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仁不让范文
时间:2023-04-11 04:03: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当仁不让,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我们现在提倡中华文化“走出去”。
这方面的自觉与自信,应该落实为从容不迫与实事求是,落实为眼界拓宽、心胸扩大,知己知人,追求真理。实不必花一大堆钱到处送票然后吹嘘自己进了什么欧美演出大厅,也不必一言不合便断定对方亡我之心不死。
简单地说,我们要彻底超越、摒弃、清除对八国联军的心态与逻辑。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当然不是偶然。
他的细腻的艺术感觉,超勇的想像力,对于本土人民特别是农村生活的熟悉,他的沉重感、荒诞感、幽默感与同情心,他的犀利与审丑,他的井喷一般的创作激情与对于小说创作的坚守,都使他脱颖而出。
其实一个文学奖搞得再好,它也不是文艺学、语言艺术、美学、小说学或诗学的范畴,它主观上是一种文化友好加慈善的活动,最多是文化活动文化事业的文化行为,不是文化创造更不是文学创造本身。在客观上它已经成为重要的传播手段,是可能获得巨大成功的品牌营销,是文学的推手。
好的文学奖最感人的是它的伯乐作用。一个默默无闻的爬格子、敲键者,一登龙门,身价百倍,正是大奖最令人敬佩和感激之处。但是大奖也可能挂一漏万,也可能有遗珠之恨,也可能有看走了眼的地方,这也难免。诺奖已经颁奖给一百一十多位作家,其中真正对文学事业产生巨大影响的人物与作品,其实有限。有人视诺奖为神明,视本土作家为粪土,这是文化虚无主义表现,是十足的愚蠢与幼稚无知。
我们现在提倡中华文化的“走出去”,一出国门,就会碰到一个非强势非主流文化面对强势与主流文化的问题,有时候你不想讲意识形态,但西方意识形态的人们揪住你的意识形态不放。有时候对方认为他讲的是并无意识形态色彩的想法观念或专业学术,但是引起你的意识形态的深恐上当的警觉,尴尬而且踯躅为难。
这方面的自觉与自信,应该落实为从容不迫与实事求是,落实为眼界拓宽、心胸扩大,知己知人,追求真理。实不必花一大堆钱到处送票然后吹嘘自己进了什么欧美演出大厅,也不必一言不合便断定对方亡我之心不死。简单地说,我们要彻底超越、摒弃、清除对八国联军的心态与逻辑。当然,看到那些八国联军式的高高在上的对中国的指手画脚,也令人觉得他们还迷迷糊糊地生活在近庚子年代。
我们可以通过莫言获奖这一好事,总结提高以非强势、非世界主流的古老独特文化,面对强势主流文化时的各种经历与经验教训。我们应该逐步树立不卑不亢、实事求是、明朗阳光、该推则推、该就则就的态度,敢于正视、敢于交锋、敢于合作、敢于共享的态度,通情达理、尊严、自信、坦然的态度。
我认为,莫言获奖的最大积极意义在于,他使中国堂而皇之地走向了牛气十足的“诺贝尔”,也使“诺贝尔”大大方方地走进了摸着石头过河的中国。所谓诺贝尔文学奖出现了真正的中国元素,也就是中国文学中出现了认真的诺贝尔元素。
