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扶贫困生总结范文
时间:2024-02-28 17:37: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帮扶贫困生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以“创和谐社会”与“科学发展观”理论为指导,坚持“以学生为本,为贫困生服务”的理念,动员一切力量,竭诚服务贫困生,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的突出问题,积极引导广大干部尤其是党、团员,自觉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带头奉献,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推进我乡“和谐乡镇”的创建。
二、主要任务
1、摸清底子。乡关工委联系中小学,每学期初,由各班班主任及联班领导,调查核实需要帮扶对象情况,对贫困学生情况进行了解并登记造册。
2、实施捐助。乡关工委根据困难学生具体情况,开展对困难学生的捐助,建立捐助档案。根据被扶助困难学生实际情况,从每学期开始到来年学期结束,直到该生顺利完成学业,全程负责。
3、乡关工委组织全体师生广泛开展“扶贫助学”活动和各种形式的捐赠活动,从物资上帮助困难学生克服困难,发奋努力,刻苦学习,早日成才。
4、以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为主,福利彩票助学专项资金为辅,动员一切力量,竭诚服务贫困生,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的突出问题。
5、加强对受帮扶同学的教育和引导,通过交朋友,谈心、辅导功课和开展各种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形式,从心理上给帮扶同学关温暖,克服困难,发奋努力。
三、具体措施
1、乡关工委认真制定帮扶方案,发挥共青团优势,根据困难学生的需要,深入组织团员定期开展帮扶活动,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帮扶活动,每季度至少为困难学生办一件实事,每学期至少对帮扶对象进行家访一次。
2、乡关工委与党支部、工会一起在校内开展活动,积极组织动员全体师生、社会热心人士参与到扶贫助学行动中,大力推进“一助一”长期结对服务。
3、乡关工委采取“以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为主,福利彩票助学专项资金及师生捐助为辅,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措施,对扶贫助学实行规范化、常态化管理。
4、坚决落实好上级关于扶贫助学的专项资金,公开、公正、透明地落实好每一分钱,做到专款专用。根据学生的家庭情况,在校表现,学习情况等等,在年级组和班主任的配合下,把工作做好,做扎实。
5、继续发扬乡关工委为贫困生捐款的优良传统,在经济上帮助学生。
6、乡关工委认真配合学校工会,做好对学生重大疾病或重大困难家庭的慰问工作。
7、乡关工委要积极做好贫困学生情况摸查和建档工作以便持续跟踪,落实帮助。
篇2
XXX二中 2019年3月
在XXX教育局和XXX中心校的正确领导下,我校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会议精神,认真做好教育扶贫工作,坚持深入实际,办好实事,坚决不让一个贫困家庭学生因上学而发愁,坚决不让一个学生因贫辍学,现就我们具体做法汇报总结如下:
1、充分认识教育扶贫的重要性,成立学校教育扶贫领导小组。
我校根据调教育局扶贫帮困工作安排,认真学习了文件并根据文件精神制定了措施和计划,做好宣传和布置工作,在教师例会、班主任工作会等各种会议上做好动员,发动广大教师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来,争当扶贫帮困的积极分子,共同搞好扶贫帮困工作,构建和谐校园。
为了落实好教育扶贫工作,我校成立了以校长XXX为组长,各班主任为成员的教育扶贫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教育扶贫工作,总务处XXX老师任办公室主任,事务处XXX老师任办公室副主任,办公室安排帮扶村的包村教师。
2、走村入户,深入实际,调查摸排,吃透情况,抓紧抓实抓好教育扶贫工作。
(1)我们根据上级的安排,与村组干部紧密的配合,深入调查,切实做到扶真贫。同时深入到每一个贫困学生家中调查了解情况,倾听群众的心声,针对不同情况,因户施策,制定相应的帮扶措施,当好参谋,做他们的知心人和引路人,切实做到真扶贫。
(2)对申请一补的学生,学校教育扶贫领导小组走村入户,与村委会人员一起深入到农户家调查落实,掌握第一手资料。和村委会一起开会研究,确定一补学生名单,并予以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公示后,再一次进行反复调查,对走访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妥善解决,确保用好政策,好事办好,不出纰漏。
如我校享受一补和营养餐补助学生本来是16人,但通过走访座谈发现,我校学生XXX,入学时户口本显示是冶墙村人,不享受营养餐补助,但后来又过户到了坡掌村,应当享受营养餐补助政策,了解到这种情况后,学校教育扶贫领导小组按照政策要求的工作方法和步骤,最终确定崔雪娇为受助对象。
(3)深入贫困农户进行政策宣传和座谈,张贴相关宣传单。如宣传一补政策,如张贴“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受助情况温馨告知书”、“孟州市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明白卡”等,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使农户全面了解党的扶贫政策,掌握每年每生的补助标准(一补对象1250元/年,营养餐800元/年)等。认真做好一补学生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帮扶工作,完善相关档案,并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及时反馈。
如XX村大学生XXX反映,2018年只补助了500元,针对这一问题,学校教育扶贫领导小组及时和中心校财务及银行工作人员进行了沟通,对高雅洁的补助情况进行了认真的查证,最终确认是每季度补助了500元,一年2000元全部补助到位,把这一情况反馈给高雅洁后,高雅洁本人又经过认真核对,确认该补的钱一分都没有少,是自己马虎,没有弄清楚。
(4)深入帮扶家庭了解情况,做好结对帮扶发,争取做到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我校教育扶贫领导小组每周都要带领相关人员深入帮扶对象家中了解情况。针对具体问题,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制定帮扶工作方案,明确助学思路,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做到每个贫困生都有人关爱,每个贫困家庭都能感受学校的温暖。
由学校教育扶贫领导小组安排教师和贫困学生一一结对,平时经常与这些学生谈心,帮助他们克服生活、学习上的困难,鼓励他们努力学习,争取以出色的成绩立足于竞争激烈的社会之中。 同时进一步发挥育人作用,包括指导学生如何克服贫困家境带来的自卑心理、如何更快融入集体生活环境、如何正确规划自己的未来发展等。帮助他们端正思想、树立信心、确立自己的崇高理想。
篇3
一、工作完成情况
年初以来,认真贯彻县委、县政府的相关部署要求,扎实推进驻村帮扶工作,充分发挥优势,创新服务方式,转变工作作风,敢于担当作为,切实履职尽责,积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把中央、省、市、县关于脱贫攻坚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一)应对疫情,强化产业扶贫、就业扶贫
今年年初,结合疫情防控,驻村工作队对全村符合发展产业的贫困人口进行产业发展意愿调查,3月末向镇政府申报“因户施策”10户18人贝母种植项目。“以奖代补”2户4人发展蓝靛果、红小豆、灰苏子种植项目。紧盯就业扶贫,提升内生动力。
为应对疫情,积极开展就业扶贫工作。村里根据工作需要配备了专职护林员2名、河道保洁员1名、村保洁员1名和水管员1民,负责护林防火、村里日常保洁和饮水管理工作。今年以来,按照镇里的统一安排,开发了扶贫特岗,安排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从事防疫消杀等工作。几年来,组织村里剩余劳动力参加招聘会5次,通过微信群和村部LED显示屏招聘信息多38条。
(二)关注民生,完善村里各项建设投入情况。
1、组织帮扶干部进村入户开展“元旦”“春节”“元宵节”慰问活动,为贫困户和农户送上了米面油等慰问品。
2、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认真落实规范贫困户“五净一规范”和提高贫困户对帮扶责任人的认可度,组织了全体帮扶责任人到贫困户家里为贫困户打扫卫生。
通过帮助贫困户整理房间、清洁厨房、打扫庭院、统一摆放和整理院中闲置物品,宣传健康扶贫、扫黑除恶方面等知识,帮扶干部以实际行动改变贫困户家中环境脏乱差的现状,引导贫困户养成健康卫生的生活习惯,提升了贫困户追求美好生活的精气神,同时,也拉近了帮扶干部和贫困户之间的情感距离。
3、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
组织全局机关干部入村换填植树种花土壤300余立方米,植树280棵,栽花苗1500棵,村部门前摆放四箱花卉。镇政府发放新型垃圾箱36个,现已全部替换完成投入使用。
上半年我局出资3.8万余元,为青松村建立文化宣传墙,宣传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
协调78万元村西侧小流域治理项目;117万元村前街道及河堤进行整治都已开始动工,预计10月末竣工。
4、消费扶贫助力脱贫攻坚
投入资金1.652万元购买贫困户家饲养鸡59只,豆油59桶,月饼354袋。为贫困人口提高人均收入。
(三)完善扶贫档案
针对县大排查组入村排查出的19条户档案存在的问题。组织工作队员、包保干部、村干部、包村站所深入贫困户家中核对,完善户内档案材料,了解贫困户增收情况,填写扶贫手册,现已全部整改完毕。
(四)“八看四提升”工作情况
按照靖发《2020》15号文件要求,对照“八看四提升”内容,逐项排查,认真整改。目前,在“五净一规范”工作中有个别贫困户存在差距。
(五)“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工作情况
1、义务教育。全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共31人,建档立卡贫困生义务教育阶段3人,宋承泽、宋承澳、马文卓。雨露计划2人,2015年享受雨露计划政策的1人,马文杰;2016年享受雨露计划政策的1人,马文杰;2017年享受雨露计划政策的1人,马文杰;2018年享受雨露计划政策的1人,马文杰;2019年享受雨露计划政策的2人,马文杰、董书鹏。全村没有因贫辍学学生。
2、基本医疗保障。2019年,全村共参合459人,贫困人口参合74人,贫困户参合率达到100%。贫困户家庭均签约了家庭医生,贫困户中慢病患者41人,全部发放了慢病手册。村卫生室面积为60平方米,村医1人,卫生室电脑、药品都很齐全。
3、住房安全保障。2009年以来改造房屋44户,其中贫困户危房改造户2户,分别是张永军、吕云梅,没有村民住在危房内。有7户贫困户住在子女家或亲戚家。
4、安全饮水。我村饮水是是集中供水,水管员是马恩福,水质检测合格,供水量充足,能够满足村民生产生活需要。
(六)加强扶贫政策宣传力度,提升群众满意度。年初以来入户宣传政策8次,主要宣传各级政府出台的涉农惠农以及针对贫困户的优惠政策,在村部及周边醒目位置悬挂宣传条幅6条,制作宣传展板8块,宣传文化墙70平。购买米面油等慰问品2.44万元.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1、对扶贫档案进行再梳理,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扶贫档案准确无误。
2、计划新安装路灯40盏;部分巷道栅栏1000延长米,使全村达到美化亮化。
3、强化宣传引导。组织帮扶责任人深入贫困户家中宣传各项扶贫政策,激发贫困户的致富动力,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最大限度的调动贫困户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通过一对一指导,帮助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增强贫困户脱贫信心。
4、巩固扶贫成果,防止返贫的情况。
篇4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防止返贫和继续攻坚同样重要”的重要指示,落实中央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指导意见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坚持脱贫巩固与乡村振兴统筹推进,以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为重点,在培育带贫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改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下功夫,确保脱贫不留死角、不留盲区,为我县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不懈奋斗。
二、目标任务
