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范文
时间:2023-03-25 05:33: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调查研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调查研究的基本任务是:从实际需要出发,以调查资料为依据,准确、及时、系统、深入地反映老龄工作的情况和问题,探索老龄事业的规律,提出相应的措施与建议。老龄调查研究工作以提出解决老龄问题、制定老龄政策为主要目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一)老年人基本状况的调查研究
对老年人状况的调查是基础性的调查课题,它主要回答老年人的状况“是什么”、“怎么样”。在了解老年人口的基本状况的基础上,发现老龄问题,进行科学解释,揭示影响老龄问题的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回答“为什么”、“怎么办”。通过调查研究,总结老龄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影响老龄问题的因素,探索解决老龄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二)政策可行性的调查研究
在政策分析和政策论证的基础上,需要对政策方案作出最后一步论证工作,即可行性研究。政策可行性调查研究,包括分析和研究政策制定后付诸实施的条件、不同政策方案的选择。可行性调查研究的主要内容有:政策背景,包括人口背景、历史背景、环境因素、政策现状等;政策实施的条件,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组织保障,技术条件,政策的可操作性和效果等。
(三)典型经验的调查研究
中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又由于事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在老龄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地区之间、部门之间难以保持平衡,有先进的,也有落后的。这就需要开展调查研究,分析对比各地区、各单位之间的差距,发现典型,总结经验,条件成熟后加以推广。典型调查能起到以点带面、推动工作整体的效果。
篇2
一、我县物流业发展的现状
(一)物流业支撑体系逐步完善。平阴地处济、泰、聊三市交界处,是省会*向鲁西南地区辐射的桥头堡,也是*加工制造业的重要基地,区位适中,交通便捷,具备发展现代物流业的优势。近年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到*年底,全县公路里程达1066公里,公路“村村通”工程已经完成,济菏高速竣工通车,泰聊铁路、220国道拓宽改线工程进入规划设计阶段,年内将全面开工建设,加之105国道、014省道贯穿全境,融入*半小时经济圈的快速通道已经开始形成。
(二)物流业发展进入起步阶段。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以及企业生产流通环节的分工,我县以运输、配送、仓储、商业流通为主要成分的物流行业已经进入起步阶段,多类型、多层次的物流业基本框架正在形成。目前,全县拥有各类营运车辆约3000多辆,绝大部分为货运车辆,其中大中型货运车辆约800辆,客运车辆约为100辆,其余为小型车辆。全县拥有物流公司10家,三级资质的一家(金通物流),四级资质的两家,五级资质的7家。*年全县客运周转量达7219万人公里,货运周转量达50967万吨公里,同比分别增长3.1%和34.4%,物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拉动作用日趋显现。
二、存在的问题
(一)总体规模偏小,效益偏低。主要表现在营运车辆尤其是大中型货运车辆数量少,档次低,运力不足。特别是对于丰富的“三石”资源以及众多企业原料、产成品实际所需的运力来讲,现存的货运车辆显然难以满足需求。全县目前尚没有一家自开票纳税人主体企业,而东阿县拥有14家这样的企业;*年,我县运输行业各项税收完成933万元,其中营业税完成510万元,而东阿县同期完成2000余万元,其中仅营业税一项就完成1720万元,已经超越建筑业成为地税营业税收入最高的行业。无论规模还是效益,我县较周边地区都有较大差距。自身运力资源的不足造成周边地区物流行业乘虚而入,进而直接导致了潜在运输市场份额的大量流失。
(二)物流资源分散,缺乏有效整合。从现代物流业的含义上来讲,目前我县还没有一家规模较大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现有的服务主要由零散的小型配货站、个体运输户以及提供简单仓储租赁的企业等自发组织构成,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普遍规模较小,服务单一,分散作业,各自为政,难以形成规模效益。企业物流还是沿用传统的上游企业送货或下游企业取货的方式较多。生产企业的大而全、小而全旧观念并没有根除,物流企业“小、散、弱”现象突出。
(三)重要环节缺失,未能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加工、包装、整理、仓储、信息服务都是现代物流业的重要环节,东阿县目前拥有近万平米的仓储配送中心和210家相关连锁企业,规模化程度相对较高。我县对仓储和配送环节的市场需求虽然也比较大,但在这方面还是空白。由于没有一个大规模的物流仓储、配送、流转市场中心,很多企业货物运输均实行单一装车、发送,这样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而且增加了运输成本,降低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四)物流企业专业水平低,市场秩序混乱。准确的来讲,我县没有物流企业,都是运输企业,因为这些企业的业务只是在某一运输方式上、某一运输路线、某种车型上或某一区域进行低价位、低水平的竞争,与真正意义上的物流企业还有很大的差距。加之物流配送功能不健全,一条龙、全方位的服务难以到位,以致企业的经济效益不高,发展速度缓慢。另外,大量小型配货站的存在导致其四处争夺客户和生意,车辆的乱停乱放、无序竞争现象比较严重,加之一些小型配货站人员少、业务不熟、管理经验不足,常常给托运单位和承运单位带来经济损失,扰乱了物流市场,还影响了地方和企业的对外形象及声誉。
(五)车辆外挂现象的存在严重的干扰了正常交通运输秩序和物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在我县目前存量的营运车辆中,外挂车大约有500辆,占营运车辆总数的20%;其中,大约有100多辆属于运输企业法人所有,300多辆属于个人所有或挂靠在外地营运企业,绝大多数为大中型货运车辆(核定载重一般为20吨—30吨)。这些外挂车辆的存在,直接成了超限、超载、毁路、套牌、逃票等大量违法违规现象的发生,严重扰乱了地方交通运输安全和物流市场秩序,并造成了大量税费流失。根据*年我县客货运输总量和车辆保有量计算,理论税费收入应该过亿元,实际收入仅为4200万元(其中营业税933万元,地方税收2250万元,规费1064万元),收入流失估计在6000—7000万元。更为严重的是车辆外挂现象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在全县营运车辆中蔓延。据统计,今年以来在车籍管理部门登记的本地牌照的车辆比去年又减少了300辆。愈演愈烈的车辆外挂现象使得政府部门在运力调控方面陷入被动和乏力的境地,如不加以遏制,我县的交通运输行业发展前景将难以设想。
三、成因分析
客观方面来讲,主要是因为各地税费政策存在差异。目前,由于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征收标准存在一定的差距。举例来说:我县养路费征收标准是严格按照《山东省公路养路费征收管理规定》来执行的,即220元/吨位,而聊城市部分县区则执行了省交通厅针对原国有运输公司而制定的优惠政策,其下属的挂靠车辆只执行规定标准的1/2到1/3;再如地税部门对营运车辆征收的营业税、个人所得税等综合税率,我县为6.68%,东阿县仅为3%。以一辆核定载重30吨的货运车辆为例,从办理牌照到上路运营,需要缴纳的挂牌费、年审费、二级维护费、车船使用税、道路运输管理费、货运附加费、营业税等各项税费,在我县一年至少要22000以上,而在东阿县仅为10000元左右。在利益的驱动下,自然会出现大量的车辆外挂。另外,由于我县隶属省会城市,处于道路交通安全方面的考虑,车辆挂牌、年检、维护等程序执行的相对严格,较之外地宽松的政策,自然对车主和运输企业产生不同的吸引力。
