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范文

时间:2023-03-23 10:00: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习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学习方法

篇1

我认为在课上我们应该怎么做就没必要说了,这个老师们每天不是讲一遍两遍,如果连课上自己应该干什么都不知道,那我后面讲的内容也就没必要去考虑了。

什么是好的学习方法? 严格的说就是适合自己的、有效率的学习方法。它是符合学习者自身特点,并与学习内容紧密相连,可以高效率地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的措施、手段和办法。注意,一定要符合学习者自身特点。任何想要照搬他人的学习方法,以期迅速提高学习效率的想法和做法都是不切实际的,极其错误的。一个总的原则是,不盲从、不迷信,绝不可以走别人的路,那样会让自己无路可走的。

虽说每一个人的学习有他自己独特的风格,但肯定有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方法。首先,学习需要有一个相对安静的、良好的外部环境;其次,在学习内容的安排上,必须先易后难、先慢后快;在复习的时间安排上,我们要按照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所揭示的规律,遵循先多后少、先密后疏的原则;在学习时我们还需要同学、伙伴间相互的支持和鼓励,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自信的心态,等等。这些只是确定了我们学习的一个方向,怎么走就要看自己的了。

我首先要强调的是“学习效率”。我们知道效率和时间是成反比的,没有较高的学习效率,我们就要比别人多付出一倍甚至两倍的时间,这是学习中最忌讳的事。怎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呢?关键就是要静下心来,一定要做到专心致志,不要在学习的同时干其他事或想其他事。一心不能二用的道理谁都明白,可还是有许多同学在边学习边听音乐。或许你会说听音乐是放松神经的好办法,那么你尽可以专心的学习一小时后全身放松地听一刻钟音乐,这样比带着耳机做功课的效果好多了。

然后再说一下时间安排。我觉得应该充分利用好早上的时间,不是指到学校以后的那几分钟,而是早上在家的那段时间。早上的学习时间以半小时为宜,重点应放在背诵上。这段黄金时间学习效率应该是最高的,可用在睡觉上做出的梦也是最美的,一分钟也可以是一个好梦,我都可以理解。能不能用好这段时间就要看大家有多少毅力了。中午的时间应该用来休息,最好是睡上一觉。晚上学习时间不可太长,这只是对极少数同学说。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现在的问题是学习时间太少。效率再高,没有时间也是不实际的。虽然我不赞同晚上到十一二点,但我觉得到十点钟也是应该的,也就是说晚上所学的时间至少应该和在学校上课的时间差不多,大约四个小时,而且一定要有很高的效率。不管对谁来说,学习都是枯燥的,这种耐力只能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积累。

对于时间的利用,我有以下几点建议:1.突出重点,不要平均用力。这就首先要对自己和所学课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所谓重点,一是指学习中的弱科或成绩不理想的课程或某些薄弱点;二是指知识体系中的重点内容。2.长计划,短安排。要在时间上确定学习的远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近期目标。在内容上确定各门功课的具体目标。3.对自己要有时间限制。可以把所定目标分成若干个部分,对每一部分限定时间,这样还不会产生疲劳感。4.计划要留有余地。

篇2

    1.“循序渐进”──就是人们按照学科的知识体系和自身的智能条件,系统而有步骤地进行学习。它要求人们应注重基础,切忌好高骛远,急于求成。循序渐进的原则体现为:一要打好基础。二要由易到难。三要量力而行。

    2.“熟读精思”──就是要根据记忆和理解的辩证关系,把记忆与理解紧密结合起来,两者不可偏废。我们知道记忆与理解是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的。一方面,只有在记忆的基础上进行理解,理解才能透彻;另一方面,只有在理解的参与下进行记忆,记忆才会牢固,“熟读”,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精思”,要善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用“自我诘难法”和“众说诘难法”去质疑问难。

    3.“自求自得”──就是要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尽可能挖掘自我内在的学习潜力,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自求自得的原则要求不要为读书而读书,应当把所学的知识加以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东西。