对全乡2016—2019年按规定程序已脱贫退出的636户1613名脱贫人口,按照“在攻坚期内原有支持政策保持不变”的规定,继续落实扶贫政策,巩固提升脱贫质量,确保其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消除绝对贫困。
三、工作措施
(一)落实主体责任,按时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坚持开发式和保障性扶贫统筹,确保按时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1.根据我乡已没有未脱贫人口的基本情况,着重做好贫困人口识别和动态管理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应纳尽纳、建档立卡数据及时更新,确保账实相符,确保数据质量。
2.落实党委主体责任。乡党委每月必须召开一次会议专题研究脱贫攻坚情况;乡党委书记、乡长每个月至少有5个工作日用于扶贫,乡党委书记遍访贫困村、乡党委书记和村党支部书记遍访贫困户;继续开展好乡扶贫大讲堂等。
(二)建立健全脱贫防贫机制,落实“两不愁三保障”政策,全面提升脱贫质量。
1.完善跟踪监测机制,推进控辍保学。利用好遍访贫困户的机会,实时掌握贫困户动态,严格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全面实施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不得失学辍学,确保义务教育有保障;实施“雨露计划”,为接受职业教育的贫困生提供补助。
2.强力推进健康扶贫,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保障范围,全面落实“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政策,做好慢性病救助工作,扎实推进医联体建设,实行村卫生室和乡镇卫生院一体化管理,优化村卫生室药品目录、增加品种数量,建立健全村医准入条件和退出机制,确保常见病、慢性病能够在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获得及时诊治,确保基本医疗有保障。
3.强力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加快危房改造进度,严格质量管理,确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低保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贫困残疾人家庭等4类重点对象和其他危房户住房安全问题全部解决。
4.强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确保贫困人口喝上放心水。
(三)巩固脱贫成果,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统筹衔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可持续发展能力,切实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
1、严格落实“四不摘”,防止脱贫松劲懈怠。一是全面落实摘帽不摘责任,党政正职保持稳定、分管副职保持工作连续性、各级扶贫干部坚守岗位。二是摘帽不摘政策,保持扶贫政策的连续性。三是摘帽不摘帮扶,各级扶贫干部坚守岗位,驻村工作队不撤。四是摘帽不摘监管。强化脱贫摘帽后督查巡查和审计等,确保监督力度不减。
2.加强产业就业科技扶贫,培育扶贫主导产业,扩大特色产业扶贫项目覆盖面,支持培育扶贫带贫新型经营主体,开展扶贫产销对接活动,防范产业扶贫风险。组织实施就业技能培训,帮扶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用好资产收益扶贫、光伏扶贫收益,设立公益岗位,解决“一发了之”、“一股了之”、“一光了之”问题。
3.狠抓科技扶贫政策落实。建立科技服务站或科技特派员工作站,贫困村有科技服务人员或科技特派员。
4.加强消费扶贫,构优先从贫困村采购农产品。
5.全力推进金融扶贫,规范扶贫小额贷款和扶贫再贷款。
6.全面落实“应保尽保”政策。按照县设置的兜底保障防线和防贫防返贫专项救助基金,对因大病、因意外出现家庭支出或损失重大,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防贫保险、临时救助等政策救助和水滴筹等社会救助后,仍存在返贫和致贫风险的重点群体,实施防贫防返贫专项救助基金救助,防止滑入贫困群体范围。推动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能力建设,对有意愿的特困人员实施集中供养;积极推进建档立卡贫困户和低收入边缘户中符合条件的失能人员全覆盖,半失能人员在尊重本人意愿的基础上力争基本覆盖。
7.开展脱贫人口“回头看”,将“人均纯收入低于5000元且有返贫风险”的脱贫不稳定户纳入防贫监测范围,根据疾病、灾害、子女就学等返贫风险,落实防贫政策,及时予以帮扶,切实防止返贫。
8.强化作风建设,聚焦问题整改,确保整改工作成效。
9.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按政策落实通硬化路、通动力电、基本环境卫生设施、广播电视、宽带和4G网络、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农家书屋等基础设设施建设。
(四)加强基层党建和思想文化建设,激发内生动力
继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改进扶贫干部队伍作风,总结推广先进典型,营造合力攻坚浓厚氛围。
1.持续抓好基层组织力量和阵地建设,大力提升党员干部队伍责任,加强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和帮扶责任人的管理,使基层组织执政为民有人才、有能力、有阵地、有责任。
2.大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加强农村致富带头人队伍建设,实现农村发展有基础,有带动,有后劲。
3.加大政策宣传,强化思想扶贫和智力扶贫,坚持典型引路,培树文明乡风,为脱贫攻坚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
四、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充分认识巩固提升脱贫成果、防止返贫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乡党委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要进一步提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及时研究部署,推进工作落实,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切实把“五级书记抓扶贫”的要求落到实处。
篇5
新阶段以来,山西省委、省政府紧紧围绕支持贫困地区农民增收这一扶贫攻坚重点,准确把握省情特点,充分发挥省情优势,加大力度创新举措,着力探索以百企千村产业扶贫开发工程为总抓手,以领导干部包村增收为组织保障,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就业培训和集中力量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支持贫困地区农民增收脱贫的山西特色扶贫开发新路子。全省贫困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显著改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0年的2529元增加到2013年的4378.25元,年均增幅20.1%,连续四年超出全省平均水平5-6个百分点。
发挥地区优势 筑牢产业支撑
山西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落后的农业自然条件造成产业开发滞后、农民增收困难,成为长期以来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突出矛盾。
借助煤炭资源的独特优势,近年来山西一大批以资源开发为主的企业积累了雄厚的资本实力,开始寻求新的投资方向,实现产业转型多元发展成为其适应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自觉行动。特别是不少企业将实施区域化、规模化农业产业开发作为转型发展的新领域,在促进企业转型和农民增收上取得显著成效。
2013年初,山西省委、省政府总结各地企业转型投资农业产业开发、带动农民增收的生动实践,做出了实施百企千村产业扶贫开发工程的战略重大决策,明确提出要以吕梁、太行两大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以促进农民收入翻番为核心,发挥组织、政策和资源优势,把企业资本、管理、技术、市场优势和农村土地、劳动力及特色资源优势结合起来,支持引导百家以上大中型企业,带动数千个贫困村实施区域化、规模化产业扶贫开发,通过“地下”回报“地上”、“黑色”反哺“绿色”,促进贫困地区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和生态化建设一体推进,实现企业转型和农民增收双赢。这项工程的启动实施,为贫困地区产业扶贫开发注入了新的元素,增加了新的活力,实现了山西省产业扶贫开发方式的重大创新和突破。
一年来,省委、省政府按照示范带动、项目支撑、政策支持、考核激励和精准管理“五位一体”推进思路,坚持以项目为抓手,组织各级各部门精心谋划推介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出台优惠政策措施,创优环境搞好服务,积极支持引导省内外企业参与产业扶贫开发,整个工程呈现出稳步推进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是大量工商资本相继进驻贫困地区实施产业扶贫开发。截至目前,已经有包括省属国企、省内民营企业和驻晋央企、省外知名企业在内的230多家企业,在58个贫困县(含省定)开工建设项目233个,涉及总投资799.23亿元,累计完成投资221.7亿元,其中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52个,5亿元以上的项目40个。如全国畜牧养殖加工知名企业天津宝迪集团,全国排名前列的农产品物流企业江苏润恒集团,以及北京汇源集团、北京枫彩集团、山东烟台塔山集团等实施的产业扶贫项目已经开工建设;大连雪龙黑牛集团、内蒙科尔沁牛业集团、丽珠集团、同仁堂集团也在洽谈对接扎实推进。
今年以来,省属国企加大力度与省内外企业开展项目合作推进产业扶贫,阳煤集团与六味斋集团、粟海集团,晋能集团与九牛牧业、四川宕府王食品有限公司,太钢集团与康培集团,山煤集团与比亚迪集团合作实施的一批产业扶贫项目相继落地或开工建设,省属国企立足自身资本、管理优势,与省外企业具备的品牌、市场优势强强联合,加快推进产业扶贫开发。同时,省内知名民营企业也抓住机遇积极参与产业扶贫,如山西大象集团在武乡、闻喜、沁县等地实施的肉鸡产业化扶贫项目陆续建成投产,在岚县、兴县等地实施的生猪产业化扶贫项目相继落地。
二是有效培育和提升了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不少企业依托龙头建设基地,拉长产业链条,着力品牌打造,开工建设了一大批投资规模大、产业链条长、科技含量高、品牌效益强的区域化、规模化产业扶贫项目,带动当地形成新的特色优势产业。如潞宝集团与山东金和生食品公司合作,一期投资10亿元在沁县建设集饲料生产、肉鸡养殖、宰杀冷藏、肉食加工和产品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农业产业化项目,项目全部投产达效后,可带动周边村3万名农村劳动力生产增收,肉鸡养殖加工业将成为支撑全县农民增收的骨干产业。
三是与农民利益联结紧,通过多种方式带动农民就业增收。企业在产业扶贫开发中,同步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和土地流转,通过多种方式支持农民增收。如荣博集团投资4.2亿元在万荣县建设了集工厂化育苗中心、设施栽培、辣椒深加工、农产品物流和园区旅游为一体的有机辣椒现代产业示范园区项目,公司除一次性流转西景等三个村土地1200亩,直接为农民增收1260万元,还可带动周边8个村的5000余农户通过种植辣椒和进入园区打工实现增收。初步统计,这些项目全部运营投产后,可为当地创造出10万个以上不离乡土的劳动就业岗位,成为支持贫困地区农民就业增收的骨干力量。
四是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有效推进“一县一业”发展步伐。企业结合各地区域比较优势,将产业扶贫开发的重点投向设施农业、规模养殖、特色农业、农产品加工流通、易地扶贫搬迁、开发性农业建设和生态旅游等领域。晋北地区重点发展规模养殖加工为主的牛、羊一体化产业开发项目;临汾市西山地区围绕百万亩有机水果基地建设,重点发展有机干鲜果畜禽循环种养加项目;运城市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流通产业开发项目。江苏润恒集团投资36亿元在夏县实施了现代农副产品物流园区项目,现已完成投资12.7亿元,项目投入运营后,可年冷藏配送农副产品376万吨,交易额251亿元,带动夏县151个贫困村、4.17万农户发展生产,解决周边各县200余万亩苹果的销路问题,对当地现代农业和第三产业发展发挥出龙头带动作用。
五是产业开发与“四荒”治理流域开发相互结合同步推进。不少企业结合当地实际,做到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和开发性农业建设三大任务同步推进。如忻州周通煤业集团投资9.4亿元,在岢岚县杨坪乡中寨沟流域流转“四荒”地5.9万亩建设绿色生态农业园区,对流域内8个自然村困难群众实施移民搬迁,带动1000余户农民通过发展生态农业、畜牧养殖生产增收。繁峙县矿产品有限公司实施土地整理,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建设现代高效农业园区,在安家山等4个村整理土地2544亩,新增水浇地1400亩,发展蔬菜大棚1000座,区域内农民人均收入可达7000元以上。
