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综合模拟实践总结范文
时间:2024-02-28 17:38: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会计综合模拟实践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a)-0057-01
1 教学评价概述
教学评价指的是根据教育目标,按照一定的科学标准,运用一定科学手段,通过一定的判断标准对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内容、环境、教学管理、师生表现等进行评价,本文所指的教学评价是对高职会计模拟综合实训教学过程的评价。
教学评价包括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三种类型,随着现代教学理论的不断完善和教学评价体系的不断健全,形成性评价逐渐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形成性评价又称过程评价,是在某项教学活动过程中,为了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取得更佳的效果而不断进行的评价。它能及时了解阶段教学的结果和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及存在问题,获得教学中的连续反馈,因而可据此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
2 会计综合模拟实训的重要性及教学安排
会计专业需要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对此,高校开展各种仿真会计实践活动对高校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十分有用的。在会计专业中,综合模拟实训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相当于会计专业的学生在正式上岗工作之前的一种综合实战演练。会计综合模拟实训通过一系列的实战演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财问题的能力。该门课程要求建立一个类似真实的财务部门情景,并针对财务需求,划分会计岗位,其中学生要严格遵守会计职业道德,并按照会计相关的工作要求和规范进行操作。在开始操作之前,要结合每一个会计岗位的需要、工作的内容、责任、义务以及职务所拥有的权限范围,将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小组,一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训练,每一个小组的成员要根据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和其他成员的交流、配合,相互协调各方面的需要,以便共同完成会计实训中的工作。
根据会计综合模拟实训以手工操作为主的特点,将其一般业务处理流程确定如下:建账原始凭证处理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登记账簿业务核算辅助账管理月末转账期末对账与结账编制报表档案管理。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分组,安排每4名同学一组,组成一个模拟公司的财务部,设立虚拟部门。具体分为会计主管、出纳、制单员(主办会计)和记账员4个岗位,明确各会计岗位与其主要工作职责,每个实训小组内的学生,扮演各会计岗位角色的学生按照各自的职责协调工作,处理各种会计业务,同时,也便于小组开展讨论学习,进行轮岗操作。
3 目前该课程评价方法存在的弊端
科学评价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课程对提高教学质量十分重要,合理的评价机制一方面能够全面、系统的检查学生在模拟实训中学习效果,提高学生对课程的积极性和热情;另一方面还能帮助教师认识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改进教学内容和方式,以便提高教学水平。目前,我国各个高校针对这门课程制定的教学评价仍旧是传统的评价模式,即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考核,其中平时占40%,期末占60%,而期末考核往往又只是试卷的形式,题型通常只有选择题和业务题,由此可见,高校会计模拟实训评价仍旧不健全,存在片面性主要表现在:(1)评价次数只有两次,太少,太过重视结果评价、忽视了过程评价。这样一来就导致一些学生在平常的学习过程中,不认真,抄作业、逃课现象严重,而在考试之前仅需要考前突击技能通过考试,不利于学生扎实的掌握会计专业知识。(2)忽视了实践能力评价。在进行模拟实践过程中,往往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才能更好的完成工作。但是在期末考试的业务题中只能反映学生理论知识的记忆程度,不能准确客观的真是的展现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3)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模拟实训过程中,学生要进行岗位工作,在每一个岗位中学生能够掌握怎样处理每个岗位的关系,了解财务部门和企业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学会遵守相关的职业道德和专业规范,但是在评价过程中,这些都没有很好的体现出来。学生在接受完模拟实训之后,仍就不知道如何开展会计工作,不能将所学的知识综合的运用到实际的操作中,不能适应社会对高级会计人才的需求。
4 采用实训综合评分法改进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课教学评价
高校要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根据会计工作的特点和业务流程,进行过程评价、结果评价以及其他方面的评价。
4.1 过程评价
在模拟实训中,往往是就企业一月的业务财务状况,在操作中常采用科目汇总表的形式来登记总账,通常科目汇总表需要每十天一编制,并登记到总分类账。因此,每当学生做完一张科目汇总,并按照要求登记到账簿后,就针对这次工作进行一次评价,该次评价要包括10%的组内评价,10%的自我评价以及80%的教师评价。
4.2 结果评价
到了每学期末,学生要完成财务会计报告编制、凭证装订、实训成果归档以及撰写实训报告等实训任务,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本学期中小组开展的会计模拟实训情况,学校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评价,结果评价除了组内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的评价,还要找一些专家和企业财务工作者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会计档案、实训报告、小组汇报等。最后学校综合全部的评价结果对学生进行综合的结果评价。
5 结语
总而言之,会计模拟综合实训是高等院校会计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内容,因而优化会计模拟综合实训教学,对于提升高等院校会计教学成效和发展学生综合会计实践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现代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不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具备极强的实践能力,这对会计人才来说也不例外。对此,高校要重视对学生的模拟实训锻炼,通过仿真的财务场景,让学生学以致用,并在实训过程中,学习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同他人的交流合作能力,不断积累知识,总结教训。同时,高校还要针对这些实训制定一套完善的、合理的评价机制,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评价以及社会评价等多方面的评价机制,来提高学生对自身的认识,从而综合的提高学生的会计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 赵浚,沈应仙.“双重”会计综合实训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3):93-94.
[2] 张岑.会计模拟实训应处理好几个关系[J].教育教学论坛,2013(3):209-210.
[3] 尤敏.谈改进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课程教学评价[J].经济视角(中),2012(5):134-135.
[4] 陈娟娟.会计综合模拟实训.中手工会计与电算化会计实践教学探讨[J].商情,2012(41):223-224.