这与主观动机与一厢情愿的解读无干,他的获奖意味着互相的承认,有利于我们与西方文明的直至对接。用文学的夸张来说,它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和谐世界、和谐社会的构建、文化的繁荣发展走出去与请进来。如果此后中国出现十个二十个更多的莫言与获奖事态,中国将会有所不同,世界将会有所不同,它的意义要慢慢地看。
篇2
读陆俨少的山水画,常给人一种清新隽永、古拙奇峭的感觉。具有一种超凡脱俗的审美情趣,自有一种郁勃之气回荡其间,散发着行云流水般的意气,近视远看均有一番别具一格且引人入胜的景象。尤其是那独创的风貌,神奇的笔墨,灵变的意韵,散发着文人气息的高品位的艺术,具有一种引人入胜的美感。
陆俨少山水画的奇妙之处在于他的用笔。他画的每一根线,笔致清晰,笔笔可见,起落有致;繁简轻重,浓淡干湿,疏密提按,极尽变化,且圆灵多变,力透纸背,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他的山水,往往随着意气的生发,由小到大,由简转繁,出奇制胜,笔到意随,超神尽变,纯为自然。有时看似画不下去,而稍一转手,柳暗花明,奇思络绎,奔赴笔端,又达一番境界。
陆俨少是一位真正从中国传统绘画演变出来而具创意的画家,他在遵循传统功底基础上的创新是水到渠成,自然而成的。陆俨少少时随冯超然学画,陆俨少的山水由“四王”正统派入手,取法于明清,上溯宋元。画以笔见长,笔笔见墨,笔墨韵律极有魅力。而他的设色又不同于吴湖帆的设色,强调在青绿设色中突出线条,并吸收敦煌及唐画的勾线,再参以赵孟\、钱舜举法成之。他还临过王石谷、王原祁、戴醇士、吴墨井、恽香山等明清真迹,这些临本,功力殊深,格调高雅,临摹的作品即被冯超然认为几可乱真。陆俨少既深得前人之神髓,但又不满足于传统。陆俨少认为,“四王”的作品,有其存在的价值,许多宋元遗法,凭借“四王”而流传下来。他对历史上各个时期的画坛大家,不是一味盲目崇拜,而是择优而取,如石涛的一种生拙烂漫的笔墨,新奇取巧的小构图,有过人之处,但其大幅.经营位置每多牵强窘迫,未到行云自如、左右逢源的境界。他师从吴湖帆,当时吴湖帆的画已享誉大江南北。而陆俨少则认为他的画“笔不如墨,墨不如色”,“自度己性,秉赋刚直”,不宜走吴的婉约嫣然之路,毅然自辟蹊径,开拓新路,但求独诣。陆俨少对笔墨的认识及掌握十分透彻,但在传统笔墨基础上推陈出新,笔墨之功能提升到可以抽离物象的境界,纯粹来欣赏线条与墨色本身多彩多姿的变化。这与西方现代绘画,不论抽象或具象,把色彩与造型本身的艺术美感提升到首要位置来欣赏如出一辙。其深厚功力、令人叹为观止的笔墨魅力不是寻常的国画家所可企及。陆俨少在《自叙》中曾说:“在70年代,我的画风较为缜密娟秀,灵气外露;70年代以后,日趋深厚老辣,风格一变。笔力比以前较为雄健,一扫柔媚之气。”
陆俨少向来把传统文人画“天然去雕饰”视为创作的最高准则,但这种天然去雕饰,绝非一般文人墨客的笔墨游戏。他的画以高超扎实的笔墨技艺为根基,以胸有丘壑的博大情怀为视界,以对艺术的执著追求为基点。他的画是从生活中来,但又不仅仅是自然生活中的形象,而是一种对象化了的概括与提炼。他的画无做作的成分,却有经营的学问;无自怜自营的自缚,却充满着勃勃生机,让人感到清新、隽永。动感。他的山水画是从传统的山水画向现代迈进中,富有强烈时代感的艺术,达到了山水艺术境界的新的升华;他的画,无论从何种角度审视,都具有相当高的审美价值。在任何时代与人们的审美观念都是相通的。他以“推陈创异,化古为新”的艺术主张和深厚的学养,扎实的功力,在当代中国山水画中独树一帜,是当代中国画坛中有口皆碑的文人画家。
