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与对策范文
时间:2024-02-28 17:37: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与对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资本市场的发展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的挑战
1.对商业银行存款业务的影响。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所引起的社会资金分流,既影响了商业银行的存款总量,又影响了商业银行的存款结构。从总量来看,资本市场的发展为广大的居民和机构提供了更多的投资渠道。为了获得更高的收益,他们纷纷从商业银行提取存款购买股票、债券、证券投资基金、保险等资本市场金融工具,因而直接影响着商业银行对于存款的吸收。据有关专家统计,1991年我国证券存量占金融资产的比例为3.6%,到2000年,这一比例则上升到51%,10年之间增长了13.2倍;从证券投资基金来看,我国从1998年第一批5家证券投资基金试点开始到2001年底,全国证券投资基金已有51只,基金总额已超过800亿元,而且基金的发展势头非常强劲,因而对商业银行的存款构成了潜在的严重的威胁。据中国建设银行在12个城市进行的开放型基金问卷调查显示,被调查者中有47%的机构和55%的个人表示愿意动用银行存款购买开放式基金。另外,随着人们风险意识和投资意识的增强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保险公司尤其是投资类险种的出现(如分红保险)对商业银行存款的冲击也不容忽视。到2001年底,我国保险资金已达4000亿元。虽然从理论上说,这些投资中会有相当一部分最终以财政存款或企业存款的形式又回流到商业银行,但这其中总有一定的漏损。因此,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在相当程度上会引起商业银行现有存款的减少及存款增长速度的下降。从存款结构上看,投资者进行投资动用的是储蓄存款和企业存款,且这些存款多为定期存款,而回流的往往是活期存款或短期存款,这就导致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的稳定性下降,期限缩短,从而不利于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
2.对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的影响。资本市场的发展首先影响了银行的贷款总量。一方面,由于存款规模的减少,商业银行可贷资金减少,因而贷款规模相应受到影响;另一方面,由于资本市场的发展使企业直接融资比例上升,通过银行间接融资的比重亦相应下降。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1995年我国直接融资(股票和企业债券)只有366亿元,占当年全部融资额(金融机构贷款新增额加直接融资合计11307亿元)的3.6%,到2000年直接融资额达到2176亿元,占当年全部融资额的27.9%,从发展的势头和趋势看,其所占比重会进一步扩大,因此,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贷款间接融资比重会进一步缩小(张喜军,2002)。其次,资本市场的发展也影响了商业银行贷款的结构。一方面,资本市场的发展使业绩好的企业纷纷到资本市场融资而不从银行或少从银行贷款,导致从银行贷款的大多是效益不太好的企业,进而造成商业银行贷款的客户结构发生变化,风险上升;另一方面,由于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筹集的主要是长期或永久性资金,因此,商业银行贷款的期限结构也相应发生了变化,短期流动资金贷款比重增加,长期固定资产贷款比重下降,银行利息收益受到影响。
3.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形成了冲击。由于资本市场发展对商业银行业务的上述影响,传统的贷款收入减少,因而商业银行的利润下降。
(二)外资银行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挑战
据统计,到2002年3月,进入我国的外资银行已经有400多家,其中200多家已经开始营业。虽然外资银行目前只占有市场份额的2%,但据亚洲开发银行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布鲁斯估计,10年或15年之后,外资银行占有的市场份额可能会上升到30%左右,外资银行对我国商业银行构成的潜在威胁由此可见一斑。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后,将会在优质客户、优秀人才、中间业务等方面与我们展开激烈的竞争,因此,我国银行业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来自外资银行的挑战。
1.优质客户资源的激烈竞争。一般说来,银行80%的利润由20%的主要客户形成,因此,优质客户的争夺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而外资银行拥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和金融创新能力,可为客户提供高效全面的服务,因此,中资银行的一部分优质客户可能会转移到外资银行,从而导致中资银行较大的损失。据报道,有不少外资金融机构已在中国市场进行有关市场调查,并掌握了有关中资金融机构优质客户的确切数据,其目的就在于为将来的竞争做准备。
2.优秀人才的争夺。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后,本土化及经营管理的需要都会促使其在人才方面与中资银行进行争夺,而外资银行高薪、高福利及较多的培训机会对优秀人才有较大的吸引力,因此,中资银行人才的流失在所难免。优秀人才的流失短期内会导致中资商业银行一部分客户的流失,长期内则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中资商业银行发展后劲不足,因此,优秀人才流失对中资银行的影响不容忽视。
3.中间业务方面的挑战。中间业务作为现代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具有成本低、风险小、收益高的特点,因此是商业银行非常理想的业务类型。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种类少、创新能力差、发展滞后,在中间业务的开展方面和外资银行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在中间业务的竞争方面我国银行业处于劣势地位,从而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极为不利。以外资银行较为集中的上海为例,目前上海市外资银行的进出口结算业务量占上海市进出口结算总额的比重已经达到了35%~40%.
(三)网络银行的发展对商业银行的挑战
网络银行与传统银行相比,设置成本和营运成本都很低。在美国,开办一家网络银行的成本为100万美元,而开办一家传统银行分支机构的成本则为150~200万美元,这样会使一大批非银行机构通过网络进入银行领域,进一步加剧银行业的竞争;另外,据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统计,各种客户服务渠道的平均每项交易成本也有较大差别,利用传统手段完成一笔业务的费用高达1.07美元,而网络银行的成本仅为1美分。根据艾伦米尔顿国际管理顾问公司的调查预测,到2003年,网络银行将瓜分30%的银行业利润。因此,我国传统银行业也必将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据CNNIC调查,截止到2001年6月30日,我国网民数量已达到2650万,是2000年同期的2倍,上网计算机台数达1002万台,也比2000年同期翻了一番。据预测,我国网民数量在2014年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这为网络银行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同时,这也意味着传统商业银行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来自网络银行的挑战。而且,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后,也会在网络银行业务方面和我国银行业展开激烈的竞争。
(四)非银行金融机构对商业银行的挑战
从国际金融业的发展来看,由于金融创新和金融自由化步伐的加快,因此,各国纷纷放宽金融管制,与此相伴随,混业经营已成为世界潮流。在这种情况下,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如储蓄贷款协会、信用社、证券公司、人寿保险公司和某些金融公司纷纷涌入传统的商业银行经营领域,从而使得商业银行传统业务优势丧失,进而面临的对手空前增多。在英国,这一特点尤其表现在建筑协会通过结构重组,大量地向银行转变。我国金融业亦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从20世纪80年代信托机构大办银行业务到目前邮政储蓄与商业银行的存款争夺,证券投资基金及保险公司对商业银行存款的分流,如此等等,都表明我国商业银行将面临着来自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激烈竞争。而且,当前我国实行的还是分业经营,且金融创新步伐较慢,金融自由化程度不高,应该说,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非银行金融机构对于商业银行的冲击。可以预计,随着这种情况的改变,非银行金融机构对商业银行构成的威胁将会大大增加。
综上所述,21世纪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不再是传统的同业竞争、国内竞争、服务质量和价格的竞争,而是金融业与非金融业、国内与国外、网上银行和网下银行等多元竞争格局。因此,如何应对来自方方面面的挑战,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是我国商业银行目前亟待研究的重要问题。
二、我国商业银行迎接挑战,加快自身发展的对策
