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swot分析范文

时间:2024-02-28 17:37: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金融学swot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金融学swot分析

篇1

【关键词】民族地区 金融专业 双语教学 SWOT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深入使得英语成为金融领域中使用越来越普遍的工作语言。推行金融学专业若干主干课程的中英文双语教学,可以训练学生在金融领域同时使用母语和英语两种语言,并根据工作场景和业务沟通对象的需要,在中英文之间进行自由转换,是培养既精通金融专业知识又懂得英语的复合型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途径。教育部也多次发文鼓励相关高校在金融学专业率先进行双语教学。在此背景下,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高校通过多种渠道突破了师资、教材、教学支持政策等制约金融学双语教学的障碍因素,培养了大批能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端金融人才,取得了学校、学生、金融企业(用人单位)、社会多赢的效果。然而,民族地区的高校由于种种原因金融学双语教学的开展普遍滞后,这不仅加大了与发达地区高校的差距,还导致学生知识结构与社会需要相脱节,加剧了就业难的问题。

一、民族地区高校金融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学生掌握金融学领域最新的专业知识和接触理论前沿

民族地区高校金融学专业主干课程如果采用中英文双语教学,可以直接将金融学学术研究较为深入和金融业较为发达的英、美等发达国家最新出版的教材引入课堂,可使学生直接学习精通国际主流的金融学学科的理论体系和专业知识,感知金融学科学研究和实践发展的趋势;学生还可以掌握最新的统计数据、系统的国外文献资料、最新的学术成果和学科发展动态,这样民族地区的高校就可以和国内知名高校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可以大幅度地减少民族地区高校金融专业和国内知名高校之间的差距。

(二)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英文原版教材的英语语言地道纯正、表达准确规范,直接采用英文原版教材进行金融学专业主干课程中英文双语教学,创造了一个实际的英语语言交流环境和沟通氛围,有助于学生在学习金融学专业知识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提高其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水平。在中英文双语教学环境中,通过反复持久的英语解说和互动交流,使学生不断熟悉金融学专业知识的英文表述方式和运用途径,再加上对专业知识本身的理解,学生们就可以逐渐以双语形式掌握金融学的专业知识。此外,英、美等国出版的原版教材具有极强的人性化特征,非常注意教材的方便易用,特别重视编者与读者双方之间的沟通互动。在内容体系的编排上,除了编写的主教材外,许多原版教材还配备了完整的教学辅助材料,包括配套的习题集、学习手册、教师教学指导手册等,甚至建立了专门的网站供编者与读者互动沟通,这些辅助材料的广泛运用,非常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能力。

(三)有助于提升民族地区高校的排名

为促进双语教学的开展,2001年11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工作质量的若干意见》,该意见第八条明确规定“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并强调要在金融学等国际性较强的六个专业率先实行双语教学;2008年教育部与财政部共同批准了100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并给予每门课10万元的建设经费;2008年教育部把双语教学的规定纳入到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中,并明确规定外语授课时数要达到总时数的50%,课程数目要多于课程总数目的10%。民族高校金融专业双语教学开展顺利,那么在教育部最新一轮的本科教学评估中就可以提高总分数、升自身的排名、吸引较好的生源,从而在竞争中处于有力位置。

二、民族高校金融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swot分析

现代管理学的SWOT分析方法,又称态势分析法,是能够客观而准确的分析和研究一个单位或者地区现实情况的方法。民族地区高校金融专业在制订双语教学规划时,应对其优势因素(Strength)、劣势因素(Weakness)、机会因素(Opportunities)、威胁因素(Threats)有清醒的认识。SWOT方法是一种综合考虑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评价、从而选出最佳的发展策略,它是任何一个组织在制定发展策略时的基本依据和重要方法之一。本文以下部分将采用SWOT分析方法,分别从内部和外部环境对民族地区高校金融专业双语教学进行评估,找出其优势和劣势、分析其机遇和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民族地区金融专业双语教学的行动路线,从而为民族地区高校金融专业双语教学的平稳起步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民族地区高校金融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优势(Strength)分析

1.民族地区高校金融专业可以借鉴内地高校金融专业双语教学的成功经验。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金融专业的双语教学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高校特点的双语教学模式,民族地区高校可以以上述高校金融专业的模式为模版并根据自身的特点设计民族地区高校双语教学的教学模式。

2.金融专业的教师的英语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经过教育部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博士、硕士项目的推进,民族地区高校金融专业教师的学历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与之相对应的是教师的英语水平也有了极大的提升,初步满足了金融专业双语教学的要求。

3.金融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较高。随着市场经济的稳步推进,金融作为经济核心的功能逐渐得到大家的公认,金融学专业也成为当今最为热门的专业之一,虽然大多数民族地区高校属于二本院校,但金融专业却成为二本院校一本分数线招生的专业,因而民族地区金融专业学生的素质较高,英语程度也较高,可基本满足开展双语教学的需要。

篇2

关键词:经济研究所;SWOT分析;竞争战略;浙江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4.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09-0226-02

一、导论

1.浙江大学经济研究所综述。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现有14个研究机构,浙江大学经济研究所行政隶属于浙江大学经济学院,为专业型研究机构,业务受学校直接管理。研究所宗旨有以下几点:首先,浙江大学经济研究所作为一个学术研究机构,承担各种纵横向研究项目。其次,浙江大学经济研究所又是一个学术论坛,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学术会议,邀请国内外专家、政府官员、企业界人士就中国经济与地区经济发展等议题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再次,浙江大学经济研究所作为一个专业人才培养、培训机构,以浙江大学经济学院为依托,承担研究生培养与外向型人才中短期培训。最后,浙江大学经济研究所是一个国际经济咨询机构,为各级政府、各类企业提供有关国际经济与区域经济开放方面的专业咨询服务。

2. SWOT分析方法简介。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它是由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来的,SWOT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所谓SWOT分析,即态势分析,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等,通过调查列举出来,并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而结论通常带有一定的决策性。

二、外部机会

(一)时代机遇

1.高等教育大众化为经济研究所的发展提供了的空间。2010年,中国高等教育各类在学学生的规模将达到3 000万左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25%以上。早在2004年,公办全日制本科院校校均规模已达14 000人左右,专科学校校均规模8 000人左右。整个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校均办学规模已经达到10 000余人,师生比为1∶18。高校正从“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提高型”发展模式转变。

2.教育市场化趋势为经济研究所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高校为了提高自己学校的竞争优势,会更加重视高校经济研究所的发展,从而加大了人力、物力和财力向研究所倾斜的幅度。

3.十七大提出的创新型国家和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浪潮为经济研究所的发展壮大注入了新理念和新力量。按照波特的五力模型,企业要想保持持续的竞争力和价值诉求,除了要保证价值链的连续,还需要创造出和别人产品的差异,在产品生命周期中的衰退期来临之前进行创新。

(二)发展的必要性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中国是穷国办大教育,形势要求高等教育要进一步加快发展,但加快发展又将面临教育经费投入滞后、优质教育资源短缺的巨大困难。这是中国教育的基本国情。

(三)各方扶持

经济研究所的发展普遍得到了大学、企业和地方政府的支持。

三、外部威胁

1.外部院校经济研究所的冲击。据国务院学位办公室发表的统计数据,中国大学授予的经济学学士占学士总数14.36%,授予的经济学硕士占硕士总数的8.41%,经济学博士占博士总数的5.33%。另据教育部高校学生司的博士生导师资料统计,在全国大学37 078名博士生导师中,有1 304名是经济学博导,占博导总数的3.52%。经济学是发展较快的学科。2006年,开设经济学专业的大学共434所。

2.浙江大学相关研究所的竞争。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现有经济学系、金融学系(金融学院)、国际经济学系(对外经济贸易学院)、财政学系、经济研究所、产业经济研究所、金融研究所、证券期货研究所、国际经济研究所、国际商务研究所、财政研究所、法与经济研究所及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A类)“浙江大学民营经济研究中心”、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B类)“浙江大学跨学科研究中心”、浙江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区域经济开放与发展研究中心”、“浙江大学江万龄国际经济与金融投资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儒商与东亚文明研究中心”等多个研究机构。

3.资金和设备的不足。教育本身属公益性的事业,是非赢利性的事业,虽然《民办教育促进法》明确可以有合理回报,但实际上这种回报将不会是很大的。

四、内部优势

1.经济研究所的师资力量雄厚。师资队伍整体素质高,结构合理,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较强的研究能力。所隶属的经济学院现有教授33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7人),副教授43人,他们中既有在学术界影响较大的专家、学者,又有成绩显著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有多名教师获得省部级以上荣誉:1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成为国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1人入选教育部经济学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获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1人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3人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1人,省级突出贡献专家3人,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有4人,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有5人,2人获“浙江省优秀教师”、“浙江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

2.重视对外交流。经济研究所十分重视国际交流,开拓合作伙伴,多次与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著名大学的专家、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师生互访。2000年以来聘请了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詹姆斯莫里斯等20余位著名教授为经济学院名誉(客座)教授,举办了42次国际学术会议,接待了292 批次国外著名大学的学者,同时有147 批次教师出访。

五、内部劣势

1.宣传力度不够。由于经济研究所自身宣传力度不够,直接影响了其和企业以及政府之间的融合,从而影响了自身资金充足程度和外界的支持力度,同时也不利于自身的发展。

2.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师资队伍构成不合理。在学校与教师的关系方面,年轻教师和退休教师多,且采用的基本是“计件工资制”,教师与研究所的关系简化为金钱关系,教师归属感差,流动性大。这就很难保证研究所的持续、健康、有序发展。对管理人员而言,他们在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上,缺乏创新性和开放性。

六、发展浙江大学经济研究所的战略思考

发展浙江大学经济研究所的SWOT矩阵战略模式(见下表)。

根据上述SWOT分析,浙江大学经济研究所应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借鉴其他研究所的成功经验,取得更多的外界支持,提高资金利用率,大致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上制定具体的竞争战略:

1.价值诉求上的拾遗补阙+目标集聚战略。浙江大学经济研究所可以施展其独特本领,实施“拾遗补阙+目标集聚”战略组合,即避开众多研究所的锋芒,主攻与企业实际效益相关的科研,集中力量针对中小企业这个特定的市场实行这一战略,而不是只注重理论的实证分析。

2.管理上的创意领先+标新立异战略。成功创意下的差异化竞争战略,是针对客户的品牌设计,技术创新、客户服务、企业管理以及企业文化等方面展开业务。经济研究所的创意领先和标新立异战略不但可以为自己节省成本,还可以提高研究所内部资金的使用效率,增强竞争力。

3.宣传和资金使用上的成本领先战略。低成本地位的研究所在竞争中会获得高于平均水平的收益,其成本优势可使自己在与竞争者的竞争中保护自己,还可以使自己在与相关研究所竞争时所处的地位比其他竞争者更有利。导致低成本地位的因素通常是使用了更先进的技术,更有效率的投资经营和管理方式。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竞争论[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2]陈柳钦.环保物流问题研究[J].财贸研究,2003,(2).

[3]陈明.高等财经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育,2007,(6).

[4]纪宝成.我国高等商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6,(10).

