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人生电影范文
时间:2023-04-07 19:43: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美丽人生电影,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美丽人生》是意大利著名导演罗伯托•贝尼尼自编、自导、自演的一部有关二战时期纳粹迫害犹太人的电影,发行时间为1997年。曾获得包括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戛纳影展评审团大奖在内的总共28项国际大奖。时至今日,人们对这部作品点石成金的精湛技巧和韵味无穷的艺术魅力已有很多讨论,如作品以喜剧手法讲述悲剧故事的黑色幽默所显示出的思想深度和人性震撼。但我认为,构成《美丽人生》艺术魅力的重要元素还有一点是绝不能忽略的――那就是细节。离开了那些内蕴丰厚、细腻逼真的细节,《美丽人生》的艺术质感和结构完整性便无法达成,在此意义上,可以说,细节叙事是《美丽人生》艺术生命的基础和依托。
故事发生在1939年的意大利。主角是一个名叫Guido的犹太青年,他乐观开朗,机智幽默,在和朋友一起驱车前往一个小镇的途中,邂逅了一位年轻貌美的姑娘Dora,Guido对她一见钟情。他想方设法向Dora表达爱意,其间充满了匪夷所思的巧合和令人捧腹的搞笑,最终二人喜结良缘并有了一个聪慧机灵的儿子。然而,厄运就在儿子五岁生日的那一天突然降临,Guido和儿子被抓往纳粹集中营。至此,影片的基调和氛围发生了急变,幸福欢乐的生活结束了,明媚亮丽的色彩不见了,明快清新的背景音乐消失了,沉闷压抑的灰白色调无言地昭示着纳粹集中营的惨无人道、暗无天日。为了不使儿子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机智的Guido哄骗儿子说这是在玩一场严肃的游戏,遵守游戏规则的人最终会赢得一辆真正的坦克。天真好奇的儿子信以为真,他强忍着饥饿、恐惧、寂寞和恶劣环境的折磨,企盼最后能获得一辆真坦克。解放之日来临的前夜,Guido把儿子藏在一个铁柜子里,叮嘱他无论发生什么事都不要出来,说这是赢得比赛最后也是最关键的环节。儿子依言行事,在铁柜中藏得好好的,而Guido却惨死在纳粹的枪口下。天亮了,盟军解放了这个集中营,一辆真正的盟军坦克开到了儿子面前!就这样,Guido靠他绝妙的机智并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让儿子纯真的童心在惨绝人寰的悲剧中感受到的却是无比的新奇与满足。
显然,影片的前后两部分在内容、情绪、基调等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反差,这种反差极易造成两部分内在气脉的断裂,甚至导致作品整体结构的支离破碎。然而该片却血脉贯通,喜中有悲,悲中有喜,让人在笑中沉思,在悲中微笑,在悲喜交集中体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这种艺术效果的达成得益于那些丰富、细腻、逼真的细节描述,这些细节如草蛇灰线一般,伏脉千里,绵延呼应,使作品前半部分的生活喜剧与后半部分的战争悲剧有机融合,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艺术整体。
表面看来,作品的前半部分表现的是Guido恋爱结婚的生活狂欢,和那些俗烂花哨的爱情喜剧没什么区别,但在种种匪夷所思的巧合和令人捧腹的搞笑中却包含着许多推动剧情发展的结构性细节。如果我们将故事的主线――Guido的爱情婚姻生活比作一株花叶繁茂的石榴树,这些细节便是夹缠在繁花茂叶间的褐色刺蒺藜,在石榴树火红热烈的花叶间,这些“褐色刺蒺藜”既顽固又丑陋,隐含着些许不祥的气息,随着剧情的发展,“褐色刺蒺藜”越来越密集,不祥的气息越来越浓烈,最后,乌云聚集,最终在纳粹集中营膨胀爆炸。
细节之一:影片一开始,Guido和他的朋在傍晚时分到达叔叔家门口时,一群暴徒突然从叔叔家里冲了出来。叔叔被推倒在地,家里被糟蹋得乱七八糟。Guido扶起叔叔问:“他们是谁?”叔叔平静地说:“野蛮人。”“为何不呼救?”“只是野蛮人,无声胜有声”。然后叔叔很风趣地交代了家里的一切,到酒店上班去了。
叔叔的平静恰恰说明这种骚扰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他已经习惯了,见怪不怪。这个细节转瞬即逝,但影片却在一开始就巧妙地通过细节叙事显示了意大利种族歧视的严重与犹太人地位的低下,暗示了他们以后多舛的命运。
细节之二:Guido为了约见Dora,冒充罗马来的督学到Dora的学校视察,校长让孩子们热烈欢迎“督学”讲解权威科学家发表的种族宣言,该宣言的核心内容是日耳曼民族是普天之下最高贵优越的种族。
这一细节与第一个细节前后呼应,充分说明在意大利对犹太人的歧视不是个别暴徒的不法行为,而是墨索里尼政府极力推行与鼓吹的结果。
细节之三:在Dora的订婚宴会上,叔叔的白马被人涂成了绿色,马身上写着“小心,犹太马!”。叔叔忧心忡忡地对Guido说:“都是那帮野蛮人做的好事”“这不是孤立的事件”“你要小心,他们也会找你麻烦的。”
叔叔的马也成了侮辱打击的对象――仅仅因为这是一匹犹太人的马!不仅如此,在我看来,这个细节真可谓神来之笔,因为这匹被涂成绿色用来羞辱犹太人的马,后来恰恰成了Guido从订婚宴上带走Dora的漂亮、便捷的交通工具。转眼之间,这匹原本用来侮辱犹太人的马变成了爱的使者和桥梁。这里,马这一小小的道具因导演的精心设计兼具了双重功能,既体现了影片的主旨,又推动了剧情的发展。
细节之四:Dora的订婚宴上,Dora学校的女校长正激动地批评小学三年级数学题的复杂繁难:
校长:乡下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怎么能算出那样的题?……国家每养一个疯子,每日花4马克,每养一个跛子,45马克,羊癫疯患者,35马克,这些废人人数达30万。设国家平均每人每日花4马克,将他们全部消灭,每天可节省多少马克?
Dora:真离谱!
校长:我也觉得离谱。七岁小童……怎算得出来?想计算出来,要略懂比例,略懂百分率,还要略懂代数,这是初中的数学啊!
虽然Dora和校长说了同样的台词“真离谱”,但她们的潜台词完全不同。Dora的意思是说将疯子、跛子、羊癫疯等人看作废人,为了节省开支把他们消灭的想法,并把这种非人道的思想灌输给孩童的做法太荒谬,太离谱。校长则认为,消灭他们理所应当,只是这道数学题对七岁孩子而言太繁难,根本不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做。影片用Dora和校长的正反面特写镜头来表现二人迥异的精神境界,一个是善良的人道主义者,一个是冷血的种族主义者。可悲的是现场竟无人回应Dora的愤激,女校长的振振有词却被众人认可,足见当时整个意大利社会人性丧失到了何种程度,人性的丧失与对生命的漠视正是军国主义、种族主义大行其道的原因。影片选择了一个看起来既严谨又敬业的女校长来谈论此问题,无疑更具典型性与深刻性,在黑色幽默中对女校长的冷酷和残忍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揭示与嘲讽。
细节之五:Guido和儿子走在街上,儿子看到饼店门上写着:“犹太人与狗不得入内”的字样。
儿子:为什么犹太人与狗不得入内?
Guido:他们不喜欢犹太人和狗,人各有喜恶,那边有家五金铺,不欢迎西班牙人和马进去,在前面有家药店,不喜欢华人与袋鼠进去,店主不欢迎,有什么办法?