陆俨少的山水画法,往往是先由局部下笔然后笔笔生发,最后成局。陆俨少常能信笔采去,随意生发而,常常可以左右逢源、每得奇趣,看来似不经意,其实它是建立在深厚的生活与传统的功底之上,有其自身的笔墨生发法则的。陆俨少以笔墨构成本身的虚实对比来突出画面主题,他要显示笔触本身的形迹,因此,留白几乎是散步于整个画面各种笔迹的间隙。因为倘若笔迹的周遭全无留白,笔迹没有底下的留自来映衬,笔墨本身的形迹也就难以明显地存在。因此,陆俨少的山水画,似可说是以白为体,以黑为用。这白指纸,黑指有笔墨处。黑承载于白之体,而以黑来调动白。如他发现画面气太散,就用笔墨来将气团紧;如发现气太紧.又用笔墨来疏导之,这就是以黑来调动白。在笔墨上,陆俨少论用笔有云急所应急,慢所应慢,有时振笔疾书,有时轻描淡写,有时从容不迫,云烟落纸,弄笔如弹丸,随意点染,皆成文章;有时揎拳卷袖,狂叫惊呼。下笔如急风骤雨,顷刻立就,未放先行,欲倒又起,虚实变幻,不可揣测。这是用笔变化结合创作情绪,到了得心应手的地步。
陆俨少一生在山水画的创作上力求变法,早期缜密娟丽、神韵流动之感,较多地留有古人的笔意,尤其是唐寅、王蒙的遗风。这时期陆俨少着意于笔墨的缜密变化,因而,他在施用笔墨之精神,以及其笔墨本身所表现的神情,总的说来是收敛的。以章法而言,局部山峦虽然外貌全民族变化较多,其实内在构造变化却并不大。尽管他同时在章法上也力求出新,但由于局部构造变化不大,总使他在营造整幅气势出奇方面,尚未达到左右逢源的境界。而以整幅笔墨面貌的变化而言,因其主要致力于斯,因而在整幅笔墨气息上确有诱人之处,所画云水注重于局部笔墨韵味映衬之需。中期的作品呈浑厚苍润、犷放简约,糅南北二宋画风,个性鲜明,风格独特,开始追求整体笔墨神韵,从整体气势出发考虑。晚期的作品显得雄健,一扫柔媚之气,开始体现墨块和留白画法。笔墨由于不断修炼,渐入于沉着痛快之境。这时他施用笔墨之神情,以及其笔墨本身所表现的神情,总的来说已是奔放的、沉着痛快的,而非收敛拘泥的。他开始摆脱操作范畴的笔墨羁绊,进入了章法的应用范畴。笔墨无累于心,使他得以尽心贯注于章法。这时他的笔墨变化,已完全是缘章法变化而展开的,久而久之,便使得他在章法变化上达到了左右逢源的境界。陆俨少画风之演变,由缜密趋向简淡,简淡中又具旷达多变的境界。他的画既充实又空灵,充实中蕴含着空灵,空灵中饱含真实。这种空灵而真实,自有一种画外灵气,一种超迈的人天合一的境界。
陆俨少先生的笔下功夫,旷世罕见。他画山水,用笔与一般人有两个区别:一是他画时,不太换笔,总是以一管中号狼毫一画到底,有“一支毛笔打天下”之美誉。那一笔中的变化,笔与笔之间的变化,浓淡、黑白、疏密、虚实之间的变化,全凭着这管笔生发。二是在运笔中,其中指总是微微拨动笔杆,如此写出的线条顿挫转折,波磔相生,具有质量感和厚重感。他游历山水,从不苦做速写记录,他说:“我外出游历……只用眼睛看……要得山川神气,并记在胸。”他作画无论多大尺幅,也从不起草稿,提笔就来,如唐代吴道子对玄宗所言:“臣无粉本,但墨积于心也!”他作画用一支笔,从头到尾,中间不换笔,他的技法“近乎道矣”,全靠对毛笔天人合一式的神化般使用。宋文治先生曾说:“陆老画画,用一支笔,遍地开花,从哪里都可以开始画。”李可染先生说:“陆俨少先生真正到了自由王国的境界了!”