篇2
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针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改革刻不容缓。在一些中小型企业或是基层核算单位从事会计的,都是那些会计专业毕业的学生,他们的动手能力特别强。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过程中,都是比较重视课本内容,不能做到精讲多练,没有合理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使得他们都是些高才低能。会计专业的实践能力主要说的是针对会计核算方面的实际操作技能,其中包含会计数字书写和点钞技巧、原始凭证的填写与审查、记账凭证的填写与审查、设置和登记会计账簿、成本计算方法、会计报表的编写策略。根据一名多年来一直奋斗于一线的高职教师的教学状况以及以往的经验,在此,针对职校会计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完善的方法进行仔细的研究分析。
2高职会计教学中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中所遇问题
2.1教学观念
针对高职财会专业的学生,与财经类的高校相比,在实践技能方面他们略胜一筹,同时使他们在会计行业中比较好就业。虽然如此,可实际教学活动中,都是注重了理论教学,而忽略了对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这样一个教学态度在课程设计、课时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都体现的淋漓尽致。
2.2师资能力
根据当前高职学校的会计专业整体教师的教学能力观察,缺乏实践是很正常的,老师们没有过多的实践经验,从事高职教学之后,正好高职学校处于扩招时期,过多的教学任务,使他们更加没有社会实践的机会了。另外,大部分高职学校并没有规定或是安排教师去进行社会实践的培训,不管是在时间,组织,还是经费方面,都没做任何计划,从而使得教师缺乏实践。
2.3实践教学方法
会计是一门对实际操作要求特别强的学科,虽然高职会计教师已经意识到这些,可是仍然不能完全理解实践性教学。为数不少的高职学校都没有注重手工模拟实验室的设施安排,他们所谓的实验室就是在挂个牌子的教室,里面放几张桌椅,再加几个放器材的柜子,仅此而已,更不用说电算化的实验室。所以,实践能力的培养只是做做样子,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从而使得学生的实践技能难以提高。
3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是提高其实践能力的基础
所谓的会计专业的心智技能说的是会计的基础理论内容以及会计方法,简而言之即会计专业知识。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会计人员,会计专业的学生就应该首先学好专业知识,因为学好从事会计工作的第一步。这也是会计本身的原因。培养学生心智技能的阶段就是其学习会计专业知识的阶段,然专业知识是经过老师进行讲授的,所以说,“传道、授业、解惑”的技能实际是心智活动的体现,所谓“心灵手巧”。在此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做的是灵活运用大脑,但是现在高职学校的学生懒得动脑,比让他们动手更困难。所以老师在上理论课的过程中,应该多进行一些实例的讲解;在讲解会计处理办法的时候,多给同学实践的机会,从而让学生们将理论实践相结合,利于理解,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4会计模拟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中之重
会计工作对技能的要求极特别高,所以高职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训,高职教育应该围绕“提高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应用能力”的教学理念。所以,在会计教学过程中,提高专业知识的同时,应该多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因为财会工作不同于其他工作,所以很难安排学生进行上岗实习,因此,学校必须采取模拟教学法对学生进行培训,加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4.1模拟训练课表安排
高职学校应该逐渐的将实践教学一种基础的教学方式普及到教学过程中。在整个学习计划中,加入会计模拟教学,多给学生实践的机会。第一步要做的是在教学任务中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以及学分比,通常情况下,按照实际情况增加比例为20%,而且要从第一学期到第五学期都应有一周的实习训练安排,而不是只在最后一学年中安排校外实习。实践训练实际是对于前阶段所学的知识中比较典型的专业知识技能的训练,从而避免学生从事工作后动手操作能力薄弱的现象发生。而且,会计模拟实验也可以设为一门专业课程,作为考试课,编写教学大纲,制作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等等,进而使老师能够有一个实验的基本根据。
4.2模拟实训实行策略
可以通过单项模拟实训以及阶段性模拟实训相互融合实行课程模拟实训教学(1)单项模拟实验方法。利用理论教材的章节作为实验单位,根据理论教学的进度进行实训,这就是所谓的单项实验。例如在《基础会计》教学的时候,就能分别进行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训练,记账凭证的填制、审核和传递训练,会计账簿的开设和登记训练,结账和错账更正实践训练等;在《财务会计》教学的时候,可分别进行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训练,累计折旧计算表的编制训练,会计报表的编制和审核训练等;在《成本会计》教学的时候,可分别进行各类费用分配表的编制训练,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训练,产品成本计算表的编制训练等。通过这样的实训安排,使得学生在一个知识点学习结束后,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从而更直观、更深刻的理解知识。(2)综合模拟训练方法。当一门会计专业理论课结束后,针对该课程所学到的经济业务以及有关的会计处理办法、程序等,学校应该给学生准备一周的时间,进行综合性的模拟实践训练,从而让学生有效地理论实践相结合,加深对课本所学知识的理解。
4.3模拟实训测评体系
要让学生学得自由,有创造性,模拟实训考核评价体系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方面学生自评,通过学生参与实习,写出实验报告和心得体会,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发现问题提出建议,并据此自测评分;另一方面,通过小组评议考核,对模拟实习情况进行小结和评价,并尽可能深入探讨一些问题,进一步熟悉掌握有关规章制度,钻研业务,相互学习提高;最后,由实习指导老师根据学生完成模拟实验的认真程度、实验课程内容完成质量及实际操作能力进行综合考核评分。通过以上三方面的总体测评,力求对模拟实训成果有一个全面的评价,以利于总结经验,不断完善。
5结语
篇3
目前,高等院校的经济、管理类专业都开设了基础会计课程,此方面的会计教学已成为高等院校教学的重要内容。但从现有的相关资料来看,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学研究成果较少,针对高职高专院校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实验教学的研究成果更少。因此,开展高职高专院校管理类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实验教学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明确教学的目标
高职高专院校管理类非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的应用型管理人员;基础会计课程是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会计知识在管理类学生的知识体系中起支撑作用,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的重心应是管理,要从管理的角度来认识会计、学习会计。因此,基础会计实验教学的目标应是:缩短会计理论与实践的距离,了解会计的职能、会计工作的组织形式、会计领域特有的理论和方法,理解财务资料的含义及其形成过程、懂得如何获取和使用会计信息,提高运用会计信息进行科学管理和决策的能力。
二、校内实验室及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
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会计理论知识与会计实际工作存在着差异,无论是对于会计专业还是对于非会计专业,会计实验通过模拟真实的、不同会计主体的环境,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能够缩短会计理论与实践的距离,使学生对会计理论的理解和掌握更加深刻、全面。只有通过会计实验,才能真正懂得何谓会计,才能认识到会计对经济业务的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才能体会会计信息的产生过程,为未来的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会计实验教学必不可少。要搞好实验教学,必须要加强校内会计模拟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在校内建有必要的会计模拟实验室,实验室内要求使用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挂图等资料要齐全。校外实习基地可提供参观学习的机会,使学生能够了解到企业内真实的会计工作组织形式、会计工作流程、会计的岗位牵制制度等。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可以充分利用各个专业的对口实习基地,比如:旅游管理专业可以到旅游实习基地的企业财会部门参观学习,物流专业到物流实习基地的企业财会部门参观学习,这样做既能节约经费开支,又能使会计实验落到实处。
三、实验教材的建设
教材规定了教学的内容,是教师授课的依据和参考,也是学生求知复习之本,教材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程的教学效果,而目前尚无专门针对高职高专院校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实验教材,所以迫切需要大力加强教材建设。在实验教材内容的设置上,笔者根据多年的财务会计工作及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实验教学经验,认为应分为三个部分:一是会计基本技能;二是专题实验;三是综合模拟实验。