如何跟儿子解释“为什么犹太人与狗不得入内”?直接告诉他这是对犹太人的歧视吗?Guido显然不想让儿子纯真的双眼、纯洁的灵魂受到邪恶的侵扰,机敏的他选择了说谎,用符合孩子心理的谎言小心翼翼地呵护儿子幼小的心灵。这个细节至关重要,他实际已经预示了Guido在集中营里对儿子说谎的必然性。而Guido冒充督学对所谓权威科学家的种族主义宣言“恶搞”,与为集中营纳粹军官关于纪律的“翻译”更有异曲同工之妙。“恶搞”的精神实质是对权威的调侃与嘲讽,解构与颠覆。影片不惜胶片和时间细致充分地展现了Guido在小学校里,对种族主义科学家的联名宣言进行了从头到脚、体无完肤的“恶搞”,在极度狂欢化的细节叙事中实现了对纳粹军国主义、种族主义的彻底颠覆和辛辣嘲讽。
福楼拜说,上帝藏在细节里。小说家李准曾说,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同样,细节叙事也是影视艺术叙事的前提,那些如珍珠般闪光的细节折射出影视作品的整体风貌和艺术魅力。对此,前苏联电影理论家B•普多夫金早有论述:“在电影导演工作中……发现要素,即发现动作的细节,只不过意味着准备工作的完成。必须记住,从这些细节中最后才产生那个完整的作品。”他还说,“要使一部影片在特色上具有统一性,导演就必须具备这样难以言传的能力:使影片充满许多细致的、来自正确观察的细节。”①《美丽人生》正是因为拥有这些内蕴丰富、精致细腻的细节,才使整部影片气脉贯通,感人至深。鲍•托马舍夫斯基认为,“作品的细节是多种多样的,有些细节可以省略而不致破坏原述的联系性,可是有些细节就不能省略,否则会破坏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那种不可增或减的细节,叫在位细节;那种可以减掉而并不破坏事件的因果――时间进程之完整性的细节,叫自由细节。”②按此说法,以上我们所列举的细节应该都属于“在位细节”,也就是说,没有这些细节,影片叙述的联系性和完整性就会遭到破坏,情节发展逻辑性就会受到质疑,影片喜中藏悲、悲中有喜的艺术氛围也无法形成。
此外,《美丽人生》还有一些非常重要的“自由细节”。最典型的我以为有两个,一个是影片开始不久,睡觉前Guido和他的朋友拿叔本华意志论哲学开玩笑,后来,每当Guido特别渴望实现自己的愿望时,就用那个晚上的可笑方式来祈祷。据说叔本华是希特勒最喜欢的哲学家之一,有人因此认为这个细节是罗伯托•贝尼尼用来嘲讽希特勒的自我膨胀,但我以为它恰恰以一种幽默风趣的方式表达了Guido一贯的自信和乐观,尤其在面对灾难和痛苦时的自信与乐观。人生是美丽的,苦难是暂时的,战争如同游戏终有结束的一天,幸福美好生活一定会实现,这是Guido的信念,也是罗伯托•贝尼尼借Guido的形象传达给世人的信念。另一个是Guido牺牲的省略性细节:Guido在纳粹士兵的押解下,经过儿子藏身的铁柜,故意迈着夸张搞笑的步伐从儿子眼前走过,他甚至还回头跟儿子做了一个鬼脸,儿子惊喜地目送父亲走远,走到一堵墙后面。然后,枪响了……镜头并没有展示Guido牺牲时的惨状,但连串的枪声告诉我们,他身上一定千疮百孔、惨不忍睹。为何要省略Guido牺牲的场景?我想,除了不忍面对美被毁灭的悲剧外,更主要的目的是给观众留下想象的空间,我们宁愿相信Guido死得平静甚至快乐,因为他保全了自己的儿子,儿子正怀着神秘的喜悦等待最后的胜利。鲍•托马舍夫斯基说:“对于情节来说,只有在位细节才有意义,而在情节分布中,有时却是自由细节控制和决定着作品构成。”③在这里,“自由细节”虽然不像“在位细节”那样作为情节发展的结构性因素而存在,但却控制和决定着作品的艺术构成,离开了它们,作品的艺术张力会大打折扣。
注释:
① [苏]B•普多夫金:《论电影的编剧、导演和演员》,中国电影出版社,1957年版,第63、84页。
篇2
《美丽人生》,一如片名,那和煦温暖的阳光、那充满智慧的幽默、那深深的爱恋与舐犊之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美丽人生观后感550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美丽人生观后感550字1在昨天最后的几分钟我开始看电影《美丽人生》,所以昨晚一直看到快凌晨两点才睡。对,这真的是一个简单的故事,简单的是前面的部分看起来有些乏味,特别我看的还是翻译版,我真的快受不了这翻译了,好吵啊!我强烈建议如果电影翻译过后还不如没翻译的好看就不要翻译了!昨天男主角的话有些多而且是意大利语,当然说起来很快咯,但是用意大利语说也许是很有意思的语气,翻译过来后真的好死板啊,而且太吵了,我关了好几次音响。不不,这部电影还是很棒的,不应该有抱怨,但是我是忍不住吼一下翻译!好了。
看完这个简单故事后,我不断想象如果我是那个小男孩,我的父亲也会为我做同样的牺牲,虽然方式可能没有这么幽默但是我的父母也会选择尽最大努力保护我。然后我又想,如果我当妈妈了,当我们一家同样处于这样的处境,我是不是也会像这位父亲这样做。我会!可是想象一下,这是有多么悲哀啊,这样幸福快乐和睦的家庭就这样被这样荒唐的事给破坏了,无理由的将一家人分离。我反反复复的看了最后一段,就是在父亲临死前在士兵用枪逼迫下,为了儿子依然在用幽默的方式前行,眨眼睛,可儿子怎又知道这是最后一次眨眼呢。父亲知道他马上就要永远的离开了,在那一刻他没有把自己的哀伤和恐惧传递给儿子,这得要多强大的心理控制力去控制情绪。也许父爱就已经很强大了!
现在我非常悔恨自己曾经为了逃避高考而说“我多想现在是战争时期啊”这样的话,我是多么愚蠢无知。如果我们真的现在处于战争时期,生活是怎样的?我的父母会怎样?我们的幸福家庭会怎样?毋庸置疑,全部都是惨不忍睹!真的当初这种无知的想法让今天我开来既无知又愚蠢,我要好好悔过。
生活就是这样,在看似平静中却不知哪一天就被突如其来的事情打破,所以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珍惜你身边的人,不要妄想不要虚荣,踏踏实实的享受现在拥有的生活就够了!我真的想家了,恩,马上就要回家了,爸爸妈妈,我回来了!我想你们!
美丽人生观后感550字2第一遍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没有明白这部电影讲的是什么,前半部讲的是喜剧,后半部是悲伤,感觉和电影名字《美丽人生》很不相符,我就又看了第二遍。
这一遍的收获还是很大的,男主人公是个很滑稽、搞笑的人,也是个很聪明的犹太人。当初的时候想开书店,因为很麻烦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批下来,就在一家酒店打工,最开始的时候是一位客人和男主人公说:鞠躬要像向日葵一样,弯的太厉害的向日葵就快枯死了,你是侍从不是下人,想想我们在工作中也是一样的,要服务好每一位顾客,但不是求着顾客来购物,给顾客一个很舒服的购物环境,去引导每一位顾客。
男主人公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取得了戴莉的芳心,宁愿和家人闹僵也要和男主人公生活在一起,在儿子五岁的时候,老公和儿子还有叔叔被抓走了,抓到了一个全部都是犹太人的干重活的难营里面,戴莉为了老公和儿子也去了。
刚去的时候男主人为了不给儿子造成心里压力,大胆的去给大家翻译说:这是在做一场游戏,如果说遵守游戏规则谁就会获胜,获得一千分就会就会看到一个真的坦克,在最危险的时候,依旧保持镇定自若,带给孩子正能量,保持乐观的心态,再苦再累回到住的地方都会给孩子讲故事,不管在外面受多大的苦和难,回到住的地方都不会让孩子发现他的情绪状态,看到儿子会立即调整自己的情绪。
我要学习男主人公对待他儿子的这种状态,运用到工作中去,在店面不管发生什么事情,对待每一位员工都要有这种状态,不管自己多苦多累都要在员工面前一直保持快乐积极的状态,给大家带来正能量。
美丽人生观后感550字3前几天,我们高学段看了一部名字叫做《美丽人生》的电影。
这部电影讲述了犹太青年基度和好友一起驾车来到一个小镇准备开一家小小的书店,旅途中邂逅了美丽的女教师朵拉。两人好事多磨,终成眷属。
可是好景不长,基度和儿子因为是犹太血统被强行送往集中营。朵拉虽然并没有犹太血统,却为了能和儿子丈夫在一起,毅然和他们同行,在集中营里,他们被分开关押。基度不愿意让他儿子的心灵蒙上悲惨的阴影,在惨无人道的集中营里面,他骗儿子这只是一场游戏。他以游戏的方式让儿子的童心没有受到任何的伤害,自己却悲惨的死在了纳粹的枪口之下。