经过几年努力,全省贫困地区将发展起一批区域特色明显、带动农民增收能力强的规模化产业开发基地,为农民增收筑牢产业支撑。这项符合山西实际,具有山西特色的扶贫开发创新之举,不仅为促进贫困地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路径,而且为企业转型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成为全省新一轮扶贫攻坚战的龙头工程和总抓手。
启动就业培训 提高增收能力
与省内其他地区相比,贫困地区农民工资性收入所占比重不高,特别是绝对数额还很低。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一是产业结构畸重,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岗位有限,二是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实现稳定就业技能不足。
据统计,2013年全省412万扶贫对象中,有334.9万劳动力,其中30-55岁妇女劳动力有103.9万。为帮助这些贫困人口增收脱贫,我们坚持一手抓产业开发,为他们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一手抓就业培训,帮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实现稳定就业。特别是在百企千村产业扶贫开发工程为农村贫困劳动力提供了数以万计不离乡土的就业岗位的基础上,今年省委、省政府不失时机地启动实施了千村万人就业培训行动计划,提出要以稳定就业为核心,依托百企千村产业扶贫开发工程创造的就业岗位及其他就业岗位,组织企业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多方力量,瞄准建档立卡贫困村劳动力特别是妇女劳动力开展就业培训。通过加大就业培训补助力度,创新就业培训工作机制,实行培训资金补助和稳定就业相挂钩,做到培训就业紧密衔接,产业开发和就业增收相互促进。
在省级资金补助和任务落实上,实行“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就业一名男贫困劳动力补助1000元,女贫困劳动力补助1200元,确保每年有5万名以上的农村贫困劳动力通过培训实现稳定就业增收。
除此之外,近年来全省瞄准农村困难家庭初、高中毕业后未升学的新生代“两后生”,实施劳动力转移培训为主要内容的“雨露计划”,每年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5万人次,转移就业率80%以上,转移就业人员月均工资收入达到1800元以上。在 1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开展“雨露计划”改革试点工作,帮助贫困生接受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就业创业能力,累计资助各类贫困生5.3万人;瞄准在乡务农青壮年劳动力,每年开展特色优势产业开发技术培训7万人次;加大教育扶贫力度,每年支持万名以上的贫困家庭学生接受中高等学历教育,打好稳定脱贫和长远发展基础。
以上各项措施,共同构成了山西省帮助贫困劳动力提高素质、就业增收的支持体系。这样经过连续几年的努力,让愿意走出家门的农民成为有一技之长的产业工人,愿意留在农村的成为新型职业农民,暂时离不开家门的有兼职岗位,基本消除贫困地区农村“零就业”家庭,让农村妇女贫困劳动力都有半年活可干,实现贫困地区农民务工收入占总收入60%以上。
实施扶贫搬迁 改变发展环境
残垣沟壑纵横,山庄窝铺众多,是山西省贫困地区最显著的一大特点。这些地方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长期欠账,基本公共服务严重欠缺,对其进行投资建设成本很大,脱贫致富的治本之策就是易地扶贫搬迁。
山西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从1996年开始试点,之后逐年加大力度持续推进,取得了显著效果。特别是2011年,省十次党代会提出五年时间内基本完成山庄窝铺移民搬迁目标任务,并作为向全省人民承诺办好的“五件实事”之一。省级每年安排5亿元专项补助资金,以每年10万贫困人口的规模,加大力度推进。到去年底,全省累计搬迁近万个山庄窝铺,涉及20.7万户、75.8万贫困人口。搬迁后移民群众有房住,有工做,有活干,生产生活彻底改变,思想观念更新解放,不仅实现了增收脱贫,而且提高了自我发展能力。
具体工作中,各地按照易地扶贫搬迁与产业开发、城镇化建设、旧村开发利用和完善社会保障“四个结合”的原则,一是以城镇化安置为方向,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因地制宜采取县城周边建设移民新区集中安置、城郊或中心镇配套产业开发建设移民新村、中心村就近安置和群众自主选择搬迁去向等各具特色的安置方式,支持移民群众进城入镇,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
二是加大产业开发支持力度。对进城入镇的搬迁户,实施二、三产业为重点的就业培训计划;对城郊和中心村安置的搬迁户,同步落实产业开发措施。安排产业开发专项奖补资金,支持企业结合产业开发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确保每个搬迁户都有稳定的生产门路和就业增收渠道。
三是支持各级增加移民补助资金,统筹使用易地扶贫搬迁、生态移民、农村危房改造、新农村建设等资金,减轻贫困户搬迁负担。如忻州市对实施易地搬迁的贫困人口,除省级人均补助5000元以外,市、县两级分别增加人均补助1000元,三年时间支持11万贫困人口实施搬迁,全市90%以上的移民安置在县城或城郊,城镇化率提高三个百分点。阳高县以发展设施蔬菜业为依托,整合片区扶贫攻坚试点项目和农业综合治理项目,捆绑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抗震加固试点等项目资金,在县城新区集中建设“设施农业―安置新房”一体化移民新村,实现了移民搬迁和产业开发同步推进。
今年,省政府将易地扶贫搬迁列为新启动实施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四大工程”的重要内容,易地扶贫搬迁越来越成为山西扶贫开发的重要品牌和显著亮点。预计到2016年前,全省将基本完成山庄窝铺搬迁,到2020年,基本完成全部易地扶贫搬迁任务,贫困地区农民生存发展环境将得到根本改善。
持续加大投入 立体推进扶贫
吕梁、太行两大连片特困地区是山西省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经济社会发展最困难的区域。近年来,我省按照“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基本思路,持续加大扶贫开发综合投入,采取整合资源、综合治理的办法,统筹抓好产业开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生态建设,立体推进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取得明显效果。
一是加快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2009年开始,全省在四年时间内投资600亿元,连续实施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卫生所等社会事业为主的两轮农村“五个全覆盖”工程。去年又决定在五年时间内投入400亿元,按照办一件、成一件、增一件的要求,坚持不懈办好农村“五件实事”,这些工程的实施重点在贫困地区,受益主体是贫困群众,显著改善了贫困地区农村的基础设施条件和公共服务水平。
今年,省委省政府结合完成中央25号文件提出的扶贫开发十项重点工作,在组织开展两轮农村“五个全覆盖”工程回头看、办好农村“五件实事”的基础上,决定在七年时间内筹资1000亿元,大力实施以完善提质工程、农民安居工程、环境整治工程和宜居示范工程为主要内容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四大工程”,这些工程的持续扎实推进,必将带来贫困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更大改善。
二是以特色优势产业开发为核心,集中力量实施扶贫攻坚试点规划。2010年,山西省在贫困地区启动实施以特色优势产业开发为主要内容的片区开发重大举措,采取“以片规划、分县实施、突出产业、集中投入、整体推进”的办法,四年时间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1.2亿元,支持50个贫困县瞄准集中连片的贫困村实施57个片区开发项目,重点发展设施蔬菜、干鲜果经济林、特色农业种植和规模养殖业,为促进农民增收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2012年开始,又在吕梁、太行两大连片特困地区选择天镇、五台、岢岚、临县、大宁5个试点县,依托试点县辐射周边县组成3个示范片,每年安排财政扶贫资金2亿元,集中投入实施特色优势产业开发为主的扶贫攻坚三年试点规划,重点在天镇-阳高-大同示范片发展蔬菜产业,大宁-吉县示范片发展苹果产业,临县-兴县-岚县-岢岚示范片发展核桃经济林、绒山羊和马铃薯产业,通过产业攻坚、连片开发、综合治理,筑牢农民增收的产业支撑。
今年,我省按照实施精准扶贫项目规划到村到户要求,进一步整合调动行业部门资源,在吕梁山片区大宁、永和、汾西、隰县、吉县、石楼6个县启动实施了人均两亩以上优质干鲜果的果畜结合产业开发项目,在太行山片区的天镇、阳高、大同3个县启动实施人均一亩蔬菜的面向京津地区的畜蔬结合产业开发项目,通过连县扩面,扩大产业开发规模,提高扶贫攻坚效果,努力把支持连片特困地区农民增收的特色优势产业做大做强。
三是加大行业部门支持扶贫攻坚力度。围绕支持两大连片特困地区实施扶贫攻坚规划,省政府采取明确牵头单位,落实部门责任的办法,组织行业部门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完成好各自承担的任务。全省先后启动实施“两纵十横”大水网工程,在吕梁山片区开工建设了中部引黄、西山提黄灌溉等重大水利工程,在山老区实施“一村一井”工程,100座小水库建设向两大连片特困地区优先布局,重点倾斜。加大贫困地区公路、铁路、机场等交通体系建设,特别是省交通部门重点规划实施7条高速公路,支持贫困地区县县通高速;在临汾、忻州和吕梁3市的23个县,启动实施总面积736万亩的吕梁山生态脆弱区植被恢复工程,促进吕梁山区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通过以上各项措施综合推进,形成了扶贫攻坚的整体效益,促进两大片区面貌根本改变。
健全驻村帮扶 落实精准扶贫
1989年开始,山西省连续26年每年抽调省、市、县三级两万多名机关单位干部组成工作队,采取包乡包村办法,深入贫困乡村开展定点帮扶工作,近年来各级工作队以产业开发为重点,年均投入帮扶资金和物资折款达5亿元以上,有力促进了贫困村农民生产增收。
篇6
关键词:精准扶贫;绝对贫困;相对贫困
DOI:10.13956/j.ss.1001-8409.2017.05.03
中图分类号:F0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409(2017)05-0011-05
A New Analysis of Chinas Rural Poverty Alleviation from Absolute to Relative Shift
――An Analysis Based on Precise Poverty Alleviation Background
LIU Huan
(Center for Security Studies,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
Abstract:Putting the precision identification as a guide, from absolute poverty to the perspective of the relative poverty of Chinas rural poverty to carry out a new analysis.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Lorenz curve method, calculated the Gini coefficient and the social wealth index, which found in poverty alleviation in poor rural areas exist in the process of the absolute poverty line can not completely cover the poor, establish the relative poverty line is advantageous in the new situation of poverty for poor households accurately identify bottlenecks; resource allocation of poverty alleviation in elite capture established by accurate identification mechanism and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 to curb; neglect the poorest of precise helping, social assistance and social protection such as the protection of poverty alleviation policy to ensure its ability against the risk of poverty.
