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共享实训收获范文

时间:2024-02-28 17:37: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共享实训收获,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财务共享实训收获

篇1

【关键词】 实践教学;财务管理;经济性绩效评价

当前,高等职业学校以政府拨款为主要经济来源的格局正被开放型、多渠道的筹资办学形式所取代,各校资金紧张,要求在学校建设和发展中开源节流,精打细算,用好每一分钱。同时,随着高职院校基础设施的投入不断加大,特别是实践教学项目的增加,使得研究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活动的效益问题显得极为重要。面对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新形式、新要求,针对其经费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新挑战,有必要对资金使用量大的实践教学项目实行财务监督,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实践教学项目的投入产出比作深入的研究,用财务的观点评价其合理性、科学性与经济性。

一、实践教学项目建设与使用现状

目前,实践教学项目建设普遍存在重投入、轻产出的状况,这直接导致教育资源严重浪费和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也使得教育资金紧张、教育成本过高。实践教学项目投入的多少主要靠使用部门计划预算,其预算主要考虑是否满足当时的教学要求,而非从经济效益上考虑投资回报问题,这样会造成投资效益不高、重复建设等一系列问题,从而使学校资金不能充分发挥作用,造成使用效率低下,甚至严重浪费。

二、实践教学项目财务管理的内容

实践教学项目财务管理就是对实践教学项目建设和教学活动实施过程的财务监督,定期进行经济性绩效评价,从财务上评价实践教学项目建设的可行性、使用的经济性。通过评价提出实践教学项目建设的最佳方案,改善使用中效率低下、资金浪费等问题,指导财务工作正确、高效地运行。同时为实践教学项目提出既可满足教学任务,又可提高资金使用率的指导性方案。实践教学项目财务管理的过程包括预算控制,对实践教学项目建设进行财务分析;使用过程收支跟踪;阶段性财务绩效评估三个阶段。

实践教学活动是指教学中校内外一切实验、实习和实训活动。实践教学项目建设与使用是指包括投影室、机房、实习工厂等实验、实习和实训基地建设和使用管理的全过程。根据成本-效益理论:成本效益分析作为一种经济决策方法,通过比较项目的全部成本和效益来评估项目获得最大的收益,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高职教育实践基地应确保用较少投入来取得最佳的效果,因此高职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应贯彻科学性和经济性相结合的基本精神。其科学性是指实践基地能可靠实现实训教学和职业素质训导、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等任务的基本功能,并逐步发展为培养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的实践教学、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和高新技术推广应用的重要基地;其经济性是指实践教学项目建设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并通过有效的教学管理和使用,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功能和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三、如何进行实践教学项目建设的财务管理

要做好实践教学项目建设的财务管理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预算控制,对实践教学项目建设进行财务分析

将实践教学活动重大投资、需使用大量资金的项目纳入财务预算中,在由教学部门提出基于教学活动论证报告的同时,由财务部门提出基于财务管理的论证报告,在该财务报告中应分析所申请的用于实践教学活动资金是否合理,使用经济性如何,从全校当年预算和未来几年的发展分析,该投资的重要性如何,多长时间能产生效益,产生多大的效益。对于那些对教学有极大帮助的教学活动,并能产生较大经济效益的资金使用项目,要给予大力支持;反之,对于那些对教学帮助不大或只在很小范围内对教学有帮助的项目给予较少资金支持或暂缓投入或不投入。例如学校要建设用于维修电工职业技能鉴定训练与考核的实训基地,以往常规做法是使用部门提出建设要求和意见,并提出基于满足教学任务要求的可行性报告,学校主管领导审批后,财务部门拨款购买设备进行基地建设。这种做法存在着极大的缺陷,即基层教学管理人员大都是教师,其所提出的实验室、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方案往往是仅从满足教学任务的角度来考量学校一切教学活动的经济性。这就要求财会人员会同实践项目建设、使用人员共同研究其经济性,提出基于财务投入产出比的可行性报告。有了这样的财务可行性报告,实践项目建设就可以充分发挥其教学功能,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如前面提到的维修电工职业技能鉴定训练与考核实训基地在建设之前,进行财务可行性评价,就会在调研过程中发现问题。根据职业院校教学特点,实践教学中尽量做到人手一台设备,使学生有更多的锻炼机会,使学生技能得以迅速提高。这种职教特点决定了实践基地建设管理的基层领导提出的一般可行性报告中预算很大,如仅用于满足校内教学的投资显得庞大浪费,但如果投资规模小,又满足不了校内教学。在实际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往往只有某几个专业班在学期某一段时间使用该实验室,其他时间和寒暑假里实践基地都处于闲置状态,设备、基地利用率不高,大投入的资金回收缓慢,甚至长期收不到投资回报。而当财务部门同时做实践基地建设与使用的经济性预算时,会想方设法地提高设备、基地利用率,提高投入产出比。这样会促使财务部门思考如何优化建设方案,在满足教学的同时降低建设成本;管理上努力提高设备使用率,尽快收回成本。因此财务预算可改善、修复常规可行性报告内容,对实践基地建设起到了指导作用。

(二)使用过程收支跟踪,实时监控投资收益

实践基地使用过程的财务监控,促使实践基地管理人员自觉转变观念,改善管理方法,财务部门实时掌握收入与支出情况,一旦出现只支不收或收少支多的状况时,财会部门应及时提醒项目负责人员改善管理,采取措施增加收益。学校教育实践基地大多时候没有直接资金流入,仅为教学服务,但是可以通过学生实践人数、项目实践工作时间的长短,或实践项目的工作量等指标间接衡量,即用项目利用率的高低结合一些系统因素来衡量收益的大小。在满足日常教学的基础上增加实践训练内容,在课余和寒暑假进一步开放实践基地,拓展与企业、学校、科研院所的合作范围,加大服务社会的深度和广度等,从而获得较好的经济收益。

(三)阶段性财务绩效评估

在实践教学项目建设开始到实施的每一个阶段,都进行财务性评估,每一阶段的财务绩效评估都作为实践教学管理者和财务管理人员以后改善管理的依据。阶段性财务绩效评估是对实践教学项目及其教学活动的经济性绩效评估,这种基于财务的教学评价,从财务的角度出发,评价教学活动的经济性如何,从而判定投资的教学活动是否有价值,这种制度是对整个学校财务管理制度的一个补充和完善。绩效评估指标的选择要同参加实践学生所交纳的学费挂钩,将学费采用合理、系统的方法分配到实践教学的收入中,将实践教学项目的成本也按合理预期的使用状况分配,计算出该项目的收益率。

四、实践教学项目财务管理的意义

(一)有利于高校制订合理的发展目标和规划

通过对实践教学项目建设和管理的财务监督和评价,使学校的规划科学合理,有轻有重,有缓有急;通过科学有效的评价,可以发现哪些投入是必要的,哪些投入是不必要的,哪些投入是高效的,哪些投入是低效甚至无效的,这样可以不断提升高校的管理水平,对学校整体教育战略规划实施过程和状态采取必要的调整,引导学校科学制订教学规划,降低成本,提高办学效益,从而积极稳妥地实现既定目标,增强学校自我发展能力,从容应对各种考验和挑战。

(二)有利于提高学校财务管理水平

引入实践教学财务监督和评价机制,可以更好地帮助财务部门树立效益观念,合理分配教育资源,优化支出结构,规范资金使用,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开展财务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财务状况作出理性判断,为学校加强财务管理,减少财务风险提供准确可靠的决策依据,同时利用实践教学资源创收,产生经济效益,形成学校发展资金的良性循环,这样从财政上保证学校持续不断地向社会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三)有利于提高实践教学建设和管理水平

通过对实践教学项目建设和管理的财务监督和评价,使教学管理者和教师树立科学建设观和经济建设观,提高实践教学管理者和教师的管理水平,树立经济意识,统筹兼顾、想方设法地用较少的投入来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提高资源利用率。如考察争取政府资金支持,依托企业资源时,建设“产学研”相结合实训基地,在实训基地建设和实训教学上,将品牌专业、特色专业的实践教学与市场紧密结合,扩大服务范围,拓展服务功能,成为共享性、开放性的区域实训基地,如机电专业学生在电机维修实习时可为社会客户维修电机,服装专业学生通过为社会加工服装来实习,艺术品设计专业学生实训时提供的装饰艺术品即学生作品,或者结合周边学校、企事业单位的培训要求,将实践教学基地提供给社会,使之资源共享,从而产生经济效益。这样的实践教学建设在改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经济上也有所收获,实现“教学、资金双丰收”;也可考虑与周边学校共建实践基地,对学生少,投资大的实训场所可不建,采用租赁的方式进行教学,以降低教学成本。同时可以调动系部管理部门的积极性,允许实训场所所属部门得到一定的管理报酬,促进广大教职工热心工作的有效激励机制。

(四)有利于推广教学资源的社会化服务

学校的有限资源可最大限度发挥作用,使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和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联合起来,共享资源,使之成为“产学研”相结合的实践基地。在获得有偿服务的同时,承担起培训工人、农民工的社会责任,不仅要取得学校经济最大化,还要达到社会效益最大化,有效发挥服务社会的功能。

实践证明:基于财务的实践教学项目管理能更好地监督学校资金的使用情况,同时促进教学活动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高等学校;ERP课程;实训教学

一、ERP实训教学紧迫性与意义

(一)ERP实训教学课程建设的紧迫必要性

ERP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它的应用可以有效地适应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要求,促进企业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因此,得到我国企业,尤其是我国中小企业越来越多的关注。而中国的中小企业有850多万家,对市场上种类繁多的ERP的挑选、认识、实施正是许多中小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在企业管理中导入相应的ERP,已经成为首要任务。与此同时,面临就业的经管类毕业生认知能力欠缺,常常是理论与实践脱节,不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过程,适应不了当今社会对实践型人才的需要。因此,高等学校应注重ERP课程的教学,尤其是实践教学环节,为社会培养实用型的人才。

(二)ERP实训教学课程建设的重要意义

首先,ERP实训教学有利于创新教学手段及教学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以讲授为主,学生只能作为被动的“接受者”,且通常只针对同一专业或专业相近的学生,不仅没有进行相关其他专业知识的拓展、实践和整合,还忽视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这种“体验式”教学方式,通过软件及ERP沙盘对抗演练,促使学生自主思考、规划实验的过程和步骤,完全不同于理论课堂的状态,通过模拟经营活动完成相关实验内容,使学生置身于仿真的企业环境。

其次,ERP实训教学有利于学生实习困境的解决,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目前,经管类专业的学生实习基本都是由专门的教师带队到企业去观摩、体验生产经营的过程。这种实习方式存在很多问题,从企业方面考虑,企业员工工作压力较大,无暇对实习学生进行详细指导;从学校方面考虑,实习经费不足,并且实习地点分散,不利于指导;从学生方面考虑,对于实习基本都是走马观花,甚至有些实习过程流于形式,有名无实,难以达到预期效果。ERP实训教学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

