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准则范文
时间:2024-02-28 17:38: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准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英两国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比较
中、英两国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各有特色,我们对两国道德规范体系中可供比较的问题作一些延伸分析。(一)职业道德规范与法律法规联系的紧密度一般地认为,法律法规具有公权力的强制性,而职业道德规范是一种更高标准的责任,受制于舆论监督,无强制性。英国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即表现这样的特征,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由职业团体制定、颁布,用于约束同业会员之行为,对不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行为者予以督导和专业性惩罚,较少地依赖法律法规。而中国的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与之有着明显的差异,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制定,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是财政部管辖之下具有官方性质的职业团体。其制定道德规范基本准则第一条明确提出,职业道德规范依据注册会计师法。譬如针对利益相关者之回避和保密性问题的条款在会计师法与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中皆在体现[1]。因此,中国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与法律是密不可分的。(二)职业道德规范内容的完整程度英国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仅其指南文本有几十万字之篇幅,内容具体、完整。对会计师在执行专业活动中的一切技术性或非技术都做了具体约束,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共七章三十二条,对职业道德的定义与英国是类似的,但具体约束的内容与之相比少之又少。(三)职业道德规范的可执行性在英国,会计职业的设立和职业道德规范的形成历史攸久,历经多次修订、充实与完善,系统完整且极具执行性。中国现行的规范因为起步较晚还只是基本准则,短期内其执行性不是很强。
文化差异是影响会计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因素
文化因素是影响职业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各种文化的差异会导致各国的社会风气、风俗习惯的不同,它往往会影响会计从业人员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一)西方国家相对简单的人际交往西方国家的人们崇拜的是民主的、个人的,他们的一切行为以个人为中心,个人利益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因此在人际交往中彼此之间保持着戒心,自然而然地会产生距离。法律是他们实施一切活动的保障,而中国的人际关系相当复杂。中国人办事靠熟人、靠朋友,中国人实施一切活动的保障大部分靠的是相互了解和信任。人际关系对于会计师的主观判断也会产生影响,人际关系简单化是建设会计职业道德、规范行业行为的有效办法。(二)中国社会的“面子文化”及“红包礼仪”罗素认为“要面子”的害处在于“影响效率,同样也影响了人际关系的真诚”。人们见怪不怪,这是面子文化非常有腐蚀性的一个危害。许多本应该做出公允、独立判断的会计从业人员往往碍于面子做了违心的事情。“红包礼仪”根植于中华文化,创立初衷纯粹于祝贺、祝福、感谢之表达,无交易污名之嫌。可是随着市场经济在中国确立、政策开放,而相应的法津与道德规范未同步建立,红包逐渐变成利益链条输送与连结的工具,成为实现某些掌握资源者的权力寻租、物资分配、信息有价分享的手段。会计从业人员往往掌握企业的经济状况,会有许多动机不纯的人希望得到这些需要保密的信息,红包利诱便成为一种手段。部分会计人员在利益面前弃职业道德与不顾的现象并不少见。
篇2
关键词:财务会计;行为规范;会计准则;财务通则;会计职业道德
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制度的普遍推行,对会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会计行为规范必须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本文就会计准则、财务通则、会计职业道德等规范的完善问题进行探讨。
一、《会计基本准则》的重构问题
1993年7月会计基本准则替代统一会计制度,顺利实施了十多年。客观地说,会计基本准则功不可没,成绩突出。但是,企业会计基本准则暴露出的问题也是很明显的:①缺乏理论深度。作为会计基本准则,必须对其所包含的一些基本概念的内涵、外延、作用和适用范围进行深入的分析。但会计基本准则只是将一些基本概念作了抽象的表述,未作深透的原理性论证,因此,理论的有效程度和可信程度都不够。②适用范围有限。会计基本准则虽说适用于我国境内的所有企业,但在实际运用中越来越缺乏适应性,许多企业的会计人员感到无所适从。③基本内容有待完善。例如,会计目标的规定空泛、抽象,缺少可操作性;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规定缺乏明确的层次结构,各种质量特征之间的关系模糊,释义不尽合理;六大会计要素的定义不尽科学,没有完全体现会计目标的要求等等。
面对问题,可能的设想有三:一是对企业会计基本准则进行适当修改,并将之等同于国外的概念框架。二是在对会计基本准则进行修正的基础上,再构建一份会计准则概念结构,形成会计准则概念结构———会计基本准则———会计具体准则的体系。三是取消现存的会计基本准则,重新制定和构建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结构》,并且不再赋予其基本会计准则的身份。笔者认为,第三种观点是值得采纳的,其主要理由如下:
1、《概念结构》是一套把目标和有关概念联结起来而组成的逻辑严密的体系,这个体系能导致前后一贯的会计准则,消除基本会计准则理论深度不够的弊端,充分体现概念结构的理论性。
2、运用《概念结构》,可以避免所谓基本会计准则适用性问题的争论,将其作为评估、理解和发展具体会计准则的理论依据,充分体现概念结构的发展性。
3、运用《概念结构》,可以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和编制者对财务报告提供信息的目的、内容、性质与局限性方面提供基础,以便在一个有效结构的准则体系下促进决策行为和经济发展,充分体现概念结构的教育性。
二、《企业财务通则》的弃留问题
弃和留,是探讨《企业财务通则》出路的两大主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笔者认为有这样几点值得注意:
1、《企业财务通则》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的颁行,一方面反映了我国市场经济是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一个特例;另一方面也说明了长期以来存在于我国的“财政———财务———会计”的单向制约关系仍然有着极大的影响。客观地说,在现代企业制度这一大的经济背景下,就经济利益而言,中西方的企业不应该有根本的区别,“单向制约关系”实际上很难再有生存的空间和进一步延续的可能。
2、企业拥有充分的经营理财自,是企业成为市场主体的重要条件,包括筹资自、投资自和税后利润分配自。很显然,《企业财务通则》已经将企业行为政府化,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政府的功能,剥夺了企业应有的权力。
3、就《企业财务通则》的内容看,撇开与其他经济法规的矛盾不说,单就与其他经济法规的重复问题而言,也足以说明其多余。《企业财务通则》中除去“总则和附录”没有实质性内容外,其他部分都可以归入到相关的法规中,其中:“资金筹集、利润分配、企业清算”可以归入《公司法》中:“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和其他资产、对外投资、营业收入和利润、外币业务”可以归入《企业会计准则》中:“成本和费用”属于企业的商业机密,其开支范围本属于税法调整的内容,政府无需特别规定,而且就现有内容看,也与《企业会计准则》重复:“财务报告和财务评价”作为企业(公司)信息披露的要求,归入《公司法》中也未尝不可。
既然理论上没有存在的基础,实践中又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明智的办法应是废弃。
三、关于会计职业道德问题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规定了我国会计人员必须遵循的六条职业道德,可以说内容比较实在。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①体系不完整,规定过于抽象,操作性较差;②对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行为缺乏相应的处罚措施,约束力不够;③职业道德缺乏应有的评价手段,无法形成社会对会计工作的理解和重视。
笔者认为,会计职业道德的完善和作用的发挥,应主要做到:
1、体系完善。初步设想,中国会计职业道德体系应该是:①会计职业道德概念,提出会计人员应有的行为,以达到行为守则所规定的最低可行的标准,主要包括职业精神、职业修养、职业责任和职业公正。②行为守则,这是强制性的道德标准,可以充分借鉴世界会计的优秀成果和我国的传统文化,予以制定。③行为守则说明,为明确行为守则的范围和实施提供指南,以提高其现实操作性。2、环境协调。中国会计职业道德在管制上应实现行业自律与政府行为的统一、协调。在政府管制上必须在坚持行业自律原则的前提下明确管制的范围与形式,重点应放在通过《会计法》、《公司法》、《证券法》等对各种非规范的、并造成严重后果的会计职业者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评价方式。可以确立自我评价、本单位内部评价、用户评价和社会评价等方法。对评价的结果应该使用奖惩手段、示范道德榜样、大众传播媒介等方式,使每位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状况始终置于企业、组织内部和广泛的社会督导之下。