篇3

关键词:SWOT;冀中南经济区;农产品物流;产业布局

基金项目:2009年度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课题编号:200901009);2009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HB09BYJ050);2009年河北金融学院青年科研基金(课题编号:JY200910)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

冀中南经济区包括石家庄、保定、沧州、衡水、邯郸、邢台等6市,是河北省最大的经济板块。经济市区总面积1,530.04平方公里,占河北总面积的35.45%;总人口4,747万人,占河北总人口的68.37%。本文对冀中南经济区农产品物流产业进行分析研究,不仅具有理论上的意义,而且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冀中南经济区农产品物流产业发展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

1、区位优势显著。在宏观区位上,冀中南经济区地处华北平原,位于河北中南部,区位优势显著。北与京津呼应,东与黄骅港和石黄高速连接,西靠山西煤炭基地,南与中原比邻,境内有京九、京广铁路、石德石太、京广高速、太青高速、正在建设的银青高速,107、108等国道形成两纵两横交叉的铁路公路干线,交通发达。

2、经济实力强劲。从地区生产总值情况可以看出,冀中南区域是河北最大的经济区域,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6,347.44亿元、7,108.27亿元、8,258.54亿元、9,680.2亿元、10,475.94亿元,生产总值占河北GDP比重分别为62.87%、61.73%、60.24%、60.50%、61.53%,占比均在60%以上,是河北经济的重要支撑。

3、农产品资源丰富。冀中南经济区具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是河北农业产业的主产区。2007年冀中南经济区各市粮食产量占到了河北的75.75%,棉花产量更是占到了河北省的91.14%,油料、猪牛羊肉产量占比均达到了70%以上,牛奶产量也几乎占到了河北省的一半份额。高比重的农产品产量是冀中南经济区发展农产品物流的需求前提。

4、人才、科技资源优势明显。冀中南经济区拥有河北主要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6市优势互补,科技力量雄厚,并且聚集了全省主要的人才资源、科技机构和高等院校,具备极其强大的科技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全区人才资源总量262.85万人,占全省的61.07%;技术开发机构237个,占全省的67.52%;普通高等院校56个,占全省的67.47%,专任教师3.32万人,占全省的67.34%;在校学生数58.9万人,占全省的68.17%;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5.83万人,占全省的28.31%。可见,冀中南经济区是河北科技人才最密集的地区。

5、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信息网络平台初具规模。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冀中南经济区在公用通信网的规模、技术层次、服务水平等方面发生了质的飞跃。随着“数字河北”建设的不断发展,高速、宽带、高效的信息网络平台,以及基础地理、市场信息、科技信息、政务信息和公共信息等五大基础数据库基本建成,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数字化信息资源体系,为农产品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全面的信息支持和技术保障。

(二)劣势(Weakness)

1、物流技术水平落后。技术问题是制约冀中南经济区农产品物流发展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为:运输环节,各种运输方式衔接不配套,装卸自动化水平低,智能化运输设备和专用工具严重不足;仓储环节,现代化恒温仓储技术、库存控制技术普及率较低,检测技术较落后;加工环节,技术含量低,深、精加工产品少,转化能力差;保鲜环节,传统技术使用多,冰温气调保鲜、减压保鲜等新技术应用少;信息处理环节,过程控制自动化和综合业务管理信息化程度较低,农产品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相对滞后。

2、第三方物流所占比重较低。冀中南经济区物流业处于物流发展的初级阶段,目前还只能靠企业依托自己的经济力量,发展企业物流。真正能够介入企业的全面供应链管理,尤其是生产物流管理的第三方物流公司还很少。很多中小型企业因为没有第三方物流的支持,企业发展受到很大的制约。

3、物流行业人才缺乏。据相关统计显示,目前物流从业人员当中拥有大学学历以上的仅占21%。造成物流行业高级人才缺乏的主要原因是:首先,就高校层面上来说,冀中南经济区各高校培养的物流人才的数量较少,开设物流专业的高校数量不足;其次,就企业层面上来说,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冀中南经济区缺乏物流研究方面的人才;再次,就政府的层面来说,冀中南经济区对物流人才建设方面的投入相对不足。

(三)机会(Opportunity)

1、物流业需求旺盛。冀中南经济区近年来经济发展态势良好,特别是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从根本上拉动了对区域物流的需求,包括农产品物流需求在内的各种物流需求都比较旺盛。

2、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物流一体化的发展。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前提下,研究如何促进冀中南区域经济和农产品物流产业协同发展,对加快冀中南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农产品物流一体化,提高经济的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3、农产品物流受到政府部门重视。2009年初,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随即河北省出台了《贯彻落实国家实施意见》,农产品物流产业发展受到政府部门重视,发展机遇良好。

(四)威胁(Threat)

1、农产品的特殊性带来的威胁。由于农产品具有地域性、季节性、易腐性、数量大等特点,使得农产品运输中对流、倒流、迂回难以避免,而且运输半径和交易时间也受到限制,对运输、仓储、包装、装卸等环节的技术要求较高,从而使得农产品物流风险加大。

2、全球金融危机的威胁。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仅为1%。对于以外贸物流行业为主的企业造成的压力很大,据估计今年外贸物流业务量将下滑30%以上。由于金融危机使整个行业不景气的原因,现在物流企业贷款很难,资金链供应出现问题。

3、对外贸易中绿色壁垒的威胁。2007年初,欧盟开始实施《欧盟食品及饲料安全管理法规》,日本也在5月施行了《食品中残留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这些“绿色壁垒”成为困扰冀中南经济区农产品出口的主要障碍。

二、冀中南经济区农产品物流产业布局规划与发展对策

(一)冀中南经济区农产品物流产业布局规划

1、打造“一带一通道”农产品物流格局。即以服务京津为目的,重点发展保定等环京津地区的“环京津农产品物流产业带”;以黄骅港为龙头,覆盖沧州、衡水、石家庄、邢台、邯郸等市,连接晋中南、鲁西北、豫北等广阔腹地的“冀中南农产品物流通道”。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巩固和提升冀中南经济区在河北省规划物流网络中的重要地位。

按照差异化发展的要求,培育农产品物流节点城市。强化石家庄、邯郸和沧州等作为冀中南经济区重要物流节点城市作用,进一步提升服务功能,推动要素集聚,增强带动能力。把石家庄培育成为农产品物流的创新、信息、研发、金融和人才培养中心,把邯郸培育成为晋冀鲁豫区域农产品综合物流集散中心,把沧州培育成为大宗农产品物流枢纽。

2、推进两类农产品物流集聚区建设。对于交通枢纽型物流集聚区,要着眼于国家构建“东北―关内”、“东部沿海―西北地区”等重大物流通道,加快建设海港、内陆港、空港物流集聚区,推进港口―腹地互动协调发展,增强物流集疏能力。海港物流集聚区:强化黄骅港龙头带动作用,完善和提升港口集疏功能,壮大农产品产业物流,扩大集装箱、杂货运输等物流业务,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内陆港物流集聚区:建设石家庄内陆港国际保税物流园区,增强集装箱仓储、配送、加工、保税、信息等“大通关”能力。谋划建设邯郸、保定等一批内陆港项目。空港物流集聚区:着眼壮大空港经济实力,依托石家庄、邢台等机场,谋划建设空港物流项目,提升物流服务功能。

对于产业基地型物流集聚区,要着眼于提升支柱产业竞争力,延伸产业链条,加快建设农产品产业物流集聚区,构建以订单为核心的物流供应链体系。

(二)冀中南经济区农产品物流发展对策

1、培育和发展第三方农产品物流。加快培育一批与冀中南经济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相配套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鼓励现有运输、仓储、货代、联运、快递企业整合功能、延伸服务,拓展增值服务和高端服务,提升物流业对其他产业的服务和支撑能力。做大做强邯运、沧运、河北物流等20家专业化水平较高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支持其通过改组改造和兼并重组,提高组织化、规模化、网络化程度和服务质量,努力形成知名物流品牌,积极开拓境内外物流市场。

2、加快农产品物流信息化、标准化建设。加快推广应用国家物流标准,鼓励企业采用标准化的物流计量、货物分类、物品标识、工具装备、作业流程等,提高物流标准化程度。加快推广自动识别、数据交换、全球卫星定位、智能交通等物流信息技术。建立健全金融、税务、海关、检验检疫、交通运输、邮政等部门物流信息共享机制,建设一批跨区域、跨行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3、加强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着眼优化现代化综合运输网络,建设农产品物流功能完善、集疏运通畅的港群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完善以铁路、公路主干线为支撑的陆运服务体系,推进石家庄、邯郸等机场建设。依托港口、铁路和公路货站、机场等交通运输设施,谋划建设一批大型集装箱多式联运中转站,推进多种运输方式无缝连接。整合现有仓储等物流基础设施,加快盘活存量资产,推进现代化、标准化仓储设施建设,满足物流组织与管理服务的需要。

4、加强对现代农产品物流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在科学研究上,既要重点研究不同农资和农产品的物流技术和物流管理,寻求最适合的物流模式,又要研究农产品物流如何实现增值,同时还要开发和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在人才培养上,一是培养宏观管理层次人才,以提高政府物流管理水平;二是培养物流企业管理人才;三是提高员工素质。

(作者单位:1.河北金融学院;2.河北农业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杨蕾,张义珍.农产品物流金融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以冀中南经济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8.

篇4

关键词:网上银行 营销环境 战略

网上银行作为一种新型电子金融服务手段,它的核心理念是“客户导向”,一切营销策略的目的是追求“顾客满意”,同时它的兴起也为个性化服务与互动营销等手段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试图运用SWOT分析方法,在对我国网上银行的经营环境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市场定位及其营销战略选择。

一、我国网上银行营销环境分析

(一) 我国网上银行营销的宏观环境

1.经济环境

网络经济异军突起,对传统金融业产生强大冲击。传统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等在此背景下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网络金融同时应运而生。开放性的网络经济一方面进一步降低了网上银行的交易成本与费用,给网上银行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另一方面使得银行具有的传统信息优势发生了改变,客户、竞争对手等都能够通过网络更为方便的获取市场信息,这就对网上银行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2.政策环境

从政策层面上看,过去5年之内外资银行在我国的发展虽然受到了有关业务范围、地域等方面的限制,但他们在中国的网上银行业务发展十分迅猛,其服务的便利性、功能的多样性已经吸引了相当多的优质客户。特别是现在面对外资银行的限制几乎己经全部取消,他们的发展已对国内银行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我国金融监管当局对网上银行的发展始终持积极的态度,考虑到银行是高风险的行业,中国人民银行早在2001年7月9日就颁布了《网上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以规范和引导我国网上银行的业务发展,有效防范银行业务经营风险。

3.人文环境

网络时代给企业和消费者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价值判断等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他们十分乐意接受网络带给他们的个性化、便捷化服务。当然,也包括网上银行可以提供的安全、便捷的金融服务。

4.技术环境

在网上银行经营的安全性上,为了解决CA( Certification Authority)认证问题,2000年6月29日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组织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12家商业银行联合共建了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hina Financial Certification Authority, CFCA),并开始正式对外提供发证服务。CFCA作为一个权威的、公正的第三方信任机构,专门负责为金融业的各种认证需求提供证书服务,为参与网上交易的各方提供安全基础,建立彼此信任的机制。但是,目前还没有实现与国外CA的交叉认证。

