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共享系统优化建议范文
时间:2024-02-28 17:38: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共享系统优化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建设现状 建设建议
一、我军财务信息化建设现状
军队财务信息化,是指军队财务管理部门依托军队后勤信息系统和军队财务信息系统与网络,实现远程操作,开展始终动态和酸雨再现财务管理,处理电子单据和进行电子货币结算,从而建立信息共享、进行网络化财务信息管理、网上财务业务处理和“全覆盖”远程财务监督的财务管理新模式。
在各级财务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军财务信息化建设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目前。团以上单位财务工作已全部实现电算化,并逐步向网络化方向发展,从而形成全面、准确、快捷、高效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目前军队财务软件的开发应用工作还缺乏统一规划、统一组织和统一协调。各应用系统独立开发设计,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相互之间数据不能共享,信息不能互通,各部门业务处理过程无法衔接,业务处理的自动化程度不高。在这种状况下。高技术管理工具的优势难以发挥,影响了军队财务工作整体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另外基层财务人员更换频繁,每年都有大量新手上岗,又没有较完善的培训机制,给软件的推广使用造成一定困难;一些软件版本更新太快,基层财务人员应接不暇,给基层财务单位造成了很大负担。
二、加强我军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一)研制财务信息化处理平台
要立足后勤财务工作的自身特点规律,着眼信息化财务保障的要求,开发全军通用的财务信息化综合处理平台,主要包括会计核算、工薪管理、资金管理、住房保险管理、实物资产管理等,并且要和后勤指挥信息处理系统同步发展、互相兼容。能够及时处理各种财务信息,确保和后勤有关信息处理平台实现数据共享,为党委首长决策提供依据。同时,无论是对部队供应在纵向上,还是同级事业部门实施保障在横向上,都要实现财务信息传输网络化。从而实现财务信息流程的最优化。使信息采集、传递、处理、存储和使用一体化,确保达到财务信息流畅、快速的目的。而且这一处理平台还要有分析、预测功能,即这种信息处理系统能够运用各种财务信息,进行分析、预测财务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情况。从而实现财务智能化管理。
(二)做好军队财务信息的保密工作
军队财务信息化将大大加强我军财务部门工作效率,但在实现信息共享的同时,信息保密也成了一个难题。必须建立健全有关军队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和各项财务信息安全规章,使军队财务信息管理活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从而规范财务信息管理工作。同时。通过对相关人员进行信息安全的分类教育,培养其强烈的信息安全保密意识,并通过一定手段,对财务机构的信息安全状况和信息安全活动进行监督,从而维护我军财务信息系统的安全和稳定;另一方面,在设计、审查、验收和应用军队财务信息系统时,要确保其安全性、合理性要绝对符合总部的有关规定。
篇2
【关键词】医院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
我国公立医院试点改革正在进行,医院要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有效计划、执行、组织、监测医院整体运营管理,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以最少的消耗获取利润和效果的最大化。现如今会计电算化在医院财务管理应用中最前沿的体现便是HRP系统。因此,医院执行HRP系统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
一、我国公立医院实行HRP系统财务管理现状
HRP系统在我国经历较短时间的运用,社会认可度比较低。因此,基于医院原有的HIS系统上,必须经历一段时间思想上的变化,HRP系统才能更好的被采纳。在建立一个HRP系统的过程中,必须制定一定的准则作为标准进行建立。进行HRP系统建设分为两步,第一步,把医院物流系统和财务系统这两大模块与医院内部现有的专业信息系统(HIS)等相关系统进行集成,建立起一套资源整合、内部数据共享的财务信息平台,对医院相关药品库存信息进行管理。第二步,在建立HRP系统时,首先要建立医院内部财务系统,逐步过渡到各种物资信息系统。基于相应的系统结构下,由于部门不同,要进行分项目和分科室部门的成本核算,确定各项成本的分摊参数及份额。对于整个过程要建立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业务处理流程,包括整个医疗服务的开始,患者挂号就诊流程,开药系统和医院内部设备、药品采购等系统,使前台HIS系统和HRP系统能够完成完整的集成和整合。通过医院账务与业务数据信息资源共享,使设备采购的整个过程以及药品使用的过程都有了清晰的记录,通過自动生产会计分录实时监测业务发展,实现资产整个生命周期的监督管理,包括系统申报资产、应付发票、应付款项等一系列过程。
近年来,我国有部分三级甲等医院开始尝试使用HRP。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HRP项目第一期于2008年8月正式上线,该院于2008年1月15日正式启动HRP项目,运行模块包括总账、应收、应付、固定资产、采购、人力资源和库存7大管理模块。为最大限度地减少系统实施过程带来的风险,该院项目组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先把相对比较容易的模块上线,最后来做风险和影响大的财务管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HRP项目的合作伙伴是IBM公司,IBM在全球拥有丰富的业务咨询经验和ERP系统实施经历,所以北大人民医院在实施HRP项目过程中几乎没遇到什么技术难题。2008年7月,北大人民医院的HRP系统正式上线。但新系统上线并没有马上给医院带来想象中的收获。初期遇到了不少困难,如文化上的碰撞。
对国内公立医院来说,HRP是一个全新的事物。其他企业或机构在实施ERP时往往都会遵照国外领先实践来设计流程,但这一做法在医院不大行得通。医护人员的文化水平一般都不是很高,在接受这种方式上有点困难。实施人员经常能听到“这样的流程不适合我”,“有些规定不能改”这样的话。遇到此类情况,整个项目的总负责人和实施人员通常会把不愿意改变流程的员工组织起来坐在一起,探讨这个流程到底能不能改动,然后再根据商量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再拿改变操作习惯来说,实行HRP系统会增加很多程序,这样员工的操作内容就增加了。比如,过去单机版的界面一般都比较简单,打开一项管理界面,下面各项选择不过两三项。而HRP系统比过去的指标多了上百条,甚至上千条,这就让操作人员很难接受。除此之外,为了稳妥起见,在HRP系统上线初期,该院采用了双系统并行机制。这必然会使操作人员的工作量大大增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医院每周举行一次信息化建设例会听取员工意见,项目组则抓紧简化和优化系统。到当年11月,医院抱怨的声音逐渐平息,越来越多人开始接受新的HRP系统并努力学习使用新的系统。
应用了HRP系统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管理有了巨大的提升,为了让新建的信息系统能够更好地帮助决策,把现有的数据资源转化成有效的信息和智能化的商业知识,医院决定在成功实施应用HRP系统的基础上,开启BI项目。在IBM公司的协助下,医院构建了完整的信息资源平台。利用此平台的信息集成技术,完成了各种信息的交换共享,实现数据信息虚拟化,形成全面完整的数据视图。2009年5月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BI一期项目完成。
在这之后,总医院、协和医院、中科院肿瘤医院也开始构建属于自己的HRP系统。随后,三〇一医院的HRP项目也在2010年12月30日开始启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是国内首家全面运行HRP系统的大型医院,采用JDE系统,与资深软件开发商和专业咨询团队合作,系统于2008年正式上线,应用范围覆盖低值物资采购、药品采购、固定资产、财务管理、库存管理等。此后,人民医院又分别于2009年和2011年实施了二期和三期工程,并于2012年10月01日改换为OracleEBSR12。新系统优化和拓展了原有的系统功能,更好的支持了新版医院会计制度。由此显示,在医院管理中HRP系统的运用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二、我国公立医院HRP系统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1、全成本核算体系。全成本核算体系依据收益计划、运行效率、使用效益、不同项目的目标成本、建立层次以及成本类别,是一种全面配套的成本核算方式。为了更好的开展全成本核算工作,各个医院应该设置最小核算单位,以此为起始,进而制定科室最小医疗成本核算单元,同时建立其它的项目核算、病种核算、日床均医疗成本核算以及门诊人次医疗成本核算等实际成本和标准成本核算。全成本核算可以拆分成数据采集、成本分摊、基础数据设置、成本需要分区和成本分析五部分。
2、科学预算管理体系。HRP系统中的预算管理功能模块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预算控制、预算编制、预算分析。
(1)事前准备——预算编制。预算编制作为前期准备工作,是通过分析前一个预算周期的运作状况,达到预知未来一个预算周期并编制新的预算计划。
(2)事中控制——预算控制。预算控制的执行成效直接決定了预算目标的达成情况,所以它是预算管理中不可或缺的核心部分,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3)事后总结——预算分析。预算分析也称预算对比与分析,它是依据预算期间出具的各类表单和发生的各种业务数据,采用因素分析、比较分析、比率分析、平衡分析等方法,从定性和定量两个层面充分分析预算责任中心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潜能。分析的目的是使预算执行情况更加透明化,同时让管理者掌握整个运营状况。
3、清晰的资产管理账目。在大型综合性医院中的各类资产种类繁多,数量庞大,且具有医院行业的特性,这样就给医院的资产管理带来了较多的难题。为了提升资产管理效率,在HRP系统中加入了从采购入库到报废处理的全过程资产管理模块。在这个模块中,建立了一套针对医院资产的全周期管理模式。
4、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绩效考核作为医院财务管理中的一项核心部分,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它也关系到医院每位职工的切身利益。为了使绩效考核工作进行的更为合理和科学,HRP系统利用与医院内其它系统的数据共享功能,调取有效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评估,给管理者提供了大量的考核依据。
HRP系统中的绩效考核模块主要是依据考核理论中的“平衡计分法”来实现的,其主要操作模块包括三块,分别是分类考核、考核结果和考核指标。
(1)分类考核是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将考核内容分为几大类,包括医疗质量数据、创新成果、差错事故、服务质量、成本分析结果等。其中医疗质量数据是HIS系统采集并加以分析的数据;创新成果指的是各级部门提交的科研成果、合理化建议、教学成果、获得的院内外荣誉称号、各种奖励等;差错事故是指经确认的医疗操作中出现的差错或医疗事故;服务质量指病患对医院的工作给予的评价结果;成本分析的本质是成本核算的结果,它能够给各级管理者提供数据参考,同时也为绩效考核提供数据来源。
(2)考核结果必须以不同的标准给出,例如不同的核算科室、级别等,进而使考核结果对各级部门都具备参考价值。
(3)考核指标能明确工作的目标以及考核标准,最终的考核结果按设定的考核体系指标进行计算,按照权重分配相应系数来计算的。因此。系统为满足各项考核指标的动态变化而设计了灵活的考核指标体系。