(一)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快速发展的机遇,促进商业银行快速发展
篇2
关键词:净利差;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综合经营
净利差是国内商业银行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其变动情况是影响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关键因素,而我国商业银行业务普遍存在“短存长贷”的特点,但由于近两年股市、楼市的低迷调整,居民更倾向于持有定期存款,使商行的利息支出持续增长,尤其是受利率政策变化的主导,多次降息使得净利差持续下降。在多方因素的共同作用下,2009年,我国商业银行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净利差将会大幅度收窄,尤其是在信贷增幅有限的情况下,对国内商业银行实现利润的持续增长带来了严峻挑战,使得国内商业银行所面临的生存环境愈发严峻。
一、国内商业银行面临的困难挑战和发展机遇
净利差收窄在给国内商业银行带来挑战的同时,也为其在经营转型等方面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机遇:
(一)信贷规模受限,贷款的有效需求增加
面对净利差收窄的趋势,主要依靠传统信贷业务获利的国内商业银行如果仍实行原有的信贷政策,必然会遭受损失,因此,商业银行信贷类资产业务的过快扩张将成为重点调控对象,使得信贷控制政策趋于严格;但降息降低了资金成本,相当于把银行利息收入转移预付给企业,使企业利润增加,同时也扩大了企业对贷款的有效需求,而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也将带来贷款需求的增加,有助于促进货币信贷的合理平衡增长。
(二)资产质量面临挑战,贷款结构发生调整
净利差收窄将增加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尤其是对信贷总量的控制使得贷款增长受限,对不良资产的稀释作用大幅减弱,使商行的资产质量面临严峻挑战;风险的加大必然会促使商行加大对贷款结构的调整力度,在贷款客户的审查上更为严格,从而优化其贷款结构,使商行在与客户议价时处于更主动的地位,从长远看有利于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的提高。
(三)传统利润结构受挑战,业务加速转型
我国商业银行的净利差水平普遍高于亚洲其他国家,可见国内商业银行的收入并非完全来源于市场化竞争,部分来自我国金融监管当局对国内商行的传统存贷款业务获利水平的制度保护。商业银行利润增长主要来自贷款的利息收入,而同质化竞争的加剧造成商业银行对高息差和贷款规模的过度依赖,净利差收窄对商行利润增长率的增长带来了极大的负面效应,使得主要依靠传统业务――利差收入的利润增长模式受到严峻考验。渐进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使得这种受政府管制的高息差状况难以长期持续,将迫使其加快经营模式转型和业务结构调整,有利于降低系统风险。其中以中小企业贷款、中间业务和综合经营为主要发展方向,在为企业提供贷款的同时,为其提供相关的金融服务,所得的净手续费及佣金有助于利润目标的顺利实现。
(四)信贷风险增大,追求风险与收益的匹配
商业银行作为经营风险的特殊企业,其较高的风险往往无法与持续走低的收益相匹配,在净利差收窄的趋势下,该现象尤其明显;信贷风险的增大将促使商行更加关注风险管理,积极转变经营思路,从过去的回避风险变为经营风险,积极运用风险定价技术和信用风险管理工具,适度分散信贷风险,争取获得合理的净利差,为其创造利润提供新的获利空间。
二、国内商业银行应对净利差收窄的对策
面对净利差收窄的挑战,国内商业银行必须将外部市场压力转化为内在的发展动力,通过加强机制和体制创新,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切实提高其风险管理水平,走出传统业务的圈子。如通过大力发展银行零售业务、加强中小企业信贷管理制度改革等,改变以净利差收入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局面,保证其获利水平。
(一)加快多元化转型步伐,大力发展银行零售业务
我国商业银行应加强对现代科技的运用,发挥网络、信息、信誉等方面的优势,通过创新和改善服务带来的中间业务收入增长,推进商业银行实现业务转型,加快多元化转型步伐,提升中间业务对利润增长的贡献度,力争改变以利差收入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局面。商业银行应对资本结构进行优化调整,提高中长期贷款的比例;由于我国商业银行有众多分支机构和丰富的客户资源,且其业务易与日常消费领域结合,商行应在现有的监管框架下,拓展与其他金融机构及客户的合作方式,对资金业务进行优化组合,增加收益较高的债券在资金业务组合中的占比,加快商业银行综合经营的步伐,积极推出更多证券、租赁和银行保险等依托综合经营平台的新型业务品种,将大量信贷资产整合为信托理财产品,扩大短期融资证券、中期票据、企业债券等直接融资的规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净利差收窄的缺口。
银行零售业务一般金额较小、期限较长、利率上浮空间大,尤其在目前越来越重视个人诚信的情况下,零售业务出现不良贷款的机率比公司业务低很多,有助于商业银行分散风险,是商业银行的高盈利业务,大力发展银行零售业务可以作为“银行过冬的小棉袄”。商行应运用现代经营理念、依托高科技手段,积极应对零售银行业务市场变化,确立零售业务在全行的战略地位,健全个人理财业务,推出针对个人客户的全新组合综合理财服务,向个人、家庭和中小企业提供综合性、一体化的金融服务,包括存取款、贷款、结算、汇兑、投资理财等业务,重点发展信用卡、消费者融资和个人理财三项重点业务,寻找新的盈利增长点。商业银行应通过对零售业务进行细分,实施大客户战略,扩大银行零售业务领域,不仅包括传统的银行业务,也要大力发展新业务,如个人中间业务、网上银行业务等,并通过努力提高服务质量,争取做出集体优势。
(二)控制商业银行营业费用的过快增长
为防范营业费用的过快增长对净利差的抵消作用,商业银行应加快会计制度、信息采集管理方式的改革,通过建立和完善营业费用与经济效益联动的考核机制,加强对营业费用总量的控制,并优化费用支出结构,从而严格控制营业费用增长,妥善处理业务发展与费用控制的关系,尽可能获得更多经济效益。
(三)建立现代利率管理机制,适度分散信贷风险
国内商业银行应尽快建立起与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发展进程和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相适应的现代利率管理机制,如高效的利率决策机制、完善的利率风险内部控制制度、先进的利率管理信息系统和科学的
利率风险管理模型等,以保证利率信息传递的时效性和统一性,有效防范和规避利率市场风险。
为使信贷政策真正落实到位,商业银行应及时调整信贷增长规划,保持贷款业务的合理增长,并改变过去大而全的信用风险评价体系,进一步加强全面风险管理,强化内部控制建设;由于国家支持的贷款,相对较安全,出现不良贷款的概率相对较小,为有效防范银行不良贷款的发生,商业银行应认真分析和适应中央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要求,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积极发展以中小企业贷款、涉农贷款、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贷款等为标的资产的信用风险管理工具,主要投向4万亿的国家支持的投资方向,尤其要增加对灾后重建、民生工程、“三农”重点工程建设和中小企业贷款需求等的信贷支持,以挖掘更多高风险、高收益的客户资源,适度分散信贷风险,争取获得合理的净利差。
(四)适度提高资产减值准备比率,防范银行不良贷款
商业银行对贷款损失准备的提取不仅要考虑对银行当期净利差的影响,还要考虑适度提高资产损失准备比例,加强对信贷资产质量跟踪检查和动态监测,认真分析贷款质量迁徙变化情况,进一步完善贷款质量分级制度,从而有效防范银行不良贷款的发生;商业银行应建立控制管理不良资产的制度体系,通过出售、核销、重组、证券化等方式加速对不良资产的清理,恢复资产的流动性、盈利性。
(五)增加贷款规模,应对净利差收窄
商业银行应通过增加贷款规模,追求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平衡,积极应对净利差收窄的挑战。通过对存量个人贷款利率进行一定程度的优惠,有助于扩大有更高信用保障和安全性的个人存量贷款规模,增加商业银行利润。由于中小企业在贷款时会使商行面临更大的财务风险,商行可以相应要求更高的贷款利率,从而有助于增加其净利差收入,因此,商行应确保一定信贷资源投向中小企业,如通过积极创新商业银行的业务和服务种类,发掘和培育具有良好成长性和可持续经营能力的中小企业,择优支持企业兼并重组,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的信贷支持,尤其要加强中小企业信贷管理制度改革,如信贷管理、风险控制、资产处置和后台监督机制方面的改革。
(六)“走出去”战略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和国际金融形势的变化,国内商业银行必将面临更复杂的国际金融环境。在净利差收窄趋势下,资本金充足的商业银行应加快通过参股和开设分行进行海外扩张的步伐,为客户提供跨市场、跨行业的金融服务,并逐步展开境外股权收购,在发达市场开拓金融业务,提升其综合素质,使“走出去”战略成为商业银行进行综合经营的重要手段。
净利差收窄趋势下,国内商业银行必须将外部压力内部化,通过加强机制和体制创新,切实提高风险管理和金融服务水平,通过综合经营提高资金的盈利能力,以应对净利差收窄的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 张倩.紧缩性货币政策对招商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J].科技创业月刊,2008,8.
[2]张敖春.银行存贷利差与金融生态[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7.
[3]周鸿卫,韩忠伟,张蓉.中国商业银行净利差率影响因素研究――基于1999―2006的经验证据[J].金融研究,2008,4.
[4]牟怡楠,周好文.中国商业银行的利差及其影响因素[J].金融论坛, 2007,8.