电影中有一次儿子对商店门上写着“犹太人与狗不可以入内”百思不得其解,这时,聪明的基度只对儿子讲:“因为他们不喜欢啊,就象前面的商店不喜欢中国人和袋鼠进入,而再前面的商店不喜欢印度人一样,别人不喜欢你有什么办法,明天我们在我们的书店也挂上一个牌子怎么样?上面就写我们不喜欢的东西。”我觉得基度的回答非常有趣,可纳粹毁掉了这祥和幽默的氛围。父亲不愿告诉自己的儿子是因为他们身上流淌着犹太人的血液就必须遭受不公平的待遇。他告诉儿子他们是要去旅行。这一幕给我的印象异常的深刻。
美丽人生中,主人公的一生是美丽的。他的家庭是完整的,他为了让家庭尽量完整而牺牲。他儿子的人生也是美丽的,他幽默的父亲用他的风趣让他有了一个快乐的童年。基度妻子的人生也是美丽的,幽默的丈夫和快乐的儿子让她的一生充满了喜悦。认为自己快乐,就是真正的快乐;认为自己幸福,就是真正的幸福;认为自己的人生美丽,自己的人生就是真正的美丽。心态决定一切,心态好就是一切好。只要拥有好的心态,任何人的人生都可以美丽。
美丽人生,这部电影深深的感动了我,我也深深的喜欢这部电影,希望大家的人生也是美丽的。
美丽人生观后感550字4《美丽人生》由意大利国宝级导演罗伯特贝尼尼自编自导自演,讲述了一个关于亲情和感情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感人肺腑。该片曾获得嘎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和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等多部大奖。是值得各位收藏的一部佳作。
乐观开朗的犹太青年圭多和朋友驾车来到城里,途中邂逅了美丽的女教师多拉,两人互生情愫。几经磨难,两人结为夫妻。但好景不长,就在他们的儿子生日那天,圭多和儿子被强行带到了纳粹集中营,原因是他们是犹太人。多拉没有犹太血统,但为了和丈夫儿子在一齐,也登上了通往集中营的火车。在集中营里他们被分开关押。圭多为了不让儿子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就“欺骗”他说这是为他的生日而举办的一场游戏,游戏规则是不能哭不能闹不能想妈妈,率先得到1000个积分的孩子就能够得到一辆真坦克,儿子信以为真。圭多还要想方设法向妻子报平安。最终圭多为了儿子的安危,自我惨死在德军的枪口之下。
反映二战时期的影片有很多,他们的共同点就是过多地渲染死亡和血腥。但这些在这部影片中没有直接体现,而代替它的是更多的欢笑和泪水。首先圭多是一个勇敢的男人,他喜欢上了多拉,就勇敢地去追求,不论路途有多么的崎岖,最终他做到了。其次圭多是一个有职责感的男人,当他们在集中营的时候,圭多一刻也没有忘记呵护自我的儿子,也没有忘记和妻子取得联系。在他心中亲情和感情就是他的全部生命,所以最终他不惜牺牲自我的生命来保全儿子,由此可见父爱的伟大。
影片中有几处场景值得一提:首先是圭多冒充视察人员来到多拉的学校跳“脱衣舞”的滑稽场景,这一幕是为了引起多拉的注意,从而体现圭多是一个既勇敢又富有幽默感的男人。其次是圭多在被处死之前向藏在铁窗中的儿子摆出小丑般的走路姿势,这是为了不让儿子害怕,并且欢乐的走向死亡,体现了伟大的父爱。最终是儿子和母亲相聚,对母亲说:''我们赢了,我们得到了1000分,我们赢了。”这是最为伤感的一幕,我们为圭多的牺牲而悲痛,为孩子的心灵没有受到伤害而感动,圭多死得值得。影片告诉我们痛苦只是暂时的,唯有乐观的人们才能得到美丽的人生。
如果你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如果你是一个懂得珍爱的人,如果你是一个好父亲,那么这部影片你必须要看。
美丽人生观后感550字5最初看到片名,我以为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人快乐、幸福、充实的一生,毕竟,这样的一生才算美丽。影片的前半部分的确如此。影片主人公是一个风趣幽默且幸福的人,他用自己的幽默给他的妻子与儿子带来了快乐。然而,影片的后半部却是讲述他们一家在纳粹集中营的生活。主人公为了不让儿子幼小的心灵受到打击与伤害,用各种谎言善意地欺骗儿子,并告诉他:"一切只是个游戏,游戏结束后,我们便可以回家。"最后,主人公为了寻找自己的妻子而送命,但他给儿子留下的并不是集中营灰暗的回忆,而是个美丽的"游戏"。
二战结束后,有许多在集中营存活下来的人回忆往事都痛苦不堪,还有更多的人出来后患上了忧郁症,原因就是集中营的非人生活实在太过痛苦。而主人公却用一个游戏的名义掩盖了这种痛苦,让其儿子的心灵免受伤害,尽管他自己为此付出了生命。
篇3
一、选片:基于目标,精心选择
在品德课中实施电影教学必须首先选好电影。教师应基于教学目标,基于学生,选择适合的电影,寓教学于电影之中。
《战争何时了》的教学目标是:从战争给人类,特别是给儿童带来的巨大苦难的视角,知道战争的残酷和危害,从而懂得和平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依据这一目标,笔者在选片时有意识地搜索从儿童视角看战争的影片。由于本课属于“世界问题还不少”这个单元,关注的是世界范围内的战争问题,因此在选片时不考虑国内战争,而是着眼于世界战争,尤其是二战。
同时,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接受能力,不是所有的经典电影都适合学生观看。如《拯救大兵瑞恩》裸地展现战争的残酷,其血腥、暴力的场景往往使学生产生痛苦、压抑的负面情绪,学生也容易被激烈的战争场景所吸引而偏离了教学的主题。再如《苏菲的选择》,描写在集中营里,纳粹强迫苏菲在两个子女中做杀一留一的选择,否则两个孩子都将被杀死。结果她选择了儿子,把女儿送进了毒气室……如果选择这部电影教学,学生不能理解苏菲的选择,教学的重点还可能从对战争的认识偏移到对苏菲选择的道德讨论甚至道德批判上去。此外,也不能选择学生过于熟悉的电影。如果一部电影是班上绝大部分学生已经看过的,学生没有新奇感,已有的知识经验、价值判断标准就会对电影传输信息的接收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大大冲淡教学效果。
综合考虑,笔者最终选择了意大利电影《美丽人生》,这是一个笑中带泪的影片,它以黑色幽默的形式反映了战争的残酷,能够使观影者的心在破碎又聚合的过程中获得情志的体验、生命意义的升华和对战争的深层理解。
二、剪辑:恰到好处,取其精华
电影教学将一部电影浓缩在一节课40分钟的时间内,作为教学内容的一个部分。因此教师要依据教学需要,将选好的影片剪辑成几个片段,整个观影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之间,而且这种剪辑不是碎片式的,教师要善于用旁白将各个片段串联起来。在剪辑《美丽人生》时,笔者就将其浓缩成两个片段(观影时间大约10分钟),并设计了相关的旁白。
旁白1:简介乔舒亚一家。他的父亲是一个书店老板,他的母亲和我一样是一名小学教师,他们快乐地生活在一个宁静的小镇里。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一切都改变了,和当时千千万万犹太人一样,他们被抓进了集中营。
片段1:初到集中营,为了孩子,乔舒亚父亲圭多自告奋勇地去做德语翻译,他借助这个机会让自己的儿子相信,集中营的生活是一个游戏,只要赢得一千分就可以坐着真正的坦克回家。
旁白2:随着时间的推移,死亡越来越接近这对父子。他们的命运会是怎样?
片断2:当解放来临之际,父亲将儿子藏在一个铁柜里,千叮万嘱叫乔舒亚不要出来,否则得不到坦克。而自己不幸被纳粹发现,当纳粹押着圭多经过藏着乔舒亚的铁柜时,他还乐观地、大步地走去,暗示儿子不要出来,儿子最终获救,可历经磨难的父亲惨死在了纳粹的枪口下。
三、讨论:提炼信息,反思交流
电影教学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开心一下,体验一番,而是在学生观影之后,引导他们从电影输出的种种信息中提炼出关键信息,加以思考,作出判断,说明理由,从而促进他们道德认识的提高,道德观念的提升。以下是欣赏电影《美丽人生》片段的教学活动。
师(板书战争):提到战争,大家会想到些什么?
生1:我会想到许多血腥场面,很多人死去。
生2:我会想到“枪林弹雨”这个成语。
师:这些知识,同学们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1:我是看电视、电影学来的。
生2:我是从书上看到的。
师:这节课我们就从一部电影开始,来聊聊战争这个话题。
(师出示电影海报,说旁白1,播放片段1)
师:从影片中,大家知道集中营是个什么地方吗?