篇3

1.找到学习乐趣

我一直坚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听到很多人都这么说:虽然我很努力的在学习,但是就是没办法发自内心的热爱学习。以前的我也是这样,比起学习,我更愿意看电影、读小说。后来才明白,那是因为没有从学习中获得乐趣。我承认从学习中获得乐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却是一件非常有必要的事。如果你并没有发自内心的热爱学习,你会发现学习起来事倍功半。在这一点上,我是这么做的:每天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比如,关于英语的学习,我计划今天要背10个新单词,只背10个,哪怕还有精力,还可以再背更多,但是,就只背10个。看起来这是一件很小的事,但是,每次背完这10个单词,你都会产生一种完成学习的满足感。正是这一点微不足道的满足感,成为了我学习乐趣的来源,也使我能源源不断的产生学习动力。

2.养成学习习惯

找到学习的乐趣之后,如何维持住这种乐,我觉得这就需要养成一个稳定的学习习惯。很多人会有一个误区,就是为了养成习惯而去刻意安排作息时间。比如我自己之前就是这样,早上明明还没休息好就强迫自己起床学习,晚上明明还没困就强迫自己上床睡觉,目的只为养成一个看起来很科学的生活学习习惯。但结果并没有太大成效,自己也觉得十分疲惫。后来经过了解才知道,人到了一定年龄,生物钟可能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形成,每个人精力比较旺盛的时间点可能都不一样。福楼拜习惯白天睡觉夜晚写作,巴尔扎克也如此,他往往在半夜12点钟起床,一直奋笔疾书到第二天傍晚,他平时不沾烟酒,但在创作时却拼命地喝浓咖啡。这里举例并不是鼓励大家也去这么盲目熬夜,而是要告诉大家,必须明白自己什么时候该学习什么时候该休息。因为顺应自己的身体习惯,在精力比较充沛的时候去学习,在精神比较疲惫的时候去休息,会让自己的学习时间得到最大化的利用。了解并遵循自己的身体,通过固定生活习惯,然后逐步养成适合自己的学习习惯。

3.坚定自身意志

学习有了乐趣,生活有了规律,剩下的就是坚定自身意志。坚定自身意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仅是在学习方面,甚至在其他各个方面,我们都离不开坚定的意志力。坚定自身意志,是需要依靠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来辅助培养额的。举个例子,比如你早上给自己定了一个6点钟的闹钟,但是实际上你并没有养成这样一个生活习惯,所以你极有可能赖在床上不起来,或者内心不断斗争:一边想着,不行,我要早起学习,昨天明明给自己定好的计划;一边又想着,好困啊,好想再眯一会,反正6点钟也还早。这种意志上的斗争,最后不论那种想法占据上风,最终你可能都不会在6准时点起床。如果我们已经养成了这种6点准时起床的生活习惯,那么这种思想上的斗争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其实可以看到,这种意志力的消耗是完全不必要的,也是没有意义的。我们要做的就是给自己养成一个好的生活习惯,制定一个合理的计划并不遗余力的去执行,不要给自己纠结挣扎的空间,让大部分的日程安排都变得自动化的完成,这样一来,我们就不会为一些细微末节的事情消耗过多的意志力。从而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习上,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

4.抵御外部诱惑

完成了自身的塑造,知道了自己应该做什么,还应该更清醒的知道自己不该做什么,这就要我们学会抵御外部诱惑。不可否认我们正身处于一个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电子产品随处可见,手机早已成为我们生活的“必需品”。然而现在智能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多,远远超越了当初只是用来打电话发短信的功能。在为科技的飞速发展感到欢欣鼓舞地同时也应该深刻的认识到,我们不能沉迷其中。相信很多人都会有这样一种感受,茶余饭后拿出手机,本想就只是看看当天的新闻,刷一刷朋友圈,结果缓过神来发现几个小时就这么不知不觉的过去了,自己什么也没做成。如果不能做到抵御外部诱惑,那么很可能我们有限的学习时间在不知不觉间就被剥夺,最终导致一事无成。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可能你会觉得这还不简单,我们应该学习不应该贪玩。但是,对于一个自制力比较差的人来说,仅仅知道是不够的,必须要拿出一些比较实用的应对方法。比如,在要开始学习之前,把手机等电子产品放到离自己较远的地方,或者找个可靠的人替你保管,借此保证不会受到诱惑的干扰从而潜心学习。时间久了你会发现,那些诱惑不过如此,离开它们,你一样可以更好的生活。

篇4

学习没有捷径,无外乎多读、多思、多写、多练,态度端正、勇于实践。来看看古代先贤给我们的建议吧!