篇3
摘 要 随着美国金融危机的蔓延,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虽然金融危机的影响正在逐渐减弱,但经济复苏进程十分曲折。当前形势下,商业银行必须加强对信贷风险的管理,保证信贷资产业务的健康发展。本文就我国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风险分类,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商业银行 信贷风险管理 问题 对策
商业银行能否有效的控制信贷风险,不仅决定银行的竞争力和经营业绩,还关系到社会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虽然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管理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仍然存在信贷投放行业比较集中、信贷控制不健全等问题。美国的次级贷危机为中国商业银行信贷制度建设敲响了警钟,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加强信贷风险管理,更好地迎接市场挑战。
一、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信贷风险种类
受经济周期性波动和迅速膨胀的资产泡沫影响,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并不稳固,商业银行要警惕信贷资产潜伏的风险。具体来讲可分为以下八类。
1.地方融资平台过度融资风险
目前全国地方政府积极搭建融资平台,总负债规模急剧扩大,地方政府信用风险不断积聚,可能存在阶段性偿债不足,对于多平台融资总量失控、政府保障有效性缺乏等问题。
2.项目贷款借机扩张风险
由于信贷政策宽松,一些企业借助银行贷款上马一批项目,其中不乏重复建设、产能过剩或者高风险的项目。经营盲目的扩张会导致企业实际产能或者计划产能超出市场承受范围和企业自身管理能力,最终影响银行贷款按期的回收。
3.房地产贷款行业波动风险
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呈现过热局面,市场操作不规范,价格也偏离了实际价值。一方面房地产泡沫一旦破灭将极大的震动金融市场,另一方面为了抑制房地产泡沫,国家也陆续出台调控措施,银行业面临巨大的经营风险。
4.个人贷款风险从分散走向集中
由于假按揭和以套取银行贷款为目的现象增多,使得银行业分散的零售风险转化为同质的批发性风险。再加上一部分贷款流向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加大了贷款的违约风险。
5.中小企业贷款面临治理不善风险
中小企业存在竞争力弱、公司治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容易导致中小企业陷入财务困境,增加其贷款违约风险。一些中小企业将贷款资金转移到高风险项目,如果银行监管不力,将大大加剧银行信贷风险。
6.贸易融资面临虚构交易风险
国内贸易融资不存在通关环节,运输、结算等贸易环境尚不配套,难以证实商品交易的真实性。企业如果利用国内贸易融资的环境缺陷来谋取融资,就会使银行面临较大风险。
7.贷款面临流动性不足风险
一方面一些国有企业由于历史原因长期占用银行营运贷款,流动资金贷款固定化,还有一部分企业盲目扩张,对银行贷款长期依赖。另一方面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凸显存量贷款风险。此外,企业间关联性的加强,导致了原来分散的风险得以集聚和蔓延。
8.担保方式变异风险
银行担保最为普遍的圈内担保,一户违约,可能引发连锁风险。流体质押由于不易监管容易出现质品流失和减值,第三方抵押可能导致资金套取和挪用,增大企业违约风险。
二、加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对策
为了确保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安全,银行业持续健康的发展,针对上述风险,商业银行可采取以下对策:
1.完善信贷风险内部控制制度
商业银行要实现粗放管理向规范集约化管理的转变,需要借鉴国内外现代化的风险管理经验加强自身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除了纵向总对分行的专业管理外,还要进一步强调横向部门之间的分工合作,用现代化的风险管理技术,筛选和监管客户,降低信贷风险,实现自身目标。
2.优化信贷结构,降低信贷的集中程度
商业银行一方面应根据自身对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和对经济政策走向的研究,优化信贷结构,不仅仅将贷款投向国有大中型企业,也要关注发展潜力大、增长速度快的行业产业和企业,降低信贷集中度。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也要合理搭配长期贷款和短期贷款,从贷款的时间结构降低信贷风险。
3.科学的量化风险
商业银行要有效的防范信贷风险必须改进现行的信贷风险量化方式,建立科学的信贷风险计量模型,准确判断客户贷款目的、生产经营状况等。根据企业是否有足够的经济实力还款,确定是否给与贷款,使贷前决策更科学。
4.细化贷款风险加强贷后管理
商业银行运用贷款五级分类法,实行贷后资产动态管理。一方面可以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信贷资产质量,揭示出贷款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另一方面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信贷资产结构,计提足额的呆帐准备金,及时有效地防范潜在的信贷风险,并逐步提高银行内部的信贷管理质量。
5.加强银行征信体系建设
商业银行一方面要加强与其它商业银政府相关机构的合作,建立起信用信息协调机制,完善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另一方面要通过多种客户的财务报表,以及合同、偿债情况等非财务信息,建立客户信用档案,进一步提高征信系统的使用效率,切实防范信贷风险。
6.采取有效的劣质客户退出机制
商业银行要对信贷客户实施实时监控,考察客户的生产经营和现金流等状况,一旦发生问题,应果断采取劣质客户退出机制,加大对不良贷款的清收力度,快速对不良资产进行处理,努力化解不良贷款。
7.建立科学的信贷风险预警机制
商业银行必须建立健全信贷风险预警机制,改变传统管理模式下风险反应滞后的状况,加强信贷风险搜索的系统性和准确性,提高信贷风险分析的技术含量,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包括预警信息系统、预警指标系统、预警判断准则系统、预测系统、预警对策系统和信息反馈系统。
三、结语
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有助于商业银行在实际工作中以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目标和风险管理目标为导向,有助于提高银行的风险管理、风险控制能力,有助于银行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卫季悦.中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10(13).
篇4
[关键词]城市商业银行 信贷风险 防控 问题与对策
一、研究背景概述
城市商业银行是我国银行业的一个特殊群体和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服务地方经济、服务当地中小企业和城市居民的重要职责,在地方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影响。然而目前,我国的城市商业银行由于其特殊的市场定位和经营模式等特点,市场规模有限,综合实力不强;在国有银行和其他股份制银行的激烈竞争的重压之下,为了与之抗衡而片面追求业绩与利润,忽视了基础监管和信贷审查等基本的风险防控工作,从而引发了很多棘手问题,如总体规模小、不良资产多、信贷风险大等,而由此造成的重大损失也不绝于耳,有的甚至演化成波及地方金融业乃至社会稳定的巨案。为此,必须强化城市商业银行监管防控机制建设,分别针对操作风险、担保风险和道德风险的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应对和预警对策。
我国的城市商业银行由于其特殊的外部环境、内部资源以及面临的复杂的银行业竞争格局,使其信贷风险呈现出集中度高、地域依赖性强、抗风险能力较差等特点。针对自身风险特点制定相应的风险防控策略,对自身资产规模有限的城市商业银行来讲,可以避开因融资渠道相对欠缺而导致的资本不足的缺陷,维系自身正常运营与发展。加快转变经营管理理念,努力争取政策上的扶持与优惠,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提升城市商业银行信贷理念,对于打破城市商业银行地域局限,扩展业务空间,减小贷款集中规模,充分利用地缘性经济优势和决策链短、信息传递快捷的优点有重要意义。因此,充分重视城市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防控与管理,有利于正处于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下的变革调整期的城市商业银行的进一步成长和发展。
二、当前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控中存在的困境
(1)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信贷风险的特殊性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的信贷风险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风险集中度高,如果把那些净资本为负值的城市商业银行剔除,城市商业银行很少有单一客户贷款率小于10%,大多数银行的10大客户贷款率在200%以上,相当一部分城市商业银行的单一客户贷款率在100%以上。按照贷款对象进行划分,城市商业银行像国有企业、500人以上的大型私企、100-500人的中型私企一起地方政府的贷款比例平均为17%、14.5%、18.6%和6.7%,对100人一下的小型私企平均17.8%,对家庭消费贷款仅为2.2%。融资渠道的不畅、银行间合作机制的欠缺造成城市商业银行较低的抗风险能力。
(2)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出现的问题
城市商业银行的诸多特殊情况使其面临更为严峻的信贷风险挑战。我国很多城市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出现市场定位摇摆不定的现象,而这突出表现在城市商业银行热衷于与国有银行和大型股份制银行争抢大客户、大项目。城市商业银行的同业竞争压力主要来自于国有银行改制后经营活力的提高、股份制银行规模发展效应和管理机制优势、外资银行渗透后对市场的蚕食和引发的市场行为方面的变化,如2006至2009年齐鲁银行财务数据和主要指标增长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一 齐鲁银行06-09年主要财务指标增长分析
三、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控的发展路径选择
第一,转变经营管理理念。城市商业银行要在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专注于客户而非产品的经营。通过自身地缘优势,一方面,充分挖掘所在区域的客户资源,减少信息不对称程度,降低信用风险发生概率;另一方面,针对所在区域的风俗习惯等特征,提供定制化服务,提高服务水平。
第二,针对地域依赖性的风险管理。要减少地域特征给城市商业银行发展所带来的风险管理约束,当下来看,只有换角度思考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模式,培育和创新可以跨区域的业务或者提升资产管理能力,更多的提高中间业务收入占比。
第三,改善城市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建构高效的风险管理体系。城市商业银行需根据市场定位,在参考国内相关风险防范体系建立的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城市商业银行管理体制的扁平化与垂直化优势,通过人才培训与风险意识宣传,提高操作风险防范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江木峰.对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问题的若干思考[J].福建金融,2007,(8).
