰富的生活情境,通过分析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来掌握相关的物理知识,让学生在探究中感受物理与生活的关系,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引导学生展开主动思考、积极思维,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来构建知识,达到对知识的真正理解与灵活运用,以促进学生素养与能力的全面提升。笔者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一)激发初中生物理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只有建立在学生对物理浓厚兴趣基础之上的认知活动,学生才能是积极的、快乐的,才能不断闪现智慧与创新的火花,才能挖掘潜能,从而达成三维教学目标。反之学生以物理学习为苦,厌学情绪滋长,会离物理学习越来越远。物理教学生活化,可以避免枯燥而单纯的知识讲述,而是将这些抽象深奥的物理知识寓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事物与现象之中,寓于五彩缤纷的生活世界中。这样更能拉近学生与物理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习的亲切感,置身于真实的生活场景中,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让学生的心情更愉悦、精神更饱满,让物理学习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

(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度

物理知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与系统性,而初中生在初三时才刚开始接触物理,对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学生来说物理难学难懂,这是一直以来物理教学低效的重要原因。而采用生活化教学策略,可以将那些难以理解的抽象深奥的物理知识转化成现实生活中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具体物象,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在一起。这样学生可以从直观的生活事物与现象中来获取感性认知由此上升为理性认知,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同时学生又可以将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这样才不会死记硬背、机械套用,而是达到本质性的理解与创造性的运用。

(三)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

以人为本这是现代教学的主要教学理念,就物理教学而言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还要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提高学生的生活与生存能力。物理教学生活化, 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物理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展开物理学习,并且能够用所学物理知识来指导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使物理学习成为学习生活的重要部分。这正是新形势下我们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二、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实践

(一)导入生活化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学生兴趣的激发,关系到教学的成败。新颖巧妙、富有趣味性与艺术性的导入,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究欲,使学生将注意力与思维集中于特定的内容上,从而推动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行为,这样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采用生活化的导入,以学生所熟知的生活现象来引入新知,可以避免直接讲述知识的突兀性,大大增强了教学的熟悉感,这样不仅可以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而且可以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探究热情,真正实现从生活走进物理。

如在学习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先为学生讲述发生在一战期间的一个小故事,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米高空飞行时,发现脸旁有一个小东西在游动,他敏捷地将它抓住,却惊讶地发现不是小昆虫,而是一颗德国子弹。子弹是飞行着的,如果是你能抓住吗?你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这样以学生所熟悉的现象来导入,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激情。

(二)教学活动化

整个教学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处于重要环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是单纯地语言描述,很难将知识点讲清讲透,学生自然也很难理解。要想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深入理解,就必须要将学生的认知活动置于特定的活动或场景之中。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立足学生的生活,为学生构建以活动为主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活动构建、掌握、体验、感受与领悟。实验在整个物理教学中占有重要作用,既是重要的教学内容,同时又是主要的学习方法。我们要在做好教材所安排的实验的基础之上,充分挖掘现实生活中的实验素材,让实验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更具操作性,这样更加便于学生理解这些抽象的知识。两只手互击产生痛感可以证明力作用的相互性;双手用力互搓发热证明摩擦生热。这些现象都是所常见的生活现象,但其中却包含着重要的物理信息。通过这些来进行知识的讲解,可以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更加利于学生的理解;而且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物理与生活的关系,认识到物理的实用价值,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作业活动化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外延,是巩固课堂所学、进行实践运用与开拓学生创新的重要手段,是将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的重要途径。为此在作业的布置中要改变以往单一的书面练习,要设计多样化的作业形式,在生活与作业之间建立联系。如调查类作业,培养学生收集、分析与整理信息能力是新课改下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在学完相关的知识后可以让学生进行调查类作业,这样可以将学生所学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现实生活中寻找相关的信息,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真正理解,又可以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总之,实施生活化教学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符合物理学科的内在学习规律,是新形势下实现物理有效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我们要高度重视,以新课改为指导思想,全面认清生活化教学,在物理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与总结,这样才能使生活化教学下的物理教学更加富有趣味性,更加高效,使之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场所。

参考文献:

[1]汪源新.浅谈“生活化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才智,2012(9).