生:很肮脏,很危险,随时都可能死亡的地方。
师:如此危险的地方,为什么这位父亲会这样做?
生1:他撒谎,是想保护自己的孩子。
生2:他希望自己的孩子活下去。
师:这就是战争,无论是谁卷入其中,都会无时无刻不受到死亡的威胁。活下去,至少让自己的亲人活下去,成为人们最大的希望。
(师读旁白2,播放片段2。当看到父亲被纳粹士兵带到一个小巷,一阵枪响时,班级里一片沉寂)
师:这个游戏,乔舒亚赢了吗?
生1:赢了,乔舒亚最终获得了自由。
生2:没有赢,乔舒亚失去了自己的父亲。
师:如果你们就是乔舒亚,给你们一次选择的机会,你们还会选择玩这个游戏吗?
(全体学生摇头表示不会)
师:他有选择的权利吗?
生:没有。
师:这就是战争,卷入其中,人们就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
师:这部电影的名字叫做《美丽人生》。想一想,导演想通过这部影片告诉我们什么?
生1:战争毁掉了人们的美丽人生。
生2:只有和平才有美丽人生。
师:乔舒亚是幸运的,是父亲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他的美丽人生。但更多人的命运是悲惨的,当人类制造出战争这个恶魔,当千千万万无辜的人被卷入其中,哪里有美丽人生?
四、引导:从点到面,由浅入深
电影教学不能仅停留在追求课堂上的感动与震撼上,而要从虚拟情境回归现实生活,使得学生在亲历教学后所得到的一切能“回到他自己的生活中去,用以解决他们生活中的问题,改变他的生活、生活方式,提升他们对生活的认识、态度、价值观”[2]。
因此,在教学中,笔者并没有停留在电影之中,而是从点到面,凸显战争的“伤害性”这一主题,由浅入深,在学生的心灵中撒下和平的种子。
师:乔舒亚所经历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让我们看看它给这个世界带来了什么?
(出示二战统计资料)
师:数字是苍白的,但数字也是会说话的,站在这一系列数字面前,大家从中读懂了什么?
生1:11170亿美元的军费消耗就是为了杀人,我觉得太不值得了。
生2:死亡人数7000万,这个数据太恐怖了。
师:这7000万,不仅仅是双方阵亡的士兵,更多的是被卷入战争的无辜者,包括很多老人、妇女和儿童。中国也是战争的受害者,我们不能忘记,在我们南京发生的那场大屠杀中,就有数十万无辜者丧生。
师:通过电影和表格,谁能告诉大家,战争意味着什么?
生1:意味着巨大的伤亡。
生2:意味着巨大的经济损失。
生3:意味着对无辜者的伤害。
……
师:战争,是人类最大的灾难。人类经历了那么多战争,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你觉得,人类应该做些什么呢?
生:应该销毁武器,共建和平。
师:可现实却是这样。
(播放一组战争中受伤害学生的照片,出示小资料:据2003年联合国基金会统计,自1990年以来,全球共有200多万学生在武装冲突中丧生,有600多万学生受重伤,1200万学生无家可归)
师:此时的你,想说些什么?
生1:我很气愤,为什么人们还要互相伤害?
生2:我要为那些被战争伤害的学生呼吁,我们要和平。
……
师:是啊,我们不禁要问,战争何时了?和平何时来?让我们携起手来,为了他们,也为了我们自己,与世界上所有的学生一起呼吁和平:
我们世界的学生,宣告未来的和平。
我们想要一个没有战争和武器的星球。
……
应该说,这仅是电影资源融入品德教学的一次尝试。这种尝试只是初步的,还需磨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相信,这一切都会有意义。
参考文献
[1]杨瑞国.追寻品德课体验学习的真味[J].中小学德育,2013(8).
篇4
[关键词] 人性;人文精神;美国梦想
作为一部商业片《美国丽人》中融入了各种调味品,有的诱惑、有暴力的塑造、有同性恋的畸形人性、有的描述,白领丽人、退伍军人、青春期少女、失意的中年人等各色人都可以从片子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多情节的设置可以吸引更多的群体关注,从而获得更高的票房收入,当然,本片并非庸俗地为呈现而呈现,在形式之下影片具有深刻的思想和美学内涵,大众化的设计背后折射的是现实中的美国社会里林林总总的意识沟壑。
一、影片中所折射的美国社会现实
(一)美国精神的缺失
美国建国历史短暂但是社会发展迅速,对于美国之外国家的人来说,美国是梦想之国,因为在那里有他们所向往的“美国梦想”,美国梦想实质是美国精神,那是一种倡导积极进取、崇尚个人自由和成功的精神,通过努力奋斗实现个人的价值是其精神内核。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精神已经开始与现实背离,就像影片描述的“现实”:莱斯特努力奋斗却一事无成,卡罗琳积极进取却只能通过和地产大亨私通获取自己梦想的“实现”。
(二)金钱成为衡量一切的标准
在影片中,人的正义和善良已经变成了被嘲笑的对象,男主人公因为渴望过着安静、平和的生活反而被社会和家庭所嘲笑成为失败者,他的妻子和女儿在金钱的利诱下都放弃了纯真和美好,以获取金钱作为判断自己成功和幸福的标准。
(三)婚姻爱情遭受现实挑战
在西方通过去教堂举办婚礼使新人接受上帝的祝福,即便在困难危急时刻爱情都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但是在已经被金钱腐蚀的和平时光里,爱情也开始变异甚至诡异,作为曾经深爱过的一对夫妻,男女主人公在结婚几十年后同床异梦,互相敌视。爱情无法在曾经相爱的人之间产生,却萌发在了不同年龄层次上,无法从妻子那里得到的慰藉却可以从自己女儿的朋友那里获得,这种畸恋说明了畸形的社会派生的畸形的感情和爱恋——这是上帝祝福的爱情?
(四)生存价值缺少使人们找不到生活的意义
主人公莱斯特努力工作却一事无成,在妻子和女儿眼中被视为废物,他的上司平庸无能却恬居高位。除了沦为众人口中嘲笑的对象,莱斯特找不到自己存在的意义,以至于在其自述中他形容自己,“虽然活着但是从某种意义上已经死了。”“我猜我死了应该生气才对。”这些话使其心灵的麻木状态一览无余。
二、影片中所塑造的人物及其表征意义
(一)莱斯特
由凯文·史派西扮演的主人公所展现的是一个在现代社会身心受困、遭遇危机的中层白领形象。他复杂的性格更体现出这个人物的真实性,他表面愚笨但是内在睿智,表面软弱却内心刚强,他的失败只是因为他对传统责任和价值观念的坚持,他的痛苦则在于他的这种坚持得不到尊重反而被人们所嘲笑,在他为困境所扰,打算行尸走肉般度过一生时,女儿的同学安吉拉激发了他内心中的斗志,使他决心改变不合理的存在,重新安排自己的人生,通过和安吉拉的交往他的人生开始逐步变得与众不同,并且从一次对安吉拉上床诱惑的拒绝中,他顿悟到幸福其实就在身边,即便是在结尾他被人射杀也是面带着幸福的笑容,因为那一刻他已完全把握住了自己的人生,所以他是幸福和满足的。
(二)莱斯特的妻子、地产经纪人——卡罗琳