最后,ERP实训教学有利于缩短学校与企业的距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模拟实验中,由学生模拟企业不同部门的不同岗位,独立完成业务处理,明晰不同类型业务的处理流程同时,让每一个学生都找到相应的“职业角色”的感觉。这种实践教学方式将企业的各个部门联系在一起,以整个信息链、供应链、财务链之间的关系为出发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能够深刻体验到经营管理企业的感受,有助于培养精通本专业、熟悉其他相关专业的复合型人才。

二、ERP实训教学现状

(一)ERP实训教学优势

1.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ERP沙盘实训课程采用竞争性限制的教学模式,极富游戏的成分,而游戏正是大部分学生的兴趣所在,极具吸引力。这种类似游戏的教学使每位学生都充当一定的角色,使学生像做游戏那样投入学习,充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教学内容创新,拓展学生知识体系

ERP沙盘课程是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全方位展现,突破了专业壁垒,集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财务管理学、财务会计学等各学科为一体,涉及企业财务、采购、生产、营销等各个方面。通过ERP课程学习,可以将各单个学科知识互相联系起来,促进学生将整合后的知识综合运用到工作中,用以解决实际问题。

3.强化沟通技能与团队协作精神,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ERP沙盘教学融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和专家指导为一体,每一团队的每个成员都是自己负责的某一方面的专才,分别扮演着企业中的重要职位。各小组在竞争中寻求合作,使得企业获得无限发展机遇,培育了学生们的共赢理念。同时,在遵守“游戏规则”的同时,使学生树立了诚信原则,进而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ERP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教学目标定位模糊

ERP是一个高度集成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包含了众多的模块,只有各模块协调工作,才能体现出其优越性。而目前ERP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而且教学目标定位模糊。如大多数院校是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教学内容强调知识以够用为原则。选用软件过程中按照专业割裂了软件的各个子系统,过分强调财务管理系统的使用,又由于教学目标定位不清,导致在教学内容上往往各行其是,破坏了ERP系统的整体性。

2.ERP师资力量薄弱,缺乏掌握管理的复合型师资

ERP课程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对教师本身有很高的要求,不但应具备财务管理、供应链管理、运营管理等相关专业的管理知识,而且要具有扎实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以及实际的ERP实施的经验。据有关数据统计表明,目前87%的ERP专职任课教师为计算机专业或经济管理类专业出身,通常只具备单方面的专业知识,大多数是自学而来的,致使从事管理的不懂操作技术,从事软件操作技术的不懂管,教学效果自然不尽如人意。

3.教学实践过于形式化,缺乏真实企业场景

ERP沙盘模拟对抗实验中的模拟企业是理想化、简单化的,即沙盘操作的模型过于理想,数据过于简单,而真实企业所处的环境因素变化存在不确定性,人为干预较多,并且与政府部门的关系复杂。因此模拟企业难以与企业经营所面临的激烈残酷的竞争环境相符。

三、ERP实训教学新思路

(一)课程设置创新

ERP的课程是一门新兴的体验式课程,可以较为直观的感受企业的运营,课程设置就需要结合专业有所侧重。为了顺利进行REP实训,让学生能够正确掌握ERP理念和适应社会发展的最新需要,我们必须适当调整传统培养计划或修正个别课程的教学大纲。但ERP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如果要拆分系统或者将其融入其他课程就会破坏ERP课程本身的系统性,因此最好在不改变原有课程体系的前提下单独开设ERP实训课程。

(二)教学资源创新

1.ERP教学要从师资力量薄弱问题上着手

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充分利用校外资源,对教师进行培训,或者聘请软件公司中资深的技术人员或ERP实施顾问给学生培训、开设讲座,也可将相关专业不同教师配合主讲教师一起组成教学指导团队的方法,这样既可提升任课教师的自身素质,也有益于整个教学团队整体素质的提升。

2.ERP教学要注重实训教材的综合适用性

教材应既能培养学生最基本的操作能力,又能培养学生通过操作后可独立完成任务,成功实施ERP的能力。这要求我们不能完全依赖于ERP沙盘提供商所配备的教材,而应联合企业界的管理精英、软件专家等多方合作共同研究开发真正适合ERP沙盘操作的综合性教材,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适应教学要求。

(三)实验教学方法创新

ERP沙盘模拟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思想,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核心就是要充分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但由于虚拟的环境与现实情况不符的地方较多,比如在现实中银行贷款困难重重,所以需要我们教师在实验开始前,在现有基础上首先要细化经营规则,增强模拟真实度,达到仿真真实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效果。学生要在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将理论知识融合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

首先,自主学习、及时点评。要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可对教师确定的专题进行分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在学习讨论中自主解决发现的问题。并且教师应该及时做出点评,帮助学生总结积累经验;其次,角色扮演、设计总结。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练习中体验不同角色,以分组实训的形式,自行设计企业运作流程,分工合作,运营企业,在进行竞争对抗的同时,收获喜悦,归纳总结问题,并提出未来发展方向;最后,资源共享、注重实践。通过多学科多专业共同参与的形式,促使专业互补,同时在教师与学生间共享资源,交流心得体会,以ERP课程为平台,充分整合各专业各学科知识,注重培养学生在实习工作中的综合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陈畅,严志刚.高校ERP实践教学体系创新研究[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9(02).

郭超.高校ERP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08).

俎文红.基于ERP实训的经管类专业教学建设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18).

篇3

【关键词】实践性;教育信息资源;应用

课堂教学中的遗憾启发:

我们在上课的时候,总有学生给老师提出来:老师可以开网络吗?笔者想从网络上找些素材;我们在给学生上课的时候,给学生提供效果图,突然觉得如果现在打开网络,我们就可以搜索很多更新更好更多的学生成果展示给学生。对于这些不能马上解决的问题,其实我们在课堂上是有很多遗憾的。

启发一:学生已经有想从网络主动学习的愿望;

启发二:作为职业教育,我们该为学生提供怎样的学习资源。

1 实践性的教育信息资源的需求分析

1.1 职业教育中的学生对丰富的信息资源的需求

丰富的教育信息资源对于职业教育中的学生而言,应包括:一是,能够提高专业知识与技能,能够提高持续学习和团队合作、交流沟通及协调能力的资源;二是,以精品课程、名师等各类优秀教师和优秀学生的实践性的资源;三是,以互动为主的教育信息资源;四是,在教育和学习实践中师生提供的多种形式的教育信息资源。

1.2 实践性的教育信息资源

工作体系与学科体系之间知识组织方式的差别,形成了学术教育课程结构与职业教育课程结构之间的本质差别,从而也决定了职业教育课程必须确立实践的主体地位。职业教育课程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打破从理论到实践的机械课程设计思路,转向让学生在工作实践的基础上,通过自我反思来建构理论知识。开放性和提现操作能力这是实践性教育信息资源两个重要特点。

1.3 学生通过接触实践性的教学资源,不仅可以获得建构知识的能力,而且还能得到信息素养的培养

建构知识的能力首要是自主学习能力的获得。通过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选取与利用等环节的实践,学生的学习从以教师主讲的单向指导的模式而成为一次建设性、发现性的学习,从被动学习而成为主动学习,由教师传播知识而到学生自己重新创造知识,研究表明,在数字化时代和信息社会,学生达到能够自主学习的重要的前提还取决于具有怎样的信息素养。让学生直接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无疑是锻炼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大好机会,也是检验其学习能力、学习收获的最佳方式和途径之一。

2 我校正在建设中的教学资源的实践体会

2.1 各系部,采取课程负责制,明确资源建设的内容

多年来,学校通过信息工程系的校本培训,使全校教师能够掌握网络相关理论与实际操作知识与技能,各个专业自编专业教材,专业教师参加省市技能大赛,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丰富教学素材。各专业教师将课程标准、电子教材、教学录像、教学素材、教案等方式共研、共建、共享。提高了教师的网络教育素养和技能,使其能够自如地适应技术的升级转换。有专业的网络维护工作人员,保证校园网络通过硬件和软件的技术防范,屏蔽有害信息,现目前正在积极为师生提供绿色的上网环境。

2.2 持续建设,适应课程改革的变化

学校还通过整合优秀的资源,拓展网络资源内容。我们引进高质量的“期刊系统”、“读秀图书”等资源。还通过链接资源,为学生绿色上网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合作开发,共建共享,现进一步完善学校的财务系统、考勤系统。积极为下一步学生的资源系统做好建设准备。

3 对学校建设实践性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几点建议

3.1 教育资源的数字化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工程

应将教育资源的数字化建设列为一项长期的工作,建立一个良好的开始,然后逐步日常化,规范化。另外,资源库不是简单的资源“叠加”,而是按照各个专业的体系结构组织在一起。学校要配置相关专业人员负责管理和研制工作,更要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加强进行教师的信息技术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的电脑操作、课件制作和资源操作等能力,把这项工作长期不懈地进行下去。

信息资源建设任重道远,要通过整合丰富的资源、创生特色资源、建立共享合作体、加大应用力度,使丰富的的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更好地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

3.2 加大使用,发挥丰富的信息资源的作用

一是,把资源总体数量的富足性和个体用户的切实需求相结合,与教学活动相“捆绑”。二是,建立一线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资源应用与评估体系,鼓励我们教师和学生充分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并在应用中提出改进与提高的建设性的意见。三是,鼓励一线教师与学生结合当地实际开展实践性的信息资源建设,使丰富的的信息资源既有统一内容,又各具特色,形成互为补充,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3.3 开发综合实践课程,探索信息资源的结合点

学校要注重开发综合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带领学生走进工厂、走进社会、走进自然。每次社会工作实践之后,学生都将自己的收获以图片、电子文档、其他多媒体形式进行展示和交流,将丰富的教育资源建设与与课外活动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使学生获得了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

3.4 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学生创造新的学习活动空间,发挥信息资源的作用

第一,学校以课堂为主渠道,加大丰富的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力度。开展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工作项目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使学生学习变得主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可对照课程资源中的视频跟步操作,根据教学课件等资源查错、纠错。同时,利用课程网络交互平台,就实训主题进行不同形式的交互讨论,探讨实训中出现的问题,研究实践理论知识,共同设计创新性实训步骤。

这种方式改变了传统的分组上课,教师逐个辅导的局面。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学生对实训项目知识准备充足,教师不用再重复讲解操作及步骤等,而是更多的关注于研究性、创新性学习的指导。

对于资源应用与效果评价每个班还选一个网络教学协管员协助管理。各班在课间、午休、自习等时间,通过观图片、读文字、看电影视频等多种方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等。

第二,以师生博客为载体,搭建“超时空”学习对话平台。每个班的学生拥有自己的网络空间,可以班级信息、班主任与学生和家长进行网上交流、批阅作业、解答疑难等活动,实现了网络上超时空的学习与交流。学校以网络教育活动为内容,丰富学生的网络体验。