[2]李莉.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索.学周刊,2013(3).

篇7

【关键词】农村;物理;教学;资源;分析

一、农村初中物理学科环境分析

(一)农村初中物理教学资源和学生生源的分析

农村初中较城区初中而言,物理教育教学资源、实验资源、信息资源都比较落后。很多物理教育教学设备配备不齐全,实验器材基本不能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如:溢水杯、玻璃砖等。导致教师在教学中很多实验不能开展,从而进行灌输式的教学,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是机械式的记忆,很少能独立思考、学习。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应用不到位,掌握物理知识的能力普遍低。

(二)农村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的分析

1.农村初中物理教学方法的分析

物理是一门注重实验、需要实验做支撑的学科,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只有让学生进行实验、真实的感受思考,才能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但是由于农村初中实验器材的不全,使得很多物理实验无法开展,教师只能靠讲授,物理这一门很有兴趣的学科动手探究,思考得出结论并加以利用的学习过程优势无从体现:

一是由于器材不足,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很大一部分实验不能完成。教师只能抽象的讲解,不能让学生对实验现象有个直观的感受和深刻的认识,不能对身边已有的资源进行更有效的整合利用。

二是由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只能以讲授为主。在教学活动中只能依赖一些训练资料,学生手中除了教科书以外,就清一色的是《同步训练》、《学与练》、《课时达标》等练习资料,与文字学科学法无异。

2.农村初中学生学习物理方法的分析

农村初中实验设备缺乏,导致学生不能很好的为学生实验提供好的学习平台,基本不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物理学科中,不是靠动手能力获得知识,而是靠教师的讲解加机械的记忆获得知识;不是靠在实验现象中加深印象,而是靠做练习。当这些都成为一种常态时,学生学习、吸收、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就会变弱,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就无从谈起,就谈不上物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农村初中物理教学方法浅析

针对以上问题,教师应更大限度的利用身边现有的资源进行整合,提高物理实验的完成率两方面入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让学生多动手,在动手完成实验,实验过程中学到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完成教学目标。

(一)从物理学科的兴趣入手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学习的动力。初中物理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多利用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应用能力改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1.从观察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善于观察可以获得很多的感性物理知识。我们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创设物理现象的观察条件,引导学生观察,利用其好奇心,培养其观察习惯和兴趣,逐步提高观察能力和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如:在学习相对运动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观察当人走路时远处的景物是怎样的,我们可以利用我们农村中学的优势,大部分教室外面都可以看到远处的景物,如山等。可以R上叫学生到走廊上去,走上几米远并观察,然后回教室回答思考。这样耽搁的时间也不多,也能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2.从学生的思考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物理学得好与坏,与学生的思维方式存大很大关系。初中物理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学习起来较难,我们在教学中应尽量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中,通过思考获得并理解抽象的物理知识,将学生的思维水平从感性思维到理性思维转化。如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我们可以让A学生手拍B同学手心,让A同学回答感受并思考?从而让学生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二)提高现有的物理教学设备的利用率并能加以整合利用

农村初中物理教学资源的缺乏,很大部分实验不能开展,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应充分的利用现有的物理教学资源,将这些资源充分利用,利用身边的一些物品进行整合,还是有一部分实验可以开展,从而从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提高了物理学科的知识接收率。

1.充分利用已有的物理教学设备进行教学

农村初中物理实验室所配备的设备的确很少,初二的物理中能完成的实验更少,但有一部分实验还是能完成。如声音的产生所用到的音叉、天平和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所用到的弹簧测力计。我们教师应尽量充分的利用这些已有的实验器材,完成相关的实验,让学生能有更多的机会理解和掌握,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2.对身边已有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加以利用