Key words:precision poverty; absolute poverty; relative poverty
改革_放以来我国农村扶贫工作取得巨大进展,据统计数据显示,1978~2010年中国的农村贫困人口从近2.6亿下降到2800万,近两亿多人次脱离贫困生活。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农村人口内部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在拉大,相对贫困现象日益严重。当前,收入不平等会削弱经济增长的减贫效应已成为社会共识,特别是在经济疲软期,对贫困的精准识别和精准帮扶显得尤为重要[1]。现阶段,经济新常态对扶贫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实施精准扶贫是进入新时期中国扶贫的新举措,符合中国国情[2,3]。
1 文献综述
关于贫困的定义有很多,学术界从不同视角对贫困进行了解释。基于收入角度进行归纳总结,以收入不足为主要致贫原因的研究,如童星、林闽钢认为:“贫困是经济、社会、文化、落后的总称,是由低收入造成的、缺乏生活必需的基本物质和服务以及没有发展的机会和手段的一种生活状况”[4]。万广华等通过加总家庭在一定时间段内的总贫困,将其分解为暂时性贫困和慢性贫困成分[5],通过实证发现在众多影响因素中家庭成员数量、人力资本、政治资本及金融资本对各类型贫困的影响程度不同,特别是低水平的人力资本和金融资本并不能降低暂时性贫困成分;对于农耕地多的农户来说暂时性贫困会相对增加。从贫困的成因和表现形式来看,贫困可以分为经济性贫困、知识性贫困和制度性贫困等。叶普万认为贫困是由制度因素或非制度因素造成的、个人或家庭不能获得维持正常物质精神生活需要的一种生存状态[6,7]。
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社会经济差距拉大带来的相对排斥和相对剥夺问题,特别是在经济差距拉大的影响下更加明显。学者开始意识到贫困问题不仅是绝对的吃不饱、穿不暖的问题,那些在物质和生活条件上相对于他人表现匮乏的人也是相对贫困者[8]。叶普万提出相对贫困的特点主要有:动态性、非平等性、相对性和主观性,相对贫困下扶贫标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收入水平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体现出不同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分配,其比较对象是处于相同经济社会条件下的其他成员,且其设定具有一定的主观判断[6]。相对贫困需要解决的是收入分配问题,较难通过市场机制解决,因而政府有责任在财富再次分配中调整全社会财富的分布状况,以改变初次分配中形成的不利格局[9]。调整对新时期贫困现象的认知、构建相对贫困监测体系[10,11]、经济增长和基本服务均等化是减缓贫困的有效途径[12~15]。
我国扶贫政策经历了社会发展视角下救济式农村扶贫政策(1978~1985年);开发式农村扶贫政策(1986~1993年);攻坚式农村扶贫政策(1994~2000年)以及2001年开始的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阶段[16,17]。在历史的各个阶段扶贫政策伴随着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效果,中国绝对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贫困人口分布也由普遍分布转变为相对集中,以及分散在各地的“插花贫困”和社区里的个别贫困。反观我国扶贫政策的转变,无论是依赖经济发展的“涓滴效应”还是“靶向性”的对贫困人员的直接扶持,都是对既有扶贫政策实践中暴露出问题的理性思考和改进,以寻求更好的解决之道。精准扶贫是新时期中国扶贫工作的主要目标和工作机制,而精准识别则是精准扶贫的首要任务和工作难点。识别农村地区绝对贫困户很容易,而识别相对贫困户就较困难,而且伴随城镇化发展和农民流动等原因,困户识别的难度正日益加大。
2 农村贫困状况的绝对和相对变动
2.1 我国农村贫困线变动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官方贫困线变动情况可以用农民人均纯收入、贫困线和贫困线的相对值来表示。国家统计局在1998年开始测算较高的贫困标准并向社会公布,其原理是根据贫困人口的食物支出测算其占贫困人口总支出的60%比例为前提假设,得到低收入标准,即恩格尔系数高于60%时生活水平表现为贫困[18]。图1是根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官方公布的贫困线变化情况计算出的实际贫困线,与农村居民实际人均收入和贫困线的相对值进行比较,其中实际贫困线和农村居民实际人均收入是以1978年为基础年,以不变价格平滑得到的实际值。目前,我国将贫困线相对值0.4作为“警戒线”,这也是国际上以相对收入确定贫困人口收入水平的最低尺度。图1可以看出1978~2012年间我国农村居民实际人均收入提高较大,贫困线的提高幅度却相对较小,贫困线相对值呈下降趋势,二者差距不断加大,虽然在2011年国家大幅提高贫困线标准(2300元),但是由于缺乏理论依据,其成效依旧不大。收入差距的扩大进一步加大了对农村贫困群体的扶贫难度,以往的开发式扶贫方式不能适应新阶段农村贫困相对集中又分散的特点,而贫困人口的特点是制定扶贫政策的主要根据。因此,实施精准扶贫,进一步将扶贫区域缩小到村到户是适应新时期经济形势和贫困成因的必然选择。
2.2 农村低收入群体收入的绝对和相对变动及不平等分析
本文在我国农村地区2002~2012年居民总收入变化情况分析的基础上探究绝对收入变化和相对收入变化的趋势,该变化的直接表现便是不平等程度的增加。比较收入不平等的方法主要采用洛伦茨曲线、广义洛伦茨曲线及不平等指数和社会福利指数来表示。洛伦茨曲线反映的是人口百分比对应收入百分比的点连成的曲线,反映收入分配均等程度;广义洛伦茨曲线有助于识别平等程度较低但社会福利较高的收入分配状态,如肖沃克斯定理定义X广义罗伦兹控制Y的充要条件是对任何严格凹的增函数符合式(2)条件。
3 精准扶贫下收入变动带来新困境
3.1 从绝对贫困线到相对贫困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收入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户脱离了贫困。从绝对贫困线到相对贫困线,本文拟采用相对贫困线假说,按照国际贫困标准将低于中位收入或平均收入水平50%的收入水平划为贫困线,用贫困线的相对值替换绝对值,发现农村贫困线的相对值不断走低,与经济增长和收入水平的提高相矛盾。通过测算,贫困线相对值的平均值大概在0.4;世界银行也将0.4作为警戒点,将其设置为相对贫困线的最下限,低于0.4时不能有效反映贫困人口的真实状况。本文假定相对贫困线设置在0.4~0.5的系数水平为宜,以反映收入水平差距和平均分布情况。
3.2 扶贫资源最优化分配的瓶颈
3.2.1 精准识别存在难点
精准识别的目标是要改变以往国家扶贫工作中非国家贫困线和集中连片区域贫困人口、贫困村的识别问题。本文假设慢性贫困与相对贫困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总贫困的减少需要注重和强调对相对贫困的识别和帮扶措施[5]。从现实情况看,农村地区绝对贫困的识别相对容易,但考虑相对贫困则显得较为困难。随着经济增长,我国的绝对贫困人口大幅减少,但是相对贫困人口却在不断增加。由于相对贫困人口在收入或外部表现上并没有显著差异,在识别过程中又存在弃真型误差和存伪型误差,为精准识别增加了难度。而瞄准目标的偏离会降低扶贫政策和项目实施的效率和有效性。
3.2.2 精英捕获扶贫资源
国外已有很多研究证明当外部社会资源传递到社区时,会出现精英捕获现象。精英捕获是指原本属于惠及大众的资源被少数人或群体占有,从而导致较弱群体的利益损失[17]。李小云等通过对一些贫困村具体扶贫项目受益群体的调查发现贫困户受益比重远低于中等户和富裕户[19]。扶贫中出现的精英捕获现象会强化贫困家庭的脆弱性。在实施精准扶贫的某些地区由于无法确定除绝对贫困以外的其他相对贫困者,出现了少数平均分配或者轮流领取贫困户待遇的现象;还有些地区将扶贫资金拨给有能力、有愿望的大户[18],就是精英捕获的表现。这些大户处于相对收入优势群体,利用自身的经济、信息等优势获得扶贫资源后再进一步发展自己,而并没有表现出
对绝对贫困者太多的支持,最终导致扶贫政策失效。
3.3 忽视最贫困现象
对农村低收入居民收入的绝对值和相对值的研究发现,扶贫政策的实施过程中,虽然贫困者的收入不断提高,但低收入和绝对贫困户收入的相对值表现出下降趋势,政策效果只是惠及到贫困者中较富裕群体,最贫困者的受益有限,且被固化在较低收入水平,这与扶贫资源的精英捕获现象有着密切联系。为提高扶贫绩效,很多地方更愿意先去扶持与贫困线水平相近的贫困户,对绝对贫困户则多给以直接少量经济性补助等。对相对富裕户的扶持和对最贫困户的忽视使得扶贫政策的涓滴效应止步于贫困人口中的相对富裕人群,最贫困人口却被忽视。最贫困人口被政策性忽视(制度贫困)不仅会带来短期绝对影响,在长期来看也更容易使其陷入“贫困陷阱”。
4 结论和建议
在经济新常态下,通过对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的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的比较研究,尝试找出贫困人口收入的动态变化趋势,为精准扶贫提供理论支撑。研究发现:(1)农村贫困人口的绝对收入增长速度缓慢,相对收入也没有随经济增长而有较大变化,反而呈现恶化现象;(2)农村扶贫按绝对贫困值标准成效巨大,但绝对贫困线提高缓慢,未能将更多的相对贫困者包含在内,相对贫困依旧严重;(3)绝对贫困向相对贫困转变视角下,农村扶贫存在精准扶贫识别和精英捕获的困境;(4)最贫困者容易被忽视,涓滴效应多惠及贫困人口中的相对富裕群体,精准帮扶未能有效实现。
文章的主要启示在于:(1)设立相对贫困线。根据以上对于农村相对和绝对贫困线的分析,设立相ζ独线可在以平均收入为标准的条件下更加客观地体现贫困群体的划分,实现贫困线随经济发展而动态调整,使经济发展成果惠及贫困群体和低收入群体。(2)精准识别帮扶贫困人口。精准扶贫的重要基础是精准识别,建立以绝对贫困、相对贫困兼有的精准识别机制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前提,通过村民投票或者实际调查等确定绝对贫困户并予以公示的制度,是确定绝对贫困户的主要手段,也是避免“精英捕获”现象的主要方式;对于相对贫困则可以制定具体的实行标准,建立政府相关专门化机构,改革扶贫办职责,引导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对于绝对贫困户的帮扶应以保障性扶贫为主,确定其基本的生活保障;相对贫困户则需要实行差别化对待,根据不同的致贫原因,因村制宜、因户制宜建立具体的扶贫方案,从而达到精准化的帮扶目标。(3)最贫困人口的扶助政策。由于贫困的发生呈现既相对集中又遍布全国各地、有些区域分布分散(如深山、偏远地区等)及多数贫困人口失去劳动能力等新特点,使得以往开发式扶贫模式不能有效惠及和改善所有贫困人员的生活[20],特别是最贫困地区存在贫困恶性循环现象,因而需要对最贫困地区和人口实行保障性扶贫,重在实行社会救助和社会保护,以提高其抵御贫困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沈扬扬.经济增长与不平等对农村贫困的影响――基于不同经济活动类型农户的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2(8):21-29.