主观方面来讲,全县对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意识较淡。*年制定的“十一五”发展规划,对我县现代物流业发展作出了总体规划,并将其做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点领域,这说明县委、县政府对我县物流业发展越来越重视。但不可否认,上述的规划和要求还没有真正引起广泛的响应,许多部门、单位对发展现代物流业的重大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表现出重工业、轻物流的倾向,许多重点新上项目从引进立项到投产运营始终没有考虑过物流这一重要环节;对物流业内涵缺乏全面的认识,简单地把物流业等同于运输业或仓储业,没有看到现代物流是多种环节的有机结合,也没有正确、全面地评估物流业发展对地方经济所起的重要作用。
四、对策与建议
(一)要加强对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宣传。要通过多种形式广泛推介和大力宣传现代物流业,加深各界对发展现代物流业的认识,使全社会增强发展现代物流业的紧迫感。要以加快物流信息化建设为重点,有针对性地面向我县的支柱产业和重点乡镇普及专业物流知识。通过政府推动和舆论宣传,使全县上下真正创新理念,形成共识,密切合作,将政府的宏观指导变为部门和企业的自觉行动,努力形成发展现代物流业的良好机制和氛围。特别是在招商引资选项目的同时,要将物流业作为一项重要条件和硬指标列入谈判内容,项目落地,企业物资的运输也要同时落实到本县物流企业。
(二)要编制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规划,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我县作为*的加工制造业基地,四大支柱产业全部是物流服务的重点对象,我县拥有山水、伊利、玛钢、特钢、鲁西化工等重点企业和丰富的“三石”资源,全部都要依托物流服务,因此制定一个详细的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显得尤为重要。要按照规划先行,扶持重点,提高起点的原则,引进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和装备,围绕工业园区、105、220国道、聊泰铁路以及济菏高速、青兰高速出口,高起点规划建设各具功能的物流园区。
(三)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着力构建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以物流园区、物流中心为结点,以物流信息系统为基础,以完善、发达的交通运输体系为网线,以现代化物流企业为主体,紧紧围绕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引入现代物流管理技术,优化企业供应链,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培育壮大第三方物流企业,建立集采购、储存、分拨、运输、加工、配送、信息服务为一体的专业物流中心,构建集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为一体的产业物流中心和连锁配送系统,并设立仓储基地和区域性分销中心,实行产供销一体化,建设形成*辐射带动鲁西南地区的“桥头堡”及商品集散地。
(四)制定发展现代物流业的鼓励政策。围绕规范、引导我县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目标,尽快制定促进现代物流业可持续发展、集聚发展的相关政策,主要包括:统一市场准入标准,形成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现代物流秩序;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适当降低各项地方性税费征收标准,鼓励外挂车辆返回原籍;对重点物流项目,在建设用地上给予倾斜;加大财政税收扶持,对新办的物流企业和传统的运输企业转入现代物流业的实行适当的税收和规费扶持政策;加强银企合作,争取金融部门的信贷支持,等等。
篇3
数据显示
10月份PM2.5全国倒第三
日前,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公布了2019年10月份74个城市的空气质量报告。总体排名长春位列第64名位,综合指数7.04,主要污染物为PM2.5。而在各项分指标中,以PM2.5排名最差,倒数第三。此外,PM10、SO2、NO2的排名分别为第62位、第43位、第46位。
而9月份,长春在全国74个城市中的排名属中游水平,总体排名第37位,而PM2.5排在第15名。那么,10月份长春的空气质量何以较9月份落下一大截?
是因为供暖燃煤,还是因为燃烧秸秆?
据环保部透露,目前已完成了9个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的源解析工作,其中北京、杭州、广州、深圳的首要污染来源是机动车,石家庄、南京是燃煤,天津、上海、宁波分别是扬尘、流动源、工业生产。
原因分析
“元凶”到底是啥?
12月8日,记者从环保部门了解到,由长春环保部门与吉林大学共同完成的“雾霾源解析”报告,正在等待国家验收。“目前,国家已经列出时间表,预计年底就将正式公布。”长春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没通过验收之前还不能公布。
“雾霾源解析”是目前中国重点城市的环保部门最热门的工作词汇,全称叫“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简单来说,就是对采集到的大气颗粒物的成分进行分析,反推出到底哪些污染源造成了雾霾污染。
据悉,今年年底前,除拉萨之外的30个省会城市,外加宁波、青岛、厦门、深圳和大连5个计划单列市,共35个城市需公布源解析结果,长春市就在这35个城市之中。
早在2019年1月,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曾经利用大气颗粒物受体模式PMF(正定因子分解法),对长春市4个监测站点的大气PM2.5的来源进行解析。观测期间利用PMF模型对长春市大气PM2.5分解出7种主要来源,分别是以NH4+,SO42-和NO3-为主要成分的二次气溶胶(32%)、汽车尾气和道路扬尘(18%)、石油化工和金属冶炼(17%)、氟化物排放(11%)、生物质燃烧(10%)、融雪剂(7%)以及烟花爆竹(5%)。
篇4
调查研究综述
总体上看,有44.68%的青年教师教龄在5年以下,教师教学经验严重不足,因而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有很大的主体需求;有98%的青年教师拥有研究生学历、82.35%的青年教师需要有教学任务支撑,说明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基础;有48%的青年教师从事工科专业领域,因而工程教育仍然是学校的工作重点之一。
调查结果分析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师德师风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首要工作,是构成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在对青年教师的调查中发现,认为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很有必要的达56.97%,认为较有必要的达34.75%,超过90%的青年教师都能够将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的基本道德素质来加以自我约束。在对学校青年教师的整体情况进行评价时,85%以上的人认为青年教师能够热爱工作、工作严谨、认真负责,以身作则、注重身教,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优良学风,这表明绝大部分青年教师已经将这三个要素作为“为人师”的基本准则。但是,仍然有10%左右的人认为有部分青年教师不能很好地在教师岗位上践行这些基本准则。
因而,师德师风建设仍然要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加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思想上的统一、基本素质的养成,将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2.激励教师主动参与教学改革,增加对教师投入教学的认同感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中心任务,而教师作为人才培养的关键要素,更应该在教学改革中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学中投入更多精力,关注并积极参与到教学改革中。