篇8

一、激发兴趣,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初中学生进入课程教学后,能否保持较浓厚的兴趣,是他们能否学好物理的关键。教材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编排形式新颖;内容顺序的重新安排切合学生的实际;课题的引入既有趣又通俗易懂,对学生很有吸引力,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只要教师能充分重视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就能比较容易达到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课内教学因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和教学对象的限制,不可能长时间的对教学内容进行拔高、加深。对物理学习尖子的培养主要是利用课外的时间,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扩展,课外活动在时间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对象上都能给予教师最大的自由度。

课外时间除了课外活动外还应该包括校外的活动,学生在校外的活动教师不易控制,但如果能明确活动的目的和方法,可以取得校内活动所没有的效果。课内与课外的结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为学生更深入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时间,是培养初中物理学习尖子最根本的方法。

二、降低难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教材注意联系实际,适当降低了难度。

但由于农村初中学生基础较差,学习中还是会感到有困难的,他们一遇困难一般都会产生为难情绪。因此,教师要认真分析、钻研新教材,备好课,力求讲得简洁、浅显、容易理解。在教学中尽量为学生疏通教材,使他们不感到物理知识难学,同时,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一切自然科学都来自实践,都是在对自然现象观察的基础上从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发展起来的。物理学的发展也是如此。所以我在培养尖子的过程中,特别注意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讲解理论时,用实际事例来说明理论;讲解完理论后,用理论来解释实际问题。

物理实验是人们运用科学仪器设备,人为控制或创造的自然过程,使之按预期的进程发展,在尽可能减少干扰的客观状态下,探究物理规律的科学活动。实际问题除了日常生活现象外还应包括实验。在辅导过程中我特别注意理论与实验的结合,安排了一定的时间,做验证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提高了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深了对理论的认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信任学生,知识辅导与方法教育相结合

初中物理教学从一开始就应注重了解学生,充分信任他们,给他们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这样不但能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而且也能使教师自己看到希望。对学生的了解,一方面从课堂教学、书面作业去进行,另一方面通过接近、谈话来进行。初中学生开始学物理犹如小学生启蒙时的情景,只要老师接触他们,就特别爱说、爱问。

科学方法是解决科学问题的手段,方法是从知识学习到能力发展之间的中间环节,是沟通知识和能力的桥梁。物理学方法包括物理学研究方法、物理学理论体系的建立方法和物理学理论的学习和传播方法。在知识辅导过程中,主要是进行了物理学研究方法教育和物理学理论学习方法的教育。

篇9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成功式教学,美学,能力的迁移,创造性思维

一、引 言

在我国的物理教学模式中,教师基本上是在课堂上满堂贯,总是怕学生听不懂,不给学生一个自我发展的机会,同时教师把课堂上的物理问题讲的过于严密,没有一点问题,好象物理世界的问题都解决完了一样,学生觉得不再需要他做什么,学生的进取精神和好奇心也就受到了抹杀。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过分强调理论,不太注重应用技术的衔接,使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 教师在课堂上所举的例子过于陈旧,也就是教师不能用朴素的语言为初中学生展望当今科技的发展,使学生觉得学习没意思,缺乏创新的思维。以上这些都阻碍了物理教学的发展,引起了国内外物理教育界的重视,目前全国都在进行物理教学改革,而且初中物理教学的改革引起了全国的普遍关注,这种改革包括教学思想的现代化、教学方法的现代化、教学内容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的改革,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一点经验。

二、初中物理教学观念的现代化

初中物理的内容是几千年来人类思想的结晶。我国几十年一贯制地讲解书本上的内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对陈旧的内容厌烦,因此我在教学中以书本为基础,在讲解的过程中大量地加入一些现代的例子,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现代物理学的发展,以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进取精神;使学生获得积极奋进的内驱力;激励他们对未知领域的探寻精神和培养向未来挑战的想象力;使其在将来的竞争中不被淘汰。

