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基础实训报告范文

时间:2024-02-28 17:38: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会计基础实训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财务会计基础实训报告

篇1

关键词:基础会计课程;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来爱梅(1969-),女,浙江萧山人,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26-0021-03

2006年11月16日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在课程建设与改革方面,16号文指出要针对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职业资格标准,强调课程体系建设及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融“教、学、做”为一体,在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可以采用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汕头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的设计理念也努力跟随高职教育的发展步伐,致力于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和项目化行动导向的课程体系。本文阐述的就是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基础会计》课程基于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法下的课程改革内容。

一、《基础会计》课程设计理念

(一)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设计理念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一直致力于职业能力的培养,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导向,突出会计职业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的训练,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按照岗位能力要求,把三年的教学计划分成三个阶段进行教学,第一和第二学年侧重核心能力—会计核算及纳税处理能力(含财务软件操作能力)的培养、第三学年侧重于财务数据管理和审计监督能力的培养(见表1)。

(二)基础会计课程设计理念和思路

《基础会计》课程的设计理念紧紧遵循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设计理念。通过企业实地调研和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基础会计》课程在会计电算化专业三年的教学计划中,我们把它定位为会计实务操作的入门课程,要求同学们学完该课程后能胜任“会计员”(包括出纳、记账员)的岗位要求,具备会计基础核算能力。按照会计员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要求,我们要求学生能在熟练掌握会计核算程序(凭证-账簿-报表)的基础上,强调对于会计核算整体性的把握。

在这样的定位下,在课程设计上我们按照会计“填制或取得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的工作过程,采用项目教学法安排基础会计的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实训

1.建立专兼结合的“双师型”课程开发团队。汕头职业技术学院的基础会计的课程团队,包含了汕头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任教师和实训基地的兼职教师,能满足实践性教学的要求。

2.建立良好的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课程努力建立独立的会计模拟实验室,而且积极建设较多的关系良好的校外实训基地。

3.积极编写基于工作过程的教材与实训指导书。

4.对教学内容进行良好的课程设计和开发,注重高职教育的实用和可操作性。

5.考核方式的多样化。

二、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法下的《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内容

(一)教学内容的选取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围绕会计职业工作过程,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够用为度,围绕会计职业的工作过程,采取项目化教学。具体来说就是把传统基础会计的教学内容,分成5个大项目,包括会计基础知识、会计基本理论、会计凭证的填制、会计账簿的登记、会计报表的编制,而工作任务则是紧紧围绕三个核心项目展开。

(二)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分配

理论教学部分具体内容包括:会计的定义、会计职能、会计任务、会计对象、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等会计基础理论;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薄、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方法。实训教学部分主要针对企业会计员岗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以一个模拟企业为资料完成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实训、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实训、登记会计账簿实训、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实训。基于会计工作过程,具体教学内容分配如下:

1.会计基本知识—教学内容为会计的定义、会计职能、会计任务、会计对象。技能实训内容是到企业进行认识实习,了解会计基本职业素质,对会计工作组织有一个整体了解。

2.会计基本理论—教学内容为会计要素、会计等式和复式记账等会计基础理论;会计基本核算方法整体介绍,包括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薄、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等;复式记账在企业销业务中的运用等。

3.会计凭证的填制(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教学内容主要以一家模拟公司的典型业务为主线,围绕着这些典型业务完成识别和填制原始凭证、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这两项最基础的技能。

4.会计账簿的登记—教学内容为在前面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基础上,完成会计账簿(含日记账、总账和明细账的登记及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

5.财务报表的编制—教学内容在前面总账和明细账的基础上编制财务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三)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篇2

会计学是一门操作性、实践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围绕独立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实践性教学就成为会计学科教学不可缺甚至无法跳过去的重要环节。为此,独立院校必须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原则。将实践教学有机的融入到理论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实践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离开了实践,什么技能、技巧、运用能力、操作能力等都无从谈起。

面对新的会计环境,必须高度重视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加强专业技能训练,加大实践性教学的课时比重,边教边学边做,使每一个学生都掌握多个职业、若干工作岗位所需的本领。根据社会实际工作对专业人员的职业能力的要求,独立院校应整合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单项技能训练与分岗综合实训相结合、校内教学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新体系,夯实会计职业能力。将实践教学环节的功能发挥到最佳效果。以完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与宗旨。为此,我们应将会计实践教学分为认识实习、单项实训、分岗综合实训、毕业实习四个循序渐进、相互依存的部分。

一、认识实习,重内涵

首先,由专业教师进行实习动员,激发同学们热爱会计这个职业。其次,外出参观制造企业、商品流通企业、物业管理企业等,使同学们了解各类型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工艺流程、资金循环、企业组织结构和内部制度,为后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奠定良好的基础。再次,还可以聘请专家举办讲座,让同学们全面了解会计的内涵,树立做会计职业人的目标。

二、单项实训,重基础

会计单项技能训练,可细分企业会计核算及投资理财等主要技能,根据培养计划将会计单项技能分散到会计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中,其中核心的实践课程集中一周或两周专门训练,其余的可穿插在相关专业课程中。

1、初级财务会计手工实训

通过实训,学生能规范地书写阿拉伯数字、中文大写数字、汉字;熟悉各种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基本要素、各种账页、报表的格式与用途;掌握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方法、传递程序、整理与装订;掌握账簿的启用、建立、登记、更正、结账、对账等方法;熟悉会计报表的格式、内容,掌握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熟悉并掌握会计流程;掌握简单会计业务的处理。为学习专业会计和综合实训打基础。

2、中级财务会计实训

通过模拟实践的学习和实际操作,使学生能够较系统、全面地掌握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具体方法;熟悉各类会计业务,加强学生对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的理解、对会计基本方法的运用及对会计基本技能的进一步训练;加深学生对会计工作的认识。为综合实训及今后从事会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成本会计实训

使学生了解制造业的生产特点、工艺流程;掌握制造业的成本费用账户设置原则,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方法,计算技巧;熟悉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的具体计算程序,结转方法、会计处理,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具备成本会计的能力要求,为综合实训打好基础。

4、税法实训

通过实训,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对各税种的具体应用有一个系统的、全面的认识。掌握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城市建设维护税、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等税费的申报。将学生所学的税法知识转化为税收实务的基本操作技能,为学生全面掌握税法知识、为综合实训打基础打下坚实的基础。

5、财务管理实训

以案例贯穿整个环节,学习、运用典型案例。掌握资金筹集方式;杠杆原理的运用;投资的预测与决策,资金的营运;收入的管理和分配政策;财务预算的编制方法、控制方法、考核方法、分析方法。具备财务管理工作能力,为综合实训打基础。

6、审计实训

选用中外资本市场上审计成功与失败的案例。从案例中吸取精髓,掌握审计的程序、方法、技术;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审计证据与审计质量;审计工作底稿与审计报告。具备审计的工作能力,为综合实训打基础。实践课程如表1所示。

三、分岗综合实训,重岗位

1、分岗模拟综合实训

会计分岗模拟综合实训是在会计相关专业课程结束之后进行的独立开设的会计专业实践性课程,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手工(计算机)操作手段,对模拟会计资料进行分岗位综合实训,增强对会计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感性认识,提高会计业务综合处理能力,树立分工协作意识和培养良好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企业会计核算的全过程,熟悉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及各财务岗位责任制度,从而提高会计业务综合实践能力。

在会计分岗综合实训过程中,以企业真实情况为背景,以典型经济业务为主线,通过从建账到日常会计核算、期末会计事项处理,再到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全过程的模拟操作,按岗位设置职能,按职能安排实训流程,学生模拟企业中会计人员的人事安排和实务传递,能够亲身体验会计主管、稽核、出纳、会计核算等各会计工作岗位之间的业务传递及内部控制环节,更接近于财务的实际操作。以此补充理论教学上没有讲到的实践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主要培养学生会计岗位职业能力。

2、分岗实岗综合实训

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实训,主要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流程,企业各个部门(生产、供应、销售等)与财务工作的相互联系与协作,真正感受会计实岗的财务工作流程和财务技能。

篇3

关键词 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拟实训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30—0134—02

1 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模拟实训模式现状

目前实践教学已经成为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嘉兴学院平湖校区一直将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专业人才作为办学的根本任务,加之会计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经济管理应用性学科,因此加强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方面的力度。嘉兴学院平湖校区具体实习安排情况见表1。