调查研究发现,有21.36%的青年教师认为教学改革是影响学校发展的制约因素,说明青年教师已经认识到教学水平对于学校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在对教师用于修改教案、设计作业、教学方式等教学准备方面的时间调查中发现,高于上课时间5倍以上的占8.25%,2倍~4倍的占45.75%,与上课时间基本相当的占41.75%,基本不用准备的占4.25%,不难看出,将近50%的教师在教学准备方面缺乏足够的时间投入,准备不充分或者不细致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更新和完善教案的周期在 “每次课”“1学期左右”“1年左右”和“2年以上”分别占37.63%、46.46%、13.89%、2.02%,教学内容相对老化和固定仍然是部分课程存在的问题,教学内容改革的速度较慢,从另一个侧面可以看出教师投入的精力有限。
教师对教学准备、教学内容改革等方面投入不足,究其原因是缺乏对其投入教学的认同感。因此,从学校层面增加教学投入认同感是激励教师在教学中投入更多精力的有效途径。
3.转变教学观念,强调学生学习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学习效果为评判课堂教学质量的准绳,对学生的不同学习阶段给予关注、指导和辅导,主动调整教学方法,结合课堂内外的指导,提高教学的效果。
通过对教学过程中最主要问题的调查发现:教学方法欠缺、讲授枯燥的占13.8%,教学内容不熟悉的占8.5%,课堂掌控能力不够的占15.4%,不够自信、担心出错的占11.4%,缺乏调动学生手段的占38.8%,其中,最严重的问题是教师与学生缺少互动,教学有效手段的缺失直接导致了教学效果不佳。认为学生能够基本掌握70%以上教学内容的占36.84%,基本掌握60%以上教学内容的占45.11%,基本掌握50%以下教学内容的占18.1%,教学效果不佳说明教师的教学观念还有待进一步的转化,教学效果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每门课教学中对大学生进行素质引导和教育在2次以下的占11.4%,达到10次以上的占15.91%,近1年没有指导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占20.6%,教师还需要对学生进行更频繁的引导和指导。促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关注点从“教”转变为“学”,采取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加强教师教学组织的建设,建立系统的发展规划
以教师发展中心为载体,为教师的职业发展规划、学习、培训、学术讨论等活动提供系统规划、咨询和服务。发挥教学团队的传帮带作用,培养一批优秀的青年教师骨干。
通过调查发现,本学年未听其他教师课程的占24%,所在教学团队教学研究活动的频率在每学期两次以下的占33.33%,7.04%的青年教师认为需要强化以老带新工作机制。分析其原因:一是没有有效的组织活动;二是教师对教学活动的时间无法保障,其根源在于制度的缺失,没有对听课、带青年教师、定期组织教学活动等作为教学团队的基本任务进行约束。在对一个聘期内最难完成的事情的调研中,仍然有4.88%在教学学时任务上,13.9%无法有效提升其教学质量,近1年参加提高业务水平的继续教育培训的次数“没有”“1次~2次”分别占12.66%、44.17%,培训机制不够完善并未形成制度化,对教师教学技能缺乏系统的培训和统一规划是其根本原因。制度和组织建设是督促教师参与培训和提升能力的基本保障。
5.从期望看未来
在对未来5年计划并打算认真实施的事情进行调查时,发现有32.63%的青年教师打算提高教学技能,表明教师对自身教学能力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提升的需求,根据为实现职业发展目标而做的调查结果,33.33%的青年教师认为需要学校增强教学技能培训,20.42%的青年教师认为需要学校加强工程实践培训和提供企业挂职机会。学校将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满足教师的需求,鼓励教师参与教学的热情,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改进建议
1.坚持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
继续加强听课、查课制度,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采取多维综合评价的方式,增加教师的自我评估。从调查数据上看,青年教师对教师的职业道德和基本素质有着正确的认识,并对师德师风建设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因此,加大师德师风建设力度,以师德为先带动教学能力的提升和教学环境的改善,形成勇于投入教学的良好氛围,势在必行。
2.在教学过程中贯穿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激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主动变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需要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将“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目的,教学主体本位的改变,导致需要教师主动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调整教学内容,采用研讨式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建立和谐有效的师生关系。以学生为本不应该只是停留在口号上,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措施贯穿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3.加大对教学投入的认同感和认可度
教学质量的提高,除了从为学生提供服务的角度需要转变教学观念之外,还需要考虑到对教师投入教学的认同感。教师对教学的投入更大程度上是寻求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自豪感,相对参加科研活动,培养学生需要投入双倍甚至几倍的精力和心思,其成效不是一朝一夕能够体现出来的,但其对学校的贡献和影响往往是巨大和深远的。为此,学校需要加大对教学投入的认同感,在教师职称评定等方面增加倾斜政策,从教学经费、教学奖励等方面给予支持和鼓励,提高教学型教师的地位。
4.建立青年教师梯队建设系统规划
篇5
关键词:老龄问题;老龄统计调查
老龄统计调查是围绕老龄问题展开的专项统计调查[1]。老龄统计调查本质上属于人口统计调查,但是在统计调查对象上,虽然主要是老年人,但是还包括老龄工作组织、涉老组织机构、养老服务及其福利设施等,因此老龄统计调查既有一般人口统计调查的特点,也有其特殊之处。老龄统计调查涉及的统计调查理论、方法和资料分析的统计技术,与其他成熟的调查研究有相同之处,因此老龄统计调查的研究可以借鉴一般的统计调查技术和经验。老龄统计调查制度应当属于部门统计调查制度。从2004年起,老龄事业统计表纳入国家民政部民政事业统计制度。
1 我国老龄统计调查的发展概况
我国老龄统计调查是伴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而逐步兴起的。1982年以前,我国政府还是没有正视老龄问题的存在,因此没有老龄统计调查正式称谓。1982年,我国应邀参加第一届联合国老龄问题世界大会,政府开始重视中国人口年龄结构转变的后果――人口老龄化问题,老龄问题和有关老龄问题的调查研究开始得到认同和重视。在老龄统计调查开始流行之前,我国老年人的资料主要来自人口普查、人口抽样调查和户籍统计资料,专门的老年人调查并不多见。1982年,中国老龄问题全国委员会成立,之后各省市县老龄工作机构也相继成立。专门老龄工作机构的成立直接促进了老龄统计的发展。1989年,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成立。调查研究作为该中心的一项基本科研职能和任务,相继进行了多项有关老年人口的专题调查,并建立了老年人口信息数据库。2000年以来,各省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出于宣传和开展老龄工作的需要,相继创办了自己的老龄工作刊物,有关老龄工作、老年人问题的调查论文亦是其刊登的重点。