在教学中我注重为学生讲清楚物理慨念的来龙去脉,而不仅仅局限于教会学生某个公式、定理。要让学生知道前人走过的艰苦道路。让学生去体会伟人的思想及思考问题的方法。在教学中我特别强调和引导学生用所学到的知识去解释当今科技的一些发展。当然有一些人可能会提出:这样不可能把现代物理讲清楚讲透,确实是这样,但我们并不需要对初中学生讲得非常清楚,而且也不可能讲得非常清楚,我们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敢于向未知世界挑战的精神。只要学生能用所学的知识对现代的物理问题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就达到了我们的目的。

一个好物理教师在课堂上犹如一个优秀的导游,在讲述中最大限度地激励学生的想象力。因此我在课堂上,不是仅仅对学生灌输知识,而是象一个引路人一样领着学生翱翔在物理的美妙境界,在为学生讲解书本知识的同时不忘为学生创设一个物理的情境。通过一些例子巧妙的组合,提高学习的兴趣,我认为在教学中一定要记住“兴趣、爱好是最好的老师”,这样做了,学生对自己所学的物理不再感到离生活、离当今科技太远,不再感到物理是虚无飘渺的东西,当学生能有这样一些感觉时,他就会自己去学。在课堂上老师要激励学生去提出问题,在要求讨论时要求学生积极地参与,踊跃发言,在教学中逐渐将“教”转移到“学”上,从“学会”转移到“会学”上,从“掌握科学内容”转移到“掌握科学过程”上。通过努力达到教学的目的。

在我们面对迅猛发展、变化万千的物理学时,初中物理教学一定要强调基础,更应注重发展,教学中以经典的为主,也要接触一些现代的知识,教师要有能力把它们揉合在一起,物理教师要有用朴素语言表述复杂的、现代的物理现象的能力。在初中物理中体现观念的现代化,应使学生知道物理≠数学+语文,它作为一门科学必然有其自己的思维方式。因此教学中要强调物理思维方式和物理方法的训练,教师在进行初中物理教学时,对现代的内容不宜讲得太细,而应放在知识结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上,引导学生理清思路,使学生不仅接受知识而且对教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产生兴趣,得到启迪。

三、初中物理教育应以成功式教学为主体

长期一来,我们都在搞应试教育,一部分学生在长期的高压下失去了对物理的兴趣,当然也更谈不上如何去提高教育质量,我在几年的教学工作中,认为成功式教学比较适合初中物理教学,达到了提高学生物理素质的效果。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选成功式教学为初中物理教学的主体呢?因为现在学校往往过于强调启发式教学,当然我们不是否定启发式教学,而是觉得许多人对启发式教学存在理解上的偏见,片面地追求启发式教学,在课堂上他们也很想启发学生,这样的想法当然是好的,但殊不知启发式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如果学生不接受你的启发,且不是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根本达不到应有的目的。因此我们要教好初中物理,首先得治根治本,要从学生这个主体入手,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这恰恰需要我们实施成功式教学法。

在我们的教学中往往因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教学措施不当,导致许多学生成绩下降,成为学习上的失败者,学生把学习视为畏途,兴趣索然,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很多学生觉得“越读越不爱读,越读越愚笨”,这时如果我们能施之于成功式教学法,可以基本解决这样的弊端。

成功式教学法是以成功为出发点和终点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采用各种方法,比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并加以不同程度的表扬和鼓励,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成为不同层次的成功者,并尽可能帮助原有失败者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为而后实施启发式教学铺平道路,可以这样说成功式教学是一个乐章的开始,而启发式教学则是这个乐章的,要用开始的音符来宣染,二者缺一不可。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要培养出一个合格的甚至出类拔萃的学生,因此两种方式的结合,必将在学生的身上,产生出智慧的火花。

成功式教学并不抹杀竞争,而是保证现有的成功者继续成功,让他们继续往上攀登,去感受新的成功的快乐。成功式教学面对的是全体学生,它在保障现有的学生成功的同时,也把现有的差生,即已形成的失败者,也包括在自己争取的“成功”的范围内,这样就可以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可以培养出优秀者。