除此之外,各任课教师在课内或者课外会安排相应的实训内容,比如在会计学基础课程中会安排会计手工账的模拟实训;财务软件的应用会在会计电算化课程中穿插。这些实习、实训对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实训效果仍无法达到高等职业教育对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离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应达到的标准尚有一定差距。

1)实训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层次性。目前会计专业主要针对几门重要的课程开设了相应的模拟实训课程,主要有基础会计实务、财务会计实务、成本会计实务、税务会计实务等。这些实训课程所训练的专业技能主要都局限在会计核算上,缺少会计“审核、监督”的重要环节,例如缺少审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等课程的模拟实训,因此学生很难得到系统而全面的练习。另外,目前学校没有对实训课程的时间做统一规定,因此在课时安排上有些不合理。例如,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的实训都安排在第3学期,这样使得学生连基本的实训操作还没有做完就进行成本会计的实训,实训起来难度比较大。

2)实训指导教师缺少岗位实践经验。在实践教学中,对指导教师本身的实践能力要求比较高,指导教师应对理论和实践都非常熟悉,才能有效地组织实训,并在实训的过程中灵活处理实际问题。但是目前会计专业教师本身缺少企业的实践锻炼,在指导实训过程中只能靠自己的知识和素质来理解实训项目的工作流程和技能要求,缺乏真实性、权威性。外聘的企业教师则由于时间问题,很难找到负责全部实训教学过程的指导教师,这也直接影响实训课程的教学效果。

3)实训效果缺乏有效评价。目前实训效果的考核办法主要是以考勤和最终的实习报告为准,对实训内容的掌握程度则不进行考核。学生为了不被记缺勤来到模拟现场凑数,抄袭其他学生的实习报告,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另外,模拟实训也忽略了对实训教师的考核,这是一个极大的缺陷。

2 “全方位、三循环、多模块”的立体模拟实训教学

体系的构建

针对上述现状,构建一个“全方位、三循环、多模块”的立体模拟实训教学体系。通过模拟实训内容、教学形式、教学环境全方位,使学生精通业务,熟练掌握各种专业技术。通过会计系列课程单元实训、综合实训、毕业实习的三循环,反复不断地巩固强化实训内容,提高实际操作熟练度。通过会计各种不同模块的岗位实训,使学生能够在毕业时迅速适应各种岗位需求,了解各岗位职责,体会实际工作中的分工与协作。按照以上设计思路,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2.1 会计专业立体模拟实训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

会计专业实训教学应贯穿整个大学阶段。从时间上来说:第1学期以认知实习为主,了解本专业从业人员社会需求及其素质、技能要求等。第2学期以社会调查为主,让学生利用暑假和短学期调查社会对该专业的需求状况和当地经济发展形势等;第3、4学期以课程实训、技能培训为主,第5、6学期以课程实训和校外毕业实习为主。

从基本技能上来说,在完成会计基础课程后应以培养学生会计基本技能为重点,可以安排学生训练点钞、小键盘输入、会计大小写数字标准书写等基本技能。在完成财务会计课程后让学生练习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技能,要求学生完成一整套账的会计工作。同时增设审计的实训课程,培养学生运用审计软件完成对被审计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利润进行审计的专业技能。

从岗位模块上来说,当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后,可以对学生进行多岗位训练,在第4学期增设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设置出纳岗位、库管岗位、会计岗位、会计主管岗位、稽核岗位等,要求学生分工明确、责任到位,独立完成自己的工作。并且要做到定时岗位轮换实训,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能够适应不同岗位的需要,扩大就业面。

2.2 会计专业立体模拟实训教学平台体系的构建

会计专业立体模拟实训教学内容体系,必须由与之相匹配的实训教学平台体系来支撑。实训教学平台,按功能的不同,可分为实验平台、实训平台、实习平台等方面。实验平台可根据每个章节的内容设计实验,要求得出相应的结果,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强化学生对抽象理论的感性认识;实训平台是对一门或几门专业课程知识的综合应用,如增设会计综合模拟实训,主要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实习平台是在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基础上,在真实或模拟的岗位环境中进行实习。通过多层次的反复进行实训,使学生能够真正成为一名具有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适应社会需要的毕业生。

2.3 会计专业立体模拟实训教学的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

会计专业实训的考核方式应是多样化的。这里主要设计两大类的实训考核指标,一类是过程类的评价指标,一类是结果类的评价指标。过程类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学生学习主动性、动手操作能力、合作沟通能力、实训报告规范性等。结果类的评价指标主要以实训指导书/报告的完成情况为评价依据,对于每一步骤的操作都应给出相应的考核和评价标准。另外,成立相应的学生小组,最终的总分可以按照自评、小组互评、组长评价、教师评价不同的权重进行计算,这样可以改变以教师为主的评价方式。

3 小结

总之,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全方位、三循环、多模块”立体模拟实训教学体系的顺利实施,还需在实训教师队伍、实训教学基地、实训教材等三个方面加强工作,以此为立体模拟实训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宣国萍.“阶梯渐进、校企融合”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18):156—157.

篇4

(一)会计思维

从以上论述中,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思维,以及思维涉及到的一些内容。那么,如果我们将思维与会计学联系到一起时,会计学思维又会包括哪些内容呢。简而言之,如果套用思维的概念,那么会计思维就是会计专业学生、教师、相关研究者对采集到的有关会计的信息进行主观能动性操作、应用的一种活动。在进行会计思维时,我们主要是以会计语言为媒介的,对会计实践中相关的原则、规则进行批判性的概括与应用。我们知道,认识知识、运用知识、创造知识是知识的三个层次,从认识到实践,再到认识,循环往复,不断创新。会计思维的应用也是如此。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应该在让学生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础学科的同时,增加课堂实验,课外实训,在实践应用中不断的创新,将会计的认识推到更高的层次。

(二)会计思维训练

会计思维训练的内容一般可以包括:创新思维训练、逻辑思维训练、系统思维训练、决策思维训练、分析思维训练、问题解决思维训练、实践技能训练等方面。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个人思维的培训,思维培训机构也是层出不穷,很多的国有大中型企业都引进了思维培训项目。一般来说,思维培训的步骤是:首先学习思维与物质存在的关系,以及各种思维方法。通过这种方式,理解思维一般规律,学会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其次是了解思维指向的对象,通过集体方式讨论,提高认识水平;最后是实践应用,一方面是检验思考方式的正确与否,另一方面是在实践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最终解决问题。

二、培养会计思维的理论支撑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的相关理论也在“更新换代”,为了跟紧时展的步伐,我们的会计思维方式也应进行相应的改进。按照会计思维所涉及到的方面,以及其思维流程。本文将会计思维具体成逻辑、创新、应用思维。

(一)会计逻辑思维

会计逻辑思维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怀疑思维(批判思维)与整体思维(系统思维)。书本知识反映的是作者写书时的社会发展情况,是由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所决定的。如果我们的教学活动不能正视这一点,不允许学生提出质疑的话,那就尤如“刻舟求剑”,禁锢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任何学科的学习我们都应该具有“怀疑思维”,会计学也不例如。再加上会计学的实践应用性比较突出,因此更需要不断质疑,才能得到不断发展。会计学是一门综合性要求比较高的学科,在学习会计基本理论、基本能力的同时还应该培养其他方面的能力。当然这也是现代企业对于供职者的基本要求。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全素质能力培养,比如说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交流能力、表达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

(二)会计创新思维

国家的发展战略报告中,明确了创新思维,鼓励创新精神。同时,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也是我国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因此,在教学活动中,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他们多思考,多怀疑;另一方面是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设置相应的课程,配备相应的设备软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样做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充分利用启发式的教学理念,努力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新理论,培养学生的新思维,积极调动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创新性。现代教育理念以及现代企业都要求会计人才必须具有创新意识,能够对会计实务中的会计核算、列表分析等具体会计工作进行思考与创新,以利于创造更有效、更合理的会计工作思路。

(三)会计应用思维

会计应用思维要求大中院校的会计专业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应用科学研究为突破口,走校企合作道路。本科会计专业学生在四年的学习当中,要掌握经济管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基础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学会会计的基本方法与实践技巧,接受工商管理、税务筹划、税务申报、定购原材料、财务管理、帐单制作、财务审计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并且能够熟练地运用财务软件进行会计电算化,运用excel进行表格制作、分据分析等实际操作业务,具备投资理财的能力,具备社会要求的综合素质,富有创业和创新精神。