四、会计规范的实现
会计主体、会计行为和会计规范是会计行为过程的三大要素,会计规范的实现,除了规范本身的完善之外,重要的是会计主体行为的优化和会计行为的控制问题。
(一)会计行为主体的全程优化
会计行为主体的全程优化,就是通过会计个体进行优化组配,以实现群体行为的整合效应,提高工作效率,为会计规范的实现创造重要的“主体”保证和环境。
1、会计个体行为。个体行为的规范实现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法律、道德、准则等规范设定的模式直接通过个体行为转化为现实,形成现实会计实践中的互补和补足关系。第二,规范的实现必须由个体行为来监督和保证。因此:(1)要分析各类利益矛盾,实现国家、其他相关利益集团以及企业利益的最佳组合。(2)要在法律中具体确认和保护个体的利益。(3)严格实行会计人员岗位资格管理制度,逐步完善会计人员岗前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2、会计群体行为。为了实现会计群体行为对会计规范的作用,主要应做到:(1)根据利益最大化、群体稳定与合理行为持久性,以及激发成员工作热情的基本原则,充分考虑群体共同需要和利益分享,增强群体内聚力。(2)协调诸群体之间的关系,消除群体行为的任意性,实现群体整体行为的合理性。(3)强化“以人为本”的行为观,使人们的努力及其有效成果,与其物质利益紧密相关。
3、会计领导行为。在很大的意义上说,目前存在的会计规范得不到遵循、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与领导行为不当具有紧密的联系。因此,应当通过完善会计管理体制、健全监督约束机制等手段为会计行为主体的全程优化提供保障。
(二)营造优化会计行为规范实现的产权环境
产权的明晰界定,是市场主体根据会计行为规范进行会计管理活动的先决条件的基础。只要产权界定清楚,会计规范的运行就会是有效率的。这是因为,产权的明晰界定为会计行为规范的实现创造了两个重要的条件:(1)作为所有者,必须是资产增值的人格化代表,其行为目标是单一化的,即只追求资产收益的最大化。(2)资产的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作为一种经济上的契约关系,具有明确的权利和义务,只要经营者能够实现资产的增值,所有者就没有权力和理由任意干预企业的经营活动。明晰产权,发挥产权制度对会计行为规范的界定功能,是会计行为规范实现的重要保障。
(三)建立健全监督体系,强化对会计行为规范遵循性的监督力度
笔者认为,保证会计行为规范遵循性的监督体系应由以下三个子系统组成。
1、政府监督系统。国家审计监督系统是一个具有权威性、独立性和强制性的高层监督机构,主要针对“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或主导地位的企业”进行审计监督,包括资产负债和损益的真实性审计,国有资产增值与保值的监督,以及有关内部控制制度的延伸审计等。
篇3
【关键词】会计 职业道德 建设
一、引言
会计职业道德就是指会计人员在职业工作过程中应当遵循的职业特征等的具体体现以及对会计人员行为的规范。因为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人们理财投资观念逐渐形成。所以很多时候会计是想当重要的角色。因为不论是投资者还是债权人等等都需要依据会计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决策。所以会计人员信息的质量将会直接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和谐有序的发展。正是因为现在社会的会计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所以从根本上改变会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1],将会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二、我国现阶段会计职业道德的现状
因为我国现阶段会计行业还在飞速的发展,所以对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做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会计职业道德有很多方面的不足,现在我们就对会计现在的职业道德的现状[2]进行分析。
(一)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观念薄弱
因为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很多人不能够经受利益的诱惑,在利益的面前,他们难免会受到影响,从而做出与自己的人生价值观不符的事情。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当有些会计人员的利益与国家的利益发生冲突时,让很多人会放弃国家利益,中饱私囊。有的人甚至会与别人协同,做出违法的事情来。然而当会计在面临职业学则是,往往会忽略自己的职业道德。他们不但失去了自己的做人原则,还违背了会计的职业道德。因为当他们提供虚假信息时,伤害的是有些客户的利益。因为他们在乎利己主义、个人主义崇尚享乐主义,所以造成他们利用自己职位的优势,以身试法,最终走向不归路。
(二)不具备完善的职业道德规范模式
目前我国会计这一职业只有《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是一个较为完整的会计工作约束的准则。但是《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适用于注册会计师,并不适用于所有类型的会计。因为我国会计行业没有一个完备的道德准则,从而造成很多会计人员忽略会计的职业道德。所以随着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人心,我国应该主义会计的道德素质的培养,应该制定出一套完整的职业道德规范模式,并且依据这个准则对会计的职业道德进行约束与规范。
(三)会计统计的信息不准
现在很多领导由于自己挪用公款,或者自己私吞公款等等造成公司财务会计难以处理,但是很多会计为了保全自己的职位,会在单位的领导的授意下,篡改公司账目,制造加的账单,利用会计的手段来帮助领导作假。
(四)社会中的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氛围还不够浓
不论什么事情都会在社会的舆论氛围的监督影响下,积极向上的发展。会计的职业道德建设也不例外,因为会计的职业道德建设不仅仅是会计人员本身的事,也是单位的、国家的、社会的事。既然是社会的事,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利益,我们就应该利用社会的舆论监督来督促会计人员的工作。职业道德主要依据的是个人的修养,业宜居与社会的积极正面的影响。只有人人都坚持自己的职业操守,讲究职业道德,那么在这样的氛围下,会计的职业道德建设将会更上一层楼。
三、会计职业道德在会计工作中的意义与价值
(一)会计职业道德是对会计法律制度的支持与补充
不论是什么行业,都需要与发露制度来约束,然而会计职业的法律制度则是对会计人员工作的最低约束底线。有时候会计人员的工作不会违背发露,但是他们没有达到职业道德的最低要求,所以规范和建设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是对会计职业法律制度的重要补充,它能够更好的约束会计人员的行为。
(二)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做事的行为底线
犯罪很多时候都是有预谋的,因为冬动机是行为的先导。很多时候犯罪就是在那一瞬间的想法,会计的行为受信念的指引,偶尔的一个信念会让很多会计人员走上不归路,所以会计应该总心理知道,有自己做事的准则与行为底线,然而这条底线就是会计职业道德。更具自己的职业道德来做事。
(三)会计职业道德是实现社会主义经济飞速发展的要求
因为会计的职业是一个较为有影响力的一个热门职业,因为他们对客户提供的数字信息,将会直接影响到投资理财者的决策,他们提供的错误信息也会是客户的利益受到损失。为了保证会计服务的质量,为人们提供有用的信息,就要求会计任运能够严格的恪尽职守,履行自己的职业道德。会计故意弄虚作假,造成信息失真,将会影响整个社会的经济混乱。
四、提高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
保证我国经济稳定迅速的发展,就需要会计人员的辛勤努力与恪尽职守,所以会计人员的各方面素质都有待提高,不单是只是水平,还有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会计职业道德。
(一)依据法律和道德一同约束会计的行为
国家可以制定更加完备的法律和道德准则[3],让那些以身试法的人身败名裂,一无所有。人们都说道德使人们自觉形成的,是依靠会计自身的素养对自己进行约束的一套准则,虽然道德准则是个人自觉遵守的,但是如果没有法律的强制约束,道德准则也只是空有其名罢了,得不到实质性的应用。我们身边腐败的现象那么多,我们应该利用法律和道德的手段来约束他们,将腐败现象降到最低。
(二)加强会计的职业道德教育
现在社会对于会计工作有积极带动作用的大风气并没有形成,很多会计在自身利益与集体社会利益冲突时,依然的选择违背自己的原则与职业道德,正是因为他们自觉遵纪守法的意识淡薄才会造成。所以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势在必行。
五、结语
会计职业道德的建设与加强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只有通过对会计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加强会计的自身素养,社会营造良好的氛围,从而有利于会计的发展,促进国家经济的稳步发展。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去做,会计的职业道德素养将会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朱晓琼.大学科技园财务人员素质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3年04期.
[2]翟正莲.新时期我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篇4