2 我国学者对老龄统计调查研究探索
当前有关老龄统计调查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专门研究老龄统计调查的书籍极少。从目前比较有代表的研究成果看,1992年,莫龙编著《老年人口统计学》,比较系统地研究了老年人口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口径,但此书的局限性在于人口学研究的视角,没有涉及老年社会经济、老龄工作和老龄事业方面的指标体系的研究;2002年,李宝库主编的《新世纪老龄工作实用全书》,其中由徐勤撰写的“老年统计调查工作”一章,介绍了80年代的我国已有的老年人口调查概况;2003年,徐勤在《老龄统计指标体系初探》一文中,论证了老年统计工作的意义和建立老龄工作指标体系的必要性,以及初步地构建了老龄统计指标体系的框架和统计指标的口径;2004年,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编的《老龄工作指标体系》和《老龄工作指标手册》两本书中,比较详细地勾勒了老龄事业、老龄工作、老年人口等统计指标体系以及老龄信息管理等框架。2004年,源于此两本书中的部分表格已被国家民政部采用,已经成为我国老龄事业统计数据的主要来源之一[2]。2002年~2006年期间,华龄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老龄工作年鉴》中,收录了部分省市的老年人口、老龄事业、老龄工作的调查数据;2003年和2009年,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分别出版了“中国城乡老年人状况一次性抽样调查数据集”、“中国城乡老年人状况追踪调查数据集”。这两本数据集全面地展示了我国城乡老年人口基本生活状况方面的数据。
3 我国老龄统计调查实践和研究中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
第一,老龄统计调查的概念、任务和作用尚未得到社会认可。除我们这些处在老龄工作系统的研究人员和工作人员外,老龄统计调查在国内尚未得到广泛的认同。有学者至今没有区分老年人调查和老龄统计调查。我们认为老龄统计调查应指老龄工作机构、老龄科研机构、老年学会/协会、从事老龄问题研究的学者个人等,为了解老龄工作状况或老年人口状况而组织的专题统计调查活动,而不仅是老年人问题调查。
第二,老龄统计调查与老龄调研不分。老龄统计调查不同于老龄工作调研。老龄工作调研主要是通过访谈、实地考察和听取工作汇报方式,了解老龄工作情况或老年人生活状况的工作方法。老龄统计调查特指以普查或抽样手段,通过调查问卷专门收集老龄工作情况或老年人生活状况的社会调查方法。
第三,老龄统计调查作为一个新兴的社会调查没有得到系统的研究。20多年来,老龄统计调查报告数以千计,但是我们发现可能由于问卷设计不科学、未使用科学抽样方法、调查实施不严谨、数据分析的粗略以及调查报告撰写的不规范等原因,相关论文的质量存在瑕疵。其根本原因在于老龄统计调查作为人口统计调查的新分支,其理论研究和调查经验的总结还不够。就已经发表的众多调查分析报告看,还普遍存在以下需要规范的问题,诸如统计口径、统计时点、资料来源、计算方法、预测参数、指标定义等等。
第四,与国外在老龄问题方面的调查所涉及的调查丰富内容比较,国内有关老龄统计调查内容还比较浅薄,调查数据统计分析方法简单。2000年,徐勤在《中国老年人口问题调查概要》一文认为,中国老年人口问题调查对老年人口各方面问题产生的社会、经济、文化、意识等背景了解不够;对老年群体中的特殊群体调查少,如高龄老人、长寿老人、孤寡老人、老年妇女、少数民族老人、贫困老人[3]。2001年,陶立群在《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对老龄问题的调查研究综述》一文中,认为与国外老龄问题调查比较,中国老龄问题调查缺乏专题性的、深入的、高层次的、动态追踪调查[4]。从《老龄问题研究》(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主办)刊登的调查研究报告看,使用比较复杂的统计分析方法极少数,绝大多数论文仅仅是简单的统计描述(列表形式)。进入21世纪后,我国老龄问题显性化,同时与国际组织、发达国家学术交流日益增多,国内的老龄统计调查频次急剧增多,内容也趋于丰富,调查方法和技术不断提升、多元化指标体系走向完善。
4 我国老龄统计调查研究方向
由于中国老龄工作的管理体制的特殊性(综合、协调、监督涉老工作部门联合体制),直至2004年才建立全国性的老龄事业统计调查制度。目前我国取得的老龄统计调查研究成果,虽然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为构建全国性的、统一的老龄事业发展指标体系奠定了基础性的技术和理论基础,但是在人口老龄化社会的背景下,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人口老龄化态势监测指标、老龄事业发展评估指标、老龄工作考核评估指标研究,以便建立老龄事业信息支持系统和老年人生活质量综合监测和评价体系。2010年1月,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启动了“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项目”,首次提出要加强老龄事业发展指标体系研究,这是加强我国老龄统计调查研究的新推动力。
参考文献:
[1]1982年《维也纳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对“老龄问题”进行了表述,即由人口老龄化而引起的社会经济问题,包括各种影响到老年个人的问题以及与人口老龄化有关的问题,前者为人道主义问题,后者为发展方面的问题。
[2]中国人口年鉴(2004年),2003年中国民政事业发展概况“九、加强老龄工作,启动老龄事业统计指标体系”,中国统计出版社。
[3]徐勤,中国老年人口问题调查概要,老龄问题研究,1990年第4期。
[4]陶立群,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对老龄问题的调查研究综述,清华大学老年学研讨会主题报告,二十一世纪的挑战――银发中国:中国老年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会议报告来源:省略/zjlt-t62.htm。
篇6
【关键词】 款冬花;调查研究
中药款冬花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款冬 (Tussilago farfara L.)的干燥花蕾,具有润肺下气、止咳化痰等功效,为常用的中药[1]。款冬喜凉爽,耐寒、怕热、怕旱、怕涝。野生于河边、沙滩、山谷、沟边等比较潮湿地带。主产于甘肃、河南、山西、陕西等省,尤以甘肃灵台所产的冬花质量最佳,素有“灵冬”之称。近年来,由于人为滥采滥挖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使野生款冬花资源日益减少。为了合理利用和持续发展款冬花药资源,并更好地保护环境,笔者在研究其质量的同时,对甘肃灵台款冬花资源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1 调查地区自然条件
灵台县位于甘肃东部陇东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东经107°00’~ 107°57’, 北纬34°54’~ 35°14’之间。东南与陕西省比邻,西接崇信,北接泾川,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总流域面积2038平方公里,海拔890~1520米,境内气候温和,水气光热资源较为丰富,年平均气温10.6℃,降雨量650mm,无霜期159天,日照总时数2453h,属温带半湿润气候。样地设在灵台县罗家湾较为典型的沟谷杂草草甸。
2 研究方法
随机设置4条样线,每条样线上连续设置20个2 m2×2 m2样方。在每条样线上,分别利用随机数字表的方式随机选出5个样方测算资源及可采储量,并挖取药材鲜品,自然干燥后,称量干重。
3 结果与分析
3.1 资源测算样方的种类组成与取样的代表性分析 为了能充分说明资源测算样方的取样的代表性,以种类组成特点为依据,对20个资源测算样方与整个群落的种类组成特点进行了比较,并采用了统计学中的适合性检验方法,以两者主要组成种类的相对频度为计算指标,进行了检验。
3.2 资源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 见表1。表1 各调查样方内款冬花药材储量 对每个测算样方内采挖的款冬花称量,得出可利用资源储量情况。再根据所挖取的药材总干重,计算花的干/鲜=0.35,由此得出款冬花药材储量。