5、过程监管精细化
HRP系统中的财务监管模块可以有效地保证财务管理的执行力度,确保医院财务的各项业务能够依照规定开展,提升监管效率和质量。财务监管包括资金流向监管、账目凭证监管、资产监管和进销存监管。
资金流向监管——HRP系统能够自动收集业务数据,再通过分类器把数据进行分类,同时为了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可用性,系统会对数据进行筛选,剔除错误数据,保留正常的业务数据并进行汇总。财务人员可依据筛选后汇总的数据,对资金使用状况进行核查分析。
账目凭证监管——HRP系统可以对不同属性的账目进行分类、提取和汇总。处理完的账目信息数据将会上报给财务管理人员,方便他们对当前财务状况进行分析核实。系统还可以根据监管力度不同对数据进行更加精细的分类,保证了数据分类的可靠性与可用性。
资产监管——医院的管理者需要了解医院的资产情况,包括资产统计、汇总、分析报表以及其它方面的信息,而资产监管的作用就是保障资产情况与财务账目一致。
进销存监管——进销存监管有效地保证了各部门间的信息共享,使各职能部门能够及时准确的掌握医院运营状况及资金使用情况。
篇3
关键词:集成 油气开采企业 经营管理
当前,我国油公司上游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面临的资源约束和开发难度也越来越大。油气开采企业作为油公司上游企业的责任主体,担负着加强油气生产和成本控制、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职责。运用先进的集成管理理念,并以计算机软件辅助,以实现油气开采企业经营管理集成化,对提高油气开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有效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集成化管理理念概述
(一)集成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在国外,最早也最能明显地体现集成思想的研究应该首推系统管理学派。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切斯特・巴纳德。他提出,应把企业当作一个由物理的、生物的、个人的和社会的等几方面要素组成的“协作系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在经济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1973年美国的哈灵顿博士首次提出了具有时代意义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从而揭开了大规模研究集成化管理的序幕。在国内,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是集成思想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他于1992年3月提出了“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研讨体系”及总体设计方法,探讨了集成思想的方法应用问题。由于其站的高度和角度都是在哲学层次之上,因而他所提出的集成思想显然更属于一种具有普适性的管理哲理。在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思路基础上,关于集成现象和本质的探索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国内众多学者分别从制造系统、集成管理技术、知识集成、组织集成模式、生产过程集成、价值工程等不同角度,探讨了管理集成的理念、内涵、特征、基本原理和理论框架等。
(二)集成化管理的内涵
集成化管理,亦称集成管理,其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与方法,核心是强调运用集成的思想和理念指导管理实践。所谓集成,从一般意义上可以理解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集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这种集成不是要素之间的简单叠加,而是要素之间的有机组合,即按照某一集成规则进行的组合和构造,其目的在于提高系统的整体功能。具体到集成化管理,是指利用信息技术,以系统论为基础,以系统整体优化为目标,将特定系统的若干要素联结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个统一整体,综合性地解决管理系统问题的过程。由于集成要素会因外界环境的影响发生变化,而且集成的广度和程度也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发展不断完善,因此集成化管理具有明显的动态发展性。
(三)集成化管理的理论模式
集成化管理思想实质上是经过统一规划设计、分析原单元系统的作用和相互关系,采用系统的手段将原单元系统组成一个协同工作、功能更强的新系统。该系统不仅可以消除各功能模块之间的实际边界(如物理边界、组织边界和专业边界等),而且能够将局部优化目标转变到整体优化目标上来。不同的单元系统,其管理集成的模式则不同。结合当前企业经营管理过程和集成化管理的实践,当前集成化管理的理论模式应体现在三个维度上:管理要素集成、过程集成和知识集成。
管理要素集成,管理要素集成是指从全局观点出发,以企业整体利益最大化作为目标,以成本、质量、采购、人力资源等各种专项管理的协调与整合为主要内容而开展的一种综合性管理活动。过程集成,过程集成是指按照经营管理流程对经营管理活动所进行的集成,该集成的目的主要是提高整个生产运营的效率。知识集成,知识集成着眼于在分析工作流程的基础上研究知识的流动,提炼知识,促进员工之间的知识共享,将个体知识结构化为企业共同知识,并将知识融入企业工作流程,实现知识的再次运用。其中,管理要素集成和过程集成实现企业一段时期内生产运行的集成管理,而知识集成维度则是企业经营管理循环不断提升的手段。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要想实现集成化管理,需要一些集成条件,包括理念集成、组织集成和信息集成。理念集成实质上就是树立合作理念;组织集成实质上就是对组织结构边际进行模糊化重组,打破了传统组织系统中的边界、职能的界定;信息反映而且控制和指挥着工作流、物流和资金流,信息集成实质上是要求企业建立集成化的管理信息系统,以提高企业集成化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二、油气开采企业经营管理集成化的目标和原则
(一)油气开采企业经营管理集成化的内涵及目标
基于对集成管理理念的认识,结合油气开采企业经营实践,油气开采企业经营管理集成就是要去除现行生产管理中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弊端,打破生产开发、财务管理等原先分工明确的职能部门界限,将各业务单位和生产各过程视为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充分利用信息、人员、流程和技术等共享资源,力图集成经营管理计划、生产运行、监督考核和效益评价,从而实现高效率、低成本协同运作,并通过经营管理优化来实现整个经营管理集成体的螺旋上升。
基于此,油气开采企业经营管理集成化的目标,就是要克服由于采油生产多系统、多环节、大范围、高隐蔽性及高分散性导致的高分散、低集成管理模式,借助于计算机网络系统,按照油气开采企业经营管理流程,实施油气开采企业经营管理流程的集成化整合,构建油气开采企业经营管理集成平台,使油气开采企业经营管理的各环节及其全过程直接处于统一监控之中,从而实现油气开采企业各项集成要素的优化匹配,不断提升油气开采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确保油气开采企业油藏开发管理战略的有效实施。
(二)油气开采企业经营管理集成化原则
油气开采企业经营管理集成化原则,是指导油气开采企业经营管理集成化实践的一般性规定,具体包括:
1、目标一致性原则
考虑到管理集成化本身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工作量多,难度大,且油气开采企业作为知识密集型、资金密集性和技术密集型的企业,组织层次多,分布依赖于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分布,因此,要想实现油气开采企业经营管理系统的集成,就必须保证油气开采企业各级经营管理主体、管理内容和管理方法的目标一致。
2、系统性原则
在油气开采企业经营管理集成中,系统方法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油气开采企业生产流程复杂,技术含量高,涉及的影响因素很多。因此,对于油气开采企业经营管理集成,应将开发油藏的整个生命期,从开发初期到开发后期的全过程的各个阶段综合起来;把生产运行的各环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保证一切子目标、子系统、资源、信息、活动及组织单位结合起来,按照计划形成一个协调运行的综合体;将经营管理的各个职能,如生产计划管理、生产运行管理、生产监督管理和生产考核管理等综合起来,形成集成管理系统。
3、全面性原则
按照这个原则进行油气开采企业经营管理的集成,一方面要求全员管理。集成化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管理,它涉及油气开采企业中各个部门、单位和班组的工作业绩,也与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有关。因此,油气开采企业推行经营管理集成,应充分调动全体职工关心生产经营、参与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做到组织上下结合,群策群力,共同确保经营管理的有效集成。另一方面则要求全过程管理,具体表现在油气开采企业注水、采油、集输和井下作业等作业流程的集成。
4、持续改进原则
持续改进是“增强满足要求的能力的循环活动”。油气开采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经营管理计划、生产运行与成本管理、监督与考核和经济活动分析与效益评价已经形成一个有机循环体,其重点是过程管理,而过程的生命力在于持续改进。因此,要想实现整个循环体的螺旋式进步,持续改进原则必须在油气开采企业经营管理集成实践过程中加以体现和运用。
5、相容与互补原则
相容性是指各可集成单元之间有着内在的相互关系或联系;互补性是指各集成单元能充分实现各自优劣势互补,最终实现整体优势。相容性是各集成单元能否集成为一个整体的可行性条件,互补性则是集成单元相互选择的必要性条件。
三、油气开采企业经营管理集成化模式设计
依据油气开采企业集成化管理理念及其原则,油气开采企业构建了油气开采企业经营管理集成化理论模式,该理论模式包括三个维度,即时间维度、组织层次维度过程维度。
(一)组织层次维度(油藏开发维度)
组织层次维度体现了油气开采企业经营管理中信息、人与组织、物质资源与各阶段管理活动藕和。从组织层级来看,采油厂级、采油矿级和小队级(采油队、注水队等),表明油气开采企业经营管理功能在油气开采企业各组织层次中的分布。若从油藏开发维度来看,则表明油气开采企业经营管理功能在油气开采企业开发单元、区块和油藏三个层次上的分布。
(二)油田寿命周期维度
油田寿命周期维度反映了油气开采企业不同开发阶段经营管理的集成,包括开发初期、开发中期、开发后期和退出四个阶段的集成管理,体现了油气开采企业经营管理集成需依据油气开采企业不同寿命周期阶段进行相应的调整,这与油藏经营管理思想是一致的。
(三)过程维度
过程维度反映了油气开采企业经营管理流程的集成,体现在油气开采企业不同寿命周期阶段,各个组织层次在开展经营管理活动中的实施方法与程序。
四、油气开采企业经营管理集成化实施对策与建议
油气开采企业经营管理集成化将油气开采企业各业务单位和生产各过程视为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充分利用信息、人员、流程和技术等共享资源,对油气开采企业经营管理系统要素进行创造性组合的过程,从而实现高效率、低成本协同运作,并通过经营管理优化来实现整个经营管理集成体的螺旋上升。在实施油气开采企业经营管理集成化改造过程中,应切实采取如下措施。
首先,遵循系统优化的原则,进行油气开采企业流程再造。长期以来,油气开采企业已形成了比较好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但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在传统计划管理模式下形成、遗留和延续下来的企业流程,许多都是为生产而生产、为管理而管理所制定的,存在节点阻塞、成本高、效率低、效益贬值等缺点,容纳了许多低效与无效工作。为此,在经营管理集成实践过程中,油气开采企业应遵循系统优化的原则,对油气开采企业进行流程再造。一方面,应整合相关工作,尽量减化程序,减少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如对合同管理实施集成;另一方面对油气开采企业的注水流程、提液流程、集输流程和井下作业流程进行优化,尤其是建立油气开采企业井下作业系统的流程化管理,实现作业系统从设计、到实施、到监督、作业效果评价、优化作业方法、再循环优化分析的流程管理。