译文及解析:

指书读的次数多了,其意思就自然而然显露出来了,也自然而然明白了。

译文及解析:

琢:雕琢。道:道理。

玉石不经过琢磨,就不能用来做器物。人不学习,就不懂得道理。

译文及解析:

读书只有读透书,博览群书,这样落实到笔下,运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有如神助一般。

汉代著名思想家王充说:“人不博览者,不闻古今,不见事类,不知然否,犹目盲耳聋鼻痈者也。”古今中外,任何一个有杰出成就的学者大学,无一不是勤奋好学、博览群书者。王充本人一生读书近一万三千卷,“博通众流百家之言”,所以他才能写出《论衡》这部伟大著作。

译文及解析: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知:通“智”。

这是广为流传的一句孔子名言,后世被用来提醒人们用老实的态度对待知识问题,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要养成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作风,避免鲁莽虚荣的风气。

译文及解析:

喜欢学习,勤于思考,就能体会其中的含义。

译文及解析:

《冬夜读书示子聿》是南宋诗人陆游晚年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哲理诗,饱含了诗人深邃的教育理念:获取知识首先要不遗余力,再者就是要亲自实践。原诗如下:

《冬夜读书示子聿》

(南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示:训示、指示。

子聿(yù ):陆游的小儿子。

学问:指读书学习,有学问的意思。

遗:保留

无遗力:用出全部力量,没有一点保留,

不遗余力、竭尽全力。

少壮:青年时代。

工夫:(做事)所耗费的时间。

始:才。

纸:书本。

终:毕竟。

觉:感觉,觉得。

浅:肤浅,浅薄。

绝:完全,绝知:深入、透彻的理解。

行:实践。

躬行:亲自实践。

译文及解析:

温习旧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一点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译文及解析:

苏轼号东坡居士,世称坡。据说这是坡家大门上的对联。

相传坡年轻时自负其才,且酷爱读书,有一次,他自撰了一副春联,并书于大门上:上联――“识遍天下字”;下联――“读尽人间书”。

此联虽然表明自己爱读书的思想,但联中“识遍”与“读尽”这样的口气实在是太大了。有一天,门前来了一个老者,一边拿出几本书,一边对坡说:“听说你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今天特来请教。”

坡接过书一看,顿时就傻了――这些书他根本没看过,还有很多字他都不认识。老者微微笑了笑,转身走了。

篇5

死记硬背,对于中学生来说,显然是一种费力费时、效率低下的学习方法,为什么大部分学生仍然选择它呢?究其原因,主要有:

一是学生对生物课学习不重视,平时不认真学习本科知识,只能考前临时抱佛脚,此时除了用“背”的方法突击,其它根本无从谈起。

另外一个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则是大部分学生没有一个适合自己的正确的学习方法,或者说没有独立学习和复习的能力。

把学生从“背”中解救出来,我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一、帮助寻找学习动力,提高学习兴趣

高考不单独考生物了,变成了综合学科,而且占的比重不大,许多学生学习没有动力,因此帮助他们寻找学习动力,使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就成为当务之急。只有想学了,才能在此基础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

1、满腔热情、恰到好处地宣传学习生物学知识的重要性。

从绪论课开始,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就要满腔热情地向学生讲明生命科学的现状和前景,讲明生命科学在工农业、医学等生产实践中的重要作用,讲明人们的衣食住行离不开生物。人类社会所面临的许多重大问题如粮食、人口、环境污染、自然资源短缺等的解决都依赖于生物学的研究,讲明21世纪将是生物学的时代,使学生对生物学的重要性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2、联系实际、讲求实效,使学生充分感知到学习生物的重要性。

仅凭教师的口头宣传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充分地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生命科学的重要性。如讲课时密切结合生产生活实际,让学生自己用所学知识去解答一些实际问题,看懂一些常见的化验单,校园内各种花草树木的识别,克隆羊到底是怎么回事等,再列举国内外的一些科学研究动态、重要论文,甚至一些重要案例,以及发达国家对生物学的重视,每年用于生命科学研究经费等,使他们体会到生物知识无处不在,无处不有,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

3、锐意改革,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已唤起学生学习热情的基础上,我们还要以极大的热情去上好每一堂课。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每节课、每个环节都能有新鲜感、满足感,注意力高度集中。只要我们努力去做,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对生物产生足够的兴趣。有了学下去的强烈欲望,就会在平时刻苦学习,而不至于考前临时突击,死记硬背了。