但是,现在社会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会计人员,他们只为自己的私利着想,使会计职业道德水平严重下降,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对社会的发展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当年的三次会计诚信危机在我国引起了非常大的轰动,总理提出了会计职业道德要求“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的要求,进一步引起了中国乃至世界对会计道德失真的问题的极大关注,加强诚信教育,有效阻止会计失掉职业道德,已成为社会各界对会计人员的一项迫切要求。
一、会计职业道德的概念及特点
1、会计职业道德的概念 。会计职业道德,指则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体现社会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各种经济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会计职业道德是规范会计行为的基础,是调整会计职业活动利益关系的手段,会计职业道德不仅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而且具有广泛的社会性。
2、会计职业道德的特点
(1)会计职业道德是规范会计行为的基础,对会计法律制度的重要补充。 会计职业道德作为一个职业的规范,也是会计人员最基本的规范。会计法律制度只能对会计从法律层面上进行约束,有很多道德层面上的问题是没有办法约束的,不宜对爱岗敬业等提出具体要求。但是,如果缺乏爱岗敬业的态度,职业技能水平有问题,则很难保证会计信息达到真实、完整的要求。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讲究做事讲道,以德服人,这是做人的基本规范。很显然,会计职业道德的补充作用非常重要。
(2)会计职业道德是实现会计目标的重要保证,有着鲜明的政治性目标。会计目标是:①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②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信息。会计工作与国家政治和经济生活密切相关,具有鲜明的经济目的,同时又具有非常明确的政治目标
(3)会计职业道德应具有廉洁无私美德,为公众服务,把公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会计工作就是为会计职业关系中各个服务对象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为人民服务是所有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根本,人是需要互帮互助,互相服务的。会计工作尤其显得重要,在工作中应该勤勤恳恳,不辞辛苦,淡泊财利,为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而努力。
(4)会计职业道德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广泛的社会性,是经济活动中的特殊职业。随着企业结构的不断进步,会计不仅仅为政府,企业管理人员提供有效信息,还有像投资人提供有效信息,帮助投资人选对发展方向。会计信息会直接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与经济命运,具有广泛的社会性。作为会计人员时时刻刻面对着挑战与诱惑,不仅要依法办事,还要搞好服务。
二、会计职业道德的缺失与危害
1、会计职业道德缺失原因
(1)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不够完整。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完善程度是指形成和约束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行为机制的完成程度。在我国的目前仅仅有适用于只有规范注册会计师的《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但是没有适用于其他会计从业人员的具体的职业道德准则,只是零星的见与有关法规和制度中,会计的正常教育和继续教育也缺乏足够的职业道德内容,机制尚未有效形成。
(2)社会环境。现在的社会,标示着多一分优势多一份就业机会。大多数人不再是为真正丰富自己的能力,而是为了生存方向的多元化选择一个技能。会计是一个看起来简单易上手的工作,所以成为了众多人的后备的生存选择,抱着侥幸的心理选择取得会计从业资格。所以,在充满诱惑的现实工作中,暴露出职业道德缺失的尾巴。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意识占据主要思想,重利轻义的现象在社会上滋生蔓延
(3)会计从业的需要。会计隶属于一个团体,会计的经济来源,奖惩都依赖于此。当这个团体需要达到非真实的经济数据时,企业领导就会要求会计人员做出一些违背会计职业道德甚至是法律法规的行为,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包装、美化”,如果会计人员拒绝,害怕打击报复。或者进行利诱,走上了同流合污的路。所以,一个团体的领导者的职业道德水平也会对业会计的道德水平的发展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
(4)会计人员本身的道德意识薄弱。会 计从业人员,大多数在从业之前都不会进行从业道德的培训,在社会中开始养成什么样的道德品质,都会带到工作之中。部分道德意识薄弱的工作人员将继续发展自己的坏品质。另外一方面,会计人员的薪资普遍较其他职业的低,由于道德意识薄弱,会出现“借用、挪用”的现象,最后无法补缺,酿成大错。
1、会计职业道德缺失的危害
(1)阻碍了国家经济的发展。会计职业道德的缺失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导致部分会计信息失真,小不追则大。会计信息层层递进,多个小部的决策错误,有可能造成大方向的错误,最后错失大好的发展的机会。
(2)危害了企业发展的需要。会计职业道德的缺失还反映为损害企业利益为代价。为了追求个人或者小团体的利益,从而成为企业的蛀虫,不断侵蚀着企业的发展。另外会计信息的失真也无法令企业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3)对会计人员自身伤害。会计工作是为使用者提供决策信息,如果会计信息失真,造成企业损失,会计人员也将会受到相应的惩罚。如果同企业管理者一同制作假账,蒙骗相关审计部门,一经查出也是要负相应的法律责任。这将造成偷鸡不成蚀把米,将自己的前途葬送。
三、改善会计职业道德缺失的方法
1、完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 。国家根据社会的发展及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对应不同会计职业,制定不同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让各行业的会计人员有据可查,有理可说。同时企业可以企业现状为根本,以国家为限,制定一些适合自己企业发展的企业道德规范。
2、会计人员在接受专业知识的同时,要注重职业道德的培养 。前辈在教授后辈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注意后辈的职业道德培养,从开始接触会计知识开始培养,专业知识与道德素养齐发展,养成一个良好的会计职业习惯。在校学生,生活在象牙塔当中,可以利用网络媒体学习好的职业道德习惯,以道德败坏的职业例子为警示,从学习开始培养自己的职业素养。
3、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培训 。每个会计从业人员入职前可以进行会计职业道德的培训,培训后进行考核,把会计的职业道德作为一份工作需要,考核通过可入职工作。在工作期间机关团体根据自己的现状,安排在职人员培训的机会。
4、强化企业问责、奖惩制度 。对会计从业人员的工作制定奖惩问责制度,勤则加冕,无则鼓励。对有错误出现的从业人员追究其责任,实施惩罚。对待积极上进,工作效率与质量并存,一丝不苟的工作人员要实施奖励。用实际的行动证明好的道德水平会的到好的发展,反之,则需要责罚。
5、强化关键人的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 。作为一个领导者需要有一个高水平的道德素养,影响其下属。如果下属犯错将影响领导的业绩与评比。每一个部门,层层递增。让领导的责任和风险意识带动个人的责任和风险意识,最后带动企业蓬勃发展。
篇5
论文关键词 会计人员 职业道德 培养途径
一、什么是会计职业道德
道德是一种意识形态,是社会对社会成员的行为的共同约束标准,代表的是社会公众的意志。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会计职业道德就是社会公众对会计从业人员行为的共同愿望,是会计人员在从业活动中应该具备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它既是会计工作中要遵守得准则规范,也是衡量会计行为好坏的标准。
恪守会计职业道德,要求会计人员要做到:第一,爱岗敬业。要热爱本职工作,积极钻研业务工作,掌握专业技能并熟练运用,满足会计工作的要求。第二,诚实守信。要求会计人员言行一致,如实反映和披露单位经济业务事项,不弄虚作假,正确核算。守信是讲信誉、重信用、履行会计人员应承担的义务。第三,熟悉法规。会计工作涉及面很广,不只是记账、算账、报账等表面上的工作,还会涉及到执法守规方面的社会问题。这就要求会计从业人员提高法制观念,了解财经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使自己能够在处理各项经济业务时知章循章、知法依法。第四,依法办事。依法办事是会计人员的基本准则,是树立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形象和人格尊严,敢于抵制歪风邪气,同一切违法乱纪的行为作斗争。另外依法办事也要求会计人员应当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保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合法、真实、准确、及时、完整。第五,客观公正。做好会计工作,也需要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客观公正的态度。这是会计人员必备的行为品德,是会计职业道德的灵魂。会计信息的正确与否,不仅关系到微观决策,而且关系到宏观决策。否则,很可能把知识和技能用错了地方,假公济私,甚至参与弄虚作假或者通同作弊,后果不堪设想。第六,保守秘密。任何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都会了解某单位内部的财务和生产经营等保密信息,甚至有可能接触到单位的重要商业机密。而这些机密对于给竞争对手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不仅会提升自身的业绩,更会战胜自己的竞争对手。因此,作为会计人员,要严守秘密,不得为一已私利而以任何形式泄露机密,做一个有职业操守的正直会计人。