三、会计学课程中会计思维的培养模式

(一)课堂教学方面

在大学本科会计专业的课堂教育中,我们应该力争做到:一是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二是教学课程的合理设置。当前,以教师授课为主,以课本知识为纲,以基本课程设置为准的传统教学理念已经不适应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因此,我们需要转变教育理念,重新构建教学模式。首先在教育理念方面,我们要在关注基础教育的同时,加强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将“以教为主”的书本理念转变成为“以学为主”的人本理念,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为目标。其次在课程设置方面,我们要尽可能的优化课程结构,丰富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时,以会计基础课程(如《基础会计学》、《成本会计学》、《财务会计学》)为主,以会计相关领域课程为辅(如《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财务报表分析》等)。此外,大中院校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国家规定的教育模式范围内,设置具有特色的学科和培养模式,例如根据企业需求,设置职场心理素质、会计财务技能等课程同时,还可以与当地企业合作办学。

(二)教材内容的时代性

目前,虽然我们极力倡导会计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会计专业学生对于会计知识的获取大部分还是来自于教材。因此,对教材内容的把握和与时俱进,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之一。2006年新的企业会计准则颁布,对会计学中的很多概念进行了修改和重新定位。例如会计基础理论部分的“财务报告目标”,新准则明确了会计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这反映了会计目标中实践与责任、分析与决策的协调统一。针对这一全新的理论,我们的教材中应该加大对于“什么是会计信息、怎样做才是履行受托责任、财务分析与经济决策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新内容的过程中真正懂得什么是会计思维。与此同时,教材的选择也是很重要的。在选择时,我们应该把握两个方面:一是教材的内容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尤其是符合国内的经济发展状况;二是选择影响较大且应用性较强的。例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作者戴德明)一书,对长期股权投资、资产减值、所得税、企业合并、合并财务报表、金融工具等难度较大的部分作了详细的论述。当然,目前有些学校加大科技投入,组织教师编写符合自身办学特色的专业教科书,这种方式也未尝不可。

(三)教学实践模式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已经知道会计学是一门重实践的应用型学科,因此,大学教育中对于实践课程的重视也是经济发展所必需的。我们认为,教学实践模式有广义说与狭义说之别。广义说认为实践模式包括课堂实验、课外实训两方面,而狭义的实践模式只指课外实训。在这我们为了更全面的分析、研究培养模式,故采用实践模式的广义说。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就可以从课堂实验、课外实训两个方向做文章了。实践表明,模拟实验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实践应用能力大有帮助。

比如我们可以建立一个模拟的企业财务部,并且按照现代企业的办公形式布置,设置财务经理、融资主管、财务主管、审计主管、融资助理、会计、出纳、审计员等职位,任意挑选一名学生担任上述职务,当然融资助理、会计、出纳、审计员职位可以由多名同学担任,由担任主管职务的同学任命。装备人员配齐后,由教师出题,学生根据所学按部就班的进行会计工作。此外,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咨询公司也应该成为我们模拟的对象。课外实训是培养学生会计思维的另一种方式,比较可取的办法是学校与当地企业积极联系,建立实习基地,让学生顶岗实习,在实践中领悟会计思维。

篇5

一、构建符合会计职业要求的“432”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将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其主要内容包括:

(1)四个专业核心技能。根据实际会计工作岗位的需要,提炼4个专业核心技能,即会计核算技能、成本核算技能、财务管理与财务分析技能、报税与审计技能。

(2)三种工学结合方式。会计教学中与会计职业准入制度结合,实施3种工学结合方式。一是“学中做”方式。即第1至第4学期,主要进行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学习,开设课程有基础会计、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初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等,这些课程在具体实施中,按照“14:5”比例分配课堂教学与集中实训的周数。二是“做中学”方式,即第5学期主要进行会计实训课程的学习,开设的课程有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初级会计电算化、中级会计电算化、ERP沙盘模拟对抗、电子商务、数据库,按照“5:14”比例分配课堂教学与集中实训的周数。三是“做中考”方式,即第6学期按照“15:4”比例分配校外实习与毕业考核的周数。

(3)两个证书。结合会计职业的特点,将学历教育与会计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相结合,获取“双证书”。会计资格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第一学年),助理会计师证书或会计师证书(第二学年),会计电算化技能证书(第三学年);学历证书(第三学年)。

二、建设具有“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的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

一是培养专业带头人。通过高校访学、企业进修等方式培养专业带头人。使其取得“双师”证、取得博士学位,具备专业理论功底深、实践操作水平高、知识更新速度快、组织协调能力强,把握会计发展的前沿,能够负责会计电算化专业论证、撰写论证报告;研究会计专业建设方向,确定专业特色:制定专业发展规划,组织实施专业建设方案。

二是培养“双师型”骨干教师。通过到高校进修、下企业或业务对口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锻炼、参加“双师”培训等方式,培养“双师型”骨干教师,使其取得“双师”证书、硕士学位,具有会计专业扎实的理论基础,把握专业发展动态与前沿理论,并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有一年以上专业企业工作经历,且具有乐于教学、甘于奉献的精神。

三是让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安排教师到企业锻炼一年以上,或者通过兼职形式提高其实践教学能力。另外,还可以聘请在职财税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从财税管理部门或中介机构聘请在本地区有一定知名度、且具备专业实践教学能力的会计师、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财务主管和财务总监,参与实践教学课程和指导学生顶岗实习。

三、建立开放型会计实训基地

建设三个中心(会计环境仿真中心、会计业务仿真中心和会计服务中心),9个实训室(虚拟企业实训室、虚拟会计工作室、手工会计实训室、电算化会计实训室、工商企实训室、银税审实训室、ERP实训室、ERP认证培训中心、财务咨询公司)。加强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实现毕业与上岗零过度。

四、构建符合会计岗位任职要求的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

一是构建符合会计岗位任职要求的“专业教育与会计职业资格教育、行业需要相融合”的课程体系。与企业财务专家联合开发课程,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教材制定等既考虑专业、课程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又涵盖会计职业资格证书培训考试大纲中规定的全部内容和农牧业企业会计核算需要的技能。

二是创建“单项技能训练与分岗综合实训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会计单项技能训练与会计分岗综合实训相结合,校内教学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专业实践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会计单项技能训练。第二阶段是会计分岗综合实训阶段。实训贯穿每个学期,共由三个环节来完成:第一环节分岗实训,第二环节综合实训,第三环节实岗实训。

篇6

关键词:会计专业 实践能力 培养途径

会计专业是高职教育中各校普遍开设,学生人数多、社会需求较大的专业,但由于会计入门要求不高,各个层次培养的会计专业学生较多,就业竞争也颇为激烈。用人单位比较喜欢那些具备了一定实践经验,能够合理运用财经法规的人才。会计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会计基础知识,必须要有较强的业务操作能力和实际应变能力,这种能力需要通过实践来达到。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教育虽已很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仍然存在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1 会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

1.1 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培养学生不能与社会需求对接

1.1.1 任教前财务工作经验不足。高职高专会计教师都接受多年高等教育,绝大多数都获得硕士、甚至博士学位,但大多数都是直接走出大学校门,结束大学学生生涯后又转身迈进大学校门,进入大学课堂任教,缺乏亲身从事财务工作的经历,有的也就是在毕业实习阶段参加过短暂的会计业务实习,由于时间短,接触的实务不是很多,动手处理会计实质业务的机会很少,实际操作经验明显不足。

1.1.2 教学中实践时间不够。由于财务会计职业获得学生家长的认可,财会专业每年录取人数都很多,财会教师显得不足,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要担任两门专业,教师的绝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备课和上课上,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工作任务,会计教师很难有完整的时间到企业进行实践。另外,财会业务的完整、连续和系统性,决定了该工作至少要连续工作一个月,否则,效果要大打折扣。在教学中,教师只能凭借自己的理解,向学生教授如何处理财会业务,经常能听到财务人员说在学校学的跟在企业做的不一样,究其原因就是教师缺乏实际工作经历,没能知晓企业便捷实用的财务会计业务处理方法。

1.1.3 教师与企业财务人员接触机会不多。对财务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由当地的财税部门负责,对高校教师的培训则是由教育部门负责。由于培训部门不同,教师不能同时与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不同职务财务人员进行交流学习,不能够从财务人员那里间接获得企业在日常业务处理中对特殊业务的处理方法以及对一些问题的分析解决办法。实践教学中,教、学与用不能很好对接。