二、注意学生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素质

有了良好的素质,学习方法也就迎刃而解了,而要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和发展各方面的能力应是最关键的因素。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应在课堂教学中。传授知识与能力培养应是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

1、探索式教学是培养学生素质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

以观察、实验、分析、比较、讨论,最后得出结论为主的探索式教学法则可以使学生有充分地成为学习主体的机会。在这里教师要甘当导演,搞好教学过程设计,准备好充分的背景材料。在课堂中适时的指挥衔接、引导、总结,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学生在课堂上是演员、是主人。在不知结论的情况下,经过教师的启发和自主的实验、探索、讨论、研究,最后总结出科学的结论,学生自然会在其中得到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如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归纳、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此外学生还会产生身临其境的科学探索感觉,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质。

2、实验课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的科学,实验是锻炼学生技能、传授生物学知识、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以往实验和教学是脱节的,一般都是先讲课,后做实验,应付了事。现在我们则是边做实验边讲课,把新授课与实验课结合起来,把能在实验室上的课尽量在实验室上。演示实验尽量变成学生实验,边实验边讨论讲解。对于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有时还可有意设置一些困难,让其自己分析解决,甚至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还锻炼了其求异思维、逆向思维能力,培养了创造能力。

3、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许多学生根本找不出问题。一看书,什么都懂,一做题又什么都不会了。学习就应该是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教师就必须在教学中注意设置疑问,不断创设新问题,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对提出问题的学生要鼓励、表扬,不论多么简单的问题都要耐心解答,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没有任何包袱,学生思维开阔了,自然学起来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了。

篇6

【关键词】会计学习;思维方式;教育模式;实践

一、会计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思维引入困难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会计已经不是一门专门的学科,会计知识的学习需要以其他多门课程为基础。在日常生活和会计实践中,会计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并没有看起来那么容易和简单,笔者认为在会计的学习过程中,经常会碰到这样一个问题,即初学者的会计思维模式形成问题,如会计等式、复式记账、权责发生制等等。笔者发现,会计的基本原理与我们日常生活中以“钱”为核心——花钱、挣钱的思维不大一样。会计的初学者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似乎是遇到一个瓶颈,在很长一段时间中处于一种混沌的状态。我们拿一个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看,如自己去经营一家公司,首先要投资注册公司、取得营业执照,还要租房子,然后买东西卖东西、借钱、存钱等等,这些经济活动光想钱的问题许多学生能够理解。但如果加上复式记账的思路,例如借钱的同时资产和负债都增加了,问题似乎变得复杂了,特别是在加上“借、贷”记账符号以及权责发生制的问题就更难理解了。因此在会计的学习中,需要尽快从日常生活中以“钱”为核心的思维模式转变到会计思维模式。

(二)学生学习缺乏兴趣

由于会计学的枯燥乏味、没有乐趣,而学生在课堂上只有黑板、粉笔、PPT演示以及老师灌输的死记硬背的知识,这个重要概念必须记住,这里是考试的重点要求掌握等等,从而导致学生对会计学习的兴趣缺缺。学习兴趣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落后,很多教师过多地注重细节、注重概念的讲述,没有将会计体系的全貌以及各部分的有机联系宏观的介绍给学生,结果是学生很多知识一知半解,缺乏兴趣;二是有的学生对会计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尤其是一些经济学和管理学等非会计专业的学生,他们总觉得自己的专业和会计没有多大关系,加之会计学本身缺乏乐趣,当这种心理形成后,学习瓶颈就很难突破,学好会计则更难了。

(三)实践机会缺乏

会计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其自身特有的规律。与其他学科相比,会计学带有十分明显的职业性特征,对这种技术知识的掌握需要更多地依靠实践。而大多数教师对课堂教学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多数时间都在讲解理论,实践机会较少。这使得很多学生只是掌握一些理论,但是一旦今后从事会计工作很多细节的地方容易出现错误。