这个角色可以被看作是身心受困的现代妇女的形象代表,她典雅、美丽,有理想也有能力渴望成功,但是现实磨砺掉了她的斗志,使她变得俗气乏味,这个人物始终处于矛盾的心理状态中,她渴望用努力工作获得成功到最后却不得不依靠成为地产大亨的情人来实现梦想,她关心女儿却收获不到女儿的丝毫宽慰,虽然她美丽的脸上一直保持着微笑但是她的心中却在滴血,为自己这样的人。
(三)安吉拉、简和里奇
这三个角色属于青年形象代表,他们虽然处于同一个年龄段但是性格各异,安吉拉美丽、善良、活泼是一个正面的形象,她的出现给了主人公心灵的慰藉,使其拥有了改变生存状态的勇气,简虽然也是和安吉拉一般的年龄但是内心却并不阳光,她背负了沉重的心理负担,她憎恨父亲的无能却又不喜欢母亲的势利,她向往成功却又不知怎样才能获得尊重和成功,她的心中将隆胸手术作为成功的一个前提,既幼稚又无辜,简所代表的可以说是美国青年一代中的典型形象——迷茫、叛逆而又自卑。里奇是片中一个比较特殊的人物形象,因为父亲的严格管教使得里奇在心灵上能够同简所契合,但是他不同于简,即便思想被束缚但是这并不影响其对目标的追寻,虽然在追梦的途中有挫折,有失败,但是他始终坚持不懈,在其带领下简也开始发生转变,可以说里奇是主人公和导演对于未来的一个希望,无论阴影如何都需要能够看得到太阳的心灵。
(四)弗兰克
这是剧中的一个悲情角色,虽然他射杀了男主人公,但是与其死亡时的幸福相比,弗兰克被自己禁锢了几十年,他代表的是社会中不敢和无法正对现实的那部分群体,他们活在自己的世界中,痛苦、孤独、渴望却不敢迈出一步,一旦感觉被人发现了本质不是自己死亡就是将别人弄死,他们最终的结局也是死亡,心灵之火的彻底熄灭。
三、运用悲情塑造真实,通过真实展现浪漫
对于该片的导演着力在影片中设计的大众化元素,应当持理解的态度,因为从电影发展的趋势不难看出,适应大众化已经成为工业电影的主要特征,这既有从票房上的考量,还有从电影的感染力方面思索,大众化也有可取之处,它可以使电影找到同观众沟通的纽带。观众从电影的世界中寻找其对现实的解读,通过将现实和屏幕世界的对比来探寻心灵的感悟。在《美国丽人》这部电影中,人物在悲情的电影语言之后感受到了现代社会的种种无奈、青春年少的叛逆和执著,电影昭示着导演的思路,其希望通过影片情节的构建来重新唤回世上失去的一些东西,实现人对自我的救赎。
(一)语言叙述简凝、优雅却动人心弦
这是一部以生活为场景的影片,其开头和过程叙述就一如现实中人们所经历的生活一样,影片采取的是平铺直叙的方式为整部影片搭建了一个缓慢、忧伤的叙事氛围,这种刻意而营造的忧伤是影片所希望揭示的一个主题的表现:生活中不断会有忧伤,至于忧伤的原因可以从片子中寻找答案,随着片子的展开,忧伤的情绪在电影语言的叙述过程中在点滴积累,不断增加,为主人公的可怜遭遇、不公平对待,为那些放弃了最初梦想的人们,为了那些没有了理想和追求的迷茫的青年们,还是为了坐在银幕前注视着他们却自我反省着的我们?当主人公的独白随着画面而传至每一名观众的耳中,随着故事的娓娓道来,情绪就会莫名被激发起来,这就是电影语言的张力。
(二)用正面语言塑造电影美学
没有丑哪能显得出美丽,没有黑暗的蔓延又怎么证明光明的伟岸。希望、阳光和奋斗都是永恒的美的电影语言,虽然在电影中大部分的时间所流淌的是悲情,但是在主调中被导演巧妙添加了几丝暖意,正是这几丝暖意使得整部片子最后带给人们的是感动而非恐惧。对于安吉拉这个天使化身的女孩,导演使用了大量的方法来展现她的美、纯洁和善良,大片的玫瑰花、美丽的色彩搭配都是为了衬托安吉拉,甚至通过莱斯特的想象也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纯洁女神的美好形象,也许她在某些方面还是幼稚的,她为了打败自己的自卑而对男主人公的引诱等这些缺陷并不会隐藏她的美诚,如里奇和简一样。虽然他们各有各的问题但是他们代表的是年青一代,他们的奋斗、不屈和探索,通过电影表现出他们的美。
(三)通过人的解放来释放人性之美
人生而自由却无所不在枷锁之中,卢梭的这句名言解释了人不自由的实质,人喜欢为自己带上沉重的思想镣铐,使自己的行为被自己束缚,只有打破这种束缚才能使生命得到解放才可能活出真我,活出美好。影片中对人自由的追求通过隐蔽的手法进行阐述,如女孩在窗口中展示,自然而美丽,如主人公决定释放自己,他炒掉老板赢得尊严并勇敢地在追求少年时梦想的道路上一路狂奔,他买自己喜欢的车,他做自己想做的事,无所顾忌,自由释放,只有此时才能够深刻地体会到生命的美好,主人公是幸福的因为他体验到了这种美好,即便是中枪倒下死亡的时刻,他仍是被幸福充盈,枪声结束了他的生命但是同时也使他得到了彻底的解放。
(四)用特色镜头表达人的内心活动
对人内心的描述即便对于文学作品来讲都是很难的事情,何况是电影银幕,演员的表演容易让人只关注人的表面而忽视对自我内心的反省,此时可以通过一些有特色的镜头来表达人的内心活动,《美国丽人》的导演显然对于此道颇为精通,里奇是片中一个特殊的人物形象,对于他导演显然赋予了许多的期待并且里奇是简的心灵导师,通过里奇可以影响简的内心变化,但是里奇又是一个生存在禁锢严密环境中的孩子,虽然他始终没有放弃对自由的追寻但是在语言上他是贫乏的,如何表达其丰富的内心活动呢?导演使用的是一个飘动的红色塑料袋。里奇最喜欢的一个场景是一个红色的塑料袋在街角缓缓地孤单地落下,这样的情境出现在里奇的镜头里也出现在莱斯特生命的最后一刻,不管在哪一时刻,在人们看到这飘动的塑料袋时,眼睛经常会被泪水打湿,在塑料袋镜头之外可以看到简和里奇两个人充满希望的眼睛,可以体味到一个博大、空灵的情怀,可以感受到一段肆意飘扬的青春和理想,这种向上的理想力量是如此强大,以至于人们在面对死亡和痛苦时也可以忘掉悲伤和恐惧。
《美国丽人》用英语可以表示为“American Beauty”,在寓意上其首先代表的是一种国花——玫瑰,鲜花代表的是人的品格和精神,影片中展示的各色人物形象各有各的缺陷并不是完美的,但是这是人的本质,人无完人,丽人所昭示的并不是生而完美的人也不是经过修炼可以达到完美的人,影片昭示的美国丽人是一个精神层次的标准,只要能够对理想、对美矢志不移地去追求,那么都是“丽人”。
红色的塑料袋划过莱斯特的眼前,在一片红色的闪电旁,这个中年失意却重获新生的男人倒下了,让人印象深刻的不是他的死而是他的笑,这该是怎样的生命之美啊,这美让人心碎更让人感动,让人在有限的生命中可以细细地品味。这美也一如莱斯特一把推开倒在自己怀里的安吉拉一样,真正的美不容亵渎,不容轻慢,也永远不会被忘记或者放弃……
[参考文献]
[1] [美]沃·威尔什.我们的后现代的现代[M].章国峰,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96.
[2] [美]比尔·莫耶斯.美国心灵——关于这个国家的对话[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
[3] [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范扬,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175.