第三,开展丰富的网络教育活动。上传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解决问题。每一年的文明风采大赛,将所有的作品都上传,让同学们彼此点评和学习,学生自己用镜头记录下文明的表现与不文明的行为。以网络为载体、学生妙手绘未来,这样的网络体验,为学生幸福成功的人生奠定了基础。

第四,发挥其交流与沟通的平台作用。网络在学校与师生、教师与学生、学校与家庭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电子文件的传送与批阅实行无纸化,使学校管理上更便捷,电子日志的记录,减少了开会汇报造成的时间浪费现象。用电子信箱的方式交流,不仅是师生之间的交流,甚至是学校领导也能和学生直接对话。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ERP沙盘模拟;教学;实践与探索

一、前言

当今企业管理的核心已从传统工业时代注重内部资源、控制生产环节转变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供应链管理,而ERP作为先进的现代管理工具,现已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砝码,企业对熟悉ERP的复合型管理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多。而ERP沙盘作为一个企业模拟经营的实践培训工具,让学生在分析市场、制定战略、组织生产、整体营销和财务结算等一系列活动中体会企业经营运作的全过程,领悟科学的管理规律,提高管理能力。上海海洋大学紧跟市场发展的需要,在经济管理学院开设ERP课程及ERP沙盘课程,与上海用友软件公司进行合作授课,并取得了较大成功。

二、ERP沙盘模拟的概念、内容及背景

(一)概念

ERP沙盘模拟,指的是针对代表先进的现代企业经营与管理技术――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设计的角色体验的实验平台。它是一种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为导向,以实行企业内外资源优化配置,消除生产经营过程中一切无效的劳动资源,提高企业竞争力为目的,以网络和信息技术为平台,集客户、市场、销售、计划、采购、生产、财务、质量、服务、信息集成和业务流程重组等功能为一体。ERP沙盘模拟课程,不同于传统的课堂灌输授课方式,是通过直观的企业经营沙盘,来模拟企业运行状况。让学生在分析市场、制定战略、组织生产、整体营销和财务结算等一系列活动中体会企业经营运作的全过程,认识企业资源的有限性,从而深刻理解ERP的管理思想,领悟科学的管理规律,提升管理能力。

(二)内容

ERP沙盘模拟的学习内容分为三部分:生产制造、财务会计和供应链管理。ERP沙盘模拟,主要采用学生自主学习、自助学习、互助学习为主,老师讲授为辅,并适当进行辅导、操作演示等教学方式相结合,让学生逐步掌握ERP软件的操作技能,运用ERP软件处理企业的各项经济业务。同时,还举行ERP沙盘模拟操作竞赛等。本课程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采用了不同的授课方式和教学组织方式,使ERP班上的每一位同学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先进管理思想的熏陶,树立了科学管理、科学决策的理念,培养了同学们自主创新能力,教学效果比较显著。

(三)背景

ERP沙盘模拟,是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流行起来的一种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方法和工具。近几年又在我国应用发展迅速,上海海洋大学于2003年已将其引入教学体系,成为管理教学改革的实验平台。ERP本身不只是一个计算机应用系统,也不仅仅是企业管理、财务管理以及信息技术等多种学科相结合的综合产物,它是一个集组织模型、企业规范、管理方法为一体的综合管理应用体系,是一种崭新的管理思想。

三、ERP沙盘模拟教学的问题与不足

(一)教学内容过于单一

ERP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对各方面知识的综合运用。虽然知识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但对知识的运用却需要经过个人的综合、归纳、分析、判断等才能发挥作用,如果不具备对知识的这种加工能力,就不可能真正掌握知识,就不可能具备驾驭知识的能力,也难以具备创新能力。一方面,几乎所有的ERP实验都是以制造型企业为模拟对象开展的,对于其他行业的模拟管理实验则基本没有涉及,造成学生的知识面比较狭窄;另一方面表现为课程侧重对ERP的基本操作,轻视对企业决策的分析和评价。目前的ERP模拟实验,几乎都是要求学生完成“输入-处理-输出”的循环,即先把实验数据录入ERP系统,然后设置一些参数,ERP系统自动处理,最后系统输出各种数据。这实质上只是对ERP系统的操作训练,而对于一些管理思想、管理决策方法却很少运用。

(二)教学方法有待改进

受到教学方法的限制,传统的ERP教学流于抽象的理论讲述和单调的软件演示,学员往往容易迷失在复杂的软件操作之中,无法体会ERP对企业运营所发挥的作用。而真实的市场环境是千变万化的,一个有经验的管理者会随着企业外部环境的动态变化通过ERP对企业资源进行规划。但这样的经验是无法复制的,而他人的经验虽然可以给人以启迪,但不能代替管理实践。所以近年来普遍采用的案例教学法,虽然从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员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终究是纸上谈兵,学生无法真正深入其中,获得切身的真实感受。另外,由于ERP沙盘实验的设置相对较复杂,模拟企业的生产经营又具有连续性,因此ERP沙盘模拟教学需要较多的连续学时,而且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实验学时安排的也比较分散,这是限制ERP沙盘模拟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师资水平尚欠火候

ERP沙盘模拟教学,是一个涉及企业各职能部门的管理思想和管理软件,它的综合性决定了教授这门课程的教师必须精通企业管理、财务会计、物流管理、计算机软件技术等专业知识。首先,要求教师要有比较综合的知识素养,而目前在高校的教师中熟悉经济管理学各方面知识,又能综合运用的复合型教师非常少,使得当前高校ERP课程教师匮乏。其次,部分教师仍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对新的教学没有体会,因而对ERP沙盘模拟实验的兴趣不高。再次,ERP教师的工作量相对较大,因而也会阻碍教师主动地承担该实验课程。我们知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起主导作用的,如果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不能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就会对ERP沙盘模拟实验课的教学效果造成影响。

四、ERP沙盘模拟实训课程的探索

ERP沙盘模拟,在操作过程中可以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塑造其“宽容、诚信、守法”的职业品质,并锻炼同学们的全局观念以及规划能力。但在实训方案实施中,我们也碰到了一些问题,从ERP沙盘模拟教学实际考虑,笔者认为应重点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逐步完善教学内容

作为模拟学习的一种方式,ERP沙盘模拟在理念推广和实践操作到一定阶段时,可以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和扩充,并整合其他实训资源,融入商贸、经管、金融及其他专项实训内容。首先,扩大教学的内容含量。让学生亲手编制一些简单的生产计划,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还能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生产基础理论,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其次,应注意教学内容的可持续发展。即实践教学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及市场的变化,及时设置和调整教学内容,而且要适度超前发展。再次,要突出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对创新意识的培养,要注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这样可充分利用商务实训资源,进一步提高实训的综合效果。

(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ERP沙盘模拟,是一种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式教学思想,其核心是充分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尽管教师们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也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仍然存在不尽如人意之处,需要我们在以后的ERP教学中扬长避短。首先,及时点评。对于在沙盘模拟演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应该及时点评,指出问题的性质和解决办法,使同学们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知识,锻炼能力。其次,设计或总结。通过沙盘模拟演练,应该让每一位同学设计制造业企业的运作流程,企业管理和经营决策要涉及哪些知识点,或者谈各自的收获、体会、存在的问题及其努力的方向等。再次,关注理论教学方式。在专业理论内容安排上,应该按照ERP要求的思想、理念和ERP软件构建的业务流程,不断修改调整专业理论教学内容与方法。

(三)努力打造合格师资

ERP沙盘涉及企管、会计、物流、电子商务等多方面的知识,有综合性强、跨学科、跨专业、对教师的知识面要求高等特点,只单纯掌握本专业知识是无法胜任该课程的。这要求负责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师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全面掌握相关的知识,这样才能较好地开展ERP沙盘模拟实践教学。教师的问题解决了,教出来的学生才能去运用、拓展真正的ERP管理思想。这样的校企结合才是真正的结合。因此,我们建议,尽快在各高校建立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培训基地,形成和完善师资培养基地全国网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同时,教育部及用友公司定期组织对实践教学教师的现场经验交流,让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作示范课;设立专门的教学奖项,对在教学、研发等方面有推动作用的教师给予表彰。

五、ERP沙盘模拟教学的意义

ERP沙盘模拟课程摒弃了传统的以理论和案例分析为主的方式,用一种全新的感官冲击效果,通过真实的模拟沙盘进行学习,使枯燥的课程变得生动、有趣。通过逼真的商场模拟,充分地调动了参与者的竞争热情,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的意义。

(一)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有新的渠道

传统的高校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而言,单科比较突出、内容充实,但各科之间存在壁垒,联系比较薄弱。如微观经济学、质量管理、财务管理、经济法等,都是主干专业课程,都有很强的实力,但如何跨越各科分隔和部门壁垒,综合这些知识并运用于工作解决实际问题,可能就相对薄弱。ERP沙盘模拟课程,将单科知识互相联系起来,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际问题,更加注重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在精通本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对相关专业的知识有所了解,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知识储备更加牢固、丰富,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为本科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ERP沙盘模拟实验教学产生了一个新的教学思路,即体验式创新教学法。其做法是:学生在老师积极有效的帮助下开展研究式学习和体验式学习,提高创新素质,努力形成创新人格的教学方法。上海海洋大学在讲授ERP课程时,教师由原来的解说者和知识传播者变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促进者,课堂教学由听讲模式,变成教师为学生设计情境,创造宽松的教学气氛,允许多元思维并存,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学生不再是容器,而是创造者,是学习的主人,这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对复合型管理人才培养的新尝试

大学毕业生的适应力和实践性对企业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处于角色转变过程中的学生必须具备适应工作、适应岗位、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而其学生时代所积累的知识和技能要运用到实践中去,就要求其必须具备实践性。ERP沙盘模拟课程融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和专家诊断于一体,学生的学习内容接近企业实战,学生在训练中必须共同发现机遇、分析问题、制定决策、组织实施。这一过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正是在成功与失败的体验中,学生学到了管理知识,掌握了管理技巧,感受到了管理真谛。

六、结束语

开设ERP沙盘模拟实验课程,真正实现了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作用从以课堂讲授为主转向以教学设计与组织、指导、监控、考核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作为一个企业模拟经营的工具,ERP沙盘对企业运行状况进行真实模拟,让学生们身临其境,真正感受到市场竞争的精彩与残酷,在成功与失败的体验中,既巩固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同时,在启发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加强大学生之间的沟通与理解,体验团队协作的力量和优势,树立学生的战略意识,为毕业生突破就业障碍打通了一条道路。

参考文献:

1、王应强.ERP实施制胜之要略[J].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6).

2、尚林鹏.浅析ERP实验对我校企业管理专业的改造[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6).