有人会问:“培养人人成功是否可能?”,我认为完全可能,当然这需要老师耐心细致的工作,初中学生心理上是争强好胜的,是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的,是渴望老师的表扬和鼓励的,如果能针对这些心理活动,在教学中设计各种场景,体出各种问题,给每一个学生以机会,给予他们鼓励,学生心理上就会认为他也能成功,别人能做到的事,他也能做到,别人能得到老师的表扬,他也能得到,使学生自己充满自信心,这样课堂上的教学就由“老师要求学”变成“学生要求学”。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层次的成功,每个学生的成功各不相同,这时,老师的教学就获得了成功。

这几年我在课堂上,能够和学生即是师生关系又是同学关系。我经常在课堂上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而且就一个问题,经常和学生在课堂上争论,这锻炼了学生的反应能力和思维的严密性。同时能让学生感受到是自己找寻到正确的答案的,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如果在成功式教学中揉合进启发式教学,那么在这个学生的身体上就容易渗透着理想的、创造的灵光。通过六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这一点上是成功的,达到了目的。因此我认为初中物理教学应以成功式教学为主体,启发式教学为主导。

四、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注重学生人格的培养

在学习初中物理的过程中,不光要培养学生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人格。只有具有良好人格的学生才能真正地投入到物理世界中。

物理学是一门十分美丽的科学,这是使学生热爱物理并能为之而献出一切的根本原因。因此在课堂上我千方百计地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的美妙,经常讲解物理学家们的思维方式,而不是单纯地把一个物理定理、公式教给学生,而是强调要“溯源通今”,不光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介绍伟人们的思维,更进一步体现出物理的绚丽多姿,一但学生真正地体会到物理学的无穷魅力,这就会产生学习物理的动力,这些都有利于学生的人格的培养。

一个学物理的人应该是一个重事业轻名利的人,应该是以学习为一种需要的人,这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大量的例子,去鼓励他们,特别是要鼓励一些优秀学生,培养他们人格上的完美,培养他们追求美的决心。

当然完美人格的培养还应有一个好的集体,为了造就这样一个好的集体,教师一定要以身作则,爱护学生,关心学生,让他们觉得老师和他们一样都是把物理当作他们毕身所奋斗的目的,特别让优秀学生有这样的感觉,我相信当大批的学生在走向社会的时候,如果有一天他还能记忆起物理课上的美妙所在,这是我做为一个老师最大的幸福。

重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美学的体现,让学生体会物理是为了体现宇宙间和谐美好的关系的科学。不断加强物理定律、公式之间存在的内在的和谐的美的教学,让学生感到空间的美妙,让学生感到巧妙地解一道物理题内心里充满的犹如行云流水般的美,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的人格才会完美,这样培养出的学生就算将来不会选物理为人生道路,也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一个高尚的人。 转贴于

五、初中物理教学中应渗透现代物理知识

在进行初中物理的教学中我深切地感受到大部分学生对现代物理知识了解的渴望,但传统的物理教学只注重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而学生对外面的世界并不了解,他们不了解当今的物理学的发展,不了解物理学中存在哪些难题,不了解当今的物理学家正在做什么工作,在他们两年的时间里只学会了一些古老的物理,了解了一些成百上千年以前的物理知识,他们不知道他们所学的物理到底跟生活有什么样的关系,他们渴望获得新的知识,但传统教育并不告诉学生这些。我认为在教学中没有现代物理知识就没有现代的物理教学,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就非常重视把现代物理知识引进初中物理的课堂。例如:讲到电阻,我必然要讲到超导;讲到电子联系到夸克;讲到照相机,引深到全息照相;讲到空间,联系到宇宙大爆炸。这些知识都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知识面,引导他们从老师教物理到自己热爱学物理,通过实践达到了应有的教学效果。