二、目前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业务能力低,缺乏持续学习的能力
现实中有些会计人员缺乏基本的业务素质,专业技术匮乏,知识老化,对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理解不透彻,专业技术能力较差。对不断变化中的会计法律、法规及统一的会计制度缺乏学习热情,拒绝接受新事物,与现实脱节,职业胜任能力明显不够。这些都大大降低了会计工作效率和会计工作质量,造成事实上的错账、坏账,严重背离了会计职业道德的要求。
(二)综合素质低下,法律、道德意识淡薄
在我国人口众多的情况下,就业机会不足,会计人员数量的扩大与质量的提高不相匹配,总体素质偏低,经过正规系统培训的会计人员很少,中、低层次人才占多数。从而导致会计从业人员自律意识不强,法律观念淡薄,在物质利益的诱惑下,参与会计资料和信息等的造假,对一些账目进行虚报、谎报,甚至是随意篡改。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政策决定,扰乱了社会的正常经济秩序。
(三)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严重存在
随着经济体制的巨大变革,人际关系、社会关系更加复杂化,许多人在对物质生活的追逐中迷失了方向。有些会计人员经不起金钱、利益的引诱,导致、贪污受贿、弄虚作假、违背准则等不法行为时有发生。
(四)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制定不到位
目前我国尚未制定全国统一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只有规范注册会计师行为的《职业道德守则》和《职业道德准则》,仅在有关的会计管理条例中包含了会计职业道德的相关内容。
(五)组织管理者的不良道德影响
新《会计法》规定了对违法行为主要追究单位负责人的责任的同时,也决定了会计人员在单位对负责人地位上的从属性,职业道德发挥作用的程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缺乏独立性。加之法律责任的追究具有滞后性,漏网之鱼也让某些组织管理者抱有侥幸心理,对会计从业人员的影响不可谓小。
会计职业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是由会计职业的具体业务、利益和具体活[文秘站:]动内容等决定的。它是保证和促进会计活动达到预期目标的一种约束力量,对于遏制当前的会计造假,优化资源配置有很重要的意义;对于树立会计行业的良好形象和建立社会公信力亦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提高会计职业道德的途径
在经济建设发展的重要阶段,如果对会计职业道德的缺失现象不给予高度重视,必将导致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严重破坏,危及我国经济改革目标的实现。因此,必须提高会计职业道德并使其能够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中国现代化目标相适应。
(一)健全会计职业道德的相关法律法规
建立健全完善的相关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是提高会计职业道德的前提和基础。无论是对公共权力的授予、行使和监督、制约,还是国家公职人员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以及对腐败行为的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各种措施,都要以国家法律为最终保证。我国的法规、制度建设与整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和要求相比,还有不少差距,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地加以健全和完善。使廉政建设的各个方面都做到有法可依。保证权力的授予和运行受到必要的监督与制约。
(二)加强会计职业道德的思想教育建设
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中,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重中之重。而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不仅应该重视在岗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还应当对在校会计专业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道德教育。与此同时,必须认识到,任何事物都要依赖一定的环境生存,职业道德教育依赖的是良好的舆论宣传环境,只有形成扬正气、去邪恶;尊实际、弃浮夸
的社会舆论环境,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才能收到成效。
(三)营造会计职业道德的良好社会氛围
社会各界要齐抓共管,营造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氛围。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各单位要按《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同时还需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依法治企。在整个社会中认真开展保先教育,共建和谐会计职业道德环境,加强社会舆论监督,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四)引进竞争机制
不断深入的经济改革,促使我国的经济制度进一步向国际经济一体化靠拢。有竞争才有进步,新形势下对于会计人员来说充满了机遇,同时也充满了挑战。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加强理论与实践学习,掌握更高的会计技能,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在优胜劣汰市场竞争规律下,才不会被社会淘汰,才能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大显身手。
篇6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内容;必要性;具体措施
会计职业道德是一般社会公德在会计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引导、制约会计行为,调整会计人员与社会、会计人员与不同利益集团以及会计人员之间关系的社会规范,是会计人员在办理会计业务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道德意识、规范和行为的总和。会计法规定:“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对会计人员的教育与培训工作应当加强”。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能使会计人员有效地贯彻会计法规;能促进会计人员严格遵守财经制度,忠于职守、坚持原则,依法办事,有效地履行会计监督职能,提高防腐败能力,自觉抵制各种利益的诱惑;能促使会计人员本着“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为社会提供服务,解除会计诚信危机,提高会计的公信力,重塑会计职业形象;能促进会计人员提高业务水平,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质量和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使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健康有序的发展。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曾指出:“道德的力量十分重要,是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市场调节和政府调节之外的第三种调节力量,市场调节与政府调节都有其局限性,两种调节都有其局限,两种调节之后仍会留下一部分空白,这个空白只能依靠道德调节来发挥作用。”因此,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首先,加强与完善会计职业道德建设,要抓好综合教育,构建操作性强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职业道德素质是思想觉悟、科学文化素质、纪律和法律概念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体现,要把职业道德教育同思想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政策教育、艰苦奋斗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相结合,通过多种内容的综合教育,全面推进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敬畏法度、遵守纪律的教育,使会计人员在道德教育中,深刻理解会计职业道德的本质及其在职业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顾全大局、实事求是、坚持原则、恪尽职守、清正廉洁。目前,我国关于会计职业道德的规定主要有中注协颁布的《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及财政部颁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这些规定的内容都比较宽泛、操作性不强,远远不能适应发展市场经济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重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已成为会计界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构建我国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可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美国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由注册会计师职业品行规则、管理会计师道德行为标准、财务经理道德规则、内部审计师道德规范等构成,甚至会计学界、会计教师的职业道德也在研究之列。其中,注册会计师职业品行规则分为职业道德概念、行为守则和职业道德细则三个部分,具体说明行为守则在特定情况下的运用。