[2]吴立.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概述[J].新财经,2003,(1).
[3]樊纲.城市商业银行银行不良资产信托[J].新财经,2005,(3).
[4]褚如松.银行不良资产与资产证券化[J].经济师,2004,(4).
篇5
关键词:商业银行 金融风险 金融监管 防范
一、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内涵及现状
金融的全球化成为近年来发展的大趋势。在这种新经济的背景下,国际金融业全球化的发展也就成为必然。新兴金融市场的兴起和发展打破了原有的旧格局,使国际金融市场逐步扩展到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国际金融机构在全球大量设立分支机构,形成全球性业务网络。这种趋势既促进了国际金融的极大发展,也加大了金融风险的范围,出现债务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而国际金融组织面对巨大的国际资本流动,越来越显得力量不足,防范国际金融危机的手段显得特别脆弱。国际金融炒作活动,进一步加剧着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银行必然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尤其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在建立过程中,商业银行的风险问题显得更为突出。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和改革开放的进展来看,我国商业银行正在和将要面临的金融风险主要有信用风险、利率风险、外汇风险、决策风险、管理风险、国家风险、竞争风险、流动性风险、体制性风险等。这些金融风险中,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经营中最突出、最集中、最严峻的风险。信用风险是指因信用活动中存在的不确定性而使银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其中主要是因债务人不能按期还本付息而使银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占总资产的80%以上,贷款的质量决定着银行的命运。尽管《公司法》、《商业银行法》、《贷款通则》等法律法规已经颁布实施,但银行仍面临着企业不讲信用和丧失信誉、不愿或不能还银行贷款的问题,从而使银行面临贷款无法收回的风险。
二、我国商业银行防范金融风险措施
围绕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九十年代以来国家加快了金融体制改革步伐,加大了金融宏观调控力度,引入了金融竞争机制。这对新型商业银行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但更多的是危机和挑战。面对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和种种挑战,新型商业银行必须适时调整、完善自己的发展战略和管理体制,以实现在集约经营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对此,必须首先从指导思想上牢固树立风险控制,管理立行观念。这是新型商业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新型商业银行更应从战略高度来认识防范、规避风险问题,要从关系自身生存发展、维护股东利益和社会安定的角度,花大力气抓好风险控制工作,并常抓不懈,保证各项业务的良性发展。新型商业银行是法人持股的股份制银行,从其股本实质看,同样是大型国有企业,其资产出现大面积风险带来的社会危害将是深远的。因此,尽快出台保全新型商业银行资产的政策法规,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性,减轻新型商业银行的风险压力,应当引起有关管理当局的高度重视。
1.实行资产负债比率管理
资产负债管理就是银行根据对资产负债平衡表中的资产和负债每个项目的利率预测,在维持流动性的前提下谋求风险的最小化,收益的最大化。并且通过此来考虑最佳的资产负债的数量和期限的结构。在商业银行进行外部投资中,通过资产负债管理,可以有效的预测外汇、利率、信用等方面的风险。在国际市场利率,汇率波动的情况下,可以主动性的进行调节。推行资产负债管理,必定使商业银行在平常管理中量力而行,自我平衡,合理经营。对负债促使其致力于筹集资金,自觉控制资产,扭转其超负荷经营状况,削弱其资金依赖性;同时对资产管理有利于其从事投资业务,激发了创造收益的积极性。
2.建立和完善内控监督机制
包括:风险防范机制,即贷款的发放实行审贷分离;二是全面实行贷款抵押、担保;实行贷款风险等级管理,建立坏账准备制度。风险预警机制,即要把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资金营运状况、财务核算状况等方面的资料存入信息库,实行客户经理制,对贷款单位实行单个的动态监测。风险分散机制,可以组织银团贷款,同时实行授权、授信制度。风险补偿机制,要建立贷款风险基金,开展信用保险,提高坏账准备金。
3.不断完善信贷管理,提高信贷资产质量
首先,要优化配置信贷资产,提高信贷资金整体效益。要按照效益优先和集约化经营原则,制定分客户、分行业、分地区的信贷投向计划,逐步实现贷款向重点客户、重点地区、重点行业转移,向大系统、大集团、大企业倾斜,扩大基础行业贷款,支持名优品牌生产,支持优势行业、企业的发展和鼓励优势企业兼并、合并、租赁劣势企业。其次,要严格执行贷款审批操作程序,强化信贷责任人制度。商业银行应制订严格的信贷审批操作程序,并真正落实信贷责任人制度,切实做到谁决策谁负责,并依法追究问题的责任。第三,要建立严格的考核奖惩机制,加强贷后管理。国有商业银行制度上制定贷后检查、业务监督管理办法,结合贷款信息系统确定贷款风险预警指标,及时采取对策,将风险化解于萌芽状态。制定贷后管理质量奖惩办法,正确处理业务拓展和控制贷款风险的关系。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银行业金融市场的环境发生了巨变。就整个外部环境来说,我国加入WTO后,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进一步加快,国内金
融市场竞争加剧,买方市场的局面已逐步形成,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地位被打破,众多股份制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纷纷争夺市场份额。交行、中信、光大、深发展等全国股份制银行的经营机制完全商业化,资产总额不断扩大,招商银行还与四家国有银行一样进入了世界千强银行之列。除了竞争对象的增多,金融竞争的范围和空间也越来越大,不仅存在着业务上的竞争,而且治理上的竞争、资本竞争、价格竞争、技术竞争、信息竞争、人才竞争日趋白炽化。社会大众的金融投资意识,随着银行多元化的服务渠道的拓展而增强,他们开始选择和享用前所未有的金融产品,并不断提出新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国务院研究室.中国加入WTO机遇•挑战•对策[M].中国言实出版社,2002.