(一)会计基本技能。包括点钞与验钞、会计数字的书写规范。会计专业的学生有专门的会计技能训练,而高职高专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只开设一门基础会计课程,增加会计数字的书写规范是为后面的填制凭证与登记账簿准备的,是会计手工记账的前提条件,同时也能够解决学生今后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开票等需要书写的问题,会计数字的书写规范安排在填制凭证之前。点钞与验钞是针对管理类专业学生毕业后常常与钱币打交道而设置的,点钞与验钞可以安排在学期初进行,虽然此项实验对会计理论的学习没有什么影响,但能够提高学生学习会计的兴趣。
(二)专题实验。围绕基础会计教材的内容而设置,主要有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简单的成本计算、账簿的登记、存货的计价方法、银行存款调节表的编制、编制会计报表、简单的会计报表分析,增加会计报表分析的重点在于培养非会计学生利用会计信息的能力,体现会计教学的目的。专题实验内容用于在相应的理论课讲解之后作为随堂训练使用,加深对课程的理解与消化吸收。
(三)综合模拟实验。模拟企业一个月的会计业务,会计业务的选取既要典型又要全面,业务量以50笔左右为宜。综合模拟实验安排在基础会计理论课程结束后,使学生完成从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会计报表分析这样一个过程,能够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能力。在模拟材料的选择上要结合管理类不同的专业,使用不同会计主体的会计实务内容进行实验,体现专业特色。如旅游管理专业选择旅游企业的会计实务、房地产营销与管理专业选择房地产企业的会计实务进行实验,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专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还可以缩短学生的学校学习与就业后实际业务的认识距离,快速适应从学校到管理工作岗位的角色转变,对其未来将要从事的专业管理工作起到促进和提高作用,从而达到会计实验教学的根本目的。
四、实验教学应注意的事项
在实验内容的侧重、实验教学的组织形式、实验考核等方面应紧紧围绕非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来设计,要与会计专业相区别。
(一)实验内容的侧重。会计专业侧重于“生产”会计信息,侧重于使经济业务的核算得到正确的核算结果,非会计专业侧重于“消费”会计信息,懂得会计信息的产生过程,体会经济业务的核算特点与财务结果。在专题实验中,会计专业侧重于会计业务操作的训练,非会计专业侧重于验证会计方法的选择对会计信息的影响,如制造费用分配方法的选择对产品成本的影响,进而对产品的定价、销售决策的影响等;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对利润的影响等等。在综合模拟实验中,会计专业要求既要分工协作、又要岗位轮换完成对综合模拟资料的操作,非会计专业只需要通过小组分工协作来完成模拟资料的操作即可,不需要进行岗位轮换。教师在指导实验过程中还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组织管理方法等等。
篇4
[关键词] 会计模拟实训 教学特点 成绩评定 实施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对会计人员的技能要求越来越高,会计专业毕业生的业务技能水平直接影响他们的就业。这就决定了会计教育必须要在学生的能力上、素质上下功夫,要让学生在尚未参加工作之前,在学校实验室进行会计岗位的“实战演习”。《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是高职会计专业在第五个学期开设的、融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我院学生多年的实践,从毕业生反馈的信息看,学生从这门课中受益匪浅,走上工作岗位后能迅速进入角色。笔者在多年的实践教学中对该门课进行了实践和探索,本文拟从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特点和成绩评定入手,总结一些经验和看法。
一、课程教学内容与实施
1.实训准备阶段
(1)实训动员准备。主要内容包括实训目的、要求、内容、时间等,让学生对实训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同时还要向学生说明本门课的考核方式及实训环节的评分标准。这种思想上的动员相当重要,因为会计实训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学生积极的配合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所以,在开课之前,让学生认识到会计实训是他们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必不可少的条件。(2)分组准备。采取按岗分组,每3~4人为一组,分别模拟会计主管、会计、出纳等岗位,并且要求定期轮岗。(3)实训物品准备。主要包括实训教材、凭证、账薄、报表、科目汇总表、大头针、回形针、直尺、小刀、胶水等资料和物品。
2.教学实施阶段
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是模拟企业一个月的经济业务,按照会计核算过程程序进行系统的综合训练。从建账开始到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登记日记账、明细账、总账,最后编出会计报表,完成一个会计循环过程。具体要求学生完成以下内容:(1)建账:主要内容是熟悉企业基本情况,了解企业所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开设账户并登记期初余额。(2)填制会计凭证:主要内容是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这一过程很重要,影响到下个环节,要求学生填制完凭证教师应与学生核对,保证凭证填制正确无误。(3)登记会计账薄:主要内容是根据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登记日记账、明细账,定期编制科目汇总表据以登记总账,并进行对账和结账。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操作规范、账薄整洁。(4)编制会计报表:主要内容是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要求学生学会各种报表的仿制方法,熟悉各种报表格式。(5)整理装订凭证、账页和报表:主要内容是学会会计凭证的装订方法。
本阶段是整个实践性教学的重点,是学生掌握会计知识的关键,每个环节集中体现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和根本特点。因为涉及内容多,授课时间长,在内容的安排上,可分阶段分步骤地进行操作和演练,如将一个月的业务分解为上、中、下旬,每个部分作为一个单项实验,便于每组学生同步进行。
3.总结和成绩评定阶段
学生对自己在实训中的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写出书面的实习报告,总结实习经验,找出实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作业、实习纪律、实结评定成绩。
二、课程教学特点与方法
1.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1)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于实训目标、方法、进度、要求以及考核方法,实训过程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指导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保证实训的有序性。(2)以学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大量的时间交给学生,学生独立完成从建账――凭证――账薄――报表的全过程,教师的主要任务是针对学生不懂的问题、重点问题或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行讲解,并随时提醒学生,在实训过程中需注意的事项。由于该门课涉及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因此很可能出现遗忘的情况,所以,教师的主要职责在于点拨学生,把会计专业各门学科知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每一步骤的操作。
2.分组轮岗,力求有序有效
以往会计模拟实训往往是给学生每人一套实训资料,学生一个人充当企业各种角色,既是会计、出纳,又是会计主管,给学生一种混乱的感觉。从实训教学效果看,采用分组轮岗形式,即数人构成一个小组,小组内轮流变换会计工作岗位,定期变化操作内容,大大提高模拟实训的效率和效果。(1)分组轮岗,可让学生体验到企业财务部门中的不同角色,通过交叉变换了解各个岗位的职责,熟悉各个会计岗位的工作内容。(2)分组轮岗,在每个小组内实行分工协作,可以促进相互间的帮助、交流,取长补短,从潜意识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3)分组轮岗,可提高实训效率,每一次的实训内容由一个小组共同完成,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进行更多的内容。每次岗位轮换可与教学内容同步,即按上、中、下旬每旬轮换一次,让学生亲自尝试出纳、会计、财务主管等不同会计岗位的每一具体工作。
3.手工、电算化相结合
一方面,手工实训是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手段,是综合实训的重要环节。通过手工制作,掌握手工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做到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学生在基础课和各专业课曾经进行分阶段专项训练,但在综合实训操作过程中,学生普遍对登账及账户性质、结构及账户对应关系和成本计算知识生疏,反映出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缺失。因此,综合实训要重视手工的账务处理,加强手工账务处理的训练,使学生全面掌握全盘账务处理程序。(2)目前有许多企业全部或部分实现了会计电算化。因此,手工实训结束后再安排电算化实训,把手工实训资料作为电算化模拟实训资料,学生手工记账结果的准确性再通过电算化的验证,从而比较手工会计系统与电算化会计系统的操作循环过程。可选用当前常用的一种财务软件,如用友或金蝶软件,使学生能真正掌握这门技术,能熟练用财务软件进行会计实务操作,做到一套财务软件的应用,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成绩考核与评定