在此群落类型中,款冬花药材资源储量的各项统计特征数如下:
(1)总体平均数估计平均样方资源干重储量:X=7.92g; (2)样本方差的估计值及标准误:S2 =111.52,SE=2.56; (3)单位面积资源储量(干重):Y=7.92/4=1.98g/m2; (4)蕴藏量[2]:W= 4.04×104kg; (5)经济量[2]:J= 1.414×104kg; (6)年允收量[2]:K= 4.949×103kg; 4 结论与讨论
款冬花主要分布在山间谷地,植被属低湿草甸类,这一群落类型在陇东山区广泛分布。灵台县低湿草甸类的分布面积,目前无准确资料。如以占全县面积的百分之一计,则全县款冬花资源蕴藏量为20吨左右;按0.35比率计算,年允收量为2.5吨。
长期以来,由于毁林开荒,滥砍乱伐,人们对野生药材肆意采挖,森林面积减少,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近两年气候干旱,改变了药用动植物的生存条件,使野生款冬花蕴藏量急剧下降。保护款冬花种群数量,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实施款冬花资源的保护已刻不容缓。建议: (1)建立野生款冬花资源保护区,改善其生态环境; (2)进行冬花的人工栽培,寻找新的药源;(3)加强科学研究,开展冬花的种质资源研究,发展后续资源;(4)合理规划、因地制宜, 建立商品药材基地。发展地道药材, 创建知名品牌。
【参考文献】
篇7
当前,随着传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科技进步使传统产业青年失业人员不断增加、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再加上大学扩招造成近年来应届大学毕业生数量呈逐年递增态势,我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任务十分繁重,促进青年就业和再就业已成为区委区政府关心的重要工作,同时也是共青团组织的重要任务。
我们经过调查发现,青年失业或暂时无法实现就业主要是由三个原因造成的:一是大中专毕业生普遍缺乏工作经验,而目前大多数企业在招聘人员时大多强调有一定工作经验,这就形成了"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矛盾,找不到工作就没有工作经验,没有经验又找不到工作。二是部分低学历社区青年和老国有、集体企业分流的青年人无专业技能或技能单一,难以实现就业。三是部分青年就业观念存在偏差,眼高手低或挑挑拣拣,导致无法就业。我们认为,帮助青年创业和就业,关键是要推动青年增强创业和就业本领,同时促使他们端正就业观念。针对上述情况共青团**区委联合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通过构建"青年创业就业见习基地"的模式,在最大程度上化解青年创业就业障碍,促进青年创业和就业。
一、精心选择,大力发展"青年创业(就业)见习基地"
"青年创业(就业)见习基地"是促进青年创业和就业的重要载体之一。首先我们明确了"见习基地"针对的青年群体及其功能:(1)应届高校毕业生或临近毕业暂无就业方向的高校在校生。为大学生提供社会实践,深层次接触社会的机会;为他们积累创业和就业经验,为他们自身创业或正式就业提供台阶和平台。(2)大中专学校毕业前实习学生。为大中专学生提供专业性的实习机会,为完善整个学业提供帮助,为他们就业打下基础。(3)社区失业青年。为35岁以下社区失业青年提供实践性的就业培训,为他们提供临时性就业。其次我们确定了作为"见习基地"企业的条件:(1)管理科学、技术先进、社会形象良好、热心社会公益事业;(2)常年提供10个以上适于有创业(就业)意愿青年见习的岗位,每个岗位见习时间不少于1个月;(3)能够为见习青年提供良好的见习条件。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发展"见习基地"。全区各级团组织对"青年创业(就业)见习基地"创建工作大力宣传,提出了企业作为"见习基地"的共赢收益:(1)企业通过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树立企业良好形象;(2)为企业招选人才提供实际考察的机会,对于个人自愿、企业满意的人才可以优先录用;(3)为企业突击性工作或季节性工作提供人力支援,解决企业暂时的用人困难;(4)对于作为青年创业(就业)见习基地的单位,符合条件的优先推荐各级青年文明号等荣誉,对于企业、单位负责人符合条件的优先推荐各级青年荣誉。同时充分发挥青年联合会和街道青少年协调议事委员会等团的组织的作用,在辖区范围内和非公企业中主动、精心地挑选管理科学、技术先进、社会形象良好、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单位作为"见习基地"的设立对象,同时本着"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不断扩大"青年创业(就业)见习基地"的队伍。
二、联动互动,扎实组织青年上岗见习
"见习基地"开辟后,我们又搭建了需要见习青年和"见习基地"之间的桥梁,完善见习程序,确保青年上岗见习井然有序。一是成立了一批青年就业服务点。团区委会同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在全区11个街道、区职介所设立了青年就业服务点。街道服务点设在劳动和社会保障服务所,各服务点指定专人从事青年就业方面的咨询服务、信息搜集、数据统计等工作,各街道团工委配合做好相关工作。青年就业服务点的职能是:做好35岁以下青年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提供咨询服务,协助办理相关手续,及时汇总各类适合的岗位信息面向青年;接待并登记愿意参加创业(就业)见习的青年,向各青年创业(就业)见习基地提供相关信息;统计35岁以下青年的就业数据等。各青年就业服务点通过发挥网络功能和信息优势,组织符合条件的青年到基地进行一定时间的岗位见习,接受锻炼。二是各级团组织牵头加强各街道社区、大中专学校、劳动保障所和企业的联络,疏通环节,保证青年创业、就业见习工作顺利进行。目前,共有300多名青年到"见习基地"进行了见习,有一部分已经通过见习实现了稳定就业,和企业正式签订了劳动合同。三是加强见习管理和评估。通过加强机制建设,不断完善见习管理办法,建成一个多方组成、多级分布、多点实施的管理平台;铺设一条从青年中介基地,畅通的上岗见习渠道;加强管理,定期对基地管理、岗位设置和职介机构推荐、见习管理等工作环节等进行评估,保证青年创业、就业见习工作有序进行;对于圆满完成见习任务的青年由见习企业和推荐见习的青年就业服务点共同开具见习证明,为他们下一步就业提供相关凭证。
篇8
关键词:蚁族;生存现状;调查
中图分类号:F29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6-0133-02
一、研究背景
“蚁族”是高校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的典型概括,这一群体有三个明显的特征:大学毕业、低收入、聚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形势变化,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蚁族”的数量在近几年内急剧增加,遍布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0年底,全国已有上百万的规模。“蚁族”数量的不断增加使得该群体正成为重要的社会组成部分,尽管还没有形成社会学意义上的“社会阶层”,但其背后所折射出的各种困境是值得反思和重视的。
上海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房价物价飞涨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城中村”现象日益显现且范围迅速扩大,对上海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上海“蚁族”并没有形成像北京唐家岭那样的聚集地,主要散落在小区里,且以合租形式居多,在静安寺、徐家汇附近以及闵行区的西边城乡结合部也较多存在。为深入了解该群体的状况,2010年8月至2011年3月,调查小组分别走访了闵行区、徐家汇及周边的“蚁族”聚居区,以20~30周岁间的高校毕业生和社区相关工作者为调查对象,以采访和发放调查问卷为主要途径。最终,收回有效问卷数223份,调查小组根据采访记录与问卷结果进行了统计与分析。
二、“沪蚁”群体生存现状