物理教学中重视知识的广度及与其它学科的联系。长期以来中学物理教学的传统是强调纵向深化,使学生知识面过于单一和狭窄,要在未来科学领域里有所发展,有所创新,就要填补学生知识空白点,扩大学生知识面,加强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加强现代物理知识的渗透,激发他们的科学思想火花。在教学中一定要经常性的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特别是教师不要避免和学生谈论现代物理知识,实际上教师的水平高低也应该体现在会用科普的语言去解释一些现代的物理现象上,让学生觉得现代物理知识离他们并不遥远,深切地感到技术进步与物理的联系,同时教学中一定要注意物理学与生物以及其它科学的联系,给学生一种物理学的发展是多方面的感觉,当然这些教学改革的前提是教师本身必须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以充实自己。

当然在教学中渗透现代物理知识并不意味着对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不进行培养,相反要加深对现代物理知识的理解,必须加强对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培养,学校物理教学往往本身带有鲜明的基础性。但基础和物理前沿并不是毫无联系的,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现代物理知识并不意味着不要基础,而是为了加深对基本知识的理解。

现代物理学的发展,不仅反映了科学发展的逻辑,也提供了科学的研究方法,并已证明了它的有效性。因而在物理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研究自然科学的方法,培养科学态度,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及科学的思维方式,从学校基础教育抓起,培养他们的基本技能,开拓视野,逐步提高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和重视不同领域的实验能力。因此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给学生留有自学的时间,独立思考的余地。

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现代物理知识,还有培养学生科学探险精神的功效。学校的物理课内容多有限制,没有给包罗万象的物理学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物理学的内容变得狭窄了,和现代物理学的发展状况不相适应。许多聪颖的学生对物理不再感兴趣,而对一些科普读物诸如涉及超新星、夸克、集成电路、计算机等课题颇感兴趣。这说明,一方面他们对现有的课本知识水平不满足,另一方面他们具有探胜猎奇精神。因而教学中不仅要讲好书本上的内容,还要拓宽话题,向学生介绍物理学的成就、让他们了解物理学的新发展,向他们说明物理学中遇到的困惑不解的问题以及物理学发展的方向。教育学生继承先辈物理学家的开拓创业精神,勇敢地向未来挑战。

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出了各自的看法,一直众说纷纭,无一定论,我认为,使用“模拟法”把物理学史的科学认识、发现过程愚于教学过程中,利用物理学家的优秀个性品质去感染、培养学生,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而且在实践中还证明可以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我们既不能单纯地讲述史实而不去揭示客观现象的物理意义,也不能脱离实际而做纯粹抽象的逻辑论证。

客观事物内在发展与人的认识发展的一致性,是模拟法的理论基础。模拟科学认识过程的方法就是让学生遵循前人科学发现和发明的思路来学习,具体来讲,就是把学生推到若干年前,让他们从当时的科学背景出发去重温科学家在什么问题,什么环节中,什么情况,用什么方法和思想制定出科学发现和发明的突破性步骤,从而把这些关键性的步骤联系起来,所谓模拟包含两层含义:其一,不是单纯地、平铺直叙地讲授物理史料,而是要对史料进行综合分析并从中概括出科学认识过程的关键步骤,再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例如:为什么别人不能发现电流的磁效应,而奥斯特却能发现,其中的道理在哪里,引起人们的深思。

通过这种模拟法教学,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了解了科学发现、发明的主、客观条件,掌握了科学认识的过程和思路。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增强了学生关于科学发现和发明的信心,一旦机遇出现,就会抓住机遇,象科学家那样去发明和发现。

当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能光依赖于模拟法,还要靠对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进行培养。美国心理学家特尔曼经过大量的调查发现,一个学习成绩好或在科学上有成就的人,不仅靠他们的智力,而且依靠他们的心理素质。他宣称创造发明需要借助良好的心理素质。所以物理教学的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开发智力的过程,同时也应该是个性心理素质的培养过程。即由物理学史出发,用物理学家的优秀的个性品质感染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要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事实正是如此,没有学习兴趣,就没有学习的自觉性和内在动力,就缺乏进取心,因而就难以增强智力,更谈不上创造与发明。德国启蒙运动者莱辛说过:“对真理的追求比对真理的占有更重要”。正是如此,激发兴趣成了当代教学的主旋律。我在进行初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一些有趣的事例,去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为什么玻尔会成为量子力学的创始人;英国的卡文迪许实验室为什么会培养出2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等等。