篇6
当前,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宏观经济增长出现下行,使社会经济发展面临较大的压力,保经济增长成为我们的第一要务。经济决定金融,经济增长状况对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工作的影响很大。经过多年持续的改革,中国商业银行的业务得到了快速发展,经营效益不断提升,不良资产不断下降,风险管理水平也不断提高。这些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中国宏观经济多年来保持又好又快发展这样一个重要的背景。在由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使中国经济形势面临巨大压力的情况下,中国的商业银行能否经受住考验,能否在危机中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这对我们是一个新的考验和挑战。这个考验和挑战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这场金融危机是对国内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工作的考验。以往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好坏、风险管理成效的优劣,在经济上升周期是很难真正检验出来的,在经济下行时期,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状况就比较容易显现出来。从近年情况来看,国内商业银行的总体不良贷款都在逐步下降,已上市的银行表现更优,不良率大都在2%左右,好一些的银行在1%左右,但这是在以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环境下取得的。现在经济增长出现了下行的态势,商业银行是否还能继续保持这样一个良好的势头?正如我们通常说的,银行贷款的质量,当年是看不出来的,三年后如果不出问题才可以说是基本合格,五年后不出问题可以达到良好,十年不出问题,可以说是比较优秀。能经受住经济周期波动的考验那才可以说是真正过得硬的贷款质量、过得硬的风险管理。所以当经济增长出现下行,甚至出现持续性下行或下行的时间持续较长,对商业银行以往的风险管理水平则是一次大考验。从更深的层面来分析,我们不仅要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这个结果,还应对商业银行基于风险偏好、风险战略而形成的资产结构、负债结构、客户结构、收入结构等一系列经营结构和经营模式进行评价,看其是否具有抵抗较强风险的能力。据此我们可以进一步判断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架构、体系是否完善;风险管理的理念与方法是否先进;风险管理的机制是否合理;风险管理的技能是否过硬等等。如果在这轮经济下行周期里,有哪家商业银行没有出现较多的不良贷款和坏账损失,仍保持较好的盈利水平,那么就可以说,这家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是过得硬的、风险管理水平是比较高的。
中国商业银行面临考验和挑战的第二层含义是,如何在目前这种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下继续掌控好经营风险。在保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保贷款的质量,处理好保经济增长和加强风险管理的关系,避免这一轮投资过后形成新的不良贷款集中爆发。为保经济增长,中央提出了4万亿有关国计民生长远发展的重大投资项目,商业银行应积极支持。各级地方政府也提出了更多的地方投资项目,这里有相关民生工程、“三农”、重要工程、节能减排、科技创新、技术改造、兼并重组以及区域协调配套发展的好项目,也有一般性的项目、超前的形象工程项目,还有一些扩大产能的建设项目,甚至高能耗、高污染的项目。这些项目都涌向银行,在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支民生的目标下,要求银行给予贷款支持。商业银行不可能有求必应,全给支持,尽管贷款规模已取消了,但商业银行是一个企业,它要按商业原则来进行区分选择,把信贷资源投向、配置到最急需、最有效率、也要是比较安全的项目上。这对银行来说是一个考验和挑战,银行必须要严格按有关原则和政策审查每一个项目,把控好每一笔贷款。从总体看各级地方政府提出的项目都是为了扩内需、保增长,但到具体项目要申请贷款时,商业银行必须要对每个项目的风险进行分析,严格防范,逐一把关,这实质上也是在为国家经济增长的质量把关,为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把关,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把关,这对避免盲目投资、重复建设、腐败滋生等也增加了一道控制防线。只有高质量的经济增长,才能有银行良好的信贷资产质量。经济增长要保,但不是盲目地保,更不是乱保。我们所需要的经济增长是有质量的增长、有效率的增长,是可持续的增长,这就要求银行从商业经营原则和风险防控的角度对申请贷款的项目有所为有所不为,具体做哪些不做哪些对商业银行的风险掌控能力是个考验。在经济增长下行的形势下,商业银行面临的考验和挑战还表现在,相当部分已有融资的企业遭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国内宏观经济增长下行的影响,出现了经营困难,发生了亏损。这里的情况更复杂,有些企业面临的困难是短期的,有些企业尽管已十分艰难,但基本面还可以,有些企业本来就已经难以为继了,加上外部的冲击更是雪上加霜,还有些企业本身就是能耗高,污染大,没有发展前景,应当调整改造或关停等等。对这些问题如何处理,更是极大地考验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和智慧,是紧缩信贷、收回贷款还是给点宽限期,或是采取其他一些措施来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等等。对此我们不能用一个办法、一种思路去解决,需要逐个对企业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来确定不同的具体对策。同时商业银行的贷款不是救助资金,解决经济结构调整的问题应当采用市场机制约束、政府调控引导、企业自身创新转型等多渠道来解决。问题是商业银行对不符合贷款条件的一部分项目不贷款、对一些生产经营问题较大的企业不给或不再新增加融资这样的经营行为,常常会被当作是银行惜贷的例证。因此有必要说明,银行根据商业原则和市场机制作出的选择与惜贷完全不是一个概念。事实上,尽管2008年9月以来市场波动较大,但商业银行无论是贷款的总量还是比率都比以往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和增长,显然没有惜贷。
对于中国的商业银行能否经受住这次经济周期波动的考验,仍有一些人心存疑虑。我认为,经过多年的改革,中国的商业银行在公司治理、风险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特别是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风险管理文化已经被大家所接受,风险管理体制、机制已有了很大的改进,风险掌控能力也得到很大的提高,加之中国宏观经济长期向好的态势没有发生改变,因此,我们有信心接受考验,应对挑战,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努力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全球一流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在这场“大考”中,交出一张令人满意的答卷。
(作者系中国工商银行首席风险官)
篇7
[关键词]“互联网+”;利率市场化;金融风险;业务结构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7095
1 前 言
2015年3月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互联网+”计划,旨在充分发挥互联网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将互联网的优秀创新成果充分应用于各个领域,切实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商业银行作为国内金融领域的主体,“互联网+银行”将为商业银行的商业模式创新带来新的契机,信息技术与商业银行传统金融业务的嫁接,将使商业银行在客户营销模式、生产技术模式、运营流程模式和业务发展模式等方面颠覆性创新。[1]“互联网+银行”的成功探索与实践正在加速商业银行的转型,风险管理作为商业银行生存的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也需要适应互联网为商业银行所带来的冲击与挑战,特别是金融风险的新形势与前沿动态。
除了“互联网+”之外,利率市场化也同样是商业银行正在面临的重要挑战,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传统金融业务的挑战不容小觑。“十二五”期间市场化呈明显加快的趋势,利率市场化强化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优化了金融资源的配置,促进了实体经济的发展。然而利率市场化也关系金融系统的风险和稳定,市场化的利率将进一步加大利率的波动幅度,加剧银行间的同业竞争,这些都关系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益。国内的金融体系是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间接融资体系,商业银行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因此,利率市场化对于商业银行的固有金融风险影响更甚,探究利率市场化对于商业银行的负面影响及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可见,“互联网+”与利率市场化对于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都具有显著的影响,面向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的业务结构调整与变革对于商业银行本身的发展而言意义深远。
2 “互联网+” 形势下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新模式
“互联网+”的风起云涌,一方面使得互联网金融趁势而起,快速发展,互联网公司正在向金融领域拓展业务范围,另一方面商业银行本身也在不断借助互联网工具,调整经营策略和业务结构,强化自身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商业银行出于对自身资产安全的考虑,越来越注重对于新的金融交易形势和风险的研究,以期能够有效化解风险,提高商业银行抗风险的能力。主要来说面向“互联网+”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业务的调整与变革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利用第三方平台实现对客户征信情况的全面了解,科学细化对于贷款客户的信用评级,准确判别客户的风险层级,实现商业银行对于客户风险管理的新变革。面向“互联网+”的商业银行金融风险业务变革,改变了过去传统的依靠商业银行自身的数据积累与平台能力,依靠微观的量化模型来判别客户风险与信用评级的方式。“互联网+”形势下的商业银行风险管控,更多地将依靠专业的数据平台与大数据服务机构,以及其他商业银行成熟的数据产品,多平台交叉与复合,跨业务、跨区域、跨平台、跨时间的信息共享与互通,使得风险评级的标准更加科学,真正能够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来切实做到风险评估的准确性与自觉性,有效提升风险管理的整体水平。
其次,建立量化的评估体系,借助互联网并运用大数据计算平台,为金融产品和金融交易提供量化的依据。无论是已经存在的产品还是新开发的金融产品,都应该参与量化平台对其风险的评估,从而在商业银行内部建立起严谨的风险管控体系。除此之外,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还应当包括对于风险评估的项目化与本地化,“互联网+”时代下,国内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评估,应当更多地侧重项目与本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在“十三五”期间,无论是深居中国内地的国有商业银行,还是面向海外的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都面临着深刻的业务发展变化。如今的“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正如火如荼,国有商业银行应该积极配合国家战略的需要,把握区域经济发展的特性与实际情况,努力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战略支持。