综合上海市闵行区与徐汇区及周边“蚁族”群体的基本情况,我们从生活面貌、职业状况、教育背景、社会保障水平四个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调研结果具有一些鲜明的特点:
从生活面貌来看,“蚁族”明显被城市日趋边缘化,高额的房价与水涨船高的房租,让“蚁族”只能蜗居于上海各区域的边缘地带或散落于城乡结合部的居民区。聚居区的住宿条件相对简陋,设施质量与安全系数极低,整个区域形成自给自足、自我封闭的底层级衍生经济圈。
职业状况方面,统计数据显示:失业人数占10.1%,工作不满三年的年轻人占到6.4%,其中有较好的基本保障和稳定工作的仅占7.8%。多数从事着保险推销、电子器材销售、广告营销、餐饮服务等临时性工作,且47.5%从事着兼职工作,平均月收入为2 100元左右,他们中78%的都收不抵支,有时候只会略有结余,且绝大多数没有“三险”和劳动合同。同时需要引起注意的是,由于近两年物价、房价不断上涨的因素,“蚁族”的平均月支出呈现上涨趋势,生活状况正在不断恶化,经济状况普遍陷入了入不敷出的窘迫之中。
教育背景方面,在被调查者中,毕业于211工程院校甚至有研究生学历者共占到17%,毕业于普通院校或职业院校者占到68%。可以发现,大学毕业生是这个群体的主要组成部分,他们是有知识、有文化、有思想的一个群体,但是到底会为社会发展增添活力还是会制造阻力取决于城市管理者的态度与政策,如何对其妥善安置成为城市管理者面临的重大课题。
社会保障水平的现状与其生活面貌相当,缺乏必要的生活安全保障,生活秩序较为混乱。例如医疗保障方面,作为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在上海,全国范围内以“蚁族”为代表的大学毕业生却属于医疗保障的空洞群体,缺乏制度与政策的保护。
三、“沪蚁”现象产生的本质原因
“沪蚁”的产生主要有两个层次的原因,既有个人原因,亦有社会因素。
1.个人主观方面。了解了该群体的生活现状,我们不禁会问:大城市的生活压力如此之大,为何不选择离开?为何非要留在大城市?这也是我们在调查访问中常问的问题,社会上同样有很多声音在质疑“蚁族”们留在大城市的执著。走访调查中,“蚁族”们对该问题的回答包括:为了梦想,希望有更好的发展空间;为了父母,要把父母接来大城市一同生活;为了下一代,希望自己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为了爱人,大城市机会多等等。可以看出,“蚁族”的选择很大程度上不是基于生存需求,而是要改变自己的生活,梦想自己能有和大城市里的孩子一样的身份和地位。
通过跟“蚁族”零距离接触,和他们聊生活、聊未来,沿着他们的心理路程,我们也发现:“蚁族”的现状并不像媒体所描述的那样痛苦迷惘。诚然,经过几年的辛苦打拼,面对飞涨的房价与物价,面对婚姻事业的压力,不少在沪的“蚁族”会选择回到家乡,或到生活成本相对较低的城市去发展,但是绝大多数依然坚持留在都市,为了心中的理想,不怕苦不怕累,忍受“生存之上,生活之下”的艰难甚至窘迫。即使生活艰苦,但他们大多数是积极向上的,并不消沉,被调查者中,83.6%的人认为,自己的经济地位会在未来五至十年内提升,65.6%的人对自己未来的成功非常有信心,56%的人认为,他们会在将来的五至十年内,成为社会精英阶层。
2.社会因素。首先,大城市有独特的吸引力,大学毕业生多选择大城市作为理想实现地。在人才聚集的上海,各个行业的从业者都比中小城市的机会要多得多,以教育、医疗、养老这三大公共服务为例,上海等一线城市一般兼有全省或全国经济中心的职能,其市民享有更好的保障与服务;大都市的竞争环境相比中小城市更加公平。由于大城市的分工细致,各行业专业化程度较高,舆论监督的环境以及居民整体权利意识优于中小城市,其竞争环境相对公平一些。人都是理性的,大多会做出“人往高处走”的选择,这种“高处”不仅仅指栖身城市的规模、繁华程度,更多的是指生活质量和出头的机会。其次,“蚁族”问题的出现更是一个教育体制问题,是一个时期以来相当部分高校走“高大全”式的发展道路形成的结果。所谓高大全,即办学上层次(高)、招生扩规模(大)、学科全覆盖(全)。虽然高校坚持“以人为本”,在素质教育方面颇有成效,但在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识水平、实践能力、人才培养的产业化方面提高了多少?人才培养的同质化现象使得短短几年后,市场需求趋于饱和乃至过剩,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凸显。并且,房价、物价上涨也是“蚁族”呈现聚居的重要原因。有人说现在的大学生“蚁族”是最苦的一辈,不仅买房遥遥无期,甚至生活都成了问题。居高不下的房价和物价让本来就生活艰难的“蚁族”更加困难。高房价让“蚁族”望而却步,本来花十年能买得起的房子现在却要花二十年甚至更多的时间。因而他们不得不选择住在聚居区,聚居区的条件有时候还不如大学宿舍。
四、展望“蚁族”的未来
“蚁族”现象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他们的生存现状的确令人担忧,可以预见的是这种现状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还将长期存在。对“蚁族”的关注,不应仅仅停留于他们困顿的过去、艰难的当下,而应把更多的目光转向建立一个让他们能够得到发展机遇、实现社会流动的制度通道上来。就笔者看来,解决当前“蚁族”的困境应当加强政府的引导作用。
1.政府要做好大学毕业生就业分流工作。建立责任明确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与运行机制,采取各项措施扫除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性和体制,努力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和创业环境,使大学毕业生尽快地找到适合的就业岗位,或者尽快地走上自主创业的道路。相关部门应该为该群体立法,去帮助他们改善生活,改善条件,更快的适应社会,更好地向自己的理想迈进。重要的是“蚁族”应该改变大城市机会多,爱面子的想法。事实上,二三线城市对年轻一代来说,有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家乡政府也应该对大学生群体实施政策支持,提升二三线城市的竞争力,通过制度保障和财政扶持等措施缩小地区间差距,以增强欠发达城市的吸引力,吸引他们建设家乡。
2.提高大学教育质量,把高校毕业生与社会需求的吻合度作为高校办学质量的真正评判标准。目前,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好高骛远,虽然了解一些专业理论知识,却基本上没有实际操作的能力。这一状况的形成有社会、学校、教师、学生等多方面原因。因此,大学课程设置和教师配置及其知识结构要与市场、社会、政府的需求接轨,大学课程设置应以市场为导向,提高大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
3.给“蚁族”提供职业培训、职业教育的机会。社会各界、特别是人力资源专业机构有义务为“蚁族”的茁壮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应该让“蚁族”看到未来,同时也应该提供给他更加平等的工作机会和竞争机会。通过加大资金投入,足额保证各项培训补贴资金,设立专项资金,整合培训资源,改善劳动力技能培训机构的办学条件,提高培训质量等手段让社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给“蚁族”创造更多发展空间。
4.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将“蚁族”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中。针对房价高的问题,政府应当加大建设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的力度,或给予他们购房补贴,让那些生活在聚居区的人早日拥有自己的天地。这是“蚁族”要想摆脱漂移不定的状态,实现“居者有其屋”最有效的解决途径之一。目前,中国已经初步建立起旨在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建立起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住房保障体系。政府应该继续出台政策,合理引导廉租房建设,让中国“居者有其屋”的目标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
[1]廉思.“蚁族”:大学毕业生聚居村实录[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9.
[2]王晓慧.“蚁族”的明天在哪里[J].新财经,2010,(4).
[3]霍宝珠.“蚁族”的生存[J].中国工会财会,2010,(3).