二、关于解决会计学习中存在问题的建议

(一)抓住重点,理清思路

只有抓住整体脉络,才有助于形成会计思维。那么如何才能抓住课本脉络呢?这就要求对课本内容进行横向和纵向两条线的分析。

从横向来说,需从会计的六大要素来把握。掌握每一章节对应的是会计要素的哪部分内容,才能正确掌握本章中主要会计科目的借贷关系。很多学生学习中往往困惑于不同会计科目的使用,尤其是何时会计科目记“借方”而何时记“贷方”。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搞清会计科目的根本性质。举例来说,一般会计课本上都是以会计科目表的形式对会计科目进行列示,而并不按会计六大要素的形式来列示。很多同学对会计科目表中的损益类会感到很困惑,分不清损益类会计科目的借方和贷方分别代表增加还是减少。对于这种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对损益类会计科目按会计要素的划分进行进一步明确,比如说能使企业收益增加的会计科目定性为广义的“收入”,借方代表减少,贷方代表增加;反之使企业收益减少的会计科目定性为广义的“费用”,借方代表增加,贷方代表减少。

从纵向来说,会计学的学习中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难以事无巨细的掌握每一个知识点。我们可以首先全面系统学习教材,了解全部内容和知识点,在此基础上突出重点。这时需要对课本的重点章节和每一章的重点知识点分析到位,通过整体掌握课本框架之后再细化重点知识。

(二)改善教育模式

我国目前的会计教育主要采取“讲授为主、学生非听即记”的教学模式,主要围绕会计技术性知识的教授。而作为教学水平先进的哈佛大学,其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是起着提示和引导作用,经常把学生置于实践环境中,使他们用以往学过的理论及积累的经验,回答和解决他们不知道或不熟悉的问题,最后经过总结,获得宝贵的知识和亲身体验,并形成一种面向实战的思维定势。实战模拟法、案例分析法以及在课堂中的敏捷性分析都是哈佛在培养学生能力、兴趣方面的方法。这种方法我们可以很好地借鉴,学生通过案例教学可以巧妙地变间接经验为直接经验。做到了课堂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对于会计学习的兴趣,也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同时在课堂上要打破或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习惯。采取互动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查阅有关参考资料,然后抽时间组织学生讨论,阐述他们的观点,并要求学生注意不同的观点和意见,最后将所有的观点和意见由学生进行整合,形成总结式的结论。这样做不仅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发挥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潜力,同时还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聪明才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理论与实践结合

实践是学习知识最好的老师,在实践方面,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两种方式。一是学校建立自己的模拟实验室,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会计核算程序和会计核算方法。从目前模拟实验室的建立情况来看,可以说各个院校都有模拟实验室和整套的会计模拟实习资料,学生可以通过在模拟实验室中教师的演示和亲自动手了解具体会计行为的操作。但目前许多学校都是手工模拟实验室,而社会上的会计电算化已基本普及,我们应该在手工的基础上,开展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践教学,利用计算机模拟进行仿真,使学生从计算机上体验会计工作的乐趣,体会到会计电算化下会计人员分工协作的必然性和严肃性。二是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实习是会计教学计划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岗位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实习有利于学生了解到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和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适应性。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的会计工作相结合。通过工作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学生就会知道在今后的学习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而对于今后要从事会计工作的同学来说,也有助于其毕业之后快速地融入工作中。

参考文献:

[1]刘永泽.会计学[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2]谢晓妮.我国高校会计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高教研究与探索,2005(2).

[3]郭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命题——哈佛大学的经验及其启[J].外国教育研究,2008(1).

[4]赵小河.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J].才智,2010(6).

篇7

一、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1、制定计划。恩格斯说:“没有计划的学习,简直是荒唐。”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差的学生重要的一点差异就是有无计划性。优秀学生有比较明确具体的学习计划,而后进学生大多是学到哪算到哪,或老师指到哪就学到哪,甚至是指到哪里也学不到哪里。二十多年来,我坚持强调计划的重要性,引导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

我把计划分为两大类:一按时间分,有长期计划、中期计划、近期计划和日计划(包括休息日计划);二按学科分,有各科计划、单科计划,章节计划。当然这两大类不是截然分开的,更多的时候,它们是互相交叉的。

我要求学生一旦制定好了计划,一般情况下要严格执行计划,非常特殊的情况除外。执行计划在一定程度上能克服懒惰行为,激发人的斗志,开发人的潜能。

2、认真预习。预习,即课前自学。是学习新知识的起始环节。一般指在教师讲课之前,自己先独立地阅读新课内容,做到初步理解,为上课做好知识上的准备的过程。

预习从时间和内容上说,大致可以分为三种:(1)课前预习。是在老师讲课以前,先自学下一节课要讲的新内容;(2)阶段预习。指预习下一个阶段的学习内容,范围往往是一章或几章,需要一个比较完整的时间才能进行;(3)学期预习。指开学前在假期里,把新学期的教材先自学一遍。这三种预习,一个比一个要粗略。