3、崔晓阳.ERP123――企业应用ERP成功之路[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4、刘消寒.ERP沙盘模拟及其在运营管理课程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科学,2008(9).

5、路晓辉.ERP制胜――有效驾驭管理中的数字[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6、张春萍.ERP沙盘模拟实训方式探析[J].开封大学大学学报,2005(19).

篇5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存在问题;改革建议

一、引言

随着经济与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的普及,各企业及事业单位对会计工作人员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学会熟练使用专业财务软件,进行日常会计业务的处理,已成为会计从业人员的一种基本技能要求。对于开设了会计专业的院校而言,如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会计专业毕业生,是当务之急。电算化是高校会计专业的一门骨干必修课程,有着极强的应用性,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会计专业毕业生能否适应社会工作环境,胜任本职工作[1]。本文从商洛学院会计电算化教学的现状出发,指出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并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

二、调查问卷的设计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学院2008级会计专科、2010级财管专科、2011级会计专科和2011级会计共530名同学。整个调查问卷设计有18封闭式问题,2道为开放式问题。问题设计涉及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效果和教学设施等方面展开。

三、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530份,回收问卷530份。根据对问卷汇总、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课程性质及课时安排

98%的学生认为本课程的设置非常重要;99%的学生认为本课程实践性很强;所有学生认为必须熟练掌握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才能学好这门课程。99%的学生能够理解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即会计电算化是一门突出实践操作能力的专业必修课。78%的学生认为时间安排合理,22%的学生认为实践时间较少,并且要求晚上开放机房,进行电算化实践。目前本课程总学时72课时,其中实践36课时,实践课比例占总学时的50%。

2、教学模式

目前商洛学院电算化教学中采用的是讲授法、演示法、案例教学法和模拟实习多种方法的结合运用。从问卷统计结果看,对目前教学方式非常满意和基本满意的占到了98%,基本实现了教学目标。对于实习组织方式,有86%的学生选择角色扮演,即几个同学分工进行实践,各司其职。同学们认为一人扮演多个角色,容易出错。学院的会计电算化教学都是一人兼多职进行,初学者不易掌握,严重影响教学进度。

3、教学内容和教材情况

统计结果显示,52%的学生认为目前实践操作中使用的用友T3软件的操作难度一般,48%的学生认为难;72%的学生认为本课程实践内容太多,不容易理清各步骤间的关系;80%的学生认为有必要适当介绍其他常见财务软件,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实践操作能力。64%的同学想学习其他财务模块。76%的学生对现用教材基本满意。选择不满意的同学是因为教材的实践案例有问题。导致实践教学往往是老师等学生,大多数学生跟不上教师讲授的进度,教师教的累,学生们学的累。在我们用过的多种教材中没有一套教材的案例是系统的、全面的。

4、教学设施

对于本课程现有教学设施,有97%的学生选择基本满意。多媒体、计算机数量及相关配置都符合课程的要求。98%的同学要求机房应有杀毒软件,我校电算化机房是不连外网的,且没有杀毒软件。学生们上机实习最大的烦恼是机子病毒太多,多数学生的账套因病毒影响而进行不下去,老师对着几十台机子一筹莫展。

5、学习效果

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对实践环节的参与情况问卷显示,94%的学生表示对本实践课很感兴趣;63%的学生能独立地完成本实践课的操作练习。37%的学生需要老师及同学们的帮助才能完成上机实践。98%的学生认为学习完电算化课程收获很大;对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相关知识理解更加深刻,提高了自身实践能力。

四、统计结果中出现的突出问题

1、实践组织方式不合理

目前,商洛学院电算化实验的组织方式只采用混岗方式,即要求每一位学生充当不同的角色,如系统管理员、账套主管、制单员、出纳、审核员、会计主管等,各自单独完成模拟企业账套的全部实验内容。混岗方式虽然可以让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对各项专业技能得到系统的、全面的掌握,但是操作员换来换去,大多数学生容易犯错误,经常出现出纳制单或主管制单,导致出纳签字和审核凭证进行不了。也无法使学生感受到企业实际工作中会计岗位分工与内部牵制制度,以及会计凭证在各岗位之间的传递过程。[2]

2、缺乏接近企业实际的系统全面的案例

在电算化教学中应用的案例,多数来源于软件公司的培训资料或以前的手工会计资料,[3]通常仅仅只是实现了会计核算的电算化,而且缺少资料或存在许多错误,反而影响教学和学习进度。因为课时和资料的局限性,对于项目管理、采购管理、存货管理、成本及销售管理等方面涉及的很少,几乎没有开展。这种状况如果长期存在下去,将很难达到人才培养目标。

3、缺乏对系统的日常维护

现用机房没有安装杀毒软件,仅C盘有还原功能,机子中病毒泛滥。在学生实践中,计算机经常出现一些问题,如死机、备份文件打不开、文件丢失、学生优盘打不开等情况。学生经常需要重新建账,多次的返工导致前面的内容很熟,后边的内容进行不下去,老师也无法让每一个学生跟着自己的进度走,大多数学生产生厌学现象。

4、教师实践能力欠缺

目前的会计专业教师,是直接从学校走向学校、缺乏企业工作的经验。[4]虽然有着非常扎实的理论功底,但没有亲身参加过会计工作实践,对理论课中未涉及到的一些现实问题很难把握。教师自身动手实践能力的严重不足造成学校在教学内容上偏重系统理论传授的现状,专业课的实验实训环节很难有效地开展。

5、会计手工与会计电算化严重脱节

商洛学院分别设置了会计手工实验室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但是尚未对二者结合进行实训。会计手工与会计电算化各走各的路,所用数据、教材等不能共享。手工结果不能通过计算机得到进一步验证,也不能为电算化起到基石作用;学生的感觉是电算化比手工账还繁琐,会计电算化的优越性无法体现出来。

五、教学改革的建议

1、采用分岗和混岗二者结合的实践组织方式

改变实践组织方式,在教学中首先采用分岗实践教学,使学生先明确各岗位的权限与职责,理清自己需要干什么。以三人为一组,分别赋予财会主管、出纳和制单员的角色。学生轮换扮演不同的角色来分工完成实验中相应任务。这样既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不同岗位的工作与职责,同时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在让学生进行混岗实践,增强他们的业务能力。

2、收集资料,总结适合学生使用的实习案例

总结多种教材的案例,形成2-3套经典案例,能够涉及到教学的每一个知识点,是案例具有细节性、关联性、全面性和系统性,能够体现电算化核算的优点。另外,让学生自己设计案例,有助于学生全面掌握所学的知识点。可将财务会计理论知识与会计电算化操作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还可以使学生深刻了解会计电算化数据之间的关联性。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满足学生成长需要。

3、教师出外研修

选派相关教师出外学习研修,去实际参与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设计与实施工作。[5]然后把经验和技术带到课堂,用企业的实际数据来解释教材中的原理,并让学生能在网络环境下熟练运用一二种财务软件,改变过去的单机作业和操作数据库的低要求。

4、加强计算机的日常维护

增强系统的日常维护,定期查杀计算机病毒。不断学习处理财务软件运行过程中出现异常操作问题的解决方法。以满足学生顺利进行上机实践。也让学生学会如何处理常见操作异常解决方法,为将来的财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5、手工会计模拟实验与电算化模拟实验相结合

利用手工实验模拟某企业一个完整会计期间的实际经济业务,完成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编制、账簿的登记、账表的装订等一系列会计工作。然后,在电算化实验室将手工会计中所用到的会计案例利用财务软件进行重演,从而使学生充分体验电算化的优越性,进一步熟悉计算机会计的操作流程。会计电算化具有强大功能以及手工会计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1] 黄东晶。戴蓬军.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设想[J].高等农业教育,2006(7).

[2] 丁修平.高职会计模拟实训课程教学问题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38.

[3] 郑震,罗述权.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之思考[J].事业财会,2006(6)24-26.

[4] 谷增军.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7(22).

[5] 涂云友.整合高职会计实践教学提升会计执业能力[J].会计之友,2006.(10)71-73.

【作者简介】

邓淑红(1977-)女,宁夏隆德人,讲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上接第26页)

(3)通过合作或投资等多种形式吸引社会资金,借助社会的力量来募集运动队发展所需要的经费,推动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的市场化,实现经费来源渠道多元化,弥补各高校经费投入不足的状况。

(4)建立健全各项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规章制度及法律法规,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社会化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2、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

四川省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队伍建设应着重以下几方面问题:

(1)为弥补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专项运动技术、高水平运动训练经历和比赛经验不足,除了应重视教练员的各种岗位培训,以及以继续进修的方式提高教练员的科学训练理论素质外,还可以选派业务水平高、有进取心的中青年教师到专业队等高水平运动训练单位担任教练员或助理教练员,从实践中学习科学训练方法和手段,丰富比赛的临场经验,提高科学化训练水平。

(2)建立教练员竞聘机制,实行外聘、内部发掘、专职为主兼职为辅的形式,处理好教练员兼职过多的矛盾。建立健全教练员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练员对训练工作积极性。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将教练员的训练工作与职称评定等业绩考核挂钩,对工作突出的教练员给予物质与精神上的奖励。

3、充分挖掘高校的科研潜能,加强不同学科的横向协作,构建科学训练体系

目前,高校运动队尚未进入中国竞技体育的主流,多年来很少依靠自己的力量培养出具有国际水平的运动员。究其原因,除受我国现行体育管理体制的影响外,在资金投入、教练员水平、训练条件、竞赛机会和后勤保障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没有充分利用高校雄厚的科技资源,将先进的科学理论和技术引入训练,是阻碍普通高校竞技运动水平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高水平运动队应充分利用本校的多学科优势,建立综合研究实验平台,加强不同学科间的横向协作,多渠道、多方面争取科研立项,向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提供日常科研服务,解决运动队在训练和比赛中遇到的难题,进一步提高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竞技运动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志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J].体育学刊,2008.