1.2 教材内容不能满足实践能力培养的需要

1.2.1 教材内容滞后。出版社发行的会计类教材往往要比国家颁布的新的会计政策、制度、法规要滞后一至两年,学校很难订到与国家政策、制度、法规同步的教材。如,高职高专会计类教材尽管“十二五”规划教材,但其组稿是在“十一五”期间,从其组稿到出版,国家的财经法规和政策已有很多变更和调整,教材脱离实际,影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1.2.2 实训教材缺乏难度。高职高专实训教材列示的业务一般以常见基本业务为主,经济业务反映不够全面,对较为复杂些的经济业务很少甚至不涉及,这样就只能培养学生基础的账务处理能力,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明显不足。

1.3 课堂实训教学方法不当,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目前,会计专业开设的主干课程,主要采用课堂教学的形式,尽管实训课时占有近50%的比重,但还是在课堂完成,实训的主要形式还是模拟教材的例题,以语言叙述的方式把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表述出来,学生据此在作业本上模仿书上作答的方式将答案写出来就完成任务,教师也是依此来判断对错,评定实训成绩。学生以为企业的经济业务就跟书上的例题一样,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及分析等就跟写作业一样,完全不知道企业的各项经济业务都是以凭证、表、单的形式出现的,课堂实训教学方法不当,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1.4 实践教学设施利用率不高,限制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为了节省资源,财务软件安装在计算机实验室中,因与其他计算机实验共享相同的设备,会计电算化实训时间受到很大的约束,学生会计电算化上机模拟实训的时间被挤占,实训时间不能得到充分保证;其次,受经费限制,财务软件升级不及时,版本过旧,学校教授电算化操作技能的部分内容在企业中已经被跟先进的技能替代;第三,手工实训室成为摆设,学校耗费大量资金建立的手工实训室没能重复利用,只有分阶段会计实训和综合模拟实训是在教室里进行,而与课程同步进行的课程实训则是在教室完成,任课教师只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实训,没有考虑如何充分利用实训室提高学生技能。实训设施利用率不高,直接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2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途径

2.1 加强会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教师实践性教学能力。针对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缺乏会计实践经历的问题,为提高教师的实践性教学水平,学校应组织会计实践经验少的教师到各企业的财会部门实习、调研,同时,专业教师应创造条件到企业中进行锻炼,结合专业完成实践报告,作为实验教学素材,成为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双精通的复合型教师;其次,教师要学会跟踪企业的成长历程,特别是会计资料的积累和分析汇总。做成会计或财务案例,以提高教师和学生了解、分析案例的能力,即便不能解决问题,至少可以接受教训、增加经验。

2.2 完善实训资料建设,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效果

2.2.1 通过自编会计实训教材资料,满足实训教材不足和不配套的问题。教师通过实习、调研,选定一个有代表性的、经济业务内容较完整、基本可涵盖制造性企业日常业务的企业作为样本,搜集资料(包括复印原始凭证),获得较完整的现实资料编写形成实验教材,用于学生实训,增加现实感和可操作性。不仅进行实务操作,还要对产生的会计信息进行相关的财务分析,若能为企业提供决策建议,将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有极大的帮助。

2.2.2 收集模块资料,满足单项实训需要。考虑到教材的适时性,可收集分模块的实训资料和特殊业务的实训资料,如既有工业企业版本,又有商品流通企业版本,既有适用于大企业版本,又有适用于中小企业的版本,以满足单项实训的需求。

2.3 合理安排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2.3.1 会计专业是一门系统性较强的专业,要求学生能根据具体的经济事项完成从生成原始凭证到编制财务报表一系列工作,实践性较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增加案例教学内容,案例教学法既注重理论教学环节,更注重实践教学环节。通过这种教学方法,能促使学生勤于思考、独立决策,变被动为主动听课,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3.2 根据本学期开始的会计专业课程,在课程结束后安排系统的课程专项实训,如《会计基础技能》、《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实务》、《财务管理》及《审计实务》等课程,安排一定时间来进行模拟实训,系统掌握各专项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2.3.3 建立健全会计专业实训室 ①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的多功能作用。比如可利用实验室进行案例教学、多媒体演示、模拟股市等。②发挥实训室的仿真功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按照现代公司财务部门岗位的设置,引入公司财务活动的外部环境,进行现实模拟。充分利用ERP实训室进行企业经营实战模拟,让学生有种种亲临其境、置身其中的感觉,当完成效果不错时,学生也会很有成就感。③对电算化实训软件进行升级换代,使之与当前企业应用的财务软件版本一致,学生在实训室即可进行模拟操作练习,提前做好岗前培训,缩小与企业需求的差异。④健全会计手工实训室。每门专业课程教授过程中或结束后进行专项阶段实训及综合模拟中的手工操作时,都要在手工实训室里进行,设计合理的模拟情境,学生在模拟环境中进行角色扮演、进行岗位互换、进行模拟处理业务,使之与企业处理相同,增加了真实感,更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2.3.4 校企联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专业课程的手工模拟实验、财务软件模拟实验等一般在校内实验室进行,由专业教师或实验教师担任,也可以聘请企业中富有经验的财会人员担任。这些校内实践课程的良好开展,可以为校企联合开展校外实践教学打下成功的基础。而认识实习、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等必须深入企业进行的实践活动,学校需要与企业联合,由企业财会人员在处理业务的现场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能接触实际业务处理的全过程,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其他培养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企业实际环境中实习,学生将会学到书本上难以学到的知识,获得校园内难以获得的能力。通过深入企业,学生能真正了解到企业对人才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从而更加努力地锻炼专业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石雪梅.基于能力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课程体系重构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09).

[2]汤玮.高等院校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09).

篇7

[摘 要]高等教育的目标是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会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电算化类实践课程体系的设置能较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本文分析了高校会计学专业电算化课程实践教学体系设置存在问题和会计学专业电算化类实践课程的必要性,探讨了电算化课程体系的内容以及教学组织及安排。

[关键词]电算化 实践课程 人才培养

质量是大学的灵魂,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作为会计学专业的毕业生,其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日益受到用人单位的重视。实践是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基础,电算化类课程的实验教学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和整体设计能力,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因此,会计学专业电算化类课程体系建设对于完善专业建设,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会计学专业电算化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1.实验资源未能整合

目前多数高校的会计学专业的电算化实验没有充分利用与其横向相联系的经济、管理专业实验的数据进行财务分析,形成一种资源的浪费。在会计学专业内部各课程的实验之间也缺乏一定的沟通和交流,造成部分课程实验重复,资源浪费较大,部分应有的实验内容缺失,学生得不到应有训练的状态。

2.实验内容质量不高

大部分会计实验都以纯粹的会计基础知识的掌握为目的,实验项目主要是验证性实验,实验项目主要局限于会计核算,远远达不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现有的综合性实验业务简单,很难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缺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综合实践,如,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等课程的实验,缺乏与实际生产经营环境接轨的综合性实验内容。在模拟实验教学过程中,由于实验室内无法模拟复杂的经济业务,模拟业务与实际业务始终存在一定的差距。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会计学专业电算化类实践课程的必要性

电算化类实践课程开设的目的是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模拟演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理论知识,并学会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电算化类实践课程是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计划重要的一个环节,重要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

学生的培养目标决定着教学的导向,高校会计专业应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胜任会计实务、会计教学和会计科研工作的应用型、通用型、复合型人才。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重视实践教学环节,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会计课是一门理论性、实务性强,要求学生具有独立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以及一定的处理实际问题技能的学科。学生仅通过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要想全面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是很困难的。通过电算化类实践课程的教学,学生亲自利用教学软件填制和审核凭证,设置账户和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为将来从事会计工作打好了基础;学生通过亲自分析企业的成本构成以及进行成本分析,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成本的认识;对企业的融资和投资活动进行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企业资金运动过程的理解;置身于实际经济业务处理过程中,促使他们认真对待每一笔经济业务,谨慎做出每一项决策,可以培养学生的财务会计业务素养。