篇9
[关键词] “80后”幼儿家长;择园;调查研究
所谓“择园”,是家长基于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在其学前期帮助选择幼儿园的现象 [1]。“择园”作为教育选择的一种现象,在某种程度上隐含着一定的教育价值,反映当地当时的教育状况。
“80后”家长是当今幼儿教育的重要参与者,承担着幼儿与教育之间的纽带作用,在整个教育体系和教育环节中都是不可或缺的,他们对教育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由于“80后”家长生长于社会转型时期,他们的择园观受到当今中国幼教体制改革与幼儿园多元化趋势的影响亦呈现出了多元化的趋势,其择园观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当今教育的公平与幼儿的健康问题。而当前的金华市幼教教育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有着不同形式和特色的幼儿园,这促使“80后”家长在为孩子选择幼儿园方面常常存在一定的困难。基于此,本研究重在了解“80后”家长的择园观。
一、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
在金华市选取10所幼儿园,其中5所公办幼儿园,5所民办园。采用分层抽样法,向“80后”幼儿家长发放500份问卷,实际回收475份,回收率为95%,其中有效问卷460份,有效率为97%。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参考陈淑华的《幼儿园家长教育选择之研究问卷》[2],将择园观分为9个维度:方便性、幼儿园的性质、幼儿园的形象、环境与设备、费用、课程内容与教育理念、师资队伍、信息来源、个人需求,每个维度为2―7个题目,共有36个题目。本问卷采用1―5级评分的连续赋值,分数越高说明家长认为此项目越重要。
二、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一)“80后”家长择园影响因素的总体现状
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影响“80后”家长择园的9大因素中,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环境与设备、师资队伍、课程内容与教育理念。除此之外,幼儿园的形象、方便性和费用分别处于第四位、第五位和第六位,“80后”家长认为这些方面只是一般性重要而已;而幼儿园的性质、个别需求和信息来源排在最后三位,这些方面不被“80后”家长所重视。由此可见,金华市“80后”家长认为选择幼儿园最重要的应该是幼儿园的环境和设备、幼儿园的师资队伍和幼儿园的课程内容与教育理念。
1.环境和设备。在幼儿园的环境和设备方面,“80后”家长把安全管理放在所有项目排序的第一位,排在所有项目前10位的还有环境卫生、幼儿园周围的环境和幼儿园的硬件设备条件(见表1)。由此可见,绝大多数“80后”家长认为安全性是首要的,且他们更加重视的是实际操作与管理中的安全问题,更加看重幼儿园自身是否具备安全防范意识;其次,家长比较重视的是幼儿的食品安全问题,“80后”家长普遍愿意选择食堂卫生良好、餐点符合幼儿园餐点卫生标准的幼儿园;同时,“80”后的家长认为,幼儿园周围的环境也是很重要的。他们对硬性设备也比较重视,大部分“80后”家长对幼儿园的环境布置是否优美、教学用具或者其他设备的配备以及孩子活动空间的大小还是重视的。而对幼儿园是否为新成立,是否有新颖的设备关注度不是很高。由此可见,金华市“80后”家长更重视的是幼儿园内实质性的内容和整体的管理问题。
2.师资队伍。在幼儿园的师资队伍方面,“80后”家长认为教师对幼儿的态度是最重要的(见表1),他们认为幼儿在幼儿园中是否能得到良好的照顾主要取决于教师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取决于教师对幼儿的态度。其次,则是教师的专业素质,包括教师的学历、经验和专业能力,这也是“80后”家长最为关注的重点之一。教师的专业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幼儿在园内学到的各项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经验等。而教师的流动性也是许多家长比较重视的因素,教师工作的不稳定,会直接影响到教师与幼儿建立的安全依恋以及信任感,进而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同时,金华市“80后”家长对师生比也是比较关注的,因为师生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的质量。而金华市“80后”家长觉得教师的形象和教师的年龄并不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因此,金华市“80后”家长对师资队伍的要求更重视的是教师的实际内涵,重视教师是否以幼儿为中心,而非教师的外在。
3.课程内容与教学理念。在课程内容与教学理念方面,“80后”家长认为最为重要的是幼儿园有明确的教学理念。一所幼儿园的教学理念反应出该园的教学思想,包含主要教给幼儿什么,幼儿要从幼儿园学到什么,等等。同时,金华市“80后”家长对于个人的理念与幼儿园的教育理念是否一致认为也是较为重要的,他们往往在择园前对幼儿园里的教学理念有一定的期待,而且他们也会跟自己的期待做一个比较。其次,金华市“80后”家长认为重要的是所学习的各项活动或课程,能与将来小学衔接,这主要是受中国现今的教育制度的影响。大部分“80后”家长都不太希望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他们希望其在幼儿园可以学到一些知识性的内容,养成一些良好的习惯等,为以后的升学做好准备。因此,在考虑幼儿园课程时,他们认为幼儿园内是否有拼音、写字、计算机或珠心算等是较为重要的。而对是否有英语教学、外籍英语教师以及放学后是否有绘画、音乐、舞蹈、英语或其他兴趣班的重视度不高。由此可见,金华市“80后”家长更重视的是幼儿园的课程与以后学业之间的关系,而对幼儿兴趣培养的重视度不高。
(二)不同背景的“80后”家长择园影响的差异分析
1.学历差异对金华市“80后”家长择园影响的差异分析。对不同学历的“80后”家长择园观的9个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方差检验发现,F课程内容与教学理念(3,455)=7.131,p
2.家庭月收入对金华市“80后”家长择园影响的差异分析。对不同家庭月收入的“80后”家长择园观的9个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方差检验发现,F课程内容与教学理念(2,456)=8.234,p收入>2000元)、低(收入
三、对调查中所发现的问题提出建议
(一)加强幼儿园的安全管理,提升幼儿园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
从研究中不难发现,“80后”家长更重视的是幼儿园内实质性的内容和整体的管理问题。家长对于园所的环境设备要求中,都是以幼儿的身心健康和平安为主要考虑因素,以幼儿园环境的安全性为主要重视内容。这主要是因为在独生子女政策下,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在家长的心目中孩子能够健康平安是最重要的事情。因此,家长在选择幼儿园的环境和设备标准时,不但关注外在的条件设施,更关注的是实质的环境安全性以及对其的管理。鉴于此,幼儿园应该加强安全管理,提升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笔者在此提出几点建议:
1.幼儿园本身要建立正确的安全管理信念,安全管理是每位在幼儿园工作的人员的共同责任。幼儿踏入园所就是安全机制实施的开始,当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与安全管理息息相关,忽视任何一项管理措施都有可能造成意外事故。
2.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例如:《幼儿园安全检查制度》《建筑设施检查维护制度》《火源、电源、易燃物品管理制度》《幼儿接送制度》《突发事件疏散制度预案》等;建立主管总负责、分层管理、全体员工一起实践的管理制度;实行分层管理工作网络,由此实现层层都有人管、级级都有人负责、事事都有人实践的良好状况,从而建立起一个安全的网络系统。