[2] 杜力萍.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

[3] 毕茜.重庆市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作者简介】

谢燕妮(1974-)女,汉族,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

(上接第21页)

式,理性表达利益诉求,对合理的要求按程序反映,做好解疑释惑、疏导情绪的工作;坚持定期阅批群众来信、接待群众来访、带案下访和包案处理问题等制度。多深入基层群众开展调查研究,倾听群众的合理诉求,了解群众愿望,及时为群众排忧解难,切实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4、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问题的产生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定新的政策措施,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群众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充分听取基层和群众的意见,切实做到没有兼顾各方面利益的政策不出台,得不到大多数群众支持的不出台,与民争利的不出台,配套措施跟不上的不出台,防止因政策、措施制定不当而引发群众上访。在执行政策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自觉维护政策的严肃性,避免为了一时一事的稳定,在执行有关法律政策规定时乱开口子、乱表态,甚至无原则地迁就,引发攀比,产生新的矛盾,形成新的不稳定因素。

【参考文献】

篇6

素以“足球城”和“时装之都”闻名于世的开放都市,随着近几年软件、信息服务业的大力发展,已经为大连的城市标签烙上了软件的名义,为东北亚撑起了一方软件的天空。

大连是中国著名的港口、工业、旅游、金融、信息中心城市,开放色彩浓厚,对外经贸往来、文化交流活跃。近年来,软件产业成为大连这一东北亚的中心城市一大特色。

软件产业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基础性产业,也是当前世界上增长最快的朝阳产业。软件产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其生产力水平和综合实力的象征,并将成为新世纪全球最大的支柱产业。2000年9月大连市提出“大连市创建软件产业国际化示范城市”及创办软件特区的目标。经过几年的时间,大连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和人才优势,大力发展对日外包,拉动企业自主创新,加强国际合作,大连的软件产业已经走上国际化的特色之路,并力争成为国际软件名城。

畅销书《世界是平的》一书中,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描绘了他眼中的大连软件外包业,他留下了这样的文字:“我必须亲眼去看看大连,中国的班加罗尔。大连不仅在中国很出色,摆在硅谷也会十分抢眼,有宽阔的林荫大道,美丽的绿色空间,林立的大学与技术学院,庞大的软件园区……”

在大连软件产业取得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同时,“国家软件产业基地”、 “国家软件出口基地”、“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软件产业国际化示范城市”、“软件人才国际培训基地”、“国家软件版权保护示范城市”、“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国家动漫游产业振兴基地”等一系列光环围绕着大连这个新兴的软件都市,这标志着大连在新世纪大举进军软件产业,也是外界对于大连大力发展软件产业成绩的一种肯定。

“1998年前后,大连的软件企业规模很小,数量也不多,规模最大的企业也就100多人。整个软件业销售收入勉强凑够2个亿,出口份额很零散。”在谈到大力拓荒软件产业之前的大连整体软件产业情况,大连市信息产业局副局长靳国卫不无嘘唏回忆。

而对于大刀阔斧拓荒出的软件产业的今天,靳国卫则表露出一丝兴奋:2006年大连软件产业销售收入达到145亿人民币,出口总额达到4.5亿美金,较有规模的企业数量600家,而与软件、信息服务相关的企业达1700余家。企业的单体规模也有很大增长,1000人规模以上的企业超过8家,东软集团超过5000人,华信、海信、GE和HP也均超过2000余人。随着软件产业的整体发展,大连正在形成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已经落户大连的全球排名500强的企业多达30余家。

“400亿?不,应该是400亿以上。”对于记者提到的未来五年大连软件销售收入达到400亿,靳国卫立即进行了更正,并给出了充分的解释。“400亿的这个数字是比较保守的,大连市信息产业局在制定发展规划之时,在谈到未来的发展数字都比较慎重。如果我们从大连软件产业的发展势头,从惯性分析的角度出发,400亿是不够的。近年来,大连软件产业的销售收入增长速度持续保持在50%的增长水平,我们在未来的五年,只需要每年保持在40%的增长速度就能轻松的达到400亿。所以400亿只是未来五年大连软件产业整体发展的底线,如果做好相关的配套服务,500亿,甚至更高都是完全可能的。”

从1998年到2006年,9年的时间,大连的软件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软件产业销售收入增长70余倍,软件出口从无到有,这在全世界,都是个不小的奇迹。而从大连市信息产业局对于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也能完全的体会到信息产业局务实的工作作风,使得政府的主导作用在大连不再是口号,这不由的让世人增添了对于这个新兴软件都市的期待与希翼。

软交会 搭平台

作为我国唯一的国家级软件交易会,今年已是第五届。作为展会的举办城市,软交会不仅对大连整体软件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于我国的软件产业也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一大批国内外厂商通过软交会了解了大连,认知了中国的整体软件发展环境,坚定了投资中国、投资大连的信心;而中国的本地软件厂商通过软交会加强了行业沟通和国际合作,拥有了大量的客户资源,完成大量的成交案例。

6月20~24日,第五届软交会将再次在大连举行,本次盛会以“展望产业发展,展示软件价值”为主题,将以全球化的眼光和洞察力,不断分析产业内的变化,深入挖掘整个产业链中最具价值的新点、热点元素,全面拓展和提升软交会平台的作用,更深入地服务产业的发展。

对于一年一度的软交会,靳国卫不断地强调,作为全国性的软件交易会,软交会在大连举行,不仅是为大连服务的,更多的是为全国服务,这是一个全国性的盛会。软交会的特色之一就是水准非常的高,得到了各方面的高度认可,具备了高端性和权威性。今年软交会又有一些新的亮点,参与面更加广泛,尤其是国内参与面,国内近30个省市将组团参展;其二是软交会引领产业发展的作用更为突出;还有就是更多的吸引了专业观众的参与。

经过五年的发展,软交会已经发展成整体软件产业的平台,它为企业与政府之间创造了沟通的平台,为企业与企业之间创造了交流的平台,为企业与用户之间创造了交易的平台,为企业与风投之间创造了合作的平台,为企业与国外大型咨询机构之间创造了咨询的平台,为软件从业者之间创造了认知的平台。正是这一平台的成功塑造,才促使了大连软件产业的高速健康发展。

在谈到软交会的平台作用时,靳国卫表示,“软交会是一个平台,是每年一度的国内外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高层管理者、高级官员、高级人才、软件从业者、技术和产品聚会的时段,为产业的发展、国际交流、自主创新、行业应用、人才交流、资金对接搭建了互动的平台。在软件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平台的作用是非常重要,因为经济是开放的经济,产业是开放的产业,任何人、任何企业都不可能脱离交流发展自己的产业,软交会为企业搭建了交流的平台,创造了发展的商机。”

简柏特(大连)有限公司是美国GE公司在国内的第一家分支机构,作为最早一批落户大连的国际知名企业,其首席信息官Benjamin cheng表示:“简柏特有机会都会参与到软交会当中,软交会是一个很好、很大的平台,它为感兴趣的人,感兴趣的企业创造了沟通、交流的机会,作为企业可以通过软交会得到大量的信息,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很多的机会。”

华铁海兴是一家从事制造业软件产品研发和企业管理咨询的本地公司,谈到软交会对于对于企业的促进作用之时,公司总经理李国杰也表示,“软交会对于整个软件产业的发展具有龙头的作用,这包括2个方面,其一是因为软交会在自己的家门口举行,为企业的市场调研、业务信息采集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其二,软交会对于企业的市场推广有很大的提升,企业通过参加软交会,能认识更多的行业用户,能交流到更多的伙伴,能让更多的人认知你的企业,对企业的品牌提升具有积极的作用。”

人才瓶颈 亟待突破

“确实缺人。”简柏特首席信息官Benjamin cheng表示:“我们每年都面临巨大的人才缺口,简柏特作为以外包为主要业务的公司,需要既有良好语言基础,又有IT技术能力的人才,对于这方面的人才,我们很难从市场上招到,一般都是通过自己内部培养。”

大连口岸物流科技有限公司是专门从事物流软件开发及物流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提供的高科技企业,在表达了自身企业对于人才需求的同时,公司董事长李光辉更是冲在了人才培养的第一线,担当了大连海事大学的客座教授,为软件人才的培养尽一份作为企业的社会责任。

近几年,大连软件产业的发展对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软件产业规模的迅速增长,软件人才工作面临着很大的压力,软件人才的瓶颈开始凸现。从未来的产业发展情况分析,软件人才的缺口很大。按照“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大连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销售收入将突破400亿人民币,人才总体数量需要达到14万人左右,而据2006年底的数字,目前在大连从事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人数仅为4万余人,在未来几年中,大连必须应对人才的挑战。

大连最近两年新增从业人员的构成上,中高级人才所占的比例仅为10%左右。面对较大的人才缺口和高端人才的匮乏,大连市政府对软件人才的工作进行了统一的部署,经过一段时期的努力,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为软件和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在人才的培养问题上也给予了政策和资金上全方位的支持,2004年出台了《关于吸引软件高级人才的若干规定》,设立了“大连市软件产业高级人才发展专项资金”,2005年和2006年连续两年面向4200人次发放奖金总额达4300万元。

谈到目前大连软件产业的人才培养机制,靳国卫介绍到,目前大连人才教育的培训体系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高等教育。自2000年东软信息技术学院奠基以后,大连理工大学、大连交通大学、大连外国语学院先后建立了软件学院,全市22所高等院校相继开设了软件相关专业,目前,高等院校IT人才年输送能力已经达到1万人。第二个层次是中等教育,全市共有40所中等职业学校开设软件相关专业,在校生达1.2万人左右。第三个层次是社会力量办学,目前,大连共有100多家从事软件相关人才培训的民办教育机构。

作为大连软件人才培养体系重要的一环,人才实训基地的成立具有重要的意义。今年,大连在全市上百家培训机构中选择了4家培训机构,作为首批实训基地点,同时,选择了3所职业中专,作为基础类软件人才实训基地。“首批实训基地点是与软件人才实训基地建设指导委员会签订责任状。2007年,4家实训基地的培训规模均将达到1000人以上,形成5000人左右的实训能力,在两年后争取达到2万人左右的实训规模。”谈到实训基地培育人才的能力,靳国卫充满信心的表示。

国际合作 自主创新

提到自主创新,中国软件业长期给外界的印象都是自主创新不足。中国软件业已经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时候,一方面,巨大市场空间就在眼前,另一方面,本土软件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却偏弱,面对市场的机遇和企业竞争力的压力,唯有自主创新能为企业在巨大的市场面前拼杀出一条血路,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大连市政府对于软件产业一直倡导国际合作与自主创新相结合,通过国际合作为企业带来资金、技术能力和经验上的支持,通过自主创新发展软件产业,以自主创新为动力,以品牌建设为根本,全力加快软件产业自主创新的步伐,才能牢牢把握住软件产业发展的主动权,抢占软件产业发展的制高点,拉动大连相关行业,为大连各行业的信息化服务,从而实现大连经济的腾飞。

靳国卫介绍到:“大连市政府从来没有放弃过自主创新,在自主创新方面,政府的作用主要是推动,为大力发展自主创新的企业提供政策和资金的支持。而大连的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也是可圈可点的,现在中国轮船80%用的是大连企业开发的导航系统,全国掌握3G通讯终端技术的三家公司当中大连有一家。而大连的华信公司通过国际合作得到资金的支持,大力发展自主知识产权软件,同国际知名企业的竞争中胜出,一举中标乌兹别克斯坦的财务信息化工程项目,将民用软件产品引入国际市场,第一次将国产软件出口海外。”