其次,注重多维化管理。油气开采企业作为一个组织系统,具有“多维性”的特点。在时间经营管理集成化的过程中,油气开采企业应注重多维管理,包括过程维度、组织维度、工作/执行人员维度和时间维度。其中,组织战略目标必须通过流程来执行,流程是连接组织和工作/执行人员的桥梁,这三者的管理共同体现了企业一段时期内的集成管理,而时间维度则体现油气开采企业经营管理集成化实践必须根据不同时间进行相应的调整,以实现油气开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断得到循环提升。油气开采企业在通过流程管理提高流程绩效的同时,应按照单位线(厂、矿、队)、油藏线(油田、区块、单元)、时间线(月度时间段、日度时间段)构建经济活动分析和效益评价系统,完善组织和工作/执行人员维度绩效管理。
再次,努力实现精细化管理。精细管理是现代管理理论在油气开采企业现有环境、结构、要素情况下产生的管理方式。 “精”和“细”是定性和定量的结合。实现精细管理细分管理对象是前提,量化考核指标是条件,管理主体责权利相统一是关键。油气开采企业应把管理对象尽可能细化到单井、单设备等最小工作单元,做到管理责任具体化,监督考核真正落实到位。在经济评价方面,油气开采企业应从行政单元延伸到油藏(区块)和单井,实现以油藏(区块)为单元、以单井为基础的精细经济技术评价,做到“一块一策”、“一井一法”,使不同的开发单元在不同的开发阶段都有相应的开发措施,对未动用储量根据油价、技术进步等变化来确定油藏开发调整的方式与时机。同时,油气开采企业的物资管理、用电管理、生产巡检管理、泵站监测管理等,都应体现精细化管理的思想,使油气开采企业的管理方式从分散化、表面化向制度化、规范化深入,目标制定从定性向定量深入。
最后,进一步完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化。信息共享有助于各环节的相互协调,提高决策的效率和成功率,避免信息资源的重复建设和资源封锁现象。在油气开采企业经营管理集成实践中,信息同样起到中枢神经的作用,集成化管理只有通过对信息有效组织和管理才能实现其目的。因此,油气开采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录入功能,使得数据均产生于生产过程中的各个数据源点,确保“源点唯一”,并通过提供方便灵活的接口,能够充分利用其他系统(油气开采企业核算结算系统、物资管理系统、勘探开发数据库系统、油库信息查询系统、井下作业信息系统等)的已有资源,实现数据共享,从而确保油气开采企业各职能部门、组织层次和生产流程等各个环节的高度协调。
篇4
[关键词] 服装 供应链 市场 制造商
一、引言
供应链战略起源于沃尔玛的“连续补充”系统,而成衣业的一条供应链上包括了面料供应商、服装制造商和销售商。根据“波特五力模型”的说法,制造商同时受到销售商压低进货价格和供应商抬高原料价格的双重影响,因此制造商是“前后挤压”,在一条供应链上最薄弱的环节。然而在全球生产网络(GPN)下,服装产业呈现出不一样的特点,服装制造商也在积极寻找更加有利的供应链模式,例如联泰。
笔者通过本文旨在向大家引出服装供应链创新的趋势和势在必行,希望可以引起业内的关注,有更多的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从而对我国的服装制造业的发展提出有益的建议。
二、世界服装市场消费与买家趋势
1.全球纺织服装产业的消费趋势
根据哈佛纺织服装研究中心的研究发现,目前全球纺织服装产业呈现金字塔型,但有往两端发展的趋势,时尚款和基本款的需求量不断加大,分别占28%和45%,同时处于中间的基本时尚款份额在缩小中,占27%。
2.全球纺织服装产业的买家趋势
国际国内纺织服装市场需求的总趋势是小批量、多品种、时尚化、短周期,欧洲市场上无论高、中、低档服装都更趋时尚化、功能化和高品质,而价格并不提高太多。换言之,性价比更高,采购方式和对卖家的优先要求也发生转变(见表1-1),以单个企业单品跑量、低价纯代工模式在这种趋势下竞争力下降。这对中国服装业的发展模式和竞争策略提出新的要求。
表1 纺织服装市场需求趋势
注:1=非常重要,5=不重要
由上表可知,成本虽然还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但是交货时间已经成为买家最为重视的条件。
3.全球买家对中国服装业的期望
(1)中国仍是最佳卖家,采购量持续增长;
(2)打包式的采购将会增长;
(3)中国企业应提高营销水平/更好展示;
(4)设计能力要提高;
(5)小订单增多/小客户增多;
(6)柔性供货/品种多样;
(7)保持价格竞争力;
(8)财务信用条件;
(9)提高品牌/降低保持同等质量水平下的成本/质量对快速反应的影响。
三、全球生产网络下服装供应链的创新模式
全球纺织服装的消费趋势是往两端发展,基本款的份额越来越大,并且不管是基本款还是时尚款都是更加趋向于时尚化。基于这样的特点,服装业的供应链模式也有了不同的创新,更加趋向于快速、敏捷反应以及提供打包式的服务和一站式的采购。
1.联泰――D2S的模式
“从设计到商铺”(Design-to-Store)模式是联泰的商业模式,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装供应链服务,覆盖设计开发、物料管理、生产制造,以及物流运输等供应链的各个环节。 该模式是适应今天零配额时代服装工业的优秀商业模式。
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下,客户更加倾向于寻求与提供更多服务、反应更加迅速、同时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价格成本的供应商进行合作。
D2S模式能够很好地回应客户的上述诉求。通过D2S模式,联泰为客户提供了具有“快速投入市场”优势的解决方案,帮助客户在合适的时间将合适数量、合适款式的服装货品运送到合适的地点上架销售。
2.利丰――全球供应链管理
利丰集团认为有效的供应链管理能帮助不同类型的产业优化整个营运流程,以达到改善企业竞争力和盈利的最终目的。供应链管理的七项重要概念包括:以顾客为中心,以市场需求的拉动为原动力;强调企业的核心业务和竞争力,并为其在供应链上定位,将非核心业务外包;各企业紧密合作,共担风险,共享利益;利用信息系统优化供应链的运作;不断改进供应链的各个流程;缩短产品完成时间,使生产尽量贴近实时需求;以及降低在采购、库存、运输和环节之间的成本。
并且提出了全球供应链管理4C:
* Connection 联系
* Communications 沟通
* Control of Quality 品质监管
* Consolidation of Shipments 综合货运
四、结论及展望
传统的服装制造商同时受到销售商压低进货价格和供应商抬高原料价格的双重影响,因此制造商是“前后挤压”,在一条供应链上处于最薄弱的环节,三者的关系可以形象的比喻成“哑铃状”。然而在全球生产网络下,国际买家和消费者对我国服装制造商提出了新的要求:快速反应、敏捷制造。
篇5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库存模型;优化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供应链管理将企业内部经营的所有业务单元,如订单、采购、库存、计划、生产、质量、运输、市场、销售、服务等以及相应的财务活动、人事管理均纳入一条供应链内进行统筹管理。其整合并优化了供应商、制造商、零售商的业务效率,使商品以准确的数量、优良的品质、在明确的地点、以精确的时间、最佳的成本进行生产和销售。
库存管理在快速响应用户需求的供应链环境下,其地位越来越重要。首先,库存规划对于生产非常重要,一方面如果企业缺乏原材料或零部件,整个生产线将受到影响,企业将被迫重新调整生产进度,这不仅无法按时生产产品,同时还增加额外成本;另一方面如果企业库存过剩,不仅需要额外的仓储成本,占用运营资金,而且增加企业的保险、税收和商品废弃等成本,从而增加整体成本,降低利润。其次,库存支持未来的销售,如果没有适量的库存,许多产品不仅失去了销售机会,也降低了客户的满意度。基于库存管理在整个供应链中的重要地位,研究供应链条件下的库存模型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需求。
二、库存管理模式发展历程
(一)合计预测与补给。以分销中心或主要分销商为中心,用于预测的核心数据来自销售历史数据,并联合其下游分销商或客户进行库存管理。它突破传统独立的库存管理模式的限制,但仅应用于供应链的销售环节中,缺乏集成的供应链计划。
(二)供应商管理库存。以下游企业和供应商双方都获得最低成本为目标,下游企业把库存决策权转移给供应商,供应商在一个共同的协议下管理库存。双方不断监督协议执行情况,修正协议内容,使库存管理得到持续的改进。
(三)联合库存管理。一种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权利责任平衡和风险共担的库存管理模式,供需双方在共享库存信息的基础上,以消费者为中心,共同制定统一的生产计划和销售计划,将计划下达到制造单元和销售单元执行。
(四)协同式供应链库存管理。实际上是一个信息和知识共享的系统化流程,它一端连接着销售与市场的最佳实践,另一端连接着供应链的规划与执行系统。它最大的优势是能及时准确地预测由各项促销措施或异常变化带来的销售高峰和波动,从而使销售商和供应商都能做好充分的准备,赢得主动。
三、基于不同角度的库存模型研究综述
(一)多级库存模型。“多级库存”的概念由Clark和Scarf提出,即供应链的级库存=某一库存节点现有的库存+转移到或正在转移给后续节点的库存。
Graves等对单级、单产品的系统进行研究,将此模型作为基础模块来研究多级产品的系统。他们将预测看作随机过程,动态输入库存补充计划系统。假设在t时刻对之后的H个周期进行需求预测和库存补充计划安排,并使计划期末的计划库存量为一给定常量值,即安全库存;同时,假设生产计划的更新是线性的。
Ilatia等在级库存概念的基础上,加入了级库存费率的研究,考虑供应链中的N级系列系统,建立平均总库存成本的模型。
Ganeshan研究了一种包括多家供应商、一家分销中心和多家零售商的供应链的连续盘点型库存控制模型;Moinzadeh和Aggarwal研究了具有加急订单处理机制的供应链系统的多级库存模型;Lee研究了具有多家相同零售商的多级库存系统。
邵晓峰等分析了一个供应商、一个销售商组成的两级库存系统,在不允许缺货的情况下,分别建立了非合作时各自成本最优和合作时供应链整体最优的库存模型。
张强、刘西林研究多个供应商和多个销售商组成的两级库存系统,首先讨论了供应商和销售商没有形成供应链和不含价格折扣时,各自从自身利益出发制定其最优订货策略;再讨论成立联盟后,供应商和销售商信息完全共享,供应商和销售商满足Pareto有效性,通过价格折扣来刺激市场需求,从而增加供应链整体盈利水平。
高丽芳、杜秀华研究了在供应链管理的环境下,由K个配送中心,每个配送中心由NK个零售商组成的配送网络的库存控制问题,在综合考虑了同一产品在不同零售点需求的相关性,以及同一产品在不同周期需求相关性的情况下,以库存成本和运输成本之和最低为目标,一定的服务水平为约束,建立了多级库存控制优化模型。
刘跃伟建立了基于总成本最低和总库存周转时间最短的多目标模型,从而更贴近市场需求对供应链库存的要求。
(二)跨链间的库存模型。多数文献研究上下游不同环节企业,或是单链中同一链节不同企业之间的库存管理,都是从单链视角出发,很少涉及到邻近供应链的紧急补充订货渠道,即基于两单链的集群式供应链跨链间的库存协调。
黎继子、刘春玲等以两单链的集群式供应链为背景,考察一个供应链零售商的紧急库存补充渠道来自于另一个供应链零售商的跨链间库存协调问题。他们建立了没有单链约束和存在单链约束条件下的跨链间库存合作模型,并用系统优化理论来寻求被补充供应链的正常渠道订货量和紧急补充量,以达到降低库存水平,提高整体利润。实验结果表明,当库存费率和商品零售价格较高、订货间隔时间较短,以及紧急库存补充价格较低时,企业愿意采取集群式供应链跨链间的库存协作。
施国洪、钟颢针对集群式供应链多级跨链间库存管理协作,分别探讨了相同链节之间库存互补模型和不同链节之间库存互补模型。利用系统动力学仿真方法进行分析得出,采用不同链节之间库存互补能够在保持库存水平不发生较大变化的前提条件下,较大地提高顾客需求满足率,并且能够较稳定地保持这种高水平满足率。
(三)目标不同的库存模型。以总成本极小作为单一优化目标的模型,首先没有考虑影响供应链性能的其他重要指标,可能导致需求响应周期超长而丧失市场机遇,或者仅维持库存最小,而无法有效满足动态和不确定的市场需求;其次忽略了敏感性研究,条件边缘的极小变动可能带来总体性能更优的可选方案。单目标优化模型会导致决策的片面性,限制了模型优化能力。
Chiu等研究了准时多级库存系统的紧急补充策略,解决了时间满足性问题,但是强时间约束使得系统成本代价较高,并且限制了适度缺货条件下的寻优能力。