在网络建设上,由于目前还存在着上网收费过高、宽带带宽不足等问题,影响了一部分用户上网,特别是影响企业的积极性。如果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经济的发展,网上银行服务对象不能较快的增长,基于大量企业参与的B to B型的电子商务模式也无法迅速普及。

(二)我国网上银行营销的微观环境

1.网上银行内部条件分析

在观念上,从是否真正树立起市场营销观念、风险观念、效率观念和服务观念上看,网上银行还未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还未真正将营销的观念运用到网上银行的发展经营中,由此导致在产品创新上缺乏活力、在业务整合上缺乏整体思路,以及在客户基础上仅满足于原有客户等现象的发生。

在制度上,从是否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上看,要想各部门能够协调运作,在制度建设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在人才培养上,从是否拥有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上看,网上银行还存在着需要加以改进的地方。除了从外部吸收网络人才和复合型金融人才外,更要注意内部人员的培养,定期对员工进行计算机与网络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与竞赛,以提高员工的服务水平和技能。

2.竞争对手状况分析

对网上银行来说,它的竞争对手不仅包括银行、非银行的金融机构,还包括一些提供网上支付服务参与竞争的非金融机构。外资银行纷纷进入中国,且将网上银行作为其目前在中国发展的重点;一些信息产业类的软件公司也开始介入支付服务领域。因此,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我国网上银行要尽最大努力去了解对手的营销策略,所占市场份额、未来发展前景等诸多信息。

3.网上银行客户分析

网上银行营销活动的核心是通过向客户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以满足他们需求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盈利目标。因此,及时、准确的把握网上银行不同客户群体需求的变化,对网上银行的发展至关重要。

(三) 我国网上银行营销活动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是企业内外环境分析中常用的方法。通过对我国网上银行进行SWOT分析,可以全面了解我国网上银行面临的外部环境中的机遇和威胁、内部环境中的优势和劣势,有助于我国网上银行在激烈的竞争中把握机遇、避开威胁、发挥优势、转化劣势。通过以上对我国网上银行营销的内外环境分析,可以做出SWOT矩阵。如下表所示:

外部环境

外部威胁

外部机会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1.外资银行将以网上银行为阵地与国内银行展开激烈竞争,借网上银行的优势为国内优质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从而造成国内优质客户的流失。 2.外资银行有相对较多的“全能银行”的动作经验。

3.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将使得银行同业竞争趋于白热化,而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非金融机构也将积极参与竞争。

4.我国关于网上银行经营管理的相关法律有待进一步完善。

1.外资银行的的进入为国内银行提供了参照体系和竟争对象,可以起到交流、示范和激励的作用,将促进国内银行加快发展网上银行业务的步伐。

2.外资银行的经营活动在我国的政策法规的限制己经基本解除,但要向全国铺开还需要一段时间,国内银行因此获得了一定的缓冲期。

3.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全面上市的局面已经初步形成,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趋势进一步明显。

4.全新的金融运作模式、开放的电子商务模式将为我国的网上银行提供一个高速发展的机会,有利于其朝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内部环境

内部劣势

内部优势

1.在经营理念以及体制上未真正树立“以客户为导向”的观念,很难充分发挥网上银行低成本、高效率的优势。

2.网上银行业务在服务品种、服务质量等方面难以让人满意,缺乏核心竞争力,创新力度不够。

3.员工队伍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既熟悉银行业务又熟练运用网络技术的人员缺乏。

1.网上银行在信息技术运用方面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2. 国内传统银行具有良好的本土化优势,拥有一定数量的客户群,这种优势可以延伸到网上银行的经营过程中。

3. 营销观念在逐步渗入网上银行的经营管理之中,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在逐步增强。

二、我国网上银行的市场定位及其战略选择

(一)网上银行客户群体的细分

我国网上银行应该做好市场细分工作,以业务品种为载体,对客户进行个性化营销。因为银行面对的是众多的客户,他们对资金的需求存在许多差异,不仅仅体现在金融产品的类型和档次上,还体现在对利率、费率和销售方式的不同需求上。没有哪一家银行能够满足所有客户的所有需求,每家银行都需要在市场上寻找一个合适的位置以便和其它竞争对手区分开来。只有把资源集中于最擅长的领域,找一块赖以生存的市场并设法在该市场上获得成功,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因此,我国网上银行应将市场区分为更细小的市场或客户群体,根据自身的战略定位,选择具有不同特征的目标市场,实施不同的营销策略和方法,做到营销定位准确,从而达到理想的营销效果。我国网上银行客户群可以细分为:

1.个人客户群

根据调查,最愿意接受网上银行服务的是刚刚大学毕业的年轻人。但是,他们普遍缺乏经济基础,也不能给网上银行带来更多的盈利。因此,我国网上银行的客户应该是年龄在25至35岁的白领阶层,职业主要是金融业、高科技企业、外企、政府机构中高层职员等,地域上主要是沿海地区的一些商业发达城市。

2.公司客户群

经过统计,上网的企业一般是跨国公司、外商独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以及中国的外向型企业、大型集团公司、高新科技企业。对网上银行来说,公司客户群的选择应该是根据网上银行的经营战略以及自身的实力。无论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都有一定的盈利空间存在。大企业选择网上银行服务时,更看重的是业务品种的多元化和服务的整体支持能力;而中小企业看重的是具体业务品种的数量、种类以及可以给予的服务优惠。

(二) 网上银行的目标市场定位

目标市场定位实际上就是网上银行结合自身的内外条件,判断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后,再决定向哪一类客户提供怎样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组合的过程。网上银行在对客户群进行细分后,就可以进行有效的市场定位,确定自己的目标市场。

对于网上银行来说,无论是面对个人客户还是企业客户,都要将其细分为若干需要不同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子市场。因为没有哪一家网上银行能够很好地满足所有客户群的不同需要。网上银行为了提高经营效益,必须有所选择,在本行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把自己和其他竞争对手区别开来。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帮助客户更好的了解相互竞争的各银行之间的差异,便于客户挑选最适合自己的网上银行。

(三) 网上银行的营销战略选择

对网上银行来说,市场定位只是解决了他们决定向哪一部分人提品和服务的问题,但究竟用怎样的策略来满足客户需要的问题还有待解决。在具体进行营销战略选择时,还要考虑银行的近期或远期发展目标。

根据发达国家网上银行发展的实践经验,网上银行可以实现的目标主要有: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加盈利;树立网上银行的新形象;改善客户服务手段;加快金融创新速度;吸引新客户、巩固老客户、提高市场占有率等。国外的许多网上银行都把盈利作为自己的战略目标,但对于我国的网上银行来说,面对还不成熟、完善的经营环境,若完全以盈利作为自己的目标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另外,我国传统银行的分支机构以及网点数量众多,它们在扩大银行的市场占有率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目前网上银行要想完全取代它们的位置,显然是不可能的。

因此,对于我国网上银行来说,其营销战略目标可以是维持现有市场份额,提高现有客户对银行的忠诚度,或是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创立具有价值的网上银行品牌,以吸引大量的优质客户。

战略本身无所谓优劣,关键要看网上银行更适合操作哪一种战略。拥有不同资源、不同背景、不同实力和不同管理水平的网上银行会确定不同的营销战略目标。例如,一些实力较强的网上银行在拥有了稳定的客户群后,可以将吸引更多的新客户作为自己的目标;而一些实力较弱的网上银行最好专注于更好地满足现有客户的需求,不急于争夺新的市场。

三、结语

中国加入WTO后,中国金融业已走向更深层次的全面开放。考虑到外资银行在华的经营方式与特点,它们不太可能与中资银行更多地在营业网点上展开竞争,而是极有可能利用网上银行这一阵地与中资银行展开短兵相接的竞争,我国网上银行必须采取措施,在这场竞争中获得更为有利的地位。

1.艾瑞市场咨询公司《中国网上购物市场研究报告》2003.8

2.艾瑞市场咨询公司《中国企业网上银行营销研究报告》2004.4

3.[美]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第十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4.卢泰宏,杨晓燕《互联网营销教程》广东经济出版社2000.10

5.张进,姚国志《网络金融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4

篇5

关键词:碳金融;碳金融工具;节能减排;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5月6日

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当今各国最为关注的主题之一。我国作为重要的发展中国家,曾经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方式导致我国面临着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环境问题。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绿色低碳的模式必将是我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金融行业也积极响应,碳金融在我国悄然兴起,成为节能减排的一种新途径。一边是环境问题的严峻挑战,另一边是金融工具推动技术创新和经济转型的强大动力,碳金融工具应用于节能减排领域的研究就具有了极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一、碳金融与碳金融工具

关于碳金融的概念,学术界尚未有一个统一的定义。自欧洲气候交易所2005年陆续推出碳排放的期货期权后,使得碳排放权具有了金融属性,所以狭义的碳金融可以理解为以碳排放权期货和期权为代表的金融衍生产品。世界银行下属的Carbon Finance Unit认为碳金融“可以为产生购买温室气体减排量行为的项目提供资源”。Sonia La-batt和White Rodney (2007)定义碳金融为环境金融的一个分支,包含与碳限制社会有关的财务风险和机会及预期会产生的市场工具等。国内学者对碳金融概念的界定则分为两个层次:狭义的碳金融,指企业间就政府分配的温室气体排放权进行市场交易所导致的金融活动;广义的碳金融,泛指服务于限制碳排放的所有金融活动,既包括碳排放权配额及其金融衍生品交易,也包括基于碳减排的直接投融资活动以及相关金融中介等服务。但是,不管怎样定义,我们基本可以确定,碳金融就是以碳排放量作为金融标的物,运用金融工具来进行节能减排。

在我国,碳金融的发展还较为缓慢。由于法律和制度体系不完善等原因,大多数银行仍处于观望态度。以最早开展碳金融业务的浦发银行和兴业银行为例,目前,浦发银行有关碳金融的业务有:(1)针对低碳经济的整合服务方案;(2)创新CDM应收账款抵押贷款;(3)法国开发署(AFD)的长期低息贷款。而兴业银行的碳金融业务主要有:(1)绿色信贷业务,包括项目企业直接融资模式等;(2)节能减排贷款业务,包括企业节能技改贷款模式等;(3)碳资产质押授信业务,包括CDM项目业务等。此外,还有设备供应商买方信贷模式、设备制造商增产融资模式等。可以看出,有关碳金融的业务和碳金融工具的应用仍然较少,大多数银行并未发掘其中蕴含着的巨大经济和社会价值。

碳金融工具是实现碳金融的具体手段和措施,是金融技术应用于能减排领域的直接体现。对应于传统金融工具中原生和衍生的分类方法,我们把碳金融工具也分为碳金融原生交易工具和碳金融衍生交易工具(也称碳金融衍生品)。碳金融原生交易工具主要包括碳信用交易和碳现货交易,主要职能是媒介储蓄向投资转换,或用于债券债务清偿的凭证。碳金融衍生品主要包括碳排放权的货币化/证券化、碳排放权交付保证、套利交易工具和碳交易保险等。这些衍生工具为碳排放权的交易双方提供了新的风险管理和套利手段。