口岸物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光辉表示:“公司从成立之初就走自主创新的道路,这几年在自主创新方面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就,我们公司的创新主要分为两个层面,其一是商业模式的创新,也做口岸物流外包等业务,提供流程和需求,后续整体的服务,整个过程我们全程参与,这也是外界称为共享服务的模式;其二就是技术层面的创新,我们将技术和业务相结合,充分理解客户的需求,同时同高校的科研部门进行广泛的合作。”

大连锦程软件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是集物流企业管理咨询等服务为一体的物流专业软件服务公司,公司坚持自主创新的道路,视自主创新为公司成长的生命力。

公司总经理李新春表示:“我们公司从2002年成立50万元的注册资金,到今年资产超过1500万元,离开了自主创新是根本做不到的,自主创新已经成为我们企业生存的根本。我们是做物流管理软件的,所以我们的创新主要是管理思想上的创新,核心思想是倡导流程化的管理,有计划的资源调度,快速柔性的反应体系。通过管理思想上的创新,真正赋予了软件与灵魂和思想,有效地协助客户企业提高了管理水平,提升了竞争力。”

大连华信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作为在大连本地发展起来的知名软件企业,对于国际合作与自主创新,他们也有着自己的见解,公司董事长刘军表示:“公司从成立开始就寻求全方位的合作,并坚持自主创新的道路。在国内我们主要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在国外的外包业务上,创新主要体现在市场和商务上的管理,主要偏重于业务的形态。我们在市场上进行互动,在国内收获了大量的项目实施经验,在国际上提升了我们业务管理能力,正因为这样的国际合作和自主创新,才使我们一举拿下了乌兹别克斯坦全国铁路财务系统信息化的标杆项目。”

Intel建厂 不可估量

Intel投资25亿美元在大连兴建一座先进的300毫米晶圆制造厂,这则消息近段时间被媒体和业界广泛的报道,这不仅是对大连近几年大力发展软件产业的一种肯定,也为大连的再次飞跃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如此巨大的一个国际项目落户大连,对大连究竟带来多大的影响呢?

“不可估量!”在谈到Intel建厂这个事件时,靳国卫用四个字简短精辟的概述了其影响力,“Intel最终落户大连,对大连整个软件产业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首先说明大连的IT投资环境是国内一流的,已经能够适应大的IT项目的发展;其次对大连的产业发展也带来很多的机会,芯片项目是IT产业最核心的部分,与之相关的上下游企业也会尾随这个项目来到中国,这为中国,尤其是大连周边的城市带来活力;第三,大连是国内信息产业发展的一个基地,由于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东北亚的外包服务中心。Intel落户大连,就为大连具备了一种可能性,就是成为国际性信息产业基地的可能。”

Intel投资25亿美元大连建厂,外界对于环境有着诸多的担忧,担心这个项目会影响大连的整体环境,造成污染,靳国卫的解释完全可以让大家打消这样的担忧,“对于环境的担忧,说明大家是很关心这个项目,其实这个问号是可以取消。大连政府一直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大连这个环保型城市,绝对不会接纳一个破坏环境的项目,这是大连招商引资的底线。”

篇7

教师专业发展是创生优质教育的根本前提和力量支撑。校本教研能够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已是不争的共识,但多数学校依然变现艰难。究其根源:一是对教师专业发展缺乏“顶层设计”,未能充分认识到教师专业发展是在实践研究中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本是校本教研的重要内容和目标,未能把教师团队发展纳入战略轨道。二是没有找到校本教研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一体共生关系及其着力点位,未能形成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模式。三是没有找到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突破路径,没能在校本教研中建构教师强劲的学习力、研究力和实践力。

虽然国家已出台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对教师专业发展内容、路径、质量提出了新要求,但不少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诉求尚停留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素养层面,尚未认识到发展素养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我校作为一所新建不久的城市社区学校,办学起点高、硬件设备一流,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办学水平要求高,家长对学校教育期望值高。但由于办学时间短,教师队伍年轻、专业力量相对薄弱。据2009年统计,我校在职教师71人中30岁以下青年教师占52%,近四年毕业的应届大学生占23%,教师平均年龄仅31岁。教师队伍中鲜有在区域内有影响力的名师,加速教师专业发展成为我校必须首先突破的瓶颈问题。

基于特殊校情和教师专业背景,基于传统教研难于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依靠区域力量拉动教师专业发展内生力量不足的实践反思,结合国家颁布的《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对接教师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理想、专业情意等方面的素质要求,我们认定校本教研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既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又有丰富的实践研究价值,还有拓展教师专业发展新路径的启迪意义,并由此确立了“社区学校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这一尚待纵深拓展、实践研究创新的教师发展课题。

确立这样的研究主题,还是因为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体共生关系。校本教研是从学校实际出发,以教育教学实践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行动研究为主要方式,改进教育教学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育教学研究。显然教师专业发展是校本教研的一个重要目的,校本教研又是促进教师自我学习和群体学习,实现教师个体发展和群体发展的载体、途径和动力。

旨在通过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我们确立了实践研究的着力点:以校本教研为载体,教师专业发展为中心,构建教师研修一体化实践体系;通过构建“三级联动”教研体系和校本教研模式,搭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运行教师专业发展的激励保障机制,拓展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路径,促进了教师个体专业发展和整体快速发展。

二、运行校本教研模式 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我们以本校编制的“教师发展纲要”和“三年教研规划”为指导,将教学、研究、教师专业发展一起关照,通过问题解决、教研活动开展、教师发展“三关注”,达成研究对象和研究主体、研究教育教学问题和研究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优化教师管理“三同一”,构建起教研修一体化的教师专业发展校本培养体系。

我们在提质优化学科备课组、年段教研组、学科教研组“三级联动”校本教研体系基础上,探索构建起“自录自评”小组教研模式、“2515自主学堂”教学模式、“项目驱动”校本教研模式。这些模式的推进有效激发了教师自我发展意识,多数教师找准了发展路径,实现了主动、快速发展。

(一)构建“三级联动”校本教研体系

我校针对学科规模较大的教学实际,在语、数学科设置了学科教研组、年段教研组、年级备课组等三级教研组织,构建起“三级联动”的校本教研体系。该体系以学科教研组统领研究主题,将研究任务分解到年级备课组和年段教研组,各级独立研究、沟通协作、共生共享研究成果。

“三级联动”各有侧重:学科备课组“精准把握教材,打造高效课堂”,着重抓好教材解读、目标设置和策略选择;年段教研组“改革关键环节,专题突破重难点”,着重借助网络优质资源、让老师们带着问题集体观摩专家名师课堂、解析名师经典课例,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围绕重难点专题集体讨论、找准突破路径、提高教研能力;学科教研组“突破重点难点,锻造名优教师”,着重借助区域优质教育资源,选准热难点问题开展联校教研,对话名优教师突破难点、锤炼骨干教师。

“三级联动”校本教研以解决实际问题为载体,既关心问题解决策略,更关注人的发展,着力帮助教师在活动中获得成功、收获信心,形成了纵向递进又横向渗透的校本教研体系,实现了教育教学和教师发展宏观、中观、微观研究的有机融通,有效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二)构建“自录自评”小组教研模式

旨在帮助教师吃透教材、站稳课堂、优化教学、形成风格,按照“提出构想,选点实验,跟踪指导,总结提炼,全面推广,逐步完善”的思路,我们采取同课异授式、个体摔打课、同伴接龙课、同类研究课、专题突破课等研讨形式,开展同伴互助式校本研修活动,构建起“347自录自评”小组教研模式:即落实“三个支点”:一个主题、落脚一个课例、经历一个过程(“讲—评—改—再讲—再评—再改”不断循环的过程);突出“四个方向”:研究课标、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教学;运行“七个流程”:反思问题,确定主题—选定内容,选定课例—集体备课,形成初案—同课异授,逐步改进—同伴互助,全面提升—提炼成果,举一反三。

老师们在“学习—研讨—借鉴—改进”教研活动中,通过相互学习、模仿、内化、创新,在“学、赶、帮、超”中同伴互助、整体提高,实现教学质量与专业素质同步成长,产生了从“量变”到“质变”的专业飞跃。

在研讨活动中,许多备课组提炼形成主题教学模式,如达成“学进去,写出来”主题的语文中高段重点研究词语教学模式:“整体感知,引入课文;利用学法,合作学习;寻找训练点,运用知识;小结内容,拓展知识。”又如实现英语故事教学的“三读”教学模式:“整体感知,了解大意;整体感知,理解故事;逐图理解,学懂故事。”

(三)运行“2515自主学堂”教学模式

适应学习需求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数学组以吴正宪“读懂学生、读懂教材、读懂课堂”教学思想指导,探索“2515自主学堂”教学模式:一堂课学生活动25分钟左右,教师干预15分钟左右,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自主学堂”分四个板块展开:“前置预习”旨在了解学生知识基础,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小组分享”是让每个学生的前置预习成果得到展示,并获得经验分享;“全班建模”是在小组交流基础上,促进全班分享、质疑、深究、提炼、总结、升华;“自主练习”突出分层练习。“2515”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课堂学习理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快乐、体验学习的幸福,课堂充满了生命活力。

(四)实施“项目驱动”校本教研模式

项目驱动是为不同发展潜能的教师在机制外构建新的支点,一个项目组就是一个创新平台、一个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我校“项目驱动”校本教研以“创研的平台、发展的阶梯、辐射的中心”为目标,引领教师专业成长。老师们根据自我发展需求申报项目,组建项目组,按照“专家引导,专题培训,观察评估,合作反思,专题探究”思路开展教研活动,如“单元整合教学”项目组对北师大版本主体单元进行再研究;“英语课时模块研究”项目组深入探讨第二课时模块构建及教学措施。“项目驱动”既呈现学习方式、教学个性、专业成长的特殊性和自主性,又彰显了专业范围、专业品质、专业能力的公共性和统一性,展示了教师专业发展丰富多元的实际需求。

三、构筑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高位平台

教师团队专业发展本质上是一种分层发展和差异发展,即多样化的阶梯式发展。现实中许多学校试图构建教师专业发展阶梯,但大多过于粗放而模糊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起点。我校的做法是“建立教师专业发展三级阶梯,实现教师自我选择、自主发展”:一是合格教师,特征是知道教什么、用什么方法教、用什么方法评价检测并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二是教学能手或骨干型教师,特征是在教学价值确定、内容选择、教法实施、检测评价等方面具有突出的个体特征,某种教法得心应手并且教学成效显著;三是专家型教师,其专业水平特征是:基于优化的教学方法、突出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绩效,形成了教学思想体系和教学风格个性,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广泛的影响力。

教师专业发展三级阶梯的建立,让更多教师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回归自我、自我选择、自主发展。遵循这样的发展阶梯,学校开展了新教师见面课、骨干教师研究课、学科带头人示范课等活动,从不同层级的课堂实践研究上磨练教师;鼓励教师发挥“非学科才艺特长”,在选修课和社团活动中助力学生成长。在这个过程中,不同层级的教师对自己的专业能力有了新认识,在悦纳自我的过程中对教育理解逐渐开阔深刻,教育教学能力和自信不断走强。