预习的最大益处是有助于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具体说来有有以下几点好处:(1)预习可以提前扫除知识障碍。预习时,必然会有部分内容弄不懂。不懂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原因是没有掌握好有关的旧知识,也可以说没有掌握好新课的预备知识。预习可以发现知识上的漏洞,在上课前迅速补上这部分知识,不使它成为听课时的“拦路虎”。这样,在学习和理解新知识时就会很顺利。(2)预习可以掌握听课的主动权。一般说来,预习不可能把新教材全都理解透,总会有一些不懂的问题,盼着上课时解决。这样听讲方向明确,注意力也容易集中,听讲效果好。比那些老师讲什么听什么,主观上没有思想准备、没有重点、没有具体目标的学生,要主动得多。当老师讲到自己预习时已经理解的部分时,就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要看老师如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拿自己的思路与教师或同学的思路进行比较,看教师或同学高明在什么地方,不足在什么地方,自己还有哪些理解不透的地方,取人之长,补己之短。(3)预习可以提高笔记水平。由于预习时看过课本,所以老师讲的内容及教师板书,书上有没有,心里很清楚。凡是书上有的,上课可以不记或少记,也可以留下空白待课后记。上课时,着重记书上没有的或自己不太清楚的部分,以及老师反复提醒的关键问题。这样做,就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思考理解问题上。(4)预习能增强记忆效果。由于预习时已通览了内容,经过了独立思考,有了初步的印象,再加上课上老师的讲解、分析和自己的进一步学习,理解更深刻了,理解了的知识是容易记住的。并且预习加强了新旧知识的联系,也有助于记忆。

3、专心课堂。上课,是学习的中心环节。高中学生,学习的大部分时间在课堂上,各科知识的获取以及智力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上课这一环节完成。 凡是学习得法、成绩好的学生都十分重视上课这一环。凡是未学好、成绩差的同学,最主要就差在没有专心上课上。

(1)重视听讲。充分认识到老师在上课时的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在上课时表现得最充分,时而指引方向,时而启发诱导,时而鼓劲加油,时而扶持帮助,教者始终处在学生的前列,为学生引路导航、指点迷津。老师的分析讲解、启发点拨,不管从内容的连续性、生动性还是从方法的系统性、灵活性,都比课后的辅导详细得多,更是同学们自己看书远远不能比拟的。不仅如此,教师还能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反应,不断调整教学的进度和方式。千方百计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可以说,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走的是一条学习的捷径。

(2)“小先生”学习法。即利用各学科的学习尖子生。如果教师讲解后仍有困难,可以到学科的学习“尖子生”那里进行及时而具体的帮助。这不仅可以应对“大班额”制约下因材施教原则的落实,还可以大大提高集体对个人的积极影响,大面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3)合作学习法。这是一种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资源,班集体之间、小组之间、个体之间,个体与小集体之间多种形式相互影响的学习形式。不过,这种方法要求教师改变课堂教学观念,压缩讲授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当堂合作。

(4)自主学习法。教师坚守新课程教学理念,不讲授具体内容,让学生自主探究,布置弹性的学习任务,提出建议的学习方法,给出具体的学习指导的课堂教学模式。对于难度不大的章节,学生完全可以自主学习 。

(5)定位学习法。将课堂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阶段;二是学生当堂考试阶段。学生在指定的学习任务完成之后,就可以得到当场的检测与评价。

(6)例习学习法。教师在课堂设计时为书本上或为自己想用的例题,寻找或设计一道相类似的题目――例习题,学生当堂动笔完成例习题。这种方法虽有模仿之嫌,但立竿见影,不失为一种切实有效的课堂学习法。

(7)问题学习法。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提出适合的问题,以问题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学会通过课前预习、课内讨论,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学生不仅要能够针对教材内容提出问题,还要提出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方面的问题,提出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问题。这种方法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8)感悟学习法。上完一堂课,完成一道习题,做完一套试卷,学生就要进行感悟性的总结,分析得失之处。这是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益的好方法。