最后,面向“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时代,金融交易的类型在不断增多,金融交易的频次与时效性在不断增强,对于金融风险的管理要更多地强调风控系统的综合性与预测性。能够在金融风险到来之前,通过互联网资讯与信息技术,预测金融风险到来的时间与危害性,及时有效地采取针对措施,调整有限的金融资产组合,来应对可能到来的金融风险。金融交易品类的繁盛,也在客观上要求内地商业银行提高金融风险管理的综合性,对于新型的金融风险和不可预测的金融交易风险提供可靠的规避方法与应急措施。
3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的商业银行风控创新
2015年中国人民银行开放了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存款利率上限的管制,商业银行的利润增长也步入了新的阶段,同时存款利率的市场化,为商业银行吸收存款的能力带来了不确定性,提高了负债业务的成本,贷款基准利率不断下调,也同时降低了商业银行的收益水平,这样一来,高额的存J差一去不复返,已经不能适应经济新常态的要求,对于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资产质量和债务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商业银行在面临新的挑战的同时,应该客观地认清形势,面向利率市场化进行全面的业务转型与调整,通过集约化的市场运营来提高盈利水平,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用,持续改善商业银行自身的债务结构,更多地创造新的业务形态与盈利方式,平衡负债与收益的波动与此消彼长。利率市场化时代的商业银行风险控制,要能够有效把握生息资产的收益与资产流动性之间的关系。当然这些风险控制的创新都要基于源源不断的配套措施与补给,甚至开放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放开对混合所有制模式下的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模型的限制,能够将市场化的严峻挑战转化为新时期商业银行成功转型的契机。
面对利率市场化的挑战,商业银行应该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来化解系统性风险,大体来看有以下几个主要的应对策略:
首先要对存款业务进行创新和改革。尽管在短期内商业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存款,但是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吸引储蓄的能力明显减低,长期来看对商业银行的发展不利。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有必要针对存款业务进行改革,如提高个人活期存款的比例,稳定负债来源。增加商业投资的渠道,让客户主动将用于储蓄的资金交与商业银行进行投资,并获得更高的收益。商业银行要在主观上打破“存款立行”的观念束缚,围绕客户的现实需求,及时调整业务结构,重新改善负债的模式。
其次要主动推出新的存款产品,将存款产品与金融衍生品绑定,实现吸纳存款的方式的多元化。同时将储蓄产品有效转化为理财产品,引导客户选择高收益的理财产品,降低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理财产品由于具有相对较高的黏性,理财产品的收益也高于存单利率。中央银行所提供的不断丰富的负债渠道,也为商业银行自主决定负债的规模和期限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度。[3]
最后要积极开发投资领域的产品创新。商业银行要基于线上平台和线下资源,不断开发投融资产品,让传统业务向新的债券、期货等投资领域转型。同时建立线上的金融资产交易平台,与更多的券商、私募和其他金融机构进行战略合作,优化资产结构和投资业务。在股权投资与银行信贷之间建立有效的关联,为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提供解决方案。灵活机动的小额信贷,以股权投资的形式服务创业型公司和团队,跟进项目和公司的发展,与小微企业互利共赢,分享资本带来的市场收益。投贷联动的商业模式能够有效改善商业银行的投资渠道,让企业、银行和资本市场之间,形成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商业生态。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银行与政府的合作,参与PPP项目和创投产业的孵化,在为商业银行拓宽盈利渠道和空间的同时,积极发挥商业银行的社会价值。
总之,在“互联网+”与利率市场化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魍辰鹑谝滴窈陀利能力受到了可观的影响,商业银行金融业务风险管理的难度不断加大。只有积极地应对新的形势和市场变化,在风险管理、盈利方式和投资渠道上不断创新,才能在严峻的挑战中为商业银行的成功转型争取宝贵的契机。
参考文献:
[1]蔡卫星,曾诚市场竞争、产权改革与商业银行贷款行为转变[J].金融研究,2012(2).
[2]周继述,王雪松大数据助推银行全面风险管理[J].中国金融,2013(14):69-70
篇8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 改革 机遇 挑战 对策
一、利率市场化的概述
所谓利率市场化,从字面上来讲,就是将利率的决定权交给市场,由金融市场的供求关系变化,产生合理的利率水平。我国从1993年确立利率市场化的政策目标以来,利率市场化进程逐渐呈现加速趋势,特别是加入世贸后,为了推进金融开放,更是进入了小步快跑阶段。目前,除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还受政府管制之外,国内其它利率都已由市场自行决定,商业银行也可以围绕基准利率在一个相当大的区间内自由浮动,而且近年来,每隔一两年就会推出一项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措施,每一项措施的推出,都意味着中国金融市场改革的深化和发展又进一步。如此看来,似乎只要政府再放开对存贷款基准利率的管制,中国的利率市场化就可大功告成。
但是,利率市场化并不是这样简单的。正如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曾说过的,“利率作为非常重要的资金价格,应该在市场有效配置资源过程中起基础性调节作用,实现资金流向和配置的不断优化。”真正意义上的利率市场化不仅仅是放开利率管制,而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发挥利率的价格信号作用,建立一个金融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机制,以达到资源整合,提高资源的运用效率。换言之,利率市场化就是金融市场化。对中国来说,就是改变那种政府行政过多干预资源配置、银行持续向低效率企业输血的传统金融格局,因此这是一项系统性的大工程,其将牵涉到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甚至政府宏观调控理念的变革。
二、利率市场化将带来的挑战
中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不断提速,在此背景下,中国的商业银行将面临新的经营压力和风险挑战。这主要体现为以下三方面:
(一)利率市场化将明显挤压银行利润空间。
一般情况而言,利差对国内银行利润增长贡献较大。在维持基本存贷利差条件下,国内银行的自由竞争程度加大,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银行为了获取高利润和竞争优质客户,必然会通过下浮实际贷款利率和上浮实际存款利率的手段。一旦利率市场化,利率管制放开,金融机构之间存款与贷款的竞争就会加剧,银行利润也会因此而下降。利差的下降风险对于业务单一、以存贷利差收入为主要利润来源的商业银行来说,这无疑是致命的打击。
利息收入水平是银行盈利能力的重要体现。图1列示对比样本商业银行2010~2013年的利息收入比。从图中可以看出建行、招商、中信、民生、农行的利息收入比整体呈下降趋势,2010年―2013年,利息收入比均有所降低,体现出银行业在摆脱传统的以利差收入为主的业务模式的过程中,利息收入占比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另外从国际经验看,利率市场化后,美国银行业存贷利差减少54BPs,日本银行业存贷利差减少82BPs,台湾地区存贷利差减少约100BPs。因此,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继续深化,将导致银行利差在一定时期内持续收窄,对国内商业银行盈利基础带来巨大冲击。
(二)利率市场化将放大银行的利率风险。
利率市场化对银行的风险计量和定价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后,存贷款利率不仅要随着信贷市场需求的变化而变化,而且还要随货币市场利率的变化而波动,资金在金融市场与商业银行之间的流动更加随机,因此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更为困难,而且更容易形成利率风险。如由于不一致的存贷款利率波动造成的利率结构风险;由于客户拥有存贷款选择权,在利率波动的情况下,导致银行承担巨大的选择权风险;由于相应风险管理缺乏而利率又频繁波动,导致银行面临收益的不确定性风险。
(三)利率市场化将带了同业恶性竞争风险。
当商业银行的存款负债利率较多地高于同业价格,此时其贷款资产利率较多地低于同业价格时,商业银行会面临巨大的利息损失。另外,在当银行为了满足监管指标,提高银行存贷比指标和资本充足率指标时,就会容易出现不惜花费高成本来获取存款的恶意竞争风险。
三、利率市场化将带来的机遇及应对挑战的对策建议
(一)利率市场化有利于扩大商业银行的自,因此要建立和完善产品定价机制,实现内部存贷款定价的科学合理化。
银行获得了自主的定价权,使得资金价格更加能有效地反映资金市场的供求关系。在定价过程中,必须全面充分考虑商业银行的经济效益,并且要从客户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确定不同的利率水平,实行优质、优价与风险相匹配和有差别化的定价策略。另外还应采取新的资产负债模式,以控制利率风险为目的的管理体制,既促进了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优化调整,又有利于商业银行之间形成公平的竞争环境。
(二)利率市场化有利于推动商业银行开展金融创新,因此要积极发展中间业务,实现收入结构的多元化。
中间业务由于资本消耗少、抗周期能力强、对存贷业务依赖度低,在调整和优化商业银行收入结构的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伴随着利率市场化,银行息差幅度将不断的缩窄,由此将对中国银行业的传统收入结构产生重大的冲击,因此为全国性商业银行大力发展中间业务,进行经营战略转型,以减少其对利率差的依赖程度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与机遇。但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中间业务也存在规定不具体、标准不统一、操作不规范等问题。
(三)利率市场化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的管理水平,因此要培养和提高人员的专业技能。
我国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面对利率的频繁变化,导致的利率风险的加大,应注重对相关人才的培养,增强银行人员对利率风险的意识,加强利率风险控制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做到高素质、高专业化,以此来应对未来激烈的竞争和风险,最终与国际接轨。
参考文献:
[1]田辉.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J].银行家,2013(10).