篇3
这种凿子与电锯的逻辑让一些人认为,比起生物进化,科技进步对于人类近期的发展更加重要。现如今,正是科技的“电锯”在迅速重塑着“人”这一概念,而非生物的凿子。假设当我们用更多的科技手段――比如越来越智能化的手机、方便的智能眼镜和汽车来弥补自身不足时,我们确实也在进化,但与此同时,一个重大问题就出现了:这样的进化能否像生物进化那样,把我们带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我们可以去遥远的北方,去哈得逊湾(位于加拿大东北部)那与世隔绝的地方进行测试。在这片和德国差不多大的寒冷荒芜的土地上,住着3万左右的Oji-Cree人。在二十世纪的大部分年月里,他们的科技水平可以说是非常低下的。作为游牧人,他们夏天住帐篷,冬天住小屋。雪地靴、狗拉雪橇和独木舟是他们的主要交通工具,它们被用来追捕鱼类、兔子和驼鹿。一位曾在19世纪40年代与Oji-Cree人共事过的医生发现,他们中并没有精神崩溃和吸食的现象。他评论道:“人们过着简陋粗糙而又运动充足的生活。”
虽然Oji-Cree人与欧洲人已经有几个世纪的来往了,但是直到19世纪60年代,当卡车开始向北部行进时,像内燃机和电力这样的新兴科技才传播到这个地区。Oji-Cree人迫不及待地接受了这些新工具。用我们的话说,他们经历了一次迅速的进化,在短短几十年内就在科技上进步了好几百年。
好消息是,过去总是有Oji-Cree人在冬天死于饥饿,而如今,他们再也不用面对这样的威胁了。他们可以更加方便地进口并储存他们需要的食物,还能享受美味的巧克力和美酒。生活变得更加舒适了。
但是总的来说,Oji-Cree人的故事并非幸福圆满。伴随新技术的到来,这里的人们开始饱受肥胖症、心脏病和Ⅱ型糖尿病的折磨。社会负面问题也开始蔓延猖獗:失业率、嗜酒率、吸毒率以及自杀率攀升,有些甚至达到了世界最高水平。
虽然科技并不是这些变化的惟一诱因,但是科学家们已经查清,科技是一个驱动因素。在过去,Oji-Cree人过着每天都要运动的生活,而且他们的运动强度不输于职业运动员。
Oji-Cree人的故事给全人类敲响了警钟。科技进化的问题在于,虽然它处于我们的控制之下,但是,不幸的是,我们并不总能做出最好的决定。
科技进化的动力与生物进化的不同。科技进化是自我进化,所以它的动力是我们的需求而非自然的需求。在市场经济中,科技进化甚至更加复杂:大多数情况下,企业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来出售商品,而正是这些商品决定了我们的科技身份。作为一个生物物种,我们和Oji-Cree人并无太大区别。谈到科技,我们总是想让一切变得简单,变得有趣。哦,或者让自己看起来年轻一点儿。
篇4
成语是汉语语汇宝库中璀璨的明珠。由于成语有较强的表现力和较好的语言表达效果,近年来的高考语文科,在正确使用成语上占有一定的比重,而许多学生在成语复习中也感到无所适从。或死记硬背,或弃之不顾。在人们的书面语言中,成语也是运用最广泛、使用频率最高的语汇之一。但是,随之而来的成语误用现象也渐趋严重,往往以讹传讹,流传甚广,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为此,山西师大文学院辛菊教授和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温端政先生组织高校部分语言学老师编写了《学生成语辨析小辞典》,由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4月出版。该辞典通过例举学生误用成语的实际,剖析产生错误的原因,提出纠正的意见,示范正确的例句,从正面加以引导,是一本规范实用的成语辨析辞书。其辞典的编写原则是:
(一)反面纠错与正面引导统一
纠错,是本辞书的难点。因此作者先列举出用错例。但在纠错的同时,还说明如何正确运用,举出正确使用例,把反面纠错和正面引导统一起来。