4、及时总结。上完一节课,要及时对听课内容进行总结,进行积极的回忆和必要的重新学习。要回味一下,这节课的重点是什么,哪些掌握了,哪些还比较模糊。这样,记忆得到了强化,不清楚的地方要及时想办法补救。

夸美纽斯曾形象的比喻,不进行总结就犹如把水泼到一个筛子里一样。心理学上有一个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它告诉我们,人的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刚开始遗忘得较多、较快,以后遗忘得较少。科学家们指出,在学习记忆9小时内,趁大脑中还有记忆痕迹时,重复练习,虽然只花10分钟的时间,却比5天以后用1小时复习效果要好得多。所以,在学习时要注意复习的时间安排,即要在遗忘尚未产生之前,通过复习来避免遗忘。

二、努力提升学习境界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达到这种境界的同学,学习兴趣对学习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对学习的如饥似渴,常常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他们的学习不需要别人的逼迫,自觉的态度常使他们能取得好的成绩,而好的成绩又使他们对学习产生更浓的兴趣,形成学习中的良性循环。

作为学生应当明确,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学会学习,这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21世纪的文盲将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所以,同学们在学习中应追求更高的学习境界,使学习成为一件愉快的事,在轻轻松松中学好各门功课。过去我们一提起学习就讲“头悬梁、锥刺股”, “刻苦、刻苦、再刻苦”。学习好像是一门苦差事,这样低层次的学习境界,长此以往,就会产生了一种恐惧感,从而滋生了厌学的情绪。

从好学到会学,这是学习的行为境界。下面谈一谈学习的品质境界。

1、不唯“师”。很多同学上课时认真听讲,把老师的板书一字不差地抄录下来,课后进行消化吸收,但却很少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老师讲什么是什么,教什么学什么,把自己变成了一个“知识容器”。瑞士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能创新的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已做过的事的人。”所以,我们主张学生要多与老师交流,当对老师讲的内容有疑问或有不同看法时,要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敢于向老师质疑,甚至与老师争论,在争论中我们失去的只是错误,而得到的除了正确的认识外,更重要的是智力的发展,还有勇气和信心的提高,最终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必然。

2、不唯“一”。对于一个知识点的理解,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对于一道题的求解,可以有不同方法;对于一个实际问题,可以从不同学科角度去分析解决。世界本身就是一个多样化的世界,我们学习的目的决不是为了追求唯一的答案。所以,我们在学习中必须具备这种不唯“一”的意识和品质,尽可能寻求更多解决问题的途径,养成多方面、多角度认识问题的习惯,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

篇8

2、接着海量的阅读,多阅读外语文章,阅读能让你产生更多语感。

3、掌握各种语法和句型。

4、做大量的外语听力练习。

5、尝试使用外语对话。

篇9

1、荷兰语有元音13个,辅音19个。单词重音一般落在第一个音节上,荷兰语介于英语和德语之间,它比其他任何日耳曼语言都更接近英语。

2、荷兰语名词的格已经消失,语法形式比德语简单,许多词尾屈折已经脱落。动词有直陈、祈使、虚拟3种语气;有过去分词和现在分词。代词有3种人称。

3、名词分单、复数。双数的概念已不存在。荷兰语里共有三个冠词,两个定冠词de和het,一个不定冠词een。由于荷兰语里的名词也是分阴阳中性的,而这种词性就是由前面的冠词来体现出来的,所以我们在学习荷兰语里的名词时就需要把前的冠词和后面的名词一块儿背下来,这样才成其为一个完整正确的单词,好在荷兰语里无论名词是阴性还是阳性都在前面加de,而所有中性名词都在前面加het。

(来源:文章屋网 )

篇10

1、钻研课本,打好基础:在复习中,首先应将课本中的基本概念及解答问题中常用的一些基本思想方法进行梳理,注意挖掘和发挥课本中例题、习题的潜在功能,归纳整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2、练习重效率,切忌好高骛远:做题若不注意消化吸收,只是一味地贪多求快,轻易重难,则会劳而无功。复习时,一要落实课本中练习、习题等探索性内容,二要精选近年来各地考试中的优秀试题,进行强化训练;

3、注重思维过程,提高思维能力:要注意观察解决问题的特点、挖掘其背后隐含信息、联想有关的已学知识、寻求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4、树立自信,保持好心态:良好的心态对学习尤为重要,也是思路顺畅的前提,过度紧张会导致思路不清,学会自我调控情绪,培养自信心,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考试。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