对学生实训成绩的评定,指导教师要根据训练时学生的实训态度、动手能力和实训结果进行评定,把实训过程的各个环节纳入考核要素中。(1)实训态度最重要,它影响到整个实训过程,并且对学生的职业素养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必须把它纳入考核内容。(2)动手能力是关键,它反映学生现场动手和操作能力,包括能否正确、协调、快速完成实训,能否对实训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正确判断分析和处理,因此它是成绩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3)实训结果是最终,它反映学生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包括实训作业是否规范、清楚、整洁,能否按会计各个岗位完成各项工作内容,因此它也是成绩考核的一项主要内容。教师首先根据学生交来的凭证、账簿、报表的填制情况,给出每个小组的基准分,然后根据实际训练时学生的考勤情况和认真程度、参与程度等对个人进行评分。具体评分标准如下:
1分数等级:优+:90分以上;优:85―89分;良:80―84分;良-:75―79分;中:70―74分;中-:65―69分;及格:60―64分;不及格:60分以下。
2.扣分标准:(1)正确性。要求正确进行实习,每错一笔分录扣5分。(2)及时性。要求按时交实习作业和报告,每超过规定一天扣2分。(3)整洁、规范化。填制凭证、登记账薄及编制报表,要求书写整齐、清楚,不得涂改,必须按规范化要求,如不合格要求,每处扣1分。(4)实习态度和纪律。必须自己动手做,不能抄袭,上课时不能迟到、早退、旷课,迟到、早退每次扣1分,旷课每次扣2分。
四、教学中碰到的问题
1.实训课的实际容量超过实训教材容量
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是对学生所学会计专业知识的一次检阅,综合了学生所学会计专业系列课程,包括基础会计、成本会计、财务会计等的内容,而大部分学生已将所学不少专业知识内容遗忘,基础也不够稳固,学生在进行综合模拟实训时感觉比较吃力,故教师在指导实训过程中不断要进行重温知识,工作量之大显而易见。(1)在教学过程中,指导教师应重点讲解、指导依据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及成本的核算、报表的编制,对如试算平衡、科目总汇表编制、账簿的登记、重点说明其理论原理,让学生能在课余进行操作。(2)教师在巡回观察学生操作时,发现学生操作中出现带有普遍性的共性问题,用5―10分钟时间进行集中讲解指导,对每个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操作技能、操作技巧过程中的个别差异,进行个别指导,从而保证学生在有限时间完成实训内容。
2.会计制度变更制约实训教材使用
近几年的发展中,我国先后颁布并修订了多个具体会计准则,实训教材的编写与使用存在着时间性差异和内容的差异,受会计法规颁布与实施及会计教材更新期的制约,教材显得相对滞后。因此,实训教材的选用应定期修订或选订,注意知识的更新,选用教材尽量采用以真实的或者仿真模拟材料编写的教材,用直观真实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薄和报表进行演练。教学中如果不能把握这些变化,会使学生知识僵化,不能适应变化了的社会需要。
3.课程综合化对教师提出要求
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是会计专业学生实践的综合训练,同时也是对教师的检验,该课程涉及会计专业各门主干课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对实训教师提出更高要求,即需要比较全面的素质,不仅需要扎实的会计理论知识,同样需要扎实的会计实务能力。我国会计处于转轨时期,政策变化较快,国家几乎每年都出台一些与财务有关的制度、法规、规章。作为财会专业教师,也需要不断更新、拓宽自身的业务技能,认真学习有关会计方面的法规政策,多渠道了解会计信息,注重提高专业素养和实践操作能力,使之能胜任教学相关工作。
4.综合评定学生成绩应注意的问题
学生实训成绩的高低,除了与学生自身有关外,还与成绩评定者有直接关系。这就要求指导教师在学生实训的整个过程中认真观察学生的各种表现,做好考勤以及各组记账情况记录,了解学生完成进度情况,从而在心中给每位学生“定位”打分,对于最后的分数注重“过程”和“实践”的评价。
五、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教学策略的要求
1.对学生的要求
(1)要求学生操作过程中,积极主动地思考、并积极地动口动手。(2)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在操作过程中要努力做到互相合作、互相交流,有探究学习精神。
2.对教师的要求
(1)要求教师熟练掌握学科基础知识、理论体系以及相应的技巧,熟练操作,对授课内容进行认真准备,在教学过程中对所操作内容能贯通全局地开展;(2)在学生的操作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要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能力以及交流能力。
3.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和仿真的实训环境
(1)实训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要改变“教师当主角,学生当配角”的方式,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与教师交流,形成互动、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不致于处于被动状态。(2)应在实训室按会计操作工作规范要求,配置全套模拟手工会计操作的软硬件,包括会计处理程序挂图、工作台、投影仪、装订机、图章等,实训用的凭证、账簿、报表都应和企业财会部门使用的一样。仿真的模拟实训环境、良好的氛围、真实的会计用品,为完成会计模拟实训提供必备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李逸平:对会计学科实践性环节的评价方法初探[J].会计之友,2006,(3)
[2]郭秀珍:会计实践教学全仿真操作设想[J].会计之友,2006,(3)
篇5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职业院校财会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财会教学 现状 对策
当前,很多职业院校财会专业采取的仍然是学科课程体系,过分考虑知识本身的逻辑性和整体性,容易使理论脱离实际,学科之间联系性不强。因此,需要加入实践课程体系,实践课程体系是以专业实践活动为中心,以学生掌握技能为目标,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确保知识、技能、态度的整合性和协调性,可以弥补学科课程体系的不足。
一、职业院校财会教学现状及主要问题
年每年 目前职业院校财会专业教学仍然没有走出传统财会教学的套路,大多数学校采用缩减课堂理论教学,增加实践环节教学时间的办法来表明本校是符合职业院校教学特色,注重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所谓零适应期的应用型高级职业技术人才。殊不知,画虎不成反类犬,导致所培养的学生理论没学好,实践动手能力也成为空谈。每年毕业的财会专业学生很多,但能够立即融入财会工作的很少。
通过对一般财经院校、职业院校和其他院校的财会专业学生比较,笔者发现这些财会专业临毕业或已毕业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基本达不到实际工作中一般业务处理需要,职业院校财会专业学生不仅在理论上有所欠缺,而且在实践操作上也并无过人之处。主要表现为不会编制基本财务报表,看不懂企业会计账簿,不了解各账户之间的关系,有的甚至看不懂记账凭证,粘贴原始凭证毫无专业可言,更谈不上美观。财会教学上出现一些问题,值得深思。
1、日常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
目前会计实践教学主要仍以模拟为主,大致可分为:单项模拟和综合模拟,单项模拟主要是在相关课程如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学完之后进行模拟实训;综合模拟一般是在学生毕业前根据企业一个生产经营周期的基本业务以及前期的有关资料为基础,通过模拟企业会计实务处理的教学形式。这些模拟实践教学仍以在实验室或教室里用习题式练习方式进行,与企业实际工作流程相距很大。
2、会计实践技能训练不足
许多学校都有专门的财会实验室,但并未得到很好使用,实践教学组织散乱,不系统,不连续,缺乏创新,学生实训过后就忘,学生未能利用综合实训充分学习会计业务处理流程,未能融入模拟企业情景之中,缺乏热情,未对该情景留下深刻认识,在其专业成长之路上未留下值得回味的烙印。
3、课程设置缺乏职业院校特色
很多职业院校财会教育较注重课堂上专业知识的传授,而并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财会课程设置缺乏职业院校特色,财会专业课程设置过多,又划分很细,课程结构专业知识性比较突出,课堂教学与实训的比例不合理,技能训练往往只放在最后一个学期集中进行,或流于形式,让学生到企业参观实习,最终导致财会专业的学生会计理论比不过财会本科的毕业生,而又缺乏职业院校生应具备的实际操作能力。这些做法都失去了职业院校财会教学的特色。
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1、重构课程体系,突出技能培养
职业院校财会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应体现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专业核心课程与职业岗位能力应密切联系。重构后的课程体系以学习领域课程为核心,打破过去由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学等课程组成的学科体系的束缚。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培养为核心”的方针,坚持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强调课程体系的职业性和开放性,建设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综合素质教育相统一的教学体系。突出会计职业的定向性要求,以职业能力作为配置课程的基础,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真正满足会计职业岗位的要求。