篇9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对策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1.088
1绪论
金融产品的价格也称之为利率,为全部金融体系与金融市场中最活跃、最能动的因素。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来,伴着瓦解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全球范围内产生了自由化金融的潮流,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西方发达国家都实施了市场利率的改革。从国际经验看,利率市场化是银行业金融业的一个重大改革,特别是对商业银行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利率市场化改革既有利弊,同时也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商业银行的风险和挑战。同时,商业银行利率往往是市场利率的过程是最困难的,最关键的一步,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和管理机制的利率,强大的态度,极大地限制和影响世界的营销过程中的利率。
文章经由对商业银行市场化利率理论的研究,进而分析我国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最后提出市场化利率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应使用的对策,力图能为我国商业银行市场化利率的过程中作一些有用的摸索,推动我国商业银行的良性健康的发展。
2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
2.1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有利影响
2.1.1有利于规范商业银行经营环境
市场化利率的过程,本质上是一个培育金融市场由低水平向高水平转化的过程,最终形成完善的金融市场:融资工具结构合理、品种齐全;赋有经济与法律手段监管体制;信息披露制度充分;金融市场主体充分而赋有竞争意识。这些都将为商业银行的经营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1.2促进了商业银行经营行为的变革
利率市场化有利于实现对商业银行经营权的自主经营,进一步确立银行独立经营的地位,真正做到自我风险、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负盈亏。此外,利率市场化将使银行间的利率与金融行业竞争更加激烈,只有当银行的成本控制、内部风险制度健全、预算约束的约束,才能够适应科学合理的市场利率定价。这将迫使银行的经营机制发生根本转变。
2.1.3有利于商业银行优化客户结构
市场化利率促使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部门自觉关注贷款市场的运行趋势,依照客户与银行所有业务往来客户的经营状况、可能带来的盈利、银行提供贷款所需的违约成本、资金成本、管理费用等因素综合确定不一样的利率水平,在吸引重点优质客户的同时对风险较大的客户以更高的利率水平作为风险补偿,推动银行客户结构的优化。
2.2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不利影响
2.2.1利率市场化加大了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会逐渐加大,主要表现为:信用风险的流动性风险的恶化,市场风险的逐渐上升,出现了更为隐蔽的道德风险。利率风险是市场风险的核心,即利率变动对商业银行而言,风险的金融状况。利率市场化进程和利率市场化后,利率是资金的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最大的特点是体现在利率水平显著或波动。带来许多不利影响,需要稳健经营其商业银行的利率。特别是在银行的财务状况不良利率波动的前提下,将面临更大的利率风险。利率风险不仅影响银行的盈利能力,而且还影响其资产负债和资产负债表外金融工具的经济价值。总之,市场化利率加大了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
2.2.2利率市场化使得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受到严峻挑战
利率管制时期,利率和产品都是由人民银行统一规定的,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在服务上,在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相差无几的条件下,“客户关系”就尤为重要了。市场化利率后,竞争格局将产生较大的变化,由浅层次的市场竞争“抢客户”、“引资金”、“取份额”向更进一步的“比较价格”、“比较产品”、“比较服务”蜕变,慢慢发展为包含体制、机制、科技、成本和人才等.各种因素在内的综合竞争,银行的品牌创新、产品价格与服务水平成为最大亮点。价格竞争比的是定价能力与成本,服务和产品竞争比的是市场反应速度、创新能力和服务效率。在市场竞争残酷的环境下,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问题将全部暴露出来,如市场反应速度慢、对客户需求分析能力低、缺乏创新产品单一、风险控制与成本控制能力不足、欠缺科技支撑等等,这些都将不利于商业银行的竞争力。
3我国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对策
3.1银行业要制定并坚持稳健经营的发展战略
利率市场化后,银行很可能通过降低贷款利率,提高存款利率的竞争,这将导致存款和贷款之间的利差减少,支付成本较高的资金,但也尽可能提高收入水平保持,将导致银行业的高回报和高风险的投资资产,这是不利于银行业的发展。因此,合理的存款和贷款利率的控制,提高自己的贷款控制能力,存款利率,以完成经营效率和成本效益的控制是市场利率的核心。
以农业银行为例,其实施的是稳健经营的原则,达成了不断增加的效益与质量和规模的无限扩张。各银行应参照实践,对市场定位进行合理地推动,施行竞争的个性化策略。在资本成本建立农业银行的盈亏平衡点估计的实现,通过贷款利率衡量利润目标,其次是在用户的财务状况具体贷款的分析,充分考虑商业银行潜在的风险因素和贡献度的用户,根据不同的风险限额和贷款收入水平确定不同的贷款利率,确保利润最大化和贷款安全的良性运行,最终完成。
3.2商业银行应进行制度改革及利率市场化改革
市场化利率改革首先要对商业银行的自我约束能力进行提高,最核心的是要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机制进行积极的转换,成立国有四大商业银行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组织,打下市场化利率最基本的经济微观基础。这要求依照商业银行的一般模式与市场经济的要求,我国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进行改变,加速我国商业银行的改造股份制的步伐,实行法人参股、国家控股、投资人按照其出资比例对公司承担有限债务责任与社会公众募股的方式,来完成我国商业银行产权制度的变革,实现我国商业银行长久以来虚置所有者的现象。我国商业银行独立地真正拥有经济法人的地位,施行公司化经营,就能够在金融方针与国家货币政策原则的引导下,自觉按照资金的供求情况与稀缺程度,决定自主放贷,确定合理利率水平,承担主呆坏账的风险。
3.3商业银行要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内控机制
银行维持稳健运行的关键因素是良好的内控制度,一般包含设立安全和谨慎的经营政策、规范的财务管理与业务经营制度操作、以防董事职员滥用与侵占职权以及风险防范制度等规定。要设立系统内部一系列的利率风险管理制度,完善自我控制机制、自我约束,确保风险利率管理目标的完成。此外,贷款利率水平、应对存款与做出利差最低水平限制,并经过电脑解析,设立既有益于市场竞争,又有益于最大化收益的合理的利率水平,并强化对本身及其所辖分支机构利率政策实行情况的指导、分析、监督、检查,确保利率政策在各级分支机构得到正确执行。
4结语和展望
本文主要从我国商业银行市场化利率的背景出发,分析了市场化利率的内涵及改革进程,并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市场化利率的现状为例,结合其所面临的困境并探讨其出路。可以肯定的是,我国商业银行市场化利率在中国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本文的研究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
本论文的目的是要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市场化利率的现状及困境,并力求探讨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通过经济学、金融学的相关理论等。对国际方面市场化利率的案例进行分析,分别分析了发达国家的市场化利率改革及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化利率的改革,并探讨了市场化利率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有利影响及不利影响,从银行业要制定并坚持稳健经营的发展战,商业银行应进行制度改革及市场化利率改革,商业银行要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内控机制,商业银行要主动防范利率风险等五个方面,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应对市场化利率的对策。
同时,由于阅历和学识有限,可能还不足够透彻分析某些观点,文章可能会缺乏一定的深度。下一步的将会在商业银行市场化利率政策层面的分析做更深一步的研究,争取分析、解决问题更加专业化,更加全面。
参考文献
[1]肖欣荣,伍永刚.美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对银行业的影响[J].国际金融研究,2013,(01).