[4] [法]雅克德里达.《友爱的政治学》及其他[M].夏可君,编.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
篇5
[关键词]《美国丽人》;家庭伦理观念;人性;心理状态
电影从美国中产阶级家庭中抽离出许多“可歌可泣”的精彩故事,将其进行艺术加工,从现实角度来观察陷入家庭危机的人是怎样进行个人突破的。莱斯特的家庭已经支离破碎,他、妻子、女儿都有自己的人生计划,他们朝着不同的方向走去,几乎没有为全面的家庭利益考虑。面对安吉拉的诱惑,莱斯特的伦理防线几乎全面崩溃,妻子出轨已经成为现实,珍妮的孤独心声只能通过瑞奇来安抚,这样的家庭终将是残缺不全的。当莱斯特终于反省,他的生命却已经走到了最后。人之堕落就在于此,人心向背最终将会受到严重的惩罚,从现实生活丛生出来的各种羁绊导致了人性的灭亡。
一、电影《美国丽人》简介
42岁的莱斯特在一家广告公司已经干了20年了,但是他毫无前途可言,再加上妻子卡洛琳与女儿珍妮对他的冷漠,让他多年来一直处于一种精神压抑的状态之下。但是,当他陪同卡洛琳去学校看珍妮的拉拉队表演时,却被珍妮的同学安吉拉的舞姿吸引住,他仿佛一夜变得富有活力了。他幻想着能与安吉拉在一起发生关系,当安吉拉来他家住宿,安吉拉式的语言更加让他心潮澎湃,他决心锻炼身体来增强自己体质,希望能够吸引安吉拉的目光。18岁的瑞奇是莱斯特的邻居,他的父亲弗兰克是一个退伍军人,他对瑞奇的要求极其严格,以至于让瑞奇从小就患上了严重的自闭症。瑞奇平时以录像摄影作为爱好,当他第一次见到珍妮就开始对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用偷拍的方式注视着珍妮家庭发生的一切事情,他觉得自己与珍妮有着同样的命运,所以当他开始接近珍妮,二人很快就走到了一起。
事业小有成就的妻子卡洛琳被房地产大亨巴蒂所吸引,他们成功,巴蒂让卡洛琳重拾了生活的乐观心态。而此时的莱斯特却被瑞奇的勇敢心态所鼓励,在一次偶遇中,瑞奇让莱斯特吸食自己的大麻,并用勇敢的态度对待他的上司,让正在“情窦初开”的莱斯特看到了生活的希望。莱斯特主动辞去自己的工作,勇敢地选择自己想过的生活,他开始冲着卡洛琳大讲自己的处世之道,又找了一份简单的快餐服务员的工作赚取微薄的工资,并且继续锻炼身体期待着能和安吉拉结合。当邻居弗兰克因为儿子瑞奇捣乱而找到莱斯特的时候,两人经过短暂的对话有了“惺惺相惜”的感觉,本身就是同性恋的弗兰克的亲昵行为吓坏了莱斯特,他拒绝了弗兰克的接近,而一直认为莱斯特也是同性恋的弗兰克遭受了巨大的精神打击,他决定暗杀莱斯特。
莱斯特已经将妻子卡洛琳惹怒,卡洛琳也决心暗杀他以绝后患。在一个下雨的夜里,珍妮和瑞奇在一起享受寂静祥和的二人生活,莱斯特准备与安吉拉发生关系,但是当他得知安吉拉是处女的时候,他的心震颤了一下,他思来想去没有对安吉拉动手。当莱斯特安静下来回忆以前的美好光景,他发现以前他的家庭很美好,他看着自己的全家福,开始幻想着再次维护自己的家庭,为自己的美满幸福的家庭生活而奋斗,只听到一声枪响,弗兰克开枪打死了正沉浸在幸福幻想当中的莱斯特。莱斯特死了,他笑着注视着自己的全家福,安逸、祥和,此刻他已经离开了这个嘈杂不堪的人世间。
二、电影中呈现出来的家庭伦理观念
莱斯特是这部电影中的主线人物,他的扮演者凯文・史派西凭此角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男主角的奖项,他的精湛演技让观众为之折服。史派西沉静的外表与深邃的眼眸刻画了一个鲜活的中年男子形象,这位“可歌可泣”的主人公,在电影中用自己的行动演绎了人性光明面与黑暗面的“区间”。莱斯特在电影前半部分是被压抑的中年男人的形象,他处处碰壁,当他终于见到了自己喜欢的安吉拉之后,珍妮却因此远离他,卡洛琳也因此将他抛于脑后开始和成功人士巴蒂混在一起。莱斯特在瑞奇的鼓励下决心抛开家庭责任,辞职、锻炼身体、当快餐服务员,他听从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为自己的精神思想解放找到了许多乐趣。正如瑞奇以录像摄影为爱好一样,他也需要寻找娱乐来解脱自己,放下压抑在心头的重担,于是“出轨”和安吉拉结合成为他的奋斗目标。这种伦理观念已经超出了普通家庭中人的思想体系,但是随着社会的巨大变革,经济发展迅速强大,美国社会的中产家庭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慢慢前行着,他们的欲望越来越强烈,私欲驱使着他们要远离现在的单调的家庭生活,尝试更大的冒险,用超出常人的眼光去迎接更大的生活挑战,于是接受新奇事物,突破个人生存环境正是资本社会的真实写照。真正的家庭邻里观念已经不复存在,电影中的莱斯特一家是众多美国现实家庭生活的一个写照,他走向了痛苦不堪的命运结局,让我们看得惊心动魄。
但是我们也要发现电影中那些为逃避家庭灾难的幼小心灵的感伤与痛楚,看清他们是怎样正确选择逃避之路,挑战现实之生活羁绊的。瑞奇和珍妮做到了这一点,但是他们不能替代自己的父母,父母的生死存亡也将影响他们将来的发展,就在这样压抑的环境中,我们看到了中年人对生活的抉择将影响家庭之走向,孩子的努力只能确保自己暂时不被侵扰。瑞奇和珍妮静静地观看着一个小录像视频,视频内容是墙角里的一个破塑料袋随风翩翩飞舞,跳跃着的塑料袋停不下脚步来,它正像《阿甘正传》中漂浮不定的羽毛,反映出人生之不确定性,而人又不能因此停下来。
当莱斯特选择了“新生”,就是那个塑料袋落地不动,失去了原动力,而这种生活是毫无意义的,没有一点美感可言,卡洛琳、弗兰克等人的行为也让各自的家庭遭受巨大的创伤,于是,生命之被动完全是对正确的家庭伦理观念抛弃的一种惩罚。他们听从了自己的内心想法,放弃了对别人的关照与爱护,破碎的心灵融入破碎的家庭之中,让他们最终走向了灭亡。
三、纯粹人性与家庭伦理之建立
我们越是了解他们,他们就越是难以消失,如今他们仍萦绕在我的眼前:瑞奇并不像我们初次认识的那样古怪,安吉拉有着鲁莽的外表,但却有着脆弱的心灵,她总是将她的恐惧与不安深深地埋藏在心底。由此可知每个人都拥有一颗单纯美好的心灵,假使没有私欲的侵扰,世界将不会黑暗残缺。留在人心中的残余力量只能通过苦苦支撑的伦理观念来实现价值,不管怎样的生活环境,都不能阻止人向着自己的目标进发,于是纯粹的人性被展现了出来,黑暗的,光明的,在每个人的期待声中降临这个世界,成为人们心头为之奋斗的原动力。
莱斯特家庭与弗兰克家庭很像,但是他们家庭最终也将走向“灭亡”,因为他们作为一家之长,没有能够担起重任,逼着自己的妻子、孩子走向绝路,最终也让自己迈向黑暗的地域深渊。这两个家庭在冲突中成长起来,造成了孩子们畸形的心灵的形成。本来可爱、活泼的珍妮和瑞奇因此变得性格扭曲,与世俗之人格格不入,他们心中隐藏着最单纯的美好幻想,他们的美好灵魂仿佛“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接受阳光之洗礼。当阳光不再照射,剩下的是痛苦的天昏地暗,他们只有在这种压抑中用仅存的信心展示自己的能力,从绝望中看到希望,在黑暗中寻找光明,灵魂之圣光将照耀他们继续前进。
弗兰克杀死了莱斯特,卡洛琳的手枪失去作用,他们物欲横流、自相残杀的行径将断送他们的前程,进而毁掉自己的家庭。但是他们已经抛开家庭伦理观念,选择了去接受“撒旦”的恩赐,放弃了上帝对他们的倾慕之手,凋零的心灵就此毁灭,阳光也许不再照射这两个家庭,安吉拉明白了自己的愚蠢行为,活着的人将重新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也许他们会更加爱惜自己的家人,呵护自己的家庭,当光明最终战胜黑暗,他们终将给世人树立正确的家庭伦理观念,不再出轨,不再打骂自己的孩子,为我们新时代的观众树立更好的人生榜样,激励着我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让永恒之阳光照进永恒之城。
私欲是最大的敌人,它破坏了许多家庭的正常生活,人类之伟大之处也在于拥有一个大集体,而每个小集体又是这个大集体的缩影,儒家讲的“修、齐、治、平”的人的发展观念能够科学地指导这一点,只有让自己的心灵变得更加美好,才能让自己的家庭更团结,许多个团结的家庭又能组成一个美好的国家,许多个美好的国家又能组成一个和谐相处的世界。在这个地球大环境生存,我们必须建立科学准确的家庭伦理观念,从莱斯特和弗兰克各自家庭的真实写照中总结经验教训来,用更加美丽的心灵去感化家庭中的每个成员,克服私欲,在互帮互助中建立更加和谐美好的家庭。
四、结 语
时间呼啸而过,人生旅途漫长无比,但是将光线亮丽的人生感性之观念抽离出来,人生意义随即黯然失色。莱斯特处在中年危机之中,他暗淡的人生衍生出一个支离破碎的家庭,他和卡洛琳都没有将家庭共有利益作为自己为之奋斗的理想,各自走在出轨的道路上并乐此不疲。《美国丽人》之所以能够不越雷池半步,超越其他影片,主要有两种原因:一是因为影片中近似变态的爱情方式如实反映了社会上存在的一些变态问题;其次,主要是因为莱斯特并没有受自己生活的影响,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生活而沦落为可怜的牺牲品。但是当莱斯特终于明白了自己的生存价值之后,他的行为已经惹怒了其他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一真理终于在电影的末尾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虽然莱斯特笑着死去了,但是他的粗心大意仍然给美国的社会留下了一个不健全的家庭,而卡洛琳与珍妮也会在痛苦中慢慢地忍受着生活的折磨。
[参考文献]
[1] 刘建华.玫瑰的变奏:《美国丽人》经典英文台词赏析[J].电影文学,2011(04).