造就一批学术造诣较深、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优秀教师,需要构筑持续增高的智力生长点。2011年12月“吴正宪小学数学教师工作站”新光小学分站成立,我校教师采取共读与选读结合的形式,举办各种读书交流活动,并将心得体会运用于课堂教学。老师们还借助“吴正宪工作站”北京总站资源,申报了两个国家级子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与追问的技术及案例研究》和《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新光分站在吴老师引领下,以案例研究为重点方向,通过问卷了解孩子们的需求,在实践中多次修改观察量表,老师们人人上研究课,课题组统计相关数据、跟踪教师课堂教学现状、提供专业支持,取得了丰硕成果:录像课《认识方程》、教学案例《书上的结论对吗》《购物策略案例解析》均获全国一等奖;老师们在获得教学快速提升的同时,专业发展也站上了新高平台。

一流教师队伍建设除提高门槛“外引”优质教研资源外,更要依靠“内培”力量。我校结合高新区教师“实训基地”、“名师工作室”等支点,建立特级教师“谢治国名师工作室”,搭建教师专业发展的又一个引领平台,促进教师快速成长。

四、构建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激励机制

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问题是动力不足,制约动力的根本因素是教师教学绩效不显、发展水平不足和评价机制不力。突出教师评价激励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我们建立了一套相对科学的教师激励体系,引动教师做到发展有方向、行动有依据、前进有动力。

一是人文激励。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做到管事先管人、管人先管心、管心先知心。我们采取的基本措施是:健全教代会,保障教师全面行使民利、参与学校重大决策、监督决策实施和效果达成;校务公开学校发展规划、人动、财务运行、评先晋级等关乎教师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多种途径吸纳教师意见,沟通情感,让教师充分体验组织关怀的力量,赢得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工作激情。

二是成功激励。适应教师追求成功的心理需要,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竭诚为教师获得成功创造条件、搭建舞台、提供机会。青年教师工作时间不长,需尽快站稳讲台,成为教学骨干,学校一方面为每位青年教师制定可行性目标,通过拜师活动落实“传、帮、带”计划、履行“学、赶、超”任务;一方面组织青年教师学习培训,开展优质课评比、多媒体课件评选、说课等活动。为骨干教师创造良好的学习研究环境,引导其参加各种学习研讨活动,助力骨干教师形成教学特色和风格,实施“校级学科带头人评选奖励办法”,激励骨干教师发展、创造。

三是绩效激励,建立健全教师绩效考核体系。学校修订完善教师月考核方案、教育教学单项奖励方案、教学质量考核方案、教师培训及教育科研考核方案、班级考核管理方案。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实际,教学质量考核由自选考核项目和特色加分项目组成,自选考核包括教学业绩和教学过程,教师结合实际自选项目类别中选择一项,作为本期自我发展目标和考核指标。学校还从德能勤绩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将量化考核纳入教师档案,作为评先树优奖励的重要依据,促进教学效果好、能力强的优秀教师脱颖而出,进而激发全体教师专业发展和工作积极性。

激励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点,是以巧力量点燃内驱力,相对科学而具有可操作性的激励体系,在促进教师强化校本教研的过程中,共生共长学习力、研究力、创新力、共生力,“四力”聚生放飞教师专业发展的整体力量。

五、校本教研拉伸教师专业发展的长、宽、高

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开启和能量聚生,产生的显著效应首先是青年教师迅速崛起:近三年来,我校青年教师组织教学、驾驭课堂能力明显提高,新教师正在成为学校的新生力量:蔡志翔获四川省音乐教师基本技能比赛一等奖;姚瑶获成都市体育教师说课比赛一等奖,与体育组并获成都市体育教师综合技能比赛第一名;吴微获高新区新教师展示课一等奖。

骨干教师逐渐形成教学风格,在各级平台上崭露头角:数学教师彭昌奎同全国知名特级教师同台献课,被评为四川省骨干教师;英语教师曾小燕、杨倩为“国培计划”教师上示范课;科学教师徐丽获全国赛课一等奖。4年前我校只有1名区学科带头人,目前涌现出省特级教师1人、市学科带头人1人、区学科带头人3人,市级以上优秀教师占全校教师的23%。

学校教学整体质量稳步提升,调研考试跻身全区“一圈层”学校行列;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获国家级大奖38人次、省级大奖1556人次。今年暑假全国创新作品邀请赛,我校四名同学勇夺一金三银,4人次获国家发明专利。

更为可喜的是:校本研修合作共享生态初步形成:“三级联动”校本教研体系、“自录自评”同伴互助教研模式、“项目驱动”校本教研模式,让老师们感受到团队研修对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团队质量的强劲力量,如儿童文学群文阅读项目引来“成都市儿童文学群文阅读研讨活动”在我校的成功举行,我校语文组被评为成都市优秀教研组。学校先后成为全国特色语文示范学校、全国“中小学生创造力培养示范学校”、科技活动综合排名成都前列。

篇8

(一)教学管理不完善

1.培养目标定位过于宽泛。这些年本科教育的目标定位和相应的改革未在深层次展开,培养目标仍不明确,国家提出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在全国基本还是一个模式。据调查,农林院校与综合类、财经类院校金融专业的培养目标基本都是培养具备金融学方面的理论和业务技能,能在银行、证券、投资、保险等金融机构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相关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3]。然而,近年来金融专业毕业学生很多,学生面临严重的就业压力,农林院校这种“高级专门人才”很泛的定位已经不适宜,他们亟需明确定位自身的金融特色。2.考核方式单一。大部分课程传统的“一考定成绩”考试方式存在考试目的功利化、单一的闭卷考试、标准化题型、答案规范化和百分制成绩记分方式等问题,这种方式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并且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严重阻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标准化考试的客观题偏多,扼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个性发展。虽实践课程占考试成绩比例,但部分学生模拟实验流于形式,校外实践也是提供虚假性报告,教师考核注重结果,不注重实践过程,学生实践能力并没有提高。[4]3.教学评估亟需加强。教学评估是校内一项最重要的评估,它可检查监督教师的教学水平。学生评估是学校一项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管理举措,在不同程度上激励和督促了教师教学的改进。不过有些评估制度没有实施不到位,能真正起到改进教学作用的评估相当缺乏。学校教师成立专门小组对教师教学评估措施要么较少要么偏形式,教师看不到真正的结果也不能及时改进;学生评教失真及体现不出教师的真正教学水平。总之,评估的反馈渠道不畅通、反馈不及时、反馈信息粗糙,教师要么不知道评估结果要么了解评估结果,但不知强弱在哪些方面。因此,教学评估应多元化实施到位。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没有合理的课程设置就无法将培养目标落到实处,也无法完成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任务。中国众多农林院校在课程设置上与综合性大学和财经类院校基本一致,没有自己的优势和特色。1.公共课偏重和实践课偏少。湖南某农林院校金融学专业额定学分为164学分,其中公共基础课学分44分,占27%,公共课程比重超过四分之一。通识教育培养学生基本素质,但很多内容重复且基本都是理论知识,学生缺少兴趣。金融专业的国际化对学生英语能力要求很高,然而大部分学校英语课都是针对四六级考试的课程学习,而学生需要的更多是对金融专业方面的英语学习,在社会上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金融专业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根据各高校网站调查,大部分院校整体实践学分比例相对较少。很多农林院校开设的商业银行业务模拟实验,证券、期货交易模拟实验,金融类课程论文,社会调查,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答辩等实践教学课程,在学习中只是起到一个辅助作用。2.专业基础课过泛和主干课偏少。专业基础课很多,主干课只有五门,专业选修课少。设置课程内容十分注重宏观,对于微观课程设置相对较少,而毕业生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大都是微观金融问题。农林院校在国外最新知识理论和实践方面的课程设置相比较少,但其他院校专业选择性更多、更强。例如,哈佛大学专业课偏重国际化,香港中文大学更注重实用性和实务性,对学生以后工作有更大帮助(表1)。1.教学方法过于传统。大部分院校以课堂讲述为主,教师处于主动地位,控制着整个教学过程。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对教师有很大的挑战,需要教师逻辑思维能力强,讲授课程能清晰鲜明并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它可以让教师监控整个教学过程,利于进行系统的科学知识传授。但一味对学生过分强调整齐划一,忽视个体的差异性,不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和思想也缺少个性和缺乏创见。灌输式教学方法重传授轻参与,让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学生担当观众角色缺乏思考活动,这种单向交流式使得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完全被束缚、创新思想被扼杀。总之,垂直性思考和抽象化学习的模式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已不太适用,需要基于传统教学方式加入新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主动接受学习和接受知识,案例教学和多媒体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应用型人才亟需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为以学生为中心、单一化到多样化、孤立到结合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有效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现从观众到演员的转变。2.实验设备和基地缺乏。金融实践教学是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农林院校发展比较晚,学校以农学为主,重视发展农学特色类专业,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因而,实验设备和基地缺乏现象一直存在。江西某农林院校设有管理综合实验室、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会计电算化实验室、国贸金融实验室和企业经营沙盘模拟实验室等5个实验室。但并不是每个学校的金融实验室都有这么多,大部分院校硬软件设施不全。经管院的实验室是供全部经济类学生使用,安排的课时因实验室有限不甚合理。同时,虽然有些院校实验房相对较多,但教学人数也相对要多,设备数量难以满足学生需求。很多设备都过旧,装置的各种模拟实验并不适用于学生实际工作操作。在实习基地方面,广州某农林院校经管系有六个实习基地,湖南某农林院校拥有中国建设银行华兴支行、长沙银行等一些校外实习基地。因各种现实因素影响,基地还是难以满足学校和学生需求。高水平、高质量、有特色的实践教学基地能够培养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实习基地对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校内模拟实验设备不全和校外实习基地偏少都直接影响金融实践教学质量。3.师资力量水平有待提高。整体而言,近年来我国金融学科师资力量有了很大提高,新增师资的学历层次也在不断提升。但各农林院校金融专业因发展较缓慢在结构上不甚合理,教师年轻化趋势不明显,还是以老一辈的教师为主,学历也参差不齐,他们的有些教学方式跟不上学生需求。实验室的指导老师实践经验并不丰富,很多年轻教师均是直接毕业就进入教学阶段,理论知识强,而真正从事金融行业的教师很少,他们自身实践操作能力很有限,因而在实践课上并不能以其亲身实践经历与学生交流,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实际问题很多时候是不了了之。

二、发达国家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经验借鉴

发达国家强调的是开放式学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同国家有不同国情,不同院校有不同校情。发展应用性的教育已成为众多院校的选择,农林院校金融学专业在中国众多院校中不占优势,可借鉴发达国家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经验再结合当前学校金融专业的发展情况,着眼于农村金融市场和学生自身的需求,构建具有农林特色的应用型金融学人才培养模式。