2.有利于弥补理论教学和校外实习的不足

会计理论知识的教与学都很抽象,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总会或多或少地感到枯燥乏味,缺少学习的兴趣与激情。由于课时有限,教师只能讲授通用的理论和基本的简单的操作方法,很难面面俱到地详细讲述具体业务的实际处理方法,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如果不安排学生进行实际操练,就成了纯粹的纸上谈兵。因此,只有通过实践课程的教学,才能弥补理论教学和校外实习的不足,增强学生对会计实务的感性认识,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电算化类实践课程的安排

会计专业电算化类实践课程一般应有以下课程与内容安排,形成对外会计、对内会计、财务管理、审计、政府会计等全方位的课程体系。

1.财务会计业务训练

《财务会计业务训练》开设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财务会计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加强实践技能训练,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财务会计的方法和技能,为实际从事财务会计工作奠定实践基础。实验内容包括:①原始凭证的填制训练;②记账凭证的填制训练;③登记会计账簿训练;④财务报告编制训练。

2.成本会计业务训练

《成本会计业务训练》开设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全面掌握《成本会计学》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更好地理解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的理论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内容包括:①制造费用与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训练;②品种法核算产品成本训练;③分步法核算产品成本训练;④分批法核算产品成本训练。

3.管理会计业务训练

《管理会计业务训练》开设目的是使学生在全面掌握《管理会计学》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对所学内容进行实践性的理解、操作与掌握,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训练。实验内容包括:①全面预算的编制训练;②标准成本制度训练;③责任会计体系。

4.公司理财技能训练

《公司理财技能训练》开设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财务管理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加强财务管理实践技能训练,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财务管理的方法和技能,为实际从事财务管理工作奠定实践基础。实验内容包括:①公司股票筹资方式的选择训练;②企业长期负债资金筹集方式选择训练;③企业新建项目投资决策训练;④分散证券投资风险的策略与方法训练;⑤企业应收账款管理训练;⑥企业股利分配政策制定训练;⑦ 财务报表分析训练。

5.《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软件实训》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软件实训包括:①单一预算单位会计核算实训;②政府主管部门集中会计核算实训;③政府财政部门会计集中监管实训;④预算单位资金支付实训;⑤预算单位预算编制实训。

6.《企业会计软件应用实训》

企业会计软件应用实训包括:①单一企业会计核算实训;②集团企业会计集中监控实训;③存货核算系统实训;④资金管理系统实训;⑤预算管理系统实训;⑥财务分析系统实训。

7. CPA审计业务训练

《CPA审计业务训练》实验内容包括:①审计基本流程训练;②收入循环的实质性测试训练;③购货与付款循环的实质性测试训练;④生产循环的实质性测试训练;⑤筹资与投资循环的实质性测试训练。

8.合并报表业务训练

《合并报表业务训练》内容应包括:①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②编制合并利润表、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③编制合并现金流量表、合并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

9.纳税申报技能训练

《纳税申报技能训练》实验内容包括:①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纳税申报技能训练;② 消费税纳税申报技能训练;③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技能训练。

四、会计学专业电算化类课程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1.明确实验教学目的

明确电算化类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标,电算化类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标直接决定着实验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及采用的教学手段,因此,不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首先应明确实验的教学目标。电算化类实验实验课程的目的之一是使学生巩固已学知识, 通过实验课程的实操,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理解、巩固及掌握所学专业理论知识, 熟练掌握会计核算与监督的技能, 积累初步的工作经验和能力,为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尽快胜任工作任务奠定坚实的基础。

2.编制高质量的电算化课程实验指导书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电算化实验课要求有高质量的实验指导书,实验指导书首先应该对与其相关的理论课程的内容有一个高度的凝练,为学生独立实验的顺利进行提供理论知识的帮助;实验内容应该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旨,应该尽量具有综合性,有一定的难度,并应带有一定的探索性,避免简单重复地完成与课内实验差别不大的实验内容;在实验安排上,应该合理,前后实验模块应该恰当衔接。

3. 完善电算化实验课程教学体系,合理安排各门电算化实验课

应构建科学的电算化实验教学体系,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资源优势,整合学院内部实验资源,实现实验教学资源共享,创建一个学科覆盖面宽、系统化、集成化的实验教学中心。引入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式实验教学方法,开放实验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的根本途径,高等教育任重而道远。高等学校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电算化类课程的设置可以达到提高会计学专业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会计电算化实验是会计知识与相关知识融会贯通的过程,也是学生各种能力提升的过程,合理安排会计电算化实验的教学,可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实验基本技能、基本科学素养、综合应用理论知识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应用型的财经专业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 ERP沙盘模拟;会计核算;会计实训

一、引言

当前会计教育中理论知识与实务技能脱节等情况还比较突出,会计实务模拟实训课程大多还是停留在以购买实习教材和相关凭证、账簿、报表等模式进行练习,或者指导教师编写相关的整套业务让学生练习做账,主要为验证性实训,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给学生提供一个发生经济交易的真实环境,导致在就业后实际业务发生时无法完成制单实务等工作。由此可见,传统的会计模拟实训仅仅上升到会计电算化的层面的设计思想已经不符合管理信息化的要求,基于ERP沙盘的会计实务模拟实训课程新模式顺应了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使会计教学目标与企业人才需求相对接,成为会计专业实训课程教学模式重构和优化的中心任务。

二、ERP沙盘模拟环境

(一)ERP概述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即企业资源计划,这一观念最初是由美国的Gartner Group公司在90年代初提出,是目前全球企业信息化采用的主流系统。ERP是将企业所有资源进行整合集成管理,简单的说是将企业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全面一体化管理的管理信息系统。ERP的主要宗旨是将企业各方面资源(包括人力、资金、物料、设备、信息、时间、方法等方面)充分调配和平衡,通过信息网络连接到一起,实现企业由相对封闭走向现代化的转变,为企业减少库存,加快资金周转,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客户服务水平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工具,为高层管理人员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以有效提高盈利水平,最终提高企业的全面竞争力。

(二)ERP沙盘模拟经营实训

ERP沙盘模拟实训不同于一般的以理论和案例为主的管理课程,是一种突出直接参与性、体验式的互动学习。它是在模拟一个制造企业完整经营环境的沙盘上,将企业人、财、物、产、供、销等经营要素直观呈现,参与者被赋予不同管理角色,并被分配在若干个相互竞争的虚拟企业里,模拟企业实际运营的过程,是一种融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和专家诊断为一体,使受训者在分析市场、制定战略、营销策划、组织生产、财务管理等一系列活动中,参悟科学的管理规律,培养团队精神,全面提升管理能力。充分体现“学生学为主,教师教为辅”的全新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ERP沙盘模拟实训不仅具有鲜明的特色,而且在目的、设计、内容、手段等方面实现了突破和创新。以角色扮演模拟游戏为特色的ERP沙盘模拟在高中等教育、职业培训、学术研究等领域得到研究和应用,已广泛应用于不同层次的会计类课程,并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ERP沙盘模拟下构建会计专业实训

(一)目前会计专业实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会计核算方法,轻综合。会计基础课程模拟实训、财务会计模拟实训(阶段、综合)都是以一个工业企业某会计期间的经济业务为蓝本,要求学生从技术上练习从凭证产生到报表编制的一整套会计核算方法,不同的实训只是在深度上有所差异而已,缺乏系统性和计划性,会计实验教学的组织安排较为松散,随意性大,不能对学生的实验进度和效果进行有效地检查和控制,无法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2.缺乏职业判断能力培养。在现在的会计模拟实训中,会计政策、方法是既定的。就是处理数据,方法是惟一的、答案是确定的,最终所有的人得到一致的报表数据。现实工作中因为很多会计估计和会计判断具有的不确定性,导致很多会计业务要考核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这在现在会计实训教学中是没有做到的。

3.实训内容涉及面窄,教学内容单一。现在的会计模拟实训均是根据历史交易进行做账制表,涉及的内容往往只是某类企业某一月份的经济业务,所进行的大多是一种验证性的工作,形成凭证一账簿一报表的一套完整的会计核算程序循环实训,会计的核算功能是体现出来了,只是培养了学生的账务处理能力,没有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几个方面正是社会需求方所亟需的。

4.实训教材缺乏体系,信息化程度差。教材资料比较陈旧,而且严重滞后于实践,实验教学内容更新速度较慢,教材的内容极大地限制了教学目标的实现。例如会计电算化与会计其他专业课的实训教学缺乏必要的联系。随着电子商务和ERP系统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会计信息系统不再是一个独立的系统,会计信息资源高度共享,大量数据通过网络直接采集,会计信息系统将日趋开放,故实训教材体系应包含将会计信息系统作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有机子系统来分析和运用的模块。