当前,很多职业院校财会专业采取的仍然是学科课程体系,过分考虑知识本身的逻辑性和整体性,容易使理论脱离实际,学科之间联系性不强。因此,需要加入实践课程体系,实践课程体系是以专业实践活动为中心,以学生掌握技能为目标,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确保知识、技能、态度的整合性和协调性,可以弥补学科课程体系的不足。实训教材是实践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会计实践教学的基础。要注意开放性地吸收实际工作经验和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充实和完善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内容。职业院校财会实践教材的编写必须体现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研究成果,并能将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有机结合,原则上应采用职业院校高专规划教材,同时要考虑到职业院校办学特色。
2、创新教育模式,改革教学方法。
财会专业的教学必须将“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以就业为导向,以企业会计工作任务驱动为切入点,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依托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基地,实行在仿真或真实的职业环境下的渐进式全程实践模式,融“教、学、做”为一体,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发展。
3、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实践环节
企业需要的是实际操作能力强的财会人才,即技能型人才。职业院校可以根据其实际情况,吸取优秀实践教材的优势,结合本校实际,自编一套切实可行的实践教材,增加实践教学的学时,加强会计实践性教学的整体性、系统性,并选择合理的实践教学流程,拓宽会计模拟实验的范围,努力贴近企事业单位实际,增强对学生会计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
篇6
一、当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1.专业教师实践经验不足
会计学是一门时效性很强的学科,教学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变,这几年职业教育发展很快,除小部分上高中之外,大多数初中毕业都选择读职校,这样一来,职校的办学规模大了,教师的需求量也大了。于是有些学校在教师的任用方面就放松了,没有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录用教师,所以出现了有些会计专业的老师只会教理论课的现象,他们本身一直在学校担任理论课教学,对会计实务操作没有经验,给学生传授的只是理论知识,这样一来,学生毕业后就显得理论知识太多,而实际操作能力不足的现象。
2.会计实践教学环境不够完善
会计学作为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专业,学生到职校学习时间只有两年,在短短的两年里要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那就要求学校为学生提供完善的实践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里掌握一定的职业操作能力,但目前的情况并不乐观,有些职业学校在会计模拟实验室的建设方面不重视,就算有实验室,也只不过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同时.在.校外实训基地建立方面也不尽人意。会计部门通常是一个单位的机密部门.学生到单位实习也很难了解一个单位的整个会计系统。很多单位也拒绝接受前来实习的学生。由于校外实训基地严重缺乏,使得学生的会计专业实习不可能真正落到实处。
3.会计模拟实验的教材体系不尽合理
目前中职院校使用的实践教材中普遍地存在过分强调会计核算,忽视会计监督的问题。在现有会计实验教材的实验要求中一般都是要求完成从凭证――账簿――报表的循环,而省略了审核、监督环节。在教材中没有给出不合理、不合法的会计资料供学生选择鉴别,这就会造成学生存观念上忽视对会计业务的审核工作,而这样的会计人员走上工作岗位是不合格的。另外,在新会计准则下的账务处理中,需要有更多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如应收账款是否采用稳健原则,是否计提坏账准备,同定资产折旧方法的确定等,在现有的会计模拟实验教材中,根本没有会计职业判断的体现。
二、加强会计实践教学的具体做法
1.加强会计模拟实践指导,提高学生实务揉作能力
每门会计学科后期可安排整个教学学时的20―30%的专业模拟实践,对会计学原理、企业会训学的模拟教学可加大买践教学的时数量。但会计模拟不能流于形式,必须扎扎实实,故会计模拟实践应作好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是准备,要有比较完善的模拟实习室和相应的教学设施作物质准备,它是会计模拟实习的先决条件;比较完善的真实的实践资料。实践资料的完善和真实程度,决定着会计模拟学习的效果:比较全面的会计人员中实际用的会计工具。也决定着会计模拟实习的完善程度。
第二步是过程:实习前的动员。在完成本门课程的理论部分的教学任务后,对本门课程作全面的总结、讲解和引导会计的建帐、审核原始凭证、记帐、算帐、试算平衡、复核、结帐、报帐、会计资料整理的工作流程。让学生对会计模拟实习心中有底,不至于忙中抓瞎,不知所措。
实习前的资料工具准备应发放适量的会计模拟资料和会计工具。实习中必须有专业教师的引导,但不包办。这是整个会计模拟实践是否成功的关键,指导教师统一程序,安排进度,解答疑难。学生在处理完成后,应写出书面实结报告。实习后.在教师监督下让学生相互检查和核对.检查所处理的会计事项的合理性、合规性、合法性、完善性、正确性。相互取长补短,吸取教训。
通过模拟实践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真实的社会实践内容为仿真,去演练和操作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初步转化为能力,为毕业后尽快适应和胜任该项工作奠定了良好的专业基础,会计操作的实践是为前三个教学步骤的归纳和总结。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这是课堂教学所达不到的效果。
2.加强教研工作,形成教研的氛围
篇7
关键词:电算化;实际操作;案例;实验室
一、加强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的实际操作技能和电算化系统管理技能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自身一定要有实践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组织、指导学生实践。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实践性极强。这就要求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系统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扎实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和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管理技能。具体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熟练掌握常用电算化软件系统各个模块的操作,并能够解答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操作问题;
第二、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系统安装、调试和维护;
第三、具有管理信息系统(MIS)的管理技能。象区域网的管理、数据库的管理。
二、强化案例教学和社会调查活动,将教学活动的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诱导、决策等功能的新型教学法。所谓会计电算化案例教学法即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会计电算化中去的“实践活动”。它可以分为三个步骤:首先,由教师根据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目的编制一定案例;其次,案例在课堂上由学生讨论,教师引导、提示、总结;最后由学生撰写报告,对案例的认识和所学到的知识等进行总结。案例教学也可以采用小组学习、模拟实验、辩论、公开演示课等形式,对案例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扩大和提高学生表达技能、知识运用技能、人际交往技能以及信息技术运用技能等综合技能。
三、合理设置实验、实训课程,加大实验、实训力度
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实用性、针对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来设计其课程内容。特别是高职电算化专业的教学,要加强会计电算化实践设施的建设;强化实验性的模拟教学,适当增加实训课时,选择或自编实用的电算化模拟教材,重视岗前培训,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在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课程安排上,目前存在的问题是:
(一)电算化课程所占比例太低
在专业课程中,手工会计占到50%,计算机课程占到35-40,会计电算化课程所占比例不到15%。大多数学校仅设一门会计电算化课程,课时70-80学时。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学生只能学到一些基本原理和简单操作。根本谈不上系统掌握和熟练操作。 第二、缺乏系统、实用的电算化模拟教材。针对存在问题,应做到以下两点:1、增加电算化课程比例。会计电算化是一门新兴的应用性学科,它涉及到的会计电算化原理、常用商品化软件的应用、会计电算化系统管理和开发,这些内容绝非一门课程所能包含。电算化课程至少应达到3门,比例在30%以上。