3.注重实施的过程。有了良好的管理制度,还要配合过程管理,注重管理过程中的每项细节。幼儿园可以制定有关的安全管理规章,在每项内容上都清楚说明内容,例如有关的食品安全、校车安全、校园安全等都应该让每位执行者清晰明白及确认对于内容的理解,最后签下协议,保障自己可以遵守并落实。这是对于每位工作人员责任的要求,同时也提高工作人员的警觉性。
(二)重视教师的内涵建设,修改幼儿园教师的评价标准
从研究中不难发现,“80后”家长对师资队伍的要求更重视的是教师的实际内涵,重视教师是否以幼儿为中心,而非教师的外在。这对于幼儿园可以提供警示作用。幼儿园对于教师的评价内容是否只是偏向于教师的专业能力或其平日的外表装扮或资历,而忽视了教师与幼儿相处时的态度? 笔者认为幼儿园管理者有必要重新思考幼儿教师的评价标准,有关幼儿教师评价时教师对于幼儿的平日态度表现应该被列入一项重要的评分内容,同时对于态度优秀的教师应予以表扬,使其成为大家尊重的模范代表,从而形成幼儿园良好的教育氛围。
(三)引导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观
从研究中不难发现,“80后”家长更重视的是幼儿园的课程与以后学业之间的关系,而对幼儿的兴趣培养的重视度不高,这样的教育观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引导“80后”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观,使其明白幼儿园的课程内容应该重视儿童全面性的发展,而不是读、写、算方面的幼小衔接内容。如果在幼儿时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技能,会有益于未来的学习发展。作为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成长需要和发展规律,应该培养孩子成为均衡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懵懂期;中职生;早恋现象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24-0064-02
中职学生是一个庞大的学生群体,他们正处于青春期,这一时期情感方面最常见的便是早恋现象。由于学科性质的不同,中职生面临的升学压力自然就没高中学生大,此时容易产生对异性的爱慕和追求。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们早恋,早恋究竟给他们带来了什么影响,我们应该怎样去给予他们积极的引导和情感上的帮助?为此,笔者对三峡库区的中职生做了青春期情感方面的调查研究,希望掌握学生早恋的心理特征和成因,最大限度地寻找方法帮助他们平稳健康地度过青春期。
一、青春期情感现象的特征
1.恋爱现象的普遍性:在早恋现状调查中,正在恋爱、认为应该恋爱和考虑恋爱的比例占到将近50%,而其他学生这说明早恋现象在中职生中是一个极其普遍的现象。
2.恋爱心理的矛盾性:中职生心理的幼稚性与行为成人化并存的矛盾,造成他们复杂多变的心理。虽然早恋现象在中职学生中普遍存在,但大多数学生认为学生早恋应给予相应的制止。他们内心充满了矛盾,既想去接触异性,又怕教师或家长发现,还怕影响学业,但调查结果显示仍有一部分学生不听教师、家长的劝阻。
3.恋爱关系的不稳定性和脆弱性:通过随机抽样调查发现中职生的恋爱关系极不稳定。因他们心智与年龄的低龄化,又缺乏成人恋爱对家庭、经济等多方面的理智考虑,在最初的好奇和愉悦心理消失后,他们很容易受各自情绪、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影响,一旦发生感情分歧、争吵等情况,便很容易分手,甚至有人因分手后承受能力较弱而出现过激行为。
4.恋爱动机存在多样性和盲目性:问卷调查数据发现,34%的中职生是因寂寞空虚的原因而去寻找精神寄托,因“从众”或“好奇心”而恋爱的也分别占到了21%和26%,只有极少数的中职生是为了选择人生伴侣或寻求一个人的帮助。这说明大多数中职生的恋爱观念模糊不清,不知道为何恋爱,缺乏对其真正目的和最终结果的深层考虑。
二、青春期早恋原因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我们发现中职生早恋问题突出。不仅是对恋人本人身心健康、学习生活有影响,对未来的人生影响也很大。归纳起来,导致中职生早恋的因素主要如下:
1.青春期生理因素:中职生在生理发育上基本上已成熟,性意识的觉醒,这提供了学生早恋的基本生理前提。但大多数学校关于青春期生理、心理方面的教育往往不够,使处于该阶段的学生内心深处有一种探寻异性生理结构的好奇心和寻找释放自己内心情感的出口,进而在中职生中普遍出现早恋现象。
2.青春期心理因素:调查发现,中职生早恋除了青春期特有的生理因素外,大多数还是由于心理原因。中职学生绝大多数是因为没有考上高中自愿或者被迫来到职校,他们及其家长大多也只是抱着混时间的心理,对三年后能考上大学并不抱有期望,随着新鲜感过去之后在他们心中留下的便只有空虚、无聊、寂寞。
3.家庭因素:在问卷调查中发现,家庭有缺陷的中职生是早恋的高发人群,尤其是在贫困家庭、单亲家庭、隔代抚养、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等特殊家庭中生活的学生。家庭因素成了引发早恋的另外一个主要原因。
调查统计发现,很多学生早恋有的是因为父母经常吵架,甚至离婚,导致这些孩子缺失家庭温暖、家人的关爱;有的是因为家长常年在外打工,由祖辈隔代抚养,父母与子女极少沟通,感情上缺失慰藉与关爱。于是,他们便希望在异性身上得到关心和爱护,得到情感寄托,进而早恋。
4.社会因素:在现今信息高速传播的时代,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书籍、网络、电视、电影、游戏等对于学生来说随处可见。这些不乏着大量的情爱内容,这对青春期的学生来说具有极大的诱惑力。
三、教育和引导对策
中职生正处于自我内在同一性建立的关键时期。真正的同一性,是将自己的本质、信仰和状态与外部环境进行整合和协调。反之,则会出现同一性混乱,突出表现为情感障碍。针对中职生早恋的特点及原因,笔者提出以下教育引导对策:
1.深化中职生青春期教育,着重培养中职生健康的恋爱心理,引导和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恋爱价值观和世界观。现在的中职生极少有正确的恋爱观,其恋爱很少能成功携手走向婚姻的殿堂。学校应通过正确的引导,帮助中职生权衡早恋的利弊,使其认识早恋对学业及今后人生的影响,明确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文化知识、掌握知识技能。特别要注意中职生失恋后的心理变化,杜绝扭曲心理的出现,让他们把注意力和精力放到学业、人生目标上,并为之不懈努力,这样才能抑制早恋不断攀升的局面。
2.加强中职生青春期性教育。现阶段但我们还处于“谈性色变”的年代,不管学校还是家庭对中职生青春期性教育都是采取消极回避的态度,导致他们不能通过学校家庭这一正规渠道获取相应知识,而只能从社会中去获取一些零零碎碎的爱情观念或性知识,最终造成他们性知识薄弱。
3.学校应通过如专题讲座、心理咨询、书法、演讲比赛等不同形式帮助学生了解青春期生理、心理的特殊性,还需开展健康有趣、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这样既可以填充他们因学业轻松而带来的空虚无聊的闲暇时间,又让他们通过活动与异性接触,解开男女间交往的神秘面纱。
4.学校应该充分利用好心理咨询室,充分发挥心理咨询师的作用,让学生在有困难需要、寻求帮助的时候能够得到正确的引导。
5.各任课教师也应根据科目的特点,把课堂变成一个教育的阵地。语文教师可利用课本中精彩唯美的爱情文学作品来熏陶感染学生,净化他们的心灵,帮助中职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只有教师不断更新观念,秉持一颗阳光、平常的心去正确看待婚恋作品,才能让学生在爱情作品中感受真善美,教材中的婚恋作品才能真正发挥美化学生心灵的作用。
总之,中职生早恋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我们首先应该承认中职生早恋是他们身心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它需要学生本人、社会、学校及其家庭的不断沟通、多方协调和共同努力,因地、因人而采用不同的教育引导措施才能有效地疏导和预防,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使职校学生度过人生成长过程中最迷茫、最脆弱,也是最宝贵的时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