其次,应强化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净化会计工作环境。当前,要转变重法规、知识讲解,轻道德品质培养的教育观念。各类设有会计专业的学校,应开设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并且重视会计教师的师德建设;在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中应理所当然地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可以在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职称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中加大会计职业道德的知识容量。会计人员生活在社会环境中,其道德品质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各种因素,特别是单位负责人的影响。因此,应加大对单位负责人法制观念、道德意识的宣传教育力度,为会计人员执业创造良好的环境。
再次,应建立健全会计职业道德评价系统。会计职业道德评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依据一定的道德标准、法规标准,对会计人员及职业团体的职业行为作出的善或恶、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在实际工作中,会计职业道德评价的基本形式有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三种,具体可采用考核评定的办法,由会计学会或注册会计师学会设立的会计职业道德委员会组织进行。考核办法一般分为个人鉴定、集体鉴定、社会鉴定和综合鉴定四部分。其中,个人鉴定是由会计人员对照职业道德规范进行自我评价;集体鉴定是由单位负责人或内部审计机构组织对会计人员的日常表现、工作业绩进行考核审定;社会鉴定是由当地会计师事务所或证券主管部门组织对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评价;综合鉴定是由会计职业道德委员会在上述评定的基础上总结评比,并运用奖惩手段、示范榜样和大众传媒等方式表扬先进、鞭策落后,显现“法德法庭”的威力。
最后,应实现会计职业道德自律。会计职业道德作为会计人员提高素质的内在要求,具有很强的自律性。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要转化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品质和行为,是一个内外结合、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过程。伦理学研究表明,现代职业道德的形成和发展一般经历他律和自律两个阶段。他律时期的会计职业道德是以会计职责和义务为核心,是社会对会计的防范、理想对欲望的束缚阶段。自律时期的职业道德则是以职业良心为核心,即会计人员履行义务时已把应有的职业责任转化为内心的道德责任和行为准则,形成自己的职业良心。在职业道德发展过程中,他律阶段是不可逾越的。因此,必须充分认识以下几点内容:他律必须转化为自律,而这种转化主要依靠外界约束和他律来实现;每个人的思想意识、道德水准并不一样,这就需要一定的他律作为维护社会关系的一种保障;他律唯有转化为自律后,职业道德才能有效发挥作用。可以说,没有自律就没有他律,但自律以他律为基础,同时也是他律的高级阶段,是加强与完善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目标。只有实现了这一目标,会计人员才会主动地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才能从灵魂深处对自己“立法”。
篇7
关键词:评价体系;会计诚信;职业道德
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从业人员诚信缺失等现象降低了会计信息的可信度,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而重塑会计诚信需要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提高和专业素质的加强,目前最紧迫的是建立合理的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体系,来具体衡量和评估会计从业人员的诚信度,从而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会计职业道德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计从业人员执业水平不断提高,会计职业道德素质也不断加强,形成了一支训练有素的会计从业人员队伍,但是仍旧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不够完备
完备的职业道德规范体系是维持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准的前提,是提高会计从业职业道德素质的保证,只有完备的职业道德规范体系,才能形成良好的机制。而从目前我国的基本情况看,只有《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进行了系统规范,但是该准则仅仅适用于注册会计师,而对其他会计从业人员,则没有具体的职业道德准则,或者是在有关的法规和制度中提到,但是没有完善的体系,对于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评价体系更是无从谈起。
(二)会计从业人员道德意识淡薄
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有学者把道德的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放纵阶段、顺从阶段和觉悟阶段,只有在觉悟阶段人们才会按照较高的道德规范去约束自己的行为,而在顺从阶段则是顺从社会的法律和规范,同时有关学者指出,我国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目前仍旧处于放纵阶段,具体表现在,少数会计从业人员某些时候不能够坚持会计准则的要求,甚至共同作弊,助长违法违纪活动,直接伪造会计凭证,编造会计报表,参与会计信息造假,尤其是在公众利益和单位利益发生冲突时,这种倾向性会更加明显。
(三)利益驱动,违背职业道德
个别会计从业人员受到利益的驱动,丧失最基本的法制观念,会计职业道德缺失,利用职务之便,伪造会计凭证,隐匿会计资料,以身试法,走上犯罪的道路。除了会计从业人员外,一些会计机构出于本部门、本单位的利益故意造假,而个别的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为了本单位、本人的利益,不去执行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标准,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在一定程度上认同了会计信息造假的行为,为被审计单位的会计造假行为提供保护,损害注册会计师的整体行业形象,同时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了经济损失。
总之,我国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不够完备、从业人员道德意识淡薄,受到利益驱动,进行会计造假,当然不排除个别会计从业人员是屈从领导的压力,被动造假,但是很大程度上却是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淡薄和内在的利益驱动,以及外部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和评价机制的原因。
二、开展职业道德评价的必要性
会计信息造假严重损害了会计从业人员的整体形象,增强了人们的不信任感,重塑会计不仅需要全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更需要会计从业人员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准,而目前最紧迫的是建立完善的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体系,对于会计从业人员的诚信度进行具体细致的量化,从而有助于建立完备的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内部评价机制和外部监督机制。
从历史上看,在世界范围内,诚信制度已经有了150多年的历史,相对而言,西方国家走的比较靠前,目前已经普遍建立了相对完善的诚信制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加强诚信制度的建设,取得了一系列巨大成就,进入新世纪,国家更加重视整体社会的诚信体系建设,并作为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保证,同时,会计从业人员的诚信问题也逐渐被提上日程,并取得一系列成就,而建立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评价机制的时机也逐渐成熟。另外,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对于数据存储和处理技术不断成熟,可以收集的会计从业人员的数据信息资料也在大量增加,这些都有利于建立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评价体系。