(二)选择或自编合适的会计电算化实践教材
实践课教材是决定实践教学质量的关健因素之一,当前市场上电算化会计实践教学教材很少,高质量的更少,而适用于高职学生使用的则是少之又少。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应立足于“自编为主,购买为辅”。教材建设可分两阶段进行。首先选择一种较好的手工会计模拟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手工向电算化的转换,使之应用于电算化实践教学;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组织一线教师编写实训教材,最好是系列化教材。
(三)强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的建设,保证学生具有良好的实践基地
大部分经济类高职院校都有会计电算化专业,而且几乎都具有电算化实验室,但实验能力、实验效果却差异很大。应该说,真正能够完全满足教学需求的并不多。软、硬件滞后于目前实际中的应用,没有完整的会计电算化模拟数据系统,实践过程缺乏系统性等问题并不少见。从教学设施上就无法保证实训需求。
在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的建设上,应突出仿真性。对学生进行课程实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其操作技能,提高职业能力。如果实训室能够做到全方位地模拟日后的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职能岗位,会非常有利于实践教学。例如,目前,我校投资约五十万元,正在筹建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从软、硬件系统、数据系统、运作过程,都全真模拟企业。建设报告被有关企业的专家鉴定后,非常赞成这一举措。同时,要考虑功能的全面性和前瞻性、运行的稳定性、结构的开放性、性能价格比等因素。
四、加强 校企合作,拓宽高职教育的办学思路
具体到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教学中,体现为:
第一、校企结合有利于学校了解企业对电算化人才的需求状况。进一步有目的地培养人才。从教育产业的角度来看,学生就是学校的“产品”,而企业是这些“产品”最终的消费市场。学校必须时时明确来自“市场”的需求。在这次我校拟建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室的过程中,我们几个专业教师先后走访了八家大中型企业,了解到目前企业对于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需求状况;企业目前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状况;企业对我们拟建会计电算化实验报告的宝贵意见。这些对我们加快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的建设,实施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宝贵的信息资源。
第二、与企业开展合作,有利于开辟多种办学途径。使高职学校教育和职业社会培训相辅相成地同时蓬勃发展。通过社会培训可以及时反馈社会需求,以便及时调整学历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促进特色课程和教材的完善,并推进专业结构的优化和新专业的设置。学历教育的系统性和规范性,可以不断提高社会培训的职业教育层次,使学生不仅掌握熟练的职业技能,而且具备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合作途径主要包括一下几个方面:
第一,和软件生产或经销公司合作,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和实习基地,进行会计电算化初、中、高级培训。生源除本校学生外,还可以面向社会招生。
篇8
【关键词】应用型转型 会计综合模拟实训 教学改革
【课题】“案例教学法在经管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2013B02。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29-02
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适应现代社会对高层次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大量持续需求,教育部提出引导部分普通高等院校结合地方产业和学校实际情况向应用技术型转型。财会专业向应用型转型关键是实践教学环节,因此本文以会计专业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课程教学改革为研究对象,以期为教学改革及应用转型提供依据。
一、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近几年,用人单位对会计人才的学历、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具有相关工作经验和相应职称的会计人员越来越受招聘单位的青睐(见表1)。
表1 企业对会计人才需求状况统计表 单位:%
(资料来源:http:///view)
从上表可以看出对会计人员工作经验、职称有要求的企业占到一半以上,另外非常看重人才的沟通能力、计算机运用能力和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这三个方面。目前,我校财会专业生源非常好,在校学生5000多,面临巨大就业压力。可见,坐在教室死学书本的时代已经过去,实践型、应用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会计模拟综合实训课程教学现状
会计教学中,作为与实际接轨的“综合模拟实训”课程是设计好了答案的一次大作业,脱离了复杂多变的现实。从这一点上,会计教育训练过程过于狭隘。
(一)授课内容、方式及流程
会计模拟综合实训课程安排在第7、6学期,共30个学时,主要设置了三个环节的实训内容:
1.由任课教师以工业企业为例选定20―30笔经济业务,由学生购买相应数量的凭证、账簿和报表类资料,作为本课程的起点。
2.任课教师首先对凭证、账簿和报表类基本知识进行讲解和回顾,同时以各类凭证、账簿等实物进行展示。
3.由学生自己进行经济业务分析,填写相关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登记日记账、总分类账等账簿和编制报表等;资料整理装订形成成果资料;任课教师进行评分,作为本课程的考评成绩。
根据上述内容,以及与相关实践教学老师的通过交流,分析《会计模拟综合实训》课程存在以下问题。
(二)会计模拟综合实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实验内容单一、重复。会计模拟实验以制造业为主,并限定简单的一些经济业务,只注重会计核算技能,忽视了会计的其他职业能力和工作任务;同时,与前面的课内实训有很多重复,不利于调动学习积极性。
2.实训材料仿而不真。模拟实验材料中经济业务也已填制完整正确的原始单据的形式给出,既不需要学生再填制原始单据,更不需要学生审核原始单据的合法性;无法提供多联式原始凭证及使用训练;银行票据的背书转让、现金的送存等票据也没有涉及。
3.教学组织形式老套。现行会计模拟实验课程的教学组织形式以教师讲解、巡视指导为主,缺乏学生实务操作配合的锻炼,忽视团队合作精神与团队意识的培养。
4.缺乏体现人际沟通等实战能力的培训。从上述表1可以看出,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的人际沟通能力非常重视,有98%的用人单位对人际沟通这一项都有要求。可是,在我们的教学内容中并未设计此项训练,这与实际工作的要求脱节。
5.考核方法简单。该课程考核平时表现(到课率)占30%,期末上交成果资料(资料完整齐全)占70%,没有真正体现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考评。
因此,以应用型转型为契机,以购入的会计软件为基础,提出会计模拟综合实训的改革。
三、改革方案设计
制定改革方案之前,关于“会计人员职业岗位及职责”这一问题向西安市延长石油等10家单位进行了交流与沟通,虽然样本数量不多,但具有一定典型性,对设计并实施会计岗位模拟实训改革有很大帮助,具体内容涉及三个方面。
(一)软件模拟实训
会计综合实训软件容纳的信息量很大,共有企业发生的180笔经济业务,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同时,该软件设计了学生的引导学习和自我测试等模块,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训练进度进行自主学习。软件实训使学生对原始凭证的填写、记账凭证的编制及账簿登记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利用我校的模拟实验室和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软件完成实训。
(二)会计岗位仿真模拟实训
打破原有的以静态为主的模式,创设一个动态的、仿真实际工作岗位的环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模拟企业的实际业务和流程,学生进行轮岗实习;同时,增加各岗位、各部门协调的业务,锻炼沟通能力。
第一,采用分组、分区的形式,各组各区设置相应的会计岗位,有财务主管办公区、 记账会计区、出纳工作区,银行、税务等。
第二,根据企业实际业务流程和业务内容进行选取,分成具体的工作项目,针对每一个工作项目制定工作目标,设计工作任务,锻炼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
第三,做到全真岗位仿真模拟,填写真实的凭证、账簿,传递相关单据,刻制相应的印章,完全按照企业的工作流程和分工完成相关业务,同时进行会计电算化处理。
第四,利用小学期上课,还可以进行学科交叉专业交叉,以实现真正的岗位分工。
(三)走进企业
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建立校企合作关系,让我们的学生走进企业,去观摩学习,真实地接触财会相应的工作,了解整个工作流程,具体的业务处理及注意事项,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对比寻找自己专业知识的不足,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四、方案实施的配套改革措施
(一)教师队伍建设
在现有的师资力量基础上,吸收一部分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同时,要求教师利用寒暑假进行培训或到单位学习,逐步建立一支精通理论教学具有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