[2]张一鸣.精准扶贫为新时期中国扶贫格局带来新变化――访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教授张琦[N].中国经济时报,2014-10-09.
[3]范小健.精准扶贫尚未建立好机制[N].民生周刊,2014-03-25 .
[4]童星,林闽钢.我国农村贫困标准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1993(3):56-61.
[5]章元,万广华,史清华.暂时性贫困与慢性贫困的度量、分解和决定因素分析[J].经济研究,2013(4):119-129.
[6]叶普万.贫困概念及其类型研究述评[J].经济学动态,2006(7):67-69.
[7]洪朝辉.论社会权利的“贫困”[J].当代中国研究,2002(4):152-158.
[8]Stouffer S A,Suchman E A,DeVinney L C,et al. The American Soldier:Adjustment to Army Life[M].Princeton,N 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49.
[9]李永友,沈坤荣.财政支出结构、相对贫困与经济增长[J].管理世界,2007(11):35-46.
[10]顾昕.贫困度量的国际探索与中国贫困线的确定[J].天津社会科学,2011(1):25-31.
[11]池振合,杨宜勇.贫困线研究综述[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2(7):40-45.
[12]李俊奇,张宏伟.我国城市化效率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基于2003~2013年的数据分析[J].软科学,2015(12):67-71.
[13]王新民,南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评价体系构建及应用――基于我国31个省域的实证研究[J].软科学,2011(7):21-26.
[14]徐文娟,褚福灵.基于收入水平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构建研究[J].社会保障研究,2016(5):3-10.
[15]熊丹.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困境与出路[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6(1):90-94.
[16]韩嘉玲,孙若梅,普红雁,等.社会发展视角下的中国农村扶贫政策改革30年[J].贵州社会科学,2009(2):67-76.
[17]左停,杨雨鑫,钟玲.精准扶贫:技术靶向、理论解析和现实挑战[J].贵州社会科学,2015(8):156-162.
[18]张全红,张建华.中国农村贫困变动:1981~2005――基于不同贫困线标准和指数的对比分析[J].统计研究,2010,27(2):28-35.
篇7
资助工作 内涵式人才培养 励志 诚信 感恩
我国整体经济高速发展的现阶段,仍存在区域性、结构性的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导致高校学生群体中部分学生家庭无力承担学费、基本生活费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和社会的稳定、和谐。扎实推进学生资助工作,并强化其育人功能,不仅缓解了贫困生的经济和心理压力,更有利于学生群体道德观、价值观的养成以及整体素质的提高,切合内涵式人才培养思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发展及现状
据2004年3月中国扶贫基金会对我国部分高校的调查,农、林、师范类学校贫困生比例在30%以上,特困生比例超过15%。据教育部全国学生贷款管理中心主任崔邦焱介绍,截至2004年年底,全国公办普通高校有1350万在校生(全日制本专科和研究生)。其中,贫困家庭学生约263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19%,经济特别困难学生约122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9%。高校贫困生承受着沉重的经济、心理压力,对于安心完成学业,学有所成的夙愿造成威胁,如何及时有效地给予他们需要的帮助成为社会民生关注的核心问题。
鉴于此,2007年5月9日,国务院第176次常务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决定从2007年秋季学期开学起,进一步建立健全我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体系。各高校也积极采取措施,逐步建立以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为主体的多元化资助体系,还开设了针对贫困生入学的绿色通道。据报道,中央财政支出由上年的18亿元,增加到2007年下半年的95亿元,加上地方财政的投入,达到154亿元。2008年全年达到308亿元。随着新的资助政策体系全部落实到位,每年国家用于助学的财政投入、助学贷款和学校安排的助学经费将达500亿元。全国每年将有大约400万大学生和1600万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获得各种形式的资助,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贫困生的上学难问题。
但随着资助工作推进的时间增长,我们发现这其中逐渐出现了些问题,如部分学生为了能申请到资助,或者申请更高的资助,隐瞒家庭收入情况,或是夸大家庭贫困程度,由于人力物力等资源的限定使得高校的贫困认定工作不可能深入基层实地考察,仅凭申请材料和学生在校表现来评定困难程度使得资助资源的分配有些不尽合理;物质生活的诱惑使得资助金的使用不仅限于学习和基本生活,尤其是奖学金的支配方面,请客吃饭、购买奢侈品等等占用了大部分金额;勤工助学岗位的工作未能和学生所学专业或擅长技能结合,在能适度减轻学生的经济压力之外,对个人能力培养方面的作用显得多少有点苍白。
二、强化资助工作的教育功能,与内涵式人才培养相结合
社会对人才需求层次在提高,人才培养回归到内涵式发展的思路上时,资助工作的功能需求也被进一步提高。在缓解学生经济负担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资助工作的教育功能,实现物质到精神的帮扶,将内涵式人才培养渗透到事务管理工作中是我们的目标。根据高校开展工作的实际情况,以下几方面是资助工作与内涵式人才培养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1.通过奖学金的评定及其引导作用开展励志教育
贫困学生承受来自同辈、家庭和社会的压力普遍大于非贫困生,出现各种心理问题的概率也较大,他们往往会表现出自闭、自卑和怯弱等不自信,害怕失败所以不去尝试和争取,习惯于被帮助或被肯定。对于这部分学生,经济援助固然重要,进行励志教育,唤起他们的自主意识,激发成就潜能,会是更长效的良方。
励志,立志为先,激励为主。引导贫困学生自我认知,自我探索,付诸实践,寻找并确立自己的目标,并帮助他发现自己的优点,培养自己的特长,营造和谐友好的氛围,让他能平稳地成长进步,通过奖学金等奖励措施的激励引导,让学生学会总结已取得的成绩并自我肯定,强化信心,实现良性循环,达到励志教育的效果。
2.通过勤工助学开展责任教育并进行“第二课堂”技能培训
勤工助学岗位的设置一般是有具体的工作任务的,对于大部分在校大学生来说,以类似于社会工作者的身份承担起一份工作还是新的尝试和挑战。
首先,要完成角色的转换。其次,责任担当也是必修课。作为学生,老师、家长和周围的人都在教他什么事该做,该怎么做,就算出现差错也会无条件补救。但当在工作岗位上,打交道的是同事和领导,公关、社交能力要具备,还要学会分工与合作,并且主动地学习技能以满足工作要求,不再等、靠、要。同时,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时按量完成所分配的工作是基本的要求,对自己的工作过程和结果勇于承担,这种责任意识的培养利于学生主人翁精神的养成。
勤工助学岗位的实践作用不可小觑。贫困生在勤工助学的过程中,除了能缓解经济压力外,弥补动手能力的缺陷也很重要。理论知识谈起来头头是道,要完成简单的论文排版工作却不知所措,这样类似的现象在当代大学生中不在少数,原因是我们的课堂教学并没涉及或极少深入很多看似简单却很实用的实践动手能力。这时,勤工助学岗位就成了很好的“第二课堂”。尝试让勤工助学的同学建立团队,练就其核心的技能,并有良好的传承,可以让这部分同学不但在经济上有所收获,也增强了自身的综合素质,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做出贡献。
3.借助助学金评定、贷款管理、困难补助等工作进行诚信与感恩教育
之前已提到的现行资助工作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反映出,学生的诚信意识是整个资助工作体系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借助贷款申请、贷后管理及助学金和补助的评定工作对学生深入开展诚信教育是事半功倍的方法,不同于单纯的说教式教育,通过举办新生入学教育、主题班会、征信知识竞赛、诚信签名、建立个人诚信档案、网络宣传等途径和措施,加强征信知识宣传和社会责任感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家庭出身是无法选择的,但可以靠自己的努力来改变命运。国家和社会正尽力给予他们在学习生活上的帮助和鼓励,应该正确看待各种资助资源,树立“诚信就是生命”的道德观,建立、珍惜并维护自己的信用历史,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这对自己终生的经济、社会活动至关重要。
同时,让学生学会知恩、感恩、报恩也是高校学生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与人之间利益冲突频繁,冷漠与麻木过多沁入人心,加强感恩教育迫在眉睫。贫困生在受助之后是否具备感恩意识,是衡量其人格素养的一个基本标尺。感恩教育有助于提高德育实效,实现德育目标。通过情感教育使贫困生正确看待所受资助,怀感恩心;通过报恩行动使贫困生学会回报社会,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也为资助工作的良性循环奠定基础。
三、搭建平台,整合资源,推动资助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兼具公益效应和教育职能,它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不仅关系到高校、家庭、社会的和谐稳定,更有利于内涵式人才模式的完善,在现行工作的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探讨更好的工作方式。
1.借力基层,保护资源
在进行贫困学生认定的工作中,常遇到一些困难,有的学生在填写家庭经济状况调查表时存在不真实成分,恣意夸大家庭经济困难程度,而且当地民政部门出具的困难证明不规范,也容易取得,这给认定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由于时间、精力等条件限制,学校不可能对学生的家庭情况进行客观的考察,这样就不利于资助资源的合理分配。建议通过省级行政部门和教育部门的干预,加强基层对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的验证工作,为学校的资助工作提供有效的支持,更好地保护有限的资源能合理配置。
2.借力企业,联合培养
全国范围内,企业专项奖助学金无论是受益人数还是金额都不少,企业也多是因为校友或是老师的资源关系提供资助,如果能拓展这种合作关系,和学生的实习、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到相应的企业去进行实习或是短期的考察,不仅能增强学生和企业间的感情,利于企业选拔人才,也让同学们拓展了发展空间,更好地认识了解企业和社会,并有机会利用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实践能力回馈社会。无论是人文素养还是科创能力都得到提高,推动了重人才培养质量的内涵式发展模式。
总之,学生资助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逐步完善其体制和制度,争取更多的资源和构建更宽广的平台,深化其教育功能,让受助学生在经济和精神上都有收获是我们今后要继续探索和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马铭启.高校贫困生问题及对策研究.天津大学管理学院学报,2006,(1):6-7.