(二)构建ERP沙盘会计实训的体系

ERP沙盘集成了会计专业的主要专业知识和相应的操作技能,可将各专业课程与ERP沙盘中相应的业务模块进行对应地学习及实训(见下图):

1.ERP手工沙盘模拟阶段。在入学专业介绍后,结合会计基础课程学习中应用ERP手工沙盘模拟。使学生认知企业,树立专业信心及兴趣;教会学生要从企业整体运作的角度去了解会计,把包括企业全面运作过程、相互竞争的环境、团队协作、解决复杂现实问题等整合在一起,在实战中使学生理解企业如何运行、会计与企业的关系以及会计的作用,使学生理解会计,了解交易与财务报告的关系,理解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的区别,了解会计处理程序与管理决策程序之间的关系。

2.ERP电子沙盘模拟阶段。在会计综合课程学习阶段中应用电子沙盘模拟。针对会计课程中的复杂专题,让学生掌握如何在现实环境中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在经过了企业全过程运作,产生了财务报表后,可以由学生承担投资者的角色进行投资的模拟运作,针对税收课程承担税收减免角色,提高学生对合理避税策略的理解,针对会计信息系统课程中的内部控制专题让学生对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弱点和改进方向进行讨论等等,使学生在充满兴趣和乐趣的同时学到了更扎实的知识。

3.引入电子开票、纳税申报、审计等模拟系统阶段。现阶段会计实训教学中采用的还是手工开发票、手工纳税申报的方式,而在ERP环境下,企业电子处理业务能力较强,会计核算职能弱化,监督职能增强,为使学生毕业后能适应基础的会计工作,也非常有必要在会计实验教学中引入电子开票和电子纳税申报模拟系统,增加计算机审计、财务管理等内容。

(三)建立实训教学评估体系

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会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这就要有选择地放弃传统封闭式的、固定的教学评估体系。模拟实训一般历时较长、建议教师分级设置学生实训效果评级制度,根据学生参加实训的科目和掌握情况评判等级,杜绝只通过实验形成的材料和实验报告来评价学生的实训成绩,评估结果载入学籍档案或发给证明,作为未来工作单位录聘的参考资料之一。

强化会计处理与企业决策的相关性,精简核算基础实训,增加会计估计与判断的空间。考虑到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和会计人员向管理能力发展的要求,要适当减少核算基础实训涉及的会计事项,选择有代表性、涉及会计判断的决策事项;其次要改变每个问题都有其固定答案的现状,给予学生查阅相关准则、制度进行合理会计估计和判断的空间,也有会计选择上的主观判断性。针对指导教师的对学生沙盘控制有一定的难度问题,教师可在业务设置方面通过软件来进行控制,例如制作EXCEL电子表格来控制。

四、ERP沙盘会计实训的体系创新价值分析

1.仿真度高,实用性强。ERP沙盘会计实训给学生提供仿真的企业环境,不仅模拟真实职业岗位,而且仿真企业内部流程、仿真企业外部经营环境,沙盘模型实际上就是一个典型的工业企业的缩影解决会计模拟实训的根本难题,弥补学生不能到实习单位实习,或者在实习单位只能学到片面的、个别环节等的不足;学生真正体会到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下如何处理会计问题,保证了教学内容与工作内容的无缝衔接,使学生上岗后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岗位要求,降低企业再培训压力,节约企业成本。

2.教学方法手段先进,效果良好。ERP沙盘课程的沙盘教具清晰、直观,可以使教师和学生迅速知晓模拟企业的经营状况;ERP沙盘课程采用的“角色扮演+经营分析+咨询顾问”的教学方式和“体验式、探究式、竞争性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空前高涨,在愉悦的氛围中,体验企业运营的全过程,探究企业经营问题的解决办法,思考企业管理的真谛,掌握岗位技能,培养职业素质。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诚实守信的品德素质。ERP沙盘模拟实训创造了良好学习环境,不仅提升了学生融合各学科知识的能力,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统观全局、综合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在经营中,企业不景气,锻炼了学生应对逆境的承受能力和抗挫折能力;不断变化的企业经营状况,锻炼了学生对时机和机会的把握及应变能力等,使学生感受到市场竞争的精彩与残酷,为成为合格的职业者在心理上和经验上做好准备。诚信原则在ERP沙盘模拟实训中体现为对“游戏规则”的遵守,保持诚信是学生立足社会、发展自我的基本素质。在ERP沙盘模拟经营过程中,通过学生自我管理与自我约束,培养了诚实守信的品质。

ERP系统的实施对会计工作环境、会计职能和会计人员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对会计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ERP沙盘模拟与会计实训教学的有机结合,对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专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马玉超.ERP沙盘模拟教学模式设计[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8,21(5):80~83

篇9

一、课程产品观的提出

影响高职教育质量的因素很多,如教学管理、教师队伍素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等,诸多因素最终落脚点在于课程。目前高职教育在课程开发和建设上存在很多问题,如新增专业的教学目标和定位模糊不清,在教学计划中开设的课程与教学目标相偏离,对教学质量的测量没有考虑测量的手段和方式方法等,这些都对高职教育质量产生较大的危害。笔者认为,高职院校有必要对课程进行重新认识,以期提高高职院校教育质量。

(一)学校有产品吗 众所周知,市场经济是由不同的经营单位组成的,每个经营单位都有自己的产品,并遵循市场法则进行公平交易。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专业人才。虽然高职院校不是以营利为目的,但高职院校的教育服务并非免费提供,从而具有一定的经营性质,显然任何主体的经营行为都需要遵循市场规律,因此学校可以被视为市场环境下的一个经营单位,这个经营单位显然应该有自己的产品。

(二)学校的产品是学生吗 既然学校有自己的产品,那么学校的产品是什么呢?传统的观念认为:学校的产品是学生,学校的任务是生产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单位需要的人才。在这种观念下,学校的产品是学生,学校的客户就是用人单位。然而,用人单位在从学校签约领走产品时却并没有为从学校领走的商品支付任何代价,这显然不符合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这种认识的本质是“学生产品观”,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理念实质是把学生物化成学校的产品。既然学生是学校的产品,也就是学生在学校接受几年的教育成为学校的最终产品,并最终进入市场变成市场的商品,那么学生必然具有商品的二重性即价值与使用价值,市场价格是商品价值在市场上的体现,然而在市场交易中,用人单位并没有支付学校任何代价就领走了学校已经完工交付市场的商品,也就意味着对学校而言商品的价值没有能够得到实现,显然这违背了商品的二重性,不符合市场经济对商品的定义,也就是说学生不是学校的产品。

(三)学校的产品是什么 既然学生不是学校的产品,那么学校的产品必然另有其物。在学校生产产品的过程中,学生为了在未来能够找到心目中合适的工作岗位,选择在某特定的学校接受系统的专业教育,拿到能够证明其具有某项特定工作技能的文凭和学历,学生通过学费形式作为对价支付给学校,也就是说,按照市场经济理论,学生在支付费用购买学校的产品,显然,在这个购买过程中,学生才是学校的客户。那么学生到底是要购买学校的什么产品?为了在完成学业时,能顺利找到心仪的或者合适的工作,学生选择了到特定学校接受一系列的专业教育并按照学校对产品的公平定价支付给学校价格不菲的学费,作为等价交换学校提供给学生一定形式的教育,这种特定形式的教育才是学校的产品,具体的说,学校提供给学生的一系列系统的课程才是学校的产品。为了购买学校的产品,学生支付给学校对价,并接受学校的系统教育。

简单来说,学校的产品是学校提供给学生的一系列课程,学校通过开发一系列课程,把学生培养成未来能够顺利进入社会并找到合适工作的人才。这是一种把课程作为学校产品的观点。认可“产品观”,即认可学校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营单位,学校办学的中心任务就是根据客户的需要,开发一系列能够帮助其在未来顺利谋取合适工作单位的课程。“产品观”突显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学校的教师则是为学生提供教学服务的工作者、课程大纲的设计者、大纲教案的编写者、实训项目的建设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答疑者等。在这个过程中,学校的产品是一系列的课程,学校的客户是学生,然而这里的客户也就是学生只是过程客户,市场的最终客户是一个个的企业。企业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行业对学生的要求也各有差别,同时,学生的喜好也各有不同,学生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有着自己特殊的喜好。学生为了能够进入自己心仪的企业找到合适的岗位,就会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选择能够满足这种需要的课程。反映到学校,学校就应该根据企业的需要进行课程设计和建设。