从现实来看,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同时也是信用经济,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是需要高度发达信用体系作为保障,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诚信是现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前提,没有完备的诚信制度,市场经济就不可能持续、健康发展,目前我国生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诚信的缺失,包括近期备受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可以说诚信制度的缺失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已经严重危及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而构建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公允性,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会计信息造假。
目前来看,我国部分地区已经率先建立了会计诚信评价体系,但是在可行性方面还有一些不足之处。因此,研究如何建立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评价体系,不仅具有紧迫性,而且具有重要意义。
三、评价的原则
要解决我国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问题,当务之急是建立完善的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评价机制。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体系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整体上进行系统把握,而如何进行评价和如何进行指标选择将会直接关系到体系评价的结果,所以,为保证评价机制的客观公正,在评价的过程中需要符合以下基本原则:
(一)目的性和时效性
首先,职业道德评价体系要围绕如何进行有效评价并提高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这一目标设计,并选取最能够代表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准的典型指标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做到全面评价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目的性要求进行评价之前要有明确的目标,选择恰当的评价指标,使评价结果能够直接运用于从业人员的具体工作中去,从而提高评价工作的使用价值。职业道德评价体系不仅要具有目的性,同时还必须具有时效性,做到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变化,所以,职业道德评价体系不仅要反映当前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情况,而且还需要密切跟踪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变化情况,密切跟踪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情况,做到及时发现新问题,防患于未然。
(二)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在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评价过程中,在具体评价指标的选取上一定要有科学的依据,要能够真实反映会计人员的实际职业道德状况,既要全面,又要有代表性,既不能只重视某些方面的评价,又不能重复选取评价指标,或者是虚设指标。同时,在进行具体评价的过程中,要从实际出发,设定统一的标准,结合我国现有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按照现行会计制度和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选取合适的评价指标,制定可操作性的评价方案,保证评价工作的顺利实施,保证评价工作的规范化和评价结果的可比性,在具体的操作中要把握两点,一是进行评价所需的数据资料要相对容易得到,避免评价过程中由于资料难取造成数据大量缺失的问题;二是在评价指标计算方法和计算过程要简便易懂,保证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体系具有普及性。 转贴于
(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在会计职业道德的评价中,对于能够进行量化的指标要形成一个明确的量化结果,而对于不能进行量化的指标,要进行定性分析,要做到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在实际的操作中必须充分结合定性分析,但是最终的评价结果要形成一个准确的量化结果,以做到排除定性分析中不确定因素和主管因素的影响。在具体的操作中,发达国家的做法是把定性和定量的比例确定为4:6,但是前提条件是发达国家具备比较完备的信用制度和法规体系,评估机构可以对于被评估队形进行详细的调查,从而掌握了一手资料,便于做出比较分析。但是对于我国而言,目前尚不具备完备的信用制度,定量的数据资料也不易取得,因此在具体的操作中定性和定量的比例要考虑我国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四、评价的方法
在确定了进行会计职业道德评价的原则之后,那么如何落实这些原则,就需要选取恰当的评价方法,借鉴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做到自我评价、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相结合,以前两者为基础,同时结合外部评价,从而提高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和会计信息质量。
(一)自我评价法
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高低与否,作为从业人员本人首先应该对自己有着清醒的认识,自己对自己进行评价,最有发言权。自我评价是一种自觉进行的、内在的评价方法,主要是靠自我内在的信念起作用,是从业人员对于自己在工作中是否遵守职业道德而进行的评判和总结,这种评价方法可以使会计从业人员在工作中形成自评、自知的精神,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督促会计从业人员对其行为进行自我调整,自觉纠正工作中的不道德行为。同时,自我评价法和内部评价法、外部评价法相结合,有利于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监督,形成内在和外在的压力,从而有助于提高职业道德水准。在职业道德评价中,自我评价法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在具体的实施中,要根据职业道德评价体系的要求,设置不同的自我评价内容,根据内容设置不同的评价指标,再让从业人员按照指标对于自己进行评分,从而有助于加强对于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约束。
(二)内部评价法
对于会计从业人员而言,单位内部对于其职业道德水准最有发言权,因此,除了自我评价之外,还需要进行内部评价。内部评价法是指从业人员所在单位或者是所在财务会计部门对其职业道德水平进行评价的方式。进行会计职业道德评价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内部部门综合职业道德素质,而对于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相对而言,内部部门也有着更为深入的了解,因此,可以说,在不同的评价方式中,内部评价是关键和核心,起着最重要的作用。内部评价可以在部门内部对于从业人员进行有效的约束和监督,从而提高职业道德水准。在具体的实施中,主要通过内部的考核评分、工作效率评分等措施,根据会计职业道德的要求设置不同的评分标准,对于不同的指标赋予不同的权重,在具体的评价中,可以着重考察从业人员的客观公正、诚实守信、职业技能等方面的内容,从而在内部加强对于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约束。
(三)外部评价法
除了自我评价和内部评价外,还需要在外部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进行约束,实行有效的外部评价。外部评价法是指外部的政府部门、社会自律组织和外部人员等对于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进行评价的方法。实行外部评价法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外部约束环境,形成良好的外部监督约束机制,提升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在具体的实施中,可以从社会舆论评价、政府部门评级、中介机构评价等方面进行具体的评分,社会舆论评价主要是从媒体角度进行监督,最终要形成良好的外部舆论环境;政府部门评价主要是由财政、税务等部门对于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进行检查、评分;外部机构评价主要是由会计师事务所、行业自律组织等机构对于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进行评分。
总之,三种不同的评价方式中,各有不同的侧重点,在具体的实施中,要综合运用三种方法,重点突出内部评价法,同时不忽视外部评价和自我评价,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舒惠好,王宏.会计信用体系建设的有益尝试[J].会计研究,2004(2).