如“炙手可热”条,先举出误用例:
(1)近几年,“知识经济”成了炙手可热的话题。
(2)眼下,和炎热的天气一样炙手可热的恐怕是大中小学校的校长了。
辨析之后,再举出正确使用例:
(3)亲眼看见他成了这镇上炙手可热的红人,而且目空一切。(沙汀《淘金记》一七)
(4)杨贵妃得宠后,杨氏兄妹数人炙手可热,朝败到了极点。
这样把反面纠错和正面引导统一起来,会产生更好的效果。
(二)指明表现与探析原因统一
举出误用例,只是指明现象。通过辨析,分析误用的原因,让学生知道在运用成语中错在何处,怎样才能更准确地运用成语来表情达意,这是本书的重点。
如“炙手可热”条,在“辨析”里指出:这两个误用例都把“炙手可热”这个成语里的“热”误解为“热门儿”“吃香”的意思。这个成语出自唐·杜甫《丽人行》诗:“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炙,烤,烧。丞相,指杨国忠。嗔(chēn),生气。“炙手可热”的意思是,手一接触就感到热得烫人,形容权势大,气焰盛。和“热门”“吃香”没有关系。
通过这样的辨析,找出了误用的原因,把纠误与传授成语的相关知识结合起来,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成语的实际意义和用法。
(三)治标与治本统一
本书逐个列举成语误用的现象并加以纠正,看起来似乎只是“治标”,如果只是这样,就不容易从根本上提高学生运用成语的能力和水平。这里的关键在于,作者从个别里找出一般,发现并归纳出误用的规律,以便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据此,作者还把学生运用成语时比较常见的误用现象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并在“辨析”里加以提示。
1.望文生义,故意曲解
这是最常见的误用现象,是由于不了解成语的确切含义,只是牵强附会地从字面上理解造成的,如:
“文不加点”条的误用例:
(5)这篇文章不仅结构混乱,而且文不加点,令人费解。
(6)在语文老师的帮助下,我逐渐改正了文不加点的毛病,作文成绩提高很快。
(7)古人写文章都是文不加点,今天的人读起来很吃力。
辨析:误用的原因都在于没有理解语素“点”的本义。古人写文章在字的右上角涂上一点,表示删去。“文不加点”,表示文章不用涂改,一气呵成。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熟练。上面误用例,都把“点”误解为标点,结果把“文不加点”误解为文章不加标点。
2.张冠李戴,对象错配
每个成语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和对象,若使用不当,就要出差错。如:
“汗牛充栋”条的误用例:
(8)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9)民谣云:“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足见贾府金玉之多,简直达到了汗牛充栋的地步。
(10)最近几年,各种各样的电脑学习班越来越多,简直到了汗牛充栋的程度。
辨析:误用的原因在于使用对象的错误。此语出自唐·柳宗元《文通先生陆给事墓表》(又作《陆文通墓表》):“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多。“汗牛”,用牛运输,牛累得出汗;“充栋”,堆满了屋子。形容藏书很多,不用于其他事物。例(8)用来形容“刻苦学习的楷模”,例(9)用来形容金玉之多,例(10)用来形容电脑学习班多,都弄错了对象。
3.情感混淆,褒贬失当
许多成语有鲜明的褒贬色彩,不能混用。如:
“无所不至”条的误用例:
(11)老师无所不至地爱护我们,我们再不好好学习,真是说不过去啊!