作为碳交易市场的重要参与者,金融机构也提供了多种金融工具,渗透在市场交易的各个环节。具体包括:在原始碳排放权的生产中,商业银行向项目开发企业提供贷款;为项目开发企业提供必要的咨询服务;为原始碳排放权的开发提供担保;在二级市场上充当做市商,为碳交易提供必要的流动性;开发各种创新金融产品,为碳排放权的最终使用者提供风险管理工具;或者为投资者提供新的金融投资工具;等等。

二、对我国碳金融工具运用于节能减排现状的SWOT分析

我们将SWOT分析法运用到节能减排当中,结合碳金融工具的应用现状,从内部优势、内部劣势、外部机遇、外部威胁四个方面,来看一下我国碳金融工具运用于节能减排的情况:

(一)内部优势

1、企业利用碳金融工具节能减排效果明显。企业都是趋利的,在面临碳排放限制时,能源型企业会想办法使得自己在未来的生存期内,碳排放的成本达到最小,相比于缴纳税金和罚款,碳金融工具是他们的最佳选择之一。根据中国碳交易网截止到2017年4月30日的数据,碳金融市场已经实现了9,332.2万吨的碳交易量,其中湖北地区成交量达到3,551.7万吨,市场占比38.06%,不得不说这些数据都非常惊人,也让我们看到了碳金融工具应用于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

2、政府节能减排政策的大力支持。在我国,节能减排、降低经济增长的碳强度已成为未来战略发展的方向。201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则(2014-2020)》这一国家专项规划,确保实现2020年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规划》也明确提出,要借鉴国际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经验,结合我国国情,逐步建立我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可以说,碳金融工具的应用是碳金融的主要载体,是实现低碳经济的具体措施和手段,这一点已经得到了国家和政府的肯定和支持。

(二)内部劣势

1、国内企业对“碳金融”认识不足。国内许多能耗企业对CDM和碳金融并没有充分认识,也没有对碳金融工具应用于节能减排的巨大效益和潜在经济价值引起重视。许多金融机构对碳金融的操作模式、项目开发、交易规则等内容尚不熟悉,从而不敢盲目开展碳金融的相关业务。此外,我国在碳金融领域的人才还很稀缺,国内很少有大学开设相关的专业课程,同时国内多家商业银行现有的工作人员也很少能得到碳金融业务的系统培训。

2、发展碳金融工具所需的投入会产生风险。碳金融工具目前主要应用在一些新能源产业,而他们大多还处在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行业标准和技术标准都不成熟,需要持续地、不断地有巨大的投入。由于目前我国碳金融领域的相关法规和制度还不完善,这种持续、巨大的投入相比于有效的产出来看,无疑会产生很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因此,这对银行的存量贷款的信用风险管理带来很大挑战,也增加了银行推动碳金融工具创新的成本和风险。

(三)外部机遇

1、全球碳金融市场前景广阔,发展势头迅猛。进入21世纪,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人类所要面对的重大问题之一。与此同时,碳金融的兴起给各国的企业尤其是金融业带来巨大的发展商机。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05年国际碳金融市场交易总额为100亿美元左右,到2008年已达到1,260亿美元,4年时间里,增长超过10倍。世界银行还预测,2020年全球碳交易量和交易额将分别达到440亿吨和4,440亿欧元。如此大的交易量和交易额,如此迅速的发展速度,我们不得不感叹全球碳金融市场前景之广阔。

2、国际社会对碳金融专业性人才的日益重视。目前,国外一些大学和机构已经开设了碳金融的相关课程,为其国家的碳金融发展大力培养和储备相应的人力资本。例如,英国的爱丁堡大学商学院从2011年起开办碳金融专业,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碳金融硕士研究生专业。爱丁堡作为苏格兰乃至欧洲的金融中心,其在低碳经济的发展上体现出很强的创新能力,以爱丁堡大学气候变化中心、低碳技术创新中心等机构为领导者,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产学研合作链条。这种专业人才驱动的产学研模式,很值得我国的碳金融行业借鉴。

(四)外部威胁

1、国际合作中各国的诉求不同。在国际合作的层面上,由于各国的利益诉求不同,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可能会存在分歧,比如,在各国发展情况不同的情况下,如何确定各国的排放目标?是否能允许发展中国家有相对更高的碳排放量?如何设定统一的监管制度?诸如此类的问题,短期内难以得到各国满意的结果,从长期上来看,国家之间的争执难免会发生。

2、存在国际间的市场分割。目前,国际碳交易绝大多数集中于国家或区域内部,如欧盟。统一的国际市场尚未形成;从事碳金融交易的市场多种多样,这些市场大都以国家和地区为基础发展而来,而不同国家或地区在相关制度安排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比如,排放配额该如何制定与分配?受管制的行业该如何进行规定?如何认定减排单位以及交易机制?这些问题都会导致不同市场之间难以进行直接的跨市场交易,形成了国际碳金融市场高度分割的现状。

三、对策建议

根据之前的资料和研究结果,我们总结出了以下几点建议,以改善碳金融工具运用于我国节能减排领域的现状。

(一)加大对碳金融相关知识的普及力度。一方面对于银行工作人员,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可以在公司内部开展培训活动,使其掌握碳金融基A知识、了解最新碳金融国际动态;另一方面对于能源型企业,要加强碳金融领域的宣传力度,让企业在进行成本管理的时候也能将碳金融工具考虑在内,推动项目业主和开发商根据行业、自身发展计划,扩大二者之间合作,充分发挥碳金融工具的效用。

(二)加强碳金融定向人才的培养。碳金融工具的创新是在实际金融业务和实践发展中逐步进行,但同时创新也离不开相应的碳金融理论知识、金融工具知识、创新原则等相关理论知识作为基础。我国在各大银行、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都还缺乏专门的碳金融人才,这对我国的碳金融工具应用于节能减排造成了一定的阻力,导致效率的低下。所以我国可以借鉴西方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结合本国特色,在一些大学以及科研机构开设相应的专业课程,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碳金融人才。

(三)完善碳金融领域相关法规与制度。在CDM机制下,碳减排额拥有十分严格和规范的交易规则。由于我国碳金融领域的相关法规和制度还不完善,我国尽管已经有多个试点城市,但还没有形成标准化的交易体系。这说明我国需要加快碳金融领域的制度完善,在此基础上可以使银行业更好地推出有针对性的碳金融产品,从而不断扩大碳交易市场,以达到减排的目标。

(四)鼓励碳金融工具创新,加强激励机制以补偿风险。企业和银行进行碳金融交易的积极性不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风险太高。积极制定优惠政策,激励金融机构参与并积极实施碳金融工具的创新,对致力于碳金融研究的企事业单给予一定的利益补偿。比如绿色信贷的利息补贴机制、CDM项目的税收减免政策等,以此带动各行业碳金融工具的创新积极性和关注度,为金融机构参与碳金融创新提供良好环境。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建华.低碳金融(第1版)[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2]World Bank.State and trends of carbon market in 2002-2009.

[3]Sonia Labatta,Rodney R White.Carbon Finance:the financial implications of Climate Change[M].New Jersey:John Wiley and Sons,Inc,2007.

[4]绿金委碳金融工作组.中国碳金融市场研究[R].北京: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绿金委),2016.

[5]中国碳交易网.国际碳交易中有哪些金融工具.2015.3.5

篇6

一、 背景分析

公司简介。上海聚爱实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8月,主要是以销售四川特色食品为主,有休闲类、南北货、泡菜、土特产、粮油制品及水果等,销售渠道是以商超渠道为主,兼营传统渠道,销售业务的模式是零售兼批发。

作为以做慈善事业为目的的食品贸易公司,聚爱公司秉承以"天有大灾,人有大爱,危难真情,授人以渔"的文化理念,倡导以"造血式"的市场化援建机制的建立,以确保形成可持续的长效发展机制,提倡以购买都江堰产品,推广灾区的品牌,拉动灾区的生产等方式。

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机遇:现阶段“上海奶奶”公益事件已受到广泛影响,这正是重新打造品牌的最佳时机。 当下食物安全事件频发,消费者对于无污染、高营养的食物有很大的需求,而“聚爱”所提供的产品正复合消费者的这一需求。以公益之名,有利于自身渠道资源的开发。政府部门的大力扶持。

挑战:上海地区的进口水果的不断进驻并且借助其自身资金、渠道、品牌优势等资源对“聚爱”的产品销售造成一定威胁。如何对“聚爱”进行重新的定位,让“聚爱”的产品与其他的产品区隔开来。 在走商业化道路的同时,是否与公益进行有机结合。公益影响效应在大众面前的持续性不会长久,当该事件的影响力下降甚至消失后应当如何应对。

二、可行性分析

市场可行性。聚爱实业所面临的目标消费者市场需求很大,因为弥补了消费者较为突出的自身诉求,而且该公送是一个拥有知名度、慈善关注的企业,市民对其持续关注的使其需求量非常高。

产品可行性。产品质量高,相较之下价格给予最大的优惠,产品的品种多,能够满足各种人群的需要,产品绝对能够获得消费者的认知度,能够受到消费者的认同。尤其是目前各类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更加剧了绿色无公害安全产品深入人心的形象。

经济可行性。由于仓储、物流实行外包政策大大地提高了成本,因此若能有效节省这一部分费用,将是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其运用资金投入到其他渠道开拓方面的经济实力。

盈利可行性。企业初期规模小但是单位产品价值大,采取自我推销的宣传方式并不十分有效,但若能以公益诉求打动人心,结合有效的渠道宣传,相信在短时间内就能有所成效,可以为公司创造利润,为扩大企业规模打下基础。

可持续性分析。公益化的诉求深入人心,渠道上的突破更能实现我们的创新理念,并且能够更好地把握市场转型格局,我们希冀打造的创新渠道模式能够使销售得以有质变的发展。

三、 聚爱营销渠道模式的构建

重新定义消费者的需求。虽然现阶段销售额在持续上升,但是以卖产品为主的业务非长久之计,只有彻底摆脱仅仅出售产品的盈利模式,转而进入以纯天然卖营养、为客户提供真正的果实营养搭配方案的业务领域,才能获得持续发展和不可模仿的竞争优势,其理由如下:

上海地区水果市场的竞争较为激烈,并且国外品牌纷纷抢占上海市市场,2012年国外品牌的水果销售份额站10%,同时,各个大卖场、超市等水果种类应有尽有,市场早已出现供大于求的现状,所以,让“聚爱”的红心猕猴桃去水果市场的红海厮杀,无疑太过冒险。

“聚爱”的产品线较长,涉及很多种类单纯以卖产品为主的方式无法真正的打响“聚爱”这一品牌,相反,以卖产品为主的方式会稀释“聚爱”这一品牌。

“聚爱”的产品种类的最大特点是纯天然、高营养、口味好,这正好迎合当代消费者对食物纯天然、有机的需求,以此为切入点传播真正的纯天然食补营养文化,将有利于品牌的发展。