二、会计专业课程开发、设计与建设

会计职业能力是由一门门的课程提供的,一门门的课程有机结合组成会计专业。如何设计会计课程体系呢?由于学生是学校的过程客户,企业是学校的目标客户和终端客户,遵循市场经济公平交易原则,为了避免学校的产品(课程)滞销,学校需要设置一系列能满足学生职业能力需要的课程,而企业的需要显然影响着过程客户(学生)的需要。

(一)课程体系设计 会计职业能力包括:核算的能力、信息化的能力、财务管理的能力、税务筹划的能力、财务报表分析的能力等。为了培养过程客户以上各方面的能力,学校有针对性的开设一系列课程,如为了培养学生的核算能力,需要开设基础会计、会计实务、财务会计等课程;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化能力,需要开设ERP概论、初级会计电算化等课程;为了培养学生财务成本管理的能力需要开设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等课程。为了满足过程客户对会计职业能力的需求,学校还需要结合认知特点,由浅入深对会计专业课程进行优化设置,并考虑学生职业能力发展要求,如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需要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初级、会计中级职称证书,结合学生职业生涯的需要,把从业资格、会计初级、会计中级考试大纲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融合到课程设置中去,为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铺垫。

通过研究过程客户和终端客户的需要,学校将传统的以理论知识为中心的课程设置模式改为以工作实践所需能力为中心的课程设置模式,即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用以满足实践工作需要,就设置什么样的课程,建立“实践导向”的课程体系。以实践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要求理论为实践服务,理论课程以“必须、够用”为度,加强实训课程学习,围绕实训课程辅以理论课程。为此,大一围绕会计专业的通用课程开设,大二分方向开设课程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大三进行顶岗零距离实习教学。

(二)理论课程设计与综合实训设计 根据会计职业能力的发展阶段确定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理论课程开设为实训课程服务。将会计职业能力划分为会计基础能力、会计专业能力和会计发展能力三个阶段并根据三个不同发展阶段对会计技能的要求设置相应的课程。

大一为会计基础能力训练阶段,在这个阶段主要设置会计基础课程,每门课程由基础理论和实训课程组成,其中基础理论课程由基础理论和课内实践组成,实训课程则是课外实践,主要是该门课程的综合实训。在第一学期主要设置会计基础、财经法规、计算机应用基础、经济数学等课程。在第二学期主要设置出纳实务、初级会计电算化、经济法基础、中级财务会计(上)等课程。在第二学期,由于会计基础、财经法规和初级会计电算化已经开设,本学期鼓励和安排学生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第二学期结束后的暑假,学校可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实践学习,一般由教师带队。由于高职院校一般要求教师为双师,教师也需要到企业进行相关的实践锻炼,因此由教师带队到企业参加实践学习,也给教师提供了实践机会。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需要初步认识和了解企业的会计制度、财务工作流程甚至企业的整个业务流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轮岗实习。实习结束后,学生需要完成实习报告。

大二为会计专业能力训练阶段,在这个阶段,主要教学目标是提高会计专业能力,在进行理论课程设置时都是难度较大的相关课程。第三学期主要设置中级财务会计(下)、经济学基础、财务管理、财务报表分析等课程。在第四学期主要设置成本会计、管理会计、企业财务审计、个人投资理财等课程。大学二年级的课程因学生未来职业规划不同可设置不同的课程,如审计方向的学生审计是必修课,财务管理方向的学生财务管理是必须课,会计电算化方向的学生则ERP概论、会计电算化是必修课。

大三为会计发展能力训练阶段,在这个阶段,主要是发展会计实际操作能力。在大学三年级第五学期设置了八周的课程,主要是税务会计与纳税筹划、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高级应用、会计制度设计等课程。八周的课程结束后,学生开始毕业论文设计。为了让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前,对未来感兴趣的行业有一定的了解,对该行业的会计课程达到非常熟悉的程度,会计制度设计要求结合学生自己感兴趣的行业和相关课程有针对性的进行,并由双师型教师进行指导,以帮助学生在进入行业时已经对感兴趣的行业和相关财务会计制度有相当的熟悉程度,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工作岗位。毕业论文的设计持续时间较长,直到第六学期的五月初最后定稿,并安排学生参加毕业论文答辩。

(三)课程产品售后服务 懂知识不一定有能力,只有在实践中能够学以致用并解决实际问题,才说明学生已经把知识转化成为工作中的实际技能,并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从知识到能力,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与再实践进行升华。学校的产品和企业的产品有所不同,企业的产品要么是生产资料要么是消费资料,学校的产品则是课程,通过教师提供课程培养过程客户学生的会计职业能力。学生的职业能力是否满足企业的需要,在短时间内很难得到验证,需要工作一段时间后通过学生是否能够适应并独立承担工作和独立决策来进行检验,有的需要三五年时间,有的甚至需要若干年才能完全体现学校课程产品的质量,因此对课程产品的售后服务有一个动态的持续认证过程。学校一方面通过统计学生毕业去向并动态跟踪,了解毕业学生对工作的适应能力和进一步需求,另一方面统计招聘会上各用人单位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以便学校及时对课程进行调整。为了使产品更切合过程客户和终端客户的需要,学校也可与部分企业开展订单式培养服务,即与企业签订定向培养协议,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培养以期最大限度的满足企业对学生能力的需要,部分学生可以在假期进入订单企业进行零距离顶岗实习。

三、会计专业教师团队建设

“产品观”突出了过程客户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学校的课程服务是由学校的教师提供的,学校的教师是为过程客户学生提供教学服务的工作者、课程大纲的设计者、大纲教案的编写者、综合实训项目的建设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答疑者等。可以说,学校的产品课程是靠教师队伍提供的。学校要提供好的产品,首先要有设计良好的课程体系,才有购买课程的学生,进而才有优秀的学生,而优秀的课程体系既要有课程开发,又要有课程建设,课程之间还需要有认知上前后相继由浅入深的逻辑关系,这些优秀课程体系的设计、开发与建设都离不开教师队伍的团队建设。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中小企业培养具有相应专业能力,并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专业人才。结合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高职院校对教师有较高的要求,通常要求教师具有双师资格,既有较高学历,并从事职业教育拥有相应的讲师、副教授、教授职称,又要有企业的实际工作经验,具有会计中级、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甚至鼓励部分教师考取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并拥有执业资格或者成为非执业会员。具有双师能力的教师既懂教学,又懂会计实务操作;既拥有实务工作经验又有财务管理和税务筹划能力。教师团队建设是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高职院校加强团队建设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打造双师型人才 高职院校应不拘一格降人才,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打造一批双师型人才。“引进来”就是指高职院校从企业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会计领域专家到高职院校来兼职教学或者专职教学,或者聘请会计师事务所或税务师事务所的专家到高职院校来兼职或者专职教学。通过“引进来”让企业的会计专家或者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或注册税务师给学校传授实训经验。“走出去”就是安排学校的专职教师利用寒暑假带领学生参加企业的实践,零距离综合实训。不管是“引进来”还是“走出去”,其目的都是让教师可以结合终端客户对会计人才的要求对课程体系和具体课程以及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持续改革。

(二)鼓励教师参加继续教育 鼓励学校的专职教师有针对性的参加继续教育,提高教师整体师资水平。对于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不足的教师,鼓励他们考取会计师、高级会计师等会计专业技术职称,考取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等执业资格,并利用假期参加企业实践,学习行业新知识、新技术。对于实践经验丰富、理论知识和学历层次欠缺的教师,鼓励其继续深造,通过在职读研或在职读博夯实理论功底。对于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经验,但教学能力不强的教师,通过组织教师培训来进行弥补。

(三)鼓励学生参加技能竞赛 鼓励学校教师带队参加市级、国家级技能竞赛,通过与兄弟院校的技能竞赛来发现差距和存在的问题,了解企业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需求,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课程改革和学生知识、能力培养,将技能大赛内容提炼转化为课程教学改革项目,从而对课程体系进行动态调整,提高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另外,通过参加技能竞赛,以赛促教,可以加速骨干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促使教师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积累教学经验,积极开设新课程,强化与企业的沟通,进一步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张凯:《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财会通讯》(综合)2011年第12期。