(二)课时配套
设计课时为:电子软件模拟操作为20学时,仿真企业岗位模拟实操20学时,走进企业为20学时,共60学时。主要利用小学期进行上课,时间集中,还可以进行学科交叉专业交叉,以实现真正的岗位分工。
(三)重新教学方案设计
主要是设计实验项目,筛选软件中的经济业务;设置岗位及职责,增加岗位、部门间的沟通业务;注重任务驱动式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篇9
【关键词】工作过程;中职会计;教学模式;体验
0 前言
我国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财会专业培养的是熟悉会计职业道德、具备会计工作岗位所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际做帐技能,能把所学知识与工作实践联系起来的应用型人才。近年来,在会计课程教学不断关注实践教学,但就目前仍以模拟为主,大致可分为:单项模拟和综合模拟。单项模拟主要是在相关课程学完之后进行模拟实训;综合模拟一般是在学生毕业前根据企业一个生产经营周期的基本业务为基础,通过模拟企业会计实务处理的教学形式。这些模拟局限在财务处理、工资核算、报表系统等模块上进行练习,并且往往是一个学生从建账到报表模拟完成所有岗位工作,仍以在教室里用习题式练习方式进行,与企业实际工作流程相距很大,不能全面启发学生的思维和锻炼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不能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与社会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相脱节。在实践中,本人发现“工作过程体验式”教学模式,把会计岗位和“教、学、做、训、考”有机结合,实现“教、学、境”三者有机的融合,该教学模式不仅达到培养“完成本岗位任务的基本技能”,而且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
1 “工作过程体验式”教学模式内涵
所谓“工作过程体验”教学,就是把课堂和企业财务室融为一体,理论教学教师和实践指导教师为一体,专业理论和实践操作为一体。这种教学模式是教师创设必要的教学情境,通过合理的设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合作探究、交流总结的过程。其中,教师活动的基本流程为: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设疑导思,启迪思维点拨总结,合理评价;学生活动的基本流程为:参与体验思考探索、合作探究交流总结,有效地将课堂和实践结合起来。
具体来讲,其特点主要体现在:
(1)以培养综合会计职业能力作为课程目标。即综合培养会计职业岗位所需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强调在培养专业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关键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2)以会计工作任务作为课程内容的载体,会计典型工作任务为“学习领域”,会计工作过程知识就是课程学习的内容。
(3)学生亲身经历完整的会计岗位工作过程。所学习的会计工作过程具有整体性,学生在完整、综合的行动中思考和学习,完成从明确任务、制定计划、实施检查到评价反馈整个过程。
(4)课程学习以学生为中心,尊重每个类别学生的特殊需要,关注学生的职业成长体验。
2 “工作过程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教学组织过程
在会计教学中全面系统地实施以工作过程体验模式,与传统的学科课程模式相比,主要体现以下不同:一是传统的会计课程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应用借贷记账法进行账务处理,其重点是通过各种题型强化训练,使学生学会会计分录的编制。而课程教学模式使学生获得会计(仿真)工作直接经验,全方位培养职业工作能力。其重点内容调整为使学生熟悉业务流程,学会根据原始凭证判断经济业务类型,并熟练各种单据的填制。二是在传统的学科课程模式下,教学的开展通常是以教师灌输、学生练习为主。而本课程教学模式核心是以会计工作项目为中心来开展和组织教学,体现了以行动为导向的学习方案设计。
由于本教学模式的特点,我们发现教师设置的会计情景任务是整个教学目标能否完成的前提和最重要环节,因此,我们在设置会计情景任务时必须注意要具有目的性、真实可操作性、师生互动性、小组协作性,能够让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综合职业能力。
2.1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把所要学习的知识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课堂教学任务中,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达到理解学科理论知识、掌握技能的目的。实际教学中,以会计工作过程为主线,将会计工作任务区分为填写业务单据、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财务报表、整理及保管会计资料五个方面。每一个教学项目按人员分工,再细分为若干个工作任务进行学习。所以,学生是在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养成细致严谨的职业习惯,进而形成实际工作所需要的会计职业能力的。设计精巧的“任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在融洽与和谐的情境中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2 设疑导思,启迪思维,展开交流讨论,发挥互动协作
任务布置后,教师不要着急给学生解释或者示范,让学生自己对任务进行分析理解,提出自己的疑惑,然后教师对不同问题进行指导。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地去确定要完成的学习任务,积极寻找和收集解决问题的资料,再充分利用资料进行分析、评价和消化利用,学生通过辨别、讨论、交流,补充和修正对学习任务的理解和问题的解决。
2.3 思考探索、合作探究
任务分析后,学生可以围绕任务展开,查阅资料,岗位分工,思考探索,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在这一过程中,我主要是通过分组来鼓励学生合作,而且在分组时我注意以积极带懒散,以点带面,全面提高学习质量。任务设置中注意能够把前后知识点连接,使学生在掌握各项专项会计业务处理能力的基础上,掌握各项专项会计业务之间的联系,从而明确会计业务处理的整个体系。例如从银行提取现金备用这笔业务,由一个人做显得较为简单,如果采用岗位核算形式,就会涉及若干部门和包括出纳员、银行业务员、会计、会计主管在内的众多人员及与这些人员相关联的责任工作,这时由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负责各自的岗位工作,同时各岗位在学生中有计划地轮换,就会使学生熟悉整个业务流程,也能使实验内容由平面走向立体,由单一走向多样。在任务完成阶段教师只是一个帮助者和引导者,要多给学生以鼓励,让每个学生都能自由地、大胆地去完成任务。
2.4 交流汇报成果,锻炼个人表达能力
沟通与表达也是会计人才必备的能力之一,因此在各小组任务完成后,通过小组成员课堂陈述和相互评价,一方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增强他们面对群体时发表自己见解的勇气;另一方面,通过学生在讲坛前讲述自己小组的任务完成过程,帮助所有学生反思问题的解决过程。
2.5 教师点拨总结,学习质的提升
教师通过点评环节,指出同学分析问题的差错面,并补充分析不够之处,这往往也是同学较为关心和期待的环节。因此,教师对学生全部任务的完成情况要进行评价,一方面是对学生完成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的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即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评价;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对学生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能力的评价。比如,教师对那些在课堂活动中能够积极探索和有创新精神的学生,予以表扬。要总结完成任务的过程及方法,讨论其作用,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是学生学习质的提升。
3 结论
“工作过程体验”充分促进了师生互动,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性以及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使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课程教学要求教师在实践性教学内容把握准确度、教学组织和监控能力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工作项目的确立或组织实施往往需要教师了解企业背景,熟悉工作过程,掌握工作要求和质量标准,这就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职业经验。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 会计手工实验; 电算化实验; 课程设计; 本科教育
会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会计专业的毕业生不仅要有系统的理论知识,更要有熟练的操作能力。实验教学是会计专业教学中重要的环节,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手段。会计实验主要包括手工模拟实验和电算化实验。会计手工实验有专项实验和综合实验两种形式,专项实验是在开设每一门理论课的同时,对其中涉及到的实务所进行的专门练习,目的是加深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综合实验一般是根据模拟企业一段时期内(通常是一个月)所发生的经济业务,要求实验者自己动手,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进行会计仿真练习,也可以说,是对专项实验的综合和深化。笔者针对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的手工综合模拟实验教学过程中的若干问题展开探讨,希望能够有助于会计专业实验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一、明确会计手工综合模拟实验的课程定位