Ganeshan讨论了一种随机需求的多级库存优化策略,使用确定的订单满足率对仓库基本库存水平求解,实际上是以相同最低满足率作为所有仓库供应的必须条件,使得库存总体维持成本上升,缺乏优化的灵活性。
卫忠、徐晓飞等建立了多个目标的协同优化模型,目标不仅考虑成本,也考虑需求满足率和时间。对于多品种、复杂拓扑结构,以及库容、生产能力受限的情况,他们提出了一种在外层对库存策略和内层对物流分配方案分别进行寻优的双层求解方法,并采用演化多目标优化技术构造了算法。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多目标模型的优化结果使得系统总体性能得到显著改善。
(四)可控提前期的库存模型。缩短提前期可以有效地降低安全库存量、减少资金积压、提高对顾客的服务水平、增加企业的竞争能力。
LIAO等最早给出了一个订货量已知,提前期是唯一决策变量的连续补货库存模型。
在LIAO的基础上,BEN―DAYA等将提前期和订货量均视为决策变量。
OUYANG等将提前期和订货量视为决策变量,将缺货分为缺货后补和缺货损失两部分,推广了BEN-DAYA的模式。在现实中,缺货成本很难准确确定,它不仅包括一些可以计算的项目,还包括诸如商誉、对库存系统其他部分可能造成的延迟等无形的损失,因此OUYANG等用服务水平约束代替目标函数中的缺货成本项,建立缺货后补和缺货损失的混合存货模型,求出使单个企业库存成本最低的最佳提前期和订货批量。
PAN、CHANG等将压缩提前期的问题从单个企业推广到供应链环境下,建立了单一买方和单一卖方组成的可控提前期的供应链联合库存模型,不足之处在于忽视了服务水平的约束,并仅从供应链集中决策的角度考虑整条供应链利益最大化,也没有提供切实可行的利益协调方案。
叶飞、李怡娜考虑了含服务水平约束的可控提前期供应链库存Stackelberg模型,以及集中决策情形下可控提前期供应链库存模型,提出可行的利益协调方案,即供应链的各参与方分担库存费用的机制。
(五)随机需求库存模型。多数文献将市场需求假设为已知的确定性函数或已知概率分布的随机变量,但在实际中,由于数据缺失或信息有限,很难准确估计市场需求,当面临新的市场或开发新的产品时,市场需求更加难以确定。模糊理论为研究不确定系统方面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Chen和Wang假设订购成本、库存成本、回购成本和企业的需求为梯形模糊数,建立允许回购的EOQ模型。
Patrovic和Sweeney假设提前期、库存水平和企业的需求为三角模糊数,并得到企业的最优订货策略。
Ishii和Konno在报童模型中,假设缺货成本为L型的模糊数,得到企业的最优订货策略。
Lee和Yao讨论了生产型企业的库存问题,将单位需求量和单位生产量假设为模糊数。在此基础上,Chang和Yao研究了在模糊需求情况下,最优的提前期以及订货批量。
朱新元、钟根元将研究需求不确定性问题从单个企业的库存决策扩展到了供应链库存管理和协调,利用模糊数学工具研究了需求不确定的二级供应链库存协调问题,得到了供应链各方的最优决策,并通过数值分析检验了数量折扣作为协调机制在不确定环境下的有效性,同时指出准确预测市场需求对供应链各方利润分配和整个供应链系统绩效有着积极作用。
四、结论
总体来说,国外的研究更加前沿,研究方法较先进,模型注重实用性,研究的动力是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模型研究后投入实际生产生活中,可以产生较大的现实效益。在我国,供应链的优化研究和应用处于初始阶段,研究更加注重理论性,采用的研究方法较简单,模型抽象,很多假设条件应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立足于本国企业的具体实际情况,研究适合其运行的优化模型。企业要想发挥供应链的优势,除了要重视库存环节,还要重视其他环节,只有实现全局优化,才能最终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随着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的发展,供应链的未来发展范围更加广阔,如虚拟供应链的研究等。
(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强,刘西林.多供应商、多销售商的两级供应链库存模型研究[J].工业工程,2006.
[2]黎继子,刘春玲.集群式供应链跨链间的库存协调模型研究[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7.
[3]施国洪,钟颢.集群式供应链多级跨链间库存协作模型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9.
[4]卫忠,徐晓飞.协同供应链多级库存控制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及其求解方法[J].自动化学报,2007.
篇6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隐患;应对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TP39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21-0000-02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实践来看,当前计算机网络还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问题,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则可能会造成非常大的影响。
1 计算机网络运行过程中的安全隐患问题
从当前计算机网络运行实践来看,虽然当前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依然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问题,总结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黑客利用系统漏洞进行网络攻击。在计算机网络运行过程中,黑客攻击是最常见的一种现象,几乎包括UNIX、Windom XP在内的全部操作系统都被其所覆盖。从实践来看,黑客最常用的手段就是盗取口令、强行闯入以及植入一些非法的程序或者病毒,并充分利用网络或网页上的安全漏洞来,对网页上的信息数据进行肆意的修改,并从中窃取最关键的机密信息,或者发送垃圾邮件。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保护技术的不断成熟,黑客攻击也逐渐表现出一定的隐蔽性,并从原来的系统攻击逐渐扩大至网络侵袭,比如盗取网上账号及密码、冲破防火墙以及盗取执行资格或者口令等,侵入手段多样化,最严重的就是将信息数据破坏掉,然后使整个网络瘫痪掉。
1.2 病毒的肆意传播与服务体系安全问题。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在通过网上邻居实现资源共享,方便之余也因此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第一,网络黑客这样的非法用户大量访问,价值网上邻居没有口令限制,或者只需猜测即可获得口令密码,从而为达到窃取资料信息提供了方便之门;第二,网络病毒肆意传播。若干被访问计算机自身带有一些病毒程序,那么计算机就会受到感染,进而造成病毒程序的大范围传播。同时,网络是信息交流平台,人们通过互联网可以进行信息数据的传播与交流,因此也是一个网络服务系统。但这种服务模式本源性地会带有不同程度的安全问题或隐患。服务体系的最常用服务器就是3W与JTP,协议本身所采用的认证方式过于简单,如果有不法分子侵袭,则后果不堪设想。
1.3 应用系统与共享网络设备遭受侵袭。从实践来看,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实际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很多企业、单位甚至学校,计算机应用系统都得到了重视,而且设置的也非常机密。比如,财务、人事以及档案等方面。但据调查显示,这些应用系统自身的安全性仅以操作系统安全措施为保障,这是非常危险的,只需类似于SATAN这样的扫描工具,即可找出网络漏洞,并对其进行肆意的侵袭。该种设备是将计算机与之相连,而且后者所发出的信息均通过该共享通道进行传播的。当前多数用户采用的都是这种网络共享设备,而非法用户只需SNIFFER等窃听工具,即可随意窃取相关的信息和数据。
除以上安全问题外,还有服务器的安全隐患问题。目前最常用的服务器主要有邮件服务器、文件服务器以及WEB服务器等,其中邮件服务器主要是用来进行邮件传输的,WEB服务器则主要是用于万维网的浏览服务功能之需,至于文件服务器则主要是用于相关的文件的下载。以上这些服务器若干运行,可能成为黑客或者病毒的攻击对象。
2 保证计算机网络安全运行的有效策略
基于以上对当前我国计算机网络运行实践中的存在的安全问题分析,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应对:
2.1 加强入网访问控制。对于入网访问控制而言,实际上就是第一道网络安全访问控制防线。通过该到防线,可以有效地控制和选择登录用户,对其登陆系统服务器进行严格的控制;同时,还能够对少数用户的入网时间、工作站选择进行控制。用户入网访问控制系统,应当包括三个部分,即用户名识别验证、口令识别验证以及用户账号检查。这三部分环环相扣,任何一部分未通过检查,则该用户都不能进入到网络系统之中。
2.2 加强网络服务器的有效控制。计算机网络服务器软件,只能从该系统的目录中下载安装,并且其权限掌握在网络管理员的手中。同时,网络可以允许用户在服务器操作台上执行一写合法的操作,而且系统可授权操作台工作人员具体操作权利,其可对服务器控制台进行装载、卸载、安装以及软件删除等操作。在局域网中,建议使用电子邮件交换信息,同时还需要基于邮件服务器的防病毒软件系统,并自动识别隐藏于电子邮件及其附件中的各种病毒程序。
2.3 加强防火墙控制管理。从实践来看,防火墙对于保护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具有非常重大的作用,实践中为有效保护服务器及其内部设备之安全性,当前最普遍、最有效的做法就是构建双层防火墙。其中,外层防火墙主要是用来进行包过滤,而内部防火墙则只允许最中间的网络进行外部网络访问。外防火墙与内防火墙之间是一个单独的区域,用于提供外部网络访问的服务器即位于该区域之中,这样就形成了双重堡垒。防火墙是由硬件与软件设备共同组成的,位于计算机和外界通道之间,不仅可以限制外界的用户进行网络访问,而且还能限定其内部用户的外界网络访问权限。计算机联网之后,应当加强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运行安全维护,除要充分考虑查杀病毒外,还要注意防止外界用户的非法入侵。当系统中出现可疑行为时,防火墙可以进行有效的阻隔,同时还可以提供详细的网络被攻击信息,对于防止计算机内部的相关信息资料泄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4 目录与数据加密安全控制。计算机网络要设置一些允许用户访问的目录,用户可在目录级指定氛围内对文件、子目录进行访问,甚至可以根据需要设定子目录或文件访问权限,即读权、写权,修改权、系统管理权、文件查找权、以及有效控制权,这些权限的有效组合可帮助用户有效地完成任务。同时要采取适当的加密措施,即数据加密,这主要是对动态的信息进行全面的保护。数据加密后,只有指定用户利用密钥才能解除密码限制,一般包括专用密钥与公开密钥两种。
2.5 入侵检测与漏洞扫描管理。入侵检测主要是为了有效保证计算机的安全性而设计和配置的一种能及时发现、报告未授权或异常现象的技术。网络服务器应设置一个网络入侵检测控制系统,对网络中可疑行为进行预测和策略性反应,及时切断入侵源并进行记录。同时,网络入侵检测系统应具有抗病毒侵袭能力,对于网络复杂性及软件不断更新.只靠网络管理人员的经验查找漏洞是不够的。因此,应当安装一种可查找网络安全漏洞的扫描工具,并通过系统优化配置、软件补丁升级等方式弥补这些安全漏洞。
3 结语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虽然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各领域中的应用范围更加的广泛,但计算机网络自身的开放性和互连性特点,导致其容易受到黑客的侵袭和恶意软件的攻击,无论是局域网还是广域网,都存在着这样的潜在都存在威胁。因此,应当加强思想重视和安全控制技术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网络运行的安全与可靠性。
参考文献:
[1]张春凯.以社会化的角度探讨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J].信息通信,2011,4.