四、 聚爱品牌的打造

市场分析。水果行业环境分析;猕猴桃竞争格局的分析;聚爱公司SWOT分析;消费者分析。

通过深入市场,对消费者需求进行调查,并将消费者需求进行归纳总结,以便寻找产品创新的源泉。本次调查目标人群的数量将定于30――40人,具体的分析工具如下。

品牌DNA形成。品牌DNA(核心价值)是品牌希望在消费者大脑中烙下的最终烙印,也是一个品牌承诺并兑现给消费者及社会公众的最主要、最具差异性与持续性的理性价值、感性价值或象征性价值[1]。本团队通过对“聚爱实业有限公司“的初步分析,认为其产品具有明显的差异化性,具体便现在,猕猴桃产品本身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性,其维生素的含量比其他水果高出数倍,同时,产品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具有抗癌、美容等功效。所以,本团队认为产品的天然属性已经为品牌烙下了健康的概念,并且,聚爱的猕猴桃产品内心为红色,这无形之中赋予了品牌积极地品牌文化。

品牌DNA如此重要,所以,本团队采取品牌3C模型系统,为聚爱的猕猴桃品牌注入鲜明DNA。

消费者分析。品牌核心价值的提炼是为了长期抢占消费者的新职位立足点。品牌核心价值应满足消费者功能性、情感性、社会性三方面价值需求,要求根据消费群特性等确定价值需求的构成。

竞争对手分析。品牌核心价值的提炼是为了长期抢占消费者的新职位立足点。品牌核心价值应满足消费者三方面价值需求,要求根据消费群特征等确定价值需求的构成。同时,要找到与竞争对手的区隔点[2]。

企业核心能力。在消费者因素和竞争品牌占位因素的全面分析完成后,企业会发现品牌核心价值提炼的最佳占位机会。机会能否把握取决于企业核心能力与其是否匹配或通过什么样的能力提升计划来打造这种核心能力。

创新渠道建设。综合来看,要想让企业的品牌形象及定位有突破性发展,必须要明确渠道突破的必要性。为此,我们认为,渠道建设应有以下拓宽。

保健品实体店经营。由于核桃、红枣、猕猴桃等等都是有益身体健康、老少皆宜的食品,因此,我们希望能够前往安利等相关保健品公司进行实体店合作洽谈,例如进行展位宣传、专柜销售等等,这样不仅能够节省开实体店的成本及相关的附加费用,同时还能有效定位产品,将产品绿色、健康的形象深入人心。

聚爱网站独立化经营。由于目前公司的网上团购大多借助于拉手网、淘宝网等,没有对消费者形成独特的品牌意识,因此,我们希望主打独立化网站渠道运营,将品牌背后的故事,品牌的内涵、公益活动、销售专区等有机结合成一个整体,从而使网站的虚拟化运营在节省成本、服务于大面积顾客的基础上,成为我们进行产品销售的重要渠道。

政府公益文化节特许销售。由于自身的公益化定位,我们发现政府对企业的扶助力量很大,多年来一直积极支持企业的各项产品,企业也良好地运营聚爱慈善机构,政企间合作亲密无间。因此,诸如援建艺术节、羌族文化节等等活动,企业都将参与活动的特许销售环节,使前来参加活动的业内相关人士对品牌有持续的关注与了解。

(作者单位:上海金融学院)

篇7

一、兖州煤业并购澳大利亚菲利克斯的背景

(一)并购双方背景资料

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是由兖矿集团有限公司控股的境内外上市公司。该公司的主营业务为煤炭生产、洗选加工、煤炭销售和铁路运输。

菲利克斯公司的主营业务为煤炭开采和勘探,产品包括高炉喷吹煤、动力煤和半软焦煤,客户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美洲和澳大利亚的钢铁制造商和发电企业。

(二)行业分析

煤炭等基础能源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煤炭企业海外并购,有助于国内煤炭资源的供应链,可以进一步巩固国内能源安全体系,缓解资源紧缺。

(三)并购动因分析

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滑,全球股市估值水平下降,特别是资源类上市公司,这为中国企业在海外收购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这种境况更加坚定了兖矿集团通过跨国收购获得海外优质煤炭资源的发展战略。

兖矿集团通过跨国收购增加公司后备资源储量,提高煤炭产能,同时进一步巩固和拓展了公司海外业务。以资本运营促发展,兖矿集团可以使得经营领域和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增强行业竞争力。

二、兖州煤业并购澳大利亚菲利克斯的过程分析

(一)并购的重点和难点

并购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兖州煤业进行收购时遇到了时间和政策方面的障碍。首先,这次收购遇到金融危机影响正当时,出现了很多中企收购延期和力拓事件影响。所以复杂的经济形势将收购谈判及申购受到了很多波折。另一方面,按照政策,此收购项目必须得到澳大利亚政府和山东省主管部门批准,而且还须国家发改委、证监会、商务部等核准或备案。所以兖州煤业此次收购历经了一年多的时间才确定下来。

澳大利亚是个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中国企业通过并购澳大利亚的资源类企业从而实现我国资源的保证和在资源定价方面的话语权。但是需要对澳大利亚的法律进行研究,其中最重要的法律是反垄断法律。

并购过程中的反垄断法律审查方面,发现澳大利亚的法律体系跟大多数欧美国家不同,在国内并购和外资并购分别采取了两套不同的规制法律和审查机关。

(二)并购的策略分析

可行的合作方式主要包括股权转让合作方式与资产合作方式,而这次收购运用股权转让,采取现金对价的方式。收购从始至终兖州煤业都保持低调姿态,严格保密的情况下,尊重澳方相关法律要求,采取灵活的谈判洽谈,使得公司利益达到最大化和项目收购成功。

三、兖州煤业并购澳大利亚菲利克斯结果分析

本文对这次收购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评价。

优势:兖州煤业并购澳大利亚菲利克斯是使用现金对价的收购方式。这种方式具有的优点是:股价简单、收购进行迅速、交易简单。

并购后的融合:由于企业文化和国家文化的不同,将两个公司进行融合。首先,一切以符合澳洲的法律作为融合的前提,所以设置法人的治理结构。其次,要保留原公司的工作团队,但财务总监要委派。同时在董事会的控制下,要使领导团队拥有充分的自,发挥人力资源的效用最大化。最后,进行制度化的管理,将被收购公司向总公司的企业文化对接。

并购后的效益:并购使得公司扩大了资源的储量,带动了兖州煤业开采技术和设备的输出。同时兖州煤业通过这次并购,能够运用大型设备实现了专业化的生产,产量得以增加,生产规模扩大,这样降低了成本。

并购后的竞争优势:此次并购使兖州煤业在技术和产品方面出现了互补,在制度和管理方面达到了提升,在市场份额方面出现了拓展,这样有助于增强企业整体竞争实力,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同时由于经营内容相关度低可以分散风险,以至于企业的收入稳定,增强了其安全性。

劣势:现金收购方式既带来了便利,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缺点。其中对收购公司的影响是占有了大量的现金。虽然其资金来源并非兖州煤业自身的资金,但是也承担了巨大的负债压力。

机会:金融危机影响下,全球经济下滑,海外并购的成本低,因此而引发了中国企业走出去并购的浪潮。另一方面,经济的复苏必然使得矿产资源的需求大幅上升,从而使得价格上升空间很大。这其中的巨大差额正式并购的利润所在。

从虚拟经济角度来看,股市对煤炭等资源类股票的低估,再加上通货膨胀和美元贬值的预期不断增强,那么矿产资源类估值上升空间也很大。

威胁:受菲利克斯主要业务是煤炭开采和勘探业务的影响,使得该股权价值受煤炭价格的影响波动较大。若煤炭价格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持续在低位徘徊,这将给菲利克斯的销售业绩和盈利能力带来不确定性,并影响其股权价值。

四、并购后的启示

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全球经济下滑,海外并购的成本低,因此引发了中国企业走出去并购的浪潮。同时我国企业倾向于投资自然资源类等实体经济,而非虚拟经济,是理性务实的选择。通过跨国并购,可以以低成本建立遍及全世界的生产和经营网络。

法律方面的影响。跨国并购会触碰到异国反垄断法、海外投资、保险等方面的法律问题,所以我们要在并购前仔细研究这些法律壁垒,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中介方面的借鉴。这次成功并购中介无疑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体现在成功收购和信息的保密性。选择合适的中介机构能够在谈判中处于优势的一方,是决定能否成功收购的关键因素,其他失败案例需要从中借鉴。

五、结语

通过此案例分析,我们了解到中国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是十分可观的。我国的企业拥有全球战略的理念:趁低吸纳,利用海外先进的技术、人才和市场份额,扩展海外市场。同时与国内企业产生协同效应,真正做到天时地利人和,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政家.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法律问题研究[J]. 2010(6).

篇8

大一经济学论文范文一:大学生生活经济学大作业

一、浅析课上学过的某个理论(马太效应,破窗理论除外),并举例说明。 因为本人属于第六组对第六次课的前景理论印象深刻,故而愿意回顾一下学过的前景理论,下面分别从课上理解和所查的专业资料两方面解释该理论。

我所理解的前景理论:前景理论大致有三个特点,(一)大多数人面临获得的时候是风险规避的。(二)大多数人在面临损失时是风险偏爱的。(三)人们对损失比对获得更敏感。我们都是经济人,但人的理性是有限的,前景理论中可以表现成五点,A确定效应 B反射效应 C损失规避 D迷恋小概率事件 E参照依赖。

专业名词解释:前景理论是描述性范式的一个决策模型,它假设风险决策过程分为编辑和评价两个过程。在编辑阶段,个体凭借框架(frame)、参照点(reference point)等采集和处理信息,在评价阶段依赖价值函数(value function)和(主观概率)的权重函数(weighting function)对信息予以判断。在价值函数是经验型的,它有三个特征,一是大多数人在面临获得时是风险规避的;二是大多数人在面临损失时是风险偏爱的;三是人们对损失比对获得更敏感。因此,人们在面临获得时往往是小心翼翼,不愿冒风险;而在面对失去时会很不甘心,容易冒险。人们对损失和获得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损失时的痛苦感要大大超过获得时的快乐感。 200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发给了心理学家卡尼曼( Kahneman ),他带给人们一个新的理论前景理论。瑞典皇家科学院称,卡尼曼因为将来自心理研究领域的综合洞察力应用在了经济学当中,尤其是在不确定情况下的人为判断和决策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摘得2002 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桂冠。

在《赌客信条》一书中,作者孙惟微将前景理论归纳为5句话:1、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在确定的收益和赌一把之间,多数人会选择确定的好处。所谓见好就收,落袋为安。称之为确定效应。2、在确定的损失和赌一把之间,做一个抉择,多数人会选择赌一把。称之为反射效应。3、白捡的100元所带来的快乐,难以抵消丢失100元所带来的痛苦。称之为损失规避。4、很多人都买过彩票,虽然赢钱可能微乎其微,你的钱99.99%的可能支持福利事业和体育事业了,可还是有人心存侥幸搏小概率事件。称之为迷恋小概率事件。5、多数人对得失的判断往往根据参照点决定,举例来说,在其他人一年挣6万元你年收入7万元和其他人年收入为9万元你一年收入8万的选择题中,大部分人会选择前者。称之为参照依赖。当然是专业的解释更清楚,不过举几个例子活学活用才是王道,下面是由此理论解释的种种现象。