[2] 魏薇.从电影《美国丽人》分析美国当代的社会精神文化[J].电影文学, 2011(24).
[3] 陈奕平.当代美国人家庭与婚姻模式的演变及其影响[J].世界民族,2006(02).
[4] 锋.20世纪60~80年代美国家庭暴力问题初探――兼谈美国社会学流派的观点[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7(04).
[5] 段汉武.《美国丽人》中的后现代主义特征[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04).
[6] 王茜.异化、死亡、自我救赎――电影《美国丽人》分析[J].青春岁月,2011(24).
篇6
每次看完电影除被圭多伟大的父爱所深深感动外,更被主人公笑对噩梦的的乐观主义精神震撼而久久不能释怀。就算在集中营里,圭多脸上始终带着笑容,没有发自内心对生活热爱的人,是不会有这种灿烂的、让人喜悦而充满力量的笑容!圭多知道噩梦是暂时的,相信美丽的人生才是永远的,所以才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儿子纯洁幼小的心灵。
从事医药、保健品销售的人员,工作相当辛苦,每天早出晚归除需要付出超出一般常人的体力外,更背负着沉重的心理负担。业绩考核的压力像大山一样压得你无法喘息;客户的拒绝甚至是出言不逊无情地吞噬着你仅有的一点好心情;眼看到手的订单被竞争对手横刀夺爱,只能捶胸顿足。我相信这是大部分销售人员的典型写照。如果销售人员带着沮丧的心情拜访你的下一个客户时,会是什么结果就可想而知了,最终会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而一个有积极思维方式的销售人员从不因为被拒绝而苦恼,他的情绪也不会被客户的反应所左右,如果有些沮丧也只是几分钟而已,他可能会耸耸肩,在心里解嘲到“嘿,这家伙失去了一个使用世界上最好产品的机会”,然后上路去拜访他的下个客户。
每次参加对新员工的面试,我比较注意观察对方的心态是积极还是消极的,类似的心理小测验也能帮你做些判断。行业销售工作经验、教育背景等硬指标公司的人事部门会作背景调查;是否勤奋和团队合作精神等软指标通过几次面试也较难作出判断;但一个富有激情,积极乐观,目标明确人的人,发自内心的快乐和自信的是掩饰不住的,而积极的心态是成功销售人员的素质之一。
篇7
[关键词]战争片;人性;英雄;黑色幽默
电影《革命到底》讲述的是小人物的成长故事:为了赢得爱情,三个同村的年轻人应诺入伍,在漫漫中渐渐发生灵魂的升华,成长为革命英雄。影片虽然以小视角切入,但由于作品立意在于写入,写入的意识觉醒、人的精神成长,因而浸润着人性的诗意。
在战争片中聚焦生命个体,关注个体精神世界是当代电影创作的一种新的表达方式。作为一部反映的主旋律影片,电影《革命到底》没有刻意描写历史的恢宏厚重和伟人的雄才韬略,,而是以人性的温情聚焦于特定时代下的普通青年。影片伊始,镜头中的三位男主人公形象是:家底殷实的阿贵温顺憨实而又有些耍小聪明;猎人玉虎灵活机敏,铁匠秀龙个性倔强,年轻气盛的两人为两家的世仇而积怨颇深。如此安排对英雄的原初状态给予了人性的观照和艺术真实地还原。这样三个“只想娶个老婆,过上安稳日子”的青年,在扩大的动员大会上,阿贵和王虎表现得事不关己,只偷眼看着心仪的阿山,秀龙则只为寻玉虎报仇而来。面对扩红动员大会上一片沉寂,阿山挺身而出,做出惊世骇俗的决定:“谁参加革命到底,我就嫁给谁!”女主角阿山是一个勤劳美丽又坚强的女性。她的哥哥是一位忠于革命的连长,她的未婚夫阿成为了革命英勇献身。姑娘的承诺燃起了青年们追求幸福的激情。阿贵、玉虎和秀龙三位原本安于乡野的青年应诺踏上革命征程。
“阿山”不仅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一个重要角色,而且是一个艺术的意象,代表着三个青年执著追求的人生理想。在水乡山村如诗如画的婉约韵致中,阿山临窗缝补、倚门凝思、村口深情守望。片中这些刻意精致的画面,意在突出“阿山”,理想化的美好意象。随着影片情节的推展,“阿山”这个形象渐渐被抽象化为一个信念的符号。艰苦的行军作战中,阿贵因想起阿山而得到心灵的抚慰;皑皑雪山,“回家娶阿山”的信念激发秀龙战胜天险;临危之际,是身披嫁衣的阿山的幻觉使玉虎爬完最后的路程。阿成、秀龙、玉虎、阿贵牺牲时,都出现了阿山所赠的鸳鸯结,这里的鸳鸯结不仅蕴涵着三人对阿山的爱,也包含着三个青年对幸福的憧憬,还象征着一种薪火相传的革命理想和信念,当阿贵在睡梦中想念着家乡,思念着阿山时,镜头总是刻意地掠过一组战士的群像,这颇有情趣镜头语言的潜台词是:队伍中,每一个“阿贵”、“秀龙”、“玉虎”的心里都珍藏着一个“阿山”;人类世界中,每一颗对生活充满热情,对未来饱含希望的心灵,都有着这样的幸福憧憬和理想追求。正是“她”,爆发出巨大勇气和无穷智慧的能量,使人类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越过急流险滩而前行。从这个意义上而言,电影突破了以往国内同类题材的局限,对英雄的成长动力进行了人性层面的挖掘。
战争片的类型要素之一是塑造英雄。《革命到底》中的英雄不是平面的、单薄的,而是立体的、丰满的,有着人性真实的厚度。他们不是、狼牙山壮士那种政治坚定、高喊口号的纪念碑式的英雄,也不是兰博(《第一滴血》)式的无所畏惧的银幕“战神”。在敌人的炮火下,他们也会胆怯;在革命征途中,他们也会迷茫。是正义、理想和信念的感召,是这座熊熊的熔炉,点燃了他们的精神之火,令他们战胜了胆怯,获得了革命到底的勇气和智慧。,秀龙、玉虎化干戈为玉帛,三入主动请缨,不辱使命;过雪山草地,玉虎为秀龙舍身,秀龙为救阿贵牺牲;腊子口,阿贵勇攀绝壁,孤身涉险,智取敌人暗堡,成为“勇与谋、侠与义”的英雄。三人由你争我斗的情敌转变成为了同一目标生死与共的战友。这是英雄的成长,更是人性更高境界的升华。
篇8
主编走到一个肉摊,这个摊位卖的肉挺新鲜,并且价格也不贵。就要老板称两斤,老板迅速称好肉,并且用一个袋子装起来递给她。说:“美女,两斤,算你=十块吧。”刚准备付钱,突然想到今天来的亲戚多,两斤肉可能不够,于是她缩回付钱的手,将肉拎起来看了看,然后朝着男朋友的方向喊道:“两斤肉,恐怕不够吧?”说时迟,那时快,卖肉的老板迅速又切下一大块肉放到了主编的袋子里,看看四周,然后轻声对她说:“美女,美女你别喊了,我添足分量还不成吗?你这一喊,谁敢买我的肉啊!”
逛商店
编辑部的美女众多,经常聚在一起讨论逛街心得。
这天,青筱问凌MM:“世界上最有趣的事情是什么?”
凌MM说:“逛商店!”
“那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是什么?”
“没有钱逛商店!”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
凌MM一脸自信:“有钱逛商店,但咱就是不买!”
安慰
一天,青筱对着镜子左看右看,然后长叹一口气对老公说:“哎,你发现没?我最近明显变老了,脸色越来越差,眼袋越来越大,连眼角边的皱纹都出来了。”
老公根本没在意她说什么,很专注地看着手里的电脑杂志,嘴里敷衍地“哦哦”着。青筱不由来气了:“你怎么一点都不关心我,我情绪这么不好,你也不安慰安慰我。”老公这才反应过来说:“啊,你为什么情绪不好?”