同时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信念、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它们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基础。

总之,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是单一的,而是各种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在物理教学中,不能单一地强调某一点,而应该是综合性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期达到开发智力、造就人才的目的。

七、学习物理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很多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把物理当作是简单的数学和语文的混合物,没有去理解内在的含义,大量的习题淹没了物理本身的含义,学生陷入了题海的沼泽地中,他们不能自拔。

篇10

关键词: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应用;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279-01

前言:物理知识的学习与生活及其其他学科息息相关,因此学好物理至关重要,但是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使得在教学中部分教师更加看重成绩,从而忽视了物理探究实验开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而减少或取消了实验课程,导致学生很难感受和体会实验乐趣,进而对物理学习产生了厌恶和排斥心理,对教育目标的实现和学生的发展极为不利。

1.探究性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1.1 与学生的心理需求相符,且将学生主体地位体现。要想将物理探究实验有效开展,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进而以此为契机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在此期间老师只是引导者,学生是主体,能够进行自我实践和讨论,进而探究相同实验产生的不同数据和效果,通过疑惑的引导,促进学生对定义的了解,进而将知识点牢记。

1.2 有助于良好学习氛围的构建。基于物理学习具有抽象性和乏味性的特点,因此必须以探究性实验来促进课堂趣味性的增强,同时实现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带着好奇学习和探讨,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也将良好的教学成效获得,在此期间,还可要求学生进行物理实验示范,让学生进行问题的查找和学习,使抽象知识形象具体化的同时,也将物理学习的兴趣激发,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成效。

1.3 有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激发。通过探究性实验的开设,学生能够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养成,并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通过实验操作演示让学生对自身优势与不足进行查找,同时潜移默化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为教学成效的提升与学生学习主动性激发奠定基础。

1.4 有助于教学范围的延伸。对于探究性实验而言,是带着目的与问题进行的实验项目研究,并非照本宣科,在此期间能将生活中类似的问题引进,实现物理知识学习向生活的延伸,在丰富学生课外知识的同时,也实现知识的灵活应用,保证教学成效的事半功倍。

2.探究性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2.1 加强实验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物理知识具有难度大且抽象的特点,因此对诸多学生来说具有很大难度,这样就会打击学生的信心,进而丧失学习兴趣。然而引进物理探究性实验则能将以上问题改善,促进物理知识学习趣味性的增强,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学习光现象的时候,可将人工彩虹借助物理教学仪器--三棱镜展现,让学生观看到不一样的光,使学生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并对自制彩虹实验产生兴趣,进而以此为契机探究彩虹的形成与光的形成,为教学成效的提升打下基础。

2.2 有助于知识的理解和含义的明确。基于物理教学中涉及的物理规律及其定理较多,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化抽象为具体,则可将探究性实验开展,如进行简单机械讲解的时候,仅仅依靠传统的力的方向和滑轮演示图绘制是很难达到教学目标的,因此可将滑轮模拟仪器引进课堂,并向学生演示,让学生依据习题进行自主探究实验,对力的方向予以感受,同时深入了解简单机械知识,实现物理知识的更好掌握。

2.3 有助于知识立体感的强化和教学内容的丰富。基于学生接触物理知识的实践不长,且知识储备不多,因此很难想象一些物理现象,对于该情况假如采用传统的死记硬背方法则很难实现教学目标。而是应该借助教学仪器开展探究实验,促进学生知识立体感的增强。如进行摩擦力讲解的时候,可将一些生活常见现象向学生讲解,然而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际感受,则应将小车运动实验引进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感受不同重量小车接触不同地面的摩擦力,实现教学内容的丰富与教学成效的提升。

结语:开展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能够将学生主体地位体现、有助于良好学习氛围的构建、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激发、教学范围的延伸,因此作为物理教师,必须加强探究性实验的引导与应用,帮助学生实现更好发展,同时实现预期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周兆彪. 探究性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分析[J]. 求知导刊,2016,48: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