(12)我们来到实习工厂后,厂领导和工人们对我们的关心真是无所不至。
辨析:误用的原因在于没有把“无所不至”和“无微不至”区别开来。“无所不至”,字面上指没有不到的地方,实指什么事都做得出来。“无微不至”指没有一处细微的地方不考虑到,形容关怀或照顾得非常细心周到。前者是贬义成语,后者是褒义成语。例(11)(12)里的“无所不至”都应改为“无微不至”。
4.不知本义,不明谦敬
汉语成语,除了上述褒贬之分外,还有谦敬之别。由于不明谦敬而出现的成语误用现象,也不在少数。如:
“蓬荜生辉”条的误用例:
(13)用这个厂家生产的涂料装饰你的新居,保证你蓬荜生辉。
(14)昨天,那么多人去你家做客,你家里一定蓬荜生辉。
辨析:“蓬荜”原作“蓬门荜户”,指用蓬草、荆条、树枝等编制成门户的一种简陋的房子,用来谦称自己的住房,不能用来指对方的住房。这个成语多用来表示对别人来访或赠送诗文字画的谢意。
5.不明出处,不知语源
许多成语来源于古代的典籍,有一定的文化背景,即所谓出处。有许多误用现象是由于不明出处所造成的。如:
“当仁不让”条的误用例:
(15)这人一贯爱占便宜,碰到对自己有好处的事情,总是当仁不让,所以大伙都不怎么喜欢他。
(16)美国黑人电影明星福克斯和弗里曼在第七十七届奥斯卡奖角逐中当仁不让,分别夺得最佳男主角奖和最佳男配角奖。
辨析:误用的原因在于不明这个成语的语源。“当仁不让”出自《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意思是面对着“仁”,即使是老师,也不能谦让。后泛指遇到应该做的事,积极主动承当,不退让。例(15)中占便宜,对自己有好处的事情,不属于应该做的事情,不能用“当仁不让”;例(16)中对于奖项的角逐,也不宜用“当仁不让”,可改为“众望所归”或“不负众望”。
除了上面所列举的几种情况外,还有语法误用的、语义重复的、语体误用的、修辞误用的、不合逻辑的等等。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加以点评,才能标本兼治,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学生成语辨析小辞典》一改过去重学习、重查考而忽视对用法的讲解的做法,重在应用恰恰是人们遇到的重要问题。吕叔湘先生说过:“成语之妙,在于应用。”当前成语误用现象比比皆是,成为汉语应用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这本辞典正是适应了这种形势,有其明显的编写特点:
(一)收条以中学语文教材出现的成语为主,注重语形规范但不教条呆板。
编写者先收集国内有影响的语文教材中的典型成语条目,而后补收学生常见读物和从语料库词表中选取的高频成语。应该说,收进辞典的都是语文教材中出现的或社会使用频度较高的成语。在进行条目筛选时,最难处理的是异形成语。如果将异形成语照单全收,会让学生感觉成语没有定形,无所适从;如果一概拒之门外,又使学生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并且语文教材中也使用了不少异形成语。还有一些含有文言成分的成语,早已被今人进行了局部“加工”,替换以通俗易懂的字词,比如“揠苗助长”改为“拔苗助长”,“白头偕老”改为“白头到老”,“相机行事”改为“见机行事”,等等。这些新改造或仿造的成语在使用频度上并不低于原形成语。根据它们的使用情况给这些新造的成语一席之地,甚至将其定为主要语形,是这部辞典也关注到的一项工作。
(二)借鉴国外工具书的成功经验,解释浅显易懂,例句典型实用。
由于使用对象主要是学生,因此绝不可以将面对成人的词典略加改造就滥竽充数。英美国家的学习型词典,释义通常都有一定量的词汇控制,像朗文公司出版的《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仅用2000个基本词释义,麦克米伦公司出版的《麦克米伦高阶英语词典》使用了2500个基本词释义。出版者在一些国家进行过实验,他们让学生阅读这些释义,而学生基本上都可以正确地将其还原成母语。本辞典在编写中吸收国外工具书的成功做法,尽量避免成人化的释义语言,使之符合学生的整体认知水平;详细讲解妨碍学生正确理解成语的难懂字词;注重交代成语的不同用法,避免不分场合、不分对象的误用或滥用。另外,在例句方面,编写者们从语料库中提取例句并加以改造,做到语境清晰明朗,对释义的理解有帮助或补充作用,使之完全适合学生的接受层次。这些做法都值得肯定。
(三)成语辨析简洁明晰,分析到位易于掌握。
本辞典辨析了意义易混、用法相近的成语。这些成语的用法差别即使是成人也未必能分辨清楚,何况是还在积累词语的学生呢?由于学生头脑中的词汇系统尚处在形成过程中,他们对词语的掌握往往是整体认知,对相近的词语间的细微差别认识不是很清晰,因此有必要对它们进行分辨。如“爱不释手——手不释卷”:它们都含有因喜爱而不肯放下的意思。“爱不释手”重在指因喜爱而不肯放手,喜爱的对象可以是拿在手上的一切东西;而“手不释卷”拿的对象只能是书,多用来比喻勤奋读书或专心读书的样子,这样让学生运用起来更得心应手。
(四)强调学生自主快乐学习,注重例句的趣味性。
作者在编写过程中,在成语与材料的选取上力求准确典型,尽量结合学生的实际,列举有趣味性的例句,以调动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生成语辨析小辞典》是一本重趣味的学习型工具书。
三
正确使用成语,要重视平时积累。积累的目的在于运用。在整体把握成语的意义和了解成语误用类型外,还要掌握成语误用的辨析方法,以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其方法有:理解关键词的涵义,不可望文生义;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把握比喻义;辨清容易混淆的成语,如形相近而义不同的、意义相近而有细微差别的、褒贬色彩不同的;符合语法规范或逻辑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正确运用成语的水平。
篇5
成语拼音:qiáng lóng bù yā dì tóu shé
成语典故解释:比喻有能耐的人也难对付盘踞当地的恶势力。
英文解释:One with great power cannot defeat a local villain.