篇8
2017上学期控辍保学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贯彻《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扎扎实实地开展好控辍保学工作,现根据上级有关部门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工作情况,制定此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执行上级有关部门活动安排,明确职责,强化领导,坚定控辍保学工作是学校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不动摇,坚持依法控辍、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控辍方针,突出“宣、劝、助、职、规”五字控辍策略,落实“以质控辍、以德控辍、以资控辍”的具体措施,动员和组织社会、家庭、学生等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控辍保学工作。继续弘扬艰苦创业、自力更生、奋发图强、锲而不舍的精神抓好控辍保学工作,使我校在校生巩固率要达到99%以上。
二、工作目标
根据我校的今年的实际情况,本学年全校各班的辍学率小学为0,中学必须控制在2%以下。
三、主要措施
(一)以法控辍,综合治理
学校根据《义务教育法》制定《控辍保学措施》,明确规定教师、学生家长或监护人的控辍保学责任,建立起完备、有效的控辍方案和制度。
(二)以管控辍,措施保学
1.控辍保学工作是学校的实施义务教育的中心工作,学校成立以校长为首的控辍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杨宗羽
副组长:杨
华
组
员:各班班主任及科任教师
2.要召开一次全体教师、学生参加的动员大会,摸清“动摇生”
、“
贫困生”
、“
学困生”底数,分类登记造册,继续实行“全员班主任制”,层层签定控辍责任书。把控辍目标分解量化到每一位任课教师。
3.为了准确掌握辍学情况,学校要求各班辍学上报不过夜,各班学习委员每天都要向班主任汇报人员情况,学校也随时检查、量化评比。
4.为了更好地促进控辍保学工作,学校采取奖惩制度,各班完成了控辍保学目标,则该班的每位任课教师年终考核加
10分,不能完成控辍保学目标,则该班的每位任课教师扣
10分。
5.学校同样实行控辍考核“一票否决”制度,对辍学率超过4%的班级,该班的任课教师年终考核一票否决,不能评为各级各类的优秀教师,不能评优秀班主任及先进班级。
(三)以质控辍,兴趣导学
1.通过教师教育科研,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在备课和讲课上下工夫,在育人的艺术上下工夫,以丰富的知识、高超的育人艺术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以知识、艺术、真情实感全方位控辍,以此保住学生。
2、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鼓励学生发展特长,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断增强学校的吸引力。
3.深入开展师德、师风教育,要求每一位教师用自己的人格魅力留住学生,把学校办成学生的乐园来吸引学生。同时还要重视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不断增强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亲和力、凝聚力。
4.以课程改革为契机,通过活动课等方式吸引学生兴趣,做好差生的辅导,各专任老师要制定帮教计划,教师义务为“学困生”补课,优等生友情为“学困生”补课,建立好师生、学生帮扶对子,使学习困难的学生“留得住,学得好”。
(四)以德控辍,以情劝学
切实做好厌学生和有辍学苗头学生的思想工作,防止离校造成辍学。学校要求教师与学生结“帮扶”对子,传授知识有耐心,生活情感有爱心,控辍保学有恒心,做好“双困生”思想工作,用真心爱护辍学生,关心辍学生,经常家访,及时掌握“双困生”的思想动态,解决“双困生”的各种困难,让他们安心的上学,以真情实感把“双困生”留住。
(五)以资控辍,帮困助学
学校要加强收费管理,坚决制止乱收费现象,切实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对经济困难的学生给以支助。多渠道筹措资金,经济扶贫控辍,动员社会力量,援助贫困生。
(六)合力控辍,巩固成果
要建立家长学校,召开家长座谈会,巩固在校生,稳定动摇生,招回辍学生,让家长认同并共同参与,经常及时地和家长沟通。积极争取社会的支持,依托村委教育组织,实施村委保学控辍工程,并依靠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帮助,合力做好控辍工作。
四、考核办法
学年度各班控辍工作指标完成情况考核,以学年初学校统计的数据为依据,期末经学校检查后,得出的数字作为最后结论。
**中心学校
2017、02
**中心学校控辍保学工作总结
为了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确保适龄儿童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我校对控辍保学工作引起了高度重视,认真招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并做了大量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控辍保学情况:
经过全体领导和教师的共同努力,我校在上学期没有辍学学生,圆满完成了上级的控辍保学任务。
二、控辍保学主要措施:
1.坚持依法控辍,加大宣传力度,创造舆论氛围,利用开展“控辍月”活动广泛宣传《义务教育法》及实施细则,认真执行《劳动法》和《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等法律法规,以提高广大师生和家长的思想认识,增强法制观念,并把乡政府民规民约深入宣传到各家各户。
2.坚持管理控辍、实行控辍保学责任制:
⑴控辍保学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全体教职员工
在成立领导小组的基础上,实行三包制度:领导包片、包村,班主任包班,科任教师包学生,各有责任指标。
⑵实行了控辍保学奖惩制度
校长与班主任、教师分别签定了目标管理责任书,各负其责。学校把控辍工作列入班主任津贴发放方案和教师年度考核方案里。做到年终考核挂钩,并将学额巩固率做为评选先进班级和班主任的条件之一。
⑶建立辍学报告制度
学校做好开展“控辍活动月”的宣传动员工作外,对有辍学迹象的学生及时下去家访、了解情况,做好动员工作。学校历年来都把家访工作作为控辍保学的主要手段,提倡教师进行家访,全面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加强与全体家长的联系,其重点是家贫学生、单亲家庭学生的家访;增强学生及家长的自信心,在对学习中、纪律上出现问题的学生随时家访,及时了解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控辍效果。深入细致的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用真情感动家长,赢得学生的心,用我们朴实无华的真实工作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
⑷坚持教改控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学生之间的差异很大,有个别一部分,经过一年的努力成绩跟不上,往往失去学习的兴趣。导致厌学,最后辍学,对这一部分学生,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
首先,加强正面引导给予各方面的鼓励和帮助。促进教师对问题学生的责任感,并进行因材施教,相对降低目标标准,并严格规定后进生的作业批改质量及提问记分的次数。争取达到由辍学生到常旷生,再到差生,最后到合格生。
其次,发挥他们的特长,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如让学生的体育特长、艺术特长、良好的口才等通过各种活动,都能得到良好的发挥。使他们发现自身的闪光点,体验成功的情感,每天都有个新的目标。近而产生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在学校进行篮球比赛、田径运动会、书画展、征文、演讲比赛中涌现很多优秀的特长生。
再次,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理念,改变过去的“师道尊严”为民主、和谐、公平的教育方法,让师生达到“以心换心”,同时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让每个学生听懂、学好、爱上、爱听。学生的学习热情高了、兴趣浓了,厌学自然就消除了,从而有效控制了辍学。
五、转化学困生:
学困生的转化是班级管理的重点又是难点。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位学生的成长与进步。让每位学困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按照“低起点、小目标、分层次、分阶段”的原则,确定自己的行为目标。每周写好周记,对照自己确定的目标,反思一周来的表现,进行自我点评,班主任附上一周的寄语。这样通过师生双向互动思想交流,绝大多数学困生一次比一次进步,尝试了成功的快乐,重塑了自信心。
六、坚持扶贫控辍,构建温暖工程:
学校教师进行家访,对有辍学迹象的学生和个别生随时进行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通过“两免一补”方式针对一些因家庭困难而面临辍学的学生在各方面给予帮助和照顾。
七、取得成果:
在控辍方面,我们为防止辍学生的出现,学校采取了大量的措施,做了大量的工作。具体工作如下:
1.制定了《控辍保学工作方案》,将各班的学生数和班主任及班科任教师的考核挂钩。班主任作为本班学额巩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已注册上课的学生,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共同负责,对造成新辍学生,凡达不到指标要求的不能享受学校所有的待遇。
2.实行辍学生定时点名和汇报制度。对旷课4节的学生,班主任及时通知家长,了解原因;对旷课一天的学生,班主任要组织本班任课教师家访动员,并将家访情况书面报告教导处;对已旷课一周的学生,及时报告学校。
3.减免贫困生的教科书费及学杂费。
4.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开展实用技术教育。针对部分学生基础不扎实,成绩较差进而产生厌学心情绪的情况,学校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人才观和教育观,以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探索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有效途径。按规定开足开齐各类活动课程,增加了音乐、美术、体育、劳技等学生兴趣科目的课时。这些措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并学有所得,学有所长,学有所用。
篇9
班级管理制度规章包括班级考勤制度、奖惩制度、班委选举与分工制度,甚至包括寝室公约等班级成员一致达成并共同遵守的管理模式。班级管理制度规章的实施与创新要求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不断加强跨年级跨班级甚至跨学院的班级间的交流。在交流中创新制度实施办法,撤出不符当前班级建设需要的制度,不断更新新的推动班级成长的规章制度。在交流中发挥先进班级的先锋模范作用,形成积极建设班级的正能量。
(2)班级激励制度的持续完善。对于以往评选先进班级等积极有效的激励制度要坚持开展和实施下去,同时不断拓展新的激励制度的建设,如通过班级风采大赛来推动各班级间成果的相互展示和共同品鉴,班级工作的良好推动需要不断的激励,给予正面肯定才能有效推动班级建设的良性发展。
(3)加强班委培训制度的细化和常态化。建构大学班级授权管理模式,然后把班级日常管理工作的职权部分授予给班干部,通过参加班级的重要事务和例外事项管理,以及保持对学生的激励和与学生的沟通。开展年级班委培训制度,尤其是刚刚走上班委岗位的同学们,热情高涨却不知何处下手,针对这种现实需要,我们要给班委开展岗前培训,包括班委的职责和要求,班级管理的技巧与方法,班级活动的组织和开展等。同时,要对各类班委开展横向培训,所有班长的横向交流与培训,各班心理委员、学习委员、生活委员等的分类培训与交流。
2班级凝聚力建设的新探索
班级凝聚力是指班级对全班学生的吸引力,全班学生对班级的向心力,以及班级学生之间的相互吸引。一个班级如果失去了凝聚力,就不可能完成班级本身赋予的任务,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条件。班级凝聚力建设的新探索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辅导员在班级建设和学生培养中倾注更多的精力和心血,“亲其师而信其道”要求辅导员在班级凝聚力建设过程中不断提高个人魅力,掌握管理艺术,寓教于乐,与学生的水融中实现凝聚力建设和管理目标。
(2)班级凝聚力建设的最佳实现途径即班级活动,当前大学生活动丰富多彩,但是,这些学生活动是否实现了班级凝聚力建设的需要要求我们在精彩纷呈的活动中予以甄别和遴选。为班级荣誉感而战的集体活动更能促进班级凝聚力的建设。实践证明,辅导员需要有效的引导班级学生有组织的参加这样的集体活动来达到增强班级凝聚力的管理目标。
(3)明确认识到班级是一个团队,这个团队有一个共同愿景,搞好班级工作,做出班级成果,争取成为先进班级。在团队运作过程中要抓住四个关键词:分享、分担、合作、创新!