[2]王丽凤.基于安全视角的计算机网络管理研究[J].科技资讯,2012,2.
篇7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始于纳税人需求、基于纳税人满意、终于纳税人遵从为目标,以提供规范、全面、便捷、经济的纳税服务为着力点,以思想大解放、作风大转变为切入点,不断健全纳税服务体系,整合纳税服务资源,简化办税服务程序,提高办税服务效率,建立纳税服务长效机制,切实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的税收征纳关系。
二、总体目标
通过“加强作风建设、深化七种服务、实现三度提升”活动的开展,力争实现“一个力求、两个促进、三个提升”总体目标。即通过开展“准确服务、快捷服务、贴心服务、科技服务、实效服务、满意服务、活力服务”,力求建立健全纳税服务工作长效机制,促进地税部门服务经济建设、共建和谐社会作用的进一步发挥,促进全市地税系统干部工作作风和纳税服务工作整体质效,有效提升征纳和谐度、纳税人满意度、税法遵从度,进一步树立地税良好形象。
三、工作内容
(一)强化“四税”建设,提升征纳和谐度
1、强化科学管税。要在管理“精细化”的大背景下,结合实际,将所有的工作按照业务流程和管理的要求,细化工作任务,明确岗位职责,建立健全绩效考核体系,并进行严格考核。在把工作做细、做实、做出成效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寻找闪光点,实施“亮点”工程。
2、强化阳光理税。要积极打造“诚信地税”、“阳光地税”品牌,进一步完善“办税公开”制度,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对纳税人较为关心的税务咨询、税务登记、税务认定、发票领购、申报征收、行政审批、税收政策、征收办法、办税程序、违法处罚等事项向社会公开,做到“权力下放到位、手续简化到位、程序公开到位、业务管理到位”。让纳税人了解税法,纳税明白,受罚心中有数,提高其对税务机关的信任度
3、强化廉洁从税。要建立健全反腐败的防控体系,利用反面典型案件对干部进行警示教育。实行“一岗双责制”,签订“反腐纠风责任状”。聘请政治觉悟高,具有社会影响的知名人士担任税收特约监督员,同时授予若干监督权,自觉接受税收特约监督员对公开办税及廉政建设等方面监督。
4、强化文明办税。要以积极开展“青年文明号”、“文明示范岗”等创建活动和“星级服务标兵”、“五比五看”等争先创优活动为载体,大力推进优质文明办税,使窗口服务让纳税人满意、上门服务让企业满意、文明办税让社会满意、为国聚财让人民满意。同时,向社会公布服务电话、服务范围、服务承诺和监督电话;设立并向纳税人发放纳税服务卡、税风测评卡和执法反馈卡;进一步落实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上门服务、预约服务、特事特办等制度举措,为纳税人提供高效、便捷、优质的全程式服务,确保纳税人办理地税涉税事宜“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二)践行“四访”活动,提升纳税人满意度
1、开门接访。通过落实领导班子办税服务厅带班制度、发放征求意见表、电话抽查等途径,向企业及社会各界广泛征求意见,谋求促进地税和谐发展的良策,在稳步提升纳税人满意度的同时促进地税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2、上门寻访。积极落实领导包点联系服务制度,不定期深入企业现场办公、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深入调研,全面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和面临的困难,摸清企业的服务需求,科学谋划化解困难和问题的良方。
3、定期回访。定期召开税企恳谈会,在向纳税人宣传税收政策的同时,虚心听取社会各界对地税部门在征收管理、执行政策、服务态度、廉政建设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以真心诚意力促纳税人满意;同时不定期深入办税厅等办税场所进行明察暗访,调查地税执法执纪情况,倾听纳税人心声,在内部网站通报,督促全系统在政风行风建设上常抓不懈。
4、群众协访。定期与聘请的行风监督员召开座谈会,听取他们对地税部门服务企业方面存在的问题,随时直接掌握服务企业活动动态,并充分发挥义务监督员的协访作用,在地税部门和纳税人之间架起“连心桥”。
(三)推进“四化”进程,提升税法遵从度
1、推进税收管理法治化。进一步规范税收执法。严格依法行政,全面清理规范性文件,规范税收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明确执法责任,规范申报征收运行流程和各环节的岗位职责。继续加强执法监督。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加强执法督察力度,并与绩效考核挂钩,加大问题整改力度。加强减免税政策管理。认真落实下岗再就业、残疾人就业、退役士兵再就业等优惠政策,严格税收优惠管理,加强对政策执行的跟踪监控和执行后的效果评估。要严格按照依法治税的基本要求实施税收管理和服务,做到依法治税、程序正当、高效便民、权责统一。要在税额核定、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等重要环节上,严格依法办事,做到“三个一样”:认识与不认识一样、有背景与无背景一样、大户与小户一样,一视同仁,公正执法;强化内部执法监督,定期进行执法检查与评估,防止与纠正不正确的执法行为。
2、推进税收宣传常态化。坚持依托网络、电台、报刊、杂志等媒体和12366热线、短信平台、征纳QQ群等,采取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等形式,广泛深入地进行税法宣传教育。要坚持税法宣传的经常化、多样化,利用各种形式进行税法宣传。要积极创造宣传平台,着力与企业联手搞宣传,在扩大企业知名度的同时开展公益性的税收宣传活动,营造一个和谐的税收环境,唤起全民依法诚信的纳税意识,促进税法遵从。
3、推进纳税辅导实效化。通过认真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和领导干部管户制度,送税法到企业、到基层,走访重点纳税户,倾听纳税人呼声,宣讲税收政策,进行现场辅导,面对面、零距离地帮助纳税人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企业办税人员的业务素质,增强了企业负责人和财会人员依法履行纳税义务的意识。
4、推进信用评定规范化。建立健全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制度,不断深化纳税信用体系建设,认真组织实施好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建立纳税信用等级资料库,对评定结果在征管系统做出标识。对纳税信用等级不同的纳税人,采取不同的服务方式,充分发挥纳税信用等级引导纳税人依法纳税的导向和激励作用,鼓励纳税人依法诚信纳税,提高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
四、工作措施
(一)创新纳税服务理念。全系统要牢固树立征纳双方法律地位平等的理念、公正执法是最佳服务的理念、纳税人正当需求应予满足的理念,以纳税人为中心,把尊重纳税人、信任纳税人、方便纳税人作为现代税收管理服务的核心内容,按照建设服务型机关的要求,加快推进由“执法+管理”向“执法+服务”的转变,自觉做到在执法中加强服务,在优化服务中提高执法水平。
(二)建立和完善纳税服务新机制。完善纳税服务运行机制。进一步理顺服务职责,落实完善纳税服务各项制度。加强内部协调,强化对服务质量和效果的监控督导。建立健全纳税人及社会各界对纳税服务工作的评议评价制度。从纳税人需求出发,加强对纳税人反映情况的收集反馈督办,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健全纳税服务绩效考评机制。以纳税人满意度为重点,以便捷、高效、公正、周到为目标,制定可量化考核的指标体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激励和追究制度,综合内外对纳税服务进行考评,并进行定期通报,表扬先进,鞭策后进。
(三)切实减轻纳税人负担。继续在“简、放、提、优”等方面下工夫。进一步明确程序,简化办税手续、简并报送资料、下放审批权限、提高办税效率、优化服务手段,对减免税以及税前扣除等涉税审批和备案事项及时受理,限时办理。上级机关部署工作要统筹安排,增强计划性、协调性,便于基层执行,利于纳税人遵从。
(四)树立12366服务品牌。优化和规范12366咨询服务,加大12366对外宣传力度,打造12366服务品牌。加强业务、技能培训,加强热点问题的收集、归类整理,健全完善网站、热线、短信共享咨询资料库,对纳税人服务请求提供及时、准确、同一的响应。
(五)进一步优化网站服务。在市局主网站实施场景式服务建设,为纳税人提供更具个性化、人性化的网上办税指南导航,使纳税人在办税过程中通过网站能够找得到、看得懂、办得通、效率高。深化网站信息内容建设,及时纳税人关心的涉税信息,为纳税人提供更加全面的网上政务公开。畅通沟通渠道,深入开展网络咨询、在线访谈、网上调查、意见征集、有奖征文等征纳互动交流,利用网站电子信箱开展网送税法等活动。
(六)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尊重和保护纳税人的权利是税务机关的法定义务。要积极响应纳税人需求,妥善解决税收争议,切实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营造公平、公正、和谐的税收环境。
(七)大力优化发展环境。坚持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地税工作主题,各单位各部门要在本月内认真开展纳税人评地税机关和地税管理员活动,以切实解决当前地税干部工作作风中的“庸、懒、散”,领导作风中的“假、浮、蛮”,为税不廉的“私、奢、贪”,行政审批中的低效率,以及中介机构及从业人员乱作为的突出问题,努力打造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务实型、廉洁型地税机关和地税队伍。
五、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在全市系统内开展“加强作风建设,深化七种服务,实现三度提升”活动,是优化纳税服务的重要举措,是体现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职责所在。全市系统上下要充分认识活动开展的重要意义,把活动放在全年工作的突出位置,切实采取有力措施,建立责任明确、领导有力、运转有序、保障到位的工作机制,推动活动广泛深入开展。
(二)强化领导,明确责任。各单位各部门要强化组织领导,抓好活动的组织实施,要统筹兼顾,把活动融入到税收征管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把组织收入、税源管理、税务稽查、税收优惠政策落实等各项工作结合到活动中来。办公室要优化网站建设,加大税收宣传力度,及时回应纳税人涉税要求;法规科要对去年出台的文件进行清理,重点关注行政复议;征管科、信息中心尽快对征管数据进行全面清理更新,确保系统数据的准确性,重点对法人代表、财务负责人以及其他联系人的联系方式进行核对;税政科室要对营业税起征点提高等税收优惠政策落实情况进行督导,要进一步清理简并和优化涉税事项审批;监察室要对投诉和举报的问题全面进行回访。
(三)广泛宣传,营造氛围。要加大对活动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电台、网站、热线、短信平台和宣传专栏等各种形式,广泛宣传优化纳税服务的措施、有效做法、成功经验和先进典型,为顺利推进活动开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氛围。
篇8