(一)英国

英国高校采取面向经济、工商业的自主性、能力型人才培养方式,强调自由式学习以培养融会贯通、一专多能的人才。学习组织不同于国内,比较松散。高校可依市场需求灵活设置专业和方向,学生可自主选择自己的专业和课程并转换专业,且各种专业的学生都可以一起学习。英国高校的课程可结合市场的实际需求来调整和设计,有时更是与商业人士探讨市场人才需求以便随便变更专业课程。思想教育类的通识课程在大学中要么不设置,要么就是另类的教堂思想教育;三明治特色课程更是让学生既可以学到自己缺乏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技能,也可拥有一定收入独立完成学业[5]。教师在英国只是一个助学者,教师的教学就是一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活动。课程上教学方式灵活多变,注重学生参与性,要求学生多参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提出疑问,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他们的出勤率不是靠点名而是教师采用各种创新的方法吸引学生主动上课。并且他们的独特之处在于采用师生完全平等的教学方法,国内很多院校在于教师告诉学生问题的唯一答案,而他们在于不断探索寻求多种答案。英国毕业论文完全由学生自身完成,教师不参与,以此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和独立工作能力,学校与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关系很紧密,寻求与各种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以实际的工作效果考核成绩。同时高校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学校也愿提供部分创业基金。学生评估有监考评估和课业评估,含任务、证据、成果评定和反馈四步骤的课业评估是英国最具有特色的考核方式,这值得农林院校借鉴。

(二)德国

德国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对大学进行改革,应用科技大学和职业学院的教育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他们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都以应用型为主,既包括理论知识学习也高度重视实践。双元制是他们典型的教育模式,按照金融机构对人才的要求组织教学和岗位培训,学生既在校学习理论知识也在企业学到专业操作知识,课程模式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德国高校的教学采用双元制、师生平等、项目教学,在期末教师给予不同专业方向学生一个大题目,下细分10-20个小题目,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小题目,利用假期搜索资料和写报告,在开学上课讨论。这种方法给予学生足够自主学习时间搜索资料寻求解决问题路径,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笔头和口头能力都会有不同程度提高。实践模式更是与企业紧密结合,以便学生毕业能顺利适应工作,实践教学的教师有很深的实践经验,而且他们要求学生进行技术实习,并结合自己的毕业论文进行。此外,德国高校奇特之处在于他们的合理校企合作用人激励机制,企业面向社会招录合适学生,学生既要进入专门学校学习基础理论知识,也要接受企业的考核,他们毕业时必须接受专门部门的考核和企业考核技能。另外,“企业主导型”实践教学模式需要企业、学校和政策的大力支持。

(三)美国

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出现对本科层次应用性人才的培养,有以宏观金融为主的经济学院和以微观金融为主的商学院两种人才培养模式。“商学院模式”培养的学生要掌握一定的技术,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农林院校金融学旨在培养基础扎实、适应面宽、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金融人才,主张学习商学院模式成功经验。美国高校允许跨专业,跨学科联合培养。美国商学院培养金融分析师最多,他们的毕业生能够很快适应工作、就业竞争力强。大学前两年内都进行集中的、疲劳式的必修课学习,掌握必须的金融基本知识,要求学生参加各种从业资格考试以便更快适应工作。且他们的课程设置很灵活,紧跟时展趋势和市场需求,一大特点就是偏微观,整个金融体系课程设置与注册分析师考试科目基本一致,注重金融工具类、金融数学类课程。美国高校运用团队、项目、现场和案例等教学方式教学,用实验、案例、讨论、互动交流等丰富生动的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哈佛大学商学院首创并推行的案例教学在MBA教学中很成功,金融学的实践性比较强,适合采用案例教学。项目和课堂相辅相成,促进课程教学的改革。且他们的CBE实践教学以综合职业能力为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和评价标准,重在突出能力。学校可作为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的主导模式,学校邀请企业代表组成委员会分析确定金融行业所具备的综合能力从而根据培养目标确定需要掌握的专项能力,接着制定实践教学大纲和实施教学内容。农林院校可借鉴案例教学提高学生决策和解决问题能力,并且大大缩短了教学情景与实际生活情境的差距,学习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实行一种国家框架体系下以金融产业为拖动力量的、政府、金融机构和学校相结合,以学生为中心进行灵活办学的相对独立的、多层次的综合性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基于行业的学习是澳大利亚在1963年提出的一种教学形式,是他们教学的一大特色,至今被广泛流传。澳大利亚高校特别重视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强调面向行业、结合企业开展应用型的教育和培训,行业和企业也参与到课程设计以及教学过程中。学校的课程有理论课和基于行业的学习两部分组成,开发非常灵活。学校在设计课程前会先咨询有关行业人士确保教学真正符合金融行业的需求,企业和个人甚至可以定制专业课程。实践课更是由企业和行业联合设置并与大学积极配合以便他们更能适应工作和市场需求,并且政府和行业出资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他们强调学生、大学和行业的紧密合作,学生修完大学前两年学位课程后到企业带薪工作,学习几个月后再回校继续修课程且与企业保持紧密联系。学生更是由行业和企业学术导师共同管理。这种教学模式不但可以为企业培养潜在未来员工,节约人力成本,更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提高工作能力和适应工作,在学习中工作和在工作中学习。金融行业变化很快,高校通过和企业的合作能很快了解金融行业的发展趋势和企业的真实动态,促使他们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提高教学水平。农林院校可以借鉴此种模式,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亦可解决部分学生的就业。

三、农林院校金融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议

新形势下社会需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适应社会需求能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开拓事业的人才。农林院校与综合财经类院校相比在金融行业中不具备优势,要想更好发展需要突显“农”特色,需要在培养目标、教学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条件等方面做改变。

(一)教学管理改革

1.明确定位金融特色。人才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模式第一要素,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6]。只有明确培养目标,才能制定出具有自己特点的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培养模式,才能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学校才有竞争力。农林院校基本属于教学型大学,它的社会价值应体现在培养应用型人才以解决农村金融市场人才需求问题,应将金融特色定位于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懂金融实务能操作,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2.学分弹性化和课时灵活。教学机制的改革要以学分制改革为核心,全面实行弹性学制。现在高校可允许学生修满学分提前毕业,或是保留学籍,在一段时间内创业、社会实践和出国留学。设立创新学分以培养符合时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让学生学习内容更具有选择性、学习时间更灵活,这也打破了学年制对学生的束缚。此外,每所农林院校金融学专业的优势不尽相同,院校间可以相互合作,允许跨校选课并相认学分以弥补自身资源不足和使各校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因很多课程具有交叉性,可压缩部分课时,设置一种课程多个学时,学生可依不同学习方向需求选择课程学时。3.推行全面考核。院校逐步构建以平时考核成绩为主、期终考试成绩为辅的课程学习效果考核新体系,提高平时考核成绩占课程考核总成绩的比重,核心骨干课程的比重可占到60%以上,理论课考核为平时考核+期终考试。期末闭卷考理论知识,平时开卷考上课出勤、案例参与、讨论、问答、作业。实践课考核为平时出勤、模拟实验课综合表现、新题目的实践操作处理程度和实践报告,全面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这避免学生平时不参与实践和考试抄袭别人实践报告现象,且丰富了综合素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同时学校实行教考分离制度,且采用统一流水阅卷让评分更规范,此后就考试成绩和试卷难易程度作全面分析评估和总结,提出整改措施。

(二)优化课程体系

学科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最终要落实在课程体系设置调整上,现代金融服务业的发展要求高校金融学对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整合优化,突出自己的特色注重宏观与微观的有效结合。1.灵活变动公共课。金融国际化趋势则需要学校开设金融英语和商务英语课程,并就不同外语能力学生设置多种外语选修课。同时,学校可适当加强数学的学习时间或是开设金融数学这门课程,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以适应金融学众多偏理性课程。并且可开设大学语文、人力资源管理、商务礼仪、会计电算化等个性发展课,根据本专业学生的成长成才规律和需要,在全校公共选修课范围内挑选适合本专业学生发展需要、学有基础的课程组成课程群,学生选读部分课程。2.扩大专业选修课比例和细化方向。整个专业课程设置在注重金融理论基础的同时要兼顾提供实践应用性课程,使学生不仅具有扎实、宽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而且具有较强的个人竞争能力。我国高校走的基本是先学分后选修的道路,在学分制下制定选修课,现有的选修课只是一个点缀,一个学分的产物。农林院校有为新农村提供更合适人才的优势,可调整设置如小额信贷和农村金融学等农学金融特色类课程以满足农村金融市场人才需求,扩大专业选修课比例。再而,学校可在原有金融专业课基础上优化选修课结构,细分专业小方向。金融学有货币银行学,金融经济(含国际金融、金融理论),投资学,保险学,公司理财(公司金融)等小方向,学生可据学校在这几个方向设置的课程群选择自己的兴趣课程群。3.加强实践课程教学。实践是应用型人才培养重视的环节,不要让实践流于形式[7]。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可开设包含证券投资、金融企业会计等课程,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国际金融等课的金融综合实验,或是含管理学、企业管理学、会计学、统计学、财务管理等五门课程的经营管理综合实验,融合实践内容进行实践教学的创新。农林院校组织学生实践调查和调研培养学生自学钻研、团结合作和工作适应能力,再开设专业文献综合训练和专业综合能力测试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并且每周进行课程实习和专业综合实习,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得社会实践学分。

(三)创新教学方法和改进教学手段

金融专业体系很庞大,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多样化教学方法,注重思维启迪、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重,有助于那些缺乏实践学习的学生增强对金融专业知识的认识和深化。1.推行小组单元互动式教学。教师在一些专业课程教学中以问题为中心采用案例分析对学生进行小组单元互动式学习,教学向“以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学习为主”转移,让学习成为没有终点的循环过程。教师作为“导演”选择好剧本,引导学生进入不断探索和反思学习的过程,学生作为主角,就金融知识问题中各种小问题进行小组互动讨论,让学习和实际充分结合。教师在课程上审时度势,让学生得到最大收获,并且在案例讨论结束后,要求学生针对个人参与度、课前准备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以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这种教学方式不但调动教师教学方式改革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精神。2.充分开展网络教学。充分利用网络,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和多媒体教学课件,采用虚拟、仿真实验技术手段,注意虚拟实验、仿真实验与实际操作的结合,让学生将知识融汇于实际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采用发放问卷和召开座谈会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发言和讨论,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将课堂理论教学与知识实践结合起来。此外,学校多利用网络资源设立公共邮箱提供各经济资源网站、教学材料、教学笔记和个人资源等,让大家了解金融业最新发展动态。开设BBS讨论,供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疑难问题等,开放式的讨论建立多层次的师生交流平台,给学生提供方向性指导。

(四)改善教学条件