(4)作为这个团队的“领头雁”的辅导员要全力付出,加强沟通,不断创新管理办法,形成团结在辅导员周围的牢固班委集体,同心协力去实现团队目标。在班级工作中出现问题的时候,团队成员要认识到每一个问题的应对都是我们成长的契机,要淡定沉稳地面对,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讨论有民主也有集中,集思广益,用团队的力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现共同愿景。
3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特殊学生群体关注中的新运用
班级特殊群体包括贫困生、单亲家庭学生、身体有缺陷或者患病的学生、少数民族学生、降级或者休学后复学的学生等。这一类群体之所以被称为班级特殊群体,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这是一个极易遭遇心理健康问题的群体。因此,如何把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运用到班级这一特殊学生群体的关注工作中去是班级建设的重要工作。这就要求辅导员在关注班级特殊学生群体时,充分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技巧和知识,给予这类群体充分的关怀与关注,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技术运用到谈心谈话的工作中去,通过和班级特殊群体学生的交流谈心实现关注的目的。同时,辅导员在关注这类特殊学生群体时,要及时传达国家以及学校关于特殊群体的针对性政策和方针,如:少数民族政策、帮扶贫困生政策等等,在贯彻落实政策方针的过程中解决这类群体学生的后顾之忧,达到关注的目的。另外,心理咨询的技术技巧在特殊群体关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意义,辅导员需要加强自身心理咨询技巧的培养和培训,不断提升自身在心理咨询和心理救助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积极参加学校和相关部门这方面的培训和活动,真正做到活学活用,不断学习不断实践,在实践、认识、再实践、新认识的道路上不断前进,才能在关注班级特殊学生群体的工作中游刃有余,举重若轻。
4新媒体建设在班级管理中的新实践
当前高校的班级组成成员是青年大学生。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始终是时代主题。青年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需与大学生的兴趣需要相一致,才能渗透到青年的学习与工作中去,便于青年学生吸收与接收。基于此来看,新媒体建设在管理大学生这一群时代先锋过程中的运用,可谓应时而生、相得益彰。新媒体的建设在高校班级管理工作中的运用是抢占青年思想新阵地的有效途径。正如微博在与高校班级管理的互动中形成的文化,可以说微博文化给高校班级管理带来了新的契机与挑战,我们不仅要认清微博语境下班级管理的目标、内容和特点,更要规避微博文化造成的负面影响、寻求微博文化下班级管理的新途径、新方法,引导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微博等新媒体建设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的新运用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实践和创新。
(1)建立班级所属的QQ群、飞信群、微博、微信、人人主页,形成班级宣传委员落实,班长和团支书负责,辅导员监督的新媒体建设机制。保证新媒体建设持续存在和发展,对班级管理产生正面、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
(2)把新媒体运用到班级管理的日常工作中去,使之成为班级对外发声和争取发言权、增加班级影响力的重要载体。做到活动前有新媒体动员和介绍,活动中有新媒体互动和交流,活动后有新媒体反馈和总结。平时的班级活动与班级感悟,班级同学互动和关怀通过新媒体这个载体一一体现。
篇10
一、xx市留守儿童基本现状及关爱工作情况
xx市是劳务输出大市,目前全市外出务工人员约42.8万人,约占全市总人口的14%。打工经济已成为我市农村经济的支柱之一,在为农村的发展繁荣积累了资本的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社会问题,特别是留守儿童问题。据统计,目前全市约有留守儿童7.4万人,占儿童总数的14%左右,其中男童约3.8万人,女童约3.6万人。从地理分布来看,北三县留守儿童约占30%,南三县约占70%。留守儿童因长期远离父母(至少父母其中一方),特别是在其价值观、性格、身体发育等方面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因缺少家庭方面有效的教育管理、亲情呵护,导致部分留守儿童心理失衡、道德失范、安全失保等问题,并由此引发其他社会问题。改善留守儿童现状及衍生的社会问题,刻不容缓。
近年来,xx市妇联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内引外联,借势借力,积极探索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模式,并为之付出了大量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
争取党政重视,建立关爱长效机制。XX年1月15日,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会上,市妇联向市委常委会作专题汇报。XX年3月19日,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成立xx市留守儿童活动教育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成立以市委组织部、宣传部、民政、妇联等16家单位为成员单位的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领导小组。20日,市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留守、流动儿童教育管理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全市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要通过齐抓共管,形成覆盖到边、监护要底、关爱到位的留守童、流动儿童管理服务工作体系。在全省范围内开创了此项工作的先河。XX年5月27日,全市留守流动儿童教育管理工作现场会在崇阳县召开。会议的召开,有效地推动了关爱工作在全市各级各部门中的开展。会后,六县市区也相继成立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部分乡镇也成立领导机构,并出台相关文件。如嘉鱼县鱼岳镇、陆溪镇等镇一级也相应成立关爱留守儿童管理领导机构;咸安区官埠桥镇出台了《咸安区关于加强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少年儿童工作的实施意见》。
近年来,市、县两级党委政府每年听取各级妇联汇报留守儿童工作不少于2次,全市每年“两代表一委员”提交提案、议案涉及留守儿童关爱工作不少于20件。今年,市妇联还针对留守儿童暑期安全保护、扶贫助学问题向市委市政府提出有效性建议,市委今年顺应形势拟出台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安全保护实施意见。这些举措积极推动相关工作长效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多方整合资源,形成稳固帮教模式。XX年关爱工作开展以来,市妇联立足市情、民意,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不断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向纵深推进。目前,全市基本形成了4种较稳固且富有实效的管理模式。一是学校托管式。各级妇联联合教育部门,依托各级中小学校,建立了留守儿童托管学校。学校实行寄宿制,内设心理咨询辅导站、亲情电话室、微机图书室、游戏室等,要求老师们除了课堂教育任务外,还给予亲情呵护,弥补了留守儿童心理、情感、家庭教育等缺失和缺位。崇阳县委、县政府整合资源,投资5亿元,打造了一座集幼儿园、小、中、高、职于一体的教育新城。在课堂作文网设立全县留守流动儿童教育管理办公室,对6400名留守流动学生实行寄宿制、封闭式管理,让各个年龄段的留守流动少年儿童享受到现代化的教育资源。XX年,崇阳县被命名表彰为“全国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示范县”。XX年,崇阳县被确定为全国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关爱服务体系试点县。XX年,被评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示范县。二是站所服务式。目前,各县市区妇联组织依托学校、村(社区)妇女之家,建立留守儿童服务站。留守儿童服务站的主要职责是对辖区范围内的留守儿童进行调查摸底、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就近就便招募“爱心妈妈”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及总结表彰先进典型。通城县妇联充分发动县直各职能部门妇委会联系2-3所学校,并根据实际情况依托学校闲置室出资创建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服务站,制定《妇联系统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服务站工作制度》。赤壁市村(社区)定期举办“留守儿童爷爷奶奶家教培训班”、“ 留守儿童亲属培训班”,使留守儿童监护人获得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育儿教子的方法。为响应省委书记李鸿忠的号召,“像对待自己的儿子、孙子一样关心留守儿童”,XX年赤壁市还率先开办了“五点半”学校,学校依托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和农家书屋,服务对象以单亲家庭、双职工家庭、父母不在身边的儿童为主。由基层党员和中小学老师轮流值班,有效地解决了学生下午放学后一个多小时内无人看管、无人辅导作业的问题。第一所学校试点成功后,“五点半学校”如雨后春笋发展壮大,目前覆盖赤壁市151个行政村、25个社区和7个居委会,成为赤壁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亮点,今年成为全省妇联系统基层组织建设会的现场参观点,并在会上交流经验。三是项目运作式。近年来,市妇联积极争取省妇联、省发改委的大力支持,共争取项目资金160万元,整合配套资金200万元,在咸安区双溪桥镇、嘉鱼县陆溪镇、通城县隽水镇、崇阳县白霓镇建立4个留守儿童托管中心。中心项目以留守儿童的托管、游戏娱乐、图书阅览、校外教育为主要内容,对留守儿童监护人开展指导、服务。在乡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由妇联组织、协调、具体策划实施。项目均采取市场化运作,建立了工作专班,有专人负责,实行有偿服务、自负盈亏的管理模式。项目得到了社会各界支持,解决了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又让留守儿童有“家”可归。XX年崇阳县白霓镇留守儿童托管中心获评“全国示范留守儿童之家”。四是结对帮扶式。自XX年全省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启动式在我市咸安区双溪镇举行以来,各级妇联不断巩固扩大“爱心妈妈”这一关爱队伍、擦亮这块“妇”字号招牌,从最初的100多名,发展到现在全市的13147名“爱心妈妈”。“爱心妈妈”的身影活跃、穿梭在留守儿童中间,她们采取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的方式结对留守儿童16040名,无私关爱着这群远离父母的孩子。嘉鱼县一中08届张姓学生由于家庭贫困且父母都是残疾人,十分敏感并缺乏自信,甚至常常产生轻生的念头。了解到这一情况,学校“爱心妈妈”一方面坚持每周与他一次谈心,进行心理疏导,一方面悄悄安排同学主动与他交流,帮助他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通过半年努力他终于消除了自卑情绪,重新认识了生命的意义。赤壁市孤儿胡某八九岁时父母患癌症相继去世,他成为蒲纺第一批结对帮扶的留守儿童。从爱心妈妈无微不至的关心,到与学校老师和社会爱心人士牵手帮扶,浓浓的情与爱伴随着他成长。他现在已成为一名优秀的医务工作者。