2、岳上植.会计诚信评价体系构建的思考[J].会计研究,2005(4).
篇8
关键词:会计人员 职业判断 提升
会计职业判断是会计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产物,它是指会计从业人员在面临不确定会计事项的情况下,在会计法规、会计准则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约束的范围内,依据企业的特点和目标,利用所掌握的信息资料,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逻辑分析能力和职业经验,对会计事项处理和财务报表的编制应采取的原则、方法、程序进行判断与选择的过程。因此,会计职业判断的主体是会计人员,客体是会计交易事项,基础是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积累的经验。
一、我国会计职业判断现状
(一)会计人员经验不足,职业意识较差
在我国,一直延用行业会计制度来规范会计行为,在会计制度中规定了明确的会计科目,并对各科目的内涵及其包括的内容作了具体而详细的解释,会计人员只需根据会计制度的规定作简单的是非判断。此外,财务制度中对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选择作了详尽的限制性规定,也限制了会计人员作判断的范围。因此,会计人员长期以来养成了按固定方式处理的习惯,缺乏职业判断经验不善于用职业分析和职业判断的方法去思考和处理复杂的会计业务,面对目前提出的职业判断要求,一时难以理解和适应。
(二)会计人员的素质整体偏低,无法正确运用职业判断能力
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活动较简单,对会计的要求不高,会计理论发展缓慢,限制了会计人员专业素质的提高,成为会计人员提高职业判断能力的障碍。虽然目前会计教育得到了重视和发展,会计人员的学历水平得到一定的提高,但一方面,会计人员面对新制度的要求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另一方面,进行会计职业判断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基本功,这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并非短期内可以改变的。
(三)会计职业判断行为缺乏独立性
会计职业判断贯穿于会计行为的整个过程,只有保持会计职业判断的独立性,才能充分确保会计行为的独立性。会计职业判断缺乏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会计人员不能独立地判断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和真实性。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和真实性决定了会计信息的合法性和真实性。会计人员应该遵循客观、公正的原则,独立自主地判断各项经济业务是否合法和真实,以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和可靠。但是,企业出于各种目的,可能会通过不合法的经济业务或者虚构的经济业务来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在这种情况下,管理者就会指使甚至强迫会计人员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这些不合法的或虚构的经济业务,而会计人员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或者迫于被解雇的威胁,会丧失其应有的独立,积极配合企业管理者进行会计欺诈,提供失真的信息。会计人员不能独立地选择会计政策或方法。会计的灵活性决定了会计政策或方法选择的多样性。会计政策或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前提,会计人员在运用职业判断进行会计政策选择时,应该以公允反映为原则,独立地进行职业判断,不应受到企业管理者直接或间接的指使。然而,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说,会计人员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会做出有利于企业管理者的政策选择,从而使其提供的会计信息有失公允。
二、提升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思路
(一)努力提高会计人员业务水平,增强职业判断能力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对会计信息和会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会计工作日趋复杂,会计理论日益丰富,会计方法不断更新,会计服务领域不断拓宽,会计核算手段日益现代化,这一切都要求会计人员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以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只有专业技术水平提高了,其职业判断能力才能提高。所以,会计人员首先应努力学习,不断钻研专业技术,熟悉会计理论和相应的法规制度;其次会计人员还应自觉接受岗位培训和后续教育,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适应会计工作对职业判断的要求;再次会计人员还要善于总结职业经验,从而不断提高职业判断能力。
(二)会计人员要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并付诸行动
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在其第一号公报《会计教育的目标》中强调,学校会计教学的目的不在训练学生毕业时即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在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会计教育最重要的目标是教导学生独立学习的素质。大学教育应是提供学生终生学习的基础,使他们在毕业后能够以独立自我的精神持续地学习新的知识。在知识经济年代,由于企业的不断创新,新的经济业务的大量涌现,会计处理、会计规则也在不断更新,一个会计人员如果不具备再学习的能力,不进行知识更新的话,不仅谈不上一定的职业判断能力,恐怕连基本的会计处理方法也掌握不了。
(三)会计人员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真实、公允是会计职业判断的基本准则。会计准则赋予会计人员的灵活性越大,就越需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所以,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注重培养会计人员道德决策能力,会计教育要灌输道德标准和敬业精神,培养具有较深的理论功底和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创新人才。因为在很多情况下道德往往比技巧和知识更重要,特别是在遇到相关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冲突时,惟有道德决策能力才能发挥作用。在市场经济社会里,会计信息代表了一个企业的品质,而在会计信息生成过程中,会计职业判断始终面临着客观性与相关性、利益驱动和公允揭示等观念和立场的矛盾与斗争,始终伴随着道德因素。因此,会计职业判断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恪守职业道德。从长远来看,应建立以社会舆论和诚信档案制度为基本形式的社会评价机制。这种方式具有特殊的内在威慑性,并最终促成会计人员从他律走向自律,真实、公允地进行会计选择。
篇9
关键词:会计诚信教育;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8.067
1 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教育的经济学含义分析
会计诚信与会计职业道德应该是会计从业人员所应该具备的高贵品质,同时也应该是会计行业、乃至于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笔者认为,在社会转型关键时期的当前,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教育应该从基本内涵和扩展性外延两个角度分析。
1.1 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的经济学含义
从经济学角度来说,一方面,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应该是会计人员在使用专业技能服务于从业主体过程中,能够依据客观、真实的经济业务内容为依据,能够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基本准则的相关要求,能够遵守伦理诚信和职业道德的相关要求,能够在对会计信息的供给方面满足相关会计信息需求者的要求,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全局的发展。另一方面,会计信息需求者对会计信息需求的客观性、真实性的呼声越高,就越是能够给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服务以正确的引导。也就是说,失真的会计信息市场一旦消失或者减小,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市场就会越宽广,这样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会计人员选择诚信、选择遵守职业道德。
笔者认为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的经济学含义可以理解为:在会计信息的供需关系中,供给方能够如实提供会计信息给需求者,需求者则能够为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提供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在满足供需平衡的同时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1.2 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教育的经济学含义
当前,我国所开展的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教育则是以我国有特色的社会主义以市场经济为基础,通过政府、高等教育机构、其他教育机构组织开展的一系列以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为主要内容,以专业人员诚信品质和较高职业道德素养的形成为目的专门教育。从经济学角度来说,通过专门的、高质量的、有效的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教育可以为行业提供更加可靠、更加诚信的高质量会计人才,一方面通过专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可以提高服务效率为经济的发展增添动力,一方面则可以通过提供高诚信、高职业道德水平的会计人才,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加有效的保障。