确定效应:比如你有两个选择,1:一定能拿到1000块 。2: 50%的概率拿到2000块,50%的概率什么也拿不到。大多数人会选择前者,因为在处于收益状态时,多数人是风险厌恶者,在股票投资中应用最明显,当获利时会及时抽身,多数人表现出赢必走,赔则拖。

反射效应:还是两个选择,1:一定会损失1000块。2: 50%的概率损失1000块,50%的概率什么都不损失。这时大多数人会选择后者,虽然与传统的经济人有所背离,但处于损失预期时,大多数人变得甘冒风险。反射效应是非理性的,表现在股市上就是喜欢将赔钱的股票继续持有下去。统计数据证实,投资者持有亏损股票的时间远长于持有获利股票。

损失规避:假设有这样一个赌博游戏,投一枚均匀的硬币,正面为赢,反面为输。如果赢了可以获得10000元,输了失去10000元。多数人是不愿意玩这个游戏的,虽然出现正反面的概率是相同的,但是人们对失比对得敏感。想到可能会输掉10000元,这种不舒服的程度超过了想到有同样可能赢来10000元的快乐。由于人们对损失要比对相同数量的收益敏感得多,因此即使股票账户有涨有跌,人们也会更加频繁地为每日的损失而痛苦,最终将股票抛掉。

迷恋小概率事件:全世界每年都有因客机失事造成伤亡的事件,但仍然有许多人选择乘坐飞机,这是因为根据统计,客机失事的发生概率约为百万分之一,也就是说客机失事事件是小概率事件,所以很多乘客都认为自己乘坐飞机这一次试验中不会发生失事事件,规避小概率事件的发生,这其中包含着侥幸心理以及对运气的迷恋。从正面看,彩票和保险业的大行其道都和人们迷恋小概率事件密切相关,他们在他们认为合适的情况下非常乐意赌一把。

参照依赖:大一一年下来小明拿了二等奖学金,而他室友小光拿了一等奖学金,这样得来的幸福感绝对不如他拿三等奖学金而小光拿不到奖学金的幸福感强。一般人对一个决策结果的评价,是通过计算该结果相对于某一参照点的变化而完成的。人们看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看最终结果与参照点之间的差额。一样东西可以说成是得,也可以说成是失,这取决于参照点的不同。

前景理论的缺陷:一是作为一个描述性的模型,前景理论具有描述性模型共有的缺点,和规范性模型(具有严格数学推导的模型)相比,它缺乏严格的理论和数学推导,只能对人们的行为进行描述,因此前景理论的研究也只能使其描述性越来越好,换句话说它只是说明了人们会怎样做,而没有告诉人们应该怎样做。二是前景理论的应用研究,尤其在我国的应用研究还不足,前景理论作为风险下决策的描述性模型,其应用价值非常大,应用范围也非常广,而目前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金融市场上,因此应用范围方面还有待拓展。

二、大学生涯中我的财富之路在何方。

(一)现实版我的大学理财计划

作为海南大学的一名在校生,学的专业又是经济管理类型,因此对经济的浓厚兴趣只增不减。大的方面来说,国家飞速发展的经济有迹可循,个人的经济也是有技可依的。我们大学生正在知识储备阶段,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当然也要更加重视个人理财,好的理财方式的养成需要我们在明哲大家给建议的基础上勤于思考善于实践,会理财的人生一定更加精彩。大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靠父母支持,在主要任务是学习的情况下,四个字经营我们的理财比较好,节流开源。

谈及节流,在支出方面要进行严格管理,不与人攀比,不爱慕虚荣,形成节俭的宝贵品质,同时也能够更有效地积累净资产。具体可以做到(一)每月做个支出计划,这样心里就会有数这个月大致怎么花销。(二)不贪便宜,只买适合自己的东西,不要因为商场打折促销就买自己不需要的东西,这样的话每月也能省下一笔财富,尤其是女孩子,买衣服和化妆品不能促销就买,品质好适合自己才去选择。

(三)身上不带大额钞票,据有关的科学统计称,一旦身上带了大额钞票,很容易促进消费。大额变小额,小额变借钱,不知不觉口袋就空了。(四)减少不必要的聚会,学会利用身边的免费资源。 像我是一名大二女学生,每月就会做预算,父母每月提供1200元的生活费,我会把200存起来,5个月的话就有1000,利用假期去外地旅行,丰富阅历,扩展视野;剩下的1000元中300元冲饭卡,300元应酬学生会协会的各种聚会,200块钱买衣服鞋子之类的(当然不是每个月都会买,因为我还是比较追求好一点的衣服,有时候买一次下次的这个钱就没了),100元冲话费交电费以及水费,剩下的100元用来吃水果,买小饰品之类的,要是遇上朋友过生日送礼物就少参加次聚会把攒的钱用来买礼物。这样下来生活也挺充实的,不奢侈又能享受该有的乐趣,仅仅是我的个例而已,我也期待更合理的消费方式。

至于开源,在海南大学这块风水宝地里更是一展身手的好时机。方法如下(一)、努力学习,获得奖学金,助学金,名利双收。(二)、做与人打交道的销售服务类兼职,如宾馆快餐店服务员,手机家电促销员等。(三)、做家教类文职,文笔好的也可以投稿给杂志社,当网络。(四)、学计算机技术的可以在网上开网店,利用专业知识管理网店。(五)适当了解金融方面的知识,买买彩票如刮刮乐,双色球,权当娱乐就好,不用太迷恋小概率事件;还可以买买国债,基金,股票,但是量力而为不要陷得太深;保险起见也可以每月省200元存入存折,弄个整存整取的活期存款。本人已经做过前三项了,第一项会一直坚持努力的,马上要大三了,尝试第四项和第五项很有必要,因此我会好好研究经济学相关书籍,为个人的科学可持续理财打下良好基础。

(二)虚拟版在校期间,我的五万元投资项目

如果我能得到天使投资人的大学生自主创业五万元资助的话,当然是开个微型创意艺术照相馆。名字就叫呵呵,倩影。本人比较擅长创意而不擅长厨艺,虽然校园里的餐饮业火爆,打印店也比较赚钱,饰品店也很流行,我明白容易进入的行业竞争就会很残酷,我们应该有蓝海战略的思想,在红海里苦苦挣扎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的,与其争夺日益减少的利益额,不如另辟蹊径,虽然我不懂专业摄影,以外行的眼光看问题,以内行的眼光解决问题,不失为一个好方法。下面详解一下我的创意摄影店的投资创业项目。

开店背景:大学生喜欢用照片记录青春年华,很多大学生选择去拍艺术照,而外面的摄影店比较贵并且有泄露隐私风险,虽然海大校园内也有两家图片社,但是他们主营证件照和冲印照片,涉及艺术照领域比较少。并且海大商业街在扩建,人数也在稳中有增,我们可以把握商机,与外面的商家合作,主要客户群定位为大学生,顺便给附近的居民提供照相服务,并提供租借衣物的服务。学校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所以在学校里面创业会相对容易,有利于营销企划的开展,这个行业的前途充满光明。

关于微型创意艺术照相馆的简单SWOT分析。(一)、竞争优势(S),我们开店地理位置优越,在校园内,方便广大学子,并且我们能保证顾客隐私安全,价位合理适合大学生,各个项目服务也是为满足大学生的口味而量身定做的,大家都知道我们学校很多学生为如何弄到适合自己参赛的演出服而焦躁,我们可以帮您解决这个头疼的问题,我们会到外面联系可靠的商家,成为其的加盟店,让其提供衣服样本给我们,到时顾客可以选择试穿,合适的话按租赁程序租赁。个性的服务还包括订制照片秀台历,水晶里面镶照片,跟相片有关的礼物等。(二)、竞争劣势(W),我们在这方面没有多少管理经验与实战经验,项目开展起来可能阻力比较大,五万块钱的项目基金需要我们精打细算,我们还需筹集资金把开头做好,万事开头难,所以我们的压力还是不小的,并且我们可能租不到满意的旺铺。(三)、项目发展时所拥有的潜在机会(O),只要开始进行运营,我们就可以边学习边发展,与外面的好商家合作,加盟某些摄影组织,学习他们的技术与管理理念,提高自己团队的凝聚力与综合实力,这样我们小公司的发展才会是良性的,才会有可能把事情做大,实现我们的价值。(四)、项目发展的外部威胁(T),在校内有可以冲印照片的证件照相馆,有礼品店,在校外更是有花样繁多的各种艺术照相馆,设备和环境比我们新开张的小店要好,知名度也比我们大,所以我们必须有自己的特色,保证技术的同时在价格上有优势,我们的发展方向是经营照相以及跟相片有关的创意小玩意儿,为了跟紧并超越竞争对手,刚开始我们只能少盈利,给顾客更多的实惠,打响名声。

至于财务状况,刚开始肯定会物资紧张,人才不足,我会拉拢学会计,学经济,学计算机,学摄影的朋友加入我的团队,好多意想不到的难题都会发生,这些我们都要克服,年轻没有失败,总之有这样5万元的创业基金,我们一定会利用好这笔钱,它可是我们开创事业赢取第一桶金的资本。

大一经济学论文范文二:经济学科导论论文

从报考志愿之时我就开始关注安大的经济学类专业,开始时对这一个类字不解,经过了解才知道这是包含金融、经济学、国际贸易和财政学的一个招生大类。我们经济学类的学生都面临着大二是的专业分流,在学校开设启航工程的经济学类导论课程后,通过老师们的细致分析讲解我们充分了解了大类中的四个专业,对自己一年后的选择有多了一些把握。在接下来的四年我们要学习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财政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资本论》导论、计量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经济学说史、中国经济史和经济法。然而这么多的专业课让我对四个专业也有一些迷茫。首先我先说一说在导论课后我对这四个学科的认识。

金融:

金融学现在是个很热门的学科。金融学专业主要研究现代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以及整个金融经济的运动法律。具体研究内容包括:关于银行与证券、保险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理论与实务,关于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的理论与实务,关于金融宏观调控及整个金融经济的理论与实务,以及关于金融管理特别是金融风险管理的理论与实务。 主要课程有:高等数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财政学、货币银行学、金融市场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保险学、证券投资学、国际金融学、公司金融、金融工程、保险精算、金融会计、国际金融管理、投资项目管理、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等。 在就业方面。从整体上看,金融学专业这几年在报考方面比较热门,职业前景普遍较好,但根据实际就业情况看,两极分化比较严重,文都教育经济学考试中心的观察统计发现,知名院校的金融学硕士,如果导师影响力较大,在校期间注重实践,同时研究功底比较深厚,刚出校门拿到10万以上年薪者,不在少数。我想这也就是为什么每次分专业时大家都希望进金融专业的原因之一吧。

经济学:

经济学是现代的一个独立学科,是关于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从1776

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开始奠基,现代经济学经历了200多年的发展,已经有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等众多专业方向,并应用于各垂直领域,指导人类财富积累与创造。