篇10

关键词:会计 实践教学 素质培养

会计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会计实践教学是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关键环节,只有完善的课程建设,才能使会计实践教学发挥出真正的作用。会计实践课程分为课内实验、独立实验、校内实习、校外实习四大类。本文对会计独立实验这一类实践课程的建设进行探讨。独立实验是指独立为一门课程的实验课,是将同一课程的不同知识点或方法、技能综合起来设置的系统实验,具有完整性和系统性的特点。通常包括会计基础实训等手工模拟实验和企业会计软件应用实训、审计软件应用等电算化模拟实验。

一、普通院校会计本科素质培养的目标及要求

考虑到我国普通高校会计学本科的生源特点及定位,普通院校会计本科的培养目标应既有别于高职院校,又有别于研究型大学,培养的会计人才应是具有逐步成为企事业单位财务高级管理人员素质的应用性复合型财经专业人才。那么能够逐步成为企事业单位财务高级管理人员需要哪些素质呢?基于国内外会计组织和会计学者的研究,普通院校会计本科所培养的会计人才需具备以下素质。

(一)宽厚的专业基础及较强的专业判断能力

专业基础不仅包括专业技术能力,同时也包括广泛的专业视野。专业技术能力包括决策模型、风险分析、计量、报告、研究、技术;而广泛的专业视野包括战略性批判性思维,行业分部视野,国际性、全球性视野,资源管理,法律法规视野,市场和技术。较为宽厚的专业基础加上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就能够具备较强的专业判断能力。

(二)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和沟通合作能力

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内容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强化服务。会计职业道德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的基础,是对会计行为的规范。沟通与合作能力包括交流技巧和人际关系,是立足社会的必要条件。

(三)终身学习能力

终身学习能力是指在社会活动中正确收集、处理各种信息,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的能力。目前,企业的经济利益关系愈加复杂,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企业的盈利和管理模式也更加多样且不断创新,会计人员需要随时进行知识的补充和学习,会计本科教育应保证会计人才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更能够在变化的经济形势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运用先进技术方法解决会计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实际工作中,会计人员不仅要有专业胜任能力,还应具备运用计算机技术、统计学方法等解决会计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美国会计学会的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发行的《第1门会计课程:立场公告第2号》中强调学生应当了解会计信息在经理人员、投资者、信贷者、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进行经济决策时所发挥的作用,应从更广阔的视角看会计的作用,应提高分析性技能及解决不确定性问题的能力。

二、现行会计独立实验课程教学建设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的欠缺

我们对普通院校会计本科在读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800份,收回536份,有效调查问卷52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66%。被调查对象按照本科年级分类,大一学生的调查问卷有95份,大二有133份,大三有245 份,大四有55份。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会计独立实验课程教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调查和改进建议。在“您认为目前的独立实验课程存在哪些问题?”调查结果显示,有62%的学生反映实验资料单一、实验方式单调是教学建设中的主要问题,而后依次是实践课程之间缺乏关联性、手工实验与电算化实验相脱节、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实验资料缺乏时效性、教学方式单一、各课程之间缺乏关联性、教师缺乏实践经验。本文从学生能力培养的角度对以上问题进行分析。

(一)对学生专业视野的培养有所欠缺

在独立实验课程中,实验模拟资料通常局限于会计核算,而忽略了对决策模型、风险分析、财务分析等能力的训练,而这些恰恰是企业的财务高级管理人员必不可少的素质。实验资料缺乏时效性,对于会计法规准则变更的关注较少,没有结合当前经济环境下企业管理中与会计实务密切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适时修改实验资料的内容,涉及的专业视野较窄。

此外,会计专业“双师型”师资严重匮乏。教师缺乏实践经验自然会导致对学生专业视野的培养有所欠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高校会计专业教师很少有在企事业单位参与财务工作的经历,缺乏实践经验。其次,政策和制度是教师去企业锻炼的积极性不高的根本原因。高校往往以科研作为评定教师职称的主要依据,有关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的项目并没有被纳入到教学管理计划或形成制度,导致教师在寒暑假等闲暇时间中致力于搞科研。而教师下企业进行实践在时间上、组织上和经费上都没有相应的安排和保证,不可避免地出现教师脱离实践的现象。

(二)对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培养有所欠缺

终身学习能力要求学生具备自发的且较为全面的会计系统思维能力,为成为好的职业会计师做好准备。要培养学生系统的会计思维能力,首先应保证学生所学的课程之间相互衔接,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但现行的会计独立实验课程结构缺乏合理性,不利于学生形成较全面的会计系统思维能力。教学方式单一,缺乏对学生自觉性思维的锻炼。

会计独立实验课程结构缺乏合理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在会计专业的各个独立实验中往往选用不同的教材,以不同企业的业务数据为资料,各独立实验之间关联度不大,学生只是按照教材的步骤完成训练内容,不利于学生将各门独立实验课中所学到的相结合并形成系统的理解,难以达到系统把握、融会贯通的目的。无法建立系统的思维会导致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遗忘率提高,也会削弱会计实践教学所发挥的作用。二是会计独立实验课程实验内容之间存在交叉重复,学科建设中过多地强调单科内容的完整性,而忽视整体独立实验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如会计基础业务实训与财务会计业务实训课程在会计核算、财务报表编制方面存在重复等。三是手工模拟实验和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相脱节,学生无法通过会计电算化对手工模拟实验的成果进行检验。

(三)对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会计实际问题能力培养的欠缺

主要体现在对训练会计专业学生的计算机技术能力、统计分析能力不重视。在会计实际工作中,经常涉及到Excel、SPSS等软件的应用,而教学中有关Excel、SPSS软件应用的课程通常被设置为选修课程。会计独立实验教学中对学生计算机技术能力和统计分析能力的训练不足导致学生在运用时格式不规范,计算处理财务数据不熟练、财务分析能力不足等问题。

三、对会计独立实验课程建设革新的思考

(一)实验资料的完善

在实验资料的选择上,建议选择一个大中型制造企业,每五年对其五年之内的公司运营及发展进行调研,通过调研对该企业五年之内的财务运行进行分析,目的在于模拟出该企业一套系统的财务数据资料,业务要典型并且要涵盖所有独立实验课程所需的实验资料。这样的实验资料不仅更加切合实际,而且具有较强的时效性,还能够广泛涉及法律法规、市场经营、行业分部、国际化等,达到拓宽学生专业视野的目的。

(二)系统组建会计独立实验课程

组建会计独立实验课程体系要完善独立实验课程结构。首先,完善独立实验课程结构的主要思路是建立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使各课程之间以及手工模拟实验与电算化模拟实验之间都有紧密的联系,同时要避免课程之间的重复。在使用一整套相同实验资料的前提下,在会计专业本科生完成会计学基础和中级财务会计学等相关课程后,安排学生进行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及编制会计报表等简单的会计核算处理。学完财务管理课程之后,可以要求学生对前面的会计资料运用所学的财务管理学和管理会计学知识,对该企业的财务决策或企业的财务管理进行诊断,提出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完成审计学课程的学习后,再对已完成的核算体系进行审查,从中发现不合理、不合法或不真实的业务,并写出审计报告。

会计独立实验课程体系应增加一些跨学科融合的课程。例如像会计与计算机技术这样的课程,通过传授学生如何下载财务报告并把数据插入Excel计算数表中,利用分析负债与权益比提出融资决策建议,训练学生运用规范的格式及熟练计算处理财务数据,并掌握在word文档中利用数据和图表支持结论的技巧。再如财务与数学建模课程,通过给学生讲授财务指标的经济含义,如何选择财务指标作为变量,变量的预处理以及如何引入模型,如何使用SPSS等软件,以及如何检验等,把高等数学、统计学与会计知识联系在一起传授给学生,不仅促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建模是会计经济活动中一个重要工具,也通过运用数学模型使学生对会计基本概念有了深刻理解。

(三)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和政策引导

学校应完善教学制度。对现行的教学管理计划进行调整,将教师参与实践活动纳入教师职称评定依据,并适当调整科研在教师职称评定中所占的比重,使教师在假期有充足的时间下企业进行实践,丰富经验。政府应加强政策的引导,完善政策法规,增进校企合作。应对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给予实际利益(如减免税额)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主动参与到校企合作的全过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