关键词:国外零售企业 组织管理
国外零售企业组织的管理
现在,国外许多大型零售企业的组织管理正积极向扁平化方向发展。为了应对激烈的竞争和更好地适应消费者的需求,世界零售巨头沃尔玛和家乐福纷纷减少企业的管理层次,向下分权。在沃尔玛的组织结构里,上层的CEO下面只设四个事业部:购物广场、山姆会员店、国际业务、配送业务,下层就是庞大的分店。众所周知,家乐福的各个分店具有较大的自,管理更趋扁平化。
组织扁平化
传统的零售企业组织结构为“金字塔型”层级结构。在这种结构中,上下级间层级分明,每个人都有明确的权利和责任,中间为一个庞大的管理层。该结构在稳定的环境下,是一种比较高效的组织结构,适合企业的发展。但当前,企业面临的环境变化迅速,就像英特尔前总裁葛洛夫所说的那样:现代社会唯一不变的是变化。特别是在零售业,市场环境变化迅速,消费者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金字塔型的组织结构已明显不利于零售企业的发展。同时,信息技术在零售业的广泛应用使扁平化结构和管理成为可能。
管理分权化
当前,管理分权化已成为国外零售企业组织管理的共识。它和扁平化趋势产生的背景一样,都是由消费者需求的多样性及技术在零售业的应用所推动的。分权化是指上层管理者把一些管理权和决策权与下级共享。这样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可以在较大程度上,鼓励下级并使其努力工作,从而更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高工作效率。
在沃尔玛,不仅给商店经理分派任务,而且允许其享有决策资格。他们有权根据销售情况并决定商品的促销策略。JC彭尼是美国著名的百货公司,历来都重视管理的分权。每个季节,采购员在达拉斯总部选择商品,并且把他们通过闭路电视展现给所有的彭尼店经理。在此过程中,每个经理都具有一定的建议权。
零售巨头家乐福在管理分权方面做的更远,它实行以门店为中心的管理体系。家乐福的门店和店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具有独立的行事权,包括商品组合结构的建议权和决定权、商品的价格变动权、人事管理权、商品的促销权等。家乐福以门店为中心的管理体系是其海外经营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重视员工培训
国外的零售企业一般都很重视员工的培训。早在1975年,沃尔玛就成立了培训部门,培训对象面向全体员工,包括底层的营业员。沃尔玛为员工安排的培训有:入职培训、技术培训、工作岗位培训、海外培训等。现在沃尔玛在其总部本顿维尔已建立了一个非常现代化的培训中心――沃尔顿零售学院。法国家乐福也非常重视员工的培训,在每个区域总部几乎都建立有培训中心。它可以在六个月内,从培训新员工开始,边工作边教学,培训出能独立带班的组长。美国著名建材零售商Home Depot非常重视员工的培训,把其作为企业发展的关键。
玛莎(Mark & Spencer)百货公司是英国零售业中规模最大而且盈利能力最高的公司。非常重视员工的培训,玛莎百货不仅在公司内部培训员工,同时还把员工送到相应的供应商那边学习。
注重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并为各级员工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工作作风、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的总和。正确、合适的企业文化能大大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促进企业的发展。国外的大型零售企业普遍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他们不仅制定了切合企业自身的企业文化,而且通过各种途径加以强化,使之深入人心。
广泛运用信息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西方零售企业组织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美国、欧洲、日本,许多零售企业采用POS、EOS、SCM、MIS、CMS等信息系统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率。沃尔玛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私人卫星通讯网络,早在1988年,管理者们就可在2小时内把全球4500家分店盘点一次。同时通过公司的闭路电视,总部能向各分店展示各种新产品的信息,以便合适地采购。信息技术及计算机技术在零售企业的大量运用极大地提高国外零售企业的管理效率和水平,成为国外零售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之一。
广泛采用连锁经营
自1895年,世界上第一家连锁店诞生以来,连锁经营就以独特的魅力风靡世界,目前已成为国外零售企业发展的主要组织形式。连锁经营以产权或契约为纽带,将独立的店铺组织起来形成整体,从而使企业经营实现规模化和集约化。国外零售企业在国内外的扩张,绝大部分采用连锁经营的组织形式,以发挥规模效应。如美国沃尔玛、德国麦德龙、英国特易购、法国家乐福、日本伊藤洋华堂等企业都是采用连锁经营模式。
据有关资料称,在欧洲,连锁业实现的销售额已占到社会商品销售额的50%至60%。在美国,事实上连锁店已经控制了美国的零售业,连锁经营的销售额已占社会零售额的60%以上。日本连锁商店的销售额已占零售总额的30%。
重视供应链的管理
近几年来,消费者需求日益多样化、价格竞争激烈,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不是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整个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要求企业在整个供应链上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重视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所谓供应链管理是指将生产、流通和顾客消费与服务等过程作为一个整体来计划、控制、协调,实现整个供应链的系统优化,从而使企业利益最大化。零售企业通过供应链管理,可以为顾客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和服务,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同时也能使零售商与供应商的关系变得融洽。
在国外零售业中,沃尔玛与宝洁公司的合作可以说是零售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典范。他们通过EDI和卫星通讯网络共享信息。宝洁公司告诉沃尔玛各种产品的成本,并保证其有稳定且价低的货源;沃尔玛也把各分店的销售和存货信息传向宝洁。这种关系使双方都获得了"双赢"。虽然家乐福对供应商施加许多苛刻的条件,但也很重视与供应商的伙伴关系。上世纪70年代,曾有28家法国企业与家乐福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关系,其中的23家现在已成长为大企业。现任家乐福CEO官迪朗说家乐福的秘诀是:与供货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使双方平等互惠、双赢共荣。玛莎百货也同样重视供商关系,其中有一部分供应商,从玛莎成立之初就一直与其合作到现在。
对我国零售企业管理的启示
努力提高组织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借鉴国外组织管理经验,我国零售企业的组织管理应大量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适时引入MIS、CRM、ERP、EOS等信息系统。它可以极大地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和交易费用,增强零售企业的竞争力。这既是零售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手段,也是流通产业现代化的必然之路。我国的零售企业应大力促进商业活动的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等,以求得自身的发展。另外,我国零售企业也要切实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现在市面上的许多数据库软件如Oracle、Sybase等,都具有良好的数据处理和挖掘创新能力,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购买。
在组织管理中适当分权
当前零售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变化迅速,即使在计算机的帮助下,企业管理人员也不能掌握一切信息,同时管理人员的能力也有限,因此企业应适当分权。零售企业可以把财务、采购、配送等集中起来,把促销计划、部分人事权下放给分店和相应人员,同时让分店有一定的采购建议权,就像沃尔玛和彭尼百货一样。另外,要采取各种方法切实改变管理人员的官僚作风,把员工当作合作伙伴,使每个员工心甘情愿地为企业的发展而奋斗。
切实加强零售企业文化建设
我国零售企业可以从企业精神、企业行为文化、企业物质文化三个方面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首先要结合自身的情况进行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的提炼和设计。然后进行企业行为文化的设计,包括制定行为规范、完善规章制度等。最后是企业物质文化的建设和实施,包括建立企业文化的传播部门、实施企业VI视觉形象工程。这里我要强调的是:在零售企业文化建设中,最为重要的一条是管理人员模范带头作用,不然企业文化的建设必定会失败。积极的企业文化强调以人为本,员工在企业中受到重视,参与愿望能够得到充分满足,因而他们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也内在地增强了零售企业的竞争力。这些在国外大型零售企业中都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重视员工的培训
人是企业管理和经营的载体,企业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我国零售业要提高竞争力关键在于建立一个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并注重对员工的培训和再提高。零售企业要舍得在员工培训上的投入,积极建立全面的员工培训制度。培训不仅面向管理人员,也要面向零售企业的基层人员。另外,也要从观念上着手,改变零售人员不需要太多培训的偏见。
大力发展连锁经营
我国零售企业应大力采用连锁经营的发展模式,提高规模,增强实力。可通过兼并、收购股权、特许加盟等方式来扩大分店规模。在分店管理中,应注重整合效应,真正做到连锁,发挥规模经济效益,切实发挥连锁总部的采购、管理、配送、营销等功能。配送中心的建设一定要跟得上,因为它是连锁企业的扩大经营规模的关键。此外,政府部门也应在税收、金融、法律、行政等方面支持我国零售企业的连锁发展,提高我国连锁企业的集中度。
构筑良好的零供关系
零售企业应彻底抛弃以前那种与供应商互相制约、争夺利益的狭隘思想,应面向消费者,从整体利益考虑,注重供应链的管理。信息共享是SCM的关键,信息技术的投入也是不可缺少的。我国零售企业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从管理、采购、配送、信息共享等方面出发,积极实行供应链管理。