篇10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竞争;发展;挑战
中图分类号:F8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3-000-02
互联网金融模式是一种直接融资,但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它是依托于互联网这个平台更方便快捷地提供服务的一种新的金融业态,具有交易信息相对对称、去金融中介等特征。
一、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
1.商业银行的金融中介角色面临弱化[1]。首先,从融资角度看,作为资金信息的新型中介,互联网金融的搜索功能不断被强化,金融信息的获取和扩散也更加便利,在金融业务往来中主要起到资金中介的职能。例如Face book社交网络与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合作,使用户可以直接获取融资信息,既节约了通过银行融资所消耗的高成本,也能获取更真实的信息,便利了人们的金融交易工作。其次,从支付角度看,互联网金融的第三方支付平台能为客户提供收付款、自动分账以及转账汇款等结算和支付服务。2014年“双十一”,交易总额就创纪录达571亿元。可见,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已打破了商业银行独占资金支付中介的格局,正在弱化商业银行作为社会支付平台的地位。另外,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业务形式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以往银行具备的缴纳费用、信用卡还款、票务订购等业务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已经普及,无形中加速了金融脱媒,促使商业银行的资金中介功能边缘化、弱化。
2.商业银行的收入来源受到蚕食。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分流了银行客户,影响商业银行的传统利差盈利模式。一是网络理财的兴起不断分流银行存款。网络理财凭借其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这一独特优势,且收益较高,大幅度的分流了银行存款[2]。如今,网络理财业务范围的半径越来越大,支付、基金等业务已经不再是银行专属,早已囊括在网络理财的范围内,而且为了竞争,网络理财的收益率往往高于银行,分割了大量的银行客户。如余额宝的收益远高于银行活期存款,严重冲击了银行活期存款;与银行活期存款利率相比,基金收益高达10倍,造成银行客户的大量流失。二是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传统的信贷业务形成冲击,在小微企业、个人借贷领域与银行形成竞争。众所周知,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赖以生存的重要业务,是其利润的保障。然而,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很多企业通过大数据创新征信形式,打破了信息不对称局面,使得交易成本大幅度降低,此外,互联网金融还缩短了审批流程、加速了放款速度,加之衍生出形式多样、各具优势的信贷业务,逐渐成为信贷业务的新星,甚至逐步超越了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的全面开放伴随着种种机遇和挑战,对于互联网金融而言,可以以此为契机争取更多的大客户;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如果不及时采取应对策略,势必会失去更大的市场份额。
二、互联网金融和商业银行的竞争分析
(一)互联网金融SWOT分析
1.机遇(opportunity)。互联网用户基数庞大,这是互联网金融的主要客户源。根据2014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截至2013年12底,我国上网用户数量为6.18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5358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5.8%,较2012年底提升了3.7个百分点,这些数据表明人们对互联网越来越依赖,也说明互联网金融的规模经济潜力巨大。
2.威胁(threatens)。第一,互联网金融面临系统性的技术风险。(1)安全隐患。网络安全问题已经上升为社会问题,因黑客技术、网络病毒和系统故障等引发的经济问题频频发生,对于以互联网为依托的互联网金融来说,这是一个不容小觑的问题。(2)技术风险。互联网金融需要高端的技术平台做保障,从信息征集、录入到传输,对于技术系统和客户端软件的兼容性、功能性等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如果不能加以防范、及时克服,一个技术选择失误就可能导致从事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机构失去生存的基础。第二,互联网金融面临法律风险。互联网金融在我国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相应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特别是涉及信息技术领域,单凭法律条文并不能全面、彻底地维护交易主体的合法权益。另外,现有的关于银行业、证券业的法规主要是针对传统金融业务制定的,不能完全适用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3.优势(strengthen)。一是互联网金融拥广泛的客户资源。近年来电子商务平台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客户信息数据,为互联网金融奠定了广泛的客户资源基础。二是互联网金融具有数据信息积累与挖掘优势。三是互联网金融具有便捷和高效的服务。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交易流程被简化,成本被降低,交易的效率更高,更容易被客户接受;同时,智能搜索引擎可以通过高效的信息搜集工作实现对客户需求的匹配,通过对信息的组织、整理,可以了解客户的偏好、能力等级等信息,大幅度提升了服务的效率[3]。
4.劣势(weakness)。一是操作风险。互联网金融不拘泥于地域,可以突破地点的限制进行,这是传统的商业银行所望尘莫及的。但是,互联网金融服务方式趋向于虚拟性,也就是说,在处理业务的过程中,一旦安全系统出现漏洞,或者在操作过程中出现人为的过失,就可能为其埋下安全隐患。特别是在高端信息技术人才短缺的情况下,任何操作不当所带来的危害都是不可预知、不易控制的,很可能对整个行业都会产生恶劣的影响。二信誉风险。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过程中伴随着众多不可控因素,故障的发生也是难免的,但是,面临客户时,任何失误和损失都是不能接受的,因此,其信誉度很容易打折,进而出现客户流失和资金来源减少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整个行业的长期发展。
5.应对策略。首先要改进互联网金融的运行环境。一方面加大硬件投入,增强系统的防攻击、抗病毒能力;另一方面采用身份验证方式限制非法用户登录互联网金融门户网站。其次,健全互联网金融业务风险管理体系。加强互联网金融内部控制,同时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通过建立信用评价体系来提高信用度,增强互联网金融业务的稳定性,逐步提升服务质量,避免客户流失。最后,尽快完善配套的法律法规,制定网络公平交易规则,为互联网金融的安全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法律和制度保障。
(二)商业银行SWOT分析
1.机遇(opportunity)。一是商业银行有强大的政策支持。二是商业银行面对汹涌的互联网大潮,商业银行在制定发展战略时必须具备前瞻性,充分汲取网络技术的优势,加快业务创新和服务转型,在强化风险控制的同时拓展业务范围,利用既有的资金、技术、人才优势,不断与时俱进,突破发展瓶颈。
2.威胁(threatens)。如前文所述,在互联网时代,不论是从信息角度,还是从业务层面,互联网金融可谓商业银行的劲敌。
3.优势(strengthen)。一是商业银行资金雄厚、覆盖面广、认可度高、基础设施完善,竞争力强。二是口碑好,品牌效应强,拥有实体经济所独具的安全感,公信力更强。三是管理经验丰富,对于风险的管控能力更强。在多年的发展中,商业银行逐渐形成了能够应对各种突发的风险管理流程,建立并完善了风险控制体系,因此在处理业务中更加从容不迫。
4.劣势(weakness)。一是部分商业银行高管不能居安思危,没有意识到互联网金融的潜在危害,所以对于未来的生存空间持乐观态度。二是商业银行多是风险规避者,对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的服务重视不足。三是一些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和大型股份制银行机构庞杂,官僚气息浓厚,各自为政,难以实现资金供需双方信息真实性的实时匹配。
5.应对策略。一是商业银行要不断加强对信息技术的投入,发展并壮大电子商务平台,提高线上服务的质量,以现有客户为基础,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将其转化为网络业务客户,根据客户需求制定发展战略,巩固和扩大客户群。二是商业银行要加强与电商平台及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合作,在网络交易量剧增的情况下,力求在支付结算领域掌握主动权,收取交易佣金也可称为银行拓展业务的渠道之一[4]。
三、共建互联网金融和商业银行竞争、合作、共赢的发展之路
互联网金融以其支付便捷、资金配置效率高、资金匹配成本低等优势迅速扩张,新产品层出不穷,新业务源源不断,从多角度、深层次冲击着商业银行的发展。但是,互联网金融毕竟还不成熟,资金不足、技术滞后等因素都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安全隐患时时可能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阻碍了互联网金融前进的步伐,所以,目前互联网金融是无法撼动、取代商业银行的,而其行业模式和盈利模式却给商业银行未来的长期发展带来的“鲶鱼效应”:促进商业银行的战略调整和业务转型,刺激商业银行借助网络技术完善信息体系,在变化的环境中探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业务形态。
从长远来看,互联网金融和商业银行应建立竞争合作的关系,发挥各自的优势,谋求共赢。首先,可以共享数据资源与客户信息。将商业银行在实体运营中的合作关系与互联网金融积累的客户信息共享,实现资源优势互补,甚至不失时机地达成交叉营销,进而实现共赢。其次,双方可以联合起来做好贷款业务。互联网金融以丰富的信息数据库可以灵活地调集、整理具备某个特征的客户群,有利于有针对性地推进业务;而商业银行资金雄厚,对于存款的吸收能力和信贷风险的管理能力不容置疑,二者强强联合,可有效避免业务流失,实现共同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邱峰.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和挑战分析[J].吉林金融研究,2013(8):45-46.
[2]郑霄鹏,刘文栋.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及其对策[J].现代管理科学,2014(2):78-79.
[3]戴东红.互联网金融与金融互联网的比较分析[J].时代金融,2014(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