成语来源:明吴承恩《西游记》第45回:“你也忒自重了,更不让我远乡之僧——也罢,这正是‘强龙不压地头蛇’。”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成语造句举例:即使你如何的厉害,强龙不压地头蛇你可知道呀。
成语故事:唐僧师徒四人西行取经到车迟国,在倒换关文时与假国师虎力大仙发生了冲突,门外百姓要求国师求雨。孙悟空与他打赌求雨,虎力大仙当仁不让,孙悟空见强龙不压地头蛇就让他先求雨,自己暗中买通众神,让虎力大仙一败涂地
篇6
2、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
3、让咱们将事前的忧虑,换为事前的思考和计划吧!
4、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我。
5、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6、做对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对重要。
7、初生牛犊,尽显神威;当仁不让,舍我其谁;挑战极限,身先神显;风光正茂,出类扰萃。
篇7
CCO,首席文化(知识)官,企业中的主要职能就是统筹全局制定企业文化建设的规划,帮助员工树立起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念。
释义:企业文化也是生产力,这点在中国的企业估计很少有人反对,而首席文化官当仁不让的主要职能就是架构最有效率的企业文化。国内已经出现了首批企业首席文化官,而根据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会长张光照的定义,CCO在企业中的主要职能就是统筹全局制定企业文化建设的规划,帮助员工树立起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念。
(来源:文章屋网 )
篇8
一日,适逢小A值日。铃响,辍具之座上,忽见一书挡于前。
A见之,心善,捡而放于桌上,而碰B之书纷纷落下。
B怒,曰:“何也?”
A曰:“吾欲经此地,但见一书挡于前,故捡之。”
B曰:“吾书落于地,公应谢之余。”
A曰:“否,非若是也。是吾无意碰之。”
至此,两人争执不下而愈演愈烈。
B曰:“公不仁,休怪吾不义。”遂召班长到此并求评之。
班长听之,亦不能断也。故曰:“同班同学,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B曰:“否。”于是一齐陈述各自之理。当此时,辩理声一时齐发。
忽,A面色委屈,欲落泪,继而伏于桌前,泣而曰:“吾自幼忠厚老实,公如此欺我,是何意也?”
B不言。
班长曰:“两人俱理,吾难评之,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共乐耶?”
于此,一围观人曰:“B君之意不在此。B为物理老师所批,心有不畅,欲怒而不能,故责之A也。”众人皆指目B。
A起而曰:“哭有何益?七尺男儿当仁不让,公既欲战,吾奉陪便是。”挺身而起。
B面红耳赤,弯腰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吾知理亏,见谅。”
A长叹曰:“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吾谅解便是”
B羞而无所从也。
此后,A与B情好日密,为众人之羡也。真可谓:不打不相识。
篇9
夜深了,小主人睡着了,可是鞋子们海吵吵闹闹。它们你一言我一句,都说自己的本领大。
球鞋说:“每当小主人上体育课时,要不是我能得第一名吗?每当小主人被人欺负时,要不是我,他能逃脱吗?”