青筱于是把第一段话又重复了一遍。
老公想了半天,憋出一句:“你也不要太不开心,你能发现自己这些变化,起码证明你的视力比以前好多了。”
唱歌
微微芜五音不全,但酷爱唱歌,在受到了无数次人身攻击之后,她终于不敢大声歌唱,改成偷偷地哼唱。
这一天午休,微微芜忍不住了,偷偷地哼起《青花瓷》。哼了一段过后,凌荷猛然惊醒,说:“唉,你哼的这个歌跟《青花瓷》很像哟!”
微微芜晕倒……
过了一会儿,微微芜又偷偷地哼起《千里之外》。刚哼了一会儿,凌荷有些生气地说:“你怎么还在哼这首歌?!”
从此以后,就再也没听见微微芜唱过歌。
B2丽人快讯:
大家好,现在是“丽人快讯”时间,我是主持人凌荷,希望大家能喜欢我的节目。首先是本月重大事件回放:
1.凌荷同学的钱包被小偷偷走并遗弃,她在悲伤之余挂失所有卡卡证证,但不久便有人捡到她美丽的钱包了,所有的证件卡片居然都在!凌荷同学很有幸地经历了如此珍贵的人生体验,并发现:这个世界上还是好人多!(ps:她现在又焦头烂额地想要恢复被自己挂失的所有银行卡……)
2.青筱同学前段时间一直引以为豪的电动车终于带着她发生了小小车祸,虽无大碍,但小青同学已经很久不敢进行踢腿、弯腰等“重”体育运动。(贴心TIPS:天气不好,驾车请小心,请适当选择乘坐公汽,铁包肉终归是要好过肉包铁的。)
3.微微芜忘性大,寒冷的夜间忘记关窗户,所以很活该的,她扁桃体发炎,点滴了1个星期后终于逐渐恢复元气,所以感谢大家的支持!是大家的支持让微微芜早日康复……(血的教训:天气寒冷,亲爱的们睡觉时千万不要着凉啊!发现哪不舒服一定要及时就医,千万拖不得……)
C3笑笑团:(笑话N则)
有一次坐公交拿了IC卡排队上车,前面一个人是扔硬币的,我大脑短路跟着把IC卡扔进去了……
早上要戴隐形眼镜,结果把盖打开直接把眼镜倒马桶里,然后镇定地倒入新的护理液,准备摘眼镜,半天摘不下来。
邻居忘了带钥匙,从我家阳台翻过去,在屋里找到钥匙后,又翻回来,再打开自家房门。更令人叫绝的是,我自始至终在阳台接应着,未觉有不妥之处。唉,我俩的脑袋肯定被同一个门缝挤过。
某日发现手机不见了,翻遍包包以及屋中各个角落,未果。遂郁闷地跌坐地上,从口袋掏出手机,给大家群发短信:我手机丢了。
一次大家打麻将停电了,就点根蜡烛继续打,后来有人嫌热,嚷嚷“喂,把电扇打开!”
大家忙劝“不行不行,蜡烛会被吹灭。”
C4 KUSO娱乐快报:
金融海啸来袭好莱坞七招化解危机积极自救
受金融海啸影响,一向与华尔街亲密联姻的好莱坞再次成为全球娱乐行业关注焦点。娱乐产业虽然不会像金融业那样受重创,但以派拉蒙、环球、20世纪福克斯、迪斯尼、华纳兄弟、索尼为首的6大电影公司及其子公司都离不开借贷,大多数电影公司拍片时都会向银行借款,直到影片发行上映赢利后,才会还贷。在金融风暴下,借贷市场一片混乱,鉴于筹款困难,以往1亿美元的大片必须“瘦身”,好莱坞已经开始积极寻自救。
1 电影所以率先减产
据悉,环球正试图将旗下的罗格影业以1.5亿美元的价格卖出;派拉蒙决定减产影片至每年20部,并裁员25人;迪斯尼在弗罗里达建主题乐园的计划暂停;《花花公子》上周已停止DVD发行,开始全力做网络发行。
2 拍摄题材转向喜剧
据好莱坞业内人士分析,经济形势好的情况下,人们喜欢到电影院看电影,形势不好时也会到电影院逃避现实。有一点是肯定的,喜剧片此刻最对路子,过于暴力、黑暗的影片不适舍在接下来几个月上映。
3 片方主动放低身段
在过去的合作协议中,电影公司总是独占能赚钱的大片,比如索尼独享《蜘蛛侠》续集带来的全部收入。新的游戏规则下,投资商需要拥有更多的投资权。
4 新片纷纷推迟档期
《哈利・波特6》延至明年暑期档;派拉蒙的《独奏者》由原定11月21日推迟到明年3月9日,虽然有小罗伯特・唐尼和杰米・福克斯两大明星,但派拉蒙无力支付6000万到7000万美元的宣传和广告费用。
5 海外寻求合作伙伴
派拉蒙出品、“新邦德”丹尼尔-克雷格主演的《反叛军》并不会推迟12月公映的档期,因为该片接受的是美国以外的金融注资,没有受到影响。鉴于中国市场庞大,《花木兰》、《龙珠》等合拍影片都是不错的选择。
6 明星急赴中国捞钱
62岁的史泰龙决定转战印度,主演宝莱坞大片《难以置信的爱》。布兰妮开始筹划全球巡演,并和曾承办过邦・乔维的AEG协商,中国市场无疑是想分享的大蛋糕。坎耶・维斯特、凯莉・米洛等也都将来中国开演唱会。
7 大力开发网络资源
据最新统计显示,视频游戏和网络娱乐在危机中基本未受影响,尤其是互联网的抵抗力很强。如今网络娱乐功能齐全,在线收看电影、电视十分便利,娱乐公司有可能开放网络平台,在网上开播电视剧、真人秀、电影等。
KUSO 会客厅:
《丽人坊・KUSO家族》已向五湖四海的读者朋友们广发英雄贴,如果你是《丽人坊》的忠实fans,如果你是天生的“无厘头”、“恶搞家”、“大话王”,欢迎做客我们的“KUSO会客厅”。
篇9
《美丽人生》这部电影前半段的故事经常使我捧腹大笑,而后半段却让我感动得流下了眼泪,为那伟大的父爱而流泪。父子俩被抓进集中营后,父亲善意地欺骗儿子说这是个游戏,集到1000分就可以看到坦克,但是在最后父亲为了保住儿子的性命而被德军杀害了,而儿子却见到了坦克。
父亲的爱是山,这句话一点儿也没错。父亲的爱是难以发觉的,这位父亲也是无形的保护儿子,为了儿子心甘情愿地去送死。父亲都不善于表达爱,但并不是不爱我们,父爱不像母爱那样明显。在面临大困难时,往往都能看出父亲那浓浓的爱。父爱不是生病时的问候,不是失败时的鼓励,不是困难时的帮助,更不是被欺骗后的安慰,而是面对生死攸关的那一刻的选择,是保护孩子不害怕,不受伤的方法。父爱不需要张扬,不需要大肆宣扬,只需要让它沉默下去,不被人轻易发现。
六年级:柠檬乐
篇10
1、圭多是死了。圭多和他的儿子乔舒亚由于犹太人的身份而被纳粹抓到集中营里,在集中营惨淡无光的日子中,圭多凭借着自身的智慧确保了儿子心智和身体上的健康,最终迈着自豪的步子走向死亡的结局。
2、最近史上最经典影片之一的《美丽人生》4K修复版已经开始上映,而许多观众们在观看完这部催泪大作之后都在影院中哭到不能自已,他们都说原本以为像这样一部充满温情的电影最终会迎来一个美好而充满善意的结局,就如同电影本身的名称一样,只是没想到的是最终男主角却惨死在了集中营中,有网友表示:他以为在那最后的三枪之后圭多还会一如既往地从黑不溜秋的弄堂里探出头来对乔舒亚做鬼脸,没想到那堵破败惨淡的墙壁竟然是最后的画面。
3、圭多无疑是一个称得上是完美的父亲,他与自己的儿子在一起度过了人生中最艰难的岁月。法西斯纳粹政权是五比邪恶的,而他却能够用自身的温暖与善良使乔舒亚不会受到它的伤害,圭多在集中营中绞尽脑汁想让儿子以为如今所经历的这一切都仅仅只是一场游戏而已,事实上他也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乔舒亚问他:“爸爸,游戏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因为他不知道在他身后那些破败不堪的旧床板以及衣衫褴褛的叔叔们意味着什么,圭多将集中营生活包装成了精美的游戏糖果送给乔舒亚,而他自己最终却迎来了牺牲的结局。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