在传统的零售商―供应商关系中,零售商对供应商的商品需求变动远大于零售商所面对的需求变动,产生所谓的牛鞭效应(牛鞭效应是指从零售商上溯到生产厂,库存量大幅上涨,正像挥动的牛鞭,从手柄到鞭梢波动的幅度越来越大)。最后造成供应商存货过多,面对消费者的反应变慢,同时也导致了零售商的销售下滑。通过实行供应链管理和构筑供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零售商和供应商可以共享信息,降低外部市场交易成本和管理成本,生产和销售适合消费者的商品。另外零售商可考虑与重要的供应商交叉持股,从而使双方更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这种新型的零供关系,可以为双方带来巨大的利益,达到供商双赢的状态。
参考文献:
1.赵凡禹.零售巨头沃尔玛[M].长沙: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3
2.哈里森.世界零售第一王国:全方位解析沃尔玛[M].北京:线装书局,2003
篇9
2.大断面风化软弱顶板锚梁喷支护技术研究王丛书
3.矿井主排水泵笼头自动清淤装置吉爱忠,王启旺
4.串级调速在旗山煤矿主通风机中的应用徐卫东,孙健身
5.上下煤层同采时工作面运输巷位置合理确定阚世光
6.浅谈机电设备的可靠性维修胥千章
7.井下爆破网络电阻增大原因分析周书勤,吴强
8.联系测量对矿井重大工程质量的影响王正帅,刘冰晶,顾和和
9.蓄电池电机车制动系统的改进徐德强,周伟,邹海滨
10.龙口矿区砂岩水突水机理分析及治理朱同祥,曹思云,温店汉
11.全员安全管理方法探索张慧红
12.谈提高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水平王宜刚,缪广甫,刘宝明
13.锚杆钻机维修检测台及其检测方法马祥稳,徐锁庚,张俊民
14.煤矿井下工作面电动机受潮原因及防治陈国强,王济
15.影响换向阀可靠性的因素郭永刚,朱小路
16.淮北张庄煤矿23722W工作面防治水实践彭勇,王本敏
17.桃园煤矿上提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及顶板管理陈青峰
18.不锈钢气割工艺的探讨段建年,王传礼
19.综采工作面超前溜子机头整体挪移的改进吴步洪
20.利用罐笼敷设井筒内电缆的施工方法与工艺钱乔国,马智民,田德文
21.祁东煤矿3224工作面开采"两带"高度特征研究易德礼,檀双英,吴俊松
22.GPS在矿区高程控制中的应用研究罗昆,黄健,钟建,尹建国
23.软岩隧道变形破坏及支护技术概述江苏煤炭 肖春龙
24.利用模拟测井曲线判识构造煤分层吴俊松,王定武,傅昆岚
25.电阻率层析成像技术在矿井水文地勘中的应用王立英,马敬,蒋继亮
26.煤层添加渗透棒深孔静压注水防尘技术的探索张永生
27.第三系砾石层钻进方法介绍陈扣强,林健康
28.磁流体技术在煤炭分选中应用研究李吉泰,张富平
29.建立数学模型指导装车灰分宋峰,张莉
30.玻璃结构的发展与应用彭孝明,李军利
31.谈污水处理厂设备安装中的几个技术问题倪宗艳,王秋霞,刘庆玲
32.现浇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数值模拟分析方忠年,王玮
33.砌块在多层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及发展陆雯
34.浅谈防雷接地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曹珍
35.提高住宅建筑节能技术探讨丛林
36.浅谈巧用测距经纬仪取代平板仪测图邱敏
37.施工阶段的基槽检验及局部处理方法胡学峰
38.煤矿生产计算机三维模拟周仁东,唐黎明,汪玉泉
39.Windows2000安全措施的综合应用谢飞
40.电压互感器二次不同接地方式分析卢彦山,张玉宝
41.JY82A型检漏继电器与馈电开关跳闸线圈的改进章利军
42.远程监督及信息共享在矿山专用铁路的运用陈河力
43.PSPICE电路仿真软件及应用周栋,乔有田,张余峰
44.浅谈交流异步电动机调速或起动的方式张敬阁
45.煤矿通信专网计费系统功能需求和技术方案林栋宁
46.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计算机辅助概念设计研究刘翠娟,杨宏楼
47.江苏煤炭 井下真空起动器真空管故障对漏电继电器的影响马俊
48.原煤成本预测实践尹家圣
49.探矿权采矿权招拍挂后地勘单位的困难与对策于龙庆
50.浅议企业管理方式的转变周向明
51.论入世后我国国有企业薪酬制度改革策略齐君伶
52.公司剥离动因探析刘三兴
53.徐州矿务集团煤炭产品市场营销策划董洪光
54.论煤炭企业社会职能的分离朱冬梅,张国庆
55.WTO后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王庆霞,刘连柱
56.中小企业信息化初探邓清华,刘传平
57.论企业风险与财务管理杨传瑞HtTp://
58.会计委派制不应当成为政府的行政行为施蔚,华心怡
59.对国有上市公司实施经理股票期权计划的建议吴建霖
60.网络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创新夏宁
61.贯标企业如何管理人力资源王波
1.矿井电阻率成像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展望许新刚,张华恩,刘志新,王大庆
2.试论利国煤矿岩浆侵入特征及其对煤层的改造罗子付,祁成年,曾庆林
3.导硐台阶联合法在大断面硐室施工中应用探讨夏雷
4.煤层气地质演化历史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满磊,韦重韬
5.波兰冲击矿压防治方法研究赵从国,窦林名
6.瞬变电磁法在预测任楼矿导水陷落柱中的作用段中稳,李全,童宏树
7.锚注支护机理及其在临涣矿大巷修复中的应用史世杰,陈晓祥,谢文兵
8.大倾角综采工作面旋转开采的理论和实践韩菲,薛柏会,谢连银,朱凤华
9.姚桥煤矿注浆系统优化与改造江苏煤炭 吴少先,蒋颖
10.大倾角煤层回采时顶底板活动规律分析及应用王岩森,范隆声,曹庆尧,马立强
11.综合注浆法根治3222工作面突水灾害吴俊松,吴玉华,傅昆岚
12.对现行单体液压支柱初撑力指标值的建议李俊斌
13.井下供水与水位观测两用钻孔在米村矿的应用王铁牛,许伟,周振东
14.皖北矿区高岭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前景分析黄河
15.螺纹钢锚杆在古书院矿9#煤巷道中的应用张艳华,牛海生
16.探讨利国煤矿防治小窑水的方法高洪道,罗子付
17.综放面煤层注水钻孔角度计算公式的探索李波,高建团,张沛顶
18.如何提高炮采工作面区段煤柱及材料回收率刘庆吉,周士磊
19.锚固岩体中锚杆预紧力的作用许兴亮
20.放顶煤综采工艺过程动态模拟边强,姚刚
21.回采巷道围岩稳定性分析数学模型兰瑞学,何富连
22.高渗透性地层化学泥浆堵漏效果徐农隆
23.我国煤矿安全状况及分析宋晓燕
24.电机车新型撒砂装置的研制与应用黄文新
25.朱仙庄矿区延深勘探深孔钻探施工技术的探讨束学照
26.可采储量与可布工作面储量差异问题的探讨姚冬梅
27.大屯矿区姚桥井田构造特征及其控制因素马成友
28.翻煤笼硐室漏风治理技术研究与实践徐志超,梁开祥,朱学军
29.江苏煤炭 轻型刮板输送机结构设计分析王小安
30.用地面垂直钻井法抽放煤层瓦斯叶礼明
31.浮选过程中捕收剂和起泡剂的综合作用赵本军
32.建设节水型企业促进矿区可持续发展郝艳秋
33.南水北调东线大运河徐州段水环境质量评价李玉前
34.夹河皮带廊碳纤维加固设计应用王海波,胡应诚,刘磊
35.论工程量清单计价与规范招投标市场李国元,纪传印,胡继科
36.冷媒循环条件下单管水平冻结温度场数值模拟杨志江,车平
37.一种新结构形式-索膜结构韩维纲,朱炯
38.采动区砌体结构房屋的保护与设计综述朱炯,韩维纲
39.网架(网壳)设计中常见的几个问题纵兆峰,孔祥秋
40.用化学止水注浆法治理井壁破坏朱岩华,姜振泉
41.空调冷水机组选型中应考虑的几个问题苏长满,吕梅花
42.用AutoCAD2002进行机械制图的体会高杰,齐伟,张超群,周跃进
43.一种智能型太阳能热水器控制器的研制袁小平,陈跃,任平俊,刘威,卢学敏,赵建光
44.网络安全与防火墙技术郑伟
45.虚拟现实技术在工业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刘翠娟
46.徐州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赵静敏
47.公司制企业监事会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胡兴民
48.小型企业会计制度设计刍议贺爱武
49.煤矿企业如何在标准成本制度下降低成本顾志彬,贺爱武
50.试论如何加强企业往来款项管理龚(龙天)
51.新时期院校公寓管理探讨张玉华
52.税收筹划与公司理财冯仰芝
53.企业经营中的外汇风险及其防范江苏煤炭 徐彬
篇10
[关键词]物流成本;现状;管理;控制
[作者简介]陈海生,广西水产畜牧学校教师,广西南宁530021
[中图分类号]F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6)10一0059一04
一、物流成本分析的要求
成本控制是企业构筑有效物流体制和供应链体制的关键要素,降低物流成本是企业永恒的课题。从目的上讲,物流成本分析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求:
1.正确把握物流成本的大小并从时间序列上看清物流成本的发展趋势,以便与其他企业横向比较。
2.借助于对物流成本的现状分析,评价企业物流绩效,规划物流活动,并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对物流活动的全过程进行控制。
3.能给企业高层管理者提供企业内全程管理的依据,并充分认识物流管理在企业活动中的作用。
4.有利于将一些不合理的物流活动从生产或销售部门分离出来。
5.能正确评价企业物流部门或物流分公司对企业的贡献度。
6.有利于企业在不断改善物流系统的同时控制相应的费用。
二、物流成本管理的意义
无论如何,企业物流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降低物流总成本。我们之所以要研究企业物流管理,就是要寻求降低物流总成本和增强企业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
物流成本管理在物流管理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物流是经济的黑暗大陆”;“物流是第三利润源”以及“物流成本冰山说”等观点都说明了物流成本问题是物流管理初期人们关心的主要问题。所谓“物流是第三利润源”,是指通过物流合理化降低物流成本,成为继降低制造成本和扩大销售获取利润之后企业获取利润的第三个源泉。“物流成本冰山说”告诉我们,通常我们所能明确掌握的物流成本,只占企业物流总成本的一小部分,大部分物流成本并没有为管理者所认识。正是由于在物流领域存在着广阔的降低成本的空间,因此物流被看作是经济的黑暗大陆,物流问题也就引起了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可见,企业物流管理开始于对物流成本的关心。
物流成本管理的意义在于,通过对物流成本的有效把握,利用物流要素之间的效益背反关系,科学、合理地组织物流活动,加强对物流活动过程中费用支出的有效控制,降低物流活动中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从而达到降低物流总成本,提高企业和社会经济效益的目的。因此加强物流成本管理对于降低物流成本非常重要。
三、降低物流成本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加强物流成本管理就是为了要降低物流成本。那么降低物流成本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如何呢?