主要课程有:经济学基础、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财政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资本论》导论、计量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经济学说史、中国经济史和经济法。 国际经济与贸易: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较系统地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了解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了解主要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实际业务、管理、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有:国际贸易、国际服务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贸易实验、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国际贸易保险、国际结算、外贸函电、外贸单证、外贸单证实验、报关务实、报关务实实验、国际营销、国际贸易地理、电子商务、合同翻译等。

财政学: 财政即国家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通过政府的收支活动,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经济活动,即研究政府如何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筹集和使用资金的理论、制度和管理方法的学科. 主要研究国家如何从社会生产成果中分得一定份额,并用以实现国家职能的需要,包括财政资金的取得,使用、管理及由此而反映的经济关系

主要专业课程有:高等数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财政学、货币银行学、经济法、政治经济学、社会保障学、税法、资产评估、比较财政学、会计学、公共支出分析、政府采购理论与实务、政府预算管理等。

通过几周院系优秀教授老师的谆谆教诲。我了解了大类中一些课程的情况,如微观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资本论等等,并且知道了个专业之间的联系和其构架。我同时我深刻的了解了这几个专业所学的知识和以后的就业情况。不再片面的认为金融就是最好的选择,每个专业都有其特点,门门都能学出学问,成就事业。 在学到知识了解了情况的同时十分感谢学校能够在启航工程中开设这样一门学科导论课。这项课程就像一盏明灯为我们在迷雾中指明了方向。

下面,我将从大学生素质教育、知识结构以及就业和个人事业发展的角度,谈谈学习经济学导论的重要意义:

(1)学习经济学导论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有助于丰富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促进了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快速发展

在高等教育中,经济学导论课程的开设,让大学生们有了更好的渠道去全面了解学习经济学。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大学生们对人类社会共有的基本经济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何时生产有了基本的了解;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大学生们对什么是供求基本原理、什么是市场理论以及什么是经济体制改革有了大体的印象。从这一点上来看,学习经济学导论确实丰富了我们的知识结构。

(2)学习经济学导论在大学生就业抉择中有着不可或缺的指导意义,有助于树立以社会需要为标准的先进择业观,从而成就人生事业。

为什么说学习经济学导论对我们择业观的树立有极大的帮助作用呢?因为我们通过对市场知识的学习,明白了所有的经济活动都是以社会需求为最初动力,并以盈利为最终目的。在今后四年的学习中,我们会掌握了一些科学知识,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如何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在找工作的过程中没有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结果四处碰壁。现如今,大学生眼高手低、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现状正是由于没有扬长避短而造成的。解决这个难题,我们应该接受启航工程的导论课程,应该以自身专业知识为择业的资本,以社会需求为努力方向,在合适的岗位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再说,通过对经济学导论的学习,我们对市场运行规律、企业管理运营以及劳动合同知识都有了很好的了解,这无疑给我们的就业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篇9

关键词:SWOT;贸易经济专业;教学改革;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573(2016)04-0118-05

1977年,中国恢复了高考制度,在一些财经类高校和部分综合性大学设置了贸易经济专业(原名商业经济专业),主要是为我国商业理论研究、商业企业培养专门人才。但在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没有贸易经济专业,根据当时需要,中国人民大学、河北经贸大学等少数学校保留了贸易经济专业,其他高校不得不停止贸易经济专业的招生。这次专业调整对贸易经济专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2012年,教育部再次调整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在新的目录中增加了贸易经济专业,这给贸易经济专业的发展带来了生机。为此,笔者运用SWOT分析法,从贸易经济专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两方面加以分析,以探寻贸易经济专业发展的新途径。

SWOT分析法主要分析外部环境给贸易经济专业带来的机会(O)和威胁(T),贸易经济专业内部具有的优势(S)和劣势(T)

一、贸易经济专业发展的宏观环境分析

从目前来看,外部环境的改变为贸易经济专业的发展既带来了机会,也有一定的威胁。

(一)贸易经济专业发展的机会(O)

1. 贸易经济专业重回高校本科专业目录。因受专业调整的影响,虽然在中国人民大学、河北经贸大学、南京财经大学等高校仍保留了贸易经济专业,但同其他财经类专业相比,贸易经济专业发展严重滞后,招生规模大幅度缩小,每年毕业生非常有限。2012年,教育部调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后,恢复了贸易经济专业应有的地位,给贸易经济专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机遇。目前,已经有30多所高等院校恢复或重新申请设置贸易经济专业,这对贸易经济专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2. 现代流通产业的发展为贸易经济专业的发展创造了机会。从培养对象上来看,贸易经济专业主要为商贸流通产业培养人才,既包括流通理论研究人才,也包括流通产业管理部门和大中型流通企业专业人才。流通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逐年增加,随着现代流通产业的发展,对贸易经济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在现代流通产业发展中,有许多流通理论问题需要人们去探讨和研究,如:现代流通组织、流通渠道、流通方式、流通绩效等,而且在流通领域需要大量的懂经营、会管理且掌握流通专业技术的专门人才。目前,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流通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为流通产业培养专门人才的贸易经济专业有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发展前景极好。

(二)贸易经济专业发展面临的威胁(T)

1. 贸易经济专业受相关专业发展影响较大。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及市场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高校新设置了不少财经类专业,大多数专业之间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互相之间会产生一定的竞争。如与贸易经济专业关系相对密切的专业有: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等。其中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和贸易经济专业同属于贸易与经济大类,但有许多家长、学生和企事业单位都将两者混淆。在许多高校,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和物流等专业是在贸易经济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最初的这些专业教师是从贸易经济专业分离出去的,正当贸易经济专业发展困难时,这些相关专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致使贸易经济专业发展处于不利地位。

2. 贸易经济专业社会认可度不高。由于贸易经济专业受政策影响较大,开设贸易经济专业的学校较少,每年贸易经济专业毕业生很有限,这就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一是现代流通企业由于缺乏对贸易经济专业的了解,在出现流通专业人才短缺时,不知道还有专门培养贸易经济专门人才的专业,出现贸易经济专业人才供给与需求信息的不对称。二是一些高中的教师、学生家长、学生对贸易经济专业不了解,在填报志愿时,缺少主动填报贸易经济专业的学生,第一志愿率很低。三是在一些高校,因为允许学生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调整专业,所以有些学生也会从贸易经济专业转到金融、会计等专业,造成贸易经济专业学生流失严重,影响了贸易经济专业人才的培养。四是一些组织机构常常将贸易经济与国际经济与贸易等其他专业相混淆,在公布就业率、人才需求等信息时给人们带来一些认识上的偏差。

二、贸易经济专业内部条件分析

尽管贸易经济专业在发展中遇到一些困难,但经过30多年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优势。具体来看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贸易经济专业发展的优势分析(S)

1. 发展历史悠久,在人才培养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从贸易经济专业产生、发展到现在,在设置贸易经济专业的高校中,贸易经济专业大多处于重要地位,是学校的重点专业。如贸易经济专业是中国人民大学最初建校时的专业之一。从层次上来看,贸易经济专业是本科专业,在研究生层次上,1999年教育部将贸易经济专业调整为产业经济专业。因此,各高校产业经济教学团队大多建立在贸易经济专业基础上。产业经济专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成效比较显著,在高校同类专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如河北经贸大学产业经济专业教学团队建立在贸易经济专业基础上,产业经济专业导师同时承担着贸易经济专业教学任务,产业经济专业多次被评为河北省重点优秀专业。

2. 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成效显著。高等院校的教学质量是高校发展的根本,各高校都将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学校的重要任务。2007年,各高校根据《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要求开始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经过长期的努力,开设贸易经济专业的高校已经获得一些成果。(1)加快建设本科教育创新高地和品牌特色专业点。2007年河北经贸大学外贸经济教育创新高地――贸易与法律被评为河北省本科教育创新高地。重庆工商大学贸易经济专业为省部级特色专业。西安交通大学产业经济学为二级国家重点学科。产业经济学是北京市重点学科;北京工商大学贸易经济学是北京市特色专业。(2)加快精品课建设。高校贸易经济专业把贸易经济课程建设作为核心,加快贸易经济专业教材建设,积极推进国家、省、校三级精品课程建设。如上海财经大学产业经济学曾被评为上海市精品课程,安徽财经大学贸易经济学,河北经贸大学商品流通学分别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3)加快教学团队建设。通过建立高效的教学团队,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2008年,河北经贸大学贸易经济专业教学团队被批准为河北省优秀教学团队。(4)加快实验基地等的建设。上海财经大学财经人才创业教育创新实验区为国家级创新实验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此外,加快实施高校骨干教师培训提升计划和高校教学和管理干部培训计划,从而提高了教师教学、管理水平和科研能力。

3. 形成比较成熟的贸易经济专业教学体系。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特别是流通产业的快速发展,对高级流通专业人才的要求日益迫切。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对流通人才的需要,各高校贸易经济专业根据培养目标重新制定和调整了教学计划,完善教学内容,调整课程体系。具体而言大多分块设置课程群。河北经贸大学贸易经济专业课程体系分为两大模块,即贸易经济专业通识教育课程模块和贸易经济专业教育课程模块。贸易经济专业通识教育课程模块中有:(1)全校通修课模块,主要包括基本原理、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英语、微积分等13门课程;(2)学科通修课平台,包括平台必修课(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等);(3)平台选修课(金融学、政治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等10门课程,要求学生选修13学分)。贸易经济专业教育课程模块中有:(1)专业基础课(商品流通学、产业经济学、市场价格学等10门核心课程);(2)专业选修课(期货贸易、贸易理论前沿等10余门课程,要求学生选修13~15学分);(3)实践课程(入学教育、军训、军事理论、专业调查、专业实习、就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由于贸易经济专业长期以来注重贸易经济理论,对于实践教学环节重视不够。缺乏对实践教学的理论研究,在教育模式中实践教学处于从属地位。近年来,随着社会对贸易经济专业人才的需要,围绕贸易经济专业培养目标,各高校贸易经济专业都在积极探索实践教学活动。

4. 充分发挥商业经济学会的作用。1982年,中国商业经济学会成立,主要由全国从事商业的科研、教学单位、行政管理机构、工商企业、社团组织及相关人员组成的全国性群众学术团体。一些省、市也成立了商业经济学会,如河北省商业经济学会。商业经济学会的主要任务是开展商业应用经济与管理领域的学术与实务研究;开展行业培训活动,为社会培养贸易经济的实用人才;召开各种贸易经济专题研讨会,推动我国流通理论研究,促进我国流通业的健康发展。河北经贸大学是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和河北商业经济学会的会员。中国商经学会每年召开多次研讨会,凭借商业经济学会这个平台,可以更好地加强贸易经济理论研究、开展教学研究,与高校同行共同交流,密切与政府部门、企业之间的联系。