随着爱心志愿者的持续招募,全市其他部门系统也陆续加入到这个活动中来。组织部门组建党员关爱队伍、关工委组建 “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关爱队伍、教育局组建教师关爱队伍,还有部分县市区组建 “爱心爸爸”、“爱心姐姐”关爱队伍,目前全市约有关爱留守儿童志愿者18269人。
精心组织策划,开展系列关爱活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留守儿童工作,每年“六一”期间,市“四大家”领导以及市妇联、市教育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都会到留守儿童相对集中的学校去走访慰问,为孩子们送上节日的问候和慰问金,让孩子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XX年,市妇联推荐崇阳县白霓镇留守儿童托管中心表演的节目《爱心妈妈》,参加“童谣中国 喝彩奥运”第二届全国青少年健康艺术周大型展演活动。 8月14日,该节目在北京演出,获第29届奥组委颁发的银奖,向全国人民展示了xx市留守儿童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XX年开展的“幕阜山行·千名留守儿童圆梦行动”,为全市1000名贫困留守儿童实现微小心愿,同时也增加了孩子们实现大梦想的信心。近年来,市妇联开展的“金凤工程”帮助贫困女大学生、“寻找xx的孩子” 扶贫助学、“春蕾女童班”、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音乐之声栏目共同发起的“1200助学行动”、“索尼公司课桌椅捐赠”、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试点” 、《知心姐姐》心理健康教育全国巡回报告团 、家教楚天行、爱儿坊-乐高公益项目玩具捐赠、恒源祥“恒爱行动”编织毛衣、小星星书画赛等系列活动,惠及到了我市众多留守儿童。活动的开展向社会释放出了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更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赞许。全国妇联、省妇联先后莅临我市指导工作,内蒙古妇联、省内其他妇联先后到我市参观考察学习,中新社湖北分社、新华社湖北分社、中国妇女报、湖北日报、荆楚网、楚天都市报、楚天金报、湖北电视台、湖北广播电视总台等中央及省属新闻媒体记者,先后来咸就“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进行专题采访,给予了我们工作的充分肯定。XX年,xx市妇联获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
二、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存在的问题
据调查,留守儿童由于长期和父母(至少一方)分居,与父母沟通较少,得到的关爱和呵护也不如长期在父母身边的孩子,所以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行为乃至心理等方面的问题较同龄儿童要多。从目前工作情况来看,社会和留守儿童自身主要存在七个“缺乏”的问题。
一是缺乏牵头单位 。留守儿童工作是一项复杂、系统的社会工作,涉及留守儿童的衣、食、住、行、学、医、保等多方面,此项工作不是任何一个部门能独立完成的。从目前xx市的情况来看,虽然妇联、团委、关工委等群团部门主要抓在手中,并作为本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也有不少政府组成部门、爱心人士参与其中,但全市缺乏明确的牵头单位和部门,工作中难免各自为政、缺乏合力。
二是思想缺乏引导。调查中,我们发现因长期缺少家庭监管,很多孩子任性、放纵、随意,逆反心理严重。被同学期负了怎么办时,10%选择默默忍受;5%的会跟朋友或玩得好的同学说,并邀约同学帮忙报复;5%选择放在心里,等待合适的机会报复。因得不到足够的、正确的“真、善、美”的引导,这些不正确的处理方法加快形成了留守儿童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不良性格的形成。
三是生活缺乏监管。全市留守儿童中与父母一方单独生活的占 21% ,与(外)祖父母一起生活的占52 %,与亲戚朋友生活在一起占11% ;自己在校住读或自己一人生活的占 16% 。对于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儿童持不愿意态度占90%以上。从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留守儿童目前都属于隔代照顾,(外)祖父母因年事已高、文化普遍较低、忙于农活,绝大多数只能勉强照顾孩子日常生活,家庭教育甚微。另外,自己在校住读或自己一人生活的占16%,约有12108人。留守儿童年纪尚小,缺乏自我保护和管控的能力,生活状况令人堪忧。在崇阳实地调研中,部分工作在照顾留守儿童一线的老师反映,因家庭原因,有些留守儿童不得不寄宿在学校,有时候孩子生病,因乡镇、农村师资有限,留守儿童根本得不到第一时间的治疗和有效的看护。
四是学习缺乏指导。留守儿童中成绩优异的占22%,成绩中等的占39% ,成绩较差的占39 %。很多孩子产生厌学情绪,出现逃学、甚至辍学现象。调查中,全市6县市区中通山县出现留守儿童辍学现象,辍学人数232人,主要分为三类:一是贫困生。这类学生的家庭由于收入远远低于当地平均水平,家长急功近利,所以动员在读子女外出打工赚钱。二是学困生。有的是因为自身无良好的学习习惯,缺少必要的学习毅力,时间一长,成绩跟不上,从而产生厌学情绪;有的是由于教师的教法不当,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造成师生关系紧张,他们采取了一走了之的办法;还有的最初基础不错,后来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如上不良网吧、打游戏、打桌球成瘾,长期旷课造成辍学。三是失控生。这类学生并不因贫困或学习基础产差而辍学,而是因为缺少父母的关爱,得不到良好的家教,家庭失去控制,而造成辍学。
五是心理缺乏关爱。留守儿童大多年龄集中在9-16岁,正值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与父母聚少离多,心里话找不到诉说的对象,一般不喜欢与人过多交流。调查中,做错事而被老师或家长批评时,15%是无所谓听完就算了,5%会当面顶撞,看无关的课外书籍和电视的占50%,上网占40%,积极主动参加体育活动的不到10%。
六是感情缺乏寄托。发达的现代通讯代替不了父母在身边的关爱呵护。据调查,3-6个月能与父母团聚一次的有60%; 12个月才能与父母团聚的有30%;一年甚至几年才能见父母的有10%。90%的孩子不想父母出去打工,离开自己。
七是安全缺乏保护。留守儿童大部分是学龄儿童,自律性比较差,对事情缺乏理性的判断和行动控制。据有关资料统计,据统计,全市每年留守儿童人身安全事故平均发生13起,特别是寒暑假较为集中,约发生8起。安全事故类型排前三位的分别是:溺水、交通事故、。XX年8月某日13时许,被害人胡某某(女,XX年4月11日出生)到嘉鱼县潘家湾镇潘家湾村七组毛永圣经营的小卖部买零食时,毛永圣产生邪念,趁无人之机,将胡某某叫到小卖部房内进行猥亵,经审理嘉鱼县法院于XX年4月29日依法作出(XX)鄂嘉鱼刑初字第00031号刑事判决书,被告人毛永圣犯xx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去年暑假,咸安留守儿童俞俊,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一直有爷爷奶奶照顾,暑假放假后,由于天气热,经常到河里游泳,7月25号中午,天气炎热,俞俊跟另外几个小孩子去游泳的时候,溺水身亡。学校、家庭之间存在安全衔接上的“真空”,监护人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导致留守儿童安全隐患层出不穷。
三、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为进一步做好留守儿童工作,结合xx市实际,在已开展留守儿童帮教关爱工作的基础上,应着重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做到“四为”。
1、党委政府明确责任,积极作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明确责任主体,把此项工作纳入各级各部门的年度考核范围,和评先表优结合起来,特别针对留守儿童安全事故责任问题,实行“一票”否决制。建议此项工作由各级政府牵头总抓,成立专班。党委政府在发挥主导作用上,主要抓好三个层面的工作:一是出台并配套完善相关政策。在政策层面上出台专门针对留守儿童的好措施、好办法,把统筹、协调各有关部门的工作牢牢抓在手上。“少年强则国家强”,在教育上,特别要引导资源分布合理、公平。增加教育投入,加强农村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和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建立全市贫困学生的扶贫助学机制。二是加强协作力度。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与新农村建设、扶贫工作相结合,牵头成立工作专班,明确妇联、教育、公安、民政等部门职责,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共同加快留守儿童工作步伐。三是落实经费保障。留守儿童工作离不开相应的财力支持。设立留守儿童专项救助基金,对妇联、教育及学校开展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所需工作经费给予必要的保证。四是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调查数据显示,我市留守儿童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XX年是8.9万,XX年是8.4万,XX年是7.4万,人数的减少关键还是全市经济持续向好。政府应一方面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帮助农民返乡创业,使父母双方或一方能留在家里,减少留守儿童的产生。这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最好出路,也是根本、长久之计。另一方面,加快当地经济发展,努力发展支柱产业和本地企业,吸纳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劳动力的就地转移,从而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
2、学校担当使命,大有可为。学校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上应担当“主角”。首先要确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在留守儿童教育过程中,学校应主动承担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双重责任。其次要注重培育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针对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对老师进行相关心理指导培训,使他们有能力对学生定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调查中,绝大多数学校缺少专门的心理教师,建议每所学校配备。学校定期邀请有关专家为学生讲授青春期健康知识、溺水、野外安全、等安全自护教育,并安排应对逃生、防火、地震等突发自然灾害演练。建议每学期至少一次自护教育课及演练。再则要努力架起畅通的家校桥梁。要组织老师多走访留守儿童家庭,指导家长或亲属如何教育孩子。建立留守儿童家校联系卡,利用现达的信息通讯工具,加强与家长的联系。除此,学校还可以利用春节、假期孩子父母返乡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充分交流,形成合力。
3、家庭履行职责,善于作为。家庭教育是启蒙教育,也是影响人一生的至关重要的教育。外出务工父母必须牢固树立“家长是第一责任人”的理念,摒弃“孩子有学校管”的观念。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有利于培养出身心健康的一代。留守儿童的父母应增强教育子女的责任意识。留守儿童的父母要学会心灵的沟通。关心孩子,要从“心”开始。父母要走进孩子的“心”里去,去了解他们心里想些什么,需要什么,不但要当好父母,还要当好孩子们的知心朋友。长期在外的父母应充分利用电话定期和孩子进行沟通,对其进行教育。留守儿童的父母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发扬爱国爱民、尊老爱幼、勤劳节俭等优良品德,以身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