实践是对理论的应用。开设实验课程,必须要考虑它与理论课程的关系;同时,手工实验作为会计学实验课程的一部分,也必然要考虑与其他实验课程的关系,尤其是与会计电算化的关系。
会计手工实验是一门综合模拟实验课,其中要用到很多会计基础知识。比如说,登记记账凭证时要遵守“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这个原则,在登记科目汇总表时,要用到T字型账户,这些都是会计学原理的内容;根据相关的原始凭证编制会计分录,是中级财务会计的重点内容;月末进行账项调整、填制成本计算单,又涉及到成本会计的有关内容等等。如果没有这些知识垫底,是根本无法进行手工实验的。
同时,手工实验是会计学专业的实验入门课,培养学生对会计实务中账务处理全流程的把握。要达到这个培养目标,学生要亲手完成从填制审核原始凭证到编制会计报表的全过程,一步步衔接,不能有任何疏漏,也不能颠倒登记次序。而电算化是一种高度抽象化的实验,像记账、对账等工作都是由电脑自动完成,学生根本接触不到实际的账页。电算化的普及,虽然大大简化了账务处理过程,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但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是,使人过分依赖计算机,忽视了手工能力的培养,不利于自身业务能力的巩固和提高。如果不经过手工模拟,就不可能真正理解电算化过程中各个步骤的原理,而且,一旦出现问题,由于不熟悉全流程,原因根本无从查起。
综合以上考虑,会计手工综合模拟实验课的定位应该既是对理论知识的运用与升华,又是其他实验课程开设的基础,应该安排在相关理论课程比如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的后面,会计电算化实验课程的前面。对于大学本科教育来说,安排在第三学年比较合适,此时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迫切希望提升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也能够为电算化这门课程的开设腾出充足的时间。
二、突出会计手工综合模拟实验的课程特点
相对于会计理论教学,手工实验具有实务性特点;但手工实验又不同于校外专业实习,它同时具有模拟性特点。
(一)实务性特点
理论课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各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但会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如果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不仅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反而会使学生失去对这门学科的兴趣。手工实验是引导学生走向实践的第一步,一定要突出它的实务性特点,使学生掌握在实践中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这一步基础打牢了,对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大有裨益。
比如说,在《中级财务会计》理论教学中,重点讲授的内容之一就是根据企业所发生的各种经济业务的特点,编制出相应的会计分录,这在会计实际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但如果不接触实务,学生是不会意识到这一点的。所以,在手工实验指导过程中,就要引导他们学以致用,利用会计分录去编制记账凭证,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不仅体会到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同时还能认识到,只有上升到实践,理论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
(二)模拟性特点
在会计学的本科教育阶段,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进行校外实习。而在实际工作单位,会计工作业务不仅繁杂,而且不具有规律性。短期的校外实习往往难以对实习单位的会计循环过程获得全面的认识,虽然对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有一定的帮助,但作用有限。
而手工模拟实验,就是要把对象模拟化,把企业从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简化出来,通过模拟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简化会计流程,让实验者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对实验过程的全面认识。相对于校外实习,手工实验的这种模拟化的特点更能够使学生深刻、系统、完整地把握会计工作的本质特征和规律。
三、优化会计手工综合模拟实验的组织方式
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有三个关键问题,一是实验的内容设计;二是实验的课时安排;三是实验的运作方式。
(一)实验内容设计
手工综合模拟实验是会计学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实验课程,对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影响巨大。内容设计上,一要考虑典型;二要考虑连贯。
典型,是指无论是所选取的模拟企业、所处理的业务,还是所用的账务处理方法都必须有代表性。从选取对象上来看,由于工业企业较普遍,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也大多针对工业企业,所以一般选择工业企业作为原型;从业务处理上来看,可以选择一个月作为会计期间,其中涉及到的业务要全面;从账务处理方法上来看,虽然说有很多不同的方法可供选择,比如说记账凭证账务处理流程、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流程、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流程等等,每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和适用范围,但综合考虑,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流程应用最广泛,也最具有综合性,所以大多采用这种方法,而且各种方法大同小异,掌握其中一种,很容易触类旁通。
连贯,是指内容设计必须连续、流畅,中间不能出现断点。会计是一种很严肃的工作。在会计实务中,对于每一项业务都有严格的处理流程,尤其是凭证的传递程序,中间涉及到不同岗位,一定要慎重处理。为了使学生提前适应这种情况,在实验中必须严格要求,反复强调,绝对不能出现步骤紊乱的情况。
(二)实验课时安排
内容设计好之后,就要有充足的时间去完成。对于实验课时,安排多少才算合理?是集中安排,还是分散进行?都需要精心研究。
在手工实验中,学生要完成从期初建账到期末编制财务报表整个过程,涉及业务复杂,业务量繁多。在实验课时的安排上,考虑到业务处理的连贯性,要相对集中;但为了避免长时间精神高度紧张所产生的焦躁情绪,也要适当分散。所以手工综合模拟实验课最好跟理论课程一样,一周安排几个课时,随堂进行实验。按照一个学期平均18周来算,一周安排四个课时比较合适,每次四个课时连上,不至于太过零碎,而且分次进行,也不会使学生产生紧张或者厌烦感。
对于实验课时安排,是否合理,还得看学生的真实反应。为此,笔者专门在授课班级中随机抽取100名学生做了一次无记名调查。调查的问题是:“你对目前的课时安排满意吗?请说明原因”。结果,98%的学生赞成这种安排,原因归结起来有三点:1.四节连上,符合实验课的特点,有利于保证实验的连贯性; 2.做账时如果真正投入下去,感觉时间过得很快,很充实;3.能培养耐心和毅力,符合会计这个职业的要求。由此可见,这种课时安排还是比较合理的。
(三)实验运作方式
实验运作方式是指按照什么样的形式组织实验,方式选择合适与否直接影响到实验效果。手工实验有混岗和分岗两种组织运作方式,要找到两者的结合点,最佳的方法之一就是把会计手工综合模拟实验和会计岗前培训这两门课程结合起来。
混岗运作方式,是要求学生单独完成全部实验内容,优点是能够全面、系统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而且便于组织指导,但不能使学生感受到实际工作中会计机构各岗位的业务分工和内部牵制制度以及会计凭证在各岗位之间的传递过程。分岗运作方式,是要对学生分组,在每一组内按照会计机构内部各岗位分工情况,进行分岗操作,这样一组内相互配合,就能够使学生明确各岗位的基本职责,掌握凭证在各岗位之间的传递程序和方式,但组织起来难度较大,而且一旦分工,每位学生便只能处理某项业务,比较单调,也不利于对内容进行全面了解。
混岗和分岗这两种运作方式,各有优缺点,但两者并不完全对立,完全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把两者结合起来。开设手工模拟实验课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掌握会计处理的全流程,而要真正理解各步骤的精髓,必须亲自动手一项项去做。所以手工综合实验课最好采用混岗方式,让每位学生独立完成一套账,掌握各个步骤的操作要领,力争做到各个岗位都能胜任。教师在指导实验时,要穿插讲解会计岗位分工情况,让学生适当了解各岗位的基本职责。
前面提及,手工综合模拟实验在本科三年级开设比较合适,那么到学生即将毕业、进入工作岗位时,时隔一年多,账务处理必然会有些生疏,甚至遗忘。这时最好进行一次集中训练,就是会计岗前培训。可以采用分岗运作方式,分成若干组,每组指定几个岗位,比如会计主管、出纳、记账会计、制单会计等,相互协调完成一套账的登记。这时培养的重点就是学生对岗位分工的掌握和对“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度的理解。而且,此时,学生也已经学习过会计电算化,可以要求他们用同一套账进行电算化练习,两种实验结果相互验证,这样也便于把手工实验和电算化实验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快速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综上所述,分别从实验课程定位、实验教学重点和实验组织方式三个方面探讨手工综合模拟实验课程的优化教学,这些既是对教学实践的总结,也需要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和提高。
【参考文献】
[1] 曹慧,袁志忠.会计综合业务模拟实验(修订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