1.从微观的角度看,降低物流成本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由于物流成本在产品中占有很大比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降低物流成本意味着扩大了企业的利润空间,提高了利润水平。当某个企业的物流活动高于所属行业的平均物流活动效率,物流费用低于所属行业平均物流费用水平时,该企业就有可能因此获得超额利润,物流成本的降低部分就转化为企业的“第三利润”;反之,企业的利润水平就会下降。正是由于这种与降低物流成本相关的超额利润的存在,而且具有较大的空间,导致企业积极关注物流领域的成本管理,致力于降低物流成本的努力。
(2)物流成本的降低,意味着增强企业在产品价格方面的竞争优势,企业可以利用相对较低的价格在市场上出售自己的产品,从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扩大销售,并以此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
2.从宏观的角度讲,降低物流成本给行业和社会带来的经济效益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如果全行业的物流效率普遍提高,物流费用平均水平降低到一个新的水平,那么,该行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将会得到增强。对于一个地区的行业来说,可以提高其在全国市场的竞争力。
(2)全行业物流成本的普遍下降,将会对产品价格产生影响,导致价格相对下降,有利于保持物价的稳定,相对提高国民的购买力。
(3)物流成本的下降,对于全社会而言,意味着创造同等数量的财富,在物流领域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得到节约,实现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创造尽可能多的物质财富,节省资源消耗的目的。
四、降低物流成本的策略、战略
造成企业物流成本过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一直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这主要是由物流成本的复杂性及关联性强所决定的。目前我国企业物流管理水平普遍不高,如何通过一定的措施,从不同角度全方位地控制物流成本,是企业物流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树立现代物流理念,健全企业物流管理体制。企业降低物流成本首先要从健全企业物流管理体制人手,从企业组织上保证物流管理的有效进行,要有专司物流管理的部门,实现物流管理的专门化。树立现代物流理念,重新审视企业的物流系60统和物流运作方式,吸收先进的物流管理方法,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寻找改善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成本的切入点。
2.树立物流总成本观念,增强全员的物流成本意识。现代物流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追求物流总成本的最小化。这一点对于企业构筑和优化物流系统、寻找降低物流成本的空间和途径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随着物流管理意识的加强和来自降低成本的压力,不少企业开始把降低成本的眼光转向物流领域,这无疑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在实践中发现,不少企业把降低物流成本的努力只是停留在某一项功能活动上,而忽视了对物流活动的整合。其结果,一是由于忽视了物流功能要素之间存在效益背反关系的规律,虽然在某一项活动上支付的费用降低了,但总体物流成本并没有下降,甚至反而出现增加;二是将降低物流成本的努力变成只是利用市场的供求关系,向物流服务提供商提出降低某项服务收费标准的要求。如果物流服务供应商无法承受、而又可以拒绝的话,降低物流成本的努力便无功而返。
3.加强物流成本核算,建立成本考核制度。物流成本核算的基础是物流成本计算,物流成本计算的难点在于缺乏充分反映物流成本的数据,物流成本数据很难从财务会计的数据中剥离出来。因此,要准确计算物流成本,首先要做好基础数据的整理工作。
4.制定物流成本控制的目标及具体实施细则。
企业要在对客户的物流系统进行科学的诊断后,实施以下物流规划及系统设计,具体包括:制定物流管理及组织策略、物流业务划分及业务重组、仓储规划、选址、改造与库存策略、运输系统规划及第三方物流策略、物流信息技术及网络技术解决方案等。所有这些项目的科学设置和实施,将为物流成本控制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5.加快物流资源整合,构建物流运作体系。企业物流在采购、运输、分拣、仓储、配送、服务过程中,同样需要规模效益。我们应对物流资源进行整合,实现规模效益,降低管理成本。目前我国物流业的这种势头越来越明显,已从单一的运输、仓储、储运等服务功能向综合业发展,渗透到社会经济的各个角落。对企业的物流系统进行优化,就是要结合企业的经营现状寻找一个恰当的物流运作方式。物流系统优化是关系到企业的竞争能力、影响到企业赢利水平的重大问题,应该得到企业上层领导的高度重视,从战略的高度规划企业的物流系统。同时,要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使各部门在优化物流系统的过程中相互配合。
6.物流技术的网络化、信息化、电子化。传统物流强调的是储运、仓储、运输的转移化服务职能和手段,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11'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流通方式已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这就需要现代物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化消除了人们应用物流信息资源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成为拓展物流服务范围、增强物流功能的重要手段,大大降低了物流成本。
7.委托第三方物流公司以降低成本。在控制物流成本方面,欧美国家采用较多的是物流的外委,或称第三方物流或合同制物流。它是利用企业外部的分销公司、运输公司、仓库或第三方货运人执行本企业的物流管理或产品分销职能的全部或部分。其范围可以是对传统运输或仓储服务的有限的、简单的,或者是创新的、有选择的补充物流管理手段,以提高物流效益。一个物流外委服务提供者可以使一个公司从规模、经济、更多地门对门运输等方面实现运输费用的节约,并体现出利用这些专业人员与技术的优势,另外,一些突发事件、额外费用如空运和租车等问题的减少,增加了工作的有序性和供应链的可预测性。实际上,外委的利益不仅局限与降低物流成本上,企业也能在服务效率上得到许多其他的改进,如增强战略行动的一致性,提高顾客反映能力,降低投资需求,带来创新的物流管理技术和有效的渠道管理信息系统等。
8.通过建立物流分公司寻求削减物流成本。除了将物流业务向外委托来削减物流成本外,建立企业物流分公司也是货主控制物流费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物流业仍处于货主企业的总体控制之下,与此同时,通过分公司的独立经营来实现物流成本的下降。日本《流通设计》杂志对日本分公司所作的调查表明,如今大多数企业的物流分公司主要以削减母公司的物流成本为第一目标,在此基础上,分公司的业务逐渐向接受委托和战略经营发展。正因为如此,很多货主企业逐步由向外部委托物流向物流分公司经营转移,这样做的原因除了能增加分公司的经营容量外,最主要的是能籍以提高物流分公司的物流经营能力和诀窍,进而维持母公司的物流服务质量,保证公司整体经营战略的统一性。
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大流通的经济环境下,研究宏观方面实现全社会物流的合理化,研究物流成本降低的宏观措施,改革物流体制,提高物流中心的社会化和专业化水平,以及合理规划与配置物流中心布局,协调物流各个环节的相互关系,增加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物流手段等,也对降低物流成本具有重大作用。
(1)政府机构职能创新,减少外部协调成本。在发展物流产业的过程中,政府的责任在于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标准制定和数据调研。为促进物流行业的发展,降低物流成本,政府可以考虑设立一个综合的协调机构,比如包括水陆空各运输部门、邮政、相关行业协会,建立一个办公对话机制,统筹调整国内物流的产业发展政策;改善交通运输环境,降低运输成本;完善通讯及网络设施,开放通讯设备,降低信息处理成本。国内要开放线电台给流通仓储业,准许使用高功率无线电;政府应放宽物流工业进驻工业区的限制,降低物流中心的土地成本负担;加快物流标准化革新进程,减少物流协调成本。
(2)物流规划要有所创新,避免规模不经济。我国物流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物流规划应该分为以下几个层次:一是国家一级的物流规划,应当着重于以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基础网络为内容的物流基础平台规划,并与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国策相吻合,包括合理布局不同线路,发挥具有更大效用的综合物流连接点;二是省、市一级的物流规划,应当侧重于地区物流基地、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三个层次的物流结点以及综合物流园区的布局规划;三是经济运行部门的物流规划,应当着重于物流本身的运行以及“物流支持营销”各项目发展规划;四是企业的物流规划,应当着重于“物流支持营销”的规划;五是科技、教育、大型物流企业的物流规划,应在物流科技、教育方面重视人才,发挥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制定物流标准体系,提高物流效率。加强物流标准化工作,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和机构的大力支持,因而要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组织和引导作用。政府部门要构建物流标准体系,首先要对物流业已有的国内外物流标准状况进行调查,掌握最全面的第一手资料,参考国外物流及相关标准,分析与描述现代物流系统典型工作流程,研究采购、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标准仪器,再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和分类,进而形成中国现代物流标准的体系结构及标准体系表,作为现代物流标准研究和制定的总体规划和纲要,为物流标准规范体系的形成及物流企业的市场运作提供指导。
另外,物流作业过程中,相关的容器、挡板和货车的规格,亦严重影响物流成本与相关作业的进行,政府应将建立的参考标准加以推广,并鼓励使用标准化的容器、挡板和货车。
- 上一篇:财务共享优势
- 下一篇: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