(二)贸易经济专业发展的劣势分析

1. 各高校贸易经济专业培养目标不够统一。从贸易经济专业培养目标来看,差异性很明显。如北京工商大学贸易经济专业注重培养具有坚实的经济理论基础和贸易经济基本理论,熟悉国家经济政策与法规,掌握商品流通以及期货市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具备经营管理能力,通晓内外贸知识的从事现代商务活动以及期货等衍生品交易和管理的专业人才。河北经贸大学主要培养具备较宽厚的学科基础和理论,具有一定能力,能在各级政府的贸易管理部门从事贸易政策研究与制定、能在大中型商贸企业从事核心业务经营和战略管理,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南京财经大学贸经专业重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事批发、零售、物流、销售、对外经贸等行业的经营管理人才。从上述各校贸易经济专业培养目标中可以看出,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掌握基本技术和技能等方面大致相同,但对贸易经济专业人才定位上有所不同。

2. 贸易经济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基本相同,但核心课程相差较大。从课程设置上来看,贸易经济专业课程体系大体包括教学与实践两部分。在教学体系中包括必修课(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与选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但在核心课程的设置上有很大的不同。如北京工商大学核心专业课程:商学原理、国际贸易、消费经济学、商业经营策划、期货市场学、金融期货与期权等;中国人民大学核心专业课有:贸易经济、产业经济、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物流学、期货市场运作、电子商务与网络贸易等;河北经贸大学核心专业课有:商品流通学、商贸公司运作实务、市场预测与决策、市场价格学、服务贸易、期货贸易、产业经济、网络贸易等。从上述课程设置中可以看出,共同的课程并不多。这说明各校对贸易经济专业课程体系认识不一致,很难在学校之间进行课程交流,同时也给教材编写、师资培养等方面带来困难。

3. 贸易经济专业实践性教学相对不足。在贸经专业教学过程中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体系不够完善。这主要表现为:高校教师普遍存在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现象,对实践教学研究投入比较少,研究成果有限;贸经实践教学内容比较单一;理论教学课时与实践教学课时安排不够合理;实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相对落后;缺乏实践教学考核与评价等。同时,高校中绝大多数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参加的实践活动较少,很难指导学生的实践教学。因为实验室建设、实验条件的改善等需要资金的支持,资金投入有限制约了实践教学的开展。

4. 贸易经济专业师资建设相对滞后。师资不足是贸易经济专业发展的重要难题之一。从量上看,师资力量不能满足贸易经济专业教学的需要。随着越来越多学校设置贸易经济专业,对贸易经济专业教师的需求越来越大,造成贸易经济专业师资缺口扩大。从质上来看,原有的贸易经济专业的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才能适应现代流通业发展的需要。近几年,一些高校引进和培养了一批从事贸易经济教学的教师,但这些教师往往缺乏贸易经济实战经验,对贸易经济理论的讲授和实践教学难以深入,贸易经济专业整体教学质量仍需提升。

此外,贸易经济专业缺乏国家级教学团队、特色专业、品牌专业也是影响其发展的一个因素。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贸易经济专业发展既有机会,也有挑战,既有优势,也有劣势,但总体来讲,机会大于挑战,优势大于劣势。只要抓住机会,利用自己的优势,一定能持续发展。

三、贸易经济专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不断创新贸易经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各高校贸易经济专业的培养目标虽有所不同,但总体来讲应该为本地区流通业发展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学校在培养学生良好基本素质、掌握贸易经济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更应突出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的特色,强化宏观经济政策分析和微观专业技术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毕业就能从事批发、零售、期货贸易、服务贸易和国际贸易等流通业工作。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贸易经济专业人才培养应该立足于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培养的学生应全面掌握贸易经济专业基本理论体系、专门知识以及贸易领域基本工作技能,提升贸易经济专业素养;主要应关注贸易及相关领域的原理性知识与专业技能的系统训练,侧重学习掌握基本贸易经济理论以及贸易分析的基本工具和方法,培养学生掌握现代贸易经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管理技术,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外语和数学等现代贸易经济活动所必须的知识以及良好的人文品德修养、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培养贸易经济专业人才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专业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二)加快贸易经济课程体系改革

随着贸易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新的理论和实践需要补充到贸易经济教学内容之中。因此,在深化贸易经济课程体系改革过程中,应不断探索新的、适合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建设中要突出本专业特色,实行模块化教学。笔者认为,高校贸易经济专业应在完善教学体系的基础上,通过高校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共建贸易经济专业交流平台,尽可能实现各高校贸易经济专业核心课程的统一、同门课程教学大纲的统一和教材的统一,以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

(三)加快贸易经济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加快贸易经济专业实践体系的建设。这主要从实践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考核与评价、质量保障等方面加以完善,以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不断丰富贸易经济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加强贸易经济专业实习基地建设,组织学生深入到商贸企业开展实习,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开展各种模拟实习。开展课外实践活动,鼓励贸易经济专业教师加强实践教学方法的研究与运用,不断改进实践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开展网络教学,加强贸易经济专业实践教学环境建设。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和质量保障体系,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完成。

(四)加快贸易经济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

加强对教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指导工作,加快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教学培训步伐,使其尽快掌握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研讨,交流经验;鼓励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参与流通企业活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积极利用校外资源,聘请校内外专家、企业家担任兼职教师,任课或举办讲座、培训等,逐步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逐步完善教学制度,如本科生导师制度、科研系列报告制度、实验室开放制度、科研项目滚动制度、文献检索培训制度、课程探究性教学制度和科研加分等制度;积极筹措资金,增加对实践教学的支持,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五)加快贸易经济教学质量工程建设

加快贸易经济专业建设综合改革,改革的重点是教师队伍、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式与管理等,强化贸易经济专业建设,促进贸易经济专业发展;加快精品课程的建设,贸易经济专业要加快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建设,广泛传播贸易经济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加快升级改造已有的国家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补充完善课程内容,实现贸易经济专业资源课程共享。加快贸易经济专业实验教育示范中心、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为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提供物质条件。

参考文献:

[1]任荣,弓志刚.复合型贸易经济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的改革[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2,(2).

[2]司增绰,黄景章,洪涛.贸易经济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商业时代,2013,(1).

[3]忻红.贸易经济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以河北经贸大学为例[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2,(1).

[4]任广见.贸易经济专业教学改革与设计――“新商业革命”背景下[J].现代商贸工业,2014,(7).

[5]杨波.内外贸联动发展背景下贸易经济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与改革[J].消费导刊,2014,(4).

[6]郝爱民.高校贸易经济专业建设的建议[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

篇10

——参加高校就业指导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作者:金融学院 韩璐璐

2015年11月27日—29日,我校招生就业处组织全体学工人员进行了三天的就业指导培训课,此次培训由北森生涯培训机构的李枢老师为我们讲解。三天时间虽短,受益却多,现将培训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希望能和大家交流心得,也请大家多批评指正。

一、现如今的就业形势和经济形势

12015年全国毕业生总数达到749万,较2014年的727万相比,人数再创新高。就在11月28日,由东北师范大学承办的2016届毕业生教育人才招聘会在会展中心举行,全国3万多名毕业生在零下15度的严寒中等待入场的画面,更是让腾讯新闻等媒体争相播报。这样的求职场面让我们不禁担心,连续几年来严峻的就业形势,今年是否会继续加剧?人们盼望的转机能否出现?新的动向又在哪里?

22015年,前三季度经济增速6.9%,经济下行压力仍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何时能发力?政策调控措施在稳增长、降杠杆和去产能之间如何协调平衡?

3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对生活在象牙塔中的孩子们,我们这些学生工作者能做的到底是什么?难道只是告诉他们招聘会门口如龙的长队?或者是告诉他们社会竞争的残酷?还是仅凭年复一年的工作经历传授着所谓的"经验之谈" 我们究竟怎样才能给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就业指导"

二、培训的心得体会

这次的培训正是在这种大形势下,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就业部门的不懈努力下应运而生的,并且得到了广大学生工作者的积极响应。通过三天的培训,真心觉得受益匪浅。

1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早做比晚做好,越早做越好,不同年级可以有不同做法。我们的就业指导课程是在大四才开课的,其实这个时候再培训学生如何制作简历,如何从容的应对面试,已经为时已晚了,因为这个时候的很多学生已经凭借并不敏锐的就业直觉开始找工作了,可能有的已经参加过一些面试了。不仅如此,就业指导不仅是具体方法的指导,更是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这就需要我们在学生大一一入学的时候就唤醒他们的求职意识,让他们可以有一个初步的目标。

2增强了理论知识的学习,让我明确了就业指导不仅是一个概念,更是一门学科,有科学的方法可以依据,有很多工具可以利用。比如说职业定位这一概念,很多学生对于自己以后能做什么根本不清楚,这就是职业定位失焦,这样我们在指导学生做职业定位的时候,就可以先帮助他聚焦,即确定一个内在的标准,然后帮助他梳理个人能力,这个时候就可以借助"职业锚"这个工具来帮助他梳理内在的求职标准;又比如学生在做职业生涯决策的时候,可以使用CIP决策理论模型来帮助学生做决策,做好决策以后再去执行;而具体的决策工具可以使用决策平衡单、SWOT分析等工具帮助学生初步的有倾向性的做出一个选择;再比如我们可以运用USP建构四法则指导学生制作个人简历,即可以通过描述个人技能关键词、多使用实意动词、用数字说话、用具体业绩证明能力等四法则制作简历,这样制作出的个人简历很容易引起用人单位的注意。

3掌握了一些就业指导方面的很实用的技巧,这些技巧很快就可以运用在现实工作中,并且能很快让学生受益。比如说,如何指导学生解决考研、考公务员、就业三者之间选择的困扰;如何根据不用的用人单位以及不同的岗位,有针对性的制作一份标准的求职简历,而不是一份简历"打天下",制作简历的时候有什么技巧和注意事项,面试官在看简历的时候会注意哪些细节;如何指导学生进行面试,在面试提问中面试官会愿意采取哪种方式来考察学生,在面试过程中应该运用那些技巧更能打动面试官等等。

4解决了很多一直困扰我的问题。比如,学生投了那么多的简历为何总是石沉大海;我们的就业分析应侧重分析哪些因素;我们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如何才能更有效等等。

5让我再次深刻地体会到了育人工作无处不在的道理。这次虽然是就业指导工作的培训,但李枢老师的讲解却处处渗透着育人的理念。育人工作是个润物细无声的工作,人格魅力的感化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育人工作又是个轰轰烈烈的事业,没有全员参与形成合力就会发生事倍功半的事情。育人工作应该贯穿于教育始终,贯穿于教育的每一环每一扣,贯穿于学生的起居行走,贯穿于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那个种树的故事,那个船票的故事,还有那个求职达人李彦君,难道不值得我们教育者深思吗?

此次培训中有一件让我印象深刻的事件,在指导面试这个环节,培训老师找来了一些在校学生,让我们一起进行模拟面试。在后来的信息反馈中得知,我们组面试的一个男同学,原本没有任何职业规划,他的任务就是读完大学回家继承祖业。但是在最后的发表感想的环节中,这个男孩无限感慨的说,这次模拟面试让我知道,我的未来不是只能回家继承家业,我也可以走向社会去求职,我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一份很好的职业,而不仅仅是依赖家里。这番话在我心中激起了千层浪,我们面试中的一些指导和一些鼓励,竟然可以改变一个孩子根深蒂固的想法,可以改变一个孩子的择业观和人生观,让我的内心无比震撼。身上的责任更是重了几分,才明白"立德树人"不是说说而已,人生导师真的可以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