2 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教育的机会成本分析
从对象角度分析,当前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教育可以是面向专业学生的,可以是面向已从业人员开展的继续教育的,也可以是由单位组织开展的针对单位内部的会计人员的专门的诚信与职业道德教育。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教育的机会成本则应该是指教育的组织方面、教育者、被教育者和用人单位等相关单位和个人在这一教育过程中所放弃的其他产量价值。
2.1 收益性机会成本
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教育的收益性机会成本指的是教育相关者所放弃的其他最大收益。如果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教育的投入不用于教育,而专用于其他投资所能够获得的收益所构成的机会成本。由于当前我国用于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教育方面的投入一般情况都是伴随着专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实际开展而开展的,专项投入微乎其微,这样便导致了所有可能产生的收益性机会成本很小。
2.2 时间机会成本
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教育的时间机会成本则是指教育相关者所放弃的能够从事其他事业的时间所有可能创造的时间价值。如教育组织者所放弃的其他行政、事业事务的可能;教育者所放弃的其他教育、学习生活时间的可能;受教育者放弃的学习其他知识的可能以及用人单位所放弃的其他时间价值的可能。
3 结论
当前的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教育的机会成本虽然不能够构成实际意义上的收益、成本,也不能够记入企业的账面,但它是却是组织开展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教育决策者进行最优决策所必须考虑的现实的因素。一方面,决策者必须要积极分析机会成本,对各种教育组织方案进行考察、分析,全面了解各种会计诚信和职业道德教育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和实效性,为最优教育决策的确定奠定坚实的经济学基础;另一方面,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教育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了使会计从业人员的诚信与职业道德教育能够与经济的快速发展相匹配,更好地提高教育资源的“投入―产出”率,减少教育资源的浪费,势必要对其机会成本的视角分析成果进行合理利用,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教育决策的最优化,以充分发挥其时效性。
参考文献
篇10
摘 要 高职会计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实施对其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本文从会计职业判断、公允价值、现值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分析了新会计准则教学模式下高职会计的教育特色。
关键词 会计准则 教学模式 教育特色
一、新会计准则对高职会计教育的挑战
1.新会计准则更突出会计职业判断能力
新会计准则新增了生物资产、职工薪酬、资产减值、企业年金基金、股份支付、政府补助、所得税、外币折算、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金融资产转移、套期保值、石油天然气开采等具体准则,填补了不少会计规范的空白,但与此同时会计准则的技术难度系数加大,会计自由裁量权加大,企业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会计政策、如何选择计提折旧的方法、如何选择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如何确认当期费用、如何使企业资产计量更有效、利润更真实,这都更依赖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2.新会计准则更强调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
公允价值作为重要的计量属性在我国新基本会计准则加以规定之后,在具体会计准则中运用是很自然的事情。但确定在多大范围、多大程度上运用是非常困难的。这是因为,公允价值并非皆是利,运用不当可能会弊大于利,这在我国是有过教训的。尽管如此,我国会计准则制定者还是审时度势,从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大局出发,在充分考虑我国目前的经济、法律等环境因素的基础上做出了大胆的选择,即:最大限度地在具体会计准则中使用国际“商业语言”中的这一重要词汇。
3.新会计准则出现了现值的概念
在新会计准则中多处出现了现值概念,而此属于财务管理重点研究的内容,以前一般院校的教学计划都是把财务管理课程放到最后一学期开设,在财务管理课程滞后于财务会计课程的情况下,如何讲解现值问题及会计处理方法?这也为高职院校会计教育带来新的挑战。
二、新会计准则下高职会计教学模式特色
1.注重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
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进而影响企业利益相关主体决策的正确性。尤其是新会计准则体系的,更加要求会计人员适应会计改革的需要,不断提高职业判断能力。
(1)转变思想观念,培育职业判断意识。新会计准则对许多会计的核算处理,只做了原则性要求,赋予企业和会计人员很大的会计政策选择权,为会计职业判断提供了空间,更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职业判断力,不仅能处理会计准则中已有明确规定的业务,还能合理判断规定不明或没有规定的业务。这就要求高职会计教学要特别注重对学生此能力的培养,提高其职业判断意识。
(2)加强实践训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职业判断是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的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会计实践课加强此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对于任何一个会计处理,都要学会分析、判断、综合、总结,养成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通过不断地训练和积累,使职业判断能力得以形成并不断提高。使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较大提高。
(3)加强职业道德的修养。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对会计的职业判断尤为重要。因此,要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促使其正确规范自己的行为,做到诚实守信,客观公正,不做假账。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除通过正常开设“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规”课对学生进行教育外,应增加案例教育,通过报告会、图片展览、电视媒体等多渠道、多形式进行。
2.强调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我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明确地将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之一,这表明我国会计向国际趋同迈出了实质性一步。公允价值的广泛运用,意味着我国传统意义上单一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被历史成本、公允价值等多重计量属性并存的计量模式所取代。
(1)结合我国的经济、市场状况谨慎地确定公允价值的适用范围。在我国可在以下范围内使用公允价值:金融资产、金融衍生工具的计量;存在比较成熟的交易市场的资产,例如有价证券、汽车、房地产等长期资产。另外,对于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率等基本上可以可靠地确认的资产,例如融资租赁的资产、期限较长的赊销收入等也可以用公允价值计量。
(2)在公允价值中明确规定使用公允价值的限制条件,保证公允价值可以持续可靠地取得我国新会计准则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例如在非货币易中规定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时,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记入当期损益有两个前提条件:该交换必须有商业实质,换出资产和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只有当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在风险、时间、金额方面显著不同,或者两者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不同,且其差额与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相比是重大的,该资产交换才是具有商业实质的。
(3)引进全面收益表。传统的收益表强调实现原则,应当在传统的收益表基础上,增加一张全面收益表,专门对由于采用公允价值而引起的利得和损失加以反映,具体到我国,就是对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券重组、非货币易等采用公允价值后形成的利得进行反映。因为这些利得与损失和传统的收益是不同的:一个是已实现的,一个是虽然未实现,但有确切的证据证明如果立即交易就可以实现的,所以把两者分开来列示,让使用者根据用途去做简单的汇总、计算比率等加工,从而得到更好的决策支持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泉军,张政伟.2006新会计准则引发的思考会计研究.会计研究.2006(3):7-10.
- 上一篇:固定资产企业会计准则
- 下一篇:财务共享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