皮鞋不服气,骄傲地说:“每当小主人参加PARTY时,不是我,别人会瞩目小主人吗?每当天气好,小主人出门都是穿上我。”
拖鞋当仁不让,神气地说:“小主人每次回到家,都得换上我,我又轻柔又舒适,小主人当然最喜欢我啦!”
雨鞋说起话来更是神气:“要是下雨天,小主人只有穿上我,只有我小主人才能在小水塘里玩水走路,你们谁又能比我厉害呢?”
这时棉鞋姑姑说话了:“你们只看见自己地长处和别人的短处,这样是不对的,大家都有自己的优点,我们只有团结一致,才能更好的为小主人服务啊。”鞋子们脸顿时红了,以后它们再也没有争吵了。
篇10
使用便捷度:电扇当仁不让
你再怎么勤快能干,都不可能把空调从一个房间随便挪到另一个房间。但电扇和空调扇就不同了,只要有插座,它就可以跟着走,一台走遍天下。不过,空调扇要保证凉风习习,得每天换冰,这虽不是太费劲的体力活儿,但仍然不能像电扇,插上插座,一个按键就能送清凉。单论便捷度,简单就是好,电扇是当仁不让的冠军。
制冷效果:空调“技”高一筹
在室内温度原为30℃的情况下,把空调调在25℃时,就可以保证房间各个角落的温度在25℃左右,且温差在1℃以内。
其次是空调扇。空调扇的制冷与空调和电风扇都有很大的区别,空调扇采用优化的风道,将水箱中的水汽吹出,水汽蒸发带走环境的热量,以此来达到降温的目的。据测试,空调扇运转十几分钟后,送风处的温度在26~28℃,其他地方在29~30℃。现在的空调扇主要是冰晶制冷,简单地说,就是把冰晶放在冰箱里制作成冰块,然后再放进空调扇里,就像电扇对着冰吹,冷风就来了,但是冰化了后,就不太凉了。
电扇,没什么降温效果,在送风处1米左右,只低了1℃,因为空气流动的关系,其他地方的温度还是30℃。
省电状况:空调扇性价比高
从用电的角度来看,空调属于“吃货”,1小时大约用1.3度电,现在有些城市开始实行阶梯电价,对价钱敏感或者对环保有使命感的人,就得重新考虑空调的使用率了。
而电扇和空调扇基本都看不出电表在走,专家测试结果显示,空调扇在开启35分钟左右,耗电量约为0.04~0.05度,耗电量很小。考虑到空调扇的冷效比电扇优秀,省电也得讲一下性价比,这一次,空调扇胜出。
舒适程度:空调和空调扇各有千秋
所谓舒适,是指在酷日当头之时能让你周身舒畅,没有“汗滴全身透,舌燥心口闷”的现象。
空调能让整个房间在短时间内达到比较均匀的温度,很符合舒适的定义,而且现在的变频空调不像以前的定频空调――开的时候觉得有点冷,停的时候觉得有点热,它基本能保持一个温度,只是在封闭的房间内时间长了会感觉有点冷而且干,空气不够新鲜。
此时空调扇的优点就体现出来了,虽然它比不上空调的“恒温”舒适,不过它不用在封闭的空间内运作,一边开着空调扇,一边还能开着窗。如果你待在离送风口近的地方,感觉会像待在开着门的冰箱旁,吹出的风凉丝丝,还是挺爽的。另外,空调扇加水加冰晶,既可以改善温度又可以保持湿度。但这仅限于北方干燥地区,一台空调扇有时可以当作一台小美容仪,但在南方潮湿地区,空调扇只会加剧闷热的感觉,因为原本空气湿度比较大,造成空气流动不畅,空调扇又增加了湿度,反而不利。尤其不建议有风湿和骨关节病的人选购空调扇,以免对身体健康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